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游茶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游茶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游茶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游茶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陆游茶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萄铍喝j 葫矿p jr 司专参蝴名芰答 i 。 、。7 8 8 2 8 55 讲二 摘要 “ 笏荔争 、 , 茶诲是陆游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陆游的研究,多“o ? 因囿于对其爱国诗人的定性,多将爱国诗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实际上,贯 穿于陆游诗歌创作始终的茶诗篇章,既描绘了时代的风物世情,又展现了诗 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更借以抒发了他的身世感慨。体性典雅,情致恳切, 寄寓深厚,颇具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论文主要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运用 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陆游茶诗进行梳理探析,主要观点和内容如 下: , 陆游的茶诗涉及大量的茶事茶俗,对当时名贵香茗的展示,茶具茶艺茶 道茶功的描写,以及宋代茶叶经济、饮茶民俗的反映,内容丰富多彩,可视 作映现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研究茶文化的发展历程颇具史料价值。 陆游以独特的艺术眼光,结合茶的质朴、淳洁的属性营造出诗的不同风 格和意境,显示出别致一格的美学神韵。他以自然古朴的艺术笔法表现了茶 诗的清新隽永之荚,以悲怆凄凉的情感格调孕育了茶诗的沉郁搞藉之美,以 茶禅体的精神体验酝酿出茶诗的空灵静寂之美。 陆游擅以茶入诗,又常以诗言志。茶诗中寄寓着诗人彷徨的思想和困惑 的心理,流露出他作为忠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的一员,在仕道出入间徘徊挣 扎的痛苦尴尬以及渴望形而上超脱与未能完全忘情世昧的复杂情结。 陆游笔下的茶已然超越了其物理属性,被赋予了丰厚的象征意义,成为 诗人心理特质和精神风貌的写照:通过比较分析陆游及同时代文人如苏轼、 黄庭坚等的茶诗可以看出,他们常倾向于用茶的特质来寓说宋代士大夫个人 的情怀和志向,映现其理性的生活态度,彰显其昂扬的精神气质,这正是陆 游茶诗所深蕴的深层文化意涵。 关键词。陆游;茶诗;审美;文化心理;时代精神 a b s t r a c t 1 1 e ap o e t r yi sa 1 1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l uy b up o e 缸yf o ral o n gt i m e ,l e a c a d e m i cc o n c e n 仃砒e do nh i sp a t r i o t i cp o e 仃y ,b e c a u s eh ei sap a t r i o t i cp o e t i n f 乱t ,r e ap o e t r yr u n st h r o u 曲t t l ew h o l ec r e a t 血gp r o c e s s t e ap o e t r yn o to n l y p i c t u r e dt h ee r a 、s t y l e ,b ma l s oe x p r e s s e dh i sf e e l i n g sa b o u th i sl i f ce x p c r i e n c e p a p e r sf o c u so nt h ec u l t u r a lb a c k 口o u n d sa i l da e s m i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a f l dt h ew a y o ft h es t u d yi s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i e sa n dd o c 啪e n t a t i o na i l a l y s i so ni s s u e sr e l a t e d t ol uy o u st e ap o e t 融肌d 也i ss t u d yh a s 也et l l e o r e t i c a lv a l u e t h em a i np o i n t s a r ea sf b l l o w s : l uy 0 u st e ap o c t r yi n v o l v e dl a r g e l ym ef o l l 【sa b o u t 也et e a t h e yh a d o u t l i n e das i m p l ea n ds t r 酝g h ts t y l e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sw o r l ds i t u a t i o n a 帕 t 忙s ep o e m sa r en o to n l yaw i n d o wo fs h c l w i n gt e ac u h u r ea _ b o u tt h es o n g d y m s t y ,b u ta l s oh a st h eh i s t o r yv a l u co n l es t u d yo f 也ed e v e l o p m e mp r o c e s s o f t e ac u l t i l r c l uy b uc r c 砒e d s t h e t i ca t n l o s p h e r ew i mh i su n i q u ep e r s p e c t i v e ,h es t r e s s e d l h es i m p l ef e a t u r e sa n dp u r ei d e m i t ya b o u tt 1 1 et e a a n db yt h i sw a yl uy b u c r e a t e dd i 腑r e n ts t y l e s h i sp o e m se s t a b l i s h e d 托s h ,s 仃o n ga n du n s t a b l e c h a r a c t e f s l uy b u w a sg o o da tc r c a t i n gp o e m sb yu s i n gt e a t h e s ep o e m se x p r e s s e dh j s p e r p l