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摘摘 要要 自从 1987 年 hazan 和 shaver 将依恋理论运用于成人亲密关系的研究之上后, 从依恋的 角度来理解亲密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成为研究成年人婚姻恋爱关系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 之一。 依恋理论认为依恋风格是个体早期与依恋对象之间不断重复的加强而形成的相对稳定 的工作模式,因此在个体的整个生命中维持、轻易不变,除非受到人际环境的挑战,特别是 对于维持亲密关系有一种强烈的、潜在的影响。另外,关系内隐理论也是国外亲密关系研究 中提出的最新理论之一。因此,国外心理学家们正通过依恋维度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关 系内隐理论对亲密关系影响的研究, 来寻找更好的冲突应对行为模式。 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 被试为样本修订了knee编制的关系内隐理论问卷 (itr) 和rahim编制的冲突调查问卷 (roci- ) , 并对杭州四所高校共计 679 名大学生进行了成人依恋和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现状调查, 探讨了成人依恋、内隐理论与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总体依恋质量不高,四种依恋类型比例为:恐惧型 47%、专注型 24%、冷漠 型 15%和安全型 14%。成人依恋状态的不同年级、恋爱状况和恋爱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在 性别与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在恋爱冲突解决中大学生整体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冲突解决策略,测量到的五种策 略比例为:整合型 47%、妥协型 16%、顺从型 13%、回避型 13%和支配型 11%。恋爱冲突解决 策略的选择在人口变量学中存在显著差异。 (3) 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冲突解决策略。 总体来说, 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整合型和妥协型的积极冲突解决策略, 非安全型依恋大学生 倾向于选择回避型和顺从型的消极冲突解决策略。 (4)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中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存在相关。其中成长信念与整合型、 支配型、顺从型和妥协型冲突解决策略存在正相关,命运信念与回避型、支配型、顺从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和妥协型冲突解决策略存在正相关。 (5)大学生的依恋维度和关系内隐理论是影响恋爱冲突解决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依 恋焦虑、依恋回避、成长信念、命运信念能够预测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联合解 释率为 22.9%。 (6)关系内隐理论在成人依恋对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影响中充当中介变量。成长信念 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之间的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命运信念在依恋焦虑 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之间的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 成人依恋成人依恋 关系内隐理论关系内隐理论 恋爱冲突解决策略恋爱冲突解决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ecr and itr and theirs relation with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bstract since 1987 hazen and shaver used the attachment theory in the research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among adults, i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to underst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rospective of attachment, and it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vincing theories in researches on adult marriage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t is believed in the attachment theory that the attachment style is a relatively stable working mode that was formed by continues repeat and strengthe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he attachment object during early period. therefore,unless it is challenged by social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strong and potential effect that maintains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t is preserved and rarely changes during the whole life time of individual. because of this,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psychologists are seeking for better conflict coping behavior mode by researching on attachment dimensio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effect of implicit belief o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combined and revised contents of itr by knee and roci-ii by rahim. through out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679 college students from 4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dult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implicit belief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s penetrative investigated i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as followed: (1) the attachme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good. fearful style shared highest rate 47%, preoccupied, dismissing and secure style each shared 24%, 15%, 1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love status and love longevity.