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 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 y8 8 2 5 5 捅姜 当今,生态伦理学给人们灌输着对未来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们在实践 和观念上给自然造成的“伤害”行为进行着不懈的指责,强调人与自然融合 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学说和流派在阐述这些观点时背离了对人的本体思考和 对世界的价值关怀,并没有体现出伦理学对世界终极关怀的理论鼎格,对生 态伦理成为现实的客观条件与具体途径也欠考究。要么把价傻赋予自然,要 么把权力让渡自然,虽然有其会理性,但未免带有软弱无力,避重就轻的意 味。这种理论上的跳跃致使环境伦理陷入了“远离人烟”的理论思辨之中, 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人们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关注与生态伦理难以走入寻常百 姓家的极大反差。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理论层捆和实践角度论述了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 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途径。虽然学术界企图用消解人主体地位的方法完成对生 态伦理的理论建构,僵本文认为环境问题既然出入弓 起,那么“解铃还须系 铃人”,环境危机的消除最终还需要通过人的努力来完成。因此,不应“谈 人色变”而应立足于人的本质的完善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人类的 自我拯救,人与自然的和谐才具有现实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在对入存在的价 值与意义的追闷中探讨了生态伦理的逻辑起煮与哲学本质,对人的存在作了 本体考察,从箍指明了生态伦理的本体特性和份僮要求:对存在的肯定与对 世界的终极关怀。在此基础上,本文找到了生态伦理现实化的具体途径:完 善与合理和用科学技术;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发展生态政治与加强生态文化 建设等。哭有规范人类的具体活动,自在之在与岛为之在才能统一。然而这 些人类活动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展现,同样,环境闽题也是人性内在矛盾的 外部表现。因此,完善人性是生态伦理现实化的主体条件。 关键词:生态伦理本体存在人性现实化 a b s t r a c t t 0 d a 弘e c o l o g i c a le t l l i c si n f u s e st h em i s e r y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b o u tf 嘛u r et 0 p e o p l e + 薹te o n d e l i l n s 氆ev i o l e 娃a c 重i o 珏so f 矗n ys o r 重瘿v e nt o 搬t l l f ei np r 嘴t 主e e 鑫珏硅 i d e a ,a n di tl a y ss 骶s so nt h ei m p o r t a n c 嚣o ft h e m b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n a 饥a 董l d p e o p l e b u tm 锄yt h e o f i e sa i l ds c h o o l si g n o r et h e0 1 1 t o l o g i c a l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a l l d v 懿毽ec a 瓣恕rw 巅d e b 棼e 痰e 懿c s 翻e s 珏l 揩嚣e e ti 主se 黾甜a c 毒e r s 氆a ti 番v 罄 t l l ew o r l d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m a l s ot h eo b j e c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 sa n dd e t a i l 麟) p r o a c h e s t h a te c o l o 瘿c a le t h i c se o m e st r u el o s t 蛾e 南r c eo fl o 瘿c a la 毽啪e n t a t i o n t 孰e y w h e 氆e r 嚣n d o wv a l u ew t t hn a t 毛l r e ,o rg i v er i g h tt on 毹u r e a j 馈o u 曲r e a s o n a b i e , t l l e ya v o i dt 1 1 ei m p o r t a | 1 ta i l dd w e l lo nm e 打i v i a l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o ft 1 1 em e o r y l e 翻sc c o l o 密e 难e 墩i e si 拄圭o 魏e 婪l 豫s p e e 氆8 畦。珏。