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童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投权声啊 本人( 姓名) 王亟学号盟q 3 星星专业童丞堂所呈交的论文 ( 论文题目: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初探)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 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至丝指导教师签 签名日期鲎竺z 丕! ! 里堡 柏 摘要 笔者认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戏剧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 根源,在表现手法上十分独特,值得深入挖掘。本文借助贝多芬奏鸣曲的 谱面材料以及相关文献材料,着重从音乐的本体来分析和研究贝多芬奏鸣 曲的戏剧性特征的成因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 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绪论”阐述研究的缘起,并简要论述前人 在音乐戏剧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对音乐戏剧性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 和条件。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表现手法”是全文的重点,主 要从音乐本体出发,力图从贝多芬对奏鸣套曲和奏鸣曲式的改革以及其它 作曲手法方面来分析贝多芬音乐的戏剧性特征的表现。三、“贝多芬钢琴 奏鸣曲戏剧性特征成因”主要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因素、从史学和哲 学角度探究产生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特征的因素。 笔者以为贝多芬的这3 2 首奏鸣曲具有与他的交响曲同样的地位,在这 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对光明世界的追求,对黑暗的蔑视和对 封建势力的斗争,以及他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这3 2 首奏呜曲代表了其一生 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戏剧性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琢士擘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a u t h o r 1 i l l l ( st l l a tb e e m o v 钮p i 粕n a 协_ ”d 舳a t i c i 锄”h 舔i i l c i s i v e c i a lr o o t s 锄di d e o l o g i c a lr 0 0 t - c 跏辩,e x c a v a t e si nd 印t l li nv e 叮,u l l i q , b e - m gw o m l i to nt e 蛳q u eo f 【p 托s s i o n c o m et h em a i l lb o d yo fab o o kt ob e a n a l y dm eb d d yd i 孙i n g 跚p p 研丘d mb e e t h o v e n r 胁f 葡r 锄。吼to f c o n f i 妇l c ef a n l a l 【e r i a la n dd o c l 蛐e n tm a 吲a l 乱l c ha sm u s i ca e s t l l e t i c s t h e i e n o fl l i s t o 巧,p i l i l o s o p h y ,c o m p l y i i l gw 曲m u s i ca n ds t i l d yb e e t h o v s a 钽血皿a t i c i s mc h 揪r i s t i cc a u 辩o ff o 】m a t i o n 锄dc o n c r e t et e c h i l i q u eo f 【p 佗s s i i ti sc o i n p o s e do ft l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i 】舡o d l j c e st 1 1 es t l i d y 锄db r i e n y d i 汹铭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i i im i c a lt l l e 捌c a l 时蛆dd e f i i l e s 廿l em 啦i c a l m e a t r i c a l i 够。t h es e c dp a r ti sa t 眦也ec a u o f 也e a t r i c a lc h a r a c :t e 璐o f b e e 吐l o v 钮ss o n a t a s nm a j i d ys t u d i e st l l e 白:b o 塔w i l i c hb 血gf o l t ht i 坞 t h e a t r i c a lc h a r a c 觚o fb e e t l l o 啪ss o n 剐 a s 触nb o t t li n t e m a i 锄da ( t e m l 缸a d 璐锄dp o i n t so fv i c wo f l l i s t o r ya n dp h i l o p h y t h e 棚p a r ci sa _ b o u tm e w a y so fr e v e a l i n g 廿1 em e 撕c a l c l l a m c t e 娼o fb e e m o v e n s n a :c a s i ti sa l t h e k c yp a r to f “sa i t i c l e b 罄e d 伽s e n o fm u s i c ,t h j sp a nm a i l l l ys t u d i e s h o w b e e m o v 懿p r e s 辩dt h et 1 1 e 撕酬c h 跚i c t 懿b yf b