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major. (2) college students were apt to use positive strategie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tegrating style shared highest rate 47%, compromising, obliging, avoiding and dominating style each shared 16%、13%、13%、1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4) growth believes has related with integrating, compromising, obliging and dominating style i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destiny believes has related with avoiding, compromising, obliging and dominating style i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 the student of attachment dimensionality and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ttachment anxiety, attachment avoidance, growth believes, destiny believes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hich explained 22.9% of the variance. (6)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acted as the intervening variable between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growth believes partially effectively mediated the influence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destiny believes partially mediated the influence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keywords: adult attachment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conflict resolu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1 1 1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1 1 1.1 依恋基本理论 . 1 1.2 成人依恋研究 . 2 1.3 关系内隐理论 . 6 1.4 冲突解决策略 . 9 1.5 国内研究现状 . 12 2 2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研究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与研究问题 . 1313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3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 1515 研究一:问卷的修订研究一:问卷的修订 . 1515 1 ecr1 ecr 问卷的选择问卷的选择 . 1515 2 itr2 itr 问卷的修订问卷的修订 . 1515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5 2.2 结果与分析 . 16 3 roci3 roci- -问卷的修订问卷的修订 . 2121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3.2 结果与分析 . 22 研究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中冲突解决策略现状调查研究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中冲突解决策略现状调查 . 2929 1 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 2929 2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2929 2.1 研究对象 . 29 2.2 研究工具 . 30 2.3 研究程序 . 30 3 3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 3030 3.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况 . 30 3.2 大学生冲突解决策略调查状况 . 35 研究三: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研究三: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4646 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646 1.1 研究的目的 . 46 1.2 研究的意义 . 46 2 2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 4646 3 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 4747 4 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4747 4.1 研究工具 . 47 4.2 研究程序 . 4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5 5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 4848 5.1 成人依恋、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间的相关分析 . 48 5.2 成人依恋、内隐理论对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回归分析 . 48 5.3 成人依恋、内隐理论对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路径分析 . 5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讨论与分析 . 5656 1 1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总体现状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总体现状 . 5656 1.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总体现状 . 56 1.2 大学生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总体现状 . 58 2 2 大学生成人依恋、内隐理论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内隐理论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探讨 . 