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老舍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他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已有定论。文学理论家的老舍是近年来渐渐被学界发现和认可的。本文以 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为内容,着重分析老舍早期的文学理论观念、文学理论建构 与文学理论特色。 老舍早期的文学理论观念主要在于将文学回归到艺术的谱系当中,揭示出文 学的本来面貌。他是文学独立性和艺术性的积极倡导者与坚定守卫者,并在此基 础上以生命论贯穿始终。作为理论家,他还致力于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家和 理论家的双重身份使他对于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作品论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 思考。老舍的文学理论观念还显示出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色,本文在与他同时代的 作家郁达夫和理论家朱光潜的比较中,彰显出老舍早期文学理论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老舍;早期文艺思想;文艺本体论;文艺体系论 作者:刘嫒 指导老师:侯敏教授 0 nt h ee a r l yl i t e r a d rt 1 1 0 u 曲to f l a 0s h ea b s t r a c t o nt h ee a r l yl i t e r a 哆t h o u g h to fl a os h e a b s t r a c t l a os h ei so n eo ft h e 鲈e a t e s tn 0 v e l i s t sa n dd r a m a t i s t si nm el l i s t o 巧o f2 0 t l l c e 肿u 巧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n 鹏a i l dh i ss t a t l l si nl i t e r a t u r el l i s t 0 巧h a sa l r e a d yb e e nf i n a l i z e d b yp e o p l e l a 0s h e ,a sal i t e r a d rt h e o r i s t ,h a s 掣a d u 2 l 1 1 yb e e nd i s c o v e r e da i l dr e c o g l l i z e d b ys c h 0 1 a r si l lr e c e n ty e a r s b 嬲e do n 1 ee 砌yl i t e 删秒a 1 1 da r tm e o 巧o fl a os h e s t 1 1 0 u g h t ,l l i se a r l yl i t e r a 】哕t h o e r yc o n c e 鸥c o n s t m c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os h ei s i m p o r t a n t l ya i l a l y s e s w h a tw a sl a 0s h e se a r l yl i t e r a d rt l l o e r ) rc o n c e p t 、v a sm a i n l yt 0r e t u ml i t e r a t u r et o a r tp e d i g r e ei no r d e rt or e v e a lt l l eo r i g i n a lo u t l o o ko fl i t e r a n 肛- e h ei sa c t i v ea d o v a c a t o r a 1 1 d 丘mg i l 矾o fl i t e r a t u r ei n d e p c n d e n c ea l l da r t i s t i c o nm eb a s eo fw h i c h ,l i f ev i e wi s p e n e 仃a t e df r o mb e g i n l l i n gt 0e n d a sam o e r i s t ,h ea l s 0c o m m i n i e dt ot h ec o n t r u c t i o no f l i t e r a d ,n l e o r ) ,a tt h e s 锄et i m e ,h eh a sm su l l i q u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1 1 dt h j n k i n go n l i t e r a t u 】r eo n t o l o g ) r ,c r e a t i v ea i l d 、v o r k so nt h eg r o u i l dt l l a th ei sn o to i l l yaw r i e r ,a l s oi sa t h e o r i s t w h a ti sm o r e ,l a 0s h e sl i t e r a n et l l o e 巧c o n c e p ts h o w s1 1 i s 眦i q u et h o e r )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 疵q u e o fl s h e se a r l yl i t e r a r ) r 饥。巧i s1 1 i g l l l i 咖e d b y c o m p 撕s o n l ec o n t e i n p o 聊眵w d t e ry ud a 血a n dt h et 1 1 e o r i s tz h ug u a i l g q i a i li n l e s i s k e yw o r d s :l a 0s h e ;e 砌yl i t e r a r yr n l o u 出;a n i s t i co n t o l o g y 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 i i w r i t t e nb yl i u y u a l l a n i s t i c s u p e n ,i s e db yp i 0 h o um i n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剑查毡日期:丛堂多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期:巡:篁:墨 期:2 殳! 