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温州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逐渐为世人所注 目,本文从温州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介 绍了目前温州经济格局发生自勺深刻变化及打在 的问题,剖析了温州农村经济发展轨迹,各种 经济成分发展变化的情况,尤其是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在与浙江模式、 苏南模式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温州经济发展的 趋势,为温州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司:温旷经溉:凌展y 关键、司:温州经;弁:发展 ) a b ! 姗c a c t t h e w e n z h o um o d ei h a sb e e n c o n c e r n e dw it h t h e o p e n i n ga n dd e v ei o p m e n to f o u r c o u n t r y t h e e y t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c k g t 。o u n do ft h e e c o n o m i e d e v el o p m e n t 、o fw e n z h o u ,t h eg z e a tc h a n g e s ,。f t h e e c o n o m ys t r u c t u r e i nw e n z h o ua n dt h e p r o b l e m s o c c u r e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o r b i to f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y a n de c o n o m i c e l e m e n t s , s p e c i a ll y t h e p r o p r i o t e r s h i p s a n dt h es m a l1 t o w n s e n t e n p r i s e s o nt h eb a s e so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s o f t h e ”z h e j i a n g m o d e i ”a n dt h e ”s o u t hj i a n g s um o d e l t h ea e ti c i et a i k sa b o u tt h e t e n d e n c yo f e c o n o m icd e v e l o p m e n 七i n w e n z h o ua n d p r o v i d e s an e wc l u eo ft h ec i t y s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w e n z h o u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前言 温州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 一,改革开放使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温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人多地少、经济基 础差、国家投资少这样一个比较困难的环境下起步的。 在这种背景下,温州创造了以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小 城镇建设而闻名于国内外的“温州模式”。自邓小平同 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以来,全国各地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 地区经济升位,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成为新一 轮改革开放大潮的主旋律。温州也面临新的机遇私挑战。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锋的温州,其经济辛;会发 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正面临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推出大 举措来引入一种新的机制,以推动温州经济更快更好地 发展。同时,温州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地区相互 之间也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应结合各地实际,推动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快速有序发展。 第一章 东方启动点一一温州地区经济发展背景与现状考察 一、温州背景简介 【、地理环境、人口、资源等基本情况 温州素称“东瓯名镇”,是浙江省的一个熏要的工业、外贸、 港口城市。温州位于东京1 1 9 。0 4 至】2 1 。1 2 ,北纬2 7 。0 4 至 2 8 。3 8 之问,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临浙江丽水地区,北与浙 江台州地区接壤,处于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温州现辖 六县三区一市,全市总面积1 1 7 8 4 平方公曼,1 9 9 4 年朱全市总人口 6 9 2 4 万人。其中市区面积为j 0 8 2 平方公里,人口为j 1 2 2 万人、地 形分布为l 山地7 8 2 _ 9 ,平原1 7 ,5 ,岛屿j 5 ,江河水面2 8 。 其中耕地面积只有1 7 7 r 万公顷,垦殖指数为1 5 6 。人均耕地不足 0 4 宙,沿海平原地区人口更稠密,有些乡镇人均耕地仅0 2 宙或0 3 亩,人多地少矛盾极为突出。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历来 是温州经济面临首要问题。 温州属于中国沿海人口高密度区。1 9 9 4 年,全市人口密度为 5 8 7 。平巧公里,而市区人口密度为1 0 3 6 人平方公里。在沿海 开放的1 4 个城市中,市区人口密度仅次于上海。 温州缺乏重要的原材料矿产,也没有大的能源生产条件,加之 建国初期正处于对台前线,因此,建国以来,虽处于沿海经济发达 地带,但不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国家对温州投资一直很 少,从建国以来要q1 9 7 8 年,囡家仅投资5 6 亿元。用于市政和住宅 投资仅1 4 3 亿元。同期,国家投资全国平均每人为6 0 0 元,浙江钶 国家人均投资2 4 0 元,而温州市仅8 8 元。1 9 7 8 - 午以后,国家投资水 平低的状况仍没有改变。“六五”时期,温州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 5 9 亿元,而城市建设投资更少。到了1 9 9 3 年,在浙江省2 j3 6 亿全 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湿州仅投资i3 1 亿元,占6 j ,远远低 于杭州2 2 4 ,宁波2 0 和绍兴j6 的水平。