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doc

【6层】2454㎡六层8度区砖混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1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93565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2-06 上传人:遗**** IP属地:湖北
20
积分
关 键 词:
6层 2454 度区砖混 住宅楼 毕业设计 计算 建筑 结构图
资源描述:
【6层】2454㎡六层8度区砖混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6层,2454,度区砖混,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建筑,结构图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中期报告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 专 业 : 土 木 工 程 班 级 : 02接土木1班 姓 名 : 学 号 : 200204060115 指 导 教 师 : 2006 年 5 月 14 日-4-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书题目住宅楼设计学生姓名 班级02接土木1班学号200204060115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高工自检报告要点: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2、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 3、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下一步工作的打算至4月中旬,我的设计建筑部分基本已经完成。3月20号徐美珍老师布置了建筑部分的设计任务后,我们便开始着手我们设计的准备工作:从学院资料室借到相关规范,也从图书馆借到有关毕业设计的资料,在加上我门所学到的有关房屋建筑的课本,我的资料准备很充足。在确定完建筑方案后,大概到了四月初,开始着手进行CAD画图工作,CAD出图大约持续了一个半星期,其中完成建筑施工图纸:首层平面图(1:100),二层平面图(1:100),顶层平面图(1:100),东西立面图各一张(1:100),南北立面图各一张(1:100),11剖面(1:100),我的出图速度较慢。 在建筑施工图的绘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绘制立面图过程中,与平面图不能很好的对应。2对于一些装饰性质的构件不能很好的在图纸上表现出来。3对于未定的结构构件的尺寸,不可避免的与剖,立面对不上。4在CAD使用过程中,对与个别命令使用不太成熟,比如:出图时比例的使用及连续标注的关联性等等。随着工作的继续,这些问题在请教老师或同学后都迎刃而解了!接下来,我要进入结构设计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我想我应该这样做:1结构设计结合好例题,从头开始,按部就班,切急功进切。2多向老师请教,对于遇到的问题,不要糊弄,自欺其人,不能马虎过关。3结合好建筑施工图,做到建筑图,结构图相符。4注意设计进度安排。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备注:学生姓名:顺序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提交情况1最新电子版建筑、结构、施工CAD图个一份2最新电子版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3最新电子版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一份4最新电子版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一份5最新电子版中期检查报告书一份6最新电子版毕业实习报告书一份指导教师签字:学生姓名:顺序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提交情况1最新电子版建筑、结构、施工CAD图个一份2最新电子版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3最新电子版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一份4最新电子版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一份5最新电子版中期检查报告书一份6最新电子版毕业实习报告书一份指导教师签字:学生姓名:顺序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提交情况1最新电子版建筑、结构、施工CAD图个一份2最新电子版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3最新电子版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一份4最新电子版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一份5最新电子版中期检查报告书一份6最新电子版毕业实习报告书一份指导教师签字:学生姓名:顺序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提交情况1最新电子版建筑、结构、施工CAD图个一份2最新电子版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3最新电子版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一份4最新电子版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一份5最新电子版中期检查报告书一份6最新电子版毕业实习报告书一份指导教师签字: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 专 业 : 土 木 工 程 班 级 : 02接土木1班 姓 名 : 学 号 : 200204060115 指 导 教 师 : 2006 年 4 月 4 日-5-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唐 住宅楼设计学生姓名 班级02接土木1班学号200204060115专业 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高工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主要研究目标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土建工程建设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熟悉多层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并初步掌握建筑总平面图的布置、平、立、剖面建筑施工图的设计。2.绘制建筑施工图,训练用工程图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3月20日 指导教师徐美珍老师布置建筑部分毕业设计任务并借设计参考资料。3月20日3月25日 建筑方案设计,平面图。3月26日4月1日 建筑方案设计,立面图,墙身,剖面。4月2日4月16日 绘制建筑施工图。4月17日4月18日 整理建筑部分设计说明。4月19日 指导教师徐美珍老师布置结构部分毕业设计任务。4月20日4月23日 阅读和熟悉设计文件及资料。4月24日4月26日 结构布置4月27日4月29日 荷载统计计算4月30日5月23日 砖混内力计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侧移验算,内力组合,砖混配筋设计,基础设计,楼板配筋计算,楼梯设计。整理结构部分计算书。5月24日5月30日 绘制结构施工图。5月31日 施工指导教师王文秋布置施工部分毕业设计任务书。6月1日6月5日 统计施工工程量。6月6日6月8日 按预算定额计算各施工段工期。6月9日6月11日 绘制施工平面图,进度表。6月12日6月13日 整理施工部分计算书。6月14日6月15日 准备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 贾韵琦王毅红工民建专业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161-1942 郭爱云,刘勇兵等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对照理解与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334-4873 程文瀼,康谷贻等混凝土结构中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1-804 乐嘉龙杨重楠简明建筑装饰工程手册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288-3175 熊丹安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概要 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11-126 杨金铎房志勇房屋建筑构造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121-1397 吴德龙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334-4878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1-809 王亚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288-31710 戴国莹房屋建筑抗震设计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11-12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意见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专业土木工程姓 名 合作者无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时 间工 作 内 容完 成 情 况3月20日3月20日3月25日3月26日4月1日4月2日4月16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9日4月20日4月23日4月24日4月26日4月27日4月29日4月30日5月23日5月24日5月30日5月31日6月1日6月5日6月6日6月8日。6月9日6月11日6月12日6月13日6月14日6月15日指导教师布置建筑部分毕业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平面图。建筑方案设计,立面图,墙身,剖面。绘制建筑施工图。整理建筑部分设计说明。指导教师倪国葳老师布置结构部分毕业设计阅读和熟悉设计文件及资料。结构布置荷载统计计算框架内力计算,整理结构部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施工指导教师王文秋布置施工部分毕业设计统计施工工程量。按预算定额计算各施工段工期绘制施工平面图,进度表。整理施工部分计算书。准备毕业答辩本人完成部分说明书 万字论文万字图纸张, 折合 号图共 张译文说明书(论文)汉译英共 万字英译汉共 1万单词其他指导教师签字: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实习报告书实习内容: 实习情况 专 业 : 土 木 工 程 班 级 : 02接土木1班 姓 名 : 学 号 : 200204060115 指 导 教 师 : 2006 年 4 月 1 日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实习评分表班级: 02接土木1班 ;学生姓名: 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分值评 分ABCDE得分实习表现按时参加实习,无迟到、早退和缺勤;实习期间听从教师指挥,组织纪律好;认真听讲,积极提问。303025.522.519.518实习日记每天认真记实习日记,及时整理;实习日记内容完整。10108.57.56.56实习报告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总结实习内容;写出通过该项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写出通过实习对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帮助;图文并茂,字迹清楚工整。404034302624实习答辩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问题回答准确、有深度。202017151312总分成绩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名: ; 年 月 日实习内容:在 的实习情况1、目的及要求1.1 目的:把书本上的抽象东西还原到生动的现场,使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学习构造做法,了解施工常识,增强建筑理念。使我们了解将要所学习的知识。使我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1.2要求:这次实习是土木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习中,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2.实习内容:我们是从2006年3月20日在唐山开始实习的截止到4月1日,整整十天的时间在师傅的指导下学到了许多施工上的知识,下面我就说说我所学到的知识。我所实习的这座大楼主体可分两部分,一部分六层,一部分十二层,采用框剪结构,框剪结构就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受力的结构形式。这座大楼分隔墙用的材料是空心砖。为增加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第一 增加外墙厚度,使传热延缓,达到保温目的。二 选用孔隙率.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强度不高,用于框架填充墙。第三 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砌筑分隔墙时,砌筑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下上皮砖的垂直缝交错,保证砖墙的整体性。特殊部位(卫生间)墙体底部放35层粘土砖防潮。顶部与楼板相接处用立砖斜砌。斜砌不易做到密实墙体,摸灰后易出现裂缝。砌块隔墙厚度轻且薄,需要采取加强稳定性措施。在垂直方向每隔一段距离立砌入钢筋2根,或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道水漏沙浆层,内放钢筋。水平方向每隔一段距离立细石泥浆土柱一根。在隔墙的两侧先用普通砖砌筑形成马牙槽,为方便空心砖错缝搭接保证墙体的完整性。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能使它们能自由的沉降。(主要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部分,可以垂直自由沉降。在这到缝的顶部进行防水处理。在缝隙中间填充泡沫板,起到保温隔热隔声的作用。变形缝应力求隐蔽,如设置在平面有变化处,还应在结构上采取措施,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袭。外墙变形缝的缝口采用镀锌薄钢板或铅板盖缝调节。内墙变形缝着重表面处理,可采用木条或金属盖缝,仅一边固定在墙上允许自由移动沉降缝两侧单元层数不同,受高层的影响,低层倾斜往往很大,因此宽度按高层确定同时基础下面也大入基桩防止低层的倾斜。伸缩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自基础顶部以上断开。沉降缝可以代替伸缩缝,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它的承重构件,柱,梁,墙等有规律的布置基本上下对齐,利于结构传力直接,受力合理。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能适应各种不同规则形状和需留孔洞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缺点是模板材料的耗用量大,施工速度慢。但有的地方例如水房,厕所等受力比较大的楼层,在原来的基础上楼板会再增加一道或二道小次梁以保证它的安全。板上不宜布置较大的集中荷载,自重较大的隔墙和重大的设备宜布置在梁上,梁应避免支撑在门洞口上。在碧玉大厦比较低的主体顶层要布置散热水塔,所以在它的下面设置了一个环梁,以确保安全。在楼层的上方,有一些设备桩,使设备不放置在楼板上,而是放在设备桩上。设备桩其实是柱的延伸,使楼板层不受力,设备的重量直接传递给柱,在传递给基础。一般情况下,常采用的单向楼板跨度尺寸为1.7-2.5米,不宜大于3米;双向板短边的跨度宜小于4米;方形双向板宜小于55米,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4米,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米。它的楼梯为现浇式双跑钢筋混凝土楼板。休息平台由梁,柱构成。平台梁的高度大于2000mm,由于底层为商场所以楼梯的宽度大约在1400mm,每个踏步的高度160-170mm,宽在250-270mm,以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在底层楼梯平台下方由于局部净空高度大,空间浪费,在满足楼梯的净空要求情况下局部加以利用,例如作成小的储藏间。每个踏步上面预埋铁件,为以后安装栏杆扶手。栏杆扶手的高度应从踏步中心点垂直量至扶手顶面。其高根据人体重心高度和楼板坡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为900mm左右,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的高度增设扶手。楼梯的宽度应根据紧急疏散时要求通过的人流股数多少确定。每股人流按500-600mm宽度考虑,双人通行时为10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500-1800mm以次类推。公共建筑应大于1300mm。平台宽度一般等于梯段宽,或着不小于1000mm。由于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整体性好,能适应各种楼梯间平面和楼梯形式,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可分为梁承式,梁悬臂式,扭板式。碧玉广场的楼梯使用了梁承式,扭板式。现浇扭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低面平顺,结构占用空间少,造型美观。但由于板跨大,受力复杂,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大,钢筋和混凝土用量也比较大。现浇扭板式钢筋混凝土弧形楼梯,一般只宜用于建筑标准高的建筑,特别是公共大厅中。为了使梯段边沿线条轻盈,常在靠近边处局部减薄出挑圈梁的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圈梁设在房屋四周外墙及部分内墙中,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上表面与楼板面平,像箍一样把墙箍住。一般三层以下设一道,四层以下根据横枪数量及地基情况,隔一层或二层设一道,在抗震设防区内,外墙及内纵墙屋顶都要设圈梁,6,7度时,楼板处隔墙设一道,8,9度时,每层楼板设一道。其中内横墙,6,7度时,屋顶处间距不大于7m,楼板处间距不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都应设置圈梁;8,9度时,各层所有横墙全部设圈梁。圈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它的整体刚度强,圈梁宽度同墙厚,高为240mm。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商埠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传到地基上。地基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与基础有密切相关,若地基出现问题,就难以补救。从工程造价上看,一般4,5层民用建筑,其基础的工程造价约占总造价的10%-20%。西盐务小康村住宅工程基础为筏板式,基础范围四周砌墙作为基础浇筑的挡板,防水层沿枪内侧铺贴来保证基础的整体防水。在基础上先铺设一层砖再铺设混凝土沙浆,然后做防水层,防水层的材料为油毡,为了防止铺设钢筋破坏防水层,再在防水层上面铺设10-20mm厚的混凝土砂浆,待干后,再混凝土面上弹线确定出钢筋的铺设位置和柱的位置。接着绑扎钢筋。同时制作电梯缓冲坑大小的模子和积水坑大小的模子。绑扎完钢筋,把模子放入电梯缓冲坑和积水坑的位置,浇筑砂浆。基础大体完成了。基础还应考虑它的埋置深度,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例如与地基的关系,房屋不能建造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由于地基土形成的地质变化不同,每个地区的地基土的性质就不会相同,即使同一地区,他的性质也有很大变化,地下水位的影响,冻结深度与地基埋深的关系,一般基础应争取埋在最高水位以上;基础不能埋在最高水位以上时,宜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我还学会了测量与放线,我对建筑的兴趣越来越浓。3.体会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星期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 专 业 : 土 木 工 程 班 级 : 02接土木1班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2006 年 2 月 24 日-4-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20052006学年 第二学期专业土木工程学生姓名班级02接土木1设计题目住宅楼设计主要设计目标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能力。主要设计内容1.建筑学部分:结构的平、立、剖面图。2.结构部分:构件的布置机构件尺寸的初定。3.统计荷载:(1)面荷载的统计;(2)梁上线荷载的统计;(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统计。4.内力计算:(1)水平地震作用计算(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3)竖向菏载作用下内力计算。5.内力组合;6.配筋设计;7.基础设计;8.楼梯设计;9.楼板设计;10.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方法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说明书的要求1.计算书清晰工整,格式规范,结论正确;2.图纸需标注图名、图号;3.建筑部分应有: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墙身大样、卫生间详图;4.结构部分应有:结构平面布置图、框架配筋图、基础布置图及配筋土、楼梯配筋图。图纸的要求1.图纸要求图面整洁、比利适当;2.图纸需标注图名、图号;3.建筑部分应有:总平面图、各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墙身大样、卫生间详图;4.结构部分:结构平面布置图、框架配筋图、基础布置图及配筋图、楼梯配筋图。主要参考文献1 贾韵琦王毅红工民建专业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2 郭爱云,刘勇兵等混凝土结构设计新旧规范对照理解与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3 程文瀼,康谷贻等混凝土结构中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4 乐嘉龙杨重楠简明建筑装饰工程手册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5 熊丹安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概要 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6 杨金铎房志勇房屋建筑构造 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7 吴德龙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8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9 王亚勇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10 戴国莹房屋建筑抗震设计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11 汪金辉房屋建筑统一标准 M上海:上海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起止时间自06年 月 日至6月 15日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注: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可依据各系要求进行修正。另,学生所做毕业设计的工作的研究成果归河北理工大学所有,学生不能向第三方泄露有关成果内容和技术秘密。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住宅楼设计 专 业 : 土 木 工 程 班 级 : 02接土木1班 姓 名 : 学 号 : 200204060115 指 导 教 师 : 2006 年 6 月 15 日-97-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专业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班级02接土木1班设计题目住宅楼设计主要设计目标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以及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综合分析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进一步熟悉多层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建筑平、立、剖面建筑施工图的设计。2、绘制结构施工图,训练用工程图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3、基本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主要设计内容1、建筑设计部分: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2、结构构件的布置及构件尺寸的初定。3、统计荷载:(1)面荷载的统计;(2)梁上线荷载的统计;(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统计。