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并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日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汉语述 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二是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类型,侧重几种语义 关系异同的比较;三是影响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因素。 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宾语语义的主次。汉语述宾结构语义 关系类型:依据宾语语义的主次,宾语的类型有: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其他 宾语。影响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因素主要有:词的多义性、词义的复杂性 和词义的约定俗成性。 本文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分析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关键词: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其他宾语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 s 1 谳慨,i n c l u d i n gm a i n l y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 i st h ec d t e r i o n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s e m a n t j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s t r u c t u r e t h es e c o n di s t h et y p e s o fs e m a l l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 o b j e c ts _ m l c t u r e t h et h i r di s m a i n a s p e c t st h a ta f f e c t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c r i t e r i o n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c h i n e s e 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s t r u c t u r e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d e f i n a t i o no fo b j e c t t h et y p e so f 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s t r u c t u r e :p a t i e n to b j e c t ,a g e n t i i v e o b j e c ta n do t h e ro b j e c t s m a i na s p e c t st h a ta f f e c ts e m a n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e c t s t r u c t u r ea r e :p o l y s e m y c o m p l e x i t ya n dc o n v e n t i o n o fw o r d s t h e 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c h i n e s e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 s t r u c a t r eb ye x a m p l e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k e yw o r d s :p r e d i c a t e o b j e c t s t u c t u r e s e m a n t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 pp a t i e n t o b j e c t a g e n t i v eo b j e c t o t h e ro b j e c t s i i 目录 目录 引言1 第一节本论题研究概况1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第一章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2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3 第一节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5 1 1 1 受事宾语6 1 1 2 施事宾语1 7 第二节其他宾语2 l 第三章影响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的因素3 6 结语3 8;日i 口u l ) 参考文献3 9 致谢4 0 个人简历4 1 i 引言 引言 第一节本论题研究概况 “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这一论题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都有涉猎。 例如,邢公畹( 1 9 9 2 ) 、邢福义( 1 9 9 3 ) 、黄伯荣、寥序东( 1 9 9 6 ) 、胡裕树( 2 0 0 6 ) 、 陆俭明等( 2 0 0 3 ) 等。其他和现代汉语有关的教材及其教辅材料也多有涉及, 例如,马庆株( 2 0 0 5 ) ;2 0 0 7 ;1 9 9 4 ;2 0 0 4 ;2 0 0 7 ;2 0 0 7 ) 、邢福义( 2 0 0 0 ;2 0 0 3 ) 、 邢公畹( 1 9 9 2 ) 、朱德熙( 1 9 8 2 ) 等。有许多论文对宾语的某一或几类做了详尽地 论述。例如,陈若君( 1 9 9 4 ) 、陈小明( 1 9 9 5 ) 、袁明军( 1 9 9 6 ) 等。对“汉语述宾结 构的语义关系”这一论题有专门论述的是孟琮等( 2 0 0 3 ) ,把名词宾语划分为14 类。它存在的问题:宾语为名词宾语,各类宾语无主次,有的宾语类型的划分有 可商量之处,例如“救济了大量药品 等。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大量例句及比较,分析了汉语述宾结构语 义关系: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类型,侧 重几种语义关系异同的比较及影响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因素。 