(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史专业论文)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日本农协)是日本农村基础组织。它是根据 1947 年 11 月颁布、12 月施行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来的农民自治合作组织,在日 本战后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农村各种事业活动都离不 开各级各类农协组织的参与。农协不仅从事农业的购销、信贷、保险等事业,还从 事对其成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供社会福利以及组织各类活动等等。也就是说, 在日本农村,无论是种植作物种类的选择到贩卖,再到农民的家庭生活,几乎都与 农协息息相关。农协对于战后日本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及社会稳定发 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式,从结构、功能及其外部关系(主要是农协 和政府的关系)三方面对农协的特色加以总结分析。通过考察笔者发现,从结构方 面看日本农协的结构具有纵向交叉金字塔结构和横向多样性特点;而功能方面,日 本农协发挥了协调、指导、教育等多项职能;从其与政府的关系方面看,日本农协 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相互利用的互动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宏观和微观分 析相结合,不仅仅采用传统的史学方法,还引入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辅助研究。 而我国农村组织从新中国建立至今,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人民 公社、包产到户等多个阶段的多种形式的尝试,至今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 统一、高效的农民自治合作组织。农民盲目生产导致谷贱伤农等问题依旧经常发生。 借鉴日本农协特色的长处,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新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解决农村问 题,促进农业发展不无裨益。 关键词:日本;农协;结构;功能;特色 abstrac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combination in japan(acc)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in rural of japan. it is an autonomous association of the farmers an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law which was issued in november and executed in december 1947.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 japan after the war and kinds of business activities in rural cant be carried out without various types acc. the acc not only engages in agricultural buying and selling, credit, insurance, but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guidance to its members, provides social welfare, organizes activities and so on. that is to say, in rural of japan, the choice and selling of grown crops and family life of farmers, almost all thes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cc. it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sol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blems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japan after the war. this study uses the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 in terms of i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 (mai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 and government). through observation, we fi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acc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cross-pyramid structure and horizontal diversity. for function, it plays functions of coordination, guidance, education and so on. for