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诗经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是在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 两千年来,解释、研究诗经的著作汗牛充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极其优秀的诗 经研究专著问世。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个政治动荡,而社会、经济、文化不 断进步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诗经研究别开生面,一方面,大胆创新、疑序之风 兴起,诗经研究不落窠臼、独树一帜而对诗意有所发明。另一方面,汉学的保守 力量亦捍卫诗序的地位,形成“尊序”一派的强大力量。两种力量时有消长, 但在磨合中更加有利于各家学说百花齐放,不乏贯通之作。吕祖谦作为南宋卓有成 就的理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受其家学熏陶、师承教化以及交游的影响,学术思 想体现出气势宏阔、博采众长的特色。南宋淳熙年间,他搜集了从孔子以来至于当 代的众多诗经研究成果,融取舍诗序、解答诗意、阐明音韵训诂以及辩证史 料于一体,撰成吕氏家塾读诗记。全书共三十二卷,上承孔门诗说,下启续吕 氏家塾读诗记、诗辑等,继往开来,对于研究诗经是不可或缺的。读诗记 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读诗记既博采众长,解诗参考毛、郑众氏之 说;又有所取舍,断以己意,融集解与原创为一体;二是客观地对待诗小序, 既非完全遵从,也不全盘否定,科学地去取,突出了吕氏的诗学观点和诗 说;三是东莱按语体现了吕祖谦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经史合一”的思想。因此,读 诗记既是一部很好的诗经初学教材,也是保存前人诗经研究成果以及吕 祖谦个人诗经学创见的不可多得的诗学名著。 关键词:吕氏家塾读诗记;吕祖谦;诗经研究;诗序;诗教观:集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加肋曲勋,日笋w 勰c a l l e d 舔t l 塘丘瞰c o i l c c t e dv e r s i o no f p o 锄si nt l 圮觚c i e n t d ”嬲d 嚣鹪w e l l 嬲o n eo ft h eo d n f i l c i 触c l 嬲s i c s h la l i n o s tt w om a u s a n dy e 甜s ,m 锄y b 0 0 l 【sa n da n i c l 鼯删f 缸耐t o 砌p 肋础矿勋,氇万c 锄e o u t w m w h o s e 胁i l y h a da l o n g 伽i t i o no fl e 锄j n gl uz u q i 锄w 嬲a 铀。岫c c m 觚i 肌s c h 0 1 h i s t o r i 锄锄dl i t 瞰i l u r e a n i s ti nm en o r t h e i ns o n gd y i l a g t y h ew 鹊s od e e p l ym f l u 锄c c db yh i s i l ym 锄b e r s , t e h e 培趾d 衔e n d sm a th eh a dh a 、,ec o l i o c 锄m 觚ys c h o l 躺w o r i ( sf o r 曲i l d y i n gl ,鼯 b o o k 巧s o h g sa 融w 献吼1 h r e r d sa ,t dc o l l e c t e d a n n o t a l i o 瑚蟛确eb o o k 西 勋馏sr c g a r d h so fs e c t a r i 缸b i 勰硪sm o s ti l n p o n a n t a d e m i cc h a r t e r i s 虹c i s s y d 恤髂i z i i l gv a r i o 吣t l l e o r i 嚣,w i l i c hi l l c o i p o 豫t 。d 也el m o w l c d g e o fm 锄ys c h 0 0 l si n s t e a d o fb c i n gl i l n i t e dt oo n c ,l a ye q m ls n 韶o np r e s e n t 鹊w d l 豳h i s t o r y 缸df b c l l so n p r a 舯a t i cw o r kt h ep a p e rc o 璐i s t so ft h i e ep a n s p a r t ei s 砀p 三奢月枷删 c d 如哟d4 朋咖f f d 瑚矽z 加肋如勋,炉h a d 疵o i p o 呲c dc o l l t i o na n d 耐g i i l a l t h o u g h t s ,w i l i c hn o to i l l ya d 叩t i n gt h e 器s c eo f m a n ys c h o o l s 研i hr e l 衙c et 0m a n d z i 蝴g st h o u g h t s 砌p 肋撕矿踟馏咒b u ta l s 0m a i 【i l l gc h o i c 器缸dg i v i n gt h e 卸t h o r s a w no p i i l i o 璐p a r tt 霄oi s 矗b o u th o wo b j t i v el uz u q i 觚s 甜i t i l d et o w a 埘st h en o t e st o p o 锄si s i e ,h ed i d i i tc o n l p l e t e l y 啊e c t0 r c e p tw i t l l o u tt h i 幽n gb yh i i m e l p a r tt l l r 锄a l y s i s 衄t l l ec o n t c 力【协o f t h ed o n gl a i sc o i n m e n tn o t c s ,w t l i c