述语语义的主次。述语最主要的语义是表示“动作行为 义,述语其他的 语义是次要的。宾语语义的主次。宾语最主要的语义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 者义,即宾语最主要的类型是受事宾语,其次为施事宾语。其他类型的宾语尽 管类型多样却都是次要的。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的非唯一性,即汉语述宾 结构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多样的。 第一章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 第一章汉语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划分的依据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黄伯荣、廖序东( 2 0 0 2 ) “宾语 是受述语动词支配、制约的对象。 陆俭明等( 2 0 0 7 ) 从上述两个对宾语含义 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就是支配被支配、关涉被关 涉、制约被制约的关系,即述语支配、关涉、制约宾语,宾语被述语所支配、 所关涉、所制约。所有的宾语都是述语支配、关涉、制约的对象。 按照宾语语义主次的角度来划分,宾语最主要的语义是表示受事,即最主 要的宾语是受事宾语。和受事宾语相对应的是施事宾语。不属于受事宾语和施 事宾语的宾语笼统地划为其它宾语。 受事宾语是最主要的宾语的原因: 第一,从我们汉语语言运用的习惯角度加以分析。根据我们汉语语言运用 的习惯,一般的、正常的语序是:主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述语+ 施事宾语是一 种特殊的语序。 第二,从主语和宾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打一个比方: “主语”里的“主”“主人”,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就像家里的主人;而“宾 语”里的“宾 “宾客、客人”,宾语就像来家里做客的宾客、客人。“客 随主便”,主人为主,主人占有主动;客人听命于主人,客人不占主动,处于被 动地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宾语中受事宾语居多。“反客为主 毕竟是 少数,所以,宾语中施事宾语为少数。 2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要研究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就不得不首先研究述语和宾语的含义,尤其是宾 语的含义。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宾语的含义就表明了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 系。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黄伯荣、廖序东( 2 0 0 2 )“宾语 是受述语动词支配、制约的对象。 陆俭明等( 2 0 0 7 ) 从上述两个对宾语含义 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就是支配被支配、关涉被关 涉、制约被制约的关系,即述语支配、关涉、制约宾语,宾语被述语所支配、 所关涉、所制约。所有的宾语都是述语支配、关涉、制约的对象。充当对象宾 语的成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当对象宾语由人来充当时,对象宾语可以用“谁” 来提问;当对象宾语由物来充当时,对象宾语可以用“什么 来提问。总之, 宾语是可以用“谁”( 指人) 或“什么( 指物) 来提问的。其中,可以直接用 “谁( 指人) 或“什么( 指物) 来提问的宾语可以看作狭义的对象宾语。下 面对这三种类型做具体分析。第一种,可以直接用“谁”( 指人) 来提问,又分 两类。第一类,v “谁 ( v 表示述语动词。) 例如: ( 1 ) 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宾语“你们”可以直接用“谁来提问,“感谢谁”。 ( 2 ) 你不要你的孩子了? 宾语“你的孩子 可以直接用“谁 来提问, ( 3 ) 拐买妇女儿童是违法的。 宾语“妇女儿童”可以直接用“谁 来提问, 第二类,“谁 v ( v 表示述语动词。) 例如: ( 1 ) 山上来了两个人。 “不要谁了”。 “拐买谁。 宾语“两个人 可以直接用“谁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谁” 要放在述语动词“来 的前边,“谁来了 ,而不是“来谁了 。 ( 2 ) 主席台上坐着张主席。 宾语“张主席 可以直接用“谁 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谁” 3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要放在述语动词“坐着”的前边,“谁坐着”,而不是“坐着谁”。 ( 3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驮着唐三藏 中,宾语“唐三藏 可以直接用“谁来提问,“驮着谁”。“跟 着仨徒弟 中,宾语“仨徒弟 可以直接用“谁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 语的习惯,“谁”要放在述语动词“跟着”的前边,“谁跟着”,而不是“跟着谁”。 第二种,可以直接用“什么 ( 指物) 来提问。又分两类。第一类,v “什 么”( v 表示述语动词。) 例如: ( 1 ) 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宾语“全年的生产任务”可以直接用“什么”来提问,“已经完成了什么 。 ( 2 ) 我们厂试制成功了新产品。 宾语“新产品 可以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试制成功了什么。 ( 3 ) 鲁迅先生一直主张痛打“落水狗 。 宾语“落水狗可以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痛打什么”。( 注:物中的动 物和人的相同之处都有生命,且此处“落水狗”有比喻义,指人,故此处宾 语落水狗也可以直接用“谁 来提问,“痛打谁”。但是,“我家养了一条 狗”中,宾语“一条狗”只能用“什么”来提问,而不能用“谁 来提问。我 们可以说“养了什么”,而不能说“养了谁 ) 。 第二类,“什么 v ( v 表示述语动词。) 例如: ( 1 ) 她昨夜哭湿了一个枕头。 宾语“一个枕头”可以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什 么 要放在述语动词“湿”的前边,“什么湿了”,而不是“湿什么了。