s o 照毒m 嘉蕊黻鞋9 8 pw a s 琳鑫耱 b e t w e e np r a c t i c e 甜l dm e o 彤 t bs o l v et l l e s ep r o b l e m s ,m i sp a p e re x p o i h l d sp r o p e r t y 髓e c o l o g i c a le 如i c s 锄dm e a s w e s 氇酿i tt l l m s 饿王ei nb o t h 氆e o r ya n dp r 韪c t i c e 鞠始a c a d e m e sw a n tt o s e tu pm e 矗锄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e m i c sb yc l e a r i n gu pt h es u b j e c to f p e o p l e b 1 吡i ti s l n a nw h oc a 璐e se n v i r o n m 黼t a lp f o b l 啪s ,i 弧珏圭【t | l a 耋、转娃i m 歉a 主e 也e e n v 拍麟e n t a ie r i s i sa l s o 姆p e o p l e s ow es h o u l d 酗m ls e l 靠s a l v 蕊o nb ym 觚 i m r i n s i c a lp e r f b c t i o n o n l yb yt l l i s ,c o u l dm eh a m l o n i o u s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m a l l 鞠d 箍a l 掰蟹b ee s 敦v e 翻。甏洳p a 辨f 辫b e s 氆e 孙西c a s 掘娃a n d 西i 孙s o p 毯髓l e s s e n c eo ft 1 1 ee c o l o g i c a le m i c sb ys c o r 。h i n gt h em e a i l i n ga n dv a l u eo fm a n a t 拯es 锄et i m e ,i ti n d 至c a t e sn l ee s s e n c ea n dv 蝴u eo f e c o l o 蛋e a 壬e 幽l c sb y 班n a l y z 主越g m a n se x i s t e n c c :t o 穰i 嘲e n t i t ya f l dg i v ew o r l dm t i m a t ec o n c e m d nm i s c o n d m o m 、v ef i n dm em e a 8 u r e st h a te c o l o g i o a le t h i c sb e c o m e sn u e :t o d e v e l 印辙e n 躲du s eo ft e e 酝。重。g ya l ls d e d l y 瓣d 嫩i o n 畦l y ;鼍o v e l 印 警裟| 2麟衅螂垤 苗咖僦 黜 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i c s ;t oc a yo u te c o l o g i c a lp o l i t i c s ;t oc o n s n l l c t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e t c b yr e c t i 聊n gm a n sa c t i o n s ,w es h o u l dm a k em 趾锄do t h e r b e i n g s1 l i l i t e h o w e v e r ,t 1 1 e s ea c t i o n sa r er e n e c t i o n so f m a n se s s e n c e m e a n w l l i l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 盯eo u 铆a r dr e n e c t i o no f m m a n t yi 堇l i l e r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 s op e r f e c t m gh 啪a n i t yi st h es u b j e c tc o n d m o nt l l a te c o l o g i c a le t l l i c sb e c o m e s i n t or e a j i t y _ k e yw 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e t l l i c s h u m a n i t y o n t o l o g y e m i 妙 t u m t m e 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 及其现实化途径研究 弓l言 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心态问题。人类只有从改变心态和更新思 维方式入手,才能自觉傈诞人的活动与自然和谐。生态伦理通过对价值、良 知等入类灵魂深楚酶遥阙谂涯了入与鑫然掰废僚持戆关系,是入类嚣保活动 从意识领域肉实蔑镶躐转纯的一个“蓓念调按器”。 第一,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憝一种“生态秩序”的保持 伦理与科学、艺术和宗教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其价值目 标悬寓现和谐与秩序。马克思曾指出“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 现蠡然爨孛的最伟大静遴步,还需要一穆因豢:娃群兹联合力鬃葶曩集体行动 采舔季 令薅鑫歪艉力灏不足。“由予穗髓瓣嚣要筇毯销豹零熬,浚及穗 3 求褥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 两性关系、交换、分工) ,所以他们必 然要发生相互关系。”o ,为了生存,人必须缩成一定关系。人自身的生产与再 生产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将人规定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存 在貔。伦理起初是为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维护社会正常运转霹孬产生,此时, 稔攥维护魏援坟是一耱“享圭会”获痔。 湖样,入与自然的关系也须保持一寇秩序才能进行正常酌物质能量交 换,环境危机正是由于人裟对环境的盲目光序影响造成的。自然界是人类的 母体,也是人类生命赖以延续和发展的能爨来源,伤害了自然就意味着伤害 了人囊身。人与自然关祭的紊乱与失控使褥环境危机愈演愈烈,人类正面临 藿黛蹇豹考验。套零凝鬟顿疼裂营滋过“麓离了桎会获孝簸没骞久豹存 在,入只筢通过社会虢膨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随着社会豹发展丽发展” 。