ha o r i 百n a l 距d 铡曲o d y 血eh i s t o r i 姐a c h i e v 锄e i l 协o fl uz u q i 勰t h e y 硼e c tt l l a tl ua d v o c a t e dt h e 倒n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c l 鹤s i c s 粕dh i s t o 彤t h e f o z 舵三童胄鲫棚f 册dc o 胁矾珂4 朋d 枷f o 瑚矿砌p 砌七0 ,勋馏si sn o to n l yag r c a tt c a c 蛐1 9m a t 嘶a lf b rb e g i 彻脚t og t i l d yz 阮肋诚矿 勋,蟹写b u ta l s o 锄i 肿删b l ew o f l 【f o rr c c o r d i n gp r i o i l s 咖d yd o c u m e n t 缸dr e s l l l t s w h i c h t r a c l 【i n gd o w n 肺m f o 咖e rs c h o l 掷笛w d l 硒l u z u q i 柚s a w nc 辩a t i v c i d e 鹄釉d o p i n i o n s6 泔7 加b d 砖矿勘,秽, l ( e y w o r d s :l u z u q i m ;n l e 畔t i c t h o u 岔1 协彻丁抛肋砖矽脚; 1 址h jr e c o r d s d c o l l e c t e d a m o l 讲i o 凇可1 札b o 旅s o n g s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钮绎鱼垒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师签名:诬吻师签名:业缓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绪论 ( 一) 吕祖谦及吕氏家塾读诗记 吕祖谦( 1 1 3 7 一1 1 8 1 ) ,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后世尊称吕成公。婺州( 今 浙江金华) 人。吕好闯之孙,吕本中之子。历官太学博士、著作郎、国史馆编修、 秘书郎、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朱熹、张拭交游,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的学术 本诸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而师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其学以“关”“洛” 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际,心平气和,不立崖异。又其学不拘泥于性理,而以 致用为依归,开“浙东学派”先声。曾重修徽宗实录,结集皇朝文鉴。又修 读书记、大事记,皆未成书。考定古周易、书说、官箴、阃范、辨志录、欧阳 公本末,皆行于世。并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传博议、东 莱春秋左氏传说、续说。 宋代是诗经研究的繁荣时代,考其时诗经学史,即呈对立之特色:北 宋之学重经世治用,王学新义独行于世六十年,遂有攻新法者,如苏辙、晁说之, 务与相反。南宋中期朱、陆对立,各执“尊德性”、“道问学”之一端。至于尊序、 废序派则是南宋之后诗经学之两大主流。两派的争论促进了学风的蓬勃,尤以后期 学者,取较诸家所长,故不乏圆通之作。 在中国经学史上,毛诗继汉代齐鲁韩三家说诗、郑氏笺注之后而独传。 汉代直至隋唐,毛、郑诗说被奉为圭臬,诗经研究创见极少,而当诗经研究 渐起波澜则正值宋学兴起之时。首开疑古之风的欧阳修,作诗本义十六卷,提 出了独立见解,一改人们对毛传、郑笺的盲目尊崇,冲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固守的诗 学藩篱。从此,思想受之启发的研究者们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发明诗意。刘敞、苏洵、 苏辙、郑樵、王安石、二程、张载、范祖禹、朱熹等,纷纷著书立说,大胆怀疑诗 序及其作者,重新阐释每首诗的旨意。这样,关于诗经的各种学说如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在诗经研究如此活跃的氛围里,吕祖谦出于家族教育的目的,于淳 熙元年正月着手编纂读诗记,直到淳熙八年去世,历经八个寒暑,两易其稿,得 以留存目前可见的三十二卷之规模。该著作特点有三:一是读诗记既博采众长, 解诗参考毛、郑众氏之说:又有所取舍,断以己意,融集解与原创为一体;二是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地对待诗小序,既非完全遵从,也不全盘否定,科学地去取,突出了吕氏的 诗学观点和诗说;三是东莱按语体现了吕祖谦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经史 合一”的思想。 ( 二) 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吕祖谦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关于他本人及其著作的研 究论著屈指可数,且大多侧重于其哲学思想、理学思想、文学思想的探寻。有关吕 祖谦文献学思想及其诗学思想的论述,或只在关注吕氏家族研究的时候略有论及, 或散见于对其他理学家专题研究中辐射到的一些只言片语。2 0 世纪以来,对吕祖谦 的研究渐成气象,尤其是浙江金华地区对他的学术思想更是日趋重视。 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对于吕祖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 他作为金华地区的名人来对待,推崇为“浙东学术”的带头人物。二是把他作为理 学家和史学家来进行研究。无论在研究者的数量,还是研究课题的广度、深度上, 都有长足的进步。