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表.doc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10张CAD图纸】【无装配图】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940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4-06-28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关 键 词:
组合式 排插外观 结构 创新 注塑 模具设计 cad图纸
资源描述: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

34页 18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10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

FSC导杆.dwg

TD定位管.dwg

任务书.doc

凹模.dwg

动模座板.dwg

动模板.dwg

垫块.dwg

定模座板.dwg

推杆固定板.dwg

插座外壳.dwg

支撑板.dwg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docx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docx

进度表.doc

摘  要

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模具生产零件具有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一系列优点,使得模具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特别是增长最快的注塑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工艺设备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课题以排插为例介绍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创新设计新型插座即立式可旋转插座组,既节省空间,又避免了实际使用中插头之间的干涉,提高了插口的有效使用率。应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插座模块三维模型的设计。利用CAXA软件来完成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在IMOLD插件下设计了模具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推出机构等。实践表明,将软件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精度。本文根据实际成产要求设计出了一模两腔的结构模具,其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运转平稳,并且冷却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的塑件精度高、生产成本低。

关键词:插座;注塑模具;SolidWorks;IMOLD;

Abstrac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old parts with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good quality and low cost, makes the mold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especially the fastest growing injection mol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y.

   This thesis takes a socket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and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s as follow: Applying SolidWorks software completed the socket module design of 3D model. Using CAXA software to complete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 drawing. Finished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of a socket by using IMOLD plug-in. Designed injection mold components and parts, including filling system, cooling circuit, and ejecting mechanism with side action, it shows that applying IMOLD software to plastic mold design can shorten development period andimprove design accuracy. The  mold  has some of advantages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operation is reliable and ease, The revolution is steady,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is good, the labor intensity is low,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the precision is high, the precision is high,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Key words:socket; injection mould; SolidWorks; IMOLD

    目    录

   引言1

   1绪论2

   1.1注射成型加工原理2

   1.2注射成型的基本要素2

   1.3注射模的基本结构2

   1.4模具设计制造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

   1.5国内外模具CAD/CAM/CAE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3

   1.6毕设的主要工作3

   2组合式排插设计4

   2.1排插外形设计分析4

   2.2插座模块材料的确定5

   2.2.1注塑材料分析5

   2.2.2PC材料的性能5

   2.2.3PC的成型工艺5

   2.2.4注塑材料成型过程6

   2.2.5注塑材料成型条件6

   2.3插座模块结构设计7

   2.3.1壁厚设计8

   2.3.2脱模角度设计8

   2.3.3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9

   3注射机及相关工艺参数9

   3.1注射机的选择9

   3.1.1注射机的结构和分类9

   3.1.2塑件体积质量的计算10

   3.1.3型腔数目的确定10

   3.1.4注射机的选择10

   3.2有关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校核11

   3.2.1注射机注射量的校核11

   3.2.2注射压力的校核11

   3.2.3锁模力的校核12

   3.2.4最大开模行程的校核12

   3.2.5注射模具厚度的校核13

   4成型塑件设计13

   4.1拔模分析13

   4.2分型设计14

   4.2.1创建分型面14

   4.2.2创建型芯/型腔模块14

   4.2.3凹模结构设计15

   4.3布局设计16

   4.4模架选用17

   4.5浇注系统设计18

   4.5.1添加浇口18

   4.5.2添加流道19

   4.6排气系统设计21

   4.7冷却系统设计21

   4.8推出机构设计22

   4.9合模导向机构设计24

   5结论25

   谢  辞27

   参考文献28

绪论

注射成型加工原理

通过塑料注射成型装置,将塑料从固态加热至粘性流态,然后再变为固态的过程就是塑料的注塑成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入料斗中的塑料和外部加热器的塑料,改变了原来的物理状态;注塑机外部有一个液压缸提供动力,将使塑料进入模具,最后热量由冷却介质带走,然后使塑料在模具中固化。其成型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由图1.1所示。

在整个成型过程中,正如水进入管道流动一样,通过注射机使塑料进入模具的性能即是所谓的流动性;通过热量来改变塑料的物理状态,通过压力以确保模具空腔填充塑料所需时间,即保证塑性流动行为;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三要素是注射成型工艺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且这些参数控制着生产的塑料制品的质量。注塑成型原理就是研究塑料物理成型,化学变化和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

注射成型的基本要素

塑料制品是通过塑料模具和成型设备成产出来的,所以为了得到合格的塑料制品,合格的模具和先进的成型设备是必备的;模具与塑料制品直接接触,它的好坏就决定了塑料制品质量的好坏,而决定模具质量的因素包括先进设计和精密制造。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的基本要素顺利包括:模具,设备及工艺。按照注塑成型模具部件的不同,一般有模架,浇注系统,推出结构和成型零部件组成。模具是塑料制品的质量好坏,精度水平,结构合理与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生产成本高低等的决定因素。提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响应能力,模具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注塑模具被安装在注塑成型机上,模具设计师仅仅由塑料部件确定模具结构,注塑机参数也应考虑在内。一般来说,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规格和型号的注射机,但模具设计时应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下予以考虑。注塑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将第三章中进行说明。合理的成型工艺直接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充模,冷却定型,产品的质量。要确定一个最佳的成型条件是极为困难的:塑件结构,填料情况,环境温度的水平,树脂性能,现有注塑机的条件都会影响成型条件,这是不断变化的因素。要提高塑件的质量,确定一个合理的成型工艺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注塑模具可分为两部分定模与动模,注塑时两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当开模时,定模具与动模分离,即可取出零件。

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分为:成型部分——形成型腔,决定塑料的形状,尺寸和精度。浇注系统——把从注射机喷嘴喷射的熔融塑料引入形腔。排气系统——充模时用以排除过量的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模具的温度,熔融塑料在模腔中快速可靠地定型。脱模机构——使定型后的塑料制件脱出模腔的机构。模架——将模具各部位有效连接,导向,确定位置,并在使用时,由它与注射机相连。

模具设计制造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60年代中叶,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研究者在模腔内对塑料熔体的流动和冷却进行了基础研究。几何建模技术、塑性流变学、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CAE/CAD/CAM的进一步研究,从最初的CAD/CAM技术通过技术图纸作为传递介质向CAD / CAM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使用注塑成型CAE技术,是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预测在模具结构中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具设计方案,以便在投入生产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辅助设计所使用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成型中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建立求解方法; 模拟成型中的塑料熔体;最后,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将其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模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合理的成型工艺条件,能够及时地反馈问题到模具设计之中,进行修改,并最终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模具成本。

国内外模具CAD/CAM/CAE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对模具工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成功推出各类模具的计算机软件,它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一个档次的水平,模具产业的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近20年来,社会在飞速的进步,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也在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快速更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计算机技术中模具设计方面不断地发展,进一步改善。1979年日本在冷冲模方面的弯曲模和冲孔模CAD系统研究成功;1985年成功研发CAD/CAM/CAE系统。在此之前,美国已成功开发了连续模系统。1976年第一个出现流分析软件,有一半的模具产业在八十年代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向应用程序发出的阶段国外模具行业研究。随着移动技术分析软件的进步是不断变化,从一维到二维流动和冷却分析的开始,然后到三维流动和冷却的分析,但其应用已经延伸到驻留分析和翘曲预测更多的领域。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最广泛使用的商业软件开发的仿真软件。目前,国外模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在模具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著名的软件ABAQUS , COSMOS , NASTRAN , MARC , ADINA , ANSYS等,使用这些软件之前,模具塑料成型过程模拟分析,分析过程可以在设计问题前被发现,然后在出现医疗事故反馈给模具设计师,模具减少了故障率。

