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亦集乃路是元代西北一个路级行政单位。上世纪初,这里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尤其 是发现大量汉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文书,催生了- f l 新兴学科一黑水城文献学。黑水城文 书中有许多件涉及元代亦集乃路粮食的征收、储存、运输等内容,对我们了解元代亦集 乃路乃至元朝末年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有重要帮助。本文以黑水城所出元代文书 为基础,选取其中若干件文书,在分析其形式、确定其性质、考订其名称的基础上,研 究文书所反映的意义,对元代末期亦集乃路的粮食问题进行较全面地探讨。全文主要分 为以下五个部分。 1 通过河渠司相关文书的整理与研究,联系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分析亦集乃 路河渠司的特殊职能,对此处河渠司的性质作出新的判断。重点研究其在征集税粮及申 报粮食产量中的作用,分析河渠司职能宽泛的原因。 2 清理元亦集乃路的仓库文书,对亦集乃路广积仓的职能进行考辨,对广积仓的 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玉卜仓的性质,对两件仓库官任用文书进行分析研究。 3 在整理相关文书的基础上,研究亦集乃路的粮食流通。元代前期亦集乃地区的粮 食主要从甘肃兰州转运,至治二年开始直接从宁夏府路转运。但从文书上反映出来亦集 乃路的粮食来源还有河东宣慰司,即今山西地区。当然还有部分粮食从甘肃行省转运。 4 从至正廿四年司吏刘融买肉面等物呈文亦集乃分省原出放规运牒等文书 入手,联系相关文书,分析元代后期亦集乃路的经济情况,指出此时小麦已经具备一般 等价物的特性。 5 总结以上研究内容,分析亦集乃路的特殊性,认识亦集乃路的重要地位,尤其是 在元末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办集乃路、黑水城、文书粮食。 i u a b s t r a c t y i j i n a ii sa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u n i t si nn o r t h w e s to f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a tt h eb c :g i n n i n go ft h e l a s tc e n t u r y , al a r g eq u a n t i t yo fp r e c i o u s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w a sf o u n dh e r e ,e s p e c i a l l yal a r g e n u m b e ro fw r i t sw r i t t e n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a n do t h e re t h n i cm i n o r i t yl a n g u a g e s n i sg i v e b i r t ht oan e ws u b j e c t t h eh e i c h e n gs t u d y h e i c h e n gw r i t si n v o l v e sm u c hc o n t e n ta b o u tt h e w a yo fc o l l e c t i n g ,s t o r a g e ,a n dt r a n s p o r to ff o o di ny i j i n a i i ti si m p o r t a n ta n dh e l p f u lf o ru s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y i j i n a ir e g i o na n de v e n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i nn o r t h w e s t i nt h e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t e n d st o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i s i s s u e w h i c hi sb a s e do nt h eh e i s h u iw r i t sa n do t h e rd o c u m e n td a t a t h ew h o l et e x ti sm a i n l y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f i v ep a r t s 1 t h r o u g h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 so fa n dr e s e a r c ho nt h ew r i t so fh e q u s i ,a n dt a k et h eu n i q u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n o r t h w e s ti n t o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w ec a na n a l y s et h es p e c i a l 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s e c r e t a r yo fc a n a l s ,t h e nm