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水游记缘起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水游记缘起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水游记缘起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水游记缘起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山水游记缘起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游记缘起论 j :娟侠 摘要:早在先秦时代已有对山水的审美活动与登临游览的记载。论语、庄 子等表达了早期士人对哿l 青山水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庄子对“游”的主体内涵 与自由境界的阐释,对后来游记的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作品中对山水美的 描写也源远流长,但最早的“真正的山水记”( 周报甫) 应该是产生于东汉的封 禅仪记。但这种对实山水的描写兴趣并未持续地发展。直到东晋以后,由于江 左偏安的局势与玄、佛思想的熏陶以及江南明秀山水对士人精神的慰藉与刺激, 才促使山水游记的全面兴起。 晋宋山水游记的兴起,与永嘉南渡以后士人心态的变化以及玄、佛理主导的 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予士人b 灵上的慰藉与精辛申 上的超越,使他们将目光投向山水,形成了理趣山水的创作取向。在玄学的影响 下,王羲之、孙绰的兰亭集序,以诗序体记游、写景、说理,把对山水的审 美观照与玄学体验糅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美的发现与独特认知。其雍容淡 雅的创作取向,字里行问透露着士人深切的生命感悟。以慧远为代表的庐山诸道 人佛眼看山,第一次形成较为集中的创作群体,写下了一批优秀的庐山游记。他 们的作品对大自然中充溢的生命活力进行了逼真的描写,同时交织着佛与玄的生 命体验,体现出玄理与地记对山水游记的双重影响,可以视为山水游记成熟的标 志。 山水游记兴起的另一源头是地记仓q 作的山水化与文学化。地记的源头可以追 溯到禹贡与山海经,但地志的山水化与文学化却是永嘉以后士人对山水 美的重新发现的结果。从东晋罗含湘中记开始,地记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 名篇,继之以袁山松的宜都记与盛弘之荆州记,标志着地志的文学特性 的成熟,形成了自然山水的新取向和清水荚蓉的写作风格,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游 记作品。特别是对三峡的描写,优美动人,影响到晋宋以后文风的转变。郦道元 无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巨人。他的水经注融合南北文风的优点,记叙千山 万水,以多样化的笔法融情入景,形成了“空漾萧瑟”与“道劲苍老”等多元艺 术风格,是晋宋以来南北文风的集大成者。 元嘉以后,在“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与文笔之争的背景下,文人的山水 游记总体趋向骈化。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表现出“铺彩摘文”与“去饰取素”的 艺术分野。前者主要代表是颜延之、鲍照,但鲍照的作品饱含感情,沉郁顿挫, 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后者在理论上的代表是谢灵运、钟嵘,在创作上的代表作家 主要有吴均、陶弘景等人。特别是吴均、陶弘景的书信体山水记,把地记作者的 成功艺术经验纳入其骈文写作中,创作出清新隽永的小品文。 总之,晋宋以来的山水游记的创作经历了由理趣山水到自然山水的转变;其 文体也随着元嘉、永明创作风气的转变,重点由纯粹的散体文转向了骈体文,由, 诗人创作的诗序体、地理学者创作的地记体转向了文人创作的书信体:文章风貌 则从沉思者的淡雅深湛和地记作者的清新自然发展到文人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展 现出了以清新为主的多元艺术取向。这一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慧远、袁山松、盛弘 之、郦道元、鲍照、吴均等一批杰出的山水游记作者,他们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 成就,为山水游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山水游记缘起玄对山水地志的山水化骈化 t h e o r i g i n o f 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w a n g d u a n x i a a b s t r a c t :e a r l yi np r e - q _ i nd y n a s t y t h e r ew e r er e c o r d so n p e o p l e sa e s t h e t i ca c t i v i t y t o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a n a l e c t so f c o n f u c i u s “a n d “t h eb o o ko f z h u a n g z ,w r o t e d o w ns c h o l a r f e e l i n go n 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e s p e c i a l l yz h u a n g z ia f f o r d e dt o t r a v e l n e wc o t m o t a t i o n s ,w h i c hh a d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so nt h e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b e a u t i f u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r i v e r sa n dm o u n t a i n si