4、内力计算:(1)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墙体承载力计算;(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底部剪力法);5、构件内力计算;6、配筋设计;7、基础设计;8、楼梯设计;9、楼板设计;10、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方法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先通过毕业实习对多层砖混住宅设计有一直观地认识,然后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毕业设计进度,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通过系统的理论计算(几乎包括全部专业课)得出计算结果,并将设计结果反映到图纸上。说明书的要求1、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用电子文档(word格式)独立完成并装订成册。2、毕业设计说明书应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论正确。3、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低于2万。有5000以上的汉字译成外文,所译内容必须连续,或翻译不低于1万单词的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外文资料(附原文)。4、数据计算准确,层次分明,格式规范,文字流畅,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5、参考文献标注要符合国际标准注录格式。6、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部分。图纸的要求1、建筑施工图:建筑设计说明、单元平面图(1:50)、首层和标准层及屋顶平面图(1:100)、南、北立面图、侧立面图(1:100)、剖面图(1:100)、楼梯详图(1:50)、墙身大样(1:20)、厨房和卫生间详图(1:25)。2、结构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基础布置图及配筋图;(平面图1:100;详图1:30)、构件配筋图;(1:50)、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楼梯配筋图。(1:50)。3、施工进度表及平面布置图。4、施工图的绘制应符合国标。5、采用CAD制图并打印。主要参考文献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GB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97(03)G329,抗震构造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年.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JGJ5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1GB/T 50001-20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GB/T 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3GB5003-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北京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起止时间自06年3月20日至6月 15日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注: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可依据各系要求进行修正。另,学生所做毕业设计的工作的研究成果归河北理工大学所有,学生不能向第三方泄露有关成果内容和技术秘密。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住宅楼设计学生姓名 班级02接土木1班学号200204060115 专业 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高工 ,副教授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1、题目的来源,理论或实际应用意我设计的是唐山市8度区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则增长。人们对住宅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方便自性等的综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们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力,不断完善自己,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主要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1) 建筑设计部分:包括平面、立面、单元平面、剖面的图纸的绘制以及编制建筑设计说明书1)平面的设计要达到安全、使用方便、交通流畅;立面要达到美观、简捷、大方的效果,剖面要考虑楼梯的空间关系,结构类型的选择.2) 建筑构造设计部分,主要考虑保温问题,要有时代气息,造型朴实大方,有唐山现代城的住宅建筑形象. 编写建筑设计说明书时,内容要包括:设计任务简介、建筑设计的提纲、平立剖的说明、承重结构的选择与布置、主要节点构造的说明、并说明所设计建筑的特色和主要特点,各房间的布置情况,对设计难点的处理,并对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 2 结构设计部分包括结构方案的选择,荷载的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及基础设计. 1) 根据使用要求、场地条件及抗震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及抗震等要求,并遵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施工可行的原则来确定结构方案。 2)计算墙体、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演算。 3)施工部分,根据工程概况及特点确定方案。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3月20日 指导教师徐美珍老师布置建筑部分毕业设计任务并借设计参考资料。3月20日4月1日 建筑方案设计,平面图。建筑方案设计,立面图,墙身,剖面。4月2日4月18日 绘制建筑施工图。整理建筑部分设计说明。4月19日 指导教师徐美珍老师布置结构部分毕业设计任务。4月20日4月26日结构布置4月27日5月23日 结构计算5月24日5月30日 绘制结构施工图。5月31日 施工指导教师王文秋布置施工部分毕业设计任务书。6月1日6月8日 统计施工工程量。按预算定额计算各施工段工期。6月9日6月13日 绘制施工平面图,进度表。6月14日6月15日 准备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GB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97(03)G329,抗震构造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年.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JGJ5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1GB/T 50001-20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GB/T 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意见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计划进程表专业土 木 工程姓 名 合作者设计题目住宅楼设计时 间工 作 内 容完 成 情 况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3月27日3月28日-4月4日4月5日-4月12日4月13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29日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5月4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1日-5月28日5月28日-5月31日6月1日-6月11日6月12日-6月17日6月18日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查阅各种资料、借阅各种规范建筑设计部分,初步选择单元户型具体设计住宅的平面以及组合完成立面、剖面的设计完成各种详图对整套建筑图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成整个建筑部分,用相应的图纸出图进行荷载组合,准备结构计算对结构进行内力组合,演算墙体计算配筋使用软件进行楼梯、基础的设计计算开始施工设计书写施工设计书及做施工图整理全部的设计资料,准备答辩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本人完成部分说明书5万字论文万字图纸20张, 折合1号图共 10 张译文说明书汉译英共 万字英译汉共 1万单词其他指导教师签字: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评分表班级: 02接土木1班 ;学生姓名: 谢 岩 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 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分值评 分ABCDE调查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正确翻译外文资料;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10109876设计方案与技能能正确选择设计方案,独立进行设计。202018161412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相关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202018161412工作量及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202018161412设计质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202018161412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109876总分总分30%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注:不同的专业对毕业设计有不同的侧重点,本表仅供参考,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表班级: 02接土木1班 ;学生姓名: 设计题目: 住宅楼设计 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分值评 分ABCDE翻译资料综述材料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翻译外文资料质量较好;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自己见解。1515131197论文质量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505045403530工作量、难度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252523211917创新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109876总分总分30%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名: ; 年 月 日注:不同的专业对毕业设计有不同的侧重点,本表仅供参考,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分表班级 02接土木1班 学生姓名 评价内容具 体 要 求分值评 分ABCDE报告内容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严谨;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505045403530创 新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109876答 辩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有深度。303027242118报告时间符合要求。10109876总 分总分40%答辩小组提出问题 答辩小组评语答辩小组签字:年 月 日注:不同的专业对毕业设计有不同的侧重点,本表仅供参考,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总评表学院: 建工学院 班级:02接土木1班 学生姓名 设计总成绩设计题目住宅楼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答辩成绩答 辩 委 员 会 评 语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设计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成绩(40%) 学 士 学 位 论 文摘 要本设计为02届土木工程专业砖混教学楼毕业设计题目,题目要求建在唐山市丰南区,建筑面积2454,共六层,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本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和原始资料,运用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及土力学和对材料性质的深刻了解,遵守设计规则,保证建筑结构合理,所有材料的质量和强度合格,工艺良好。本建筑设计分为三部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设计采取积极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外表强度和坚固性,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还要有艺术的美感,要有时代气息。结构体系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砖做墙。结构设计是使结构物得到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的过程。结构体系选择后,进行荷载分析和强度分析,同时考虑与建筑经济学的关系,把材料制做安装所需成本、所用时间,以及结构使用期间的维修联系起来。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的依据分项工程,流水施工的方法,合理安排施顺序,注意安全措施,力求经济效益。关键词:建筑面积 , 设防烈度 , 砖混结构 AbstractThis design is on a subject of a mix-brike design team of 02 students in the will Epineuria Department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on.。A weirdly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ubject. A building which is located in FengNan in Tang Shan . The design should be completed in dependently with directions of the architootome design of constructions are the design of construct of arrangement.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rigina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RC, bas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mechanic, soil mechanics and well knowing material quality, obeying rules of design, ensuring the structures of architecture reasonable, and the quality and intensity of all materials are qualified, and the techniques are the same.This architecture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rchitectur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chedule.Architecture design will adopt available measures to increase constructions surface intensity and firmness. It will also give people safe felling on psychological.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art and the time at present.Structural design is RC mix-brike structure, and makes filling wall with building blocks. Structural design is a process of mak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s get enough intensity, stiffness and toughness. After structural system is chosen, carrying out the analysis of load and intensity, at mean tim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ssociated relation with building economics, combining the time and cost of materials fabricating and fixing,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 during operation and use period.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chedule: according to scientific subdivision works,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methods, reasonable arranging construction orders, paying attention to safe measures, and ensure to obtain economic benefit.Key Words:area of the building , the earthquake establishes to defend strong degree , mix-brick Construc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第二章 建筑设计部分- 22.1 工程概况-22.1.1 工程特点-22.1.2 地点特征-22.2 平面设计-22.3 立面设计-32.4 剖面设计-32.5 建筑构造设计-42.6 地质条件-4第三章 结构设计部分-53.1 设计资料-53.1.1 建筑及使用要求- - 53.1.2 结构选型及主要材料- -63.2 荷载计算- - -63.2.1 屋面恒荷载设计值-63.3 水平地震作用-73.3.1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73.3.2 水平地震作用-83.4 横向地震剪力分配及墙体抗震验算-93.4.1 横向地震剪力分配-93.4.2 横墙抗震强度验算- -113.5 纵向地震剪力分配及墙体抗震验算-123.5.1 纵墙地震剪力分配-123.5.2 纵墙抗震强度验算-123.6 楼梯设计- -133.6.1 梯段板的设计- -133.6.2 平台板设计- -143.6.3 平台梁的设计- -143.7 雨蓬的设计-173.8 阳台的设计-223.9 现浇板的设计-233.10 承载计算-263.10.1 在纵墙受压承载力验算-263.10.2 横墙受压承载力验算-293.10.3 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303.11 梁的设计-313.12 基础设计-31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394.1 工程概况-394.1.1 工程特点-394.2 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394.2.1 施工方案-394.2.2 施工顺序-394.3 基础施工阶段-394.4 主体施工阶段-404.4.1 钢筋工程-40 4.4.2 模板工程-414.5 混凝土工程-444.6 砌筑工程-494.7 屋面工程-514.8 安装工程-514.9 编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514.10 主要劳动计划表-514.1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524.12 工期保证措施-534.13 施工进度计划图-534.14 施工平面布置图-534.15 工程量-53体会- 78致谢-79参考文献-80英文翻译-81 学 士 学 位 论 文第一章 绪 论根据设计材料提供场地的地质条件及所在地区的抗震烈度,确定出拟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物的设计过程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部分。建筑设计部分:综合了几个方案的优点,考虑可影响建筑的各种因素,采用了既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多方面要求,又较经济、实用、美观、方便的方案。结构设计部分:分别从结构的体系选择、结构总体的布置、楼屋盖的结构方案及基础方案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构计算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荷载统计:荷载统计是在初选截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过程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荷载的取值按各层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位置的不同,查荷载规范确定。 按建筑方案中的平立剖面设计 ,选定计算见图,并初选柱截面。各横纵墙的抗震验算:验算了砖混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变形。此过程中,采用了定点未依法计算结构的自震周期,按底部剪力法求建立并考虑了定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各横纵墙的高厚比验算 。内力组合:对恒载、活载及地震荷载进行组合,造出最不利内里,并以此为依据对梁、柱进行截面设计。板的设计: 用线性理论进行计算。楼梯设计: 采用板式楼梯。设计成果: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平剖面一张,楼屋盖的结构布置、配筋图、基础平剖面施工图及建筑总说明和结构总说明等。 施工组织部分:为了确保该工程能在建设单位要求的时间内保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流水,提高工序间的插入度,充分酝酿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施工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在施工过程中,砌筑、模板、钢筋、混凝土之间展开流水施工。 第二章 建筑部分设计2.1工程概况2.1.1工程特点本工程为某小区107号住宅楼,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454平方米,条形基础,地上共六层,层高2.80M,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施工现场定,该工程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和处理,结构形式为砖混,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工程为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墙体材料砖混结构以粘土实心砖为主,外墙厚360,内墙厚240。标高以上的采用机砖为MU10,砂浆为M5混合砂浆砌筑。标高以下的基础墙均为M5水泥砂浆砌MU20毛料石。基础垫层砼C10,基础底板C20。所有构造柱、圈梁、楼梯、楼板等构件砼强度等级均C20。钢筋采用I级圆钢,II级月牙纹。2.1.2地点特征 本工程靠近公路,北面有永久建筑,施工时应予保护。南面、西面有较大空地,可作为主要施工场地。本工程为新近代沉积的中轻亚黏土,钻孔深度15m内未见地下水,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0.8m,基本风压值为35MPa。屋面工程:防水采用SBS防水材料。2.2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是建筑在水平方向房间各部分的组合关系。本设计中,考虑各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合理性布置。a)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交通联系部分是人流通行和集散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 交通路线简捷,明快,联系方便。2. 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3. 满足一定的采光和通风要求。4. 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应考虑空间处理等问题。b) 楼梯楼梯设计主要依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宽度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由于是教学楼人员流动大所以考虑多设楼梯出口。楼梯的位置应布置均匀,导向明确,显明易找,楼梯踏步为175mm260mm,梯段宽度为2.05m,休息平台板宽2.07m。