a k ean e wi u d g m e n to nt h en a t u r eo fs e c r e t a r yo f c a n a l s w ef o c u so n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c o l l e c t i n gt a xi ng r a i na n dd e c l a r a t i o no ff o o do u t p u t ,a n d a n a l y s et h er e a s o n sw h yi t sf u n c t i o n sa r ew i d e n e d 2 o nt h eb a s i so fc o l l a t i n gt h er e l e v a n ti n s t r u m e n t s ,t h es t u d ya l s os e t so nt h ef o o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t h ee a r l yy u a nd y n a s t y , t h ef o o df o rt h ey i j i n a ir e g i o n m a i n l yc o m ef r o m l a n z h o ua n d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 nf r o mt h es e c o n dy e a ro fz h i z h i ,i tw a sd i r e c t l yf r o mt h e n i n g x i ap r o v i n c e h o w e v e r , w ec a ns e ef r o mt h ei n s t r u m e n tt h a tt h eh e d o n gp a c i f i c a t i o n c o m m i s s i o n e r sc o m m a n d e r y , w h i c hi s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n o w , i sa l s oo n eo ft h ef o o d s o u r c e s s o m ef o o da l s ot r a n s p o r t e df r o m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t h e r ei s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i nt h e r e c o r d s 3 a n a l y z et h es t o r e h o u s ew r i t si ny i j i n a ir e g i o n m a k ear e s e a r c ho n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 g u a n g j i s t o r e h o u s e a n a l y z et h en a t u r eo fy h b us t o r e h o u s e a n dt w ow r i t so nt h e a p p o i n t m e n t o fs t o r e h o o s eo f f i c i a l s 4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d o c u m e n t so nt h eo f f i c e rl i u r o n g sp u r c h a s eo ff l o u ra n dm e a ti n 1 3 6 4e x c a v a t e di nh e i s h u i c h e n ga n d s u b - p r o v i n c ea l s os e to u t t h eo r i g i n a lr e l e a s es h i p p e d d i s p a t c hr e g u l a t i o n ,r e l a t i n gw i t ht h er e l e v a n ti n s t r u m e n t s ,a n a l y s et h e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o f y i j i n a io ft h e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 p o i n t i n go u tt h a tw h e a ta tt h i st i m eh 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g e n e r a le q u i v a l e n t 5 s u m m i n gu pt h ea b o v es t u d y , a n a l y s et h es p e c i f i c i t yo fy i j i n a i ,a n dr e c o g n i z ei t s 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i t si m p o r t a n t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i nt h el a t ey u a n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y i j i n a i h e i s h u i c h e n g w r i t sf o o d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肄建1 瞎 讼0 7 年s 月y e t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孟繁靖 卅年歹月夕。