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六畜,在古代社会中,于国于家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影响 深远,因此具有了文化义。本文探讨古代六畜词语的文化义,首先从文 字学角度探求六畜词的词义。 六畜动物词汇及熟语促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民们安土 重迁的民族性格,孕育了尊道尚德的等级观念和对美好善良品格的向往;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先民们顺天守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追求和谐的美好愿 望的体现。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创造和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使语言与文 化之问产生了一利z 相互促进之力,这种力将语言与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 起。汉语中关于六畜词语及其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形成和发 展,同时也折射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六畜,熟语,文化内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i xl i v e s t o c k jp l a y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f o rb o t hn a t i o na n df a m i l yi n a n c i e n ts o c i a t ya n di th a sd e e pi n f l u e n c et o w a r d sh u m a ns o c i e t i e sa sw e l l s o s i xl i v e s t o c ki si ni t sn a t u r ec u l t u r i s m ,t h i se s s a ym a i l ya d d r e s st h i st h e o r y t h r o u g h t h ea s p e c t so f p h i l o l o g ya n d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 s i xl i v e s t o c kw o r d sa n di d i o mr e f l e c th ef o r m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u l t u r ea n d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o fl i v i n gc o n t e n t e d l yi no n ep l a c e w i t hl i t t l ei n c l i n a t i o nt om o v e e l s e w h e r e ,r e v e a lt h es e n s eo fh i e r a r c h yo f r e s p e c t i n gm o r a l i t ya n dt h ey e a r nt o w a r d sk i n dc h a r a c t e r :a n dm e a n w h i l ei ti s a l s ot h ei n d i c a t i o no fh a na n c e s t o r s 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 i t yt h o e r y a n dt h e p r o m i s eo fh a r m o n ya n dg o o dw i s h h u m a ns p i r i t u a la n d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 c r e a t ea n di m p a c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n g u a g e ,a n dg e n e r a t et h em u t u a l l y p r o m o t i v ef o r c eb e w t e e nl a n g u a g ea n dc u l t u r e ,a n dt h ef o r c ec o n n e c t sc l o s e l y t h e l a n g a u g ea n d c u l t u r e s i xc h i n e s el i v e s t o c kw o r d sa n d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p r o m o t e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u l t u r ea n dr e f l e c t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a sw e l l k e yw o r d s :s i xl i v e s t o c k , i d i o m s ,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本人保证所呈交的论文不侵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 其他合法权益。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j 。 、 签名:墨蛰迅 日期:2 0 o 年多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 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积 导师签名:李 日期:沙加年月 日 引言 己i 喜 _ jie j 自古以来,六畜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六畜 一词,最早是于周礼天 官庖人:“掌共六畜。 郑玄注日:“始养之日畜,将用之日牲。中国古代著名 蒙学读物三字经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 猪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养鸡的国家;狗是中国最早驯养的家畜;牛、羊是 中国最早驯养的动物;马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役畜之一,被奉为六畜之首。