c u s 逾g b e e t i l o v 印s r e f 0 】mb o mi l ls 仰a t a sd i v e n i m e f 哟觚dl m s i cf - 0 咖a n do 廿l e r 啪y so f c o m p o s i n g t h e 卸:i l l o rt l l i i l l ( sb e e m o v e n s3 2 n a t 勰a 托t l l es 姗ei m p o r t 锄t 鹊l l i s s y i n p h o n j e s f 砌mt l l e w o d 吼b e e t h o v 锄sp u r s u i t 矗”晰g h tw o d d ,l l i s d e f i 柚c eo fd a r i m e s s ,h i ss 由j g 百ea g a i n s tt l l ef e u d a l i 锄a n dl l i si i l t e m a lc 伽n i c t s a n dc o n 伽i c t i a 舱d e 印l yf e l t ,i h e a r ew 砸hs t i l d y i l 培i l ld i 丘细tw a y s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第1 章绪论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并简要论述前人在音乐戏剧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对音乐的戏剧性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的条件和方法。 第2 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本章试图透过音乐的本体,从奏鸣交响套曲的结构、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及具体的 作曲手法( 和声、织体、音型、节奏) 来分析贝多芬是如何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表现其 戏剧性特征的。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曲式结构的变革与戏剧性的风格。 首先阐述贝多芬是如何通过对奏鸣交响套曲的改革( 如改变乐章次序、在套曲中运 用灵活多变的音乐形式、广泛运用奏鸣曲式,等) 来体现音乐的戏剧性的; 其次用大量篇幅并辅以谱例分析来阐述贝多芬对奏鸣曲式各个部分( 引子、呈示部、 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 的革新。以及这些革新对发挥其音乐戏剧性的功效。 第二部分作曲手法方面创新与戏剧性的表现。此部分从旋律与织体、和声与调性、力度 与速度三大板块,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来细致地研究贝多芬奏鸣曲作曲手法的别具 匠心,以及体现音乐戏剧性的具体表现手法。 ( 1 ) 不寻常的旋律和复杂的织体。分析贝多芬是如何运用大量钢琴语汇使旋律线高下 起伏、具有管弦乐队的旋律效果以及连奏( 1 锫8 l o ) 的运用,来增强了音乐形象的对比。 贝多芬的奏鸣曲己开始用支声复调织体或是对比复调的织体来写作。在后期的作品中运 用了大量赋格曲的写作手法,多声织体丰富了音乐的形象和色彩,增强了音乐的联系和 对比。 ( 2 ) 大胆的和声和新颖的调性。从和声的频繁转换、和声的丰富性以及新颖的调性转 换这三个方面并结合谱例来分析贝多芬是如何通过和声与调性方面的剑新来突出音乐 的戏剧性的。 ( 3 ) 力度、速度的强烈对比。力度、速度的大幅度求频繁的变化是贝多芬音乐戏剧性 特征最为显著的方面本节主要通过分析力度与速度的几种主要的变换方式,并结合谱 例来阐述贝多芬音乐的戏剧性特征 第3 章贝多芬钢琴奏呜曲。戏剧性。特征的成因分析 张前、王次昭在音乐美学基础中所阐述的。音乐思想的源泉之一应该是生活的 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分为。外在体验和内在体验”,本文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因素来挖 掘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的根源。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形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内在因素 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及贝多芬自身的坎坷生活经历给他带来的主观矛盾来分析 其音乐戏剧性的思想根基。 : 第二部分形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外在因素 首先是从德国古典哲学界的两大泰斗康德和黑格尔与贝多芬的渊源,以及他们 的哲学观点( 康德的“引力和斥力”思想所包含的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 对贝多芬的影 响,来研究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的根源。 第二是从启蒙时期文学、戏剧对贝多芬的影响来阐述其音乐戏剧性的成因。主要分 析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歌德和席勒的诗作对贝多芬所起的作用。 第三主要阐述奏呜交响套曲体裁及奏鸣曲曲式的形成为贝多芬旄展其戏剧性才能 提供了客观依据。 结论 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他自身坎坷的生活经历给贝多芬带来的深刻思想矛盾是他 的音乐戏剧性特征的根源,贝多芬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髓以及戏剧与诗歌的内涵, 通过奏鸣交响套曲体裁、奏鸣曲式的革新与创造,以及在和声、织体等作曲手法的建设 性探索,充分体现奏鸣曲式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哲理性的意蕴。 由于研究资料的限制,还有许多问题还未深入挖掘。比如有学者曾提出贝多芬音乐 也受到格鲁克歌剧的较大影响,而贝多芬音乐的戏剧性特征是否与歌剧音乐有关联,笔 者还未来得及深入考察。