我国的模具行业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比较晚,以至于现阶段我们的技术与国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模具CAD / CAM / CAE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鼓励科研院所,学校根据中国模具工业的先赚开发适合的专业系统,有针对的对国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到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模具CAD / CAM / CAE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模具设计和分析软件,如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特征的级进模系统HMJC ,吉林大学依托一汽车身面板的覆盖件CAD / CAM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精密级进模冲压CAD / CAM系统也已出现。目前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有:郑州大学研制的Z- MOLD分析软件;华中科技大学的注塑成型系统HSC7.1的等。在一些模具企业正在推广和使用该软件,并在试验中逐步完善。这些软件似乎可以改善塑料制品的质量,加快中国模具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校和企业也培养了大批的模具CAD / CAM / CAE软件开发人员和一批技术人才;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出现了一批示范企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政府的支持下,模具CAD / CAM / CAE公司将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无论从市场还是从产品开发的水平,我国目前的模具CAD / CAM / CAE软件的商品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毕设的主要工作

(1)收集关于注塑模具设计及组合式排插的相关知识,了解现有组合式排插产品的结构;

(2)熟悉注塑模具设计的原理及过程;

(3)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塑料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注塑模具设计、塑料产品成型工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与本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知识;

(4)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5)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及分析,反复对方案进行论证,逐步进行修改及优化;

(6)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结构创新设计;

(7)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注塑模具的设计;

(8)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加工工艺及注塑工艺相关项目的计算和分析;

(9)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产品零件、模具零件及装配2D工程图的绘制;

(10)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开、合模及零件拆、装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

组合式排插设计

排插外形设计分析

排插一般用于某处需集中使用好几个插座的情况,由于装修时已经布线,如果想集中使用多个插座而不再重新布线,直接使用排插接线,方便又快捷。随着连接的点去越来越多,需要尽可能多的设置插孔,现有的传统排插大多是直板的,插孔分布在同一个平面,由于长度有限,在排插上可以设置的插孔数极其有限的,如果设置过多的插头,将覆盖相邻的插孔,这将影响实际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设计的新型排插如图2.1和图2.2所示,其名称为新型立式可旋转组合式插座组。该组合式插座底座采用橡胶底面(可安装吸盘),可有效的防止排插倾倒;立柱上每一个插座模块都按照GB2099.3-2008标准设计生产,并且可以360°旋转,节约空间的同时有效解决由于插孔间距问题无法使用的问题;立柱的顶端是一个带电源灯的按键开关,用于控制整个排插的总电源。插座模块材料的确定

注塑材料分析

该插座为日常家用产品,要求在室内环境下能安全稳定使用,处于对外观的要求,产品的光泽度要好,原材料还要有一定的刚度强度以承受如常使用过程中的力,在现行的新国标GB2099-2008中规定,排插外壳只要在100℃±2℃的温度下,烘烤1小时,不变形就算合格。目前市场上排插常见的外壳材质有PC、ABS、PVC等,一般的PVC不耐高温且容易分解出有毒的HCl气体和ABS不耐热,阻燃性差容易发生过事故,相对安全的材质是PC。

PC材料的性能

PC是化学名为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的简称Polycarbonate ,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着色性好,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好,适于制作仪表小零件、绝缘透明件和耐冲击零件.无定形料,热稳定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吸湿小,对水敏感,须经干燥处理.成型收缩率小,塑件须经退火处理。 其具有以下性能:

(1)外观透明,刚硬带韧性.燃烧慢,离火后慢熄.

(2) PC料耐冲击性是塑料中最好的.

(3) 成型收缩率小(0.5-0.7%),成品精度高,尺寸稳定性高.

(4) 化学稳定性较好,但不耐碱,酮,芳香烃等有机溶剂.

(5) 耐疲劳强度差,对缺口敏感,耐应力开裂性显著

PC的成型工艺

PC材料主要有一下成型工艺:

(1)PC在高温下即使对微量水份亦很敏感,故成型前应充分干燥,使含水率降到0.015-0.02%以下. 干燥条件:温度110-120℃,时间8-12小时.

(2)流动性差,须用高压注塑,但注塑压力过高会使产品残留内应力而易开裂.

(3)PC料粘度对温度很敏感,提高温度时,粘度有明显下降. 啤塑温度参数:前料管240-260℃,中260-280℃,后220-230℃. 料管温度勿超过310℃,PC料成型提高后料管温度对塑化有利,而一般塑料加工,料管温度控制都是前高后低的原则.

(4)模具的设计要求较高:模具的设计尽可能使流道粗而短,弯曲部位少,用圆形截面分流道;仔细研磨抛光流道等,总之是减小流动阻力以适合其高粘度塑料的填充.另外,熔料硬易损伤模具,型腔和型芯应经热处理淬火或经镀硬铬.

(5)注射速度太快,易出现熔体破裂现象,在浇口周围会有糊斑,产品表面毛糙等缺陷或因排气不良(困气)而使产品烧焦.

(6)模温以控制在80-100℃为宜,控制模温目的是减小模温及料温的差异,降低内应力.[3]

(7)成型后为减小内应力,可采用退火处理,退火温度: 125-135℃,退火时间2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

注塑材料成型过程

注塑成型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塑化、填充、保压和冷却。

塑化是由固体状态的 PC 和 ABS 加热后变化成为具有流动性能的过程。 填充是将塑化材料充实到模型腔内进行填满的过程。 保压阶段时塑料熔体因受到冷却而发生收缩,但因塑料仍处于柱塞或螺杆稳定压力下料筒内的熔料会被继续注入模腔内以补充因收缩而留出空隙。如果柱塞或螺杆停在原址不动,压力曲线略有衰减。如果柱塞压力保持不变,也就是随着熔料入模同时向前作少许移动,则在此阶段中模具压力保持不变。 冷却的重要工艺参数是冷却时间。在保证冷却均匀前提下,冷却时间越短越好,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冷却优化的目的。

注塑材料成型条件

温度控制、压力的控制和时间为注塑材料成型工艺条件,其对塑料制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影响。降低温度时,需要提高压力以保证塑料进入型腔,温度过低熔料难以注满型腔;温度过高塑料易于降解;注射压力过高产品易产生飞边,压力过低注塑易出现短射,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特点来确定三者之间关系。完成一次注射成型周期过程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成型周期的时间,其中以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最为重要,它们对制品质量有很大的直接作用。注射时间中的保压时间就是对型腔中材料的压力时间,在整个注塑时间占有较大的比例,保压时间的大小对制品的尺寸精度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依赖浇口和流道的结构形式以及模温和料温的因素。冷却时间主要决定于之间的厚度和塑料的性能等因素。冷却时间的终点以模件脱模时不引起变动为宜。反映压力、温度、时间三者关系如图2.3所示。

结论

本课题主要以组合式排插为设计内容,应用三维仿真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表现。

先通过SolidWorks2011进行塑件的三维建模,然后选择塑件材料,通过IMOLD插件赋予塑件材料特性,就会根据材料特性对模型进行收缩计算,由此建立注塑成型后产生体积收缩的模型,可以直接使用此模型来建立模具型腔。接下来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根据塑件的结构特点进行型腔数目和布局设计,接着进行计分型面设计,分型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设计工作,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分型面设计好后就可以划分型芯和型腔;然后就对浇注系统进行设计,确定浇注系统合理之后就可以调用模架,通过理论计算之后就可以直接选择需要的标准模架;调用模架之后就可以设计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的设计主要是推出机构的结构形式和推杆位置布局的设计,设计好后可以直接在SolidWorks中进行装配;推出机构装配完成后在进行冷却系统设计,冷却系统对塑件的成型周期有着重大影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设计;至此,模具的基本结构设计已完成,接着进行最后的细节完善,如限位钉、复位弹簧和侧方定位块结构等设计,最后进行零件的总装配和零件图绘制。

由于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IMOLD插件,通过自学视频,对使用该软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加上课外书籍的阅读,对模具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次毕业设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图书馆借了数本有关注塑料模方面的书,认真仔细地看过多遍,并且做了笔记. 这都为我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设计与绘图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对每一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对每一个动作运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下研究,并和指导老师及同学进行了探讨.尽可能完善每一个设计过程

近六个月的设计业已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模具设计及塑料行业有了一定了解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培养了我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并锻练了我的意志。通过毕业设计使大学四年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加深了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黎达松.探究模具设计与制造在现代机械企业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2]高树存.塑料模具钢材的选用[J].模具制造.2008(4):34~35

[3]姜晓波.平台玩具的设计与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0.

