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螺纹液压管四通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40页 21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1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
上凹模.dwg
上凹模固定板.dwg
下凹模.dwg
下凹模固定板.dwg
中期检查表.doc
任务书.doc
动模座板.dwg
外螺纹液压管四通管接头.dwg
外螺纹液压管四通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外螺纹液压管四通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定位圈.dwg
定模座板.dwg
导套.dwg
导柱.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杆支撑板.dwg
浇口套.dwg
滑块.dwg
滑块镶件.dwg
装配图.dwg
进度计划表.doc
摘 要
模具设计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里的重要因素,好的模具能节省材料节省人力,节省时间,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注塑模是模具设计里的一种重要成型工艺,它主要用于热变形塑料的成形,也可以成形热固性塑料。它的生产效率极高,并且非常容易实现自动化,最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塑件质量都很好。注塑模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结构复杂,对于它的发展也不会就此止步。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螺纹液压管接头四通管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外螺纹液压管接头四通管的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分析、材料的选择及成型工艺、注射机的选择及校核、模具的工作及结构原理、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侧向分型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排气系统的设计、顶出机构的设计、支撑零部件的设计等。在设计过程种运用到了Proe3.0软件对塑件进行三维造型,通过使用AutoCAD来设计整套模具,并运用CAXA/CAD对其装配图与零件图等进行表述,设计过程中也借鉴到很多学者的著作,设计相对充实。
本文是探究四通管的注塑模具设计,详细描述了整套模具的设计过程。通过对整个模具设计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注塑成型工艺的了解,同时也巩固了对成型工艺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践中总结并掌握模具设计的关键要点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外螺纹四通管;注塑模具;注射机;侧型芯滑块;
Abstract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inclined tee mould design, namely a pair of injection mold is designed to produce the plastic parts of inclined tee produc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design options and checking , mold and structural work principle , the introduction of gating system , structure and plastic parts molding process analysis ,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molding process , injection machine , designed molded parts , lateral sub- design mechanism design guide clamping mechanism ,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exhaust system , the ejection mechanism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parts .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four line ,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ntire mold design process.Through the entire mold design process , and further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 but also to consolidate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typ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summary and master mold design practice and design a key point methods.
Key words: oblique tee; Injection mould; Injection machine; Core side slide block;
目 录
引言1
2 塑件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3
2.1 塑件分析3
2.2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3
2.2.1主要技术指标4
2.2.2 ABS的注射工艺参数4
2.3 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4
2.3.1精度等级4
2.3.2脱模斜度5
2.3.3塑件壁厚5
3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与成型腔数的确定5
3.1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5
3.1.1估算零件体积和投影面积5
3.1.2注射量的计算6
3.1.3锁模力6
3.1.4选择注射机及注射机的主要参数6
3.2 注塑机的校核6
3.2.1最大注塑量校核6
3.2.2注射压力的校核7
3.2.3锁模力校核7
3.3 成型腔数的确定7
4 浇注系统的设计8
4.1 浇注系统的作用8
4.2 浇注系统的组成8
4.3 主流道设计8
4.3.1 主流道设计要点8
4.3.2浇口套的尺寸设计要求9
4.4 浇口设计10
4.6 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11
4.6.1估算主流道凝料体积11
4.6.2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11
5 成型零件结构设计12
5.1 分型面的设计12
5.1.1分型面的分类12
5.1.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2
5.1.3分型面的确定12
5.2 型腔的分布13
5.3 凹模的结构设计13
5.4 模具型零成件的工作尺寸计算14
