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48页 19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一档从动齿轮.dwg
三四挡从动齿轮.dwg
中期检查表.doc
乘用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开题报告.doc
乘用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说明书.doc
任务书.doc
封皮.doc
摘要.doc
目录.doc
第一轴-A-1.dwg
第二轴-A1.dwg
答辩相关材料.doc
装配图-A0.dwg
题目审定表.doc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 论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1.2 变速器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变速器设计的要求2
1.4研究的基本内容2
第二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3
2.1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3
2.1.1两轴式和中间轴式变速器3
2.1.2多中间轴结构4
2.1.3倒挡的形式和布置方案4
2.2零、部件布置方案分析5
2.2.1齿轮形式5
2.2.2换挡的结构形式5
2.2.3防止自动脱档的措施6
2.2.4轴承形式7
2.2.5组合式变速器7
2.3本章小结7
第三章 变速器齿轮的设计与校核8
3.1 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9
3.2 齿轮参数的确定12
3.3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14
3.4变位系数的确定16
3.5齿轮尺寸的确定18
3.6齿轮的校核18
3.7变速器壳体材料的选用23
3.8 本章小结24
第四章 变速器轴及轴承的设计与校核25
4.1变速器轴的设计25
4.2 变速器轴的校核26
4.3 轴承的校核35
4.4 本章小结36
第5章 变速器同步器及操纵机构的设计37
5.1 同步器设计37
5.1.1 同步器的功用及分类37
5.1.2 惯性式同步器37
5.2 操纵机构的设计40
5.3 本章小结41
结 论42
参 考 文 献43
致 谢44
附录:45
摘 要
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机械式手动变速器是传统的汽车传动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便于装配和修理,传动效率高等优点,一直沿用至今。变速器的性能直接体现出整车性能的高低,特别是燃油经济性的好坏。所以变速器的设计质量的高低一直是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变速器的设计趋势为增大变速器传递功率与重量之比,并要求变速器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良好性能。在给定发动机输出转矩、转速及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条件下,着重对变速器齿轮的结构参数、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设计计算。
关键词:变速器;齿轮;同步器;设计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is been used to transform an engine to spread to drive the torque and the revolving speed on the wheel, the purpose is an earth to start and climb various condition that drove works, such as ascent, turn and acceleration...etc. at first down,make different travtive force of autocar acquisition and velocity, make the engine work in the most beneficial work condition range at the same tim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is a traditional manual transmission car,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small siz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ease of assembly and repair,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re still in us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directly reflects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especially fuel economy is good or bad.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qual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trend of car transmission designing is to increase it stransmission power and decrese its weight ,and hope have smaller siz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conditions that knowing the engine output torque , speed of engine and maximum speed of vehicles , maximum degree , focus on the designing of transmission gear structural parameters , axis geometry design computation ; as well as the transmission and drive program structure design