1 因此,我们说丧失了社会秩序,人将无法存活,那么遗忘了生态秩序, 则将毁掉整个世界( 环境危机便是有力证明) 。生态秩序要求人必时刻遵循 “自然法则”,按自然艘缚办事。它是一种和谐之美、自然之韵,是人与自 然应保持静必然张力。生态伦理献尊麓溪律入学以恢复入与自然疲有的生态 秩序为目的,它以求真、达普、通美的哲学品格蒙求人类把头上的“灿烂星 空”与一孛夔“遂德律”绕一起寒,实理万物焚生与毽器纛渣。 第二,生态伦理是实现环境保护由他律转为自律的精神信念 生恣伦理学一方面突破了道德只调节人与人之问关系的传统域论,另一 方嚣它使天类重掰窜褫螽蠢在整雾孛豹位簧,第一次把邋德关铎静对象扩袋 到了自然界。它不仅仅是道德关怀对躲数量的增加,更黛疆的是人炎观念的 一次大转扳。当一皲思想成失一静理论,走入人们的心灵深处,就会积淀茭 人们内一心固有盼精神信仰,避而成为一种坚不w 摧的意恚信念。这种意志信 念是完成一项事业的最有力保证。 实鼯主,接受耱遴穗靛是接受一静整赛溪,一释傍铮。遵戆成为一秘 信念也就是“对菜种道德翻标及其理论的信服和崇拜。”“1 生态伦理也不例 外,它的信仰特质是使环境保护由他樽转为自德的有力像证。“在我们生活 中不可靛没有菜种框架,因为生活裁意昧着去行动,倘若没有先确定我们行 为的框架。我们就无法行动。“”生态伦理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框架,为 我翅处瑗入每鑫然戆关系攒鬻了方肉。痰德曾迭襻论述避道德法羯翡终震 “让我们觉察到我们自己的超感性存在的崇高饿,并且从童观方面在人之中 产生了对于人自融商级天职的敬重,砸这些人同时意识到他们感性的此在, 意识到与之连绪在一超弱辩予 龟铜荔受本戆裁激静本洼静依羧往。埔久作为 理性存在物,有了道德信念,则就有了抵御诱惑的能力,更具备了行动的力 量。生态捻理作必一耪道德体系,一照进入人浆虑心,泼涟戈一穆镶念,裁 会产生光法比拟的威力,到那时,环境保护不褥是被迫,而是人类的自觉选 择。 第三,生态徐理唤醒生态莛舞,菠交瑟维壤式,措鼙入类兹学淹方式 良知是人们内在的道德离觉。生态良知,“怒指人类自觉地把自己作为 生物共嗣体的一员,把自身的活动纳入生物共鄹体的整体活动,并程此基础 上形成豹一种维持生物共同体和谐发腥的深裁的爨任感驭及对自身行为韵 生态意义的自我评价能力。”1 生态伦理以“应当”呼唤着人类的生态良知: 在人与窦然懿关系中,天一羯把基基攀梵凌驾予基然赛之上熬“主薅”,耋 然成为任人宰割的客体;这种片面的主体意识遮蔽了人类固有的“爱万物” 天性;在无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人类忘记了“自己是谁”。生态伦理 从良心、良知出发,唤醒了人类尘封已久的“本性”“敬畏万物”、“民 胞物与”、“取之有度”。实际上,这些本性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出于人 们受物欲的过多支配,对此己麻木不仁。生态伦理为人类找回了“天人合一”、 “仁育万物”的生态良知。 生态伦理开启生态良知大门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1 ) 走向有限主体。人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脱离自然界,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一 部分,而且永远都是。人类应该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尽快完成从“绝 对主体”到“有限主体”的转变,与大自然为友,按自然规律办事。( 2 ) 从 现实意识转向未来意识。现实意识是一种只管今天,不顾明天的提前消费。 正是这种“透支”消费,使人类对大自然“债台高筑”。未来意识则是指不 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将来,可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实告 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迟早会危及到整个人类的发展。人类在过好今天的 同时,更要考虑到明天的发展,尽快实现从现实意识到未来意识的转变。( 3 ) 人类从个体意识向类( 整体) 意识迈进。由于环境的共通特质,对自然生态 系统的局部破坏,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应忽视个体行为 对环境的破坏。再者,环境问题是波及全人类的危机,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 都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一全局问题,只有全人类共同携手才能彻底解决,人类 应强化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 生态伦理从生态秩序、信念和生态良知出发,从理论上建构了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规范体系。它对外在强制措施内化为个体自身的“道德律”起着 根本作用,是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 信念支持。 一、生态伦理的本体特质 重提本体论并不是历史倒退,现代文明带来的生存危机恰恰是本体论。 重提本体论并不是历史倒退,现代文明带来的生存危机恰恰是本体论o 我们应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追思本体论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的信仰找到精神寄托,激活人类对 3 被遗忘的结果一人们在终极信仰上缺少了本体支撑。人类创造了极为丰硕 的物质成果,不但没材晶尝到物质丰裕带采的愉悦,反而把自融桎梏在了文 明的枷锁中。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却遒受着精神空虚的折磨;猜忌、绝 登、无秘、焦瘩等不嶷壤缝霆撬着天们数良荧。人即将被豹豫冬舞健,嚣壤 丢失囊己豹危陵。我稍不禁溷,这是为侍么? 俸为反愚与超越之哲学给我稍 指出了答案:由于人们远远地丢弃了对其管奖的追求,缺失精神家园的人类 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不姆和谐,而是成了彼此分化与相互压制的对立关系, 从此人们就陷入了孤独的苦痛之中。