而且 这部分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换句话说,在很久以前,六畜被作为猎取的对象, 是原始人类食物的来源之一。 六畜与人类关系之密切主要表现在:首先,六畜服务于人,如马可以负重至远、 牛能运货耕田、羊有跪乳之恩、鸡有报晓之功、犬有守夜之义,猪有庖厨之用。第二, 六畜教育于人,例如马的网i f 健进取、牛的忍辱负重、羊的跪乳报恩、犬的忠勇诚信。 马是不休息的,睡觉都站着;鸡是五德兼备: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猪更 不用说了,上古时代有猪的衔珠之举,照亮了大禹开凿隧道的方向和九州去水患得民 安的路径。 基于六畜与人类的这种密切的关系,六畜及关于它的词语也都有了新的文化内 涵。同时它又丰富和影响了中国文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六畜的熟语,包括成语、 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关于六畜的世代相传的成语有:一马当先、天马行空、汗 马功劳、老马识途、椎牛歃血、牵牛下井、汗牛充栋、如牛负重、爱礼存羊、多歧亡 羊、饿虎扑羊、闻鸡起舞、偷鸡摸狗、杀鸡取卵、狗仗人势、狗皮膏药、狗血喷头、 猪卑狗险、猪朋狗友、猪突稀勇等等。 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创造和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使语言与文化之间产生了一种相 互促进之力,这种力将语言与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对汉语中 关于六畜的词语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阐释。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说文解字所收有关六畜的字浅析 古代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畜禽,它们是人们为自身发展而从野 生兽禽中驯养的六种动物。在童子书i 字经中就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 人所饲”的育人介绍。管子七法:“六畜不育则固贫而用不足。”可见,在中国 传统的农耕文化观念中,“六畜兴旺”则代表了人丁兴旺,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此六 畜,在古代社会中,于国于家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影n 向深远,因此具有了文 化义。美国的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 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 体。【l l 本文探讨古代六畜词语的文化义,首先从文字学角度探求六畜词的词义入手。 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共搜集汉字9 3 5 3 个,重文11 6 3 个。说文有大量关于六畜的字词,有马部字共1 1 5 个,重文8 个, 占说文字数的百分之一。有牛部字共4 5 个,重文1 个。又有其它与牛相关的如 告部、半部中的部分字。有羊部字共2 6 个,重文2 个。其它节部和舞部各有三个字 也同羊有关。有豕部2 3 个,重文1 个:与猪相关的部首则有亥部、豚部;豕部5 个; 豚部2 个,重文1 个。有犬部字共8 3 个,重文8 个。与鸡相关的部首散见于隹部和 鸟部。说文一书总共包含六畜类字五百多,也就是说说文收录平均不到二十 个字中就有一个是有关六畜方面的,。由此即可看出当时六畜在人们同常生活中的重要 性。 ( 一) 马部汉字 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它易被驯服,能驮重,跑得快,成为了速度的象 征。因此被用于战争中,或做日常生活的劳动力,由此古人对马产生了丰富的认识。 从马的形态以及古人的认识来看,人类饲养的马最早应该是用于战争之中,拉战车也 可以直接骑乘。说文马部:“马,怒也,武也。”马这种动物,勉力奋发,气势逼 人并且形态威猛,勇于武战。马跑得比其他饲养物快,是其原因之一。如有关马行状 的词语,说文“驳,马行疾也。”“冯,马行疾也。”“骤,马疾步也。”“取,马行相 及。”“驱,马驰也。”“骋,直弛也。“驰,大驱也。”“骛,乱马也。”“脱,马行疾来 貌。 有关良马称渭的有:“骥,千里马也。孙阳所相者。”“骏,马之良才者。”“骁, 良马也。”“赊,北野之良马。”“嚣,系马尾也”,由于马尾比较长,在双方激烈交战 中,经常发生马尾被挂到战车上而影响了战斗力的事情。“昂,绊马也。从马,口其 【l 】爱德华萨不尔语言论 m 北京:商务印f 馆,1 9 8 5 :1 8 6 2 第一章说文解宇所收有关六畜的宇浅析 足。春秋传日:韩厥执零前,读若辄。段玉裁注:“口,像绊之形。”,这正是 对战争中绊倒敌马的描绘。 马不仅用于战争,而且也是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即马车。用马拉车,这是古人 智慧的表现。在生产不发达的古代,拥有马车则是权力和财势的象征。说文马部: “驾,马在轭中弛,从马加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以下简称段注) :“驾之 言以车加于马也。 可见,“驾”的本义是以马驾车。从说文“驾、骈、骖、驷、 驸”等字可以看出丰富的马车形式。“驾,马在轭中。 “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 并象二人并立,二马并谓之骈,犹二人并立谓之并,“骈”就是一车驾二马。“骖,驾 三马也。“骖 特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驷,一乘也。”是拉同一辆车的四匹马,因 驷马车是古代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驸,副马也。”“驸”指驾在辕外的马,或指驾 副车的马。孙子兵法作战记:“驰车千驷,革车前乘”。驰车是指战车,革车是 指辎重车,即专运粮草器械等物的,河南洛阳东二十里的白马寺,即因汉明帝时摩腾、 竺法西初自印度以白马驮经而来此而创建。 由于人类与马的接触日趋密切,因而出现了反映马政的相关词,从中可见人类对 马的管理以具专业化和规模化。说文:“驺,厩御也。”桂馥义证:“厩,御也者。 玉篇驺,养马人名。左传成公十八年:“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 群驺知礼。”