( 注: 短语“哭湿了一个枕头 的结构关系:“湿了一个枕头 做“哭”的补语,补充 说明“哭”的程度,而不是做“哭 的宾语,“一个枕头”做“湿”的宾语。) ( 2 ) 昨夜刮了一场罕见的大风,下了一场大雨。 “刮了一场罕见的大风中,宾语“一场罕见的大风”可以直接用“什么 来 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什么”要放在述语动词“刮”的前边,“什 么刮 ,而不是“刮什么 ;“下了一场大雨”中,宾语“一场大雨 可以直接 用“什么”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什么 要放在述语动词“下 的前边,“什么下 ,而不是“下什么 。 4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 3 )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又是晚上。 “走了太阳中,宾语“太阳”可以直接用“什么一来提问,只不过根据我们 汉语的习惯,“什么 要放在述语动词“走的前边,“什么走一,而不是“走什 么 ;“来了月亮 中,宾语“月亮”可以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只不过根据 我们汉语的习惯,“什么 要放在述语动词“来”的前边,“什么来 ,而不是 “来什么 。 第三种,可以间接用“什么”( 指物) 来提问。 例如: ( 1 ) 我喜欢看电视。 宾语“看电视”是由述宾短语来充当的,不能直接用“什么”来提问,不能说 “喜欢什么 ,但是可以间接用“什么 来提问,即可以用“干什么来提问, “喜欢干什么”。 ( 2 ) 我决定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傻事了。 宾语“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傻事了 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来充当的,不能 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不能说“决定什么 ,但是可以间接用“什么 来提问, 即可以用“干什么”来提问,“决定干什么”,或者说“我的决定是什么。 ( 3 ) 今天很热,你就不要再给孩子盖被子了。 述语“盖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是“你 ,述语“盖 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是“孩子”。宾语“被子是述语“盖”这一动作行为的工具,“盖被子 即“用 被子”盖。宾语“被子”不能直接用“什么 来提问,不能说“盖什么 ,但是 可以间接用“什么”来提问,即“用什么盖”。 总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可以直接用“谁”或“什么”来提问的宾语就 是对象宾语,而这类对象宾语是最有代表性的宾语,也是最常用的宾语,也是 最基本的宾语,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宾语。 对象宾语在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中侧重宾语一方的语义,而不是述语和 宾语的语义互动,是一种较为静态的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第一节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 如果说对象宾语在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中侧重宾语一方的语义,而不是 侧重述语和宾语的语义互动,是一种较为静态的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那么受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事宾语和施事宾语在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中则同时侧重述语、宾语双方的语 义,侧重述语的语义和宾语的语义二者之间的互动、互相影响,是一种较为动 态的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名词宾语十四类:1 受事宾语。简称 受事】。1 1 施事宾语。简称【施事】。 等等。 孟琮等( 1 9 9 9 ) “宾语的语义类型:1 受事宾语。2 施事宾语。3 当事宾语。黄伯荣、廖 序东( 2 0 0 2 ) “宾语的语义类型:( 一) 客体宾语;( 二) 主体宾语。等等。邢公畹( 1 9 9 4 ) “客体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即动作行为的受事。主体宾语表示 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出现、存在、消失的主体。”邢公畹( 1 9 9 4 ) 从这里可以看 出:客体宾语= 受事宾语,主体宾语= 施事宾语。我们在文中一致用受事宾语和 施事宾语的提法。 在宾语中,受事宾语为主,施事宾语为次,受事宾语是最主要的宾语。为了 方便起见,我们把不适于划分为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的宾语笼统地划为其他宾 语这一杂类。 1 1 1 受事宾语 受事宾语是最主要的宾语。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分析。 第一,从我们汉语语言运用的习惯角度加以分析。根据我们汉语语言运用 的习惯,一般的、正常的语序是:主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述语+ 施事宾语是一 种特殊的语序。 “受事宾语”中的“受”系“承受、遭受”义。受事宾语是指宾语是述语 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遭受者。“施事宾语 中的“施系“施行 义。 施事宾语是指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或发出者。根据我们汉语 语言运用的习惯,述语之前应为它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或发出者,述语 之后应为它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遭受者( 即受事宾语) 。一般的、正常 的语序是:述语+ 受事宾语。 例如: ( 1 ) 我吃了两个苹果。我两个苹果吃了。吃了我两个苹果。 表示动作行为的施行者或发出者“我 ( 即旋事宾语) 在前,表示动作行为的述 语“吃”在后,表示述语“吃”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遭受者( 即受事宾语) 6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的“两个苹果”在最后,即:施事宾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一般不能相反。 ( 2 ) 猪八戒娶媳妇。猪八戒媳妇娶。娶猪八戒媳妇。 