[4]申长雨,陈丹波,刘春太.独立搜模CAE发展技术概况[J].模具工业.2001(1):51~56

[5]李发致.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张维合.注塑模具复杂结构100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

[7]李发致.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吴生绪.塑料成形模具设计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吴梦陵.塑料成型CAE:Moldflow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0]蒋继宏,王效岳.注塑摸具典型结构10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CAHN, R.W.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M].2001

[12]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七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2001:143~144.

[13] 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 陈国华.(2008).机械机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 目: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 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曾骁杨 学 号: 1000110133 指导教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姓 名: 彭晓楠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 2013年12月13日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使得模具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发展最快的注塑模具,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设备和发展方向。模具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及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课题以组合式排插为载体,完成组合式排插注塑模具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为踏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1、收集关于注塑模具设计及组合式排插的相关知识,了解现有组合式排插产品的结构;2、熟悉注塑模具设计的原理及过程;3、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塑料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注塑模具设计、塑料产品成型工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与本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知识;4、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5、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及分析,反复对方案进行论证,逐步进行修改及优化;5、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结构创新设计;6、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注塑模具的设计;7、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加工工艺及注塑工艺相关项目的计算和分析;8、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产品零件、模具零件及装配2D工程图的绘制;9、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开、合模及零件拆、装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本毕业设计课题需要掌握塑料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注塑模具设计、塑料产品成型工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相关知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本课题需要提交的数据及资料主要有以下方面:1、设计方案的规划及分析对比必须在毕业设计说明书中体现出来;2、外观结构创新设计要实用合理;3、模具分型面及浇口的设计要合理,且容易脱模;4、模具的型腔布局要规范合理;5、模具零部件装配正确合理,对模具进行校核计算及填充分析,并提供结果;6、2D工程图要整洁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7、模具开、合模及零件拆、装过程视频动画分辨率不小于720*480 px;7、外文资料翻译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及字符要符合“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8、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必须符合 “2014年毕业设计说明书统一格式”的要求;9、各个文件资料所需填写的时间必须符合“2014年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要求;10、答辩PPT课件能清晰体现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思路,版面生动、简洁;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完成开题报告及进度计划表的撰写;2、完成中期检查表的填写;3、完成二万字左右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在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必须包括详细的300-500个单词的英文摘要;4、独立完成与课题相关,不少于四万字符的指定英文资料翻译(附英文原文);5、完成产品零件、模具零件及装配2D工程图的绘制;6、完成工作量折合A0图纸3张以上,其中必须包含两张A3以上的计算机绘制图纸;7、完成模具开、合模及零件拆、装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8、完成答辩PPT课件的制作;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吴生绪.塑料成形模具设计技术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4 吴梦陵.塑料成型CAE:Moldflow应用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 蒋继宏,王效岳.注塑摸具典型结构10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CAHN, R.W.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 The_Coming_of_Materials _ScienceM,2001五、试验、测试、试制加工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条件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条件如下:1、计算机一台2、CAD设计软件(UG或Solidworks)任务下达时间:2013年12月17日毕业设计开始与完成时间:2013年12月17日至 2014年05 月26日组织实施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2013年12月14日院领导小组意见:签字: 2013 年12月16日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 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曾骁杨 学 号: 1000110133 指导教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姓 名: 彭晓楠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 2013年12月13日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重点及难点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模具与生活越来越贴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打的方便。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发展的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排插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模具的使用能降低排插的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此次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仔细研究,1.主要内容:1、查阅资料。结合本次课题查阅相关资料;2、 撰写开题报告;3、通过对产品的性能分析,完成相关的模具结构与零件设计;4、设计的模具结构要求完整、合理;5、合理选择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制件材料,绘制的产品图样完整;6、认真分析制件图,确定模具型腔、模具结构、分型面和进料口形式,计算含 收缩率的相关尺寸和模具的强度和刚度;7、 翻译专业外语文献。8、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9、 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2.重点:1、脱模推出机构和侧抽芯机构的设计;2、塑件的结构及工艺分析;3、材料选择及相关参数的计算;4、模具型腔数的确定,模具结构、分型面和进料口形式的选择;5、绘制模具总装图、零件图及尺寸标注。3.难点注射模具的设计以及加工工艺设计。2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设备、实验条件等)1、调研情况:21世纪,塑料工业以前所谓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乃至国名经济中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2010年,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已上升到50%左右,未来几年中,所料模具还将保持高速度发展。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重要装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及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陈本低廉,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 注塑成型所用的模具即为注塑模(也称为注射模),注塑成型的原理(以螺杆式注射机为例)。首先将颗粒或粉状的塑料加入料斗,然后输送到侧装有电加热的料筒中塑化。螺杆在料筒前端原地转动,使被加热预塑的塑料在螺杆的转动作用下通过螺旋槽输送至料筒前端的喷嘴附近。螺杆的转动使塑料进一步化,料温在剪切摩擦热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并得以均匀化。