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1 名词解释 半导体、载流子、空穴、自由电子、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N 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PN 结。 解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乎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例如硅(Si)和锗(Ge),这两种半导体材料经常用来 做晶体管。 载流子运载电流的粒子。在导体中的载流子就是自由电子;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两种,就是自由电子与空穴, 它们都能参加导电。 空穴硅和锗均为共价键结构,属于四价元素。最外层的四个电子与相邻原子最外层电子组成四个共价键,每 一个共价键上均有两个价电子运动。当环境温度升高(加热或光照)时,价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与共价键对它的束缚 进入自由空间成为自由电子,在原来的位置上就出现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空穴带正电,具有吸引相邻电子的能力, 参加导电时只能沿着共价键作依次递补式的运动。 自由电子位于自由空间,带负电,参加导电时,在自由空间作自由飞翔式的运动,这种载流子称为自由电子。 本征半导体不掺任何杂质的半导体,也就是指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掺入杂质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N 型半导体在本征硅(或锗)中掺入微量五价元素(如磷 P),就形成含有大量电子的 N 型杂质半导体,又称电子 型杂质半导体,简称 N 型半导体。 P 型半导体在本征硅(或锗)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 B),就形成含大量空穴的 P 型杂质半导体,又称空穴 型杂质半导体,简称 P 型半导体。 PN 结将一块 P 型半导体与一块 N 型半导体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工艺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其交界面 上形成一个结,称为 PN 结。 1-3 选择填空(只填 a、b以下类同) (1)在 PN 结不加外部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a.大于,b.小于,c.等于) (2)当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a1.大于,b1.小于,c1.等于)此时耗尽层。(a2.变宽,b2. 变窄,c2.不变) (3)当 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a1.大于,b1.小于,c1.等于)此时耗尽层。(a2.变宽,b2. 变窄,c2.不变) 解 (1)c。(2)a1,b2。(3)b1,a2。 1-4 选择填空 (1)二极管电压从 0.65 V 增大 10%,流过的电流增大 。(a.10%,b.大于 10%,c.小于 10%) (2)稳压管 (a1.是二极管,b1.不是二极管,c1.是特殊的二极管),它工作在 状态。(a2.正向导通, b2.反向截止,c2.反向击穿) (3)NPN 型和 PNP 型晶体管的区别是 。(a.由两种不同材料的硅和锗制成,b.掺入的杂质元素不同,c.P 区 和 N 区的位置不同) (4)场效应管是通过改变 (a1.栅极电流,b1.栅源电压,c1.漏源电压)来改变漏极电流的,因此是一个 (a2.电流,b2.电压)控制的 (a3.电流源,b3.电压源)。 (5)晶体管电流由 (a1.多子,b1.少子,c1.两种载流子)组成,而场效应管的电流由 (a2.多子,b2. 少子,c2.两种载流子)组成。因此,晶体管电流受温度的影响比场效应管 (a3.大,b3.小,c3.差不多)。 (6)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b-e 极间为 ,b-c 极间为 ;工作在饱和区时,b-e 极间为 ,b-c 极间为 。(a.正向偏置,b.反向偏置,c.零偏置) 解 (1)b。(2)c1,c2。(3)c。(4)b1,b2,a3。(5)c1,a2,a3。(6)a,b;a,a 与 c。 1-5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在使用二极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超过最大整流电流和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2)如何用万用表的“”挡来辨别一只二极管的阳、阴两极?(提示:万用表的黑笔接表内直流电源的正极端,而 红笔接负极端) (3)比较硅、锗两种二极管的性能。在工程实践中,为什么硅二极管应用得较普遍? 解 (1)如果二极管的正向电流超过最大整流电流就会进入过流区,容易烧管;如果超过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容易造 成管子反向击穿。 (2)根据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的性质。先假设二极管的阴、阳两个端,测量其电阻,将黑笔接假设的 阳极,红笔接假设的阴极,记录其阻值;再将黑、红笔交换位置,再测电阻,比较两次测得的阻值大小,若前者小于 后者,说明假设的阴、阳两极是对的,否则相反。 (3)死区电压:硅管的大于锗管的;反向电流:硅管的小于锗管的;最高反向工作电压:硅管的高于锗管的;工作 频率:锗管的高于硅管的。因为硅管的穿透电流 ICEO 比锗管的小得多,表现温度稳定性好,所以硅二极管应用得较 普遍。 1-6 回答问题 (1)有两个三极管,A 管的=200, CEO I=200A,B 管的=50, CEO I=10A。其他参数大致相同。相比之下 管的性能较好。 (2)若把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源反接,使集电结也处于正向偏置,则 C I将更大,对放大作用是否更有利? (3)一个三极管的 B I=10A时, C I=1mA,我们能否从这两个数据来决定它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什么时候可以? 什么时候不可以? 解 (1)B。因为 CEO I越小的管子,使用寿命越长,而且其温度稳定性越好。 (2)无影响。 因为放大作用的大小不在于 B I和 C I绝对值的大小, 而在于二者变化量的比值, 即 C I的变化量 C I比 B I 的变化量 B I越大,表征管子的放大作用越强。 (3)由定义式 C2C1 B2B1 II II 知,对于一般的管子来说不可以,因为 C1 0I, B1 0I。而对于理想的三极管来说, 可取 C1 0I, B1 0I,此时可以由 C I=1mA, B I=10A这两个数据来决定它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即 C B 1000 10100 I I 。 1-7 回答问题 (1)与 BJT 相比,FET 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2)从已知的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如何判断该管的类型(增强型还是耗尽型)、夹断电压(或开启电压)的大概数值, 举例说明。 (3)图题 1-7(a)、(b)、(c)分别为三只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指出它们各属于哪种类型的管子(结型、绝缘栅型;增强 型、耗尽型;N 沟道、P 沟道)。 图 1-7 几种场效应管特性 解 (1)与 BJT 相比,FET 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输入电阻高;温度稳定性好,具有零温度系数工作点,当 管子工作在该点时,其性能与温度无关,特别稳定;噪声小,因为 FET 产生噪声的来源比 BJT 少;容易集成化。 目前,大面积集成电路多采用 FET。 (2)见第(3)题的解答。 (3)见图题 1-7(a),由该转移特性曲线知,该管为 N 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它的夹断电压是曲线与横坐标的 交点,以 GS(off) U,标在图(a)中。 图(b)是 P 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它的开启电压 GS(th) U标在图(b)中。 图(c)是 N 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它的夹断电压 GS(off) U标在图(c)中。 1-8 温度为 25 时,锗二极管和硅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分别为 10A和 0.1A,试计算在 60 时它们的反向电 流各为多少? 解 无论是硅二极管还是锗二极管,它们的反向电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即每升高 10 大一倍, 用公式表示为 60 25 10 S(60 C)S(25 C) 2II 对于硅管, S(25 C) I =0.1A,代入公式得 60 25 10 S(60 C) 0.1 2I =1.13A 对于锗管, S(25 C) I =10A,代入公式得 60 25 10 S(60 C) 10 2I =113A 可见,当温度升高到 60 时,硅二极管的反问电流仍然比锗二极管的小得多(1.13 A113A),证明硅管的 温度稳定性好于锗管。 1-10 分析图题 1-10(a)所示电路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截止), 确定出 o U的值, 并将结果填入图(b)的表中。 图题 1-10 (a)电路图;(b)表格与解答 解 设 1 V、 2 V导通电压为 0.7 V。 当 A U=0, B U=0 时, 1 V、 2 V均处于正偏而导通, 则 o 0.7VU ; 当 A U=0, B U=5 V 时,看上去好像 1 V、 2 V均处于正偏而导通,而实际上, 2 V导通后, o U值被箝位在 4.3 V 上,就使 1 V处于反偏状态 而截止,因此此时 o U=4.3 V;同理,当 A U=5 V, B U=0 V 时, 2 V截止, 1 V导通,仍有 o U=4.3 V;当 AB UU=5 V 时, 1 V、 2 V均处于正偏置而导通,此时 o 0.7U +5=4.3 V。将上述分析结果填入图题 1-10(b)表格内。 1-11 两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 Z1 U=6 V, Z2 U=9 V。设它们的正向导通电压为 0.7 V。把它们串联相接可得 到几种稳压值,各是多少?把它们并联相接呢? 解 当两个稳压管串联时能得到四个稳压值:两只稳压管均反接时,其稳 压值为两管稳压值之和,即 6+9=15 V;当 Z1 U正接, Z2 U反接时,应得 0.7+9=9.7 V;当 Z1 U反接, Z2 U正接时, 应得 6+0.7=6.7 V;当两管均正接时,应得 0.7+0.7=1.4 V。 