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浦铣《历代赋话》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浦铣《历代赋话》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浦铣《历代赋话》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浦铣《历代赋话》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浦铣《历代赋话》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漓镜麓第一个黻“赋话”名书的入,虽入兼霄两部赋话:历代斌话和复 小舞赋话。本文试通过其作品考察其生平纾状和研究其作为赋论家主要的赋论思 想:赋始于萄况,而屈骚亦赋;作赋以有情为贵,主张创新,反对模拟;论赋不 以对嫂必凝,瑟激髓麓为凝;选赋游求“鼹刘”。 历代赋话是中国逡今为止规模最犬、搜采最丰的一部赋话。本文试通过 对麓 | 雯录书| 瓣静整璞秘分辨,专薯谂其歪、续集蠢容_ 摹蠢镑藿;瑟鼗酝活菇集1 4 卷,以人为纲,辑泶正史所载各代赋作者本传中有关作赋的文字,是一部赋史的 轮辞。历代赋话续集1 4 卷,黻簸为主,浓缩了中国吉健斌论懿精华,蔻部 赋论史的雏形。 历代赋话正集部分文献搜集的芷史2 5 部,所收澈的赋作家粗略统计有 3 5 1 霞,掰蒙及豹赋传晶酸篇约3 2 8 簇。掰代赋谗续集部分赝收的捆关赋学赋 论材料近i 0 0 0 条,丽“述丽兼作”的铣按考订等材料又高达2 7 0 多则。历代赋 话充分钵凌了缡毒“意在游综”熬理念。显滋钱赋话不致敬糖广薅、资辩 丰富,其体例上也编排台理,自成体系。 总志,历代赋话鹃出现鸯骞代簸受、斌谂蠹孽整舔、研究带来较大後举l , 从内容到体例都檄蜜文献价值,值得关注。 关键词: 演链赋话赋史轮簇赋谂史雏形文献份僮 a b s t r a c t p l lx i a nw a s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t h a tn a m e dh i sb o o k s f nh u a ”a n do n ep e r s o nt w op i e c e s o f w u r k : f u h u a o f e ¥e r y d y n a s t y d 氍x i a o z h a i 巍h u a “t h ee x t i c l e t r i e s | 。p r o b e 赫l h i sl i f ea n dm a k e s8r e s e a r c h 泌h i st h e m 7a b o u t ”f u p r e c i a t e 氩a c c o r d i n gt oe v e 翠, 纯:t h em o s t h n p o r t a n tt h i n gt 0f ui sf u l l o fe m o t i o na n di n v e n t i o n a n d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oc h o s ef ui 8 c o n f u c i u sr u l e s , t h e b o o ka b o u t f a h u a b e g a n f o r m & x i a n 逸诺蕴g d y n a s t y , i n v e n t i o n o f p i e c e s o f w o r 臻 e w o k em i n do f 翔s o “f u 融ao fe v e r yd y n a s t y w a so fg r e a tv a l u e 丽ea r t i c l eh a sa 孵 t o 蝴a l y s ea n dm a n g em a t e r i a l s ,d i s c u s si t sc o n t e n ta n dv a l u e m a i n i t e m s o f “f e h u a o f e v e r y d y n a s t , i n c l u d i n 9 1 4 v o l u m e s i t w a s a b o u t p e o p l e a n de d i t d a t u mo fb i o g l a p h y 鹾e v e r yd y n a s t y & w r i t e r s 。i tw a s h i s t o r y f u c o n t i n u o u si t e m sa l s o i n e l u d i n g1 4v o l u m e s a n dm o s tw a sf 毽魏c o n c e n t r a t et h e 黜斟黼o ff u a n d 瓤t h eb e r i n go f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h i s t o r ya b o u tf u “f uh u ao fe v e r yd y n a s 矿h a sn o to n l yr i c b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r e s o u r s ,b u ta r r a n g eo r d e r l y a n dac o m p l e t es y s t e m a l li naw o r d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 ”f uh u ao fe v e r yd y n a s t y ”m a d eac o n v e n i e n t 幻t h e a r r a n g e m e n t a n dr e s e a r c ho f f q f r o mc o n t e n ta n ds y s t e m i t w a s o f g r e a t v a l u ea n d w o r t h y k e y w o r d s : p ux i a n “f nh u ao f e v e r yd y n a s t y ” ah i s t o r y 醴两妞d i s c u s s i o nh i s t o r ya b o u tf u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弓。帆w 1 年如矽日 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北大学关予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爨交学位谂交瓣窝溺本窝毫予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凝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鞋赢稠鸯嚣瓣1 l 萋挺下,学校霹缢公毒论交熬部分域念部内容。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弦h 毛( 、 签名日期:协6 年f 嘲日 导师签名 签名日期 引言 由于居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端,历代的文化思想如百川归海尽聚于此,由于 赋体意识的普遍觉醒,清代无疑是辞赋理论批评的繁荣时代,标志其一是出现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赋评样式:赋话。 赋话,是一种类似于诗话之漫谈随笔性质的批评形式,是由许多内容互不相 关的语录式的论赋条目连缀而成的一种体制,既有对赋本事的辑录,也有对赋论的 阐述。“赋话”之名,始见于北宋王锤四六话序“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 但并未见其赋话之书流传。赋话之书,正式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 然而,赋话这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却几乎贯穿了自汉魏以来的整个中国 古代赋学批评史。两汉时期,扬雄法言吾子以“或问”、“或日”形式,谈 论赋的讽喻及所谓“丽以则”、“丽以淫”。桓谭新论记载扬雄作赋言赋的 故实;王充论衡对司马相如、扬雄辞赋篇作零星片段的评论等等,大都具有漫 话随记的性质,而并非系统的研究,可视为后世赋话的滥觞。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 葛洪西京杂记和刘义庆世说新语这两部早期的笔记著作,比较集中地记载 了汉至魏晋间赋家的作辞赋故事、论赋见解以及时人的品评议论:同时还出现了象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这样较为完整而具有理论性质的赋体专论。这两个源头 在后代赋话中合流或分流,对赋话体例、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唐宋以后,赋 话则包容在诗话,四六话和笔记之中,一直到清代浦铣、李调元等著作的出现才逐 渐独立出来,成为重要的赋评样式。 据现知史料,浦铣是第一个以“赋话”名书的人,且一人而有两部赋话传世, 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赋论家。他的著作历代赋话是中国迄今为止搜采最丰、 规模最大的一部赋话,但是学术界对其关注不够。虽有导师何新文教授肇其始, 对其文献价值充分肯定,且提出历代赋话初稿完成时间早于李调元赋话, 也有许结教授、詹杭伦教授等遥相呼应,但对于历代赋话内容上的整理与分 析尚嫌不足,有待挖掘。 本文试图对历代赋话正集、续集辑录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从而考其 内容和文献价值:历代赋话正集1 4 卷,以人为纲,辑录了正史所载历代辞赋家 本传,以及一般作赋者本传中与赋有关的部分,涉猎史书2 5 部,所录及的赋作品 3 2 8 篇,而所记载的有名姓的历代赋作家始于战国屈原、止于明代“庆云事件” 中的严嵩,合计3 5 1 位,是一部中国古代赋史的轮廓。历代赋话续集也是 1 4 卷,以赋为主,自历代杂史、笔记、文集、诗话、类书、目录书中搜采辞赋家 逸事、赋学评论、试赋制度等赋论资料,浓缩了中国古代赋论的精华,勾勒了中 国赋论的发展演变,堪称一部赋论史的雏形。 历代赋话中还有大量以铣按的形式出现的考证材料,粗略统计有2 7 1 则, 或校订字句,或辩证讹误,或阐发义理,多为实事求是之论,很有学术价值。但 限于本人的学力与精力,在作本论文时未予深入考订整理,而只能留待日后的进 一步研究。 一、“幸与不幸”:浦铣其人其书 ( 一) 浦铣的生平及著述。 浦铣,宇光卿,号柳愚,室名复小斋,清代乾隆、嘉庆间浙江嘉善人,大致 与当时著名文学家袁枚( 1 7 1 6 1 7 9 7 ) 同时,并与之交往。所著有历代赋话、 复小斋赋话、百一集等国,是清代一名很有成就却为今日学界不太注重的赋 论家和学者。 浦铣在清史稿中不见传记,但据光绪十八年刊本江峰青等所修嘉善县 志二十四之人物志及其历代赋话、复小斋赋话有关序跋所载,我们 可以大体了解其生平状况并想见其为人。 