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学校生活的小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基于学校生活的小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研究基于学校生活的小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研究 学生:熊昌河 导师:唐荣德教授 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教育哲学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生命自觉意识就是人们在对生命及其意义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以自身的生命为目 标,并即将外化为行动的主观能动性。生命自觉意识的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 个体幸福的获得,生命自觉的一些要素自古受到推崇: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表现为“关心自 己”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思想,等等。如今,我国正处于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价值观交织着一起,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因此,人的生命自觉意识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生命自觉意识的获得并非一日之功,它必须从小在生活中养成五个方面的意识: 自我意识;关爱生命意识;激扬生命意识;生命自律意识;超越生命意识。这五种意识是 以生命意义和发展为旨归的,它构成了现代人的生命自觉意识的。 (1)在生命自觉意识首 先要有“自我意识” ,把我与自我、他者、社会、自然宇宙等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把自 己的生命当作意识的对象来进行关注、反思、权衡、抉择等思想活动。 (2)人进入到生命 自觉意识,第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关爱生命,因为生命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体,一切生命 活动都是基于生命才能成立。 (3)生命自觉意识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激扬生命,使生命能量 得以充分释放, 使生命尽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 (4) 在激扬生命的同时, 还需要有 “生 命自律意识” ,否则,生命就会走向无序而自毁。 (5)生命发展到能够自我激扬,又能够 保持自律的情况下,人的生命自然就有要自我否定,超越自我,走向最高的精神境界的意 识。 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命自觉意识存在着如下的不足之 处: (1) “自我意识”窄化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关爱生命意识薄弱; (3)激扬生 命意识常体现为非理性的形式; (4)生命自律意识难以外化为行动; (5)超越生命意识处 于萌芽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小学生的学校生活目标重分数轻育人,阻碍了学生 关爱生命意识的形成,限制了学生超越生命意识的发展;重他律轻自律的学校生活方式致 使小学生的自律意识难以发展,并且压抑了他们的激扬生命意识;双重评价标准的生活管 理扭曲、桎梏了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 因此,要想使小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顺利地发展,变革学校的生活成为必须和必需, 它是保证小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形成的可行途径。 首先,在学校生活中,要凸显生命的主体间性,使小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富于人性化。 ii 其中,提倡理解的生活氛围,形成互谅的生活风气,建立民主的生活秩序,是建立主体间 性生活的关键。 其次,开展修身的学校生活,它是学生生命自觉意识形成的主要渠道。第一,增设反 思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会反思,并且养成习惯。第二,使学生养成 纳己的生活习惯,它能够减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感觉,以积极的心态生活。第三, 创设克己的生活氛围,以老师的克己为表率,讲清克己重要性,讲明克己的方法。第四, 养成美人的生活意识,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成全别人。 关键词关键词:学校生活; 生命自觉意识; 学校生活变革; 生命发展 iii a study o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elf-awareness of life based on the school life xiong chang-he, postgraduate of 2005, major in educational principle research direc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upervisor: prof. tang rong-de abstract the self- awareness of life is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people who has understoo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t of life, take their own lives as the goal, and will be externalize into action. the self- awareness of life is beneficial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n the in- dividual happiness. therefore, some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elf- awareness of life to be respected since ancient times: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there was characteristics concerned about their own oneself, and in china feudal society, there was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s sageliness within and king lines without, and so on. today, our country is in the society-transitional era, various ideas and values intertwined and affected with the people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 ment. so the significant and value of life in varying degrees, has been weakened. therefore, the self-awareness of life in the new era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self- awareness of life was not one day for work, but must be fostering five aspects from the life: self-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of caring about life; consciousness of exciting life; consciousness of life-autonomy; consciousness of surpassing life. the five consciousness which constitute a modern mans self-awareness of life work for the significant and development of life. (1) among these consciousness, the self- consciousness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i from self, he, nature and universes must be the first importance, so that it will be able to sense his own life as the target for concern, reflection, balance, choice, and