目前,笔者可见的已有关于吕祖谦的专人研究作品,如吕祖谦 文学研究、吕祖谦思想评传、吕祖谦思想初探,其中吕祖谦文学研究是杜 海军所著,是关于吕祖谦文学及文献学成就的研究著作,侧重讨论其文学成就,虽 然有章节讨论吕祖谦的诗学,但是并未做深入研究。由潘富恩、徐余庆撰写的吕 祖谦思想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述吕祖谦的经济、政治、哲学、人格、伦理、教育、 历史思想的作品,以其思想研究为主题。他们还有一本题为吕祖谦思想初探的 著作,笔者认为是吕祖谦思想评传的前奏,内容也是涵盖吕祖谦生平、学术活 动、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学说、教育思想和历史观的。但是,这些研究 著作对于吕氏的诗学思想仍然是略而不论,给整个吕祖谦研究留下了一角空白。因 此,吕祖谦为其理学和史学名声所掩,文献学成就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和论及,关于 吕祖谦诗经学的专题研究尚未出现,关于读诗记专著的全面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如果将吕祖谦放在宋代绍兴、淳熙年间的整体思想环境下进行认识,就很容 易发现在他的文学成就中,其文献学的功底深厚,诗学方面的思想显要,且价值和 地位在当时代和现代研究诗经的过程中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即从读 诗记入手进行专蹶研究,通过对原典的点校与文本研读,使用比较与统计分析相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合、作家作品分析与史籍材料证明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准确地探讨、正确地评价 吕祖谦的诗学思想。 ( 三) 读诗记的版本与流传 宋志、玉海云:“自公刘以后,编纂已备,条例未竟。”既然天目琳琅 所录宋本读诗记皆作三十二卷,可见当时所行卷本已是如此。 关于读诗记的版本。现存可见者有三:一是宋刻本,最为通行的是南宋邱宗 卿重刻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九字,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前有朱子序,后有尤 袤序。俱题“淳熙壬寅年九月邱宗卿刊于江西漕台”。另有天禄琳琅书目著录的建宁 刻本,每半页十四行,行十九字。一是明刻本,有嘉靖、万历二本。其中嘉靖本前 有陆钱序,详叙刊刻始末。万历本一为五十卷楼所录,称苏程君本。另一为陈龙光 刻本。其书亦出嘉靖本,而改其行款,变其字体,一旁小注为双行注。一是清本, 包括通志堂抄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荟要本、嘉庆间刻本、墨海金壶本、金 华丛书本、经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收( 覆墨海金壶本) 。宋刻本极为珍贵,每半页九 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上刻每页字数,下刻页码及刻工名字。 白麻纸印造,字兼欧柳,墨色精纯,行格疏朗,完全是宋人刻书的风格。首页说明 该书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前有朱子序,后有尤袤序,俱题淳熙壬寅( 一一八二 年) 九月邱宗卿刊于江西漕台,内钤“周氏藏书之印”、“昆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 记”、“瞿氏鉴藏金石记”等印记。现藏于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本论文成文之前的原典整理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的经部上海涵芬楼借常熟瞿 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宋孝宗刊本影印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所选墨海金壶本 和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九年江西漕台刻本的影印本为校本,通过对比,瞿氏 所藏宋本和宋淳熙刻本影印本在内容上和行款上是一致的,只是字体稍有不同。可 见,宋淳熙九年江西漕台刻本是根据瞿氏所藏宋本刻成。刻本有重刻、漏刻、误刻 之处,可见刻本实源自宋影印本。又将墨海金壶本与宋影印本、宋刻本对校,可知 墨海金壶本较其他两个版本多出了读诗记提要,接续有朱熹作原序,顾起元旧 序,接着是嘉靖陆钺序,是嘉靖本所谓“从宋本出”者,且有魏了翁后序。姓氏和 目录齐备。论文即以点校的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宋孝宗刊本本为研究对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我的研究水平有限,理论素养不足,因而,在讨论吕祖谦的诗学思想方面, 全面性不够,深感力不从心。今后定当认真学习,努力弥补,以期把这项研究完成 得更加圆满。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读诗记的成书背景 ( 一) 读诗记成书的客观条件 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集解体的诗经文献整理与研究专著。全书辑集 毛、郑以来直至朱熹八十多家的诗说,足以己见,呈现了吕祖谦诗学思想 的全貌,得到朱熹、陈振孙等人的高度评价,且对后世影响巨大整本著作正如四 库全书总目( 卷一五经部诗类一) 所评价的那样:“陈振孙称其搏采诸家,存 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翦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 之详正,未有逾于此书者。