叁:! :鱼 论老含早期的文艺思想 引言 引言 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中,老舍作为小说家、戏剧家蜚声文坛,他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在过去,学界关于老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作家老舍 的研究,多集中在文本艺术世界的解读、作品文化内蕴的阐释、作家个性气质的 分析,以及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或者把老舍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其他著 名作家相比较,或者与同时期的外国作家相比较,或者把他的代表作与国内外的 著名作品相比较等诸多方面。 作为文学理论家的老舍是近年来才被学界所认可的,一些学者对此也作了不 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探讨。如谢昭新的论老舍诗学的“现代性 审美品格和 论老舍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刘雄平的论老舍的中国历代“文说”观、 为中国古代“文说”正名和论老舍早期对文学理论现代性的探求,杨春忠 的体悟性文论与教科书文论的整合老舍 的文学观与理论 观,李丽的论老舍的文学批评观以及何雪英在唯美与功利之间从 看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等论文。石兴泽的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 成与发展,评析老舍文学思想理论的生成原因、发展脉络、演变过程,注重从历 时性角度揭示出老舍文学理论的来源、思想沿革及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关系种种。 这本书无疑使学界对理论家老舍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界所缺乏的 是集中泼墨于文学家理论思想本身,构架起文学理论体系及其中的诸种元素,从 宏观的角度来阐释老舍文艺思想的内蕴。 纵观老舍的一生,我们发现,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时代局限,他的文 学观发生过数次转变、反复、甚至于倒退。从1 9 2 6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 的哲学登上文坛到1 9 6 6 年8 月2 4 日自沉于太平湖,老舍的文学生涯历经四十 载。其中,1 9 3 7 年和1 9 4 9 年作为两个标志性的年份值得我们重新去审视。 1 9 3 7 年1 1 月,老舍走出书斋,暂时“离开”钟爱的文学艺术,投身于滚滚抗 战洪流中。在抗战的时代环境下,一方面是文艺界开始整体转向的外在背景,另 一方面是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敦促,这使得老舍的文学观念发生了 很大的转变。在抗战的洪流中,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学观 文艺必须为抗战服务。老舍以此为基点创造了大量的戏剧、曲艺、鼓词等通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引言 俗文学作品,以适应宣传抗战的需要。虽然这期间老舍的思想也出现了审美性与 功利性的消长,但总的来说,他还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摒弃了之前自己倡导的 以独立自足为追求的文学理论观念,走上了文艺为政治宣传的理论道路。 1 9 4 9 年建国后,老舍从美国回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当他看到新中国人民当 家作主,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后,这个从小生活贫困、饱受生活煎熬和 民族歧视的满族后裔,由衷地从心底激发出歌颂党和新政府的愿望。此外,他还 得到了来自政府的前所未有的尊重,“据统计,老舍曾担任的社会工作包括2 7 个团 体的3 0 个职务: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印友好协会理事、华北政务 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节约检查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委员等等”。 这一切,使得老舍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特立独行的写家,而成为一个开始与社会 同步而行的新时代作家。身份的转变导致了他思想、言行以及创作立场的转变。 他一回国,就认真研读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诚恳地认同 了其中所宣扬的理论并以此来作为自己思考与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至此,老舍 离自己早年所倡导的文学观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以这两个年份为界,我们可以把老舍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从开始文学 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是老舍文学生涯的早期;抗日战争爆发到1 9 4 9 年建国, 是他创作生涯的中期;建国后,是他创作生涯的后期。1 9 3 7 年1 1 月,他踏出家门 的那一刻,标志着他踏出书斋,奔赴疆场,开始为民族的生存而献身,为民族的 觉醒而呐喊。在此之前,老舍的身份只有两个写家和教员:一个是自己的爱 好,一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一直呆在宁静的校园中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 创作,与外界的接触较少,始终游离于主流文坛之外。但是这期间却是他创作的 高峰期和黄金期,集中了目前所公认的除四世同堂、茶馆和正红旗下 外的所有的老舍的代表作。大量的创作使得老舍的写作艺术日臻成熟,并且已经 逐步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审美艺术观念。1 9 3 0 年到1 9 3 6 年间,他还在济南私立齐 鲁大学和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讲授过文学概论、小说作法、世界文学 名著研究、欧洲文艺思潮、近代文艺批评、外国文学史等课程。授课的 内在需要又给了他认真研读文学理论著作的契机,在这几年中,老舍开始接触和 阅读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理论著作。 在任教期间,老舍编写过很多教材和讲义,其中阐释了他的文学理论观点, 徐德明:老舍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8 3 页。 