当两个稳压管并联时,只能得到两种稳压值:两只管子均反接时,其稳压值由低的那一个决定,即为 6 V,这种 情况一般不常用;当两管中只要有一个正接,图题 1-12 或者两管均正接时,其稳压值均为 0.7 V。 1-12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两个晶体管的两个电极电流如图题 1-12 所示。 (1)求另一个电极电流,并在图中标出实际方向。 (2)判断它们各是 NPN 还是 PNP 型管,标出 e、b、c 极。 (3)估算它们的和值。 图题 1-12 解 (1)将图题 1-12(a)中的两个已知电流求和就是另一电极电流, 即 0.1+4=4.1mA, 其实际方向是向外流的。 图(b) 中,将两个已知电流相减就是另一电极电流,即 6.10.1=6mA,其实际方向也是向外流的。 (2)图(a)中, 由电流方向及数量级得知, 只有 NPN 管满足这个要求, 并且知 0.1mA为 b 极, 4mA为 c 极, 4.1mA 为 e 极;同理图(b)管为 PNP 型,0.1 mA为 b 极,6 mA为 c 极,6.1mA为 e 极。上述结果已标在图中。 (3)求图(a)管的与值: 4 0.1 =40 40 140 0.976 图(b)管的与值: 6 0.1 =60 60 0.984 61 1-13 一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题 1-13 的实线。试根据特性曲线求出管子的下列参数:、 CEO I、 CBO I、 (BR)CEO U和 CM P。 图题 1-13 解 (1)图解值 在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族的放大区(曲线平行等距的区域)找一个 B (6040)AI, 对应找到 C (32)mAI, 再由的定义式可得 3 C B (32) 10 50 6040 I I (2)求值 由与的关系式计算可得 50 0.980 151 (3)求 CM P 在功耗线上任取一点,将该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读数相乘可得 CM P值: PCM=5 mA10 V=50mW (4)确定穿透电流 CEO I B I=0A的输出特性曲线对应的 C I值即为 CEO I,图中已标上 C I=10A,因此 CEO I=10A (5)求 CBO I 根据 CEOCBO (1)II的关系可得 CEO CBO 10 =0.196A 151 I I (6)确定击穿电压 (BR)CEO U 对应 B I=0A的输出特性曲线开始上翘时的 CE U值即为 (BR)CEO U: (BR)CEO U=50 V 1-14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几个晶体管的三个电极电位 1 U、 2 U、 3 U分别为下列各组数据,判断它们是 NPN 型,还是 PNP 型?是硅管,还是锗管?确定 e、b、c 三个电极。 (1) 1 U=3.5 V, 2 U=2.8 V, 3 U=12 V (2) 1 U=3 V, 2 U=2.8 V, 3 U=12 V (3) 1 U=6 V, 2 U=11.3 V, 3 U=12 V (4) 1 U=6 V, 2 U=11.8 V, 3 U=12 V 解 解此题的理论根据有两条: 由 BE U值确定材料。 对于硅材料, 其 BE 0.7U V; 对于锗材料, 其 BE U0.2 V。 由放大管的 e 结正偏,c 结反偏确 定管子的类型。 对于 NPN 管应满足 cbe VVV;对于 PNP 管应满足 cbe VVV,同时还能确定管子的三个电极。 (1) 12 3.52.8UU=0.7 V,因此是硅材料; 312 UUU,且均为正值,可见该管为 NPN 型,同时三个电极分 别: 1 U是 b 极; 2 U2 是 e 极; 3 U是 c 极。 (2) 12 32.8UU =0.2 V,因此是锗材料; 312 UUU,该管是 NPN 型 ,三个电极分别: 1 U为 b 极; 2 U为 e 极; 3 U为 c 极。 (3) 32 12 11.3UU=0.7 V,因此是硅材料; 123 UUU,该管为 PNP 型,并且它的三个电极分别: 1 U为 c 极; 2 U为 b 极; 3 U为 e 极。 (4) 23 0.2UU V,因此是锗材料; 123 UUU,该管为 PNP 型,三个电极分析: 1 U为 c 极; 2 U为 b 极; 3 U为 e 极。 1-15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漏极特性曲线如图题 1-15(a)(d)所示。 图题 1-15 (1)说明图(a)(d)曲线对应何种类型的场效应管。 (2)根据图中曲线标定值确定 GS(th) U、 GS(off) U和 DSS I数值。 解 图(a)中 GS 0U,因此是 N 沟道增强型 MOS 管。对应 D i 0 的 GS U值为开启电压,即 GS(th) U=3 V 图(b)中 GS 0U,因此该管是 P 沟道增强型 MOS 管。开启电压为 GS(th) U 2 V 图(c)中 GS U 0,因此是 P 沟道耗尽型 MOS 管。对应 D i的 GS U值为夹断电压,即 GS(off) U=2 V 对应 GS U=0 V 时的 D i值为 DSS I: DSS I=2 图(d)中 GS U 0,因此是 N 沟道耗尽型 MOS 管。其夹断电压为 GS(off) U)=3 V DSS I=3 1-18 填空题 试从下述几方面比较场效应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异同。 (1)场效应管的导电机理为,而晶体三极管为。比较两者受温度的影响管优于管。 (2)场效应管属于器件,其 G、S 间的阻抗要晶体三极管 b、e 极间的阻抗,后者则应属于器件。 (3)晶体三极管 3 种工作区域是,与此不同,场效应管常把工作区域分为 3 种。 (4)场效应管的漏极 D 与源极 S 互换使用,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 C 与发射极 E 则互换使用。 解 (1)一种载流子(多子)参加导电;两种载流子参加导电;FET;BJT。 (2)压控;远大于;流控。 (3)饱和、放大、截止;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击穿区。 (4)b、c、e;NPN、PNP。 1-19 测得半导体三极管及场效应管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如图题 1-19 所示,试判断下列器件的工作状态。 图题 1-19 解 晶体管放大的条件:对于 NPN 型,其 Si BE 0.U7 V,各极电位关系 cbe UUU;对于 PNP 型,其 Ge BE 0.U2 V,各极电位关系 cbe UUU。 图(1) BE 1.7U1=0.7 V,6V1.7V1V,满足 NPN 管的放大条件,因此处于放大状态, C I由上而下流。 图(2), BE 9.4( 10)U =0.6 V,1V9.4V10V,也满足 NPN 管的放大条件,因此处于放大状态, C I 由上而下流。 图(3)是 N 沟道结型 FET,其放大条件是 GS 0U, DS UU。 GS 0 88U V,10V8V,满足放大条件, 因此处于放大状态, D I由上而下流。 图(4)是 PNP 管,UBE= BE 2.7( 2)0.7U V,是硅材料。10V2.7V2V,满足放大条件,因此 处于放大状态, C I由下而上流。 图(5)是 N 沟道耗尽型 MOS 管,要求 UGS 0, DS UU。 GS 6.42U=4.4 V,10V2V,处于放大状态, D I 由上而下流。 图(6)是 PNP 管。e 结反偏,因此截止。 图(7)也是 PNP 管。e 结反偏,因此截止。 图(8)是 PNP 管。 BE 2.5( 2)0.5U V,管子处于放大区。 图(9)是 N 沟道增强型 MOS 管,要求 GS 0U。本例中 GS 2V0U ,因此截止。 图(10)是 P 沟道增强型 MOS 管,要求 GS 0U。而本例中, GS 3 12V0U ,因此截止。 1-21 测得电路中三极管 3 个电极, B U、 C U、 E U的电位分别为下列各组数值: (1)0.7 V,6 V,0 V; (2)0.7 V,0.6 V,0 V; (3)1.7 V,6 V,1.0 V; (4)4.8 V,2.3 V,5.0 V; (5)0.2 V,-3 V,0 V; (6)0.2 V,0.1 V,0 V (7)4.8 V,5 V,5 V (8)0 V,0 V,6 V 试确定哪几组数据对应的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解 因为(1)(3)(4)(5)组数据满足放大条件,所以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其余组数据不满足放大条件,因此不处于放大状 态。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2-1 判断正确()与错误()。 电路的静态是指: (1)输入交流信号的幅值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2)输入交流信号的频率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3)输入交流信号且幅值为零时的状态。( ) (4)输入端开路时的状态。( ) (5)输入直流信号时的状态。( ) 目的 澄清静态的概念。 解 (1) 。因为这是动态概念。 (2) 。理由与(1)相同。 (3) 。即当 i 0U 时的状态,也就是正弦波过零点对应的状态就是静态。 (4) 。输入端开路时不能保证 i 0U 的条件,可能有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窜入,因此不能保证静态。 (5) 。这仍然是动态概念。 2-2 试判断图题 2-2(a)(i)所示各电路对交流正弦电压信号能不能进行正常放大,并说明理由。 图题 2-2 目的 检查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放大。 分析 一个能正常工作的放大电路应该同时满足四个原则,缺一不可。这就是:e 结正偏,c 结反偏。由直流电 源 CC V与 BB V保证。信号能输入。信号能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由合适的工作点保证。 检查一个电路,只要有一个原则不满足就不能正常放大。 解 图(a)不能正常放大。因为 BB V的极性接反了,使 e 结反偏。 图(b)不能放大。原因是 CC V极性接反了,使 c 结正偏。 图(c)不能放大。因为 b R=0,使信号 i U通过短路线以及 CC V对地交流短路,加不到晶体管上,从而 o U=0。 图(d)不能放大。因为 e 结处于零偏置。 图(e)能正常工作。因为四个原则均满足。 图(f)不能放大。因为电容 C 有隔直作用,使 BB V不能在 b R上产生偏置电流,即 BQ I=0,工作点不合理。 图(g)不能放大。因为 BB V将信号 i U对地直接短路,不能输入到晶体管上。 图(h)不能放大。因为 c R=0,信号不能输出。 图(i)能放大。四个原则均满足。其中二极管起温度补偿作用。 2-3 电路如图题 2-3 所示,三极管为 3AX21, b R=100k, CC V=9 V,晶体管参数=50, BE U 0.2 V。 图题 2-3 (1)要求 C 2mAI , BB V=? (2)要求 C 2mAI , CE U=5 V, c R=? (3)如果基极改为由电源 CC V供电,工作点不改变,则 b R值应改为多少? 目的 已知静态工作点反算电路参数。 分析 这是一个由 PNP 锗管构成的放大电路。计算时与求 NPN 管相同, CC V、 BB V、 BE U均不要代入负号。 