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故事”的变形和艰难重构——《七色魇》文集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的地位,但进入4 0 年代,他的文字却渐渐 淡出湘西的视野,转入了一种抽象的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创作。那么,这种文风的 转变隐藏了沈从文4 0 年代怎样的文学和人生选择? 本文以4 0 年代沈从文的文集七色魇为视角,以“故事”作为切入点,通过 对其文本的细致分析,探讨这个时期抽象文风形成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故事在外 在不断膨胀的创作理念,内在思维的自我对话、自我分裂的压制下不断变形,另一 方面,沈从文又不断进行积极的文学探索,吸收各种“新方法”而努力重构故事, 从绿魇传奇故事的危机到青色魇重说他人故事到赤魇集湘西故事的回 归,故事在慢慢的重构,但并不是回到三十年代故事的原点视点依旧在湘西, 却不只是停留在湘西。沈从文的创作从一种带着“美丽的哀愁 的单一抒情逐渐转 变到一种内敛复杂多种声音的矛盾的文风,在故事的重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审 美点和思索深度。赤魇集只是一个雏形,其艺术上的圆融远不及边城等三十 年代成熟的湘西小说,但是这种过渡状态的散乱和紧张是否也构建了另一种独特的 审美文风?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文学世界在慢慢重构,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 于时局的原因,这种开始也成了结束,沈从文曾说过自己只能写精致的作品,无法 写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在4 0 年代故事的艰难重构中,沈从文在向着“伟大的作品 不断前行。 关键词:沈从文七色魇故事变形重构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1 9 4 3 年,沈从文开始创作魇字文章水云、绿魇、白魇、黑魇、青色 魇、橙魇、赤魇七篇,于1 9 4 9 年结集为七色魇,但由于时局原因并未出 版,直至1 9 9 2 年沈从文别集方以七色魇文集的面貌刊出。文本呈现出文意 难解、文体模糊的状态,似小说又非小说,似散文又非散文,朦胧晦涩,与二三十 年代的作品大相径庭,评论多将其称为“抽象散文 。 4 0 年代战争的爆发触动了沈从文的创作,从“借题发挥”零星回忆的湘西 开始,其文风发生转变,长河、芸庐纪事等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着剧烈 动荡的社会现实,而西南联大教学的环境及当时现代派思潮的影响也促进了他对文 体实验的兴趣,从日记体的烛虚、潜渊、长庚到意识流的摘星录至大 胆实验的看虹录,他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文学世界。但是长河、芸庐纪事 被当局删禁,烛虚系列被称作是神经病,而看虹录更是遭多方非议,斥为色 情文学。由此看到沈从文文风转变的另一面,在压制下不得不进行的艰难探索。在 开始梦魇题材的1 9 4 3 年,可以说,沈从文是处于一种人生和文学创作的瓶颈期中, 此后他的小说明显急剧减少,而以抽象散文和杂文为主。在政局日益紧迫的4 0 年代, 沈从文的文学空间也日益紧迫,他放弃或者说被迫停止了小说的创作而转入了这种 令人不解的抽象文风,这种写作的状态究竟隐藏着什么? 1 9 4 3 年的转折背后有着沈 从文怎样的困境和突围? 在4 0 年代的众多评论中,如近几年对看虹录、烛虚的研究多是从沈从文 新的“探索 方面来肯定其4 0 年代的创作,而在七色魇的零星研究中,如吴立 昌对绿魇的评论也是从沈从文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来阐释抽象的文本的。但上 文分析过,沈从文4 0 年代的这种文风转变,更在于压制下的痛苦蜕变,所以本文对 于七色魇的分析选择t 4 0 年代创作对“旧 的承继转变作为切入点“故事 的变形和重构。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一直是其最原始的文学资源,将“湘西 的种种传奇作为故事讲出也是他其创作的惯用方式。随着沈从文文学资源的扩大, 佛经、弗洛伊德、尼采等等都被吸纳进他的文学世界,但始终不变的却是“故 事的基本形态,从爱丽丝漫游记到边城到月下小景都是如此,而回 顾创作经验的水云的副标题也是“我怎样创造故事,故事怎样创造我”,可见“故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 成为了沈从文的基本创作形态。1 9 4 3 年后沈从文几乎停止了小说的创作,转向 了七色魇的抽象散文。但是一个人的创作是不可能断裂的,特别是一些基本的 东西,而这些基本的东西的变化,往往对于文风的转变也正是关键处。那么作为沈 从文基本创作形态的“故事”是怎样在“非故事的文本抽象散文中生存? 小 说的基本面即故事,但是这些文章既可认为是小说又可认为不是小说,是否因为作 为基本面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变形? 4 0 年代的故事无法呈现自己的变形,必须与二三 十年代故事进行比较。在本文的论述中,第一章将绿魇“散化”的故事同三十年 代的传奇故事比较,第二章将青色魇与三十年代同样重说佛经故事的月下小 景集比较,第三章将赤魇集的湘西故事同三十年代的湘西故事比较,而第四 章则从故事的创作内在动力与三十年代进行比较,从而探讨4 0 年代的故事、说故事 的方式、说故事的动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形? 