所以温州没有形成大 的国有工业及其他产_ 业t 一如丧l 上所示国布坌业的比熏一直= 高。 表1 一l ;各辱寸经唏戍刍、占工业蓉广值厦零售掀以地耋 项目年份国有集体家庭 1 9 8 03 65 11 3 工业总产值比较 1 9 9 01 6 55 42 9 5 社会商品 1 9 8 03 95 92 零售总额 1 9 9 02 22 25 6 这种以民营合作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一直依靠非国有投资来支持,因 此,温州的套业规模一般很小,技术水平较低。在国有企业占主体 的杭州、宁波与非国有企业占有主体的温州进行企业规模比较,后 者的平均规模比前者要低得多,而且这种播局在外向型经济中也没 有改变,温州企业的平均规模大体只相当于前者的2 5 ,外n 型企 业规模只相当于前者的3 0 。另外,温州由于缺少大的天然j 藏 缺少能源,因而整个经济结构从历史上看是轻型的。家庭手e 业及 其相应市场扩张为这种经济结构相联系。1 9 9 0 年,轻重l v - 娃= 之比为 j :1 3 1 ,到了1 9 9 4 年,该比例变为1 i 1 6 3 ,工业结构趋向轻型化。 温州的工业结构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属轻型结构。而温州第三产i k 赶 展较快。1 9 7 8 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 2 ,1 9 8 8 年变为2 8 3 。i 9 9 2 年则上升为 6 ,这一比重高于其它沿海发达城市水平。这最罡 温州第一产业比蚤较低,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中发展较快,圮其 是一些大的专业市场和商贸城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温州经济今后臆 致力于保持这一优势。 2 、蟹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温州5 - 业化资拳原始积累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 9 世纪朱温州近代工业产生到1 9 4 9 年,? 妻是淀 州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发展时期。这一时,q ,_ 韭 部门仅积累不到2 0 0 7 3 元的资拳,工业总产值0 暄4 亿元,工业原姑 资本积累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第二个时期,从】9 4 9 年到1 9 7 8 年,温州工业化原始资表积幂。 7 具规模和基础。但是,在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环境下,由于同 家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和重点投资4 嘎斜不到温州等原因,至1 9 7 8 午, 温州国有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只有5 5 9 亿元,只及同期国家对t 江省 投资总额的4 9 ,而温州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却分别占浙江旖总面 积和总人口的6 和5 。瀑州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r 有 2 2 5 亿元。 第三个时期,- 4 9 7 8 年到1 9 9 2 年,资拳原始积累基拳结束。这一 时期工业增长加速,结构调整加快,资产存量急剧扩大。1 9 9 2 年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 8 8 5 亿元,国有工业礤定资产净值达3 0 亿元, 资表原始积累方式发生根拳性变化:一是家庭工业和肢份合作企业 疾风暴雨式迅猛发展,二是大批农民外出搞小商小贩或开店办,一 跨区经营,城乡经济依靠市场迅速积累起工业化原始资本,而不是 利用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和行政强制手段对农民进行不等给交接柬宾 现资拳原始积累。 、萌发时期 温州资拳原始积累产生于近代。清光绪二年( 公元1 8 7 t , 午) , 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初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开埠以后, 舶来品大量进入温州市场,导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 代工业开始产生。 但是】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温州工业化资本原姑积累不能持续、 稳定进行,主要由于受如下三方面因素严熏制约t 一是庞大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沉熏压力,其次大一统帝国的崩 溃与国家主权的沦丧。使中国区域经济工业化资表原始积累难以有 效进行和推进。三是传统文化解体后,迟迟难以出现断文化的全社 会启蒙。 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制约下,温州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在第一时 期发生、发展的半个世纪,显示出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成了一种 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是,工业化的发生和资表 的原始积累非但没有使传统农业社会得到改造,反而使其内部的各 种矛盾更加尖锐。 缓慢增长时期 尽管温州工业历史进程发生于1 9 世纪朱,但直到本世纪鲫奇f 匕 才真正进入现代工业增长时期,它大约比发达资本主义圆家吃了 1 0 0 - 1 , 5 0 年的畸问。建国后,当温州开始较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时, 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工业化的原始资本从何处来。大量的并e l 益聚 集起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工业化应选择何种道路。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温州选择了一条以国家为主体一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保障,以财政对农业剃余的转换为枢纽,以上 业自我积累,自我循环为核心的区域工业化资本原妯积累通路。一 般来说区域工业化初期,农业部门仍然是该区域经济中的最大生 产部门,从而也是经济剩余的主要创造者。在没有外来资拳积累来 源的前提下,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只能靠农业来提供。然 而,问题在于,这种经济剩余从农业流向工业,是通过何种方式完 成的或者说经由何渠道实现的。不同的转移方式会产生耱不相同的 效果。 从建国后温州资本原始积累方式来看,农业经济剩余转换方式 大致通过以下过程进行: 1 、农业生产创造的剩余产品,连同一部分净利余资金,以统 购方式流入国有商业组织。 