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刨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幽x 乡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俨雠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清乾嘉时期,校勘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一代显学。段玉裁作为理校派 代表人物之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校勘成果。无论是校勘方法的创新、改造, 还是校勘理论的独到见解,都为清代校勘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 研读段玉裁著作说文解字注、经韵楼集等,对段玉裁一生的校勘活动、校 勘成绩、校勘理论、校勘方法以及历史地位等进行了系统总结。所用的材料是原 始材料,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在今人对此领域缺乏研究的情况下,虽是初步尝 试,但仍然是不乏创建的。 本文丰要从五个部分对段玉裁的校勘学进行了研究。 一、段玉裁的家庭、时代及交游。段玉裁作为有清一代著名的经学家、小学 家、校勘学家,成就斐然。这虽与他自身的勤勉努力有关,但也与家庭环境、时 代背景及交游密不可分。 二、段玉裁的校勘活动及成果。段玉裁一生所校书籍甚多,他在注说文解 字的过程中,博引群书以与说文印证,从而对三百余种古籍中的文字进行 校勘。今仅以各家目录为蕾,及目验所及,详细归纳出1 3 种。 三、段玉裁的校勘学思想。段玉裁校节不辍,其校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本 文共从五个方面,全面地讨论了段玉裁的校勘学思想。 四、段玉裁的校勘方法。段玉裁在校勘学上取得的成就,主要得力于他在校 勘实践中灵活运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进行校勘。 五、段玉我的校勘特点及评价。段玉裁在校勘方法上的开创、校勘理论上的 建树等方面都奠定了其在校勘学上的历史地位。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段氏 所校之书,仍有商榷之处。翁方纲、陈寿祺、顾千里等都指出了段氏的多处失校 和错误。但这些都不能抹杀段玉裁在校勘学上的贡献。我们必须以客观的、历史 的态度去评判段玉裁的校勘学成就。 关键词:段玉裁校勘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e s t u a lc r i t i s mo fq i 卸粕dj i ap e r i o di nq i n gd y n e s t y 胤c h e si t s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p r i m ew 汕a b u n d a i l t 觚j t sp r o d u c e d d u 锄y u c a i ,a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p r e s e n 协t i v eo ft h e d i 虻i p l i n e ,h a sl e ru sw i t hp r o d u c t si ni t su n p m c e d t e dp r i m e h em a k e sc o m r i b u t i o n t ot l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c s t u a lc r i t j s mi nq i n gd y n e s t yi nw h a t e v e r 勰p t s - c a l i o n 锄dr ef o m l a t i o no f t h em e t h o do rt h eu n i q u ei n s i g h tt ot h et h o u g l l to f t i l es u b j e c t ,t h ed i s 翎t a l i 伽i sd i v i d e di n t 0f i v ep a n st oc o m m 锄t 锄d 缯s e a r c hh i st e 咖a lc r i t i s m n ef i r s tp a ni sa b o u td i l 粕sf a m i i y ,t i l ep e r i o di nw h i c hh el i v e d 锄dt i l ep e o p i eh e m e tw i t | 1 t h o u g ht 1 1 e h i e v e m e n t sd 啪h 嬲m a d em o s tp a r t l yf 如mh i so w ne f f b n s , t h e ya l s oh a v eag 南a t 糟l a t i o nw “hh i sf a m i l y ,t i l ep c r i o da n dh i ss o c i a l i a t i o n 、 p a n2i sa b o u td 啪sp r a c t i c e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c x m a lc r i t i c i 锄d l i 柚h 硒 c o l l a t e dm 锄yb o o i 【s na l lh i sl i f e ,e s p e c i a l l yi nh i s 、v o r l c so f 舶如臃刖踣乃历m i nt h i s p a r t 1 3b o o l 【sa i n 们l d u c c df 如mt h ec o l l a g i l e so f t i l eo t h e rb o o l ( sa n dw h a tih a v e s 嘲 p a r t3d e a l sw i t hd 啪sn l o u 曲t so ft c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 i nt h i sp a