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三国演义 的有说是“网状”结 界点而“三段”分之, 义整部书进行情节细 本文分四大部分 摘要 的情节结构特点,历 构的,也有人直接以 本文将在对情节的定 分,并在情节细分的 第一部分是“绪论” 来众说纷纭,有说是 “赤壁之战”和“彝 义进行廓清的基础上 基础上概括出其情节 ,主要对情节这个概 “线状结构” 陵之战”为分 ,对三国演 结构特点。 念进行疏理, 以为下一部分作好理论上的准备;第二部分是“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以上一部分给出的“情节”的定义为标准,把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情节单元 罗列出来,并对情节的区分方法作一下说明: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即“三 国演义的情节结构特点”,通过对所有情节单元的统计、分析得出其整篇 的结构特点;第四部分是“余论”,对由情节细分、统计所得出的其他一些结 论作简略的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事实上呈现出一种“绳状”的 特点,蜀、魏、吴三个国家以三条线交互发展。即不是并行,也不是简单的交 叉而呈“缠绕”状,无论是在太的情节结构单元方面,还是在小的情节单元 方面,均是如此。 对情节的细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小说文本情节结构的特点是一个新的尝试, 这种方法可以比较直观、客观的疏清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小说理论的发展,也 是一个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情节细分结构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h a v eb e e nm a n yd i f f e r e n t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o f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p l o to f ” r o m a n c eo f t h e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s o m ep e o p l eh e l di d e a t h a ti tr e p r e s e n t sl i n e a rs t r u c t u r e s o m e p e o p l eb e l i e v e dt h a ti te x h i b i t sn e t t e ds t r u c t u r e s o m ep e o p l ed i v i d e di t 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b y “f i g h t o fc h i b i a n d “f i g h to fy i l i n g ”b a s e do nt h e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o n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p l o t ”t h ep a p e r s u b d i v i d e d “r o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l o ta n dd e s c r i b e st h e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b a s i so f t h es u b s e c t i o no nt h ep l o t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p a r to n ei sp r e f a c e ,w h i c hc o m b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p i e r a n dm a k ep r e p a r a t i o nf o rt h en e x tp a r ti nt h e o r y p a r tt w oi st h es u b d i v i s i o no f “r o m a n c eo ft h e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a n de x p o u n d st h em e t h o do fs u b s e c t i o no nt h ep l o t p a r tt h r e ei st h es u m m a r y , w h i c hi l l u m i n a t e s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p l o to f ”r o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a n d d e s c r i b e st h et o t a l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 ya n a l y z i n ga l lo f t h ep l o t s p a r tf o u ri st h er e m a i n i n g c o n c l u s i o n ,w h i c hm a k e sas i m p l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o t h e ro u t c o m e sd r a w nb ys