c) 卫生间的平面设计卫生间在满足设备布置及人体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置紧凑,节约面积,使管道集中,并尽可能有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根据本建筑设计的类型和使用的人数,每层在建筑物的中间部分设男、女厕所各一间,附有洗手室。平面的组合形式详见建筑施工图。2.3 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满足房屋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前提下,运用建筑物造型和里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布置,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条件而进行设计。联系建筑平面及剖面建筑体型组合,运用建筑形式美的一些基本规律,使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应环境条件,符合美学的基本规律,也更加富有现代气息和艺术的感觉。本设计中,外立面上采用大面积的铝合金门窗,充分显示砖混结构中,砖混的特点。外墙采用水刷石。建筑物室内地坪和室外地坪相差600mm,设三个150mm300mm的台阶。建筑立面效果见建筑施工图。2.4 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物的层数,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在建筑物剖面中的结构和构造的关系等。a) 层数的确定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城市规划要求,进而确定大楼主体为六层b) 层高的确定根据使用要求,采光、通风、感观和模数,确定层高为2.8m,教学楼的使用要求,而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层高可降低建筑物的造价,故应控制层高,设女儿墙为0.5m。c) 室内外高差为防止室外雨水倒流入室内及建筑物沉降使室内地坪标高过低,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物的立面效果,故取室内外高差600mm。见建筑施工图。2.5 建筑构造设计a) 墙体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方面的要求,结合设计资料,统一取外墙为370mm厚,内墙为240mm厚,b) 楼层楼层地面由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面层组成,考虑楼面载荷及板的跨度,面层为了保护结构层免受磨损和腐蚀,为室内提供美好的外观,并给人舒适的感觉,同时应注意防滑。c) 屋面结构该层面上设女儿墙,且为上人屋面。四屋面防水及排水采用柔性防水,屋面用细石砼保护,防水采用改性油毡(SBS)防水。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即屋面雨水顺坡流入雨水管,再散水流入排沟。d) 屋面泛水做法将油毡直接引申到墙面,并在墙面上做水泥沙浆滴水线,泛水的高度取250mm,它满足大于150mm的规范要求。e) 雨水口构造雨水口是屋面雨水汇集并排出至落水管的关键部位,构造上要求排水通畅,防止渗漏和堵塞。雨水口四周须铺一层油毡,并铺到漏斗口内,用沥青胶贴牢。采用铸铁漏斗形的定型件用水泥沙浆埋嵌牢固,缺口及交接处等薄弱环节可用油膏嵌缝,再用蓖网铁置压盖。2.6地质条件(1)最热平均温度25.4度、最冷月平均8.8度、最热日平均29.4度、极端最高39.6度 。(2)最大降雪深度:190毫米 ;最大冰冻深度:800毫米(3)结构合理使用50年(4)场地类别中软场地土(5)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建筑物安全等级 二级第三章 结构设计部分3.1设计资料3.1.1建筑及使用要求某小区107号住宅楼(八度六层砖混结构),层高2.8m,建筑总高度17.3m,平面尺寸36m13.2m,开间3.6m,主要为住宅使用。建筑平,剖面如图所示。 图 3-1 单元平面图平面图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呀;S0=0.2KN/m2;抗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类;场地标准冻深;0.8m地下水深度:自然地坪下3m2.工程地质条件:(1)土层:(自上而下)杂填土:层厚0.6m1.0m,=18KN/m3粉土层:层厚3.0m5.0m,=18KN/m3,e0.85,Sr0.5,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粉质粘土:层厚5m 以上(未穿透),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2)场地在勘探深度未见地下水。(3)场地在地震烈度8度时无液化现象产生。3.1.2结构选型及主要材料1.结构选型依据抗震设计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的规定,本工程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方案,楼、屋盖采用钢筋混现浇板(板厚120),楼梯间、卫生间楼板为现浇墙体采用实心粘土砖砌体,外墙厚370mm,内墙240mm房屋总长度31.28m,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2),不设置温度伸缩缝.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持力层粉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50kpa.基础埋置深度考虑场地冰冻深度及设备管线布置等因素,确定-1500m标高处,基础设计不考虑地下水影响.2.主要材料砌体采用页岩砖,强度等级为MU7.5;砂浆强度等级,0.000以下为M7.5水泥沙浆,三、四层为M5混合沙浆.圈梁、构造柱等现浇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为C10素混凝土。3.2荷载计算3.2.1屋面恒载设计值: 恒荷载:SBS防水层 0.35KN/m2 20mm厚砂浆找平层 0.0220=0.40 KN/m2焦渣找平(平均100mm) 0.114=1.40 KN/m2加气混凝土保温(150mm) 0.157=1.05 KN/m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0mm) 2.0 KN/m2板底抹灰(20mm) 0.0217=0.34 KN/m2 5.54 KN/m2:活荷载 :屋面均布荷载 0.7 KN/m2 雪荷载 0.25 KN/m2 不同时考虑2.楼面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水磨石面层(10mm) 0.0125=0.25 KN/m2 20mm水泥沙浆 0.0220=0.04 KN/m2 焦渣垫层(70mm) 0.07 14=0.98 KN/m2 预制空心板 2.0 KN/m2 板底抹灰 0.0220=0.04 KN/m2 4.03 KN/m2 活荷载:楼面均布活荷载 1.5 KN/m2 走道 2.0 KN/m2卫生间楼面荷载近似取与走道相同 。3.楼梯荷载标准值恒荷载: 取跑板与平台板的平均值6.0 KN/m2活荷载: 2.0 KN/m24.墙体荷载标准值外墙370mm厚清水砖墙 0.3719=7.03KN.m内墙抹灰 0.0220=0.40 KN/m2 743 KN/m2内墙:240mm厚砖墙 0.2419=4.56 KN/m2墙两侧抹灰 0.02202=0.80 KN/m2 5.36 KN/m2窗: 0.451.81.8=1.46KN3.3水平地震计算3.3.1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以每一楼层作为一个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取楼、 屋面及上下各半层墙体自重标准值和楼、屋面活荷载组合值之和,组合值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3采用。底层层高取至室外地面以下600mm。屋顶层:屋盖 5.5412.7831.28=2215KN外墙 7.433.4/2(12.78+31.28)2-7.431.52.1=449KN窗 1.462.1/1.520=40.88KN 内墙 5.36(3.616+31.282-2.42+5.1+3.662.8/2=1066KN女儿墙 5.360.5(12.78+31.28)2=236.16KN 雪荷载 0.3512.7831.280.5=70KN G4=4077KN二、三:楼盖 4.03(12.7831.28-2.43.62)=1541KN 楼梯 6.03.62.42=104KN 外墙 7.432.8(12.78+31.28)2-7.43(2.11.58+2.41.58)=1560 KN 窗 1.4616=23.36 KN 内墙 5.36(3.622+31.282+5.1-2.42)2.8=2132 KN 走道、卫生间楼梯间活荷载2.0(0.93.64+2.43.62)0.5=30.24 KN 其余楼面活荷载1.5(3.33.68+33.64+6.35.14)0.5=245.43 KN G2=G3=5636KN 一层:(层高为2.8+0.6+0.5=3.9m) 楼盖 1541KN 楼梯 104KN 外墙 7.43(2.8+3.9)/2(12.78+31.28)2-7.432.(0.7+1.65)8+2.4(0.7+1.65)8=1565 KN 窗1.46/1.5 KN(0.7+1.65)2+1.46/2.1(0.7+1.65)8+1.46/2.4(0.7+1.65)8=29 KN 内墙 5.36(3.622+31.282+5.1-2.42)(2.8+4.5)2=2780 KN G1=6416 KN3.3.2水平地震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多层砌体房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取其最大值。 1=max=0.16 FEK=1GEQ=max(G1+G2+G3+G4)0.85=0.16(6416+56364+4077) 0.85=4493KN 各层地震作用Fi=GiHiFEK/GjHj,见表3-1 表 3-1 各层水平地震标准值 楼层 Gi/KNHi/mGiHi/KN.mFi/kNVi/KN6 4077 17.9 92978 1495 14955 5636 15.1 85104 1368 28634 5636 12.3 69323 1115 39783 5636 9.5 53542 860 48382 5636 6.7 37761 607 54451 6414 3.9 25022 40 5485 3.4横向地震剪力分配及墙体抗震验算3.4.1横向地震剪力分配本工程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承重横墙的地震剪力分配取刚性柔性楼盖时剪力分配方法的平均值,即:Vim=(Kim/ki+Aim/Ai)Vi,当墙段的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考虑墙段的剪切变形,Kim/Ki可简化为强体净截面积之比Sim/Si。根据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则,本例只选1轴、2轴、4轴和6轴墙体进行抗震强度验算。(1)墙体净截面积计算 Si1=0.37(12.78+0.252)=4.91m2Si2=0.24(7.2+0.252)=2.85m2Si3=0.24(7.2+0.252)=2.85m2Si3=0.24(7.2+0.252)=2.85m2 Si6=0.24(3.6+0.25+0.12)2=1.91m2 Si=Sim=4.902+1.9110+3.19=32.11m2 (2)横墙地震作用从属面积计算 Ai1=(12.78+0.252)(3.3/2+0.25)=25.232m2Ai2=(12.78+0.252)(3.6/2+0.25)=20.05m2Ai3=(12.78+0.252)(3.6/2+0.25)=20.05m2Ai4=(12.78+0.252)(3.6/2+0.25)=20.05m2 Ai6=(12.78+0.252)4.2=55.78 m2 Ai=(12.78+0.252)(31.28+0.252)=422.04m2 (3)横墙地震剪力(设计值)Vim=1/2(Sim/Si+Aim/Ai).EhVi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Eh=1.3轴墙体:V61=1/2(4.91/32.11+25.23/422.04)1.31495=207KNV51=1/2(4.91/32.11+25.23/422.04)1.32863=396KNV41=1/2(4.91/32.11+25.23/422.04)1.33978=550KNV31=1/2(4.91/32.11+25.23/422.04)1.34838=669KNV21=1/2(4.91/32.11+25.23/422.04)1.35445=753KN V11=1/2(4.91/32.11+25.23/422.04)1.35485=758KN轴墙体:V62=1/2(2.85/32.11+25.23/422.04)1.31495=207KNV52=1/2(2.85/32.11+25.23/422.04)1.32863=396KNV42=1/2(2.85/32.11+25.23/422.04)1.33978=550KNV32=1/2(2.85/32.11+25.23/422.04)1.34838=669KNV22=1/2(2.85/32.11+25.23/422.04)1.35445=753KN V12=1/2(2.85/32.11+25.23/422.04)1.35485=758KN轴墙体:V63=1/2(2.85/32.11+25.23/422.04)1.31495=207KNV53=1/2(2.85/32.11+25.23/422.04)1.32863=396KNV43=1/2(2.85/32.11+25.23/422.04)1.33978=550KNV33=1/2(2.85/32.11+25.23/422.04)1.34838=669KNV23=1/2(2.85/32.11+25.23/422.04)1.35445=753KN V13=1/2(2.85/32.11+25.23/422.04)1.35485=758KN轴墙体:V64=1/2(2.85/32.11+25.23/422.04)1.31495=207KNV54=1/2(2.85/32.11+25.23/422.04)1.32863=396KNV44=1/2(2.85/32.11+25.23/422.04)1.33978=550KNV34=1/2(2.85/32.11+25.23/422.04)1.34838=669KNV24=1/2(2.85/32.11+25.23/422.04)1.35445=753KN V14=1/2(2.85/32.11+25.23/422.04)1.35485=758KN轴墙体:V66=1/2(1.91/32.11+55.78/422.04)1.31495=186KNV56=1/2(1.91/32.11+55.78/422.04)1.32863=357KNV46=1/2(1.91/32.11+55.78/422.04)1.33978=496KNV36=1/2(1.91/32.11+55.78/422.04)1.34838=603KNV26=1/2(1.91/32.11+55.78/422.04)1.35445=678KNV16=1/2(1.91/32.11+55.78/422.04)1.35485=683KN3.4.2横墙抗震强度验算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2.4、第5.2.5条进行验算。其中0为验算截面处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验算截面位置应选择在砌体截面积较小和截面平均压应力较小处,一般可选择在每层层高之半处。横墙抗震强度验算见表3-2 其中: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fv=0.12103KN/m2(一 六层)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N=1/1.2(1+0.450/fv) RE=0.9轴墙体 表3-2 横墙抗震强度验算 楼层0/KN/m 0/fvNFVE=N fvVil6 50.210.410.7893.2580.6125.65 65.520.630.96100.4610.5156.34 80.390.981.02120.6656.4286.33146.321.301.05150.5740.8356.22269.311.601.15180.6856.5431.51350.922.51.23185.31000.2550.2 轴各层墙体fve.Sil/REVil, 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同理其它轴满足要求3.5纵向地震剪力分配及墙体抗震验算3.5.1 纵向地震剪力分配纵向地震作用全部有纵墙承担,其总值与横向相同。房屋纵向长度比横向大的多,纵向楼(屋)盖刚度很大,因此可以近似按刚性楼(屋)盖考虑。即纵向地震租用可按抗震纵墙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仅考虑剪切变形时可按纵向墙段净面积比例分配。本例仅选择A轴B轴墙体进行抗震验算(1)墙体净面积计算SiA=SiE=0.37(15.64+0.252-2.12-2.42)=2.642m2SiB=0.24(15.64+0.252-0.94)=3.001m2Sic=0.24(2.4+0.122)=0.634 m2SiD=0.24(15.64+0.252-2.4-1.22)2=2.818m2Si= SiASiESiBSicSiD =(2.642+3.001+2.818+0.634)2=18.208m2(2)纵墙地震剪力分配(设计值)A轴墙体:V6A=S6A /S6EhV6=2.642/18.20821.31495=563.6KNV5A=S5A /S5EhV5=2.642/18.20821.32863=1080KNV4A=S4A /S4EhV4=2.642/18.20821.33978=1500.8 KNV3A=S3A /S3EhV3=2.642/18.20821.31825.2 KN V2A=S2A /S2EhV2=2.642/18.20821.35445=2054.2 KN V1A=S1A /S1EhV1=2.642/18.20821.35485=2069.3 KN B轴墙体V5B=S5B /S5EhV5=3.001/18.20821.32863=122.6 KNV4B=S4B/S4EhV4=3.001/18.20821.33978=1704.7 KNV3B=S3B/S3EhV3=3.001/18.20821.34838=2073.2 KNV2B=S2B/S2EhV2=3.001/18.20821.35445=2333.3 KNV1B=S1B/S1EhV1=3.001/18.20821.35485=2350.5 KN3.5.2纵墙抗震强度验算B轴纵墙抗震强度验算见表3-3其中:一六层 fV=0.12103KN/m2N=1/1.2(1+0.450/fV) A轴墙体(RE=0.75) 表3-3 纵墙抗震验算 楼层0/KN/m 0/fvNFVE=N fve.SivF=lreVil6 52.210.570.8895.6595.6130.55 75.520.820.92110.2640.2145.34 90.651.021.25125.9680.6296.53164.551.351.34160.4750.5375.62283.441.751.15185.6890.6156.31370.252.621.45198.31010.2565.3轴各层墙体fve.Sil/REVil, 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同理四轴满足要求3.6楼梯设计有关数据:开间2.4m进深5.200m单跑板式楼梯,层高2.8m踏步260175mm, 标准层每段8步底面一跑3步高555m二跑10步高1.75m。(1)、活载设计标准值 qk=2.5KN/m(2)、材料选用 混凝土: 采用C20 (fc=9.6N/mm2) 钢筋: 当d10mm 选用HPB235级钢筋 当d12mm 选用HRB335级钢筋 试按板式楼梯进行设计3.6.1梯段的板的计算确定板厚 梯段板的厚度为: h=L0/30=1820/30=60.2mm 取120mm荷载计算(取一米宽板计算)楼梯斜板的斜角:=arctg175/260=arctg0.673=34 cos=0.829恒荷载:踏步重: 0.260.17525/0.262=2.19KN/m 斜板重: 0.06525/0.829=1.96KN/m20mm厚找平层 (0.175+0.26)1.00.0220/0.26=0.67KN/m恒荷载标准值: gk=2.19+1.96+0.67 =4.82KN/m设计值: gd=1.24.817=5.78KN/m活荷载标准值: qk=2.51=2.50KN/m设计值: qk=1.42.5=3.50KN/m qd=qk+gd=5.78+3.50=9.28KN/m内计算 计算跨度 L0=(1.82+0.3)=2.12m 跨中弯矩: M=1/8(L0)2qk=1/82.1229.28=5.21KN.m配筋计算 有效高度 h0=120-25=65-25=40mms=0m/1fcbh02=5.21106/1.09.61000402=0.34=1-(1-2s)1/2=1-(1-20.34)1/2=0.30b=0.614As=bh01fc/fy=0.309.6100040/210=506mm2受力筋选用10130(As=604mm2),分布筋选用6每段踏步下一根V c=0.07fcbh0=0.0711100040=3.08KN1/2glncox=1/2102.00.819=8.42KN3.6.2平台板的计算 荷载计算(取1m板宽计算)平台板自重(假定板厚10mm) 0.07125=1.75KN/m20mm找平层 0.02120=0.4KN/m15mm 抹底 0.015117=0.255 KN/m恒荷载标准值: qk=2.15KN/m设计值: gd=1.22.15=2.58KN/m活荷载标准值: qk=2.51=2.5KN/m设计值: gd=1.42.5=3.5KN/m qd=qd+gd=2.58+3.5=6.08KN/m 内力计算:计算跨度 L0=ln+h/2=1.2+0.07/2=1.24mM=qL02/8=6.081.242/8=1.17KN.m配筋计算s=m/1fcbh02=1.17106/1.09.6100045 2=0.060=1- =1-(1-20.060)=0.062As=1bh0fc/fy=0.0621.09.6100045/210=127.5mm2(查表)选用6150 As=170mm23.6.3平台梁的计算荷载计算楼段板传来荷载: 9.282.12/2=9.84KN/m平台梁传来荷载: 6.08(1.2/2+0.3)=5.47KN/m梁自重(假定:bh=300400) 1.20.3(0.4-0.07)25=2.97KN/m q=9.84+5.47+2.97=18.28KN/m内力计算 L0=ln+a=1.82+0.37=2.19mL0=1.05ln=1.051.82=1.91m 取较小值 L0=1.91mMmax=18.281.912/8=8.34KN/mVmax=qln/2=18.281.82=16.63KN配筋计算: a:纵向钢筋 (按第一类倒L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 bf,=l0/6=1.91/6=319mmbf,=b+s0/2=300+1.2103/2=900mm 取bf,=319mms=M/1fc bf,h02=8.34106/1.09.6319(400-40)2=0.021=1-(1-2s)1/2=1-(1-20.021)1/2=0.0212As=bf,h0fc/fy=0.02129.6319360/300=78mm2选用66150的纵向钢筋(As=170mm2)b.箍筋计算 截面校核: 0.25fcbh0=0.2510200260=130Vmax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ftbh0=0.71.130036083.16KNVmax=16.63KN 箍筋按构造配置6200 钢筋布置见 图3-2 楼梯图 图3-3 楼梯配筋图3.7 雨蓬的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钢筋HRB235级 图3-4 雨蓬图(1)雨蓬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取1m板宽)荷载计算恒荷载:20厚水泥沙浆面层 0.02120=0.4KN/m 15厚板底抹灰 0.015117=0.26KN/m板自重 (0.08+0.06)125=1.75KN/m 恒荷载标准值 gk=2.4KN/m 设计值 g=1.02.41=2.41KN/m活荷载 : 均布活荷载设计值 q=1.40.5=0.7KN/m检修集中荷载设计值 p=1.41.0=1.4KN/m计算简图 如下图: 情况一 情况二 图3-5 雨棚计算简图内力计算情况一: M=1/2(g+q)l02=1/2(2.89+0.7) 12=1.80KN.m情况二: M=1/2gl02+pl0=1/22.8912+1.41=2.85KN.m取较大值M=2.85KN.m配筋计算h0=100-25=75mms=M/1fcbh02=2.85106/1.09.61000752=0.087=1-=1-=0.950As=1bh0fc/fy=0.9501000359.6/210=152mm2受力钢筋选用8200(As=252 mm2)分布筋采用6200(2)雨蓬梁在弯剪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抗弯计算a.荷载计算雨蓬梁按抗弯设计算时,梁上的荷载按与过梁相同的方法确定hwln/3=(2.4-0.48)/3=0.64m故按高度为0.64m墙体的均布荷载计算墙自重 0.370.6419=4.5KN/m单面粉刷重 0.020.6420=0.26KN/m梁自重 0.370.425=3.7KN/m雨蓬板传来的恒荷载 2.40KN/m合计恒荷载标准值: gk=10.86KN/m雨蓬板传来的活荷载标准值: qk=0.5KN/m(均布)b.内力计算:l0=1.05ln=1.05(2.4-0.48)=2.02mM恒=1/8ql02=1/81.210.862.022=6.65KN.mM活=1/8pl02=1/81.40.52.022=0.36KN.mM活=1/4pl0=1/41.41.02.02=0.78KN.m取较大者: M活=0.78KN.m M=M恒+M活=6.65+0.78=7.43KN.m考虑到雨蓬梁的最不利受力情况,因此计算弯矩时假定集中荷载p=1.0KN作用于梁的中间,计算简力时假定p=1.0KN作用于梁端.C.配筋计算s=M/1fcbh02=7.43103/1.09.6370(400-40)2=0.0161=1-=1-=0.0162As=1bh0fc/fy=0.0162370(400-40)9.6/210=98.64mm2抗剪扭计算a、剪力计算v=(g+q)ln/2=(1.210.86+1.40.5)(2.4-0.48)/2=13.19KN或v=gln/2+p=1/21.210.87(2.4-0.48)+1.41=13.92KN取较大值v=13.92KNb.扭矩计算作用于梁截面对称轴上的力矩:Mg=1.22.411.0(1.0+0.37)/2=1.98KN.mMp=1.40.51.0(1.0+0.37)/2=0.48KN.m或Mp=1.41(10+0.37/2)=1.66KN.m扭矩:T=1/2(Mg+ Mp)ln=1/2(1.98+1.66)(2.4-0.48)=3.49KN.m或 T=1/2 Mgln+ Mp=1/21.98(2.4-0.48)+1.66=3.56KN.m取较大者 T=3.56KN.mC.验算截面尺寸以及受扭钢筋是否按需要按计算配筋v/bh0+T/0.8wt=13920/0.37103(400-40)+35600006/0.83702(3400-370)=0.34N/mm20.25cfc=0.251.09.6=2.4N/mm2梁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v/bh0+T/wt=13920/370360+35600006/3702(3400-370)=0.29N/mm20.7ft=0.71.1=0.77箍筋和抗扭纵筋按其最小配筋率设置,只需对抗弯纵筋进行计算.最小配箍率s0min=0.28ft/fyv=0.28c1.1/210=0.15%d.抗剪强度计算剪扭构件混凝土强度降低系数:t=1.5/(1+0.15v/Twt/bh0)=1.5/(1+0.513920/3.5610-618937833/(370360)=1.171.0取t=1.0代入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v(1.5-t)0.7ftbh0+1.25fyvAsvh0/s13920=0.50.71.1370360+1.25210Asv/s360Asv/s=(13920-51282)/945000抗剪强度所需箍筋Asv按构造配置e.