nl i t e r a t u r ec a l lt r a c ei t sb a c kt oa n c i e n t t i m e s ,b u tm o s te a r l y ”r e a l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 z h o uz h e n f u ) s h o u l db e ”ar e c o r do n o f f e r i n gs a c r i f i c e st oh e a v e n ”,w r i t t e nb ym a d i b oi nt h ee a s t e mh a nd y n a s t y b u t f o r m e rw r i t e r sd i d n tk e e pt h e i ri n t e r e s ti n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r e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f o rl o n g i ti sn o tu n t i le a s t e mj i nd y n a s t y , w h e ns c h o l a r sl i v e d map e a c ep o l i t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 w a n d e r i n gi nr i v e r sa n dm o u n t a i n s ,t a l k i n ga b o u tx u a n x u ea n db u d d h i s m t h a tr a i s e dt h e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a b r u p t l y b e a u t i f u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c o n s o l i d a t e ds c h o l a r sh e a r ta n ds o u l ,m a d et h e m s u r p a s sm o r a l el i f e o n c et h e yk e p tt h e i re y e st o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t h e yh a da t e n d e n c yo fw r i t i n g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o f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 w i t h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x u a m x u e , w a n g x i z h iw r o t ed o w nt h ew o r k s o f p r e f a c eo n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 l a n t i n g w h i c h m e r g e de s t h e t i c s w i t h p h i l o s o p h gs h o w i n g s c h o l a r sd c 印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l i f e ,h u i y u a n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b u d d h i s td i s c i p l e so fm o u n t a i nl u ,w a t c n n gm o u n t a i n s w i t h i n t e l l i g e n te y e s ,w r o t e m u c h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a n d f i r s t l yf o r m e d a w r i t i n gg r o u p i n t h eh i s t o r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yh a v em a d ea na c t i v ep o r t r a i to f n a t u r e ,o nw h i c h s h o w e d t h e i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x u a n x u ea n d b u d d h i s m ,a n dm a r k e dt h em a t u r i t yo fl a n d s c a p e e s s a y t o p o g r a p h yi s a n o t h e r o r i g i no f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 w h i c hc a nt r a c ei t sb a c kt o 姐g o n g a n d “t h eb o o ko f m o u n t a i n sa n ds e a s w i t hat e n d e n c yo f u s i n gl i t e r a r y w o r d sa n dm a i n l yr e c o r d i n go n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i nj i n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 , s o f l o u r i s h e dt h e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s a n x i aw a sb e a u t i f u la n d m o v i n ga n di n f l u e n c e d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w r i t i n gs t y l ea f t e rs o n ga n dj i nd y n a s t y l i d a o y u a n i su n d o u b t e