在这变形中,沈从文如何艰难的重构 故事,重构的过程又形成了什么样独特的文本状态? 在4 0 年代的多重压力下性的压抑感、作品的失落感、外力的压迫感,沈从 文无法如三十年代一样以一个坚实的价值审美点来构筑传奇,一方面,沈从文用作 品外部创作理念不断膨胀一一巧美与爱”作为信仰,进而重造民族,作为救亡 的工具,最后提出“美育代替宗教 构筑未来社会来抵制压力。但是这种不断 膨胀的创作理念却也压制着作品的重构,如绿魇青色魇中思索和故事 的张力矛盾,理念对叙事的压制,都造成了作品一种混乱、难解的文本面貌。 另一方面,在作品文本中不断出现着自我对话,以一种不确定,不自信的犹疑 来抵制。这种自我分裂在七色魇中大量出现一一绿魇中的“我”与黑 蚂蚁的争辩,青色魇中信仰者与思索者的矛盾,赤魇中中年的“我”和 十八岁的“我”的分裂。这两方面都在不断压制着故事,使其变形,呈现出一 种抽象的文风,与三十年代延续下的含蓄抒情并立,形成了评论常说的“抽象 抒情”的文风。 巴赫金说过:“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 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当只出现一个声音时,无论怎样的深入思 索都只能是片面的,那么当沈从文的声音从单一走向分裂时,是否也就意味着 对个人对社会人生思索的深入? 可以说,这不只是一种疑问不确信,更是一种 痛苦思辨的拷问。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从烛虚就开始了,但烛虚还是那 种个人独白抒情式的思索,而在1 9 4 3 年后个人情感的变化、战争时局的变迁, v i 中文文摘 “静”的思索变为了“魇 的拷问思辨:绿魇中的对手爪作用的不断申辩, 战争的好恶,知识分子的选择,实际事业、传奇故事,引出了作者不断的自我 拷问,这是否隐含着沈从文对“人”的一种能动性形而上的深入思索,对人存 在意义的思索? 而青色魇中驹那罗王子的“美”和“真相”的双面人形象 是否在指向一种终极询问的悖反意义? 一面象征吉祥、美好的即将来临,一面 看透世事真相,但是真相不可能是美的,美的永远是掩盖真相的。还有赤魇 中那种对战争荒谬性真相的指透甚至如绿魇、青色魇中第三个“我 的可怕旁观。沈从文不断进行着对自我、社会、人类的拷问,一种比烛虚 更加透彻、痛苦的思索。 在这种分裂促使思索不断深入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种自我分裂却渐渐 的消失,更准确的说的是“隐入”。从水云、绿魇自我对话明显的干扰 着故事,使文本散乱难解,到青色魇的分裂以故事中一个意象象征出现, 尽管开头结尾还夹杂着作者分裂的思索。而在赤魇中,这种分裂对话作为 了隐含作者走到了文本后面,尽管还是不断跳出来干扰着故事。故事在慢慢的 重新建立,从绿魇传奇故事的危机到青色魇重说他人故事到赤魇集湘 西故事的重归,最后沈从文回到了湘西的故事。有的评论认为沈从文在1 9 4 6 年后, 不得不中断具有“抽象的抒情性质的创作,重又回到湘西题材的创作,但也没有 取得新的突破。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回到三十年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湘西一 直是沈从文最重要的文学资源,回到湘西故事,也另一面意味着沈从文在4 0 年 代初遭受“作品失落后重新找到了一种说故事的方式而有自信的回归? 确实, 我们从赤魇中已隐约看到了作者的这种逐渐建构起来的文学世界,视点依 旧在湘西,但却不只是停留在湘西。沈从文的创作从一种带着“美丽的哀愁”的 单一抒情逐渐转变到一种内敛复杂多种声音的矛盾的文风,在故事的重构过程中找 到了新的价值审美点和思索深度。如果摆脱三十年代的标准,这种多种声音的痛 苦挣扎,模糊难解的抽象抒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文风? 赤魇集只是一 个雏形,其艺术上的圆融远不及边城等三十年代成熟的湘西小说,但是一个新 的文学世界在慢慢重构,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时局的原因,这种开始也成了 结束,沈从文曾说过自己只能写精致的作品,无法写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在4 0 年 代故事的艰难重构中,沈从文却向着“伟大的作品 不断前行。 v i i a b s t r a e t a b s t r a c t s h e nc o n g - w e n sl i t e r a r yw o r l do f x i a n g x i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s t a t u s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h o w e v e r ,w i t h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19 4 0 s ,h eg r a d u a l l yf a d e do u tt h e v i s i o no ft h ew o r l dx i a n g x i ,s h i f t i n gi n t ot h ea b s t r a c tc r e a t i o nw i t hm o d e r n i s t i ct e n d e n c i e s t h e n ,w h a tk i n do f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a n dl i f ec h o i c e sw e r eh i d d e n b e h i n dt h i sc h a n g eo f w r i t i