other ideological activities. (2) ac- cessing to the self- awareness of life, a fundamental goal is to love life, because life is all life ac- tivities ontology, all life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it can be established. (3) the second objective of self- awareness of life is to excite the life; simultaneously the life of energy can be fully released and showed a variety of styles as far as possible. (4) exciting life, it also needs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autonomy. otherwise, life would lead to disorder and self-destruct. (5) the life developed to be self-exciting and self-discipline, it will naturally self-denial and self-surpassing, and ac- cesses to the spiritual realm to the highest consciousness. but, at present, chines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elf-awareness of life on school life has the following deficiencies: (1) the self-consciousness is narrowed to be the self-centered aware- ness. (2) the consciousness of caring about life is weak. (3) the consciousness of exciting life often reflects in the form of non-rational. (4)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autonomy is difficult to be externalized into action. (5)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surpassing is in the bud. it is mainly due to chinese current primary schools goal of life is weight with score and light with education. iv it hampered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from forming, and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self-surpassing development is limited, too. the style of weighting heteronomy and lighting self-discipline makes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discipline weak, and curb their consciousness of exciting life. the management of dual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chool living distorted students personality limited the life of self-awarenes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make the self-awareness of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evelop smoothly, it is necessary t to reform the school life, it is also the way that ensures the primary school stu- dents to form the self-awareness feasibly. first of all, we should take education for life as a prerequisite in school life, so that the school of lif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full of humanity. among them, for advocating mu- tual supporting atmosphere, forming a mutual understanding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ing the democratic order, are the keys for humanized school life. second, launching the school life of self-cultivation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student to form the self-awareness. first, adding reflection of lifestyle, so that students realize how to reflect their school life in the day-to-day, and have a habit about it. second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 velop a habit about satisfied own for all, to reduce the sense of setbacks for students and live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thirdly, creating the life atmosphere of self-restraint for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set an example first then tell students clearly about the importance and the method of self-restraint. fourth, to develop consciousness of helping other people who is in need is aimed to help them happy. key words: school life; the self-awareness of life;school reform; life development 63 声明声明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熊昌河 日期: 2008-4-20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熊昌河 日期: 2008-4-20 导 师签名: 唐荣德 日期: 2008-4-20 1 一、绪一、绪 论论 (一)问题提出(一)问题提出 1.个人的幸福生活需要生命自觉个人的幸福生活需要生命自觉 人人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怎样才能够很好地获得幸福的生活呢?这是包括思想 家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关注的问题。 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有自由意志,是因为人的精神能够独立于物质世界,是因为我们 的“思想骄傲地、旁若无人地面对着世界,提出某些极为严厉的要求出自它自己本性 的要求并且毫不妥协地坚持要整个现实服从它们。 ” 所以,人类世界也只有人类世界 能溶化感官经验的固执与僵化,向旧的生活秩序发动革命,按照人的精神需要建立新的生 活图式。新的生活图式必须扎根于日常生活,做到自为地生存,并且具有更高的目的,才 有意义。有意义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人是灵与肉的统一体,并且统一于生活。如果没有日常生活,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命存 在。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精神也依赖于人的日常生活。宗教与理性精神看起来都是高于生 活的存在,但它们都是根植于生活的为了使人脱离苦难的生活、告别低下的生活。如 果它们不跟生活发生联系,也就失去其精神的意义,也就没有人相信与追随,其精神也就 自生自灭。因此,没有日常生活,人的幸福无从谈起。 人的生活是其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生命过程的展开。但决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 了生活而延续生命。