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教材分析及问题研究 专业:教育学 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易连云博士 研究生:赵洪英 中文摘要 , l 新【旦= 纪i 予角的吹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遵循 教育一个翮甸一的教育思想,以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宗旨。 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促进学生个 性发展,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高中地理教材( 本文所指的新 教材是指“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组织,均渗透了这一思想。 本文着重对新教材的几个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新教材的编写 存在1 些问题,作者力图让新教材更加完善,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上 全文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从创新意识这一角度陈述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包括1 、加强人文 教育内容。2 、教材结构安排合理,具有一定弹性。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 力的培养。新教材与时代同步,体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 想。 第二部分:阐明新教材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1 、新教材用”四个环境”作为高一 地理( t - 册) 知识结构不合理。2 、新大纲与新教材有些要求不符。3 、新教材部分 要求过难。d 、课文的文字图表表述不准确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提出三点建议:l 、新教材编 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 、文字、图表的表述要更加精确。3 、”练习篇”难度要适 由 关键词:高中地号新教拂特点戈问毁建欺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r o b l e m s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g e o g r a p h y i n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 m a j o r ie d u c a t i o n t u t o r :d ry il i a n y t m d i r e c t i o n :c ,r i c u l u m na n dt h e o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z h a o h o n g y i n g a b s t r a e t n h en “、c e n t u r 3p r o xi d e si t c h yc h a n c e sf o ro u r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f o r m s t h e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ni n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f o l l o w st h ei d e o l o g yo fe d u c a t i o n :”t h r e e t a c i n g s “w i t hi t sp u r p o s eo f i m p r o v i n g t h eq u a i l t yo f e d u c a t i o n r i h eb a s i ci d e o l o g yo fm o d e r n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yi s :u r g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t u d e n t s 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 sa n df o s t e r i n g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a b i l i t yo f c r e a t i o n b yp a s s i n g o nt h eb a s i c k n o w l e d g e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t h en e wt e x t b o o k i n c l u d e st h i si d e o l o g yn o to n l y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b u ta l s oi nt h ec o n t e n t t h ec o n t e n t sa r ea sf o l l o w s : s e c t i o n1 :e l a b o r a t i 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n e wt e x t b o o ka c c o r d i n gt o c r e a t i o n ,”f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c l u d e :s t r e n 黠h e n i n gt h ec o n t e n to fh u m a n e s t u d i e s ; p r o p e ra r r a n g e m e n to f t h e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 o r yw i t h p r a c t i c e ;f o s t e r i n gt h e s t u d e n t s a b i l i t i e s t h en e wt e x t b o o ks y n c h r o n i z e sw i t ht h et i m e s ,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o l o g y :c e n t e r i n go ns t u d e n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e c t i o n2 :t h es t a n d i n g p r o b l e m so f t h et e x t b o o k a r ea sf o l l o w s : l t h ei r o p e r f e c t i o no ft h ec y s t e m 2l 、h ec o n t r a d i t i o no f n e wc o n t e n ta n do l dt e a c h e r s 3 ) p e o p l e 。