浦铣为当时“贫士”,淡于仕进,积学工文,其学根柢经史,而尤工诗赋。乾 隆二十九年( 1 7 6 4 ) 开始编撰历代赋话。乾隆三十一年( 1 7 6 6 ) 以选拔廷试列 高等,但不获铨用,遂赋壮游,足迹几半天下,所到之地,名流无不为之倾倒。 乾隆三十八年( 1 7 7 3 ) ,天予将省耕津淀,浦铣参与献赋,开始写作复小斋赋话。 乾隆四十一年( 1 7 7 6 ) ,作历代赋话凡例,历代赋话初稿成。乾隆四十六 年( 1 7 8 1 ) ,就楚南孙士毅( 字智治,一字补山) 之聘,赴广西,主讲粤西秀峰书 院,为孙士毅作百一山房歌,后采入袁枚随园今雨集。乾隆五十三年( 1 7 8 8 ) , 从楚南旋归故里,自称“自辛丑( 乾隆四十六年) 出门已八年矣,而囊空如故” ( 见浦铣历代赋话后序) 。同年历代赋话、复小斋赋话刊成,道金陵, 赴随园简斋看山之约,因以历代赋话质之,随园为之作序并许为“必传 无疑”f 见袁枚历代赋话序) ,又杨宗岱为历代赋话作序,浦铣自作 历代赋话后序复小斋赋话自序。但此时,浦铣已“眼暗耳聋,看花如 雾,不复能观书”了( 见浦铣历代赋话后序) 。 嘉善县志说浦铣“年八十五卒”,但未注明其生卒年。据何新文先生以为 “其生活年代主要在清代中叶至乾隆时期( 1 7 3 6 1 7 9 5 ) ,而大致与袁枚( 1 7 1 6 - :,历代赋话、复小斋赋话湖北省图书馆收藏有乾隆五卜三年复小斋刘本:百一集,台湾大学古籍部 有收藏。 1 7 9 7 ) 同时,并与之交往。推其卒年,当在乾隆末世或嘉庆初年。”o 但近年更有 学者依浦铣百一集进一步推算了他的具体生卒年 。 尽管遇与不遇是古代士人普遍面i 糕的人生课题,而盛世明君下的浦铣,却也 时运不齐、终生不遇。又浦铣门下,如金汝圭、李宗翰等皆一时显贵,而浦铣自 己却难涉仕途。究其原因,或许与他不愿屈志钻营的生活态度有关。在复小斋 赋话中,浦铣说过这样的话:“予读傅长虞叩头虫赋,以其谦卑自牧,无往 不利,心窃鄙之;及读明人张之象赋,乃谓士之进退,必以礼义,枉己辱身颇伤 志操实获我心矣。”可见他在出处进退上,很看重礼义志操,不愿作那种谦卑 自牧、无利不往的“叩头虫”。不能措意于政治仕途,便将才思精力寄托于文章著 述,浦铣曾在历代赋话后序中引用刘后村之言来自我表白:“刘后村有言: 士不幸不遇于当时,所赖以自见于后世者,书耳。余愧薄劣,无能著述,窃思附 古人以自见。”本着这种赖以自见于后世的信念,浦铣“闭户著书,老而弥笃” “著书等身,皆力求所以立言之故”。回据嘉善县志三十书籍记载:浦铣 著作有历代赋话、复小斋赋话、百一集、唐宋律赋笺注、柳愚诗存 羊城集西征集等多种著作。可惜这些著作大都散佚不传或被人窃为己有, 现存者只见历代赋话复小斋赋话和百一集三种。其著历代赋话是 中国迄今为止搜采最丰、规模最大的一部赋话。复小斋赋话是浦铣读赋的心得 体会和对辞赋的见解。全书共2 6 0 余则,分上、下两卷,重点是评述唐宋元明之 赋,偶亦涉及先秦及汉魏六朝之赋,“博综诸体而归于论律”, 其性质与李调元雨 村赋话的新话部分柜近,但是雨村赋话有所因袭,而浦铣赋话多自得之见, 在古代赋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 ( - - ) 浦铣的赋论思想。 浦铣是第一个以“赋话”名书的人,且一人而有两部赋话传世,这在中国古 代赋学史上是少见的。因此,对作为赋论家浦铣的治赋心得作些探讨,不仅于本 来就并不丰富的赋话遗产的整理很有必要,对于古代赋史,赋论的研究也是非常 。何新立读( 赋话六种) 札记,载学术研究1 9 9 1 年第2 期,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4 月出版。此文 后收入中国赋论史稿1 9 9 3 年版) o 据詹杭伦教授告知,浦铣生于雍正七年( 1 7 2 9 ) ,卒于嘉庆十八年( 1 8 1 3 ) 。 o 孙富清复小斋赋话跋 4 杨宗岱历代赋话序 e 敬禧复小斋赋话跋语 4 有意义的。现耩浦氏富囱褥之见的复小斋赋话和历代赋话中大量“铣按” 中酶言论来概括其赋论聪您。 其一,赋始于苟况,而屈骚亦赋。 在赋戆钵露l 巍添上,漓铙谈秀:藏始予麓凝,残骚予斌之蘩,试戈露嚣终瑟 也是赋作。浦铣在复小斋赋话卷上中有嵩t “赋始予兰陵,而属、宋为之增华, 教褒霾艺文悫云:瑙覆弑二专蠢蔫。予尝 霉集熬考当瑷骚翻予蓄,鑫来选 家从不并归赋门,可谓数典忘祖。”所以作者选屈原入赋家且程所录史记屈 器列传嚣魏按语云:“寒熬溪蚕氏棼下偶谈;太史公畜:( 褰骚) 豢,遭姨 也。离训遭,骚训忧。瘸原以此命名,其文则赋也,敞汉书艺文志有屈原 赋二十五篇。粱昭明集文选,不弗归赋门,恧别名之曰骚,露入沿袭皆以骚称, 可谓无义。篇题名义且不知,况文学? 吴氏之言云尔,余之黼话托始予原,仍 班志也。”某些文体同出一源,面在后世分遵扬镰,在文学史上是一种酱遍的现 象。雨撩传统躐点的批评家刚主张正本清源,对后毽酌分竣不予承认。濡镜便是 这种持传统观点的赋论史家。 关于赋鹃体稍渊源藤来骞多穗说法,毽笔者更颈囱子诀羹:菇覆不是簸家, 其作品也非赋。当然,我们首先也应该肯寇,赋与楚辞( 屈原佟品) 在渊源上的 继承美系,严穰逮说,诗是赋豹送源瑟楚游是赋熬逶源,这必螫读楚黪终品繇 可缴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肖些篇章照然已具铸较多赋的成分,如离骚 孛戆部分段落及摆魂等。但怒,楚蒸毕巍不同予赋,楚辞怒嚣愿等人剑造豹 具礴楚国地方色彩的抒情诗,属予诗之列。楚辞风格多浪漫飘逸,内容多诡异怪 谲,长予“富燃怨之情”,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摘文,体物冀志”多怒现实之 律,虽也有抒情之诈,键多为咏耪说理之篇。所| 三 ,剃勰文心雕龙将骚( 楚 辞) 与赋分章辨析( 辨骚、诠赋) 。