单位:k,mA,V; B I用A。 解 (1) C B 2mA 5040 I I A 3 BB 0.240 10V 100=4.2 V (2) CCCE c C 95 2k 2 VU R I (3) CCBE b B 90.2 220k 0.04 VU R I 图题 2-4 2-4 如果放大电路的接法如图题 2-4 所示,其中 b R=120 k, c R=1.5 k, CC V=16 V,三极管为 3AX21,它的 B=40, CEO I=0。 (1)求静态工作点处的 BQ I、 CQ I、 CEQ U值。 (2)如果原来的三极管坏了,换上一只=80 的三极管,试计算此时的静态工作点有何变化?电路能否达到改善放大 性能的目的?为什么? 目的 已知电路参数计算静态工作点。 分析 这是一个由 PNP 锗管组成的简单供偏共射电路。求 BQ I、 CQ I、 CEQ U时只需在 CEQ U前面加上负号即可。 解 (1)从 BQ I入手。 CCBE BQ b 160.2 0.13mA 120 VU I R CQBQ 40 0.135.2mAII CEQCCCQc 16 5.2 1.58.2VUVIR (2) BQ 0.13mAI不变。 CQ 80 0.1310.4mAI CEQ 16 10.4 1.50.4V1VU 可见,管子已经饱和了,无放大作用。原因是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与值有关。当值增加时,Q 点向 饱和区移动。 2-5 已知图题 2-5(a)中: b 510kR , c 10kR , L 1.5kR , CC V=10 V。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 2-5(b)所示。 图题 2-5 (1)试用图解法求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分析这个工作点选得是否合适。 (2)在 CC V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把三极管的管压降 CEQ U提高到 5 V 左右,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如何改变? (3)在 CC V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 CQ 2mAI, CEQ U=2 V,应该改变哪些参数?改成什么数值? 目的 用图解法合理安排 Q 点。 解 (1)图解 Q 点:用两点法画出直流负载线。具体做法是由直线方程 CECCCc UVIR求两个截距: C I=0 时, CECC UV=10 V; CE U=0 时, CC C c 10 1mA 10 V I R ,连接两点(0,1)与(10,0)的直线为直流负载线,其斜率为 c 11 0.1 10R 。估算静态电流 B 100.7 18A 510 I ,则 B 18AI 所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 点即为 Q 点,如图(b)中虚线所示。由图示可知,Q 点靠近饱和区。 (2)改变 b R和 c Rc。有三种改法: (a) b R不变,使 c R减小,从而使 CEQ U增加。 (b) c R不变,使 b R增加, BQ I就减小, CQ I也减小,从而使 CEQ U增加。用箭头表示法可写成: bBQCQCEQ RIIU (c)同时使 c R减小, b R增加,也能把 CEQ U提高到 5 V 左右。 (3)先在输出特性曲线族上图解得到值,再计算 c R与 b R的数值。 在图(b)上先在平行等距区域(放大区)固定一个 CE U=6 V, 取 B 6 0 4 0 2 0AI , 对应找到 C 321mAI , 由的定义式可得 CE 3 C B 6V 1 10 20 UC I I =50 CCCEQ c CQ 102 4k 2 VU R I CCBECC b CQCQ 50 10 250k 2 VUV R II 2-6 在图题 2-6(a)电路中,若已知 b 130kR , c 2kR , CC V=8 V,三极管 3AG21 的输出特性如图 2-6(b) 所示。输入特性如图题 2-6(c)所示,试用图解法求电压放大倍数。(注:应选线性程度较好的线段, BQ I值可用估算法 求出) 图题 2-6 如果输入信号是交流正弦波,那么不失真(即未饱和、未截止)的输出电压、电流(变化量的有效值)各是多少? 目的 用图解法可以确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分析 本题的特殊性在于放大电路处于开载情况,此时交、直流负载线是重合的。 解 (1)估算 BQ I。 CCBE BQ b 80.2 60A 130 VU I R (2)图解值,并计算 CQ I。 CE 3 C B (3 1) 10 8040 UC I I =50 CQBQ 50 0.063mAII (3)作直流负载线,确定 Q 点。 CC C c 8 4mA 2 V I R CECC UV=8 V 连接两个截距 C 4mAI , CE U=8 V 的直线为直流负载线,并与 B 60AI 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 Q 点。 (4)作交流负载线,估算 CE U。 本题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重合,无需再画。负载线与 B 80AI 及 B 20AI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斜线在横坐 标 CE u上 的 投 影 约 为0.5 V和5.6V , 故 CE U 1.5 V , CE U 3.8 V , 不 失 真 动 态 变 化 范 围 C EC E 2()3 VU U 峰值。 (5)在图(c)上估算 BE U。 