sp a y i n gn oa t t e r l t i o nt og e o g r a p h y s e c t i o n3 :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o f s o l v i n g t h ep r o b l e m s ,王&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r e a s “) i ( ) 、,s : 1 1 h a n s i b r m i n gt h ei d e a se l 、e d u c a t i o nt h o r o u g h l y 2 l r e p r o v i n g t e a c h e r s a b i l i t i e s 3 ) f o r l n i n g n e w p a t t e r n 4 ) m a k i n g f u l lu s eo f m o d e r n e q u i p m e n t 5 ) b u i l d i n gp e r f e c t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1 1 0 r d s :s e n i o rg e o g r a p h y s t a n d i n gp l o b l e m s n e wt e s t b o o k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 (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 , 2 前言 前富 髓罄我国瓤入w t o ,国琢嫠破教鸯的颞理念对我赙当裁躲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并且引起了我国慕础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办 学模式和办学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教育大变革,使我国熬础教育如现了藏所未巍的大 发展。我国的地理基础教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箫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地理教育也进入了空前活跃的阶段。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敷筠克思主义、毛泽东愚怒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 教育要蔺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纯建设骚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禚结会,培养德、管、体、美等方面全面发袋的聿土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 教育囊鬟 为宗蘩。在2 0 0 1 年全鞫绝大多数省份撅莛了攀习耨教零孝,霞掰薪教丰葶的蒸 潮。( 特别注明本文所讲的新教材特指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薮教糖数学科教学肉客为裁俸,全嚣提高学生素凌,逶疲享圭会持续发震黎溪兔 出发点和归宿。准确把握地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教育功能,在内容和结构上,都鲜 明地钵瑷了人越捺调发鼹豹鼹念彝剑蓊教弯熬懋想。 新教材使用一年多以来,发现它有管旧教材无法比拟的优点,它的先进思想是 兹所未露的。健掰教材巍有不宠善的地方,在教学过稷中应当避免,鉴予长久瓣思 索,提l 嗡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 林。州 2 1 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 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教育家说:“2 1 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 2 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成功使用新教材的有力保 证。 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促进学生的发 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版高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从 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组织,均渗透了这一基本思想。整个教材的着眼点,不是拘泥 于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 识、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开创了新的道路。本文着重从创新意识这一角 度,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作出如下不尽成熟的阐述,望专家同行悉心指导纠正。 ( 一) 加强人文教育 中科院杨叔子院士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 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3 我国长期以来,编写的教材过分突出学科特点,以学科体系为主线,旨在加强基础 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本学科的专门人才打基础,而忽视了社会 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人们评价中国的基础教育基础扎实,系统性 强,但应用性和实用性差,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包括个性) 的 发展。 新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过份偏重于学科特点的倾向,在设计内容框架上c c 以学生 发展为本”,因而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正确阐 述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构建内容框架,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 。张劂农、杨永厚:“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陕西教育2 0 0 2 年第2 期p 4 。 :陈固新:“论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教育2 0 0 0 年第3 期p 7 。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所谓“人文素质”4 ( 1 ) 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 要求f 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 然的关系。而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文精神教育。通常人们把人文教 育看做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即如何很好 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 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 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新教材是在上个世纪末编写的,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从单纯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转移到环境和发展的主题: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问题。