e x i t ya sat r a d i t i o n a lf b u d a lo m c i a l ,i n c l u d i n gh i sh e s i t a t i o nb e t w e e nj o i n i n g a n d l e a v i n g t h es t a t e l uy o u st e ap o e 仃yw e r ca l r e a d yb e y o n dt h et e a sp h y s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 ,a i l d h a ds y m b 0 1 i cs i g i l i f i c a n c e a n dt h i sw a yh a di m p a c to nt h ep o e t ,sp s y c h o l o 百c a l p e r s o n a l i t yc o m p a r i n gw i 也t h ec o n t e m p o m r yw r i t e r ss u c ha ss us h ia n dh 咖g n 吲i a n ,t h e yo f t e nt e n d e dt oe x p r e s st h c i rr a t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sa b o u tt h e i rl i f ca n d a i m s 1 m e yo f t e nc o m b i n e dp e r s o n a lf e e l i n g sa i l da s p i r a t i o n so fi t sf c a t u r e sw i t h t 1 1 et e ap o e t 珥a n dm i si s t 1 1 es o n gd y n a s t y sc h a r a c t e ra n dd e e pc u l t i l r e m e a n i i 培w h i c hb e h i n dt h es u a c e a i l dt l l e s ea r ew h a tl uy b uw a n l e d t oe x p 揩s s k e y w o r d s :l uy b u ;7 i e ap o e t r y ;a e s m e t i c ;c u l t l l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 ; 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p i r i t 陆游茶诗研究 前言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饱蘸激情和血泪的爱国诗篇闻名于 世,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曾赞:“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爱国情怀和爱国诗篇成为学术界对陆 游研究的主要视野。陆游一生作诗万余首,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小饮 梅花下作) ,实际上。通过检阅他的诗作可以看出,除却爱国诗篇,陆游的 茶诗创作也很丰厚,略作统计,达三百多首。陆游的茶诗既描绘了其所处时 代的风物世情,又展现了诗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更借以抒发了他的身世感 慨。作为一个整体,陆游茶诗通透着体性典雅、情致恳切、寄寓深厚的美学 意味与文学内涵。对其认真梳理、深入挖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研究意 义。 茶诗,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茶的诗化,是诗的茶事, 是中国文人饮茶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意凝结,是开放在中国古典文学园 地中的一支奇葩。 茶,又名“茗”、“荼”,最早产于我国巴蜀地区,唐代陆羽茶经一 之源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我国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饮茶风习 由来已久,在传说中的舜尧时代,茶就被视为能解很多种毒的灵药,相传神 农氏曾用其解毒。在秦朝以前,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称为“苦茶”,“若解 渴、凝闷、脑疼、日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 也。”。西汉时期,茶开始成为常用饮品。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 风日甚,并成为达官贵人标榜清廉俭朴之品。如南齐世祖武皇帝就曾颁布遗 诏,言明他的灵座上切忌不要用牛羊猪三牲作祭,只要陈设饼果、茶饭、干 陈引驰粱启超学术论著集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h 版社,1 9 9 85 0 l 陆删茶经 m 昆明:i 南人民出版社,2 0 0 63 陆羽茶经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6 2 2 脯便可以了。这同时也说明茶之为饮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系统的茶 道亦未形成,饮茶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期,嗜茶、尚茶之风盛行,陆羽茶经六之饮中描述道:“滂时浸俗, 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人 们对茶的生产、制作、烹煮乃至茶具、用水都有了深刻认识和研究;二是从 理论上进行了科学总结,尤其是陆羽茶经的出现更是昭示着中国茶道的 产生和成熟: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出现了一个有意识地创作茶诗的文人群 体,饮茶与人们的精神活动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于是,茶超越了其物理属性, 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兴起于唐,繁盛于宋。至宋代,茶的种植趋于规模 化和产业化,加工制茶的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品饮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目以 无”。