6161 2.1 比较不同依恋类型与恋爱冲突解决的关系 . 61 2.2 依恋类型、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 . 62 2.3 研究结果对心理咨询的启示 . 63 3 3 本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6464 4 4 研究结论研究结论 . 656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6666 外文文献外文文献 . 6666 中文文献中文文献 . 6969 附录附录 . 7272 附录一:亲密关系体验调查 . 72 附录二:关系内隐理论调查 . 73 附录三:rahim 冲突调查问卷 . 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5 . 75 致谢致谢. 76 . 76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1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11.1 依恋基本理论依恋基本理论 1.1.11.1.1 依恋的定义依恋的定义 依恋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 john bowlby 在 20 世纪 6080 年代率先提出的。bowlby (1969/1982)认为人类的行为出生时就伴随着一种天生的心理生物学系统(依恋行为系统) , 这种系统激发他们根据需要去寻找接近重要他人(依恋对象) 。这个系统在人类所有年龄的 行为中伴随着基本的调节功能(危险中的保护和减轻痛苦) ,而且在大多数婴儿期可以直接 的、明显的观察到(bowlby ,1988)。依恋系统最理想的功能是根据需要婴儿与依恋对象的发 生相互作用并获得回应, 从而提供一种相对稳定意义的安全依恋, 并且强调自信在寻求支持 中作为调节悲伤的策略 2。 1.1.2 1.1.2 依恋的研究依恋的研究 在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中, 依恋理论观点的检验通常是关注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关系体 验、 情感和行为的系统模式, 以及导致内化依恋体验的一种特殊历史(fraleyhazanmikulincermikulincer dweck et al., 1995; dweck, hong, dweck et al., 1995; dweck et al., 1993; hong, chiu, dweck et al., 1993) 25。此外,erdley 和 dweck(1993)研究显示人格 不变信念与感知固定的行为和增加责备和惩罚他人不受欢迎行为倾向性相联系, 并且ruvolo 和 rotondo (1998) 研究发现人格内隐理论与个体对他们恋爱伴侣观点和在恋爱关系中他们 感到的满意度之间中度相关 26。因此,dweck和她的同事分别发展了鉴别人们智力、人格和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7 - 道德内隐理论的量表(dweck et al., 1995)。内隐理论设立了不同的目标和关注于解释行为 的有利判断以及个体的消极判断。 例如, 持有智力不变理论的个体更多关注于固定的能力而 不是挑战方面的特点,导致他们解释消极的表现更多是缺乏能力而不是缺乏努力。因此,这 些个体在面对失败时似乎更多倾向于无助的反应(diener goetz b lake thomas, 1976; rahim , 1983)。众多冲突处理 策略模型中, 以托马斯(thom as, k. w. , 1976) 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影响最为广泛,其在满 足自身利益和满足他人利益两个维度上, 确定个体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回避方式 (avoiding) 、 强迫方式(competing)、 迁就方式(accommodating) 、 合作方式(collaborating) 和折衷方式(compromising) 。这五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则分别代表了武断性和合作型的不 同组合(郝尔雷格尔等, 2001) 61。 通常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对不同类型冲突的理解差异导致处理问题方式的不一致。 braikerpistole, 1993)和理解(feeney, noller pistole, 1989),并且很少运用退避以及语言攻击(senchak creasey, kershaw, eidelson hendrick hendrick 其次,命运信念变量对冲突解决策略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f(1,717)28.720, p.000; 再次, 依恋焦虑变量对命运信念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f (1, 717) 54.485, p.000; 最后, 依恋焦虑和命运信念对冲突解决策略同时做回归, 回归方程依然是显著的, f (2, 717) 27.134,p.000。 (3)评估变量的中介作用 在成长信念中介效应检验中,依恋焦虑对冲突解决策略的直接效应 c(.236,t 5.074;单变量回归)要大于间接效应 c(.179,t8.353;多变量回归) ,所以我们 说成长信念在依恋焦虑对冲突解决策略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在命运信念中介效应检验中,依恋焦虑对冲突解决策略的直接效应 c(.236,t 5.404;单变量回归)要大于间接效应 c(.202,t3.390;多变量回归) ,所以我们 说命运信念在依恋焦虑对冲突解决策略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5.3.25.3.2 依恋回避、内隐理论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分析依恋回避、内隐理论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分析 (1)建立没有路径系数的初始模型 图图 2.21 2.21 依恋依恋回避、内隐理论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初始模型回避、内隐理论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初始模型 依恋回避 成长信念 命运信念 冲突解决策略 命运信念 依恋焦虑 命运信念 冲突解决策略 .236* .266* .266* .202* .12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54 - (2)选用适当的回归模型来估计路径系数并检验其是否显著 表表 2.42 2.42 成长信念对依恋回避预测冲突解决策略的等级回归摘要成长信念对依恋回避预测冲突解决策略的等级回归摘要 中介模型的检验步骤 b seb 步骤一:path c 结果:冲突解决策略 预测:依恋回避 -2.747 .513 -.196* 步骤二:path a 结果:成长信念 预测:依恋回避 -.203 .038 -.220* 步骤三:path b/c 结果:冲突解决策略 中介:成长信念 4.037 .481 .301* 预测:依恋回避 -1.820 .502 -.130* *(p.01) 图图 2.22 2.22 依依恋回避、成长信念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分解图恋回避、成长信念以及冲突解决策略变量间的路径分解图 由图 2.22 可以看出,以依恋回避为起始变量、命运信念为中介变量,对冲突解决策略 的影响的路径中,有三条显著路径: (1)依恋回避冲突解决策略; (2)依恋回避成长信 念冲突解决策略; (3)成长信念冲突解决策略。我们在三个回归方程中检验了成长信念 的作用。 