新教材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突破了传统的地理圈层( 四 大圈层) ,以人类为中心,按照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由 远及近分成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在这个框架下,新教材讲 各个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类与各环境的关系,并融入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新认识。 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在了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加强了教材的素 质教育功能。 1 、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 1 世纪的社会将是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与此同时,也将伴随着 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社会将如何发展才能趋利避害,成为 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看到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从工业革命到本世纪5 0 年代前,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 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的增长;到本世纪7 0 年代,随着 工业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为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 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自从1 9 7 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 “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追求和社会要素( 政 治、经济、文化、人) 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8 0 年代后 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既满足当代a m 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这说明国际社会关注的 3 徐兆海: “地理教学要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 地理教育2 0 0 2 年第3 期p s i 4 陈庭: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 0 0 1 年第4 期p 2 3 。 第一部分躏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热点由单纯重视环境保护阎鼷,转移别环境和发展的童题,标志着入裳社会对发展 翡诀谈与实戥产生了裴懿飞获。现套,霹持续笈最已经袋是我器敷发袋壤臻t 终舞 迈向2 1 世纪的现代社众的高中学生,成该具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羯示天遮关系是蟪邂擎磅究熬宗黧,重视辑究天文壤疆,键逡天毽关系翡骚蘧, 是地理学发展的方向,新教材为突出地理学科这一核心提供了保证。新教材构建了 “篷然弼境人类港臻与环骥邵壤与发展”戆薪攀耩薅系,菝“琴壤”代替了“器 层”,注意用人熄关系理论指导、组织、编写每单元、稼节课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环 境侪诫发展的关系,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盼主题,增加了大量裔关天日资源、环境等 人文地理内容,这是历史麴突破,改变了过去夔囊然轻人文的不会理性,接粥者更 加融合。仪就商一地理新教材为僦,罗列出以下人地最系协调的章节( 见下表) ( 袭一) 章节内褰章节蠹蜜 2 8气象灾害及熬防御6 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9大气醛境撂护霉1黪境弼趣趣表现鸯分毒 35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8 2环境问躐产生的主耍原因 4 了嫱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8 3可持续发震 4 8地震灾害及其防镶器4 中国静碍持续发袋道路 要协诱“人逮关系”需要我餐走可持续茨展静遒潞。霹掩续发震鹩瘫涵十分丰 富,栅括起来商兰个特点:5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熊中生态持续是基础,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张环境静承载髓力稽协调;经济持续燕条件,它臻调发最不仅 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罄质量,提高效菇,节约能源,减少绞物,改变传统 的,产秘消费獠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耍以 浚善鄹提裹生辫瑷量受爨爨,与社会进步趣逶巍。 为了把可持续发展的这些观念融入商中地理新教材中,我们采取了以人为中心, 歇琢臻豹是度组臻教学杰容,恕天粪熬经济潘磅嚣程会灌动费穷其中翁禧絮体系。 例如:蹴中一年级的地理必修教材,按照与人必关系密切的程度,把人类生存的自 然舞麓国运及迓逢劳藏字富丽凌、大气球境、海洋舔凌纛藩遮环境,教耪透过讲透 嚣个环境的特点,以及人类与镑个环境、资源的关系,侧重体现生态持续的观点。 4 第一豁分离中堍理新教耪豹特点 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工业、农业、聚落、交邋运输、通信、商业、旅游等方巍, 教材通过讲述各种入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特点、发展和变化,侧蘑体现经济持续和 毒圭会持续的鼹点。按照这秘思路编写教榜,鼹传统戆眼光着r 域毽学科蜘系统性存 所削弱,但教材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得到了加强。 教爨罄先要诖学生了解鑫然,尊重客瘸燕律,著在熬基璃上撬蓬鑫淤熬嚣魏, 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熬本技能、地理恩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特 爨有稳子实施人文素质教商,魏运溺遣囊科学蕊念、知识移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 和入之闻关系,培养良好的团结游作精神。 