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姓名:邹霞 指导教师:侯莉敏 教授 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谦让行为从属于亲社会行为的范畴。 本研究中将幼儿谦让行为界定为:幼儿与同伴之间在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 色、空间等方面发生冲突时,主动满足或先满足同伴意愿的亲社会行为。 本研究在桂林市的一所示范幼儿园中选择一个中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对 中班幼儿进行在园跟踪观察,记录其谦让行为的真实过程,进而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并 运用访谈法对家长、幼儿及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影响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多方面因 素。 经过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研究者概括了中班幼儿谦 让行为的总体特征:一、幼儿谦让行为主要发生在游戏活动中;二、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 以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三、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为主;四、幼 儿谦让行为的水平以意向型为主; 五、 由女孩发起的谦让行为多于由男孩发起的谦让行为, 且差异显著,在同性别同伴间发生的次数多于在异性别同伴中发生的次数,但不存在显著 差异;六、幼儿谦让行为主要发生在关系亲密的同伴之间;另一方面,中班幼儿谦让行为 主要受到幼儿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和同伴友谊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本研究的结论,研究者分别对家长和教师提出策略建议以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谦让 行为,最后,研究者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关键词:中班幼儿 谦让行为 总体特征 影响因素 ii research on the modesty behaviors of children in the middle classes of kindergarten name:zouxia supervisor:hou limin major:principle of pedagogy research orientation:preschool education grade:2005 abstract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ield,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s belong to prosaically behavior category this study defines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s as a kind of prosaically behavior: when a child has conflicts with their company because of some common preference or needs like things, roles, space, etche will first satisfy his partner one middle classes of model kindergartens in guilin are selected as sample in this thesis with natural observation to track children so as to record the real process of modesty behaviors furthermore, the observing record is analyzed with interview to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know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s through the way of statistics and cas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on the one h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 in the middle classes is taken: 1).this kind of behavior mainly takes place during the game; 2).the main objects of modesty behavior are materials; 3).the achieving way of modesty behavior is non-verbal action; 4).when they grow old, the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s, mind-orientated way, will turn more; 5).the modesty behaviors initiated by girls far more than boys, whats more, the way happens in the same gender more than in different gender; 6).the modesty behaviors mainly take place in closely companies especially being outstanding among young childrenon the other hand, this kind of behaviors of middle classes is influenced by children themselves, families, and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the author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pectively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guide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modesty behaviors final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study and the authors individuals limited ability are reflected key words: children in the middle classes of kindergarten; modesty behaviors; general characteristic; influential factors 4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邹霞 日期: 2008 年 4 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 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 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 理。 