Key words :Transmission ;Gear ; Synchrotron ;Design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汽油机额定转矩对应的速度范围很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要用齿轮传动来适应驾驶时车速的变化。变速器是传动系的主要部件,它的性能对整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手动机械变速器可以完全遵从驾驶者的意志,且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故障率相对较低、经济性好、环保性强、物美价廉,因此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开发手动机械变速器也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需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节能与环境保护、应用新型材料、高性能及低成本都可将作为汽车新型变速器的研究方向。
1.2 变速器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汽车变速箱100多年的历史中,主要经历了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汽车变速器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自一体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五种型式。
它们各有优缺点:MT的节能效果最好、经济性娱乐性强,但对驾驶技术要求高;AT的节能效果差一些,但是操作简单、舒适性好、元器件可靠性高;AMT具备前两者的优点,但在换挡时会有短暂的中断,舒适性差一些;CVT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大、车速变化平稳,但它的传动带容易损坏,无法承受较大的载荷;DCT结合了手动变速器的燃油经济性和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它是从传统的手动变速器演变而来,目前代表变速器的最高技术。
在我国,据调查2007年手动变速器的市场比重为74%,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从2002到2007年间自动档变速器市场占有率从9%增长到26%,Global Insight公司预计到2012年自动档变速器将占据33%的份额,而乘用车市场自动档所占的比例可能达到44%。从2002-2006年间,女性用户从20.3%增长到30.9%,而自动档变速器使用方便特点深受女性用户群的喜爱。另外在消费者调查中最受关注的汽车配件中,第一名是安全气囊,第二就是自动档的变速器。在中国,自动档变速器的市场是十分乐观的。同时手动档变速器的节能型,经济性以及驾驶娱乐性也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
世界最大的手动变速器制造商德国ZF公司预测说,到2012年北美市场出售的汽车中将只有6%是手动挡,欧洲与美国的情况不同,有机构预测,到2013年欧洲有52%的汽车还是手动挡,配备自动手动的变速器将只有10%,配备无级变速器的将占2%,配备双离合变速器的将占16%,欧洲人崇尚节能 环保,喜欢开小型车,更青睐手动变速器的经济燃油性。而在日本变速器市场,CVT的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1.3变速器设计的要求
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设置不同档位,满足用来调整与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并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工作可靠,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不得有跳档、乱档,以及换档冲击等现象出现;工作效率高,噪声小;结构简单、方案合理;在满载及冲击载荷条件下,使用寿命长。
1.4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次设计的具体内容是结合设计要求,在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利用所选定的发动机参数,完成变速器结构布置和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使变速器能有效的防止脱档,跳档,乱挡并方便挂档;减小噪音并尽量能达到轻量化、高承载、低噪声、换档操纵性好和经济实用性;使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挡迅速、省力、方便;变速器还应当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成本低、拆装容易、维修方便等要求。第二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2.1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变速器由变速器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根据轴的不同类型,分为固定轴式和旋转轴式两大类,而前者又分为两轴式,中间轴式和多轴式变速器[4]。
2.1.1两轴式和中间轴式变速器
现代汽车大多数都采用三轴式变速器,而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轿车,若变速器传动比小,则常用两轴式变速器。在设计时,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案,除了汽车总布置的要求外,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结构工艺性