the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ment, they formed the relation of mutual supervision and mutual advantage. the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 are combined, and not only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but also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to assist the study. whil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 to now, rural organization has experienced land reform, mutual aid teams, cooperatives, communes and other attempts of multiple stages and various forms. however, until now there hasnt formed a unified and efficient autonomous cooperative across the country. blind production of farmers often leads to problems like that cheap grain harms the peasant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tages of acc is good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our new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ddressing rural issues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japan;acc;structure;function;characteristics 承诺书 60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61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绪论 1 绪 论 0.1 选题来源与价值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日本农协)是日本农村中的基础组织,它是根据 1947 年 11 月颁布、12 月施行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来的农民自治合作组织。 它在日本战后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农村各种事业活动 都离不开各级各类农协组织的参与。农协不仅从事农业的购销、信贷、保险等事业, 还从事对其成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供社会福利以及组织各类活动等等。也就是 说,在日本农村,无论是种植作物种类的选择到贩卖,再到农民的家庭生活,几乎 都与农协息息相关。农协对于战后日本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及社会稳 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我国农村组织从新中国建立至今,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人民 公社、包产到户等多个阶段的多种形式的尝试,至今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 统一、高效的农民自治合作组织。农民盲目生产导致谷贱伤农等问题依旧经常发生。 因此分析日本农协的结构、功能特色以及运作过程,可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 村基层组织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借鉴。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因为日本农协在日本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积累 了较多地经验和教训。所以国内外关于日本农协的著作较多。国内较早关注日本农业 和农村组织问题的是南开大学的王振锁先生,他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一书中 对日本农业和农村组织进行了初步系统考察,其中就日本农协做了专章介绍。其次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周维宏先生,他在重点关注日本农村工业化问题的同 时,也对日本农村组织问题进行了一些考察,并将其与中国的农村组织进行了比较分 析,其所著中日农村经济组织比较一书从农村组织的性质和分类、地域分布、发 展特点、现状和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农村组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 较分析。其结论认为我国想要更好地解决农村问题、保证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设 更完善的农村组织是必由之路,其中对农协有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而对日本农协做出 深入专题考察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章政先生的专著现代日本农协 (中国农业 出版社 1998 年 8 月) 。