魏了翁作后序,则称其能发明诗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之于二人各举一义,己略尽是书所长矣。”而读诗记成书于1 1 7 8 年至1 1 8 1 年淳 熙年间,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 宋代是传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时期,有其特殊的学术内涵,呈现出 三个本质特点:其一,传承了中唐以来的思辨学风。其二,是学术变古期。其三,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和主要思潮,理学家辈出。概言之,是一种表现为知识、道德、 政治相结合的新儒学形态。就经学而言,政治上革新派与保守派的对立及学术上思 辨学风与汉学的冲突产生了北宋的经学改革。到了南宋,则道学主导经术,心学泛 滥,其时的经学研究已体现出浓厚的时代特色。因此,诗经研究著述与宋代学风 习习相关,且反映了宋学经术的特色。探究其撰述背景,又有以下六个方面; 1 、民族心理的变化:宋室兴起与宋末均为民族矛盾尖锐之时,基于民族文化的 使命感与人性庄严的自觉,为了“振纲纪,严王霸之别”,北宋诸儒的解经著述都以 阐发义理为主,多涉政治,南宋心学一派解经则抒发时事,凸显民族意识。 2 、统治者的提倡:宋初采取“强干弱枝”的政治政策,统治者用儒臣进行文治, 希望借儒术以行教化。 3 、理学的影响:到宋末,理学成为哲学主流,也主导经术的发展。南渡以后, 虽有革新、保守两派经说的对立,而传其学者,皆为道学家。 4 、印刷事业发达:五代官刻经书开始之后,一时印刷事业大行,除国子监刻书 于中央外,另有地方政府刻书、坊刻、私家刻书,尤以知名的坊刻达二十余家,从 而间接促成了宋代经说的振兴、讲授、交流、保存与传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教育与科举的变革:私人讲习制度兴起,成为官学外的另一学术传统,书院 讲坛成为宋人学说的传承之地。科举制度的恢复使布衣参政,使宋代学术呈现经术 与政治结合之特色。 6 、思辨学风的启发:唐末学者突破旧说,对僵化的汉儒经解提出许多疑难,宋 初王安石,欧阳修等人直承唐末思辨怀疑之精神治诗。因此,北宋以迄南宋的诗 经学是借思辨学风,反复论辩而成。就诗经学史观之,是不同于汉唐注疏而 以独立姿态发明诗意的特色。 这一时期,诗经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是流派众多。由于宋代诗经 研究呈对立的特色,统治者和解经者对经世治用的重视以及宋代私人讲学的兴起和 学术发展受新说刺激而自然分化,出现了经世致用派。、废序派。、守序派 、心性学 派固、名物考据派 。其次是诗经研究文献体式多种多样,有以郑樵诗辨妄、 赵敦临的诗说、程大昌的诗议,周孚的非诗辨妄等为代表著作的论说体, 以吕祖谦的读诗记、李樗的毛诗详解、黄棵的诗解、严粲的诗辑、段 昌武的丛桂毛诗集解为代表作的集解体,以范处义诗补传、朱熹的诗集传 等为代表作的集传体,以王质诗总闻为代表的总闻体。其中,作为以集解为特 点的诗经研究专著,读诗记在宋代新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是各家研究成果 的集大成之作。 ( 二) 读诗记成书的主观条件 毋庸讳言,读诗记的成书也同吕祖谦的天资、性格与良好的学术修养和造诣 息息相关。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学术大师,宋元学案东莱学案称他:“( 先 生) 文学术业本于天资,习于家庭,稽诸中原文献之所传,博诸四方诸友之所讲, 融洽无所偏滞。”他虽然天年不足,只活了四十多岁,但一生著述颇丰,有近二十种 通经以致用。其中壬安石撰修三经新义,欲统一道德以同天下之俗。其学力破传统,故废弃所有的先儒注 疏。至于诗序美刺之说,关乎政治之褒贬,尊为诗人自作。后传者有陆佃,蔡卞。 是宋代诗经学的主流,是指北宋时期经史文学一派的学者,如欧阳修、苏辙。他们继承唐末疑序的风气。 南渡疑惑,郑檐始辨序言不可信,后又有王质朱熹去序言诗,时迄末末传此学者朱熹门人。 指南末以后反对废序的代表人物。自郑樵诗辨妄出,即有周孚撰传否定。其后学者如戴溪、严粲,皆主 其说而略有损益。又其解经皆本根谦集解之法,俨然为集解派。 即朱熹所谓禅者之经。道学之统,至卣宋而有朱、陆异同,陆九渊本“尊德性 而创陆派心学,杨简、袁燮承 其学,欲于经中求道心。 北宋学者因霞经世致用,故不乏名物考据类专著。至南宋则因疑经一派学者之反省遂有名物、文字音义, 诗韵等训诂考据之专著。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多。“博极群书,究通千古兴亡治乱之变,而耽嗜经学至忘寝食。”西四库全书总 目吕东莱文集提要也评价说:“祖谦于诗、书、春秋皆多究于古义。于 十七史皆有详节,故词多根抵,不涉游谈,所撰文章之关键,于体格源流,具有心 解,故诸体虽豪迈骏发,而不失作者典型,亦无语录为文之习。”作为诗学大家, 吕祖谦在他写作吕氏家塾读诗记的时候更是殚精竭虑,两易其稿,历经八个寒 暑完成大量的考证、引述和评论工作,融合贯通各家诗说,自成一家之言。综观吕 祖谦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虚心接纳四方之士, 博采众说之长,陶铸各家。浑然一体。 吕祖谦出生于十世宦官之家,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的传承,家学渊源的熏陶使 得吕祖谦天资聪慧,勤勉好学。在绍兴七年至绍兴三十二年( 1 1 6 2 年) 期间,他主 要从师问学。因为吕祖谦从小跟随伯父吕本中,受其耳濡目染,从而继承了其“不 名一师、不主一说、博采众家之说”的学术风格和“兼容并包”的学术气度。吕氏 幼时跟随父亲吕大器到福州任所,即拜林子奇。为师,开始了求学活动。之后,吕祖 谦又相继师从汪应辰 、胡宪固。汪应辰的学术风格接近其师吕本中,史称其“为学 博综诸家,粹然为淳儒” 。吕祖谦学术思想的博杂之特点,从渊源关系上看,一方 面是家学所致,另一方面受汪应辰影响也是重要之因素。胡宪为人忠厚笃实,且有 意模仿程颢之为人,在时人眼里“即之温然,虽当仓卒,不见其有疾言遽色,入或 犯之,未尝校之。” 由于深受胡宪这种宽厚平和性格的感染,吕祖谦在待人接物和 学术交往中始终奉行“心平下气”的原则,从不“疾言厉色”。