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DOC 页).doc_第1页
【钢铁行业—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DOC 页).doc_第2页
【钢铁行业—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DOC 页).doc_第3页
【钢铁行业—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DOC 页).doc_第4页
【钢铁行业—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DOC 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钢铁市场季度分析报告要点提示:1.世界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了钢铁行业景气继续处于高位。在钢材需求强劲和钢材生产原燃料价格飙升的双重作用下,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在内1季度钢材价格均呈强劲上涨态势,但国际钢材价格水平和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钢铁价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格的上涨导致钢铁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中国大陆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钢铁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部分钢材品种生产过剩危险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频出,力度加大,从长期看有利于钢铁行业健康发展,但短期可能利弊掺半。3.受世界经济复苏和钢材原燃料紧缺影响,预计2季度世界钢材价格仍维持较高价位,但受到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和钢材下游用户对钢材承受能力的制约,世界钢材价格可能会出现高位盘整态势。预计中国大陆钢材市场由于受到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直接影响,钢材调整的幅度将大于世界钢材市场钢材价格的调整幅度,尤其是资源增加较快的建筑钢材。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目录I运行分析3一、世界钢铁3二、中国大陆钢铁7II重点问题分析:投资过热与政府调控15一、理性看待钢铁业投资15二、解读政府调控19III 市场行情预测25一、世界钢材市场25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行情预测25、主要预测依据25二、中国大陆钢材市场30、行情预测30、主要预测依据30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I运行分析一、世界钢铁、世界钢铁供应增加,钢铁产量增量主要来自中国根据国际钢联(IISI)的最新统计,2004年1季度全球粗钢产量为24770万吨,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1985.5万吨,同比增长8.7%,其中,亚洲同比增长14.4%,独联体同比增长10.1%,南美同比增长8.4%,而北美则同比下降了0.5%。中国2004年1季度粗钢产量为6146.7万吨,同比增长26.4%。扣除中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国的粗钢产量后,2004年1季度世界其他地区粗钢产量为1862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01.7万吨,同比仅增长3.9%。亚洲尤其是中国粗钢产量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全球粗钢产量的上扬。表1 2004年1-3月国际钢联统计世界62国/地区粗钢产量 单位:千吨1月2月3月1-3月累计累计同比增长(%)欧盟25国157221540616836479643.3欧洲其他国家22912056238567329.4独联体9283876996232767510.1北美10437101121070031249-0.5南美369636053807111088.4非洲1352128413013937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2中东10821100108832704.6亚洲37488366923941311359314.4大洋洲73268775321726.6合计8208379711859062477008.7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图1:根据国际钢联的最新统计,2004年1季度,世界高炉生铁产量为17139.2万吨,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1494.5万吨,增长9.6%,其中,亚洲同比增长14.9%,独联体同比增长7.4%,南美增长9.8%,而北美则下降了3.7%。中国2004年1季度高炉生铁产量为5673.3万吨,同比增长26%。扣除中国的高炉生铁产量后,2004年1季度世界其他地区高炉生铁产量为1146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42.2万吨,同比仅增长3.08%。亚洲尤其是中国高炉生铁产量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全球高炉生铁产量的上扬。表2 2004年1-3月国际钢联统计世界41国/地区高炉生铁产量 单位:千吨1月2月3月1-3月累计累计同比增长(%)欧盟25国950389539611280674.6欧洲其他国家7747197912284-8.7独联体715568337381213697.4北美43704167449013027-3.7南美31493012322893899.8非洲6425655991806-1中东170187178535-5亚洲3068129833326529316614.9大洋洲59754360917495.8合计5704154812595391713929.6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图2:为什么世界钢铁产量的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呢?这主要是因为世界钢铁主要的需求增量也来自中国。中国进入重工业化时期,居民消费结构正由“衣食”为代表的生存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是中国钢铁需求强劲上升并成为世界第一钢铁需求大国的主要原因。需求增长拉动供给增加。2、世界经济复苏,钢材需求强劲2004年1季度,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经济继续去年复苏趋势,继续强劲复苏和增长。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它的荣衰与经济周期同步。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和增长,意味着钢铁需求的持续的增长,钢铁行业也处于景气阶段。