r f i v e 嬲p c c t sa r c c o n c 锄e di nd i s c u s s i n gt h e s et i l o u g l l t si n 船m 锄yd e t a i l s 鹊p o s s i b l e p a r t4i sc o n c e m e da b o u tt h em e t h o r do ft c s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 t h eg 佗a t h i e v e m 朋t s h em a k e si nt e x t u a l 翻t i c i s mb e n e f i t s 丘o m m ep o s s b l em e t 1 0 d sh eo b t a i n s 行o mh i s m 肌yy e 甜s c o l l a t i n gp r a c t i c e p a r t5i sa b o u tt h ec h r i s 州s t i co fd 啪st e s t u a lc r i t i s m 锄dh i ss 扭t u s m h i 蜘哆d u 锄 鹤t a b l i s h e dh i ss 拓i m si n h i s t o r y m 鲫c h 硒p e c t s 嬲 c o n a t i n g m 劬o d s ,c o i i a t i n gt 1 1 e o r i e s 锄do n b i n gl i m i t e db ys u b j e c t i v e锄do b j c c t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b o o k sc o l l a t e db y 【m a l ls o m e t i m e sa r ew o n hd e l i b r e t i n gi ns o m e 部p e c t s f o re x a m p i e ,s o m ep e o p l ea s w e n g f a n g g 锄g ,c h e n s h o u q i 柚dg u q i 锄l - p o i n t e d m en i s t a l e si nd u 肿sc o l l a t e dw o r k s h o w e v w ec 粕n o t e 行h c e 掣它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nm a n ya c c o u n tm e l yb e c a u s eo ft l l e m i s t a k e s ,w em u s t g i v eaf a i r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m e n t 伽d u 卸y h c a i k 呵w o r d s :d u 粕y u c a i t e s n i a lc r i t j 锄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缘起 清代是校勘硕果累累,校勘学成熟的时期。有清一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 者和出色的著作,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校勘学理论观点,归纳了许多切实的校勘通 例,并且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显示出继承发展古代优良的校勘传统的不同方面。 从校勘学的发展看,清代出现了两个主要的流派,即“对校派”、“理校派”。前者 注重版本依据,异文比较,强调保持原貌,主张说明异文正误而不主张更改,其 代表人物是卢文诏、顾广圻。后者要求广泛收集包括版本以外的各种异文资料, 根据本书义理,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考证异文和 正误,明确主张订正刊误,敢于改正误字。其代表人物为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王引之。作为“理校派”代表人物之一,段玉裁校勘在成果和理论两方面都是引 人注目的。就其成果而言,他能熟练地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对所校之书 进行通盘的把握和精微的考索,往往能够直探本原,具道是非,解决一些高难度 的问题。就其理论建树来看,段玉裁提出的“必先定底本之是非,而后可定义理 之是非”、“故有所谓宋版者,亦不过校书之一助,是则取之,不是则却之,宋版 岂必是耶”等,都是校勘学上的不刊之论。但是,目前对段玉裁校勘学成就的研 究,较之对顾广圻、卢文诏、王念孙的研究,则较为薄弱。鉴于此,我选择了段 玉裁校勘学研究这个课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段玉裁的家庭、时代及交游 段玉裁( 1 7 3 5 一1 8 1 5 ) 字若膺。号茂堂。早年曾字乔林,又字淳甫,号砚北 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居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中举。历任贵州玉屏、 四川富顺、南溪、巫山等县知县。他自幼牢记先人“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 莫支贫”的教诲,潜心治学,笃嗜经术,尤喜文字、音韵、训诂、考订之学,成 为有清一代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学家。 段玉裁在经学、小学、校勘学方面成就斐然,虽与他自身的勤勉努力有关,“每 处分公事毕”,即挑灯夜读,勤奋著述,毫不懈怠,但也与家庭环境、时代背景及 交游密不可分。 ( 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 段玉裁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 以读书为乐事。