研究生签名: 邹霞 日期: 2008 年 4 月 导 师签名: 侯莉敏 日期: 2008 年 4 月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一)研究的缘起 从 2006 年 12 月起,导师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内容,并建议多去幼 儿园做观察。经过从小班到大班、从晨间活动到自由活动,去观察、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 中的真实行为,我走进了幼儿的生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行为种类很多,比如冲突、炫耀、 告状等等,但幼儿谦让行为是我所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行为之一。幼儿为什么要谦让,从 中他们要得到哪些满足?幼儿的谦让行为有哪些特征?教师对待幼儿的谦让行为有些什 么态度和看法?影响幼儿谦让的因素有哪些?等等一系列的疑问促使我迫切想知道问题 的答案。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查阅了与谦让行为有关的文献资料,在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谦 让行为从属于亲社会行为的范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与儿童自我 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三岁前儿童很少有真正的亲社会行为,如合 作、分享或其他的亲社会行为要到 3-6 岁才会真正出现,因为随着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特别是社会认知水平、观点采择能力的提高,各种亲社会行为水平也有了发展。 1在搜集资 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葛云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日常教育影响下,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有所 提高。 2刘晶波与王任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 5-7 岁(大班)幼儿谦让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研究,并得出一定的结论。4-5 岁这一年龄期的幼儿在语言、独立行动等方面能力大大加 强,同时,自我表现的需求、希望得到成人赞扬、认可的需求进一步强烈,虽然这一时期 的儿童思维特征仍处于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阶段,道德思维仍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但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班(4-5 岁)幼 儿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析。 本研究也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在幼儿园中,同伴关系日益成为幼儿之间重要的社会关 系,同伴互动相应地就成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动因之一,对学前儿童来说,进入幼儿园面 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在家庭中,父母或长辈对孩子的行为总是做出积极的 反馈,幼儿对于玩具空间等都是独享的,在幼儿园,两个或多个幼儿在面对大伙儿都喜欢 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时常有争执,这时谦让就成为了幼儿解决争执和维持良好人际 关系的一种有效策略。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4 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 关键期。 4因此,对于中班(4-5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符合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需要。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1-155 2葛云.幼儿谦让行为发展与教育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1991(3) 3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1999:37-38 4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11 2 基于以上几方面考虑,我决定深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现场,从 实际的观察中发现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真实信息,把握其动态的进行过程。 (二)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较少关注真实生活情境中幼儿谦让行为的 总体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等。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研 究较为薄弱的状况,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谦让行为的动态过程及其发展特点,尝试在儿童 社会性发展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一些创新和突破,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园社会性教 育理论。 2.实践意义 研究者期望通过对幼儿同伴之间谦让行为的探究,弄清楚幼儿谦让行为的特征和相关 影响因素,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新的教育思路和培养视角。同时,关注幼儿谦让行为的 培养不仅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活动及一日生活的成效。 二、研究中相关概念界定二、研究中相关概念界定 (一)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谦让从属于亲社会行为。