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00贯通式驱动桥及轮边减速器设计
80页 34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一级主动齿轮.dwg
东风300贯通式驱动桥及轮边减速器设计开题报告.doc
东风300贯通式驱动桥及轮边减速器设计说明书.doc
中期答辩表.doc
中间轴.dwg
任务书.doc
十字轴.dwg
半轴.dwg
双曲面从动锥齿轮.dwg
差速器.dwg
总装图.dwg
成绩评定表.doc
指导教师评分表.doc
指导记录.doc
推荐表.doc
答辩评分表.doc
评阅人评分表.doc
摘 要
汽车驱动桥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基本的功用是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由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再将转矩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并使左右驱动车轮具有汽车行驶运动所要求的差速功能:同时,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承载车身之间的铅垂力、纵向力,横向力及其力矩。其质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可靠性。
本文认真地分析参考了天龙重卡300双驱动桥,在论述汽车驱动桥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练出了在驱动桥设计中应掌握的满足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通过性、降噪技术的应用及零件的标准化、部件的通用化、产品的系列化等三大关键技术;阐述了汽车驱动桥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经济、适用、舒适、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比较,确定了重型卡车驱动桥结构形式、布置方法、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及轮边减速器的结构型式;并对制动器以及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完善了驱动桥的整体设计。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设计出适用于装置大马力发动机重型货车的双级驱动桥产品,确保设计的重型卡车驱动桥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关键字:贯通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轮边减速器
ABSTRACT
Drive ax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automobile. The function is to increase the torque from drive shaft or from transmission directly, and then distribute it to left and right wheels which have the differential ability automobile needed when driving. And the drive axle has to support the vertical force, longitudinal force, horizontal force and their moments between road and frame or body. I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will affect the security, economic, comfortably and reli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refers to the drive axle of Tianlongtruck and the 300 drive axle of Hyundai seriousl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topic, we can design the single driving axle devices that apply to the heavy truck with high-powered engine, and make sure the drive axle we design of heavy truck economic, practical, safe and reliable. On talking about the running principal of driving axle ,the three key techno ledge about vehicle traveling on the ride and through, and noise redu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arts, components of the universal, Products such as the serialization that we should master to meet, it describes and ha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ehicle drive axl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conomy, application, comfortabl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 the heavy truck drive axle structure, layout ways, and the final drive assembly, differential assembly, the bridge case and axle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and the strength checking of brake parts, as well as major components improves overall design of the driving axl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topic, we can design the single drive axle devices that apply to the heavy truck with high-powered engine, and make sure the drive axle we design of heavy truck economic, practical, safe and reliable.