从世界主要国家/地去看:美国今年1季度GDP按年率增长4.2%,其企业机械与设备投资增长11.5%,连续第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美国经济正沿着稳固增长的轨道前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复苏已经步入了正轨。今年2月份,日本表示当前经济动向的一致指数为88.9%,已经连续10个月超过了表示景气与否的50%的分界线。中国1季度经济继续高速增长,GDP增长率高达9.8%。东盟经济增长成绩不俗。以越南为例,越南今年首季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15.6%。只有欧盟经济表现一般,但主流意见仍认为欧盟经济在缓慢复苏。从与钢材需求关系更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看:伴随经济复苏和增长,全球固定资产投资高涨。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前两个月全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53%,其中采矿、金属加工、化工、纺织和电气设备等行业投资增长高达140%至170%。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钢材需求增长强劲。3、多方因素共振导致国际钢铁价格持续迅速上涨2004年第季度,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呈快速上扬之势,价格水平和价格上涨幅度创历史新高;国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趋同,但国际钢材价格水平和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国内市场,两者间的价格及指数差距由2003年逐渐接近又开始逐渐拉大。图3:资料来源:东方钢铁在线网价格行情:国际钢材价格在高位上加速攀升,价格指数创历史新纪录。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一路强劲上扬,国际钢材价格指数3个月月环比增幅均在10%以上。2003年12月末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6.8点,1月末上升到117.5点,2月末又上升到128.1点,3月末达到145.8点,创1994年以来全球价格的最高纪录。3月末与1月初比较,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上升39点,涨幅达36.52%。从品种上看,2004年1季度,全球扁平材和长材的价格均强劲上涨。3月末全球扁平材价格指数为141.3,比1月初上涨37.1点,升幅达35.6%;长材价格指数3月底为155.0点,比今年1月初上涨43点,升幅达38.4%。从地区上看,北美和亚洲钢材价格上升较快,欧洲钢材价格稳中有升。3月底,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139.7点,比1月初上涨47.5点,价格涨幅达51.5%;亚洲钢材价格指数3月底为159.9,比1月初上涨45.5点,涨幅达39.7%;欧洲价格指数3月底为126.8点,比1月初上涨18.4点,价格涨幅为16.9% 上涨原因:多方因素共振导致国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2004年1季度国际钢材价格持续并强劲上涨,是世界经济回暖导致钢材需求强劲、钢铁原燃料短缺价格飙升,以及海运费大幅度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比较这些因素对钢价的影响程度看,1季度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更多是由钢材生产成本投入飙升推动的。首先是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 2004年1月,国际主要铁矿石供给厂家宣布一年期的铁矿石将提价18.6%,这是近年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其次是焦炭价格飙升。中国减少焦炭出口导致世界焦炭短缺价格飞涨,4月初突破了460美元/吨(FOB)。第三是海运费持续处于高位。反映世界海运市场走势的波罗地海干散货航运指数(BDI)由1995年5月份的前期历史高点2351点一度疯涨至今年2月4日的5681点,涨幅高达142%。截至3月末,BDI指数依然维持在5000点以上的高位。此外,1季度美元汇率持续走软也是以美元计价的钢材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二、中国大陆钢铁、钢铁产量增加较快,钢铁投资依旧很热2004年1季度,在钢材高价的强烈刺激下,全国钢铁企业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再创新高。1-3月份累计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5673.3万吨、6146.65万吨和6726.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26.4%和29.5%。预计随着钢铁业新增产能的继续释放,钢铁产量将继续较快增长。表3 2004年1季度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1月2月3月1季度1季度同比增长(%)生铁1781.561802.822071.775673.326粗钢1939.161972.432184.756146.6526.4钢材2118.342262.552389.956726.4629.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 在钢铁价格持续高涨的刺激下,尽管国家已发出钢铁投资已经过度的信号,1季度钢铁投资依然高速增长,但增速已经趋缓。而2004年1季度统计显示,2004年1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是7058.48亿元,同比增长47.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6.4%。预计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钢铁业投资增长速度预计会继续放缓。、钢材进口数量大,但增幅明显下降;钢材出口小幅增加2004年1季度,中国大陆钢材进口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3月累计进口钢材总量达1007.8万吨,创季度进口钢材总量的最高纪录,同比多进口钢材150万吨,增幅17.49%,比2003年1季度进口钢材增幅74.69%,下降57.2个百分点。在今年一季度进口钢材1007.8万吨中,其中进口板材876.6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增长11.49%,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为86.98%,比去年一季度下降4.69个百分点。而其他品种的钢材进口增幅明显提高,一季度进口棒线材43.92万吨,同比增长87.6%;进口角钢、型钢30.49万吨,同比增长3.04倍;进口管材31.25万吨,同比增长25.64%。 在一季度进口板材876.6万吨中,进口数量增加的有合金板带18.5万吨,同比增长3.86倍;普通中厚、特厚板167.99万吨,同比增长71.92%;硅钢片46.42万吨,同比增长49.18%;冷轧薄板卷255.77万吨,同比增长12.02%;不锈钢板65.07万吨,同比增长4.11%;镀层板173.37万吨,同比增长2.26%。