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春秋时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阶段。周王室同诸侯国之间有着错综 复杂的关系。本文拟在结合传世文献、古文字等材料的基础上,对周王室与诸侯 国关系的演变进行探讨。 西周后期,周王室经历了一个由盛至衰的过程。周厉王的专利政策,引发了 “国人暴动”,这次暴动给西周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幽王宠爱褒姒,废嫡立庶。曾 侯联合犬戎攻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王朝灭亡。公元前7 7 0 年,周平王迁 都雒邑,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王朝。 周王室东迁雒邑后,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其国力日益衰微,但周天子名义上 仍然是天下诸侯的共主。春秋初期,王室尚能维持其统治地位,周天子还有一定 的号召力,许多诸侯仍然对周天子行朝觐之礼。但同时,东方各诸侯国在近二百 年的扩张经营后,羽翼渐丰,特别是一些大的诸侯国实力已经超过了王室。齐、 晋、秦、楚等大国,经过改革,国力大增,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由于王室衰落,管辖范围日益减小,大量戎狄从边疆陆续进入中原,对中原 各诸侯国进行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保护中原华夏族。齐、 晋、秦、楚等霸主强国,先后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达 到称霸中原的目的。这些霸主国既想摆脱周王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自己号令 诸侯的目的。周天子虽说徒有虚名,但其声望还是起一定作用的。霸主的强大引 起周天子的疑惧,但周王室需要依靠霸主来保护安全。王室在衰落中极力维护自 己的权力,霸主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暗中转移着王权,周王室只有在霸主 国之间搞平衡,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本文亦揭示了周王室与霸主国之间既相互 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复杂的矛盾和关系。 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周王室更加衰微。周天子在政治上,已经不能号令诸 侯,不能主持盟会,对诸侯国君也没有生杀予夺之权;在军事上,不能征调各国 军队随其出征;在经济上,王畿之地愈来愈少,诸侯国不再向王室纳贡。周王室 既贫且弱,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朝廷。战国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战国 七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大国之间展开了掠夺土地、霸占 人民、扩大地域的兼并战争。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诸侯国撇开周王室,各国之 间开始了“相王 运动,周天子连虚名也不存在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七百年 的“共主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周王室;诸侯国;春秋;霸主国;衰落 i i a b s t r a c t s p 血ga n da u n h n np e r i o di sf 1 1 l lo fc h a i l g e sa n dr e f b r n l si nc h j n e s eh i s t o n e r e l a t i o nb e t 、v e e nz h o ui m p e r i a lc o u na n dk i l l 酣0 m sm l e db yd u c k sa n dp 血c e si s 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i sp a p e rw i l ls t i l d yt h ec h a n g e so f 也er e l a t i o b e t w e e nt l l ez h o u i n l p e r i a lc o l l na n dk i n g d o m sm l e d b yd u c k sa t l dp 曲c e s ,b a s e d0 nh i s t o r i c a ld o c 啦c n t s a n dl “c i a m r e s f r o mm ee n do f w b s tz h o ud y n a s t y ,t h ez h o ui m p e r i a lc o u r tf e n 丘o mt h et o pa n d b e c a i i l ew e a k e ra dw e a k e re m p e r o rl i sa u t o c r a t i cm l el e dt o “g u or e n r e b e l i i o n ”, w h i c hs t r o k ea h e a v yb l o wa tt h ew c s tz h o ud ) ,1 1 a s 够e m p e m ry o ud o t e do nb a o s ia d a i l i l o u n c e dh e rs o nt ob eh i ss u c c e s s o ri n s t e a do f p r i c e s om a r q u i sz e n ga l l i e dh i m s e l f w i mq u a i lr d n gt o1 a i l n c hap u n i t i v ee x p e d i t i o na g a i n s tw e s tz h o ua 1 1 dk i l l e de m p e r o r y o ui n 疔o n to fm o u n t a j nnt h ee m p 的p e r i i e d 7 7 佃c ,e m p e r o rp i n gm o v e dt o “l u o y i ”a f l ds t a n e dm ed y n a s t yw h i c hw a