父亲段得莘是一位廪生, 郎巫山县知县金坛段氏墓志铭并序称 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以农耕为主业, 曾在镇江、扬州等地任塾师,封文林 “其训必使以读经为根本,与讲授熟後 之,唯恐有弗达也。朝夕课文,多方以诱之,唯恐己力之余而弗致也。其后学徒 多成立。”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段玉裁自幼勤奋读节,经韵楼集卷八博陵尹 师所赐朱子小学恭跋云:“玉裁生六年从先大父发蒙,七年读论语至南面 章,先大父亡。八年从叔祖父季逊公( 讳郁文) 读书。九年从先君子读书。十年 从叔祖父可南公( 讳雍文) 读书。十一年至十四年乃从先君子读书毗陵连江桥馆 舍。乾隆丁卯余年十三,先君子授以小学。是年应学使者童子试。试之日能背诵 小学、四子书、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及胡 传。尹师谓孺子可教。赐饭,宠异之。试卷面呈,面许入泮,遂面授以新刻 梁豁高紫超氏所注小学。”可见,段玉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其后来以经 学、小学名天下,奠定了基础。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时代环境的影响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鉴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主张从小学 入手,求训诂名物的真义,以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于是,清代学风为之一变, 考据学兴起。至乾嘉时期,考据学盛行,成为居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它要求博 览、贯通、无征不信;立论驳论,都必须有可靠的证据。无根之谈当然不行,即 使出言有据,若仅是孤证,或证据不足,其结论也难以成立。出于这种需要,乾 嘉学者们对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总结。由于乾嘉汉 学的治学范围乃以经学为中心,其在整理古籍方面的成就,首先反映在对儒家经 典的注疏整理方面。他们几乎把所有儒家的经典都重新加以训诂和笺释,如易、 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尔雅等重要典籍,都有著名 的考据之作。与整理经书相联系,为了搞清经书中的文字,音读及训释,乾嘉学 者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尤下工夫,其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除 经学、文字音韵学外,乾嘉学者还将考据引向史学,对史料进行修补鉴别,考订 史籍的编著源流,订正历代史书记载的真伪异同,补订各代史书的表志,搜集辨 证史料遗文佚事,都取得突出成果,产生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考史著作。但是古书 屡经抄刻,讹误自然产生,加上前代妄人据臆窜改,书籍旧貌不免有所变化。要 整理古籍,必先校勘古书。鉴于此,校勘学应运而起,“遂成一门专学”。o 生于乾嘉之世,段玉裁的学术活动必然受其影响。一 首先,他崇尚考据之学,严于深思求证,虽一字之解,必广征博引,援古证 今,以批驳舛谬,辨正疑误。他注说文解字,每字下必引数种古书以证其说之 是。例如:“昧爽,且明也”下,段注云:“各本且作旦。今正。且明者,将明未 全明也。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言味爽起行,朝旦至牧野。 左传:晏子述谗鼎之铭日:昧旦丕显。伪尚书演其辞日:味爽丕显, 坐以待旦。郊祀志: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既言旦又言昧爽者,以辛 巳朔旦冬至,合前文黄帝己酉朔旦冬至为言。” 其次,他重视经学,于儒家经典多有整理和研究。其成书者若毛诗故训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 9 9 6 年东方小版社排印本,第5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春秋左氏古经、说文解字 注,都在经学研究上有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段氏所谓的经学。已不单是“十 三经”,而是“二十一经”。他在经韵楼集卷九十经斋记中说:“六经,汉 谓之六艺,乐经亡散在五经中;礼经、周礼之辅,小戴记也;春秋 之辅,左、公羊、谷梁三传也;孝经、论语、孟子,五经之木铎也: 尔雅,五经之鼓吹也。昔人并左氏于经,合集为十三经,其意善矣。 愚滑当广之为二十一经,礼益以大戴礼;春秋益以国语、史记、 汉书、资治通鉴;周礼六艺之书、数,尔雅未足当也,取说文解字、 九章算经、周髀算经以益之。”段氏“二十一经”之说,虽然在经学史上影 响甚微,却正反映了时代对其治学范围的影响,是清代学术的一个缩影。有清一 代,史学博大,小学专精、算学弥新,已非旧日经学所能完全概括,故段氏必欲 广“十三经”为“二十一经”,其重塑经学之意,实非俗儒所能言。 再者,他重视音韵、文字、训诂,在小学方面有极高的建树。段氏治学以声 音讪诂为根本。他说:“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 得义,得义莫切于得因。”段氏治学,专以小学为基本。由小学以求经学,原为 清儒汉学家通用之方法。而段氏小学尤精,故能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得文字之原, 以明古书之理。其言日:“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瓦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又日:“三者皆以音为用。六书之形声、假借、转注于是焉在。汉之音非今之四声 二百六韵也,则非通乎虞、夏、商、周、汉之音不能穷其条理。”固段氏认为,古 书寄之于文字,文字托之于声音、训诂,而文字、声音、训诂有古今变迁,于是 古书难读。冈此他丰张三者瓦相求,举一得二:六者可:相求,举一得五。这样形、 音、义古今变迁之迹,阐明无余;古书之不可读者,也都能由声音、训诂而得之。 