进口钢材数量下降的是彩涂板19.34万吨,同比下降33.48%;热轧薄板卷117.93万吨,同比下降23.79%。与钢材进口相比,生产钢材所需的原材料进口增长的速度更快。一季度,中国大陆进口铁矿石达5070.31万吨,同比增加1650.77万吨,增长48.72%,是中国大陆近年进口铁矿石增量最多的一个季度。进口钢坯177.53万吨,同比增长139.79%;进口废钢324.39万吨,同比增长93.02%。钢材出口受国内需求强劲、钢价高企的影响,中国大陆的钢材出口增长较为缓慢。1-3月累计出口钢材162.2万吨,同比增长6.72%。其中,出口板材52.44万吨,同比增长22.4%;出口棒线材46.84万吨,同比增长3.3%;出口管材33.55万吨,同比增长0.92%;出口角钢、型钢4.54万吨,同比下降46.88%。一季度出口钢坯26.76万吨,同比下降43.35%;出口焦炭233.77万吨,同比下降43.38%;出口铁合金33.11万吨,同比下降18.31%。这样,一季度在国内生产钢材6726.46万吨的同时,又进口钢材1007.8万吨,扣除一季度出口钢材162.2万吨后,净进口845.6万吨,所以,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达7572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28.32%。同时,一季度进口钢坯177.53万吨,同比增长139.79%,扣除出口钢坯26.76万吨,全季净进口钢坯150.77万吨,同比增加123.97万吨,增长4.63倍,才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从当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于国内市场的情况看,进口钢材的增幅将有所下降,而国产钢材的出口将有所增加,出口增幅扩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中国大陆钢材价格呈上涨态势,但涨势趋缓价格行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但上涨势头趋缓。从总体上看,中国大陆钢材价格1季度呈上涨态势,但涨幅趋缓,上涨幅度低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的上涨速度。商务部公开的一份报告显示,2004年1季度,中国大陆钢材价格保持高位上涨态势,钢材价格累计同比上涨39.9%,增幅较上年同期加快25.9个百分点;、月钢材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7%、4.2%和2.2%,国内钢材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减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也显示,2004年1季度,中国大陆钢材价格总体保持上升态势。2003年末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68点,1月末上升到109.69点,2月末又上升到116.61点,3月末达到120.14点,创造历史新高。与国际市场比较看,国际、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的发展均为同步上涨的趋势,而且国际指数的涨幅大于国内指数,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月扩大。3月末与1月初比较,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增涨14.46个百分点,涨幅为13.68%,低于全球36.52%的涨幅。同期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低于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两者的差距2003年末为0.94点,1月末扩大到7.81点,2月末又扩大到11.49点,3月末差距达25.66点。4月初欧盟出口螺纹钢545美元吨、线材555美元吨;俄罗斯出口热轧板卷525美元吨、日本出口冷轧板卷600美元吨等,呈现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并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从品种上看,板材价格在1季度呈持续上涨态势,建筑用钢在今年前两月价格上涨较为强劲,3月则出现持续下跌调整态势,钢材不同品种的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走势。截至3月底,中厚板、热轧薄板、无缝板的价格均比年初上涨15%以上。与此同时,普线价格则只上涨了7.25%。今年1季度更具体的情况是,中厚板价格持续上升,3月末售价达4915元吨;热轧薄板卷、冷轧薄板卷的价格先跌后升,3月上旬分别降84元吨、41元吨,3月下旬止跌回升,又分别上涨了54元吨、40元吨;而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用材,3月上旬以来,出现多次下调价格的情况,一季末比季初降价达400元吨左右。图5: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价格变化原因:也是多方因素共振导致大陆钢材价格上涨并趋缓。世界钢价高涨、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导致需求快速增长与钢铁原料紧张以及运费大幅度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大陆2004年1季度钢材价格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投机需求和宏观调控实施等原因导致价格增势趋缓和3月份钢材价格的高位调整。导致中国大陆钢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国际钢材价格大幅攀升带动国内钢价上涨。由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导致世界钢铁价格的大幅攀升,从而有力带动了中国钢铁价格的上涨。进入2004年,仅仅一个月时间,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就上涨了10%,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在国内具有巨大价格影响作用的上海宝钢,在2003年上调2004年一季度价格的基础上,于2004年2月21日又一次上调了2季度的主要产品定价。此次涨价平均价格上涨了393元,为近年来涨幅最大的一次。二是中国大陆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拉动钢材价格上涨。2004年1季度中国GDP达到27106亿元,同比增长9.8%。国民经济发展中拉动钢铁生产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99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4亿元,同比增长41.2%;二是工业增长成为带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578亿元,同比增长20.1%。耗钢强度大的产业一季度发电设备同比增长105.4%,民用钢质船舶增长90%,大中型拖拉机增长82.8%,光通信设备增长80.8%,冶炼设备增长51.5%,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增长62.1%,汽车增长24%等;三是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23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一季度出口总额1157.