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标 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 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i 摘摘 要要 游戏是教学中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用于理解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 因而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但由于以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为特征的社会背景、 教育本身的科学 化、 技术化以及教育游戏关系理论自身的局限性, 人们一般对教育与游戏的关系持有两 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游戏教育对立观,认为游戏重享乐,教育重发展,二者性质不同, 不具备共存的可能性; 另一种观点是游戏与教育在技术层面的结合, 即将游戏形式作为教学 内容的点缀和装饰,但这并不能使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生动、真实、开放、有意义的过程。本 文即是针对此种情况, 试图在课程资源视角下对游戏进行分析, 倡导人们用与学生现实生活 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规范、引导游戏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恢复、开发教育的游戏精神来 焕发教育的活力与情趣。 文章试图从四个部分出发来全面探讨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阐述将目光聚焦于游戏的缘由。现阶段,人们生活日益丰富,但却 出现了对儿童生命的漠视以及生命意义的异化;玩具种类增多,趋向科技化,但其中缺失了 游戏精神,背离了游戏价值。因此,文章希望通过游戏与课程资源的链接,使得人们不仅注 意到游戏的外在形式,更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的内涵游戏精神。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状况。本章综合考察了国外生物学、文化学、现象学、心理学等 多种视域下的游戏概念以及国内学者对游戏的界说。 第三部分: 课程资源中的游戏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游戏所包含的因素游戏活动以及 游戏精神,游戏所具有的功能享乐功能、发展功能、整合功能,并经过层层剖析课 程、隐性课程以及课程资源,说明了将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自由精神、敢于梦想、 超越现实的精神以及过程重于结果的非功利性精神均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第四部分: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本章主要阐述了游戏教学的侧重,即“游戏 场”的创建,实施对话、生成的教育过程以及注重体验的融合,认为惟有如此,才有可能使 教师和学生体会出游戏的真正内涵。 游戏是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当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意义上的“游 戏”时,我们才会自豪地说这是教育的完满。 关键词:关键词:游戏 游戏活动 游戏精神 课程资源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ii curriculum resource to play abstract play, as a natural and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s means by which students understand nature, society and life. therefore, play becomes a method of teaching. but because of social background featured as antin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ndency of educa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heory between play and education, people hold two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education. firstly, play attaches more emphasis on enjoyment, but education on development. the both are opposite an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coexistence; secondly, play and education are technically combined, that is to say, the form of play is viewed as decoration of teaching, which can not lead teaching to a live, real, open and meaningful process. in this case, this thesis tries to persuade people to induct play using the value of educatio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ity by analyzing pl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source.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o evoke the vitality and sentiment by furbishing and exploiting the spirit of play. the thesis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education and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explains the cause of focusing on play. at present, peoples lif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lorful, but childrens life are often disregarded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life is always dissimilated. the kinds of toys are on the increase and they tend to adopt technology, but they