2 、国有商业组织再将包含着农业净剩余的农产品刍i 啃给5 - 业 企业作为原料和城市居民作为生活资料。 3 、低价统销的农产品保证了工业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及原材 料,并由此而产生出价高利大的工业品。 4 、工业的垄断高额利润以上缴税方式交到国家财政再以綦泰 建设投资的形式熏新投入工业部门,成为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资金。 农业的统购统销和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分配以及计划投资体制 忽略了区域经济合理分工,各展所长的发展原则,严熏抑制了温州 经济创新与增长的积极性和优越性的发挥。温州人均占有耕地降至 0 5 2 亩。在这样一个不断恶化的传统农区经济基础上急剧招进工业 化,通过不等价交换强行资本原始积累,必然造成对农业的捐害, 造成产业结构的扭曲,造成城乡分离,经济效益的低下。随着这种 积累方式的延续,其负效益远大于正效益。从1 9 5 0 年至1 9 8 0 年的3 0 年问,温州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尽积累起4 2 8 亿元的网定资产 以致温州工业原始积累在经历了3 0 年的漫长岁月仍未完成。 资本原始积累基农结束 1 9 7 8 年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善于经商扣子 工艺的温州农民不再被排斥在国家工业化的大门之外,仅仅充当一 种被动的要素贡俸者的角色,他们从台下走到台上,在工业化资拳 积累这个大舞台上演出震撼中外、威武雄壮的新一幕。 经过前1 d 多年改革,温州目民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本原始积累方 式发生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不断扩大不 管是生产、流通领域,还是分配、消费领域,市场都已成为区域经 济运行的基础二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个人倾斜,城乡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增长逮度快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三是储蓄和投资 的主体由政府转为民问。】9 9 2 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5 5 4 亿元, 递增牢高于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2 4 个百分点。1 9 9 2 年,温州市8 5 个 工业小区总投入资金5 1 6 亿元,财政和银行投入资金仅占4 ,企 业自筹和个人集资占9 s ) ,四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产权哆 j 、自 主经营的个体、和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 值的7 7 。 在新的区域经济运行作用下,温州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 延续下来的生产力基础上加速进行。这一时期温州资拳原始积幂主 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依靠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聚合区域 内地缘、人缘、血缘关系与因素,全民动员发展市场经济,逐步积 蓄民族资长力量,从家庭工业和生产小商品起步,在计划与爷场结 合的缝隙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问,放大胆子改革,敢冒风险探索。 充分利用改革时空差,从产生区域体帝j 效益去弥补区域生产力水平 低之不足。1 9 9 2 年,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工业葸广馈 】4 7 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加速成长的主导力量和断的生长点。 二是 大胆跨出家门,外出搞小商小贩,开店办厂,跨区经营。跨区经营 结构从零星分散经营发展到合理地域分工,各长地域所长,文粗放 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跨区经营队伍不断扩大,发展到8 0 万人。按 人均年纯收入5 0 0 0 8 0 0 0 元计算,一年能为温州增加收入4 0 6 4 亿元。 极大地弥补了温州区内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不足,拓宽了工业化原 始资拳积累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以富民政策为立市之拳以工业为兴市 之路,以市场化为建市之动力,三位一体工商协调并进,城乡一体 化发展。龙其是】9 9 年到1 9 9 4 年,温州工业化进入历史转折点。持 续4 年的工业总产值超常规高速增长,引发了整个区域经济跳跃式 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经济结构进入大变动 时期,以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取得正统地位,生产方 式从“渐进”过程进入“剧变”过程。从而完成工业化资长原始积 累阶段,为温州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现代工业发展,推进经济持续快 速成长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 二、温州现状一一温州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的主要表现 温州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获得长足的发展,依靠民营经济为主的 推动,已经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显示了其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各项经 济指标都已翻了5 - 6 番,增长了几十倍。( 详见表1 2 、卜3 ,卜4 ) 1 表1 2 历来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单位:万元 年仝社会财政金融 城乡居书末耕地年束 固定资产预算内存款民储蓄面积总人口 份投资收入余额余额( 干公顷)( 万人) 1 9 7 83 7 6 21 3 4 4 7j 3 9 2 74 5 1 11 9 8 6 85 6 1 2 6 1 9 7 93 9 0 01 3 7 8 12 3 0 0 07 2 4 21 9 7 8 25 7 】6 3 1 9 8 03 5 0 5 2 7 0 8 93 4 】8 7】0 7 8 31 9 6 9 35 8 i 4 2 1 9 8 14 0 8 3 尹1 8 0 7 64 1 5 6 81 4 3 6 7】9 6 2 55 9 2 8 3 j 9 8 23 1 9 1 21 9 】0 04 7 8 1 8 4 8 2 1 9 5 8 】6 0 2 】3 1 9 8 33 9 1 9 12 3 0 6 75 9 9 2 32 4 9 1 21 9 5 4 56 1 1 4 6 1 9 8 45 1 1 7 35 7 3 5 28 2 】2 13 1 7 1 71 9 3 9 96 2 0 5 2 1 9 8 57 6 7 6 84 0 5 7 91 0 5 1 9 6 3 6 0 4 4】8 9 1 16 2 9 1 9 1 9 8 61 0 5 9 3 45 0 3 2 91 3 8 4 5 25 6 7 9 1 j 8 6 8 66 3 6 2 1 1 9 8 71 2 7 3 2 06 0 9 9 41 5 7 7 9 5 7 6 2 9 11 8 5 2 76 4 3 9 9 1 9 8 81 7 5 8 2 27 5 4 1 9 】9 6 7 2 99 4 9 4 61 8 4 4 96 5 2 9 7 1 9 8 91 6 8 2 2 58 7 6 7 2 。