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球建嚷 汐。7 1 年9 月矽日 指导狮( 签孙懿清 沙0 年s 月弓日 1 1 绪论 黑水城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我国西夏、元时期的古城。上世纪 初,这里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发现大量汉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文书,催生了- i q 新 兴学科黑水城文献学。但同敦煌学一样,黑水城文献学的发展史也有着我国学人伤心的 篇章。1 9 0 8 年和1 9 0 9 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带领探险队到达黑水城,进行了大规模 的抢劫式盗掘,从此大批珍贵文献长期沉睡俄邦。接踵而至的还有英国人斯坦因,部分 文献也流落英岛。黑水城遭此浩劫,令我国学人扼腕叹息。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 9 8 3 年至1 9 8 4 年,我国考古 工作者在黑水城遗址进行了详细地科学发掘,又出土大批文书,现已将汉文文书整理为 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文书卷) ,1 9 9 1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卷和文物珍 品集也将出版。俄藏黑水城文书和英藏黑水城文书也由中国学者分别与俄国、英国学者 联合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和英藏黑水城文献。除上 述所列之外,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也曾对黑水城进行几次小规模的发掘,较为 全面搜集中国所藏黑水城文献的中国藏黑水城文献业已出版。这些文书的陆续刊布, 大大促进了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对辽宋夏金元史的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 元史学界对黑水城文书的日渐重视,主要成果有如下内容: 涉及亦集乃路经济问题文章。陈高华对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定名为甘肃行省宁 夏路支面酒肉米钞文书的两件文书进行了研究,认为这应该是亦集乃路的文书,指出 该文书对认识亦集乃路与纳怜道的特殊价值,同时对登记簿中有关河西蒙古诸王作了考 订。李逸友对元代大德四年军粮文卷进行了研究,认为穸卷产生的背景是大德年间元 王朝准备出动大军与海都决战而筹粮,并分析了申文的格式。李逸友还对一件元代合 同婚书进行了研究,指出它实质上是立婚书人巴都麻的卖身文契 。 吴宏岐( 黑城出文书) 中所见亦集乃路的灌溉渠道及其相关问题一文讨论了 黑城出土文书所见渠道名称,增补了7 条渠道,认为本渠是一条大干渠,并分析了有关 各渠的户口数量与元代亦集乃地区的人口规模。潘洁、陈朝晖元代亦集乃路税粮初 探分析了亦集乃路税粮的构成认为主要有大麦、小麦、糜子三种。她根据文书算出 暑陈商华:黑城元代站赤登记簿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0 0 2 年5 期。 鼋李逸友:大德四年军粮文卷,文物天地1 9 9 1 年2 期。 李逸友:黑城i 乜土的元代合同婚书。文物天地1 9 9 2 年2 期。 。 吴宏岐:( 黑城出土文书) 中所见亦集乃路的灌溉渠道及其相关问题,西北民族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 0 0 2 年 大麦、小麦、土地数与税粮数之间的比例数字,以此对部分文书进行了复原。 杨选第亦集乃路民间借贷契约分析了其中1 3 件借贷契约的共同特点,指出其 中7 件是元末顺帝时期国。马彩霞关于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经济文书的考释对俄藏 第六册申亦集乃路总管府验粮文进行研究,根据背面文书推定此文书的年代大致在 至正廿四年( 1 3 6 4 年) 左右。她通过研究指出广积仓与亦集乃路总管府之间存在着收粮 与验粮的职能分工,且不一定同步进行:并且亦集乃路税粮很少,约三分之一用于畜牧 业。孟繁清对黑城出土契本进行分析,认为偏远的亦集乃保存如此多契本,令人费解。 徐悦就亦集乃路屯田面积及户数、屯f f l 类型、屯田户的构成和屯田管理机构等问题 进行研究,指出亦集乃路屯田面积约在5 0 0 顷左右,远远大于史书记载的9 0 顷 。王大 方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现元朝的粮库登记帐册指出亦集乃路的粮库管理官员,在登 记帐册上使用了精确到五、六位的登记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计量法度,具有珍贵的 参考价值 。许生根英藏四件军政文书初探分析了英藏四件黑水城文书,对元代亦 集乃路的粮食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叶新民对其中的合同婚书以及有关借贷、雇佣、 买卖、租赁与合同火计等方面的契约文书进行了考辨。 涉及亦集乃路社会组织文章。王艳梅元代亦集乃路的渠社分析了渠社的功能, 指出亦集乃路基层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是以自然村落,而是以灌溉渠道为单位进行划 分。