5.4.1塑件的收缩率波动误差s14
5.4.3模具成型零件的磨损c15
5.4.4模具安装配合误差j15
5.5 型腔和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16
5.5.1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16
5.5.2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16
5.5.3型腔深度和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16
6 排气系统的设计17
6.1 排气不良的危害17
6.2排气系统的设计方法17
7 导向与脱模机构的设计18
7.1导向机构的作用和设计原则18
7.1.1导向机构的作用18
7.1.2导向机构的设计原则18
7.2导柱、导套的设计18
7.2.1导柱的设计18
7.2.2导套的设计19
7.2.3导向孔的总体布局19
7.3 推出机构设计19
7.4 脱模力的计算20
7.5 推杆的设计21
7.5.1推杆长度及强度计算21
7.5.2推杆的形状及固定形式22
7.2.3推杆位置的选择23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24
8.1 抽芯机构设计原则24
8.2 抽芯机构的确定24
8.3 抽芯距S24
8.4 滑块的设计24
8.5 导滑槽的设计25
8.6 锁紧块25
8.7 锁紧块的结构形式26
9冷却系统设计26
9.1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26
9.2 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27
9.3 对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27
9.4 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27
9.5 冷却系统设计计算27
9.5.1冷却水的体积流量27
9.5.2冷却水管直径28
9.5.3冷却水道的结构28
10 其它结构零部件的设计29
10.1 模具安装尺寸校核29
10.2 开模行程的效核29
11小结30
参考文献31
致 谢32
注塑成型是一项越来越成熟的加工技术,它目前是在塑性成型的各个领域加工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加工方法,其中注塑模具已经被广泛的采用,在很多方面的应用都得到相当高的重视[12]。我国模具研究单位因此也投入了很大的科研精力,目的在于使注塑模具的发展得到最大的提高。它的生产零件的质量、模具的结构、温度调控系统、制造精度、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当今社会,我们追求的正是质量与成本,统称为性价比,模具的应用正是性价比的最高体现,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个模具可以同时制造出很多个质量精良,结构复杂的高精度塑件,这在以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2]。注塑成型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计算机、高科技材料、电子、航空、航天、军工、学习用品、交通、汽车、建材、医疗器械、生物、能源和日用品等领域[1]。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小小的模具制造工艺能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小方面来说这一门技术的成熟意味着对塑件成型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就是说我们生产塑件就会更加便捷也会更加快速,这对于塑料工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不容小视;大方面来说正是这种对于先进技术的渴望推动我们整个民族在进步,我们知道我们在清政府以后闭关锁国导致在科技方面落后西方一大截,但我们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服输过,一直都是在迎头赶上,只为了争这一口气,而注塑模的研究进步正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因此我们应当不遗余力的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模具的研究,现在也已经逐步跟上了欧美先进的步伐。在一些发达国家,模具产业早已形成产业链,成为这些国家的基础经济工业之一。很多国家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兼顾发展轻工业,在美国,模具工业被成为“美国工业的基石”,在日本被称为“促进社会富裕的动力、源泉”[3]。因此在轻工业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工业要发展,模具要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制造工艺就没有质量非常优良的科技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工业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可以这么大胆的预测,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与日俱增,并且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毫无疑虑的发展模具工业,对于我们国家的生产力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模具按用途可以分为注塑模具、压铸模具、拉拔模具、塑料模具、橡胶模具、陶瓷模具和锻压模具等[2]。注塑模成型是通过一系列流程得到所需的各种产品或工件,而这样生产出来的一个设计合理的塑件往往能够代替几个传统金属构件,甚至能起到金属制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塑性材料特有的特性,一次加工成型往往可以得到非常复杂的形状,在速度非常快的同时还能一次得到很多数量的塑件,它所带来的实际应用效果非传统构件所能相比。从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复杂化、精密化、大型化是其发展主旋律。采用模具成型工艺,运用高新技术控制对所需的零件进行加工生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时效,保质保量。而且还能减少生产线对材料的过度依赖,减少生产时间,压缩了生产成本,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如果想要成为制造业的领头羊,那么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模具生产,增强对大型、复杂、精密的模具的自主开发能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注射成型在现代成型界重要程度日益增长,是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塑料成型方式,成型周期非常短,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甚至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而且他所能制造的塑料总类非常多,基本上,除了氟塑料,其他的塑料全都能用注射成型来完成。这也正是注塑模的优点以及优势所在,但是他也是有缺点的,比如造价比较昂贵,不适合小批量生产等。但是瑕不掩瑜,注射成型应当算是当代最受瞩目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成型方式。
