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产业集群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加勺 加 以 abs tract 了 五 e d is 州 ctfa d o 招七 a 代pl a yeda morc胡d mo比加卯“ 叨t ro le加山 e ln ode m eco n om y . wc b ave o b ta i n e d e x cel l e nta c hi eve m e d tsinth e r e s e a re h o f d is tricto c o n o m y 山 。 。 口 . n ow t h e fo a 招 esofrese a r c hare thc mod esofdi st ri cte c o n o m yd 罗 v e lo p m cnt b as e don t h ei n dus t ri a l clus t c r . p articul a r l yw 认 bthc com i n go f k ” o w l e 电e 一 b as ed cco n omya g cs , e a c hdistri ctgov e r n x d e niispos it iv cquic k l ym a k in gth ei n d u s t ri a l t 川 d u 化 a 肖 u st m e n t andimp ro v e m e nt . a n destabli s 址 n gthc m odes of 坛 d u s trial 5 匕 ” d 盯 。a dj u s t i n gth a t b 哪 on th ein d u s t ri a l c 】 u s ter i sb 以 力 m in gt h ewid e s p r e ad c o n c e r nof pco p i . . t 七 e加 d u s triald uster d e v clop m cnt th eori es are th e加po到 旧 n t c 。 川 阳匕ofd i s 幼cto c o n o r 口 y , 明d it is奴 加p o rtan t 以 为 刀 。 m y th coryth att b c n a ti o n 胡d 出 e t e gl 皿 rc 目 让 cthe七。 c o n o m y肠c p in g眠 川 a b u i t y幼dqui c kl yd evel o p m e nt . th e 即 a “gat her e 到 免 ct功 a t l n d u “ ri alcl 此 l e r b 朗m a d e isb e . e 6 幼 a l tob e c o m e 脉 scale eco n o m y,fu rt h eritben 比t tore al iz e the r e s o urcev a l i d 柳 inte gr a t e insi deth e d is t ri c t , 幼d it 诩 代 d u cethe p ro ductioncostad d p r o m ot e th e u p gr a d e o f l n d u s tri ais t ru c tu r c . s i n “代 加 rmin g an d o p e n i n g the c c o n o m y ofji 胡 g x i h asa 闪 u i r edgrcatd e v e fo p 血 即 此 讲 。 p l e liv吨 肠 代i coo 5 切 口 t l y in crere 。 幼d 奴 即 心 目丘 泊 灿 比。 爪 加 u ous c b 即9 。 即 d 加p ro v e m e n t . at 咖 s ame t 加c , 伽 加 d 此 trial s t ru 引 泊 r e ofji 胡 乡 心目 扣。 改 。 p 肠 cethe b 坛v ariety, 加 d us 颐a l 七 泊 t l ons 讲 ed isobvi o us ly幼d qul c 记 y,the fo rm o f u “ “t y p es 互 耐璐 t ri 吐s t 川 川 泊 化以 均 t d i n a t i 0 n d e v e 1 o p ing isgr a d u a ll y b ecomi n g . b utw i ththe s yste m ofc b i n es e 以 犯 l al is mm 赶 k e t c c o n o 刃 q y grad u 目 l y e st abli s b in g and i m p rovement, withth e w o rl d 以 力 n o m ici n t e gr als p 伙 沼 访 9 , and w i ththe ri gor d ” s t es t ofth e c o m l n g kd口 w l edg e 侣 c o n o m ya g e , th e d e 七 pl cvelsel f con tl a d j o ist h a t c o n 以 灿 1 恤th e i n d u s triats l ruct u rcof ji an 乡 心iscons t a n t l yrc a n n g 日 t 址 5目 rt l c l ea p p li es脉 in d us t ri a l cluster 山 eod esto 汕 a ly s i s a n d rese 欲 c b ji a n 多 心垃 dus tri als tructu二 , an d sununar y tb o indus tri 目s truc t u r e adjustha 址 s t o ry c x penencean dte a 比l j o inth e邝 q 二e ntofji angxi e c o n o m i c d eve lopm e n t s t l a t e g y , 山 e articlc s u p p li e s tothe pos s i b il it y and v i abl e p l ans 幼d w ays of 面吐初 gto加p rov e the ji a n 多 心i ndus tri als t ru d u re , andp m m o tej 汕9 为 eco n o m y ke叩in 肠s tabi 垃 t y and fast h e ai t h d e v c lop. 旋 y wo n 肠 :s trud 泊 r e , 加p 功 v cme 刀 t , clus ter m ode , m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的 研究 成果 , 也 不 包 含为 获 得 一 鱼 鱼左 堂 一 或 其 他教 育 机 构 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 (手 写 功 稀瘩签 字 日 期 : , 7年 ” 此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了 解南昌大学 有 关 保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有 权保留 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 本 人 授 权南昌大檬可以 将 学 位 论 文的 全 部 或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储 签 名 手 “ ,: 南 肴 释 签 字 日 期 : ” .) 年 少 月 劝 日 导 师 签 名 、手 写 ):人 和 签 字 日 期 : 州年 七 月 念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 .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区域的因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区域经 济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卓有实效的发展.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从雁行 理论、点轴开发、区域生产综合体到产业集群理论的过程。目 前,以集群化发展 为立足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 到来,各地都在积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 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集群化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的重 要内容,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 的经济组织形式,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 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理论。