孔颖达疏:“驺是主驾之官也。”“驺 即养马人或驾车中处于主驾的人。 说文马部:“辱同,牧马苑也。从马同声:诗日:“在骊之野。”段注:“苑所以 养禽兽也。”从此“驺”、“酮 二字可窥见当时人对马的管理。 此外,说文中“蓦、骑、敲、骀”分别指“上马,跨马”,它们反映了骑乘情 况:“鞍、辔、羁等则代表了骑马的器具情形;“驾、骈、骖、驷、驸、腓”等字反 映了驾马车之法。 ( 二) 牛部汉字 由于牛的脾气温和且力气大,因此它也较早的成为人类驯化的对象。牛被广泛地 用来耕地,而牛耕文化则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之一。说文牛部:“犁,耕也。 “辜兽, 两壁耕也。从牛非声。一日覆耕种也。读若匪。”段注:“壁当作辟。辟是旁侧之语 两辟耕,谓一田中两牛耕,一从东往,一从西来也。”王筠说文句读:“盖谓再耕 之后而种植也。” 在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中,作为人类劳力的牛,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人类对 它更是非常熟知的,因此牛也就被人类来作为解难周易的隐喻,具有了大量的象 征义。牛任重而顺使,故易经以牛喻大地,意味厚德载物。周易旅卦上九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丧牛于易,凶”。意思说:在山野里丢失了牛,示象为凶。牛作为人类的财富丢 失当然对主人不利,用此作例。周易说卦:“坤为牛”。母牛又是比较顺从、阴柔、 繁殖后代的家畜,而大地生万物,故易:“坤为子母牛”,喻其多繁育而又性顺从。 借畜养母牛来说明大吉。 牛在中国的祭祀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我国古代祭祀典礼上最重要 的祭祀品,有“牺牲 之说,二字皆从牛。礼记王制记载: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按祭祀等级,牛、羊、猪三样祭品齐全的叫做“太牢”,只用羊和猪的叫“少牢”。说 文牛部:“栈,宗庙之牲也”,“牲,牛完全。 曲礼郑注:“牺,纯毛,则犁为 不纯色者也。 高注日:“犁牛不纯色”。“檬”引申指用于宗庙祭祀的,皮毛纯色的牛。 尚书微子孔传:“色纯日檬,体完日辁,牛羊猪日牲。”周易既济卦九五: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榆祭,实受其福。”意为:东邻用杀牛来盛祭,不如西邻诚心诚 意地举行薄祭,真正地享受上天的福祜。祭祀不用母牛。吕氏春秋孟春有记载: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 牛除用于耕地,祭祀活动外,还用于拉车,说文中由此一证。说文牛部: “椭,易日:糕牛乘马。”段注:“此盖与革部之鞍同义。鞍,车马具 也。故玉篇云:精,服也,以安装马也。这是说文中一个关于牛车的记 载。易睽卦六三辞云:“见舆曳,其牛掣”。 说文牛部:“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 古人根据其对牛的认识把牛分为几个种类,如“特、牡、榈、掊 是指雄性的牛,“牝 则指雌性的;“糁”指三岁牛;“牺 指四岁牛;“拢、牺、犟、镳、棹分别指毛色 黑白相杂的牛,自脊的牛,毛色不纯的牛,黄白色的牛和黄色毛黑色唇的牛。从这些 分类中,我们也可看出牛具有的不同价值。 ( 三) 羊部汉字 羊在古代被寓以了美好、吉祥的内涵,究其原因,则在于它味道鲜美,性情温顺, 易于饲养。 兑文羊部:“羊,祥也”。从节,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日:“牛羊之 字,以形举也。 考工记注:“羊,善也”,并补注说“羲、美字皆从羊”。那么 “祥、善、美、羲”皆从羊得义,表示吉祥,美好之意。墨子明鬼下:“有恐后 世子孙,不能敬著以取羊。”羊性情温顺,畜养容易并且肉肥味美,给人类带来了祥 和,因此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吉祥之意。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载青旗,衣 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 羊为“六膳”之一,是古人的主要肉食来源。“膳”是“善 的后起字,“善”字 4 第一章说文解字所收有关六畜的字浅析 从羊,本义指美食,后来才加了肉旁。说文中很多与膳食有关的字部皆从“羊”, 如“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另外,羊部中的“羔” 字,说文:“羔,羊子也。”徐濒注笺:“疑羔之本意为羊炙,故从火。小羊味美, 为炙尤宜,因之羊子谓之羔。” 羊是古代祭祀时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因为它不同于牛那样具有重要的劳动价 值。祭祀时用公羊。说文羊部:“羝,牡羊也。”诗经大雅:“取萧祭脂,取 羝以戟,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鞍:祭路神) 毛传:“羝羊,牡羊也。”“羝 是公 羊。也就是说祭祀中用的是公羊。“殄”等皆指公羊。 此外,羊凭借一身软绵绵的绒毛也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羊 毛制品,不仅御寒舒适,而且可显示其高贵。古代字书中对此即有所记载。字汇补羊 部:“瓶,羊绒也。”警世恒言:“贩卖羰货”,“城”即羊的细毛。升庵外集器 用部:“羊羧,今实装也。”根据毛色来看羊,是古人的又一种认识,因为不同颜色 的羊毛,有不同的用处。羝:“牡羊也”。群:“牡羊也”。粉:“爿羊羊也”。毅:“夏羊 牡日投”,朱骏声通训定声:“夏羊,黑羊。”玉篇羊部:“投,黑羊也。”本草纲 目兽部羊:“黑毛羊日揄。” ( 四) 鸡类汉字 在古代时期,人们生活是日出而作r 落而息的,那么雄鸡报晓就起到了闹铃的功 效。古代没有记时的工具,正是有鸡啼晨才让人们知道了时间。说文隹部:“鸡, 知时畜也。从隹奚声。”玉篇:“鸡,知时鸟。”鸡有报时催起的作用,在文献中 有很多记载。诗经郑风女日鸡鸣:“女日:鸡呜。士日:昧旦。 诗经齐 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成 盥漱。”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桃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 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而呜也。”鸡可以报晓,可以下 蛋为人所食用,鸡肉又是人类食肉的一大来源,因此畜养鸡就成了古人家家户户的事 情。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说 文:“寓,肥肉也。”“售”也指鸡肥。玉篇:“角,鸟肥也。”