lack the spirit of play and deviate from the value. as a result, through the link between play and curriculum resource, the thesis tries to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form of play, but also the intention-the spirit of play. the second section reviews the concept of play not only in the view of biology, culture, phenomena and psychology, but also the explan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he third section treatises the value of play as curriculum resource. the author will elaborate the elements in play including the form of play, the spirit of play and the function of play-enjoyment, development and conformity. through the anatomy of curriculum, invisible curriculum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we believe that the spirit of freedom, daring to dream and surpass reality, process exceeding reality can be expressed fully. the fourth section sets forth the strategies of play as curriculum resource. the author attaches much emphasis on “teaching by playing games” tha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play fiel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process emphasized on dialogue and creation and amalgamation of experience. only through these strategies ca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alize the meaning of games. play is the main lifestyle of students. when education can become “play”, which can promote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iii students to develop lively and actively, we can say proudly that it is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lay; the activity of play; the spirit of play; curriculum resource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iv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 1 一、论题的缘起一、论题的缘起. 1 (一)儿童生命的漠视(一)儿童生命的漠视 . 1 (二)生命意义的异化(二)生命意义的异化 . 2 (三)游戏精神的缺失(三)游戏精神的缺失 . 4 (四)游戏价值的背离(四)游戏价值的背离 . 5 二二、论题的目的与意义、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 6 三、论题的思路与方法三、论题的思路与方法 . 7 第二章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研究状况. 8 一、国外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状况. 8 二、国内研究状况二、国内研究状况. 11 第三章第三章 课程资源中的游戏分析课程资源中的游戏分析. 16 一、游戏的概念与功能一、游戏的概念与功能 . 16 (一)游戏的概念(一)游戏的概念 . 16 (二)游戏的功能(二)游戏的功能 . 22 二、与论题有关的若干概念二、与论题有关的若干概念 . 24 (一)课程(一)课程 . 24 (二)隐性课程(二)隐性课程 . 27 (三)课程资源(三)课程资源 . 30 三、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因素分析三、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因素分析 . 30 (一)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活动分析(一)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活动分析 . 32 (二)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精神分析(二)课程资源视角下的游戏精神分析 . 32 第四章第四章 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 . 35 一、 “游戏场”教学策略一、 “游戏场”教学策略 . 36 二、对话性教学策略二、对话性教学策略. 37 三、体验性教学策略三、体验性教学策略. 40 结语结语 .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5 附录附录 . 49 攻读硕士学位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间主要科研成果. 51 致致 谢谢 . 52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1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一、论题的缘起 (一)儿童生命的漠视(一)儿童生命的漠视 意大利小城瑞吉欧的一所幼儿园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方案教学”的教学方式:儿童决定 学习内容并参与制定学习计划,教师仅是儿童学习、探究的贴心帮手。瑞吉欧教育的领头人 马拉古奇(loris malaguzzi)曾写过一首诗其实有一百(no way. the hundred is there) (见附件 1) ,用它来阐述自己对儿童和教育的理解。在马拉古奇看来,儿童世界不同于成 人世界,儿童世界有着多彩的存在方式、斑斓的探索方式,而成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单一、干 瘪,甚至乏味的。或许有人会批评马拉古奇是儿童崇拜者,但在我看来,马拉古奇确实深刻 地道出了儿童高于成人的方面:儿童诚然对成人有依赖性,需要成人的帮助,但儿童的生活 确实又有高出成人的地方。