一 方面,集群化发展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实现区域内资 源的有效整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地理位置的相对集中以及文化的趋同 性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共享和传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永续的 动力。 从区域发展来看, 随着我国加入wto , 国家、 区域、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 趋激烈, 竞争形态开始由 基于单体的竞争转向 基于产业链的竞争。企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 所显现出来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集群战略己成为企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 重要模式。 从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内部出现全球性产业分工,产业生产链高度专业化, 技术标准趋于统一,全球消费选择趋同与个性化需求同步发展。集群化、生态化 和柔性生产是现代产业组织的重要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研究集群发展与区域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集群的知识增长机 制对于我国转变生产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全球化、知识化的挑战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 来, 江西省经济获得了巨 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 益提高, 社 会面貌日 新月异。与此同时,江西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经济的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但是,面对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日 益加快的新 形势,以及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考验,江西产业结构所隐藏的一些深 层次的矛盾也日 益显露, 致使江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产业结构的现状 与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差距还比较大。为此,有必要对于江西的产业结构进行深 第 1 章 绪论 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改 革开放以来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 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为江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思 路,从而促进江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 好趋势。 本论文 运用区 域经济理论,结合江西省产业发展现状, 对江西产业结构调整 进行的分析研究,寻求促使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 够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1 .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对江西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关理论 探讨与分析,为江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进一步运用产业集 群理论,对江西省产业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分 析了集群化发展模式对组织的知识共享和增长的促进机制。 1 .3本文的主要内 容与结构安排 全文共由六部分组成。 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一章 指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外部条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并 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第二章 阐述了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和三大产业的现状特点,并指出 了目 前江西产业结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三章阐述了 江西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效应分析,并用定量分析法判定江 西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第四章 通过技术和效益指标判断出江西省优势产业群和主导产业群,选择 合理的江西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和集群产业组织模式。并指出为促进江西产业集群 发展所提供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与 展望: 总结本文内容,并介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后续工作的 展望。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 彼此的 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在空间上集聚, 形成强劲、 持续 竞争优势的现象。也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千 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 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的内容。 前者主要是指产业之间比 例关系的协调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后者主要是指产业结 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 集的方向升级;由低加工度产业的比较优势地位逐步向高加工度产业的绝对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变等。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紧密相联,互为促进,集群的目 的是促进结构调整 与优化,结构调整必然是促成产业的集聚。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 业集群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 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 产业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结构 优化的主要方式,已经成为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之一。 2 .1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外部条件 2 .1 .1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经济集群形成的 重要内 在机制是 合作,重要的外在环境是制度。 