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摘 要 摘 要 本文开始首先讨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现在经济全球 化带来的压力, 中国加入 wto 之后受到 wto 规则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参加国际竞 争的需要,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才能够发展下去,一味的闭 关自守,封闭自己,只能自取灭亡。接下来讨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机遇,表明 在现在这个时代, 不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际环境, 都给国际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的国际背景与国内条件的总 结和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 , 在更广阔领域内实施跨国经营的积极意义及其必然性。 第三章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地理区位、要素资源禀赋等初始条件方面原因, 现阶段中国跨国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呈现出许多与其他国家跨国企业不同的特 点,这其中既有优势也有缺点。本章中我们从区位选择、经营主体选择、行业分 布、投资方式选择、总体状况等五个方面对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概 括和总结,分别探讨了在不同方面我国跨国企业所存在优势和不足。此外,由于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 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制度安排与企业微观治理 结构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本章中,我们单独利用一节的篇幅对该类影响 因素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这些都将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充分正视所面 临的现实情况,扬长避短,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提供更具实际意义、更具 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主要对海尔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作了分析。从海尔企业的国际化背景, 海尔的发展与国际化历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及卓越的经营策略,讲述了一个企 业如何得做大,做强,做得更好。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6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hinas internationalization . nowadays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brought by globalization, the rules of wto,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chinese enterprises need to go out in order to develop. if we just shut the door and reject competition, we can hardly go any furth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opportun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ws that at present , no matter where,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we have both a very good chan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scussed the major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transnational busines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from a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of the two discussed the new situ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in a wider fiel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and its inevitability. the third chapter is discussed that becaus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geographic location, resource endowment,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reasons, at this stage in its china business activit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resent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from this chapter in our choice of location, the main choice of business, industry distribution, investment options, such a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five aspects of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operating activities in general and concluded, wer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our existing strengths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adequate. in addition, because chinas economic system is in a transition process, the decision of our economic systems and micro-enterprises still exist in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many non-standard place.this chapter, we use a single length of the impact of factors like a summary and discussion, which will help us in the future course of the study adequately address the realities faced , chinas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enterprises provide more meaningful, more worka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d the “haier”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urse, the background of “haier” international course,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agem of “haier” international course. how to make big, strong and better. keywords:chinese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strategy 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4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 研究背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内背景是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 国际背景 是经济全球化浪潮。 1.1.1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 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 貌,而且也将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和观念。中国加入 wto 后,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其表现是商品和 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空前频繁、规模巨大。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全球化。 单从产业内分工指标看,以汽车为例,一个国家大量进口汽车又大量出口汽 车,例如美国出口豪华汽车的同时又从日本进口一般的节能汽车;或者,一个跨 国公司在德国生产发动机,在比利时生产车身,在英国生产零部件,最后在西班 牙完成组装。这是跨国公司为了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设厂, 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使公司地区化,以达到节约成 本和适应不同经济、文化、政治环境下的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 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金融全球化。 