此外,相关著作还有李晓云编著的日本农业合作组织 、焦 必方编撰的论文集日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范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2 三国编著的国外的农业合作组织:以日本为例 。译著有李公绰译日本的农村合 作社讲话 (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编,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6 年) 。相关论文 首先是于秋芳的博士论文战后日本农协发展史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年)对 日本农协发展的历史渊源、作为战后日本农协前身的产业组合和农业会的发展情况、 战后日本农协的发展历程、农协的特征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此外有 胡伯龙的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及其评价 ,李中华的日本的解 读与初探 ,曲国庆的日本农协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张素罗日本农协 的发展经验、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启示等等。 而在日本方面,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日本学者就开始就农业协作这一课题进 行研究,农协成立以后,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对农协的反复求证以及相关法律及组织 的不断充实上。其中,日本农林省(机构改革后称农林水产省)的官方网站下农业 协同组织科的主页,相当于农协的官方网页。另外,许多大学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 农协问题的研究中心。故此,其相关著述更加丰富,对农协的研究也更为深入。首 先就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 现代化学者富永健一在其代表作 日本的近代化和社会变动一书中设专章对日本农村社会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考 察,其中涉及到农村组织的问题。富永健一先生借鉴结构功能主义的相关分析方法, 提出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内涵是从传统的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的传统农村社会转向以 专门的目的性功能组织为基本单位的现代农村社会。而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等组织的形 成并不断发展壮大正是这一变化的标志之一 。此外,在有关农协的专题研究方面有 木下义盛、玉城昌幸编农协 (东洋经济新报社 1965 年)对农协的本质、组织结 构、事业及其动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梶井功编农协四十年: 期待和现实 (御茶 水书房 1989 年)回顾了战后日本农协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国际化时代的农协经营、农协组织和体制的创新问题、农协与农政活动的关系问题 进行了专题分析。此外,还有田代洋一的作为协同组合的农协 、 农业协同共 同性 ,田中秀树的地域创新和协同组合运动以食和农的协同为纽带 ,铃木俊 彦的协同组合再生的时代 ,佐伯尚美的日本农业金融史论 ,矶边俊彦的日本 农业论 ,小林茂的农业问题论 ,立花隆的农协,巨大的挑战 ,福武直的日 本农村的社会性格等等。 0.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考察方式,从日本农协的组织结构、功能、外部关系 绪论 3 (主要是和政府相互关系)三方面,对日本农协的特色进行了考察分析。 全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分三章。第一章考察了日本农协 的结构特色。日本农协在组织结构方面首先具有纵向的交叉金字塔结构和横向多元 化结构特点,也就是说日本农协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组织系统。其次, 在其内部管理方面,其最大特色就是自治性;第二章考察了日本农协的功能及其特 色。日本农协功能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协调性。在战后日本农民和农村的生产资 金的融通、生产物资的购买和供给、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农协都发挥了不可 替代的协调作用。其次,农协还发挥了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日常生活进行 指导的功能。此外,农协在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生 产的效率和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章考察了日本 农协和政府关系。日本农协在保持第一章提到的相对独立自治的同时,还同政府保 持了密切的联系。首先是从战后初期农协建立伊始,日本政府就通过制定农业协 同组合法 (简称农协法 )等相关法律对农协的组织、经营等进行了法制规范, 而且这种规范是随着战后日本农业、农村和农协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的;其次, 农协扮演了对政府的农政活动的辅助机构的角色,对农业政策的顺利实施起了促进 作用;第三,在发挥了辅助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农协还发挥了对政府的“压力团” 的作用。