生命的展开是自我的、更是自为的:在黑暗中,向往光明、走向光明; 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和镇静;在快感中,不忘乎所以;在欲望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这 种自为的生命,是每天都需要经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关心自己的身体与精神,并且 能在我与自我、与他者、与自然、与社会关系中保持和谐。如果没有这种自为的生活,即 使生活条件再好,也是一种不自由的生活。因此,自为的生活也是人的幸福生活的必要条 件之一。 生命要自为,并不是为了生存的自为,而是为了更高的目的的自为。生命如果没有更 高的目的,一切的自为都是为了种类的延续,当然无所谓高尚与低俗、善与恶、美与丑、 真理与谬误,更谈不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没有更高目的的生存,人的一切活动行为 都像自然界的机械性的,或者说是偶然性的行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片段都可能是互 不相连的,也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生命也就没有整体感,那就是怎么样生活都行,也就 是说不用生活也行。总之,没有生命的更高的目的,人之为人的生命就没有了存在的依据, 社会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依据。更高的生活目标引领人朝着意义与幸福的生活前进。 鲁道夫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5. 2 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获得幸福的生活,需要个体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 包括在生活中关爱生命、生命自为(含生命自律) 、超越生命。 2.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生命自觉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生命自觉 我国社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有翻天覆 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稳健地上升。在社会的迅速变革过程中,构建和谐社 会成为时代的新追求。 社会的变革,促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极大地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新时代的物质主义,一些人的利欲得到了空前的膨胀, “一 切朝钱看的理念”成为了新的信仰。因此,发财成为许多人生存、交往的目的,唯利是图 成为他们生活的最高生活准则,导致社会中各种冲突产生。 矛盾的冲突呼唤政治进一步发挥调控作用,在第二次利益分配的时候力求公平,体现 民主,保障人民的权利,这就需要每一个公民具有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 政治在为经济服务的同时,文化也参与其中。社会和谐,其实就是经济、政治、文化 的和谐。目前,流行文化对人的主体性有一定的消解作用,不利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因为,流行文化主要来源于“文化工业” ,是文化工业的制造商们处心积虑操纵的结 果。他们的产品销售是单向度地输出,使消费者丧失反思意识、批判意识,让人在“娱乐 至死”中度过每一天、每一年。 因此,社会要和谐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反思自己,自觉地约束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 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能够独立享受自己的权利,也能独立承受自己的义务,增强生命自觉 意识。 3.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效的途径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效的途径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主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在认识上,虽扩大 了理性、智能、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上却缺乏对人的精神力量 培养的重视。它类似于“结构主义的教育,把人的认知和能力放在了人的价值之上,教育 的中心是课堂结构,学校则是发展智力的场所。 ” 我们的教育氛围是沉闷的、封闭的。它 压抑着学生天真活泼的性情,消磨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活动性大为降低。 因此,有学 者认为,现行教育忽视了生命意识,中小学课堂导致了“人”的异化,在工具性教育价值 观的导引下,课堂教学突显了急功近利的现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 的整体关怀。学生被肢解、被窒息,学生成为无生命色彩的认知体,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 的生命主体。 教育中的“无人”现象,不光表现在课堂上,也存在于我国各种教育形式之中。这种 现象已经被教育学界以及社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批判。21 世纪的中国,经济、政治、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7:113. 于菊芳.走向生命化课堂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重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1:8. 3 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人的价值和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21 世纪教育关注的视野不 应再是狭窄的、简单的知识积累的多少,也不应该继续受限于教育年限、升学率的多少, 它要思考如何使教育充满活力,它要关注儿童生命存在的意义,它要为儿童的社会价值规 范的形成,儿童的创新精神滋长等等提供沃土。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又依赖于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又取决于人是否有生命自觉意识,人的 生命自觉意识的形成又依赖于生命的教育。当前,我国的生命化教育研究虽然重视人的价 值和生命的意义,但并没有揭示人如何能够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增强学生的 生命自觉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感,就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1.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社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的现 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程度较之国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相对落后。当前,我 国社会呼唤人的现代化。 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思想,借鉴其社会文化的同 时,也附带产生和引入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 本位”或“个人主义” ,这是以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为核心,认为只 有个人才是实在的,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 形成。这些观念一经传入,它迅速地破坏了“社会本位”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们的私 心、私欲得到了膨胀。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表现,如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 骗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现象的盛行等。 因此,我国和谐社会的形成,特别需要个人的人生自觉。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开展学生 生命自觉意识的研究,正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2.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体质不断增强,同时,在心理方面不断地完善的 过程。并且,学生的发展应是自我发展、自觉发展、健康发展、高尚地发展,一句话,学 生的发展应是学生生命的自觉。 