因此,笔者在整理研究文献时将检 索的范围扩展到亲社会行为。 缪森和艾森伯格把亲社会行为定义为倾向于帮助他人或使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体得益, 行为者不期望得到外在的奖赏。这种行为经常显示为行为者一方要付出某些代价、自我牺 牲或冒险。 1 张文新认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 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2 侯春在指出亲社会行为是取向于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社会行为。具体说,是指以对 他人感情和思想的移情为前提的、有益于他人的活动,如助人、共享、合作、谦让、利他 等行为,这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种积极适应性行为。 3 俞国良和辛自强对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作出如下界定:一般而言,亲社会行为指对行为 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4 李幼穗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 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5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亲社会行为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 1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8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3 3侯春在.儿童心理成长论成长论视野中的儿童社会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55 4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52 5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3 3 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1 基于此,本研究将亲社会行为界定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 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二)谦让(二)谦让 辞源 (修订本,商务出版社)谦:谦逊;让:谦让。 辞海 (1989 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谦:谦虚,让:退让,谦让,辞让。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出版社)谦:谦虚;让: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谦让:谦虚 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 基于此,本研究将谦让界定为: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把方便或好处让给别人。 (三)幼儿谦让行为 (三)幼儿谦让行为 杨心德认为幼儿谦让是指儿童自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让给他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 亲社会行为。 2刘晶波、王任梅认为幼儿谦让行为是指当幼儿双方之间因为某种共同喜欢或 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他人的亲社会行为。 3 本研究旨在研究幼儿同伴之间的谦让行为,这种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 个类别,它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 基于前人对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和界定以及本研究的实际需要,笔者在本研究中将幼 儿谦让行为界定为:幼儿与同伴之间在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方面发 生冲突时,主动满足或先满足同伴意愿的亲社会行为。 如以下案例所示: 下午 4:20,户外游戏活动时间,老师组织孩子们在教学楼后面的草地开展活动,在老 师讲完游戏的注意事项后,蕾蕾和咪咪同时向栅栏旁的秋千冲去,几乎同时到达,都想坐 上秋千,并就谁最先到的问题开始争论,这时,蕾蕾主动说: “你先坐吧,我帮你摇好了。 ” 于是咪咪坐了上去,开心地荡了起来。 在上述案例中, 谦让行为的主体是蕾蕾和咪咪, 两个人因为谁先来玩秋千而产生争议, 在经过思考之后,蕾蕾主动将游戏机会让给咪咪,在这一行为过程中,蕾蕾是谦让行为事 件中的施动者,咪咪是谦让行为事件中的受动者,玩秋千是谦让行为事件的主题(对象) 。 三、研究的文献综述三、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一)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以往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个体的发展、人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帅范大学出版社,1989:268 2杨心德.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 3刘晶波,王任梅.5 岁-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界定及其总体特征分析j.早期教育,2007(10) 4 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李幼穗指出:采取亲社会行为的儿童可以 从对他人的协助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另外,当儿童成为任何一种亲社会行为的受益者 时,他们会更仔细观察和考虑这种行为是如何施行的;亲社会行为除了可以使个体受益之 外,对于群体来讲也有好处。 2 2.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张文新认为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认知、移情、社 会学习。 3李丹的研究表明,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同伴和学校。 4李幼穗将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移情、强化和榜样。 5 3.