首先依恋回避对冲突解决策略做回归, 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f (1, 717) 28.720, p.000; 其次,成长信念变量对冲突解决策略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f(1,717)87.225,p.000; 再次,依恋回避变量对成长信念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f(1,717)36.511,p.000;最 后,依恋回避和成长信念对冲突解决策略同时做回归,回归方程依然是显著的,f(2,717) 依恋回避 依恋回避 成长信念 依恋回避 成长信念 冲突解决策略 冲突解决策略 -.196* -.220* -.220* -.130* .30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55 - 50.931,p.000。 (3)评估变量的中介作用 在成长信念中介效应检验中,依恋回避对冲突解决策略的直接效应 c(-.196,t -5.359;单变量回归)要大于间接效应 c(-.130,t-3.627;多变量回归) ,所以我 们说,成长信念在依恋回避对冲突解决策略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baron和kenny等人中介变量研究中最普遍的方法四步骤研究法中要求证明预测 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有关 58,由于依恋回避与命运信念不相关(见表 2.37) ,所以我们认为 命运信念在依恋回避对冲突解决策略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56 -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讨论与分析 1 1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总体现状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关系中冲突解决策略的总体现状 1.11.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总体现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总体现状 在本次研究获得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中,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分布差距较 大,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高达 86,分别为恐惧型依恋占 47%、专注型依恋占 24%、冷漠型 依恋占 15%;而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最少,仅占 14%,这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类似。田瑞 琪 (2004) 对上海 640 名大学生调查后发现, 恐惧型最高, 占 35.1%; 冷漠型最少, 占 18.6。 王金奎(2007)以苏州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发现成人依恋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和安全型分 别为 49.4、23.2和 15.6、11.9。但是国外和台湾成人依恋研究的结果和国内有所 不同,国外大多数研究中都是安全型的比例最高。例如 bartholomew(1991)研究依恋类型 的比例为安全型 46、恐惧型 20、专注型 15、冷漠型 19 41;lopez(2002)在样本为 245 人的大一样本中施测 rq(关系问卷) ,所得依恋比例为安全型 46、恐惧型 20、冷漠 型 19和专注型 15 42。台湾陈勤慧(2000)在采用王庆福自编的成人依恋问卷研究表明: 焦虑矛盾型依恋者最多,占 37.9;安全型其次,占 36.4;逃避型最少,占 25.7。 针对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如下的原因: (1)测量工具的差异导致测 量结果的差异。 国外有多种依恋的测量问卷, 问卷之间对依恋类型的划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例如 ecr 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回避与焦虑两个维度转变而来,而 rq 则是从四种依恋类型中选 取一种,所以依恋类型在不同问卷中的理解和选择上可能出现不同。 (2)中外文化的差异造 成测量结果的差异。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中国人情感上的内敛与含蓄, 在与人交往中也不鼓励 亲密的身体接触,因此造成回避维度的高分,反映在人际依恋中则表现为高焦虑、低亲近。 (3)本研究中的被试大部分年龄在 1822 岁之间,他们的父母约为 5060 年代出生的中 年人。这个时期的父母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严是爱、宽是 害” 等思想理念, 因此他们不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也不鼓励孩子与自己的过份亲近。 于是接受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可能无法形成良好的“安全基地策略” ,造成了回避维度和焦 虑维度的高分。 (4)ecr 对成人依恋类型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其准确性。近年来依恋的 研究者越来越强调采用维度而不是类型来研究依恋,所以 ecr 的四种类型仅供研究者参考。 1.1.11.1.1 不同性别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不同性别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 在本研究中, 男生和女生无论是在焦虑维度还是在回避维度都没有显著差异, 这与大多 数国外和台湾的研究相同。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都没有性别差 (hazancarnelley brennanlin,2003) 。台湾罗力人(1999)的研究发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57 - 依恋类型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苏逸珊(2002)通过对台湾大学生调查发现男生比女生更趋 向于冷漠。在国内成人依恋的调查中,田瑞琪(2004)对上海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 的依恋类型没有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王金奎(2007)对苏州大学生的研究中却发现男生与女 生在依恋回避上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不存在差异。由此我们推断,传统文化对男性女性 的刻板印象、 社会对待男性和女性的态度以及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可能会影响个体成人依恋 的发展,从而影响依恋风格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由于现有的研究受到样本数量的限 制(一般只有几百人) ,被试基本为大学生,所以不同依恋类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还有 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近一步探讨。 1.1.2 1.1.2 不同专业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不同专业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 本研究发现,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也就是 说研究中理科生和文科生在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上没有差异。 