2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引言 可惜后来都散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老舍的文论星零散落,主要集中在他总结自 己创作经验的老牛破车、一些小的随感式批评文章及1 9 8 4 年才被发现的教科 书文学概论讲义中。虽然老舍一再强调自己“对文艺理论马马虎虎,钻研不 深 ,但是我们无论作出任何评价都应该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否则难以客 观、公正。他的理论建设,虽谈不上宏大,但是他把文学还原于艺术本身,高扬 纯艺术论的大旗,对文学艺术本身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点指 摘古往今来文坛学说、文学现象等做法,无不显示出他特立独行的品格,闪烁着 文学园地“守望者”的熠熠光辉。 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主要在于使文学回归到艺术的谱系当中,揭示出文学艺 术之本然样子,以艺术本原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以生命论贯穿始终。所谓“生 命论 ,就是把文学当作一支有生命的艺术。文学是不断生长和发展的,不能囿于 一端而停滞不前。同时,文学是应该表现生命的。从本质上说,文学就是人学, 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表述与传达,是对人情、人性的深刻揭示。人类生命中 的一切人生现象都是文学所要传达和表现的。最后,文学应具有独立的创造精神, 作为有生命之物,只有发展才能使其生命得以延展,创造就是实现这种延展的途 径和方式。创造的根本在于打破陈规,不因循守旧,要创新和突破。这就是作家 老舍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在认清文学的本来面貌后,老舍以此作为自身文学理 论建构的标尺,开始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本论文着重对老舍的早期文艺思想作 一番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揭示老舍在中国现代文论体系建构方面所作出的宝贵 贡献。 胡絮青:文学概论讲义代序,北京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l 页 3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老舍曾多次说过他对文艺理论钻研不深,“不敢轻易谈理论”,也“不希望 成为专家”圆,但是作为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他的文论是个人体悟和创作经 验与理论思考相结合的文艺理论。既是如此,他总是从艺术家的眼光来思考文学、 判定文学,把文学的“纯洁性”看成是最重要,不允许有任何的侵犯和亵渎。 早期老舍是文学独立性和艺术性的积极倡导者。步入文坛时,他身处异域伦 敦,在东方学院讲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回国后他又先后执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 大学。由于一直生活在书斋校园,远离时政和社会,老舍对革命颇感隔膜。二三 十年代文坛上轰轰烈烈的革命文学并没有对他产生巨大的冲击。他始终站在“纯 文学 的立场上,极力反对把文学当作是有实用目的和有科学目的的文学工具论。 他像一个坚毅的“战士 ,精心照料和守护着自己心中的这块园地。他又像一个辛 勤的“园丁”,把不属于这块园地的“杂草 清理出去。圈出一块属于文学自己的 园地,让文学做回真正的自己,这是老舍的理论原点。 在老舍的文论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的文学取向在于把文学看作是一 种审美意识形态,而不仅仅是将文学当作时代的传声筒或者宣传工具。他最反对 把文学当作工具,他要做的就是回归文学本体,回归到文学的内部研究,着重于 关注文学的本来面目即“文学是什么 这一核心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文 学的形式、风格、批评等关乎文学本身的问题,而不是把文学当作载道的工具。 同时,他也反对舍本逐末,抛开文学本身去研究作家的身家背景,考证作品版本 之类的做法。老舍是真正的“纯文学 的提倡者与捍卫者。 一、自由文学观 异域英伦的五年生活给了老舍放眼看世界的机会,他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 作品,尤其是狄更斯、但丁、莎士比亚、康拉德等作家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家的 作品既是老舍学习英语的工具,也给老舍认识外国文学开启了一扇窗口。在此之 前,老舍所受到的基本上都是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从七岁由刘寿绵大叔介绍 进入“改良私塾”到十九岁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的这十二年求学历程中,浩如烟 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1 5 页。 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3 页。 4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海的传统典籍为他打下扎实的中国文化根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深谙于心。 当他走出国门,接触到西方文化后,便不自觉地将这两者加以比较,尤其是在阅 读了大量的文学理论著作之后,老舍能够更清醒地站在中西相互对照的语境中来 认识文学。 1 古代文学界说评介 老舍纵观两千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指出古代文论的弊病:文学不是被用来 “载道 、“明理”,就是被用来“娱乐”、“遣兴 ,无不是把文学放在实用的、工具 的位置上。正如朱光潜所说:“中华民族向来偏重实用,他们不喜欢把文艺和实用 分开。文只是一种学,而学的目的都在致用。 这些文论,大都围 绕着作家身世背景的考证、作品版本的沿革、文章义法与诗词格律的研究等进行 阐述的。在老舍看来,这些都是文学之外的东西,可以当作文学研究的辅助内容, 但是并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文学本体研究是高于这些、比这些都要重要的。 “在中国文论诗说里便找不出一条明白合理的文学界说”。回“文学”一词最 早见于论语的先进篇中:“文学:子游,子夏 。刑呙论语疏解释 为“文章博学 ,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学观念,将文学与学术相联系。汉代以后,文 学的外延相对缩小,“文 与“学”分离,分别用来指代文学和学术。“文 或者 “文章”基本上是指经、史、子以外的各类文章。到了魏晋时期,作为艺术的狭义 文学才从广义文学( 即文化) 中脱离出来,“文学与“文章和“文 才逐渐成 为同义词,文学开始独立发展。