d l yt h eg i a n ts t a n d i n go nt h es h o u l d e r so f f o r e f a t h e r s h i s ”w a t e r 6 yn o t e ”m e r g e dw r i t i n gs t y l eo f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a n dn o m h e m d y n a s t y , n a r r a t e d 1 1 1 n u m e r o u s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u s i n gd i v e r s i f i e dt e c h n i q u eo fw r i t i n g s ,h i sw o r k s s h o w e da p l u r a l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f e m p t y a n db l e a k ”a n d “v i 9 0 r o u sa n df i r m ”,w h i c hi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 o n e a i d e ry u a n j i ay e a ro fs o n gd y n a s t y ,w i t hm e t a p h ) 7 s i c a lt h i n k i n g o nx u a n x u e r e l r i e v e d ,s c h o l a r sl i k e dt ol a s er h y t h m i c a lw o r d sa n df l o w e r yl a n g u a g ei nl a n d s c a p e e s s a y t h e r ew e r et w ow r i t i n gs t y l e sa tt h a tt i m e o n ei sw r i t i n g w i t hg o r g e o u sw o r d s a n df l o w e r yl a n g u a g e ,w i t hy a ny a n z h ia n db a o z h a o ,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t h e o t h e ri s w r i t i n g i nan a t u r e s t y l e w i t hl i t t l eo r n a m e n t w i t hx i e l i n g y u n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nt h e o r y , t h ep r a c t i c a l w r i t e ri st a o h o m m g a n dw uj u i lw h oa v a i l e d t h e mi n t oe x p e r i e n c eo ft o p o g r a p h y sa n dc r e a t e dg o o dw o r k s 、撕t has t y l eo fs i m p l e a n d e l e g a n t i naw o r d ,s i n c ej i na n ds o n g d y n a s t y , 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h a s d e v e l o p m e n tg r e a t l y | i t m i n e dt od e s c r i p tl a n d s c a p ei n s t e a do f c a r r y i n g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 i t st y p e c h a n g e d f r o m i r - r h y m i c a l t or h y t h m i c a l d e p i c t i n g l a n d s c a p e w i t hl i t e r a r yw o r d sh a s e x t e n d e df r o m t o p o g r a p h y t ol e t t i n gp r e f a c e i t ss t y l ec a m ef r o mn a t u r a la n d s i m p l e t o d i v e r s i t y , a l l w h i c h h a sc o n t r i b u t e d f o r t h e f t l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k e y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e s s a y ,o r i g i n ,l a n d s c a p eo f m e t a p h y s i c s t o p o g r a p h i c a le s s a y ,a t e n d e n c yo f u s i n gr h y t h m i c a l w o r d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问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导吉 丈明社会的山水观念是伴随着原始崇拜与宗教祭祀产生的。我国关于山水的 最早记录是尚书舜典所记的“望于山川”。这里的“望”即被认为具有顶 礼膜拜的意味。但是西周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世俗化与人文化的趋向,。士人逐 渐将山水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娱情乐性的对象。如孔予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体验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内涵。