2 9 6 1 8 6 1 9 9 3 6 】1 8 4 0 26 5 9 7 4 1 9 9 0】7 6 2 5 48 8 9 2 94 5 3 1 0 5 3 1 1 0 5 91 8 2 5 56 6 6 9 8 1 9 9 l2 0 0 4 3 89 9 3 9 7 5 0 4 3 q4 1 5 5 0 51 8 2 】9 6 7 2 5 f 1 9 9 22 8 3 2 3 31 1 8 9 4 6j 0 7 7 5 8 2 5 5 4 2 0 7j 8 0 1 46 7 8 9 9 1 9 9 35 9 5 5 4 81 8 6 7 6 7 1 3 7 2 0 5 26 8 0 8 21 7 7 3 6 6 8 5 5 7 1 9 9 49 1 4 2 5 32 1 6 8 3 7 1 9 8 3 f ;j 29 8 7 7 6 6j 7 3 0 0 6 9 2 4 0 j 9 9 51 2 8 8 2 2 72 6 4 9 2 1 2 7 2 0 7 0 01 4 2 0 4 6 9 j 7 1 3 76 9 7 8 9 1 9 9 61 5 7 0 1 6 l3 6 1 9 8 6 3 7 4 5 9 8 81 9 9 4 7 5 91 7 0 1 3 7 ( ) ;1 3 7 表卜3历年来国民经济主要人均指标 单位:无 盘 人均国全部职城市居民农民城乡居民人均耕 内生产工人均人均生活人均人均储蓄地面积 份总值 工 资 收入纯收入 ( 年末数) 亩) 】9 7 82 3 85 0 51 1 380 5 3 1 9 8 03 j 26 5 11 6 51 9o 5 j 1 9 8 23 5 86 8 04 5 62 9 7 3 l0 4 9 1 9 8 34 0 17 0 74 7 53 1 34 10 4 8 1 9 8 44 9 07 8 95 3 63 4 5 5 l0 4 7 1 9 8 56 0 51 0 3 77 r 2 64 4 75 70 4 5 1 9 8 67 1 01 1 9 69 0 45 0 89 40 4 4 1 9 8 78 6 91 3 4 81 0 4 26 2 61 1 8 0 4 3 1 9 8 81 0 6 71 6 9 41 4 1 98 3 2 l4 50 4 2 1 9 8 91 1 1 01 8 5 41 6 7 9 9 2 43 0 20 4 2 1 9 9 01 1 7 41 9 8 9 1 7 7 89 】24 6 6 0 4l 1 9 9 l1 3 8 72 1 4 02 0 8 5 1 0 4 46 1 80 4 l 1 9 9 21 8 7 72 6 9 32 7 9 6 1 2 0 08 1 60 4 0 】9 9 32 8 8 03 6 6 23 8 7 01 4 7 4 9 9 7 o 3 9 1 9 9 44 2 8 64 6 7 9 5 32 0 0 01 4 2 7 0 3 7 1 9 9 55 8 0 66 0 4 0 6 7 3 22 8 0 12 0 3 5 o 3 7 1 9 9 67 2 4 27 0 5 4 7 3 7 83 3 7 12 8 3 3 o 3 6 表卜4,1 9 7 8 年以来温州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寺 网络。全市共有6 万多个柜台,8 0 多万人在外搞推销和经商办厂。 所有涉及温州经济的有关信息都能及时反馈回来,并使其二快与产 销结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有效产销系统。温州的小商品生产最大的特点是见效 快,产销衔接好。 第三,温州经济已经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问资恭积累机制多 数企业能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市场完成经济循环。据统计,温 州的民问金融资本高达z 0 0 5 亿元,资金在温州的民营经济中已不 成为一个制约条件。 第四,初步的市场体系。温州原有的十大专业市场继续保持旺 盛的活力。 ,0 回顾1 6 - q - 的改革开放,温州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创造i “ 先行一步”的优势,温州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概括起来主要 表现在以下1 0 4 - 方面。这10 个方面也是当今温州改革开放和建设疑 展的最大特点。 一一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温州 市场取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1 6 年滠州改革形成了家庭工业、专 业市场、小城填建设“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初步形成以公有悄经济为主体,个 体、私营和股份合作鲠济发展较快的所有制格局。改革一开始,温 州就坚持国有、集体、个人、私营、股份给作、中外合资、外商独 资等多种烃济形式一齐上,多个轮予一齐转,不限比例看发展,不 限速度看效益,不唯成分看实践,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菸 同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经济形式在企业发展领域,政策放得更宽、 更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质 量高、效益好的,适应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爽展多 快,不人为地加以限制。从】9 9 2 年第三产业普查统计柬看国有经 济占9 ,集体企业占1 8 1 ,个体、私营占4 2 9 。 非国有经济 的快速缆展,特别是股份合作企业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分配合理、 风险共担、发展迅猛,不仅给温州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成 为温州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强劲的启动点,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三分天下有其二。 培育市场体系,推进价格改革,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 温州较早开始了“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价格改革。f l 前 全市9 7 ,6 以上的商品已由市场调节,企业以市场自由定价的商品所 占比熏达9 8 以上。价格改革使经济领域的活动受市场机制所支配 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商品市场的发展。