石坤从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看元亦集乃路的西夏遗民通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 文书中出现的西夏遗民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元代亦集乃路遗留西夏遗民的生活状 况及其与当地其他民族的融台情况 。金漾坤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代的养济院制度 指出元代养济院制度到元后期一直存在。作者还对亦集乃路和亦集乃路的粮食来源作了 简单的介绍。 陈志英通过与黑城出土文书( 汉文文书卷) 中的f 2 1 :w 3 文书比对,对俄藏 黑水城文献中定名为皇庆元年刑房奉诏赦除令的俄皿1 4 0 3 号文书进行了分析并 重新定名,指出其对理解元典章中的省文、研究元代法律史上的“断例”以及拍i 集 占潘洁、陈朝晖:元代亦集乃路税粮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2 0 0 7 年2 期 2 杨选第:亦集乃路民问借贷契约,内蒙古师大学报1 9 9 6 年3 期 营马彩霞:关于黑水城所f f ;一件元代经济文书的考释两域研究,2 0 0 4 年4 期。 。孟繁清:元代的契本,元史论从第一 辑,中围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5 年 毒徐悦:元代亦集乃路的屯f 兀开发,宁夏社会科学,2 0 0 8 年5 期。 函乇大方: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现元朝的粮库登记帐册,内蒙古大学学报,2 0 0 3 年3 期。 巴许生根:英藏p u 件军政文书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 0 0 8 年2 期。 邑叶新民:亦集乃路元代契约文书研究,蒙古史研究第五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 g 王艳梅:今日湖北理论版,2 0 0 7 年6 期 峰石坤:从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看元亦集乃路的西夏遗民,敦煌学辑刊) 2 0 0 5 年2 期。 2 乃路的驿传状况有重要的价值。陈高华对照图版对编号为n 0 4 8 1 的“亦集乃路河渠司 文书 中的文字进行了校正与考释,指出这件文书是亦集乃路河渠司向该路总管府上报 执行拘收蒙古子女情况的保结文书,反映了元代蒙古族平民分化、流散现象的严重与普 遍。邱树森利用黑城文书中的相关文书对回回哈的司进行了研究 。刘晓探讨了黑城文 书中所反映的元代户籍制度。 相关的其他研究成果。许生根对英藏黑水城文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其中明确 记载为元代汉文文书的有粮草账册6 件,汉文户籍册1 件,官府公文1 8 件,其他文书 属于元朝的有1 0 余件 。陈之对黑城出土文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其是北 元研究的最新成果 。方龄贵读( 黑城出土文书) 一文,通过对大元通制和至 j 下条格印本残页,洗冤录残页,孝经直解残页、文书中的“阔立赤 和“阔录 赤”、以及宣光纪年文书及天元官印等的分析,指出“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收录 了如许新的史料,内中有的可与元史互证,有的可补元史的不足,实属难能可 贵,从而为蒙元史研究展开新的前景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张国旺将俄藏黑水城t k l 9 4 号文书至正年间提控案牍与开除本官员状定名为元代至正间亦集乃路钱粮房所录 本路官员请俸文书底簿,指出其对于研究元末俸禄制度、亦集乃路的历任官员任职情况 有着重要的价值。马顺平通过编号”俄t k 2 0 4 v ”的文书,研究了北元亦集乃分省被明军 攻陷前夕的政治军事状况。 虽然黑水城元代文献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来说还有许多学术宝藏等 待开发。黑城文书中有许多件文书涉及元代亦集乃路粮食的征收、储存、运输内容,对 我们了解元代亦集乃路乃至元朝末年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有重要帮助。本文选取 其中若干件文书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形式、确定其性质、考订其名称、研究其意义等方 式,对亦集乃路的粮食生产、运输、消费及元后期亦集乃路经济状况作进一步研究。通 过考释文书来揭示元代亦集乃路的相关制度及经济状况。 陈志英:( 元皇庆元年( 公元1 3 1 2 年) 亦集乃路刑房文书) 初探, 内蒙占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5 期。 陈离垡:“亦集乃路河渠司文书”和元代蒙古族的阶级分化,文物1 9 7 5 年第9 期。 3 邱树森: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回回哈的司”,南京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m 刘晓:从黑城 f j 士文书看元代的户籍制度,江话财经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6 期。 。许生根:英藏黑水城文献社会文书述略,宁夏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6 期。 西陈之:北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一( 黑城出土文书) ,文物1 9 8 7 年第7 期。 o 方龄贵:读( 黑城出土文书) ,内蒙古社会科学,1 9 9 4 年第6 期。 