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引言.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2 (一)合作学习. 2 (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3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4 (一)研究的目的. 4 (二)研究的意义. 4 (三)研究的方法. 5 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6 一、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契合. 6 (一)合作学习出现的学术背景. 6 (二)合作学习出现的时代背景. 6 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 7 (一)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7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 7 (三)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必然. 8 (四)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 9 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机制与类型. 10 (一)师生互动的过程与机制. 10 (二)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 12 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地位与特征. 15 (一)师生互动的地位. 15 (二)师生互动的特征. 16 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分析. 19 一、师生互动的传统问题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延续. 19 (一)教师互动意识淡薄. 19 (二)教师缺乏互动方式的灵活性. 19 (三)互动内容缺乏人文关怀. 20 二、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新问题. 21 (一)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价值混淆. 21 (二)师生互动时机的把握不到位. 22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盲目应用. 22 (四)大班额对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制约. 23 (五)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 24 三、师生互动不良的原因探寻. 24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24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25 (三)学校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26 第三部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27 一、观念层面的转变. 27 (一)树立与合作学习相宜的教育观念. 27 (二)重新审视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28 二、理论认识的提高. 29 (一)深刻认识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向. 29 (二)正确认识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功能. 30 三、实践层面的操作. 32 (一)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原则. 32 (二)组建利于协作互动的学习小组. 33 (三)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 35 (四)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 36 (五)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 37 (六)加大对互动弱势群体的关注. 37 结语. 39 注释. 40 参考文献. 42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 致谢. 4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人际关系,高效率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 学生养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的显著实效,所以很快受到课程改革的关注,成 为新课程改革中一道风景线。 这种互动式教学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师生互动 的内容指向、 实施与价值等对这一教学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具有极为重 要的意义。但是纵观教育研究成果,关于师生互动研究虽数量颇丰,但是基于语 文合作学习课堂这一特定领域下,有关师生互动的适切性、有效性研究却普遍存 有不足之处,如很少有关于师生互动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具体功能与价值、特征 以及课堂实际操作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师生 互动,以期为微观的课堂实际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的缘起、相关概念的界定、研 究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分析。 第一,从学术背景与时代背景两方面阐释了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第二, 论述了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第三,对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 互动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阐释,从师生互动的对象和师生互动的媒介进行分类, 从师生互动的对象分为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师个互动,从师生互动的媒介分为 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第四,对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地位和特征进行详 细论述。第三部分,提出了师生互动问题在语文合作学习这一特定视野下的延伸 及新发展,这些新的问题主要有: (1)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价值混淆; (2)难 以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 (3)对合作学习的盲目应用; (4)大班额对合作学习中 师生互动的制约; (5)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进而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要方面分 析了师生互动不良的原因。第四部分,从观念层面、理论学习层面和实际操作层 面提出了一些改良师生互动的建议。 第五部分是结语, 总结了本论文的基本思路, 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和以期进行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过程与机制;策略 分类号:分类号:g45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the study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primary 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was soon the atten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in class,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promotion of students forming good quality in cognitive .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becomes a beautiful scenery lin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and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is used widely. in the teaching strategy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lementation and value are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effec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although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field, studies abou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 are quite abundant, suitability and ffectiveness based on specific areas of chinese cooperation study class widely have shortcomings, such as little research about the function ,val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the interaction b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cooperation stud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 , so as to provide som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suggestion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icro classroo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related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ve conceptions 、 pratical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in the second par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imary school s chinese cooperation is analyzed. firs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academyand era, to interprete the fitness betwee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hinese teaching; second,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action in the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ird,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 are expounded, and classifying from the interacting objects and media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can be mainly divided into: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clas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division group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verbal interactive and nonverbal interaction ; fourth,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in the 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third part, to put forward the extens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in the chinese cooperative learning,within this particular field of view these new problems mainly are: (1) value confusion exist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s well as between students; (2)difficulty in i controlling the tim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3) blindn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4) equilibriu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the class size limit; (5)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uneven. and then analysis the cause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er and student existed in the poor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the fourth part, from ideology、the theoretical study level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fifth part is epilogue, summarize the basic ideas,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thesi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ollow-up research. key words: chinese cooperation study ;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cess and mechanism ; strategy gategory code:g45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一、研究的缘起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欧美各国对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兴盛,课堂成为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美国,有效教学研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技 术性或规模效率性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价值问题。