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李幼穗认为可以通过移情、榜样、利用归因原理、角色扮演、 表扬奖励和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6张文新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提出以下 几种方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榜样示范法。 7 4.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如社会学习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等理论模 型深入、细致地探查了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 (二)有关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二)有关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 1.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 杨心德将幼儿的谦让分为自愿、被动和不肯三等。自愿是幼儿主动地谦让,被动是受 他人启发而谦让,不肯则是经他人启发后仍不谦让。 8王任梅、刘晶波认为幼儿谦让行为的 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 儿谦让的主题,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并将具体的谦让行为类型分为 以下六种:物品谦让、角色谦让、空间谦让、机会谦让、玩伴谦让、权力谦让。 9 2.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葛云认为幼儿自觉的谦让行为发展水平不高,但随年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并有明显 的年龄差异。小、中、大班幼儿均有进一步接受谦让行为训练、教育的可能;幼儿谦让行 为水平大大低于幼儿谦让观念和模拟谦让行为水平;幼儿谦让观念和模拟谦让行为水平均 不能作为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指标;对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研究,宜在真实的谦让情境中 进行;创设谦让情境(包括实际谦让和模拟谦让情境)对幼儿进行谦让训练、教育,并施 以精神奖励法,对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10 王红娜和李姗泽通过对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探究了 1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61 2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8229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3 4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219 5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5240 6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1257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8-332 8杨心德.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 9王任梅,刘晶波. 5-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分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02) 10葛云.幼儿谦让行为发展与教育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4) 5 谦让行为发生的主动性及存在的问题。她们认为,游戏中积极主动的谦让发生几率很小, 教师的引导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刘晶波,王任梅对幼儿谦让行为的总 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就谦让主体来说,女孩多于男孩;就谦让对象来说,以好朋友为主导; 就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来说,以非言语型的行为为主导;就谦让行为的具体内容来说,以 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导。 2 3.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晏霏认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影响、以及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等因素是导致 幼儿缺乏谦让的原因。 3刘晶波,王任梅认为谦让行为表现出来的功能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 能,正功能包括:人际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负功能包括:导致幼儿忽视自己的权 利、造成幼儿丧失自我、加剧经常接受谦让的幼儿的“自我中心” 。认为影响幼儿谦让行 为的因素可分为幼儿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类。 4 4.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1)幼儿谦让教育的方法 丁婕,李家萍从观察“分苹果”这一现象,总结出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三大法宝” 即通过增加认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进行行为练习;在日常生活中 进行随机教育。 5金雪珍指出可以从树立榜样、随机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认为 角色游戏是使幼儿学会谦让、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 6王任梅从谦让行为的功利 性倾向角度出发,将幼儿园谦让教育方法概括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意观察、区别 对待;给予表扬,及时强化; “冷处理” ;提高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 7 (2)对谦让教育的反思 翟敏认为谦让是美德,但不能用它来禁锢孩子的竞争心,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下都能“谦让”的。 