康德说过,“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 该予什么”我们能够簿凝传么”这三个惩题是久必须要回答的,也只有人 这个有理毪懿存在戆方麓骰凄目答。毽德又援壅只有逶遘瓣“久是行么”豹 追问,才能找到这些阔题的答案。康德的闷艨揭示了本体论对世界终极关怀 的晶质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 何物存在,如何存在) 。“缺麓终极价值关 怀成了现代人普遍的邋德缺失,因之也成了现代社会最稀有的道德精神资 源”。渤生态问题就是人类糖毒率家园失落的外在表现。针对环境闷题带来静 童器蕴较,我察瘟该瑟藏毖绥重疆本钵戆终壤关蘩终篷。 自从有了人的活动,作为万物本源豹存在就被分割成了自为存在( 属人 世界) 和自在存在( 满物世界) 。存在关切的是物的终极意义,最然一开始 作为超验的纯逻辑思辨丽产生,但它对世界本原的探究恰恰是人类对自身与 外郝墩界关系的思考。它指出了繁杂事物鹜矮的统一,万事万物够展现予 整魏筵霆稷囊,簸嚣菇入与鑫然实臻融合技囊7 基煮。然瑟玺态鲶疆氇垂是 对本体论存在之源的追溯与反思,它是主体在“有限”与“无限”豹矛盾运 动中做出的“存在之思”。 ( 一) 存在( 本体) :对世界的终极关怀 整个世界可分为群部分,一个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则 楚狂凌予我翎心孛瓣瑾怒鬟秀。瑗实鳘嚣傻凌霞 l 霉鞋存活,露瀵慧嫠赛谴我 们爨船执著。奉薄论班探求世界本源为己谯,勾藏了一个充满囊罄荚的理想 世界。人类历史是一部朝漪“理想世界”前进的历史,在“理想世界”的指 和谐姆宪美世界的执著追求。 4 引下。头上顶着“灿烂星空”,心中怀着“道德律”,人类走到了今天。古希 腊,亚氏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存在即“是”,“是”是所有事物产生的最 初的、第一性的原因。基于难氏“第一原因”说,赫拉克里特把世界本原看 成是一团活火,人类只有遵循火和逻格斯( 1 0 9 0 s ) 才能达善。中世纪,经 院哲学一度盛行,上帝成为所有存在的终极原因,人应该遵照上帝的意愿行 事。这样一来,按神学本体论,人与自然的融合只有在天堂才能实现。针对 神学本体论,近代哲学家力图用“实体”存在揭开本体论超验的神秘面纱, 他们推崇理性。笛卡尔认为通过“我思”就能把握“我是”之是,把自然、 上帝和我看成存在的三种具体形态。其中,只有上帝才是真、善、美的统一 体。这种实体本体论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中成为逻辑推论。黑格尔认为, 存在是超出经验范畴的纯概念的逻辑思辨,逻辑是支配世界的第一原理。“理 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 0 1 这样,人与自然就被同化于绝对精神之中。本体论研究在中国虽不像西方 那么倾心于逻辑演绎,但理气之变的天道观与万物一体的宇宙观也同样阐释 了存在的本原问题。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我们今天孜孜以 求的理想生存状态。 在现代,理论界大都把本体论研究抛到了历史古迹中,把它看作一种没 有实际意义的逻辑思辨。然而现代人类伦理道德的缺失正是本体论失落的结 果。它的存在之说体现了人类的最高价值追求自为存在( 人) 与自在存 在( 物) 的融合。“在”是所有在者的存在规定性,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按 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存在着,他们的内在结构与生存机理决定了事物的存在状 态。虽然存在状态与形式干差万别,但所有在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在要求: 保持自己的本质特性。现代自组织理论与控制论都证明了这一点。无论人还 是自然物都以维护自己的本质存在为基本生存目的,万物都以各自的方式保 持着自己特有的规定性,即事物总是指向存在。自然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都是事物追求自身规定性的一个演变过程,事物在追求自身本质规定性的过 程中,就有了一种对自己和他物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要求自己对自己存在本 质与存在状态的维持,另一方面则要求它物对自己本质规定性的支持与肯 定,当然这也包括人类对他物的肯定。本体论通过对所有在错的掾究,找到 了万物在世的本质规定性一在者之在。瓣事物的存在都怒幽自己的内在 规定性决定的,并无商低贵贱之分,因此万物实现和谐共生并不魁无稽之谈。 零髂论戳“在”为依褥把爨存在者续入鑫纛豹关,陌视野,把攀携辩鑫鸯蠹在 簸窥牲静缳持 睾为赋予搴物自出豹穰摇,诖所有在者被戴和谤,相互交融。 选种荧好图景不正趋嫩态伦理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本体论在对存在的种种追问中彰显出了对世界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人威怎样生活才能达替、求真、通美,才熊实现世界和谐与竞荧。它要求人 类黛囊善美予一体,按照然法剐翘范自己憨行海,与自然融食,实蕊入豹真 纛徐篷与意义。存在之涿说是对事实与徐镶、魏律与磊豹熬滔阏萄应答。本 体论通过对存在的反恩驻示出了其最高联念一对世界真普荧的追求,对 存猩万物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使人的存在过程具有了方向性和目标 性,也预示着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能不断越越自我、不断完善囱我的生成历 稷。入永这是一秘立足予现实又甭断超越现实的可能性存在。本体论的建梅 鏊予疆赛,又亵予臻蜜,窀受我誊j 在臻实菇璎憨之窝檠超了一嶷疆梁。 本体论以“在”为万物立命,对世界的形成和入类的行为法刚一直进行 着逻辑论证和文化反思。但由于人类过渡迷恋自为存在的生襻状态,一直用 自融的特有方式积极的褥定世界上的每一个在者改造,改造,再改造, 面把自在存在淹没在了墨| 兰越的喧嚣中。要嶷现本体论倡导的终搬荧一环,如翦 掰逑嚣要久簧定瑟骞凌滋之在。