古人将鸡分公母, 大小,以辨其报晓、下蛋之别。说文:“雄,鸟父也。”吕氏春秋明理:“马有 生角,雄鸡五足。”说文:“雌,鸟母也。 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雏, 尚求其雌。”说文:“雏,鸡子也。 礼记内则:“雏尾不盈握弗食。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五) 犬部汉字 犬,古时特指大狗,后犬、狗通名。狗成为家畜,大概在夏商时期。说文犬 部:“犬,狗之有县蹶者也。象形。孔子日: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礼记曲礼上: “效犬者左牵之。 孔颖达疏:“然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 小者为狗。” 犬在古代主要有三种用途。礼记少仪:“犬则执碟,守犬、田犬,则授摈者。 既受,乃问犬名。 疏:“犬有三种:一日,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日田犬,田猎所 用也;三日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 守犬指看家狗或者牧羊犬;田犬指猎犬; 食犬指狗肉可以食用。正因狗有如此食用价值,因此被列入“六畜”。 养狗看家,古今中外这种现象都是比较普遍的。由于狗比较通人性,见到陌生人 便吠、咬,所以便成了人类首选的看家动物。说文犬部:“猜,恨贼也,从犬青 声。”集韵:“狺,犬吠声。”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 通。”说文:“猩,猩猩,犬吠声。”“狠”、“狮皆指犬吠声。“猛,健犬也。” “磷,健也。“猝,犬从草暴出逐人也。 犬由于跑得快,非常凶猛,其听觉、嗅觉灵敏,且容易驯化,因而成为人类驯化 的狗,成为人类狩猎时的得力助手。犬不仅可以凭其灵敏的嗅觉追踪猎物,用其锋利 的爪牙,还能跟野兽搏斗。说文中,“猎、狩、臭、獠、獾”都说的是用犬来协助 人们打猎。“猎,放猎逐禽也。”“狩,犬田也。”“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 也。从犬从自。”“獠,猎也。 “獾,猎所获也。 说文犬部:“默,守备者, 从兽,从犬。”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说文:“猎,放猎逐禽也。”白虎通: “从犬者,猎必以犬,此狩猎之所用也。” “四时之田,总名日猎,为民除害也。 犬因其凶猛,喜吠,因此成为狂妄的象征,从古代字书对此记载中可见一斑。说 文:“狂,狮犬也。 集韵阳韵:“狂,躁也。”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不 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狂,狂人也。 此处以狗之态来形容人。“狮,狂犬也。” 玉篇犬部:“狺,狂也。”“猖,狂骇也。”庄子庚桑楚:“而百姓猖狂,不知 所如往。”广韵:“獍,狂犬。 “狞,恶也。” 犬,也可以用来祭祀。说文犬部:“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段 注:“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日柔毛,鸡 日翰音,犬日羹献。”孔颖达疏:“犬日羹献者,人将所食羹余以与犬,犬得食之肥, 肥可以献祭于鬼神,放日羹献也。”可见,犬可用来祭祀。 6 第一室说文解字所收有关六畜的字浅析 ( 六) 豕部汉字 猪虽说不是人类最早饲养的牲畜,但却是“六畜”中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一畜。它 繁殖数量大,肉厚,因此深得人们中意。古人认为家中有猪才为家。说文 部: “家,居也。从 ,獗省声。”从“家”字之形我f f j 可以看出,家乃是深屋之中有一 豕,可见猪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各地对猪的不同称呼中我们可知猪的饲养范围 之大。说文豕部:“豕,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段注:“豕 首画象其头,次象其四足,末象其尾。方言:“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 玉篇豕部:“豕,猪稀之总名。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 与鹿豕游。说文:“豚,小豕也。”方言:“猪,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簇。 周 礼天官庖人:“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豚膏香。”郑玄注:“膏豚,物生而肥。 可见,“豕:、“彘皆是猪的说法,只因方言的不同而称呼不同,而“豚”则指小猪。 从猪之用途,我们可见中国的饮食文化,从食用猪肉之法,我们可见古人文明进 化的步伐。礼记礼运:“燔黍捭豚。”郑注目:“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 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可见,我们祖先很早就懂得吃熟猪肉了,从食用生肉到熟肉, 这是先民进步的轨迹。从古至今,猪肉都是我们食用肉类的主要来源之一。说文豕 部:“猪,豕而有三毛业居者j 从豕者声。 方言日:“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猥。” “欲,生六月豚。”“研,三岁豕。”尔雅释兽:“豕之大者谓之研,小者谓之裂。” 诗经豳风七月:“言私其张,献狮于公。”毛传:“豕一岁曰狱,三岁日研。” 从“家”之形,一可知古人驯化猪之印记。说文“豪,豕怒毛竖也。从豕辛。” “怒毛竖”,即猪发怒,毛竖起的意思。可见“家”是屋下有獗、发怒的猪,而作为 “六畜之一”的猪是先民从野猪家养开始的。 由于猪是古人肉食的主要来源,也就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猪也就成为了古 人的家产之一,成为了家产的象征。说文豕部:“豢,以谷圈养豕也。”猪被人类 饲养到家圈里,随时可以抓到。礼记乐记:“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郑玄注: “以谷食犬豕日豢。” 古人为了得到更多的猪肉,增强猪的繁殖能力,对猪进行了性别标记,而且出现 了阉割公猪的做法,从中我们可窥见古人的智慧之光。说文豕部“犯,牝豕也。” 尔雅释兽:“豕牝犯。 即母猪。“猬,牡豕也。”即公猪。段注:“ 野人歌之日: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獗。此獗为牡豕之证也。”说文: “猿,羰豕也。”段注:“姨,骤羊也;鞣,牿马也;牿,骠牛也。