产业集群理 论的流派大致有三个:以 产生的时间为序,为外部经济理论 ( 以马歇尔的理论为 代表)、集聚经济理论 ( 以韦伯的理论为代表) 和新竞争经济理论 ( 以波特的理 论为代表)。 马歇尔最早运用 “ 外部经济”的观点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曾把经 济规模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 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 有很大关系; 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亭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他把 第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把第二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内 在规模经济。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外部规模经济所致, 他认为“ 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 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 而获得”。马歇尔认为不断形成 和发展的经济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厂商也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虽然 是外部经济,但是对于某一个产业或某个产业集团来说,则都是内部经济。产业 集群效应主要是 指“ 外部经济” 的内 部化. 。 阿尔弗雷德 韦伯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 了产业集群现象。韦伯认为, 产业集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自身的 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 式集中于某一个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 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而且,他还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 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 企 业 集 群 二 波特系统地提出了 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他把产业集群定为在某一 定领域 (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t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 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 劲、持续竞争优势的 现象。波特认为, 竞争优势 各关键要素组成的钻石体系,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钻石体系的基本目的 就是 推动一个国 家的 产业竞争 优势 趋向 集群式分布。 . 在一个互 动的 过程中, 一个 有竞争力的产业会带动另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在面对挑剔型的客户对产品和服务 的需求时,产业会把压力转移到上游供应商,对上游企业提出了更高需求。当本 国市场拥有一流的下游产业时,它不但对本国的上游供应商形成帮助,也会带动 上游产业向海外发展。上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样有助于本国下游产业发展国际 竞争力,上游产业使用的新技术, 提供的新原料,都可以 提高下游的创造性,上 游产业也可能通过多元化发展进入下游产业的竞争。当一个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时,通过扩散效应还会创造新的相关产业。一旦形成产业集群, 集群内部的产业 之间就会形成互助关系,这种效应是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扩散的,自 然形成产业 集群内的关联。在产业集群出现后,一个地方的经济资源为寻求最大生产效益, 会自 动远离单打独斗的产业,而向产业集群集中,产业集群内产业的竞争力越高, 资源流向这个产业集群的速度也会越快。 2 ,1 .2产业集群的形成外部条件 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除了具有自身的内在机理外, 还需一定的外因发生作用 0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 呵 尔弗雷德. 韦伯 工业区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97 . 迈克 尔 波 特 国 家 竞 争 优 势 , 北 京 华 x 出 版 桂 2 002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外因的改变, 有可能影响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的方向。 这种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基础设施; ( 2) 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有序的竞争环境: ( 3) 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4) 创新氛围的形成与创新机制的培育;( 5) 良 好的社会资本。 2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产业由 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它不仅包括产业 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即产业结构 的 合 理 化, 主 要 是 指 产 业 之 间比 例 关 系 的 协 调 和 关 联 水 平的 提 享 产业 结 构 的 高 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顺着第一二三次产业优势地位顺向 递进的方向 演进,从低 水平状态向 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 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沿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 产业方向演进;由 低加工度产业的比较优势地位逐步向高加工度产业的绝对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变等。 推 动产 业结 构 优 化升 级的 主 要 手段 是 通过 技术 创 新改 造传统 产业、 开发 新兴 产业: 通过引进外资,利用外国现有资本和技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制定符合国 情的产业政策, 选择好主导产业。西方产业结构演变模式有: 1 、雁行形态理论 雁行形态理论揭示了后进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分 为三个阶段: ( 1) 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某项产品技术的开发生产,而后发工业国只 能依赖进口,此时国内市场是由进口商品形成的导入期阶段; ( 2) 后发工业国通 过引进技术逐步具备了生产条件,实现进口替代: ( 3) 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 吸收和创新,后发工业国形成规模经济使该产品出口国外,并且有可能形成以该 产品为主导的出口 结构和生产结构。 