同时,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是 资拳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技术、信息市场加快发。展, 推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 温州先后三次改革政府机构,撤锄了大部分经济主管局,改组 为总公司,将政府工业系统三蜓管理改为二疑管理,并成j 国有资 产管理委员会,集中管理国有资产。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政府把 主要职能转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宏观调控,培育市场体系, 帝j 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调节社会分配,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一一合理拉开档次,i i 入竞争机制,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各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并开始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报酬与个 人劳动奉献挂钩的办法。这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打 破平均主义的实骚,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方面,1 9 9 2 年,温州探索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待业保 险为主善内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全市已有3 4 万多人参加社会 养老保险,3 0 多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保障。 一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形成城乡大逢设格局。 温州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由于国家很少扳子,制用 外资和银行信贷资金也不够,地方财政仅保“吃饭”,这种状况决 定了温州建设只能i l 入市场机制,走城乡建设市场化道路,实行“ 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立足区内,面向囡内外舞措资 金,把温州推入了大建设时期。 温州市大力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使长期落后的硬环境有了 明显的改观。政府按照城市建设市场化的原则,重点抓城市基础设 施网络建设。l 、加快铁路建设,。使金温铁路在j 9 9 b 年内开通,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永乐铁路、澡苍铁路,结束温州全境无铁路的局 面。2 、作为浙江的第二大港,温州港现有万吨蜓码头2 4 - ,一千至 万吨筑泊位2 2 座,母前要新建七里港区深水泊位和续建杨府山港区 三期工程,完成老港区的调整、配套、改造,提高水上过驳及转口 能力,同时抓好瑞安、鳖江、洞头、清水埠等港口的配套完善建设, 增加吞吐能力。3 、温州民用机场是国内二级民用机场,可以起降 b 7 3 7 、7 5 7 、7 8 7 型、m d 一8 2 型、团1 5 4 型等客机。湿州机场已开通3 9 条国内航线。湿州市将继续改造民航机场,已建成国际机楼,开辟 国际航线,提高客运能力,发展航空货运业务。4 、公路交通发达, 主要陆路均为二绞公路,公路网与全省栩联结,与奎围主要城市上 海、北京、南京、苏州、福州、广州、南昌等有直通客运班车,与 全国各地均有直达货车。温州市正继续改善公路运输,拓宽境内的 j 0 4 、3 3 0 国莲,使其达到一级路面标准,建设沿海高速公路等。5 、 温州的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迅速,已开通7 0 7 y 门程控电话,与国内各 省、直辖市及躺i 港澳台17 0 多个国家与地区开通点拨电话、传真、 电报业务。邮电通讯网络实现自动化、程控化、数字化。新建邮电 通讯枢纽大楼,发展移动电话及无线寻呼通讯。6 、温州市电力发 展很快,巳先后建成3 条2 2 0 干伏输变电工程,并与华东电网联接并 网,装机容量为2 5 万千瓦的温州电厂一期工程线已并网发电,二期 工程装机容量为1 2 0 万千瓦正在筹建之中。7 、温州市正结合旧城改 造,抓紧城市供水、排水、防洪、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已建成全囫 最长的公路桥瓯江二桥,瓯江三桥正在兴建。 ,3 一一一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普遍推行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 实行以工补农,以商补农和政府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调动 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稳住了l 4 0 万吨左右的粮食产量。鼓励和引导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制度创新,股 份合作企业发展到4 0 2 3 7 家,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力 量,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积极发展农村“一乡一品” 和“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乡镇工业超 常规模发展,1 9 9 4 年,总产值达3 2 6 亿元,产值超过1 0 0 0 万元的企 业有2 4 0 家,产值超过5 亿元的镇有2 0 多个。柳市、瓯北、龙港、瑞 安城关等填工商税收超5 0 0 0 万元。建制镇发展到】3 9 个。实力厚、 辐射广、增辐大蛳3 0 强镇,1 9 9 4 年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5 8 9 和6 2 3 ,。农村市场发育速度加快 农副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集贸市场成交额达6 7 7 亿元。 改革外经贸体制,加快“一目三区”建设,初步建立多屡 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通过推行外贸代理制,积极争取外贸经营权和自营权延伸, 1 9 9 4 年仝市外贸供货值5 0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7 8 ,6 。建立“ 一园三区”,即高新技术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扶贫开发区、开放 县经济开发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 确立了“中,心突破,两冀拓展、三沿并进、山海呼应、全面开放” 的战略布局,开放的领域已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对 外开放已由过去的单向引进转向双向交流。