sc a l l e de a s tz l l o ud y n a s 啦 w h e nm ee m p i r 弓m o v e dt o “l u o y i ,i tb e c a m ew e a k e ra n dt l l ea r c ar i l l e db y 血e e m p e r o rb e c a m es m a l l e r ,b u tmn a m em ee m p e r o ro fz h o uw a ss t i i lt h em a s t e ro ft l l e w h o l ec o u i 】廿yw h ow a sr e c o 印i z e db ya um ed u c k sa 1 1 dp 血c e s nt h es p 血ga 1 1 d a 1 1 m n mp 甜o d ,t h ei m p e r i a lc o u r tw a ss t i l la b l et om a i n t a i ni t s m l i l l gp o s “i o n n l e e m p e r o ro fz h o uw a sa b l et oc a r r yo u th i sp o w e ra n dd u c k s 姐dp 血c e ss t i l ih a da n a u d i e n c ew i 血h i t n m e a n w h i l e ,w i i hm e d e v e l o p m e ta de x p a l l s i o ni 1 1 廿1 ep a s t2 0 0 y e 盯sk i n g d o m sm l e d b yd u c k sa n dp 血c e sb e c a d l es 廿0 n g e ra n dm o r ep o w e m la n d e x c e e d e dm ei i n p e r i a ic o u n fk i n g d o m sl i k eq i ,q i n ,砌,c h uw h o s es 订e n g t hw e r e 伊e a t l yr e i n 南r c e dm e rr e f o m sh a db e c o m em es 打o n gc o l i n t r i e si ns p 血ga 1 1 da u m m n d y n a s 吼 b e c a u s eo ft h ez h o ui m p e r i a lc 0 1 l n se n e r v a t i o nt h ea r e am l e db yt h ee m p e m rw a s s m a l l e ra ds m a l l e r ,廿l ee f h n i cm 曲硎t i e se x p a i l d e da n dw e n t 血oc e n 仃a lc h i i l aa d i n v a d e dt 1 1 ek i n g d o m sm l e db yd u c k sa 1 1 dp r i l l c e s a tt h a tt i m et 1 1 e r ew a sa n l l 玛e n tn e e d m a tas u p e rp o w e rt os t a do u ta g a i l l s tt h ei n v a s i o n s s os u p e rp o w e r ss u c ha s q i i k 缸西o m ,j i nk i n g d o m ,q i nk i g d o m ,c h uk i n 酎o ma 1 1 d s oo na p p e a r e d ,血e ya l l m a l l a g e dt oc o 曲r 0 1c e n 仃a lc h i n aa n dc o m m a n d e dd u c k sa n dp f i n c e si nt h en 锄eo f “s 仃e n g m e n i n gm ei 1 p e r i a lc o u r ta n dd e f e a t i n gm ee t h l l i cm i n o 训e s ”t h e s es u p e r p o w e r sw a n t e dt og e tr i do f t h ee m p e r o r sc o n t r o l ,t h e yw a n t e dt oc o m a n dd u c k sa n d p 咖c e si nt l l en a m eo f 也ee m p e r o r a sw e l l a m l o u g ht h ee m p e r o rh a dn of a c t i l a lp o w e r ,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h i sa u t h o r i 哆d i dc o u n t t h es u p e rp o w e r sa r es os 订o n gt h a tm e y a r o l l s e dt h ee m p e r o r sf e a ra d s u s p i c i o n 【l l o u g hh e n e e d e dt h e i r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 i m p e r i a ic o u ns m 唱g l e dt om a i n t a i ni t sa u 恤o r i 哆w h i l es u p e rp o w e r sm a n a g e d t og e t m o r ep o w e rs e c r e t l ys 砌1i nt 】1 e 锄eo f “s 仃e n g t h e n i n gl h ei m p e r j a lc o l l na n dd e f e a 血g 血ee 也n i cm i i l 耐t i e s ”s om ei l l l p e 蹦c o 叫c o u i dd 0n o t l l 吨b u tb a i a l l c i i l ga 1 1 d a d j u s t i l l gt h ep o w c ra m o n g t l l o s ek i i l g d o m st oh o l di t sp o s h i o n t h i sp a p e rr e v e “e dt h e c o n n i c t sa n dc o m p i i c a t e dr e l a t i o n sb e 铆e e n 也ei i i l p e r i a lc o 叫o fz h o ua n ds u p e r p o w e r s f r o mt h ee n do fs p r i l l ga 丑da u 妞n np 谢o dt oe a r i yz h a f lg u op e