表示动作行为的施行者或发出者“猪八戒 ( 即施事宾语) 在前,表示动作行为 的述语“娶 在后,表示述语“娶 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遭受者( 即受事 宾语) 的“媳妇”7 在最后,即:施事宾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一般不能相反。 ( 3 )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芭蕉扇三借。三借孙悟空芭蕉扇。 表示动作行为的施行者或发出者“孙悟空 ( 即施事宾语) 在前,表示动作行为 的述语“三借”在后,表示述语“三借”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遭受者( 即 受事宾语) 的“芭蕉扇 在最后,即:施事宾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一般不能 相反。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根据我们汉语语言运用的习惯,一般的、正常的语 序是:主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为:主语+ 受事宾语+ 述 语。或者:述语+ 主语+ 受事宾语。 而述语+ 施事宾语是一种特殊的语序。它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主 语的,即主语+ 述语+ 施事宾语。第二种情况,无主语的,即述语+ 施事宾语。我 们先来举例分析第一种情况:主语+ 述语+ 施事宾语。根据主语和施事宾语二者 之间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1 ,大多数情况下,主语为表示 处所的方位结构,在主语前加上一个合适的介词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 而意义基本不变。 例如: ( 1 ) 天边出太阳。太阳 从天边】出( 来了) 。出太阳。太阳出( 来了) 主语“天边“为一表示处所的方位结构,在主语“天边”前加上一个合适的介 词“从 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从天边”,而意义基本不变。而天边出 太阳。天边的太阳出来了。因为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没有“天边的太阳 这 一说法,“天边出太阳 和“天边的太阳出来了”两种说法在语义上略有出入。 ( 2 ) 荷叶上滚着水珠。水珠 在荷叶上】滚着。滚着水珠。水珠滚着。 主语“荷叶上”为一表示处所的方位结构,在主语“荷叶上”前加上一个合适 的介词“在”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在荷叶上”,而意义基本不变。而 荷叶上滚着水珠。荷叶上的水珠滚着。“荷叶上的水珠”中,“荷叶上 和“水 珠 是从属关系,“水珠 是从属于“荷叶上 的,这就与表示处所的意义不完 全相同。“荷叶上的水珠滚着。”有这种说法,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是,“荷叶上 7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滚着水珠“和“荷叶上的水珠滚着。 这两种说法在语义上略有出入。 ( 3 ) 天上飘着白云。白云 在天上】飘着。飘着白云。白云飘着。 主语“天上 为一表示处所的方位结构,在主语“天上一前加上一个合适的介 词“在 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在天上 ,而意义基本不变。而天上飘 着白云。天上的白云飘着。“天上的白云”中,“天上”和“白云”是从属关 系,“白云是从属于“天上 的,这就与表示处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天上 的白云飘着。”有这种说法,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是,“天上飘着白云“和“天 上的白云飘着。这两种说法在语义上略有出入。 ( 4 ) 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位客人来 到了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 位客人来了。 主语“家里 为一表示处所( 终点) 的方位结构,在主语“家里 前加上一个 合适的介词“到 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到家里”,而意义基本不变。 而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家里的一位客人来了。“家里的一位客人 中,“家里” 和“客人 是从属关系,“客人”是从属于“家里”的,这就与表示处所的意义 不完全相同。“家里的一位客人来了。”有这种说法,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是,“家 里来了一位客人。”和“家里的一位客人来了。 这两种说法在语义上略有出入。 ( 注:“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意为“一位客人来到了家里。 而非“一位客人从 家里来。) 试着把“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和“北京来了一位客人。做一比较。 ( 5 ) 北京来了一位客人。【从北京 来了一位客人。来了一位客人。一 位客人来了。 主语“北京”为一表示处所( 起点) 的方位结构,在主语“北京 前加上一个 合适的介词“从”就会变成一个表示处所的状语“从北京”,而意义基本不变。 而北京来了一位客人。北京的一位客人来了。“北京的一位客人中,“北京” 和“客人 是从属关系,“客人”是从属于“北京 的,这就与表示处所的意义 不完全相同。“北京的一位客人来了。 有这种说法,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是,“北 京来了一位客人。与“北京的一位客人来了。 这两种说法在语义上略有出入。 表示处所的成分中,有的表示起点,有的表示终点。在“从a 到b 中, 处所成分a 表示起点,而处所成分b 表示终点。而述语“来”有时表示“从哪 儿来 ,有时表示“来到哪儿 ,而这两种意义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具体的语 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第2 ,主语和施事宾语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8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例如: ( 1 ) 我伤了胳膊了。我的胳膊伤了。伤了我的胳膊。我伤了我的胳 膊了。伤了胳膊了。胳膊伤了。 主语“我”和施事宾语“胳膊”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施事宾语“胳膊 是从属 于主语“我”的。 ( 2 ) 孩子出麻疹了孩子的麻疹出了。出麻疹了麻疹出了。 