n gs t y l ef o rs h e nc o n g - w e ni nt h e19 4 0 s ? w i t ht h ec o l l e c t e dw o r k so fs e v e n - c o l o rn i g h t m a r ea st h eu n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 w h i c hw a sw r i t t e nb ys h e nc o n g w e ni nt h e19 4 0 s ,t h i sp a p e r ,t h r o u g h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o ft h et e x t ,i sa i m e dt oe x p l o r et h eu n d e r l y i n gc a u s e s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a b s 仃a c t w r i t i n gs t y l e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 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s t o r yh a db e e nd e f o r m e dc o n t i n u a l l y b e c a u s eo ft h ee v e r - e x p a n d i n gc r e a t i v ei d e a se x t e r n a l l y ,a n dt h ea u t h o r ss e l f - t h i n k i n g u n d e rt h es u p p r e s i o no fs e l f - d i a l o g u e ,s e l f - s p l i ti n t e r n a l l y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s h e n c o n g w e nk e p to np u r s u i n gh i sr e s e a r c ho fl i t e r a t u r ea c t i v e l y ,a b s o r b i n ga l lk i n d so f n e w a p p r o a c h e s ”i na ne f f o r tt o r e c o n s t r u c tt h es t o r y ,f r o mt h ec r i s i so ft h el e g e n dg r e e n n i g h t m a r et ot h er e i t e r a t i o no fo t h e r s s t o r yr e s e d an i g h t m a r e ,t h e nt ot h ef o c u so nt h e x i a n g x is t o r yr e dn i g h t m a r e w h a tw ep e r c e i v ei st h a tt h es t o r yi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s l o w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 i t h o u tr e t u m i n gb a c kt ot h eo r i g i n a lp o i n to ft h et h i r t i e s s t i l lf r o mt h e x i a n g x ip e r s p e c t i v e ,y e tn o tl i m i t e di nx i a n g x i s h e nc o n g - w e nw i t ht h ec r e a t i o nf r o ma b e a u t i f u ls a d n e s s ”o fas i n g l el y r i cr e s e r v e dg r a d u a l l yc h a n g et oac o m p l e xv a r i e t yo f s o u n d s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 t h u s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s t o r i e sa n e w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w a sd i s c o v e r e d 谢mt h ed e p t ho ft h o u g h t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r e d n i g h t m a r ew a sj u s tap r o t o t y p e ,f o ri t sa r t i s t i cq u a l i t yw a sf a rl e s sp e r f e c tt h a nb o r d e r t o w na n dt h em a t u r ex i a n g x in o v e l so ft h et h i r t i e s a n dc a l l tw es a yt h a t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 s t a t eo ft e n s i o na n dd i s o r d e ra l s oc o n s t r u c tau n i