u b d i v i d i n gt h ep l o t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w ef i n dt h a t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p l o to f ”r o m a n c eo f t h e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i nf a c tr e p r e s e n tak i n do f “r o p ef o r m ”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o 刑e i s h ua n dw uw e r e m u t u a l l yd e v e l o p e db yt h r e el i n e sw h i c hi sn e i t h e rp a r a l l e l e dn o rs i m p l ec r o s s i n g ,b u tp r e s e n t i n g t w i n i n gf o m l n om a t t e ri nb i gu n i t so rj al i t t l eo n e so f p l o t s 。s ot h e y a r e i th a sb e e nan e wa t t e m p tt oi l l u s t r a t e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t h ep l o to ft h en o v e lb a s e d o ns u b s e c t i o no ft h ep l o t t h em e t h o dn o to n l yr a t h e ro b v i o u s l ya n do b j e c t i v e l yc o m b st h e v e n a t i o no ot h ep l o t , b u ta l s os p u r sal i g h to nd e v e l o p i n gt h et h e o r yi nn o v e l , k e yw o r d s :r o m a n c eo f t h et l l r e ek i n g d o m s ,p l o t ,s u b s e c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引言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历史小说和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 义无疑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几百年来,对她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了,但多集中在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及史实的考证上,对其情节结构的研究只 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话题。 关于叙事文本的情节结构分析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从亚里斯多德到福斯 特、韦勒克再到厄尔迈纳等等,研究情节理论的人不胜枚举。检索最近几年 我国的期刊,亦可以发现不少文章仍在对“情节”作着种种阐释,但可以明显 的发现,其中大多数篇章要么有意回避对情节这个定义的概括,要么就是阐释 的模糊不清,或者全凭臆测,令人无所适从。所以,关于情节这个概念的廓清, 本文主要依据西方经典的文艺理论,尽量少的采用国内的一些说法,这是因为 情节这个概念本来就来自西方,且现在对此论述的比较系统的也还是西方的文 论家。 关于三国演义的情节研究,近年来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局部研究,截取文本一部分内容作具体的情节分析。如丘德奎的“赤 壁之战”情节安排艺术浅析;二是在论述其他问题的时候涉及到情节问题,这 方面的文章比较多,如郑州大学刘智福教授的三国演义布局艺术之美和三 国演义的结构艺术之美。林骅的三国演义的三极争逐描写及其美学意义等 等;三是在论述叙事结构的同时,涉及到了情节结构,最典型的是北京大学韩 国留学生李哲洙的论文,题目就叫三国演义叙事结构新探。 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过一部学术著作或者一篇文章专门对三国演义 的情节结构作过全面论述,特别是在情节细分上。 本文拟在对三国演义整个文本进行情节细分的基础上,以统计的方法 得出其结构特点,并对这个特点进行系统的阐释。 对叙事文本进行情:符的细分,之前还没有人大规模的做过,俄国汉学家李 福清先生曾在他的一部名为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的专著中对三国志 平话做过小段的情节细分,但对整个长篇叙事文本的全部情节细分。确是一 件辛苦而空前的工作。 情节犹如叙事文本的“细胞”。把每一个细胞分离开来。小中见大,“见微 知著”,就可以发现其排列顺序、相互问关系及内部组成,作为叙事文本的最小 意义单元,情节通过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个有规律性的整体,就会产生一个“令 人愉快而满意的结构”。 本文对三国演义的结构分析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但也对内在因素进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关于情节 行了剖析。我们知道,无论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呈现出什么特征,均非作 者刻意而为之,“有此天然之事,方能有此天然之文。”