2 、产品 循环发展模式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理论认为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 发展变化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 构的国际一体化, 产品循环顺序应是 “ 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一出口一资本 和技术出口一进口一更新的产品开发”。产品经过这一顺序不断循环,带动工业 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 升级。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2 .3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关系 2 .3 .1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 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集群是一 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 的公司和各种机构的集合,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及流通的各种 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经济组织系统。主体是数量众多、提供相互竞争的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企业, 包括上游的原材料、 零部件、 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 供应商, 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 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 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厂家。这种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多种产品的 共同 产出, 厂商间分工密切的产业集群, 经常是每个厂商只负责一道工序, 相互协 作, 这种灵活专业性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以带来规模范围经济效应。 产品联合生产就比各自 单独生产节约成本。通过企业间的专业分工和共同使 用外部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 共同 利用某些辅助企业, 企业除了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效应外,还可以享受到产业集群带来的 环境成本、 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配套成本的降 低的低成本优势效应。首先,集群内 企业分 布密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 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其次,集群为企业带来基础设 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与传播和交易费用 的降低。再次,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与功能发达而完替的专业市场共存, 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丰富人际渠道, 将信息高效传播, 使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 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 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最后,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 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 有利于降低企业之 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集群除了区域内直接从事某一特定产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还包括许多对其 存在和发展起直接和间接支撑作用的各种行为主体,如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 信息、 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大学、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促进企业联系和互动的其他 机构, 例如金融机构、 客户和行会等。实际上, 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是某一孤立 的行为主体所能完成的, 其发展都可以 看作是区域内 外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交 织在一起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产业集群只不过是保证各种行为主体相 互间各种活动具有更高效率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借助集群这种特殊的组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织结构, 企业之间可以 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企 业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中各个行为主体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而是通过区 域网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区 域网络是一种在集群内 部看似封闭,而实际 上与集群外仍然发生众多联系的关系模式。从资源案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 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 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从产品结构上看,集群区内 企业经过竞争和兼并,只有那些采用先进技术的 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又由 于集群内企业的模仿能力 较强,这将促使好的技术、 产 品和企业制度得到尽快的传播与扩散,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 新。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竟争压力获得单个游离企业难以 拥有的产品质量、产 品差异化和建立在质童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有助于促成产品结构和技术结 构的优化。而且集群内小企业通过承担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所需用的大盆资金和 设备,使大型企业在资 金不足的条件下, 顺利承担了产业升级的主力角色.集群 以其内含的交易、组织关系使大企业牵引、提携小企业进入了高层次的生产空间, 使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 保持了较强的“ 相关度”, 从而使 他们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2 .3 .2 产业集群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有效产业组织形式 2 ,3 .2 .1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组织形式 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与产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来看, 产业组 织是指产业内 部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即指生产要素在企业内和企业rsj的动态 组合方式、组合活动。