温州鼓励有一定实力的 企业到海外去投资经商。至今,在境外设立公司已有家。 一实施全社会扶贫,振兴山区海岛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全面、 协调发展。 转变单一的政府扶贫方式,积极推动部门和地方挂钩拔贫、资 金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扶贫、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扶贫等全社会扶 贫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组织地安排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偏远 山区、海岛转移。同时,引导和组织贫困地区农民到经济发达地区 务工经商,承包耕地,发展多种经营。通过珊溪水翻枢纽工程、泽 雅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有计划地推进移民脱贫试点,从而使贫困 地区人口明显减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一一努力推进和实施科教兴市、质量立市、文明建市、依法治 市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推动温州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人民生活改善。1 9 9 4 年,国内生产总值2 8 1 亿元,比1 9 7 8 年增长9 5 倍,年均递增1 6 ,高于全国、浙江省同期水平。财政收入2 1 7 亿 元,比1 9 7 8 年增长1 5 倍,年均递增1 9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分别居浙江省第四位和第三位。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1 9 9 4 年比1 9 7 8 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熏由4 2 2 下降到l 0 1 ,第二产业由3 5 8 上升为6 2 2 ,第三产业由2 2 上升2 8 。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农民人均收入由1 9 7 8 年的1 1 3 5 元增加到1 9 9 4 年的2 0 0 0 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 9 8 1 年 的4 2 3 元增加到1 9 9 4 年的5 1 1 3 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至i j 改善,城 市人均居住面积曲1 9 7 8 年的3 1 平方米增加到1 9 9 4 年的8 3 平方米,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2 2 1 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9 7 8 年 的0 4 5 亿元增加到1 9 9 4 年的9 8 8 亿元。这些巨大变化表明,l6 年来 温州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路予是正确的。温州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 起点上。 三、存在问题 如果简要概括温州改革开放及经济优势所在,那就是,市场化 程度高,民营经涟业重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容易把握。同时,温 州经济充满活力,能适应不同技术层次、市场程度和时空界限的需 要。氏营经济正在朝着组织结构高度化方向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步伐正在加快,以适应温蝌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温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优势明照,劣势也容易把握。一个沿 海开放城市,温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 步升位方面,可以说走在其它城市的前列。但是,温州的发展战略、 产品质量、基础设施、组织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问 题,有些已对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熏的不利影响,难以实 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国内外两个市场顺利对换。 温州率先探索了市场取向改革,促进了发展,但同深圳珠海 等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改革的浓度还是广度都存在菊差距。由于 长期受计划和小农经济的兢熏经济思想影响和束缚,温州的许多优 势和有利条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温州有“一乡一品”的产业优势, 但没有在更大跨度上和更高层次上形成产业规模经济优势,有懂市 场、善管理的人才优势,但没有形成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的群体优 势,没有形成结构高化、组织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优势,有星罗 棋布的小城镇的群体优势,但没有形成辐射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的 区域经济优势,布地缘优势,但交通条件帝j 约,没布形成全方位对 开放的优势。 第一,温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民营经济的特点 与优势是依靠个人的勤奋,明晰化的产权制度,低度化的起动资水 与市场以及经验型的技术相结合,柬完成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扩张。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温州人干得非常漂亮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 地都津津乐莲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如何建立的时候,温州 人早已通过实践在低度化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然 而,从总体上看,温州的民营经济是以血缘关系、经验技术、户及 乡邻的示范带动,以及有眼的政策空档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面临 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跨越家庭血缘的传统联结方式,向现代契约与 法制联结方式转换,实现规模经济。 温州尽管存在大量的民营股份合作制,但是,这种经济蝓以生 存的信任支柱仍然是血缘关系,它制约羞温州经济的组织结构上规 模、上水平。