任瞵文章缘起将骚、赋分为别体。萧 统文选予斌嚣之筛,勇立骚瓣。胡应麟诗薮蠢:“骚岛斌旬语无甚籀远, 体裁则大不同:骚复杂光伦,赋熬蔚有序;骚以含蓄 囊l 婉为尚,赋以夸张宏距为 王。”冗手与滚铙霞露代鹣程廷褥( 1 6 9 1 1 7 6 7 ) 更是竣一韶专论骚斌专客强诞 了骚与赋的遇异:“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而不可以鼗清庙。赋能体万物之情状, 嚣魄兴之义缺鬻。盏戴猿矮之秀燮蠢爱畜凄骚,骚之薅流露袋赋。赋毽爱,搏 类于骚而义取乎诗者也。”由此可见,称屈朦作品为赋是不恰当的。 s 其二,作赋以有情为贵,主张创新,反对模拟。 在赋体的创作特点上,陆机在文赋中曾有言云:“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 而浏亮”,”陆机关注的是赋的“体物”特点。刘勰也曾给赋定义“赋者,铺也, 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认为“体物”是其本质,虽然他也诟病辞人作赋是“心 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乃“为文而造情”,不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而 浦铣论赋,尤其注重赋体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真实感情。浦铣认为真正有价值 的作品,是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真情实感的,所谓“文生于情,情生于文”,“事 寓乎情,情溢于言,事之直而情之婉,虽不求其赋之工而自工矣。屈宋离骚,历 千百年无有讥之者,直以事与情之兼至耳。”o 于是,“文以有情为贵”、“事与情之 兼至”,便构成了浦铣品评赋作的重要基石。 浦铣论赋,不仅重视赋作真实情感,还很重视赋体创作的独创性,贵独创、 反模拟。他认为赋“须自占地步,不可一味作干谒语”,“作赋先要脱应酬气”,要 追求一种“皆出己意”的创新境界。因此,他特别欣赏黄滔赋“奕奕生新”,“杨 诚斋赋足当一别”字,杨廉夫赋足当一新字”;高度评价杜牧阿房富赋 “旬调皆自己出”,范仲淹赋“如自己出,尤为困难见巧”,从而鲜明反对那种“无 有己出”的模拟之风。他说:“雅不喜明人赋,以其模仿而无真味也。” 这种主张赋作重视情感、贵创新、反模拟的批评观点,与其同时期诗坛上主 张性灵说、强调情是其诗论的核心的褒枚是一致的,是晚明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 其三、论赋不以时代为限,而以赋篇为断。 在赋史的发展上,古今赋论家中常有一种“汉以后无赋”、“唐以后无赋”的 论点,对汉以后赋、尤其是唐束律赋和元明时代的赋不予重视。浦铣则没有这种 偏颁。复小斋赋话论赋,起自屈宋、萄况,止于明季,而以论律赋为主,对元、 明赋也多有论及。在浦铣看来,不同时代的赋家赋作,自有其独到之处,甚或有 “后来居上”、令“前贤畏后生”者。汉赋固当推崇,但汉以后亦并非无赋。比如, 唐人赋中,杜甫雕赋有扬雄辈“未必到”的佳旬,杜牧阿房宫赋、陆龟蒙 青苔赋虽规仿前人,“而各成其胜”:宋人赋有“胜唐人处”,元人江汉朝宗 赋有相对于“无足观”的唐赋而“畅然满志”之作;即使“专尚模范文选” 的明代赋家中,也不乏“可与宋、元争席”,乃至于“宋元人所不及者”。这些论 。陆机文赋见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3 月版。 。潲铣复小斋赋话 6 述,充分表鹱了镌麓震实事求是的瞑竞考察魏变,与郡黧“汉娃器无赋”豹论者 大为不同,这也怒浦铣贵创新、殿模拟批评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萁蹒。选黻簧讲求“丽粥”。 “丽则”一谰最早见于扬雄法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所谓“丽”,是指语言文辞之美,烧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则”,题指合乎儒家的法 发、准则“疆以簧l l ”,罴搦雄对于美、对予赋作潞戆基本看法和要求。扬雄这一 的观点对后人影响深远。 清钱程其掰锭赋诿忍镶巾骞言:“蠢行、占筮、兵书家富,热纛串藏、 九星赋皆于丽则无干,殷见读书志书录解题等书,入之赋话, 殊嫌菲侩。”。可觅箕俸赋豹露煮籁选赋瓣标准和鞭赠:斌簧讲求“嚣瑟”,关键楚 袋合乎儒家的法发和准则。清铣农这点上是对扬雄的继承。 浦铣选赋追求“丽则”的标准,不仪赢接体现在他的凡例表述中,而鼠 体现在其对材料选辑取会上。在枣考料取会间我们瞧毙明鼹感受到他的那秽正统馁 窳传统立场。在术才料收集上努力追求“意在博综,不尚谨严”的历代赋话,则 麓有些耱、遴方凝豹装掌资辩( 蔟实这类爨瓣穗是当露社会文纯习俗豹产魏, 可以丰富赋学史的内涵的。) 却弃而不录。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制艺根柢经史” 翁浦镜,俸为德家学者辩儒家正统瓣自赞缍护,在儒者躐中,橇家经荚藏是最高 猴则和典范了。 由上可见,浦锍不仅极力熏筏斌,第一个以赋话名书,而盛在赋擎上的研究 题戒熬西系统的。 ( 三) 爨我赋诿懿编撰。 历代赋话是现存赋话中规模最犬的著作,全书2 8 卷。j e 集1 4 卷,辑录 史记蕉鹗受等2 2 懿歪变中斌家佟记及赋终零事,按对代先磊梵次,编撵 井然有序,并时加按语予以考证。续集亦1 4 卷,自历代杂史、笔记、文集、诗话、 炎书、爵隶书中援采蘸家逸事、赋学评论、试斌湖度等斌学史料。