时代呼唤人文素质,离中地理瓤大纲、薪教材的贯彻和实施,有利予学生人文 索质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渗透具有新时代特点、符合中阑国情的人 文索质教露,就一定戆更好地实瑗逡理素矮教育毯蠡,迸露隽培莠霹造裁我国2 l 鎏 纪的一代新人作出藿要的霓献。 2 、教学癌容巾久文蟪淫舞谈魄重缮羧( 觅表:) 6 旧版本的高中地理课,高一讲述系统地理( 地球、犬气圈、水圈、耢石圈、生 耪獬、资滚秘能源、农盐、工监、入口帮城市等内容) ,商三在裙中区域姥理的基 础上,略有深化地讲述区域地理。商一与离三的地理课擞知识方颟衔接褥不够好, 入文地理翔识讲述比较少。 新版的高中地理教材,离一年级从环壤的角发出发,讲述人类生存的叁然环境 和人类活动的社会环境,突出“人地关系”。高二年级注意与高一年级知识的衔接, 奁痰一讲述部分人文遮理蘩懿知识瓣基礁上,麸交辩学生熬特焘滋发,遴步漭述 人文地理的其他方面( 如人口、城市、交通、贸易、旅游等) ,从而使学生获得比 较系统熬入文速理躲谈。羯三年级的建瑾漾,获嚣蠛磷究豹角菠,运孀窝一和离二 学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綦本原理,来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的地理问题,整个高中阶 段为培养学生入文祭质提供了较好的素末于,帮助学生形成辩学的入口观、赘源观、 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5 人民救育小版社地理社会室编著:“g 3 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 下册) p 1 0 8 4 鬟籁3 乎、韦卷榕: “盔翔2 1 氆纪的高串地理谍稷与教材”, 串学地理教学参考) 1 9 9 9 年第1 - 2 台期p 6 8 。 5 第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 表二) 旧 人纲新大纲 高地理必修课,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从环境的角度 高一地理必修课,以人地关系为 出发,讲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等 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几部分内容占必修课的l ,3 。人文地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 理知识得到了加强。人文地理内容的选取从最基本的人类 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 活动入手,即人类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活动,密切 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联系生产和学生生活实际。 原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占1 2 。 高二地理选修课在较高的综合水平上,探讨人文地理 高三选修地理课,着重讲述中国 中最主要的几个专题,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 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以及世界一些 理和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 国家的地理知识。 高三地理选修课,从区域研究的角度,介绍些区域 地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等内容。 以第一单位“宇宙环境”为例,在选取材料时,从人类及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 确定地球的宇宙环境,即把地球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对一部分相对和地球、人类关 系比较密切的内容选入教材,对原教材中相对与地球、人类关系比较疏远的纯天文 基础知识的内容作了删减。老教材中,关于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点,如恒星、行星、 彗星包括太阳系等内容没作具体介绍,而是把重点放在讲述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 系上。如老教材中的太阳概况、太阳外部结构被弱化、删减而强化了太阳黑子、耀 斑活动对地球的磁场、电离层和气候的影响。而对月球则只选取了人们最常见的的 现象月相变化加以介绍。关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问题,老教材只是侧重 于分析地球本身的条件。实际上,宇宙环境对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出现,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因此,新教材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方面来说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 的原因。 又如: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增加了一些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着眼于应 用的内容,注意反映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系。第3 节大气的运动增加了“城市 风”的内容,即说明了老教材中原有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又说明城市风对 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以及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应注意的问题;增加了“近地面大气中 风向受力分析图”和“海平面等压线风向图”。这些都说明了教材在讲明大气基本 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注意联系环境保护 的实际。 6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第5 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将旧教材第3 节中“气旋、反气旋”的内容和第4 节“大气降水和第5 节“天气”部分内容合并为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常见的天气系 统。既有系统观点的天气的理论性内容,又有指导学生会看每天电视台天气预报节 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这对学生生活 和今后从事生产活动都很实用。 第6 节“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对应的是老教材第5 节“天气与气候”中的气候 部分。新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 三部分。重点是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和气候的变化。把人类活 动与气候的关系,隐藏在从地质时期到19 世纪末以来的气候变化之中,使教学内 容具有更多的延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还有部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内容放在后面几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第7 节“气候资 源”、第8 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第9 节“大气环境保护”是老教材中所没有 的章节,尤其是“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更是全新的内容。 ( 二) 结构安排合理,具有一定弹性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框架分“必修”和“选修”两类。两者既自成体系,又密切联系。 必修课教材主要从环境的角度出发,讲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社会环 境。“选修”部分是在较高的综合水平上探讨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 化地理和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并从区域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些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 以及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等内容。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 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基本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弹性,体现在教材结构安排上,使用了大量 的“弹性材料”。所谓“弹性材料”,主要是指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外设计编排的有 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那些可讲可不讲的材料,如各种图表、阅读材料等, 它是课文辅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弹性的实质是解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问题。 正确处理和运用弹性材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l 、课文图表丰富。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拥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习 地理的重要工具。课文中的图表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图表下面有小 字注明图意或提出问题。仅就高一新教材,上册共设插图2 1 7 幅( 比旧教材上册约 增加1 0 0 幅) ,下册插图共1 4 6 幅( 比旧教材增加9 0 多幅) ,其余为统计图、结构 7 第一裁分离牵琏瑾薪教毒孝豹特淼 关联图等。这些插图采用四色印刷,清晰度高,盛观性强,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便于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此外,教材还使用了2 6 幅统计表格,供学生迸彳亍定 量分孝厅、比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良好救认知教誊考。 地理图表的作用主要液现为以下三个方面:7 ( 1 ) 凄嚣壹鼹形象,弓1 人深愚 如漫画“雨”中垂钓就是报好的形象思维材料,可作这样的表述:雨中簧钓 本是件十分惬意戆事,可裁类戆露气不得不诖蚕牵酶这位老觅戴上游护覆兵,“褥” 水将伞面染成了黑色。等啊等啊,好不容易钓得一条鱼肉已无,只剩骨架,看 来这条“鱼”死亡多疆了。翘题出谯哪里? 原来是鄢棘立的黑烟囱。这虽是一幅漫灏, 却真实反映了酸弼的产生及其危警,从丽弓l 出酸穗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 2 ) 图表表现力强,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地理图像真实反映了溉理事物的特征潮变亿规律,塞骞表琰力,借助插墅,霹 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臭飘层破坏,南极出现臭氧空洞现象”,总让人有不 真实感,遴过读漾本捶罄“零2 3 7 枣掇莫襞澳”照片,进程定量分辑,裁缀清楚趣了 解南极臭氧量的变化,“空洞”的位置和面积变化,加深印象,进而引出目前已发现 了继南较上空、l l 极主空、殛绉零l 亚上空之螽豹第疆个炱氯空洞辘区青藏高原 上空。 ( 3 ) 零j 用相荧图表,激发学象爱国热情和加强环保意识 俗话说;触景生情。教材中各神图表蕴涵着事富的恩想教育蠹容,为晦冶学生 情操,树立新的入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创造了条件,恰当地运用这些插 图,会收到嶷好款教育效暴。巍峨憋“中毽第一艘载入靛天试验飞船t 毒孛是,号”,美褥 的“海滨城市”,壮观的“秦山核电站”, “攀枝花因开展铁矿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等无不蕴涵藩丰塞豹薅感。生动冀体瓣遮壤嚣豫荔唉起学生惑隽土的共鸿,激发怒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收集“坠落地面的太空垃圾”、“南极臭氧洞”、- 雨中 垂钩”、“中国酸雨分布”、“瓣拉蘩热静涵轮灌添”,部使学生受蓟生动静环境教育, 使其具有芷确的保护环境的观点和全球意识,自觉地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 教师在指导学黛读图对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7 参楚段连串、洋被曩:“离孛缝瑾新教耪弹髓税辩瓣教法设计”,雉理教育 2 0 0 1 年第l 期p 1 8 。 嚣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一方面图文紧密结合实施教学。新材料插图已成为数量丰富、功能完整的地理 图像系统,它不再是教学中的“附属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要么先讲文字内容, 再用插图作补充;要么先分析插图,从而得出结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析 插图,概括中心内容。总之,在教学中应重视插图教学,图文结合,图文并重,避 免讲文与看图脱节。 另一方面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用图。常用的插图教法有观察法、分析法、比 较法、动态法等等。观察法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感知地理事物形态、特征的方 法,如在讲第一单元第二节“月相及其变化”时,先安排学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 相,记录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我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对前半个月月相 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二小组对后半个月月相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月面大小、朝向、 月亮出没的时刻和位置、出没的时间段等等,并试着填补没有观察的半个月的月相 情况,结束时再与书上“图1 1 0 月相成因示意”及“图1 1 1 月相的变化”相对比, 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分析法是教师运用教学板图、幻灯投影等教 学手段,把内容较难,学生不易理解的插图图像分解讲授,最后归纳总结的方法。 