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 院系: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导师:黄瑞雄教授 年级:2004 级 研究生: 梁剑 院系: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导师:黄瑞雄教授 年级:2004 级 研究生: 梁剑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一旦恶 化不止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百色是我国西南部一个具有优良革 命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与越南,缅甸等国家相连,地质情况复杂,矿藏、水 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然而,目前百色的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一方面,由于当地 人民长期形成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建国以来的垦 植、毁林、开荒、经济开发等,造成百色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劣, 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百色属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有全国闻名的十几个贫困 县,例如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县等,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们由于 生活所迫,乱砍滥伐,过度开荒的现象严重。另外百色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发育程度较 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发展经济的观念不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很薄弱。百色的 环境状况可概括为:生态脆弱,环境保护能力低下,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破坏和退化问 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引起百色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百色如何在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协调,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环境状况也得以改善与保护。 百色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研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尽快恢复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使丰富的资源得到有 效的保护和利用;才能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而加快经济的发 展。因此,加强对百色环境保护的研究,对促进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 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 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能动关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作用。但 是,科学技术这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和运 用中也存在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科学技术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协调作用的发 挥要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的强烈制约。 科学技术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及社会变革的首要推动力,在极大地促进 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的同时,也对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负面的影响。20 世纪中期,随着全球化的 ii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生态危机的形成、加剧,人们开始从生态角度来审视科技及其作用。 然而,人们并没有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致使许多 人至今还不知道科学技术究竟对生态环境有没有价值,其价值的表现又是什么?如何正确 地认识和实现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呢?这正是本文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科学 技术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是科技进步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不断加深和拓宽,并 且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手段;而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是科学技 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 分,第二章通过了解百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分析百色的科技资源现状,总结出生态 环境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障碍,科技资源落后,以及科技发展 水平低,是造成百色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章根据前一章对百色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科技资源状况的分析,具体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策略。本文的创新 之处在于:笔者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科技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 验,拟从百色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社会 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一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 科学 技术 百色 生态环境 ii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bose , guangxi postgraduate: liang jian maj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e: 2004 study direction: philosophy of science supervisor: professor huang ruixiong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basic condition, is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economy, the society develop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ns, restriction economy long term development, but also can threaten humanitys survival. the bose area is our country north west has the fin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the national minority area, is situated at the border area, with vietnam, country and so on burma connected, geological situation complex, mineral resource and water resources rich, forest is higher.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the local people form for a longtime the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production method, has formed the certain degree destr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since has added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 reclamation, destroys the forest, opens up wastelan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creates the bos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ceasingly to worsen, soil erosion serious, mountain natural disaster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so on body landslide and mud-rock flow,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bad, peoples survival environment faced with stern challenge. at present, the bose area environment condition may summarize is: ecology fra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bility low, faced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ecology destruction and the degenerated question, the sustainable growth potential is insuffici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bose area is zhuang nationality, the miao nationality, yao nationality and so on the national minority lives together the area, here has several extremely poor county which the nation is well-known, for example lingyun county, leye county, longlin county and so on, the entire loc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re at backwardness condition for a long time, people because live compel, the over cutting, excessively opens up wasteland phenomenon serious, bose certain area national minority society growth degrees lower, productive forces level extremely low, the people develop the economical idea not to be strong,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very to be also weak. in under the western big development time background, how does the bose area obtai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uarantee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also can improve and the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which the people pays attention. boses economy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needs