,说明饮茶的普遍性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宋 代文人士大夫的斗茶、品茗、论器、试水等茶事活动与当时硕学鸿儒谈性论 道之风相里表,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日常饮食的范围,从而成为一代 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寄寓载体。其后的元明清诸代,茶作为我国最为普及 的饮料,继续浇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浸透着中国百姓的生活枝末,滋润出 国人独特的生命感悟和精神面貌。饮茶已不仅仅再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内 容,同时也蕴含着渊博的科学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习 俗。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因为文入骚客的介入,饮 茶与文学关联起来并逐渐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学、文化风景线。 “梅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自古以来,梅兰竹菊、酒茶风月就 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客,一方面它们是触动文人文思飞动和丰富联想的媒 介,另一方面,它们也是文人们借以抒情和表达象征意义的载体,以这些对 象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以茶例: 茶既可以作为破睡解酲的上乘之饮,又是能助人产生灵感跃动的性灵之 物。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茶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 陆羽茶经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6 2 2 王安石王文公全集 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3 6 6 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描述了以茶解酒、愉悦性情的妙处;他 在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一诗中还写到以茶助诗思:“闲停茶碗从容 语,醉把花枝取次吟”。以茶抒情,以茶遣兴,以茶交友,以茶联谊,茶 助诗情,诗添茶趣,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篇绚丽多彩、文情满溢的咏茶 诗篇。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茶诗现于诗经谷风:“谁谓 荼苦? 其甘如荠”。两汉至南北朝时,随着饮茶之习渐渐形成,咏茶诗篇亦 增,如扬雄、王褒、张载、左思等的作品中均有赋茶佳句。唐朝饮茶盛行, 茶宴盛况空前,李白、韦应物、自居易、陆龟蒙等著名诗人均有多篇茶诗传 世,掀起了茶诗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宋代茶文化盛极一时,对茶事的品鉴精 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茶学著作纷纷产生,贵为天子的宋徽宗亲作大 观茶论,大力提倡饮茶啜茗,对当时的饮茶之风和茶事研究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并使茶诗的创作具备了更深厚的理论基础。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名流文人结合自己的身世经历创作出了大量寓意深远、文采斐然的咏茶诗 词,一时名作佳旬迭出,茶文化至此已形成蔚为大观的新气象。在宋人的咏 茶诗作中,茶道、茶德的深邃内涵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联着人 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以上这些,就是陆游咏茶诗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陆游茶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思想艺术性都达到了非常的高度,具有很高 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意义。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来阅读鉴赏这些茶诗便会发 现,看似闲适高雅的饮茶啜茗之情远未止于表面的单纯浪漫,其中蕴涵着诗 人深深的精神寄托和人生感怀。本文尝试通过对陆游茶诗创作脉络的梳理。 归纳其茶诗涉及的重要茶事活动,阐释其审美趣味,并结合宋代特殊的政治 文化背景及诗人身世经历来剖析其文化心理,挖掘陆游茶诗中精深的文化蕴 涵。 彭定求全唐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4 8 5 2 彭定求全唐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5 0 6 0 袁梅,诗经译注 m 济南:齐备书社,1 9 8 0 1 4 6 一、陆游茶诗茶事管窥 “茶事”又称茗事,是古代对有关茶艺、茶技和茶经济活动的总称,是 极广泛的概念。陆游出生茶乡,当过荼官,晚年又归隐茶乡,并以陆氏桑苎 家风自诩,对茶倾注了无限深情。陆游的众多茶诗记述了茶事活动的许多方 面,细致描绘了茶艺活动的情节,真实写照了当时的品茶习俗,再现了广阔 而绚丽多彩的宋人生活画面,成为映现宋代茶文化的一个窗口。 ( 一) 陆游茶诗中茶事的物化层面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陆羽茶经的出现标志着茶完成了由药 用、食用价值到饮用及审美价值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对茶文化的 物化层而,即茶品、茶具以及煎茶之水等烹茶要素的系统审视和刻意讲究上。 至宋。制茶工艺日臻完菩,饮茶程序更趋细腻,陆游茶诗中不仅有对名茶香 茗的溢美之辞,还对各式各样的茶具做了细致记述。此外。他的茶诗中还涉 及到当甘i j 的茶叶贸易等茶经济活动,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宋时茶文化的特色 和发展面貌颇有意义。 1 、“建溪官茶天下绝”名茶珍茗的展示 至宋,名茶辈出。陆游出身茶乡,本身对荼怀有份特殊的感情,生 又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叉入蜀、赴赣,辗转各地,使他得以遍尝各地名 茶,并熔铸入诗。诗人饱蘸笔墨、满含欣喜地吟咏了尝及到的香茗,敏感和 细腻的爿思也使得他笔下的名茶愈发活色生香、惹人喜爱。秋晚杂兴“聊 将横浦红丝硝,自作蒙山紫笋茶”。