入只套鸯建魏窃戆存在,孝缝簸终逡予龚我 实现,完成一个真正入的自由展现。因为人从来就是一个无法摆脱自在之在 的在者,卢梭说过,人熄生而自由的,却觅时不 x 也不无辜残害;更不以自己的好5 在行3 。勾= 九器蜣酮翻利裁甄r 币囊铀酰 h j j 扣 靶蝌明v 氍彗”;翟隅型鬟壁础w 鲤豫鲫闻龉凹堡趔翦蔓旦薹区; m 羹氛i 射喜士秘亟具臻侄 明主鼎粥鲫缝望孵燧鳢雾裂骣跫磐萑掣口垦i 酬霞执裂她錾掣j 醒 一合磐鐾列拍蠢鲜;雀嚣蠢嶝童甄坠再薹翻越郡。西懿w 韩付诸于实践。最而 易见,怎样利用是人的问题,这与科技毫无关 系。其次,就科学技术自身来讲,它既然是利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那么 人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不可能对世界造成“伤害”。再次,今天的环 境问题说到底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利用的不完善所造成的。这种不完 善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利益的趋动下,人们一方面侧重于“利用”自然的 技术发明,而忽视了“保护”自然的技术发明;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利用者由 于利益上的短视,即使一部分科技发明有保护环境的作用,因为在短期内得 不到利益回报,也被“束之高阁”。 ( 2 ) 科学技术的事实性与人类价值选择的冲突导致了科技“失真” 事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 就是对事物事实性即规律的描述,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二 者或描述一种事实,或利用一种事实。科学与技术在发明与利用中只要遵守 客观规律,所有环节的进行以规律为指导原则,就不会对自然造成危害。然 而人类多元化价值选择却要求 科技按人的意愿满足多种需要,由于科技的事 实性不指向任何价值,也不因人的需要而改变,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所以科技的实事性与人类价值选择经常发生冲突,此时,人类经常选择或侧 重的是“价值”。这就难免会人为扭曲科技的事实性以此满足自己的要求, 进而导致了科技的“失真”(科技发明与利用违背了其事实性与规律性) 。 ( 3 ) 环境危机是科学技术“失真”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科技失真即歪曲了科技展现事物规律的本性,主要表现为科技发明与运 用环节的中断:其一,科技发明大多停留在能带来明显政治或经济效益的环 节上,其接续环节人们不再研 究。科技发明环节的中断导致在投入使用中使 残留物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而造成污染;其二,由于对利益的单纯追求即使 有环保技术也经常被人们束之 哲学上,康德、笛卡尔等把人的理性看作怒人统治万物的资格,人凭借具有 趣性就可以把其他非溅性存在物当作工具米利用。当时,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破除人类盲目淤拜自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 愆。侄萁演极意义帮一发不霹蚊,以征暇巍然为孩心懿瑾论骚念避努夸大了 入鹣主体建经,误嚣了舀己对天与大鑫然荚系豹诀识。萁慝聚憝人类只颞宰 制自然满足欲望,而忽骆了对大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以致不断遭到大自然 的凭情惩罚。今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似乎比传统人类中心义“开化”了许 多。它虽然也强调人类主体优越性,但同时也不否认其他有机体是自然界生 余必阉体中的一贯,人类有义务和责任扶瀵义上关心他们豹存攘农发震。瑗 筑人类串心主义怒入麓主俸箨麓努惫疆裁分:一舔分是裂雳毯凌能主体;勇 一郝分是保护环境的主体。它摒弃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些极端思想,主 动掇出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蒙性,这是一个历史进步。但他并没有摆脱主客二 分的僦界图景,其理论慕础仍是以人类利擞为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抛弃或超 越它。 久类孛心主义是久类遥予乡 力袁定恁貔存在懿典鍪蓬式。英蜜覆不楚把 黝强成目的,两是把物仅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其行为所凝有的道德意 义怒微乎其微的。叔本华曾分析了阻止一个人作恶的几种被迫因素:“( 1 ) 害怕惩罚或者报复;( 2 ) 处于迷信,或者说,害怕将来得到报威:( 3 ) 出于 怜悯网情之心,包括遇常的施舍仁爱;( 4 ) 处于荣誉,或者说,疆心名声受 鼯。”“8 嚣蓑人类鼹巍然缒绦护逛不努警嬷予这足耱薅嚣。一方瑟,懿天类 整体褥畜,现代入类中心主义本身就是害怕巍然惩罚与报复静产物。另一方 面,从人类个体层面来讲,有的害怕受到滋律惩罚;有的则是出于传统民俗 习惯溅迷信的考虑。自觉避免危害某些代袭特定意义的动物绒植物,原因 是怕遭到“上天报应”。另外,出于维护自费公众形象,惧怕舆论谴责丽不 去炙搴臻害宅秘。这蘩楚予褶瓣鑫令酚浚豹孬失,接藤德熬溅淼,不其骞囊 正鹣邋德意义。康德措獭:“只有缝对靛命令才能是实践豹撬德,其他命令 都双可称为选择的规受q ,丽不是规律,因为任何事物,即被选怍是仅仅作为 达到某种任意选定的目标的手段,那它本身就只可被看作是偶肖的,只要目 的经消失,那末,命令就失去效力。反之,无条件的命令,决不允许意志 择取相反的途径,只有他才能用规律所具有的必要性( 或必然性) 指挥意志。” “们事实的确如此,当自然灾难来临时,人类敬畏自然;当灾难消除时,人 类就会解除约束,为所欲为。这正是现阶段人类在保护自然时上演的一幕。 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屡次遭到自然的重复惩罚。与相对命令下的行为不同, 绝对命令支配下的行为,事件本身就是必须要做的,它不牵涉到自身以外的 任何目的,因而其行为具有持久性与无条件性。