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增幅超过年初的预计。在出口总额中,耗钢强度大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36.6亿美元,同比增长46.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5%。 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是2003年这三个方面强劲发展趋势的继续,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进入了以房地产、汽车、机械、通讯产品等高增长行业带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种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全社会对包括钢铁在内的金属材料的旺盛需求。第三是钢材成本上升推动钢材价格上涨。铁矿石、焦炭供应紧张及运输费用的大幅上涨使生铁冶炼成本显著提高。2003年的铁矿砂月平均进口价格由1月份的26.8美元/吨,增长到12月份的52.6美元/吨,而今年一季度铁矿砂进口价格已达到64.8美元/吨。与此同时,小规模船只的运费自去年年底以来便处于持续大幅攀升的通道中,进一步刺激了国际钢材行情的上扬。钢材生产成本提高直接导致钢材价格的上扬。而导致钢材价格增幅趋缓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和钢铁产能增长较快的结果。自去年底中国政府对钢铁行业发出投资过热的预警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保证钢铁行业的长远健康理性发展。继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3】103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后,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紧急下发【2004】2号文件关于开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部署一系列重要专项检查,检查钢铁等过热行业占用耕地、贯彻环保标准、银行对钢铁等过热行业信贷等情况,检查2003103号文的落实情况。负责宏观调控的各部委开始协调行动,逐渐加大对钢铁等投资过热行业的调控力度,从3月份开始,国家宏观调控效果开始逐渐有所显现。这首先是在钢材经销市场体现出来。银行收紧银根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钢材经销商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钢材经销商不能再囤积钢材,不得不降价以缓和其资金供应,供过于求的建筑类钢材价格首先出现下降调整。钢材产能增加较快,市场资源日渐丰裕,尤其是建筑钢材,国内钢材价格增幅趋缓的重要原因。自2002年开始的这一轮钢铁行业投资热潮增加的钢铁产能开始逐渐释放。尽管200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全球经济增长也在加快,总体需求旺盛,但由于供给规模膨胀过快,过剩迹象正在显现,尤其在建筑钢材类。如今年前2个月,全国钢材新增资源量为48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7.4%,增加量超过了1000万吨。其中国内钢材产量增长31.7%,进口增长21.5%,超过了同期需求的增长水平。不仅如此,据估算,2004年还将有3000万吨的新增产能投产,其中大部分在下半年体现。、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总体看,2004年1季度,中国大陆钢铁行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钢铁行业利润增幅仍居前列: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37倍,仅次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远远高于1季度全国工业利润的44.2%的增长速度44.2%。从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看,1季度钢铁企业产销良好,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大幅度增长:1-3月累计,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67户)共生产钢材4771.4万吨,销售钢材4625.4万吨,钢材实物产销率96.94%,完全处于正常的产销水平;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比上年同期增长70.75%,工业增加值增长48.62%,实现销售收入增长71.86%,实现利润增长126.12%,货款回笼率达101%,均创历史最好水平。3月末重点钢铁企业资产总额为10290亿元,同比增加1589亿元,增长18.26%,资产负债率54. 49%,比去年同期的51.71%上升2.78个百分点,仍保持较合理的水平。一季度重点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含所得税)9.12%,比去年同期上升2.33个百分点。、一季度钢铁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虽然良好,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首先,钢铁行业发展中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有所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国产钢6146.45万吨,同比增长26.38%。按企业规模分,重点大中型企业生产钢5157.32万吨,同比增长20.89%,比全国钢产量增幅低5.49个百分点;其他中小企业生产钢989.33万吨,同比增长65.63%,比全国增幅高39.25个百分点。重点大中型企业钢产量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中小企业。其次,钢铁生产在地区布局上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季度钢产量按地区划分,产钢量最多的是河北省1271.93万吨,同比增长55.1%;辽宁省611.25万吨,同比增长25.4%;上海市452.39万吨,同比增长6%;江苏省446.54万吨,同比增长25.7%;山东省417.62万吨,同比增长28.4%。以上5个省市一季度钢产量达3199.73万吨,占全国钢总量的52.06%。当前,由于铁路运输的影响,华北、东北产钢多的地区,钢材发往华南、华东地区出现困难,造成同一品种的钢材地区之间的价格差不协调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第三,钢材品种结构失衡严重。钢筋、棒材、中小型材产需基本平衡,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量增幅低于钢材总量增幅,产需差距较大。