针对这个结果, 我们认为没有 差异的原因如下:目前很多专业文理科的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 营销等专业,虽然属于理科专业,但是学生也需要学习和了解大量的文科类的知识;还有例 如公共事业管理、 法学等专业虽然属于文科, 但是学生也要受严格的数理化逻辑思维方式的 训练, 所以文科和理科学生情感表达方式的区分并不明显。 再加之在取样过程中在文理科类 学校内选取了文、 理科生, 所以本研究在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上文理科学生之间没有村存在 显著差异。 1.1.3 1.1.3 不同年级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不同年级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 本研究发现,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依恋回避 维度上三个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大三与大一学生、 大三与研究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存 在显著差异, 大三学生依恋回避维度得分高于大一学生, 大三学生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也显著 高于研究生(主要为研一的学生) 。国外的大量研究认为,从婴儿期到成人,依恋风格是相 对稳定的(belskycrowellsagi,1994) ,所以基本上大学四年学生的成人依恋状态是稳定 的,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成人依恋的稳定性与应对方式、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消极生活事件 等转换过程的适应指标有关。 由此可见, 本研究结论基本支持了国外的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生活的转折点。 在一二年级从过渡到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后, 三年级的 学生开始真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规划,例如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很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 等待他们做出选择, 而且此时大三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 面对问题时他们更加倾向 于独立思考与解决,而不是频繁去寻求依恋对象的支持和帮助。而大一和研一的学生,刚进 入陌生的环境,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可依赖对象的支持,所以他们会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人依恋关系内隐理论与恋爱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 58 - 积极寻找可以互相陪伴并彼此依赖的朋友, 因此人际交往的亲密程度较高, 依恋回避程度较 低。 1.1.1.4 1.4 不同恋爱状况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不同恋爱状况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 既往国内的研究通常是考察恋爱过和未恋爱过学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差异, 但是本 研究只是针对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 因此从正在恋爱和曾经恋爱这两种恋爱状态来考察依恋 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区别。 本研究表明, 正在恋爱和曾经恋爱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的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曾经恋爱的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正 在恋爱大学生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的得分。通过 bowlby 的依恋理论和 bartholomew 的依恋 模型,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差异的存在,处于恋爱关系的个体在与恋人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有 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表达和自我表露, 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于是他们对自己和他人 就会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与困难时,他们也很容易从依恋对象那里寻求支持和抚慰, 从而消除不适的感受。 而曾经恋爱的大学生, 在与恋人分手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很多消极事件, 从而形成消极归因(例如自己不够优秀等)或者是消极应对方式(例如不应该流露自己的真 感情等),于是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持有消极态度,害怕被拒绝,担心无法受到他人的关注, 会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于是尽量通过回避与他人的交往来保护自己。 1.1.5 1.1.5 不同恋爱时不同恋爱时间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间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状态 本研究发现,恋爱时间为 6 月1 年和 12 年的大学生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与恋 爱时间在 3 年以上的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恋爱时间为 6 月1 年和 12 年的大学生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恋爱时间在 3 年以上的大学生。我 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爱时间为 6 月1 年和 12 年的大学生刚度过爱情的热恋 阶段,正逐渐从激情状态中恢复理智、从理想状态中回到现实生活中,开始真正审视自己和 恋人的关系,进入爱情的磨合期。这段时间恋人之间将会面对性格、观念、行为等各个方面 的差异, 需要彼此的沟通、 接纳和包容, 如果不能积极应对, 很容易引起恋人的焦虑和回避。 而恋爱时间在 3 年以上的大学生, 已经进入爱情的成熟阶段也就是默契期, 言行举止和回眸 顾盼之间都已是心有灵犀, 彼此之间已经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 可以随时为依恋对方提供支 持和抚慰,因此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状态明显低于恋爱初期的状态。 1.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