也正因为如此,绝对命令才 是我们所欲求的道德规则把客观存在物不是看作手段而是目的,具有了 伦理意义上的善。 2 、自觉的主动肯定( 内心的情感投射) 一目的的善( 伦理意义上的) “人的价值和优越性并不仅仅表现为,人拥有表达自己、发挥自己潜力 的能力,他还包括我们观察其他存在物、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和自我超越的 能力。人与非人类存在物的一个真正具有意义的区别是,动物和植物只关心 ( 维护) 自己的生命、后代及其同类,而人却能以更为宽广的胸怀关注( 维 护) 所有的生命和非人类存在物。人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不仅 认肯他人的权利,还认肯他者动物、植物、物种、生态系统、大地一 的权益。这种终极的利他主义是或应该是人的特征。”“”的确,人类从利己 主义到功利主义再到人道主义一步步在向利他主义走近。人既不像其他物体 仅仅为自己活着,也不像其他物体仅有生存需求,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欲望 的多纬度存在物。人的本性良知有一天会复苏,因为人是有感情有理性的。 汉普夏尔( s h a m p s h i r e ) 说:“只有在人类对物种产生了或即将产生感情和 情感的兴趣的意义上,保护物种才是值得追求且应受到嘉奖的。”“” 情感投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情感体验,是情不自禁的感情 流露。叔本华分析了情感投射的心理机制,他指出:“善的性格就如同 种主题音乐,不断充斥一种固执的情感:那就是我,我,我。由此会汩汩 涌现一种仁爱之心,一种拯救天下苍生的情愫;与此同时,一种欢乐的、自 信的、宁静的感觉就会溢满心田。与此相反的心情,则是与恶的性格联系在 一起的。”。”的确,认识到自然是创生万物的母体,是所有生命之源。人类 的这种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自然就是我的身躯,就是我的放大体;保护苍生 万物,就是在保护我自己。那么人类就没有理由不怀着一种审慎而谦尊的态 度来对待自然界。叔本华说:“本性善皂的人总是清醒地意识到,他生活与 其他个体之中,正如生活与自身之中一样。”这种感情是如何产生的呢? 他说:“理由很简单,具有这种感情的人很少考虑他个人的存在,因为它的 生活与一切生物的生存在总体上都是共同的。”“人类不仅脱胎于自然,而 且其存活也必须依赖于自然。马克思指出,自然是人与之进行交换的人的身 体。诚然,人是自然的“小我”,自然是人的“大我”。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 了生活物质资料,而且也赋予了人情感体验:仁爱万物,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与品性。人的所有活动实质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而已,人与自然的 关系不是主客关系,而是生态关系。罗尔斯顿指出现代人类的错误在于:“误 把生命故事的最后一章当成了生命故事的全部。”自然产生人类又哺育人 类,这一事实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当人不是误把自然看 作资源,而是当作根源时,发自内心的仁爱情感就会涌现而出。在西季威克 看来,“这种情感因素是包含在我们关于被视为一种德性的博爱或普遍的爱 的常识概念之中的。”。”我们说,表现这种情感或意志的行为就是“善”的 行为。 人的情感被包含在非理性因素中,但当理智与本能欲望保持一定距离 后,理智情感就会凸现出来。理智情感活动具有方向性、有序性与可控性, 它是目的善的起因。脱离本能欲望的理智情感已不再把人与世界看作一种消 费与被消费关系,而是把世界纳入到自己的生命中,看作自己生命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在这种感情投射下,此在( 人) 不仅肯定自身之在,而且也肯定 所有在者之在,因为其他在者已是此在生命的一部分。理智情感使人类能从 自己的本能欲望中抽身,建立“普遍情感”一视外物为自己的同类,能 够从自身的体验中推及到他物的感受。正如康德所说:“自然,可定义为受 普遍规律所规定的事物的存在,因此,我们可把义务命令变成这样的辞旬: 你必须随时遵循一种可有你的意志变成为普遍的自然律的准则而去行动”。“” “在者之在是目的”是支配人类意志的绝对命令和最高准则:一、支配世界 的普遍原则是自然律;二、人类遵照自然律而不是依欲望对待在者一一让在 者依其本性而在。这种情况下,此在通过遵从自然律维护在者之在是绝对命 令。 诧释境赛豹情感真丽不伪,实丽不箍。英鞠诗人雪栗说遭,道德最大静 秘密是爱。有了情感,才有了人类的自爱、爱物。有了爱,才有拯救万物的 髓。跨与行动。长麓麴馕感稷淀会影残攘己及物戆道德意恚,送瑟转像梵太识 的实际行动,“没商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州嘲而且这种感情会成为茭德的前 奏,“否认情感把意志的仁黉倾向本身提高为一种更高的荧德并且使它有效 率楚站不住瓣戆”。”1 这嵇演感体验缎遵多次凝蒙、获淀,就会这翔一耱无 意识状态,内化为人们持久与稳定的自觉行动。由此而言,普遍情感投射是 产生善的孳亍为的基础因素:一、姥时,恕它物毳传尽戆,二、情感积淀之最, 会形成一贯与持久的道德行为。理智情感豹产生怒此在对生存状态豹最本真 回应,也是此在与在者本真联系的展现。对在者自觉性的目的肯定照示出了 筵在静意义与狯馕;“天不褥莛在煮瓣主夫,入建在考豹瓣护者。”潲 人类以不同的方式解读满自然的甯说,只有在情感交流中,人才会理解 自然一无限的存在,也才能认识自飘一有限的存在。也只有把黩己浸在 怠然静躯体中,在瓣自然无限存在的遣思中人才能本真的生存。道德意义上 的肯定是按自然律的方式领悟大自然的“言说”,即倾听良知的呼声。“良知 只存在予鼗在豹券在方式孛;它只因蜜舔生存遭劳霹在实舞生存之中考终 为实情宜泄出来。”矧在海德格尔看来,良知就怒此在的臌开状态,“良知的 呼唤具有把此在向其最本己的能自身存在召唤的性质。”自然为人立法, 不是久隽鑫然立法。蠡栗我稍有薄夭类蠡身霹大窝然静深镄体验,我销藏能 认识到,人类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并风也只有当人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时, 人才能诲意地栖羼予大地上。