如果学生的发展仅仅是指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工具人的发展,是一 种片面的、被动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自由、自为状态下的发展,人格才能健全,社会化才 能完成。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达到自由、自为地发展,即做到生命自觉呢?本研究分别对 学生的五个意识:自我意识、关爱生命意识、生命自律意识、激扬生命意识、超越生命意 识从历史到实践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回答我国中小学生以何自觉、何以能自觉。 因此,本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 3.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本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也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发展是指教的育形式发展,包括教育的组织、过程、系统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形式等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进步,但从根本上来 说,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自觉发展,没有超越“传道、授业、解惑”的范畴。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学校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健康、高尚地发展。 本研究在考察学生的学校生活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方式,主张增设 反思的生活方式、养成纳己的生活习惯、创设克己的生活氛围、养成美人的生活意识,等 等,以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使其自主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研究是有关教育发 展的研究,当然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拓展了生命教育研究拓展了生命教育研究 生命教育源于西方生命哲学(德文为 philosophie des lebens,英文通常为 philosophy of life) 。 “西方的生命哲学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 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 “尽管生命哲学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然存在许 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不把生命看成是物质或精神、感性或理性的实体,而看 做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 ” 可见,生命 哲学主要是强调人的非理性倾向以及生命意义、价值,而不关注生命自觉意识。 我国的生命教育跟西方生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价值比较接近。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 行的社会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之前加上“生命化”的修饰语,纯属“画蛇添足” 。 但问题是, 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一直偏离 “生命” 这一基点和核心, 而衍变为 “社会的教育” 、 “知识的教育” 、 “物的训练” 、 “工具的锻造” ,惟独不是“人的教育” 、 “生命的教育” 。所 以,针对现实教育对生命的无视和践踏,强化教育的生命性,提出生命化的教育,不仅不 是画蛇添足,反而更显必要。简单地说,就是在“融于”生命、 “成全”生命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教育中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就是要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 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美好的生命。一句话,生命化教育与别的教育不同 之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激扬学生生命。 教育中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是“人道主义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人成为人, 而人的特性就是理性,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对人的生命理性的教育研究还不多见。因此, 对中小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研究是对生命教育领域的一个拓展。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9.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9. 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6,5:25. 5 (三)文献综述(三)文献综述 鉴于笔者的能力和拥有资料的限度,本文对生命自觉意识文献的查找,限定在中国改 革开放以后的教育研究中。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文献,没有直接研究生命自觉意识 的,但是对其内涵的某一个方面或因素的研究还是有的,它们大多包含在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文献之中。 1.人学研究中生命自觉意识的萌芽人学研究中生命自觉意识的萌芽 1990 年, 北京大学学报第 1 期刊登了“人学问题研究”的一组文章,表明我国理 论界开始认识到人的重要性。黄楠森认为研究人学有四个意义,其中两个跟个体有关: “人 学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尤其是青年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重要 意义。 ” “人学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意 义。 ” 这也是理论界研究人学的主要目的。 在教育界许多学者也研究人学,不过他们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人的重要性,其 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就内含其中。 周浩波在教育研究1989 年第 6 期发表了试论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主体性一文, 认为儿童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他写道: “教育要对儿童发展起作用,只 能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这一通道才能够对知识水平、 能力结构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 ” 但 是,他把“自我意识”理解为“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 , “第一步是自我肯定。儿童主体在 发展过程中逐渐对自我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 ” “第二步便是主体对自我的否定。这里的 主体不满足于已实现的东西,他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一种目的、希望,希望自己在能力上、 在知识上甚至在个人爱好上都不同于眼前的现实。 ” 显然,他所认识到的“自我意识”的 内涵过大,把自我的评价、检验、超越都囊括进去了,这样利于论述,但不利于人们对“自 我意识”的理解与研究。虽然,他所说的“自我意识”蕴含有生命自觉的意蕴,但是,他 的目的是论述教育怎样培养主体人。 叶澜教授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认为教育要培养新人,不光“要有善于认识自己 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等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 觉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也是对人的自我认识能力方面的要求。 ” 还要有责任感, “以及 把法律 、 制度 、 纪律等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自觉遵守 的意识与行为” 在这里,叶澜教授所说的新人就是一个自我意识、生命自律的人,也就是 说,她认识到了生命自觉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对新人的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但这不是生 命自觉意识的全部,只是生命自觉意识的两个内容。 