结构是内在于文本之中 的,抽离文本结构便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节结构的研究事实上也是 对叙事文本“形式美”的一种探究。 第一章绪论关于情节 如果想对叙事文本进行情节结构分析,我们所要做的并不能完全凭“感觉”、 凭自己对文本的印象进行判断。要想做出客观的判断,必须弄清楚这个文本的情 节单元究竟有多少、各有什么特点也就是说,要对情节单元进行区分,而要做 到这一点就有必要首先对情节区分的标准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即要弄清楚情节 的定义。那么什么是“情节”呢? 对这个名词的解释有很多种黄展入先生在他主编的文学理论一书中说: “情节。或称故事情节,是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 系列生活事件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他是从 总体上来给情节下的定义,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出每个情节的区分方法,他强调的 是整体。 在有关情节的论述中,英国小说家兼文论家e m 福斯特对情节的定义是我 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按时间安排的事情,情节也是叙述事情,不过重点放在因 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 于悲伤死了,这是一段情节。”福氏认为,故事回答的是然后昵? ”这类问题,而 情节则回答“为什么? ”这类问题。他强调的是因果关系。 这是传统的观点,在对传统的叙事文本的分析中或许能够胜任,但它在面对 现当代的许多具有试验及探索意义的叙事文本时却显得无所适从。你能从品钦的 万有引力之虹中看出来构成情节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吗? 事实上,它的“各 种情节或隐或现,或聚或散,呈现出纷乱错杂的景象。t 2 j 作为部“在小说的外 衣下,却是滑稽小品、轻松喜剧、间谍小说、历史小说、哑剧、哲理式的谈话录、 百科式的资料汇编等各种形式的大杂烩。”式的叙事文本很难说它能记录“人 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而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则“独立的情节片段互不关联,随意地扩展或缩略。 仿佛毫无关系”3 ,由于构成情节的事件之间的独立程度相当之高,巴勒斯甚至声 称“读者可以在这部小说的任何一页开始阅读而不妨碍其理解作品。“它是呓语 式的。它的人物及其情节变幻莫测,你费尽心机也很难找出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1 l 黄晨人文学理论置南大学出版社,1 9 9 0 ,5 2 【2 1 【3 】饯满素蝙黄嗣当代小说家中目社台科学出版社,1 9 8 7 3 2 2 【4 l 【5 l ( 美) 威廉巴勒斯赤裸的午餐浙江文艺出版社,19 9 2 5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关于情节 更不用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了。平面、无言、无意义等等这些批评话语 频频出现在所谓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的批评文本中。甚至还出现了“无情节叙 事”。叙事文本要颠覆情节,使情节作为“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的地位受 到了质疑。所以说传统的情节定义对那些新的叙事文本有点不胜其负。 不仅如此,在对传统的叙事文本进行剖析的过程中,传统的情节定义也有些 捉襟见肘。以三国演义为例在对其进行情节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如果想客 观地总结出结构特点。按照黄展人先生的定义,可能会无从下手,因为他的定义 事实上是把叙事文本中的所有事件( 或所有有关“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历史”的事 件) 联缀起来,使整个文本成为了一个情节,结构便无从谈起。如果按照福斯特 的定义,仅仅以因果关系为标准判断一个情节,就会使情节的大小无法区别,因 为整个文本会有很多概括范围或大或小的因果关系一一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 事件与事件之间、以上相互之间等等,情节的区分就会陷入混乱。 其实“情节”这个名词是“舶来品”。公元前4 世纪亚理斯多德在他的 诗学 中第一次提出了“情节”的概念。他说- : 整个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因为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 即 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 印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悲剧的 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他们的“性 格”决定的,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剐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 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 节( 亦即布局) 1 1 亚理斯多德在这里提出了情节的定义,即“事件的安排”,同时他还说:“情节 是行动的摹仿”,那么,“事件”与“行动”便成了有关情节的两个重要命题。