在和其他学派交往时, “平心易气”,不苛求对方“学之所短”。而认真汲取其“学之所长”,表现了宽厚之 作风和学术雅量,赢得了当时不少学者的称道。朱熹称赞他“未有以自大”,陆九渊 推崇他“约偏持平”。全祖望在撰写东莱学案。时亦指出:“小东莱之学,平心易 楼钥:攻媳集卷5 5 ,东菜吕太史祠章记o 字少颖,又字拙斋,学者称三山先生。侯官人( 今属福建) 。林子奇说过:“疑字,悔字,皆进学门户学者 须是疑是悔于道方有所入。”( 宋元学案紫微学案) 他的这个观点为吕祖谦仓盘接受,且得到了更多的 鲻述。在时人眼中,吕租谦较之林子奇学问则高出一筹,故有“出蓝之誉。”( 宋元学案紫微学寰) 字圣铴,学者称毛山先生。江西信州人( 今江西上饶附近) 。亦曾一度从学于吕本中。因抗金态度坚决力斥 和议,因此而长期被i 眨谪在外,“盖以讲学为事”。( 宋元学案玉山学案) 字原仲,号籍溪建宁崇安( 今福建) 人,是两宋之际著名学者胡安国之子。其学术造诣颇深,学界声望均 高m 林子奇和汪应辰很多。 宋元学案玉i jj 学案。 宋元牛案刘胡诸儒学案。 宋元学寰清黄宗羲原著全祖蠼补修胨金生梁运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1 2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大约在陶铸同类,以渐化其俗,宰相量也。”。这样 的学术气度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吕祖谦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的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兼 容万物的。庄子讲万物的自然本性皆各自足,一切区别都是相对的,吕祖谦也说“大 凡天生万物,不无善恶,要之欲各得其所,如城邑市井则人居之,山林薮则虎狼居 之,江海沮洳鱼龙居之,而各得其所,故谓之兼容。”与此同时,他还对庄学的宇宙 本体观与心性论和对老学辩证思维方法的兼容与改造,从而促成了其兼治经史和思 想博杂的理论特色 。 宋元学案东莱学案按语。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 上卷) ,人民出版l 粥4 年版,第3 4 l 页一第3 “页。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特点 ( 一) 特点之一:读诗记既博采众长,解诗参考毛、郑众氏之说;又 有所取舍,断以己意,融集解与原创为一体。 吕氏家塾读诗记( 以下均简称为读诗记) ,共三十二卷,首载读诗记 姓氏,全书集毛、郑以来直至朱熹八十余家( 自毛苌至朱熹共四十四家,其中宋代 学者自程颢下共三十有五家) 论诗之语,接续有朱熹的序,对宋代诗经研 究背景作了概括,并对读诗记予以评价。卷一首述纲领,申孔子“诗教”之端 和孟子“诗教观”。次言诗、乐、礼仪之关系。再言删次。又言大小序。次言六义, 以为“六义,诗之义也”,又云:“一篇中有备六义者,有数义者。”故释关雎, 以为具风、比、兴三义。释桃天,认为兴兼比o 。言风雅颂,则又有正变之论。 再论章句音韵;又详卷帙;还明训诂传授;又取楚辞分经传之例,分鹿鸣 以下,小雅之经也;六月以下,小雅之传也;文王以下,大雅之经 也;民劳以下,大雅之传也,谬之甚矣 。接着述章句音韵、卷秩、训 诂传授。卷一内容的末尾,则备全书之条例,所述凡五条,大抵言所采四十四家胪 列之序、书写之模式及去取之准的。全书的主体部分是第二卷至第三十二卷。最后 是后序、后跋。 读诗记既呈现出集解体的共性,又具备其独到之处。在征引材料方面,广 博而又系统全面。从孔子对诗经的研究到吕祖谦成书之时,凡此期间的有关诗 经学研究著作几乎都有取舍。详略不一的取舍内容呈现了许多前人诗经研究 的珍贵资料。在取舍他人资料的过程中,时间范围科学恰当。自先秦至南宋时代, 几乎每个时期都有研究诗经的相关著作,大量诗经研究文献积淀成型,因 而读诗记以一种非主观整理的方式使得各个时代学者的诗学观点跃然纸上。该 书的资料编排眉目清楚,体例说明给读者以明确的引导。卷二以下的书写手法是基 本一致的,每卷释诗篇,于风雅之诗,首言正变,次言各国及什篇之名称,末释各 见读诗记卷二关雎首句下按语。 见读诗记卷:桃天篇首句f 按语。 见读许记卷十七正小雅下按语云:“楚辞,屈原离骚谓之经,自宋玉九辩之下皆谓之传。”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先列诗序,再分章列诗,诗句之后再逐句逐字进行解释。解释时对于所取之 意,首以大字依次低一格的版式列出,注明某家某说。若提供参考或不取者,在大 字后以小字列出其说。若诗句无前人之论或虽有注而解释不能到位,再以低于集注 一格处以大字标明自己的观点,即吕祖谦在条例中所说: “诸家解定丛一说,辨析名物,敷绎文义,可以足成前说者,注其下。 说虽不同,当兼存者,亦附注焉。诸家解文句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 为删削。诸家先后以经文为序,或一章首用甲说,次用乙说,末复用甲说, 则再出甲姓氏经子史传引诗文句与毛氏不同者,各见章末。诸家或未 备者,辅以己说是之,录于每条之后,比诸家解低二字写。” 至于“三颂”,则以鲁、商、周的次第加以论述。这种排列法把诗经研究演 变发展的脉络梳理得十分清晰。全书因为体例详备,委曲剪裁删削,定从一家,辨 析名物,敷绎文义,兼存众说,有未备者,足以己见,代表了吕祖谦的诗学思 想,是吕氏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在诗经研究史上和对后代都颇有影响。朱熹作 序时评价日:“今观吕氏家塾之书,兼总众说,巨细不遗,提纲挈领,首尾该贯, 既足以息夫同异之争,而其述作之体,则虽融会通彻,浑然若出于一家之言。而一 字之训,一事之义,亦未尝不谨其说之所自,及其断以己意,虽或超然出于前人意 虑之表,而谦让退托,未尝敢有轻议前人之心也。”陆武序说:“其书尽宗毛氏以立 训,考注疏以纂言,翦缀诸家,如出一手,有司马子长贯穿之巧,研精殚岁,融会 涣释,有杜元凯真积之悟,缘物丑类,辩名正义,有郑渔仲考据之精,兹余之所甚 爱焉。”严粲诗辑林希逸序云:“东莱吕氏始集百家所长,极意条理,颇见诗人 趣味。然疏缺涣散,要未为全书。”。 ( 二) 特点之二:客观地对待诗小序,既非完全遵从,也不全盘否 定,科学地去取,突出了吕氏的“诗教观”和诗学观点。 