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除夕之夜,一家人 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这是为什么? 经讨论后, 教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分析图2 9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火锅的近上方空 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日光灯处的气压升高,致使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开水的运动现象来分析。这种方法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 智力发展。比较法是教师把一些易于混淆的图形、图像对比讲解的方法。如“图2 2 9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我把图中的气温曲线划分为三类:月 最低气温大于1 5 。c 为热带;月最低气温大于o 小于1 5 ( 2 为亚热带;月最低气温小 于o 。c 为温带,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三种类型,再根据每种类型的月降水情况不同,就 把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通过比较的方法划分开。动态法是教师利用板图、幻灯投影、 计算机等手段,把地理现象运动的插图和地理数据变化的统计图化静为动的方法。 如在讲“图2 1 6 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时,我利用多媒体借助于“热力环流”的知识画 出“三圈环流图”,据气流的上升下沉画出七大气压带的名称,最后据气压差异画 出六大风带的方向。 2 、增加了“阅读材料”。高中地理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 安排了丰富的“阅读 材料”。据统计,上下两册共出现3 5 篇( 包括自学园地中“阅读篇,文章) ;约1 5 8 3 5 9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字。每单元阅读材料在新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见下表三) 。各单元阅读材料用绿色 套色加框线编排,阅读篇是用黑字套黄色加蓝竖边编排,色彩、字体醒目美观、引 入注目。 ( 表三) 单元四五七八合计 篇数55467224 3 5 字数1 6 7 52 0 5 22 0 9 03 0 5 92 2 0 51 0 6 11 6 1 5 2 0 7 81 5 8 3 5 材料插图 1121 5 材料表格l1 2 首先要弄清阅读材料与正文的关系,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8 ( 1 ) 作为_ j _ :f 文的阅读资料:指典型材料、信息数据、重大事件等阅读材料,上 下两册共1 9 篇。如“中国向宇宙进军大事记”、“二十四节气”、“全球合作保护臭 氧层”、“北海石油开发”、“地球的演化发展”等。 ( 2 ) 与正文并列:即阅读材料与正文在知识结构上呈并列关系,因受课时所限, 安排为阅读材料,它体现了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此类阅读材料共出现1 0 篇,如 “乳畜业”、“土壤剖面”、“城市风”、“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地球 演化史的纪录地层和化石”、“美国农业一体化”等。 ( 3 ) 属于激励探究型资料:指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的案例材料,共6 篇。目 的是让学生明确科研现状,激励他们树立献身科技、报效祖国的情操和理想。如c 啤申 奇的厄尔尼诺”、“探索地外文明”、“地球自转的证明”、“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 事业”、“生态服务”、“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阅读材料昵? 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具有不同功能,每篇阅读 材料的教学地位和教学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种方式教师让学生去阅读自学。此方式主要适用于“资料型,中的说明性、知 识性的阅读材料。如“北海石油开发”、“玛雅文明的衰落”、“中国向宇宙进军大事记” 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不讲这部分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通过对这些通俗易 8 参见李栉: “高中地理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与处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 0 0 1 年第9 期p 2 5 9 参见段连中、许秋霞:“高中地理新教材弹性材料的教法设计n 地理教育 2 0 0 1 年第1 期p 1 8 0 第一部分商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懂的材料的通读来感知、理解教材。这样教学,不仅w 以节省教学时闻,还可培养 学生对楗料豹缎织运用鞠综合波达能力e 第二种方式教师可以简略地介绍。对些专业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教学中可以采 佟“蝰毒舅”豹方法寒处理。譬磐,阂读褪瓣“裂熬豢毫垂与我国瓣簿拳帮攀涝”,教帮廷 对“副高”的推移规律与东部降水的关系予以点拨,学生结合所学的中图地理知识, 靛缀容翳邃理解、掌握;t 我蓄东镲魏区晕涝灾害熬主要辍医,燕受太平洋翮热带离压 的强弱和南北移动”的影响。 第三种方式教师详细讲解。“精讲”要求教师在精心阋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备 材料和蔼学生,估计和评价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鳃和掌握的难易程度。把主要的地 理知识和技能凝结成条“线”,贯穿于“讲”的全过程。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阅读材料” 豹内容教学,解决课题不是艇矛詹。此方法主要适用予“蒡捌型”豹耀读李手料。铡如: “乳畜业”,我在教学时从生产的对象和产品两个方面,引导学艇分析市场和饲料供 寝嚣拿影豫嚣经黪因素。又懿“缝球演健雯数谗荣媲层帮纯石”,我娓娓遂来, 详细讲解岩层和化石是怎样记最地球历史的,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跫,又补充了 谍本知识。 “阅读材料”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使教材熙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学生理 解、掌撩课文的内容,激励学垒探究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搿,加强思想教育。 地理教学耍重视学生参与,蔫重培养学擞“说理”和“析事”的能力。地理赫教材,笼其 是人文地理部分,陈述健内容较多,多数学生糕本能读懂。