r i o d t h ei m p 谢a l c o u r to fz h o uw a sw e a l ( e tht h ea s p e c to fp 0 1 i t i c s ,t h ee m p e r o rw a su n a b l et oc o m f o l a n dd e c i d et h ef a t eo f m ek i n g d o m sw h i c hw e r em l e db yd u c k sa n dp r i i l c e s ,e i m e rd i d h eh a v em ep o w e rt oh o l dt h ea l l ym e e t i n g ;i 1 1t h ea s p e c to fm i l i t a r y ,t h ee m p e r o rw a s 1 1 1 1 a b l et oc o m m a n dt oa m yo ft h ek i n g d o m s ;i i lm ea s p e c to fe c o n o m i c ,t h ea r e an l i e d b y t h ee m p e r o rw a ss m a i l e r ,k i g d o m sw h i c hm l e d b yd u c b a n dp 血c e sn oi o r 培e rp a i d t r i b u t et ot l l ee m p e r o rt h ei m p 耐a lc o l l nb e c a m ew e a ka 1 1 dp o o li nz h a ng u op e r i o d , 血es e v e s u p e rp o w 日s ,k 崦d o m so fq 氓c h u ,y 缸,h a i l ,z h a o ,w c i ,q i ,w h i c hw e r e c a l l e d “t h es e v e ns u p 口p o w e r si nz h a l l g i l op e r i o d ”,c a i l l ei n t ob e i n g t h e yw e n tt o w a r st or o bf i e l d sa n dp e o p l e l a t e r ,m e yb e g a nt o1 0 r de a c ho t h e t e m p e r o rz h o uw a sn o l o n g e rt h em a s t e ro ft h ee m p i r ec v e n0 na p p e a r a i l c e t h em i i gs y s t e ml l n d e r0 n e e m p e r o rc 锄e t oa ne n d ,w h i c hl a s t e da b o u ts e v e nh u n d r e dy e a r s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彤 k e yw o r d s :m e 证n p e r i a lc o to fz h o ud ) r n a s 哆;k i n g d o m s “e d b yd u k e sa n d p 血c e s ;s p r i n ga n da u 锄p e r i o d ;s 1 1 p e rp o w e r ;d e c a d e n c e y 9 l l d i 台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d 博士学位口中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交酌学位论文是本人独辜完成的,对所研究甘勺课题有 新的见解动创造一陡酌见解口j 琚裁所知i 馀文中加以说明、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寒中不包括藤他八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本) 以供公众捡隶、童猢豁编溅嘏搦济p g f 表学出于宣扬、展览学 校学泰发展和进行孥术交流等目的。予以采取影印、蠕印、扫描 和辑贝簧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豫衷i ( 蛳文本和电于文本) 。 ( 够襄保密内睿的学位论竞在解密后适相奉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鍪名:j ,习嗣孑t 如g 年占月臼 诖童:诘在相应的“口”内蜘“”。 引 口 周王室同诸侯国关系是春秋时期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霸主国同王室 的关系更为复杂,霸主国对王室由尊重到利用,最后彻底地摈弃王室。研究周王 室同诸侯国关系的演变,不仅可以加强对春秋时期各国的盛衰及社会发展变迁的 认识,而且有助于对先秦时期国家形态发展的了解。 自清代以来,中外学者对春秋时期的这段历史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论著颇 丰,如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周疆域、列国疆域、王迹等方 面的状况:吕思勉的先秦史,从东周列国形势、五霸事迹,到战国形势等方面 对东周社会进行论述;赵光贤的周代社会辨析分析了周代的社会性质;李学 勤的东周与秦代文明着重从青铜器、铁器及各种礼器方面的研究,说明了东 周时期的文明进程;徐中舒的先秦史论稿对春秋霸业、大国争霸、合纵连横 及周王室的衰落进行概论;李玉洁的先秦史稿对春秋时大国争霸及大、小国 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思想文化领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顾德融、朱顺 龙的春秋史详细地对春秋列国,特别是大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军事力 量的消长进行了论述;此外,还有日本学者石井宏明的东周王朝研究以专著 的形式全面探讨了东周王朝历史。该书分上、下编,从东周王朝的军事、外交、 内政及经济等方面对东周王室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可以说广大学者在此领域 做了许多有益和开创性的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多把着眼点集中在大国 争霸、会盟、变法及改革方面,而对周王室同诸侯国关系的演变多是简略概述, 尚未有专门性的论著。