Keywords: Heavy truck;Drive axle;Final drive;Differential; wheel edges reducer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 绪论………………………………………………………………………………1
1.1选题的背景…………………………………………………………………………1
1.2目的及意义…………………………………………………………………………1
1.3设计路线和设计内容………………………………………………………………2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4
2.1驱动桥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4
2.2驱动桥结构型式的选择……………………………………………………………4
2.3主减速器结构型式的选择…………………………………………………………5
2.4半轴的选择…………………………………………………………………………5
2.5本章小结……………………………………………………………………………5
第3章 贯通桥主减速器设计…………………………………………………………6
3.1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6
3.1.1主减速器齿轮类型…………………………………………………………...6
3.1.2主减速器齿轮的支承方案…………………………………………………...8
3.1.3主减速器减速型式…………………………………………………………..12
3.2主减速基本参数选择和计算载荷的确定………………………………………..13
3.2.1主减速比确定……………………………………………………………….13
3.2.2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确定……………………………………………….15
3.2.3主减速器齿轮几本参数的选择…………………………………………….17
3.3主减速器的几何尺寸计算………………………………………………………..23
3.4主减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29
3.5减速器轴承的计算………………………………………………………………..34
3.5.1减速器计算转矩的确定…………………………………………………….34
3.5.2齿轮受力形式……………………………………………………………….35
3.5.3锥齿轮受力形式…………………………………………………………….37
3.6主减速齿轮材料及热处理………………………………………………………..42
3.7主减速器齿轮润滑………………………………………………………………..43
3.8本章小结…………………………………………………………………………..43
第4章 差速器设计……………………………………………………………………44
4.1差速器结构型式的选择…………………………………………………………..44
4.2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原理……………………………………………….46
4.3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结构………………………………………………..47
4.4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结构设计…………………………………………..47
4.4.1差速器基本参数选择………………………………………………………..48
4.4.2差速器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51
4.4.3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52
4.5差速器齿轮材料…………………………………………………………………..53
4.6本章小结…………………………………………………………………………..54
第5章 半轴及贯通轴设计…………………………………………………………..55
5.1 概述……………………………………………………………………………….55
5.2全浮式半轴的设计与计算………………………………………………………..58
5.2.1半轴计算载荷的确定……………………………………………………….58
5.2.2半轴杆部直径的选择……………………………………………………….59
5.2.3半轴强度校核……………………………………………………………….59
5.2.4 花键轴的强度计算…………………………………………………………60
5.3贯通轴的设计与计算……………………………………………………………..61
5.3.1贯通轴计算载荷的确定…………………………………………………….61
5.3.2贯通轴杆部直径的选择…………………………………………………….62
5.3.3贯通轴强度校核…………………………………………………………….62
5.4半轴材料与热处理………………………………………………………………..62
5.5本章小结…………………………………………………………………………..63
第6章 轮边减速器设计……………………………………………………………..64
6.1概述………………………………………………………………………………..64
6.2轮边减速器型式选择……………………………………………………………..64
6.3轮边减速器各参数的选择………………………………………………………..67