当料筒前端堆积的体对螺杆产生一定的压力时(称为螺杆的背压),螺杆将转动后退,直至整好的行程开关接触,从而使螺母与螺杆锁紧。具有模具一次注射量的塑料预塑和储过程结束。这时,马达带动气缸前进,与液压缸活塞相连接的螺杆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将熔料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型腔中。熔体通过喷嘴注入闭合模具腔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压,熔融塑料才能冷却固化,保持模具型腔所赋予形状和尺寸。当合模机构打开时,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即可顶出注塑成型的塑料制品。2、现有设备:电脑及机械设计专业软件。3、试验条件:电脑机房4、参考查阅的文献资料1 吴生绪.塑料成形模具设计技术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陈万林.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4 吴梦陵.塑料成型CAE:Moldflow应用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 蒋继宏,王效岳.注塑摸具典型结构100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6 CAHN, R.W. The Coming of Materials Science The_Coming_of_Materials ScienceM,20013、实施方案、进度实施计划及预期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1、 实施方案(1)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相关手册了解设计背景、现状及工作原理;(2)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过程规划,反复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3)学习三维绘图软件;(4)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完成结构设计;(5)使用软件完成相关参数的计算及结构、受力等分析;(6)使用软件完成零件及装配二维图的绘制;(7)使用软件完成机构运动仿真;(8)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2、 进度计划1. 2013年12月17日至2013年12月23日,理解消化毕设任务书要求并收集、分析、消化资料文献.2. 2013年12月24日至2013年12月30日,开展调研,了解塑件结构,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考虑塑件的成型工艺性、模具的总体结构的形式,3. 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6日,根据毕设内容完成并交开题报告;4. 2014年1月7日至2014年1月13日,完成部分英文摘要翻译。5. 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3月10日,查阅资料,熟悉注射模的结构及有关计算.6. 2014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7日,拟定模具的方案设计、总体设计及主要零件设计,拟定成型工艺过程.7. 2014年3月18日至2014年3月24日,查阅有关手册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注射机的选择及确定注射设备及型号规格;8. 2014年3月25日至2014年3月31日,完成设计计算任务,9.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7日,总体结构的设计和完成总装配图及零件图的设计;10. 2014年4月8日至2014年4月14日,完成设计,图纸绘制任务11. 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21日,工艺规程说明书的编写;12. 2014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8日,完善设计并完成论文的撰写;13. 2014年4月29日至2014年5月日,修改并打印毕业论文及整理相关资料14. 2014年5月6日至2014年5月12日,交导老师评阅,准备论文答辩。15. 2014年5月13日至2014年5月19日,修改完善论文准备答辩16. 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5月26日,完成毕业设计,提交论文3、 预期提交的毕业设计资料:1. 开题报告(电子档和纸质材料各一份);2. 进度计划表(电子档和纸质材料各一份);3. 二万字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必须包括详细的300-500个单词的英文摘要4. 不少于四万字符的指定英文资料翻译(附英文原文;电子档和纸质材料各一份);5. 零件及装配三维数字模型(电子档一份);6. 零件及装配二维图纸(电子档和纸质材料各一份);7. 运动仿真视频文件(电子档一份);8. 刻录光盘(一张,包含所有毕业设计资料电子文档)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年 月 日开题小组意见 开题小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院系审核意见院系主管领导签字:年 月 日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 目: 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 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姓 名: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 2014年5月26日第II页 共页摘 要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模具生产零件具有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一系列优点,使得模具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特别是增长最快的注塑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工艺设备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本课题以排插为例介绍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创新设计新型插座即立式可旋转插座组,既节省空间,又避免了实际使用中插头之间的干涉,提高了插口的有效使用率。应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插座模块三维模型的设计。利用CAXA软件来完成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在IMOLD插件下设计了模具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推出机构等。实践表明,将软件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精度。本文根据实际成产要求设计出了一模两腔的结构模具,其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运转平稳,并且冷却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的塑件精度高、生产成本低。关键词:插座;注塑模具;SolidWorks;IMOLD;Abstract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old parts with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good quality and low cost, makes the mold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especially the fastest growing injection mol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y.This thesis takes a socket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and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s as follow: Applying SolidWorks software completed the socket module design of 3D model. Using CAXA software to complete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 drawing. Finished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of a socket by using IMOLD plug-in. Designed injection mold components and parts, including filling system, cooling circuit, and ejecting mechanism with side action, it shows that applying IMOLD software to plastic mold design can shorten development period andimprove design accuracy. The mold has some of advantages .for exampl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operation is reliable and ease, The revolution is steady,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is good, the labor intensity is low,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the precision is high, the precision is high,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Key words:socket; injection mould; SolidWorks; IMOLD 目 录引言11绪论21.1注射成型加工原理21.2注射成型的基本要素21.3注射模的基本结构21.4模具设计制造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1.5国内外模具CAD/CAM/CAE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31.6毕设的主要工作32组合式排插设计42.1排插外形设计分析42.2插座模块材料的确定52.2.1注塑材料分析52.2.2PC材料的性能52.2.3PC的成型工艺52.2.4注塑材料成型过程62.2.5注塑材料成型条件62.3插座模块结构设计72.3.1壁厚设计82.3.2脱模角度设计82.3.3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93注射机及相关工艺参数93.1注射机的选择93.1.1注射机的结构和分类93.1.2塑件体积质量的计算103.1.3型腔数目的确定103.1.4注射机的选择103.2有关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校核113.2.1注射机注射量的校核113.2.2注射压力的校核113.2.3锁模力的校核123.2.4最大开模行程的校核123.2.5注射模具厚度的校核134成型塑件设计134.1拔模分析134.2分型设计144.2.1创建分型面144.2.2创建型芯/型腔模块144.2.3凹模结构设计154.3布局设计164.4模架选用174.5浇注系统设计184.5.1添加浇口184.5.2添加流道194.6排气系统设计214.7冷却系统设计214.8推出机构设计224.9合模导向机构设计245结论25谢 辞27参考文献28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塑料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在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塑料以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和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塑料良好的电绝缘性被用于电子电器行业;机械性能、加工性能,以及高的强度被用于机械工业行业;耐蚀性被用在化学工业中;其优点,如重量轻,用于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目前,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塑料而非金属制品,由于巨大的优势,今天的塑料制品渐渐地取代金属制品的趋势,正体现了塑料产品的优越性与发展潜力。