但是对于“文学 一词的认识还是不够纯粹,直 到近代,还能从章炳麟的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看到:“文学者,以有文字著 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的说法,这引起了老舍的强烈不满。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古代论文的毛病就在于“以单字释辞 、“摘取古语作证 和“求实效” 。这样的做法,使得文学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而被置于道德、 伦理的从属地位。因为没有合理的界定,文学也就不可能在各学科的棋盘上找到 自己确切的位置,所以就会迷失自己,失去自身的独立品格。正是对文学本身的 认识不清才导致了对文学研究的偏差。历代文人对于文学的阐释始终都围绕着文 学的外部因素,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学要么为 政治集团统治所利用,要么成为个人教化的手段,要么被当作娱乐遣兴的工具,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8 9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l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页、第4 页、第6 页 5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文学理论始终没有回归到文学的本身进行文学内部的研究。对于文学的内部研究, 首先要明确地说明文学是什么,即明确文学的本质,知其本质才能知其为何。因 而,这个“界说 是很重要的。老舍抓住了文学的核心问题,即文学本原究竟是 什么。文学不等于政治、哲学的图解,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文献,文学之为文学, 其关键就在于它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与社会 的关系,不是文学创作者的家世、背景、习惯、作风,而是应该回归到文学的本 身来讨论、研究,任何离开文学本身的讨论或许可以有所得,但终究与文学本质 无关。难怪老舍说:“无论研究什么学问,对于研究的对象须先有明确的认识,而 后才能获得,才能不误入歧途。 文学是艺术的一支,首先应该是主情的、其次才应是表意的。因而,文学首 先应该具有艺术的价值,其次才应是内容上的含蕴;首先应该是表现生命的,其 次才是解释人生的。老舍所持的正是这样一种拒斥功利主义、以文学的独立自由 为根本的自由主义文学观。老舍以此为标准评价了先秦以来历代文说的优劣得失, 从给予的评价中我们自可窥出老舍思想的取舍来。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者,尤其是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言论更成为正统思想,为后 世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用以作为对普通民众的教化标准。孔子作为一个积极“用 世 的儒家学者,他高度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提出了著名的“诗教 观和“兴 观群怨”说。他的文学观念主要是实用的,对他而言,文学的道德和社会功用远 远高于文学的情感效果和审美特质。儒家学说对于文学产生了一定地消极影响, 其所确立的“依经论文”的意识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尊经 、“贵文 的正 统权威观念,对纯文学产生长期的压制和排挤。“明道、征圣、宗经 的为文之道 使得中国文学多死板的复制,少鲜活的创新;多体式不明的分类,少形式体系的 归类;诗与散文发达,戏剧和小说滞后。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文学的工具实用 论把文学引向了歧途,偏离了艺术发展的方向。而西方则将文学纳入艺术的范畴, 如柏拉图虽然驱逐诗人,要把诗人逐出理想国,但他是把文学当作一种艺术来讨 论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起点问题 在老舍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所涉及 的既是一个基本立场的问题,也是最实质的问题。只要是以“艺术 为起点来讨 论文学的,都得到了老舍的首肯与支持。在这些评述当中所显示出的,无疑就是 老舍文学观的起点。“独立”和“艺术 是老舍文学观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l 页。 6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2 文学自身的特性 基于“独立”和“艺术 的出发点,老舍对历代文说的评价标准有二:其一, 是否已经把文学纳入到独立的视野中来讨论文学,而不再是作为传声筒和宣传工 具来宣扬什么“道 和“理”;其二,在此基础上,文学传达什么内容不是最主要 的,最重要的是“怎样传达出”,即是否是以艺术的方式传达文学的。这两条标准 成了他的“尺子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文学 的专论。在这篇专论中,曹丕看到了文学的审美特质,把为文看成是延展生命的 方式之一,提高了文学的地位。老舍对此肯定有加:“为文的要件是由内心表现自 己,不是为什么道什么理作宣传”。萧统对文学亦多有言说,他的贡献在于指出 了文与非文的界限,把“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选文的标准。在老舍看 来,萧统所做的是“清党工作 ,“把经、史、子,杂说,全驱到文学的华室之外, 把六艺即文学的说法根本推翻。 圆这个标准确定出文学应有的特质,区分出“文” 与“非文 来。从这一点来看,刘勰虽然作出了中国文论史上少有的体系严密的 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反而要在萧统之下。因为他把“文 作为“文学 的 替代,没有弄清什么是他所要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范畴的界定不明是刘勰的局 限所在。在老舍看来,如果连对象都没有正确地认识,发生了偏差,那么围绕对 象的其他评价自然也就发生了偏差。另外,刘勰在原道中提出的“道沿圣以 垂文,圣因文而明道”以及其后的征圣宗经更引起了老舍的不满,这种实 用主义文学观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这两点正是刘勰在萧统之下的原因。 但是尽管如此,老舍还是肯定了魏晋以后把文学当作独立艺术来研究与解释,并 为此感到欣喜。唐宋时期的评论家中,司空图和严羽是老舍极力推崇的两位。他 们一人主“神韵 、一人倡“妙悟 ,都是从艺术的角度评价诗歌、讨论文学。 历代文论家中,老舍给予评价最高的,要数清代的袁枚。老舍认定他是中国 最大的文学批评家。从老舍在随园诗话中节选出来的引语:“诗者,人之性情 也。近取诸身而足矣。”