组合方式表现为生产要素如何组合,采取什么样的组合形 式, 组合活动则表现为实施某种组合方式的一系列活动。 产业组织的实质反映的是 生产要素在产业内 部的配置。因此,它是一种 “ 微观产业结构”。没有产业组织 作为微观上的载体,产业结构对生产要素的“ 宏观”上的配置就无法实现。 产业 组织主要模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独占 型模式,即 纯层级组织: 第二类为竟争型模 式,即纯市场组织:第三类为中间性体制组织, 其中又可分为寡占 型的企业集团 模式和产业集群. 将产业结 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 合起来看,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 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 或地区间形成的某 种产业链或某些 产业链。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表达形式, 在今天各 国产业结构优化的 过程中越来越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从交易费用角度看, 企业内 部交易费用过高时可以 通过市场交易来外化:反之,当市场交易费用过高 而企业 更有效率时,可以 通过企业组织来 “ 内 化”.如果企业和市场的交易费用都相对 高时,产业集群和其他的中间性体制组织就应运而生了。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2 .3 .2 . 2产业集群是当 前世界流行的产业组织形式 其最主要的 特点就是企业分工的外部化,即 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被分解为众 多的零部件生产环节,分别由专业化程度较高的 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从而形成 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网络。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对外相当于一个 具有市场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对内则构成一个平等互助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 外部的市场垄断与内部的合作竞争,使区域产业产生了1 +1 2 的竞争优势。 2 .3 .2 . 召产业集群是能够灵活适应产业结构要求的产业组织形式 不同的产业结构要求有不同的产业组织与之对应。一般来说,发达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要求有较为完善的产业组织与之相对应;而不发达的低水平的产业结 构,则对产业组织的要求程度相应降低。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体制组织的主要表 达形式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正是由于它是一种能对应于外部交易条件和市场环 境变化的自 我适应调解的经济系统,它的主要成分和组织结构可以 根据复杂多变 的市场环境灵活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重新组合和自 我调整。也就是说,这种产业组 织具有很强的“ 韧性” 和生存能力。从微观层面讲, 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伴随着 产业组织的再造,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合理化的产业组织为前提。 2 . 3 . 2 .4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政策实施更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组织还是实现产业政策调解目 标的微观环境基础。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 程中,产业政策往往是调整的手段,调整的载体就是产业组织,包括产业集群对 产业政策做出反 应。 这种反应直接表现为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乃至产业之间的重 新配置,与企业之间信息和物质流通网络的自 适应调整,从而使产业结构向着产 业政策诱导的方向变化。这一调整反应过程就成为产业结构政策的作用机制。同 时,对于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组织来说,产业集群之类的中间性体制组织的存在 更具普遍性。 所以,产业政策使通过诸如产业集群之类的中间性体制组织的自 适 应来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的。 2 . 3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 重要源泉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根据纵向专 业化分工以 及横向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 特定地区而形成的具有集 聚经济性的产业组织。产业集群内上游企业之间、下游企业之间、上游企业与下 游企业之间进行细致而紧密的分工与合作能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当产业集 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内的某道生产工序和环节就会逐步被分离开来,并有可 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形成专业市场,参加到产业关联和配套网 第2 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络之中, 并获得行业规模扩大的 外部经济效应,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 的发展。除此它还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 单个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竟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组织内 部,即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打破传统企业 “ 大而全”、 “ 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构建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组织方 式, 进而通过大型企业精干主体,发挥龙头作用,促进产业扩充和产业价值链的 形成, 进而进一步增强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作为在高 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 成的配套体系,企业间的分工己经细密到部件生产及其各个环节上。在这里,每 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一个环节。这使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一种 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同时,由于企业高度密集, 这类专门精于一种产品开发和生 产的企业即近距离相互竞争,又近距离相互协作。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创新竞 争, 相互学习 和借鉴, 必将导 致技术创新 和技术进步,进而 推动产 业结 构 优化升 级。一个主机厂有若千家零部件厂商就近为其配套,一个零部件厂商也就近为多 个主机厂配套。这样的产业网络具有接近市场的便利,也具有了技术创新的便利 和强劲动力,从而把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得很低,也使产品的质量不 断提升。