中国的家电产业及其他工业机械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和外观形状要求的同时,也要求越来越高的工艺技术,以制造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结构,这都离不开模具,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制造生产出高质量的模具是当今对模具制造行业的要求。模具制造行业是当今制造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是转化科技成果的基础,而模具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欧洲和其它工业化国家被称之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美国业内人士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在德国模具行业中的“重点行业”;在日本,模具协会认为“工业发展在全国各地的秘密是模具”现在,模具行业已基本超过了新兴的电子产业。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生产效率的高低,以及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强弱。模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度量。今天,模具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标准化,高质量模具材料的研究,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特种加工机床及生产技术管理。塑料成型有许多方法:挤出成型,注射压缩成型,压缩成型,注射成型等,根据统计世界上30%的塑料制品是通过注射成型制造。相比而言注塑生产更有效率,而且容易实现自动化,高精度的模制塑料件,质量稳定,成型周期短,且能一次成型复杂结构的塑料制品。塑料注射成型的这些优点在塑料加工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注塑过程中的塑性流动状态难以控制,受塑件、模具结构,原料特性的影响。在过去,人们根据其经验和非常有限的经验公式来尝试确定模具的结构,它也基于过去的经验设定的工艺参数。每个设计都将面临新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根据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尝试才能知道。制作所以这过去的模具设计模具大多需要通过反复的模具测试,修复,以满足要求。以前的模具设计和生产方法具有特性的:成本高,周期长,不能保证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模具设计方法也亟待更新,如何保证模具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呢?人们不断地研究模具设计的新方法,终于找到了解决模具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模具设计中来。目前适用于计算机技术塑料成型领域有:机械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模具,减少模具生产成本,缩短成型时间,更可以节省原料。 1 绪论注射成型加工原理通过塑料注射成型装置,将塑料从固态加热至粘性流态,然后再变为固态的过程就是塑料的注塑成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入料斗中的塑料和外部加热器的塑料,改变了原来的物理状态;注塑机外部有一个液压缸提供动力,将使塑料进入模具,最后热量由冷却介质带走,然后使塑料在模具中固化。其成型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由图1.1所示。在整个成型过程中,正如水进入管道流动一样,通过注射机使塑料进入模具的性能即是所谓的流动性;通过热量来改变塑料的物理状态,通过压力以确保模具空腔填充塑料所需时间,即保证塑性流动行为;温度,压力和时间,这三要素是注射成型工艺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且这些参数控制着生产的塑料制品的质量。注塑成型原理就是研究塑料物理成型,化学变化和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注射成型的基本要素塑料制品是通过塑料模具和成型设备成产出来的,所以为了得到合格的塑料制品,合格的模具和先进的成型设备是必备的;模具与塑料制品直接接触,它的好坏就决定了塑料制品质量的好坏,而决定模具质量的因素包括先进设计和精密制造。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的基本要素顺利包括:模具,设备及工艺。按照注塑成型模具部件的不同,一般有模架,浇注系统,推出结构和成型零部件组成。模具是塑料制品的质量好坏,精度水平,结构合理与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生产成本高低等的决定因素。提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响应能力,模具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注塑模具被安装在注塑成型机上,模具设计师仅仅由塑料部件确定模具结构,注塑机参数也应考虑在内。一般来说,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规格和型号的注射机,但模具设计时应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下予以考虑。注塑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将第三章中进行说明。合理的成型工艺直接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充模,冷却定型,产品的质量。要确定一个最佳的成型条件是极为困难的:塑件结构,填料情况,环境温度的水平,树脂性能,现有注塑机的条件都会影响成型条件,这是不断变化的因素。要提高塑件的质量,确定一个合理的成型工艺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注射模的基本结构注塑模具可分为两部分定模与动模,注塑时两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当开模时,定模具与动模分离,即可取出零件。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分为:成型部分形成型腔,决定塑料的形状,尺寸和精度。浇注系统把从注射机喷嘴喷射的熔融塑料引入形腔。排气系统充模时用以排除过量的气体。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模具的温度,熔融塑料在模腔中快速可靠地定型。脱模机构使定型后的塑料制件脱出模腔的机构。模架将模具各部位有效连接,导向,确定位置,并在使用时,由它与注射机相连。模具设计制造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60年代中叶,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研究者在模腔内对塑料熔体的流动和冷却进行了基础研究。几何建模技术、塑性流变学、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CAE/CAD/CAM的进一步研究,从最初的CAD/CAM技术通过技术图纸作为传递介质向CAD / CAM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使用注塑成型CAE技术,是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预测在模具结构中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具设计方案,以便在投入生产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辅助设计所使用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成型中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建立求解方法; 模拟成型中的塑料熔体;最后,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将其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模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合理的成型工艺条件,能够及时地反馈问题到模具设计之中,进行修改,并最终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模具成本。国内外模具CAD/CAM/CAE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对模具工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成功推出各类模具的计算机软件,它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一个档次的水平,模具产业的发展上了新的台阶。近20年来,社会在飞速的进步,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也在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快速更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计算机技术中模具设计方面不断地发展,进一步改善。1979年日本在冷冲模方面的弯曲模和冲孔模CAD系统研究成功;1985年成功研发CAD/CAM/CAE系统。在此之前,美国已成功开发了连续模系统。1976年第一个出现流分析软件,有一半的模具产业在八十年代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向应用程序发出的阶段国外模具行业研究。随着移动技术分析软件的进步是不断变化,从一维到二维流动和冷却分析的开始,然后到三维流动和冷却的分析,但其应用已经延伸到驻留分析和翘曲预测更多的领域。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最广泛使用的商业软件开发的仿真软件。目前,国外模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在模具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著名的软件ABAQUS , COSMOS , NASTRAN , MARC , ADINA , ANSYS等,使用这些软件之前,模具塑料成型过程模拟分析,分析过程可以在设计问题前被发现,然后在出现医疗事故反馈给模具设计师,模具减少了故障率。