to adopt has the pointed measur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v strengthen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restores the forest grass veget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prevented soil erosion, the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enable the rich resources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the use; can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troduces the fund, the technology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well, speeds up the economical the development. therefore, strengthens to the bose ar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top this national minority to live together the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al relations are the humanity live and the development basic relation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nature, gradually from in the relational process which even more can move to the natural passive relational trend is being important and even is the epoch-making function. b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promoted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relations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lso has the destruction natural resourc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tilizati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s to receive social to the pers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 coordination function display the economy, the political system as well as peoples ethics morality and so on the intense restricti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lling force which transforms as the present ag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first essential factor as well as the society, has brought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spiritual treasure for the humanity which grows day by day, enormously is promoting the economical, cultural and societys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to our l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negativ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20th century intermediate stages, along with ecology crisis the and so on the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ources destruction formation and intensify, carefully examin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the function from the ecology angle only then bring to peoples attention . however, the people certainly have not carried on the system fro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gle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lue the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 causes many people until now not to know actuall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es have the valu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at is its value performance also? how correctly knew and realiz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alue? this is precise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ith the solution question. this article altogether is divided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negative two aspects elaborat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inly is the advance in technology causes the humanity to the environment frontage influence unceasingly deepens to the nature under standing and the v transformation and opens up,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li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 strategy essential method; bu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environment negative in negative influence wa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humanity liv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resource and the biodiversity has ha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second,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aper key part,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understood bose fa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as well as analyzes bose the technical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s the birth condi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o lac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olic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xistence barrier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resources backwar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low, is creates the b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the main reason. third chapter acts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chapter to bos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the technical resources condition analysis, specifically proposed protects the b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s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me strategie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the author profits from predecessors fundamental research achievement and the domestic other some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draws up conducts there search from the b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gle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lue, to the time realiz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erson, social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 positive cycl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goal. key words: science , technology , bose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前 言 前 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到了战略的高 度。面对新世纪,党中央又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两 个大局”的构想,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西部大开发是 当前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西部地区是欧亚大陆的脊梁,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这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同时是众多民族和文化的大观园。2000 年 10 月 11 日,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的建设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力争 用五至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 好的开局。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吸取发达国家的前车之 鉴,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本关系。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更加能动的关 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乃至是划时代的作用。但是科学技术这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另一方面, 在发展和运用中也存在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象。 