,显现出对名茶的珍视;斋中弄笔偶书 示子聿“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茶”,似在诉说亲手煎煮香茗的满 足自适之感:建安雪“建溪宫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饱含对建溪 名茶的称赞;兰亭道上“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仿佛让人 们嗅到了花坞茶的另类芬芳。陆游的茶诗中还提及许多史料中未曾记载的宋 代名茶,如蒙顶茶、壑源春、安乐茶、叶家白、茱萸茶等,这为研究古代的 代名茶,如蒙顶茶、壑源春、安乐茶、叶家自、茱萸茶等,这为研究古代的 钱仲联剑雨诗稿校注 m l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量( 咀下陆游茶诗出娃同此) 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 、“茶磴无声看霏雪”茶具茶道的描写 陆游茶诗中涉及许多种时人常用的茶具。有用于将团饼茶碾成茶末的器 具茶磨,如建安雪中“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村舍 杂书中“雪落红丝磴,香动银毫瓯”,池亭夏昼中“小础落茶纷雪片, 寒泉得火作松声”等诗句,便生动形容了磨茶时茶屑纷纷落下如雪花的画面: 也有用于烹茶烧水的器具茶灶,如夏臼湖上中“茶灶远从林下见, 钓筒常向月中收”,泛湖中“笔床茶灶钓鱼竿,潋潋平湖淡淡山”,春雨 中“药炉茶灶淡生涯,听雨犹能惜物华”等诗句,现出茶灶已成为诗人随身 携带之物,表明茶之于诗人生活的重要性;还有用于装盛茶水的器具茶 瓯,如烹茶中“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冬夜读书甚乐偶作短歌 中“兔瓯供茗粥,睡思一洗空”等诗句,极言香茗与美瓯两相结合带给人的 爽心悦目。从诗中对各类茶具的描绘中,可以了解到宋人烹茶饮茶的独特步 骤和程式,亦可以映衬出古今茶道的异同。 3 、“花坞茶新满市香”茶经济状况的反映 陆游晚年隐居乡里,关心农事,在其茶诗中大量描绘了茶农植茶、采茶、 卖茶等诸种茶经济活动。初夏喜事中“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 长”,描摹出一幅采茶煮茧的农忙图;秋晚村含杂咏中“园丁种冬菜,邻 女卖秋茶”、秋兴中“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等诗句,透显 出民间村舍茶叶贸易的朴素景貌;兰亭道上中“兰亭步口水如天,茶市 纷纷趁雨前”,则表现了茶市的繁盛;自上灶过陶山中“蚕家忌客门门闭, 茶户供官处处忙”,又反映了宋时苛重的茶税及茶农的艰难处境。这些诗句 从不同的角度,真实映现了宋时茶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状况。 ( 二) 陆游茶诗中的茶艺活动 陆游的茶诗中,涉及到对磨茶、煎茶、分茶、斗茶等技艺的描写,反映 了诗人对于茶艺的谙熟,展露出他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所具有的盎然雅趣。 同时,其诗中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茶文化的发展嬗变提供了珍贵资料。 1 、“茶煎小鼎初翻浪”煎茶 古时的饮茶方式与今时大相径庭,常要先把成块状的茶叶碾成碎末状, 然后再把茶放到提前烧开的水中加以烹煎。或以予辞酒为过复作长句中 “解衣摩腹午窗明,茶磴无声看霏雪”便是对这种磨茶活动的生动描写,“霏 雪”喻指磨茶时纷纷落下的茶屑。陆游有许多茶诗记述了煎茶这一茶艺活动, 如秋思中“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唤煎茶”,书村店壁中“裹茶 来就店家煎,手解炉鞍古柳边”,雪後煎茶中“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 灶就烹煎”,东窗中“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青溪道中行 古松间因少留瀹茶而行中“拾樵汲涧俱清绝,聊为煎茶一据床”,初冬杂 咏中“夜窗父子共煎茶,一点青灯冷结花”,等等。 2 、“茶分细乳玩毫杯”分茶 宋代,随着制茶工艺和品饮技艺的提高,涌现出众多以茶助兴恰情的茶 艺活动,分茶便是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清异录茗藓茶百戏载:“茶至 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另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 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钱仲 联剑南诗稿校注在对疏山东堂昼眠一诗进行注解时下释“分茶”曰: “分茶,宋人泡茶之一种方法,即以开水注入茶碗之技术。杨诚斋澹庵座 上观显上人分茶云云,可想象其情况。”陆游茶诗中对此多有记载,如过 湖上僧庵中“奇香炷罢云生岫,瑞茗分成乳泛杯”,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 石菖蒲俯然无复暑意睡起戏书中“觉来隐几日初午,碾就壑源分细乳”,试 茶中“苍爪初惊鹰脱鞲,得汤已见玉花浮”,入梅中“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l 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等等。由此可见,较之煎茶,分茶对茶品、汤水的要求都很高,对茶人烹茶 技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追求的是更美的视觉享受和更高雅的艺术情 趣。 3 、“捧瓯相近比琼花”斗茶 斗茶,是品评茶叶质量优劣和茶技高下的一种茶艺,同分茶一样,已不 单单是一种娱乐,也体现了我国古代茶人品茶的艺术追求。茶人对茶、水、 转引自徐海荣中国茶事大典 m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9 1 8 5 6 茶具都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认为茶不问团胯,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 贵活,新茶、活水乃斗茶二要素,上好茶具如建盏,则为第三要素。斗茶的 程序繁杂,包括斗茶香、斗茶味、斗茶具等,范仲淹和章眠从事斗茶歌 中谓:“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时,茶面汤花必须细腻, 不含杂物,蔡襄试茶谓:“雪冻作成花,云间未垂缕。”点茶是斗茶的 关键技术之一,即把茶瓶煎好的水注入盏中,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 还须搅拌茶汤,是全面考验茶人水平的高难度茶艺。