两轴式变速器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当发动机纵置时,主减速器可用螺旋圆锥齿轮或双曲面齿轮;而发动机横置时用圆柱齿轮,因而简化了制造工艺。
2、变速器的径向尺寸
两轴式变速器输出轴的前进挡均为一对齿轮副,而中间轴式变速器则有两对齿轮副。因此,对于相同的传动比要求,中间轴式变速器的径向尺寸可以比两轴式变速器小得多。
3、变速器齿轮的寿命
两轴式变速器的低档齿轮副,大小相差悬殊,小齿轮工作循环次数比大齿轮要高得多。因此,小齿轮的寿命比大齿轮的短。中间轴式变速器的各前进挡均为常啮合斜齿轮传动,大小齿轮的径向尺寸相差较小,因而寿命较接近。在直接挡时,齿轮只空转,不影响齿轮寿命。
4、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两轴式变速器虽然有等于1的传动比,但仍要有一对齿轮传动,因而有功率损失。而中间轴式变速器可将输入轴和输出轴直接相连,得到直接挡,因而传动效率较高,磨损小,噪声也较小。轿车尤其是微型汽车,采用两轴式变速器比较多,而中、重型载重汽车则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
2.1.2多中间轴结构
当变速器安装在转矩高于1200~1300N·m的大功率柴油即时,其齿轮轴和轴承都要承受很大的载荷。为防止过早被破坏,所以才采用多中间轴式[5]。
2.1.3倒挡的形式和布置方案
图2.1 倒档传动方案
图2.4为常见的倒挡布置方案。图2.4(b)所示方案的优点是换倒挡时利用了中间轴上的一挡齿轮,因而缩短了中间轴的长度。但换挡时有两对齿轮同时进入啮合,使换挡困难。图2.1(c)所示方案能获得较大的倒挡传动比,缺点是换挡程序不合理。图2.1(d)所示方案针对前者的缺点做了修改,因而取代了图2.1(c)所示方案。图2.1(e)所示方案是将中间轴上的一,倒挡齿轮做成一体,将其齿宽加长。图2.4(f)所示方案适用于全部齿轮副均为常啮合齿轮,换挡更为轻便。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缩短变速器轴向长度,有的货车倒挡传动采用图2.1(g)所示方案。其缺点是一,倒挡须各用一根变速器拨叉轴,致使变速器上盖中的操纵机构复杂一些。
本设计采用图2.1(f)所示的传动方案。因为变速器在一挡和倒挡工作时有较大的力,所以无论是两轴式变速器还是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低档与倒挡,都应当布置在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以减少轴的变形,保证齿轮重合度下降不多,然后按照从低档到高挡顺序布置各挡齿轮,这样做既能使轴有足够大的刚性,又能保证容易装配。倒挡的传动比虽然与一挡的传动比接近,但因为使用倒挡的时间非常短,从这点出发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
2.2零、部件布置方案分析
2.2.1齿轮形式
变速器用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两种。
与直齿圆柱齿轮比较,斜齿圆柱齿轮有使用寿命长、运转平稳、工作噪声低等优点;缺点是制造时稍复杂,工作时有轴向力,这对轴承不利。变速器中的常啮合齿轮均采用斜齿圆柱齿轮,尽管这样会使常啮合齿轮数增加,并导致变速器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增大。直齿圆柱齿轮仅用于低档和倒挡[6]。
2.2.2换挡的结构形式
如图2.2所示,变速器换挡机构形式分为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换挡三种。
(a)滑动齿轮换挡 (b)啮合套换挡 (c)同步器换挡
图2.2 换挡机构形式
1、滑动齿轮换挡
通常采用滑动直齿轮换挡,也有采用斜齿轮换挡的。滑动直齿轮换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容易制造。缺点是换挡时齿面承受很大的冲击,会导致齿轮过早损坏,并且直齿轮工作噪声大,所以这种换挡方式一般仅用于一挡和倒挡。
2、啮合套换挡
用啮合套换挡,可将构成某传动比的一对齿轮,制成常啮合的斜齿轮。用啮合套换挡,因同时承受换挡冲击载荷的接合齿齿数多,而轮齿又不参与换挡,它们都不会
过早损坏,但不能消除换挡冲击,所以仍要求驾驶员有熟练的操纵技术。此外,因增设了啮合套和常啮合齿轮,使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和旋转部分的总惯性力矩增大。因此,这种换挡方法目前只在某些要求不高的挡位及重型货车变速器上应用。
3、同步器换挡
现代大多数汽车的变速器都采用同步器能保证迅速,无冲击,无噪声换挡,而与操纵技术熟练程度无关,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加速性、经济性和行车安全性。同上述两种换挡方法相比,虽然它有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轴向尺寸大。同步环使用寿命短缺等缺点,但仍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同步器的广泛应用,寿命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如瑞典的萨伯-斯堪尼亚(SAAB-Scania)公司,用球墨铸铁制造同步器的关键部件,并在其工作表面上镀上一层钼,不仅提高了耐磨性,而且提高了工作表面的摩擦系数,这种同步器试验表明,它的寿命不低于齿轮寿命,法国的贝利埃(Berliet)。德国择孚(ZF)等公司的同步器均采用了这种工艺。
上述三种换挡方案,可同时用在一变速器中的不同挡位上,一般倒挡和一挡采用结构较简单的滑动直齿轮或啮合套的形式;对于常用的高挡位则采用同步器或啮合套。轿车要求轻便性和缩短换挡时间,因此采用全同步器变速器。
2.2.3防止自动脱档的措施
自动脱挡是变速器的主要故障之一。由于接合齿磨损、变速器刚度不足以及振动等原因,都会导致自动脱挡。为解决这个问题,除工艺上采取措施以外,目前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且行之有效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1、将两接合齿的啮合位置错开,如图2.3所示。这样在啮合时,使接合齿端部超过被接合齿的1~3mm。使用中两齿接触部分受到挤压同时磨损,并在接合齿端部形成凸肩,可用来阻止接合齿自动脱挡。
2、将啮合齿套齿座上前齿圈的齿厚切薄(切下0.3~0.6mm),这样,换挡后啮合套的后端面被后齿圈的前端面顶住,从而阻止自动脱挡,如图2.4所示。