亚理斯 多德又说:“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摹仿,它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 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他在 这儿说的是情节的完整性、统一性。我们可以看出,亚理斯多德所说的情节,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件的安捧”,即叙事文本中“事件”间的关系问题;二是 “行动的摹仿”,即情节的有机完整性,“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从中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1 、事件是情节的基本要素;2 、对事件的安排就是组织情节( 亦即布 局) :3 、摹仿个完整的行动会使情节具有整一性。最后一条便是古代欧洲戏剧 中“三一律”的理论来源。 如果对比一下本文开始时引用的关于情节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亚理斯多 德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话,虽然他研究的对象只是悲剧和 史诗,但同为叙事文本,亚理斯多德的定义对小说同样适用。亚理斯多德对情节 定义的首创性固然功不可没,但他对事件与情节的关系的描述却使后世获益更多, 在下文对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中,我们将借重这一说法。 两千多年来亚理斯多德关于情节的论述,在西方并不是止步不前的。如上 【l 1 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r 2 ,2 0 3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关于情节 述的“三一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关于情节的论述,更 是屡见不鲜。 韦勒克在他与沃伦台著的文学理论中谈到“情节”时说叫、说的分析批评 通常把小说区分出三个构成部分,即情节、人物塑造和背景。”1 他认为情节是 小说的构成部分之一,即我们所说的“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而后他又 引用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的话“如果人物不是事件发生的决定者, 那他会是什么昵? 如果事件不能展现出入物来,那事件又是什么呢? ”“1 在这里他 告诉我们,事件作为情节的基本要素,必须服从于人物的需要,必须有助于展现 人物性格。对人物重要性的强调,是韦勒克对情节研究的贡献之一。但他并没有 特别强调情节作为事件的组织形式也必须服从于人物的需要。也就是说,他没 有在情节中把人物放到首席的位置。 韦勒克接下来又告诉我们,“戏剧、故事和小说的叙述性结构传统上称为情 节”,”1 在这里,他给了“情节”这一传统术语以新的替代物。即“叙述性结构”。他 指出,情节自然地存在于叙述结构中,他举例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最 后三分之一部分明显地不如其他部分,原因似乎是由于马克- 吐温错误地认为自 己有责任写出一些情节来。其实,这部小说的真正的情节已经存在于它的成功的 叙述过程中了”。” “叙述性结构”这个语词的出现是韦勒克关于情节定义的另一个贡献。事实 上,这个语词所描述的更象是“情节结构”,而非情节本身,另外,韦勒克所说 的“叙述性结构”着重于叙事文本叙述的方式,即“许多不同的母题艺术地按顺序的 呈现”,是从叙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但无论如何,“结构”这个批评话语 介入了情节的定义之中。这对情节结构的分析提供了借鉴。 美国人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一书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谈到了情节。他 说:“如果不是所有叙事连续都需要作为差异的情节( p l o t8 sd i f f e r e n t i a ) , 那么我们必须关心我们所能发现的叙事连续所具有的任何稳定的特征。一个是序 列( s e q u e n ce ) ,即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的连续体。”“只要整体之内存在着一个连 续的次序。序列性就存在。”1 厄尔迈纳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一“序列”, 他认为序列是一个“连续体”,个东西并不构成一个连续。没有整体连续则是 零,是不完全的”,因此,“次序( 以及由此而来的序列和叙事连续体) 也隐含着 单元和整体,”而“单元是可知的实体”。通过厄尔迈纳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 序列是由多个实体单元构成的、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的连续体。这是他有关情节理 论的基础。 在对序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厄尔迈纳接下来给出了情节的定义,他 说:“情节就是运用发展、因果关系和偶然事件,在一定时间和地点里面持续的一 1 1 1 1 2 儿3 】1 4 】1 5 l ( 美) 雷韦勒克 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 9 8 4 2 4 2 2 4 3 。2 4 4 1 6 1 1 7 1 ( 关) 厄尔近纳比较诗学王宇根 束伟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杜,2 0 0 4 ,2 1 2 4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关于情节 群人的连续活动的序列。”