主语“孩子”和施事宾语“麻疹”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施事宾语“麻疹”是从 属于主语“孩子 的。 ( 3 ) 柳树抽芽了。柳树的芽抽了。抽芽了。芽抽了。 主语“柳树和施事宾语“芽”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施事宾语“芽”是从属于 主语“柳树”的。 ( 4 ) 杏树开花了。杏树的花开了。开花了。花开了。 主语“杏树”和施事宾语“花”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施事宾语“花 是从属于 主语“杏树 的。 ( 5 ) 高粱抽穗了。高粱的穗抽了。抽穗了。穗抽了。 主语“高粱”和施事宾语“穗 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施事宾语“穗”是从属于 主语“高粱”的。 第3 ,主语和施事宾语存在这样的关系:主语是造成施事宾语出现述语所表 达的状况的原因,或者说主语是施事宾语出现述语表达的状况的造成者。 例如: ( 1 ) 他走漏了消息。消息是他走漏了的。走漏了消息。消息走漏了。 主语“他”是造成施事宾语“消息”出现“走漏”这种状况的原因:他走漏了 消息。因为他,所以消息走漏了。消息之所以走漏了,是因为他。或者说, 主语“他 是施事宾语“消息”出现“走漏 这种状况的造成者:他走漏了消 息。他是消息走漏的造成者。消息走漏的造成者是他。 ( 2 ) 他泄露了军事机密。军事机密是他泄露了的。泄露了军事机密。 军事机密泄露了。 主语“他”是造成施事宾语“军事机密”出现“泄露”这种状况的原因:他泄 露了军事机密。因为他,所以军事机密泄露了。军事机密之所以泄露了, 是因为他。或者说,主语“他 是施事宾语“军事机密 出现“泄露”这种状 况的造成者:他泄露了军事机密。他是军事机密泄露的造成者。军事机密 9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泄露的造成者是他。 第4 ,主语、述语和施事宾语三者之间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主语是述语动 作行为的受事者,而旌事宾语是述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施行者。 例如: 一锅饭吃十个人。十个人吃一锅饭。吃十个人十个人吃。 主语“一锅饭 是述语“吃 这一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吃一锅饭;而施事宾 语“十个人 是述语“吃 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施行者,“十个人吃。 第5 ,主语和施事宾语存在这样的关系:主语和施事宾语在数量上有一种互 相限制的关系。 例如: 一锅饭吃十个人。一锅饭( 只) 够十个人吃。吃十个人十个人吃。 主语“一锅饭 中的数量“一锅”和施事宾语“十个人中的数量“十个之 间存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十个人是“一锅饭够吃”人数的上限,“一锅饭最 多够十个人吃 ,超过了“十个人”,“一锅饭”就不够吃了。主语“一锅饭” 和施事宾语“十个人在数量上有一种互相限制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无主语的,即述语+ 施事宾语。 先来说一说主语的有无问题。主语是句法成分的一种。句法成分包括短语 成分和句子成分。主语是短语或者句子的组成成分。有的短语或者句子是没有 主语的。例如,美丽的姑娘、在教师节上、光明正大、美丽而有大方、三个和 尚、我的班主任王老师( 举例皆为短语,句子类似。) 等等,都没有主语。但是, 如果短语或者句子中有了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那么,这个短语或者句子一般 就应该有主语。而述语就是由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来充当的,所以“述语+ 施事 宾语 前一般都应该有主语,即:“( 主语) + 述语+ 施事宾语 。我们这里所说的 无主语指的是字面上没有主语,形式上没有主语,其实一般都是可以补充出它 的主语来的。因此,这样的有述语的短语或者句子只是在字面上、在形式上省 略了主语,是可以补充出来的,而不是真的没有主语。所以说,只要有动词或 者动词性短语,一般就应该有主语。 例如,祈使句在字面上、在形式上一般不出现主语,但这不是没有主语, 而是省略了主语,是可以补充出来的。 ( 1 ) 请不要乱扔垃圾! 请( 大家、你、你们等) 不要乱扔垃圾! 当然,这里省略的主语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1 0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 2 ) 滚! ( 你、你们等) 滚! ( 3 ) 快跑! ( 大家、你、你们等) 快跑! 祈使句省略的主语往往是第二人称的:你、你们或者泛指:大家等。 述语表示出现、存在或消失义时,在字面上、在形式上一般不出现主语, 但这不是没有主语,而是省略了主语,是可以补充出来的。 例如: ( 1 ) “来了一位客人。 在字面上、在形式上没有主语,好像也不容易补出主语,这时往往暗含着一个 表示处所的成分来充当主语:“( 家里) 来了一位客人。 、“( 北京) 来了一位客 人。”等。 ( 2 ) “死了一头牛。 在字面上、在形式上没有主语,好像也不容易补出主语,这时往往暗含着一个 表示处所的成分来充当主语:“( 村里) 死了一头牛。 、“( 大街上) 死了一头牛。 笙 寸o ( 3 ) “下雨了。 在字面上、在形式上没有主语,好像也不容易补出主语,这时往往暗含着一个 成分来充当主语:“( 天上) 下雨了。 、“( 自然界、大自然) 下雨了。等。 我们这里所说的无主语是指在字面上、在形式上没有主语。根据述语和施 事宾语的意义,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l ,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施事宾 语表示述语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施行者。 例如: ( 1 ) 跑了一只兔子。一只兔子跑了。 述语“跑 表示动作行为义,施事宾语“一只兔子”表示述语“跑 这一动作 行为的发出者、施行者。 ( 2 ) 发芽了。芽发了。 述语“发表示动作行为义,施事宾语“芽表示述语“发”这一动作行为的 发出者、施行者。 ( 3 ) 下雨了。雨下了。 述语“下表示动作行为义,施事宾语“雨 表示述语“下 这一动作行为的 发出者、施行者。 ( 4 ) 来了两位老师。两位老师来了。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述语“来 表示动作行为义,施事宾语“两位老师 表示述语“来”这一动作 行为的发出者、施行者。 在以上各例中,述语“跑、发、下、来都表示动作行为义。在以下各例 中,述语表示事物的存在、出现、消失等状态义。 例如: ( 1 ) 跑了一只兔子。一只兔子跑了。 述语“跑了 有时也表示事物的消失义:“跑了”“不见了 “消失了” “不在了 “没有了,表示一种状态,而非一种动作行为。既然述语“跑了 “表示一种状态,而非一种动作行为,那么,施事宾语“一只兔子”就不是述 语“跑了”的发出者、施行者,而是表示和述语“跑了”这一状态相关的事物 ( 动物) 。 ( 2 ) 来了两位老师。两位老师来了。 述语“来”有时也表示事物的出现义:“来了”“出现了 “存在了 “在 了,表示一种状态,而非一种动作行为。既然述语“来了“表示一种状态, 而非一种动作行为,那么,施事宾语“两位老师”就不是述语“来了 的发出 者、施行者,而是表示和述语“来了 这一状态相关的人。 总之,有施事宾语的述语的语义:第1 ,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第2 ,述语 表示事物的存在、出现、消失等状态义。这是和有受事宾语的述语的语义不同 的。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汉语语言运用的习惯,一般的、正常的语序是:主语+ 述语+ 受事宾语。而述语+ 施事宾语是一种特殊的语序。这是受事宾语是最主要 的宾语的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析受事宾语是最主要的宾语的另一个原因:从主语和宾语的 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第二,从主语和宾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主语和宾语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句法成分:主语属于第一层,宾语属于第二 层。主语和宾语之间有联系,但二者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述语 这个桥梁来发生联系。述语先和宾语发生联系,再一起和主语发生联系。当然, 述语也能单独和主语发生联系。 例如: ( 1 ) 那个孩王j | 买工i 土仝西瓜。 1 2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 2 ) 窭仝尘些i i 煎工l 壬工。 主语和宾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打一个比方:“主语 里的“主 “主人 ,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就像家 里的主人;而“宾语 里的“宾 “宾客、客人 ,宾语就像来家里做客的 宾客、客人。“客随主便”,主人为主,主人占有主动;客人听命于主人,客人 不占主动,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宾语中受事宾语居多。“反 客为主 毕竟是少数,所以,宾语中施事宾语为少数。 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及其相互关系。 受事宾语。 “( 受事) 宾语是动词所指的动作或行为的对象。”陆俭明等( 2 0 0 3 )“受 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黄伯荣、廖序东( 2 0 0 2 ) “客体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即动作行为的受事。”邢公畹( 1 9 9 4 ) “受事宾语的语义:动作或行为直接及于事物。 孟琮等( 1 9 9 9 ) 。 从以上各种对受事宾语含义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受事宾语的述语都 表示动作行为义。受事宾语表示述语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反过来, 我们也可以说:述语不表示动作行为义,宾语就不可能表示述语这一动作行为 的遭受者或承受者,这样的宾语就不可能是受事宾语。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是 宾语为受事宾语的必要条件。 以下各例的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宾语表示述语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 承受者,为受事宾语。 例3 1 :1 - ( 1 ) 七、八个农民正在地里割麦子。 述宾结构“割麦子 中,述语“割”表示动作行义,宾语“麦子”表示述语“割” 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为受事宾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述语“割 表示动作行义,所以,宾语“麦子”才是受事宾语。如果述语不表示动作行义, 宾语就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 2 ) 小猫钓鱼。 述宾结构“钓鱼 中,述语“钓表示动作行义,宾语“鱼 表示述语“钓 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为受事宾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述语“钓 表示动作行义,所以,宾语“鱼”才是受事宾语。如果述语不表示动作行义, 宾语就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 3 ) 饭前请不要空腹喝饮料。 述宾结构“喝饮料”中,述语“喝 表示动作行义,宾语“饮料”表示述语“喝 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为受事宾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述语“喝 表示动作行义,所以,宾语“饮料 才是受事宾语。如果述语不表示动作行义, 宾语就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 4 ) 他不会修电视机。 述宾结构“修电视机中,述语“修”表示动作行义,宾语“电视机 表示述 语“修 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为受事宾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 述语“修”表示动作行义,所以,宾语“电视机 才是受事宾语。如果述语不 表示动作行义,宾语就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 5 ) 我吃了两个苹果。 述宾结构“吃了两个苹果中,述语“吃表示动作行义,宾语“两个苹果”表 示述语“吃 这一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为受事宾语。也可以说,正是 因为述语“吃”表示动作行义,所以,宾语“两个苹果才是受事宾语。如果 述语不表示动作行义,宾语就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以上各例中的述语“割、钓、喝、修、吃 都表示实实在在的动作行为义, 宾语“麦子、鱼、饮料、电视机、苹果”都表示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都是述语动作行为的遭受者或承受者,都为受事宾语。 以下各例的述语都是动词性成分,但是都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就 不可能是述语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例如述语为表示心理活动义。 ( 1 ) 我爱北京天安门。 述语动词“爱”为一表示心理活动义的动词,不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义的动词, 述语“爱表示心理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北京天安门 不可能是一个受事宾语,它只是一个对象宾语。这也是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的 区别之一,我们下文将对此加以详细分析。 ( 2 ) 鲁迅先生非常讨厌那些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述语动词“讨厌”为一表示心理活动义的动词,不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义的动 词,述语“讨厌 表示心理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那些 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不可能是一个受事宾语,它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 3 ) 三毛十分羡慕有爸妈的孩子。 1 4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述语动词“羡慕”为一表示心理活动义的动词,不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义的动 词,述语“羡慕”表示心理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有爸 妈的孩子一不可能是一个受事宾语,它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 4 ) 鬼怕恶人。 述语动词虬怕 为一表示心理活动义的动词,不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义的动词, 述语“怕 表示心理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恶人”不可 能是一个受事宾语,它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 5 ) 中国人喜欢京剧和武术。 述语动词“喜欢为一表示心理活动义的动词,不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义的动 词,述语“喜欢表示心理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京剧 和武术 不可能是一个受事宾语,它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以上各例的以上各例中的述语“爱、讨厌、羡慕、怕、喜欢”都表示心理 活动义,而不表示动作行为义,所以宾语“北京天安门、那些摇尾乞怜的哈巴 狗、有爸妈的孩子、恶人、京剧和武术 都不表示述语的遭受者或承受者,都 不是受事宾语,而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有的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不表示述语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 宾语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例如: ( 1 ) 非常感谢大家! 述语动词“感谢”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大家”不表示述语“感谢 的 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大家 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而只是一个对象 宾语。 ( 2 ) 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述语动词“告诉 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大家一个好消息 这个双宾语 都不不表示述语“告诉 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大家一个好消息 也都不可能为受事宾语,而只是对象宾语。 ( 3 ) 那个人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述语动词“知道”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这件事 不表示述语“知道” 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这件事 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而只是个 对象宾语。 ( 4 ) 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述语动词“理解”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你此时的心情”不表示述语“理 解”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你此时的心情 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 而只是一个对象宾语。 ( 5 ) 张华一点也不了解他的妻子。 述语动词“了解表示动作行为义,但是宾语“他的妻子 不表示述语“了解” 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宾语“他的妻子”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而只是一 个对象宾语。 以上各例中的宾语“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件事、你此时的心情、他的妻 子 不表示述语“感谢、告诉、知道、理解、了解 的遭受者或承受者,因而, 宾语也不可能为受事宾语。而宾语“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件事、你此时的心 情、他的妻子 之所以不表示述语“感谢、告诉、知道、理解、了解”的遭受 者或承受者,也与述语“感谢、告诉、知道、理解、了解”的意义有关。这里 的述语“感谢、告诉、知道、理解、了解与上例中的述语“割、钓、喝、修、 吃 这两类动词都表示动作行为义,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第一类动词: 割麦子把麦子割了麦子被割了 钓鱼把鱼钓了鱼被钓了 喝饮料把饮料喝了饮料被喝了 修电视机把电视机修了电视机被修了 吃苹果把苹果吃了苹果被吃了 第二类动词: 感谢大家把大家感谢大家被感谢 告诉大家把大家告诉大家被告诉( 有“大家被告知”这种说法。) 