因此,他选说文解字入经,并以一部说文解字注享誉学林,位居说文 四大家之首,堪称乾嘉一代的大宗师。 最后,出于治经的需要,段玉裁对校勘学也非常重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并付诸实践。他对校勘功能的认识“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 广雅琉证段 裁序,1 9 8 3 年中华书局捧印本,第1 页。 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嘉庆三年经韵楼刻本影印本第2 6 l 贞。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是非之难也”等已成校勘学上的不刊之论;他所校之书如若集韵堪称善本, “段先生精于小学,凡此本之误者,俱用宋本校改。即此本、宋本并误者,又用 他书参改。数百年抄写之谬,刊刻之讹,皆藉此校而一正。可谓丁氏之功臣,集 韵之善本矣”o 。 ( 三) 交游的影响 段玉裁性极好客,尤喜奖挹后进。因此江有诰、陈奂皆多年居住在枝园。龚 定庵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眉衡云:“外公门下宾客盛,始见臧( 庸) 顾( 子述) 来裒裒。奇才我识惮伯子,绝学我识孙季逑。最后乃识掌故赵( 怀玉) ,献以十诗 赵( 怀玉) 毕酬。”据龚定庵诗,可见当日段门綦履之盛矣。同时,他还师事戴震, 与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校勘学家和文字学家如钱大昕、刘台拱、黄丕烈、丁道 久、王念孙等过从甚密,互通学术思想,交流治学心得,并请同仁校正书稿,帮助作序, 指正缺陷,提出不足,以求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如曾邀钱大昕为其诗经韵谱、群 经韵谱作序,并请门人臧庸修改其另一著作诗经小学等。而自己也常为他 人著作作序或发表评论,如先后为臧玉林经义杂记、黄丕烈重刊明道二年国 语、钱大听钞本西游记等作序。广泛的交游,一方面使段玉裁声名远播,影 响很大。时人纷纷慕名而来,求学拜师,以求所获。另一方面也使他吸取了他人 观点,融会贯通,为己所用,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校勘理论体系。综观段玉裁 一生,对其学术影响较大的丰要有以下两位: 戴震( 1 7 2 3 一1 7 7 7 )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曾经受学于江永,也曾向惠栋执 经问难,以师礼事之。他专心经学,并长于步算、钟律,学识渊博,贯通古今。 乾隆二十八年春,戴震会试不第,居新安会馆。段玉裁与当时好学之士胡士震、 汪元亮皆往从讲学。后戴震南归,段玉裁以札问安,遂自称弟子。朱琏尝称赞他 们“竞如古之师弟子,得孔门汉代之家法也。”。受戴震的影响,段玉裁毕生专注 许、郑之学,考文字,辨音韵,其所著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时人 评价甚高,以为自有说文一千七百年来,未有善于此书者,不独为许慎之功 千欣夫蚁术轩馔存善本传录。2 0 0 2 年卜海古籍版t f = 排印本,第6 3 页。 段* 戡戴东原先生年谱,1 9 8 0 年i :海占籍出版杜排印戴震集附本,第4 6 6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臣,而且为道德之指归,其有益于经训者功劳最大。同时他继承了戴震所开创的 “皖派”的学术传统,以渊博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在训诂和校 勘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著作若毛诗故训传、经韵楼集等均为清代 训诂校勘方面的佳作,不但饮誉有清一代,而且至今影响不绝。尤其在校勘学方 面,段玉裁继承戴震的校勘学理论和校勘方法,从文字、音韵入手,考察全书的 义例,熟练地运用理校法解决一些高难度的问题,成为“理校派”的代表人物之 , 一,推动了“理校派”的进一步发展。 钱大昕( 1 7 2 8 一1 7 8 8 ) ,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 嘉庆十九年进士。他和段玉裁在学术上尤其是音韵方面是互相切磋的。段玉裁作 成六书音均表,钱大听读后大喜,叹为“凿破混沌”之作,当即命笔作序,说 “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而因文字声音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 矣,讵独以存古音而已哉! ”不过,对于少数字一字异读的归部问题以及段玉裁 在韵谱中提出的“通韵”说,钱大听不以为然,并特地致书段玉裁,说“足 下又谓声音之理,分之为十七部,合之则十七部无不互通。盖以三百篇间有歧出 之音,故为此通韵之说以弥缝之。愚窃未敢以为然也。”。他从声纽着眼,凡段认 为是“合韵”者,则以“转音”解之,即所谓“声转而韵不与之俱转”。段玉裁 另一著作说文解字注,初稿时称为说文解字读,也曾请钱大昕为其作序。 钱氏读后称其“用心极勤,然亦有自信太过者。”。钱大昕死后,段玉裁以后学 的名义为其文集作序,说出“时时请益”的话。发出“天不憝遗”之叹,盖亦纪 实之语。 此外,他还与黄砸烈、周锡瓒等藏书家交往,从他们那借得古本、善本以资 校勘。如他曾从周锡瓒处借得毛子晋影宋抄本集韵以校正曹刻,从顾安道处 借得宋刻经典释文以校通志堂本。还与刘端临等理学家交往亦甚密切,因此 其终生不以汉学、宋学相对。而当时与他交往的如王念孙、刘端临等亦不作此想, 盖当时风气使然也。 总之,段玉裁正因与诸学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交往,才在经学、小学、校勘学 六书音均袁钱犬昕序。续修四库全f 5 影印清乾降网卜一年富顺官廨刻本。 钱人昕潜研堂文集,1 9 8 9 年t :海占籍出版社排印奉第5 蟠页。 钱大昕竹汀先生日记钞丛挡集成初编本,第5 贞。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一代名家。在交游中,他不仅能够与诸学者在学术上共同析 疑问难、释疑辨伪、训诂考证,而且见到大量的古本、善本。