小规模的家庭工业既是瀑州经济成功的骄傲,也正在 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湿州经济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经济规模 比较,温州经济的规模明显过小,而且,这种低度化的组织结构逐 通过内引外联波及到外向型经济上。温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 他外联项目,很多是以与温州当地有血缘关系的华侨资拳来进行的, 这些资本规模通常很小。以开发区为例,至1 9 9 4 年,引入外资的企 业平均规模才9 0 多万美元,而我嚼利用外资平均项目规模1 9 9 0 年就 达到1 6 4 万美元。所以,无论从温州经济内外企业规模来看,都存 在着偏小的问题。而其深层原因以家庭经济为基础,以血跨为媒介 的联结方式沿未根本改观。如果不引入新的体制推进企业妻玫织方式 的转换,那么,温州经济将始终依靠汪洋大海般的家庭经济来支撑, 上质量、上规模、上水平将难以完全实现。 对温州来说,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继续完善发展家庭工业和 股份合作帝j 的同时,积极引入新的机制,即通过大规模的内引外联, 用现代股份经济帝j 度来展示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大企业办太事业 大手笔做大文章。只有做刘大小并举,互相补充,才能为温州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提供一个完备的企业规模基础。 第二,温州的城市建设与沿海总体上看,尽管人民路的旧城改 造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旧城欠帐太多,积重难返,因而蟥市建 设面貌,仍然不能很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狭窄的街道,拥挤的 车辆和人群,谁也不怕谁的交通规则,与温州大街小巷浓厚的商业 文化形成强烈对照。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会对温州城市的混乱现状与 有条不紊的运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大规横 的内引外联。然而,温州的城市建设又不同于其它城市,它面对的 是大量拥有个人产权的民营经济,在旧城区很难通过大规模改造来 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抵但从人民路的旧城改造过程留给地方政府 的启示是很多的,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在民营经济占主体条件下推进 旧城改造,而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启示是,旧城改造推进这么难,这 么慢,能否通过采取其他途径,推动城市大规模建设,以至不失女 千载难逢的大发展:动机。为此,市政府在紧靠旧城的东j 匕面划出 6 平方公里的地块遵行断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建设所需资鑫虽然 很大,但是,它是在一个相对空白且矛盾较少的区域进行规划开发, 通过运用城市建设市场机帝l 和适当的政策,结合其它沿海开放城市 和特区城市建设新城的经骚,探索走出一条城市建设市场化的新路 予。尽管温州新城区建设已经启动,但通往新城的路仍然漫长,其 艰难不亚于旧城改造。 第三,温州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市场化程度很高,商业文 化浓厚,民间经济活跃,但是,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的气氛并不 明显,新举措也不多。这与全国各地大干快上的气氛形成强烈对照。 其表现:一是许多人对“温州模式”寄望过深,认为温州改革开放 已经有了盛开的东西,加上这种模式在娃“社”、姓“资”的阴副 消失后继续焕发出风彩。所以,许多温州人都对8 0 年代涌现出来的 “温州模式”备加赞赏,甚至过分报崇。这种现象和想法已经成为 温州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障碍。二是由于受民营经济文化的影响,温 州人通常只注意自己周围的事情,很难产生超前意识,欠缺现代战 略眼光,不能在改革开放中有大的动作。三是8 0 年代中后期的政治 背景对“温州模式”的褒贬不一,加上温州经济是在没有得到红头 文件首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既成事实的结局导致未来的政策走向 不太明朗。一些温州的中层干部对“温州模式”的性质之争仍然心 存疑虑,因而不敢放手大干。四是温州的领导班子在长期政治观念 及意识形态氛围下,无法静心地为温州的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考虑, 温州市前后共换了1 5 任市委书记,班子多变,政策缺乏稳定性。尽 管1 9 9 2 年以来的政治基调及认识已趋于明朗与一致,但历史上的这 种多变性政策的影响依然困扰着一些干部和群众。正由于这些原因, 温州的改革开放与其它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显得冷冷清清,气氛不 甚浓厚。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民营经济和城市建设却在基调明朗化 以后,放开手脚大干起来。 第四,温州虽然物质资源贫乏,但人力资源丰富,一般群众都 有良好的经商敌富锻骚,只要政策得当,温州经济完全可以获得健 康发展。从浙江的格局来看,国家关注熏点是杭州、宁波,温州一 直被排在老三的地位,无论政府投资还是其形成的援助都是这样。 温州目前急需改造投资环境,资金紧缺是一个突出问题,依靠政府 投资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依靠群众集资,来得太慢。尽管温l 埘 在小城镇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有成功的集资尝试,但是,与温 州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相比,目前的筹资途径和方式仍不能 完全适应。据推算,9 0 年代后期,温州的投资率要保持在3 0 一3 5 , 才能保g n p 再翻两番。因此9 0 年代后期,温州经济增长所需的资盒 是很大的,据框算在5 0 0 亿元左右,即每年需要约lo o 亿元的投资。 目前温州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手里的资金用不出去,居民储蓄l o o 多元,银行存差近1 0 0 亿元、居民手持现金估计也在1 0 0 亿元左右。 由于信贷规模的限制和集资手段有限,每年有5 0 亿元以上的资金流 向外地,支援了外地的经济建设。因此,要使温州的资金累缺现象 得以致成,就必须在筹资方式和集资政策上有根本性的变革。 第 二 章 温州农村经济发展轨迹及其借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部门,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它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是实现本世纪末和2 0 1 0 - $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熏点。