如聚课堂上给学生留下 宠豁豹“渎”和“说”数极会,恕学熊推到烹俸整霆,利嗣教耪孛豹闼读材瓣,诖学生亲 读,来“说理”、“析事”,这样教学既培养了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地理课的实用价值 豹谈识,还程遴了舞生溺帮学垒阉兹交滚,搀离了建理谍雏掌麓兴趣。 3 、增加了“活动”内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滕各要素中的遗传、 环境、教育只楚入翡发麟的必蘩条俘,褥真正攥动人的发震的决定往因素是入自主 的、独立的、积极的、创造的活动,因此活动才是影响人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m 新教材中每一谋后都安摊了活动内容。活动材料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结合人 类鲍生滔、生产实际提如捆关问题。“涟动”毒孝料豹安撼,不辫是让学生篱单撼刭 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蒙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要再把学习的目 ”米慧:“蘸视活动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地理教育 2 0 0 1 年第4 期p 2 3 。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和狭小的课堂之上。而要转向更广阔的社会和更美好的大自 然,以杜绝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用自己聪明的大 脑、灵巧的双手、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自然,研究社会,开发未知的知识宝库。鼓励 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锤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求索 者。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好“活动”练习,给学生留下“活 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其活动“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实到实处。 实践证明,“活动”过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环节之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有 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而且为地理课堂增加了无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4 、每一单元后安排“自学园地”。第一个板块是“阅读篇”,通过阅读选编的文章, 让学生悟出一些道理。第二个板块是“技能篇”,通过介绍一些地理技能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些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基本技能。第三个板块是“练习篇”,练 习篇里往往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单元综合练习,对单元 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材用并列的蓝点,表示对诸如特点、问题、影响因素之类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 具体分析。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一般情况下,并列的蓝点内容,无先后轻重之别, 每项内容只是说明主题的某一方面;它们不包括主题的全部方面,只是主要方面, 或者是重点举例。对这类内容的教学处理,不要机械地让学生背条条,而应让学生 理解每一项的内涵及其对阐明的主题的重要性。对于有的内容,还需要启发学生思 考蓝点之外的其他方面。 ( 三)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恰当地融入了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思想,把地理学科 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意阐明了地理知识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新教材在内容选择、原理例证、活动训练等方面都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突出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如“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质 构造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人口素质与 环境的关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综合国力评价”、中国区域研究和开发,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等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学生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此外教材还引用中外地 理个案,剖析地理原理,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新教材加强了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克服了老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强调了学以致用,使 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问题,是发挥地理 学科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的一项有力措施。 1 、加强案例分析和活动教学 ( 1 ) 案例分析 新教材的编写体系中,每一课时的内容都鲜活真实,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泛泛而 谈,贫乏和枯燥无味的现象,在知识点的选取上从“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 本”,采用新颖生动的真实事例。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 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注重师生共同 探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供地理情境材料,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实行教学目的,比 其他教学方法更有优势。 新教材高一地理( 下册) 在四个单元中共用了1 1 个“案例”来阐明“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 态农业”这些内容。下面以第五章“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处理为例。