因此,教育价值开始关注教 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转向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 我国始于本世纪初的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科教学中师生间合 作互动的价值和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要;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 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 ,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三 个组成部分;开始更为关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格的净化与升华、世界观和人生观 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在学习方式上强调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次视野更新。 二者的结 合在目标指向与活动方式上存在相互契合的优越性, 都强调 “三位一体” 目标观、 互动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成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尤其是教师与学生 在语文合作学习课堂的交互作用、实效性日益得到这一教学范式的关注。从课程 实施角度讲,课程改革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等最终都要 依靠师生间的互动与交往来达成, 师生互动的效果对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 用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目前,对于师生互动的研究数量很多,主要集中在师生互动的类型、师生互 动特征、师生互动原则等方面。我国对课堂师生互动研究比较完善的是孟万金, 他在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中,对师生互动的内涵、来源、理论 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且鲜明地提出了师生间互动的测评和训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但是,在这一背景下,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反而却淡出了人 们的研究视野,研究更多地聚焦在对生生互动的研究上。在实际课堂应用中,就 出现了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地位与作用的冲突,出现诸如忽视师生互动作用、师 生互动缺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在课堂应用中的实效。实际上,师生间 的协作与交往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交互维度。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互 动的作用并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另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也缺乏对合作的语文课 堂这一基点的适切性, 在阐释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时候没能聚焦合作学习这 一特殊教学策略。 基于此,本研究将聚焦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分析师生互动的功能与价值, 研究合作学习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并紧密结合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 略在课堂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微观教学领域提供借鉴。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合作学习 规范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 至 80 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逐步成熟。到目前,由于合作学习在各个 国家的实践并不相同,各个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阐释也有所侧重,国外具有代表性 的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主要有美国的约翰逊兄弟、斯莱文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 主要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研究员、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正杰、教育学者王 红宇的定义。王坦研究员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 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 系。 ” 1研究人员尽管在合作学习的界定上各不相同,但在合作学习实施的内涵的 把握上具有一致性,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合作学习中的活动单位是各个学习小组。 2合作学习中的协作互助活动突出强调学生群体内部的互动。 3合作学习是目标指向性的活动。 4合作学习的奖励依据是学生小组的整体成绩。 5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分配、教学进程的控制由教师来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教育学者有多种不同定义, 我国教育社会学学者马和民认为师生互 动是师生为了达成各自的目标, 力图发展各种策略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特殊的情 境定义的过程。2 我国学者田汉族认为, 教育学领域的师生互动通常是指既可以发生在课堂教 学中,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的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源于社会互动,是构成教学 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教学交往活动,强调主体的双向往来。3 我国学者佐斌更是进一步对师生互动进行了定义, 他把师生互动分成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 论这种影响是发生在师生群体之间还是师生个体之间, 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下 还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之外的社会背景中, 都会导致双方心理与行为发生同向 或反向的变化;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 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 纵观教育领域中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和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特定教育 情境,本研究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这一特定的背景下, 师生间以文本为依托,在具有情景性的教学环境中,师生通过对话与交流,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以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等非认知品 质的提高为核心目标而展开的交流互动过程。 小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 过程。离开了合作,小学教学任务就很难真正落实,可以说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 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并不是合作学习 这一教学策略与语文课程的简单相加, 真正具有实效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表现 为主动、合作、互动。 第一,主动。主动性是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内部需求、成为学生对学习的直接 兴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第二,合作。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合作与生生 间的合作两种形式, 在组织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中这种互动表现为是生生间分工 协作、互帮互助,师生间质疑答问活跃而且融洽的情景。 第三,互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互动不仅表现为教学知识点的问答,更重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的是通过师生互动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情意方面的非认知品质得 到提高。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三、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一)研究的目的 首先,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意义和实施是目前新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 并将 “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作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但作为前提性和保障性条件,对教师在 教学过程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 指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是否已掌握这一教学策略的理论知识、 能否把握这一教学策略下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教师目前的专业素养能否营造 与调控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背后问题的原因所在, 是本研究从理论层面上着重梳 理的问题。 其次,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在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中,无疑包含了对 语文教师更高的专业要求。 这需要教师将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与语文新课程标准 融为一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内化自身教育信念,形成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而 这些都会显性或隐性的通过师生互动这一课堂互动维度得以实现。现实中,在追 溯师生互动问题根源的时候, 人们总会不经意的将全部责任归结为教师专业素养 不够,如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课改积极主动性等,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语文课 堂总师生互动不良的深层原因到底如何,也是本研究重点剖析的问题。 第三,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具有特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成功应用,学生“三位一体”目标观的实现意义重大。 那么现实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具体表现出了哪些特点与问题、 如何才能保障与提高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这是本研究着重解决的地方。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成果这为本研究提供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科学的理论依据。由于新型教学策略的倡导、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育教学 理念的更新,使得传统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课堂中起着特殊 而又重要的作用,同时师生互动在实践教学中焕发出了新的特征和操作方法。本 研究试图从探析合作学习的目标观和实施特点、 语文新课标对课程性质与课程目 标的理论背景出发,探讨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分析现在小学 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揭示其主要问题及原因,提供可资借鉴的改善 策略, 力求为聚焦于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丰富其互动理论,提高教师 的理论素养。 2现实意义 师生互动的价值在新课改中得到大力提倡, 在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意义重 大。 但同时,这一教学策略下的师生互动在其相应的学术背景和现实应用中又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问题,这些仅凭教师教学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因此,笔 者的研究将着重分析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问题及 其原因,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策略,提高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外师生互动 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既 丰富了笔者的理论视野,也为笔者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比较研究法,师生互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主要在于在传统课堂研究中有 着数量颇丰的成果, 但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与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 动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师生互动进 行比较研究,从而抽出其典型的、本质的、特殊之处,是本文的一个研究思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一、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契合一、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的契合 (一)合作学习出现的学术背景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 能力” 。