陆游茶诗对这一点茶技 艺、场景多有描写,如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中云,“争叶蚕饥闹风 雨,趁虚茶嫩斗旗枪”,等等,无不生动鲜活,情趣横生。 ( 三) 陆游茶诗中的宋代茶俗 宋代,饮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柴、米、油、盐、酱、醋、 茶,居家每目不可缺者。茶已深深植入民间并与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从官 府、平民中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婚丧喜庆中的礼祭贽聘,无不渗沁着 悠厚的茶民俗事象。陆游的茶诗映现了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联络 友情的宋代茶俗茶情,同时,陆游对当时在民间相当普及的独特饮茶风貌也 予以了生动描述。 l 、“石鼎烹茶火煨栗,主人坦率客情真”客至敬茶,深化友情 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媒介,人们以茶表敬意,借茶叙雅志。宋 人南窗纪谈记载:“客至即设茶,欲去则设汤,然自官府下至阊里, 莫之或废。”陆游茶诗翔实记录了客来敬茶这一宋代民间习俗,陆游茶诗述 及此俗甚丰。仲秋书事中“客来深愧里阊情,旋置风炉煎顾诸”,示客 中“一点昏灯两部蛙,客来相对半瓯茶”,观梅至花泾中“春晴闲过野僧 家,邂逅诗人共晚茶”,行饭至新塘夜归中“凄迷篱落开寒菊,郑重比邻 设夜茶”,等等。待客清茶,看似淡泊,实含深情。一杯淡茶相待,在一种 或浓或淡的袅袅茶香中使彼此之间的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 2 、“越芽远寄入都时,酬唱珍夸互见诗”以茶赠友,情深意重 茶以其淡泊、高洁之品,历来为文人雅士常见互赠之物,千里寄茶者时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涛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1 9 9 8 。2 8 8 7 有所闻。寄赠茶叶可以表达朋友之谊,也可慰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很多诗 人都有此类酬、赠茶诗,如李白有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卢仝 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陆游交游广泛,朋友间常有馈赠,这类作品 在陆游诗中屡见不鲜。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诗云:“少逢重九事豪华。南 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山僧以茶赠陆游,陆 游以诗记之,可谓两情依依。喜得建茶“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 开”一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得到远朋寄赠的建茶后的欣喜之意,以及对 友人远方赠茶的感激之情。 3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民间品饮,多味茶香 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纯茶,苏轼和蒋夔寄茶一诗中记蒋夔寄给苏轼 “紫金百饼费万钱”的上等好茶,苏轼引为奇货,觉得“吟哦烹噍两奇绝”、 “只恐偷乞烦封缠”,不料“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惋惜痛惜 之情可见一斑。但这是少数上层名流的识见,实际上普通百姓因经济条件 所限,很难享受到茶中珍品,他们所用的一般的茶叶苦涩不堪,故民间饮茶 有加入一些调味品的习惯。陆游在午坐戏咏中“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 橄榄一瓯香”直抒对把茶和橄榄放在一起烹煎出来的多昧茶的喜爱;冬夜 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中“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浣花女 中“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等诗句,都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品饮 风貌。陆游的茶诗对当时当地的品饮习俗的诸多记述,一方面说明了其个性 的品茶取向,同时也映现了宋人饮茶习惯的多元化倾向。 ( 四) 陆游茶诗中的茶功茶情 关于茶之功,卢仝脍炙人口的咏茶歌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云:“ 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 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 习习清风生。”茶的解干渴、破睡昏、醒醉魂等表象功效以及诗人从茶饮中 得到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陆游的茶诗中,诗人以一种欣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9 2 1 9 彭定求全唐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4 3 7 9 喜、满足、飘然的笔触写下了大量盛赞茶之功的茶诗。不止于此,茶在带给 诗人生理愉悦的同时,更能助其诗思增其诗趣,以其独有的灵性启迪诗人去 思考深沉的人生问题。 l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破睡解酲,愉悦性情 陆游之前的很多诗人对茶的甘甜、清香多有吟颂,如唐陆龟蒙奉和袭 美茶具十咏茶灶:“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为我们展现了誉蒸后 的茶香如春桂,色如秋菊,色香俱佳的图景;再如宋欧阳修送龙茶与许道 人:“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也是在极言茶带给诗人绝妙 的味觉感受。陆游对茶有极高的欣赏品位,且对香茶怀有浓郁的眷恋情结与 深深的喜慕心怀,常对茶发出由衷的赞叹溢美之辞。有的对茶破睡解渴醒酒 的功效赞不绝口,如睡起遣怀中“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初夏中“闽川茶笼犹沾及,肺渴朝来顿欲苏”,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 茶中“遥想解醒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有的表露出饮茶后的满足得 意之态,如新辟小园中“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午坐戏 咏中“午窗坐稳摩痴腹,始觉龟堂白日长”,等等。