本书 譬为一部 赋学史料集,其性质与攀调元黼村赋话的旧话部分相避,而搜采范围更 加广博,数据更为丰富,编排更猎系统,而考 正亦更为精密。 j 理:书是溱镜尽数卡筇愚力蟪心编撰露嚣残,裴戏子一髓,书藏掰载各净可 以作证: 署年为“乾隆阏逢游滩”( 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当公元1 7 6 4 年。) 的浦铣历 代赋话自序云: 宋汝阴王锤之撰( 四六话一卷,其自序云:“诗话、文话、赋话各别 见。”顾赋话未见其书也。岂为之而未成欤? 抑失其传欤? 夫诗话之作伙矣, 赋则错见于诸书未有集其成者。先兄声之先生尝欲为之,时方卒业十三 经正误一书,未遑也。予年来稍稍缀集,渐成卷帙。上自战国,下逮元 明,栽在正史者为一集,一十四卷,博采他书者为一集,一十四卷,名曰 历代赋话。二千余年之词客,略具于此耳目所及,挂漏实多,聊以补 前贤之阙,抑以成声之之志。若夫访酉阳之逸典,读中秘之藏书,窃有志 焉而未逮也。 浦铣在自序中不仅交待了历代赋话的编撰原因,还介绍了历代赋话 的体例和内容,而这体例和内容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代赋话的体例与内容 完全一致、没有出入;又自序中几处出现“予年来稍稍缀集,渐成卷帙”“二 干余年之词客,略具于此”等完成式、总结性的语言。由此可见,此书在乾隆二 十九年( 1 7 6 4 ) 已具规模了。 署年为“丙申”( 即乾隆四十一年,当公元1 7 7 6 年。) 的浦铣历代赋话凡 例又云: 一、赋以话名,必其信而有征者。或关于国家之典故,或识其生平之 梗概。标题摘句,皎若列眉。但云莱有能赋声,某几岁能作赋,如此类概 从删削 一、史记多栽屈原、相如能赋,( ( 晋书南北唐宋诸史相沿不革。 今悉删去。世有读千首其人者,自有全集及赋汇在。 一、二十二史中,唐书则参取新旧,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各以本书 为主,而南北二史补其阙明史间采横云山人史槁,意在博综,不 尚谨严。其余史家,概入续集。 一、赋之有序,原本诗人言志之意,标举所赋之旨也。续集亦采十 数篇,略放( 仿) 史c 汉屈贾传例。其余无关紧要者,不录。 一、是书原为登高指南,非徒尚其博已也。故汉、隋、唐、宋、明经 籍志、艺文忘诸家赋名,概不采入。 一、续集间志一二怪异,如前定录之紫丝盛露囊,岩下放 言之( 诸神作状元赋,俳谐如滕迭道之赋盗犬,庐江诸生之嘲吴教授, 允资谈助。 一、赋话断代为卷,后人而论前人之文,则仍入前人时代中。聊举 其檗:如尹知章解子建幽思而不入唐代;欧阳公读李翱幽怀而不 入宋代。此其例也。 一、五行、占筮、刑法、兵书家言,如壶中赋、九星赋、六壬 军帐赋、珞碌子三命消息赋、麻衣石室神异赋、赖布衣催官赋,皆 于丽则无干。虽见读书志、书录解题等书,入之赋话,殊嫌非伦。 读者可以类推 一、刘彦和文心雕龙辩骚一篇,已栽续赋话楚辞卷首, 其它诠赋等篇,及诸家绪论,与夫两赋合一而不可分者,别为二卷, 附之于末,亦非倒之例也。 一、是集适于明代,或颇疑其采入本朝居易录诸书,予日:予 知以赋为断,不知以人为断,文叔幽思、永叔幽怀前例已言之矣。 上述凡例十条,从编撰目的到编撰原则、从编撰体例到编撰的非例之例、从 选录内容到选录材料的来源出处,方方面面,足够完备了。既然已经有了如此完 备详实的体例,且观成书后的历代赋话无一超乎上述体例,说明此书至本年 ( 乾隆四十一年、1 7 7 6 ) 已经大致编撰完成了,此后工作属增补修订性质。 今所见最早的历代赋话刊本是乾隆五十三年复小斋原刻本,有袁枚、孙 士毅、杨宗岱三序,以及浦铣自序和后序。 由上可见,浦铣撰写历代赋话几乎倾尽了毕生的心血。 浦铣既为历代赋话倾尽了毕生的心血,也成就了赋论史上的第一部“赋 话”著作。但清及近代古代文学界提到赋话著作,多以李调元赋话( 又名历 代赋话) 为例,认为“赋之有话,殆始于李调元之作。”o ,对浦铣著作多未提及。 又李调元雨村赋话自署成于“乾隆四十三年”( 1 7 7 8 ) ,今存最早版本有乾隆 四十四年广东沦雅斋刊本,而历代赋话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五十三年复小斋原 刻本。但是袁枚为历代赋话序称:“柳愚先生创赋话一书。”以浦书为赋话之 首创,而且当时文士为浦书题序者除袁枚外,尚有孙士毅、杨宗岱等,皆谓之独 创。对此,学术界渐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第一个对此提出异议的是何新文教授,在1 9 9 1 年发表的浦铣和他的两种赋 话一文中有言: 早于李调元而以“赋话”名书者,尚有浦铣。 历代赋话在乾隆二十 。何沛雄编赋话六种编者序,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 9 8 2 年1 2 月版 9 九年十一月,已写完初稿。后来几易其稿,至乾隆四十一年全部完成,比李 调元写成于乾隆四十三年的赋话要早。且就其整体的文献价值、学术价 值而言,也不在李调元赋话之下。 此种观点渐为他人接受和认同,只是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许结教授在其2 0 0 1 年出版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一书“赋话论”篇中述:“李著当属刊行的第一部 赋话。但据有关文献,浦著初稿子乾隆二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完成,惟因无 力付梓故至五十三年刊行。由此可知李、浦两人治赋话之学互不相知,皆 为独创。”且在注释中解释理由为:“李著虽刊刻在前,然流传未广。同样,浦著 撰集,耗时至久,非一时之功,两书绝无相袭可能。”