6.4轮边减速器各齿轮强度校核……………………………………………………..67
6.4.1疲劳强度校核……………………………………………………………….67
6.4.2齿轮弯曲强度校核………………………………………………………….68
6.5本章小结…………………………………………………………………………..69
结论………………………………………………………………………………………...70
参考文献………………………………………………………………………………….71
致谢………………………………………………………………………………………...72
附录………………………………………………………………………………………...73
1.3 设计路线和设计内容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初始方案,东风300属于重型货车,采用后桥驱动附轮边减速器,所以设计的驱动桥结构需要符合重型货车的结构要求;接着选择各部件的结构形式;最后选择各部件的具体参数,设计出各主要尺寸。主减速采用双级减速,主要是因为,贯通式的减速器,如果主减速器做成一级,又不能采取涡轮蜗杆传动,会引起贯通轴与齿轮轴的干涉。
轮边减速器一般为双级减速驱动桥中安装在轮毂中间或附近的第二级减速器采用轮边减速器可以使中间主减速器的外形尺寸减小,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由于轮边是最后的一级减速,其前面的半轴差速器及主减速器的从动轮等零件的尺寸都可以减小,由于采用轮边减速器的驱动桥结构相对较复杂成本较高,只有当驱动桥总减速比大于12的工程机械、重型车和对离地间隙有特殊要求的越野车才推荐采用轮边减速器。
在贯通式驱动桥的布置中,各桥的传动轴布置在同一纵向铅垂平面内,并且各驱动桥不是分别用自己的传动轴与分动器直接联接,而是位于分动器前面的或后面的各相邻两桥的传动轴,是串联布置的。汽车前后两端的驱动桥的动力,是经分动器并贯通中间桥而传递的。其优点是,不仅减少了传动轴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各驱动桥零件的相互通用性,并且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和质量。这对于汽车的设计(如汽车的变型)、制造和维修,都带来方便。
驱动桥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基本形式有三种如下:?? (1)中央单级减速驱动桥。此是驱动桥结构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是驱动桥的基本形式, 在载重汽车中占主导地位。一般在主传动比小于6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中央单级减速驱动桥。目前的中央单级减速器趋于采用双曲线螺旋伞齿轮,主动小齿轮采用骑马式支承, 有差速锁装置供选用。?? (2)中央双级驱动桥。在国内目前的市场上,中央双级驱动桥主要有2种类型:一类如伊顿系列产品,事先就在单级减速器中预留好空间,当要求增大牵引力与速比时,可装入圆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原中央单级改成中央双级驱动桥,这种改制“三化”(即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 桥壳、主减速器等均可通用,锥齿轮直径不变;另一类如洛克威尔系列产品,当要增大牵引力与速比时,需要改制第一级伞齿轮后,再装入第二级圆柱直齿轮或斜齿轮,变成要求的中央双级驱动桥,这时桥壳可通用,主减速器不通用, 锥齿轮有2个规格。由于上述中央双级减速桥均是在中央单级桥的速比超出一定数值或牵引总质量较大时,作为系列产品而派生出来的一种型号,它们很难变型为前驱动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综合来说,双级减速桥一般均不作为一种基本型驱动桥来发展,而是作为某一特殊考虑而派生出来的驱动桥存在。 (3)中央单级、轮边减速驱动桥。轮边减速驱动桥较为广泛地用于油田、建筑工地、矿山等非公路车与军用车上。
在贯通式驱动桥的布置中,各桥的传动轴布置在同一纵向铅垂平面内,并且各驱动桥不是分别用自己的传动轴与分动器直接联接,而是位于分动器前面的或后面的各相邻两桥的传动轴,是串联布置的。汽车前后两端的驱动桥的动力,是经分动器并贯通中间桥而传递的。其优点是,不仅减少了传动轴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各驱动桥零件的相互通用性,并且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和质量。这对于汽车的设计(如汽车的变型)、制造和维修,都带来方便。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行业也越来越被重视,重型汽车的工作条件也越来越恶劣。近年来大多数重型汽车都向大功率和大扭矩方向发展,主要采取贯通式两级减速的驱 动桥,以满足恶劣的工作环境。
2.1驱动桥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统中主要总成之一。驱动桥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使用性能的好环。因此,设计中要保证:
(1)所选择的主减速比应能满足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2)差速器在保证左、右驱动车轮能以汽车运动学所要求的差速滚动外并能将转矩平稳而连续不断(无脉动)地传递给左右驱动车轮;
(3)当左、右驱动车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不同时,应能充分地利用汽车的牵引力;
(4)能承受和传递路面和车架或车厢间的铅垂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驱动时的反作用力和制动时的制动力矩;
(5)驱动桥各零部件在保证其强度、刚度、可靠性及寿命的前提下应力求减小簧下质量,以减小不平路面对驱动桥的冲击载荷,从而改善汽车的平顺性;
(6)轮廓尺寸不大以便于汽车的总体布置并与所要求的驱动桥离地间隙相适应;
(7)齿轮与其他传动机件工作平稳、无噪声;
(8)驱动桥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应能尽量满足零件的标准化、部件的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及汽车变型的要求;