留张国旺:俄藏黑水城t k l 9 4 号文书( 至正年间提控案牍与开除本官员状) 的定名与价值,西域研究2 0 0 8 年2 期。 马顺平:北元“宣光二年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亦集乃分省咨文”考释,内蒙古大学学报2 0 0 8 年2 期。 3 1 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考辨 元代亦集乃路地处沙漠边缘,地广人稀,只有在黑水下游的绿洲地带有人口居住。 元史地理志记载:“亦集乃路。下。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 俱接沙碛,乃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亦集乃 路的行政管理也具有特殊性,有学者研究认为亦集乃路以渠作为社的划分标准,每一渠 立一社或几社,路总管府直接管理下面的社。这种状况在中原其他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在亦集乃路也很难令人相信,但我们在现存的文书及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实没有找到 关于府、州、县的记载。这样,亦集乃路的行政管理体系也就有了深入研究的必要。 “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陧为务 。元 代有健全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水利机构,在中央为都水监,在地方为各地河渠司。都水监、 河渠司的主要职能是兴修水利。“江北之境,旧设河渠司以领之。其秩五品,其任也专, 其任职也,专其受责也,重故堰之修理,无抛弃渗漏之水,水之依分,无浇溉不均之田。 视夫水之多寡以为水额,强不得以欺弱,富不得以兼贫。浇溉之法,自下而上,间有亢 旱之年,而无不收之处。 从上述兴元路河渠司的职能来看,河渠司一般为五品官秩, 主要职能为兴修水利和馕分渠水。 办集乃路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元史地理志记载:“至元二十三年,立总管府。 二十三年,亦集乃总管忽都鲁言:所部有田,可以耕作,乞! = 三【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 亦集乃地,并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从之,计屯田九十余顷。 军屯与总管府 同时建立。后军屯与民屯合二为。y l :w 3 3 文书 有两屯河渠司,显然两屯河渠司是两 屯百户所的下辖机构。y i :w 3 0 文书在罗列亦集乃路的司属时提到有两屯百户所和河渠 司。如此,河渠司的设立也因屯种方式不同而分为河渠司和屯田河渠司。 1 1 至顺元年河渠司官为粟蚕麦收成事呈状考释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有一件与河渠司相关文书,编号为俄7 f k 2 4 9 ,定名为至 顺元年河渠司官为粟蚕麦收成事呈状。这件文书中本应负责亦集乃路水利兴修的河 元史卷六十地理志三,第1 4 5 1 页。 岛王艳梅:亦集乃路的渠社,今日湖北理论版,2 0 0 7 年6 期。 国元史卷六四河渠,第1 5 8 8 页。 。( 元) 蒲道元:顺斋先生闲居丛稿卷十七与蔡逢源参政第二书,中华再造善本据上海图书馆至正十五年刻本 影印。 雪元史卷六十地理志三,第1 4 5 1 页。 羁黑城出文书第8 7 页。 o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第3 1 6 - - - 3 1 8 页。 4 渠司却向路总管府呈报秋田蚕麦的收成分数,较为特殊。这件文书对揭示亦集乃路河渠 司的特殊职能有较大价值,试作考释如下。 【前缺】 1 谨呈:近奉 2 总府指挥为至顺元年口蚕麦 3 事。承此。除至顺元年夏田分数l 4 秋田分数依式开坐前去口 5 亦集乃路总管府伏乞 6 照验施行须至呈者: 7 一:至顺元年 8 糜子柒分,圆 9 一:天历二年收成 1 0 糜子伍分粟伍分 1 1 一:比附上年秋田分数糜粟各增贰分 1 2 右谨具 1 3 呈 1 4 至顺元年月 1 5 河渠司官答乞押 1 6 河渠司官帖灭赤押 1 7 押 1 8 初十同 1 9 2 0 匡玉强,亦集乃路总管府据 2 1 图司呈 市口口照口夏田蚕 2 2 麦分数已行牒呈 2 3 宪司照验,验满。今据见呈府 2 4 司合行开坐牒呈,伏请 2 5 照验施行 2 6 开? 押 押 押 5 2 7 右牒呈 2 8 廉访司 2 9 至顺元年九月 吏侯押 3 0 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格李 3 1 蚕麦秋田 3 2 知 事常押 3 3 经历 3 4 押 3 5 初十日 3 6 押 俄藏叙录载:“卷轴装。未染麻纸。共3 纸,纸幅5 7 7 。高2 3 3 ,宽1 5 0 5 。 共3 2 行,行1 5 字。前楷书,后行书,浓淡不一。首残。前楷书1 6 行,至顺元年( 1 3 3 0 , 文宗在位) 河渠司呈亦集乃路总管府文,提及与上年天历二年( 1 3 2 9 ) 相比,糜粟增收 二成事。有司官答乞、帖灭赤等押印多个,后大子加写初十同。下行书9 行,为同 年九月宪司照验,又呈廉访司的加批,有史侯某签押。再接行书4 行批示,有提控案 牍兼照磨承发等字。并再次加写大字初十日,有押印多个。行款、字迹乃至押印 与t k 3 0 5 呈文相似。”实际上连押印算在一起,文书共3 6 行。 文书第2 行有“总府指挥”,“指挥”为元代公文的一种形式。元典章公规行 移记载外路不相统摄正从三品于六品阻下皆指挥,其四品于八品以下皆指挥。但此处 河渠司是总管府的下属机构,显然不属子这种情况。故推知在相统摄的情况下,三品对 五品也可以用“指挥”。第2 1 行所缺字应该为“河渠”。 文书2 8 行有“廉访司”。