荀子宥 坐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何也? 2 子日: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者似德: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恍 恍乎不屈尽,似道: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又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 夫。”无不体现出哲人的山水境界中蕴藏的对宇宙人生的喟叹。庄周是一位哲学 的艺术家,他的山水之爱不言而喻。如庄子知北游“山林欤,皋壤欤,使我 欣欣然而乎与f j ,体现出了一种与道俱化,逍遥无欲,自愉适意的心境,也生动 地刻画了他面对自然美景欣然而乐的喜悦。 与此同时,中国人“游”的观念也源远流长。传说舜曾巡视五岳,那应该与 “望于山j i l ”互为表里的。阐驷十三州志记载:“共山在共城县北十里,共伯 复归于国,逍遥得意,游共山之首。”。周厉王共和十四年,共伯卸政于周宣王, 回到自己的封地,心情畅快所以游览共山。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游山记录。 论语先进中孔子赞赏曾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煮子四五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是时人逸情于水的情态。苟子所谓“百仞 之山竖子冯而游焉”记录了其凭山而游的踪迹。最能体现游的精神的是庄子。庄 子把“游”作为精神上自由解放,与道冥合的象征。庄子首篇即为逍遥游, 说文无”游”字。七上:“游,旌旗之流也。”段注:“又引申为出游,嬉游。” 广雅释估三:“游,戏也。”旌旗所垂之旒,随风飘荡而无所系缚,引申为游 戏之游,此为庄子“游”字的基本意义。庄子在宥说:“云将东游,过扶摇 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日:叟 何人也? 叟何为此? 鸿蒙拊髀雀跃不辍,对云将日:游。云将日:朕愿有问 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日:吁! 云将日:天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 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 鸿蒙拊髀雀跃掉头日:吾弗 【汉 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0 年1 2 月,第6 5 页。 如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去自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王先谦集解: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9 年1 2 月,第1 9 5 页。 【魏】阚驷著张澍辑:十三州志,丛书集成本初编,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2 8 孤。 杨伯峻注译: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9 6 年1 0 月第1 1 9 页 知! 吾弗知! 鸿蒙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 观无妄,朕又何知。”。这段话深刻地表达了庄子所谓“游”的精神内涵。“游” 与“以育群生”的社会性活动无关,它所表达的是精神活动的快感与完满。“游” 的主体是“弗知”的,不知所求,不知所往。因为只有这样生命活动才能不囿于 物,适性自然,才能够“与天为徒”,“入于寥天一”。这种观念对后 柬游记产生 了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山水的形象。诗经叫、雅节南山日:“节 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言南山崇峻,但主要是用来起兴。 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咏思,江之永矣,不可方矣。”9 言江汉 浩渺,只是用来表明“汉有游女”之不可求。再如楚辞里九章涉江:“山 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而多雨。” 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用山水作为人物出现的背景,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但这里的山水,作为 届原涉江和湘夫人的陪衬,好比人物画后面的景物,仍是以人物为主,不是以山 水为主。汉大赋中始出现大段的山水描写,如七发中的观涛。但这里的描绘 不是作者亲至的实山水,而是虚拟山水来达到劝百讽一的目的,并非专写山水的 游记。那么,山水游记的产生在什么时候呢? 石遗室论文说:“东汉马第伯封 禅仪记记光武封泰山事,为古今杂记中奇伟之作。”。钱钟书管锥编全梁文 卷六十谈到吴均的书信时说:“按此前模山范水之文,惟推马第伯封禅仪记、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二篇跳出,其他辞赋书志,佳处偶遭,可惋在碎,复苦 板滞。”。周振甫古代散文中的山水记说:“最早的山水圯,当推后汉马第伯封 禅仪记,是记上泰山封禅事,它突出描绘泰山的高峻,上山的艰险,写得动心骇 目。”并说“真正的山水记应该起源于东汉而兴盛于南北朝。”回明确把封禅仪记 作为山水游记兴起的标志。严可均全汉文辑录此文: 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阙,如从谷底仰 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宜碟,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端如 杆升,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仰视岩石 王先谦集解: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9 年1 2 月第9 5 孤 关于庄子的阐释参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第3 7 页。 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0 年1 2 月,第8 1 4 页。 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0 年1 2 月,第6 3 页。 