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使温州农村发生了巨太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 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地位强,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从而促进 农村经济总量剧增。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平均递 增3 3 7 ,1 9 9 4 年达4 5 7 4 亿元。农村经济已成为温州国民经济发 展的先导力量。 农村经济结构变动特点: 从经济增长、经济运行、国际经验比较和产业结构变化等角度 分析,温州农村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凹个方面: 、农业和农村为温州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首先表 现为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农产品供给总量稳定增长。农副 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和主要产品的商品率均燕著提高。这说明向 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长期压抑而导致的农产品短缺局面有了根拳改 观。不仅城市、城镇的商品供应日益丰富,而且农民的温汔问题停 随着农产品供应一日益丰富,也开始得到根本解决。沿海平原相当部 分农民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其次,还表现在农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结 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从1 9 8 1 年的1 4 5 无提高刚1 9 9 4 年2 0 0 0 l ,农民由单纯务农种粮变为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务工经商 领域,据1 9 9 2 年有关部门调查,转移到务工经商领域的劳动力总救 达l 2 6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 2 ,也就是说农业劳动人付转入非 农产业,相当于过去4 0 - v 城市吸收劳动就业人口总和的2 j 倍。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开始摆脱几百万人 搞饭吃等饭吃的贫困状况。 、农业和农村通过改革释放能量,为温州经济运行机制的鹚 整和转轨创造了连一步发展的空间。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显示了落实生产经营自主权对i 玛整围家、集体、个人三者制益关 系的重大示范效应,为瀑州城市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了 推动作硒。农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最初的“熏熏轻轻”的经济结构 调整,提供了区域轻工业发展广阔的原壮基础和捌成品的消费市场, 农产品市场机制的引进,开始改变了温州传统的工业化积累流程, 即由单纯靠基础产品超额利润的转移,刺激中问需求膨胀的积累,裢 式,过渡到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调整最终需求,g l 导结构变化实 现温州经济市场龟向增长的积累模式。应当指出,由于农村非农产 业的高速推进,温州农民开始全面介入区域工业化一现代化的进饪 中,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变革的先导力量,而不 是像过去既作为工业化剽夺的对象,又成为现代化进程的沉重包袱 那样一种被动的落后力量。 、根据国际鲠骚的比较研宄,证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 经济超前发育形成的经济高速增长,已健瀑州经济进入了通常称为 结构变动的剧烈变化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对温州进入 这一阶段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这一阶段所聂示种种增长变动的农 村经济轨迹,也是基本特征的反映。 、农村产业结构的怠速非农化与农村产业结构高掇化的删 跚来迟形成鲜明对照。1 9 7 8 年至1 9 9 2 年,温州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 13 7 6 倍,其中非农产值增长2 7 倍, 来自非农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 9 0 以上,同时仝社会总产值增长9 倍,年均增长速度1 7 】2 ,其 中来自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5 2 ,来自农村非农产业产值 增长的贡献率为2 9 。 农村产业非农化突出表现在农村工业化上,农村工业的产值增 长迅速,其所占非农产债份额已嘲1 9 7 8 年的6 6 3 ,变为】9 9 2 年的 7 7 5 。而其他非农产值所占份额增长均是下降趋势。 因此,从温州农村产业结构高级化形成条件看,农村工业的发 展和农民杖入的提高,目前还构不成对产业高奴化强有力的推动闪 素,温州农村仍处于工业化初妯阶段,其好处在于可以转移部分闲 置过剩的生产能力,扩大部分市场容量,间接形成某些缸力。但是, 温州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进展缓慢,仍以“轻、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物品从业安全培训课件
- 出纳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白描花卉写生考试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企业市值排名分析
- 校本教研工作方案
- 新质生产力新发展格局
- 三班级上学期班主任方案
- 新质生产力的调研路径
-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期中考试总结
- 2025年泌尿科常见疾病诊疗能力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实名制管理协议
- 妇幼信息管理制度
- 初一英语摸底试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 参考活动3 设计橡皮章》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专业培训课件
- 2025年青海省农商银行农信社系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肉毒素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解析和范文
- 2024“五史”全文课件
- 中医科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 舌癌手术护理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