可见,茶的确带给诗 人欣喜、愉悦、惬意与慰藉。 2 、“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旬成”与书为伴,助发诗兴 南宋诗人徐玑有诗道:“诗情都为饮茶多”,道出了茶与诗结缘的一个原 因:诗人嗜茶,茶助诗思。茶不仅能使大脑清醒,还能使大脑兴奋,这有助 于诗思的勇健和灵感的生发,能“资诗笔思无涯”,能使“诗肠灌涤,妙思 猛起”。曾当过茶官三十余年的陆游有机会品尝众多名茶,更是嗜茶成癖, 每当外出,总是“茶灶笔床犹自随”( 流年) ,创作和香茶是他生命中的重 要二元。在茶香的触发下,诗人无论作诗或著书仿若总有无尽灵感。陆游的 茶诗中这种茶添诗兴的诗句不胜枚举,山居中“茶碳细香供隐几,松风 幽韵入哦诗”,登北榭中“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饭罢忽 邻父来过戏作中“茶味森森留齿颊,香烟郁郁著图书”,等等。沏上一杯 佳茗,袅袅清香中,灵感如烟如缕纷沓而至。陆游确是深知茶中滋味的“三 昧手”。 彭定求全唐诗 m 北京:中华档局1 9 6 0 7 “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 m 北京r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3 6 6 5 3 、“啜茗清风两腋生,西斋雅具惬幽情”乐于茶事,雅化生活 茶之所以给人以脱俗之感,除了它自身具备的高洁、清醇等品性外,与 人们有意识地提升其审美价值也不无关系,突出表现在对于烹茶之水和饮茶 茶具的考究上,而文人墨客正是在这种追求中实现了品饮的雅化和生活的雅 情的和谐统一。陆诗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中云:“囊中日 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日铸乃宋代名茶,为宋代草茶中绝品,故云。 有好水好茶还要配以好的茶具,烹茶云:“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 相得益彰才能与其高雅的情调追求相适应。试茶云:“乳井帘泉方遍试, 柘罗铜碾雅相宜。”诗人将家藏的乳泉水、谷帘泉都拿出来试茶,再配以柘 罗筛子、铜碾诸精致茶具,我们从这种讲究中感悟到了诗人高雅的啜茗之情 以及身处其中的惬意和超然。 陆游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茶的物理属性的超越,重视对茶文化的体认, 以清新、清醒、超脱意识的自觉与张扬,赋予其高风绝尘的文化品味与审美 情趣。冯友兰先生说:“这种超越感是风流品格的本质的东西。具有这种超 越感,必然对于快乐有妙赏能力,要求更高雅的快乐,不要求纯肉感的 快乐。”。午枕中“清泉洗釜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其情其境卓尔 不群。这类有着深层意指的借物喻情、咏茶明志之作在陆游的茶诗中当属最 具价值的部分,时时闪现着诗人复杂的哲学素养的光芒,成为后世从另一个 角度和切入点认识诗人的窗口。 二、陆游茶诗审美价值观照 所谓“诗茶一体”,茶具诗的文化品格,诗也因茶香的氤氲而焕发出异 样夺目的光彩。陆游的茶诗正如珍茶名茗,古雅清香,有余味有远韵,耐人 品玩。 ( 一) 自然古朴的艺术笔法与茶诗的清新隽永之美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1 8 2 1 0 陆游对于诗歌风格的具体要求,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 雕琢人为。这种要求在他的许多论诗诗中有所表述,如夜坐示桑甥十韵 云:“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文章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读近人诗又云:“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 伤气骨多”。自然天成的诗歌,其外在形式虽然朴素不加雕饰,但内在情蕴 丰富,味浓意深,给人体昧不尽、余韵无穷之感。追求平淡自然的风格,反 对雕琢镂刻之风,正是宋人审美理想的主流。欧阳修在唐元结阳华岩铭跋 中指出:“君子之欲著于不朽者,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必得于自然”。,苏 轼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陆游平淡自然的 风格,在他的茶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陆游绝大部分的茶诗是他晚年在景色宜人、物产丰饶的山阴故居创作 的,文字一洗早年诗作的雕琢藻饰,而代之以清新流丽、简淡古朴。他的很 多茶诗皆取材于自然风光、农村风物,可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舟 中作) 。作为山水风物的体悟者,诗人总能以独有的诗心、慧心从平淡生 活中发掘出特有的诗情和理趣。 诗人绍熙五年作于山阴的幽居寥寥数语勾画出了一幅秋天的农村风 物景象: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园丁刈霜稻,村女卖秋茶。 缺井磨樵斧,枯桑系钓槎。客来那用问,此是放翁家。 诗人笔下是普普通通的物象,诗歌语言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缺井” 两旬说明诗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但没有抱怨没有哀叹,而是安贫乐道, 萧然自适,“客来那用问,此是放翁家”旬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风韵,质而实 绮、癯而实腴,亦有其冲澹深粹出于自然的典雅,更有一种超越淡泊的人格 魅力。 山茶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云: 东园三日两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欧阳修欧阳修散文全集 c 北京:今日中崮出版社,1 9 9 6 5 1 8 苏轼,东坡诗话全编选笺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2 1 5 满地落红的绚烂转眼间消逝在风中,无从觅得痕迹,让人暗自抱怨其不 堪风雨的脆弱。惟有在风中愈发摇曳多姿的葱绿山茶,在经受住风雨的考验 后,又绽放出点点花红。这首小诗以烂漫桃李的不堪风雨衬托茶花的坚忍耐 久,在简古、平淡的语言外壳中,蕴涵着一股清新隽永的气息和意味深远、 耐人咀嚼的诗境和诗意,使读者领略到诗人旖旎、超脱的情怀以及独特的美 学追求。 ( 二) 悲怆凄凉的情感格调与茶诗的沉郁蕴藉之英 陆游诗歌艺术“备有诗经之风致,屈原之浪漫,陶潜之淳朴,王维之静 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 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而陆游的茶诗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一 些咏茶闲适诗,在情感基调上并非轻松、惬意、自适,却常充斥着悲怆凄凉 的情感,有着杜甫式的深沉、厚重,但又有一份不曾说破的含蓄、沉静。在 表现手法上往往先是娓娓而谈的叙述、铺垫,看似闲适的高雅啜茗之情蕴于 其中,但结句却以一种饲怅、沉重的语调陡然转出,使前后诗境形成鲜明反 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如袁行霈先生所 指出的那样:“他的诗虽然带着前辈影响的痕迹,但仍然具有明显的个人风 格,这就是在平夷晓畅中呈现出一股恢弘踔厉之气,好像一条大河,河面水 波不兴,而底蕴却是汹涌激荡”。 闲中高趣傲羲皇,身卧维摩示病床。活眼砚凹宜墨色, 长毫瓯小聚茶香。门无客至惟风月,案有书存但老庄。 问我东归今几日,坐看庭树六番黄。( 闲中) 此诗于绍熙五年秋作于山阴。六年前即淳熙十六年,陆游以莫须有的“嘲 咏风月”罪被斥归乡里,朱熹认为他“恐只是不合做此好诗,罚令不得做好 官也”,是比较中肯的。诗人本想乘新皇帝赵悖即位之初,力谏恢复之策, 没想为赵悼所不喜,也不见容于佞臣,而“为时所忌”。诗人此时的心境是 灰暗的、悲凉的。诗中墨色、茶香的惬意,风月、老庄的闲适都消解不了诗 享b 预衡中国文学史长编( 宋辽盒卷) m 北京t 曹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34 6 0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m 版社,1 9 9 6 3 5 8 翁的愁闷,“坐看庭树六番黄”扭转了全诗的主旋律,轻松的前奏马上被浓 重的哀叹和感伤消解了,反而显得愈发沉痛。全诗无一愁字叹字痛字,在 幅悲剧式的画卷中,那颗被压抑的近乎崩溃的用世之心却表露无疑,给人一 种雄浑、悲壮的美感。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幽居初夏) 此诗于庆元二年夏作于山阴,诗人时年七十二岁。全诗首先描绘了一幅 风景秀丽、闲适宜人的农村风光,“鹭下”、“蛙鸣”、“花开”等景状无疑充 满了勃勃生机,诗翁生活于其中想必是惬意非常的,实则不然。结句笔锋一 转,紧接着一声叹息,不禁感慨万分,悲从中来。沧桑一世,午睡醒后一起 喝茶聊天的昔日知音无从觅得,既使置身仙境又能如何? 心境之悲凉可想而 知,但诗底深蕴的悲愁的原因却不曾说破,读来确有一种沉郁蕴藉之美。 ( 三) 茶禅一体的精神体验与茶诗的空灵静寂之美 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和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的不发、洁净 等物理属性深得佛门弟子的青睐,而僧人在茶叶品种的悉心培育、烹茶技艺 的潜心研究以及茶道的传扬等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无疑又成为茶文化普及及 艺术化的有力推动。从深层次看来,佛家讲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茶道也 要求人超越感观的享受达到一种终极体验,二者都强调入的身心与自然的和 谐无间,茶和禅在精神特质上是相通的。 陆游的很多茶诗契合着“茶禅一体”的精神,散发着神物相通的韵致, 浸润着幽谧的空灵之美。这空灵的意境一方面是指艺术风格和形象的空幻、 玄远与飘逸品性,另一方面又可指其富有灵气、灵性并且表现灵巧和精妙的 旨趣、情思与意向。诗人笔下的空灵之美无迹可求,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感 观和想象,更需要用心去仔细品味和感悟。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汛扫中庭待明月, 攀跻危榭望青山。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问。 不为新晴宜著句,拟将幽事破除闲。( 秋霁) “茶烟”,典出唐代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飚落花 风”回,本指煎、点茶时出现的茵蕴之气,其所升发出的是一种只可意会无 法言传的意境,饱含着“茶禅一味”的机锋和奥秘。试想,诗人身旁有香茶 和仙鹤相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诗人凝望清冷明月和幽幽青山,轻 扣琴弦,泠泠琴声于指间悠悠飘过,打破了沉寂,如同驱除了阴霾,心情也 会随之晴朗,或许所有的烦恼和委屈都会在这禅定似的茶烟中随风而逝去 吧。诗中无一“禅”字,而禅境毕现;并没有刻意营造空灵之美之境,但“青 山”、“茶烟”、“琴”、“鹤”等意象共同渲染出的境界又让人着实体会到了一 种空灵的美感。 小砖落雪花,修绠汲牛乳。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 年来不把酒,杯楹委尘土。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 ( 幽居即事) 诗人看着磨茶时纷纷落下的雪花状的茶屑。又从深井里汲取牛乳般的上 佳泉水用于烹煮茶叶,随着悠悠茶香浮上鼻端,诗人心中的那份自适和清爽 不觉间挂上脸庞,即使很长时间不饮酒以致酒杯沾满尘垢,也不会心生遗憾。 茶是诗人的至爱,它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有甘露之芳泽,其秉性 清灵不浊,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沽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没 有酒的喧嚣和放纵,恰如白云蓝天,清风明月,高人相对,幽静沉稳昧永意 远。饮罢香茗,老诗翁卧于青石之上,任耳边簌簌松声不绝于耳,只是闭目 享受神仙般的安逸和超脱,仿佛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极至境界,又像是进 入了样定般的涅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把对茶的感观体会转化为一 种独特而超脱的内心体验,营造出空灵静寂的诗境美。这种意境是诗人宁静 清明的心境观照大自然的结果,是对生命律动的深刻体会。 槐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 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 这首茶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上首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在山林中用忘怀 彭定求,金唐诗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5 9 7 4 彭定求全唐诗 m 北京:中华_ _ 局,1 9 6 0 ,1 9 9 4 录中所记载的方法烹煎刚采摘下的新茶,细细啜饮,齿颊生香,两腋生风, 玉液琼浆也便如此这般吧。