具体地看:一季度生产钢材6726.46万吨中,按产品结构分,钢筋、棒材、中小型材为2376.16万吨,同比增长32.55%;线材1131.61万吨,同比增长22.9%;从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品种构成看,一季度国内市场消费钢筋、棒材、中小型材2374.46万吨,线材1133.53万吨,实现产需基本平衡。一季度全国生产特厚、中厚板带1219.59万吨,同比增长42.1%。而特厚、中厚板带市场需求为1421.52万吨,产需之间的差距为201.93万吨;一季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涂镀板、硅钢片、冷轧和热轧薄板带产量为1043.89万吨,同比增长20.47%,增幅低于钢材总量增幅9.03个百分点,占一季度钢材总量的比重为15.22%,比去年同期的16.68%,下降1.16个百分点。一季度涂镀板、硅钢片、冷轧和热轧薄板带的市场需求达1739.62万吨,产需之间的差距为695.73万吨。上述差距反映了钢铁生产中产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足部分要依靠进口钢材来满足需要。今年一季度,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6.69%,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线材、钢筋、中小型材、棒材、窄带钢、无缝管、焊管等品种产需基本平衡,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偏低的品种是,镀层板35.82%,硅钢片42.93%,冷轧薄板43.35%,涂层板53%等。II重点问题分析:投资过热与政府调控一、理性看待钢铁业投资、钢铁行业投资热,是资本追逐高盈利结果,有合理一面2002年以来,由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钢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从而刺激钢铁工业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2002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2003年投资1332亿元,再增长89.2%。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由去年的26.7%骤然增长至53%,是1994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与此同时,钢铁工业投资增速更达到172.6%。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今年一季度仅建成投产的连铸机,新增生产能力达1603万吨。投资过热、投资增幅过高的问题,今年以来没有缓解,而且进一步发展。钢铁行业利润高是造成钢铁行业投资持续高增长的直接原因。2003年钢铁行业利润增幅高达65%,而今年1季度钢铁行业利润增长更达到1.37倍。市场经济中,资本有追逐高利的本性。中国大陆自2002年开始的钢铁行业投资热,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有合理性一面。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轮的钢铁投资热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有坚实的钢材需求作支撑,而不仅仅是市场盲目投资的结果。钢铁行业的高利润直接原因是钢材的钢价位,而钢材的钢价位根本上是由钢材需求强劲持续增长钢材供不应求导致的。中国大陆对钢材需求的强劲增长,200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钢材消费国,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大陆进入重工业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向以汽车、住房为代表的高消费升级,中国正加快城镇化建设等原因,带来中国大陆对钢材消费的强劲增长。以房地产业为例,中国大陆房地产业持续6年实现30%的高增长,把钢铁行业吊起来,因为房地产对钢铁的需求达到总需求的50%以上。在上世纪年代也曾出现过多次钢价暴涨,但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撑,在短期内从暴涨滑向暴跌。但此次高价位运行到目前已持续了足足年。如果没有较为实在的需求支撑,高价坚持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微观经济主体理性决策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合成谬误”,导致经济宏观层次失衡。在本轮钢铁投资热中,当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资本逐利纷纷涌入钢铁行业,可能导致钢铁产能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潜在钢铁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速度,从而导致钢铁行业供求关系过快地扭转出现生产过剩,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政府担心的地方,也是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的最根本的原因。另外,由于资本急功近利心理,由于目前钢铁行业高利润,可能会导致资本倾向于投资较低技术门槛的低水平项目,以求尽快建成获得投资回报,从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太多,使得钢铁行业本已存在的结构失衡问题更加严重,这也是政府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之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加大了钢铁投资风险和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尽管市场机制适应资本逐利本性配置资源,导致钢铁行业投资增加较快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这轮钢铁行业投资热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而令人更为担心的是,由于中国大陆各级政府过分热情的干预和参与导致这种盲目性急剧加大,长期的合理性被短期行为所“透支”:钢铁投资增长太快了,钢铁产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钢铁需求增长的速度。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为什么地方各级政府热衷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钢铁行业投资呢?这主要是由中国大陆官员考核机制决定的。考核地方官员指标可能很多,但最硬的指标是经济增长指标:任期内,辖区经济增长率达到多少?高,升官;低,则很难升迁,甚至官位不保。所以,地方各级官员都热衷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因为“见效快”而受到推崇,因为官员的任期也比较短。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把增加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因此,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地方政府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就毫不奇怪了。