q u ea e s t h e t i c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a tt h a t p e r i o d ? w ec a ns e e t h a tan e wl i t e r a r yw o r l di sb e i n gs l o w l y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i ns p i t eo fi t s t e n t a t i v es t a g e b e c a u s eo ft h es p e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s h e n c o n g - w e n s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a l s om e a n tt h ee n do f i t ,j u s ta sh eh a ds a i d ,“ic a l lo n l yw r i t e t h ef i n ew o r k sb u tf a i l e dt op r o d u c eg r e a tw o r k s ”a c t u a l l y ,i nt h ed i f f i c u l t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t h es t o r yi nt h e19 4 0 s ,s h e nc o n g w e nw a si n d e e dh e a d i n gt o w a r d st h e ”g r e a tw o r k s ” 1 l l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 e y w o r d s :s h e n c o n g - w e l l “s e v e n c o l o rn i g h t m a r e s t o r yd e f o r m a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五圣羞毯学号趔塑呈z 专业空! 虱盈查丛塞茎所呈 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论文中已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 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粼一硌专弘参轰舯狮酶诈 f 1 影盯乏 绪论 绪论 一、( - h 色魇的基本情况 沈从文是个“讲故事的人 ,n 1 这些传奇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研究者。虽然“人 们总是说这些年有个沈从文热必须承认( 正视) ,还有相当部分的沈从文世界我 们还是陌生的,甚至未知的,远说不上理解,在我看来,4 0 年代的沈从文就是这样 一个领域。”口1 沈从文4 0 年代的创作主要是指抗战爆发后寓居昆明、1 9 4 6 年返回 北平至1 9 4 9 年被迫中断创作这两个时期,主要写了湘西、长河、芸庐纪事 烛虚系列、云南看云、看虹录、新摘星录、七色魇等作品。此间,沈 从文的文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的创作渐渐淡出湘西的视野,而代之的是一种抽 象难解的文风。对于这个时期的创作,多数评论认为这是沈从文创作的“没落”时 期: “( 沈从文) 无法保持原先的文体了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体的小说家,他 在4 0 年代中期就已经从读者眼前离去了d 1 “沈从文在长河时期的大部分湘西小说命运与长河相仿,都成一个个 未完成的作品。长河之前的小砦只是刚刚展开就被放弃,长河之后的 芸庐纪事也只进行到第三节,其后讲述沈从文早年在湘西时见闻的赤魇巧 秀- 9 冬生也都难以再现边城式的魅力”h 1 “他( 沈从文) 曾经试图逃亡抽象,写思辨的无章次的人生,究其实,思辨非 其所长,绿魇、黑魇、白魇,就不是成功之作他的最好作品,无论是小 说边城,抑或散文湘行散记,都是梦系故园的产物靠d 1 “1 9 4 7 年底发表的小说传奇不奇是沈从文为湘西乡土谱写的最后一曲挽 歌”盯 为什么评论形成了如此一致的声音? 沈从文到了四十年代是否真的江郎才尽 呢? 这得涉及到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众所周知,1 9 4 9 年沈从文因政治缘故被迫 中断写作。那么,是否因为4 9 年写作生涯的结束就必然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创作是一 种挽歌? 4 0 年代研究的冷清是否是出于这种价值的贬低?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种 观点是一种后置强加的评价,我们不能以种先知的角度因为知道了沈从文的 创作于4 9 年终止,所以之前几年的创作就是挽歌。其次是衡量的标准,浏览以上的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评论,都在以三十年代边城等乡土创作标准来评定沈从文四十年代的作品,那 么四十年的创作是否有自己本身的探索及特点呢? 第三,即使这个时期沈从文的创 作处于探索期,是不成熟的,用边城、湘行散记等沈从文乡土写作成熟作 品来评定高低,自然审美方面不足。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为什么沈从文在4 0 年代 会形成这样的创作情况,这种表面看上去衰退的创作是否隐含着什么,同4 9 年的被 迫终止创作又产生哪些碰撞和承接?