东周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周王室同诸侯国关系的演变,是 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王室同诸侯国关系的演变,可以使我们更具体地 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化。本文力求用较为翔实的 资料,并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春秋时期周王室同诸侯国关系 的演变。 一、西周、春秋初年周王室的衰败与东迁 ( 一) 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及衰败 周建之初,为巩固统治稳定局势,大肆封建诸侯。周王室分封对象为其子弟、 姻亲和功臣,按“亲亲尊尊”的原则进行分封,封土殖民,以蕃屏周。所封之国 以姬姓为多。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 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礼记王制日:“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 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日附庸”,“夫先王 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虽然所 封诸侯大小、远近不同,但都在王室管制范围之内,周王为天下共主,即所谓:“溥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除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的资源和权力外,还以宗法制度去控制诸侯 国。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西周时期, 这一制度和分封制结合起来,依据宗法制度,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 又是姬姓宗族的“大宗”,即宗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 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历代的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 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受封的诸侯都必须以周天子为核 心,团结在周王的周围,拱卫周天子。周王朝与各封国之间有朝聘的关系,即“朝、 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规、省、聘、问,臣之礼也。”。此时的周王 室王畿范围很大,王室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比较雄厚,周王室对诸侯国来说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成、康时期,是西周王朝的盛世。至“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 。国语周语上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o 诗小雅北山 。周礼秋官大行人 2 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西周中期,周边各族的社会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地方经济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部分地方势力和少数民族兴盛起来。从周昭王、穆王开始,他们和周 王室的摩擦加剧,经常发生军事冲突。与周王室发生军事冲突较早的是属于蛮族 的楚。“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后嗣,而封雄绎于楚蛮。”。此后,楚国日益坐 大,强大后的楚国不满于卑事周王室。在这种情况下,昭王开始南下征伐楚国。竹 书纪年记载了周昭王三次伐楚的经过:1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 兕。”2 、“周昭王十九年,祭公辛伯以王伐楚,天大噎,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3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史记周本纪也记载: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昭王南征不仅六师尽丧, 而且本人也陨命汉水。这次失败“是西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穆王时,西北地区的犬戎诸部势力也强大起来,不时侵扰宗周。穆王“将征 犬戎,祭公谋父谏王”固,但穆王不听,“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 荒服者不至。” 。荒服者不至,周王室自然就很难控制周边各国,边境多了许多 危难,致使以后战争不断。穆王的西征,失掉了许多远方部落的归属,损害了周 王室的声威。正当穆王征犬戎之时,东南地区淮、泗之间的徐奄诸部趁机发动叛 乱,周王朝虽然打败了徐奄,但损失很大,对东方的统治大为削弱。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周王室自昭王以后逐步衰落,懿王时 国力衰退,戎狄开始入侵。盖自昭王至懿王时期,文、武、成、康时的威德渐失。 周厉王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史上继夏桀、殷纣之后的第三位暴君。周厉王即位, 任用好利的荣夷公为卿士与民争利,国语周语上记“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日: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 言,道路以目。”周厉王的好利及暴虐,引起了国人的愤怒,于是“乃相与叛, o 史记周本纪 o 史记楚世家 o 唐嘉弘:先秦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1 月版,第1 8 2 页。 o 史记周本纪 o 史记周本纪 o 史记周本纪 袭厉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群众暴动”。