元史地理志显示亦集乃路属于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 司a 。此处的廉访司当指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负有检踏灾害的职能。 文书第2 4 行有“牒呈”二字。元典章台纲察司体察等例“提刑按察司行移 此处张国旺博士释读为“支”,但据黑城出土文书f 2 7 0 :w 1 1 文书,至顺元年时知事是常菩麟,与此文书中知 事常相合;f 2 7 0 :w 1 1 文书中提控案牍兼照磨收发架阁为李仲义,因路总管府提控案牍一般只设一人,而时间相近, 推断此文书中提控案牍兼照磨收发架阁也为李仲义,因此“支”字似应释为“李”字。 售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附录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0 页 岛元史卷六十地理志三,第1 4 5 1 页。 6 与宣抚司,往复平牒,各路三品官司今故牒,回报牒呈上。提刑按察司与各路总管 府之间公文行移用今故牒,各路总管府回复提刑按察司公文用牒呈上,提刑按察司后改 称肃政廉访司。亦集乃路为下路,总管府从三品,文书用牒呈正是总管府回报河西陇北 道肃政廉访司的呈文。 该件文书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1 1 9 行文字为楷书:第2 旷3 6 行为行书。文书 前后字体不一,且中间似有粘结缝一条,附录介绍说文书由3 纸组成,可知至顺 元年河渠司官为粟蚕麦收成事呈状是由两件文书组成。文书背面有“至顺元年张立式 呈”,张国旺博士认为应为“至顺元年辰字贰号 ,该文书当为存于架阁库中的档案,以 t 辰字贰号来编号保存。 第1 1 9 行为至顺元年河渠司牒呈上亦集乃路总管府照验秋田分数事;第2 卜3 6 行为至顺元年九月亦集乃路总管府牒呈廉访司为照验蚕麦秋田事。第1 1 9 行的撰拟主 体为亦集乃路河渠司,呈送对象为亦集乃路总管府,是河渠司给总管府的呈文。可见河 渠司有向路总管府呈报粟麦收成的义务。第2 沪- 3 6 行的撰拟主体是亦集乃路总管府, 呈送对象是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是总管府给廉访司的牒文。由此笔者拟在文书性质 明白的基础上对至顺元年河渠司官为粟蚕麦收成事呈状文书重新定名为至顺元年 力i 集乃路总管府架阁库蚕麦秋田事档案。综上可见,路总管府有向廉访司呈报粟麦收 成的义务。 1 2 河渠司征粮的职能 河渠司在当地职能较广泛,从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上述呈报收成分数外,亦 集乃路河渠司还有催征税粮的职能。如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m i :0 0 8 0 文书 和黑 城出土文书中f 1 1 6 :w 3 1 3 与f 1 1 6 :w 3 5 1 两件文书就提到了河渠司官在税粮催征中的 作用。这里适录如下。 f 1 1 6 :1 3 5 1 1 11 纳税粮依限 2 i河i 渠官答合玉阿都赤催并人户依限赴 3 ii 足当职非敢违限今将实征到仓 。元典章卷六台纲体察察司体察等例,第1 4 3 页。 盘张国旺:博士后出站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 0 0 8 年。 4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第一册,第1 1 8 页 函黑城a t t 土文书,第1 1 6 页。 每黑城出土文书,第1 1 7 页。 7 4 开坐前去合行再算讫 m l :0 0 8 0 1 亦集乃路河渠同l 2 谨呈:承奉 3 总府指挥i1 4 限牒司,承此婢司 5 别无出产ll 6 勘到秋田ll f 1 1 6 :w 3 1 3 1 i1 总管府承奉 2 ii 箭付该本路计拨 3 11 征粮数委部粮正官 4 1i 限赴仓闭纳前1 3 5 ii 仍具部粮正官并1 3 6 11 申来承此照得口1 3 7 i 实征税粮移关 8 1恸f 以下首领官提口 9 1 司吏徐友义专一催1 3 口 1 0 1 i 赴 1 1 口口十一年钱粮计拨至大ll 1 2 今承前因移矧i 1 3 关该照依元定限次!1 1 4 河渠官答合l: f 1 1 6 :w 3 5 1 文书第2 行“i河 渠官答合玉阿都赤催并人户依限赴1 99 河渠官所 起作用是催促人户依限将税粮送纳到仓。m 1 :0 0 8 0 文书中文书开头为“亦集乃路河渠 司”,是一件河渠司的呈文。第5 行有“别无出产”,第6 行有“勘到秋田”,推测这件 文书与秋田税粮的缴纳有关。f 1 1 6 :w 3 1 3 文书是一件征粮文书,文书中涉及河渠官答 合ll ,应也为答合t , i j o - i 都赤。可见河渠官答合玉阿都赤在税粮缴纳中发挥一定作 用。 8 上述三件文书似为收粮的保结文书,但都提到河渠官,可见河渠司在收粮过程中起 到一定作用。黑城出土文书中f 1 9 3 :w 1 3 是一件征税勘合和仓票粘在一起的完整文书, 文书中单列票据类文书一类,收有多件广积仓收粮后发给的仓票。亦集乃路收粮的过程 是在收粮前先将勘合发给纳税粮户,纳粮户凭此向广积仓交纳税粮,广积仓收足后发给 仓票。但收敛过程不可能全部十分顺利,对一些交粮迟缓之户,就由河渠司负责催征。 1 3 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考辨 元代在中央设有都水监,河渠司是其下属机构。中统时期朝廷设立提举诸路河渠官 作为都水监的属官。至元时大约在各路均设置提举诸路河渠司,但后来除少数保留外, 其他都废。都水监“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闸堰之事”,河渠司掌修竣河渠和调节各 河渠灌溉用水的分配。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得汉文文献( 非佛经部分) 还有一件涉及河渠司的文 书,此文书陈高华先生已作研究,认为文书是亦集乃路河渠司向该路总管府上报执行拒 收蒙古子女情况的保结文书 。