这也正是为什么此次设计我们要着力于注塑模的设计的原因,而此次设计的重难点在于:学会查阅专业书刊并学为所用;利用画图软件进行细致的作图;理论知识要能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毕业论文的撰写;严谨的作风端正的态度。 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考虑到价格材料等各方面因素,选用ABS作为此次设计的材料,关于材料的介绍在后面的章节会有介绍;而在浇口方面,由于塑件结构较对称且非常均匀分布,因此我们选择直接浇口,采用后续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造;对于结构的设计,我们选用上下凹模,四面侧抽芯,滑块的型芯充当成型的作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以及制件的生产质量我们采取一模一腔的方式;推出方式为一次推出;三维图2.1如上所示。
2.2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关于本次设计的原材料ABS,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具有以下特性:
(1)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连续使用时的温度可达到110~120℃;
(2)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成型加工性能良好;
(3)流动性良好,溢边值在0.003mm左右;
(4)质地纯净,无毒性,透明性好,吸湿性小,电绝缘性能好;
(5)冷却速度较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该缓慢散热;
(6)着色性不好,模具处于50℃以下色泽不均,易产生流痕和熔接不良;
(7)因收缩率较大,易发生缩孔、变形、凹痕等缺陷,方向性强;
(8)塑件壁厚应均匀,尽量避免因缺口和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9冷却系统设计
我们大家都知道,注射模具温度调节能力与其塑件质量及生产效率是成正比的,温度调剂能力越强,则生产出来的塑件的质量必定要比温度调节能力差的模具生产出来的塑件要好;相反如果温度调节能力比较弱,那么生产出来的制件很有可能会有质量问题甚至沦为废品。因此一个优秀的模具设计必须有一个完整科学的温度调节系统。当模具内部温度过高时,塑件的各项尺寸基本都会发生改变,如果冷却系统足够优秀,则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如果设计中没有考虑温度调节系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一个模具生产出来的全是废品,所以我们必须设计一个温度调控系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制件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针对本次设计,我们需要的调节系统主要是冷却系统,下面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9.1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1)我们知道当型腔表面与水管接触面比较多时,冷却效果比较好,因此我们设计冷却水管时应当使其截面积越大越好;
(2)针对散热主要区域应当多布置水路,而一些不需要冷却的地方则尽量少,从而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3)在浇口这个地方应该着重增加冷却效果,因为浇口附近温度是最高的,如果不进行冷却容易局部受热导致变形;
(4)在一些镶嵌的地方尽量避免冷却水路的经过,一旦漏水则会损坏模具;
(5)在设计冷却水路时应当注意平均散热,防止由于局部地方散热过慢或者局部地方散热过快导致塑件温度不一样从而影响质量;
(6)冷却管道的设计要注意节约材料,争取全都用到点上不要浪费一寸水管。
(7)冷却管道的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了起不到冷却效果,太大了则影响模具的清洗以及增加模具的造价。
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模具如果温度太高的话,那么成性收缩率会变大,塑件的尺寸也随之变大,而且很有可能使得熔料流出型腔;
(2)如果温度太低的话,熔料的整体流动速度太慢,当流到指定位置时很有可能已经开始冷却了,不能填充满整个型腔 ,从而导致制件形状与尺寸不规则;
(3)只有在温度适中,流速适中的情况下才能制造出优秀的制品。
对温度调节系统的要求
(1)根据我们要加工的塑件,考虑其材料结构等各方面因素,首先确定温度调节系统是要加热还是冷却;
(2)整个模具的温度应该越均匀越好,在恒定均匀模温下制件的质量是最高的;
(3)在冷却水管中,水的流速应该不要太快,但是流量是越大越好;
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
(1)在冷却装置中,冷却水孔越多越好,越能起到冷却的作用;
(2)水流管道最好与型腔等需要冷却的零件平行,这样有利于平均散热;
(3)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部位应该着重进行冷却,比如浇口这些地方;
(4)冷却系统要注意密封检查气密性;
(5)水管中的水最好成湍流状态,这种冷却效果最好;
(6)水管接头的位置最好设置在模具一侧,也就是注塑机的后面;
(7)根据模具的不同要灵活改变冷却管道的形状及水路;
(8)在能达到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反对铺张浪费。
参考文献
[1]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模具实用技术注塑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颜智伟.塑料模具设计与机构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 黄婧远,等.机械设计学[J].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王文广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编.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2.
[7] 李学锋.塑料模设计及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8] 德〕G.曼格斯,李玉泉译.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M].北京轻工出版社,2005.
[9]谭雪松, 林晓新, 温丽编. 新编塑料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0] Childs Peter R.N.Mechanical Design[J].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2003
[11] 李德群,唐志玉主编.中国模具工程大典第3卷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
[12] 伍先明,王群,庞佑霞等.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
[13]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6
[14] 刘朝如,等.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15] 许发樾.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