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在4 0 年代沈从文研究中,多数人把目光放在了长河、湘西上,而充满 形而上思索的烛虚等日记体文章也得到一定的关注,如凌宇从边城到世界烛 照人生抽象之域,赵园沈从文名著欣赏等,甚至被称为“色情文学”口1 备受非 议的看虹录、新摘星录等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如钱理群的对话与漫游: 四十年代小说研读、范智红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张新颖2 0 世纪上半 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等。但是4 0 年代中后期的一本文集却始终处于冷清的状态, 即七色魇文集。1 9 4 9 年初,沈从文将4 0 年代所作的水云、绿魇、自魇、 黑魇、青色魇、赤魇橙魇等文章结集,名为七色魇。但因为时局的 关系并未出版,直至1 9 9 2 年沈从文别集方才将这些文章以七色魇文集的面 貌刊出。1 9 4 3 年魇字文章创作开始,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的小说创作量却急剧 减少,转入了一种抽象文风的写作,这些文章似小说又非小说,似散文又非散文, 朦胧晦涩,与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大相径庭。如凌宇所评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已 经从3 0 年代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客观叙写转入对社会人生的内心观照,对人生带普遍 性的哲理思考在作品中占据了压倒的优势。即便那些对人生现实的具象描绘部分, 也往往只是通向抽象思考的引子或象征。议论与叙事,写景错综,像杂感,又非杂 感;是散文,又通篇是充满哲理的思辨。这种思辨带来了内容的深刻,却又造成文 意的朦胧,确实有点:令人眼目缭乱,难于把捉其主题意义所在。这充分体 现在绿魇白魇黑魇、水云等系列散文中。 嘲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集子 文意的难解和文体的模糊。那么,为什么沈从文4 3 年后的创作产生这样的变化? 人 们总是用昆明、北平来分期沈从文4 0 年代的创作,但是地域的转变或政治格局的变 化不等于作家文风的转变。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随同北大教员一起南逃至昆明,战争触动了他的创作。在 这个时期的信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词句:“我还得写个一二十年看看 所以我正想好好的来个新的十年工作计划,每年来写一两本好书。1 这个动荡变化 2 绪论 的时代,沈从文一直在努力探索着自己的写作,而在西南联大教学的环境和当时现 代派思潮的影响也更加促进了他对文体实验的兴趣,从日记体的烛虚、潜渊、 长庚到意识流的摘星录到大胆实验的看虹录,他在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 文学世界。但是长河芸庐纪事被当局删禁,烛虚系列被一些文人称为“受 不了战争的考验 “神经病 n 们看虹录遭到多方非议,甚至被左翼斥为“色情 文学”。而此时,在外滇西战事渐起,昆明日益紧迫,在内家中的九妹因佛事陷入了 精神危机,沈从文只觉得:“我这时节什么力量都用完了可不许我哭出声来。” 3 在创作绿魇的1 9 4 3 年,可以说,沈从文是处于一种人生和文学创作的瓶颈期 中。此后他的小说明显急剧减少,而以抽象散文和杂文为主要创作,直至1 9 4 9 年创 作被迫中断。七色魇正是产生于这个时期,那么这一系列魇字文章,甚至可以说 是有计划的写作,绝不是“挽歌”“思想混乱 或“怪异文风可以一言蔽之的。 在政局日益紧迫的4 0 年代,沈从文的文学空间也日益紧迫。他放弃或者说被迫停止 了小说的创作而转入了这种令人不解的抽象文风,这种写作的状态究竟隐藏着什 么? 1 9 4 3 年的转折背后有着沈从文怎样的困境和突围? 1 9 4 3 1 9 4 9 年间沈从文又面 临着怎样的文学和人生的选择,他又是以什么姿态来面对? 我们先来看以下前人的 研究,我将这些评论分为三类。 二、前人的研究及其不足 i 、作为“证明材料 林小斌论沈从文后期散文风格之变化道:“黑魇、白魇、绿魇和青 色魇这组作品实可代表寓滇散文风格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思索返回内心,屡 屡赞颂并追求抽象精神的永恒的美和生命,憎恶具体物质的丑恶 的现实,于是对自然怀有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从中寻找表达思想的象征,如虹、 星及各样色彩,并将它们笼罩在冥想、梦幻和传说等扑朔迷离意境中。口2 3 总结了 沈从文这个时期文风的特征和精神思想状态,而之后的评论大多是延续这些观点展 开的。专论如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贺兴安楚天凤凰不死鸟一 一沈从文评论、王保生沈从文评传、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 0 - 5 0 年代作家 研究部分章节,论文如凌宇张森论沈从文昆明时期的文学创作、田红彭大 庆内在紧张的情境分析论沈从文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杨玉珍 和 生命意识之比较。这些评述的关键词是“向内转”、“内宇宙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抽象”“美学观”,将魇字文章作为材料,描述了沈从文这个时期抽象形而上的 精神状态或哲思,这是对七色魇文集研究的一个基本倾向。