简单的说,情节即序列亦即连续体。至此,厄尔迈 纳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他没有故意模糊其辞,并且指出了时间、地点、 人物在情节中的重要性,与亚理斯多德全然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要求三者的整一 性,他说:“这里一群人是指叙事或戏剧的角色,他们不必开始就全都在场, 也不必全都持续到结束。地点和时间似乎不必界定。”“完全摈弃了“三一律”。 我们认为,厄尔迈纳对情节定义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指出了情节是事件以因 果关系为纽带的序列,即情节只是“一群人”在定时间和地点”的“连续活动”,他 没有把情节无限延展下去,这就使每个情节单元有了区分开的可能。 在对情节的定义上,如上论述都紧紧围绕事件,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行动” 展开,或者是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时间关系或因果关系) ,或者是行动与对行 动的描述,或者是行动之间结构上的功能、效果。这种区分中,人物一一即行动 的执行者一一并未获得首席位置。亚理斯多德认为悲剧中情节是第一位的一一人物 寄生于情节中而获得名分。如果人物不是行动的执行者,那么它就什么也不是。 这种观念虽然一直占领叙事理论的主导地位,包括到了结构主义者手中,人物也 是除了作为功能单位便一无是处。但这并不说明,人物在叙事中的地位真的无足 轻重。 我们知道。情节和故事都是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是,如果事件由人物 承担、决定,并在事件中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就演变成情节。相反,如 果作品把事件的发展过程作为描写的重点,或者因事设人,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则 放到了较为次要的地步,这就叫故事。因此可以说,人物或性格是情节的标志。“作 为人物性格发展的情节,也得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进展。”用高尔基的话 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是某种性格、 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我们在分析情节时,必须注意到人物在其中的 主导作用,对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的分析,正基于此。 综上所述,我们所谓的情节,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即:人物一一这是第 一要素情节的区分必须以人物的活动为主要标准;事件一一这是构成情节的最 小单位:因果关系一一这是事件之所以能组成情节的粘合剂。这三个要素对于所 有的叙事文本都可适用,对于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更能驾轻就熟因为我们 知道,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组织事件、编织情节的。三个国家 在情节的进程中,纵横捭阖的谋略也使各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更加明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情节的定义:所谓情节,是指叙事文本中的这样一些单元 1 儿2 】( 美) 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王字根 束伟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4 2 1 5 3 】蔡国桨金瓶梅考证与研究陕西 民出版社1 9 8 4 1 2 5 5 中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它由主要人物活动的系列事件所构成这些事件相互之间有园果关系,并以主 要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活动的开始为开端,结束为结尾。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指在一个情节单元中起主 导作用的人物,一个情节单元中或许会有许多人物,但我们只分析主要人物的活 动过程;二是一系列事件,这一系列事件必须是用绕主要人物展开的,且相互之 间以主要 物为巾心形成因果关系;三是主要人物在一个情节单元内的活动必须 有开端和结尾,以完成一个行动目标为标准,并应局限在一定时间内。这个定义 足以人物为中心来对情节进行分析的。 我们就阻这个定义为基础着手分析一下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 第二章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1 1 李福清与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俄国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在他所著的三国演义与民问文学传统一体l 卜l 曾提 判。文学理论家们认为,人和物的某一行动或动作是情节的最小单位。一袍据 此对三国志平话中的“赵云救主”这一情节作过分析,平话原文如下: 后说赵云单马a 曹军中,起云目:“战场可远百余里,根寻皇叔家蕨”盘桓 教遣,猛见甘夫人右手抱其胁,左手抽阿斗赵云f 马。甘妃见赵云,沼不住行 下,言:“家族,曹公乱军所杀也。”言:“赵云你柬得恰好,右酶着葡,手起肠出 也,皇叔年老尚无锥立之地,我夸已死矣,你把阿斗当与皇叔,”夫人言毕,南至 墙下,辞了赵云、阿斗,于墙下身死赵云推倒墙,盖其尸。