BQ 60AI,过60A作水平线与输入特性曲线(1 V5 V)的交点为 Q 点; B 80AI 、40A时分别与输 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垂直对应横坐标之间的距离即为 BE U0.04 V。 (6)计算 u A、 o U、 o I值。 CE BE 3 0.04 u U A U =75 om CE 11 3 22 UU=1.5 V om o 1.5 1.412 U U 1.06 V omomc o 1.5 2 0.53mA 1.4122 IUR I 说明 由于作图误差,本题答案只作参考。 2-7 如果在图题 2-6(a)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一个负载 L 2kR 。 (1)试分析此时电压放大倍数应是多少?交流负载线有什么变化? (2)求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和集电极电流变化量的有效值。 目的 练习图解法。 解 (1)电路带载后,其交流负载线变陡,电压放大倍数变小。 交流负载线的具体画法:先计算 CCCEQCQcL (/)23 (2/2)VUIRR =5 V 连接 Q 点与 CC V 点的直线为交流负载线,也作在图题 2-6(b)上。 同理,比较不失真动态变化范围可得到 CE 2VU, BE U=0.04 V,于是 CE BE 2 0.04 u U A U =50 (2) om CE 11 2 22 UU=1 V om o 1 1.412 U U 0.7 V om omLcL L 1 1mA(/) 2/2 U IRRR R om o 1 0.7mA 1.412 I I 说明 以上答案均为参考值。 2-8 判断下面的提法是正确()或错误()。 (1)图解法比较适于解决的问题: 输入、输出均为小信号时电路的交流性能;( ) 输入正弦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 ) 输出为大信号时的幅值与波形;( ) 输入为高频信号时的情况;( )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 ) 输入为低频信号时的情况。( ) (2)h 参数等效电路法较适于解决的问题:( ) 输入、输出均为小信号时电路的交流性能;( ) 输入正弦波信号时的输出波形;( ) 输出为大信号时的幅值与波形;( ) 输入为高频信号时的情况;( )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情况;( ) 输入为低频信号时的情况。( ) 目的 明确图解法与 h 参数等效电路法的适用情况。 解 (1),功放是大信号时也用图解法;。 (2);,当输出有削波失真时不行;,等效的条件必须是小信号;,高频时应该用混合参数型 等型电路;,h 参数等效电路是针对交流而言的,而静态工作点是直流问题;。 2-9 画出图题 2-9(a)(e)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并估算它们的静态工作点。 图题 2-9 (a)=50, BEQ U=0.7 V;(b)=40, BEQ U=0.2 V;(c)=60, BEQ U=0.7 V; (d)=50, BEQ U=0.7V;(e)=100, BEQ U=0.6 V 目的 熟练求 Q 点。 分析 画放大电路直流通路的方法:将电路中的隔直元件(包括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断开,保留其他部分就是直流 电路。 图题 2-9 答案图 解 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题 2-9 的答案图。 求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图(a):从 BQ I入手。 BQ 120.6 27mA 120(1 100) 3 I CQ 50 0.0381.9mAI CEQ 12 1.9 4U=4.4 V 图(b): BQ 120.2 39A 300 I CQ 40 0.0391.56mAI CEQ 12(2.70.027) 3U 图(c): BQ 1.20.7 33A 15 I CQ 60 0.0331.98mAI CEQ 10 1.98 3U=4.06 V 图(d): BQ 100.7 26A 300(1 50) 1 I CQ 50 0.0261.3mAI CEQ 10 1.3 (3 1)U=4.8 V 图(e):有两种方法求解。 法一: BQ 120.6 27mA 120(1 100) 3 I CQ 100 0.0272.7mAI CEQ 12(2.70.027) 3U=3.8 V 法二:解联立方程组 CEQBQ BQCEQ 0.6120 (1 100) 312 UI IU 解出 BQ 27AI, CEQ U=3.8 V,于是 CQ 100 0.0272.7mAI。 图题 2-10 2-10 放大电路如图题 2-10(a)所示,其中 b1 11kR , b2 39kR, Lc 2kRR, e 1kR , CC V=15 V。晶体 管的输出特性如图题 2-10(b)所示。 (1)在图题 2-10(b)中画出直流负载线。 (2)定出 Q 点(设 BEQ U=0.7 V)。 (3)在图题 2-10(b)中画出交流负载线。 (4)定出对应于 B I由(0100)A时, CE U的变化范围,并由此计算 o U(正弦电压有效值)。 目的 画交、直流负载线。 解 (1)直流负载线的画法与题 2-6 相同。本题中 CC C ce 15 5mA 2 1 V I RR , CECC UV=15 V,连接这两点的直 线为直流负载线,如图(b)中虚线所示。其斜率为 ce 11 3RR 。 (2)估算 BBE CQ e 11 150.7 39 11 2.6mA 1 UU I R ,过 CQ 2.6mAI作水平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为 Q 点, Q 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 CEQ U7 V。 