钢铁行业由于有较高的利润,地方政府当然在增加投资中会对钢铁行业青睐有加了:这样似乎更保险吗!地方政府热衷于经济政绩,热衷于投资,既直接导致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又间接导致钢铁需求出现泡沫式膨胀导致钢价不正常地暴涨推高钢铁行业利润,从而进一步刺激钢铁投资的快速增长。 对于钢铁业投资,令人担心的不仅仅是市场重复行为,更令人担心的是行政重复行为,即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资冲动。市场盲目投资,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可能会引导市场投资合理化;但对于地方政府投资或地方政府支持的投资,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调控效果不佳。为什么地方政府能够干预投资甚至直接上阵呢?更深层的原因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投融资体制依然以行政为主导,或者说是政府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政府改革不到位,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地方政府对钢铁行业的投资能够不正常的干预,不仅导致许多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得以上马,低水平重复建设愈演愈烈,而且还会导致多种性质的资本之间竞争条件不公平。具体而言,国有资本在扩张中受限制多,而民资和外资则较为“畅通无阻”。在项目审批、环保认证、招投标等多种环节上,民资和外资受限少,投入省、见效快,所以其投资钢铁业热情也高。不少民资和外资“嫁接”存量资本进入国内钢铁业,其嫁接的资本都是经剥离后的优质资本,而且资产价格打折,富余人员包袱一般都能解除,重组成本低。而国有资本在资产重组中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条件。因此,要解决钢铁投资过热问题,近期可能主要依赖国家的宏观调控,但长远的治本之策还是要深化政府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佳。、钢铁投资急剧升温,钢铁产能将超前5年实现钢铁行业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新进入投资过度集中,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钢铁产品供应过早过大地超过需求,钢铁行业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危及全行业的健康生存发展。尽管钢铁行业短期需求旺盛,效益可观,但从长远看,却存在着巨大风险。高需求、高利润产生短期内产能的过度扩张,带来后面的生产过剩,3至5年后会形成一次调整,对整个经济形成向下的压力,甚至可能再一次出现通货紧缩的危险。钢产量从建国初期的16万吨增加到1亿吨用了47年,从1亿吨再增长到2亿吨,只用了7年的时间。 而比较保守地估计,中国大陆钢产量从2亿吨增长到3亿吨,可能会用不到三年!据国家发改委估计,到2005年中国大陆就会形成3.3亿吨的粗钢生产能力,但与此同时,预测中国大陆到2010年钢材需求为3.1亿吨,折合成粗钢的需求是3.3亿吨:钢铁产能将超前5年实现!就这样,大陆的钢铁行业协会还认为官方对钢铁产能增加的速度和规模估计太保守了。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2005年形成的钢铁能力就能满足2010年的市场需求,钢铁工业投资至少已经超前5年,说明我国钢铁工业能力近年增长过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过度、无序的投资已经打乱了中国钢铁的合理布局。虽然在目前市场需求旺盛前提下,还没有出现严重的供给过剩问题,但如在建产能持续扩充,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低,钢材供过于求势必出现,从而导致钢材价格大跌,对钢铁行业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建筑用钢材价格上涨,而国内市场价格下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警惕。当前长材产能增加,已经造成工厂库存上升,一旦严重超过社会需求,将会造成一批企业关闭停产,职工下岗。而且这种低水平投资带来资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结构的扭曲,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应当坚决制止。、低水平盲目建设,加剧了中国钢材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03年国内新建炼铁高炉81座,产能约3542万吨,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只有6座,产能1000万吨,占28%;新建炼钢炉60座,产能3475万吨,其中100吨以上的转炉只有8 座,产能940万吨,占2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会长罗冰生指出,这种投资不仅蕴含着很大的风险,而且加剧了钢铁工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经过发改委的认真调查,发现热衷钢铁业的投资者有两个特征:一是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开始上马钢材,在钢铁企业中,小企业的比重日益增加,而相应而来的是重点企业的比例开始下降;二是上马钢材的民营企业投资以线材、螺纹钢和带钢为主,而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却无人问津。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加剧了中国钢材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既加剧了钢材产品结构性矛盾,又加剧了钢铁行业产业组织结构失衡。目前,中国一般档次的钢材品种大多已经供求平衡甚至出现了过剩,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却严重供不应求,严重依赖进口,这与我国钢材消费结构升级对高档钢材消费增长比例更快的钢材需求结构变化严重地不相适应。近年新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都是线材、螺纹钢、窄带钢等普通钢材,加剧了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中国目前钢铁业的投资产品结构难以满足我国消费升级带来的对过技术高附加值钢材的需求。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钢铁行业,导致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持续降低,这与国际上钢铁行业征出现的资本重组高潮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大陆这种趋势也使得钢铁行业的最佳规模小型难以充分发挥,同时降低了整个国家钢铁行业的竞争能力。