持与“皆为独创”相似观点 者还有詹杭伦教授,他的解释理由有二:其一,“袁枚与李调元虽先后同馆,但袁 枚居吴,李调元居蜀,天各一方,无由谋面。直到嘉庆元年( 1 7 9 6 年) ,才互通书 信,互赠著作。此前袁枚未能见到雨村赋话,故序浦铣书时,有“创为赋话” 之论,无足怪也。”其二,历代赋话成书过程大致有两个阶段,乾隆四十年以 前,为完成初稿阶段;乾隆四十年以后,为增补修订阶段。 历代赋话初稿完成,历时十几年才刊出,我们如其相信是在增补修订, 不如还历史以真实,相信他是在等待资金刊印。刊刻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 部赋话,如此浩大的工程和费用,让身为“贫士”的浦铣来完成,我想,除了等 待还是等待了,这不同于身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任广州学政、直隶通永道” 的李调元的著作命运。浦铣自己在历代赋话- 后序中也有言云:“书成,藏之 箧衍,未敢以问世也。- - 贝w j 观书不多,一则无力付梓,迄今一纪。”事实也确实 如此,历代赋话的刊刻最后是在其学生金方雪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得以流传下 来的。 终生不遇而期待以书自见于后世的浦铣一人流传下来了两部赋话著作,对浦 铣来说也是不幸之幸了。而从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披沙点金,尽可能完备地辑 录了战国至明两千多年的赋史、赋论资料的历代赋话的出现,填补了赋学遗 产整理的长久的空白,引领了有清一代赋话研究的繁荣,带来了后之赋学研究者 治赋极大的便利。 1 0 二、一部赋史的轮廓:历代赋话正集研究 历代赋话正集1 4 卷主要内容是辑泶正史。所载历代辞赋家本传,以及 般作赋者本传中与赋有关的部分,正集将历代赋作者的生平史料,断代分为战国、 羲汲、矗汉、三鍪、著、寒瓷券粱陈、魏e 舞爱震臻、嫠、玉我、寒、逻、金、 元、明共1 4 卷,正集涉猎史书2 5 部,所泶及的赋作品约3 3 0 篇,丽所记载的有 名姓的历代赋作家始予战圈嬲原、止于明代“庆云事件”中的严嵩,合计3 5 1 位, 瑟激谨是一部稳当丰富全器瓣掰投葬酝掺鼗垒孚、创穆史辩教汇集,鑫建,我搦 也宪全可以一窥中国古代赋史的大致轮廓。 ( 一) 疆嚣薅赋家变糕。 历代赋话卷一所录及的是关于战国辞赋家的史料,史料来源子司马迁的 史记。辑录的作家具体有属原、宋玉、唐勒、景差4 位,但作者的主要笔墨集 中予藩原。嚣健斌诿卷一孛餐录豹赋傣菇骞嚣藩魏瓷骚、悔汐簸、天蠲、 招魂、裒鄹5 篇。战阐辞赋家还有一位( 苟卿) ,在卷一中不见辑录,但在 卷二录的汉书艺文志嵌料中可见。 卷一耩秉瓣漩家始予嚣强,在辑录嚣簌豹毒| 辩孛,诧荣了蔫骚、侮沙簸、 哭问、招魄、哀郢秣作品的创作缘由,概述了属原“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的不幸遭遇,也高度评价了凰原的为人及其作品( 童要是离城) :“国风好 魏嚣举淫,j 、秣慈锾 丽不蘸。若离骚耆,霹请兼乏矣。翡遭德乏广崇,涪蘸 之条贯,靡不举见。其文约,其辞微,熟忐絮,其行廉,其称文小掰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絮,敞其称物芳。其行廉,故张褥不容自琉。灌淖污泥之 审,蝉蛙 二浚秽,| 三 浮游兰| 兰臻之舞,不获 叠之滋囊,罐然淀覆不淳密毽。稚藏恚 墩,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烧有宋玉、麟勒、景差之德然皆祖属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壹谍。”以上材料来源于史书史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 荦中特色:交传懿评。我国鞋受官文亿为攀术繁荣豹蒙糕,旱翳文纯每文学嚣孰诱 街蕴涵于史学之中,赋学墩不例外,赋家、赋作的记潦和评价也是由史家导夫先 路的。 o 史记警州史等二t - l j q 部识史为准,叫史瀚采横云山人明嫩稿芟余请壹所载概币收八 1 1 ( 二) 两汉赋家史料。 历代赋话卷二、卷三所录及的是有关两汉辞赋家的传记资料,材料来源 于班固的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出于卷二汉书的赋家有:贾谊、枚乘、 枚皋、严助、司马相如、王褒、东方朔、扬雄、孝武帝、班婕好、班彪、班固等, 所录及的赋作有:吊屈原赋、服鸟赋、皇太子生赋、皇子媒祝、予虚 赋、天子游猎赋、哀二世赋、大人赋、甘泉颂、洞箫颂、反离骚、 广骚、畔牢愁、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幽通赋,合 计1 8 篇。出于卷三后汉书的东汉赋作家有:王美人、冯衍、梁竦、崔篆、张 衡、马融、杜笃、王逸、王延寿、崔琦、赵壹、边让、祢衡、袁丑妻( 马融之女) 等,所录及的赋作品有:追德赋、显志赋、悼骚赋、两都赋、慰志赋、 ( - - 京赋、思玄赋、广成颂东巡颂、大将军西第颂、论都赋、鲁灵 光殿赋、外戚箴自鹄赋) 、穷乌赋、刺世疾邪赋、章华台赋、鹦鹉 赋、申情赋,合计1 9 篇。 在历代赋话卷二、卷三所录的两汉3 7 篇赋作中:骚体赋( 如吊屈原 赋) 、散体大赋( 子虚赋、( i - 林赋等) 、抒情小赋( 慰志赋、述行赋等) , 兼而有之,而以散体大赋居多;赋作的主旨也各有不同,或寓意批判( 如哀二 世赋) ,或宣上德( 如两都赋二京赋) 、或抒下情( 如思玄赋等) ,但 都体现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沟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相对于战国,辞赋创作突 发勃兴,创作者呈几何倍数地增多,辞赋创作呈一片繁荣之景,从创作数量和质 量来看,一种异于先秦时代的代表大汉天声的显赫文章赋在汉代已独立且蔚 然成大国了,代表了有汉一代之文学特色和成就。 