(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凡作诗者,各有身分,亦各 有心胸。 ( 随园诗话卷四) 等不难看出老舍自己所持的态度和文学观念来。就 像萧统的文选一样,“选文”的过程无疑已经彰显出选者的立场和主张,也如 鲁迅所言:“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博览群籍,采其合于自己意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4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7 页。 7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见的为一集,一法也”。这句话用以解释老舍的引文,也是妥帖的。 最能显示出老舍坚持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是老舍对当时文坛风气的针砭。 抗战前的三十年代文坛表现出的是以强劲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流话语,把文学的意 识形态作用过分夸大,使文学过多地承载了社会和政治的使命与责任,文学变成 了旗帜、号角、航标乃至武器。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异己的思想理论发起一次 次批判、讨伐、棒喝,触目惊心,闻者失色” 。尽管如此,老舍依然以文学“守 望者 的姿态,对他们把文学艺术作为宣传主义的工具,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的 做法进行批判。老舍认为他们对待文学的这些态度与中国历代把文学作为“载道、 明理刀的工具是无异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管所宣传的主义是什么和好与不 好,多少是叫文艺受损失的 。老舍特立独行,逆风而上,指责左翼文学理论和 创作的偏狭,何等的胆识和魄力! 老舍用挑剔的眼光、尖锐甚至尖刻的语言评析历代文论的得失,显示出他现 代性的品格和睿智的思想。此时,他以一位理论家敏锐、深邃的眼光纵观千年来 中国的文论发展史,但有些评价也难免有失公允。比如,老舍看到了陆机文赋 从纯粹的艺术观点去讨论文学,不拿道德来装点门面的纯文学立场,认为其主要 是以内心情感作为原动力,以艺术表现技巧作为手段。但实际上,文赋的最后 一段,在陈述文学显示宇宙原理之后,进而提出文学的政治和道德功用:“济文武 于降坠,宣风声于不泯。”老舍在此不免有“借别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的嫌 疑。再如老舍对严羽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宋代评论文学的杰出者。的确,严羽 在沧浪诗话里借禅喻诗,在“妙悟 ,“兴趣”,“入神 等范畴基础上表现出 他对诗歌“吟咏性情”的审美主张,但他也有偏颇之处:开篇即提出“以汉魏晋 盛唐为师 的口号,认为“汉魏晋与盛唐之诗”是“第一义 ,所以“截然谓当以 盛唐为法”。由此可以看出严羽思想中极为浓厚的复古色彩。艺术惟有创造才有突 破和发展,才能使生命常青。严羽仅凭是否合于古人创作来评价诗之优劣,未免 有些不妥。老舍一贯反对崇古、拟古和摹古,对于严羽的局限性不可能看不到, 但他还是忽略了这些方面。不管怎样,毕竟他是坚定的独立自主的文学立场的捍 卫者,是真正从文学本身来讨论文学的。从这点来说,老舍的贡献巨大。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3 6 页。 石兴泽: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2 2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8 月版,第3 5 页。 8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二、文艺生命论 文学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一,其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生命基因和生 态系统。老舍的文艺生命论包含着三重意义:首先,文学是作为有生命的艺术而 存在的,它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要素:其次,文学作为入学,就是要表现生 命的,这种生命的表现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且是使文学作 品成为认识生命、解答生命的一把钥匙,具有引导读者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作 用;最后,文学要延续和发展,就必须要创造,要表现出作家的独立人格。历史 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学的发展在当下频传危机信号,文学在现今的消费时代不仅 成了复制品,而且不断地被“边缘化”,狂呼着“文学终结论”的理论家不在少数。 文学生命是否真的会消逝,老舍在七十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1 文学是有生命的艺术 文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之物,而“根本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是随时生长 的”回,“你愈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 命结构的相似之处。 艺术的生长也是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着,相应的 时代背景给文学提供了相应的生态环境,表现在文学中就是外在形式所包裹下的 时代精神。通过外在形式,我们可以划分出作家的谱系和派别,但对于文学总体 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文学是有生命的,是随着时代所提供的生态环境而随时 变动的。 如果把中国文学的倾向作一个划分的话,可以“勉强的把中国文学倾向分作 三个大潮:正潮、退潮和暗潮” ,即秦汉以前、从秦汉直至清代后期和词,戏曲, 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发展。先秦时代,儒家的正统思想还未及确立,虽然对于“文 学”这个概念的认识还是悬而未明的,整个文坛却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创作倾向,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不受任何思想的约束和干预,没有因袭和模仿,文学自由 发展。这是符合文学生态发展的。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以后,适合文学生长的生态环境被打破,篇章义法、修 辞格式成了文人竞相追逐的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取向。