8刘兰瑞,张利英认为,幼儿为迎合教师和家长所表现出的谦让行为、 老师在品德教育中所创设的情境、幼儿把自己不需要甚至不喜欢的东西给别人等等,这其 中表现出的行为是否是真正的谦让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都值得教育者反思,让幼儿 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如何促进而不是抹杀幼儿的个性是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9李德山认 为谦让并不是不要保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因为对某些占有欲较强的孩子谦让,恰恰会有助 他私心的膨胀和贪心的滋长。所以,应该多侧面、多角度地理解谦让,应根据需要合情合 理地教育孩子谦让。 10杜静林认为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大让小” ,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导致 1王红娜,李珊泽.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4) 2刘晶波,王任梅.5 岁-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界定及其总体特征分析j.早期教育,2007(10) 3晏霏.你的孩子会谦让吗j.当代学前教育,2007(01) 4刘晶波,王任梅.5 岁-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界定及其总体特征分析j.早期教育,2007(10) 5丁婕,李家萍.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9 年第(05) 6金雪珍.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谦让j.山东教育,2003(27) 7王任梅.5-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利性倾向及其对幼儿园谦让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 2007(10) 8翟敏.以“大”让“小”引起的思考j.甘肃教育 2000(z1) 9刘兰瑞,张利英.对幼儿品德教育中分享与谦让问题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0(04) 10李德山.谦让,要合情合理j.贵州教育,2001(z1) 6 年龄小的孩子有恃无恐,不讲道理,不尊重他人,年龄大的孩子则会觉得委屈,认为大人 不公平,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应该对幼儿加强“礼”和“理”的教育,引导幼儿共同商量, 化解矛盾。 1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 (1)以往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 儿谦让行为的价值、培养、发展与教育等方面,对其他方面如现实中幼儿谦让行为的具体 表现与稳定性特征,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等的研究相对较少。(2)对幼儿谦让行为 的研究大多是教师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得出的结论,专门的实证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系统考察这一年龄阶段幼儿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 1杜静林.让幼儿学会理智地谦让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9) 7 第二章第二章 研究的问题与设计研究的问题与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与问题一、研究的目的与问题 (一)研究的目的(一)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情境中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现场观察,了解中班幼儿谦 让的行为的现实表现,并通过对幼儿、家长以及教师的访谈来分析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总 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的问题(二)研究的问题 1.中班幼儿谦让行为有什么样的总体特征? 2.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二、研究的设计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1.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本研究随机地在桂林市一所示范幼儿园选取一个中班,共计 32 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所以选择这所幼儿园,一是因为该园是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教 育教学质量较高; 二是笔者对这所幼儿园的情况较为了解, 与所选班级的幼儿也比较熟悉; 三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教师和幼儿对笔者都较为熟悉,在观察过 程中不易对教师和幼儿造成影响,从而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信息。 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 1-1 班级基本情况表 班别 人数(男) 人数(女) 年龄 a 14 18 4-5 岁 表 1-2 研究抽样情况表 取样班级 取样幼儿 年龄 性别 伟伟 4 岁 8 个月 男 王印 4 岁 8 个月 男 蕾蕾 4 岁 7 个月 女 可可 4 岁 6 个月 女 哲哲 4 岁 5 个月 男 小敏 4 岁 5 个月 男 小毅 4 岁 4 个月 女 a 班 莎莎 4 岁 3 个月 女 8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二)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1.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观察在自然情境下发生的情况,不 用任何控制变量、模拟或从外部加以干涉。 由于幼儿间的谦让行为发生频率较低且不确定,在同一时间内不可能把班级里每个幼 儿的所有谦让行为事件都记录下来;本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 解,因而要完整地考察幼儿同伴谦让行为。基于此,我对同一班级内研究对象的选取,采 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同时在具体的目的抽样策略上则采用强度抽样(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 度和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与事件抽样。也就是通过与班级教师的细致沟通和自己的预观 察,我将几个平常易发生谦让行为的幼儿作为特定的观察对象,同时根据本研究中谦让行 为事件的定义标准兼顾周围的幼儿。 