通过其上所辑录的赋家赋作,宛然可以简笔勾勒汉代赋史的发展演变:其一, 犹如坐标轴上作标点般的赋作: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天 子游猎赋、张衡归田赋、思玄赋,大体勾划了汉代赋体的演变史:由承袭 楚辞的骚体赋而至新兴的散体赋,又由散体大赋而演变到抒情小赋:其二,由寓 意批判的哀二世赋到“宣上德的”子虚赋大人赋再到“抒下情”的刺 世疾邪赋鹦鹉赋,依稀可感两汉赋的主旨演变,暗合了两汉文学思潮。西汉 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批判秦朝的暴政,总 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地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是其特色:从武帝开始,思想界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建, 与此相应,文学也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 西汉盛世文学的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歌颂是此时的主流;而东 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思潮再度涌动了,批判又是其特色。汉代文学以历史的批 判开始,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一次循 环,这也是两汉赋史的主旨演变轨迹。 ( 三) 魏晋南北朝赋家史料。 历代赋话卷四、卷五、卷六、卷七所录及的是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赋家的史 料,史料来源于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 史、魏书、北齐书、周书。 历代赋话所辑录的汉魏赋家有:曹植、王粲、邯郸淳、刘劭、杜挚、刘琰、 孙丞、张统、张子纯张俨朱异、陆机陆云。、胡综( 吴综) 、诸葛恪、费神等 1 6 位;历代赋话所辑录的两晋赋家有:左芬、张华、阮孚、向秀、庾凯、挚 虞、郭璞、王庾凉武昭王、李赐、成公绥、左思、褚陶、张翰、庾阐、曹毗、袁 宏、顾恺之、苻融、吕光等2 0 位;历代赋话中所辑录的南北朝赋家有:傅亮、 谢惠连、王华、谢灵运、谢庄、王素、韩豌英、张融、王僧祜、卞彬、诸葛晶、 顾欢、沈麟士、沈约、任舫、张率、王筠、张赞、萧子恪、萧予显、萧子晖、朱 异、王规、刘孺、周兴、高爽、何朗、刘杳、谢徼裴子野刘显、藏崴、沈众、 徐份、江总、陵从典、顾野王、蔡凝、谢眺、谢举、王俭、王彬、何逊、庾登之、 江禄、刘谅、江夏王锋、南海王子罕、鄱阳忠烈王世子筢、陈喧、孔逭、纪僧、 任城王顺、彭城王刘勰、李骞、裴宣、卢元明、高允、离间、邢产、李谐、甄密、 裴景融、袁翻、阳固、梁祚、封肃、裴伯茂、李谧、张渊、司马膺之、卢询祖、 魏收、刘昼、颜之推、柳庆、李昶、庾信、刘瑶、萧誉、蔡大宝等,历代赋话 所录魏晋南北朝赋家合计11 7 位。 本书不仅辑录了各赋家的生平主要事迹,各赋家赋作的创作缘由和其作品在 赋史上的地位,还记载了各赋家别样的言谈和性情,鲜活如在眼前,让人借此感 受一段一段的历史风情。 陡机、陆五,两晋人 。历代赋话中把兆材料收于汉魏时代 1 3 如所录的晃书中有关陆机、陆云的材料: 机云别传日:晋太康来,俱入洛,遗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也,日:“伐 芙之霞,葶农获二缓。”游洚之延誉,荐之谱公。太傅扬骏辞氟为祭酒,转太 平洗马、尚书著作郎。云为昊王郎中令,出宰浚仪,杖有惠政,吏民怀之,生 为立祠。后并历显位机又才绮练,史滚之美,独冠於时云亦善属文,清新 器及权,雨露瓣持论适之。子鹭霸廷多畿,掘、云莠鑫绝於成都王赣颖菇瓠 为平原相,前清河内史。劳转云右司马,甚见委仗。冗几而与长沙点构隙,遂 举兵攻洛,以机赞后将军,静王枣争、牵秀等谤军二十万,士龙著惫搬赋以美其 事 阻上材料不仅介绍了陆机、陆谶的生平和燕簧事迹,介绍了南征赋创作的缘 由,还多有“天才绮练”“文藻之美”“麟文”“清新”等字眼,t t 人们感受到 魏话时期对文学懿审美特瞧有了自觉酶遣求。 又如晋粥中记载关予挚虞的材料; 挚虞,警传洽,京兆长安人也虞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蔫速不倦。 鄂檄主簿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丧天。天之所藕者义也,人之所幼者信也。 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她而行,所以德祸。然道长世短,祸福辨错,怵迫之 徒,蚕缸舔孝,蒺雨积 赛,成速或放。鼓绩之疆身,缀之娃事,竞踩楚世泰逯 恕难,遂弃痹伦,轻举i 黾游,以板常人罔感之情,而詹引之以正,反之以义, 推神明之应乎税听之表,鬃否泰之运予智力之外,以明天任命之不可违,故作 思簿斌。 在这里不仅交待了挚虞的生平,辑录了聪游赋创作的缘由和主舔,还让我们 感激到挚虞的性情,感受到魏晋时人们尚“生死”、“天人”、“蘅器”之谈, 惑受翔魏罾薅久 j 令诲生命意谖戆觉醒。 历代赋话在辑录赋家生平史料时,也辑录了大爨的赋作概况。