赵云言:“我干百万 军中与主公救阿斗”赵云一时之勇,图名干后,抱太子南走擅赋军阵 李福清把这一个情节单元以动作为单位作了细分他说:“整个情节可分解为 六个动作:1 赵云单马入敌阵:2 猛见甘夫 左手抱阿斗:3 受伤的甘夫人喜见 赵云,谓死期已至,托孤于赵云:4 甘夫人于墙下身死:5 赵云推倒墙,盖其尸, 誓将救出刘备遗孤;6 赵云南走。”1 李福清先生所说的“动作”其实就是我们在上文中对情节所做的定义中所谓的 “一系列事件”中的“事件”,同样尼情节的“最小单位”。 李福清先生并没有就情节的定义在此发表意见,但显然,我们的定义对于此 情节同样适用。一是有主要人物,在此情节中,主要人物为赵云和甘夫人,写赵 云之忠勇和甘夫人之明大义;二是有一系列事件,即分解后的六个动作,而且这 六个动作之间有因果关系,:只有“1 赵云入敌阵”,才能有“2 见甘夫人抱阿斗”,见 六个动作之间有因果关系,:只有“1 赵云入敌阵”,才能有“2 见甘夫人抱阿斗”,见 | 1 l ( 俄) 车福清( b r i f t i n ) ,三国葫史与民间文学传统 1 2 i 三目击平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丰,l9 9 0 ,2 1 3 l ( 俄) 事福请( b r i f t i n ) 三国溃义与民间文学传统 6 尹锢康口 畏译上每古籍出版杜1 9 9 7 1 5 7 尹镯康田匣译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71 6 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细: 了赵云,夫人才能“3 托孤”,托孤后,甘夫人才“4 予墙下身死”,夫人死,赵云 能“5 盖其尸”,得到托孤,赵云才能“6 南走”。因果关系非常明显;三是主要人 的活动在此情节内有开端和结尾,赵云因寻主而入敌阵,晟终寻到主:甘夫人; 托孤而挣扎活命,托孤成功后身死。完全符合我们的定义。虽然他分析的是二 国志半话,但对于二三国演义,同样适用,不过,出于篇幅及本文主题的j 虑,我们在此并不对三国演义中每一个情节都作动作的分解,只是区分出$ 一情节单元,阻便于对其情节结构作出判断。 众所周知,在情节单元方面,三国演义本身便有一个自然的细分,那自 是一百二十回、二百四十则,但由于对情节概念认识的模糊( 那时还没有确切自 情节概念) ,或者由于追求对称美的需要一一例如每章对仗工整的题目。古人一 无论是罗贯中还是毛宗岗均不是严格按照情节来分章节的,于是造成有些回目矗 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单元;有些回目则包含了多个情节单元;有些情节单元则榜 跨了两个回目。论文的这一部分将对整个三国演义的情节作一次细分,以置 情节结构的分析打下基础。( 详见三国演义情节细分表) 1 2三国演义情节细分表 回目 情节序号情节名称次要入物主要人物 目别内容 11 刘关张桃园结义关、张刘各蜀 12 斩黄巾英雄立功关、张刘各蜀战争 l3 曹阿瞒白小奸猾曹操魏 l4刘关张误救董卓关、张刘备蜀战争 25 随朱俊再破黄巾关、张刘备蜀战争 26 孙文台自幼英勇孙坚吴 27 张翼德怒鞭督邮关张飞、刘各 蜀政治 28 谏臣弹劾十常侍 孙坚、刘备十常侍政治 29 何进谋诔诸宦竖曹操、袁绍何进政治 31 0 董卓自来是豺狼董卓 3l l 外戚内宦相杀戮 帝 何进、十常侍 政治 31 2 议废立董卓立成吕布董卓政治 31 3杀义父吕布改姓董卓、李肃吕布政治 41 4 反废帝袁绍悬节董卓袁绍政治 41 5 废汉帝陈留践位 帝 董卓政治 41 6 刺董卓孟德献刀王允曹操魏政治 4 1 7 曹操枉杀吕伯奢陈宫曹操魏 51 8 孟德矫诏讨董卓曹操魏争 51 9 刘备八盟公孙瓒公孙瓒宴4 蔷蜀战争 52 0 华雄大败孙丈台华雄孙坚吴战争 52 l 关公温酒斩华雄曹操关羽蜀战争 5 2 2 虎牢三英战吕布吕布刘、关、张蜀战争 62 3 斥卓使孙坚显患袁术孙坚吴战争 62 4 焚金阙董卓逞凶董卓政治 62 5 追董卓曹操兵败董卓曹操魏战争 62 6 匿玉蛰孙坚蓟d 袁绍 孙坚吴政治 62 7 诸侯离散相攻劫曹操魏 62 8刘表拦路枉玺 刘表、孙坚吴战争 7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72 9 袁绍阴谋得冀州 韩馥囊绍战争 73 0 本初大战公孙瓒刘备、赵云、董卓袁绍、公孙瓒战争 73 l 孙文台中计战死刘表、孙策 孙坚吴 战争 83 2董卓溢杀逞凶暴吕布董卓政治 83 3 王允定计双连环貂蝉王允政治 83 4 吕布大闹风仪亭貂蝉董卓、吕布政治 93 5 董卓暴死连环计董卓 王允、吕布 政治 93 6 蔡邕哭尸遭诛戮 王允蔡邕 政治 93 7听贾诩四凶犯都贾诩、王允、吕布李郭张樊战争 1 03 8 勤王室马腾举义李郭、贾诩、韩遂马超战争 1 03 9 曹阿瞒招贤纳士曹操魏政治 1 0 4 0 张阎贪财杀曹嵩曹嵩、张间陶谦 l o4 1 曹操兴兵报父仇陈宫、陶谦曹操魏战争 l l4 2 刘各北海救孔融糜竺、孔融、太史慈刘恪蜀战争 1 l4 3 刘各徐州救陶谦曹操、吕布、陶谦刘各蜀战争 l l4 4 吕布濮附破曹操 陈富、典韦曹操、吕布魏 战争 1 24 5 曹操濮阳战吕布陈宫、典韦曹操、吕布魏战争 1 24 6 刘各杈领徐州事陶谦刘各蜀政治 1 24 7 曹操攻贼得许褚苟或、典韦曹操、许褚魏战争 1 24 8 曹操破布平山东陈宫 曹操、吕布魏战争 1 34 9 吕布暂牺小沛地吕布童q 备蜀 战争 1 35 0 李催郭汜大交兵贾诩、皇甫郦李催、郭汜 战争 1 35 1 杨奉董承双救驾杨奉、董承李健、郭汜战争 1 45 2 曹操移驾得徐晃董昭、徐晃曹操 魏战争 1 45 3 二虎竞禽计不成曹操、吕布刘各蜀 战争 1 45 4 刘各袁术 玟兵曹操、袁术刘各蜀战争 1 4 5 5 张飞醉酒失徐州吕布、陈寓刘各、张飞蜀战争 1 55 6 刘各还屯小沛驻关、张、吕布刘备蜀 战争 1 55 7 孙策借兵献玉玺袁术孙策吴 战争 1 55 8 孙策酣斗太史慈刘繇孙策、太史慈吴战争 1 55 9 伯符大战严白虎严白虎、王朗孙策吴战争 1 56 0 救孙权周泰疗伤孙权、周泰 孙策吴战争 1 66 1 助刘各吕布射戟袁术、纪灵、关、张刘备、吕布蜀 战争 1 6 6 2 失小沛刘备投曹袁术、吕布、张飞刘各蜀 战争 1 66 3 