笔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2 5 6 部作品,涉及了交响乐、管弦乐序 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作品、声乐作品等各种音乐形式,“与海顿、莫扎特的音乐 相比,贝多芬对人的情感的开拓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人。”o 他 的创作集德奥优秀音乐传统之大成,在音乐的各个体裁领域,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 成就都达到古典时代的最高峰,是西方音乐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的一位音乐家。 在贝多芬室内乐方面的器乐创作中,钢琴奏鸣曲意义最大。在其中,内容和形式达 到完美的和谐,特别是他的钢琴奏鸣曲贯穿着与他的交响乐创作中相似的一切原则和思 想,甚至可以说他的钢琴奏鸣曲要比他的交响乐的形式创造上更自由和更多样亿。他的 艺术气质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得到了升华,o 充满了对艺术完整性的苛求和毫不留情的 自我批判精神。他通过对奏鸣交响套曲和奏鸣曲式的改革,以及采用独特的作曲手法, 使音乐充满戏剧性的魔力因此,西方音乐学家将这3 2 首钢琴奏鸣曲奉为钢琴音乐中的 “新约圣经”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又对后辈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独立前行的足迹累积成 众人追随的大道,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也是每一位习琴者的必修曲目a 车尔尼说:“这 些钢琴曲的质量超过了之前的同类作品,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依然是无与伦比的。他的 钢琴作品形成了一个不朽的体系,这个体系独立于他的其它作品比如乐队作品,声 乐作品,为其它乐器所写的作品之外。”回尤其是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通过对奏鸣曲 式的改革,使奏鸣曲式各部分独立性、对比性增强,展开部成为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核 心。他还使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和扩展,他的旋律简洁质朴、含蓄深情,建立 在和弦音上的线条粗犷、严谨,动机式旋律富于紧张的冲击力,而柔板的旋律又令人悲 悯沉思;节奏鲜明突出,经常带有进行曲、谐谑曲或其它舞曲式的特性节奏,破坏平衡 性的切分节奏或突然的重音的运用,是造成贝多芬顽强果断与冲突紧张风格的重要手 段。另外,和声的不稳定、调性的频繁转换与扩大、终止式的延长、扩充等形式形成了 强大的动力特征,也使戏剧性增强。从而,“戏剧性”成为贝多芬音乐中显著而独特的 风格。 基于本人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爱好以及从事钢琴教学工作的需要,希望能更系统 细致的挖掘贝多芬钢琴音乐中。戏剧性”特征的点点滴滴,以便在教学和演奏中从更加 准确、理性地去诠释其每一首作品 。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 上海音乐出版杜2 3 年2 月第页 o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创作了3 2 首钢琴奏鸣曲。他的头三首奏鸣曲是在他二十六岁时创作的,而最后一首出版后他 只活了五年,其间相距3 1 年,大约相当于每年写一首奏鸣曲在他的案头几乎总有一首奏鸣曲的草稿就是说他 在创作交响乐,歌剧或是康塔塔时。他总是还一边写着他的奏鸣曲尽管他写得很慢。甚至花费相当长的时问来完 成一部作品。但他虽后总会按照计划写完参见唯民编贝多芬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1 年第2 3 4 页 - 钢琴家c i b b i n i 女士有一次评论贝多芬说:。他是唯一没有写下过任何琐碎或者价值不高的作品的作曲家”。见鬼l ” 贝多芬回应道。我真希望收回一些作品,如果毳可以的话”参见【臭】卡尔车尔尼着张奕明译贝多芬钢琴作 品的正确演释 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7 年第1 0 页 9 参见( 臭) 卡尔车尔尼著,张奕明译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 7 年第3 l 页 i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诸多学者和音乐界人士都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最著名的论著国 外的有( 法)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奥) 卡尔- 车尔尼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正确演 示,等。国内的论著有于润洋的贝多芬音乐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内涵、张洪岛的贝 多芬的创作特征、叶松荣的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等等。 前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史学角度的研究,这些论著都是从史实的 角度,对贝多芬的生平以及音乐的创作做了纪实性的描述。二、是从贝多芬音乐创作的 思想内涵角度着手进行研究的论著,这类文章是从贝多芬的世界观、道德观、艺术观等 方面对其音乐进行研究;三、是从贝多芬音乐创作特征的角度着手进行研究,这类文章 多是对其创作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其创作的独特之处。 其中有一类文章是专门针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进行研究;如:一、从演奏的角度进 行分析研究的主要有:( 奥) 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正确演示 ,在这本论著 中,伟大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对贝多芬的每一首奏鸣曲的合理弹奏方法做了注释;武君 的硕士学位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是从整体的演奏方法上分析贝多芬 奏鸣曲。