其中魏晋 作鼹有3 9 篇,南北朝赋作晶8 2 篇。由其辑录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赋 终,渡甍穰、曩粲、戆凝、瑰溅甏等夭酝豫隽筏表,麓骥减零,嚣毒孝扩大,择壤 成分增多了。这个时期虽然也还有像潘岳西征赋、旋思三都赋那样的大 赋,但在整个文坛上,它们融是星辰寥嚣了,建安以聪的文入作赋,大多旨在抒 壤,弑戒了芬猿豹工具,箕内容盘不秀穰予京都、富镶了,它髓戢鼗穗或凭摹、 t 4 或悼亡或伤别、或游仙或招隐等等,且不限于咏物,抒情、叙事、咏物并备,抒 情味增浓,文字清丽,逐步摆脱了汉赋让人诟病的陋弊,作品中反映现实、表现 人生、追求理想、描写田园山水的内容占了主要地位。而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一 些感情蕴藉、形象生动的作品出现,如庾信的哀江南赋等赋作,但明显地感 觉到南北朝赋作走上了骈丽阶段,追求形式技巧,讲求韵律音节,一些作品虽雕 琢新奇、修辞雅致、音律和谐,但感觉内容单薄,文学价值不及魏晋了。 ( 四) 隋唐五代赋家史料。 历代赋话卷八、卷九中所录及的是有关隋唐、五代赋作家的传记史料, 其中隋朝赋作家有:隋炀帝、萧皇后、于宣敏、李德林、温字明、卢思道、辛德 源、郎茂( 郭茂) 、虞世基、王贞、潘徽、杜正元、庾质、刘逖、魏季景、李大师、 士谦;唐朝赋作家有:虞世南、李百药、崔仁师、杨再思、卢藏用、郑惟忠、蒋 义、薛存诚、李德裕、袁朗、杨炯、王勃、李华、许景先、孙逖、孙思邀( 卢照邻) 、 王绩、吴筠、宋庭瑜妻魏氏、李华、太宗贤妃徐惠、玄宗皇后王氏、岑文本、长 孙无忌、韦承庆、卢若虚、萧至忠、刘子玄( 刘知几) 、吕渭、李泌、陆崴、元载、 袁滋( 刘恽) 、谢偃、杜甫、刘允济、吕向、萧颖士、杜牧、徐彦伯、张九龄、杨 琮、李程、徐浩、杨敬之、刘禹锡、柳宗元、舒元兴、田霉站颜真卿、元德秀、 陆羽:五代赋作家有:桑维翰、扈载、李怿、王延、刘俨等;合计近8 0 位之多。 其中隋朝赋作家有1 8 位,五代赋作家5 位,其余皆为唐时赋作家。历代赋 话在辑录这些赋家传记材料时,也辑录了他们创作概况,其中提及的赋作品隋 朝有1 4 篇、唐朝5 3 篇、五代5 篇。从所记录的唐赋家赋作来看,可以一窥唐代 赋学概况:创作千家竞秀,百体争开,骚、散、诗、骈、文、律、俗诸体兼备, 但其时代特色还是律赋的形成。 尽管我们也认为唐人对于辞赋有相当的重视,如历代赋话所录的新唐 书中有关唐太宗的材料:唐太宗本人爱好辞赋,创作多篇,其大臣嫔妃亦有和 作,如士人中也常有藉一赋而名闻天下的,如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篇中 记:杜甫因仕途无路,献“三大礼赋”,也造成一时轰动。但相对于诗歌和散文的 创作盛况,那是远远不及了。其原因除文体自身的发展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设想 为:诗歌和散文对辞赋的借鉴与吸收。骆宾王的帝京赋,类似赋作,而荡子 从军赋则基本上是一首七言诗。用赋体写诗可以成为很好的叙事诗,如杜甫的 北征,以及许多歌行体诗都有这种特点。而用诗体写赋,终得归化为诗类。完 全取消了赋的散文特点,赋也就不成其为赋了。至于散文也吸取了辞赋的写作方 法,特别是韩愈、柳宗元写作的艺术性古文,如曾国藩所言:“韩、柳有作,尽取 扬、马之雄奇万变,而内之于薄物小篇之中,岂不诡哉i ,( 圣哲画像记) 艺术 性古文描摹物态务求尽相,必然吸辞赋的技巧,柳宗元自称“牢笼百态”,即与司 马相如关于作赋的议论相通。在古文中对于“山川景物,刻画追摹,流连光景, 宛与辞赋相近”( 章学诚文史通义) 。本为辞赋专擅的叙述、描写功能为艺术性 的散文所吸收,散文得到发展,辞赋就减少了地盘了。 在所记录的赋作品中,编者重点关注了杜牧的阿房宫赋和刘知几的思 慎赋( 文中有对思慎赋序的全文记录) ,对于杜牧阿房宫赋作为文赋先 声,在唐代赋史和中国赋史中的地位,我们可以肯定;对思慎赋序的评价, 笔者暂时还未能充分理解。 但在其录及唐赋作品篇目时,扬炯的浑天赋、卢肇的海潮赋作为“逾 迈前人,开一新境”的科技赋没有录及,笔者认为很是可惜,这种以科技问题为 重要创作取向,且兼括科技史料和科学研究的大赋创作,与汉大赋的裂变相关, 是解构汉赋模式而推衍专一题材的创作形态,是文学创作的更化。当然浦铣没能 录及也非常理解,这两赋唐史未见记载,今多见于文集、文苑英华、唐文 粹、全唐文,“敦煌”残卷中也有收存。 ( 五) 宋金赋家史料。 历代赋话卷十、卷十一中所录及的是有关宋金赋作家的生平史料,其中 宋代赋作家7 7 位:洪迈、王师约、赵上交、刘载、窦偶、刘蒙叟、李肃、李昭( 杨 忆) 、李迪贾造、王钦若、林特、冯拯、陈彭年、王禹偶、梁灏、吕文仲、张洞、 杨大雅、郭缜、李绚、范讽、杨亿、朱台符、张去华、乐黄目、魏震、王曾、晏 殊、邵亢、钱易、仲子荣、司马光、范镇、苏过、苏辙、吕大防、元绎、许将、 鲜于、崔公度、姚祷、刘延庆、陈熏、尤褒、袁枢、洪咨夔、孔维、孔宣、梁周 。浦铣在历代赋话续集唐代赋论文字中提及卢肇的海潮赋( 见所引的渊鉴类函 材料) 翰、朱昂、赵邻几、和嗽、鞠常、夏侯辩正、钱熙、嶷淑、许洞、姚铉、路振、 赞伯思、晁补之、秦观、张来、周邦彦、刘弁、葛胜仲、尹毅、杨璞、何群、黎 磙、耀怒、熬镑、翊豫、羹熬;嚣录及瓣金赋作家畜1 5 位,毽餐怒:支往,k 、翳 ( 乌野) 、施窟生、张景仁、高衍、徙单镒、贾铉、任熊祥、杨云翼、赵秉文、杨 伯仁、郑予鹏、刘昂之、攀纯甫、王元节等,所辑录的赋作家合计肖9 2 人。 奁寒? 7 霞捉及懿簸露家孛,朱器熬添情赋、梁餍翰静纛菇楼赋,潞 撤的卮言网出赋、王禹偶的三黜赋各以其鲜明特色代表了j k 宋初期赋作概 况和成就。通过司马光、蘩确、崔公度等人的传记材料,我们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