从贸易依存度 1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贸易依存度比八十年代大为上升2, 说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在不断增加。短期资本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几分钟内 就可以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短期资本的流量高达近千万亿美元。 3、技术发展全球化。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些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目标市场复杂性、 产品多样性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 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以谋求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总体最大收益,在生产国际 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要素的优化配置。跨 国公司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 1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额占 gdp 的比重 2资料来源: 国际贸易2001 年第 8 期,中国在 2000 年已超过了 36.4%。 2 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促 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速 发展,使地球变小,相互依存度加大。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当今世界经 济的发展现实表明,跨国公司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的进行流动、组合、 配置的最有效载体。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来形成新的分工体系,他们将设计和销 售活动放在市场中心区,研究与开发活动放在智力密集区,生产则放在劳动力廉 价区,彼此之间通过信息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间了解世界各 地的市场情况,找出针对各地市场进行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盈利机会。从生产力 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进步的历史趋势,我们应该适应它和利用它。经济全球 化从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始发生, 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横向分 工,现在已进入了产业内分工的模式。这标志着生产力上升到新的高度。 1.1.2 wto 的拉力规则 3 wto 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wto 建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 其前身是 “关 贸总协定” 。wto 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规定了主要的协定 义务,已决定各成员方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的规章;同时,它 还是各国通过集体辩论、谈判和裁判,发展其贸易关系的场所。wto 最重要的基 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目前 wto 有 135 个成员,成员方包括国家和地区。这 135 个成员在国际贸易 中占 90%,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与 135 个成员方的贸易也占 90%,因此可以看出, wto 的存在和发展,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有重大的影响,加入 wto 是 中国必然的选择。 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我们中国想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不遵守市场经济的 规则是不行的。中国加入 wto,虽然不能改变规则,必须遵守规则,但好处也是 明显的,比如将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比较弱,美 国等西方国家比较强,双边谈判解决对中国不利,如果把问题拿到 wto 多边机制 去解决对中国更好一点。 随着加入 wto,民营经济自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 的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民营企业自身成长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大、经营领域的拓宽、技术层次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家族制管理制 度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民营企业对家族企业进行家企分离的改 革,完善产权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的科学性,以适应加快发展和市场形势的 需要。 3 资料来源:鲁桐: wto 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年 4 月。 3 1.1.3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是最快的 地区之一,国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对 外开放以来,外国企业通过产品出口、输出成本、技术和品牌等方式进入中国市 场,挤占了不少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乃至收购国内品牌,兼并国内企业,中国 企业尚未走出国门,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就遭遇了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这主要表 现在: 1、外资企业大面积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外资来华已 从过去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国际大财团全面进入的格局。 这些西方大型跨国 公司进入我国市场的时间不长,却不同程度的占领了我国的通讯器材、电器、日 用家化、汽车等市场,并已形成垄断之势。这些行业利润高,市场容量大,且一 般都是国内的幼稚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 2、外资企业为了多占市场份额,想方设法挤垮我国的名牌产品。发达国家 大型财团进入我国市场,往往提出与我国原先行业中的带头企业合资合作,并要 求控股。这样他们便可利用经营控制权,把我国国有企业的名牌打入冷宫,杜绝 了国有企业同他们的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还可利用国有企业现成的生产条件、 廉价劳动力、销售渠道、再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品牌高价出售。输出品牌是跨国 公司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这样做首先攻击的是市场,重点是需求而不是供给,这 样,跨国公司就可以更少的动用他们本国的资源和资本,主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 人力和资源,生产并非高技术的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挤占当地市场,压制当 地名牌,获取巨额利润,这无疑是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的经济掠夺手段,不仅使 你没有反抗意识,而且是釜底抽薪,直接进入市场抢夺消费者,诱导了消费者的 消费偏好和需求,从而从根本上占领了市场。外资企业带来的新品牌的排他性也 很强,对国有企业后期的牌号又形成了强大的进入壁垒。从 90 年代初,日、韩、 美等国家就开始瞄准我国家电市场, 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已改变进入和占领中国 市场的策略,从最初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发展成为资本和品牌的输出,最终是树 立起其品牌形象,然后通过参股和控股等方式侵入中国的名牌企业,挤占和取消 中国名牌,扩大他们自己的品牌。甚至,许多跨国公司利用合资或参股的机会买 下中国的商标品牌后,并不积极使用,而是束之高阁,或很少花巨资做广告,而 大量花钱做广告宣传的仍是国外品牌。事实表明,一大批中国名牌商标转让后, 正在退出市场或失去市场。 3、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展开人才争夺战,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外企。目前 4 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的收入差距已从 1985 年的 1.18:1 进一步扩大 到 1.5:1。外资企业的高收入政策对我国科技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还影响到国有 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国有公司里大量的业务骨干纷纷跳槽去外企,甚 至部门经理、科长带队集体辞职。他们的离去同时也带走了原来公司宝贵的客户 资源。 