抗扭强度计算假定=1.2Acor=bcorhcor=(370-60)(400-60)=105400mm2Ucor=2(bcor+hcor)=2(310+340)=1300mm代入抗扭强度计算公式:T0.35tftwt+1.2()fyvAst1Acor/s3.56106=0.351.01.118937833+1.2(1.2)210Ast1105400/s=0.128箍筋直径选用6则s=28.3/0.128=221mm 取s=225mm计算抗扭强度所需纵筋截面AstAst=fyvAsv1ucor=1.221028.31300/(210225)=196mm2因此,置于梁截面上部纵向钢筋面积为: Ast/2=196/2=98mm选用28(As=101 mm2)于梁截面下部纵向钢筋面积为: As=Ast/298.64+98=196.64 mm2选用212(As=226 mm2)雨蓬配筋图见图3-5 图3-6 雨蓬配筋 (3)雨蓬的抗倾覆验算倾覆力矩:板上恒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M恒=1.22.41(1.0)2/2(2.4-0.48)=2.78KN.m板上活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M活=1.40.5(1.0)2/2(2.4-0.48)=0.67KN.mM活=1.41.01.0=1.4KN.m取活荷载中两者较大者,则M活=1.4KN.mM倾= M活+M恒=1.4+2.78=4.18KN.m抗倾覆力矩:墙体重(1.92+0.962)1.5-0.9621/22190.37=34.01KN墙面粉刷 0.024.8420=1.94KN梁自重 0.370.41.9225=1.42KN 37.37KNM抗=0.937.371/20.37=6.22KN.mM倾=4.18KN.m满足要求。3.8阳台的设计1.荷载计算 (取1米宽为计算单元) C20 HPB235恒载 :底板 4.17KN/m活载 : 2.5KN/m 准永久值系数q=0.9设计值: qd=1.24.17+1.42.5=8.5KN/m栏板的荷载标准值: qk=1.112 KN/m设计值: qd,=1.21.112=1.334KN/m Q=1.3340.9=1.20KN/m 由平均荷载产生的弯矩: M=1/2qdl2=1/28.51.22=6.12KN.m由集中荷载产生的弯矩: M=QL=1.21.2=1.44KN.m因此: Mmax=6.12+1.44=7.56 KN.ms=M/fcbh02=(7.56106)/1.09.61000(120-25)2=0.087=1-=1-=0.091As=bh0fc/fy=0.0911000(120-25)9.6/210=395.2mm2选用8120 (As=419mm2) 分布筋采用6200注 :由于雨蓬和阳台与现浇楼板浇筑在一起,只需布置如何布构造筋,按构造要求来布置,而不必对阳台进行抗倾覆验算。前阳台同样计算满足要求 选用12200 分布筋采用6200 As= 565mm23.9现浇楼板计算 图3-7 板的布置双向板的配筋A板:楼面活荷载设计值3.8KN/m2 恒荷载设计值5.84 KN/m2楼板选用120mm厚,C20(fc=9.6 N/mm2) HPB235fy=210 N/mm2用(塑性理论)极限平衡法计算各区格弯矩,进行截面设计,并绘配筋图 图3-8 现浇板板的计算跨度与板厚由于梁宽均为240mm故板的在两个方向的计算跨度分别为L1=3.3-0.24=3.06m L2=3.6-0.24=3.36mL2/ L1=3.36/3.06=1.092 按双向板计算板厚h=120mmL1/50=3060/50=61.2mm 满足刚度要求确定单位板宽钢筋间的比值,并计算各截面的钢筋总面积:由于L2/L1=1.09 查表As2/As1=0.9 As2/As1=As2,/As1=2.0 As/As2=As,/As2=2.0则As2=0.9As1, As=As,=2As1, As=As,=2As2=20.9As1=1.8As1采用分离式配筋,跨中及支座各截面的受力钢筋总面积为:=As1L2=3.36As1=As2L1=0.9As1L2=2.75As1=As1/2=2As1L2=6.72As1=AsL1=2 As2L1=20.9As1L1=20.93.06As1=5.508As1计算各截面的极限弯矩截面的有效高度: h01=120-25=95mm h02=h01-d=85mmh0=h0=120-25=95mm各截面的极限弯矩:=fysh01=3.36 As12100.995=60328.8As1=fysh02=2.75As12100.985=44178.75As1=fysh0=6.72As12100.995=120657.6As1=fysh0=5.508As12100.995=98896.2As1,=,=0确定各截面所需钢筋用量代入计算公式:2+2+,+,(q+g)L12/12(3L2-1)=260328.8+44178.75+120657.6+98896.2As1=(4.2+5.8)3.062106/12(33.36-1)As1=191mm2 As2=0.9191=172mm2As=As,=2191=382 mm2 As=As,=2As2=2172=344mm2其它区格的计算亦照上述的方法计算,截面配筋计算表见下表板的配筋图见图纸 表3-4 理论分析内力的配筋计算截面H0/mmAS/mm2配筋实配筋AS/mm2A区格长方向851726150202短方向951916150202C区格长方向854078/10150429短方向9550910150523BD区格长方向852058150335短方向953418/10150429E区格长方向851616150202短方向9517961502023.10承载力验算3.10.1在纵墙受压承载力验算在所有纵墙1、计算截面特征值:从第一层到第六层的截面特征:采用MU10, M7.5 f=1.79N/mm2 a0=0.149mA=0.371.65=0.611m22.定计算方案已知:横墙最大间距S=4.2m32m横墙洞口水平面积不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横墙厚度为370mm180mm横墙长度(3.32+5.1+0.37)0.5(2.86+0.9+0.85)=9.31m满足砌体规范刚性方案,按刚性方案设计。3、墙体自重第六层-截面以上370mm墙体自重(高度为0.5+0.12+0.02=0.64m)其中0.3KN/m2为窗的标准值为8.443.90.64=21.07KN-到-截面370mm墙体自重为:Nd1= Nd2= Nd3= Nd4= Nd5= Nd6= 3.92.88.44-1.52.258.44+1.21.52.250.3=64.89KN(其中0.3KN/m2为窗的标准值)q=1.20.30.425=3.6KN/m4、内力分析屋面传来的集中荷载Np7=3.91.8(5.5+0.95)+1.83.6=51.76KN当计算截面以上楼层为2-3层时折减系数为0.85,4-5层时折减系数为0.70(乘以活荷载)楼面传来的集中荷载折减系数为0.85, 5.Np1=Np2=Np3=Np4=Np5=Np6=3.91.8(5.84+0.854.2)+1.83.6=72.54KN折减系数为0.7时,Np1=Np2=Np3=Np4=Np5=3.91.8(5.84+0.74.2)+1.83.6=68.12KN 第1-6层墙顶大梁反力偏心距为 ep=d/2-0.4a0=370/2-0.4149=125mm6、内力组合及截面验算a)第三层墙体 从第三层开始验算,假定三层及三层以上各层墙体均采用M7.5砂浆,取两个控制截面进行验算,上截面-为墙体顶部位于大梁底的砌体截面,下截面-为墙体下部截面。第三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3= Np6+Np5+Np4+Np3+Nd6+Nd5+Nd4=51.76+72.544+17.78+64.894=620.26KNM-3=Np3ep=72.54125=9067.5KN.mmA=3701650=600010mm2墙的计算高度S=3.6+4.2=7.8m (查表) S2H=5.8mH0=1.0H=2.8m= H0/h=2800/370=7.58 1=1.02=1-0.4bs/s=1-0.44500/7800=0.770.7 取0.7712=1.00.7726=20.02 满足要求。e= M-3/ N-3=9067.5/619.26=14.64mme/h=14.64/370=0.039由M7.5 e/h=0.039 =7.58 =0.85 符合线性插入法表3-5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5)e/h0.0250.0390.0560.910.8820.867.5880.870.8420.82Nu=Af=0.850.611.79103=928.12KNN-3=619.26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第三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计算N-3=N-3+Nd3=619.26+64.89=684.15KN M-=0M7.5 e/h=0 =7.58 =0.918 符合线性插入法Nu=Af=0.9180.611.79103=1002KNN-3b)第二层墙体第二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2=N-3+Np2=684.15+72.54=756.69KNM-2=Np2ep=72.54125=9067.5KN.mme=M-2/N-2=9067.5/756.59=11.98mme/h=11.98/370=0.032M7.5 e/h=0.032 =7.58 =0.864 符合线性插入法 表3-6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5)e/h0.0250.0320.0560.910.8960.867.5880.870.8560.82Nu=Af=0.8640.611.79103=943.4KNN-2=756.69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第二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2=N-2+Nd2=756.69+64.89=821.59KN M-=0M7.5 e/h=0 =7.58 =0.0918 符合线性插入法Nu=Af=0.9180.611.79103=1002KNN-2=821.59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c)底层墙体底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计算因截面以上楼盖有六层,活荷载折减系数为0.7,把NP改为NPN-1=N-2-(Np2+Np3+Np4+Np5+Np6)+(Np1+Np2+Np3+Np4+Np5+Np6) =821.59-(72.545)+(68.126)=867.61KNM-1=Np1ep=72.54125=9067.5KN.mme=M-1/N-1=9067.5/867.61=10.45mme/h=10.45/370=0.028 =0.872 M7.5 =7.58 =0.872 符合线性插入法 表3-7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级M5)e/h0.0250.0320.0560.910.9040.867.5880.870.8640.82Nu=Af=0.8720.611.79103=952.14KNN-1=867.61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底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1=N-1+Nd1=867.61+64.89=932.5KN M-=0M7.5 e/h=0 =7.58 =0.0918 符合线性插入法Nu=Af=0.9180.611.79103=1002KNN-1=932.5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3.10.2横墙受压承载力验算1、高厚比验算:S=5.1m 2HSH(1-6层)所以H0=0.4S+0.2H=0.45.1+0.22.8=2.6m=H0/h=2600/370=7.0312=1.01.026=26满足要求底层高厚比验算:H0=0.4S+0.2H=0.45.1+0.2(2.8+0.85)=2.77m= H0/h=2770/370=7.4912=1.01.026=26满足要求。2、内力分析 方法同纵墙计算相同a)屋面传来的集中荷载Np7=4.351.8(5.5+0.95)+1.83.6=56.98KN当计算截面以上楼层为2-3层时折减系数为0.85,4-5层时折减系数为0.70(乘以活荷载)b)楼面传来的集中荷载折减系数为0.85, Np1=Np2=Np3=Np4=Np5=Np6=4.351.8(5.84+0.854.2)+1.83.6=80.16KN折减系数为0.7时,Np1=Np2=Np3=Np4=Np5=Np6=4.351.8(5.84+0.74.2)+1.83.6=75.23KN3、内力组合及截面验算采用一个截面,分别位于于墙体中部,用M7.5砂浆Nd1=Nd2=Nd3=Nd4=Nd5=Nd6=Nd7=4.352.88.44=102.8KN同样验算第三层墙体第三层-截面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Np6+Np5+Np4+Np3+Nd6+Nd5+Nd4+1/2 Nd3=+80.164+17.78+102.84+1/2102.8=802KNM-=0M7.5 e/h=0 =7.49 =0.92 符合线性插入法A=4.350.37=1.61m2Nu=Af=0.921.611.79103=2651KNN-3=858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第二层墙体 内力组合及承载力验算N-2=N-3+102.8=858+102.8=960.8KNNu=Af=0.921.611.79103=2651KNN-2=960.8KN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底层墙体:截面以上楼盖有六层,活荷载折减系数为0.7,把NP改为NPN-1=N-2-(Np2+Np3+Np4+Np5)+(Np1+Np2+Np3+Np4+Np5)=960.8-(80.165)+75.236=1011.38KNNu=Af=0.921.611.79103=2621KNN-1=1011.38KN3.10.3梁端支座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力验算设梁端直接搁置在砌体上(图下)图3-9 梁搭在砌体上1、五层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力验算:五层梁端承支压力NLNL=(5.84+4.2)3.91.8=70.48KN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A0=(b+2h)h=(0.3+20.37)0.37=0.385m2局部受压面积AL=a0b=0.1490.3=0.0447m2A0/AL=0.385/0.0447=8.63 =0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1+0.35(A0/AL-1)1/2=1.962.0 符合规范规定。平均压应力设计值:0=(17.78+64.89+51.76)/(0.371.04)=0.35N/mm2局部受压面积内上部轴力设计值为:N0=0AL=0.3544700=15645N=15.645KN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为=0.7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N0+NL=70.48KNALf=0.71.960.04471.79103=10.98KN安全按构造设置垫块并与梁端浇筑成整体对局部承压有利,不再验算。abbb=370mm370mm tb=200mm2、其他各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3、二层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设在梁端下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二层梁端支承压力为NL=70.48KNA0=0.385m2 Ab=0.370.37=0.1369m21=0.8=1.18 取e/h=0 3 查表=10=(17.78+64.896+51.76)103/3701040=1.19N/mm2N0=0Ab=1.19136900=163KNN0+NL=163+70.48=233.48KN1Abf=1.01.180.13691.79103=289KN 安全。按构造设置垫块并与梁端浇筑成整体对局部承压有利,不再验算。abbb=370mm370mm tb=200mm3.11梁的设计1、圈梁 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详见结构施工图2、 梁 图3-10 过梁简图 在轴线之间配置梁,跨度L=3.6m,梁240400mm Q=1.24.205.15+1.42.05.15=42.5KN/mL0=1.05l=3.61.05=3.78m M= 1/842.53.782=85.4KN选用混凝土为 h0=400-35=365mm选用 箍筋按构造配筋即可。 3、其他过梁各按构造设计,详见结构施工图3.12基础设计 根据设计资料,场地地质条件较好,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粉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 基础为下部混凝土浇筑,上部用砖砌筑组合而成的刚性条形基础,混凝土为C10 ,砖MU7.5,水泥砂浆M7.5。1.基础埋置深度确定本工程室内于0.000以下设置1.2m深采暖沟,只埋下水管出室外需在冰冻深度(0.8m)以下,为保证室内沿墙管沟尺寸及出室外管道在基础混凝土底板以上穿行,基础地底标高确定在-1.500处, 2.基础计算(1)上部结构传至-0.600处竖向荷载设计值轴恒荷载 :屋面 5.63.62=10.0KN/m一五层楼面 4.033.35/2=33.25 KN/m女儿墙 5.360.5=2.68 KN/m一六层墙体 7.43(2.85+4)=133.74 KN/m178.81 KN/m轴活荷载 :屋面 0.73.3/2=1.155 KN/m 一五层楼面 2.03.350.7/2=11.55 KN/m12.705 KN/m N1=178.811.2+12.7051.4=232.36 KN/m轴恒荷载 : 屋面 5.543.3=18.282 KN/m一五层楼面 4.033.35=66.50 KN/m一六层墙体 5.36(3.45+4)=112.56 KN/m 197.34 KN/m轴活荷载 :屋面 0.73.3=2.31 KN/m一五层楼面 1.53.350.7=17.33 KN/m 19.64 KN/m N4= 97.341.2+19.641.4=264.304 KN/m(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0=19KN/m3f=fk+d0(d-0.5)=160+1.619(1.5-0.5)=177.361.43 fk =165KPa(3) 基础宽度确定轴墙下: N1=571.17 KN/m基础埋深: D=1.4+0.6/2=1.7m令: (N1+G)/B1=(N1+g.D.B1)/B1=fB1=N1/(f-g.D)=232.36/(177.36-201.7)=1.62m取B1=1.8m,基础台阶宽度 b2=(1800-370-604)/2=595mm(4)确定基础板底厚度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其下采用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则钢筋保护层厚度As=40mm ft=1.43N/mm2椐构造要求h300mm 所以选取基础高度h=300mmPn=F/b=212/2=106KPa计算-截面设计值:V=1/2Pn(b-a)=1/2106(1.8-0.37)=75.79 KN/m计算基础至少所需要的有效高度为h0=V/0.7H ft=75.79/(0.71.01.43)=98mm实际基础有效高度 h0=300-40-10=25098mm板底配筋计算:计算-截面处的弯矩M=1/4Pn(b-a)2=1/8106(1.8-0.37)2=27.09(KN/m)选用HPB235级钢筋fy=210N/mm2As=M/0.9h0fy=27.09106/(0.925210)=573mm2实际选用12110(实配585573mm2)分布钢筋用8250 图3-11 条形基础配筋图II-II截面基础的验算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场地类别,中软场地土,0=19KN/m3 内墙厚240mm室内外高差0.75m,基础埋深按1.5m计算f=fk+d0 (d-0.5)=160+1.619(1.5-0.5)=190.4kpa1.43fk1.1160=176KPa 取f=190.4KPa纵墙F=(3.30.911.9+64.896+51.76+72.54+3.90.858.44)/3.6=246KN/mD=(1.5+1.3+0.75)/2=1.8ma) bF/(f-20d)=284/(190.4-201.8)=2.6m取b=2.8mb) 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30,其下采用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则钢筋保护层厚度as=40mm ft=1.43N/ mm2.按b/8=2800/8=350mm,根据构造要求h 300,所以选取基础高度h=350mmP0=F/b=246/2=123kpa计算II-II截面剪力设计值:V=1/2132(2.8-0.24)=132KN/m计算基础至少所需的有效高度为:H0=v/(0.7Hft)=120/(0.71.01.1)=140mm实际基础有效高度h0=350-40-20/2=250140mm(按有垫层且底板钢筋直径暂按20计)满足要求。c) 板底配筋计算计算II-II截面外的弯矩:M=1/8132(2-0.37)2=43.8.KN/m选用HPB235级钢筋 fy=210N/mAs=M/(0.9h0fy)=43.8106/(0.9250210)=952m实际选用12150分布钢筋采用8120横墙F=(1.350.911.9+17.78+56.98+80.124+97.86+0.854.358.44)/4.25=213KN d=(1.5+1.3+0.75)/2=1.80m f=184.32KPaa) bF/(f-20d)=312/(184.32-201.75)=2.08 取b=2.4m b) 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其下采用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则钢筋保护层as=40mm ft=1.43N/m,按b/8=2400/8=350,所以选取基础高度h=350mmPn=F/b=312/2.4=130KPa 计算II-II截面剪力设计值:V=1/2Pn(b-a)=1/2130(2.4-0.24)=120KN/m计算基础至少所须的高度:H0=v/(0.7Hft)=132/(0.71.01.43)=175mm实际基础有效高度h0=350-40-20/2=300172mm(按有垫层且板底钢筋直径20计)满足要求。d) 板底配筋计算计算II-II截面外弯矩:M=1/4130(2.4-0.24)2=67KN/m实际选用12150(1236m1200m)分布筋采用12150 图3-12 II-II截面基础配筋 III-III钢筋条形基础的验算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60KPa,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场地类别,中软场地土,0=19KN/m3 内墙厚240mm室内外高差0.75m,基础埋深按1.5m计算f=fk+d0 (d-0.5)=160+1.619(1.5-0.5)=190.4KPa1.43fk1.43160=176KPa 取f=190.4KPa纵墙F=(3.30.911.9+64.896+51.76+72.54+3.90.858.44)/3.6=246KN/mD=(1.5+1.3+0.75)/2=1.8me) b F/(f-20d)=284/(190.4-201.8)=2m取b=2.2mf) 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30,其下采用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则钢筋保护层厚度as=40mm ft=1.43N/m.按b/8=2800/8=350mm,根据构造要求h 300,所以选取基础高度h=350mmP0=F/b=246/2=123KPa计算II-II截面剪力设计值:V=1/2132(2.8-0.24)=132KN/m计算基础至少所需的有效高度为:H0=v/(0.7Hft)=120/(0.71.01.1)=140mm实际基础有效高度h0=350-40-20/2=250140mm(按有垫层且底板钢筋直径暂按20计)满足要求。g) 板底配筋计算计算II-II截面外的弯矩:M=1/4132(2-0.37)2=43.8.KN/m选用HPB235级钢筋 fy=210N/mAs=M/(0.9h0fy)=43.8106/(0.9250210)=952m实际选用12150分布钢筋采用8120横墙F=(1.350.911.9+17.78+56.98+80.124+97.86+0.854.358.44)/4.25=213KN d=(1.5+1.3+0.75)/2=1.80m f=184.32KPaa) bF/(f-20d)=312/(184.32-201.75)=2.08 取b=2.4m b) 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其下采用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则钢筋保护层as=40mm ft=1.43N/m,按b/8=2400/8=350,所以选取基础高度h=350mmPn=F/b=312/2.4=130KPa 计算II-II截面剪力设计值:V=1/2Pn(b-a)=1/2130(2.4-0.24)=120KN/m计算基础至少所须的高度:H0=v/(0.7Hft)=132/(0.71.01.43)=175mm实际基础有效高度h0=350-40-20/2=300172mm(按有垫层且板底钢筋直径20计)满足要求。h) 板底配筋计算计算II-II截面外弯矩:M=1/8130(2.4-0.24)2=67KN/m实际选用12150(1236m1200m)分布筋采用12150 图3-13 III-III 截面基础配筋 第四章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4.1 工程概况4.1.1工程特点本工程为某小区107号住宅楼,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454平方米,条形基础,地上共六层,层高2.80M,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施工现场定,该工程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和处理,结构形式为砖混,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工程为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墙体材料砖混结构以粘土实心砖为主,外墙厚360,内墙厚240。标高以上的采用机砖为MU10,砂浆为M5混合砂浆砌筑。标高以下的基础墙均为M5水泥砂浆砌MU20毛料石。基础垫层砼C10,基础底板C20。所有构造柱、圈梁、楼梯、楼板等构件砼强度等级均C20。钢筋采用I级圆钢,II级月牙纹。4.1.2地点特征 本工程靠近公路,北面有永久建筑,施工时应予保护。南面、西面有较大空地,可作为主要施工场地。本工程为新近代沉积的中轻亚黏土,钻孔深度15m内未见地下水,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0.8m,基本风压值为35MPa。屋面工程:防水采用SBS防水材料。4.2 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4.2.1施工方案为了确保该工程能在建设单位要求的时间内保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流水,提高工序间的插入度,充分酝酿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施工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在施工过程中,砌筑、模板、钢筋、混凝土之间展开流水施工。