选举成为其领导农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有力武器。此外,农协还通过 作为政府农政决策最基础的环节及其领导的“陈情活动”对政府决策,特别是农业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施加影响。从而和政府形成了双向的互动关系。此外,从总体方 面来看,农协还具有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特色,例如对于农协组合员身份限定必 须是农民或从事农事活动的组织,而农协的信用业务,也限定必须服务于农户和农 业。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4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农协的前身可追溯至 1900 年(明治 33 年)日本政府制定产业组合法之后 成立的“产业组合” 。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为防止共产主义在日本农村的“渗透” , 要求日本建立自耕农体系,为此,日本从 1945 年底到 1950 年秋,进行了两次“农 地改革” 。为了保护农地改革的成果,1947 年(昭和 22 年) , 农业协同组合法被 制定,随后农协在国家范围内建立起来。 由于日本农协是在日本政府的指导和规定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日本农协不同于 欧美的一些农业协同组织,有其本身的组织特点。 1.1 纵向交叉金字塔结构 同日本的行政管理级别一样,日本农协的组织机构从下至上可分为市町村、都 道府县和全国三个级别。而从上至下则包括全国中央会都道府县中央会单位农 协;农林中央会会都道府县信用联合会单位农协;全农都道府县经济联合会 单位农协;全国共济联合会都道府县共济联合会单位农协;各种全国专门联 合会都道府县各种专门联合会单位农协(主要是专门农协)的五个相交叉的金 字塔结构。 全国中央会 农林中会 全农 全共联 各种全国专门联 全国水平 20 都道府县中央会 信联 经济联 共济联 各种专门联 都道府县水平 47 47 48 47 95 综合农协 专门农协 市町村水平单位农协 1808 3363 组合员 图 1.1 农协系统组织结构 注: 综合农协数为截止 1998 年 7 月 1 日数量 (农协全国中央会调查) , 其它组合数为截止至 1998 年 3 月数量 (农 林水产省调查) 農業団体,食料農業農村基本問題調査会農業部会(第 10 回),1998 年 7 月, 日本農林水産省 http:/www.maff.go.jp/j/keiei/kourei/danzyo/d_cyosa/woman_data2.html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5 1.1.1 组合员 组合员是农协的基础,也是农协的主体,农协的存在就是为组合员服务的。在 日本,几乎所有的农户都以组合员的身份加入了农协。 组合员分正组合员和准组合员,正组合员和准组合员又分为个人正组合员、团 体正组合员、个人准组合员和团体准组合员。 正组合员的资格如下: (1)农民(指经营农业或者从事农业的人而言) ; (2)经营农地规模在10公亩(约合我国度量衡的1.5亩)以上的人,或者在一 年当中从事农事作业在90天以上的人。 准组合员的资格如下: (1)住在农协所在地区内的居民,其它利用农协的设施被认为是适当的人。 (2)类似农事组合法人的以农民为主体所组织的合作团体,其住所在当地农协 的管辖范围之内或者在农协所在地区内的以农民为主体所组织的其他团体 。 正组合员拥有表决权、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每人一票,有要求召开全体大会 和改选干部的权利。而准社员只有请求对组合进行检查、请求分红的权利。准组合 员拥有的权利正组合员都能拥有,但是准组合员却不能享有某些正组合员的权利。 两者也有缴纳股金和缴纳经费等根据大会决议缴纳各种费用的义务。通常而言农协 成员一户一人,由户主参加,但近年来鼓励户主的妻子或接班人等一户几人加入。 近年来的趋势是正式社员在减少而准会员在增加,从1955年到1995年,正组合员的 人数从6,246,000减少5,440,000,减少了28.9%,而准组合员人数从1955年的411, 000,到1995年增至3,589,000,增加了773.2%(详情见表1.1和图1.2) ,这主要是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机械化等原因造成的。 (日)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编,李公绰译: 日本的农村合作社讲话,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6 年,第 43-44 页。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6 表1.1 农协个人正组合员数量变化及男女比例(単位:人、) 数量比 年份 总数 男性人数 男性比例 女性人数 女性比例 1980 5,635,000 5,138,000 91.18% 497,000 8.82% 1985 5,535,903 4,961,550 99.62% 574,353 10.38% 1990 5,537,547 4,870,079 87.95% 667,468 12.05% 1995 5,432,260 4,725,143 86.98% 707,117 13.02% 1997 5,380,083 4,652,927 86.48% 727,156 13.52% 1998 5,335,636 4,601,633 86.24% 734,003 13.76% 1999 5,287,799 4,548,249 86.01% 739,550 13.99% 2000 5,240,785 4,494,066 85.75% 746,719 14.25% 2001 5,202,171 4,432,423 85.20% 769,748 14.80% 2002 5,149,940 4,366,134 84.78% 783,806 15.22% 2003 5,098,862 4,310,897 84.55% 787,965 15.45% 2004 5,045,472 4,259,115 84.41% 786,357 15.59% 资料来源:総合農協統計表各事業年度末統計数据 日本農林水産省,http:/www.maff.go.jp/j/keiei/kourei/danzyo/d_cyosa/woman_data2.html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7 图1.2 综合农协组合员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農林水産省総合農協統計表和日本農業年鑑 1.1.2 单位农协 “单位农协”(以下简称“单协”,亦即“基础农协”或“基层农协”)是指 市町村层次的农协,它是农协组织系统中最低的一层组织。