皆去势之谓也。 易大畜:“六五,璇豕之牙,吉。”玉篇豕部:“璇,牿也。 陆德明释文引 刘表注:“豕去势日独。 8 第二章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熟语负 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精彩的人文世界。“它们跟词一样,不是在人们说话的 时候临时组织起来的,而是以现成的形式和和固定的意义存在于语言里的。 2 1 从其 结构来看,熟语是为人们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词组或句子,并且语义结 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俗语、谚语、惯用语、歇 后语、成语几部分,六畜熟语也是如此。在语言里,一般词组是临时组合的,而各种 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并且口 语化程度高,生动活泼。下面逐一分析六畜熟语的类型。 ( 一) 世代流传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 1 9 9 6 ) 对成语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 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成语除了符合熟语所 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简洁精辟、大多由四字结构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书面来源 或典故) 、书面色彩较浓等特点。而成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它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 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1 六畜单一词语组成的成语 ( 1 ) 涉“马”成语 马齿徒增 马放南山 马失前蹄 马首欲东 一马当先 秣马厉兵 五马分尸 马首是瞻 马不停蹄 马尘不及 马毛猬磔 天马行空 驷马难追 万马奔腾 a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鹿易形 马瘦毛长 b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一马平川 马到成功 马牛襟裾 马马虎虎 马空冀北 老马识途 驽马十驾 四马攒蹄 【2 1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 m 武汉:华中上学院出版社1 9 8 2 :1 2 2 9 马革裹尸 马不解鞍 马如游龙 走马观花 六马仰秣 万马齐喑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快马加鞭 车马盈门 老马i 嘶风 求马唐肆 刑马作誓 兵荒马乱 人强马壮 人语马嘶 士饱马腾 裘马声色 肥马轻裘 三马同槽 盘马弯弓 舆马风驰 车水马龙 人仰马翻 乌白马角 车在马前 鞍马劳顿 金马玉堂 束马悬车 走马章台 胡马依风 c 人困马乏 驴唇马嘴 车工马同 宝马香车 信马由缰 白马素车 白马非马 竹马之好 车殆马烦 不食马肝 猴年马月 兵马未动 走马上任 倚马可待 系马埋轮 戎马之地 蛛丝马迹 獐麇马鹿 弓调马服 d 千军万马心猿意马 招兵买马金戈铁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塞翁失马石人石马悬崖勒马原班人马 单枪匹马风樯振马寒蝉仗马讳树数马 非驴非马 泛驾之马脱缰之马一鞍一马溜须拍马害群之马 横隔跃马伯乐相马南船北马 ( 2 ) 涉“牛 的成语 a 牛衣对泣牛毛细雨牛郎织女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骥同皂牛黄狗宝 牛角挂书牛角书生牛蹄中鱼 牛衣病卧牛衣岁月牛首阿旁牛眠吉地牛山濯濯 牛山下涕 b 椎牛歃血牵牛下井汗牛充栋如牛负重搏牛之虻 对牛弹琴瘠牛赢豚九牛一毛 老牛舐犊犁牛骋角 买牛息戈泥牛入海吴牛喘月犀牛望月椎牛发冢 囚牛好音如牛重负 c 床下牛斗多如牛毛茧丝牛毛羞以牛后气冲牛斗 兔角牛翼蜗行牛步犀照牛渚 l o 第二章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d 版筑饭牛扛鼎林牛 卖剑买牛目无全牛庖丁解牛 蹊田夺牛齐王舍牛气喘如牛气壮如牛 ( 3 ) 涉“羊”成语 羊肠九曲 羊质虎皮 狼羊同饲 十羊九牧 羝羊触藩 羊肠小道 羊鹤不舞 羚羊挂角 瘦羊博士 昌歇羊枣虎荡羊群 爱礼存羊饿虎扑羊 舍策追羊 顺手牵羊 ( 4 ) 涉“鸡”成语 a 羊狠狼贪 羊真孔草 b 使羊将狼 亡羊补牢 c 如熟羊胛 d 告朔饩羊 素丝羔羊 羊入虎群羊续悬鱼 牵羊担酒 亡羊之叹 驼背羊髯 歧路亡羊 叱石成羊 驱羊攻虎 商羊鼓舞 肉袒牵羊 臧谷亡羊 a 鸡不及凤鸡虫得失鸡飞蛋打 鸡骨支床鸡呜而起 鸡栖凤食 鸡鹜争食鸡豚之息鸡骛相争鸡毛蒜皮 鸡胸龟背鸡伏鹄卵 鸡毛文书鸡鸣戒旦鸡呜毓耕 bu 闻鸡起舞木鸡养到杀鸡取卵金鸡独立 缚鸡之力 杀鸡骇猴 家鸡野雉山鸡舞镜杀鸡为黍嫁鸡随鸡 冠鸡佩狈 鹤立鸡群小肚鸡肠 呆若木鸡 失晨之鸡 c 味如鸡肋鹤发鸡皮 d 斗酒只鸡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涉“狗 成语 a 狗仗人势狗皮膏药 狗血喷头狗行狼心狗走狐淫 狗吠之惊狗吠非主狗屁不通狗急跳墙狗彘不如 狗头军师狗胆包天狗尾续貂狗窦大开 狗恶酒酸 狗彘不食 b 引狗入寨烹狗减弓 c 狼心狗肺 狐朋狗党 蝇营狗苟行若狗彘鼠窃狗盗 d 白云苍狗画虎类狗丧家之狗土龙刍狗飞鹰走狗 ( 6 ) 涉“猪 成语 a 猪突稀勇 b 牧猪奴戏赠猪施计 d 一龙一猪曾子杀猪 2 六畜词语并用构成成语 马、牛并涉的成语,如: 襟裾马牛、牛童马走、牛头马面、土牛木马、问牛及马 牛马风尘、休牛归马、牛溲马渤、牛马不若、服牛乘马、 马牛其风、吹牛拍马 牛、羊并涉的成语,如: 牛羊勿践、以羊易牛、屠所牛羊 牛、鸡并涉的成语,如: 牛鼎烹鸡、牛刀割鸡、鸡口牛后 牛、狗并涉的成语,如: 牛黄狗宝、饭牛屠狗 鸡、狗( 犬) 并涉的成语,如: 1 2 第二章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肠狗肚、鸡鸣狗吠、偷鸡摸狗 鸡犬不安、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犬相闻、鸡犬不惊 陶犬瓦鸡、鸡犬升天 狗( 犬) 、马并涉的成语,如: 声色狗马、犬马之劳 猪、狗并涉的成语: 猪狗不如、猪卑狗险、泥猪疥狗 以下是选取个别例子对六畜成语进行分析: “马革裹尸”:指为正义事业而作战死于战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 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苏轼赠李兕彦 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马毛猬磔:意为狂风扑面,吹得马像刺猬一样缩起,鬃毛如刺猬毛般竖裂。