但在以往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领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状态。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首要问题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合作学 习之所以成为课程改变的亮点, 正式是因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思想与当 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二)合作学习出现的时代背景 在 21 世纪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合作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基本 方式之一,合作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的一项能力。有观点认为,一个人成 功的因素包括 75的合作和 25的天赋。可见合作在当今世界的重要程度。 当然合作学习在当前新课改中备受关注与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 家庭教育背 景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我国社会处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 的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的这一过 渡时期,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如诚信问题。其次,由于我国目前学龄儿 童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重, 独生子女在具备某些积极心理特点如智力发展水 平高、进取心较强、自信、思想活跃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其明显的消极心理特 点:自我中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合作和分享的意识,自我中心 等等, 这些思想必须在中小学教育中得以纠正, 因为中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因此, 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 加速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合作学习,这种突破了个体性、竞争性学习的弊端;强调 个人责任、小组合作;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顺应了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关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 这次课改以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为背景,将“通过调整课程目标,更新课程 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善课程实施,改革课程管理以及发挥课程评价的积极功 能”5等方式以实现基础教育质量循序渐进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但同时指出:课程计划的实施,不仅是教师忠实的执行,更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 中的创设与生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即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 本, 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在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扬学生的主 体地位。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关怀、互为主体的人际关系。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于师生互动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视, 对于教师的课 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 新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后, 同年七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布实施,对语文课程性质、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确定了以“情感态度和世界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为核心的目标观;把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等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认为“学生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语文学习的主人” ,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 展” 。6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 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 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 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7小学教 育阶段具体表现为: 学会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 热爱自然; 学会必要的处事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自学能力等。 小学阶段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有:首先,管理育人。在这里管理主要指的是 班级管理,即主要通过对学生品德教育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三大方面建立 起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教书育人。通过学科教学将人文素养的形成化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实际的教学行为,通过为人师表的影响作用来影响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世界观及 人生观。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和对教 师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再次,环境育人。人是环境的 产物,人又能影响环境,学校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 细无声的,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与优美的物质环境中可以收到熏陶感染,这种隐 性教育的作用可能是终身的。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其工具性的习得还是人文性的塑造,都离 不开教学过程中最核心、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具有主导地位的互动 维度师生互动的引领。 (三)合作学习策略实施的必然 1合作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合作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必须的一种能力。传统教学多是个体 性或竞争性的,明显缺乏对合作交往的技能与技巧的关注。而合作学习创建了互 动交往的环境,学生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会 合作,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 在这一过程中负责选择合作学习的课题、监控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培养合作的 技能技巧等。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协作互动的技能技巧往往从多种角度出发,关 于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的分类, 我国学者陈燕认为, 主要包括听取、 说明; 求助、 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十项。 2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为实施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 且这些专业素质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新内涵。 首先,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学习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就容易退 化为一场热闹的表演或秩序混乱,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组 织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合作学习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创造条件并善于利用已 有条件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地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调和人际关系,塑造 良好氛围。 此外, 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 还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 在关注他们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能力倾向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不足之处,等等。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和视野的不断拓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主 动探究,接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泛,问题意识逐渐增强,并且在多维人际互动 中新思想、新观点不断生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更为广阔的知识结构和视野来 应对各种教学上的挑战。 再次,具备更为高效的教育机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 此教师介入的实际、介入的方式、对问题性质的判断、解决方式的选择都表现为 教师的教育机智。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命令式的言语状态,要注意聆听学 生, 学会用眼神和手势等非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温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 流,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信任,树立教师的信服威信。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赋予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各种新 要求, 既是开展师生互动的一种硬性的客观要求即必要性,同时也为创造良好的 师生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四)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 首先,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学习是一个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受熏陶感染的 过程, 既注重以文本为依托的社会价值传递,又注重学生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独特 体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的应用能力;语 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 加强积累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水平。 因此, 语文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教学的实质和价值取向是学生在与文 本的对话中、 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中感知文本的思想精华、 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特点, 决定了教师在这一过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与感悟的方向与程度需要教师的引 导,需要在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中,提升感知和体验的层次、帮助解决实际运用 的疑惑。 其次,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试卷答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师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策划师专业技能考核试题解答
- 2025年未来教育科技工程师专业能力评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微生物检验师专业能力评价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页设计师网页交互设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管理研究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粉质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历城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临沂市期末测试数学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保安证试题及答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2025四川成都新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三级(高级)保育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答案和解析)
- 怎么制作历史教学课件
- 《通信技术基础》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课件
-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查房
- 余华《活着》人物介绍
- 2023-2025北京初三二模物理汇编:力学计算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