而这种材料化的研 究忽略了文本自身,产生了作品“抽象”,而评论更“抽象 的状况。 2 、关注文本,忽略语境 金介甫沈从文传:“沈从文也在他乡土文学作品中运用过先锋派技巧,但可 惜还未起步,1 9 4 9 年以后就未再动笔了。 ,他认为七色魇是实验作品:“这几 篇散文在思想上跟沈3 0 年代写的思想小说很类似,但在自觉打破传统形式上有所不 同,没有统一的情节,只有记事和内心独白,感情与主意交替出现。 n 3 1 第一次提 出了沈从文创作七色魇是有意识的文本探索。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散文演变轨迹述略:“议论与叙事,写景错综, 像杂感,又非杂感;是散文,又通篇是充满哲理的思辨。这种思辨带来了内容的深 刻,却又造成文意的朦胧,确实有点:令人眼目缭乱,难于把捉其主题意义 所在。这充分体现在绿魇白魇黑魇、水云等系列散文中。”n 钔第一次 提出了魇字文章自身文体杂糅和文意难解的特点。 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中的“用脑子走路 ( 片段) 赏析用 象征、意识流等手法对绿魇进行了文本解读,认为其是意识流中国化的早期尝 试n 射,是第一次对魇字文章进行较细致的文本分析。 张新颖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从 看昆明时期的沈从文 则以青色魇为主,绿魇、黑魇为辅分析文本,追寻了这个时期沈从文 的思想中心、感情节点、精神踪迹和文学理解。第一次提出魇字文章的紧密关联及 和同时期杂文的呼应:“这些是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读其中任何一篇,都需要 拿其他几篇及同时期的文论来参照,否则的话就不容易明白。”n 引,但还未能深 入分析。 这些少量的文本分析都忽视了沈从文4 0 年代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导致其研 究一直处在“形而上 的角度。如吴秀明张翼论沈从文的杂文写作- 兼及沈从 文研究现状和史料编纂问题所说“当沈从文被简化成一个唯美、唯艺术的大师时, 各种选集编纂的往往只是那些梦的色彩浓重的作品,而对他的有关人事探索 与关注的作品却大多视而不见。 n 力往往评论只是就这些作品而谈作品,把沈从文 诗意化,似乎整个四十年代的沈从文就处在这种抽象境界中不断痛苦着,把他完全 抽离了当时的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在4 0 年代特别是1 9 4 3 年后,沈从文创作的重心 4 绪论 不是小说也不是抽象散文却是杂文,包括文论、时论强烈的关注社会,关注民 族。而要还原语境,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这些同时代紧密联系的杂文,无视这些文 章,只会使作者本已经难以言说的作品在解读后更加难解,如吴立昌的“用脑子走 路 ( 片段) 赏析用象征和意识流手法的角度分析文本,脱离了创作 绿魇1 9 4 3 年的复杂语境,使得评论显得单薄。可见,如果脱离这些杂文的语境, 那么对4 0 年代沈从文的研究只会陷于片面。 3 、忽视文集的整体性 对于魇字文章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单篇的评述状态。即使名为对七色魇 集子的评论,如杨玉珍 和 生命意识之比较,但也只是泛泛而 谈沈从文的精神思想追求,忽略了七色魇文本复杂的内在结构。在近几年的硕 士论文中,对七色魇集子也有论及,如邱艳萍四十年代沈从文研究1 9 3 8 1 9 4 9 年沈从文精神及心理探寻、夏良清沈从文四十年代的文学选择,但基本上还是 将集子作为材料证明,而姚华论沈从文昆明时期的文学选择则涉及到了( - h 色 魇的具体分析,但只是对集子做了内容的概述,将颜色的含义做了简单的阐释后 就草草结束,没有深入的分析。 在1 9 4 9 年初,作者以七色魇为名将几篇魇字文章编成作品集,集子以水 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这篇总结自己创作人生经历的文章作为 首篇。那么,为什么沈从文在1 9 4 9 年这个精神处于边缘的状态时编这个文集,这些 文章的编排和收录又体现了什么? 其次,在这些文章的收录中,其中橙魇原名 为神之再现,是3 0 年代所作凤子其中一章,为什么沈从文易其名再三发表后 收入- l 色魇? 第三,这些文章中的“颜色”的作用,以往的评论都只是简单概 述颜色的象征含义,没作深入的分析,这“七色 的更替使用是否体现沈从文思考 的什么变化? 而在绿魇、青色魇中用颜色来划分章节,对文体结构和文意又 起着什么作用?“七色”与沈从文4 0 年代频频出现的意象“虹”又有什么内在的共 通?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七色魇作一个整体结构上的深入分析。 三、我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七色魇顾名思义是“七色 与“魇”的并存交织,沈从文曾说过“一片虹 彩,具有七色,变易倏忽,可以感觉,不易揣摸。n 鲫“虹 这个意象在4 0 年代的文 章中不断重复,如诗歌看虹、小说虹桥,抽象散文水云等,美丽的虹彩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征着作者的各种理想和追求,但是这种理想却又变换倏忽不可把握,永远与现实 悖离而陷于梦魇似的挣扎。沈从文说过:“另有白、赤、青、橙等等。拟作七篇即在 抗战完结五年中,在昆明到北京,从生活中发现社会的分解变化的恶梦意思。”n 钔 七色魇即是这虹不同的色彩与昆明北平的现实碰撞不断分裂的梦魇。魇,是一 种噩梦的挣扎,这集子的名称本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七色理想衍化的噩梦,而每一 个文本便是不同追求与不同梦魇的交织。