二、从曲式与音乐分析的角度逐首进行研究的主要有:( 匈) 魏纳莱奥著器 乐曲式学、郑兴三编著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等。这些论著逐首分析贝多芬3 2 首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以及音乐性格:三、从贝多芬各时期的音乐风格对其奏鸥曲进行研 究的:【英) l 肯特纳著,洪士硅译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瑞士) e - 贯舍尔著, 刁蓓华译贝多芬的钢琴奏呜曲、朱雅芬编译的贝多芬的钢琴奏呜曲;四、就其某 一情感特征进行研究的:如林苗的硕士学位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 特征表现的初步研究等:五、就贝多芬的奏鸣曲式的革新进行研究的有刘雪莎的硕士 学位论文奏鸣曲式在贝多芬钢琴套曲中的应用研究、唐雯的硕士论文论贝多芬钢 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等。还有一些文章是就某一首奏鸣曲的全面的 研究:如卢赣华试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中的力度对比、匡叻贝多芬 演奏中的结构感觉等。以上的论著及文章都提及了贝多芬奏鸣曲的“戏剧性” 特征,并都一致认为“戏剧性”是贝多芬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大部分的文章都 是对这一特征的概述,或是针对“戏剧性”特征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无人深入全面地 研究过其音乐戏剧性的成因,或针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这一特征做过系统的分析和 归纳。 三、研究方法和条件 虽然前人对贝多芬早已做过大量的、全方位的研究,再对贝多芬的音乐寻找切入点 进行挖掘困难重重,但同时前人的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依据。笔者可以通过有关 贝多芬的传记、贝多芬的书信札记等了解到他的生平以及对他影响最大的入和事。此外, 前人对贝多芬奏鸣曲做过大量而细致的曲式、音乐方面的分析,也减少了笔者许多工作 量。因此,在查找资料,寻找谱例方面较为容易。 , 笔者在下文中主要从史实出发,研读了贝多芬的一些轶事、书信集,依据一些美学 原理和学者们“音乐戏剧性”的研究理论对形成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的内、外在因素进 2 第一章绪论 行分析,力图寻找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笔者还借助谱例, 从音乐本体出发,试图从贝多芬超越前辈作曲家的特殊的作曲手法中,尽可能找到他的 钢琴奏鸣曲中每一个“戏剧性”的细节。 笔者借助哲学、音乐美学、史学、曲式分析学等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透过对这3 2 首奏鸣曲音乐本体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贝多芬音乐“戏剧性”特征的成因,并从其音乐本 体出发系统地探究其音乐表现手法,分析其音乐表现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期对贝多 芬钢琴奏鸣曲的“戏剧性特征做出较完整的总结,并对自己的教学和演奏有所帮助。 , 福建师范大学爱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表现手法分析 居其宏先生说过:“音乐的戏剧性是作曲家对音色,音高、音强、节奏、乐思、主 题、结构的特殊处理,造成情绪的转换、变化和强烈对比而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o 本章试图透过音乐的本体,从奏鸣套曲的结构、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及具体的作曲 手法( 和声、织体、音型、节奏等等) 来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戏剧性特征的表现手 法。 一、曲式结构变革与戏剧性风格 本节将结合音乐本体。进行具体分析贝多芬是如何打破以往套曲的相对机械的程式 关系,使其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中贯穿并展开 1 、贝多芬对奏鸣交响套曲的改革 ( 1 ) 贝多芬改变了乐章的传统次序,把创作重点放在末乐章。 贝多芬在创作中突破了古典奏鸣曲中某些习惯性的处理方法,他是依据其内容决定 形式的全新创作理念,依照情感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个乐章的次序。在一些作品中,没有 按照常规的乐章次序创作,使音乐形式变得更新颖(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b a 大调奏鸣曲 o p 2 6 ) 而自海顿以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总是把创作的重点放在第一乐章,贝多 芬却把高潮放在末乐章( 如b e 大调奏鸣曲o p 2 7 n o 1 ) 例如作品第2 7 号之2 月光奏鸣曲就是“形式从属内容,内容创造形式、凝集形 式这一美学原则的出色证据。它出色的把深刻的戏剧性、主题的完整性、情节的不间断 发展综合在一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o 三个乐章是不间断地过渡、不断转换 的关系。贝多芬在末乐章中采用奏鸣曲式创作,为激动的急板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乐 章中出现了贝多芬式的冲动和抗争的音调,它与第一乐章的浪漫、沉思的性格形成鲜明 对比,这样的安排使感情的爆发更激烈、更有感染力,给人的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产 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贝多芬在1 8 0 0 1 8 0 1 年之间写的另两首奏鸣曲作品2 6 号b a 大调奏鸣曲叶 品2 7 号之l 的b e 大调奏鸣曲也都是慢板乐章开始的,继之以谐谑曲或带三声中部的小步 舞曲,丽把快速的音乐留给了末乐章。 ( 2 ) 贝多芬在奏鸣套曲中灵活运用各种音乐形式。 如他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在套曲中运用“葬礼进行曲”等等。谐谑曲( 辩h 锄) 多为快速三拍子的短小乐曲,性格诙谐幽默,贝多芬仍是根据内容与情感的表达需要出 发,用谐谑曲代替海顿、莫扎特惯用的小步舞曲,目的是给前后乐章带来强烈的对比, o 居其宏著歌剧美学论纲) 第1 5 6 页安徽文艺出敝社2 0 0 3 年3 月舨 o 本节所举范例都足贝多芬奏鸣曲中较著名且较典型的,因篇幅原因不逐首分析 o 参见武君硕士学位论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研究 青岛大学2 0 0 5 年 o 斯塔索夫在他的回忆录四十年前的法律学校) 中写道:。当时我和谢洛夫最向往并且经常在书信中交换看法的正 是这首戏剧性的音乐,我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部悲剧性的戏剧,其中一系列的场面:第一乐章幻想的、温顺的爱 情内心的感受有时充满阴森的预感接着第二乐章( 诙谐曲) 表达了略为宁静的心情甚至有些调皮希望重 有复苏最后第三乐章绝望、妒忌在呼号匕首刺杀和死亡结束了全曲”载自郑兴三编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 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1 盼4 年9 月版第2 4 3 页 4 第二章贝多芬饲琴奏呜曲。戒嗣性”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折 用嬉闹、幽默的因素来活跃奏鸣曲体裁的整体。 最早运用谐谑曲的例子是作品2 号之2 a 大调奏鸣曲,在这首奏鸣曲中,贝多芬的 谐谑曲乐章根据轻巧谐趣的琶音动机写成,很好地代替了小步舞曲,同时也证明了一种 创新。虽然这一首谐谑曲还没象中期作品那样具有激烈的内容,但它表达了贝多芬想寻 找一条走自己愿望的艰难道路的强烈要求。他在作品2 、3 、1 4 之2 、2 8 、3 1 之3 、1 嘶、 l l o 都运用了谐谑曲乐章。 贝多芬还在作品2 6 号。a 大调奏鸣曲中运用了“葬礼进行曲”。这是贝多芬对于 奏鸣曲结构又一划时代的试验,是他向新方向大胆迈出的又一步。“贝多芬在热心于威 武的英勇行为之后,转向大自然,希望得到宁静、幻想般的乡村生活。作为当时革命处 于低潮时。我们可以从这个主题听到贝多芬悲伤的反映,可以从纯朴的旋律中听到贝多 芬隐藏这多么猛烈的战斗力。”o 而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二乐章,贝多芬又安捧了强烈的, 充满活力的谐谑曲,它敏捷快速、活泼,又预示着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据说在 贝多芬的原稿中,这个乐章原本是小步舞曲,后来才被改为谐谑曲,目的很明显,从变 奏的行板诣谑曲葬礼进行曲,这样的安捧,就是为了增强乐章间尖锐的对比, 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 3 ) 部分套曲的各乐章均采用奏鸣曲式。 , 贝多芬将哲理性、逻辑性极强的奏鸣曲式广泛运用在奏鸣曲的各个乐章中。如第五 首( 作品1 0 之1 ) 、第十七首( 作品3 l 号之2 ) 、第二十四首( 作品7 8 ) 、第二十六首( 作 品8 l 号a ) 全曲各乐章均采用奏鸣曲式,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哲理性。 贝多芬奏鸣曲的每一个乐章的音乐都不是孤立的,他通过主题的对比和联系,使各 乐章串联成一个表达情感的整体( 有时奏鸣曲各乐章也会连续不断地演奏) 。他对奏鸣 曲套曲的改革也是出于表达音乐内容的需要,通过以上这些改革,使乐章间产生激烈的 情绪、力度、速度等等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戏剧性的冲击力。 2 、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改革 至莫扎特为止,奏鸣曲己趋于成熟( 笔者将在下一章节中对奏鸣曲进行溯源) 。奏 鸣曲式创作形成了几个基本的原则:( 1 ) 对比原则:( 2 ) 矛盾冲突原则;( 3 ) 主题贯穿原则: 等等。所谓对比原则,即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在音乐材料、调性布局等各方面的对比。 奏鸣曲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主题间对比矛盾逐渐加强的倾向。矛盾冲突原则 即不同性格的对比材料在音乐发展中形成矛盾冲突,这也是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主题贯穿原则,即主题在音乐发展中不止一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不同意义,这些主 题的贯穿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影响,是音乐戏剧性增强,对全曲 高潮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o 奏鸣曲式的这些原则使得这一曲式形成了与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性”风格相对的当 时的古典新风格“戏剧性”风格( 英国2 0 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乐评如是说) ,冲突、斗 争、兴奋、流动,所有这些强烈但不免抽象的情绪特点全部体现在一个连贯的音乐连续 体中。 。郏兴三编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鲥年9 月版第2 0 6 页 。参见刘雪莎硬士学位论文奏鸣曲式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应用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2 5 年 5 福建师枢大学琢士学位论文 贝多芬在成熟的奏鸣曲式上,对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发展,奏鸣曲式的 各部分篇幅和容量都得以扩大,各主题之间对比及矛盾冲突的幅度都随之加强。