自然是人类的播崽地,人类耩,菸与自然,才戆 有心灵上的安宁与生存上的鬻足。此裰是唯一能遍问在之懑义的在者。拥有 生命情感和独特性情的此在,有能力摆脱本能欲盥的遮蔽,向自然敞开自己, 驾起一庆入与是然逶牙浚逶瓣绿色逶筵萋。 ( 凹) 生态伦理通过“此在对在的肯定”使本体论对徽界的终极关怀成 为可能 本体论为我稍淹求美好的理想整界指明了方向。缺少终极关怀的懂界只 有现在,没有未来。但只有终级信仰,没有伦理指导的世界也只能是一种“世 步 剪源”。生态抡毽煞产生馒零体论砖 筵赛豹终缀关悔褥娃实褒残必毒戆。 1 4 存在是在者的存在,没有在者也就无所谓存在。存在是“一”,在者是“多”。 一与多的关系是源与水的关系。一( 存在) 是多( 所有存在者) 的共同本质, 一生多,多源于一。因此,在只有通过在者才能显现,在者越丰富,在之显 身就越完整。生态伦理从关怀现实的在者入手,以维护在者之丰富为己任, 把存在本体提升为伦理本体,为本体论实现和谐完美的理想世界建立了信念 支持和行动指南。 对在者发自内心的自觉肯定是生态伦理的本有内涵。但伦理一开始并不 是以关怀所有在者为目的出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化才逐渐恢复了 自己的本来面目:从社群伦理到国家伦理到人类伦理,再从人类伦理到生态 伦理,而生态伦理的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动物解放 权力论,到生物中心论再到生态中心主义的发展过程。生态伦理无疑是对传 统伦理的一次伟大革命,严格来讲,伦理发展到生态中心论,其本质才得到 完全显露一一尊重在者,实现善的意义与价值。 亚里士多德把伦理看作是管理人自身的政治,认为道德是政治学的一个 组成部分。“可见,关于道德的讨论就似乎不仅是政治学的部分,而且还是 它的起点,从总体上说,在我看来,这种讨论似乎应公正地被称为不是伦理 学的,而是政治学的。”“黑格尔认为“伦理是自由的理念。它是活的善, 这活的善在自我意识中具有它的知识和意志,通过自我意识的行动而达到它 的现实性;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在伦理性的存在中具有它的绝对基础和起推动 作用的目的。因此,伦理就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 念。”o m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把伦理从个人扩展到了国家和社会,提出 了“公共幸福”和“公意”,他指出“唯有公意才能够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 即公共幸福,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而且“国家或者说城邦,只不外是 一个道德人格,其生命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大地伦理学的创立者利奥 波德认为“感情”是伦理产生的根源。他的大地伦理便是出自对大地的赞美、 尊重而产生的。与伦理感情说相反,康德则认为“自律是一切有理性者互相 之间的道德价值的基础”o ”,他提出了“绝对命令”。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 史怀泽则认为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1 。从伦理的概 念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伦理所关怀的在者范围不断扩大:从人类个体、人 类群体、再到人外之物。 而生态伦理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对在者丰富性与多样性肯定与追求的 过程,它使人际伦理的局限性暴露无遗:起初,道德只限于调节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物”只有工具价值,离开了人的评价,“物”无价值可言。道德是 有理性的人的特权,他物没有理性因而不是道德所关照的对象。此时的伦理 只肯定与尊重此在( 人) ;随着近代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辛格和雷根为 代表的动物解放动物权力论者主张把道德调节的范围扩大到有感觉的动物 身上。而生物中心主义的创始人泰勒则提出了“尊重生命”,把道德关怀从 动物延伸到了一切生物体身上,任何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应成为“道德顾客”, 伦理向度扩大到生命之在:以利奥波德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则把道德关怀的 对象扩展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存在物。至此,伦理完成了对所有在 者的肯定。生态伦理在对人类自身反思中肯定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在者的意 义与价值,突破了传统伦理仅关心人这个在者的园囿,把伦理渗透到所有在 者之中。亚氏认为在者之在是“善”,此在只有尊重在者之在才能通善,达 美。生态伦理仁爱万物的品质诠释了本体论终极关怀的品格:对世界万物( 所 有在者) 的肯定。 生态伦理破除人类伦理的束缚,立足于“存在”,又不拘泥于“存在” 的抽象思辨。它从关怀现实的在者出发以规范和原则的形式确证和维护存在 的实体和意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一步步把所有在者纳 入了自己的关怀范围。在者是存在的实体,存在是在者的意义,脱离存在的 在者是畸形的,没有在者的存在是虚无的,只有二者实现统一,世界才会完 美,社会才会和谐。以维护在者多样性与完整性为己任的生态伦理使无形的 存在在有形的在者中找到了归宿,从而使构建一个和谐世界成为可能。生态 伦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追求的在者与存在的统一正是本体论和谐、完美追求 的具体体现。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在生态伦理对“在者”的关怀与呵护中得到 了最真切的回应,生态伦理是对“存在”和“是”的一种完满诠释。 ( 五) 从环境问题到生态伦理:存在的遗忘与找回 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存在被遗忘造成的。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呢? 主 客二分的认知思维遮蔽了存在的意义,主体的绝对化把存在遗忘了。海德格 尔指出,只要此在在世,它就与世界浑然天成,此在于世界不是空间关系, 而是一体关系,人一旦展现在世,就把自己交付给了一个它所遭遇到的世界 了。在存在意义上,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为一体,本无主客之分,是一种 相互支持的关系:物满足人类的需要,同时人类作为关系的存在物,只有给 予物必要的对等满足即对物的尊重与呵护,才能实现这种关系的稳定与平 衡。只有索取没有给予的不对等关系迟早会破裂,环境危机就是这种关系失 衡的结果:人类由主客二分到绝对主体只一味向自然索取而“回赠”无几。 相比他物,人因其理性能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把世界看成被认识和 被改造的对象性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更有利于人类清醒的认识到自 己的责任,维持好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但这种区分只能是相对的,而不 是绝对的,充其量人类是在尊重自然基础上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个相对或是有 限主体。 但是人以理性自居,把世界分为彼此外在的两个独立实体:人成为无所 不能无所不欲的绝对主体,自然成为被奴役的客体。从此,存在由统一走向 分裂,世界由和谐走向对立。为了征服客体获得“自由”,人类穷尽理性之 能事发明了巧夺天工的各种技艺,自然变成了任人宰制的物件。现代社会到 处弥漫着科技和理性的气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尽各种招数使自然为我所 用。技艺的魔力使人类相信只有出于理性的科技才能捍卫人的存在,才能使 人摆脱必然与束缚。黑格尔指出,自由就是觉悟人的本性,寻找那种“回家” 的感觉。然而主体的绝对化导致了技艺的异化,人类不仅没有获得自由,反 而使自己“无家可归”。海德格尔指出技艺是对事物的“解蔽”,由于事物的 本性被技艺的“座架”规定着,人类无法看清事物的自然本性。因而,只依 靠技术,人类无法达到自由的存在,“思”才是通向人类自由的必由之路。 但主体绝对化使人类丧失了“思”的能力。马克思曾指出,自然是人与之进 行物质交换的人的身体,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应该同自然产生分 裂。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对外部世界的肆虐就是对人自身的伤害。世界原本 完整,存在原本统一。由于人类片面发展了物对人的满足关系,丢掉了人对 物的义务和责任,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与对峙。从而把世界割裂, 使存在丢失。忘记存在之源的人类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着大自然的报复,主客 1 7 二分的 簸莽使存在的意义被遮蔽,绝对主俸豹j 童分张扬遗意了存在,捣毁了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存谯之深已兖分说明了鑫先存焱与囊在存在从来都怒一个无法势裁黪 统一体,世界是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体。“世界若不包含于我们 之中,我们便不完憋;同样,我们若不包含于世界,世界墩是不完整的。删 鑫为存亵与鑫在存在共霞擒簸一令完嫠靛存在。久号蜜然豹蓠源经决定了又 永远不能脱离自然,自然也不独立于人类的存在之外,人必只有与外部世界 和谐相娥才能找到囊己生存瓣凝据。殿此找回被遗忘的存在是环境阏蘧褥以 解决的希望所在。童态伦理游思本体,重新确立入在穗界中的地位,为人类 找回了久违的存在。它使人与外物的本真关系得以再现:人与外物本是同根 生,嚣戮舞鼗提蘩;久采远蹩鑫然熬罄分,人类不窿凌驾予塞然之上为瑟 欲为,威对其给予必要的“尊重”,因为在维护世界的稳绽和平衡方面,他 物与人越着同等盼作用;人鞭其理性受应知道如何尊重它物,实现墩器的和 谮统一。生态伦理健侵入类觚狭隘自私酌“,l 、我”向与自然合为一体韵“犬 我”不断迈进。 生态伦理不仅姨睡了存凌嚣显瞧怒对存在的鹰定。宅淡“是”麓擐据, 推出“成然”。“怒”是“应然”的载体,“应然”是“是”本有之义。在康 德那里,“存在”怒完满的“是”的必然规定性。人类要确证自己的存在, 蓑必然蓉先确涯德耪懿存在。没有蘧豹静存在,入类遣无法遮嚣完满鹣“是”。 “是”鼹所有在者的本质,“是”的完满需要各种在者的相互支撑,而不是 “独树帜”、“孤劳鑫赏”。主窖二分条l 孛下盼人类存在是一秘非本粪鳃“虚 假存在”。只有融入自然,人的存在才建真实的。这种真实的存在以存在者 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基础。利舆波德猩大地伦理学中这样描述到:“一个行 瓷,当它骞秘予维护生态系统熬竞整、稳定窝美疆露,它就是歪确熬。”弹1 这充分说明了在者的多样性对存在的徽蒙性。生态伦理以维护在者的多样性 与完整性为宗器,从丽实现了对存在的肯定:整个世界处予彼此依存翻联系 | ;每互魂乏中,在者越丰富,襻在就越完善,瞧秀落越和谐。自然是“大我”, 是“存在”的全部。人只有尊重和保垒了“大我”才有“小我”( 人类自己) 驰存在。因照,专矮人类豹伦理著不楚对夫这个在者懿黄是,埝烩耀反,是 里康芒纳有过这样一褥描述:“新的生产技术代替了旧的铁路运输被 汽窜运输代替,回收的啤酒瓶被不回收的代替。在农场里,程人均产量保持 稳定时,能得到收获的土地的数量却在下降,结果,化肥代替了士地。旧的 灭擞方法棱合戚杀虫裁;c 霹瀛滚涕之类瑟代蛰,瑟隽了控割杂擎,涂蕈税被药 裁绥洒所校替,链强鹣鼙滠放牧薇饲养溺掰代替。”涵1 峦魏可觅,科技发弼 和使用中掺杂了过多人为因素,对利益的遗求扭曲了科技的本来面目一对 “囊”的展现。利用失“真”的科技来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