李公绰所译日本的农 村合作社讲话一书认为以个人为组合员组织起来的农协就叫“单位农协”。但是 日本学者木下义盛和玉城昌幸认为“单协”的组合员主要是农民。之所以这样讲, 是因为有时不是农民的个人或某种法人也可获得“组合员”资格。根据农业协同 组合法第十二条规定,除农民外,农业生产法人、在该单协所在地区有住所的个 人、两个单协有交汇地区新成立的单协、在该单协所在地区有住所团体(以农民为 主要构成者和出资者)都可给与组合员资格。如果该团体是象股份公司之类的盈利 性法人,只要是由农民资本构成的,也能成为单协的组合员。但是,能行使完全的 组合员权利的只能是农民和农业生产法人,也就是正组合员,余者皆为准组合员, 在利用组合事业和分享盈余的权利方面,也就是所谓“自益权”方面与正组合员没 有区别。但是,在总会的议决权、役员的选举权、总会召集请求权、改选役员请求 权等方面,也就是共益权方面是无权的 。 单协对本区域的组合员开展营农指导、销售服务、信用服务、购买事业指导以 及金融和保险事业等项目的服务和指导。 (日)木下義盛、玉城昌幸:農協,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65 年,第 14 頁。 4220 411 6246 689 5780 756 5890 1387 5641 2244 5544 3065 5440 3589 5250 3859 4998 4191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正组合员准组合员 单位:千人 1948年末 1955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8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每一个市町村都会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农协,这些农协中有 提供各种作物指导和相关服务的“综合农协”,这种农协几乎每个市町村都有。 “综 合农协”也叫“一揽子农协”,因为其经营范围很广,除信用、购买、贩卖、共济 等业务外,还有仓储(代农民储存农产品)、加工、信息咨询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 有关的业务。 也有只提供一种作物指导或相关服务的专门农协 (也叫 “特种农协” ) , 如畜产农协、园艺农协、开垦农协 ,这种农协不一定每个村都有。不论是专业农协 还是综合农协,入股农协还是非入股农协,只要在基层范围内成立,那么这些农协 在基层内的组织都属于单协。 所以说,单协是整个农协组织体系中的某一特定部分的统称,就农协整个系统 而言,单协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服务的农协。 1.1.3 农协联合会 由于单位农协数量、种类繁多,因此以单位农协为会员的农协联合会相应而生。 农协联合会分为都道府县联合会和全国联合会。比如说,爱知县有综合农协a和专门 农协b、c、d、e,因为农协b、d经营的项目有相似的地方,为了更好的经营农协, 经过两个农协的组合员的决议,决定两个农协建立起一个联合组织,所以b、d农协 组成了农协联合会,把单位农协b、d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事业活动的分量增大, 在经济活动中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所以联合会首先有地区联合会(简称地区联), 但大部分的根据业务的分类组成的与都道府县中央会并行的,并与其中央一级联合 会对应的信用农协联合会(简称“信联”)、 “经济农协联合会” (简称“经济联”)、 “共济农协联合会”(简称“共济联”)及其他联合会,分别对设在市町村的基础 农协,即单协进行对口指导,但不是上下级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在全国一级则设有与全国农协中央会有隶属关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全国共济农 协联合会” (简称“全国共济联”)、“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全农”) 和“全国专门农协联合会”(简称“全国专门联”)等机构 。 在几十年的农协发展成熟过程中,联合会尤其是都道府县联合会的作用被逐渐 削弱,1991年的全国农协大会上决定了将都道府县联合会与全国联合会合并。不过 园艺和畜牧业等发达,并且依靠联合会来进行销售的地区,如北海道,则坚持要求 保留都道府县联合会。 王振锁: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年,第 113 页。 王振锁: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年,第 111112 页。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9 1.1.4 农协中央会 各都道府县各有一个农协中央会,称之为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简称“都道府县 中央会”)。全国级别的农协中央会只有一个,称之为全国农协中央会(简称“全国 中央会” ) 。 