诗小序是历来研究诗经几乎都会涉及的一个领域和主题,读诗记也 不例外。不同的是吕祖谦关于诗小序的学术理论并未单独提出来,而是贯穿在 他解诗的过程之中。阐述诗经研究者诗学思想时通常会考查研究者对待诗 见严粲诗辑,林希逸序。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和毛传、郑笺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判定诗序的 作者;二是阐发诗意是否依托诗序。吕祖谦通常被视为是坚持汉学体系的保守力 量,推崇为“尊序派”领袖( 朱熹称吕祖谦为“毛、郑之佞臣”) 。但是综观吕 祖谦的诗学思想,可以看出吕祖谦对于诗小序的态度是继承中有所取舍和 纠正,并非全部本诗序说诗,也不完全坚持毛传、郑笺旧说。 关于诗序的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古至今演绎至数十家之多,典型 的说法有孔子、子夏、作诗者、毛亨、卫宏或子夏、毛亨、卫宏合作等。历来拥护 诗序的人“都坚持认为诗序是孔子或孔子弟子所作,希望从此提高诗序 的地位,从而捍卫诗的权威地位。”而吕祖谦发展了苏辙之说,在读诗记召 南中,谈及他对诗序作者的看法: “三百篇之义,首句当时所作,或国史得诗之时,载其事以示后人, 其下则说诗者之辞也。说诗者非一人,其时先后亦不同。以毛诗考之, 有毛氏已见其说者,时在先也;有毛氏不见其说者,时在后也。关雎之 义,其末日不淫其色,毛传亦日: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叉不淫其色。然则,关雎之义,皆毛公所已见也。鹊巢之义,其末 曰德如尸鸠,乃可以配焉毛传止日尸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 未尝言尸鸠之德。然则,鹊巢之义有毛公所不见者也。意者后之为毛学 者,如卫宏之徒附益之耳毛传尚简,义之已明者,固不重出,义之未 明者,亦必申言。如尸鸠之义,虽刺不一,而其旨未明,故传必言 尸鸠之养其子平均如一,以训释之。今鹊巢之义,止云德如尸鸠,而未 知鸠之德如何使毛公果见此语,传岂应略不及之乎? 诗人本取鸠居 鹊巢以比夫人坐享成业,盖非有妇德者,殆无以堪之也。若又考尸鸠之情 性以比其德,诗中固亦包此意,但是说出于毛公之后,决无可疑也。” 这段话表明:吕祖谦以为诗序的首句最为原始,是出自诗作的同时代或者 国史之手;首句以下则出自多人之手,是经过了长时期修订的结果,有在毛氏先者, 有在毛氏之后者如卫宏之流。 吕祖谦甚至认为序中的语言有出于讲师之手者,批评首句以下是“讲师” 对序的附益。如葛覃,小序称“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第7 8 页至7 9 页,中州书画社1 9 8 2 年9 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吕 祖谦批评说:4 关雎,后妃之德也,而所有成德者,必有本也。曷为本? 葛覃 所陈是也。后之讲师徒见序称后妃之本,而不知所谓,乃为在父母家志在女功 之说以附益之,殊不知是诗皆述既为后妃之事,贵而勤俭,乃为可称,若在室而服 女功,固其常耳,不必咏歌也。”他还批评早麓小序之论为“不辞”。旱麓小 序说:“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禄干禄焉。” 吕祖谦批评道:“周之先祖以下皆讲师所附丽。此篇诗传以为文王之诗,故有大 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7 之说。于理虽无害,然干禄百福之语则不辞矣。”。从这里的 用语和口气判断,完全接近于郑樵诗辨妄批评小序“皆为村野妄人所作”的 废序观点。吕祖谦以为人宽厚著称,如此尖刻地对他人提出批评是很少见的, 也间接反映出他对诗序地独立思考。另外,吕祖谦不但怀疑诗序的首句以 下部分,即使是首句,吕祖谦也并不拘泥。如摞有梅,诗序称“揉有梅,男 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吕祖谦却这样说:“是诗也, 其辞汲汲如将失之,岂习乱而喜始治者邪? ”显然与序不同。又如采苹诗 序说:“采苹,大夫妻能寻法度也,能寻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吕 祖谦这样讲;“白天子之后妃,至于大夫之妻,共由一道,因其所处之广狭,而有敛 舒焉。” 这两例即可反映出吕祖谦对序的独立思考。因此,他解释诗经对, 对序常持客观的态度。他还批评序的美刺说。氓的小序以为:“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花落色衰,复相弃背,或 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一风焉。美反正,剩淫佚也。”吕祖谦批评了这种 说法,指出:“美反正,刺淫佚,此两语烦赘。“见弃而悔,乃人情之常,何美之 有? ”国完全是废序者的口吻。今人陆侃如评价吕祖谦此说:“在这里,诗序 的尊严完全失掉了。” 在对诗序坚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吕粗谦对毛传、郑 笺也都提出了批评意见,可见,他是反对拘泥于毛、郑之说的。概括而言,吕祖 谦对毛、郑的批评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对毛传、郑笺关于南陔之什排列次序的批评。毛氏的排列为, 读诗记卷2 5 。 参考书提要 ,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p 2 1 9 ,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8 t 年1 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篇有目无辞的诗南陔、白华、华黍隶于鹿鸣之什,由庚、崇丘、 由仪归属南有嘉鱼之什。吕祖谦认为,这种次序与原著的体系不符,并非孔 子排列的本来面目,而符合孔子排列方法的应该是六月诗序中所讲小雅 诸篇“鱼丽之后,初一日南陔,次二日崇丘,次七日南山,次八日由 仪”。因为这种方法“与乡饮酒礼、燕礼奏乐之序合,此孔子之旧也”。