用来 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语本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蜗,角弓不可张。”清杨思圣飘风行:“惊沙扑面利如j j , 马毛猬磔雁声苦。 “襟裾马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语出唐韩愈符 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 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牛溲马渤 :比喻被人视为低贱而有时却很有用的东西。语出清李渔闲情 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朱丹、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j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者,医师之良也。 也比喻流品低下的人或极为普通常见之物。清叶燮原诗夕 、篇 下:“夫剩有、无那等字眼,古人用之,未尝不是玉尺金针。无如点金成铁 手用之,反不如牛溲马勃之可奏效。”也作“马渤牛溲”( 马渤:同“马勃”) 。明王 世懋艺圃撷佘:“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渤牛溲,咸成郁致,于是 诗之变极矣。”“马勃牛溲”。清薛雪一瓢诗话七四:“稗官野史,尽作雅 音,马勃牛溲,尽收药笼。” “牛马不若”:形容极其劳苦。语出明袁宏道锦帆集之三尺牍沈广乘: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 县) 令尤为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牛衣对泣:形容夫妻共同忍受贫困生活的折磨。语本汉书王章传“初, 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袁宏道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脱集一述内“玉白冰清欲何为,不记牛衣对泣时? ” “牛羊勿践”: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 之,况于人乎? ”宋曾巩拟代廷试进士策问二:“况于有德有造,成人之材,牛 羊勿践,遂物之性,可望其仿佛乎? “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语出汉王充论衡自纪:“牛刀割鸡,舒 戟采葵。”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 牛刀。 “鸡口牛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语 出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 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夫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 大王羞之。”同“宁为鸡口,勿为牛后”,据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 牛后虽大乃出粪。”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 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现在用“鸡口牛后”,或作“鸡首牛后”,多指只愿在小地 方或小单位为:官”,不愿到大地方或大单位为“民 的思想。 “目无全牛”:语本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莫不中 音文惠君日: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后来用“目无全牛 形容洞察事理、处理事务的能力达到精通纯熟的地步。宋李之仪姑息居士文集。次 韵东坡和滕希靖雪浪石诗“便觉诗源得三昧,目中无复有全牛。”又作“目牛无全”。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吓人而实际懦弱。语本杨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 见草而说( 悦) ,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李轨注:“羊假虎皮,见豺则战;人假 伪名,考实则穷。”后汉书刘焉传论“所谓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昌歇羊枣:据传周文王嗜昌歇,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语 出宋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歇羊枣,未 易诘其所以然者。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三子皆鸿生硕彦,目 无古今,乃昌歇羊枣,异代同心,何哉? “鸡虫得失”:本指事物有得就有失,不能尽如人意。后多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 得失。语出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 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独目寒江倚 山阁。”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鸡虫得失无了时,鹏鹦逍遥各自知。 1 4 第二章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鸡鸣狗盗”: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昭王)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 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日: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 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编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 能为狗盗者,日: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 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 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 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 传出。 