3、将接合齿的工作面设计并加工成斜面,形成倒锥角(一般倾斜2°~3°),使接合齿面产生阻止自动脱挡的轴向力,如图2.5所示。这种方案比较有效,应用较多。将接合齿的齿侧设计并加工成台阶形状,也具有相同的阻止自动脱挡的效果。
图2.3 防止倒挡的措施Ⅰ 图2.4 防止倒挡的措施Ⅱ 图2.5 防止倒挡的措施Ⅲ
2.2.4轴承形式
过去,变速器轴的支承广泛采用滚珠轴承、滚柱轴承和滚针轴承,近年来,变速器的设计趋势是增大其传递功率与质量之比,并要求它有更多的容量和更好的性能。而上述轴承形式已不能满足对变速器可靠性和寿命提出的要求,故使用圆锥滚柱轴承的增多。其主要优点如下:滚锥轴承的接触线长,如果锥角和配合选择合适,可提高轴和齿轮沿纵向平面分开或沿中心线所在平面分开,这样可使装拆和调整轴承方便。由于上述特点,滚锥轴承已在欧洲一些轿车、货车和重型货车变速器上得到应用。
2.2.5组合式变速器
近年来,增加汽车变速器的挡位,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载货汽车上更多地使用柴油发动机,平均车速和汽车总质量增加,以及要求降低燃料耗量等。
本次设计初步选择的齿轮形式是前进挡皆为斜齿圆柱齿轮,倒挡为直齿圆柱齿轮,采用全同步器式换挡形式,轴承选取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2.3本章小结
本章对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布置方案和零、部件结构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此次设计的具体方案,即设计两轴式变速器,倒挡布置方案如图2.1(a)所示,前进挡皆为斜齿圆柱齿轮,倒挡为直齿圆柱齿轮,采用全同步器式换挡形式,轴承选取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本文是根据一些主要技术参数来设计一台二轴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设计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的确定;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变速器齿轮、轴、轴承的计算和校核;同步器和操纵机构及箱体的设计等。本文就是围绕着上述主要内容展开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传动比的布置问题
轴与齿轮的配合问题
零件与箱体的装配是否合理
变速器设计完成后,必须要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同时要有很好的加工工艺性,满足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设计过程只是根据一般步骤完成的,具体的细节部分考虑不周,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所设计的变速器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总结此次毕业设计,我受益匪浅,首先是变速器相关零部件设计与选用以及绘图方面我的进步很大,可以独立设计变速器相关的部件了。其次,从赵晨光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我学到了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常思勤.汽车动力装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林绍义.一种汽车变速器设计[J].机电技术,2004.1.
[5] 刘法顺.乘用车两轴式机械变速器的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4.
[6] 罗春香.汽车变速器设计中速比分配问题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
[7] 韦志林.汽车变速器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0.6.
[8] 王之煦,许杏根.简明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9.
[9] 严仓锋.变速器后盖总成轴承装配技术改造[J].实用技术,2005.12.
[10] 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王少怀.机械设计师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2] 殷玉枫.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 于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4] 向立明.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M].公路与运输.2007.
[15] 杨可桢 程光蕴 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7] 王宝玺 贾庆祥.汽车制造工艺学[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8] 王大全.汽车常用数据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9] Amir Ibrahim,A,Qin Dation,LiuZhengjun,Acontrol strategy on starting up of vehicle with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 (AMT) [J],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5,4 (2) :140-145
[20] SebulkeA.The Two-Mass Flywheel-a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the Power Train of Passenger Car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rther technical Development.(SAE870394).SAE Transaction.1987(2):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