(9)在各种载荷及转速工况下有高的传动效率;
(10)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机件工艺性好,制造容易。
2.2驱动桥的结构型式选择
在贯通式驱动桥的布置中,各桥的驱动轴布置在同一纵向铅垂平面内,并且各驱动桥不是分别用自己传动轴与分动器直接联接,而是位于分动器前面的或后面的各相邻两桥的传动轴,是串联布置的。汽车前后两端的驱动桥(第一、第四桥)的动力,是经分动器并贯通中间桥(分别穿过第二,第三桥)而传递的。其优点是,不仅减少了传动轴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各驱动桥零件的相互通用性,并且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和质量。这对于汽车的设计、制造和维修、都带来方便。
2.3主减速的结构型式选择
(1)主减速器齿轮类型选择
选择双曲面齿轮,目的是降低质心,相同尺寸下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在双级主减速器中,通常还要加一对圆柱齿轮或一组行星齿轮。在轮边减速器中则常采用普通平行轴式布置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或行星齿轮传动。
(2)主减速器主从动齿轮的支撑形式选择
主、从动齿轮的支撑形式,选择骑马式,相对于悬臂式,刚度大,载荷能力强。
(4)主减速器的减速型式选择
主减速器设置成了两级减速,主要是因为,贯通式的减速器,如果主减速器做成一级,又不能采取涡轮蜗杆传动,会引起贯通轴与齿轮轴的干涉。
(5)主减速的调整
主减速器的调整是通过轴承预紧,锥齿轮啮合
2.4半轴的选择
半轴制成实心轴,利用全浮式支撑,目的是为了使半轴只承受转矩,反力和弯矩由桥壳以及差速器壳承受。
2.5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驱动桥设计要求的分析,确定了总体方案,贯通式双级减速驱动桥,其中,对驱动桥的结构型式和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的分析,还有半轴的选择,分别确定各自的型式,做一个总体方案的确定。
3.1 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
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主要是根据齿轮类型、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安置方法以及减速型式的不同而已。
3.1.1 主减速器的齿轮类型
主减速器的齿轮有弧齿锥齿轮、双曲面齿轮、圆柱齿轮和涡轮蜗杆等形式。
在现代汽车的驱动桥上,主减速器采用得最广泛的是“格里森”制或“奥利康”制的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在双级主减速器中,通常还要加一对圆柱齿轮或一组行星齿轮。在轮边减速器中则常采用普通平行轴式布置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或行星齿轮传动。见图(3.1) 由于双曲面主动齿轮螺旋角的增大,还导致其进入啮合的平均齿数要比螺旋锥齿轮相应的齿数多,因而双曲面齿轮传动比螺旋锥齿轮传动工作得更加平稳、无噪声,强度也高。双曲面齿轮的偏移距还给汽车的总布置带来方便。
(c)圆柱齿轮传动
一般采用斜齿轮,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横置且前置前驱动的轿车驱动桥,在此不采用。
(d)蜗杆传动
与锥齿传动相比,蜗杆传动有如下优点:
(1)在轮廓尺寸和结构质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得到较大的传动比(可大于7);
(2)在任何转速下使用均能工作得非常平稳且无噪声;
(3)便于汽车的总布置及贯通式多桥驱动的布置;
(4)能传递大的载荷,使用寿命长。
但是由于蜗轮齿圈要求用高质量的锡青铜制作,故成本较高;另外,传动效率较低。在此不采用。
由于本车的主减速器传动比大于5,且采用双曲面齿轮可以增大离地间隙,降低质心,相同尺寸下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综上所述各种齿轮类型的优缺点,本文设计的东风300主减速器采用双曲面齿轮。
3.1.2 主减速器主从动锥齿轮的支承方案
在壳体结构及轴承型式已定的情况下,主减速器主动齿轮的支承型式及安置方法,对其支承刚度影响很大,这是齿轮能否正确啮合并具有较高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1、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的支承型式及安置方法
现在汽车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的支承型式有以下两种:
(1)悬臂式
如图3.2(a)所示,齿轮以其轮齿大端一侧的轴颈悬臂式地支承于一对轴承上。为了增强支承刚度,应使两轴承支承中心间的距离b齿轮齿面宽中点的悬臂长度a大两倍以上,同时尺寸b应比齿轮节圆直径的70%还大,并使齿轮轴径大于或至小等于悬臂长a。当采用一对圆锥滚子轴承支承时,为了减小悬臂长度a和增大支承间的距离b,应使两轴承圆锥滚子的小端相向朝内,而大端朝外,以使b拉长、a缩短,从而增强支承刚度。这样也便于结构布置、轴承预紧度的调整及轴承润滑。应注意,对圆锥滚子轴承来说,由于润滑油只能从圆锥滚子的小端在离心力作用下流向大端,因此在壳体上应有通入两轴承间的进油道及使润滑油返回壳体的回油道。
另外,为了拆装方便起见,应使主动锥齿轮后轴承(即紧靠齿轮大端的轴承)的支承轴径大于其前轴承(即位于驱动桥前部的轴承)的支承轴径,或名义尺寸虽同但公差有别。支承刚度也随轴承与轴及轴承与座孔之间的配合进度的增加而增大。
(2)骑马式
如图3.2(b)所示,齿轮前、后两端的轴颈均以轴承支承,故又称两端支承式。骑马式支承使支承刚度大为增加,使齿轮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大为减小,约减小到悬臂式支承的1/30以下.而主动锥齿轮后轴承的径向负荷比悬臂式的要减小至1/5 ~1/7。齿轮承载能力较悬臂式可提高10%左右。此外,由于大端一侧的前轴承及后轴承之间的距离很小,可以缩短主动锥齿轮轴的长度,使布置更紧凑,这有利于减小传动轴夹角及整车布置。起码是支承的导向轴承都采用圆柱滚子式的,并且其内外圈可以分离(有时不带内圈),以利于拆装。为了进一步增强刚度,应尽可能地减小齿轮大端一侧的两轴承间的距离,增大支承轴径,适当提高轴承的配合紧度。 在本设计中,由于我们设计的重型载重汽车,由工作条件决定的采用骑马式支承。