【宋】洪* 祖撰: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 0 0 2 年1 0 月,第6 5 页。 参见周振甫文集第三卷,中国青年出版杜,1 9 9 1 年1 月,第3 1 5 页。 参见周振甫文集第九卷。中国青年出版杜,1 9 9 1 年1 月。第5 3 8 页 钱钟书著:管锥编全粱文卷六十中华书局,i9 8 3 年,第1 4 5 6 页。 周振甫文集第九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9 1 年1 月,第5 3 7 页。 2 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迷至天门之下,仰视 天门,辽如从穴中视天窗矣。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 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 这篇文章,写作者随汉光武帝上泰山封禅的亲身经历,语言不饰浮藻,状物 写人如浮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动。清王太岳清虚山房集卷四书高平行汜 认为:“他日爱柳子厚永州山水诸记,叹其摘抉窈眇,善写万物之情状,以为纪游 之作,极于此矣。忆而读马第伯封禅仪记,幽隽廉削,时若不及柳氏,而宽博 雅逸,自然奇妙。”诚然。封禅仪记之写景记行,虽然在其时属孤明先发,但 它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写景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足为楷模。 对于山水游记的起源,钱钟书先生还有一段论述: 尝试论之,诗文之及山水者,始则陈其形势产品,如京都之赋,或 喻诸心性德行,如山k 川之颂,未尝玩物审美。继乃山水依傍田园,若茑萝 之施松柏,其趣明而未融,谢灵运山居赋所谓“仲长愿言”,“应璩作书”,“铜 陵阜氏”,“金谷石子”,皆“徒形域之荟蔚,惜事异于栖盘。”即指此也。终则附 庸蔚成大国,殆在东晋乎袁崧宜都记一节足供标识:“常闻峡中水疾,书记 及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矣,其叠蚂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词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 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现,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 ” 游目赏心之致,前人抒写未曾。六法中山水一门于晋、宋间应运突起,正亦斯情 之流露,操术异而发兴同者。 钱氏所亩乃就山水诗文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在 东晋以前,山水在诗文中主要是作为附庸存在。京都诸赋的山水描写注重的是形 势产品的罗列,并无盘桓山水的情趣;董仲舒的山川颂只是以山川为喻,比 拟德行修养:仲长统的“欲使居有良田广宅,在高山流川之畔”,应璩与程文信 书:“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晋代石崇建金谷园“在河南界,有山川林 木,池沼水碓”,只是“山水依傍田园,若茑萝这施松柏”,没有真正体会山水的 乐趣。至于铜陵卓氏“采山铸铜”、“公擅山川t sy 。诸如此类都算不得山水游记。 二是指出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在于“审美玩物”。所谓审美玩物,就是谢灵运所说“盘 严可均辑:垒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9 月,第2 9 2 页。 参见钱钟书:管锥编全后汉文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第9 9 7 页。 钱钟书: 管锥编全詹汉文卷八十九,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第1 0 3 7 页。钱氏引文见世面水铮 注卷三四江水。 “采山”甸见谢灵运山居赋;“公擅”句见汉书货殖传。 参见周振甫文集第三卷文章倒话,第3 1 6 - 贞。 栖”山水的情怀。袁山松的“流连信宿,不觉忘返”与“游目赏心之致”正体现 了山水游记审美对象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由衷的赞赏。山水游记首先是 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只有作者登山临水的即景之作,对自然美景的抒写,才算得 上是山水游记。三是钱钟书指出山水诗文“终则附庸蔚为大国”是在以宜都记 为标识的晋宋之际。钱钟书指出这种山水描绘的“应运突起”在当时是一种具有 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 钱钟书的论述是极为深刻的。那么游记文学为什么会兴起于东晋昵? 主要 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政局动荡与江左偏安,士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魏晋以来,建 安文人“梗概丽多气”的济世情怀成为不切实际的泡影。许多文人卷入政治斗争 而遭杀戮,如孔融、何晏、夏侯玄、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 阳建、嵇绍、郭璞、谢混、谢灵运、鲍照、范晔等,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 乱,如挚虞、刘琨等。政治失意和纵情l l j 水向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钱钟书在论 述“山水方滋,当在汉季”的理由时说:“苟以悦山乐水,缘不容于时,统 以背山临流,换不受时责。又可窥山水之好,初不尽出于逸兴野趣,远致 闲情,而为不得已之慰藉。”政局的黑暗促使士人或全身远祸,归隐山林,或出 入于仕隐之间。晋书儒林列传所载文士多隐而不仕,寄情山水。如谢灵运, 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先是在永嘉不理政事,“肆意游邀”,后又回到始宁别墅,纵 情山水。江南明秀的山水成了他们精神的避难所。