奏鸣曲 式在他的手中发展成一种可以从多方面表现矛盾冲突的大型戏剧性结构。 ( 1 ) 引子部分 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所创作的奏鸣曲式作品中,引子很短小。贝多芬扩大了引子的 规模,而且使引子的意义非凡,地位得到提升。 贝多芬3 2 首钢琴奏鸣曲中有几首的引子最引人注目。第一首就是其早期作品1 3 号 悲怆奏呜曲( 作于1 7 9 2 年) ,是其青年时期到成熟时期的标致,属于转型之作。 谱例1 : & 这部作品的引子共有十小节,而且是一个壮板的速度,一开始就是一个富于戏剧性 6 第二章贝多莽钢琴奏鸣曲。瘦晨性1 学征的衰现手法分析 的主三和弦到减七和弦的连接,由强突弱,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就像是贝多芬重复者自 己的信条:我活着、体验着、斗争着。引子实质上是矛盾因素的冲突、交替,有时是一 丝希望,有时又是绝望。郑兴三说“由这个减七和弦发出的第一乐章,犹如一粒富有生 命力的种子在广阔的沃土里茁壮成长,展陈开来,于是汇成了火一般热情的高潮,在引 子部分里,自我精神与现实压力造就的矛盾冲突伴随着痛苦的叹息与绝望,暗示着对 自由未来的幻想与希望。引子的音调是如此富有表现力,其复杂的旋律线条好像隐藏了 言语,成为一种力量的积压,而逐渐变得庞大起来了。”o 而引子的速度、性质及节奏与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的积极的节奏和不断地运动以及副部主题优美迷人的旋律,舒畅而愉 悦,形成强有力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引子的音乐材料始终贯穿全曲,在呈示部和展开部之间及再现部与尾声之间又以缩 小的形式出现。( 见谱例2 、3 ) 谱例2 : 一 : e i i 矛 一j j 1 一一 i “! - :1 - 。一 - y - - f 一ll 。 一一一 二,巴。旷i 二砰l ? 砰n 斗孪静。l 一- 一1 括j | 5 一d l一_ 口。! 。- jj i - t _ 谱例3 : 这两段引子材料的出现,可以看出,贝多芬运用主题贯穿原则的写作手法,傻其音 乐内容出于一个统一对比的状态,使整个奏鸣曲式更加紧凑、严谨更增强了音乐的感染 力。 此外,中期作品3 l 号 告别奏鸣曲第一乐章,( 引子长达1 6 小节,晚期作品l l l 号 第一乐章( 引子1 8 小节) 都有着与悲怆奏鸣曲的引子异曲同工的效果。 ( 2 ) 呈示部分 呈示都是整个乐章主题的呈示与音乐发展的基础,一般通过主题对比的形式来表达 最基本的乐思。呈示部的主、副部主题是建立在并置对比的基础上,副部一般比主部长, 往往富于歌唱性,从音乐对比、变化、冲突、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副部作为叛逆主调的 。郑* 三编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9 月版第1 3 3 页 7 福建师萜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力量而存在,有着无可替代的与主部相互冲突的位置。 贝多芬对呈示部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他大大扩展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篇幅,( 他 甚至设置了两个副部主题) ,使二者之间矛盾冲突的幅度得以强化,对比更加鲜明,戏 剧性效果更突出典型的范例有:作品2 之3 ( 见谱例4 ) 谱例4 2 6 , l 第二章贝多莽钢琴奏呜曲。戒尉性1 寺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三吊瓣;盼叼# # :石帚:f :;# ; l i = = = = = ,、蛐;幽矿一 掣 ,憎如删, “龠j _ 、 、 ,一 囝 - - j - 圣 1 一 - _ _ _ _ o t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呈示部主部主题( 1 l - 2 7 小节) 为c 小调,副部主题( 5 1 5 8 小节) 为其上方小三度调 b e 小调:而黎明奏鸣曲中,主部主题( 1 1 3 小节) 调性为c 大调,副部主题( 3 5 5 0 小节) 则为其上方大三度e 大调,等等。这种调性变化。是调性色彩更加鲜明,情绪转 换明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3 ) 展开部分 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是开始展现矛盾冲突与分裂发展的中心段落。它通过对已有材 料进行分割、粉碎、重新组合,或加入新的材料,是基本乐思进行对比性发展的重要部 分,也是展现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最具有紧张性和不稳定性的部分。 贝多芬之前,展开部往往很短,贝多芬大大扩展了展开部,有时超过了呈示部的规 第二章贝多莽饲琴奏呜曲。疵尉性。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模,这种规模在历史上是少有的。随着篇幅的扩大,展开部的调性也随之变化,和声功 能也相应扩大;同时力度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最终使其发展成奏鸣曲式中矛盾冲突最 尖锐、戏剧性最强的中心段落。 这种扩张,在贝多芬中期作品中尤为突出,它扩大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对比的因素, 加强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 以热情奏鸣曲为例,从第一乐章可以看出,展开部的篇幅与以往相比扩大很多, 与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差距缩小,比例已基本相等 呈示部( 1 6 5 )展开部( 6 5 1 3 5 )再现部( 1 3 5 - 2 0 4 ) 6 5 小节7 0 小节 6 9 小节 展开部的调性大多在主调的下属调方面的调性进行展开,与主调的偏离,加强了不 稳定感,呈示部中建立起来的主副部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音乐在新的层次上向高潮推进。 