曹孟德蛳洧水张绣、贾诩、典韦曹操魏战争 1 66 4 诱吕布曹操养晦 陈登 曹操、吕布魏政治 1 76 5 袁公路七军皆败吕布袁术 战争 1 7 6 6 曹操四路破袁术袁术、刘备、孙策曹操魏 战争 1 76 7 曹阿瞒割发代首曹操魏 战争 1 8 6 8 贾文和料敌决胜 贾诩、张绣、刘表曹操魏战争 1 86 9 十败十胜论袁曹郭嘉、苟或 曹操魏战争 1 8 7 0 吕布小沛攻女临刘各、吕布蜀 战争 培7 l 夏侯悖拔矢唛睛夏侯悼魏 战争 1 97 2 刘玄德二失小沛 吕布、刘安刘各蜀 战争 1 97 3 曹操计破馀州城刘各、关、张、陈登曹操、吕布魏 战争 1 97 4 曹操重兵下邳城刘各曹操、吕布 魏战争 1 97 5 吕布殒命白门楼刘备、陈宫、张辽曹操、吕布 魏战争 2 07 6 献帝亲认刘皇叔曹操刘备蜀 政治 2 07 7 曹阿瞒许田打猎关羽刘各、曹操蜀魏政治 2 07 8 董承内阁受血诏 献帝、曹操蔷承政治 8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2 17 9 刘备书名立义状蓝承、马腾 刘各 蜀政治 2 18 0 曹刘煮酒论英雄 关、张刘备、曹操 蜀魏政治 2 18 1刘备讨袁脱牢笼曹操、袁术刘各蜀 战争 2 1 8 2关羽赚城斩车胄陈登关羽、刘各蜀战争 2 28 3 袁绍传檄讨曹操 刘各曹操、袁绍 魏战争 2 2 8 4 关羽张飞擒王刘 关、张刘备蜀 战争 2 38 5张绣拒袁归曹操孔融、张绣、贾诩曹操魏战争 2 38 6 祢衡骂曹使女恢祢衡、刘表、黄祖曹操魏政治 2 38 7 吉平下毒泄义状吉平、董承曹操魏政治 2 48 8 曹操缢杀董贵妃献帝曹操魏政治 2 48 9 玄德求救袁本初袁绍刘备、曹操魏蜀战争 2 4 9 0 刘各兵败投袁绍曹操、张飞刘各蜀战争 2 59 1 关羽土山约三事曹操、张辽 关羽蜀 战争 2 59 2曹操厚待关云长曹操关羽蜀政治 2 59 3 百万军中刺颜良曹操、刘备、袁绍关羽蜀战争 2 6 9 4 关羽骤马诛文丑曹操、刘备、袁绍 关羽 蜀战争 2 69 5 关羽汝南知兄信 孙乾美羽蜀 战争 2 69 6 关云长挂印封金曹操关羽蜀政治 2 79 7 曹操作别送人情关羽、曹操蜀政治 2 79 8 关羽五关斩六将 关羽蜀 战争 2 89 9 周仓弃众随美羽周仓关羽蜀 2 81 0 0 斩蔡阳关张释疑关、张蜀战争 2 81 0 l 会古城主臣聚义袁绍、赵云刘各、关羽蜀政治 2 91 0 2 许贡家客$ 4 孙策 孙策吴政治 2 9 1 0 3孙策忿怒斩于吉于吉孙策吴 2 91 0 4 领江东孙权召贤周瑜、鲁肃孙权吴政治 3 01 0 5 袁绍曹操拒官渡曹操、袁绍魏战争 3 01 0 6 袁绍遣将守乌巢曹操、袁绍魏战争 3 0 l 昕许攸叛曹献奇谋许攸曹操、褒绍魏战争 3 01 0 8 劫乌巢曹操大胜沮授曹操、袁绍魏战争 3 l1 0 9 袁绍兵败杀田丰田丰袁绍政治 3 l1 1 0 曹操仓亭破袁绍袁绍曹操魏战争 3 1 l l l曹操穰山败刘各曹操刘各蜀 战争 3 11 1 2 刘备荆州做慷刘表、孙乾、蔡瑁刘各蜀政治 3 21 1 3 袁绍死二子争锋袁谭、袁尚曹操魏战争 3 2 1 1 4 争权位袁谭降曹袁谭曹操魏战争 3 2 1 1 5 曹操魂水得冀州审配、袁尚曹操魏战争 :3 31 1 6 曹否乘乱纳甄氏曹操曹丕 魏 3 31 1 7 许攸倨功祸杀身许攸、许褚曹操 魏政治 3 31 1 8 袁氏兵败投鸟桓袁谭、袁尚曹操魏战争 3 3 1 1 9 郭嘉遗计定辽东曹操、郭嘉魏战争 3 41 2 0 曹操掘地得铜雀曹植 曹操魏 3 41 2 1 的卢马三易其主刘表刘各蜀 m 1 2 2 蔡瑁伪诗陷刘各蔡瑁、蔡夫k刘蔷、刘表蜀政治 3 哇1 2 3 刘备跃马过檀溪赵云、蔟瑁、伊籍刘备蜀政治 3 51 2 4 赵云寻主遇蔡瑁蔡瑁赵云蜀政治 3 51 2 5 刘备南漳逢隐沦司马徽、徐庶刘备 蜀政治 3 51 2 6 单福新野遇英主刘各、徐庶蜀政治 3 5 1 2 7 单福出山第功刘各、徐庶蜀 战争 3 6 1 2 8 刘备用计袭樊城曹仁、李典刘备、徐庶蜀战争 9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3 61 2 9 程星诈书赚徐庶程昱、徐母 曹操魏政治 3 61 3 0 徐庶走马荐孔明 刘备、徐庶 蜀 政治 3 71 3 1 元直归曹母自缢曹操、徐庶徐母 政治 3 7 1 3 2司马徽再荐名士司马徽 刘备 蜀 政治 3 71 3 3 刘玄德顾l 舻 刘各 蜀 政治 3 71 3 哇 刘玄德二顾草庐刘各蜀 政治 3 81 3 5 三顾草庐定三分关、张 刘备、诸葛亮 蜀 政治 船 1 3 6 孙权招士不质曹 周瑜、凌统 孙权吴政治 3 81 3 7 徐氏定计报夫仇 徐氏、孙权吴政治 3 81 3 8 得甘宁孙权兴兵 孙权、甘宁 吴 战争 3 9 1 3 9 诛黄祖孙权报仇甘宁、黄祖孙权吴战争 3 9l 蚰 刘琦三求孔明计刘琦、刘表诸葛亮、刘备蜀政治 3 91 4 1 博望坡孔明用兵 关、张 诸葛亮、刘各蜀战争 3 91 4 2 夏侯博轻敌中计夏侯悖、于禁诸葛亮蜀战争 4 0 1 4 3 孔融谏曹遭杀戮孔融曹操魏政治 4 01 4 4 蔡夫人议献荆州 刘表、刘备 刘琦战争 4 01 4 5 诸葛亮火饶新野 刘备、诸葛亮 蜀 战争 4 11 4 6 曹操劝降虚示惠徐庶、刘晔曹操、女临魏蜀战争 4 11 4 6 刘备携民实渡江 魏延、诸葛亮 刘备 蜀 政治 4 l1 4 7 定襄阳刘琦遭诛王威、刘琦、文聘曹操魏 政治 4 11 柏 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张飞赵云蜀 战争 4 21 4 9 刘备掷子慰忠臣刘各、赵云蜀政治 4 21 5 0 张飞大闹长板桥曹操 张飞 蜀 战争 4 21 5 1 刘各败走汉津口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各蜀 战争 4 2 1 5 2 占江陵驰檄江东苟彀曹操魏战争 4 21 5 3 孔明借机说江东鲁肃、刘畸刘备、诸葛亮蜀政治 4 31 5 4 鲁肃降战劝孙权孙权、鲁肃吴政治 4 31 5 5 孔明舌战b 懦诸葛亮蜀政治 4 31 5 6 诸葛智激孙仲谋鲁肃诸葛亮、孙权蜀昊政治 4 31 5 7 降战之争引周瑜 昭、鲁肃、吴国太孙权吴政治 4 4 1 5 8 孔明用计激周瑜鲁肃 诸葛亮、周瑜蜀吴政治 4 4 1 5 9 孙权决计破曹操诸葛亮 周瑜、孙权 吴 政治 4 41 6 0 服程普周瑜点兵程普 