其实,段玉裁与诸 学者的交游仅是清代学术界学者间交游的一个缩影。乾嘉之际的著名学者如戴震、 王念孙、程晋芳、江声等无不交往密切,互相切磋。清代学者在交往中,既相互 学习借鉴,也为当时社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得清代学术得以很好地 传承与发展。 可见,正是受家庭环境、时代背景、交游的影响,段玉裁终成有清一代一流 的学者,至今影响不绝。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段玉裁的校勘活动及成果 段玉裁一生所校书籍甚多,他在注说文解字的过程中,博引群书以与说 文印证,从而对三百余种古籍中的文字进行校勘。其中如毛诗、国语、左 传、楚辞、史记、庄子等近三十种古籍的校释,每种达一百多条,数量 多于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和卢文昭的群节拾补。今以各家目录为主,参以其 他资料,对段氏所校古书介绍如下。 1 、汲古阁说文订一卷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二年五砚斋刻本 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单黑鱼尾。鱼尾上刻每页字数,下刻“订”, 再下刻页数,最下刻“五砚斋”。首有自序,后有嘉庆四年袁廷帱跋。是书成于嘉 庆二年,前有自序。由序可知,此书之作是因为毛氏汲古阁说文“初版往往同 于宋本,剜改乃全用小徐,而所取者未必是,所改者未必非”。所以段玉裁与元 和周锡瓒、吴县袁廷祷编检宋小字本、叶抄、两宋本、五音韵谱宋明二刻及集 韵、类篇、小徐系传旧抄善本,编成此书。而书成之后,嗣经屡次修版, 始得定本。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嘉庆三年下云:“是年改正汲古阁说文订 数事重印。严可均说文订订序云:汲古阁说文订一卷,嘉庆三年流传都 下,都下翕然称之。四年春,予道经姑苏,又凯谓予曰:“说文订近颇改正数 事。”出新印本诒予。”可见一斑。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赞此书道:“此皆与全 书义例融贯分明,因以别其版本之是非,与徒尚斤啬斤于字画间者绝异”。 是书今所存版本有嘉庆二年五砚斋刻本,即续修四库全书据以影印者也。 又光绪九年归安姚氏刻咫尺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影印。 2 、春秋左传正义三十六卷段玉裁校宋庆元本 有段氏跋二则: 南宋翻刻北宋本,无陆氏音义,复以释文并借得金梧亭、惠松崖两先生从南 宋本手校者,互勘一过,八月廿五日。 此宋淳化庚寅官本,庆元庚申摹刻者也。凡宋本佳处此本尽有,凡今日所存 段玉裁汲古筒说文订序h 续修网库全书影印清嘉庆二年五砚斋刻本。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本,未有能善于此者也。为滋兰台朱丈文游物。陈君芳林于乾隆戊子借校一部。 陈君既没,嘉庆壬戌予借诸令嗣,命长孙美中l 临校,次子巍续而终之。吾父有左 传之癖,此本当同吾父手写本,子孙永远宝爱。文游名奂,藏书最精,今皆散。 左传今在歙金修撰辅之家。芳林著春秋内外传考证、宋痒补音考证。东 原师甚重之。癸日五月段玉裁记。 3 、卢本方言校正 非石日记钞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十四日下云:“会顾千里,见所校广雅、 段公纠正卢本方言。”知段玉裁曾纠正卢抱经校刊之方言。 4 、一切经音义 段玉裁、顾千里同校。 5 、广韵校定本五卷 黄丕烈尧圃藏书题识著录云:“是书为段若膺先生校本,有朱墨两笔。卷 首跋语两通,首墨次朱,想先后所校,故以朱墨识别也。先生手校书甚多,身后 以白镪三千金归诸婿家龚阁斋观者。先生有令嗣两人,伯氏安贫,依然儒素;仲 氏与乃姊丈关部事,颇以多财著,并徙而他宅,不复守枝园旧宅矣。伯氏余与之 踪迹亦殊疏阔。今夏持先生墓志文过余,余亦遂往答之,遂及伊家事,始知楹节 俄空,为云烟之散。询以手泽,因出此广韵相示并许见借。暑天无暇,入秋 来天气渐凉,从事校勘,悉照校语临之,中有朱墨圈及尖角在每字旁者,不知命 意所在。始于上平悉临之,然卒茫乎未有知也,遂辍而不临。先生于韵学甚精, 著有成书,此必其所自为记认之处,惜传授无人,不能悉其纲领,惟就正讹之处 纤悉临摹,以见校勘此书之精无逾是本矣。时道光甲申闰七月十三日古吴黄丕烈 记。”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说:“此书今归乌程蒋氏密均楼。” 6 、集韵校定本十卷 此书后归归安陆心源。萌宋楼藏书志卷十六著录云:“集韵十卷,段茂 堂校宋本。段氏手跋日:甲寅三月,借周漪塘所藏毛抄宋本校宋本。每页二十二 行,凡照影宋本改者书于本字身旁,例凡以意正者,书于本行上下方,亦有照宋 本字仍恐糊模,书于上下方。若膺氏。又日:毛子晋影抄宋本,每页版心之底 皆有某人重开、某人重刊、某人重雕。某人者,刻工姓名也。每误处用白涂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乃更墨节之。每卷前后皆有毛晋子晋图书、毛宸斧季小图书。余既为之跋,还漪 塘。又书于此,欲令子孙寅之,传之其人。玉裁。”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 录亦收此书云:“集韵十卷十册,宋丁度等撰,清康熙丙辰曹寅刻本。金坛 蔡廷相临金坛段玉裁校并跋。”“茂堂于嘉庆甲寅三月,借周漪塘藏毛子晋影宋抄 本校,时年已六十。其与刘端临第七书云:弟校汲古阁抄集韵校正曹刻, 亦是快事。但苦少暇,亦少精神耳。盖时方成周礼汉读考,始作仪礼汉读 考,又借顾安道宋刻经典释文校通志堂本,则安得有暇,又安得不感精神之 不足乎。于此亦见老辈之勤为不可及也。” 7 、经典释文校定本 详臧在东校影宋( 经典释文) 书后篇中。 8 、国语校定本 尧圃刻书题识“校刊明道本韦氏解国语札记识语”下云:“金坛段先 生尝谓国语善本无逾此,其知此为最深。今载其校语。”于此可知,段氏曾校 国语无疑。 9 、列女传校定本 以上二节顾千里曾取入所刻国语、列女传中。 l o 、尔雅注疏十一卷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云:明嘉靖中李元阳刊本。清金坛段玉 裁、吴县江帆手校本。此为李元阳刊十三经注疏之一。每半页九行,行廿一 字。