,这次暴动对西周王朝的打 击是沉重的,它不仅赶走了周厉王,而且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它 的崩溃过程。 厉王时“淮夷入寇”。宣王之时,打退了自西周以来就不断南下侵扰宗周 的猿狁,使之向北逃去。只是周宣王用武力取得的胜利,不但没有缓和各种矛盾, 反而暴露了统治力量的虚弱;到宣王三十九年伐姜氏之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 此时的周王朝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危机。宣王去世后,其子幽王继位。是时,天灾 流行,“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固“百川沸腾, 山冢奉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当时地震不断,旱灾流行,大片土地荒芜, 到处是流民,以至“邦国殄瘁”。 西周王朝国势日衰,诸侯国对王室的离心倾向不断加重。周幽王即位,承宣 壬丧败,国势已大为削弱,加之又以“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以致“国人 皆怨”。周幽王宠爱褒姒,废申后与太子。申后之父“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 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镐京残破,地域偏西,又处犬戎威胁之下。公元 前7 7 0 年,周平王在郑武公、秦襄公、晋文侯等诸侯护卫下迁都雒邑,建立了东 周王朝。 ( 二) 西周时期周王室同诸侯国关系 西周时,周王与受封的诸侯国是君臣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诸侯围君受用天子的册封和任命。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君都是周王任命,被 分封的诸侯按亲亲尊尊的原则受民受疆土,诸侯国君既为王室大臣,又有自己的 封国。如史记楚世家云:“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 o 史记周本纪 o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8 月版,第“2 页。 o 后汉书东夷传 o 国语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o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o 诗经大雅瞻印 o 史记周本纪 4 太公子吕假具事成王。” 2 、诸侯国政权组织受周王限制。虽然所封诸侯国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机构, 设置了军队和监狱。但是,组织规模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都受周礼的限制。就 连诸侯国的卿也为周王所派遣、选拔和任命。如礼记王制云:“大国之卿皆 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对诸侯国的军队也有明 确的规定,“凡制军,万有两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 一军”。并且周王可以随时征调各国的军队,如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 风燧大鼓,有寇至则举峰火。诸侯悉至。”被征调之国,国君要随周王出征,即所 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3 、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对诸侯国君有征伐的权力。各诸侯国君如有违 反周之礼法,那么,周王即对其进行处罚,“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 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如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哀公 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由于纪侯在周天子前谗害齐 哀公,周王就把齐哀公烹杀了。又史记鲁周公世家记“伯御即位十一年, 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 4 、诸侯国君要定期朝见周王,向王室交纳贡赋。“邦内甸服,邦外候服,候、 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候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 荒服者王。日祭、月祭、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周王室不但对各级 诸侯朝见天子作了详细的规定,而且有专官负责接待,如周礼大行人写道: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这里“大宾”指来朝觐天子的诸 侯;“大客”为各诸侯国来朝觐的孤卿。诸侯“庙中将币,三享即在庙中行朝 觐礼时,向天子献礼,并三次迸献贡品。周王室同诸侯国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 周天子是周部族大宗的宗予,又是天下最高的王,是最尊贵的统治者。 周礼夏官叙官 论语- 季氏 国语鲁语上藏文仲说信公请免卫成公 国语周语上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周礼秋官大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 伐”,固至周宣王时,“( 鲁) 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 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日: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 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 宣王弗昕,卒立戏为鲁太子。自是后,诸侯多叛王命。”圆甚至楚也“兴兵伐 庸、杨粤,至于鄂” ,并且自号为王。