4、外资控制我国某些产业和行业,转嫁投资风险和环境污染项目,挤占我 国出口资源和国外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比如日本纺织工业就把黄麻、蓖麻 的种植、熏蒸、梳理等前加工程序大量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价购进粗加工 的精干麻,制成天然麻纺面料和高级时装在以数倍高价向中国出口。污染最重的 环节全在国外,而把增值多、污染轻的后加工环节留在国内。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其潮流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在国内又 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国加入 wto 后,外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竞 争更为激烈、残酷。国外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变,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 牢,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作茧自缚,坐以待毙。如果他们不能 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必将丧失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中国企业必须摒弃 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 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 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走出去”的开 放战略,是中央在刚刚跨入 2000 年的时候提出来的,表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 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关系中国发展全 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 进入国际市场的领域广泛, 方式多样领域包括产品、 技术、 资金、 设备、 人员等等,都要积极走出国门;途径是多样的,包括出口贸易、对外投资、技术 转让、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重要方式。 在多领域、 多途径的 “走出去” 中,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关键。 我们实施 “走 出去”的战略,是要把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转变为同 时依靠国外投资、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有 走出国门的胆量和勇气,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生产和经营。通过建立海 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直接在外面利用那里的资源和市场,并把我 们的技术、产品和设备等带出去。 不仅如此,进入国际市场还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 5 化的跨国经营中,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中国自己 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总之,现在形势逼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 ,只有 通过产品出口、或者海外直接投资,乃至搞跨国经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下去且不断发展。 1.2 研究意义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 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随着中国入世成功,国内市场将在更广领域内、更深 层次上全方位的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充分利 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以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已经成为 我国的相关讨论中的热门课题。实践已经证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化和巩 固,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正迅速扩张。传统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 经济交往格局已被打破,在生产社会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在 一国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等过 程中正发挥着愈发突出的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地改善投资环境、实施 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加快对外投资步伐进而促进本国企业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已成为众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共识。 因此,当前情况下深入领会党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对中国企业的跨 国经营策略给予解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这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地位;对于缓解 我国国内资源短缺现状,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建 设服务;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健康、 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企业跨国经营并非新生事物,从其产生至今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其最早起源可追溯到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夕, 只不过当时的跨国经营仅仅表现为国 际间的商品流动,随着科技水平,交通运输以及通信手段等方面进步,企业的跨 国经营也由单一的国际贸易发展为对外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特别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高科技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经济越发呈现出全球化的 趋势,企业跨国经营的热潮随之兴起,催生了大批实力雄厚的国际企业,近年来 由于互联网络的出现,企业跨国经营又进入了新的阶段,无国界经营全球一体化 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新目标。在这种形势之下,任何企业都应审时度势,努力开 6 拓自身的国际化之路,而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企业更是尤为重要。本文的目的便 在于试图通过对理论的分析找到推动跨国进程的内在动因和关键因素, 并结合新 的现实与经验,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展跨国经营提供帮助。 1.3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以案例分析及基于案例的推理分析方法为主。 纵向分析过去 20 多 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程,可以发现海尔的实践兼有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基于 此,本文认为,深入剖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对于理解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 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没有扩展个案分析的范畴。这对于深入理解本领域 的相关问题和策略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最大不足。 7 第 2 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 2.1 宏观因素分析 2.1.1 政府政策性推动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后起的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是按部就班的发展,而是要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赶 超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经济的 简单递增,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对于发展中国家言,经济领域内的最关键问题 不是经济的正向递增,而应该是如何使经济更为快速的递增,如不断缩小与发达 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虽然其经济在不断增长,但 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并非停滞不前。由于增长基数的不同,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增长率等于,甚至是高于发达国家,二者间的贫富差距依然会不断加大,这种 现象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非常普遍。因此,赶超型的经济战略不是泛泛的空谈, 而应该是周密安排、详细策划的一种策略。