本工程模板均选用清水模板体系。基础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板,框架柱梁板及外露混凝土采用竹胶合板做模板,梁底支撑采用快拆体系。脚手架工程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在结构施工阶段,建筑四周外脚手架挂安全网和绿色密目网,外墙砌筑采用内砌法,内墙砌筑及室内装修采用工具式脚手架。4.2.2施工顺序(1)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挖 土验 槽基础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地圈梁基础结构验收回填土(2)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一层砌筑一层模板支模一层钢筋一层混凝土二层测量放线二层砌筑二层模板支模二层板钢筋绑扎二层混凝土装修、安装(3)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楼 面 施 工地面施工 装 饰 工 程门窗安装灯具安装竣工验收专 业 安 装(4)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铺瓦4.3基础施工阶段定位放线 基槽开挖 人工清理 钎探 验槽 基理处理 垫层施工 放线 浇垫层混凝土 绑基础筋支模 浇混凝土 砌砖 回填土 基础认证4.4 主体施工阶段放线 柱筋接绑 柱筋支模 柱混凝土浇筑 柱拆模 抄平 支梁底模 绑梁筋 支梁扳梯模梁板梯筋绑扎 梁板梯混凝土浇筑 封闭墙砌筑 过梁混凝土浇筑 找修 主体认证4.4.1钢筋工程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份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工程,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力钢筋强度实测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编制钢筋绑扎技术交底。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钢筋混凝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到绑扎部位。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1)梁钢筋绑扎A、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B、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C、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彻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E、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10 d,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F、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G、在主、次梁受力钢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钢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H、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HPB235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4.4.2模板工程现浇混凝土柱、梁、板和楼梯的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厚度为15mm,首先对各分部混凝土模板进行设计,确定竹胶合板模板制作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龙骨的规格、间距,选用支撑系统。根据模板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龙骨采用50100木方,背楞采用钢管。面板及龙骨材料质量必须符合其设计要求。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1)梁板模板施工A、模板选型(a)模板采用竹胶合板,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b)楼板底模下设50mm100mm木方作为纵向小搁栅,间距为400mm,小搁栅放于钢管上,钢管间距为900mm。(c)梁侧模采用18厚覆膜多层板,水平龙骨采用钢管50mm100mm木方,间距为400mm;竖向钢管做背楞,间距为750mm。当梁高600mm时,梁中央设拉杆一道,拉杆间距为900mm。拉杆外加塑料套管,可以使拉杆拆卸后周转使用。梁侧向加斜撑,以确保梁模稳定,间距为900mm。(d)梁底模铺在木方 50mm100mm的小搁栅上,间距根据梁宽尺寸在 200250mm之间。B、施工流程(a)柱模拆除后,在柱的主筋上弹出主梁标高,在柱顶端面上弹出主梁的中心线、轴线和位置线。(b)搭设梁底和板底钢管脚手架。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立杆,上好连接横杆,再安第二排立杆,二者之间用横杆连接好,依次逐排安装。按设计标高调整梁底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要拉线找直,梁底板起拱,注意起拱应在支模开始时进行,而后将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在预留起拱量时,要迭加上地基下沉、支撑间隙闭合等因素,使梁在拆模后起拱量符合规范要求。 (c)梁及现浇楼板的起拱,除按设计要求起拱外,还应将整块楼板的支模高度上提5mm,确保混凝土浇筑后楼板厚度和挠度满足规范要求。(d)楼板模板的接缝处理:模板与模板接缝处,一是要保证两块模板的高度差不能太大。二是要保证接缝的严密,也就是保证砼不漏浆。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须在接缝处模板下垫木方,通过木方校正两块模板的高差,并在接缝处形成构造密封,可有效防止漏浆。99.4日 期比 例制 图审 批审 核2)柱模板A、 模板选型(a)矩形框架柱采用厚度为15mm双面覆膜胶合板现场组拼。(b)方形柱与框架梁部位节点模板,每套共配制四块单片模板,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竹胶板,同梁模板一起支设、固定。在柱与梁相交的位置,有梁一侧梁柱节点模板上开口,开口宽度为梁宽2倍覆膜竹胶板厚(122=24mm),开口高度为梁高顶板厚+覆膜竹胶板厚(15mm)。梁端50100竖向木方背双三角木楔梁 柱40宽15厚限位胶合板条B:梁柱节点模板预留洞高(梁高楼板厚梁模板厚)C:梁柱节点模板预留洞宽(梁宽2梁模板厚)A:梁宽D:柱截面尺寸E:梁柱节点模板宽度F:梁柱节点模板高度EACL1L2BDFB、施工注意事项(a)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易产生浮浆,形成软弱层,对结构产生影响,必须剔除。因此,柱模板高度按照柱高+40mm配置模板。(b)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放线是建筑施工的先导,只有保证测量放线的精度才能保证模板安装位置的准确。弹出水平标高控制线、轴线、模板控制线,应由有关人员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c)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是模板施工准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脱模剂的选择与应用,对于防止模板与砼粘结、保护模板、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以及保持砼表面的洁净与光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工程选择油质脱模剂(非废机油类)。(d)柱支模前,其根部必须加焊14钢筋限位,以保证其位置准确,梁板砼浇筑时预埋14短钢筋头,以便与定位钢筋焊接,避免直接与主筋焊接咬伤主筋。(e)柱模板根部及上部应留清扫口和观察孔、振捣孔。清扫后在浇筑砼前,应将清扫口、振捣孔等堵死。(f)模板支设严格按模板配置图支设,模板安装后接缝部位必须严密,为防止漏浆可在接缝部位加贴密缝条。底部若有空隙,应加垫10mm厚的海棉条,让开柱边线5mm。(h)模板的安装必须保证位置的准确,立面垂直,用经纬仪进行检查。发现不垂直时,可通过调整斜向支撑解决。(i)施工中注意成品保护,随时检查埋件、保护层、水电管线位置等是否准确。3)楼梯模板制安楼梯模板及三角踏步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50mm100mm方木沿板长方向间距600mm设置。支撑采用482.5钢管及底托、顶托,底托下方垫50mm100mm方木。楼梯模板、三角踏步板现场制作,现场安装。楼梯模板施工,先支好底模,再支倒三角踏步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标高,踏步模注意第一步与最后一步的高度和宽度与装修材料的关系。预留洞口模板板预留洞:用四块18mm厚竹胶合板制作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顶板留洞口模板。(前后左右四面,上下没有)。固定方法靠洞口加筋固定;为防止砼漏入,应在洞模周边加贴密缝条。4)模板成型保护拆模必须执行拆模申请制度,严禁强行拆模。起吊模板时,信号工必须到场指挥。板浇注完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始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进行一些轻便工作,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墙、柱阳角,楼梯踏步用小木条(或硬塑料条)包裹进行保护。满堂架立杆下端垫木枋。利用结构做支撑支点时,支撑与结构间加垫木枋。4.5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搅拌A、质量关键要求(a)进场原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取样检测。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b)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c)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d)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规定。搅拌混凝土时,原材料应计量准确,上料顺序正确。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原材料计量、上料顺序,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e)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为准。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f)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规定。(h)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应立即入模。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i)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j)混凝土应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捣器,并确定振捣时间。(k)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l)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法,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B、混凝土的搅拌要求:(a)搅拌混凝土前,应将搅拌筒充分润滑。搅拌第一盘时,宜按配合比减少粗骨料用量。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进行搅拌。(b)混凝土搅拌中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严禁随意加减用水量。(c)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应抽查10袋水泥的平均重量,并以每袋水泥厂的实际重量,按设计配合比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宜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应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宜用量筒计量。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规定。混凝土搅拌的装料顺序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宜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当掺有混合料时,其顺序宜为粗骨料、水泥、混合料、细骨料;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宜为粗骨料、外加剂、水泥、细骨料或粗骨料、水泥、细骨料、外加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按下表确定:混凝土坍落度()搅拌机类型搅拌机容积(L)小于250250500大于500小于及等于30自落式90s120 s150 s强制式60 s90 s120 s大于30自落式90 s90 s120 s强制式60 s60 s90 s注: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d)混凝土拌制中应进行下列检查: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C、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车斗内的积水排净;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定。2)混凝土浇筑A、柱混凝土(a)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施工中的坍落度应按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测定和控制,并填写混凝土坍落度测试记录。(b)柱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水泥砂浆。(c)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d)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e)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应留置施工缝。(f)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g)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B、梁板混凝土(a)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对于商品混凝土应由试验员随机检查坍落度,并分别做好记录,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平面位置上不留任何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均一次浇筑。(b)混凝土的浇筑:梁、板应先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 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应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应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梯段混凝土自上而下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为了防止混凝土板面出现风裂,木抹子成活搓平不少于三遍,尤其终凝前的一遍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3)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应用混凝土振捣器进行振实捣固,插入式振动器使用要点: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各连接处是否紧固,电动机绝缘是否可靠,电压和频率是否符合规定,检查合格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试运转。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猛插,宜垂直插入,并插到尚未初凝的下层混凝土中50100mm,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捣时间,每插点约2030 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0100mm,使混凝土振实均匀。作业中要避免将振动棒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等,更不得采取通过振动棒振动钢筋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振实;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子长的2/33/4,更不宜将软管插入混凝土中,以防水泥浆侵蚀软管而损坏机件。振动器在使用中如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冷却检查。软管不得有断裂,死弯现象,若软管使用过久,长度变长时,应及时性更换。严禁用振动棒撬动钢筋和模板,或将振动棒当锤使用;不得将振动棒头夹到钢筋中;移动振动器时,必须切断电源,不得用软管或电缆线拖动振动器。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擦刷干净,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成绩。振动器就放在干燥处,不要堆压软管。4)混凝土养护浇筑完毕后,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前,不得要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平面位置上不留任何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均一次浇筑。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楼梯段混凝土自上而下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为了防止混凝土板面出现风裂,木抹子成活搓平不少于三遍,尤其终凝前的一遍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5)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混凝土试块制作组数,满足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需求,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块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d)现浇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e)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一般指梁、板、墙等结构构件),应与监理(建设)、施工等方共同确定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一般每一个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时,应根据混凝土量和结构重要性确定留置数量,一般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组数根据以下用途确定,每种功能的试块不少于1组:用于检测等效混凝土强度;用于检测拆模时混凝土强度。4.6砌筑工程1)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2)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3)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5)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6)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铁锹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 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 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 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 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7)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搓,搓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 预埋6 钢筋2 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8)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 以内,每边放2 块;高1.22m,每边放3 块;高23m,每边放4 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9)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浆饱满。如坐浆厚度超过2cm 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10)构造柱做法: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搓。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沿墙高50cm 设置2 根6 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lm。4.6.7屋面工程在做屋面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从透气孔设置到屋面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应层层把关,以便屋面防水层粘贴牢固不空鼓,不渗漏,并做到不存水,坡度符合要求。4.6.8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随土建工程进度穿插进行,并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在主体砼浇筑和墙体砌筑过程中把安装预埋留置好,待支模完毕后,砼浇筑前要对下好的各种管道和预埋位置进行核对,无误后再浇筑砼,避免二次凿处。各种管道和预埋件安装要严格控制好标高及水平坐标位置。做好预埋和隐蔽管道的防腐。隐蔽项目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7 装修施工阶段找平 冲筋找方 门窗安装 管线预埋 内墙抹灰 门口抹灰 卫生间墙地面 楼地面外墙装修 窗口抹灰 外墙抹灰 外墙镶砖木门窗扇安装 油漆粉刷4.9 编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质量计划交底施工技术标准交底,工程变更交底施工实施细则交底,各种保证措施交底4.10 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工种名称数量备注 主体装修瓦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焊工电工试验工机械工管工抹灰工壮工油漆工架子工起重工 10202030462410308 2 10 8 4 8 1 4 14 40 30 20 8 墙体砌筑,瓷砖镶贴模板支设,木作工程钢筋制作绑扎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灌钢筋,预埋中焊接电子管线预埋安装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送检机械设备操作,维修管道预埋安装内外墙,楼地面抹灰现场清理,材料搬运及配合其他工种油漆粉刷现场脚手架搭拆配合提升架4.11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1)编制依据依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和建设单位所发设计图纸。(2)开竣工日期该工程开工日期为2002年3月8日,竣工日期为2002年10月8日。(3)施工进度和工期保证措施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人、财、物的保证。委派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和从事项目管理的各类优秀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技术工艺的保障。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采用先进的电子、电脑等设备。1)根据综合进度要求,关死工期后门,倒排工期,制定周计划,加强调度职能,实现按期完成竣工的目标。2)建立每周的例会制度,举行与建设单位的联席办公会议,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与分包单位之间的平衡协调。3)强化施工管理,抓住主导工序,利用网络计划管理,做好土建、安装各工序合理穿插和综合平衡。4)合理利用空间,进行结构、设备安装、装修平行立体交叉作业。5)对没有按计划完成的工序,由计划员及时分析原因,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拿出处理意见,上报工长和项目经理,待项目经理批复后立即交工长实施,并随时向项目经理汇报实施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工期抢回。4.12 工期保证措施本项目采取以“大滚动,下流水,动态管理”为特点的分段分级管理进行工期控制,即以计划总工期为目标,形象控制点为砖混阶段计划为辅佐,将总进度目标进行一系列的从总体到细部,由高层到基础层次的层层分解,以致分解到在施工现场可以直接调度控制的分项工程或工序为止,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层层约束,由下而上层层保证,上下一改多层次的进度控制目标体系。