所以, 吕祖谦更正了毛氏的排列次序,并对苏氏仍毛氏之序表示了不满,批评苏氏说:“苏 氏复南陔之什,既得之也,而由庚、崇丘尚仍毛氏之旧。今厘正之。”o 第二、对毛传、郑笺关于诗意解释和训诂的批评,指出其不得诗人之意 的内容。如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其下维莽。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 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吕祖谦认为没 人解得此诗,包括毛氏,说:“此诗既不见所指,诸家虽互有所长,然未必得诗人之 意也。今存其训故以待知者。毛氏最在众说之先,恐其传有自,亦附注焉。”吕祖 谦对毛传和郑笺训诂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名物训诂。如:卷耳:“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毛传解“周行”为“周之列位”。吕祖谦从吕 氏o ,解为“周道”。 又如溱洧诗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荫兮。女日观乎? 士日 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毛氏释 “茼,兰也”,释芍药为“香草”。陆玑疏兰曰:“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 中赤,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可着粉,中藏衣著书中辟白鱼。” 疏芍药“今药草芍药无香气,未审今何草。”吕祖谦对这种泥于毛传的说法很不 满,批评说“兰即今之兰,芍药即今之芍药。陆玑必指为他物,盖泥毛公香草之言, 必欲求香于柯叶,置其花而不论耳。” 第三、吕祖谦在指出其不得诗人之意的基础上,常提出自己的解释,并合理论 述。如东山诗云:“我徂东山,馅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日归,我 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娟娟者蝎,蒸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这是 读诗记卷1 8 。陆侃如 参考书提要。 蓝田吕氏,即吕大忠( 约1 0 2 0 一? ) ,字进伯,其先祖为汲郡( 今河南汲县) 人,因祖父吕通葬于蓝田( 今 陕西蓝田县) 遂家定居蓝田。 读许记卷1 9 。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篇东征归来之士兵所作的诗,反映了士兵凄苦厌战的情绪。“苏氏日:东征之士皆 西人也,方其在东,未尝不日归耳。而未可以归,故其心念西而悲。”以下读诗记 以小字标出毛说:“我心西悲,公族有辟,公亲素服不举乐为之变,如其伦之丧。” 据读诗记条例云:“诸家解定从一说。辨析名物,敷绎文义,可以足成前说者, 注其下,说虽不同,当兼存者,亦附注焉。”知吕祖谦此处主苏而弃毛。吕祖谦在下 面又接着阐述说:“勿士行枚,亦归士之情也。自幸全身而归,愿勿从事于行阵也。 所谓序其情而闵其劳也。”回吕祖谦此说最得诗人之意。又如绵,( 兰! 赴) 是一首 叙述周朝古公直父从豳迁往岐周开国的诗,其中有“古公直父,来朝走马”两句。 郑氏笺“来朝走马”云:“言其辟恶,早且疾也。”吕祖谦以为郑笺有损古公直 父的风采,失之于凿,批评说:“来朝走马,形容其初迁之时。略地相宅精神风采 也。郑氏以为避恶早且疾,苟如是之迫遽,则岂杖策去邻雍容之气象哉! ” 再如甫 田,今人认为这是一篇王者祈年祭神的诗。首句“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形容收获 之多。郑笺云:“岁取十千,于井田之法则一成之数也。九夫为井,井税一夫。 其田百亩,井十为通。通税十夫。其田千亩,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税百夫。其 田万亩。欲见其数,从井通起,故言十千,上地谷亩一钟。”吕祖谦不同意郑笺, 说:“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所生,莫非曾孙之稼也。郑氏以税言之,陋矣。”o 另一方面,吕祖谦并未因为对诗序进行独立思考而武断地全盘否定诗序, 正如读诗记首引程氏。所云“学诗而不求序,犹入室而不由户也”,足以得 知吕氏对诗小序的重视。他能够兼顾前人的研究状况,借鉴研究论著的成果,经过 文献评鉴发现其中尚有拾遗补阙、绳愆纠谬的空间,称自己尚有能力“详人之所略, 异人之所同”。清人王崇炳称道吕祖谦:叮( 祖谦) 先生j 释经非释经也,皆以其平 日之所学,而借经以发之也。故往往附经以起意,或离经以广意,而不必附丽乎注 疏。” 因此,吕祖谦对待诗序的态度是一分为二的,当尊则守,当攻则驳,以 己意定夺。特色有三:其一、坚持“思无邪”的诗教观:吕祖谦解诗的纲领即“思 无邪”,所谓纲领是指导作者写作的总原则,其论诗多尊从于孔子,以“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首开文章,以孔子对诗三百完全肯定态度 读诗记卷1 6 读诗记卷2 5 。 读诗记卷2 2 。 明道程氏,即程显,字伯淳濂溪门人,称明道先生。 王崇炳:吕东莱先生本传崇炳附志 ,吕东莱先生遗集。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总体定位的内容表明了自己的诗教观,这是他研究诗经的基本观点,并且坚 持“温柔敦厚”说,要做到忧而不伤,劲而不怒,有过之便为不正。诗经中的祭 祀诗、赞颂诗之歌功颂德,即使谀辞有过,皆出于虔诚之心,本意是纯善的。劳作 诗、从役诗、婚恋诗,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恋者歌其情的肺腑心声,虽 然有喜怒哀乐之别,却是真率,是自然天性的流露,亦无害伦理道德教化。以下分 别阐述孔子在论语中的诗论观点,详尽阐述了诗的社会功能、审美功能, 从社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角度评价了诗经。