2、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的支承型式及安置方法
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的支承刚度依轴承的型式、支承间的距离和载荷在轴承之间的分布即载荷离两端轴承支承中心间的距离c和d(见图3.3)之比例而定。为了增强支承刚度,支承间的距离应尽量缩小。然而,为了使从动锥齿轮背面的支承凸缘有足够的位置设置加强筋(一般不应少于6条,切应一直延伸到差速器轴承座近处)及增强支承的稳定性,距离()应不小于从动锥齿轮节圆直径的70%。两端支承多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安装时应使它们的圆锥滚子大端相向朝内,小端相背朝外。为了使载荷能尽量均匀分布在两个轴承上,并且让出位置来加强从动锥齿轮连接凸缘的刚性,应尽量使尺寸c等于或大于尺寸。为了防止从动齿轮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偏移,圆锥滚子轴承也应预紧。由于从动锥齿轮轴承是装在差速器壳上,尺寸较大,足以保证刚度。球面圆锥滚子轴承(见图3.3(b))具有自动调位的性能,对轴的歪斜的敏感性较小,这一点当主减速器从动齿轮轴承的尺寸大时极为重要。向心推力轴承不需要调整,但仅见于某些小排量轿车的主减速器中(图3.3(c))。只有当采用直齿或人字齿圆柱齿轮时,由于无轴向力,双级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才可以安装在向心球 本次毕业设计是针对东风300重卡汽车设计的贯通式驱动桥附轮边减速器,本设计介绍了贯通式驱动桥驱动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详细的分析了各种驱动桥的工作环境,根据要求选择了合适的离地间隙,保证了汽车的正常行驶。还详细的介绍了驱动桥的其他部件,例如主减速器,轮边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贯通轴的工作原理,认真分析了每一种结构的各种结构形式,并总结出了优缺点,然后综合考虑,选出和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案。并且计算出每一种所选形式的各种技术参数,根据计算数据进行强度校核,符合设计要求。
本驱动桥设计结构合理,符合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贯通驱动桥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能尽量满足零件的标准化、部件的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的要求,修理、保养方便,机件工艺性好,制造容易。
参考文献
[1] 刘惟信.汽车车桥设计[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惟信.汽车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家瑞. 汽车构造[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望予.汽车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王强.汽车传动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M].汽车研究与开发[M],2005
[6] 周志立.汽车驱动桥原理与结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吴玉枝.主减速器齿轮类零件热处理变形分析[J].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6,12.
[8] 高杰.驱动桥主减速器总成[J].现代零部件 2004,09
[9] 刘惟信.圆锥齿轮与双曲面齿轮传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
[10]孙恒.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 齿轮手册编委会.齿轮手册上册(第二版)[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J].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4] 汽车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汽车百科全书[J].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15]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汽车工程手册[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6]张松林.最新轴承手册[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7] 席振鹏.机械CAD基础教程[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8] 陈家瑞.汽车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9] 梁博. 减速器设计的传动比分配问题 科技信息[J].2008,03.
[20] 李俊玲.罗永华.现代汽车专业英语[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1]M.W.Suh.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for ABS.SAE Technical Paper 1998
[22]Yeh Edge C,Kuo Chin Yen,Sun Pei Len.Conjugate Boundary Method
For Control Law Design of Anti-Skid Brake System.Vehicle Design.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