黄楠森.人学研究的重要意义j.教育研究,1990,4:13. 周浩波.试论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主体性j.教育研究,1989,6:18. 周浩波.试论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主体性j.教育研究,1989,6:18.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j.教育研究,1994,10: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j.教育研究,1994,10:4. 6 2.主体教育研究中凸现生命自觉意识的因素主体教育研究中凸现生命自觉意识的因素 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成为教育学界争论的焦 点。这个争论的焦点以 1995 年教育研究第 10 期开辟的博士论坛人的主体性内涵与 人的主体性教育为标志。从他们讨论主体性的内涵来看,主体性具有“生命自觉意识” 的因素。譬如,成有信教授认为,主体性“还应充分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依赖于物的局限 性,在以劳动换取生活资料而获得生活自由的条件下,能自我超越”显然,自我超越 就是具有生命自觉的因素。但是,他的自我超越,是针对人与物的关系来说的,而生命的 自我超越,不仅仅是局限于超越物欲,还有超越有限生命,追求无限的精神等。 在这次论坛中,褚洪启博士认为, “它(主体性)是一种境界,有主体性的人是自尊、 自立、自强、自律的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清醒认识,有高昂的入世精神,是自我意识 的高度觉醒,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这里谈到的主体性就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内涵两 个方面:生命自律、自我意识。但是,这种内涵具有儒家的自觉意味在里面,比如入世精 神。这种自觉意识,很容易被社会所左右,不能真正的做到生命自主。 3.生命教育研究中对生命自觉意识的思考生命教育研究中对生命自觉意识的思考 进入 21 世纪,我国教育学者的教育价值取向从培养主体人向关怀学生生命转变。他 们认为,生命是教育的本源, “它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石,是教育之所以被称为教育的根 基所在。 ” 自然,他们也会论及到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 。 郭思乐教授在 2004 年教育研究第 12 期发表了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 一文。该文认为教育控制生命的根源是教育内部的惯习性评价,只有“把惯习性评价 转变为评研从而使考评的主体回归教育主体自身,使可比性的评价结果淡化为可研究 性的评价结果,去控制性,使教育回归儿童的生命机制,也就是说教育的任何措施都保证 儿童以自主的、最有效的生命投入方式的学习,就可以使教育出现激扬生命的全新局面。 在这里,郭教授认识到了激扬生命的重要性,但不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而是教 育学者关怀生命的自觉意识。 李政涛博士在 2004 年教育研究第 4 期发表了教育学的生命之维一文,认为, 生命有天赋的选择权和自由,但“如果不通过教育的途径,不为其提供选择的机会、条件 和能力,使那些成长中的生命学会选择,那么,所谓的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就只能沦为空 谈。 ” 也就是说,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走向自由。这就含有培养学生的自我 把握生命的生命自觉意识。并且他还认识到, “教育者如何使受教育者学会理解、关爱、 尊重生命,以及如何发掘和展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是构建以生命实践为核心的教育学 框架体系必须思考的问题。这里的“学会理解、关爱、尊重生命”就具有关爱生命的生命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 :33. 郭思乐.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论教育内部惯习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j.教育研 究,2004,12:9.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 :34. 7 自觉意识;这里的“发掘和展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就是激扬生命的生命自觉意识。李博士 是从构建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来谈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不是专门对生命自觉意识进行探 讨,因此,谈得不深、不全。 冯建军教授在 2005 年教育研究与实验第 1 期发表了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一文,认识到“教育要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和超越意识” 。这是中国教育学者明确地提出培 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两个必要的方面:自我意识和超越意识。 对“学生生命自觉意识”讨论得比较深入的是我国台湾的生命教育研究,冯建军教授 的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张美云的博士论文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柯 政的生命教育与人格构建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构建研讨会侧记 、郑晓红的 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等文章都对我国港台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的生 命教育作了介绍。最令人惊喜的是,我国台湾的生命教育跟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有关。譬 如,我国台湾生命教育提出了两个方向,其一,生命:为何而活探讨生命的意义与本 质;其二,生活:如何生活寻找生活的目标、追求丰盛的人生。 这两个教育的方向就 含有生命发展的方向,也具有生命自觉的意识。我国台湾生命教育提出了三大目标,共一, 正面积极的人生观:肯定、欣赏、尊重、关怀与服务生命;其二,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良 知、真善美、道德价值、终极信仰的建立;其三,调和个体的知情意行:人格统整、情绪 管理、自我实现与超越。 这里的肯定、欣赏、尊重、关怀与服务生命,以及调和个体的知 情意行都具有生命自觉意识。 但是,这些目标和方向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它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 命教育的目的是相似的。因为“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 主要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的活动,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 在上述文献中,不管是以培养主体人为目的的教育,还是以关怀生命为旨趣的教育, 它们虽然含有要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因素,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因为它们的目的不是 为了提出教育要培养生命自觉意识的主张。不过,它们中含有的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 因素是本文研究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基础,也是本文进一步明晰其内涵,进一步提出教育 要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这个主张的支点。 冯建军.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20.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与教育,2006,11.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柯政.生命教育与人格构建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构建研讨会侧记j.教育发展研究,2004,16. 郑晓红.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教育论坛,2005,9.