在全球钢铁工业加快产业重组之时,中国炼钢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14家剧增到现在的28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其中,200余家小炼钢企业平均规模还不到10万吨。轧钢企业多达1.2万家,散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制约了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而钢铁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冶炼钢铁的经济规模都在100万吨以上,热轧板材生产线的经济规模更在300万吨。而金属公告(MB)更认为确保新建联合钢厂正常运营的最低标准是200万吨/年,它的年度统计对象现在是世界所有粗钢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厂。当然,规模扩大并不一定依靠新建或扩建,像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达到4000多万吨的阿赛洛这样的巨型钢铁企业,其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靠对现有企业的整合重组。近年来,欧洲、日本和美国钢铁企业已进行合并重组,这应该也是我们的方向。、钢铁投资增长过快的外溢效应值得关注钢铁行业投资过热不仅可能会加剧钢铁行业结构失衡问题,给全行业带来灾难,而且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可能还会危及中国大陆银行体系的金融安全,浪费宝贵的资源,加剧环境的污染和恶化。目前钢铁项目的投资中,银行贷款占较大比例,据估计,大型钢铁企业项目一般为50%60%,民营企业比例更高。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钢材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恶化,企业将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危及本就非常脆弱的银行体系。由于目前钢铁业中民营经济比重越来越大,而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是用国企的人才和成熟的技术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规模不经济、产品技术含量低、互相压价竞争。这不仅造成运输紧张、资源浪费、环境及市场秩序恶化,也使国有企业因人才外流严重,难以在提高生产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上有所作为,直接危害了整个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资源约束矛盾加剧,进而又引起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电为例,今年一季度,23个省市因供电不足拉闸限电,电力供应紧张的程度进一步发展。钢铁行业是个高耗电产业,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将成为制约钢铁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钢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为了金融安全,在钢铁行业投资增速一高再高情况下,政府不能不出手了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预测,2004年是中国钢铁业的整顿年。二、解读政府调控、钢铁业的过度投资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自2002年开始的这轮钢铁行业投资热带来的现实和潜在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底中国政府就发出了钢铁行业投资过热预警,并从那时以来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自2003年底以来,国务院相继发文、召开会议,负责宏观调控的各个部委开始联合行动,抑制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过热。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3】103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认为包括钢铁在内的三个行业投资过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组织力量,对各地过热行业的投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紧急下发【2004】2号文件关于开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部署一系列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六项内容有四项与调控钢铁业过度投资有关:第一,耕地占用、基本农田使用和保护情况;第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号)的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情况;控制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建和拟建办公楼、培训中心情况,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等情况;第四,商业银行控制信贷资金流向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情况;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贷款支持情况;改进和加强内控机制,控制不良贷款总量的情况和措施。专项检查是地方自查和国务院检查相结合。3月底之前主要是地方自查。2月4日,国务院召集国家有关部委,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召开了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正对钢铁等行业过度投资作出了具体严格控制和整顿措施。、宏观调控措施内容政府是如何严格控制钢铁行业盲目发展的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加强投资管理、用地管理、信贷管理、环境评审、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产业政策和规划导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正抓紧修订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去年12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建国以来第一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多方征求意见。估计钢铁行业产业政策有可能在今年年内出台。据了解,发改委酝酿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政策目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贸易政策等。