3 CQ BQ 2.6 10 52A 50 I I ,其中值可在图(b)中图解得到。 (3)交流负载线的画法与题 2-6 相同。 CCCEQCQcL (/)72.6 (2/2)VUIRR =9.6 V 连接 Q 点与 CC V 点的直线为交流负载线,如图(b)中的实线所示。其斜率为 L 1 1 R 。 (4)交流负载线与 B 0AI 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垂直对应到横坐标上约是 9.5 V;交流负载线与 B 100I 的输 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垂直对应到横坐标上约 为 5 V。因此 CEQ 9.5 5U=4.5 V。 om min (75),(9.5 7)U=2 V om o 2 1.412 U U 1.42 V 2-11 放大电路如图题 2-11(a)所示,其中 c 4kR , CC V=12 V,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如图题 2-11(b)所示。 图题 2-11 (1)在输出特性上画直流负载线,如要求 C 1.5mAI ,确定此时的 Q 点,对应的 b R有多大? (2)若 b R调节到 150k,且 B I的交流分量为 b 20sinAIt,画出 c I及 ce U的波形图,这时出现什么失真? (3)若 b R调节到 600k,且 B I的交流分量 b 40sinAIt,画出 c I及 ce U的波形图,这时出现了什么失真? (4)在图题 2-11(a)中,为什么 b R要用一个电位器加一个固定电阻串联组成?只用一个电位器行不行,会有什么不 良后果? 目的 用图解法分析波形失真。 解 (1) C 12 3mA 4 I , CE U=12 V。 连接这两点的直线为直流负载线, 如图(b)中虚线所示。 其斜率为 c 11 4R 。 再过 C 1.5mAI 作水平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为 Q 点。Q 点所对应的 CEQ U=6 V。 在 Q 点附近图解 C B 2.2 1.3(mA) 6040(A) I I =45 计算 b 120.7 342k 1.5 45mA R (2)当 b R=150k时,计算 BQ I: BQ 120.7 75A 150 I BQ 75AI的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为 Q点。显然,Q点靠近饱和区。以 Q为平衡位置画 c I波 形,会出现上削波; ce U波形为下削波,即饱和失真。读者可以自行画出 c I、 ce U的波形。 (3)当 b R=600k时, BQ 120.7 19A 600 I ,工作点靠近截止区。此时 c I波形为下削波, ce U波形出现上削波, 即为截止失真。 (4)为了防止电位器短路时+ CC V直接加到管子的 b、e 极间会损坏晶体管,因此在使用电位器时必须串接一个固定 电阻共同组成偏置电阻 b R。 图题 2-12 答案图 (a)饱和失真(下削波);(b)饱和失真(上削波); (c)截止失真(上削波);(d)截止失真(下削波) 2-12 在上题中,如三极管改用 PNP 管(电源 CC V和电容 1 C、 2 C的极性已作相应改变),当 PNP 管的特性与上题 NPN 管相同(只是相应的+、符号改变),而且工作点的变化及基极输入电流 b I也与上题相同时,分析此时在示波器上 观察到的 o U波形是否与上题相同。分别定性地画出采用 NPN 管和 PNP 管时在示波器上应观察到的 o U波形,并作出 比较。 目的 比较 NPN 与 PNP 管在波形失真上的不同。 解 (1) b R=150k时, o U出现上削波,对应饱和失真性质。 (2) b R=600k时, o U出现下削波,对应截止失真性质。 与题 2-11 的结果相比可知,NPN 管与 PNP 管的失真情况相反,如图题 2-12 答案图所示。 2-13 在图题 2-10(a)电路中,设三极管为 3DG4,=30,电路参数 b1 R=10k, b2 R=51k, c R=3k, L R=, e 500R , CC V=12 V。 (1)计算 CQ I、 BQ I和 CEQ U; (2)如果换上一只=60 的同类型管子,估计放大电路是否能工作在正常状态? (3)如果温度由 10 上升至 50 ,试说明 C U(对地)将如何变化(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4)如果换上 PNP 型三极管,试说明应做出哪些改变(包括电容的极性),才能保证正常工作。若仍为 30,你认 为各静态值将有多大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 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解 (1)从 B U入手。 b1 BCC b1b2 10 1051 R UV RR 12=1.97 V BBE CQ e 1.970.7 2.54mA 0.5 UU I R 3 CQ BQ 2.54 10 84.7A 30 I I CEQCCCQce ()122.54(3 0.5)UVIRR=3.11 V (2)如果换上=60 的同类型管子,放大电路仍能够工作在正常状态。因为此时 CQ I、 CEQ U均不变,只是 BQ I=42.3A变小了,但不影响 Q 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这样的电路工作状态与值无关,便于维护修理及大批量生 产。 (3)如果温度升高, C() U 对地 将基本不变。因为有 e R起直流负反馈作用,反馈过程如下: 当 CQEEQeCQeBE ()TIUIRIRU CQ BQ CQ I I I 稳定! CCCQcC() UVIR 对地 当 CQ I基本稳定时, C() U 对地 也基本稳定。 (4)当换上 PNP 管时,则 CC V、 1 C、 2 C、 e C性均反接。 =30 时, CQ 1.970.2 3.54mA 0.5 I ,比原来增加了。 CEQ 123.54 3.50.39VU1 V,可见管子饱和 了,原因是 BE U改变了。 2-14 判断正确()与错误()。 (1)分析放大电路时,常常采用交、直流分开的分析方法。这是因为: 晶体管是非线性器件;( ) 电路中存在着电容;( ) 电路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 ) 交流成分与直流成分变化规律不同;( ) 在一定条件下,电路可视为线性电路,因此,可用叠加定理。( ) (2)在直流通路中只考虑: 直流输入信号的作用;( ) 直流电源作用。( ) (3)在交流通路中只考虑: 直流输入信号的作用;( ) 直流输入信号中变化量的作用;( ) 交流信号的作用。( ) (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分是由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 目的 澄清直流与交流的问题。 解 (1);。(2);。(3); 。(4) 。 2-15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1)某个处于放大状态的电路, 当输入电压为 10 mV 时, 输出电压为 7 V; 输入电压为 15 mV 时, 输出电压为 6.5 V(以 上均为直流电压)。它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700,100,100) (2)两个 u A=100 的放大电路和分别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时,得到 o1 U=4.85 V, o2 U=4.95 V。 由此可知,放大电路 (,)比较好,因为它的 (a.放大倍数大;b.输入电阻大;c.输出电阻小)。向 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小。设所接负载电阻相同。 (3)两个放大电路和分别对同一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输出电压同是 5V,都接入 2k负载 后, o1 U下降为 2.5 V, o2 U下降为 4 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约为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约 为 。(2k,0.5k,10k)比较两个放大电路, 的带负载能力较强。(,) 目的 计算放大电路的交流参数。 解 (1)100。因为 3 o i (6.57) 10 15 10 u U A U 100。 (2),b。 (3)2k,0.5k,。 用公式 o oL o (1) U rR U 计算、两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o1 5 12 2.5 r =2k o2 5 12 4 r =0.5k 2-16 设图题 2-16(a)电路中,三极管的=60, b R=530k, cL RR=5k, CC V=6 V。 (1)估算静态工作点; (2)求 be r值; (3)画出放大电路的中频等效电路; (4)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输入电阻 i r和输出电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取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酒店装修银行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 重点项目-全液压旋挖钻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结构的施工方案模板7
- 锑市场前景预测与打造成功品牌策略研究报告
- 香薰行业调研与市场研究报告2025年
- 高压管道施工方案
- 高温胶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及大纲
- 鸡血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鼻咽喉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儿科麻醉管理
- 2025至2030中国PEEK牙科植入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幼儿园社会性发展教育方案
- 2026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46433.1-2025生物技术基因组编辑第1部分:术语
- 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培训
- 2025年铆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聚氰胺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汽车音响与导航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航运先进技术研究院招聘5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贵州省新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