这其中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并发挥积 极的作用,这不是说我们又要回到从前的计划经济, “计划”是要有的,但是应 该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作为对市场调节起辅助作用的适度“计划” ,在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是有理由存在的, 而正在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的 中国这种“计划”与调节更是必不可少。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 我国的改革开放策略的事实就是中国赶超战 略的一种体现。20 多年来,中国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管理经验以及大量的投资吸引到我们的土地上,这些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 济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工业化步伐,缩短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 的经济差距。而在新世纪之初,我国政府在实施了打破区域经济界线的“西部大 开发”战略之后,又将实现我国企业的“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到了日程 上来,这些无疑是为实现赶超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具体策略措施。促进我国企业的 “走出去”将使我们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整合资源,同时获得更为先进的技术 与经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 此外, 我国赶超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与优化产业结 构。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发展,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但我国的产业 结构还不尽合理。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促进国 8 内产业结构的迅速更新换代,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尽可能多的高端产业,上个 世纪的日本、亚洲四小龙的赶超型发展过程就是关于这个观点的最好例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传统产业产品的需求市场日趋饱和,但却仍然占据着 发展高端产业所必需的要素资源。因此对于我国而言,要想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寻 求空间,进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现有的 传统产业转移出去4。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且经济发展区域间不均衡现象严重, 所以与日本、韩国等小国经济不同,我国的传统产业转移面临着一个区位选择问 题的。具体来说就是,作为传统产业转移的策略性目的地,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 海外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里需要考虑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 该类传统产业与高端产业的产品之间的关系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这两种产品间是 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如果是战略替代关系, 则更好的办法是将其转移至海外, 如果是战略互补性较强的,则应该把转移的目的地定在国内的西部地区;其二,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转移至海外可以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同时还能扩大海外市 场。而留在国内降低成本的空间会比较有限,且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扩大市场的 初衷将无从谈起,并且还可能会对未来的产品销售产生竞争。因此,从企业角度 来分析将现有的传统产业转移至海外设厂生产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当然 具体的决策还要取决于有关国家的关税水平、 国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等多个因 素。 2.1.2 纠正贸易失衡、减少贸易摩擦区域性经济集团与贸易保护主义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也显得比较严重,与个别国家的贸易摩擦比较 突出, 近几年来国外针对我国企业产品的反倾销案例不断增加, 截至 2002 年底, 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案件超过 500 起,占全球同类案件总量的 14%,居世界 各国之首,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这一方面是由于我 国企业大多还是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 其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方式往 往是单一的价格竞争所至;但在另一个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不 断深化, 不同的区域经济集团对外来商品往往采取歧视性策略以保护本集团内部 企业的利益,这些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近些年来的不断出现与加重,使我国企 业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拓展海外市场的初衷难以顺利实施。因此,促进我国企业通 4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将其销毁掉,就如同前些年的“砸纱锭”一样,但显然这样做的成本较高,是只 有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方法。 5 资料来源: 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王林生、范黎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一版 9 过海外投资设厂等跨国经营方式绕过贸易壁垒, 进而实现海外业务的拓展将是我 国未来纠正贸易失衡,减少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途径。 2.1.3 加入 wto 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加入 wto 对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而言,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虽然这种 推动包含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从积极的方面看,加入 wto 意味着我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进 程中来,同时加入 wto 意味着拥有了在多边协商过程中“制定规则”的权利, 这无疑加强了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 令我国摆脱了过去在国际经贸事 务中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发展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方面,加入 wto 可以 使我国企业在更加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 优势,利用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身份,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争取更为优越的市场 准入条件和投资环境。 以上这些都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借助跨国经营这一手 段,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因此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具 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加入 wto 并非“免费的午餐” ,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种 权利,还要承担相当的义务。对于身处发展中国家之列的中国而言,wto 无疑 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在享有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必然 面临着它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巨大冲击。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国入世后将在三 个市场对外进行全面开放: “ (1)工业品市场。主要是通过降低关税与取消非关 税壁垒来实现; (2)农产品贸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废除国有企业垄断与增加进口 关税配额实现; (3)服务贸易市场。从电信、商业银行到保险、证券经营,从国 内商品销售到国际贸易,涵盖了广泛的领域。6”在可以预计的一定时间内,我 国企业的最后一层保护伞将会最终褪去,它们将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 争。