由此可以看到沈从文1 9 4 3 1 9 4 9 年的一种矛 盾挣扎的痛苦状态,动荡的时局使他不断面临理想和现实的选择:绿魇中“传奇 故事”“实际事业的选择,青色魇中“信仰 的选择,赤魇集中对战争本质 的选择,水云中情感的选择。而外在政治环境的不断压制1 9 4 3 年西南联大环 境的转折,1 9 4 6 年战后重建的呼吁,1 9 4 7 年内战的不断激化;内在文学空间的不断 缩减左翼的论争、批判,当局对其作品的删禁,使得他不可言语或言不可及意, 沈从文再也无法维持三十年代时的创作状态,于是开始了艰难的文风变异。那么, 4 0 年代的语境如何一步步规约着沈从文的创作? 这种对人生,对文学艰难的探索和 思考与文本是如何互相作用? 在对4 0 年代创作的众多评论中,如近几年对看虹录、烛虚的研究多是从 沈从文新的“探索”方面来肯定其4 0 年代的创作,而在- h 色魇的零星研究中, 如吴立昌对绿魇的评论也是从沈从文对西方意识流的借鉴来阐释抽象的文本的。 但上文分析过,沈从文4 0 年代的这种文风转变,更在于压制下的痛苦蜕变,所以本 文对于七色魇的分析选择了4 0 创作对“旧”的承继转变作为切入点“故事” 的变形和重构。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 一直是其最原始的文学资源,将“湘西” 的种种传奇作为故事讲出也是他其创作的惯用方式。随着沈从文文学资源的扩大, 佛经、弗洛伊德、尼采等等都被吸纳进他的文学世界,但始终不变的却是“故 事 的基本形态,苏雪林曾说过沈从文是个“讲故事的人,从爱丽丝漫游记到 边城到月下小景都是如此,而回顾创作经验的水云的副标题也是“我 怎样创造故事,故事怎样创造我”,可见“故事”成为了沈从文的基本创作形态。上 文说过,1 9 4 3 年后沈从文几乎停止了小说的创作,转向了七色魇抽象散文的创 作。但是一个人的创作是不可能断裂的,特别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而这些基本的东 西的变化,往往对文风的转变也正是关键处。那么作为沈从文基本创作形态的“故 事”是怎样在“非故事 的文本抽象散文中生存?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 说:“小说的基本面即故事。 测但是这些文章既可认为是小说又可认为不是小说, 6 绪论 是否因为作为基本面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变形? 4 0 年代的故事无法呈现自己的变形, 必须与二三十年代故事进行比较。在本文的论述中,第一章将绿魇“散化”的故 事同三十年代的传奇故事比较,第二章将青色魇与三十年代同样重说佛经故事 的月下小景集比较,第三章将赤魇集的湘西故事同三十年代的湘西故事比 较,而第四章则从故事的创作内在动力与三十年代进行比较,从而探讨4 0 年代的故 事、说故事的方式、说故事的动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形? 变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形中沈从文如何一步步艰难的重构故事,而形成4 0 年代抽象的文风? 我选用“故事作为切入点,结合同时期的少量小说( 如雪晴、虹桥等) 以及大量的杂文,用文本细读- h 色魇文集来透视沈从文于1 9 4 3 1 9 4 9 年创作的复 杂状态及与二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创作的衔接和碰撞。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 容。 7 第一章 绿魇4 0 年代传奇故事的危机 第一章绿魇4 0 年代传奇故事的危机 4 0 年代在云南呈贡,沈从文写下了七色魇中第一篇“魇”字抽象散文绿 魇。绿魇原名绿黑灰,连载于1 9 4 3 年1 2 月,1 9 4 4 年1 月的当代评论。 在停止长河的创作后,沈从文便开始了一种令人难解的文风探索,写了如烛 虚、潜渊、长庚、七色魇等作品,评论一般用“抽象散文 来描述这些与 三十年代创作相比起来“异常的文风。“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已经从2 0 世纪3 0 年代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客观叙写转入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烛照,对人生的思考从具象 进入抽象”乜妇“同时期一些魇字命题的散文它们共同特征,按照沈从文 自己的说法,是试图在抽象思索的热情中重新给人做一番诠释”钉“这一个时 期沈从文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大致可以称为宇宙整体论将万物抽象、归 纳为某种单纯原则”啪1 那么仅用“抽象“向内转等词可以涵概这些作品吗? 这些抽象散文创作中的内在变化又是如何? “在他到云南后写下的烛虚、七色魇等篇中他反复提到一种静的境 界。正是这种静使得他能够心无渣滓地对生命进行思考,而这种境界也是道家 哲学所称许。” 乜4 1 “靠平静的沉思获得的作品有七色魇命名的六篇:绿魇、 黑魇、白魇、青色魇,赤魇、橙魇”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评论用 “静 来形容这些抽象散文。而烛虚也说过:“我实需要静,用它来培养知, 启发慧,悟彻爱和怨等等文字相对的意义。 哺1 烛虚等日记体散文 是作者的一种凝思,一种黄昏中独坐小蒲团,在微明光线下的思索,如潜渊题 名便来自文子微明:“潜,而后能知;默,而后能察;静,而后能通;渊深, 而所容者大也。”乜 那么,七色魇呈现的也是这种“静”的道家境界吗? 绿魇 是沈从文创作的第一篇魇字文章,梦魇是一个恶梦,一种无奈挣扎,无从的呼喊。