至西周后期,各诸侯国经历了2 7 0 多年的 经营,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想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力求成为独立国家。史记卫 康叔世家记:“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诸侯。”卫由伯提升到侯,地位上 升。诸侯的地位上升了,而周王室的地位却在下降。周夷王为诸侯所立,所以不 敢自尊于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此时的周王室日 益衰微,诸侯叛王,对王室的离心力加剧,天子控制诸侯的力量和掌握的军事力 量日益减弱,整个西周王室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 二、春秋初期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 东周包括春秋、战国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 代,改革和变法始终贯穿着这个时代。其间最重要的历史特征为“王室衰微”、“霸 主迭兴”。西周末年以降,王室逐渐衰微,东方各诸侯国在近二百年的扩张经营后, 羽翼渐丰,特别是一些大的诸侯国,实力已赶上或超过了王室。这些诸侯国既想 摆脱周王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自己号令诸侯的目的。而周王室一面极力在维护 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另方面却不得不依赖诸侯国,西周时的赫赫王威已 不复存在。历史进入春秋后,拉开了诸侯国同王室之间错综复杂、而又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的序幕。 。史记周本纪 o 史记鲁周公世家 o 史记楚世家 。札记郊特牲 ( 一) 东迂后的周王室 自周王朝的西都镐京被戎人攻破后,周平王在中原晋、郑等诸侯的护送下, 东迁至东都雒邑。西周时营建雒邑乃武王之意。在雒邑兴建据点的初衷是,驻守 重兵以控制东方。当时丰镐与雒邑两都地域相通,春秋分记王畿总说道:“武 王克殷都于丰镐而定鼎于郏郦,至成王在丰,使召公先相宅,h 涧水东。渥水东亦 惟雒食,迁殷顽民居之。初丰镐与雒邑通,封畿丰镐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 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地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 方百里者百。而得方千里者十,东西长南北短,长短相覆为千里,及幽王时犬戎 作乱,西周八百里之地尽失而属与秦平王”。西周营建雒邑,一方面是使其成为西 周的东方据点,另一方面是把殷顽民东迁,使其远离本土根据地,削弱其反抗力 量,从而加强西周的统治。西周王朝定“鼎”于雒邑,在雒邑建立政权。以至春 秋中期称霸的楚庄王为显其强大,直至周境,问鼎之轻重,意欲取代周王权。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雒邑“西有虢,据桃林之险,通西京之道。南有申、吕 扼天下之膂,屏东南之固,而南阳肩背泽潞,富甲天下,轩辕伊图披山带河,地方 虽小亦足王也。” 此系四方辐辏之地,形势要冲,为交通和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 从政治上讲,整个东周时期该地区为周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在春秋 时期“邦国尚知有王室”。 周王室迁至雒邑后,王室自己手中还掌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尚有太华、外 方之间方六百里之地”。“东迁雒邑以后,虽然周王朝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它在 名义上仍然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对社会发挥着一定的影响。然而许多论著对此有 所疏忽,仿佛随着宗周的覆灭,周王朝也就寿终正寝,剩下的只是诸侯争霸与大 国争雄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东周王朝不能以衰落一言以蔽之。”。周 王室不仅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与此相反,其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依然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疆域表周疆域论,文渊阁四库全书。 ( 宋) 程公说:春秋分纪,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疆域表周疆域论 晁福林: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宝鸡师范学院报哲社敝,1 9 9 0 年1 期。 日石井宏明:东周王朝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7 月第一版。 7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二) 春秋列国形势 管子霸言日:“强国众,和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和小攻大以图王。” 这句话道出了东周以后与西周时期形势之差异。“昔武王大封列侯,各有分地。至 春秋时犹有百二十四国”。到春秋时期,所留存下来的封国虽然不少,但是弱小 之国随时都有被强国吃掉的可能。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 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又卫灭之邢、秦灭之滑皆归于晋。楚在 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有六国之地。”圆按顾栋高所言,鲁、齐、 晋、秦、楚、宋六国进入春秋后就兼并了八十七国之多。它真实地反映出春秋时 强并弱、大吃小的局面,也真切地反映出周王室在诸侯中地位之轻。 史记周本纪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 始大,政由方伯。”十二诸侯年表云:“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 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国迭兴,更为 霸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 兴”。