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的注塑模设计
28页 10000字数+说明书+答辩稿+1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仪表板注塑模装配图.dwg
仪表板的注塑模设计答辩稿.ppt
仪表板的注塑模设计论文.doc
凸模.dwg
凹模.dwg
动模.dwg
动模坐板.dwg
定位环.dwg
定模座板.dwg
定模板.dwg
拉料杆.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板.dwg
支撑板.dwg
浇口套.dwg
设计图纸13张.dwg
摘 要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可分为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大类,塑料大多采用合成树脂.塑料制件之所以能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一系列特殊优点决定的.塑料工业是新兴的工业,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目前塑料制件几乎已经进入一切工业部门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塑料工业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工业领域.我国的香港与深圳等地区,其模具工业主要是从事塑料模具的制造与塑料制件的生产.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及其以南地区,尤其在浙江省从事塑料模具的制造与塑料制件的开发的个体企业也日益增多。本设计说明书对塑料模具设计的各种成型方法,成型材料的设计,成型,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线切割,电火花加工,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产品缺陷及其解决方法,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及零部件的设计较详细的做了介绍。综上所述,塑料成型工业在基础工业中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加工工艺。
Abstract
Plastic is resin as the main component of macromolecule organic compounds, the re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natural resin and synthetic resin, plastic mostly adopts the synthetic resin. Plastic parts are widely used, because they decided itself has a series of special advantages. Plastic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i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industr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plastic parts already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 sectors and different areas of the People's Daily life. The plastics industry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industry. Hong Kong and shenzhen and other areas in China, the mould industry is mainly engag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lastic mold and plastic parts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south of jiangsu, zhejiang, Shanghai and, especiall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engag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lastic mold and plastic par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s are also increasing.This design manual molding methods of plastic mold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molding material, molding, molding parts processing (mainly include wire cutting, edm, CNC lathes, machining centers), main design parameters, product defects and their solutions, mould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of the overall design is presented in detail.To sum up, the status of plastic molding industry in basic and appear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Keywords: mold structure, pouring system, processing technology.
目录
前言……………………………………………………………….. 2
1 设计内容及设计要求
1.1 设计内容……………………………………………………… 3
1.2 设计要求……………………………………………………… 3
2 模具设计
2.1 产品工艺性分析……………………………………………… 4
2.2 初选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5
2.3 确定模具基本结构…………………………………………….6
2.4 模具结构设计………………………………………………….7
2.5脱模机构……………………………………………………….10
2.6复位机构…………………………………………………….....12
2.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12
2.8排气系统………………………….……………………………12
2.9导向定位机构设计…………………………………………….14
2.10确定型腔、型芯的结构设计及固定方式…………………...15
2.11锁模力计算…………………………………………………...18
2.12型腔壁厚计算………………………………………………...20
2.13 模具整体设计………………………………………………..21
结束语…………………………………………………………….23
参考文献…………………………………………………………24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模具已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装备。特别是在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塑料模具的应用及其广泛,在各类模具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各类模具设计、制造与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模具之一。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此次毕业设计,在蒋育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对手表托架注塑模的设计,深入学习了CAD和Proe,掌握了注射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模具制造的专用设备及注射机的工作原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设计历时5周,进程如下:第一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去工厂参观,了解产品的注塑过程和模具的制造方法,初步知道在设计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第二周、彻底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计算数据,确定每个零件用什么材料、热处理。第三周、用Proe对产品进行开模,完成三维造型。第四周,对各个零件出工程图,整理资料并编写设计说明书;第五周、交指导教师审阅,并作修改,最后定稿。
最后,由于设计水平有限,加之实践经验不足,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1.了解塑料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塑料的组成、分类极其性能。
2.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
3.掌握注塑成型模具对模具的要求。了解模具专用加工设备。
4.掌握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能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
5.按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个汉字,要求表述清楚,整洁规范;按国家标准绘制图样,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出图,图纸量不少于1.5张零号图纸2. 1 产品工艺性分析