贝多芬在展开部的调性安排上也是灵活多变的,他的展开部往往经过多次的转调,才达 到音乐的高潮。 例如暴风雨奏鸣曲展开部( 9 7 1 4 6 ) ,只用开始的动机,或者说只用连接段落 的材料发展用这样的材料经过几次的转调( d 大调、o f 大调、o f ,j 、调、c 大调) 之后转 回主调( d 小调) ,并将该调的主和弦作了很长的延伸( 1 2 5 1 4 6 ) ,通过拿波里六和弦( 第 1 “和1 4 6 小节中的电) 到达再现部。充分体现了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 尾声部分 贝多芬在尾声部分所做的改革也充分体现了其音乐的戏剧性特征。尾声部分在贝多 芬之前的作曲家那里也是可有可无的,但贝多芬将尾声的作用变得异乎寻常,他根据自 己对音乐戏剧性的要求,将尾声部分大大扩充,使其具有展开部的性质,几乎形成为一 个展开部。而且在尾声的调性布局方面,贝多芬也别出心裁,通常在别的调性上开始, 最终在主调主题上,或采用主属调相互交替的手法达到高潮。 典型的范例有:黎明奏鸣曲( 见谱例6 ) 谱例6 : 长乏哥赢i _ 一卜他一柚l k i s 。:未j j j j j i j j j j j i 蜀i 肖j j 王i l 羞l 螽皇j :目i 主走毛 掣o : 一 1 h 叫77 “h “。掣 翟 。门桡- 最磷 , ! :! 。lq ,一f ! , i 丘 福建师范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贝多芬钢琴奏呜曲。瘕捌性一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折 l r 一。 i 二:n 。j 芗。ii 它的尾声( 2 5 l 3 0 4 ) ,长达5 3 小节,主要主题材料( 2 5 l - 2 8 6 ) 、副部主题材料( 2 8 6 - 2 9 7 ) 、 主部主题材料( 2 9 7 3 0 1 ) 、和弦结束( 3 0 2 3 0 4 ) 四个部分组成,调性从b d 大调进入b b 小调、e 小调、f ,j 、调、g 大调、d 小调、a 小调到2 7 小节才明确为c 大调。这个尾声被贝多 芬发挥到了极致。它的比例约是整个乐章的l “,与呈示部( 1 - 6 5 ) 展开部( 6 5 1 3 5 ) 再 现部( 1 3 5 2 0 4 ) 比例相当,使整个乐章的曲式形式形成均衡的四个系列的冲突阶段。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二、作曲技法创新与戏剧性表现 l 、不寻常的旋律和复杂的织体 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音 乐不似海顿和莫扎特般平和、宁静,它时常给人以波澜壮阔的感觉,贝多芬主要是通过 以下几个方式来呈现的: ( 1 ) 运用大量钢琴语汇使旋律线高下起伏频繁,音乐不总是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突出了情绪的涨落。也体现了一张一弛、缓急相济的美学原则。例如。用大量的回音、 震音、音阶、分解和弦、长回音、大量的震音、分解八度、大量的双手交叉音型、大和 弦、双八度、划奏等等,表现雄浑气魄和英雄气概,这些都是前人所没有的。 例如黎明奏鸣曲( 见谱例7 ) 谱例7 第二章贝多芬铜晕奏鸣曲- 戏晨性钲的表现手法分析 ( 2 ) 旋律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例如作品1 0 号之3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旋律中的 双手八度的进行使音乐气势雄伟。气息宽广( 见谱例8 ) 谱例8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q u l ( 3 ) 连奏( 1 e g a 协) 的运用,增强了音乐形象的对比,将前人风琴中的连奏的效果运用 到了钢琴的旋律和伴奏上,加强了抒情性,也增强了音乐的对比。例如作品1 4 之一第一 乐章( 见谱例9 ) ,呈示部中主要主题显得宁静、优雅,虽然此曲戏剧性因素不多,但从 新的方面描绘了艺术形象的对比音调,扩大了音域、加强了高低音区的对比。 谱例9 : 第二章贝多莽悄琴奏呜曲。戏翩性* 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成方式,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前奏鸣曲的织体多 是主调音乐的织体,由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而贝多芬的奏鸣曲已开始用支声复调织体 或是对比复调的织体来写作。例如贝多芬的第八钢琴奏鸣曲( o p 1 3 ) 第三乐章中的 一个乐句,开头是支声复调织体( 见谱例l o ) 经过变奏后又变成了对比复调的织体 谱例l o : 甚至他还在奏鸣曲中运用大量赋格曲的写作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细腻、复 杂、多层面的情感。这也是他长期研习巴赫创作经验的收获,如在槌子钢琴奏鸣曲 作品1 0 6 号末乐章中用复调对位音乐中最复杂的三重赋格曲体裁构成,b a 大调第三十一 奏鸣曲作品1 1 0 号末乐章,以自由回旋曲为框架,两个插部均为三声部大赋格曲构成 的乐章。a 大调第二十八奏呜曲 ( o p 1 0 1 ) 第二乐章的中部则是一个二声部卡农手法 发展的乐部。在这不作品中,贝多芬运用了扩大、浓缩、呼应、倒影及声部模仿等多种 复调手法。 多声织体丰富了音乐的形象和色彩,在曲式中起到呼应和对比的作用,复调织体的 各声部此起彼伏,促使乐思不断发展,增强了音乐的联系和对比。 2 、大胆的和声和新颖的调性 在贝多芬奏鸣曲中,和声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无论是树托旋律、结构乐曲、 表现形象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 1 ) 频繁的和声转换 传统的和声变换时常是在每小节的重拍上变换一次,而贝多芬却常常在短短的几个 小节进行十几二十次的和声转换。例如作品l o l 号第一乐章,频繁的和声转换推动了情 绪的上升及音乐的前进,也使音乐更加色彩斑斓 ( 2 ) 丰富的和声语汇 , 虽然贝多芬的和声语言和前人一样还是属于传统功能性和声体系,和声的转换基本 上都是严格的主、下属、属和声的循环系统,和声功能以纯四度为主,但贝多芬运用了 一些和声材料,在塑造音乐形象、刻划矛盾冲突、表现戏剧性的发展、构成大型曲式方 面,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和声语言特征即强力性和戏剧性 1 7 福蔓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贝多芬中晚期奏鸣曲中,由于和声扩大运用而出现大量减七和弦、半音、拿波里和 弦、等音变换,和声的功能性减弱,趋向于浪漫主义的色彩性。