而且江南偏安局面的形成,也 为士人流连山水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支持。晋书食货志卷二十六记载,东南 地区到东晋末年。已达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 给人足矣。”。宋书记载:“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 警,区域之内,晏如也会士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 金,雩杜之间,不能比也。”。可以看出,当时士人已经可以“乐不思蜀”了。 二是玄、佛思想的熏陶。应该说玄学的产生并非全是消极的,王弼、裴颁等 人亦曾以儒道合明来重建政治思想的秩序。但是随着政局的逆转和社会秩序的崩 溃,玄学成为人们逃避名教的精神家园。晋书儒林列传记载:“有晋始自中 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 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驰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 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价徐霞 引自管锥编全后汉文卷八十九,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1 月,第1 0 3 6 页。 晋书- 食货志,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7 9 2 页 宋书列传第十四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第| 5 4 0 页。 晋书儒林列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2 3 4 8 页。 4 客游记时说:“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 午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名山志、 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玄学转型的一种重要标志是庄子代替老 子成为玄学讨论的主题。众所周知,老子学说的主题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 治哲学,而庄子却主张齐万物而“游于四海之外”。魏晋士人的生存环境与庄子时 代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庄子全身养性,任性自然的自存哲学成为他们生存的准的。 一方面甚为流行的向郭注庄子倡言:“游外以弘内。”“虽在庙堂之上,而身无 异于山林之中,”。泯灭了名教与山林的区别,为士人亦仕亦隐的生活方式提供了 玄理上的依据,对士人心态产生了极大影响。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 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诸 沧海。叹日:我卒当以乐死。”。史称:“( 羊)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 酒言咏,终日不倦。”。另一方面,庄子对自然界的亲和与欣喜也诱导士人遁迹山 林。典型的士人都将玄学与山水之乐融合在一起。如阮籍“或闭户视书,累月不 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稽康自称:“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孙绰 太尉庾亮碑:“公雅好所托,常在尘垢之此外,虽柔心应世,蠖屈其迹,而方 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玄对山水”正是当时士心态的形象写照。此外,道 教与佛教在当时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对玄理与山水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使山水、隐逸与玄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三是地理大交流的影响。东晋以前政治的中心在北方,士人多热衷仕途,立 功扬名,意不在山水。从公元四世纪初起,中国开始了规模很大的混乱,牵涉到 大规模人群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上的深刻变异,著名地理学家陈桥驿 称之为“地理大交流”。特别是永嘉之乱,晋室南渡,南渡士人地理生存环境发生 了巨大改变,南方明秀的山水给他们带来了新鲜刺激。宋书王弘之传说:“会 稽既丰山水,是以江左佳遁,并多居之。”o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王司州至 吴兴印渚中看,叹日:非唯使人心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江南风物使士人 流连忘返。这一特征在六朝地志的新趋向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地 理书众多。南朝陆澄之曾编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注云:“合山海经已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一,史部二十七1 9 9 9 年5 月,第3 9 0 页。 参见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l o 月,第7 4 页。 晋书王羲之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2 1 8 页 晋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1 0 2 0 页。 晋书,卷九四,阮籍传,第1 3 5 9 页。晋书,卷四九,稽康传第13 5 9 页。 严可均辑:金晋文,卷六十二,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9 月第6 4 8 页。 宋书卷九三王弘之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2 2 8 2 页。 