告诉一个好消息把一个好消息告诉一个好消息被告诉 知道这件事把这件事知道这件事被知道 理解你的心情把你的心情理解你的心情被理解 了解他的妻子把他的妻子了解他的妻子被了解 第一类动词“割、钓、喝、修、吃”都是表示实实在在的动作行为,都对宾语 施加一定的影响,都对宾语有处置义。反过来,宾语都受到了来自这种动作行 为的影响,即宾语有被处置义。这种影响是相互的,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 的,是处置与被处置,作用与反作用。而第二类动词“感谢、告诉、知道、理 1 6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解、了解 却不是这样。它们尽管都对宾语施加一定的影响,但是都不对宾语 有处置义。尽管宾语都受到了来自这种动作行为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相 互的,而是单方面的,是单向的。 综上所述,受事宾语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述语表示动作行为义;第二, 宾语能变为置于述语前的“把”字句和“被 字句。而这也是受事宾语和对象 宾语的区别:受事宾语都是对象宾语,而只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对象宾语才 是受事宾语。 例如,“我吃了两个苹果”。中的宾语“两个苹果”既是受事宾语又是对象 宾语;“他不会修电视机。 中的宾语“电视机”既是受事宾语又是对象宾语;“饭 前请不要空腹喝饮料。 中的宾语“饮料”既是受事宾语又是对象宾语;“小猫 钓鱼。 中的宾语“鱼”既是受事宾语又是对象宾语;“七、八个农民正在地里 割麦子。 中的宾语“麦子”既是受事宾语又是对象宾语。而“非常感谢大家! ” 中的宾语“大家”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中的宾语“大家一个好消息”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那个人已经知道 这件事了。”中的宾语“这件事 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我非常理解 你此时的心情。中的宾语“你此时的心情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张 华一点也不了解他的妻子。”中的宾语“他的妻子 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 语;“我爱北京天安门。”中的宾语“北京天安门 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 语;“鲁迅先生非常讨厌那些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中的宾语“那些摇尾乞怜的 哈巴狗 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三毛十分羡慕有爸妈的孩子。中的 宾语“有爸妈的孩子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鬼怕恶人。 中的宾语 “恶人”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中国人喜欢京剧和武术。”中的宾语 “京剧和武术”只是对象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 1 1 2 施事宾语 “施事宾语的语义:宾语是动作( 人发出的) 或活动( 自然界发出的) 的 发出者或当事者。 孟琮等( 1 9 9 9 )“施事宾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陆俭 明等( 2 0 0 3 )“主体宾语( 施事宾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或出现、存在、 消失的主体。邢公畹( 1 9 9 4 )“施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动者, 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黄伯荣、廖序东( 2 0 0 2 ) 从以上各种对施事宾语 含义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施事宾语的述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义,其次, 1 7 第二章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 还可以表示出现、存在、消失义。而这也是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的区别之一。 受事宾语和施事宾语的区别:第一,受事宾语的述语只表示动作行为义, 而不可以表示出现、存在、消失义。而施事宾语的述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义, 其次,还可以表示出现、存在、消失义。第二,受事宾语能变为置于述语前的 “把字句和“被 字句。而施事宾语的动词和宾语的位置可以颠倒,宾语变 为主语而意思大体不变。 例如: ( 1 ) 出去了一个人一个人出去了。 在“出去了一个人 中,述语动词为“出去,施事宾语为“一个人 。述语 动词“出去 和施事宾语“一个人”的位置颠倒,施事宾语“一个人 变为“一 个人出去了中的主语而意思大体不变。 ( 2 ) 三楼搬了三户人家 在三楼】三户人家搬了三楼的三户人家搬了。 在“三楼搬了三户人家”中,述语动词为“搬”,施事宾语为“三户人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社会我们去郊游教案反思(2025-2026学年)
- 河南省商水县化河乡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2025-2026学年)
- 信客教案(2025-2026学年)
- 餐饮连锁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学方案及案例分析
-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题库开发
- 教师职业情怀与育人感悟分享
-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课件与教案合集
- 员工劳动合同管理及纠纷处理流程
- 部编版小学生语文课程阅读训练
- 医院停水停电应急预案流程
- 医学美容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增强CT造影剂外渗课件
- TCHCIA029-2024化妆品风险物质调查和特定检出值安全评估指南
- 视力残疾教学课件
- 2025年煤化工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个人教育职业发展历程
- 202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DB4105∕T 227-2024 甲骨文广播体操动作规范
- 江苏的历史文化课件
- 矿山修复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