中国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固守于国内市场将毫无出 路;只有大胆改革、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并通过形式丰富的跨国经营活动,吸 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科学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海外资源,才能有 条件谋求更高层次上的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才能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找到企业的 生存与发展空间。 6资料来源: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2003): 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实施战略研究,第 7 页、第 8 页 10 2.2 微观因素分析 2.2.1 按照国际产业价值链重新配置与整合资源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不断提高生产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是一切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在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该目的的“经济条件” ,而是 这一目的本身。生产活动的社会化,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给予解释:第一,生 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意味着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 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 资源。其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将不再是集中的来自于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而是 愈来愈趋于分散化,这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降低其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利润;第 二,生产的社会化对应的必然是需求的社会化以及销售的社会化。随着生产力的 不断提高,企业原有的需求市场将日趋饱和,为了扩大生产以提高利润,开辟新 的市场或者说让产品销售在更大的空间内展开将不可避免, 因此社会化大生产将 是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动力; 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中 的“社会化”还可以解释为分工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这其中包括其所涉及到 的经济领域不断增多以及分工所涉及到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随 着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不断地将其非核心的、不占优势的生产环节 让度出去,而突出其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极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 时,企业所参与的分工将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展开,国际分工将更为普遍, 其形式将更为丰富多样,而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也将更为频繁。 从以上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不断加深,企业的生产 体系必将突破国家的边界限制而在国际范围内展开,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或者说 跨国经营)不过是其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不断加深的客观需要。 2.2.2 开拓和保护海外的出口市场 开拓和保护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而现实的目的之 一。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近年来获得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国内经济的工业化程 度以及相关的生产力水平自然也是迅速提高。 随之而来的则是我国国内市场的日 渐饱和,前一阶段的通货紧缩与内需不足就是对此的最好例证。因此,面对生存 与发展的压力, 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 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外向型经营以及出口贸易等方式占有了一定的 海外市场,而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加深,区域经济组织对外来商品的壁垒 性政策日益严重,中国企业要巩固并扩展其已有的海外产品出口市场,对外进行 直接投资以绕过各种保护主义壁垒的方法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11 2.2.3 发挥小规模技术优势,灵活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 1977 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在其所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中指 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竞争,其主要的比较优势在 于对特定市场的供给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技术 (当然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 言7)优势。该理论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意欲展开跨国经营的众多企业指明了 发展方向,而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尤其是在 20 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发展起来的 民营企业和大批中小型企业,其在特定市场(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 中还是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对于我国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胆地 走向国际市场,积极灵活地参与国际分工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4 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及其竞争优势的延续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日本产业发 展历程,我们不难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本国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等原因, 国内原有的优势产业已经逐渐丧失了其比较优势的时候, 为了延长该产业及产品 的生命周期,巩固其竞争优势,同时也是迫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母国大批的 夕阳产业(也称为边际产业)将被转移至海外继续生产。现在,这样的道理依然 适用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的动因解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 展,传统产业渐渐进入了其在中国的夕阳阶段,将其转移至海外一方面可以为国 内的产业升级腾出必要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 使该产品的竞争优势得以延续,其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可以说,中国 90 年代以 来蓬勃发展的境外带料加工组装业务(简称境外加工贸易) ,作为中国企业跨国 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代表,正是在上面战略的指导下而展开和发展起来的。 2.2.5 获取物流控制权、经营信息及管理经验 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生产要素资源的充分供给, 关于这一点中 国的企业自然也不能例外。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要获得必需的发展要 素, 中国企业就要大量地吸取别人的成熟要素资源以为己用, 从这个角度上看 “拿 来主义”一词可以说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的后 20 年间,我国 吸取别国资源的主要方式是“请进来”战略的运用与实施,大批的外国企业被请 进国门,并许之以优惠的投资条件,主要的目的无非是要学习它们管理经验与先 进技术,同时获取外部世界的有用经济信息。与之同一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有限 7其主要来源于技术需求市场的差别化及多层次化 12 的跨国经营活动,其中的一种就是以获取相关的生产资源为主要目的。随着我 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原有的“请进来”的 战略吸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要素需求;另一个方面,来华 投资的跨国公司当然要有意识的防止自身的核心优势向东道国市场 “扩散” 或 “溢 出” ,这些也进一步降低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吸收其先进生产要素,提高自身素质 的效率。 