春秋之世,此四国为最强。四国的强大,有其特殊的原因,但也有共同之 处。一方面,进入春秋后,此四国都不同程度地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扩大了 自己的地域和势力。另一方面,此四国多居边陲,扩疆拓土较中原国家容易,疆 理所到之处,即是其统治权所到之处。“泰岱以西,华岳以东,大行以南,淮水以 北,为古所谓中原之地,鲁、卫、宋、郑、陈、蔡、曹、许,错处其间,皆不过 二等国。”。这些居于中原之地的二等国,国与国之间犬牙交错,国力大体相当。 在扩疆拓土不成的情况下,极力维持现状,于是只有唯大国马首是瞻了。但值得 指出的是,虽然齐、楚、秦、晋在春秋初为最强,但这种强是相对初封之时和弱 小诸侯而言,此四国只是“始大”,还没有强大到成为霸主的程度。 o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疆域表,文渊阁四库全书。 o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疆域表 o 国语邦语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 o 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1 9 8 2 年9 月版,第1 5 4 页。 8 东都雒邑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王室处于诸侯国的拱卫之中。在各诸侯国的护 卫之下,西北部的戎狄无力入侵。东周初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势力大致均衡, 没有一个特别强大。下面分别对齐、鲁、郑、蔡、卫、晋、秦、燕等国的形势作 一下初步讨论。 齐国在春秋初期,它的领土虽然很大,但势力并不强。在它的东面有莱、夷等 少数民族,但都较为弱小,对它没有构成什么威胁。西面的卫国没有它强大,南 面的鲁国在当时势力较强,可同它一争高低。 鲁国北面有泰山,东面靠大海,西南和西北同宋、齐相连。由于它与齐、宋接 壤,为了争夺土地常与两国发生摩擦,但春秋初期谁也没有压倒谁的力量。 宋国是商的后裔,周王把它封在睢水流域,它的南面和东面是陈、蔡及夷等弱 小邦国,北面有鲁、卫,西面有郑国。宋被包围在诸姬姓封国之中,周王这样安 排是为了便于控制它。 卫国在春秋初期,它的西面、北面和戎狄少数族相邻。东有齐国,南面同郑国、 宋国相连接,它的四周都是一些比它强大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春秋初期卫国 和宋国常常联合起来抗击别的国家。 晋国在春秋初期地域较小,虽地处黄河中游,膏野壤沃,又是辅助王室的姬姓 重臣,但它内部不稳,斗争激烈。周围戎狄杂居,无暇外顾,在春秋初晋还不是 强国。 秦国地处西方,又在戎狄包围之中,春秋初期它主要是扩充自己的领土,经营 河西之地,无力向中原发展。 燕( 北燕) 虽是姬姓之国,但它被封在最北边,经济较落后,在春秋初期始终 没有发展为强国,一般不参与中原的争夺。 郑国北靠黄河,地域与王室最近,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地处中原的中心,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加之郑伯又是王室的卿士,在齐、晋、楚等大国没有强大 起来之前,在中原各小国中独居首位。 陈、蔡两国在中原都是弱小国家,两国都与宋相邻,由于自身势力较弱,它们 往往依附于宋,同较强的郑为敌。 楚西周末期在江汉地域发展较快,但在同周王室的几次战争中也消耗了力量, 到春秋时力量还不十分强大。 从以上各国的形势看,中原及周边诸国没有一个国家力量强大到能号令诸侯的 程度,也没有一个诸侯国对王室构成威胁,诸侯国相互间保持了暂时的平衡。在 这种相对稳定的局势下,周天子尚有一定的号召力,王室还有一定的凝聚力,许 多诸侯还对周天子行朝觐之礼。左传隐公八年载“八月丙午,郑伯以齐人朝王。” 又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虢公、晋侯朝王”,再如左传隐公六年载“郑伯如 周,始朝桓王也。”西周时的朝觐制度在东周时仍执行着。周天子还对不昕命的诸 侯进行讨伐。如左传隐公五年载“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冀,王使尹氏、 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又如左传桓公四年云“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再如史记晋世家云“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 武公入于曲沃。”春秋初期大多数诸侯国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但其地位仍需得到 周天子的认可。尤其是通过“弑君”而篡位的诸侯,对它们来说获得天子的认可 尤为重要。左传隐公四年记,卫国的州吁杀了卫的国君而自立,“未能和其民, 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日:王觐为可由于州吁“不务令德”,所以卫民不附从 他,于是通过他的党羽问石碚,怎样才能使他的君位稳定,石碚的回答是朝觐天 子,即得到天子的认可,方可站稳脚跟。 虽然春秋初期周王尚有一定的权威,还可以以王命讨伐不臣的诸侯。“故桓王 之世犹能兴师以号召诸侯,虎牢属郑仍复收之。至惠王始与郑以武公之略张弛自 如,皇纲未尽绝于天下也。”。但“逮后南阳入于晋,祭地入于郑,伊川入于陆浑”, “楚灭申而东南之敝失,晋灭虢而西归之道断。至襄王以温原畀晋而东都之事去 矣。”罾周王所辖地域由原来的六百里骤减到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由此 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一天天地壮大,而周王室所辖地域却一天天缩小,随 着所辖地域的减小,王威也在衰退,由于周王室国势的下降,在行使权力时往往 。春秋大事表春秋列国疆域表周疆域论 o 春秋大事表列国疆域表 得依靠郑、虢的力量,于是出现了诸侯力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春秋初,周王室主要依靠晋、郑两国,所谓“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郑 封国较晚,周宣王时封厉王子友于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郑,是为郑桓公。