例如热情奏鸣曲第 一乐章第4 2 和第1 6 2 小节就运用减七和弦和拿波里和弦来发展乐思和展开戏剧性冲突。 ( 3 ) 新颖的调性转换 除了在上面阐述的贝多芬利用丰富的调性对比来表现音乐的戏剧性效果外,他突破 传统的转调手法,运用等音转换或减七和弦做突然的远关系转调,以增加戏剧性的因素 和新颖的和声色彩。例如:奏鸣曲o p - 5 7 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2 3 小节开始,用f 小调的v 级作准备,接一个v 7 皿,并解决至6 3 m 级上( 2 5 小节) 。当然,这个b 3 i i i 级和弦 就是b a 大调的小主和弦( b a 小调主和弦) ,又接一个b a 大调的o 和弦,并解决到b a 大调 的v 级上:然后,又以小主和弦7 i l 、v l w 、,、,i 作巩固,自然地由v 7 转调到6 a 大 调主和弦上这样既避免了前调用准备和弦产生共同和弦,进入新调,再对新调进行加 固的麻烦,同时又增加了戏剧性因素和新颖的和声音响色彩。o ( 见谱例1 1 ) 谱例l l : :;s 一l r 叩蛔 _,ff - 舞辈ee 乍ef 一 艰。i :。奢:i 审皇fff # 。 # # ef 一 ,哪 t 一 第二章贝多芬钢琴奏呜曲。戏尉性“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在呈示部主部向副部的转调( f ,a ) ,运用的是常规的转调手法,其后副部紧接着又 在同主音小调b a 上( 4 l - 6 5 小节) 进入结束部,并以等音的方式自然过渡到展开部。呈示 部向展开部的转调中,贝多芬却运用了等音调转调手法( 。a = 。g ) ,直接由b a 小调转到。g 小调上,并由此实现了由降号调向升号调的过渡。 又如在第一乐章展开部1 l 白1 1 7 小节的转调中,贝多芬运用小调v 7 的和弦音 fac b e 等于饥b j d ( o f 大调) 而直接解决到。f 大调主和弦:同时又按等音和弦的 关系,o f 主和弦等于6 g 主和弦,从而达到b b 小调直接转入b g 大调的目的。o ( 见谱例1 2 ) 谱例1 2 : 3 、力度、速度的强烈对比 通过强烈的力度对比以及力度的突然变化来表现音乐的戏剧性、紧张性,是贝多芬 擅长使用的创作手法,也是其音乐非常独特的一面。 ( 1 ) 强烈的力度变化 力度级的强烈变化 。参见阵景盛贝多芬创作特征初探钢琴奏鸣曲o p 5 7 诫起 潭河技术学院学报舛年1 2 月 1 9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常常可以看到母厨或p p 巾p p 的标记,但在其之前的作曲家的作品 中却是很少出现。贝多芬喜欢用这样的力度的强烈对比,表现情绪的大起大落,表现内 心的矛盾。例如悲怆奏鸣曲作品l o 之l ,第一乐章( 见谱例1 3 ) ,主部主题前半旬用f 后半句用p ,两种不同音型的动机交替,加上强弱的对比,使音乐富有强烈的戏剧性效 果。 谱例1 3 : 又如热情奏鸣曲中,力度不容置疑地被看作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阿罗洛 夫在其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力度一书中,又将力度记号归纳为三类:力度级、力度 演变和力度重音。o 力度级是指各级音量的符号,即我们日常所说的的。力度记号”这 首作品中所出现的力度级由弱到强依次挥列顺序是:p 印、即、p i 叩、p 、f p i u f 危 这些力度记号以。印”公式组合( f 币;蕾p ;岳p p ) ,或反之,突出了对比。他又将由弱突 强的力度变化,称为“力度侵入”,即力度不经逐级递增,直接由p 跳跃到f 而力度由 强到弱称为“力度收缩”o ,即力度不经逐级递减。直接由倒b 跃到p 。这是力度级的具 体表现方式,它们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效果。力度 侵入”和。力度收缩”在某些段落中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造成矛盾的持续冲突,赋予 音乐以突发性和戏剧性。 又如以下热情奏鸣曲中( 见谱例1 4 ) ,强奏如洪流般势不可挡,这种情绪在理 论上应贯串到这一乐句的最后一个和弦,但大师的过人之处正是在于能巧妙地做到“意 料之外,情理之中”,这里的弱奏先现显然比平铺直叙的力度运用高明得多o 谱例1 4 : 阿罗洛夫著贝多芬钢琴作品中的力度羹自i 外国音乐参考瓷辩 1 9 犯年第5 期第7 2 页 。参见匡畴贝多芬 演奏中的结构蓐重) 黄钟1 9 孵年第4 期 2 0 第二章贝多芬钢琴妻鸣曲- 戏崩性一特征的表现手法分析 i 。1 一 。 器 ,l 矿- l ll 吃岫 ,气一:卜l哗p 一 上述力度级的运用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是贝多芬奏鸣曲中特有的“构筑”手法,他常 将它用于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的各乐部之间,表现了矛盾各方尖锐的对立、戏剧性冲突和 辩证地发展。 力度的突变 除了力度的强烈变化,贝多芬也常用突强( s f ) 或突弱( 审) 来增强音乐的意外性。 第一种是强后突弱( 昂) 。这种手法一般是f 在正拍上,接下去的音突然变弱,如悲 怆奏鸣曲的引子部分( 见谱例1 5 ) ,一开始的主和弦到戏剧性的减七和弦( 可处理成 s d ,有如晴天霹雳,后面立即弱下来,表现出无限的痛苦和叹息。贝多芬有时也使用更 强烈一些的对比( s 审) 的标记 谱例1 5 : &1 。躞掣。 喽葛! h f - ! ! i 二,函 欠一? i 磊k 二:磊推 福建师范大学焉士学位论文 如月光奏鸣曲作品2 7 号之2 第三乐章第1 2 小节以及其后的所有相应乐句。( 见谱例 1 6 ) 谱例1 6 : 音乐发展通过渐强( c 佗踮) 推向乐句的高点,本应该是最强音的出现,贝多芬却常 常使用突弱( 飘j b i t op ) ,造成一种突然性,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如第九奏 鸣曲作品1 4 号之l ( 见谱例1 7 ) 谱例1 7 ; 。j ;矗 i !扣! ! 强j i ili l 矿 , , f 、工i 二 广泛使用重音记号( 即强音在弱拍和后半拍出现) 贝多芬除了大量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