后用来称有卑微技能的人。 “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语本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人 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 里人日:公之狗甚猛, 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鸡鸣狗吠 :亦作“鸡呜犬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焦循正义:“此必时俗语。故老子 亦云:乐其俗,安其居i 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形容战乱,变乱。 ( 二) 简练通俗的谚语 谚语,说文“谚”释为“传言也”。广韵:“谚,俗言也 。谚语多半在民间 口语中广泛流传,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往往传达着人们在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 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而且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 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1 关于“马”的谚语 关于涉马的谚语有很多,如“人有错手,马有失蹄“、“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 死会水人”、“马看牙板,树看年轮”、“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快马不用鞭催, 响鼓不用重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马 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人心的善恶,必须经时间的考验才能得 知。出自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 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亦作“路遥知马力, 事久见人心。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元郑延玉后庭花第二折:“我则要千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足,自事足。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又说“马不野草不肥,人不 外财不富 和“马无露草不膘,人无横财不富”等。 吖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比喻人太善良、老实,往往会被人欺负。明冯梦 龙古今谭概:“其字本是其,加水也是淇,除却淇边水,加欠便是欺。语云:马 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川 2 关于“牛”的谚语 关于涉牛的谚语如:“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 的”、“牛头不对马嘴”、“牛不吃水强按头、“牛耕田,马吃谷、“牛套马,累死俩” 等。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比喻只是说空话、大话是不管用的,要看真本 事。李满天水向东流第二十章:“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碌碡摆在 当场,跟你没交情,跟我没来往,每多的,也没少的,咱们比一比,才见出谁真谁假。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警世通言卷十一:“苏雨道: 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 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张恨水啼笑因缘十三回:“你老人家要 三位师兄帮忙,就说要人家帮忙的话,这样牛头不对马嘴,闹上一阵,还是没有谈到 本题。 草明乘风破浪一章:“看你们多罗嗦! 妈,你怎能把我结婚的问题扯到炼 钢上去哩,那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 也作“牛头不对马面”文明小史二十四 回:“题目出来,问的是矿务,偏偏那个矿字照着周礼古写,大家不认得,只面 面相觑,又不敢问。内中有几个人肚子罩略略有些丘壑,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 对马面。 “驴头不对马嘴”儒林外史五十二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 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十一章:“人总得凭良心,只有 那黑心黑肺的人,说话才驴头不对马嘴! “驴唇不对马嘴”儿女英雄传二十五 回:“一段话,说了个乱糟糟,驴唇不对马嘴,更来的不着要! ”老舍老张的哲学 二十:“年幼的时候,她说笑话给他听,他转转眼珠又把他的笑话改编一回,说给她 听,有时编的驴唇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口”七侠五义九十四回:“书中有 缓急,有先后。叙事难,斗笋尤难。必须将通身理清,那里接着这里,是丝毫错不得 的。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驴唇对不着马嘴”: 醒世姻缘传十八回:“那杨古月再没二话,按住那个十全大补汤的陈方,一 贴药吃将下去,不特驴唇对不着马嘴,且是无益而反害之。 “牛不吃水强按头”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红楼梦四十六回:“家生女儿 1 6 第二章六畜熟语的类型及分析 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 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1 i 成? ”艾芜乡愁 二:“你们听完我的话,再骂不迟! 去不去还由你们,牛彳i 吃水我会强按头么? ”也 作“强按牛头喝水”李满天水向东流一章:“光是大会压,小会挤,牛不吃水强 按头,你想会弄个什么结果? ” 3 关于“羊 的谚语 关于涉羊的谚语如:“羊羹虽美,众口难调”、“羊酒不均,驷马奔镇”“羊毛 出在羊身上”、“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等。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庐山开先善暹禅师:“僧问:一雨所润,为什么万木不同? 师日:羊羹”虽 美,众口难调。”元邓玉宾中吕粉蝶儿:“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羊酒不均,驷马奔镇”意谓处理问题不公平的话,人们就会闹事谋反。金瓶 梅第九十五回:“常言道:“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羊酒不均,驷马奔镇。处 家不正,奴婢抱怨。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 出的代价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凡事总要人化小,小化无。 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贾的再出两个,把这件事平平安安过去,不就结了吗。”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媒人打夹帐,家人落背弓,陪堂讲谢礼,那羊毛 出在羊身上,做了八百银子,将珍哥娶到家内。” “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比喻做某件事好处没得到,反而招来麻烦,落得个 不好的名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无十二回:“若是同人合伙,领了主人的本 钱,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还有几厘利钱:他若是要二分开外,我就是羊肉不曾 吃,空惹一身膻。” “干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多平庸之辈抵不上一个杰出的人。汉司马 迁史记赵世家:“赵简子有臣日周舍,好直谏。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 大夫请罪,简子日: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惟惟, 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 4 关于“鸡 的谚语 关于涉鸡的谚语如:“偷鸡不成蚀把米”、“失晨之鸡,思补更呜”、“无毛鸡, 假大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 “偷鸡不成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清钱彩院岳全传第二十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回:“这艄公好晦气,却不是偷鸡不成,反折了一把米? ” “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比喻有错误的人,很想有机会能立功补过。三国魏 曹操选举令:“谚云: 失晨之鸡,思补更呜。昔季阐在白马,有受金取婢之 罪,弃而弗问,后以为济北为相,以其能故。 “无毛鸡,假大架”没毛的鸡,却装成架子满大的样子,比喻本来底子薄,基础 差,却要打肿脸充胖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汉 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 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 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5 关于“狗 的谚语 关于涉狗的谚语如:“狗改不了吃屎”、“狗咬狗,两嘴毛 、“狗长尾巴尖儿 的好日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一等。 “狗改不了吃屎”意谓坏人不会改变其作恶的本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 三十一回:“纵让他只些进退,不敢再来了,狗改不了吃屎,一个犯事到官,说曾在 咱们宅里放过他,老弟,你也担些儿考成! ” “狗咬狗,两嘴毛”意谓争斗的双方都不好,是一路货色。梁斌红旗谱:“可 是后来觉得这场官司,打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鸡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驻马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焦作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锦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运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璧山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湖北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萍乡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5食品经销商合同范本
- 医学生大病历书写规范
- 4M变更管理培训
- 毒麻药品管理课件
- 湖北武汉邮政招聘试题带答案分析2024年
- 监狱消防安全
- 食物的来源及获取方式
- “红旗杯”竞赛总题库-3班组长创新和数字化管理能力考试题库(附答案)
- 工程力学-何培玲(中文电子课件)全套教案课件
- 彩钢棚搭建合同协议书
- 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深度探究与实践应用
- 【KAWO科握】2025年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指南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