童年的生活不仅属于儿童,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曹文轩曾这 样评价儿童的价值: 儿童的独特目光能看出成年已经看不出的东西, 因为成人早已失去这种 目光, “这种目光是魅力而宝贵的。它是造物主对人还处在童年时代的恩赐。 ” “这目光是感 人的,因为它呈现给我们的是那样一个世界,没有卑下,没有恶气,没有丝毫的怀疑。有的 只是纯真、美好与善良。而这一切汇合在一起,便形成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这些已经受 了生活与历史感染的灵魂而感到震撼的力量。 ” 儿童的生活远远丰富于成人的生活,然而教育活动却过分固着于“成人世界”的价值规 范,羁绊于“科学世界”的话语符码,脱离了儿童活生生的“生活家园” :儿童被淹没在科 学知识的海洋中,只见书本,不见生活;儿童被束缚于伦理道德的训诫中,只见服从,不见 独立。马拉古奇曾揭露过学校生活使儿童身心分离,儿童只需要去探索早已存在的一切,而 不用加上自己任何的主观想象。 (内容详见附件 2) 马拉古奇批评的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成人本位的教育方式, 成人根据自己的 标准任意裁剪儿童的世界, 割裂了教育与儿童游戏生活世界的联系。 教育的本身目的是为儿 童提供精神食粮,促进儿童成长,而成人本位的教育缺乏儿童最急需的营养,儿童的世界因 成人独断的剪裁而遍体鳞伤,让儿童“欢乐的岁月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 你们之所以折磨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 境中把他夺走了。 ” 为了彻底改变“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 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这一现状,许多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家都开始充分关注儿童的生命质量,以求儿童最大程度的发展。 圣雄甘地说,如果我们愿意谦虚而纯洁地接近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能够从他们那里 美edwards c, gemini l, forman g 编著, 罗雅芬等译 儿童的一百种语文m 台北: 心理出版社, 2000: 3 曹文轩我的世界随父母旅游加拿大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9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2 鲁洁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0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2 学到智慧。事实上,儿童拥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形式和文化,包括与成人不同的语言、行为, 异于成人的逻辑、观念等。儿童文化是儿童的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价 值观的总和,是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在现今世界,金钱至上的 价值观扭曲了人的本性。为了摆脱心灵的束缚,寻求自由与自然融合的人生境界,许多学者 都推崇一种新的观念,即保持童心,用孩子般透明的眼睛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美国心理学 家马斯洛曾写到“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即我所研究的那些自我实现者,他们因成熟才 被挑选出来,但他们同时也很幼稚,我把自我实现者的那种幼稚称为健康的幼稚 , 一种返老还童的天真、再度的天真 ,这种返老还童的天真、再度的天真被一些心理 学家看作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回归 ,是心理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 。 ” 因而那些真正实现 了自我价值的伟大人物必定从儿童身上获益甚多。然而,编制学校课程时,成人总是以自己 的眼光来决定儿童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很少站在儿童的角度想一想儿童需要些什么,喜 欢些什么;制定教学目标时,成人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提出教学要求,继而用自 己的评价标准评判儿童的优劣、 对错, 使得儿童的学习亦步亦趋、 兴趣索然; 一旦有了闲暇, 成人则又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为儿童安排各种培训班,使得儿童倍受压抑,而很少能找 到适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发展的悲哀。事实上, “儿童不能只是为将来 活着,他们也为现在而生活,他们应当充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在教育观 念上,同样,我们不能把教育看成仅仅为满足人的未来需要的一种设施,以一种吃得苦中 苦的传统观念来进行教育,把人的需求满足只寄寓于教育的最终结果之中。应当看到教育 还要满足儿童现时各种需要,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就能得到成功,得到愉快,充分享受儿童 期人生的欢乐。 ” 就本文所特别关注的旨趣来看, 教育过程中应首先保障儿童参加游戏活动 的权利。1989 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 31 条中明确规定: “缔约国确 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 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 艺术活动” ,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我国学者邱学青 曾对儿童权利公约 、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 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 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 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中就儿童游戏权利问题 所作的明确规定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概括为如下四方面的内容: (1)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2)社会有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义务; (3)社会应为儿童开展游戏创造机会和条件; (4) 社会要加强对儿童服务机构的管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应大胆遵循卢梭提 出的一个“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即“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 白地放过去” ,珍视儿童的童年生活,给予他们充分游戏的自由。 (二)生命意义的异化(二)生命意义的异化 亚里士多德曾经忠告人们说 “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 宝贵的活着, 好好的活着并感受之, 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生活图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42 鲁洁、赵志毅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观念现代化j学前教育研究,1995(6) 邱学青我国儿童游戏权利的社会保护问题j幼儿教育,1997(6)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6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3 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存在,就是人的最高幸福。 ” 然而,近期以来教学事故的频繁发生,花季 少年的突然陨落使我们再次将目光转移到对教育本真意义的追问, 尊重儿童生命、 促进儿童 全方面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19 世纪中叶以前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教学价值观认 为人性是美好且永恒不变的, 着重强调教学对人的发展价值, 认为教学目的就在于个人的自 我完善,养成完美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19 世纪以来,膨胀的功利性追求遮蔽着 人们审视教育价值的视线, 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及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教学被更多地 作为对社会、国家、个人有用的工具,功利性日益凸显。正如日本的池田大作所说: “在现 代技术文明的社会中, 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成了实利的下贱侍女, 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 ” 这样,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只将重心放在知识体系上,把教育理解为一种工具,教 师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知识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事实上,人 不仅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而且还是意识的存在物。意识、精神、心理不仅是人区别 于物的主要之点,也正是人的尊严与高贵之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得很形象: “人只不 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 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 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 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 因此,教育的终极价值绝 不应只是授人以技,仅仅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生存需求,而是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全面提 升人自由发展的潜能,关怀人的生命生成和发展。否则,我们的课堂就难以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学生也就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就背离了人的规律。 21 世纪可谓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生成的“人”应是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 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这是“成人”说的首要之义。我们之所以强调这 一点,是针对传统教学造成的对生命的戕害而提出来的。在传统教学下,本是教学目的的人 的发展却被异化为手段,课业、分数成为教学的中心,人的发展退居到教学的边缘,学生完 整的生命被肢解而成为异化的生命, 难以体验到心智解放所带来的幸福感与自由感。 在课堂 生态系统中,学生相对于教师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但弱势群体并非意味着必须处于被压迫、 受强制的地位,他们亦是有着独立人格的生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主客二元对象性思 维模式的支配下, 始终将学生作为待加工的对象来看待, 而未将其作为跟自己具有同等地位 与尊严的生命体看待。实际上,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了课堂生态的均衡,课堂因他们的闪烁 而色彩斑斓、 蓬蓬勃勃。 将学生看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既是构 成的又是不断生成的, 既是现实的又是不断向新的可能生活进展的, 意味着生命的充分实现 只能在奔向未来的时间之流中。 “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对于教育的 需求也日益提高、丰富、广泛和深刻。教育对于生命不仅依然具有原始性的价值,而且具有 刘慧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6) 鲁洁教育的返璞归真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12) 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5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4 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 即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成 了教育重要的基础性价值。 ” 生命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交融中才能激发出新的活力。 游戏教学 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重构,不仅强调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注重在情感、审美、价值观等 方面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建构和提升。