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 9 8 3 年8 月第1 3 8 页。 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这“百六十家”中绝大多数出自魏晋南北朝。后任吭补 编地记“增陆澄之书八十四种”。而且晋宋以前,地志主要偏重介绍州郡因革 和记载异物灵怪,晋宋以来,地志中关于山水本身的介绍明显增多,不仅宜都 山川记、永初山川记等以山水命名的地志如此,许多以州郡命名的地志也是 如此。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辑宋刘京口记佚文共1 7 条,其中介绍境内诸 山的有7 条,介绍湖泊的有一条,宋山谦之南徐州记共3 4 条,“山”1 5 条, “湖”7 条,“江”1 条。宋董览吴地记共9 条,“山”5 条。宋孔灵符会稽 记共4 3 条,“山”3 4 条。齐黄闵沅j 1 1 记共2 条,其中一山一水。梁萧子丌 建安记2 3 条,“山”1 5 条。在这些地志中,异物的中心地位已为山水所取代。 在今天可以看到的南朝地志佚文中,这种情形是很普遍的。南北朝地志的这种新 趋向对山水游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山水诗、赋对游记创作也产生影响。游记文学兴起的背景是魏晋时代 文学的自觉。关于这个问题前人多有论述。早期山水游记是作为诗人“罱酒吉咏” 诗歌序言出现的,如石崇金谷诗序,王羲之、孙绰兰亭集序,相传为慧远 所作的游石门诗序,王融等人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等。但已出现与山水诗不 同的风貌。此外,诚如钱钟书所言:“六法中山水一门于晋、宋间应运突起,正亦 斯情之流露,操术异而发兴同者。”由于晋宋之际山水观念的转变,山水画与山水 诗、山水记的兴起,著名画家“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 秀,万壑争流,草木蒸笼其上,若云霞蔚。” 山水画的理论家如宗炳“好山水, 爱远游”,老疾俱至,叹日:“名山恐难遍观,凡所游处,皆图之于室。”。他们的 画论思想也体现了当时的山水观念,与山水游记的发展互为表里,相互影响。 第一章玄对山水 在封禅仪记以后,对实山水的描写较早出现在汉末抒情小赋里,并逐渐 表现出新气象,如张衡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 滋荣,王睢鼓翼,鸽鹧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於焉逍遥,聊以娱情。”。虽 是引领暇想之辞,却清新明净,情景交融,一洗汉赋铺张夸饰的风格,透露出文 风转变的可喜讯息。正如刘师培所说:“晋文异于汉魏者,用字平易,一也;偶语 参见刘纬毅辑:汉唐方志辑佚,北京图书出版社,1 9 9 7 年12 月。 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 9 8 3 年8 月,第1 4 3 砸。 宋书卷九三隐逸,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1 月第2 2 7 9 贾。 【梁】萧统编:文选,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第6 9 2 页。 6 益增,二也。”再如王粲登楼赋:“挟滇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 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这是 较早的登临之作,作者把对实山水的描写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景物描写对山水游记的兴起是有启发意义的。 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游记是与地理大交流和玄学的兴起相联系的。如前所述, 永嘉南渡以后,山水之乐与清谈一起成为东晋士人心灵的栖居地。特别是咸和 ( 3 2 6 3 3 4 ) 以后,东晋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一些重要文人,如孙绰、许询、庾 阐、王羲之、支遁、谢安、顾恺之等主要生活在偏安承平的年代罩,上一代士人 王导、周凯等新亭对泣的悲凉心境已逐渐烟消云散,。崇尚玄谈与喜游山水在这些 文人中具有普遍性。晋书殷浩传中说殷浩“少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 俱好老庄”,并引庾翼贻殷浩书说:“高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 长华竟。”“而世皆然之,益之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虽是批评之语,但 正可看出当日谈玄之盛。他们清谈可以竞乍1 不止,“宛转关生,无所不入”。,常 常用玄谈来展示才性,竟楣斗胜。 由于文士和僧人的交往,这一时期玄谈加入了道教与佛学的内容。当时著名 文人孙绰、王羲之都是神仙道教的信徒,而支遁、法汰等僧人都是当时清淡的中 心人物。如: 殷中军读4 、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 竞不得。( 世说新语文学)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许,值盛有 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 诣。( 世说新语文学) 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殉兄讲k 毗昙经 ) ,珉时尚幼,讲未 半,便云已解。即于别室与沙门法纲等数人自讲。( 晋书王导传)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许询、支遁等皆以 文义冠世,与羲之同好。( 晋书王羲之传) 应该说山水审美意识与玄学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江南明秀风景的欣赏是在 玄学氛围中撞入东晋士人视野中的,因而,它一产生就和玄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师培著:t 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1 2 月,第6 l 页。 