虽然“魏晋时风气稍变,文 学逐渐离开经学的束缚,几乎要走上独立自主的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4 年版,第5 8 页。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5 5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9 3 - 9 5 页。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9 l 页。 9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机的文赋和钟嵘的诗品也都有力地推动了文学向前发展,但是代表了“文 必明道”思想的文心雕龙却逆转了文学发展的方向,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从此时一直到西方文艺思潮的引入,文艺都被认为是道德的附庸,其独立、自由 的精神日渐剥落。难怪老舍说六朝文论是从这里由盛转衰的。两干多年的文学观 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一种文艺政治学,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但可喜的 是,在这一潭死水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涌动,那就是词、戏曲和小说的独立发 展,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是“向后走”的,因而这些后起的文学形式并不被臣服于 正统思想的文人所重视,或者说,他们不敢公然的为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标榜。 但实际上,它们的出现是符合文学生态向前发展的规律的,尽管地位不高,更不 可能推翻已经统治千年的固有的腐朽思想,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了中国 文学的发展。 老舍之所以不用“派别”而用“倾向 来分析文学的发展变动,是因为他始 终把文学看作是有生命的,把文学的发展看成是生命的自然演进。发展着的生命, 其选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而不是可以追求与强迫使 然的。文学是用以表现精神的。作家的个人风格与时代特色紧密结合,他始终受 到时代的影响和约束,不可能跳出时代的局限j 故他的作品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 了作家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而派别,则多是由一些有共同的文学表现形式的人 所组成的。当某一流派业已形成,其后必有很多的追随者来拥护、支持,这样就 束缚了文学向前发展,不利于文学的拓展和进步。 社会给文学营造出一种氛围,也就是文学的外部生态环境。事实证明,如果 这个氛围是轻松的,与主流意识形态疏离的,不是被某些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和压 迫的,那么,文学就会在这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 芽、开花、结出丰厚的果实。但如果与之相反,那么就会扼杀文学的发展、阻碍 它的进步。正如马克思在 导言中提出过的“物质生产与艺 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这一著名命题所说的一样,这种“不平衡 有三种表 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兴盛,随着生产力发展,反 而衰落下去;二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比例的,经济落后的 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三是在一个国家内,文学发达的时候经 济比较落后,而经济繁荣了反而文学不那么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与社会 的关系就是最后一种表现的一个很好例证:“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1 0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 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回可见,文学是有生 命的,而且它的生命健康与外部社会提供给它的相应的环境息息相关。 2 文学的任务是表现生命 在中国文论中,文学表现情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上古史书尚书尧典 提出“诗言志”到后来的“诗缘情”,其思路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并不是到了陆 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才首开中国美学表现说之先河的。毛诗大序 对“志 作了专门地阐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也。”这里的“志 并不是只有思想一个方面,而是既包含着思想 内容也包括情感内容。 在老舍看来,文艺既是个人的表现,也是整个人生的表现,通过表现整个人 生进而达到“解释生命”的效果。因为文艺在本质上是生命的解释者,是整个人 生的表现。文学首先是个人的表现,因为文学作品不可能完全反映客观真实的世 界,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文学当作镜子那样,将客观世界纤发毕现地完完 全全呈现出来。艺术作品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经过自己的内心感知, 再凭借语言媒介传达出来的。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作家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觉、包 含着作家个人的人生体验、包含着作家表达这些感觉和体验所采用的方式,这一 切都是作家个性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 其次,文学是认识生命、解释生命的。这与“艺术的自我表现 是否相矛盾 呢? 老舍所说的“自我表现”,不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感伤情绪或情感,不是那些有 闲阶级无病呻吟的情绪抒发,而要表现大家想要抒发却又不知如何表现出来的、 人类所共同具有的情怀和感情。实现这个目标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便是文 学创作。