4.13 施工进度计划图(见附一)4.14 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二)4.19工程量计算一.土方工程 1、场地平整 S平=S1=2454m2 2、挖土、挖地槽 V外墙: 1轴A-E 12.781.81.55=35.66 m3 A轴1-13 31.281.81.55=87.28 m3 V外墙=(35.66+87.28) 2=245.88 m3V内墙:B轴1-13 302.21.55=102.30 m3 2轴A-E 7.22.21.55=24.55 m3 3轴A-E 5.12.21.55=11.00 m3 4轴 A-E 7.22.21.55=24.55 m3 V内墙=102.302+24.554+114+24.552=395.9 m3 V总槽= V外墙+ V内墙=641.78 m3 (二)、回填土1、垫层 V垫=V槽/1.550.1=641.78/1.550.1=41.41m3 2、底板V底板外墙169.3261+14.820.7+9.961.30.25=48.16 m3 V底内=5.321+132.771+19.40.85+40.3650.7+8.721.20.25=48.32 m3 V底=V底外+V底内=48.16+48.32=96.48 m33、砖基 V砖外=169.3260.6+14.820.5+9.960.61.2=137.98 m3V砖内=(6.040.6+141.440.48+21.180.38+45.440.38+9.120.68)1.2=103.031.2=123.64 m3V砖=137.98+123.64=261.62 m3V砌=41.41+96.48+261.62=399.51 m34、室外地面回填 V=V槽-V砌=641.78-399.51=242.27 m35、室外地面回填量V=0.45-(0.3+0.06+0.015)(641.78-194.1060.360-232.260.24)=40.50 m3V基槽总回填量=242.27+40.50=282.77 m3V总回填量=360.71+19.69=380.40 m3砌筑基础工程量轴: S1=(12.78-0.25-0.45)0.36=4.35 m2 S2= (7.20.050.3)(0.60.12)=3.28 m2 V1=(S1+S2)L=(4.35+3.28)12.78=12.39 m3 S3=(1.9-0.25-0.3-0.25)=0.494 m2 V2=SL= 0.494(3.3-0.24-0.19)+(3.6+0.24+0.19) = 3.14 m3 V = V1+V2 = 12.39+3.14 = 15.53 m3轴: S1=0.72 m2 S5 = 0.494 m2 V1=S1L1+S5L5=0.768(3.3-0.19-0.24)+0.494(3.3-0.19-0.24)=3.62 m3 S=(0.242)1.3=0.624 m2 V2=SL=0.624(3.6+0.24+1.5+3+1.5+0.36)=6.36 m3 V=V1+V2=3.62+6.36=9.98 m3轴: S=0.768 m2 V1=0.768(3.3-0.24-0.24)=2.17 m3 S=0.494 m2 V2=SL=0.494(3.3-0.242)=1.39 m3 S=0.768 m2 V3=SL=0.768(3.3-0.242)=2.17 m3 S=0.624 m2 V4=SL=0.624(0.24+3.6+3+1.5+0.36)=6.36 m3 V=V1+V2+V3+V4=2.17+1.39+2.17+6.36=12.09 m3轴: S=0.768 m2 V1=SL=0.768(3.3-0.24)+(2.4-0.24-0.19)=3.86 m3 S=0.494 m2 V2=SL=0.494(3.3-0.24-0.19)+(2.4-0.24-0.19)+(3.0+0.36+0.19)+(3+1.2+0.192)=6.41 m3 V=V1+V2=10.27 m3 2 V3=SL=0.62410.2=6.36 m3 V=V1+V2+V3=5.25+1.42+6.36=13.03 m3轴:三、钢筋工程量:(一)、条形基础计算钢筋长度1-1断面 1.受力筋(8150)长度一根受力筋的长度L2=1.0-20.035+1.80.52=2.73 m受力钢筋的数量:外基础钢筋根数=12.78+1.12+31.28+0.64+2.73+(0.56+0.29)+30+1.06/0.18+4=451根内基础钢筋根数=(7.02/0.18+1)=40根受力钢筋总根数=451+40=491根受力钢筋总长=1.03491=505.73 m2.分布钢筋(8200)长度外墙分布钢筋长度=(12.78-0.88)+(31.28-1.36)+(1.5-0.85)+(30-0.94)=71.53m内墙分布钢筋长度=(7.02-0.7)=6.32 m分布钢筋根数=(1.0-0.0352)/0.2+1=6根分布钢筋总长=(71.53+6.32)6=467.1 m图示钢筋的用量(工程量) 基础钢筋量8重量G1=(505.73+467.1)0.395=384.27kg=0.384t梁 钢筋 工程量 L1: 8: L1=3.6-40.25=2.6m N1=1000/100=10根 n2 =2600/200=13根 n3=1000/100-1=9根L=2.6(10+13+9) =83.2m 6 l=500+1860-25+6.2518+(450-50)=2.848m L=3l=32.848=8.544m L2 8 l=2(240+300)-K1=1.06m n1=550/100=6根 n2 =1000/200=5根 n3 =550/100-1=5根 n= n1 + n2 + n3 =16根 L=nl=16.96m 6 l=40d+120+5502+1060+40d+26.25d=3.76m L=2l=7.12 L3 8 l=2(240+550)- K1 =1.56m n1 =900/100=9根 n2 =2160/200=11根 n3 =900/100-1=8根 L=nl=43.68m 6 l=40d+(4200-2120)+40d+26.25d=5.64m L=2l=11.2m L4 8 l=2(240+500)- K1 =1.46m n1 =900/100=9根 n2 =3060/200=15根 n3 =900/100-1=8根 L=nl=( n1 + n2 + n3 )l=46.72mTL1 8 l=2(360+450)-K1=1.602m n1 =1820/100=19根 n2 =1020/100-1=10根 L=l(n1 + n2 )=46.46m 12 l=780+525+(450-50)+6.2512=1.78m L=4l=7.12m TL2 l=2(260+400) -K1=1.32m TL4 l=2(260+400) -K1=1.32m BL1 l=2(260+360) - K1=1.16m 圈梁 L=3600+1500+3000-(2300-1500)=7.3m 6 l=2(360+400)-K2 注: K2=825+86+211.876-336=1.536m n=7300/200-1=36根 L=ln=55.29m 12 l=7300-225=7.25m L=6l=43.5m L=4330+1200=14.4m 6 l=2(360+350)- K2=1.436m n=14400/200-1=71根 L=ln=101.956m 12 l=14400-225=14.35m L=6l=86.1m L=63300=19.8m 6 l=2(360+350) - K2=1.436m n=19800/200-1=98根 L1=ln=140.728m L2=nl=(1+2)(19800-225)=59.25m L= L1 + L2 =199.978m 8 l=(80-225)+(310-15)+4(90-15)+(240-90)+(360-15)=1.14m n=19800/150-1=131根 L=ln=149.34m 12 L=619.8=118.8m L=33003+2400+42002+2400+3300+4560+2040=33m 8 l=(350-120)+(120-15)+(1000-15)+(60+80-215)+(60-215)+26.25d=1.56m n=33000/150-1=219根 L1=ln=341.64m l=(120+240+1260+240-215)+(350+100-215)=2.3m L2=nl=2192.3=503.7m l=(1000+350+100-215)+(80-152)2=1.52m L3=nl=2191.52=332.88m l=33000-25=32975m n1 =(120+240+1260+240)/200-1=8根 n2 =(1000+350+100)-1=6根 L4=l(n1 + n2)=461.65m L= L1 + L2 + L3 +L4 =1612.87m L=3300+22202=7.74m 8 l=2(360+450) - K1=1.558m n=7740/100-1=76根 L1=nl=761.558=118.408m l=7.74m n1 =(120+240+1500)/200-1=8根 n2 =400/200-1=1根 L2= l(n1 + n2)=327.408m L= L1 + L2 =445.816m 14 l=(120+240+1500-225)+6.25d=1.918m n=7740/100-1=76根 L1=nl=145.768m l=(360+1500-225)+(400-225)+(120-225)+(800-225)+(80-224)=2.39m L2=ln=762.39=181.64m L= L1 + L2 =327.408m 20 L=37.74=23.22m 22 L=27.74=15.48m L=23300=6.6m 8 l=2(360+450) - K1=1.558m n=6600/100-1=65根 L1=nl=101.27m n1 =(120+240+1500)/200-1=8根 n2 =400/200-1=1根 L2= l(n1 + n2) =59.4m L= L1 + L2 =160.67m03=28.2m 6 l=2(360+400) - K2 =1.536m n=28200/200-1=140根 L= ln=215.04m12 L=628.2=169.2m 8 l=2(240+300) - K1=1.062m n1 =(400+900-450)/100-1=10根 n2=(16500.78-850)-1=14根 n3= n2 =14根 n4= n1 =10根 n5=38=24根 L=l(n1 + n2+ n3+ n4+ n5 )=76.467m14 l=2(1650+150)0.87+(400+900)2=6.737m L1=2l=13.476m l=(400+900+500)+6.25d=1.87m L2=4l=7.552m l=500+(1650+150)0.87+500+26.25d=3.24m L3=4l=12.98m L= L1 + L2 + L3=34.0m 8 n1 =6600/100-1=65根 l=(120+240+960+240-225)+(120-15)+(800+500-25)+(80-225)+6.25d=3.01m L1= n1l =195.65m l=(120+240+960+240-25)+(350+450-225)+6.25d=2.37m L2= n1l =154.05m l=(500+800+350+450-225)+2(80-225)=2.17m L3= n1l =141.05m n1 =(120+240+960+240)/200-1=7根 n2=(500+800+350+450)/200-1=10根 L4=6.6(n1 + n2 )=112.2L= L1 + L2 + L3 + L4=603.275m L=33003=9.9m n1=9900/150-1=65根 l=(120+240+1260+240-225)+(120-25)+(300-25)+(80-225)+6.25d=2.32m L1= n1l=150.8根 l=(120+240+1260+240-25)+(350+50-225)+6.25d=2.265m L2= n1l=147.225 l=(300+350+50-225)+2(80-225)=0.77mL3= n1l=50.05m n2 =(120+240+1260+240)/200-1=8根 n3=(300+350+50)/200-1=3根 L4=9.9(n2+ n3 )=108.9m L= L1 + L2 + L3 + L4=456.975m 8 l=2(240+3000) - K1=1.062m n1=(2400+150)0.87-450/100-1=26根 n2 = n1 =26根 n3=28=16根 L=( n1 + n2+ n3 )=72.216m L=2.4m8 l=(120+240+1260+240-225)+(350-120-25)2+26.25d=2.36m n=2400/180-1=12根 L1= nl=28.32m n1=(120+240+1260+240+670)/200-1=12根 n2 =300/200-1=1根 L2=(n1 + n2 )2.4=31.2m L= L1 + L2 =59.52m10 l= (120+240+1260+240+670-25)+(300-25)+(80-225)4=3m n=2400/100-1=23根 L=nl=69m楼梯钢筋工程量TB-1612:l=1100mmn=6L=nl=1.16=6.6m6150: l=2(300+280)-825+86+211.876-3d3=1.078m n=1.1/0.2+1=7根 L=nl=71.078=7.546m10150: l1=2804=1.12m N1=1.1/0.15+1=8根 L1=lln1=8.96m l2=4001/0.87+10.5d=564.77mm=0.565m n2=8根 L2=n2l2=80.565=4.52m8 l=1.1-20.025=1.05mn=4L=nl=4.2m10150l=(2550-280)+100-225=870mm=0.87mn=8根L=nl=80.87=6.96m10100l=400+(2550-280)+502=1320mm=1.32mn=1.1/0.1+1=12根L=nl=121.32=15.84m8200l=1100-225=1050mmn=(2550-280)/200=3根L=nl=31.05=3.15mTL18100箍筋l=2(300+500)-825+88+211.878+338=1725.92mm=1.726mn1=(1.1+0.24-0.025)/0.1=13根n2=(4.2+0.28)/0.87/0.1=52根L=l(n1+n2)=1.72665=112.19m420l1=(4.2+0.55)/0.87+0.28+0.5=6.24mL1=4l=46.24=24.94ml2=1500+240-25+700+6.2520=2.54mL2=4l2=42.54=10.16m425l=(4200+120+280)/0.87+1100+240-25=6.6L=4l=46.6=26.4m首层结构钢筋量: 12: l=3.3+6.25d=3.3+6.251210-3=3.5m150 根数:6.3/0.15=42+1=43=1293.5129=451.5 8: l=6.7+6.25d=6.7+6.25810-3=6.8m200 根数:3.1/0.2=16+1=176.834=231.23 12: l=(1+1)+(0.11-0.015-0.01)=2.15150 根数(3.6-0.12)/0.15=(25+1)=520.9/0.15=6+1=72.1/0.5=(14+1)=453.9/0.15=(26+1)=540.4/0.15=3+1=4(1.2+3.9-0.12)/0.15=(33+1)=68(3.9-0.12)/0.15=(25+1)=52(3.0+1.5-0.12)/0.15=(29+1)=60(3.3-0.12)/0.15=(21+1)6=132(4.56-0.12)/0.15=(29+1)=90(3+1.5-0.12)/0.15=29+1=301.2/0.15=8+1=9+1=102.4/0.15=16+1=17+1=182.1/0.15=14+1=15+1=161.75/0.15+0.7/0.15+1.2/0.15+2.4/0.15=12+5+8+16+41=452.75/0.15+1.25/0.15+1.2/0.15=19+9+8+31=390.6/0.15=4+1=5=101.8/0.15+0.7/0.15+3.9/0.15=12+5+26+31=461.8/0.15+0.7/0.15=12+5+21=192.11797=1673.7 4 8: (0.24+0.37+1.2)+ (0.11-0.015-0.01)=1.81+0.1=1.82150 根数: (3.3-0.18)/0.15=20+1=21=421.942=79.85 10: (1.3+1) + (0.11-0.015-0.01)=2.4120 根数: (3.3-0.12)/0.12=26+1=27=542.454=129.66 8: 3.3+6.25d=3.3+0.1=3.4m120 根数: (3.6-0.24)/0.12=28+1=293.429=98.67 8: 3.6+6.25d=3.7130 根数: (3.3-0.24)/0.13=24+1=253.725=92.5m8 8: (0.9+0.24)+(0.1-0.025)=1.2130 根数: (3.3-0.24)/0.13=24+1=25=100(3.6-0.24)/0.13=26+1=27(3.3-0.24-1.185)/0.13=23+1=24=48(3.3-0.24-0.12)/0.13=23+1=241.2199=238.8m9 8: 3.3+6.250.01=3.4110 根数: (3.0+1.5-0.24)/0.11=39+1=40(1.5-0.24)/0.11=12+1=133.453=180.2m10 8: (3.0+1.5+1.5)+6.250.008=6.1150 根数: (3.3-0.24)/0.15=21+1=22=446.144=268.4m11 12 10: (1.1+1.2+1.74-0.12)+(0.11-0.025)=2.9100 根数: (3.3-0.12)/0.1=31+1=32=1602.9160=468m13 8: 3.0+6.250.008=3.4200 根数: (1.74-0.24)/0.2=8+1=9=363.450=170m148 (1.740-0.065-0.12)+6.250.008=1.555=0.1=1.7m150 根数(3.3-0.24)/0.15=21+1=22=66 (3.3-0.12)/0.15=20+1=21 (3.3-0.12)/0.15=18+1=19 (4.2-0.24)/0.15=27+1=28=56 (2.4-0.24)/0.15=15+1=16 (4.56-0.24)/0.15=29+1=30 (2.04-0.24)/0.15=12+1=131.7221=375.7m158 (0.7+0.185)+(0.11-0.025)=0.97m200 根数(1.740-0.24)/0.2=8+1=9=18 1.2/0.2=6+1=7=14132=32m168 (0.8+0.8)+(0.11-0.025)=1.7m200 根数 (1.71-0.24)/0.2=8+1=9=811.2/0.2=6+1=71.788=149.6m178 3.3+6.250.008=3.4m150 根数 (3.6-0.24)/0.15=23+1=24=483.448=163.2m188 3.6+6.250.008=3.7m150 根数 (3.3-0.065)/0.15=22+1=23 3.3/0.15=22+1=233.746=170.2m1910 (1.05+1.35)+(0.1-0.025)=2.5m150 根数 (3.3-0.24)/0.15=21+1=22=110 (2.4-0.24)/0.15=15+1=162.5126=315m2010 3.3+6.250.01=3.4m130 根数 (1.5+3.0+1.5-0.24)/0.13=45+1=46=92 (1.2+3.9-0.12)/0.13=39+1=40=803.4172=584.8m218 (1.5+3.0+1.5+0.065)+6.250.008=6.7m150 根数 (3.3-0.24)/0.15=21+1=226.722=147.4m2210 2.5+(0.11-0.025)=2.6m100 根数 (3.3-0.24-0.12)/0.1=27+1=282.628=72.8m238 3.3+6.250.008=3.4m180 根数 (3.6-0.24)/0.18=19+1=20=603.460=204m248 2.5+6.250.008=2.6m160 根数 (3.3-0.12-0.185)/0.16=19+1=20 (3.3-0.185)/0.16=19+1=20=402.660=156m258 0.95+(0.1-0.025)=2m150 根数 2.15/0.15=15+1=16 1.15/0.15=8+1=9225=50m268 3.3+6.250.008=3.4m130 根数 4.0/0.13=31+1=32=643.464=217.6m278 4.2+6.250.008=4.3m150 根数 (3.3-0.24)/0.15=21+1=22=44 (3.0-0.24)/0.15=19+1=20=404.384=361.2m288 2.4+6.250.008=2.5m160 根数 (3.0-0.24)/0.16=18+1=19=38 (1.9+1.74-0.24)/0.16=22+1=23=462.584=210m298 (3.0+1.74)+6.250.008=4.8m180 根数 (2.4-0.24)/0.18=12+1=13=264.826=124.8m308 (1+1)+(0.1-0.025)=2.1m110 根数 (3.0-0.24)/0.11=26+1=27=812.181=170.1m338 (3.6-1.71_0.24)+6.250.008=2m160 根数 (2.4-0.24)/0.16=14+1=15215=30m348 0.8+(0.11-0.025)=0.9m180 根数 (3.6-1.74-0.24+0.12)/0.18=10+1=11=22 (2.4-0.24)/0.18=12+1=13 2.4/0.18=14+1=150.940=36m358 3.0+(0.11-0.025)=3.1m130 根数 (4.2-0.24)/0.13=31+1=32=643.164=198.4m3610 (0.9+1.74)+(0.11-0.025)=2.74m100 根数 (4.2-0.24)/0.1=40+1=41=82 (4.56-0.24)/0.1=44+1=45 (2.4-0.24)/0.1=22+1=23=462.7473=474m378 4.2+6.250.008=4.3m200 根数 (1.74-0.24)/0.2=8+1=9=184.318=77.4m3910 (0.37+0.75)+(0.11-0.025)=1.2m160 根数 (3.3-0.18)/0.16=19+1=20=601.260=72m408 1.6+(0.11-0.025)=1.7m150 根数 (1.74-0.24)/0.15=10+1=111.711=18.7m418 (1.35+1.35)+(0.11-0.025)=2.8m120 根数 (3.3-0.24)/0.12=26+1=272.827=75.6m428 7.2+6.250.008=7.3m200 根数 (3.3-0.24)/0.1=31+1=323.132=99.2m448 (3.3+3.3)+6.250.008=6.7m200 根数 2.0/0.2=20+1=216.721=140.7m458 2.1+6.250.008=2.2m140 根数 (3.3-0.24)/0.14=46+1=472.247=103.4m4710 (0.9+0.37/2)+(0.11-0.025)0.01=1.2m100 根数 (3.0+1.5-0.24)/0.1=43+1=44 (3.3-0.24)/0.1=31+1=32 (3.0-0.24)/0.1=28+1=29 (3.9-0.24)/0.1=37+1=381.2143=171.6m488 4.56+6.250.008=4.7m160 根数 2.8/0.16=18+1=19 2.5/0.16=16+1=174.736=169m498 3.0+6.250.008=3.1m120 根数 (4.56-0.24)/0.12=36+1=37=743.174=229.4m5010 (1.1+0.24)+(0.11-0.025)=2.5m100 根数 (3.0-0.24)/0.1=28+1=29=582.558=145m518 4.56+6.250.008=4.7m180 根数 (2.04-0.24)/0.18=10+1=11 (4.56-0.24)/0.18=24+1=254.736=169.2m528 (2.04+0.065)+6.250.008=2.2m130 根数 (4.56-0.24)/0.13=34+1=352.235=77m538 (0.9+0.24)+(0.11-0.025)=1.2m150 根数 (2.04-0.12-0.24)/0.15=11+1=121.212=14.4m5310 1.74+(0.11-0.025)=1.8m100根数 (2.04-0.24)/0.1=18+1=191.819=34.2m558 2.04+6.250.008=2.1m200根数 (1.74-0.24)/0.2=8+1=92.19=18.9m568 (1.2+3.9)+6.250.008=5.2m150 根数 (3.3-0.18-0.12)/0.15=20+1=21=168 (3.3-0.6+0.24-0.24-0.18)/0.15=17=515.2219=1138.8m5712 (1.3+0.24)+(0.11-0.025)=2.9110 根数 (3.3-0.24)/0.11=28+1=29=145 (3.3-0.12-0.18)/0.11=28+1=29=2322.9377=1093.35812 (1.0+0.24)+(0.11-0.025)=1.3m150 根数 (3.0+1.5-0.24)/0.15=29+1=30=60 (2.04-0.12)/0.15=13+1=14 (3.9+1.2-0.12)/0.15=34+1=35=1051.2179=232.7m6210 3.3+6.250.01=3.4m150 根数 (3.9+1.2-0.12)/0.15=34+1=3512=4203.4420=1478m6310 (1.0+0.37)+0.085=1.5m100 根数 (3.3-0.6-0.24)/0.1=25+1=26=781.578=117m648 (3.0+1.5)+6.250.008=4.6m150 根数 (3.3-0.24)/0.15=21+1=22=1324.6132=607.2m6510 (1.15+0.24)+0.085=2.6m120 根数 (3.9-0.24)/0.12=31+1=32=96110根数:4.5/0.11=41+1=42=1683.5168=588m11 84.5=6.250.08=4.6m150根数:3.3/0.15=22+1=23=4144.6414=1904.4m12 12(1.1+1.74+0.12)+0.085=3.0m180根数:3.3/0.18=19+1=203.020=60m13 8 3.3+6.250.008=3.4m200 根数:1.74/0.2=9+1=10=501.2/0.2=6+1=7=143.464=217.6m14 8 (1.74-0.12)= 6.250.008=1.7m180根数:3.3/0.18=19+1=20=1002.4/0.18=14+1=154.2/0.18=24+1=252.65/0.18=15=1=16=482.04/0.18=12+1=131.7201=341.7m15 8(0.7+0.12)+ 0.085=0.9m200 根数:1.74/0.2=9+1=10=202.62/0.2=14+1=15=452.04/0.2=11=1=121.2/0.2=6+1=7=140.991=81.6m16 8(0.8=0.8)+0.085=1.7m200 根数:1.74/0.2=9+1=10=801.2/0.2=6+1=71.787=147.9m1783.3+6.250.008=3.4m110 根数:5.1/0.11=47+1=48=3843.4384=1305.6m1810 (1.1=1.1)0.085=2.3160 根数:3.3/0.16=21+1=2211=2422.4/0.16=15+1=162.3256=593.4m19 10(1.1=0.12=1.74)+0.085=3.1m150根数:3.3/0.15=22+1=233.123=71.3m2012 (1.1+1.1)+0.085=2.3m160根数:5.1/0.16=32+1=33=66(5.1-1.2+0.25)/0.16=26+1=27=542.3120=276m21 8(1.1+0.12)+0.085=1.3m100根数:(5.1-1.2+0.25)/0.1=42+1=43=1291.3129=167.7m22 10 (0.95+0.95)=0.085=2.0m200 根数:4.5/0.12=38+1=39=3122.04/0.12=17+1=182.46/0.12=21+1=22(3.9+0.24+1.2)/0.12=45+1=46=1382.0490=980m23 83.3+1.250.008=3.4m120 根数:4.5/0.12=38+1=3913=507(3.9+0.12)/0.12=34+1=35=1403.4647=2199.8m24 8 2.7+6.250.008=2.8m160 根数: 2.62/0.16=17+1=18=54 2.04/0.16=13+1=14 2.868=190.4m25 8 2.04+26.250.008=2.2m150 根数: 2.62/0.15=18+1=19=57 2.04/0.15=14+1=15 2.272=158.4m26 10 (1.1+0.185)+0.085=1.4m120 根数: (3.3-0.6+0.24)/0.12=25+1=26=78 3.9/0.12=33+1=34 4.5/0.12=38+1=39 5.1/0.12=43+1=44 2.04/0.12=17+1=18 1.4418=585.2m35 8 (9.6+0.065)+ 6.250.008=9.8m200 根数: 3.3/0.2=17+1=18120 (3.3-0.6+0.24)/0.12=25=75 9.893=911.4m36 37 8 (1.7+0.185)+0.085=2.0m200 根数: 3.3/0.2=17+1=18 2.018=36m38 10 (1.7+0.37+1.74-0.12)+0.085=3.8m150 根数: 3.3/0.15=22+1=23=39 4.2/0.15=28+1=29 3.868=258.4m38 8 (0.8+2.04+0.8)+0.085=3.7m150 根数: 2.04/0.15=14+1=15 3.715=55.5m39 10 (1.7+0.12+1.74+0.67)+0.085=4.4m100 根数: 2.4/0.1=24+1=25 4.425=110m40 8 2.4+6.250.008=2.5m200 根数: 1.74/0.2=9+1=10 2.510=25m41 8 4.2+6.250.008=4.3m200 根数: 1.74/0.2=9+1=10 4.310=43m42 8 (1.3+1.3)+0.085=2.7m200 根数: 1.74/0.2=9+1=10=20 2.720=54m柱钢筋工程量:Z12 h=6.65m 8 n=6650/200-1=32根 l=2(300+300)-K1=1.812m L=ln=57.984m 18 L=86.65=53.2mZ232 h=6.65m 8 l=2(240+240) -K1=0.94mn=6650/200-1=32根 L=ln=30.144m L=L1 + L2=88.064m L=nl=28.67212 L=46.65=28.672mGZ71 h=6.65m8 l=2(300+240) K1=1.062m n=6650/200-1=32根 L=nl=33.984m14 L=46.65=28.672mZ17 h=6.6m6 n=6650/200-1=32根 l=2(360+360) - K2=1.376m L1=nl=44.032m l=(130+240+240-252)+26.25d=0.625m L2= nl=20m L= L1 + L2=64.032m12L=66.6=39.6m14 L=46.6=26.4m板的混凝土量1、首层的板的混凝土量:(1)(13)轴 h=120mm 板(3.6-0.24)(3.3-0.48)40.12=4.03m3(5.1-0.24)(6.3-0.24)40.12=16.14m3(3.0-0.24)(3.6-0.24)40.12=4.03m3(3.6-0.48)(3.3-0.24)40.12=4.03m3(4.2-0.48)(3.6-0.24)40.12=5.99m3(1.8-0.24)(2.1-0.24)40.12=1.42m32、顶层的板的混凝土量:(1)(13)轴 h=120mm(3.6-0.24)(3.3-0.48)40.12=4.03m3(5.1-0.24)(6.3-0.24)40.12=16.14m3(3.0-0.24)(3.6-0.24)40.12=4.03m3(3.6-0.48)(3.3-0.24)40.12=4.03m3(4.2-0.48)(3.6-0.24)40.12=5.99m3(1.8-0.24)(2.1-0.24)40.12=1.42m3 3、首层的梁的混凝土量:(1)(13)轴梁:BL1=0.243.6=0.864m2 V1=(1.74-0.24)2+3.33+2.42+4.22+3.3+4.56+2.04)0.144+(1.74-0.4810)=2.560 m3断面=0.360.35=0.126 m2V2=(3.3-0.48)+(3.3-0.6)+3.3-0.6+2.4-0.24+(4.2-0.6)2+(2.4-0.24)+(3.3-0.24)+(4.56-0.6)+(2.04-0.24)0.126=3.599 m3断面=0.360.35=0.126 m2V3=(9.6-0.243)0.126=1.119 m3L1=0.240.6=0.144 m2V4=(6-0.24)+(3.6-0.24)0.144=1.313 m3TL2=0.240.45=0.108 m2V5=(9.6-0.243)0.108=0.959 m3L10a=0.240.4=0.096 m2V6=(1.86-0.24+9.6-0.245)0.096=0.962 m3L11=0.240.35=0.084 m2V7=(2.4-0.24)0.084=0.181 m3L10=0.240.4=0.096 m2顶层的梁的混凝土量:(1)(6)轴 梁:BL1=0.240.6=0.144 m2V1=(3.33+2.4+4.2+3.32+2.623+2.04)0.144=4.752 m3TL6=0.360.4=0.3144 m2V2=(2.3+1.74-0.24-0.36)0.144=0.495 m3(11)断面=0.360.4=0.144 m2构造柱的混凝土工程量:1、 柱的高度:(1)基础的高度1.7M(2)主体的柱高6.6M(3)女儿墙柱高0.5M2、 构造柱的截面面积:0.360.36 0.240.24 0.480.36 0.360.24 0.660.36 0.300.24一形 0.1512 0.072 0.1944 0.1008 0.2592 0.0864T形 0.162 0.0792 0.2088 0.1116 0.279 0.0954L形 0.1512 0.072 0.198 0.1044 0.2682 0.0882十形 0.1728 0.0864 0.2232 0.1224 0.2988 0.10443、 构造柱得体积:(1)基础: V=(18.810.36+0.230.24)1.7=15.69 m3(2)女儿墙 V=0.1512560.5=5.08 m3 (3)主体: V=(18.810.36+10.230.24)3.3+(50.1512+20.162+160.1008+230.1116+40.1224+60.1044+120.072+80.079+50.0864)3.3=57.60 m3装饰装修工程量卷材平屋面,有女儿墙无挑檐Sju1=S1-女儿墙厚度女儿墙中心线长=(31.28-0.72) (12.78-0.72)+(31.28-0.242+12.78-0.24) 2-(0.34-0.24)+(3.34+0.62)1.2/2=368.55+86.68-16.42=422.39M2一层屋面Sju2=(3.3-0.24-0.12) (12.78-1.2-0.24)+(3.3-0.36) 20.24+(12.78-1.2-0.24) 0.24 配电室 =23.99+1.41=1.96 =27.36 M2Sju= Sju1+ Sju2=862.20 M2保温 01080001001 门厅 屋12-A-70 (3.33-0.122)(4.5-0.24)=41.51 M2屋面排水管 010702004001 塑料管(0.33+0.12)14=6.3M水落管UPVC塑料雨水管010702004002 散水厚200 h=室外地平-散水=0.45-0.2=0.25 水落管的工程量(025+3.32)8=54.08M变形缝工程量 010703004 工程量=10.08M踢脚线工程量=踢脚线净长度高度 高度=120 配电室工程量=(3.0-0.24)2+(3.3-0.24-0.12)2-2.120.12=7.20.12=0.86总=54.06+7.2=61.26踢8按踢4计算 020105001002 住宅楼首层(3.3-0.24+5.1-0.24)2-0.92+(3.32-0.24+5.1-0.24)2-1.22+(3.3-0.24+5.1-0.24)2-0.94+(3.3-0.24+4.5-0.24)2-1.5-1.22+(3.3-0.24+4.5-0.24)4+(3.32-0.24+3-0.24)4-0.95+(3.3-0.24+5.1-0.24)4+(3.3-0.24+5.1-0.24)4-0.94+(3.32-0.24+3.32-0.24)2-1.24+(3.32-0.24+(4.5-0.24)2-1.520.12=15.84-1.8+20.4+12.24+10.74+7.32-4.8+31.98+31.68+28.08+20.64+18.240.12=190.560.12=22.87 住宅楼二层(3.32-0.24+9.6-0.24)23-0.96+(3.3-0.24+9.6-0.24)2-0.9+(3.33-0.24+9.6-0.24)2-0.9+1.8+(3.3-0.24+5.1-0.24) 23-0.93+(3.3-0.24+5.1-0.24) 24-1.2-0.92-1.22+(3.32-0.24+3.9-0.24)22-0.94-1.82+(3.3-0.24+4.5-0.24) 23-0.93+(3.32-0.24+4.5-0.24)2-1.2=375.120.12=45.01B.1.7扶手、栏杆、拦板 金属靠墙扶手 0.24223+1.22=17.02 m (1.8+0.3188+0.3185)2+121.12=38.27 m (0.31816+17)2=44.18 m总工程量=+=82.45 m楼面12A-70 门厅工程量=(3.32-0.24)(0.45-0.24)3+(3.33-0.24)(4.5-0.24)=122.43B.2 墙柱面工程量室内墙面抹灰工程量=主墙间净长度墙面高度-门窗等面积+垛的侧面抹灰面积棚 高度为10厘米室内墙裙抹灰工程量=主墙间净长度墙裙高度-门窗等面积+垛的侧面抹灰面积内墙抹灰工程量=(190.56+375.12+12.84)6.5=3818.23门厅工程量=88.966.5=587.14墙面抹灰工程量=3818.23+81.18+403.32+587.14=4889.87制作间、裙7到顶镶块料 19494棉砖工程量=18.626.5=118.56前室、厕所墙面抹灰(3.32-0.24)2+(28.8-0.24)4(6.6-0.1-1.5)-1.0(2.5-1.5)-0.9(2.1-1.5)-0.75(2.1-1.5)1.22=1261.3墙裙抹灰工程量=(3.32-0.24)2+(28.8-0.24)4-(1+0.9+0.75)1.52=372.8B.3天棚工程天棚工程工程量=(86.58-0.72)(10.08-0.72)-(3.34-0.24)+(3.34-0.62)1.2/2=787.23B.5油漆 涂料 裱糊工程 门油漆工程量=22+2+18+1=43樘B.5.3木扶手加木栏杆油漆(0.24216+0.24212)2+301.12+66=83.79 mB.5.4木材面油漆踢脚线油漆工程量=61.26+88.96=150.22B.5.5金属屋面油漆、所有屋外金属均刷3#楼梯扶手油漆工程量=2R8.512油=2.67油漆的密度=(t)屋面上人锑工程量=R(0.6+0.4)7+R1.592+(0.42+0.052+0.072+0.42)R12=2.03油=(t)B.5.7喷刷、涂料棚6工程量=787.23屋面刷着色涂料保护层=862.20内墙3 刷内墙涂料工程量=4889.87+1261.3+145.80=6296.97 体 会作为一名土建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土建学的基础知识到运用等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此专业是一 种工具,而利用此工具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时践和实习中, 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加强锻炼处世能力,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 大学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地方。惠于理工大学的浓厚学习、创新氛围,熔融其中使我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我终于完成了我的设计。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的完成,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是我大学期间完成的最大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对设计一无所知,我开始学习和实践。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使我充分的了解到招标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住宅楼(八度六层砖混结构),这也使我对建筑软件达到非常熟练的成的程度,对设计砖混结构进一步了解从平面设计到计算各种梁、板、楼梯等的配筋,再绘制结构图,还了解了施工和预算的知识,非常感谢这次设计让我学习了这么多。 我以后会努力工作使知识与实践相统一,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致 谢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使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使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毕业设计的实践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项目开发经验。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辅导教师,徐美珍老师、徐建新老师、和王文求老师他们给我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我的同学,他们为我做试验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环境,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想必我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在此特别表示感谢,IBM 有句著名的宣传词叫“The future is OPEN”,我认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技术的进步需要所有的人共同的努力,开源的世界里面所有的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去让技术进步;第二层的意思是,每一个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我们自己。现在,我再次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GB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97(03)G329,抗震构造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年.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JGJ5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1GB/T 50001-20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2GB/T 50104-2001,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3GB/T 50201-200,房屋建筑制图标准S.上海:上海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14GB/T 40520-101,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建设部,2002年.英文翻译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短期荷载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材料在所承受的应力类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既然混凝土主要用以承受压力,那么它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应放在研究的首位。这样一条曲线是通过在圆柱体实验中或在梁的加压一侧对应变进行适当的测定得出的。图13-1表示对应于各种圆柱强度fc,得这样一组典型曲线。该组曲线是对于28天龄期的混凝土在通常中等试验速度亲框下获得的 。 所有曲线都有某些相似的特性.这些曲线开始时是比较直的弹性段(在此阶段应力合应变接近于成比例 ),然后开始向水平方向弯曲,在大约0.002英寸/英寸应变处达到最大应力,即压缩强度,最后出现下降阶段。也可以看出,低强度混凝土比高强度混凝土脆性小,也就是比高强度混凝土在更大的极限应变处破碎。 弹性模量Ec(单位为磅/英寸2),即应力-应变曲线初始直线段的斜率,在混凝土强度越高时值越大。可通过下面的经验公式相当精确的计算出来 Ec=333/2 (13-1)式中代表硬结混凝土的单位重量,单位为磅/英尺3,fc,代表圆柱体强度单位为磅/英尺3。公式(13-1)是通过对值W为90155磅/英尺3的结构用混凝土进行试验得到的。对于常用的砂石混凝土,用 Ec=57,000 (13-2)混凝土强度特性(如上述)的数据通常是在它浇筑后28天通过试验获得的。不过,在28 天龄期之后很长时间里,水泥继续水化,因而混凝土也继续硬化,但速度逐渐降低。显示了一条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增加的典型曲线。在当前的实践中fc=25006000磅/英尺2 (17.2-42兆帕斯卡)范围内的28天龄期的圆柱体强度通过被规定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常用的是在3000-4000之间。但对于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中较低层的柱子,强度fc超过10,000磅/英尺2 (69兆帕斯卡)的高强度混凝土正投入使用。这种高强混凝土在生产中要求特殊处理和保养。当前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按强度为3000-5000磅/英尺2的混凝土提出来的,当应用于脆性更大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不同的高强度混凝土时,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多大程度的修正,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使用大约fc=40008000磅/英尺2 (23.5-55兆帕斯卡)的强度,而fc=50006000磅/英尺2是最常见的。 应当注意到,对于同一圆柱体强度的不同混凝土,甚至对于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同一混凝土,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的变化是很大的。图13-3是一例, 同一混凝土的不同试件以不同的应变速度加载,从较快速的加载(0.001英寸/英寸每分钟)到极慢速的加载(每100天0.001英寸/英寸)。可以看出,曲线峰值,即达到的最大强度,对应变速度较慢的是比较小的。当在一个方向受到压缩时,与其他材料一样,混凝土在与施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膨胀。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叫做泊松比,它依赖于混凝土的组成和其它因素。应力低于大约fc时,混凝土泊松比处在0.15和0.20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数值是0.17。长期荷载 对于一些工程材料,如钢,强度和应力-应变的关系与施加荷载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无关,至少在应力变化率、温度和其它变量的通常范围内是如此。相反,图13-3说明时间(在所讨论情况中的加载速度)对加载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明显的。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加载情况下要发生徐变,而钢在建筑物、桥梁、及类似结构中的通常使用条件下,是表现不出徐变性能的。徐变是许多材料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即在恒定应力或恒定荷载作用下,材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变形。徐变过程的特性如图13-4所示。这一特定的混凝土在28天龄期时加载导致瞬时应变insto然后将荷载保持230天,在这期间发现徐变使总变形增加到几乎是瞬时应变值的三倍。假如将持续保持这种荷载,变形会沿实线发展,如果移去荷载(如虚线所示),弹性瞬时insto当然可立即恢复,并能看出会发生一些徐变恢复。过一些日子后,如果混凝土重新加载,瞬时变形和徐变变形再次发生。某种给定的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实际上与施加应力的大小成正比;在任何给定应力下,高强度混凝土比低强度混凝土发生的徐变少。如图13-4所示,随着时间的消逝,徐变开始减慢速度,2-5年后中止在一个最终值上,根据混凝土强度和其它因素,这一最终值达到瞬时应变值的1.5-3倍。如果荷载缓慢而逐渐增加,象许多结构在施工期间和施工以后那样,而不是快速加载后保持恒值,那么瞬时变形和徐变变形会同时进行。这种结果如图13-3所示;即以前所讨论的在不同加载速度下,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的差异主要是混凝土徐变变形的结果。当应力不超过圆柱体强度的一半左右时,徐变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徐变也取决于外界相对平均湿度,50%湿度时的徐变大约是100%湿度时徐变变形的两倍。这是因为持续荷载下一部分体积的减少是由于游离孔隙水向外流动并蒸发到周围大气中去而引起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强度混凝土比高强度混凝土的徐变变形要大。表4-1所列是平均湿度条件。如果insto是徐变应变creep的最终渐近值, inst是初始瞬时应变的值,则此徐变为每 psi( 磅/英寸2)的creep值,而徐变系数为Cc=creep/insto 典型徐变参数 表4-1 抗压强度特殊徐变徐变系数磅/英寸2 兆帕斯卡10-6(磅/英寸2)10-4 兆帕斯卡-1Cc3000 20.74000 27.66000 41.48000 55.21.0 1.450.80 1.160.55 0.800.40 0.583.12.92.42.0 在复合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 在许多结构中,混凝土同时受到不同方向各种应力的作用。例如在梁中大部分混凝土同时承受压应力和剪应力,在楼板和基础中,混凝土同时承受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压力外加剪力的作用。根据材料力学学习中已知的方法,无论怎样复杂的复合应力 状态,都可以为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它们作用在材料适当定向的单元立方体上。三个主应力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三个即可是拉应力,也可是压应力。如果其中一个主应力为零,则存在单轴向应力状态,或为简单压缩,或为简单拉伸。在多数情况下,根据简单的试验,只能够确定材料在单轴向应力作用下的性能,如圆柱体强度fc和抗拉强度fo为了预测混凝土在双轴向应力或三轴向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强度,最好能在通过试验仅仅知道fc或ft的情况下,计算确定混凝土在上述符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尽管人们连续不断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出有关混凝土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强度的通用理论。经过修正的各种强度理论,如最大拉应力 理论、莫尔-库仑理论 、和八面体应力理论(以上理论都在材料力学课本中讨论过)应用于混凝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现在的实验结果表明,极限拉应变(它是平均正应力的函数)一般说来可能是一个通用的混凝土破坏标准。目前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其中许多还有明显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建立一个通用的强度理论的主要困难在于混凝土的高度非均质特性和混凝土在高应力下和断裂时,期性能受微小裂缝 和其它不连续现象的影响程度较大。然而,至少对双轴 向应力的各种试验确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各种试验结果可用图14-1这样的 相互作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该图把朝方向1的强度表示为作用在方向2的应力的函数。所有的应力都根据单轴向抗压强度fc 而无量纲化了。在表示双轴向压力的象限中可以看出,其强度可达到比单轴向抗压强度大20%左右,强度增加的量取决于f1与fc的比值。在双轴受拉情况下 ,方向1的强度与方向2的拉应力无关。当方向2的拉应力与方向1的压应力同时作用时,抗压强度几乎直线形下降。例如,大约是单轴抗拉强度的一半的横向拉应力,将使抗压强度减小到单轴抗压强度的一半。这一点在预测深梁或剪力墙内裂缝的出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混凝土三轴强度的实验研究很少,主要是因为在三个方向上同时加荷实际上难以避免由加荷设备产生的很大约束。根据现有资料,关于混凝土三轴强度可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在三轴压应力相等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可能比单轴抗压强度高一个数量级,(2)对于双轴压应力相等并在第三个方向上有一较小的压应力状态,其强度可指望增加20%以上,(3)在压应力与至少另外一个方向的拉应力同时作用的应力状态下,中间主应力是微不足道的,抗压强度可以根据图14-1可靠的预计出来。 莫尔-库仑理论科用来近似地描述三轴应力对强度的影响。他代表莫尔理论的特殊形势,规定材料破坏的包络线,使任何一个与包络线相切的莫尔应力有都代表引起材料破坏的复合应力。对于此处的莫尔应力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有三个主应力中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所决定,因此应力圆的大小和位置不受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图14-2中的应力圆1表示应力为ft时简单拉伸引起的破坏 ,而应力圆2表示应力为fc时的压力破坏。破坏包络线可以近似的用两条直线表示如图。实验研究表明在受压一侧与应力圆2相切的直线具有37度的倾角。在受拉一侧,直线是一截线,与应力圆1相切。 虚线圆表示两种复合应力状态。在应力圆3中,最小主拉应力f与最大主压应力f1的作用方向成直角;中间应力未定。可以看出:ff即当压力的垂直方向有拉力作用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于纯压力时的强度fc。在应力圆4中,最小主压应力f与最大主压应力f1的作用方向成直角;中间应力也未定,但估计压力值在f1和f2之间。在此图中可以看出ff;既当三轴压力作用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单轴向亚历史的抗压强度。 基础 下部结构的类型和作用 下部结构(或称基础)通常是设置在地面以下、并将荷载传递给下面土壤或岩石的结构部分。所有土壤在受荷载作用时明显受到压缩,并引起所支撑的建筑物沉降。在基础设计中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结构物总的沉降要限制到尽量小的程度,二是要尽可能消除结构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就建筑物被破坏的可能性而言,避免不均匀沉降,既避免同一建筑物内的沉降差值,比限制均匀的总沉降更为重要。 