记录主要采取“白描”的方式,尽可能将完整的谦让行为事件记录下来。有的事件发 生很快或出现很突然,来不及做完整的现场记录,就尽量在事后对幼儿进行访谈,将资料 补充完整,我尽量做到摈弃主观释义而做客观的描述。 从 2007 年 10 月 15 日开始,研究者深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每天早上幼儿 8:00 入园到下午 5:00 离园,尽可能追随发生在不同场景中的幼儿同伴间的谦让行为。在此过 程中共收集幼儿谦让行为案例 87 例。 2.访谈法 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是对现场观察到的一些行为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 分析,并为幼儿谦让行为个案的具体描述分析收集材料。 (1)对幼儿的访谈。主要在谦让行为事件发生后对当事幼儿进行随机访谈,这种访 谈基本为开放式,研究者没有固定的访谈提纲,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试图了解幼儿对行为的理解及原因。 (2)对家长的访谈。主要针对谦让行为发生次数较多的幼儿家长,研究者事先拟定 访谈的部分内容,但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对访谈程序和内容进行调整。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及 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家长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教育措施等,以便于解 释幼儿的行为,为个案的分析收集材料。 (3)对教师的访谈。主要就幼儿在园的表现以及教师对谦让行为的看法和在教育过 程中采取的教育措施进行交流。以便于更深刻、更全面的去诊视研究中的谦让行为事件。 三、研究的分析框架与操作性定义三、研究的分析框架与操作性定义 (一)研究的分析框架(一)研究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大多是在观察现场记录下来的幼儿谦让行为事件,另外的一小 部分是针对观察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对老师和幼儿所做的访谈记录以及对个别幼儿家长 9 的访谈记录。 借鉴已有的研究,通过对幼儿谦让行为事件的记录进行反复阅读、推敲和辨析,我初 步拟订了一个分析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对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编码。经过多次修改后, 现有的分析框架由四部分构成:活动类型、谦让行为的主题、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谦让 行为的水平,其中每个部分还分别被划分为更加细化的若干类型。 表 1-3 分析框架类型表 活动类型 谦让行为的主题 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 谦让行为的水平 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 体育活动 生活活动 过渡活动 玩具 生活 位置 游戏 玩伴 角色 空间 表达 食物 学习用品 权利 言语型行为 非言语型行为 慷慨型 意向型 劝导型 (二)分析框架的操作性定义(二)分析框架的操作性定义 1.幼儿谦让行为发生时正在进行着什么类型的活动。 教学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集体或分组的形式 带领幼儿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一定知识、技能的活动。研究者所在的这所幼儿园 涉及到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领域。 游戏活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专门设计的围绕某个主题 展开、在特定区域进行的任务定向活动。如,玩娃娃家、拼插玩具、拼拼图等区域游戏和 桌面游戏活动;另一种是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同伴、方式方法所进行的自由活动,一般 发生在两次教学活动之间。 体育活动:幼儿根据教师组织、安排所从事的各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 如,课间操、跑接力、抛接球、拍球等活动。 生活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下,幼儿进行的吃饭、吃点心、喝水、大小便等活动。 过渡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有一种在以上各个活动中起着连接作用的活动,我 们称之为过渡活动。如,上午的活动结束后,在等待吃午饭的时间里,教师会组织孩子进 行猜谜语、说绕口令、听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 上述 5 种活动构成了幼儿园完整的一日生活, 幼儿谦让行为就发生在这各类活动之中。 2.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是一个谦让行为事件的核心,是划分不同谦让行为事件的基本 尺度。 通过反复阅读案例,逐一分析,最终得出 11 种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呈现如下: 玩具谦让:幼儿把自己喜爱的玩具让给其他幼儿的行为。 10 角色谦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把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让给其他幼儿。 空间谦让:当互动双方需要同一空间时,其中一方让出空间的行为,使得另一幼儿拥 有这一空间的使用权。 学习用品谦让:幼儿针对学习用品,如书本、胶水、彩笔等做出的谦让行为。 游戏谦让:幼儿在进入游戏时或游戏过程中,把游戏的机会让给同时想玩这一游戏的 幼儿的行为。 位置谦让:幼儿对座位或排队时的位置所做出的谦让行为。 表达谦让:互动双方都有对同一个人或群体表达的愿望,其中一方让另一方先说的行 为。 食物谦让:主要发生在幼儿吃饭和吃点心的时候,将食物让给其他幼儿或让其他幼儿 先吃的行为。 权利谦让:在幼儿园,小班长、小组长、小裁判等意味着一种“权利”或者说是“荣 耀” ,幼儿对各种职务做出的谦让行为。 玩伴谦让:主要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的游戏伙伴让给他人的行为。 生活谦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环节,如洗手、上厕所、喝水等,幼 儿将方便主动让给别人的行为。 基于对案例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笔者将 11 种谦让行为主题归入了两大类型:物质 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物质资源的谦让:是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的使用或占有,如玩具、学习用品 等物品。 