这种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专业分工高度细密的产业集聚所具有的产业竞 争力,是 “ 大而全”、 “ 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以及在地域上相对分散的生产方 式都无法比拟的。 另外, 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 从产品链的角度可以 使我们摸清产业链上的 各个环节.发现产业链上的薄弱节点,找到需要改善的有效切入点,消除阻碍该 产业发展的瓶颈:从价值链的角度可以引导企业向利润空间大和附加值高的方向 发展,使相关产业部门和机构明 确地区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的目 标和路径, 进一 步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从产业结构链的角度可以 使政府相关部门 发现薄弱产 业,在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总 之,产业集群一经得到发展,就能够通过发挥区域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察 赋优势,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和企业间网络外部经济效应, 迅速提升区 域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依赖,而且一旦这种路径形成,就会 有自 我强化的过程, 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 产业集群具有其自 身的 演变和发展规律性。大量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以灵活专业化为核心的社会网络、 积极向 上的良 好创新氛围、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以 及路径依赖性, 这是产业集群获得成功并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一旦产业集群形成并走向 成熟后,将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形成知名的区域品牌效应。 通过 “ 区域品牌!,效应, 一方面, 使每个企业都受益, 消 第3 章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除经济外部性, 改变 单个企业广告费过大, 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另一方 面, “ 区域品牌” 与 单个企业品 牌相比, 更形象、直接, 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 和提炼, 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企业集群, 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 短暂的, 品牌效应难以持续, 而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只要不是 由于技术或自 然条件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衰退或转轨, 区位品牌的效应更易持久。 总 之,在市场制度完替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效应和机制,对企业、 产业乃至区域的竟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 法拥有的. 第3 章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3 .1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断调整, 江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也得到 加强,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内部结构逐步合理,高 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得到一定的改造提高,基础产业 对加工工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第 三产业繁荣活跃,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次 产业比 例从 1 9 7 8 年的4 1 . 6 : 3 8 . 0 : 2 0 . 4 发展到2 0 0 5 年的1 9 . 0 : 4 7 , 2 : 3 3 . 8 。 在此期间,从总 盆上分析, 第一产业总产值从1 9 78年的36. 18亿元上升到2 0 05 年的7 70亿元; 第二产业总产值从1 9 78年的33. 08亿元上升到2 0 05年的1914. 9 亿元; 第三产业总产值从1 9 78年的1 7 . 74亿元上升到2 0 05年的1 3 71. 3 亿元。 从 结构上分析, 1 9 78年江西省第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分别为41. 既、 3 8 . 侃、2 0 . 钱: 2 0 0 5 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分别为1 钱、 47. 既、 33. 8 % 。 从1 9 78年到2 0 05年的27年间, 第一产业下降了22. 6 个百分点, 虽然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下降幅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从 1 978 年的38. 以到2 0 02年的38. 既, 经过80年代的下降和90年代的回升, 只有 微小的变化。 只有自2 0 03年起才有较大的变化, 上升幅度达4 . 6 个百分点。 第三 产业上升了1 6 . 4 个百分点( 见表3 . 1 。与全国同期相比, 上升速度快于全国平 均水平。从总童变动与结构变动的分析来看,一方面是三次产业在总t上呈明显 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是各产业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 第3 章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总体说来,这一阶段江西省的产业结构演 进过程基本上是符合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但是从总量上来说,江西省的第二 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2005年江西省第 一产业占国民 生产总值比重仍远高于全国达6 . 4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低于全国6 . 1 个百分点,这表明江西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江西省的产业结构调 整仍需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表1 1 1 978 一 2 阅5 年江西省和全国g d p 构成 年份 江西省全国 江西省比重 ( %)比重 (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 9 7 84 1 . 63 8 一 020 .427 .947 .924 1 1 9 8 04 3 )3 6 . 91 9 . 629 .948 .22 1 . 9 1 9 8 540 .43 6 . 62 3 .028 .242 .928 夕 1 9 9 04 1 . 03 1 . 22 7 . 8筋 .94 1 . 33 1 . 8 1 9 9 53 2 . 03 4 . 53 3 . 51 9 84 7 . 23 3 . 0 2 0(扣24 .23 5 . 040.81 4 . 845 .93 9 . 3 2 阅 123 33 6 . 2月 o j1 4 . 1呜 5 . 2礴 0 .7 2 00 22 1 一 93 8 . 83 9 . 31 3 . 544 .84 1 .7 2 阅31 9 . 843 .43 6 . 81 2 一 646 .04 1 . 4 2 0(m20 .445 .63 4 . 01 3 . 146 .240 .7 2 印51 9 .047 .23 3 .81 2 . 647 .53 9 . 