产业政策主要目标是要引导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中国政府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内外钢铁工业发展形势的研究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钢铁产品、铁矿石、焦煤等重要原燃料市场供需状况、生产能力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2) 严格市场准入管理为抑制钢铁行业投资过热,在钢铁行业产业政策为出台之前,政府先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严格钢铁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规定了钢铁行业进入的技术、环保、资源保证等标准,叫停污染严重、技术落后、规模小的钢铁建设项目。具体规定是:钢铁投资建设项目的最低条件暂定为:第一,烧结机使用面积达到180m2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m及以上,高炉容积达到1000m3及以上、转炉容积达到100吨及以上、电炉达到60吨及以上。第二,高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煤粉喷吹装置、炉前粉尘捕集装置,大型高炉要配套建设余压发电装置;焦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转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转炉煤气回收装置;电炉必须配套烟尘回收装置。第三,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低于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6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第四,矿石、焦炭、供水、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要具备并落实。对达不到上述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按规定程序批准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按照上述条件积极进行调整。现有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逐步达到上述条件。针对当前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关行政命令还规定:国家和各地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项目,确有必要的,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准入条件充分论证和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审批。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项目化整为零、越权、违规审批钢铁项目,对违反规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生产“地条钢”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要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指导和引导。(3)强化环境监督和执法为了保护环境,中国政府还加强对现有的钢铁生产企业执行环保标准的监督和检查。要求环保总局定期发布环保不达标钢铁生产企业名单。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钢铁生产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按照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限产限排,限期治理不合格的要给予停产处理。对未按法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4)加强用地管理为保护耕地,中国政府在清理整顿钢铁行业时,加强了对钢铁企业用地管理。新建、扩建(改建)钢铁企业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涉及占用农用地和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手续。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会同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监察部门,对2000年以来新建、扩建(改建)钢铁企业的用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占地开工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并依法收回土地,不能收回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对违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违法用地、低价出让土地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5)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为防止金融风险,抑制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过热,中国政府还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窗口”指导;银监会要加强监管,督促金融机构控制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信贷审核。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各项市场准入条件的钢铁企业和建设项目,要继续给予积极支持;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贷款,已发生贷款的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纠正。(6)对已建、在建、拟建钢铁项目进行认真的清理中国大陆各地政府部门均被要求对已建、在建、拟建钢铁项目进行认真的清理。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经审批或违规审批的项目,以及违法生产“地条钢”的,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用地(含各类开发区已征用土地)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登记,质检部门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证监会不得核准含有此类项目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申请,海关对未经审批的项目引进设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