我国的模具行业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比较晚,以至于现阶段我们的技术与国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模具CAD / CAM / CAE技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鼓励科研院所,学校根据中国模具工业的先赚开发适合的专业系统,有针对的对国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到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模具CAD / CAM / CAE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模具设计和分析软件,如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特征的级进模系统HMJC ,吉林大学依托一汽车身面板的覆盖件CAD / CAM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精密级进模冲压CAD / CAM系统也已出现。目前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有:郑州大学研制的Z- MOLD分析软件;华中科技大学的注塑成型系统HSC7.1的等。在一些模具企业正在推广和使用该软件,并在试验中逐步完善。这些软件似乎可以改善塑料制品的质量,加快中国模具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和企业也培养了大批的模具CAD / CAM / CAE软件开发人员和一批技术人才;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出现了一批示范企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政府的支持下,模具CAD / CAM / CAE公司将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无论从市场还是从产品开发的水平,我国目前的模具CAD / CAM / CAE软件的商品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毕设的主要工作(1)收集关于注塑模具设计及组合式排插的相关知识,了解现有组合式排插产品的结构;(2)熟悉注塑模具设计的原理及过程;(3)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塑料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注塑模具设计、塑料产品成型工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与本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知识;(4)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5)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及分析,反复对方案进行论证,逐步进行修改及优化;(6)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结构创新设计;(7)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组合式排插注塑模具的设计;(8)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加工工艺及注塑工艺相关项目的计算和分析;(9)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产品零件、模具零件及装配2D工程图的绘制;(10)利于相关专业软件完成模具开、合模及零件拆、装过程视频动画的制作;2 组合式排插设计排插外形设计分析排插一般用于某处需集中使用好几个插座的情况,由于装修时已经布线,如果想集中使用多个插座而不再重新布线,直接使用排插接线,方便又快捷。随着连接的点去越来越多,需要尽可能多的设置插孔,现有的传统排插大多是直板的,插孔分布在同一个平面,由于长度有限,在排插上可以设置的插孔数极其有限的,如果设置过多的插头,将覆盖相邻的插孔,这将影响实际的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设计的新型排插如图2.1和图2.2所示,其名称为新型立式可旋转组合式插座组。该组合式插座底座采用橡胶底面(可安装吸盘),可有效的防止排插倾倒;立柱上每一个插座模块都按照GB2099.3-2008标准设计生产,并且可以360旋转,节约空间的同时有效解决由于插孔间距问题无法使用的问题;立柱的顶端是一个带电源灯的按键开关,用于控制整个排插的总电源。图2.1产品展示图图2.2产品展示图插座模块材料的确定注塑材料分析该插座为日常家用产品,要求在室内环境下能安全稳定使用,处于对外观的要求,产品的光泽度要好,原材料还要有一定的刚度强度以承受如常使用过程中的力,在现行的新国标GB2099-2008中规定,排插外壳只要在1002的温度下,烘烤1小时,不变形就算合格。目前市场上排插常见的外壳材质有PC、ABS、PVC等,一般的PVC不耐高温且容易分解出有毒的HCl气体和ABS不耐热,阻燃性差容易发生过事故,相对安全的材质是PC。PC材料的性能PC是化学名为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的简称Polycarbonate ,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着色性好,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好,适于制作仪表小零件、绝缘透明件和耐冲击零件.无定形料,热稳定性好,成型温度范围宽,吸湿小,对水敏感,须经干燥处理.成型收缩率小,塑件须经退火处理。 其具有以下性能:(1)外观透明,刚硬带韧性.燃烧慢,离火后慢熄.(2) PC料耐冲击性是塑料中最好的.(3) 成型收缩率小(0.5-0.7%),成品精度高,尺寸稳定性高.(4) 化学稳定性较好,但不耐碱,酮,芳香烃等有机溶剂.(5) 耐疲劳强度差,对缺口敏感,耐应力开裂性显著PC的成型工艺PC材料主要有一下成型工艺:(1)PC在高温下即使对微量水份亦很敏感,故成型前应充分干燥,使含水率降到0.015-0.02%以下. 干燥条件:温度110-120,时间8-12小时.(2)流动性差,须用高压注塑,但注塑压力过高会使产品残留内应力而易开裂.(3)PC料粘度对温度很敏感,提高温度时,粘度有明显下降. 啤塑温度参数:前料管240-260,中260-280,后220-230. 料管温度勿超过310,PC料成型提高后料管温度对塑化有利,而一般塑料加工,料管温度控制都是前高后低的原则.(4)模具的设计要求较高:模具的设计尽可能使流道粗而短,弯曲部位少,用圆形截面分流道;仔细研磨抛光流道等,总之是减小流动阻力以适合其高粘度塑料的填充.另外,熔料硬易损伤模具,型腔和型芯应经热处理淬火或经镀硬铬.(5)注射速度太快,易出现熔体破裂现象,在浇口周围会有糊斑,产品表面毛糙等缺陷或因排气不良(困气)而使产品烧焦.(6)模温以控制在80-100为宜,控制模温目的是减小模温及料温的差异,降低内应力.3(7)成型后为减小内应力,可采用退火处理,退火温度: 125-135,退火时间2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注塑材料成型过程注塑成型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塑化、填充、保压和冷却。 塑化是由固体状态的 PC 和 ABS 加热后变化成为具有流动性能的过程。 填充是将塑化材料充实到模型腔内进行填满的过程。 保压阶段时塑料熔体因受到冷却而发生收缩,但因塑料仍处于柱塞或螺杆稳定压力下料筒内的熔料会被继续注入模腔内以补充因收缩而留出空隙。如果柱塞或螺杆停在原址不动,压力曲线略有衰减。如果柱塞压力保持不变,也就是随着熔料入模同时向前作少许移动,则在此阶段中模具压力保持不变。 冷却的重要工艺参数是冷却时间。在保证冷却均匀前提下,冷却时间越短越好,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冷却优化的目的。注塑材料成型条件温度控制、压力的控制和时间为注塑材料成型工艺条件,其对塑料制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影响。降低温度时,需要提高压力以保证塑料进入型腔,温度过低熔料难以注满型腔;温度过高塑料易于降解;注射压力过高产品易产生飞边,压力过低注塑易出现短射,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特点来确定三者之间关系。完成一次注射成型周期过程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成型周期的时间,其中以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最为重要,它们对制品质量有很大的直接作用。注射时间中的保压时间就是对型腔中材料的压力时间,在整个注塑时间占有较大的比例,保压时间的大小对制品的尺寸精度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依赖浇口和流道的结构形式以及模温和料温的因素。冷却时间主要决定于之间的厚度和塑料的性能等因素。冷却时间的终点以模件脱模时不引起变动为宜。反映压力、温度、时间三者关系如图2.3所示。图2.3压力、温度、时间三者间的关系插座模块结构设计 插座模块由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带有插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其外表面要求平整度较高,有一定的抗跌落能力,上盖与下盖以三个螺钉连接,如图2.4所示。图2.4插座模块及零件图壁厚设计为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插座模块的上下盖应有合适的厚度:若壁厚较厚,则浪费材料,延长制作周期,且还会使塑料制品出现凹陷、空心等质量问题;而如果壁厚较薄,则难以满足产品实际使用环境下对刚度和强度的要求,一样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选择壁厚的原则:在满足使用条件 的前提下不能太厚,竟可能的使壁厚均匀一致。根据实际情况,该产品的厚度取2.3mm。表2.1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最小壁厚和常用的壁厚推荐值塑料名称最小壁厚/mm常用壁厚/mm小型制品中型制品大型制品尼龙0.450.761.502.43.2聚乙烯0.601.251.602.43.2聚苯乙烯0.751.251.602.43.2改性聚苯乙烯0.751.251.602.43.2有机玻璃0.801.502.202.43.2硬聚氯乙烯1.201.601.802.43.2聚丙烯0.851.451.752.43.2聚碳酸酯0.951.802.302.43.2醋酸纤维素0.701.251.902.43.2聚甲醛0.801.401.602.43.2脱模角度设计塑料成型工艺,由于冷却保压会使塑件收缩,为使塑料部件在开模时拆下便利,并防止脱模时损坏其表面或将其拉坏,一般是在塑料与脱模方向平行的内外表面设置一个合理的坡度。对于PC材料,一般光滑的表面0.5至1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设计塑件的脱模斜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较大的脱模斜度,使制品容易脱出。如果塑件的收缩率较大,成型后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也会较大,为使塑件顺利脱模,脱模斜度应设计大些。如果制品的壁较厚,那么制件成型后的收缩量会比较大,此时,应设计较大的脱模斜度。高大的塑料制品,应尽量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果要求塑料制品在脱模后留在型芯一侧时,则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比外表面的脱模斜度小。PC材料脱模角度如表2.2所示。表2.2 PC材料脱模角度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包括物理和机械性能及两者微观的几何体两方面技术指标,而不是单纯的表面粗糙度的问题。塑料件的外观缺陷是其特有的质量指标,包括缩痕,凹陷,气孔,缺料,变形,飞边和溢料等。模具型腔内壁表面粗糙的含量决定了塑料表面粗糙度,通常模具应比塑料件高出一个级别。成型出来的塑件与产品尺寸图中储存的符合程度即塑件的尺寸精度。有更高的精度就有更好的产品质量,但同时也要求有高精密模具,加大了加工难度。生产厂家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会尽力降低塑件的精度。塑件精度需根据具体产品和用户的要求,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及其他因素确定。插座模块作为家庭用产品的外观件与使用件,要求一般精度即可。