9 致据来源: 江西统计年鉴,1 9 79理阅七 年和 中国统计年鉴,1979一0 06年 另外按从业人员在三次 产业中的 分布衡量, 1 9 782 0 05年江西省产业结构的 变化也十分明显。 27年期间三次产业在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 巨大变化: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 由1 9 78年占绝对优势的77. 2%下 降到2 0 05年的39. 钱, 平均每年下降约1 . 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上升幅度较大,由1 9 78年的9 . 既上升到2 0 05年的32. 既, 平均每年约上升0 . 86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14. 2 个百分点, 是三次产业中上升幅小的 ( 见下表3 . 2) 衰3 . 2 197 8 一 2 005 年江西省和全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 ( % ) 年份 江西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全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 重 (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3 章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1 97 87 7 .21 3 . 09 一 87 0 )1 7.31 2 . 2 1 9 8 077 . 71 2.31 0.068 .71 8 21 3 . 1 1 9 8 566 .720 21 3 . 16 2 . 4 20 .81 6 . 8 1 9 9065 .7加 j 14.0. 60. 12 1 . 41 8 ) 1 9 9 55 1 . 025 .02 4 .05 2 . 223 .024 .8 2 0(犯4 6 一 624 .42 9 . 05 0 . 022 .527 .5 2 d0 146 223 .53 0 35 0 一 022 .327 .7 2 (x) 245 .32 2 一 73 2 . 15 0 .02 1 一 4 2 8 一 6 2 00 34 2 . 02623 1 . 849 .12 1 . 62 9 . 3 2 0 044 1 . 027.03 2 .046 .92 2 )3 0 . 6 20 053 9 . 927 .23 2 . 944 .823 .83 1 . 4 数据来谭: 江西统计年鉴沙1 979-2 0 1 阳年和 中国统计年鉴1 979-2 的6 年 从动态观察,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呈现较强的规律性:第一产业从 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总体呈小幅度上升 趋势。而且从2 0 00年开始江西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优于全国从业人员结构: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江西省从业人员结构已进入合理状态。 3 .2 江西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 3 . 2 .1第一产业内 部结构 从上表 3 . 1中可以 看出江西省第一产业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1. 既下降到2 0 05年的1 外。而且下降速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 后开始逐步加快, 特别是近年来下降速度显著加快。 从1 9 80年的43. 溅到1 9 8 5 年 的40. 姗, 再到1 9 90年的41. 咪, 前一个5 年下降了3 . 1 个百分点, 后一个5 年基本 上在原地踏步, 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 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稳定快速下 降, 199 5 年的比重为3 2 % , 比1 9 90年下降了8 个百分点, 2 0 00年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到24. 2 % , 又比1 9 95年下降了7 . 8 个百 分点。 进入新世纪以 来, 第一产业的比 重下 降速度明显加快, 每年的下降速度分别为0 . 9 、1 . 4 、 2 . 1 个百分点。 从第一产业内部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品种和品 质结构全面提高.从下表3 . 3 可以看出:农林牧渔总值内部结构得到了 优化,由 1 9 7 8 年的7 4 . 0 :1 1 . 9 :1 2 . 8 :1 . 3 调整到2 0 0 5 年的4 4 . 7 :7 . 6 :3 1 . 9 :1 4 . 2 。 农 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却不断增加, 其中渔业 第3 章 江西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增长速度最快, 由1 9 78年的1 . 3 % 增长到2 0 05年的14. 器. 自2 0 00年来两者之和 已占到第一产业的4 沸以 上, 到200 5 年两者之和达46. 1 % , 说明 居民 对食品的需求 已从温饱型过渡到讲究营养和结构。 而林业产值1 9 95年前的不断降低, 但在1 9 95 年以 后基本稳定, 说明了 江西环保意识增强, 开始大力保护环境, 滋砍滥伐的 情况 开始减少。据统计, 2 0 05 年全省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64. 3干公顷,比上年增长 10 . 弱; 森林援盖率高达60. 0 5%,位居全国第二位。 表3 j 江西省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单位 ( %) 年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服务业 1 9 7 874 .01 1 , 91 2 . 8 1 . 3 1 卯 972 .4 1 2 . 91 3 . 61 . 0 0 . 1 1 9 8070 .7 1 4 . 11 4 . 01 . 2 1 9 8 564 .7 1 2 . 31 9 一 93 . 1 1 9 9 0 60 .1 9 . 42 6 . 4 4 . 1 1 9 955 2 . 5 6 . 623 .27 . 89 9 2 0(x)5 0 9 6 . 729 .21 3 . 2 2 田 15 1 . 46 , 8 28 .61 3 . 2 2 00 25 1 . 17 . 2 28 .41 3 . 3 2 (x) 345 .6 8 一 43 0 . 21 4.11 .7 2 以抖46 .5 7 . 53 0 . 81 3 . 61 一 6 加 0544 .7 7 . 63 1 . 91 4.2 1 . 6 数据来潇,江西省统计局 江西统计年鉴,1979, 2 0 06年 3 。2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第二产业包括轻、重工业和建筑业,它为现代的民众提供着绝大部分的生活 消费品,吸收了 社会劳动力的大部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是构成城 市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而且工业在我省经济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是经济增长的 主动力。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工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程 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 绝大部分是工业, 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工业结构上。从上表 1 一 1 中可知,江西第二产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 重从改革开 放初期的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