它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着眼于人的生命建构,为学生 精神世界的健全丰富与自由充实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在游戏中, 学生以忘情的状态尽 情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融会在一起,生命活力得以不断增强,生命内涵得到不 断丰富,生命境界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由此而获得向世界无限敞开的可能性,从而使 学生在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的游戏中成为自我充分实现、主体性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存在。 (三)游戏精神的缺失(三)游戏精神的缺失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德若篇中谈到,苏格拉底向斐德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埃 及一位名叫图提的神发明了文字, 将其献给埃及王塔穆斯, 但塔穆斯并未表示赞赏。 图提说: “大王,这件发明可以使埃及人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好的记忆力,它是医治教育和记忆力的 良药! ”国王回答说: “多才多艺的图提,能发明一种技术是一个人,能权衡应用那种技术利 弊的是另一个人。现在你是文字的父亲,由于笃爱儿子的缘故,把文字的功能恰恰说反了。 你这个发明结果会使学会文字的人们善忘,因为他们就不再努力记忆了。他们就信任书本, 只凭外在的符号再认,并非凭内在的脑力回忆。所以你所发明的这剂药,只能医再认,不能 医记忆。至于教育,你所拿给学生们的东西只是真实界的形似,而不是真实界本身。因为借 文字的帮助,他们可无须教练就可吞下许多知识,好像无所不知,而实际上却一无所知。还 不仅如此,他们会讨人厌,因为自以为聪明而实在是不聪明。 ” 这篇对话试图告诉我们,知识只是真实世界的形似,而非真实世界本身,这恰恰是现今 教育的弊端所在。 我们现今的教育物化教育的对象, 把教育过程中原本应具有的个体之间生 动活泼的交流变成了“目中无人”的、严格的塑造活动,学生所做的只是在静听教师讲解与 其真实生活毫无关联的课本知识。 这种完善得如同一场精彩演出似的、 按照预定的剧本进行 的表演使得知识成为外在于生命的累赘,失去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充满着单调、乏味和枯 燥。然而,学生不是静态的、抽象化的物体,教育只有与其真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被他 们所理解和把握。 “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 械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 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 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 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 曾经表达过,如果将儿童活动能力旺盛的、冲动力丰富的、快活的、美好的、幻想的、生机 勃勃的、心胸坦率的时代按“大人”的模式加以规范,那么孩子就不会成为完全的孩子。事 实上,只有在真正伟大、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中生活过的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这就要求 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6 朱光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69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5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5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规律, 给予他们自由活动、 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不能将原本丰富的学生生活窄化为课堂中的知识学习; 教学不仅应着眼于传递知识技能, 还 要认识到在知识的世界外还存在一个生活的世界; 教师不仅要把力气花费在讲清知识、 落实 练习上,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开启年轻一代的心智视野,使他们不单纯从人类文 明中受益,还要成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我们承认理想的课堂不应仅存在知识的单向传递, 更应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园地, 应给 予学生进行游戏的时间和空间。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可以让学生为所欲为,在教育过程中一 味地增加游戏活动时间。事实上,在这样一个文化发达、知识激增的时代,不重视课程的价 值、放弃书本知识的主导地位必然会酿成历史性的错误。因此,我们应将目光集中于改变孤 立、静止的课程资源观,给予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多的重视,使书本知识在学生充满乐趣 的游戏中得到消化,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当然,这里的“动”不是形式上的增 加游戏活动时间或实现教学游戏化, 单单利用游戏这一具体的活动形式, 而是要以一种体验 入迷的游戏精神来进行,实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动” ,思维的“动” ,情感的“动” 。换言之, 我们应致力于创设一个“游戏化的课堂” ,一个以游戏精神统领整个课程进程的课堂。我们 坚信, 游戏精神必将成为贯穿整个儿童教育领域的核心精神, 游戏精神回归基础教育是教育 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其他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四)游戏价值的背离(四)游戏价值的背离 “从前,人们认为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彩、声韵和花香的世界,一个 洋溢着欢乐、爱情和美善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和谐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世界,而现在的世界则 变成了一个无声无色、又冷又硬的死气沉沉的世界,一个量的世界,一个像在机器齿轮上转 动、可用数学方法精确计算的世界。 ” 这种现象甚至也波及到了未成年人的游戏领域, “ 市 场经济的确是一个怪物,一经它的转换,人的劳动、人的环境和人的文化都可以一夜之间 变成可以用金钱衡量、购买和交换的商品。 ” 现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和越来越新 的物品玩具,我们好似有一种解放、享受的感觉,好似“幸福” 、 “美” 、 “自由” 、 “高尚”等 这些被哲学家们争议了数千年、 人类探索了数世纪的终极价值已瞬间在这些物品和生活方式 上完满实现。而事实上,从游戏的场所、游戏的方式到玩具的使用,都从原来的开放性走向 现今的封闭性,从传统的朴实简单走向商业操纵下的奢华和新潮。我无数次地听到、看到家 长在表示对孩子的鼓励或奖励时许诺带他们去游乐园玩或者是给他们买高档的电动玩具, 似 乎这就是满足了孩子对游戏的所有需求。 但事实上, 游乐园里那些疯狂刺激的项目能在多大 程度上对儿童的价值观进行重塑?高档的电动玩具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儿童的想象力? 对于孩子来说, 游戏场所并非要追随时尚新潮的商业步伐, 只要给予他们自由游戏活动的时 间和区域,即使是一块普通的泥巴也能被他们玩出创意;玩具并非冷漠的、没有知觉的物质 实体,并非仅仅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教学用具,而是他们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伙伴,有助 于其想象力的发挥及其深层次地对心灵的塑造。 启良新儒学批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231 聂振彬、滕守尧、章建刚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366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6 在如今,我们更应该对游戏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其发展功能日益彰显。 智利诗人凡尚 于伊多布罗曾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童年和成年的两种状态: “在我的童年, 诞生了醇酒般火热的童年/我坐在夜的道路上/倾听着星星的话语/以及树的言谈/现在冷漠把 我心灵的夜晚冰封雪盖。 ”从看到这首诗时起,我就一直在想:难道火热与酷寒注定是童年 与成年的特定属性? 泰戈尔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童年拯救成年的诗篇:“我的孩子, 让你的生命达到他们 (成 人)当中去,如一线镇定而纯洁的光,使他们愉悦而沉欢;/我的孩子,去,去站在他们愤 慈的心中,把你的和善的眼光落在它们上面,好像那傍晚的宽宏大量的和平,及盖着日间的 骚扰一样;/我的孩子,让他们望着你的脸,因此能够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让他们爱你, 因此他们能够相爱。 ” 成年人的压力自不待言, 是否有一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 中得到超脱,获得心灵上的轻松?笔者希望通过探索有所发现。 二、论题的目的与意义二、论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透过课程资源视角对游戏进行分析, 使得人们意识到游戏活动以及游戏 精神均可以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得到开发,使得教师、学生均可以在愉悦的气氛中,在具有 生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共同获得成长。 自从研究游戏时起, 人们就开始关注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一种观点是游戏教育对立 观,认为游戏重享乐,教育重发展,二者性质不同,不具备共存的可能性,反映在教育中就 是排斥游戏,转而追求纪律与效率,坚持“苦学观” ;另一种观点是游戏与教育在技术层面 的结合,即“教学游戏化” ,将游戏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点缀和装饰,以游戏形式去组织各 种教学活动,认为游戏具有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性价值,其轻松性、趣味性和非严肃性可以给 教育带来积极的效果。 但这种观点对教育的推进作用更多地局限在幼儿教育中, 同时极易在 教育过程中出现游戏过度自由化、模式化、伪游戏的现象,并未使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生动、 真实、开放、有意义的过程,未能让儿童获得充分的享乐、感受、体验和表达。 “站在教育 者的角度说,儿童始终是一个对象,是教育的承受者和被动者,然而从儿童的角度而言,他 从来就不是教育的对象, 因为对他而言, 他是在教育中生活着, 生活着的人就是生活的主人, 视他为对象的生活不是他的生活, 而是别人的无关的生活。 ” 要使教育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 界发生真正的衔接,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倡导游戏精神,即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存在方式。这 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轻生命体验、情感培养、灵魂陶冶、 美感养成的倾向,还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达到自我实现, 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生命表达的过程。 当前的新课改进程非常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本研究希望通过将游戏作为课程资源来论 述其教育价值,使得课程资源的开发日益实现开放化、多元化。 印泰戈尔著,华宇清编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新月集孩子天使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114115 黄进游戏精神的缺失:幼儿园教育中的反游戏精神批判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游戏:课程资源视角的分析 7 三、论题的思路与方法三、论题的思路与方法 为了阐述游戏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问题, 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主 要阐述将目光聚焦于游戏的缘由。现阶段,人们生活日益丰富,但却出现了对儿童生命的漠 视以及生命意义的异化;玩具种类增多,趋向科技化,但其中缺失了游戏精神,背离了游戏 价值。因此,文章希望通过游戏与课程资源的链接,使得人们不仅注意到游戏的外在形式, 更将注意力集中到游戏的内涵游戏精神; 第二部分阐述国内外研究状况, 综合考察了国 外生物学、文化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多种视域下的游戏概念以及国内学者对游戏的界说; 第三部分阐述课程资源中的游戏分析,说明游戏所包含的因素游戏活动以及游戏精神, 游戏所具有的功能享乐功能、发展功能、整合功能,并经过层层剖析课程、隐性课 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