后来北监及毛氏汲古阁皆据以重刻,而脱讹弥甚。全书经段茂堂手校,引证 群书,按语极精,凡墨笔者是,共_ 百七十余条。虽无题跋印记,而卷四释宫 “在墙者谓裤”,郭注“礼记日不敢悬于夫之赭。”校云:“内则正义引 郭注桔下有植日裢,横日锯六字。玉裁按,郑君日“竿谓之钇。”然则 从竹者是。礼记作槐。”卷九释木“梨,山楠”,郭注“即今黎树”。校 云:“玉裁按,子虚赋檗离朱杨,李善引郭璞注离,山离也。裴明引 汉书音义同。然则一本作离,非误,且尔雅当作离,山梨。今本或讹 舛。”两见玉裁名,且笔迹腴润,乙改狼藉,真迹无疑。 1 1 、郑志三卷一册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云:清光绪十年鲍廷爵后知不足斋重刻 嘉定秦缢汉筠斋本。吴县王欣夫临余姚卢文昭、海宁吴骞、归安丁杰、海宁陈照、 金坛段玉裁、丹徒吴痒校。 又云:段茂堂校用武虚谷本,亦有丁小雅语,与吴本所载不尽同,而临难 之第四节,小雅据诗朴械正义所引补,则吴本所无也。 又云:段校引征群书,断以己意,语犹精辟。 1 2 、苟子校定本 段玉裁与刘端林第二十八书云:“谢氏所刻苟子,其中校语出于弟者, 别纸录呈。”可知段氏曾校苟子,谢墉刻本取之,不尽详。 1 3 、释名校定本 此书今未见,也未见相关的记载。按: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茂康在段玉 裁( 说文解字注) 对( 释名) 的校释一文中说:“毕沅在其释名疏证中,有五 处说从段校本,四处说。段云,一处说从段改。例如: 释天:甲,孚甲也。毕氏疏证( 以下简称毕疏) :今本作“孚也”, 从段校本增“甲”字。 释言语:助,乍也。乍往相助,非长久也。毕疏:相助,本皆作“相 阻”,讹,今从段校本改。 释书契:奏,邹也。邹,狭小之言也。毕疏:段云:邹,即史记、 汉书之所云“鲰生”。鲰者浅邹,即狭小也。 释采帛:绢,多臣也,其丝乡臣厚而疏也。毕疏:今本“多臣”皆作 “多巨”,讹。段云:乡臣,古“坚”字,当从糸、臣声。: 毕氏书中五次提到的从段校本勘正的释名原文,均不见说文解字 注;而四处段云、一处从段改条文,仅一处未见该书。以上两例段云, 分别见于段氏对说文鲰、紧二字之注。由此可见,段校本即段玉裁 校本,并非另一姓段之人的校本。毕氏比段氏年长五岁,同为江苏人,校勘释 名时曾参考段氏校本,自当无疑。”依李氏之言,则段氏确有释名校定本, 故附于此。 除了个人校书外,段玉裁还参加了阮元主持的十三经注疏的校勘,在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对于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是否出于段玉裁之手, 尚有争议,但是段玉裁作为“执行主编”,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由他“总其成”, 功不可没。 从段玉裁所校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段玉裁校书虽涉及经史子集各类,但 是仍以经部为主,犹以小学为主,这体现了段玉裁作为一个经学家、小学家的学 术倾向,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乾嘉学者们主要治学范围的缩影。 段玉裁作为清代校勘学者中的佼佼者,当之无愧。其丰富的校勘学思想,精 核的校勘学方法,已包含在多年的校勘活动中,以下两章则就其校勘学思想和校 勘方法略作论述。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段玉裁的校勘学思想 段玉裁的校勘学思想贯穿于其校勘实践中,散见于文章之内,今试总结如下: ( 一) 不拘版本、勇于改字 不拘版本,勇于改字,从而写成定本,系段氏的明确主张。他指出:“唐之经 本存之尚多,故课士于定本外,许用习本。习本流传至宋,授受不同。合之者以 所守之经注,冠诸单行之疏,而未必为孔颖达、贾公彦所守之经注也。其字其说 乃或龌龊不谋,浅者乃或改一就一。陆氏所守之本,又非孔、贾所守之本,其龌 龊亦犹是也。自有十三经合刊注疏音释,学者能识其源流异同,抑少矣。有求宋 本以为正者,时代相距较远而较善,此事势之常。顾自唐以来,积误之甚者,宋 本亦多沿旧,无以胜今本。况校经如毛居正、岳珂、张淳之徒,学识未至,醇疵 错出,胸中未有真古本、汉本,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o “凡校书者,欲定其 一是,明圣贤之于天下万世,非如今之俗子夸博赡夸,能考核也。故有所谓宋版 者,亦不过校书之一助,是则取之,不是则却之,宋版岂必是耶! 故刊古书者, 其学识无憾,则折中为定本以行于世,如东原师大戴礼记、水经注是也。” 他既以订正为目标,就要求具体分析异文,判断是非。所以段玉裁提出:“顾 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者之是非。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者之是非, 则未易定也。”。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故校经之法,必以贾还贾,以孔还 孔,以陆还陆,以杜还杜,以郑还郑,各得其底本而后判其义理之足非,而后经 之底本可定,而后经之义理可以徐定。不先正注疏释文之底本,则多诬古人;不 断其立说之是非,则多误今人。东原师云:凿空之弊有二:其一缘辞生训也,其 一守讹传谬也。缘辞生训者,所释之义非其本意。守讹传谬者,所据之经并非其 本经。如孔氏虞痒在国西郊,所谓所据之经非其本经也,而缘之立说,则所 释之义非其本义矣。经文之不误,尚惧缘辞生训,所释非其本义,况守讹传缪之 段崔裁经韵楼集卷一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续修阴库全节影印清嘉庆卜九年刻本。 段玉裁经韵楼集卷卜一答顾千咀件。 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与胡孝廉世墒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耶! ”o 段玉裁这一校勘学思想的形成,一则是对郑玄,陆德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段玉裁在校勘上最推崇郑玄,他曾说:“校书何放乎? 放于孔子,子夏。自孔h 而后 成帝时刘向,任宏、尹咸、李柱国各显其能。