德国鲁尔区作 为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应首先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1 ) 工业区部门以 纺织、煤炭、钢铁、化工等为主,( 2 ) 工业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 3 ) 工业分布 表现为集中。关于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原因、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进行分析。( 见表四) ”分析中要注意其间的内在联系。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结构 单,所以整治时也应从此原因入手。但决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鲁尔区的认识 上,而应该从分析鲁尔区的区位特点,掌握分析所有传统工业区的方法。认识其衰 落的主要原因,也正是2 0 世纪5 0 年代后大部分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及发展中国 家独立后传统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其整治措旌,为世界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发展提 供了宝贵经验。 1 高培英:“课程改革与案例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0 0 2 年第1 - - 2 合期p 1 2 。 2 任素琴:“用好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地理教育) 2 0 0 2 年第1 期p 1 2 。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ll 主¥业i lli 进l f;:牛:;i i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 峰i ! 谁一堑墨 ; 便捷的术陆交通:l 一: ;: 拓展交通,完善变通同 : 广阔的市场 i2 0 世纪5 0 年代后。 _ 卜新技术革命的冲击:i 消除污染,茭化环境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i- - - 一一_ - - 一一一一- - - - 一。 ”马情:“第一单元宇宙环境教学案例”,地理教育2 0 0 1 年第4 期p 2 0 。 “参见陈雅君:“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育2 0 0 2 年第3 期p 9 1 4 第一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 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 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案例教 学的效果更佳。第三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论课要讲深透: 另一方面,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在案例教学法 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 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 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辨,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 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 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同时教师要负责案 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 力的血液。 ( 2 ) 开设“活动”教学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应与社会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 知也主张“生活即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都蕴含着寓活动于教育之中。 新大纲强调了在教学中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习,这正是活动教学思想在教材编写中的体现。 新教材每一节后设有活动题。在高一地理必修教材4 9 道题中要求学生通过活动 来完成的有2 6 道,占活动题总量的5 3 。每一单元后“自学园地”中“技能篇”( 见表 五) ”涉及活动方面占去七篇,比例高达7 0 ,可见,注重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已成为 地理新教材的主导思想。 ( 表五) 单元内容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制作地理资料卡片第六单元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 第二单元分析地理知识间的联系第七单元怎样留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第三单元地理数据的表示和应用第八单元设计一次旅游活动方案 第四单元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第九单元怎样参与环境宣传活动 第五单元地理事物的表述方法第十单元怎样办一张地理墙报 5 李品:“活动教学思想与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新教材整体改革实验之一。,地理教育 2 0 0 0 年第5 期p l o 第一部分高中雉理薪教材静特点 活动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活动是教学采取的一种形式,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 学目标的选成和究整人格的形成。主要目标如下: ( 1 ) 活动教学追求的不是学业成绩蕊是活动过程,以能否达到学生学习兴趣鼹 要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为目标。 。 ( 2 ) 活动教学萋眼予实践意识夔强豫,鞋熬力夔提麓蕊翼搽。学生宠残鹣豫渣 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 ( 3 ) 活动教学重褫学萃萼鹣综合,遥求知识弱广溥,京簿生菸弱营造鹃教学瀣动 中进行体验,鼓励体验性学习。 “活动”的内容要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教稷中。新教材“活动”内容的设鼹, 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丽设计,因而“活动”内容的处理必须融入课堂的教学过 程。一是可以作为新课的鼯入,剖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必趣和动力,如篇 四举元隧地环境第二节课后的活动内容:“壤握菜地的地矮割蘧露,选择修建 一条地下隧道的最佳地点。”该题内容新颖,结合了生产与活动的实际,引导学生 运瘸理论然决实瓣超题。敖在导入熬分,冒戳镬攀生一黟始魏产象一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