因此, 中国企业要想在新世纪继续其吸收和整合先进的生产要素资源 “洋 为中用”的战略,则只能大胆“走出去” ,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借以 提高自身的管理经验;通过到发达国家直接设立研究机构,吸收更为先进的前沿 科学技术为我所用;通过海外投资,寻求更为低成本的生产原料。而在提高企业 综合竞争能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终原则下,对以上要素的寻求构成了中国企 业海外跨国经营的重要微观动因之一。 13 第 3 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问题透视 3.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海尔、康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工业企业,他们先行一 步,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以海尔集团为例,早在 1991 年,海尔就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观念提出了 3 个 13 的战略,已在国外有 49 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 3 万多个,产品出口到了 102 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 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 3.1.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总结 80 年代末以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 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跨国经 营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仅从 1982 年到 1990 年的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我国的 境外企业数量增长了 18 倍, 年均增加量达 95 家; 对外投资额增长了近 28 倍, 年均增长量 2.9 亿美元。剔除石油输出国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跨国经营领 域内的这种迅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比较罕见的。而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 2000 年 11 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6289 家,协议投资总额达 110.6 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 74.7 亿美元,占 总投资的 67.5,遍及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贸易、资源开发、工业 生产加工、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劳务、研究开发、咨询服务、农业及农产品综 合开发等诸多领域。因此可以说,尽管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比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 区晚了 10 到 20 年的时间,但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20 年来,中国 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 50左右,这一速度大 大超过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展初期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 但从对经营特征的分析看,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业务范围仍然以贸易型 与资源型项目为主,多数海外企业部分带有“综合商社”以及产品销售“窗口” 的性质,以整合资源以及进行海外生产为目的的海外投资不多,这从一个侧面说 明了我们国内企业的技术优势仍然有待培养。 同时,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如果剔除一些以资源开发为目的 的海外投资项目,我国大部分境外企业的中方投资额均在 100 万美元以下,其中 不少甚至是“个体公司”或“夫妻店”,注册资本仅为几万美元至十几万美元不 14 等 8。98 这种海外投资规模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项目平均投资规 模 600 万美元) ,而且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平均投资规模 450 万 美元) 。小规模的经营组织形态,固然有“船小好掉头”的经营灵活性,但其在愈 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将为我国企业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带来困难, 同 时在抵御经济风险方面小规模经济的能力和耐力也令人担心。 此外,我国企业海外经营的效益水平不容乐观。据有关研究显示,在中国的 海外企业中,盈利的企业仅占 55%,收支平衡的企业占 28%,而亏损企业占到了 17%,且这其中的亏损企业多集中于生产性行业 9。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既有向高新技术产 业渗透,也表现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正由传统的 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在探索以 bot 10为主的新项目 融资方式中, 也取得进展。 目前, 中国水电技术进出口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公司、 四川电力公司等企业陆续以项目发起人身份在境外开展 bot,项目进展顺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目前主要领域有三块,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 外直接投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 生产性 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以及一些中小型企业。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但近年 来非国有经济的跨国经营活动发展较为迅速, 形成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 势。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首先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最初开始于政府指 令性对外援助活动,既使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以及劳务输 出等活动的展开也是与政府的参与和指导密不可分。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跨国经营活动中国有经济必然占有主体地位。一方 面,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其获得海外经营机会的成本较低。 同时,在改革初期非国有经济刚刚出现,其经济实力与经营经验还很欠缺,因此 由国有企业来承担跨国经营业务可谓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 在跨国经营领域里的先发优势, 使得它们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涉外经 营与管理经验,而国有企业在跨国经营领域里的主体地位也因此得以延长。 8资料来源:聂名华: 试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 世界经济研究 ,2000 年第 3 期。 9资料来源: 寻找中国的跨国公司 , 中国经营报 ,2002 年 4 月 18 日。转摘自国研网资料,2002 年 4 月 24 日 10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转让投资方式 15 第二, 造成中国跨国经营领域内国有企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 关于对外投资体制的约束。众所周知,我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相对于我国企业 的海外投资活动发展是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安全上岗培训考卷课件
- 内科肾小球疾病课件
- 创可贴的使用科普课件
- 1秋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内河船舶安全培训课件
- 202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专题05古诗词鉴赏之艺术形象分析(讲义)(学生版+解析)
- 内江韩语培训课件
- 管理技术基础总结
- 内攻搜救灭火课件
- 内分泌疾病基础课件
- GB/T 14338-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 GB 1351-1999小麦
- 钢琴基础教程课件完整版
-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培训课件
- 生物武器伤害及其防护课件
- 简约大气商业计划书项目融资模板
- 内经选读上古天真论课件
- GJB9001C标准内审员考试自测题试题含答案
-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
- GB∕T 36667-2018 船舶和海上技术 船舶系泊和拖带设备舷内带缆桩(钢板型)
- 猪肉采购服务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