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特定的人生情境,读者可以从作家 们所设想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出人生的况味。作品中人物的人生境遇或者与 现实中的人生相似、或者表现为读者从未经历过的人生,读者可以从阅读中咂摸 和品味出人生的哲理。虽然这不是什么高深的哲理,也经不起科学的分析和逻辑 的推敲,但它却是用很多鲜活的人生烘托出来的。为人熟知的一种说法是:“小说 家可以比心理学家教给你更多的人性知识。 认识生命、体验生命、解释生命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0 8 页。 美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修订版) ,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江苏教 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4 页。 1 1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作家的职责,认识、体验、解释也就是发现、感悟与阐释,作家自己的感情和经 历在与外物的碰撞中使之产生创作冲动,经过自己的感悟也就是艺术构思的阶段, 最后通过文本传达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感染读者。作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 内心的感受与外界发生碰撞,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而这个冲动又是生命的呼声, 是源于心灵的。因而“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 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人生是文学的根柢,人生造就了文学,文学服务于人生 。 文学对于人生的表现和对于生命的解释,不同于其他诸如理性的说教和道德的感 化。它是靠作品中创造出的形象的力量和塑造出的典型的榜样以及情感的感染和 心灵的共鸣来完成的。艺术世界给读者开启了一扇认识人生的大门,在这扇门里 最大限度地把人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现出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感性的 认知方式、艺术的审美方式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进而体认人生。文学是以语言 为媒介的艺术。语言与图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虽然不能直接地给人一个清晰、 明确的景象,但是它可以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刻画,塑造出一个艺术世界来唤起读 者的想象、联想甚至于幻想。读者在心领神会、醍醐灌顶之后,获得了情感的感 染和心智的启悟。 这种体验不仅包含着认识作用,而且通过动人情感、移人性情来达到塑造人 格、建构信仰的功用。可以说,文学是人生的教科书。从某程度上来说,这也显 示出文学的宣传功能,作家在有意无意中影响读者,使他们接受作者在作品中宣 扬的真、善、美。可见,老舍并不反对文学作为宣传的手段。他反对的是赤裸裸 的从功利角度出发,把文学作为阶级宣传的工具,作为政治的传声筒,作标语口 号式的宣传。“伟大的创作,由感动渐次的宣传了主义。粗劣的宣传,由标语而毁 坏了主义 。固文学的宣传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由感动心灵进而影响行为。“不质 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 ( 焦循毛诗补疏序) , 这便是文学的高妙处。认识生命、解释生命是为了滋养生命、完善生命。 3 创造是文学生命延续的途径 创造是在固有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就意味着解除一切旧势力的束缚,意味着 否定摹拟和因袭,意味着突破,顺应文学发展方向的突破。只有创造,文学的生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9 页。 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4 页。 老舍:老舍全集,第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3 0 页。 1 2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命才得以延续、发展。 创造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自我。创造是自我活动,也是自我个性的表现。每 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个人的创意构思、应用材料和组织材料方式方法等已经与客 观事物发生了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在创作或改造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其 中。每个人都想要表现自己的愿望,创造过程无疑是这一愿望达成的有效方式。 表现的程度和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有一共同点都是想要表现自己和通 过表现来获得自我满足。创造是个人表现欲推动的结果,强烈的表现欲敦促着创 作者不断地打破陈规,精益求精,“非登峰造极不足削减渴望”。而摹拟只求相 似和符合标准,个人的表现力并不是最重要的。“艺术是纯然的个人底活动” , 艺术没有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便失去了活力与创新精神,变成了死物。可见, 摹拟是制约文学发展的“拦路虎”,创造才能延续文学的生命。 文学是“自我的表现,但这个“自我”绝非把文学当作宣泄个人微不足道的 牢骚与愁怨,“不是把个人一些细小的体验或低卑的感情写出来便算文学作品 , 表现个人的范围并不限于个人,而是以个人的表现代千千万万人所要表现的,即 个人在对自然与社会的观照过程中,表现出人类共有的感情、情绪、体验。这种 表现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使普通的人在阅读 过程中清楚,明白地认识自己,最终成为社会的自觉,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视为 创造。 文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创造就是不因袭,不守旧,就是要突破和发展。文学 作为随时生长的、有生命的艺术,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述而不作的态度是 文学衰死的先兆,不利于文学自身的发展。