非物质资源的谦让:是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以外的其他资源的使用或占有, 如角色、空间等。 3.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种:言语型行为与非言 语型行为。 言语型行为:以语言为主要手段,间或附带有目光、表情、姿势、动作等的行为。 1 非言语型行为:单纯借用目光、表情、姿势、动作而不伴有语言的行为方式。 2 4.根据幼儿谦让行为的主动性程度,可将幼儿谦让行为分为三种水平:慷慨型、意向 型、劝导型。 慷慨型:互动双方在发生冲突时,谦让主体主动做出谦让行为,满足或先满足别人的 意愿。 意向型:互动双方在发生冲突时,彼此协调各自的愿望,谦让主体采取轮流、交换或 补偿的方式,满足或先满足同伴的意愿。 劝导型:互动双方在发生冲突时,谦让主体与他人讨论或经劝说之后做出谦让行为。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0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1 11 第三章第三章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统计与分析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正式观察时间为 35 天,通过对 32 名中班幼儿进行观察,共收集有效案例 87 例。在对所有的谦让行为事件进行编码后,将根据分析框架对搜集到的样本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 一、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统计分析结果 一、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统计分析结果 (一)幼儿谦让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中的分布情况(一)幼儿谦让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表 1-4 不同活动类型中幼儿谦让行为的次数分布 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体育活动生活活动 过渡活动 合计 合计 5 49 7 10 16 87 百分比 5.7%56.3%8% 11.4%18.4% 100% 从表 1-4 图 1-1 中可以看出,发生在这五种活动类型中的幼儿谦让行为次数依次为: 游戏活动(56.3%) 、过渡活动(18.4%) ,生活活动(11.4%) 、体育活动(8%) 、教学活动 (5.7%) ,发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谦让行为占到总次数的一半以上,这说明,幼儿的谦 让行为大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对不同活动类型中幼儿谦让行为的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卡 方值为 75.70,df=4,p0.01,差异极其显著。 图1-1 不同活动类型中幼儿谦让行为的次数分布 0 10 20 30 40 50 60 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 体育活动 生活活动 过渡活动 12 (二)幼儿谦让行为主题的分布情况(二)幼儿谦让行为主题的分布情况 表 2-1 幼儿谦让行为主题的次数分布 游 戏 玩 具 生 活 位 置 玩 伴 食 物 学习 用品 角 色 表 达 空 间 权 利 合 计 合计 6 41 7 3 1 5 9 7 3 4 1 87 百分比 6.9 47.1 8.0 3.41.15.710.38.0 3.44.6 1.1 100 表 2-1 图 2-1 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玩具,共 计 41 次,占总量的 47.1%;居第二位的是学习用品,出现 9 次,占总量的 10.3%;角色、 生活、游戏这三种主题的出现次数分别为 7 次、7 次、6 次,所占百分比均在 7%左右;位 置、空间和表达这三种主题出现的次数也很相近,分别为 4 次、3 次、3 次,所占百分比 均在 4%左右;出现次数最少的是玩伴和权利,次数均为 1,仅占总量的 1.1%。 以上是对谦让行为主题总体的出现频次和所占总量百分比的简单描述,在这 11 种主 题中,其中玩具、食物和学习用品属于物质资源的谦让,角色、空间、表达、玩伴、权力、 位置、生活、游戏属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表 2-2 两种谦让行为主题的次数分布与百分数 物质资源 % 非物质资源 % 合计 % 合计 55 63.2 32 36.8 87 100 由表 2-2 可以看出, 在幼儿谦让行为主题中, 物质资源的谦让多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物质资源的谦让有55例, 占总量的63.2%; 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只有32例, 占总量的36.8%。 对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检验,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物质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 源的谦让的出现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为 6.08,df=1,p0.05。 图21幼儿谦让行为主题的次数分布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游戏 玩具 生活 位置 玩伴 食物 学习用品 角色 表达 空间 权利 13 (三)幼儿谦让行为实现方式的分布情况(三)幼儿谦让行为实现方式的分布情况 表 3-1 幼儿谦让行为实现方式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数 言语 % 非言语 % 合计 % 合计 27 31.0 60 69.0 87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幼儿谦让行为的实现方式以非言语型行为方式为主,言语型行为方 式相对较少。非言语型行为有 60 例,占总量的 69.0%;而言语型行为只有 27 例,占总量 的 31.0%。对两种实现方式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实现方式的使用次数之间存在极其 显著差异,卡方值为 12.52,df=1,p0.01。 (四)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分布情况(四)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分布情况 表 4-1 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数 慷慨型 % 意向型 % 劝导型 % 合计 13 14.9 53 60.9 21 24.1 从表 4-1 图 4-1 可以看出,中班幼儿谦让行为水平以意向型谦让为主。