向卒,歆终其业。于是有雠有校, 有竹有素,盖綦详焉。而千古大业未有盛于郑康成者也。郑君之学不主于墨守, 而主于兼综;不主于兼综,而主于独断。其于经字之当定者,必相其文义之离合, 审其音韵之远近,以定众说之是非,而己为之补正。圆”一则是与自己的专业研究 紧密相联。段氏长于经学、小学,其考证经籍、古书是为了“明道”,即“以小学 校经”,因此提出不应以版本可靠与否为依据,勇于定字、改字。而这一主张正体 现了“理校派”的理论主张,并进一步推动了“理校派”理论的发展。“理校派” 主张广泛收集包括版本以外的各种异文资料,根据本书义理,运用文字、音韵、 训诂、版本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考证异文和正误,明确主张订正刊误,敢于改 正误字。这基本上继承了郑玄、陆德明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他们与以卢文昭、顾 千里为代表的“对校派”相对抗,又共嗣构成了清代校勘学的两大流派。 ( 二) 校异同,校是非 段玉裁总结了两千多年来的校雠经验,用更加明晰、更加准确的词语,将校 雠的两大功能概括成六个字:校异同,校是非。所谓“校异同”,即段氏所说“照 本改字,不讹不漏”;所谓“校是非”,即段氏所说“定本子之是非”。具体说,校 异同的要旨在“异同”上,要求校书人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逐字逐句进行比照, 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者漏字、多字,或者用字不同,或者句子有别,总之是 有差别,说明存在问题。而一旦发现了“异”,段玉裁认为应“据异同而定是非”、 “择善而从之”。即必须进行比较分析,作出是非判断,选择其中更恰当、更合理 的,“择善而从之”。而诸本皆错时,则要推理判断。“校是非”不同于校异同,它 的功能是发现“本子”之是非,因为几个本子都相同却可能都是错误的。就是说, 要分析字义、词义、文意,从而作出是非判断。所以,段玉裁认为“校书之难, 经韵楼集卷十二,与诸m 志书论校书之难 经韵楼集) 卷八经义杂记序k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于定其是非。” 段玉裁对校雠功能的概括,不仅是对刘向“校雠”概念的阐释,还反映了两 千多年来校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段玉裁认为“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而不 断是非,则误今人”。这两句话十分精辟,阐述了校雠两大功能的不同作用。所谓 “正底本”,即改正传抄、传刻错讹,恢复原著真貌,表现了对原著作者负责( 不 诬古人) ;所谓“断是非”,即发现并改正原著可能存在的谬误,表现了对读者负 责( 不误今人) 。段玉裁的这种校雠理念和态度,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继承的。 ( 三) 分析致误原因,提高校勘质量 分析致误原因是校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段玉裁在其一生的校勘实践中,对 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进行校勘,并对致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他所总结 出的致误通例,虽没有专文论述,但散见于各部著作中。今条分缕析,总结如下: l 因字形而误。 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以及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简字等,造成了 各种字形致误的类型。具体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 1 ) 因篆文相似而误 周礼:“凡祭祀赞玉盎。”注:“玉童,玉敦受黍稷器,后进之而不彻。故 书玉为王。杜子春读为玉。” 段玉裁说:此郑君从杜,谓字之误而改之也。篆体玉与王皆三画,惟玉三画 匀,王上二画相近,不匀。 ( 2 ) 因古文相似而误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鸣贿,八月载绩。”正义云:“王肃云蝉及鹏 皆以五月始明,今云七月其义不通也。古五字如此。”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七月鸣鹃,王肃云当为五月,正为古文五与七 相近似。 ( 3 ) 隶书相似而误 说文:柘,稻一柘为粟二十升,禾黍一柘为粟十六升,太半升。 段玉裁说:今剜改二十升作二十斤,十六升作十六斤,而太半升则不改。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隶书斗字多作升,故讹而为升。毛氏不知改升为斗而改升为斤乎? 米部日:“粟重 一柘为十六斗,太半斗。稻重一柘为粟二十斗。”字形不误。何不以说文校说 文也? ( 4 ) 因俗字而误 水经注:“渭水,又东北经渭城南,有沈水自南注之,亦谓是水为滴水也。 故吕忱日:。灞水出杜陵县,一月高都水。王氏五侯坏决高都是也。” 段玉裁说:郦注沈水,沈盖沈字之误。李善注上林赋日:“濡水出杜陵, 今名洗水。自南山经黄子陂,西北流至昆明,入渭”。司马贞注上林语全同, 亦作今名! i 允水( 单行索隐如此) 。洗从允声,余准切。淆,蟊声,食聿切。二 字相为双声迭韵。唐初呼流水,字异而音实同耳。师古注上林赋日:“地理 志有濡水,北过上林苑入渭。许慎云:滴水在京兆杜陵。此即今所谓沈水, 从皇子陂北流,经昆明池入渭者也。盖为字或从水旁从穴,与沈字相似,俗人因 名沈水乎? ”小颜与李善同时,其注汉书盖亦本作“今所谓j 允水”,转写作沈 字耳。由俗书沈字似浼也。惟小颜不知濡流同声,而指为演字之误,是为无稽之谈。 2 、声之误 ( i ) 周礼天官冢宰:“皆辨其物而奠其录。”注:“故书录为禄。杜予春云: 禄当为录,定其录籍。” 段玉裁说:按此声之误,从子春改字也。 ! ( 2 ) 毛诗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住:“坻,小渚也。” 段玉裁说:小渚当作小浊,乃合尔雅。坻、浊同训,不可通,声之误也。 ,3 、因上下字而误 ( 1 )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 段玉裁说:机,唐石经以下皆作玑,此因上文璇从玉旁而误也。 ( 2 ) 周礼春官宗伯:“辊鞍氏下士四人。”注:“鞍读如屡也。韫履四夷舞 者所扉也。” 段玉裁靛:辕字当是本作屡,从辊字加革旁。说文走部作屡是古本也。 4 、因下文而误 吴都赋:“其竹则赁笃林熊,桂箭射筒”。刘注日:“异物志云:筻蟹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边,长数尺,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卢陵界有之。林簇 是袁公所与越女试剑者也。桂竹生于始兴小桂县,大者围二尺,长四五尺。始兴 以南,又多小桂,夷人缉以为布葛。” 段玉裁说:小桂县当作桂阳县。晋始兴有桂阳县无小桂县也。小桂二字,涉 下文而误也。 5 、避讳而误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元和三年。告日:不克堂( 桓) ( 构) 。” 段玉裁说:陈寿三国志用克构字,盖今文尚书作克字。桓字误字,宋人 避讳改者。 7 、经注互改而误 ( 1 ) 周礼地官司徒牧人:“阴祀,用黝牲毛之。”注:“郑司农云,黝, 读为幽。幽,黑也。” 段玉裁说:“阴祀,用幽( 今本作黝) 牲毛之。”注:“郑司农云:幽( 今本 黝) ,读为黝( 今本幽) ,黑也。”经文、注文当如是。今本经作黝,注幽黝互讹, 由或以注改经,复或以已改之经该注文故也。守祧职云:“幽之。”注:“郑司农幽 读为黝。黝,黑也。”引尔雅“地谓之黝。”今本舛讹,与此正同。释文两 云黝,司农音幽,然则其误在陆氏以前矣。 ( 2 ) 尚书舜典:帝日:“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段玉裁说:周颂思文郑笺云:“昔尧遭洪水,黎民阻饥,后稷播植百谷,蒸 民乃粒,万邦作艾。”正义引舜典“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注日:“阻 读日俎。阻,厄也。时诗日莳。”玉裁按:凡言读日与读为同。读日莳者。易时字 作莳。则读日俎者,岂谓阻字作俎乎? 初疑当是读如俎,谓其音同俎耳。既思阻 字非难识字之字,郑君何必比方为音,如愆之读如聒乎? 盖壁中古书作俎,故郑 君云:“俎读日阻。阻,厄也。”学者既改经文作阻,则注文不可通,乃又倒之云 “阻读日俎”。经书中此类甚多。 3 ) 汉书地理志:“九江郡,当涂,侯国。”应劭日:“禹所娶涂山侯国 也。有禹虚。” 段玉裁说:应注氏字今讹作侯也,因班侯国字而误也。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诸例,前两例因注文而改经文,复用已改经文改注文,故误。后一例为 因本文而改注文。 8 、旁注误入正文而误 汉书律历志:后二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 庚寅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日:“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又其三月甲辰 朔,三日丙午。召诰日:“惟三月丙午j l b 。”古文月采篇日“三日日肚”。是岁 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日:“戊辰,王在新邑,蒸祭岁,命作策, 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段玉裁说:今本汉书丙午下太书古文月采篇月:“三日日肚”。此十 字本汉魏人注语。王伯厚引尚书正义谓月采当作月令是也。师古时误为正文。 而师古臆为月采之说,殆未可信。 9 、因习语而误倒 尚书盘庚:“无弱孤有幼。”传:“不用老成人之言,是侮老之不徙,则孤 幼受害是弱易之。” 段玉裁说:唐石经作“汝无老侮成人”不误。今版本作侮老,因老成人三字 口习既熟,又误会孔传,故倒乱之按:传云不用老成人之言,是老侮之不徒则 孤幼受害,是弱易之。正义日:“老渭其年老,谓其无所复知,弱渭见其未有 所识”。郑云:“老弱皆轻忽之意也。老成人之言云可徒不用其言是老侮之也,不 徒则水泉咸卤孤幼受害,不念其害,则是卑弱轻易之也。”今版本讹乱,为正之如此。 l o 、因刊刻而删去者: 封氏闻见记日:初,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私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范本
- 会议培训定点合同范本
- 简单蔬菜购销合同范本
- 家庭存储出租合同范本
- 水饺虾仁采购合同范本
- 编写村志合同范本
- 回收厂区废料合同范本
- 酒店拆墙合同范本
- 协议购房合同范本
- 保函转让合同范本
- 医院培训课件:《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 2024版《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课件
- 2024年广东湛江廉江市部分机关(镇街道)单位招聘政府雇员1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精读研讨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DB13(J)-T 8580-2024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技术规程
- 第一章 有理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 AQ 2029-2010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正式版)
- JGJ153-2016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 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基础题)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黄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