诗人流连忘返,已然进入了无我之境,早已将自 己病之未愈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动身返回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 我们眼中呈现出一幅自首诗翁手携小篮,脚踏竹影翩然而去的画面,在此情 此景的感染下,希翼着能把这种灵动和美好定格成为永恒,永远镌刻在画册 或记忆的长卷上,永不褪色。这首小诗让读者摆脱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就 像禅家所说的“瞬刻永恒”那样,把人带进了空灵、静寂的意境中,或许这 也正是它能打动人、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三、陆游茶客心理剖析 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它们是作家身世经历有感而发的结 晶和产物。e 如自居易策林第六十九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 于隋,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陆游茶诗的创作亦然。 审视陆游的茶诗,显而易见,诗人从茶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止于“齿颊香”、“襟 灵爽”等感官层面的享受,他在诗中用茶这一媒介物无声地言说了他的思想 和心理的波动,因而,他的茶诗包蕴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取向。可以说,陆 游的茶诗展示了他的文化心理状态:他的仕隐之间的进退两难,自负与逊和 并峙的矛盾心理,执拗与超脱始终纠缠不清的特殊心态,以及诗人不同时期 的际遇和心情,所造成的多层、多重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面貌,这些都在他的 茶诗中得到彰显表现。 当然,剖析陆游茶客心理不应忽视陆游的思想背景。我们知道,宋代儒 释道三教合一,知识分子多苦读儒家经典,又喜习佛道之说,到陆游时代, 这种风气尤甚。陆游博学多才,不只宗六经,崇雅放郑,而且对佛道之学也 素有所爱。下面通过剖析陆游的茶诗,恳切分析始终困扰他的两组矛盾心态, 探求诗人的“茶客”心理。 白居易自居易集 c 北京i 中华书局,1 9 7 9 3 7 0 1 5 ( 一)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态 陆游一生命运多舛,在失意中度过了其人生的绝大部分时光,在他漫长 的人生历程中,青壮年时期虽曾有过金戈铁马的经历,但又被朝廷屡次以莫 须有的罪名罢归山阴故里。从公元1 1 8 9 年被罢斥到公元1 2 1 0 年去世为止, 除其间约有一年时间到杭州主修孝宗、光宗实录之外,晚年长达二十年的时 间都在山阴故居隐忍无为而过,抱负难得施展。在无数次残酷打击和被迫选 择的碌碌无为面前,他有着无数次的心理上的矛盾挣扎,他的士大夫的气节、 理想、信念与现实发生了剧烈碰撞和紧张冲突。我们从他的茶诗中可以体悟 到他那颗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犹豫不决的心灵。 1 、心系天下,渴望建功立业 反抗金兵侵略,收复中原失地,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是陆 游诗歌的主旋律,因而他的诗中满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他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中原的收复和祖国的统一。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爱 国情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 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鹤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 雪国耻的心事”。由于茶在陆游的诗中经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而存 在,因此他烹一壶香茗、啜一杯香茶时的诗作,经常会流露出他入世报国的 襟怀和志向。 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俪然自适云: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瓜冷霜刀开碧玉, 茶香铜碾破苍龙。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击壤穷阎歌帝力,末妨尧舜亦亲逢。 这首茶诗是淳熙十五年七月诗人自严州归山阴时作,时年六十四岁。诗 人首先歌颂家乡山水之美,为自己能居住在如此风景秀丽的地方感到满足。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享受着吃瓜尝茶的乐趣,诗人的生 活仿若充满了无穷的情趣。实则不然,接着诗人便开始展露郁闷的心情:虽 然年老,但尚有抗金报国的雄心壮志,而自己的狂态又不为人所容。最后两 钱钟书来诗选注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9 1 7 2 1 6 句说国家虽暂时没有战事,但终究是一个偏安的局面,流露出对朝廷安于现 状、不图恢复的不满。 诗翁在景色宜人的家乡品瓜饮茶,理应惬意非常。但他是以儒家文化为 人生基石的封建士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学而优则 仕”的治世思想早已深深植根于他的思想中,“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 救河山”( 楼上醉书) 表现了他救民于苦难的崇高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因而,环境的优美、生活的闲适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更渴望遇到尧舜这 样的贤能君主,让自己有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机会。由此可见,他惦念的还是 建功立业和天下太平,从诗中我们感觉到了一股炙热的老当益壮的报国情。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日: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磴破旗枪。正须由石龙头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