【梁 箫统编;文选,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第4 8 9 页。 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坐而叹日:风景不殊,举日有江河之异。 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日:当麸戮力王宣。克复神州,何至柞楚因相对浪邪3 可见晋朝士人心中 犹有覆亡之痛,缺少宁静玄虚的心情去观赏和描写江南秀美的风景。 晋书殷浩传,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第2 0 4 3 页。 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 9 8 3 年8 月,第2 1 l 页 7 前引孙绰庚亮碑云:“公雅好所托,常在尘垢之外,虽柔心应世,蠖屈其迹, 而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对山水美的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庄学认识上 的。庄子逍遥游写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遴乎四海之外。”。孙绰视野中的山水 之美,就在于迥脱“尘垢之外”的绰约之美,在于充溢玄理的精神气质。因而, 他要以湛然长寂的心灵去体验山水中蕴含的乐趣。此外。顾恺之虎丘山序中 说:“吴城西北有虎丘山者,含真藏古,体虚穷玄。”。王羲之兰亭诗二首说: “仰观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廖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郗超答傅郎诗说: “森森群象,妙归玄同”。在东晋士人看来,山水的美体表现在真、古、虚、玄 的精神质素,在于碧天绿水之间蕴藏着的生命哲思。真、虚等都是老、庄的专用 术语,如庄子说:“法天贵真”、“唯道集虚”等,魏晋士人眼中的山水是含有理趣 的山水,山水的审美价值在于体虚穷玄。因而,游山玩水在他们的生命意识中有 重要意义。如王羲之蜀都贴说:“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娥眉而旋,实不朽 之盛事。”。在王羲之以前,文人普遍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王羲之却 把登山游览视为“不朽之盛事”。足见,游赏山水在东晋文人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 地位。 在士人这种普遍寄情山水的风气下,山水游记应运而生。最早的文人创作的 游记散文应该是永和九年( 3 5 3 年) 王裁之等人游览所作的兰亭集序和兰 亭集后序。登临而赋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登山临水必呼朋唤友方为乐事,因而逐 渐出现了文人墨客聚会登游的记录,如应璩与满公琰书记载:“适欲遣书,会 承来命。知诸君子复有漳渠之会。夫漳渠西有伯阳之台,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 朝云,文禽蔽绿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是京台之乐也。得无流而不反乎? ”o 生动记录了当时登山临水的情况。最有名的文人聚会是元康六年( 2 9 6 年) 的金 谷之会,石崇、苏绍以及文人三十余人,在石崇金谷涧别墅聚会,宴饮赋诗,石 祟金谷诗序记载:“( 余) 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 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 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金谷诗序记下了 严可均辑: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1 1 月。第6 4 7 页 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 0 0 1 年8 月第2 i 页。 严可均辑: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1 1 月,第1 4 5 9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十三中华书局1 9 8 3 年9 月第8 9 5 页。 逯钦立辑校t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十三,中华书局1 9 8 3 年9 月| 第8 8 7 负。 严可均辑: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1 1 月,第4 8 3 页。 【梁 萧统编:文选卷四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第1 9 1 4 页。 严可均辑: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 9 9 3 年1 1 月第3 7 5 页 他们游览写作的盛况,但其“娱目欢心”之物,不尽为自然山水,主要是私家园 林的风光,甚至“鸡猪鹅鸭之类”。石崇思归隐序提到他在另一园林“河阳别 业”中的生活方式说“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 志在不朽。”。钱钟书先生总结说:“后世画师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 可游者,有可居者。;仲长统此文,局于可居尚是田园安隐之意多。景物流 连之瓶少盖统所愿得以乐志者,崇尽有而且溢量焉;鸡猪、林泉并在娱目 欢心之列,悃循勿为华词,盖与恣情邱壑,结契烟霞,粲而几殊。”。虽然如此, 其遗风流泽,濡染后世。晋书就记载王羲之写兰亭集序后,“或以潘岳会 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之石崇,闻而甚喜”。 但王羲之、孙绰等人的兰亭集 序以实山水为审美对象,融情理于f l a s k ,在艺术上较为成功,拔乎俗流,成为 东晋理趣山水游记的代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必 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