学诗,可以感发意志;可以考见得失、 观风俗盛衰: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砥砺;可以刺上政,促进改善政治;可以齐家、 治国,即“事父 “事君”。可以说,吕祖谦将孔子散见于论语中的诗论汇总, 使之系统化了,全面呈现了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社会作用、教育作用,认识 作用、审美作用,或篇、或章、或句地引诗等等各方面无所不及。 吕祖谦论诗还重情,他说:“诗者,出于情性,古人采诗以观民风,即此意也。 春秋列国赋诗之际不能自隐其情,况唐虞之时,诗有不出于真情者乎? ”o 其重情的 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诗经的批评上,他认为:“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必先得诗 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得,诗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己。”。他尊诗,把诗经 置于六经之首的重要原因是诗经是真情的体现。他称赞采薇等诗能写真情, 说:“采薇、出车、东山之诗,雨雪寒燠,草木禽兽,仆马衣裳,室家婚姻, 曲尽人情,昵昵如儿女语。文武周公之待将帅,开心见诚盖如此。初未尝如陋儒之 拘,亦不至如后人之纵也。高帝明达,最易告语,惜乎无以是诗晓之。”。因为重情, 所以作为理学家的吕祖谦在说诗时完全继承了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孔子的说 诗思想。孔子把“诗”提到与“礼”、“乐”并列的地位,从而赋予诗以权 关于孑l 子的诗教观,主要采用孔子在论语中的观点,共八条,分别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恩 无邪嘶( 出自论语为政)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旨雅言也”( 出自论语述而) :“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秦伯)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一 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 对日:未也a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 ”对目:“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 趋而过庭。日t “学礼乎? ”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竹鲤退而学礼。佴i 斯二者。陈亢退而营曰:甸 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阐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日: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仰( 论语学而) ;子 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紊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日:绘事后素。日:礼后乎? 子日:起子者, 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 皋陶漠第四时澜修订增修东莱 5 说卷4 金华丛书奉。 j 人所记诗说拾遗,丽泽论说集录卷3 ,四库全书本。 宋万弑闵公,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7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威的意义。指出人的修身养性,学诗是三要义之端,并贯穿于全过程的。而立身处 世则“不学诗,无以言”。孔子重视“诗”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最有效地入世治政,为 了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3296:2025 EN Diesel engines - High-pressure fuel injection pipe assemblie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dimensions
- GB/T 2423.21-202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 GB/T 17001.2-2025防伪油墨第2部分:磁性防伪油墨
- 校本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复试介入试题及答案
- 找车队考试题及答案
- javaunittest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报道
- 计量法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 java中赋值运算符面试题及答案
- 2021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题库+参考答案
- 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安全检查表
- 《简单教数学》读书心得
- 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
- 液压系统 基础知识
- 特灵RTAC控制系统
- GB/T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解读课件
- 英语剧本 小王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