可以看出,亦集乃路河渠司除掌修竣河渠和调节各河渠 灌溉用水的分配外,还负有上报收成分数和拘收蒙古子女的职责。而这些事务在其他地 方都归州县等地方政府来负责。 首先我们看向上级呈报收成分数。元代规定廉访司有检踏灾害的职能。元典章 载:“至元十九年御史台咨,承奉中书省到付,户部呈,照得,各处每年申到蚕麦秋 f f l 水旱等灾伤,凭准各道按察司正官检视明白,至日验分数依例除免,近年以来按察司 官不为随即检踏,宜待因轮巡按检勘已是过时,又是番耕改种,以致积累合免差税数多, 上司为无检伤明文,止作大数一体追徵,逼迫人民,甚至生受。按察司官所至之处职当 问民疾苦,岂可因循如此,今后各道按察司如承各路官司申牒灾伤去处,正官随即检踏 实损分数明白回牒,各处官司缴连申部,随即除免,庶使百姓少安,呈乞照详,都省仰 f 照验施行。” 元代检踏灾伤一般由各路官司申牒,肃政廉访司随即检踏申部。从至顺元年亦集 乃路总管府架阁库蚕麦秋田事档案可以看出亦集乃路由河渠司申牒上报收成。而在其 他地方这些事务应由州县等地方政府办理。这大概是因为州县处于基层,对灾害程度比 较了解,容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州县近民者也,穑之未敛,驱车而出,履亩而视之, 虫工培华:元代水利机构的建置及其成就评价,史学集刊2 0 0 1 年第1 期。 营陈高华:“亦集乃路河渠司文书”和元代蒙古族的阶级分化,文物1 9 7 5 年第9 期。 元典章卷二十三户部九农桑灾伤,第1 0 1 9 页 9 尽在吾目中矣。”柳待制文集卷九杨丞检田颂记载东阳丞杨景安本来已经三年 秩满当代去,因“原田无秋,民将阻饥”,为着手办理减灾请赈的急务而请求依例延期 离职,得到路总管府的许可。 再看拘收蒙古子女一事。元英宗时曾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元史英宗本纪 载英宗至治二年五月,“置营于永平,收养蒙古子女,遣使谕四方,匿者罪之”。 元 史拜住传载:“延奉占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 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 养。 可见拘收蒙古子女应该是“县官 负责。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在其他地区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的事情,像呈报收成分数、 拘收子女及催征税粮,在亦集乃路却由河渠司来具体负责,河渠司职能较其他地区更广 泛。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亦集乃当地的地理环境及行政设置有关。 河渠水利在西北地区具有特殊重要性。敦煌出土s 5 8 9 4 号文书有“本地,水是人 命脉。 p 2 5 0 7 为唐开元二十五年( 7 3 7 年) 水部式残卷,是全国性的水利规定,其 中有专述沙洲水利内容。p 3 5 6 0 号文书背为沙洲敦煌县行用水施行细则则更是敦煌 地区水利灌溉的通用法则。西夏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十五专门设立“春开渠 水门”和“渠水门”。河渠水利的特殊重要性导致水利机构的特殊性。冯培红唐五代 敦煌的河渠水利与水利管理机构初探指出晚唐负责管理水利的机构是节度使府衙门下 属的水司,水司掌管诸渠水利,同时对水渠附近的f 开地也有一定的管辖权力。这一点 也可以从陕西三白渠屯田总管府的设置看出来。元太宗二十二年梁泰充宣差规措三自渠 使,据梁泰奏京兆府旧有三白渠,“兵革以来,渠堰缺坏,地土荒废。陕西人户虽有种 莳,不得水利,赋税不敷军马用度,修成渠堰,每亩可增收一锺。 水利在西北地区的 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三白渠地区设立屯田总管府,其最初名称就叫河渠营同使司,更 是突出了河渠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屯田总管府设有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两官衔内 都带有兼河渠司事,凡有文移只称屯田总管府,与水利有关的事情贝0 称兼河渠司事固。 亦集乃路河渠司职能广泛,显然也与西北地区水利的特殊重要性相关。 o ( 元) 陆文圭:墒东类稿卷六送丁师善序,元人文集珍太丛刊第四册,( 台湾) 新文丰出版公司,1 9 8 5 年, 第5 4 9 页; 留( 元) 柳贯:柳待制文集卷九杨丞检团颂,四部丛刊本 圆元史卷二十八英宗奉纪- - ,第6 2 2 页。 固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第3 3 0 2 页。 冯培红: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与水利管理机构初探,敦煌学辑刊1 9 9 7 年2 期 囝( 元) 李好文:长安志图,宋元方志丛刊第一辑,中华书局,第2 3 0 页 。同上 1 0 元史地理志三记载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 俱接沙碛,乃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元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 三年,立总管府 。亦集乃路建立在额济纳河下游的绿洲地带,沿河开凿渠道,灌溉 农田草场,当时曾是宜农宜牧的绿洲。当地是典型的绿洲农业,仅在绿洲附近聚居有人 口,绿洲周围则为巴丹吉林大沙漠所覆盖。在没有人口居住的广大沙漠地区自然没有设 立州县行政机构的必要。据地理志记亦集乃路下并无州县。但据研究,山丹州、西 宁州隶属于亦集乃路。