在所有幼儿谦 让行为事件中,排第一位的是意向型谦让,共计 53 例,占总量的 60.9%;劝导型谦让 21 例,占总量的 24.1%;慷慨型谦让 13 例,占总量的 14.9%。对三类水平的幼儿谦让行为发 生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 30.9,df=2,p0.01,差异极其显著。 (五)幼儿谦让行为在不同性别儿童中的分布情况(五)幼儿谦让行为在不同性别儿童中的分布情况 表 5-1 谦让主体性别在谦让行为中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数 男孩 % 女孩 % 合计 33 38.0 54 62.0 从表 5-1 可以看出,在幼儿谦让行为事件中,由男孩发起的幼儿谦让行为有 33 例, 图4-1 幼儿谦让行为水平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数 0 20 40 60 慷慨型 意向型 劝导型 14 占总量的 38%;而由女孩发起的幼儿谦让行为有 54 例,占总量的 62%。卡方检验表明,中 班幼儿谦让行为在主体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卡方值为 5.07,df=1,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尽管总体上同性别幼儿之间发生谦让行为的次数比异性别幼儿之间的发生次 数所占的比例稍大,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六)幼儿谦让行为在两种同伴关系中的分布情况(六)幼儿谦让行为在两种同伴关系中的分布情况 根据幼儿谦让行为的受动者与施动者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将谦让行为的施动者 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分亲密型和普通型两种。通过观察和访谈,研究者认为幼儿双方是亲 密型关系的一般符合下述条件:经常在一起玩耍、游戏;空间距离比较接近,互相选择对 方等。依据谦让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对照现场观察收集到的 87 个幼儿谦让行为的互 动事件,可以得到谦让行为的对象的分布情况具体如下: 表 6-1 幼儿谦让行为在两种同伴关系中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数 亲密型 % 普通型 % 合计 61 70.1 26 29.9 从表 6-1 可以看出,幼儿谦让行为绝大多数发生在关系亲密的同伴之间。亲密型同伴 间谦让行为的次数是 61 例,占总量的 70.1%;普通型同伴间谦让行为的次数是 26 例,占 总量的 29.9%,对两种同伴关系中所发生谦让行为的分布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 14.08,df=1,p0.01。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在两种关系类型的谦让行为受动者之间发生 谦让行为的次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这一分布情况表明,总体来说,幼儿对自己视为好朋友的同伴相比于其他普通同伴来 说更容易做出谦让行为。 二、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案例与分析二、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案例与分析 (一)中班幼儿谦让行为主题及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一)中班幼儿谦让行为主题及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1.与物质资源有关的谦让 (1)与玩具有关的谦让 15 例 1-1 贴贴画 上午 9 点 55 分,做完课间操的过渡活动时间,幼儿都陆续回到教室休息。伟伟跟小 林坐在桌子旁摆弄玩具,小林发现了伟伟右手背上的贴贴画,小林说: “可以给你的贴贴 画给我玩一会吗?”伟伟说: “可我也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呢! ” 于是便开始绘声绘色地 讲述得到这个贴贴画的过程,听完之后,小林又一次重复了他的请求,伟伟犹豫一会之后, 把贴画贴在小林的手背上,说: “那就给你先玩一会好了,等明天我再送一个给你。 ” 分析:伟伟 4 岁 8 个月,各方面表现都很活跃,是老师眼中很能干的幼儿,在这一事 件中,伟伟以轮换的方式地把贴画让给小林玩,并且一再强调自己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 并交代小林一定要保管好,在事后对伟伟的访谈中笔者得知,这个贴画是他跟妈妈去购物 时经过一再央求,妈妈才答应买下来的,所以伟伟特别珍惜, “他是我的好朋友,给他玩 一下没关系的,我家里还有一大张,明天我会带一个来送给他。 ”笔者注意到,从入园开 始,伟伟就一直在摆弄手背上的贴画,很喜欢的样子,但当面对好友一再要求时还是做出 谦让,可见幼儿对同伴友谊很看重,如果是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伙伴,往往容易做出谦让。 例 1-2 新的小汽车 下午 3 点 10 分,自由游戏,午休之后吃完点心,幼儿在教室门口的空地上自由活动。 莎莎和浩然都到门边的玩具筐里找玩具,筐子里有一辆小汽车是新添置的,很显眼,两个 人几乎要同时抓到小汽车,可是浩然的动作稍微迟了一点,一下抓空了,于是他闷闷不乐 地站在那里。莎莎朝浩然看了看,把小汽车递了过去,浩然很高兴地接过来并开始玩了起 来,莎莎微笑着在一旁观看。 分析:莎莎 4 岁 3 个月,当笔者问她为什么要把小汽车给浩然,她的回答很干脆: “我 看他玩也可以,等会我再去玩别的。 ”在活动中,浩然因为没有得到自己喜爱的玩具而显 得沮丧,而莎莎经过权衡把小汽车让给了浩然,虽然浩然并没表示感谢,但是从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诊报销面试题及答案
- 简谱旋律考试题及答案
- 黑热病考试题及答案
- java面试题及答案约瑟夫环
- 智能驾驶技术趋势-1
- 孩子公益意识提升技巧
- 提升孩子专注力技巧
- 家电公司质量追溯管理规定
- 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课件)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 保安队列训练培训课件
- 中医急症诊疗方案(3篇)
- 202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人工智能概论-面向通识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三区人才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物业服务礼仪培训大纲
- 2025年舞台灯光设备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防火钢质门、卷帘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 普查保密协议书
- 《初学者指南:美术基础课件》
-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 配送车辆违章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