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0.见: (台)吴庶深,黄丽花.生命教育概 论实用的教学方案m.台湾: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20.有删减.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0.见: (台)吴庶深,黄丽花.生命教育概 论实用的教学方案m.台湾: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20.有删减.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与教育,2006,11:26. 8 (四)概念界定(四)概念界定 1.生命自觉意识生命自觉意识 在说文解字里, “生命”是两个单音词, “生者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命者,使 也,从口从令。 ”如果把两个词的意思合起来,指服从于自然界规律的,能够像草木一样 努力生长的万事万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生命”被解释为“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 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 这是从生物学角度的界定,它包括世界上只要是 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能够活动的所有生物体。 从古到今,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基本相同,都强调“生”的本质特征。在生物学上对生 命的理解相对容易,按照生物学的划分,生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自然界的生物体, 另一类是指我们人类。本文要讨论的生命毫无疑问是指人的生命,既包括人的生命本体肉 体,也包括人的精神,并且是灵与肉的统一体。 “觉”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个解释:(人或动物的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和 辨别;觉醒;觉悟。 从词典的解释来看, “觉”的本义是对外界刺激能够感受并能分 辨。第二种意思是第一种意思的引申,指人的感受性从外界转为内心,并且从不知的状态 转为知(醒)的状态。第三种意思又是在第二种意思基础上的引申,从醒的状态转为深刻 的体会,这种深刻的体会能够促使人们去行动。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他是个自觉的人。 这里的自觉就含有主动行动的意思。 “自觉”在辞海里有两种意思:自己有所觉察;同“自发”相对;指人们正 确地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 因此,自觉就是自己行事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缘于内心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含有主 动、自律等意识,否则不是“悟” ,比如,自觉奋斗等。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 生命自觉意识就是人们在对生命及其意义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 以自身的生命为目标,并能外化为行动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既有认识,又有行动 的意念。如果意念不能够外化为行动,就不能够称为生命自觉意识,它是一种生命随想。 2.学校生活学校生活 “生活”一词,在辞海中有五种解释:人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存、活着,如孟子尽心上说, “民非水火不生活。 ”裴启语林说, “阮光禄闻 何次道为宰相,叹曰: “我当何处生活?”指工作、手艺或成品,如做生活、这生活做 得灵巧;生活(life) ,美国图画杂志;吴方言挨揍叫吃生活。 显然,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活”是辞海里的第一个意思,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活动。 人的生命又是由人的各种活动组成的,因此,生活实质上就是人的生命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112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689. 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364. 9 据此,本文认为,学校生活是指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师生在学校这个特定 场域下的生命过程。学校生活含有三个特定的因素:一是在时间上的规定,二是空间的规 定,三是主体的规定,三者缺一不可。在时间上,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生命自觉的本真状 态,笔者把师生在学校规定的非教育教学时间,比如课间休息等也纳入到学校生活这个概 念之内。但如果不是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时间,比如说暑假,尽管有老师或学生在学校里 生活,它也不是笔者所指的学校生活。在空间上,如果不是在学校,即使是在规定的教育 教学时间,比如学生春游在外,这也不是笔者所说的学校生活。在主体方面,笔者指的就 是师生,当然不包括学校的校工,更不用说是闲杂人员。 3.学生生命发展学生生命发展 发展一般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繁到简、有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 具体到人的发展,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认为, “ 人的发展一语至少可 以有两种释义的方式。第一种,也说较为不常用的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 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过程。用以与其他生物的产生过程相比较。但是,远为通 常的一种解释是把它和个体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看成是一个人从胚胎到身体死亡的过程。 ” 从这两个定义来看,它对人的发展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界定的,跟其他的物种的定义没 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能体现“人”的特性。 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相比,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对人的发展 的界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认为,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展。人 的身体发展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正常发育的机体才能使体质增强, 体质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心理发展也由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网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6国网内蒙古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公司(国家管网集团造价管理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2026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国网重庆市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防沉降井盖介绍》课件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管理制度
-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单元视域下的寓言故事单元教学
- 星系旋转曲线解析-洞察分析
- 采购部5年规划
- 临床试验CRC培训
- 【山东卷】.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胶州、平度、黄岛、城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考试(11.6-11.8)历史试卷(解析版)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外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
- 《中医养生学》课件
- 空乘职业形象培训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