为了限制上述沉降,必须(1)把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有足够强度的土层;(2)把荷载分布在该土层足够大的面积上,以减少支承压力。如果建筑物下就近找不到合适的土层,必须采用深基础,例如桩或沉箱,以便把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坚实的土层上,如果正好在建筑物的下面就有良好的土层,仅需要用基础或其它手段来扩展荷载。这样的下部结构叫做扩展式基础,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种基础。 扩展式基础种类 基础通常可分为墙基和柱基。其最普通的平面形式见图21-1。墙基只不过是比墙稍宽的钢筋混凝土条带,它分散墙体的压力。单柱基础通常是正方形,有时是长方形,都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形式。如果地产全部允许基础突出外墙,外柱使用这种基础就会遇到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不突出墙柱以外的复式基础或条形基础。在间距小的中在内柱下也可采用两柱或更多柱的复式基础,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单个基础,它们将完全或几乎完全连成一块。在较好承载力的土层上,上述单个柱基或复式柱基是扩展式基础的最常用形式.如果土质软且(或)柱荷载大,需要的基础面积将太大而不符合经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根据土质条件需要深基,否则采用板式基础或浮阀基础。这种基础是一块铺在整个建筑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板,因此可把结构荷载分布到尽可能大的面积上。从这种基础本身的刚度来看,也会尽可能减少不均匀沉降。他的最简单形势是从两个方向配筋的混凝土板。另一刚度更大、且通常更为经济的形式是倒置的肋梁楼盖。主梁在柱列中沿一个方向设置,沿另一方向上设置次梁 ,次梁通常排列较密。如柱列为方形,梁在两个方向的间距相等,板双向配筋。柱底部带柱头的倒置平板也用于板式基础。 影响混凝土基础设计因素在一般建筑中,墙或柱上的荷载竖直的传递给基础,并有基础下面向上的土压力所支承。如果荷载对称于支承面积,支承压力可假设为均匀分布(图21-2a)。大家知道这是近似的,埋置的粗颗粒土中的基础下的压力在基础中心处较大,并向周边处的渐减(图21-2b)。因为粗颗粒土中个别颗粒多少可以滑动,使接近周边的受荷土能稍稍向着土应力低的方向移动。与此相反,在粘土中,靠近基础周边处的压力比基础中心处高。因为在粘土中,荷载在基础周边引起抗剪切力,从而增加向上的土压力(图21-2c)。人们习惯于不考虑这些不均匀性,因为(1)不均匀性的数值不明,而且由于土质不同变化很大;(2)不均匀性对基础内弯矩大小和剪力数值的影响较小。在压缩性土上,基础应中心加载,以避免由于基础一边的支承压力比另一边大得多而产生倾斜。这意味着单个基础应与柱对中,墙基应与墙对中,而复式基础的基底形心应与柱荷载合力相重合。偏心荷载的基础可用于较密实的土层和岩石之上。由此可见,只有当土层良好,且基础是按柱荷载和约束力矩设计时,单独基础才能约束竹子的转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认为基础是完全嵌固的,除非基础位于岩石之上。精确的确定内力,特别是对单柱式基础来说,并非切实可行,因为这要表示四个方向悬伸于柱外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均匀向上的压力作用下,基地变成碗形,这将使精确的应力分析大为复杂化。因此,目前这种基础的设计方法,几乎完全基于两项广泛的实验研究结果,这两项试验都是以利诺斯大学完成的。这些试验现已被重新估价,特别是在剪切和斜拉方面,从教新的强度理论观点,进行了重新评价。Strength and Ddformation of Concrete in CompressionShort-time loading Performance of a structure under load depends to alarge degree on the stress o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it is made ,under thetype of stress to which the material is subjected in the structure。Since concrete is used mostly in compression ,its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curve is of primary interst 。Such a curve is obtained by appropriate strain measurements in cylinder tests or on tte compression side in beams 。Figure 13-1 shows a typical set of such curves, obtained at normal , moderate testing speeds on cobcretes 28 days old , for various cylinder strengths fc。 All the curves have somewhat similar character . They consist of an initial relatively straight elastic portion in which stress and strain are closely proportional ,then begin to curve to the horizontal , reaching the maximum stress , i.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t a strain of approximately 0.002in/in ,and finally show a descending branch . It is also seen that concretes of lower stength are less brittle ,i.e.,fracture at a larger maximum strain ,than high-strength concretes.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Ec(in psi units), i.e., theslope of the initial straight portion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is seen to be comput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form the empirical equation Ec=333/2 (13-1)Where is the unit weight of the hardened concrete in pof and fc its cylinder strength in psi .Equation (13-1) has been obtained by testing structural concretes with values of form 90 to 155 pcf. For normal sand-and-stone concretes,with=145pcf ,one obtains Ec=57,000 (13-2) Information on concrete properties such as those discussed isusually obtained through tests made 28days after pouring .However, cement continues to hydrate , and consequently concrete continues to harden ,long after this age ,at a decreasing rate. Figure 13-2 shows a typical curve of the gain of concrete strength with age .In present practice ,28-day cylinder strengths in the range of Fc=2500 to 6000 psi (17.2 to 42 Mpa) Are usually specified for reinforced-concrete structures, values between 3000 and 4000 being the most common.However, for special situation such as lower-story columns in high-rise building ,high-strength concretes with fc up to 10,000 psi (69MPa) are coming into use .They require special approaches and care in production Current design methods . were developed chiefly connection with concretes with fc=3000 to 5000 psi .to what extent these methods may need modification when applied to such high-strength concretes with their greater brittleess and differently shaped stress-strain curves is a matter of investigation at this time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engths from about 4000 to 8000 psi (13.5 to 55Mpa )are used, fc=5000 to 6000 psi being most customary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hape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for various concretes of the same cylinder strength , and even for the same concret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 of loading , varies considerably . An example of this is shown in Fig . 13-3 where different pecimens of the same concrete are loaded at different rates of strain , from one corresponding to relatively fast loading (0.001 in/in per min )to one corresponding to an extremely slow application of load ()0.001in /in per 100 days ).It is seen that th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curve ,probably indicative of internal disinteration of the material , is much more pronounced at fast than at slow rates of loading .It is also seen that the peaks of the curves , i.e. , the maximum strength reached ,is somewhat smaller at slower rates of strain .When compressed in one direction , concrete , like other materials , expands in the direction transverse to that of the applied stress . The ratio of the longitudinal strain is known as Poissions ratio and depends on composition and other factors . At stresses lower than about 0.7 fc , Poissons ratio for concrete falls within the limits of 0.15 and 0.20 with 0.17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value .Longtime loading In some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uch as steel , strength and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re independent of rate and duration of loading , at least within the usual ranges of rate of stress , temperature , and other variables . In contrast , Fig . 13-3 illustrates the fact that the influence of time , in this case of rate of loading , on the behavior of concrete under load is pronounced .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concrete creeps under load , while steel does not exhibit creep under condition prevailing in building ,buidges , and similar structures .Creep is the property of many matirals by which they continue deforming over considerable lengths of time at constant stress or load . The nature of the creep process is shown schematically in Fig.13-4 . This particular concrete was loaded at age 28 days with resulting instantaneous strain inst is of course recovered , and some creep recovery is seen to occur . If the concrete is reloaded at some later date ,instantaneous and creep deformations develop again , as shown . Creep deformations for a given concrete are practic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applied stress ;at any given stress , high-strength concretes show less creep than lower-strength concretes . As seen in Fig . 13-4 with elapsing time creep proceeds at a decreasing rate and ceases after 2 to 5 years at a final value which , depending on concrete strength and other factors , attains 1.5 to 3 times the magnitude of the instantaneous strain . If , instead of being applied quickly and thereafter kept constant , the load is increased slowly and gradually , as is the case in many structure during and after construction , instantaneous and creep deformations proceed simultaneously . The effect is that show in Fig. 13-3 ;that is , the previously discussed difference in the shape of the stree-strain curve for various rates of loading is chiefly the result of the creep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 For stresses not exceeding about one-half of the clinder strength , creep strains a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stress . Creep alse depends on the average ambient relative humidity , being about twice as large for 50 percent as for 100percent humidity . Tise is so because part of the reduction in volume under sustained load is caused by an outward migration of free pore water , which evaporates into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e . Other thing being equal , ceep is larger for low-strength than for high-strength concretes . Table 13-1 refers to average humidity conditions . If creep is the final If,instead of being applied quickly and thereafter kept constant , the load is increased slowly and gradually , as is the case in many structures during and after construction , instantaneous and creep deformations proceed simultaneously . The effect is that shown in Fig . 13-3 ;that is , the previously discussed difference in the shape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 for various rates of loading is chiefly the result of the creep deformations of concrete . For stresses not exceeding about one-half of the cylinder strength , creep strains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stress . Creep also depends on the average ambient relative humidity , being about twice as large for 50 percent as for 100 percent humidity , This is so because part of the reduction in volume under sustained load is caused by an outward migation of free pore water , which evaporates into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e .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 creep is larger for low-strength than for high-strength concretes . Table 13-1 refers to average humidity conditions . If creep is the final asymptotic value of the creep strain creep andinst the initial , instantaneous strain (Fig.13-4 ), the specific creep iscreep per psiand the creep coefficient Cc=creep/inst . Strength under combined stress In mang structural situations concrete is subjected simultaneously to various stresses acting in various direction . For instance , in beams much of the concrete is subject simultaneously to compression and shear stresses and in slabs and footings to compression in two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plus shear . By methods well known in the study of strength of mateials , any state of combined stress , no matter how complex , can be reduced to three principal stresses acting at right angles to each other on an appropriately oriented elementary cube in the material . Any or all of the principal stresses can be either tension or compression . If one of them is zero , a state of biaxia stress is said to exist ; if two of them are zero , the state of stress is vniaxial , either simple compression or simple tension . In most cases only the uniaxial strength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are known from simple tests , such as the cylinder strength fc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ft . For predicting the strengths of structures in which concrete is subject to biaxial or triaxal stress , it would be desirable to be able to calculate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such states of stress , knowing from tests only either fc or fc and ft . In spite of extensive and continuing research , no general theory of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under conbined stress has yet emerged . Modifications of various strength theories , such as the maximum-tension stress , the Mohr-Coulomb , and the octahedral-stress theories , all of which are discussed in strength-of-materials texts , have been adapted with varying partial success to concrete . Curr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limiting tensile strain , which is a function of mean normal stress , may be a failure criterion which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 At present none of these theories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 and many have obvious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 The main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an adequate general strength theory lies in the highly nonhomogeneous nature of concrete and in the degree to which its behavior at high stresses and at fracture is influenced by microciacking and other discontinuity phenomena . H owever ,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by tests at least for the biaxial state . Results may b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n interaction diagram such as Fig . 14-1 which shows the strength in direction 1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ess applied in direction 2. All stresses are nondimensionalized in terms 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fc . It is seen that in the quadrant representing biaxial compression a strength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6层】2454㎡六层8度区砖混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935651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