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 与农协联合会这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农协组成的联合组织不同,农协中央会 的会员是其辖区内的全部农协和联合会。比如说爱知县有农协 a、b、c、d 和 e,其 中 b 农协和 d 农协组成了农协联合会,姑且称这个联合会为 f,那么爱知县的农协中 央会既包括农协 a、b、c、d 和 e,又包括联合会 f。 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是全国农协中央会的下属组织,它传达后者的决议并执行。 但是它拥有自己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可以自由的处理资产运行和业务管理,同时拥 有其独立的决策权。都道府县农协中央会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他的地理范围之内,根 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经济、环境特点来调整其业务侧重面。它对辖区内的基础农协以 及农协联合会进行经营、管理和督导。 农协全国中央会 农协全国中央会(全称“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成立于 1954 年(昭和 29 年)6 月。农协全国中央会以加入都道府县中央会的农协和联合会,都道府县农协中 央会,全国联合会为委员 ,是日本农协最高权力机构,也是农协的最高决策机构。 它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和调整各农协团体之间的关系,负责制定农协活动的方针政策 ,负责县一级农协联合会和都道府县中央会以及下属的各基础农协的业务指导,对 农协职员和成员进行教育,对整个农协系统的运作和业务进行监督、管理,作为全 国农协的代表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协助政府进行农业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还有负 责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等。 1.2 横向多元化结构 1.2.1 据从事经营的范围划分 如前所述,基层农协根据从事经营的范围不同分为综合农协和专门农协。 综合农协以其所在地区所有的组合员为对象,综合进行农业经营和生活经营的 指导,包括销售、采购、信贷、田间指导及保险等事业。其地区内的几乎所有农产 (日)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编,李公绰译:日本的农村合作社讲话,第 49 页。 (日)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编,李公绰译:日本的农村合作社讲话,第 49 页。 王振锁: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年,第 111 页。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10 品,都在其经营的范围之内。平常所说的农协,通常是指综合农协。 专门农协,它是由特定的某些农业项目(例如渔业,畜牧业)的经营者组织的。 以该特定的农业项目的相关流程(例如销售)为内容,对经营者提供指导和服务的 组织。 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并不互相冲突,经营者可以同时加入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由于专门农协更加细化,所以近年来的趋势是综合农协数量 逐渐减少而专门农协数量增多。 如前文所述,农协当时的成立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在短时期在全国范围里建立的, 经过 1948 年和 1949 年的大力发展, 截止 1950 年 1 月 1 日, 综合农协数量达到 13308。 在成立初期,经营者缺乏经验,管理混乱,加之国内经济状况恶劣等种种原因,农 协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而且出现大额亏损。为了让农协摆脱亏损和混乱的局 面,日本政府在 1951 年和 1953 相继颁发了农林渔业组合重建整备法和农林 渔业组合重建整备促进法 , 全国农协经历了大规模的整合, 之后农协运作走向正规。 进入 50 年代末期,由于国内经济状况好转,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小农协的生 存空间受到挤压,将小农协合并成更有竞争力的大农协的呼声越来越高,日本政府 为适应形势于 1961 年通过农协合并助成法 ,以农协自愿主动,国家提供支持和 必要援助的方式进行合并。经过整合后的 1970 年农协数量比 1960 年减少了将近一 半,而平均每个农协的组合员数量则增加了一倍多(详细数据见表 1.2) 。 表 1.2 农协数量变化表 单位:个 年份 综合农协数量 组合员数量 平均每农协组合员数 1950 13,300 7013 527 1955 12,835 6934 540 1960 12,050 6536 542 1965 7320 6790 928 1970 6049 7276 1203 资料来源:于秋芳, 战后日本农协发展史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年,第 97 页。 进入 70 年代后,日本农协继续高速发展,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此 时农田机械化实现,农协的事业开始扩大,经营重心开始偏移,从“生产重心”偏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11 移到“生活重心” 。即从侧重于田间技术指导、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偏移到侧重 储蓄、贷款和购买生活物资(如天然气)等。 