周瑜吴战争 4 41 6 1 诉情义兄弟劝降诸葛璃、周瑜 诸葛亮蜀吴政治 4 5 1 6 2 断粮道一害孔明鲁肃 诸葛亮、周瑜蜀吴政治 4 51 6 3 应周瑜刘各赴会翔、诸葛亮 刘各、周瑜蜀吴政治 4 5l 脯 - - 江1 :1 曹操折乓周瑜、曹操吴魏 战争 4 5l 陆 群英会蒋= f 中计 曹操 周瑜、蒋千吴魏战争 4 6 1 6 6 借曹箭二害扎明周瑜、鲁肃 诸葛亮蜀觇争 4 6 1 6 7 孔明周瑜合掌 诸葛亮、周瑜蜀吴战争 4 6 l 鹄 二蔡诈降被识破曹操周瑜 吴战争 4 61 6 9 黄盖密献苦肉计诸葛亮、鲁肃黄盖、周瑜吴战争 4 71 7 0 阕泽敢上诈降书甘宁 阐泽、曹操吴魏战争 4 7 1 7 1 庞统巧捞蓼日| 计蒋干、庞统 周瑜、曹操吴魏战争 4 8 1 7 2 徐庶求得脱身计 徐庶、庞统魏吴 4 8 1 7 3 宴长江曹操赋诗刘馥曹操魏战争 蚰1 7 4 锁战唰b 军用武周瑜曹操魏战争 鹤1 7 5 感风向周瑜吐血 周瑜吴战争 4 9 1 7 6 孔明周瑜= 合掌鲁肃 诸葛亮、周瑜蜀吴战争 4 9 1 7 7 诸葛南屏祭东风 诸葛亮蜀战争 1 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4 91 7 8 遣二将三害孔明赵云诸葛亮、周瑜蜀吴 战争 4 91 7 9 周瑜点起水陆兵周瑜吴战争 4 91 8 0 孔明设下八面伏关羽诸葛亮、刘备蜀战争 4 91 8 1 周瑜三江纵大火黄盖、曹操周璃吴 战争 5 01 8 2 曹操撞出赤壁围曹操魏 战争 5 0 1 8 3 关羽义释华容道曹操、关羽魏蜀战争 5 0 1 8 4哭郭嘉惭诸谋士 曹操魏战争 5 01 8 5 按军令原由华容刘备 诸葛亮、关羽 蜀 战争 5 11 8 6 取荆州孔明定计周瑜、刘备诸葛亮蜀战争 5 l1 8 7 战曹仁诸葛借力曹仁、曹操周瑜、诸葛亮吴蜀战争 5 21 鹋 诸葛亮智辞鲁肃 鲁肃、周瑜、刘各诸葛亮蜀政治 5 21 8 9 刘玄德计取零陵伊籍、马良 刘备、诸葛亮 蜀 战争 5 21 9 0 赵云拒亲定桂阳赵范赵云蜀战争 5 31 9 1 张飞武陵不血刃 诸葛亮张飞 蜀 战争 5 31 9 2 关羽长沙遇黄忠刘各、诸葛亮、魏延 关羽、黄忠 蜀 战争 5 31 9 3 孙权台淝战张辽太史慈、鲁肃孙权、张辽吴魏 战争 5 4 1 9 4 鲁肃吊丧讨荆州刘备、鲁肃诸葛亮蜀政治 5 4 1 9 5孔明许亲付锦囊孙权、刘各 诸葛亮、周瑜蜀吴政治 5 41 9 6 国太佛寺看新郎诸葛亮、吴国太刘皤、孙权 蜀吴政治 5 5 1 9 7 周瑜用计绊刘各刘备、孙夫人、孙权、周瑜吴政治 5 51 9 8 刘备智激孙失 诸葛亮、赵云刘备蜀政治 5 51 9 9 周瑜中计金癌裂刘备 诸葛亮、周瑜蜀吴战争 5 6 2 0 0 曹操大妻铜雀台曹操魏 5 62 0 1 程昱用计间孙刘程昱 曹操魏政治 5 62 0 2 鲁肃三次索荆州 刘各、鲁肃诸葛亮蜀政治 5 62 0 3 假借道气死周瑜刘各、鲁肃 诸葛亮、周瑜蜀吴战争 5 72 0 4 卧龙吊丧柴桑口庞统诸葛亮蜀政治 5 72 0 5 凤雏理事末阳县 鲁肃、刘备、张飞庞统蜀政治 5 72 0 6 曹操诱杀马寿成 曹撵、马腾魏战争 5 8 2 0 7 三家定计属马超曹操、孙权诸葛亮蜀 政治 5 82 0 8 马盂起兴兵雪恨曹洪、许褚、韩遂马超、曹操魏战争 5 9z 0 9 许褚裸衣斗马超 许褚曹操、马超魏战争 5 92 1 0 曹操抹书间韩遂马超、韩遂 曹操魏战争 5 9 2 l l 张鲁有意取西川 张鲁政治 6 0 2 1 2 献西蜀张松碰壁曹操、杨修张松 政治 6 02 1 3 软功夫张松归刘刘各、张松诸葛亮蜀政治 6 02 1 4 刘各议取西蜀地庞统 刘各蜀政治 6 02 1 5 涪城相会似鸿门庞统、女蝉 刘各蜀政治 6 l 2 1 6 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张飞 赵云蜀政治 6 1 2 1 7 孙权修建濡须坞吕蒙孙权 吴战争 6 l2 1 8 谏九锡萄或服毒苟或、董昭曹操魏政治 6 12 1 9 得权书曹操退兵许褚 曹操、孙权魏吴战争 6 2 2 2 0 攻西蜀刘各定计刘璋、庞统 刘备 蜀 战争 6 22 2 1 取涪关杨高授首刘各、庞统蜀 战争 6 22 2 2 攻雒城黄魏争功黄忠、魏延、庞统刘备蜀 战争 6 22 2 3 决涪江彭蓑破计彭蓑 刘各蜀战争 6 3 2 2 4 落风坡庞统归天张任 刘各、庞统蜀战争 6 32 2 5 关羽荆州领重任关羽 诸葛亮 蜀 政治 6 3 2 2 6 张飞巴郡释严颜严颜张飞 蜀战争 6 42 2 7 孔明定计船* 任刘备、张任诸葛亮蜀战争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国演义的情节细分 6 42 2 8 刘璋事急求张鲁 刘璋政治 6 42 2 9杨阜借兵破马超杨阜、马超魏战争 6 52 3 0 占绵竹计降李严刘备、李严诸葛亮 蜀 战争 6 52 3 1 张飞夜斗锦马超诸葛亮、刘各张飞、马超 蜀 战争 陆2 3 2 孔明离间降马超刘各、李恢诸葛亮、马超 蜀战争 6 52 3 3 刘各自领益州牧 刘璋女临蜀战争 6 62 3 4孔明治国宽猛济法正诸葛亮、赵云 蜀 政治 6 62 3 5 劝关羽孔明作书刘誓诸葛亮、关羽 蜀政治 6 62 3 6 诸葛璜奔波讨债诸葛瑾、刘各、关羽 诸葛亮蜀政治 6 62 3 1 关云长单刀赴会鲁肃、孙权关羽 蜀 政治 6 62 鹪 伏皇后为国捐生华歆、穆顺曹操魏政治 6 62 3 9挡曹仁许褚忠曹曹仁许褚魏政治 6 7 z 帅 曹操平定汉中地庞德、张鲁曹操魏战争 6 72 4 1张辽睨瞰雠 诸葛亮孙权、张辽吴魏战争 6 82 4 2 甘宁百骑劫曹营凌统孙权、甘宁吴战争 鹤2 4 3 孙曹相拒终讲和甘宁、凌统、周泰孙权、曹操吴魏战争 6 82 4 4魏王曹操立世子崔琰、曹丕、贾诩曹操魏政治 6 82 4 5 左慈掷托残曹操左慈曹操魏 6 92 4 6 p 周易管辂知机管辂曹操魏政治 6 92 4 7 讨汉贼五臣死节 曹操魏政治 6 92 柏 曹洪领兵招汉中张邰曹洪魏战争 7 02 4 9 猛张飞智败张邰诸葛亮、张邰张飞 蜀 战争 7 02 5 0 张飞智取瓦口隘张邰张飞 嗣 战争 7 02 5 l黄忠弃寨胜张邰诸葛亮、张邰黄忠蜀战争 7 0 2 5 2黄忠计夺天荡山张邰黄忠蜀战争 7 12 5 3 杨惨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