塑件尺寸精度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制件总的误差 因塑料收缩率波动所产生的误差 因模具成型零件制造精度产生的误差 因模具磨损产生的误差 因模具安装及配合间隙产生的误差由于影响塑料的尺寸精度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总结有如下三个方面:(1)模具制件的尺寸精度受到模具各部分的制造精度的影响;(2)成型工艺通过影响材料的收缩率而影响尺寸精度;(3)塑料原材料收缩率大则产生的误差就大此塑件上的尺寸都没有特别的精度要求,可按IT14级精度来进行尺寸的计算。3 注射机及相关工艺参数注射机的选择注射机的结构和分类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在注射成型的一个工作循环中,需完成塑化、注射和成型三项基本工作。因此,一台普通型的注射机由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传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如图3.1所示为最常用的卧式注射机外形图。图3.1注射机示意图通过对注塑装置和合模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分为卧式、立式机、角式三类。 (1)卧式注射机:是最为常见注射机。其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的轴线呈水平一线排列,具有机身低、易维修、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可自动落下、不需使用机械手也可实现自动成型、安装水平稳等特点、但模具需通过吊车安装。适合大型工件加工。(2)立式注射机: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轴线呈一线排列,通过简单的机械手可取出各个塑件型腔,有利于精密成型,一般锁模装置周围为开放式,容易配置各类自动化装置,特别是容易保证模具内树脂流动性及模具温度分布的一致性。适合于复杂、精巧的小型工件产品加工。(3)角式注射机: 它的特点是合模装置和注塑装置的轴线垂直排列,其注射方向和模具分界面在同一个面上,它特别适合于加工中心部分不允许留有浇口痕迹的平面制品。塑件体积质量的计算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型腔数,经造型可以计算出排插模块上盖的体积为V=26232.41立方毫米;塑件材料的密度=1.2,因此整个排插模块上盖的质量是M=v=31.48g型腔数目的确定一次注射只能生产一件塑件的模具称为单型腔模具;一次注射能生产两件或两件以上塑件的模具称为多型腔模具。与多型腔模具相比较,单型腔模具具有塑件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性好、成型的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模具结构简单紧凑、模具制造成本低、制造周期短等特点。但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多型腔模具应是更为合适的形式,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塑件的整体成本。由于排插要求的精度并不高,但有一定的配合要求,为了同时兼顾生产效率和成本,根据塑件图样及产量等要求确定型腔数目为一模多腔. 注射机的选择 通过查资料,可初选注射机型号为:XS-Z-125/90。其主要的技术规格如下表3.1表3.1注射机技术规格有关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校核注射机注射量的校核最大注射量与产品体积及质量之间有直接关系体积,必须互相适应,否则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如果最大注射量小于产品一次注射所需的最小量时时,会引起内部组织或松散物品形状不完整,导致产品强度下降的缺陷;若注射量过大,使得同时注入过多,降低了喷射效率,浪费能量,还可能导致塑料分解。因此,最大注射体积应比制件一次成型多需的最小注射量大,以确保在注塑过程的顺利进行。设备铭牌上标记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参数,但实际的量优选为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80%以内。有下式: 其中 设备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 设备最大注射量,以为单位 制件所需原料的容积,以为单位塑料体积的计算: 其中 塑料原料的压缩率,取 =1.6 制件的体积,以为单位则 =226232.41+0.626232.41=68204.266 m=V=1.268.2042681.845g81.845114所以注射机注射容量满足要求。注射压力的校核为了校验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是否达到塑料制品成型的要求,需要对注射压力进行校核,使得成型所需的注射压力小于注射机最大注射压力,即: PJPZ其中Pj设备最大注塑压力 PZ制件成型所需的注射压力,见表3.2表3.2注射压力的对比一般取70100MPa,这里由于该产品要求一般精度,且PC原料的流动性比较好,根据表3.2设计时选择PZ =80MPa Pj=116MPa PZ =80MPaPJPZ,注射压力满足要求。锁模力的校核成型时锁紧模具的最大力称为锁模力。锁模力实现定模与动模合模锁紧,能保证制件尺寸,减少毛边和溢料,保证操作者安全。锁模力应大于分型面上高压溶融塑料显现的涨力。 其中F设备的额定锁模力A塑料制品在分型面上的投影总面积,以 为单位,这里约为0.006 k安全系数,一般取k=1.11.2熔融塑料在型腔内的平均压力,见表表3.3常见材料型腔压力取Pc=20Mpa =144kN注射时的锁模力满足要求。最大开模行程的校核塑件所需的开模距应小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表示为: H1脱模距离,以mm为单位;H2塑件高度(包括浇注系统),以mm为单位;L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以mm为单位。已知 H1=65,H2 =32,则 H1+H2+8=105mm,故注射机满足要求。注射模具厚度的校核模具闭合时的厚度应在注射机动、定模板的最大闭合高度和最小闭合高度之间,其关系按下式校核: 其中Hm模具闭合厚度,以mm为单位;Hmin注射机所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以mm为单位;Hmax注射机所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以mm为单位。Hm=331mm4 成型塑件设计拔模分析拔模分析工具来检查其零件面上拔模的使用是否正确。使用拔模分析,可以确认拔模角度、检查面上角度的变更,以及找出零键的分模线、顶入曲面和顶出曲面。通过IMOLD进行的拔模分析,可以得到13个型腔面,40个型芯面。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拔模分析分型设计创建分型面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这样的设计不影响注塑件外观质量和美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要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影响。考虑方面主要是有利于保证塑件精度要求、有利于模具加工要求(特别是型腔加工)、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置要求。便于塑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有的塑件需要定模推出的例外)、尽量减小塑件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的要求。能便于注塑件中的嵌件安装、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当已经初步确定塑件的分型方向后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即通过该方向上塑件的截面积最大,否则塑件无法从型腔中脱出;(2) 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通常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动模内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否则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往往会增加模具整体的复杂性;(3)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与分型面垂直方向的高度尺寸,若精度要求较高,或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外形或内孔,为保证其精度,应尽可能设置在同一半模具型腔内。如果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成型表而被分型面分割,就有可能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引起形状和尺寸上不允许的偏差,塑件因达不到所需的精度要求而造成废品;(4)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选择分型面时应避免对塑件的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需考虑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飞边是否容易修整清除,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分型面处产生飞边;(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量选择平直分型面或易于加工的分型面;(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注射机一般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允许使用的最大成型面积及额定锁模力,注射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将会出现涨模溢料现象,这时注射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过额定锁模力,因此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涨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型腔)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7)对排气效果。分型面应尽量与型腔充填时塑料熔体的料流末端所在的型腔内壁表面重合;(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当塑件需侧向抽芯时,为保证侧向型芯的放置容易及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定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在开合模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拍芯机构设置在动模一侧。利用IMOLD补面功能,将工件开环结构进行修补,修补后在平直面内画出分型线,系统默认的分型线就是插孔表面的轮廓线,其与之前建立分型面进行修剪和缝合,最终得到所需要的分型面创建型芯/型腔模块分型面设置好后就利用SolidWorks的模具分型工具对模具型腔进行分型。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型芯凹模结构设计凹模是成型产品外形的主要部件,其结构特点是随产品的结构和模具的加工方法而变化。组合镶拼方式的优点:对于形状复杂的型腔,若采用整体式结构,比较难加工。所以采用组合式的凹模结构。同时可以使凹模边缘的材料的性能低于凹模的材料,避免了整体式凹模采用一样的材料不经济,由于凹模的镶拼结构可以通过间隙利于排气,减少母模热变形。对于母模中易磨损的部位采用镶拼式,可以方便模具的维修,避免整体的凹模报废。组合式凹模简化了复杂凹模的机加工工艺,有利于模具成型零件的热处理和模具的修复,有利于采用镶拼间隙来排气,可节省贵重模具材料。