进入 90 年代后,日本农业环境发生变化,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城市 化运动的加速,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开放,造成了农产品价格 起伏不定;农协的重要性受到削弱等等。这种种问题困扰农协,因此经营者开始对农 协进行改革,企图缓解问题和适应新环境。农协中熟悉业务者能为管理者的可能性 增大,针对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保险业和其他福利也日益完善。 1.2.2 按是否需要股金入股划分 按是否需要股金入股划分,农协可分为入股农协和非入股农协。 入股农协是指组合员在加入合作经济组织时需要在农协中投入入股资金,这是 加入组织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样的,非入股农协就是指组合员在加入时不需要入股。 入股农协由组合员共同决策,之后一起进行农协事业上的业务,承担责任,而 入股资金则用于农协活动和维持正常业务运行的资金。如果经营良好,组合员可以 按照入股资金的多少进行分红。综合农协就属于入股农协。 两者相比,入股农协一般规模较大,业务范围也较后者广泛,实力雄厚。而非 入股农协则规模较小,从事的业务种类较少。 两者最大的业务区别在于,非入股农协不能从事如下业务:对组合员在事业 上和生活上所必须的资金进行贷款;接受组合员的存款和定期基金;共济设施 相关业务(依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第二节事业第十条) 。 日本农林水产省 1996 年年 3 月底的统计,同年日本全国的 5985 个农协组织中 出资农协有 4398 个,占 71.9%,非出资农协只有 1677 个,占 28.9% 。 1.3 自治性 农协虽然是在非常环境下由政府倡导以法律形式确认的组织,但是却不隶属于 整个日本行政系统,它是独立的与行政系统并存的组织,其从设立到管理都拥有相 当高的自治性。 1.3.1 设立程序 农协的建立需要有至少 15 个发起人发起,他们共同提出建立农协的建议,之后 就可以正式进入农协的成立准备阶段。成立农协联合会则需要至少两个组合作为发 起者。之后向社会公布组建农协的建议,这个公告书上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的 (日)金融法規研究会: 金融小六法 ,東京:学陽書房,1995 年,第 370371 頁。 昊天: 现代日本农协 (二) , 现代农业 ,2003 年第 2 期,第 32 页。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12 相关规定需要把农协的经营项目、组合员加入方式(入股农协需注明入股的金额等) 等公布,同时要将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公布。还需要将成立预备会的时间和地点公布, 这些内容至少需要在成立预备会召开两周前发布。 在成立预备会上,从出席会议的农民或组合的理事中选出起草农协章程的人, 称之为“章程起草委员” ,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的规定,农协的章程起草委员不 少于 15 人,农协联合会的章程起草委员不少于 2 人 。 在章程起草委员制定章程完毕后,发起人需将此章程和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的 时间和地点一起发布,此发布时间至少要在第一次全体大会召开前两周。这里需要 注明的是第一次农协全体成员大会只能是正组合员参加,准组合员不能参加。农协 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和审议由筹备委员会提交的农协章程和经营 计划,选举董事、监事等管理人员。创办大会的议案在半数以上正式会员出席且有 到会 2/3 成员同意的情况下为有效。 第一次农协全体成员大会结束后,发起人需向行政厅提交章程和事业计划以及 成立协会(联合会)报告书,申请得到通过后就标志农协或者联合会成立。 1.3.2 管理机构 根据管理学理论,人类行动分三个阶段:决策、执行及反省。农协的管理是根 据这三个阶段制定的,全体代表大会决策,董事根据决策执行,监事对结果进行总 结和纠正。 全体代表大会 全体代表大会是农协的最高决策机关,它分例行全体大会和临时全体大会两种。 例行大会每年必须召开,一般召开的时间为每年 12 月,例行大会通过上一年度的事 业报告、会议决算书(包括财产目录、借贷对照表、损益计划书) 、盈余金处理方案、 亏损处理方案,并决定下一年度的事业大会。临时大会则是遇到突发状况或者重大 问题时召开的全体大会,正式组合员有权利要求召开。 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的有关规定。全体代表大会有以下决策的权利:修 改和制定章程;将组合员除名;决定农协的解散或合并;修改和制定年度事 业计划;规定组合员的票据贴现金额的最高额度;征收费用和征收方法;事 业报告书、财产目录、借贷对照表、损益计划书、盈余金处理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选举干部。其中前三项决议需要在半数以上正式会员出席且有到会 2/3 成员同意 的情况下有效。其余则只需要半数以上的出席者通过,即可形成决议。 (日)金融法規研究会: 金融小六法 ,2003 年,第 382 頁。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13 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第四十八条“全体代表大会”的规定,人数超过 500 人的农协,可以设置全体农协代表大会,代表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且人数需要超过 正组合员人数的五分之一。全体代表大会有代替全体大会进行决策的权利,但是关 于农协的解散和合并,需要在代表大会表决后,经正组合员投票通过才能生效。 “役员” (理事、监事) 农协的“役员” (相当于农协的“干部” ) ,包括理事和监事,理事相当于股份公 司的董事,监事相当于监查 。 理事是受农协全体大会的委托,代表农协的权利,贯彻和执行大会所提出的方 针和业务,并负责对外交往的决策者。 理事的责任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对内,理事处理农协日常事务,例如各项 事业、章程的传达;对农协事业的运行具有决策权等,这种权利称之为“执行权” 。 对外,理事则可代表农协参与事务,如农协资金的借入、贷出等,这部分权利称之 为“代表权” 。 理事由组合员大会以正组合员无记名投票形式选举产生;理事受组合员大会的 委托,按照组合员大会确定的方针,代表农协执行各种业务。有关理事的资格和条 件, 农协法做出如下规定:理事定员为 5 人以上,其中 2/3 的理事必须为正组 合员;理事不得经营或从事与农协业务有实质性竞争关系的事业;理事不能兼任监 事及农协的职员;理事必须遵守法令法规,忠实履行其职务;理事玩忽职守时,应 对农协负有连带损失赔偿责任;理事在行使职务过程中,如因故意或过失给农协及 第三者造成损失时,应负连带赔偿责任;理事任期一般为 3 年 。 由于理事人数众多,为了方便管理,理事组成理事会,按照规定,理事会需要 选举一个理事长,理事长是农协的最高法人代表。 理事长之下设立“常务理事” 、 “专门理事” 、 “一般理事” ,各个理事有明确分工, 责任明确,协同工作。在决策中,如果理事长不能出席,那么就有第一常务理事代 替理事长行使权力。 监事是对理事的业务执行情况等进行专门的监督、检查,以确保农协业务的正 常运行和农协组织的健康发展。同理事产生过程相同,监事也由组合员无记名投票 产生。同样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第三十条“干部”的规定,每组合监事人数至 少两人,每三年一任期。按照规定,经营或者从事与农协所从事的事业在实质上有 (日)木下義盛、玉城昌幸: 農協 ,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65 年,第 16 頁。 蔡杨: 农民协会的功能与限度对日本农协组织的考察和分析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2007 年,第 19 页。 日本农协特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14 竞争关系的事业的人不能选举监事。 监事的任务是,监察理事对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审核监事提交的各种财务报 告和监事农协的财产状况,如果理事有不当行为,予以纠正。如有必要,可以召集 全体代表大会。 不论是理事还是监事,如果因为自身失误给农协造成经济损失,本人要承担全 部责任,给农协予以赔偿。 表1.3 农协役员数量变化及男女比例(単位:人、) 数量比 年份 总数 男性人数 男性比例 女性人数 女性比例 1980 81,059 81,030 99.96% 29 0.04% 1985 77,490 77,451 99.95 39 0.05% 1990 68,611 68,541 99.90% 70 0.10% 1995 50,735 50,633 99.80% 102 0.20% 1997 44,578 44,449 99.71% 129 0.29% 1998 40,488 40,345 99.65% 143 0.35% 1999 36,114 35,956 99.56% 158 0.44% 2000 32,003 31,816 99.42% 187 0.58% 2001 29,154 28,941 99.27% 213 0.73% 2002 26,076 25,810 98.98% 266 1.02% 2003 24,786 24,486 98.79% 300 1.21% 2004 23,742 23,378 98.47% 364 1.53% 资料来源:総合農協統計表各事業年度末統計数据 日本農林水産省,http:/www.maff.go.jp/j/keiei/kourei/danzyo/d_cyosa/woman_data2.html 职员 除了管理人员外,农协还有众多职员,他们分布于农协的各个分支部门,参与 农协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纵观农协几十年干部和职员的数量变化,可以明显看出, 职员人数明显增加而干部人数则变化不大。 第一章 日本农协组织结构特色分析 15 表 1.4 综合农协平均每组合工作人员数量变化 单位:人 年份 常任理事 非常任理事 监事 职员 1955 1.2 7.4 2.6 10.1 1960 1.2 9.1 3.5 12.1 1970 1.4 11.6 3.8 40.9 1980 1.4 12.7 3.9 63.5 1990 1.4 13.6 4.1 71.3 1995 1.6 14.8 4.3 74.6 资料来源: 日本農業年鑑5 农协的职员中,包括被称为“参事”的特别职员。所谓参事,相当于商法中的 “经理人” 。 是由于农协经营需要有熟悉经营业务的专家而设置的 。 对其, 农协法 也有明确规定。如:参事不得经营或从事与农协业务有实质性竞争关系的事业; 关于参事的解任,规定在征得 1/10 以上组合员同意之后,方可向理事提出解聘请 求等等 。 1.3.3 分支部门 由于农协的种类不同,所以下设的部门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分支部门大致 能归纳为以下几类:综合农协会设置营农部门负责原料和产品的销售购买等;资金 部门负责储蓄、贷款等;生活部门负责生活资料和农协商店的管理;总务部负责人 事等。 除了这些下属的分支部门外,农协还有一些活动小组,这些小组不隶属于任何 分支部门,是独立的存在。按其职能不同,活动小组可分为生产事业相关合作小组 和辅助性小组两种: (一) 生产事业相关合作小组 生产合作小组是指同一农协中从事某种相同的农作物生产的一部分农户,在自 愿的基础上,加入形成的一个互动组织。 这种组织是自由加入和退出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生产前组织机械或者种子 的提供,在种植中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