但由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山丹州位于甘州路以东,西宁 州位于永昌路之南,两地均距亦集乃路治较远应属飞地,此外亦集乃路再无其他所属州 县。在路总管府下缺乏相应行政机构,是导致河渠司职能较其他地方更广泛的原因之一。 亦集乃路总管府下辖有税使司、巡检司、司狱司、两屯百户所、广积仓、支持库等 机构,但由河渠司负责一些具体事务似与河渠司的特点有关。河渠司具体负责河渠水利 的兴修,平时事务多与农业相关,与基层接触最多。元代在农村普遍推行社制,“诸县 所属村疃,凡伍拾家立为壹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 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从黑城文书中反映出来,亦集乃路也立有社,不过不 是按照五十家为一社的标准,而是以渠为标准,每一渠立一社或多社,称为渠社,每社 之下又设有依水,负责分配河水灌溉。通过水利管理这一重要事务,河渠司、社长、依 水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职能链。在没有州县组织的情况下,由与基层接触最多的机 构来代行地方机构的部分职能,这也是情理之中了。因此,亦集乃路的下属机构河渠司 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州县负责的行政事务,可以说河渠司已经具有一级行政机构的特点。 综上所述,从文书中可以看出,亦集乃路河渠司具有催征税粮、呈报粮食收成分数 和拘收蒙古子女等职能。尤其是是在组织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其他地区有 很大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亦集乃地区缺乏水资源、行政建置不全及河渠司掌管水利 与基层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有关。 国元史卷六十地理志三,第i 4 5 1 页。 o 默书民:元代站道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中国社科院历史所,2 0 0 7 年 通制条格卷十六,中华书局校注本,2 0 0 1 年,第4 5 7 页 2 文书所见亦集乃路粮食的来源与消费 黑水城文献内容丰富,对研究宋夏金元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生根先生发表 英藏黑水城出土四件元代军政文书初探一文,对几件与仓库粮食有关的文书进行 了分析,对亦集乃地区的粮食来源进行了有意义地探讨。笔者认为这几件文书还有余意 可求,亦集乃地区的粮食来源也有深入探讨的余地。下面以文书为中心,对这一问题进 行尝试研究。 2 1几件官粮文书的整理 许先生已经对几件文书作了录文,惜某些字释录不准确,也有部分原书己释录文书 抄写错误。为了论述方便,这里参照图板,重新释录如下。 黑水城屯戍支用官粮册 【前缺】 1 柒佰柒拾伍石肆斗捌升 2 石捌斗玖升捌合 3 一 二年黄米玖佰捌拾捌石伍斗一升二睑i 4 口大三年黄米壹仟壹佰玖拾肆石( 斗捌) 口l1 5 至大四年宁夏运粮万户府推送到( 屯) 粮黄米贰俐1 6 大德十一年黄米壹仟柒佰柒拾伍石肆圆升 7 至大三年黄米玖佰捌拾捌石伍斗壹升贰合 3 口一( 项) 至大三年七月口亦老合儿翼措除还官ll 9 合行作数计和中至大三年l1 1 0 一 贰石捌斗贰升 1 1 和中至大口口黄米陆佰捌拾壹石伍斗贰升 1 2 屯粮至大二年大麦肆拾壹石捌斗玖升捌合 1 3 1 至大i 四年十一月内蒙 1 4 省府差来官乞答ii 1 5 大二年已支口粮 许生根:英藏黑水城出士四件元代军政文书初探。宁夏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3 期。 国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 非佛经部分) ,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2 5 页 1 2 1 6 册内作至 1 7 计黄米 1 8 十二月内蒙 亦集乃路广积仓具申季报粮斛并放支军人季粮事呈文 1 呈口口口窠亦集乃路广积仓照得至正十九年正月至三月终春季三个月季报粮斛 已行 2 呈了当外,据四月至六月终夏季三个月季报粮斛未曾具申, 3 实有见在粮斛取八年保结开坐合行具申付乞 4 旧( 营) 粮壹仟肆佰壹拾石令二斗柒合玖勺叁抄 5 小麦玖佰肆拾石壹斗叁升捌合陆勺贰抄令陆( 五) 升九( 二) 合三( - t a ) 勺一( 六) 抄 6 大麦肆佰柒拾石令陆升玖合叁勺壹抄 7 已支陆佰六拾柒石五斗柒升柒合六勺一抄口作大麦 8 三勺一帖寒字陆拾伍号放支朵立只( 等莫) 9 麦柒拾石玖拾捌升陆合陆勺陆抄伍作 1 0 一帖寒字柒拾壹号放支蒙古元帅府 n 军人春季三月杂色大麦壹拾柒石令壹升三合 【后缺】 岭北行省打造军器用粮事呈文 【前缺】 1 口口( 伍) 拾硕 2 大麦伍拾硕 3 一帖元字二十一号放支至正二十七年正月十九 4 放支潜运岭北行省打造军器 5 口口( 佰石) 6 ( 小麦) 伍 黑水城屯戍支用官粮册中第1 3 行、1 8 行分别有“内蒙 二字,许先生据此理 解为“内蒙古 ,认为“文书明确记载从宁夏和内蒙古向黑水城调运粮食 ,这是不准确 国间一k ,第2 2 6 页。 函同上,第2 2 7 页 1 3 的。“外蒙古”称谓最初出现于1 6 3 1 年左右,为大清国用来称呼与其建立有结盟关系的 住牧于蒙古地区的蒙古各部,其“外”为“边外”之意。而“内蒙古”则指生活在非蒙古区域 ( 驻防各地的蒙古旗人) 以及生活在蒙古区域的非扎萨克体制下蒙古各部回。在元代没 有内外蒙古之分。此处的“内蒙应理解为“承蒙。 文书第8 行应为“措除还官”而非原书录文写作“指除还官。元典章兵部记 “前省官大德六年议得,谓如军人应役二十日逃亡,扣算至月终,歇役日数作抛下粮米 于后月见役军人粮内措除还官 圆秘书监志记“至正二年五月,覆奉监官议得, 上项营运钞定诸人借使,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