“幽王以为 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后因周幽王以褒姒为后,有的诸侯国对周王室起 了离叛之心,王朝政治腐败,朝内上下一片混乱。郑桓公就问太史伯说:“王室多 故,予安逃死乎? ”。郑桓公认为周王室将要发生祸乱,打算迁到一个安全的地 方。史伯认为虢、郐之地最为合适,郑桓公被攻入镐京地的犬戎杀死后,其子郑 武公占领了虢、郐等十邑,定都于此,名为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 卿士,把持朝政、干预王政有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周王室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主 要依靠郑国,左传隐公九年载“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 宋国不朝见天子,郑伯以周天子的名义进行讨伐,为显其权重又以王命要鲁国一同 伐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隐公十年“蔡人、卫人、鄙人不会王命”,郑又对 此三国进行讨伐“克之,取三师焉”。郑庄公联合齐、鲁“以王命讨不庭”,。打败 了不朝见周天子的宋、卫等国。与此同时,“北戎侵郑,郑伯御之郑人大 败戎师”。这时的郑国“挟天予以令诸侯”,把持大权,俨然是春秋初年的一个小 霸王。 郑国的强盛和专权,引起王室的顾虑。尽管王室大不如从前,但天子毕竟是 天子,岂能容忍诸侯国凌驾其上。于是王权同强权之间产生了矛盾。“郑武公、 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日:无之。故周、郑交质。王 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 恶。”。为削弱郑的权势,周平王想把郑庄公的权分给西虢国君一部分,郑庄公质 战国策秦策 左传隐公六年 史记邦世家 史记郑世家 左传隐公九年 左传隐公十年 左传隐公十年 左传隐公十年 左传隐公三年 问平王是否有其事,平王否认。于是周与郑互派子弟到对方作人质,以此来明信。 但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也认为对郑不能再听之任之,于是把朝政交给虢公。 郑国恼怒之下派人割了王室温地的麦子,秋天又收了成周的稻子。周与郑的矛盾 不断激化,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孺葛之战”。“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 郑伯御之”,。周桓王亲帅蔡人、卫人、陈人与郑战于编葛,结果王师大败,桓王 肩部中箭。战后“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作为一个诸侯国,郑伯的做法 大失臣道,不仅同天予讨价还价,而且名目张胆地割周王的麦,收周王的稻,根 本没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以至后来利箭加之于王身,可见其嚣张。但同时也反映 出,春秋后周天子威信一落千丈。不过,尽管郑如此放肆,但它还是有所顾忌的。 因为欺凌周天子太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满,毕竟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 共主。于是,战后郑伯又派人慰问周桓王,以缓和一下激烈的矛盾。 春秋初期郑的小霸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周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天下混 乱,许多诸侯不朝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强者出面维护王制。郑以“王命 讨不庭”,虽然借用的是王命,但却使不朝王者朝王。其次,当时戎人活动猖獗, 左传隐公九年记载“北戎侵郑”“郑人大败戎师”。郑与周界相邻,如果当时 郑软弱无能,那么戎人很容易攻破郑国,直入周境。所以郑客观上成为周的屏障。 三、春秋时期周王室与霸主国关系 春秋时期,地处边境的齐、晋、楚、秦四大诸侯国从东、北、南、西四面兴 起,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国力日渐强大。 一些诸侯大国先后崛起,他们依靠较强的国力,称霸于诸侯。史学界把齐桓公、 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称为“春秋五霸”。其实,宋襄公虽然有称霸之 心,却没有称霸之力,也没有称霸的事实。所以,当时的霸主国是齐、晋、秦、 楚四大国。 o 左传桓公五年 。左传桓公五年 1 2 齐、晋先后在中原称霸,秦霸西戎,楚南方称雄并问鼎中原,威震华夏。而 其他一些诸侯国,大多地处中原又在大国包围之中,中原许多小国如鲁、卫、曹、 宋、陈、蔡、许、郑等国,国内的经济也有相当的发展。有的诸侯小国墨守旧法, 没有进行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国力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成为春秋时 的二流甚至三流国家,最终沦为霸主国的仆从。 ( 一) 周边地区的民族分布 礼记曲礼:“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礼记王制曰:“中国戎夷, 五方之民”,“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 火食者矣。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 不粒食者矣”。这是中原华夏族对周边民族分布的总的概括。 东方的夷( 含东北)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夏代初期臣服于启,到商 代武乙时东夷渐盛,他们迁到淮河流域即为淮夷。西周建立以后,东北夷的肃慎 来献“石弩桔矢”,表示臣服。周厉王时,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伐,没有成功。 虢仲盈铭文记载:“王南征,伐南淮夷。”周宣王时又命召公讨伐并且平定了 淮夷。师爱簋记载了周宣王对淮夷的征战:“瞰孚士女、羊牛,孚吉金”,此战 掠夺了淮夷许多的人口、牲畜和财宝。 分布在北方的民族,“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荤粥,居于北蛮。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