如 沈从文所说“从生活中发现社会的分解变化的恶梦意思。 ,“魇”打破了沈从文“静 的思索。但是我并不是认为烛虚的“静 是没有矛盾挣扎,思索的痛苦贯穿着 整个4 0 年代的沈从文,而意在于沈从文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及趋向去面对这个矛盾, 面对时代的变化。烛虚的题记引用了周作人的话:“查明人类之狂妄和愚昧,与 思索个人的老死痛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积极的可以当成一种重大的工作,在消 极的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消遣。啪烛虚中引用周作人的话说明了彼时沈从文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的一种状态,他想用“静”来沉淀一切,如周作人一样以一种智者的心态去思 索一切。那么,为什么在创作绿魇时沈从文失去了这种理性的状态而陷入了梦 魇的恐惧挣扎中? 为什么沈从文在1 9 4 3 年开始“梦魇”题材的创作? 有的评论说“七 色魇主要是一种自剖和自省式思考过程的呈现,作家的日常生活、杂乱的人事遭 际、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等,被统一在一个孤独地思考的作家形象当中。而这个企 图把社会人生像牌一样重新安排的人,则近乎一种梦魇状态,始终无法获得安宁。 这大概是这些作品均以魇为题的原因。 在4 0 年代这样一个无论是政局还是人心 都紧张动荡的年代,这些对“作家的日常生活、杂乱的人事遭际、形形色色的社会 现象”啪1 的自省和自剖隐藏着沈从文4 0 年代怎样的矛盾挣扎探索? 而形成这种杂乱 抽象文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先来看一下过往对绿魇的评价: 松我们得亦步亦趋地紧跟着他底笔, “文字读起来并没有某些人所喜欢的轻 用脑子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思索 的途程中,找不到归路。旅行回来后,我们也同样充满大堆问题:生命是什么? 感 情、意志和美,又是什么? 它们和生命交流起来,又叫我们怎么去处理? ”咖1 “主题是表现作者对生命意义、人生真谛的一种抽象思索,这一点应该毫无疑 义绿魇就是这样一篇类似西方现代派梦魇文学,没有什么完整故事情节, 只是把人物各种感官印象,通过自由联想,连缀成文的作品。”口妇 “绿魇的主题是不难把握的,主要表现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人性的抽象思索, 进而发出对生命本体和生命神性的追问贯穿全文的始终是作者的感受思绪与意 识的流动,在意识的流动中,作者的心灵与自然契合为一体,与神性契合为一体。” 3 2 】 可以看到,评论一致认为绿魇抽象的原因是文本在进行着形而上对生命对 美学的思索。而采用的思维漫游,情绪流动即作者“用脑子走路 m 的方法更增加 了文本的难解。有的论者则更是提出:“绿魇除了运用象征,还有更直接的表达 方式,那就是意识流以我在绿色包围中的困惑心态和意识流动,完成了我从躺 在午后阳光招邀的绿色山坡开始的一段心灵的历程。m 1 也就是说,论者认为绿 魇的抽象文风是由于沈从文有意采用了西方梦魇文学那种梦的呓语的意识流方法 1 0 第一章绿魇叫0 年代传奇故事的危机 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索追问。但矛盾的是,论者似乎又不能肯定这是完全的意识 流:“不过,绿魇又并不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难解难懂这大约与沈从文并 未完全摒弃传统写法,甚至在探索新方法过程中有意糅合传统写法有关。”3 他在 一面肯定着意识流的方法造成“我国具有传统思维和欣赏习惯的读者更加难以捉摸 和接受。 侧,而另一面却又不断证明着文本的中心逻辑,甚至评价绿魇为“形 散神不散的艺术效果。”口刀这种阐释使本就抽象的文本更加四不像,那么在论者这 样的自相矛盾又尽力自圆其说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文本的悖反? 绿魇的抽象难 解是出于作者对生命形式,对美的问题的形而上抽象思索的梦呓意识流吗? 这种写 法在当时抗战的高声呐喊,文艺大众化的文学潮流中显然不合时宜。那么绿魇 是如当时桂林某刊物所说的:“受不住战争实验,神经有点失常 啪3 或是如西南联 大学生所说的:“打起消沉的旗子 汹1 7 我们来看一下意识流的定义,“意识流文学指的是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 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的意识和语言前意识,以别于描 写清醒意识为重的传统的叙述体文学。”洲其实对于意识流的定义,各说纷纭,如 法国文学界根本不用意识流这个名词,而用内心独白,而英美评论界则认为内心独 自只是表现意识流的一种方法,不能代替意识流本身。但是我们可以概括出意识流 的几个基本的特征:内封闭:“意识流存在于意识的某一中介形式中,存在于自觉 的个人和不可名状的前意识或无意识之间,就其位置来说,我将把它界定为内封 闭一。n 妇非理性,非逻辑:“意识流是指模糊了理性与非理性,逻辑与非逻辑,直 觉与机械界线的那个表达区域。”h 2 3 联想的流动:靠意识的串联和流动表现的内 心独自。h 以下就以绿一节做文本分析,来考察它是否符合意识流的这些特征。 如果不是,文本形成的抽象难解的文风又是什么原因? 作者以梦魇为题材又表达了 另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和文学探索? 如果仅从文本表面来看,文意的跳跃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