造成中国文学理论停滞不前、缺乏艺 术观念的原因便是“法先人 、“向后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是:视前人为圣为贤,把前人的话当作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可更易的法典,凡事 都以前人论述为分辨真伪鉴别是非的依据和标准,不管对与不对,不管明白不明 白,也不管为什么说和怎么说,都奉若神明。没有怀疑,没有对比,没有反驳, 没有思想自由,没有独立意识,有的只是因袭、因袭,还是因袭! 这种思维方 式和习惯使得中国人的思想总是因循守旧、原地踏步的,故孔子以后对文学的研 究和评论虽汗牛充栋,却如沈雁冰指出的:“中国旧有的文学观念不外乎( 一) 文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4 年版,第5 4 页。 老舍引用厨川白村语,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5 5 页。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5 6 页。 石兴泽: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7 4 页。 1 3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文学本原论:回归艺术家园 以载道。( 二) 游戏态度两种 ,不是把文学视为道德的附属物就是当作了娱乐的 消遣品。因为这种崇古、迷古、拟古、摹古的思维方式的存在,使得中国的“狭 义文学”发展只局限于抒情诗歌、散文和一些赋的作品,戏剧和小说虽然很早就 出现了,但是因为他们不古,所以始终徘徊于主流文学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郑振铎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 9 3 5 年版,第1 5 3 页。 1 4 论老舍早期的文艺思想第二章文学体系论:老舍的理论建构 第二章文学体系论:老舍的理论建构 作家老舍为了教学需要,广泛地阅读中外文学理论,并在阅读过程中与自己 业已形成的文学观念相比照,加以思考、梳理和消化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 悟性与教科书性相结合的文论体系。虽然,“进入3 0 年代以后,新文学的观念已 经深入人心,现代文学理论的体系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作家从 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文学的反思中生发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创见性的观点。老舍 秉着“文学本身是文学特质的唯一的寄存处”圆这一出发点,研究文学存在与发展 的内部问题诸如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的本质与特征、文学的创作与鉴赏、文 学的体裁与风格、文学的批评等。 一、本质论 文学理论的研究者,首先要厘清的核心问题便是“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只 有当这个问题有了确证之后,才可能以此为基点探讨文学的其他问题。正如黑格 尔所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就必须从研究艺术美的概念 开始。只有把这个概念阐明了之后,我们才能把这门学科的各部分划分开来,因 而把它的全部计划定出。 中国文学研究从孔子提出“诗教 和“兴观群怨”开始走上了重实用轻艺术 的道路,文学背负了过多的道德、伦理价值。只有回归到解释和分析文学作品本 身才是文学研究合情合理的出发点。关于“什么是文学”,无论中、西,历来释说 纷纭,很难有个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认识。对于这种随时都在发展着的艺术,不 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此都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如 果勉强作出一个界定,也是很难让别人信服和满意的。老舍深知此点,故没有轻 易地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文学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事物的本质决定了它 是什么。因为一个事物的本质最能够说明事物的本身,所以老舍用分析文学的特 质的方法来说明什么是文学。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特征,就可以据此来判定是否属 于文学的范畴、能否划归到文学的园地当中。“感情,美,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X学校XXXX年春季学期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 《生态及生态环境》课件
- 《GBT42183-2022城市公共汽电车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远东科技大学》课件
- 《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课件
-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协调作用》课件
- 《青少年护牙知识》课件
- 《产品策划详解》课件
- 城管执法理论培训体系
-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附属实验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振动监测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华茶艺文化》课件
- 华为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18 井冈翠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主题班会:高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课件
- 2025年第33批 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机械工程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 T8联考·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测评数学试卷(含答案)
- 以太网技术相关的重要考试题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社群健康助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