1.1 材料性能
1)ABS为热塑性材料,密度1.03~1.07g/cm2,抗拉强度30~50MPa,抗弯强度41~76 MPa,拉深弹性模量1587~ 2277MPa,弯曲弹性模量1380~ 2690MPa,收缩率0.3%~0.8%,常取0.5%。该材料综合性能好,即冲压强度高,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耐热和耐腐蚀性能好,并有良好的耐寒性。
2) ABS塑料注塑过程的温度控制
预热干燥温度:80~85℃;料筒温度:后段150~170℃,中段165~180℃,前段180~200℃;喷嘴温度:170~180℃;模具温度:50~80℃;后处理温度:70℃
2. 1.2 成型特性及条件
1)其吸湿性强,塑料在成型前必须充分预热干燥,其含水量应小于0.3%。对于要求表面光泽的零件,塑料在成型前更应该进行长时间预热干燥。
2)流动性中等,溢边值0.04mm。
3)塑料的加热温度对塑件的质量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易于分解(分解温度为250℃)。成型时宜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模温50~80℃)和较高的注射压力(柱塞式压力机:料温180~230℃,注射压力100~140MPa;螺杆式注射机:温度160~220℃,注射压力70~100 MPa。)
2. 1.3 结构工艺性
零件壁厚基本均匀,所有壁厚(最小为1.0 mm)均大于塑件的最小壁厚0.8 mm,注射成型时应不会发生填充不足的现象。
该塑料制件的上下两圆弧面上各有一个1mm厚的小圆弧型突起,注塑模应另加两个成型杆。
2. 1.4 零件体积及质量估算(用Pro/e分析得到)
单个塑件体积:V=165758mm3=165.758cm3,质量 m=165.758×1.05=174.046g。(ABS的密度取1.05g/㎝3)
两个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总体积:
凝料的体积V浇=5699.68㎜3=9.51㎝3;V总=5.07×2+9.51=19.65㎝3,总质量 m总=19.65×1.05=20.63g。
2. 2 初选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
注射模具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在设计注射模时,必须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格(基本参数),正确处理好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合乎要求的模具。
从实际注射量在额定注射量的20%~80%之间考虑,初选额定注射量在500㎝3的卧式注射成型机XS-ZY-500。该设备的技术规范见下表。2. 3 确定模具基本结构
经分析,该零件的外端面边缘有两个弧形的突出块,须用另加两个成型杆来辅助成型。则可能适合的模具结构有两种,既单分型面注射模和双分型面注射模。
方案一:单分型面注射模 型腔(凹模)在定模上;主流道设在定模一侧,分流道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塑件连同流道内的凝料一起留在动模一侧;动模上设有顶出机构,用以顶出塑件和流道内的凝料。可能的浇口形式有:直接浇口、侧浇口、扇形浇口、重叠式浇口、和潜伏式浇口等。其成型杆设在动模上,可不用专门的成型机构。
方案二:双分型面注射模 它从不同的分型面分别取出流道内的凝料和塑件,又称为三板式注射模具。与单分型面注射模相比,三板式注射模具增加了一个可移动的中间板(又称浇口板)。中间板与定模板作定距离的分开,以便取出这两块板之间流道内的凝料,而利用推板和推杆将型芯上的塑件脱出。适合的浇口形式有:点浇口、直接浇口、侧浇口、扇形浇口、重叠式浇口等。其成型杆可固定在动模上,也可通过中间板来定位。脱模时还必须有顺序脱模机构,模具结构复杂。成型杆可在动模,也可有中间板定位。
该零件为托架,要求外表光滑,无明显痕迹,可选用的浇口形式有侧浇口、重叠式浇口、点浇口和潜伏式浇口。其中潜伏式浇口去除浇口留下的痕迹可选在制品的内侧,对制品的外观无任何影响,但浇口的制造较复杂;点浇口去除浇口留下的痕迹在制品的外表面,对制品的外观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必须采用结构复杂的三板模;重叠式浇口和侧浇口的结构都很简单,但侧浇口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塑料熔体从外侧充满型腔,其截面形状多为巨型(扁槽),改变浇口的尺寸可以调整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和浇口冷凝时间,所以应用较广泛。特别是一模多腔的浇注系统,使用这种浇口非常方便,同时去除浇注系统凝料比较方便。其特点是在塑件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
综上,选择单分型面注射模,侧浇口进料,两成型杆在动模的模具结构。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学四年的时间都是在学习机械理论基础知识,并未真正地去应用和实践。平时很少接触设计,加工,生产。但是在这次毕业设计,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工厂了解产品的注塑方法和模具的加工过程。在参观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我还体会到了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掌握得越多,设计得就更全面、更顺利、更好。
2、了解进行一向设计必不可少的几个阶段。毕业设计能够从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个人作用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等方面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经过这次系统的毕业设计,熟悉了对模具进行设计、生产的详细过程。这些对我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3、学会了怎样查阅资料和利用工具书。平时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自己更要积极查阅资料吸取别的在设计,加工中的宝贵经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学过,什么都懂,因此,当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一些不曾学过的东西时,就要去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然后加以吸收利用,以提高自己应用的能力,而且还能增长自己见识,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
4、毕业设计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起到了回顾作用,并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消化和巩固。????
5、毕业设计培养了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相对应的工程意识,同学之间的友谊互助也充分的在毕业设计当中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齐晓杰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屈华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3、《塑料模设计手册(软件版)》 《塑料模设计手册(软件版)》编委会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6月;
4、《PRO/ENGINEER野火3.0模具设计实例精讲》,常旭睿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12月
5、《机械制造基础》 严霖元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月
6、《热工基础与应用》 傅秦生 何雅玲 赵小明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7、《机械工程材料》 于永泗 齐民 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8、《图学基础教程》 谭建荣 张树有 陆国栋 施岳定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9、《材料力学(第三版)》 刘鸿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10、《Pro/ENGINEERwildfire2.0零件设计教程》林清安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11、《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金涤尘、宋放之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12、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冯炳尧、韩泰荣、殷振海、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15、孙玉芹、孟兆新主编,机械精度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16、王匀主编,Pro/e Wildfire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7、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8、史铁梁主编,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