本设计凹模结构如图图4.2凹模布局设计型腔数量的确定:型腔数量主要是根据塑件的质量、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抽芯)、塑件精度、批量大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这些条件相互制约的,在确定设计方案时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的要求。确定型腔数目的方法:(1)根据经济性:n=NYt/(60C1)1/2其中n-每副模具中型腔的数目N-计划生产塑件的总量Y-单位小时模具加工的费用t-成型周期(min)C1-每个型腔的模具加工费用(元)(2)根据锁模力:n=(Q/p)-A2/A1其中Q-注射机锁模力)(kN)p-型腔内熔体的平均压力(MPa)A2-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1-每一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3)根据塑件的精度:根据经验,在模具中每增加一个型腔,塑件的尺寸精度就要降低4%,由于水龙头壳体是人们生活中的人体中的手经常触摸的日常生活消费品,精度自然要求高一点,所以采用一模一腔。(4)根基注射量:n=(0.8G-m2)/mL其中G-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g)m1-单个塑件的重量(g)m2-浇注系统的重量(g)本次设计将采用一模两腔,如图4.3所示布局。图4.3布局设计各型腔与主流道之间的距离不能太长,否则分流道就会过长,从而导致流道内的凝料太多,浪费原材料。型腔布局要平衡,这样在设计浇注系统时刻以设计成平衡时,以保证制品的质量稳定性。如果注射成型时模具偏载,就可能会导致溢料,因此型腔布局应相对模具中心对称,防止注射压力偏心。保证熔料进入各型腔时的温度尽量接近,温度接近可以使得塑件的内应力相近,变形差异不大。模架选用模架作为注射模具的基体和骨架,它把模具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由推杆固定板推板、导柱、导套、复位杆、动模支承板、垫块、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座板及定模座板等部分组成。另有特殊结构的模具。如点浇口模架、带推件板推出的模架等,模架中其他部分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如精确定位装置、支承柱等。最初的想法最现代化的模具公司注塑件的模具设计是如何识别,以满足设置塑料件的要求,项目的模具嵌件的一部分。图4.1模架示意图(1)耐磨性: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1。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2。(2)强韧性: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3)疲劳断裂性能: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4)高温性能: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进,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5)耐冷热疲劳性能: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帮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6)耐蚀性: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HCI、HF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1)分析塑料的成型性能,分析浇注系统对塑料熔体流动的影响以及在充模、保压补缩和倒流的各阶段中,型腔内塑料的温度、压力的变化情况,使设计出的浇注系统适应所用塑料的成型性能,保证塑件制品的质量;(2)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3)避免塑料熔体直接冲击型芯或嵌件,以防其变形或移位; (4)尽量缩短流程和减少拐弯,减少熔体压力和热量的损失,保证充填压力和速度,减少塑料用量,提高熔接强度;(5)防止塑料制品的变形,设计时应注意由于冷却收缩的不均匀或多浇口进料、浇口收缩等原因引起制品的变形;(6)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7)浇注系统的位置应尽量与模具的中心线对称;(8)浇口的去除、休整应方便,保证制品外观质量。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是指塑料溶体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开始到型腔为止,所流经的通道。它的作用是将溶体平稳地引入模具型腔,并在填充和固化定型过程中,将型腔内气体顺利排出,且将压力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表面光洁和尺寸稳定的塑件。主流道是塑料熔融体进入模具型腔时最先经过的部位,是指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有分流道支线为止的一段料流通道,它将注塑机喷嘴注出的塑料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体顺利地向前流动,开模时主流道凝料又能顺利地拉出来,锥角通常取24,在此取3。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通常不直接开在定模板上,而是将它单独设计成主流道衬套(即是浇口套)镶入定模板内。添加浇口常见的浇口形式有直接浇口、侧浇口、点浇口、潜伏浇口、薄膜浇口、爪式浇口、侧隙浇口等。本次选用的是潜伏浇口,如图4.3所示,其主要特点是开模时自动断料,残余痕迹小。图4.3潜伏式浇口浇口位置对塑件制品的成型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确定浇口形式之后选择其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浇口位置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尽量缩短流动距离,流动距离越短,塑料熔体填充型腔的时间久越短,温度和压力损失也就越小,因此要尽量缩短流动距离。浇口应开在塑件的壁厚处,考虑到塑料熔体固化会收缩,而且壁厚处一般是最晚固化的地方,浇口开在壁厚处可以补缩,保证塑件表面不会产生凹陷,使塑料熔体充满型腔。减少熔接痕迹提高熔接强度,塑料熔体填充型腔时,先由浇口进入型腔的塑料熔体一般会分成两股或两股以上熔体料流,最后这些熔体料流会汇合在一起,在汇合之处由于前端料流温度较低且存在气体,所以往往会产生熔接痕迹,其会降低塑件的强度,因此应尽量减少浇口,以减少熔接痕迹,保证塑件强度。进料口直径:D=d+(0.51)mm=40.54.5mm 式中d为注塑机喷嘴口直径。球面凹坑半径:R=r+(12)mm=16+218mm式中r为注塑机喷嘴球头半径。主流道长度L根据定模座板厚度确定,在能够实现成型的条件下尽量短,以减少压力损失和塑料耗量。通常L不能超过60mm ,本设计取L=49mm 。主流道大端与分流道相接处又过度圆角,以减小料流转向时的阻力,其圆角半径取r=3mm 。添加流道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式包括梯形、圆形、半圆以及U型,其主要特点如表4.1所示,其横截面如图4.2。本次设计采用圆形分流道,其特点是圆形截面比表面积小,其位置需开设在分型面的上侧图4.2各流道横截面表4.1流道的种类及特点截面形状热量损失加工性能流动阻力最终效果矩形大易大差圆形小较难小好梯形较小易较小一般U形较小易小比较好由于圆形截面的效果最好,且热量损失小,考虑到对塑件要求较高,所以采用圆形的截面如图4.3;分流道的直径计算经验公式如下:式中:D-各级分流道的直径(mm) W-流经该分流道的熔体重量(g) L-流过熔体的分流道长度(mm)W=22.426 L=120mm 推出D=4.24mm,考虑到分浇道的最小直径,所以取D=4.8mm图4.3浇注系统排气系统设计型腔和浇注系统中存在空气,而塑料熔体在成型过程中也会挥发形成气体,这些气体如果在浇注成型过程中无法顺利排出模具外而残留在型腔中,就会导致制件成品产生气泡、熔接不良甚至填充不满等产品缺陷。通常排气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利用配合间隙排气:这种排气方式适用于简单型腔的小型模具,其利用的零件配合间隙包括推杆、活动镶件、活动型芯以及型芯底部与模板的配合间隙;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这种方式是注塑模排气是主要方式,对于薄壁制品或精密制品,排气槽的设计尤为重要,其能够直接影响塑件的成型质量,排气槽的位置一般设在远离浇口的位置;利用排气塞排气:当型腔最后填充的部位不在分型面上时,同时该部位又没有可以用来排气的配合间隙,就需要设计专门的排气塞排气。之前设计分型面时已考虑过排气方式问题,从插座结构分析,本次设计的排气系统利用配合间隙排气。之前设计分型面时已考虑过排气方式问题,从插座结构分析,本次设计的排气系统利用配合间隙排气冷却系统设计为了提高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让模具的型腔表面温度均匀分布,一般冷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多布置冷却管道,但冷却管道要注意避开推杆和型芯杆等结构,同时要注意型腔厚度,太薄的地方不应设置冷却管道。冷却管道的布置合理,冷却管道分布尽量与型腔轮廓相对应,其与型腔表之间的距离尽量一致。冷却管道的设计应有利于减少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温差。普通模具进出水口温差不应超过 5。管道总长度要控制在 1.2m1.5m 以下,管道数量不要超过 15 个。冷却管道应便于加工和清理,孔径一般取 8mm16mm。根据塑料制品形状及其所需的冷却效果,冷却回路可分为直通式、圆周式、多级式、螺旋线式、喷射式、隔板式等,同时还可以互相配合,构成各种冷却回路。其基本形式有六种,我们这里选用的是简单流道式。该系统是直接影响注射成型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模具用水来冷却,水是最常见的,由于水热传导系数大,且成本低。水冷却,即在型腔和型芯中开设水回路,使水或冷凝水在其中循环,以带走热量并保持所需的温度。冷却回路的设计应做到回路系统内流动的介质能充分吸收成型塑件所传导的热量,使模具成型表面的温度稳定地保持在所需的温度范围内。而且要做到使冷却介质在回路系统内无滞流位的流动畅通。冷却水从入口进入,围绕型腔以实现冷却循环水的目的,最终热水从出口排出。冷却水的位置分布应保证塑件充分冷却和均衡的收缩,而不与其他系统组件和孔的干扰。冷却水取决于形状和不同厚度的成品的位置,原则上,冷却水应在塑料模具的热传导困难的地方进行设置,根据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冷却水应在模具成型的产品,并尽量安排统一。应遵循的冷却系统的设计,使冷却水的腔表面尽可能接近围绕型腔,在最终成形过程中的冷却的均匀性,减少了各种改进的因素的原则。简单流道式即通过在模具上直接打孔,并通过以冷却水而进行冷却,是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对于型腔,能够布局的管道位置较多,布置的自由度也较大,因此在型腔部分可以按照外形轮廓进行管道布局。管道的端口可以在设在定模扳上,在动模板和型腔之间管道衔接位置要安装防水圈,在型腔不需要连接外界管道的管道端口处需要安装螺塞以防止漏水,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水管接头。图4.4冷却系统推出机构设计推出机构主要包括:导套、推件板、复位弹簧、推件柱、推件杆、导柱和推件板。其中:推件板:为这个机构中的其它零部件提供一个支撑的平台。推件柱:作用是对推件板施加力的作用使推件板能够动作,起到推件的作用。导柱:使推件板在其上滑动,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复位弹簧:在推件完成后起到自动弹性复位的作用。推件杆:主要是为了将成型的塑件从型腔中推出。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有:(1)使制品脱模后不致变形,推力分布均匀,推力面尽可能大,并靠近型芯。(2)制品在推出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组合式排插外观结构创新与注塑模具设计【10张CAD图纸】【无装配图】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9402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