科学技术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协调作用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伦 理道德观念等的强烈制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 要在利用科技手段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科技的社会作用、科技时代人的生存状态都处在当前哲学研究 的中心。工业科技的兴起和发人类的能力空前增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经济效益是以往 任何生存方式都无法创造的;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敲起了警钟,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一系 列生态问题凸显,人类的发展、生存受到威胁。高新技术的发展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 可能,也带来了更多的难以预料的危险。科技因与生态问题密切相关,从环境问题被重视 起就一直饱受关注,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双面的社会效应使其更加成为探讨中心。有人认为 科技是产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应承担社会责任;也有人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了,环境问 题就能自然解决。这些认识皆是片面的,不利于科技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在 这个人类对科技普遍依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弄清科技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理清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较为充分,科技带来的负效应也更为明显,存在较多的科 技批判言论,对科技的负效应有更为深刻具体的认识,开创了许多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 方法,但往往陷入孤立、偏激,陷入非理性、非社会、非历史的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相对落后,尚处于大力发展生产力阶段,需要加快科技发展,必须首先充分肯定科技的第 一生产力作用,但同时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科技的负效应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学术界 对科技的正负效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有许多专门的研 2 究,多认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科技发展的人文尺度、制度因 素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是我国当前相关教材、专著、文章的普遍观点,例如各 种版本的自然辩证法 、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的可持续发展引 论 ,丁长青教授的科学技术学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会 不断出现,科技的社会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也将是不断发展的课题,对这些问题需 要采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研究。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代社会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与自然关系 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从人类的未来走向看,许多关涉人生存发展的社会问题和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对人的生存发展的积 极作用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消极作用是处于次地位的。因此应该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 于社会的进步、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不能因科技的消极效应而因噎废食。 在对待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时,既不能片面强调科技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认为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威胁到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无法避免和克服的,甚至认为要放弃科技;也不能只强调科 技对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认为依靠技术和工业进步,即使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危及 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最终也将被克服。而是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科技持辩证的态度。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科学和技术的价值,认为科学和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 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这已被人类发展史确证了,但不能盲目 地、无节制地发展和应用科技,即反对盲目追求科技进步,从生态环境方面探求,使科技 更加有效服务人类生存发展的举措,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百色是我国西南部一个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1929 年 12 月,邓小平、 张石逸等同志在这里领导了“百色起义” ,创建了工农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由 此成为了全国的红色革命老区。百色地处边疆,与越南,缅甸等国家相连,地质情况复杂, 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革命老区大开发的成 败。尽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全区 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百色的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 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退化问题,影响了整个百色的可 持续发展。当前,如何发展经济,尽快使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是百色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 任务。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资源利用、经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 快,生态环境也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压力。百色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 的措施和对策研究,积极发展科技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使丰富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百色环境保护的研究,对促进这个少数民族 聚居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从百色的现实状况出发,首先分析了百色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 联系后,对百色科技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调研活动,收集百色科技发展与生态环 3 境现状的相关资料。引入环境学、经济学、科技学的研究方法,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数据 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运用科技发展观、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人 的研究成果,对百色的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一些理论思索,对百色在全面发展小 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协调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 办法和措施。 1.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相关概念的诠释 1.1.1.科学的概念 1.1.相关概念的诠释 1.1.1.科学的概念 科学一词源自希腊文 scientia ,原意为学问、知识,在梵语中的意思是特殊的智慧。 中国古代中庸中用“格物致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概念。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者富 泽瑜吉首次使用“科学”一词,到了 1893 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书目的时候首先使用 了“科学”这个词。1896 年前后,资本主义理论的介绍者、著名科学理论翻译家严复在翻 译大演论和原富这两部名著时,把science”译成“科学” ,此后“科学”一词 便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古今中外,对于什么是科学,是百家争鸣,众说不一,对科学的理解存在种种不同的 看法。有人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知识、学问,就如“科学”一词的本义那样。这是对科学内 涵的最原始认识。还有学者把科学看作是生产知识的过程或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持这 种观点的人不是着眼于认识活动的静态结果, 而是把科学理解为动态的过程。 英国科学家、 科学学奠基者贝尔纳则把科学看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认为科学不是一个单一体,而 是历史的形成的包含多种含义在内的综合体,它同人类其他方面的社会活动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也有人从实践的方面论述科学,如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在实践中观念 地把握对象的特定方式,是通过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来把握对象的特定方式。通过把科 学转化为技术,就是把科学这样观念的方式转化为感性活动的方式,转化为实际地利用对 象本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马克思则从生产力的角度论述过科学,在马克思看来,科学 是“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 , “科学这种既是观念的 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 方面,一种形式。 1”等等。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阐述科学的内涵,那么科 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是由人类对认识客体(自然、社会、思维及其他各种事物)的知识体系、产生知 识的活动、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精神等按一定层次、一次方式所构成的 一个动态系统。对认识客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成熟形态,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有机构成: (a)实验事实(这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 4 (b)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从诸多概念中提炼出或挑选出基本概 念)。 (c)原理及定律(基本概念之间关系,一般通过逻辑的或非逻辑的方法以假说的形 式提出,它们将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 (d)逻辑演绎系统(由逻辑基础出发,利用逻辑法则或数学运算推理)。 (e)一系列具体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可与实验事实直接比较)。 这个理论体系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即看它推出一系列具体结论是否与实验相符;若 不相符,就必须修改理论体系逻辑基础(因为它是以假说形式提出的,科学中的错误多由 此引起或产生),直到理论体系的各种具体结论都完全与实验事实相符为止。 就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这一规定来说,零散的知识或经验知识不能称为科学,最多只 能说包含科学的因素。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应具有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及可检验性。从作为知识体系的科 学来看,科学具有客观性、精确性、系统性、实证性、规律性和感情中立性等等。当这些 特性一旦得到无节制的发挥时;如用冰冷冷的理性面孔对待一切,完全排除感情因素,科 学就会产生出负效应(负价值)来,就会走向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反面。 1.1.2.技术的概念1.1.2.技术的概念 技术同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技术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为技能、技巧。技术的 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内容和属性不同,而且人们对其考察的 角度不同,对技术的认识也有差异。技术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不断的变换 与更新的。技术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最初是指技能、技巧,这也成为技术的基本含义。其 后技术概念的扩展变化都是以此为核心进行的。在整个古代,人们对技术的理解侧重于技 术的主观表现,即认为技术是人的技能、技巧,而没有把工具、器械等客观表现包括在技 术的含义之内。到了近代,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以蒸汽机的广泛 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机器作为一种劳动手段起作用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 各种机器和工具等物质手段被包含到技术概念之中。不仅如此,工艺、程序、规则等由于 能够提高机器的效能进而补充和强化人的技能,所以技术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到了现代, 各种机器的制造和操纵,各种工艺程序的制定已从主要依赖经验上升到更加依赖于自然科 学知识的参与,因此那些以科学为基础且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被包含到技术的含 义之中了。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技术应是人类在实践(包括生产、交往等)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 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如工具、机器、仪表等)及经验、方法、技能、 技巧等。 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没有上 升到理论高度)而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技巧等。科学性技术指的 是依据科学原理(而不是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和方法等。 5 按上述对技术的理解,技术既包括实体性存在方式(如机器、设备、仪器、仪表之类),也 包括非实体性存在方式(如设计方案、运行法则、操作规程等) 。 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人 本身)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各种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具 有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科学技术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其社会属性则表现在 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背离任何一方,科学技术都有可能 产生非人化的结果,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只能在其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得到协调状态下得 以产生。 当然,到了现代,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后,科学和技术已经是互相渗透,科学技术化, 技术科学化二者相互作用,很多情况下己经难以清楚地对科学和技术进行区分,因此,便 有了科学和技术之合称“科技”一词的出现。 1.1.3.生态环境的概念 1.1.3.生态环境的概念 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的总和。 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 而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所谓生态环境指以整个 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因素的环境系统。它 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 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 1.1.4.百色 1.1.4.百色 百色地处广西西部,位于东经 1060710656,北纬 23332418之 间,总面积 3.63 万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区。1997 年末全市总人口 3152 万 人。 百色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连,东与南宁相连,南与越南交界,是滇、黔、桂 三省区结合部,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区,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 7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7% 3。 百色东西长 320 公里,南北宽 230 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 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在总面积中,山区占 95.4%(石山占 30%,土山占 65.4%) ,丘 陵、平原仅占 4.6%。全地区现辖百色市、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凌云、 乐业、田林、隆林、西林等 12 个县(市) ,183 个乡镇,处于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 地带,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百色自然资源丰富,土山面积共 3500 多万亩,人 均 10 多亩; 现有森林面积 2728 万亩, 木材蓄积量 4400 多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 53.48%; 动植物资源有 500 多种,素有土物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为我国确定的西部矿产资源十大富集区之一。另外百色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利用的 水能资源,有 400 万千瓦以上。总的气候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 6 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 19.0c 至 22.1c ,大于 10c, 年积温 6230c 至 7855c ,全年无霜期 330 至 363 天,太阳 辐射总量达到 96.9 至 114.1 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 1405 至 1889 小时,年平均降 雨量 1113 至 1713 毫米。但是由于自然结构、历史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性,百色自然条 件复杂,生态环境也较脆弱 4。 1.2.科技对环境的正面影响科技的生态价值 1.2.科技对环境的正面影响科技的生态价值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变革自然界的手段, 在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就意味着人 类运用科技作用于自然,不仅能从大自然中获取所需的能源、资源,也能够运用科技来保 护大自然,来克服和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 科学技术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2.1.科技进步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1.2.1.科技进步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尽管有人对科学的功能有所怀疑,尽管有人因科学家造出原子弹而将科学视为“不过 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 ,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根本手段,是人 类摆脱愚昧,由野蛮蒙昧走向文明的唯一动力。 我们共同的未来也指出,当代科学技 术向人类提供了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的潜力和手段,人类可以凭借它达到使人类与自 然规律协调的目的,并在这种协调中走向持续的繁荣昌盛。 第一,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尤其是理论科学技术不断地把自然界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纳 入人的认识领域。在理论科学发展的初期,人类认识的领域,从广度上讲,也只不过是地 球及太阳系的范围;从深度上讲,也不过是原子、分子的层次;在生命界也不过是对地球 上现存生物在一般意义上识别、归类和确定其序。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人类的认识领域 大大加强了,在广度上“走出”地球, “冲出”太阳系,到了银河系、河外星系,甚至达 到总星系的程度;在深度上“突破”原子的层次,进展到了原子核以下的基本粒子层次; 在生命界,人类的认识领域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对生物的认识,也“突破”在细胞层 面上对生物的认识而进展到从原子、分子层面上来认识生命现象。 第二,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尤其是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不断地把自然界在深度和广度 上纳入到人的改造实践活动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低下, 人类主要作为一支生态力量介入地球的演化过程,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借 助于它提高了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如大规模地开发矿床和兴修水利科学发展到现 代,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宏观领域,人类的足迹已踏上了地球以外的星 球,出现了“球外的人工自然” ;在微观领域,人类不再满足于研究现存的自然物而研制 出各种“人造的元素” ;在生命界,现代生命科学研制出了“多利羊” ,使人造生命不再是 神话而成为现实。这一切都是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认识、改造自然的结果。 第三,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加深人类对“自然人”系统的了解,弄清地球的 7 承载能力。 “自然一人”系统极其庞大、复杂,离开科学技术的帮忙,人们就会像失去光 明一样,在漆黑的社会发展时间隧道中茫然无措。本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 的认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带有割裂两者的痕迹, 因而全球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人类。这种状况迫使人们转换研究视角,不仅从经济 效益出发,而且要从社会效益、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