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元代三国戏研究.pdf_第1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元代三国戏研究.pdf_第2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元代三国戏研究.pdf_第3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元代三国戏研究.pdf_第4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元代三国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从中国戏曲形成之日起,在舞台上,三国戏始终保持着传唱不衰的盛况。那红 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粗豪爽直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雄姿英发的周瑜,千百年来广为群众喜闻乐道。 元杂剧开创了戏曲艺术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三国故事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人物、事件都 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三国题材受元剧作家的格外青睐。现可考证的元代三国 戏剧目有 68 种,其中剧本保存完整的 22 种,在元杂剧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剧本中窥见元代三国戏的思想和艺术光华, 认识它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元代三国戏在三国历史、东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隋唐民间艺术和文人诗歌、 宋元讲史、宋金戏曲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主体情感,使三国故事的题 材和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元代三国戏通过传奇的历 史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涵盖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从三大集团的政治矛盾、军事 斗争到个人的命运遭际,从刀光剑影的战场、勾心斗角得府院到宁静平和的乡野茅庐, 三国时期主要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出现在舞台上,各大集团领袖和谋臣武将等主要人 物都纷纷登台亮相,再现了三国纷繁的历史面貌。 元代三国戏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细节具体,人物形象比较丰满,主题思想有 一定的深度。三国故事这样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题材,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 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更应在大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对元代 三国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这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将三国戏置于源远流长的中华 文化长河中,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二是对三国戏的文学特征和成就进行深入的 探讨;三是全面总结元代三国戏对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广泛影响。 同时,分析其从题材、人物形象、思想艺术等方面,对后世三国志通俗演义 的创作及明清戏曲的影响。 关键词:元代三国戏;戏剧要素;思想倾向 ii abstract from the date of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opera to today,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maintained drama ever sung the event on stage,. guan yu of the red, white face of cao cao, zhang fei of frank, the bold of zhao, resourceful zhuge liang, zhou yu qiaos, .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lways as widely heard by people. yuan dynasty operas created a new er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s arts, launched a brilliant history of chinas opera of the page. three stor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pera history, bu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is time the characters, events have a strong narrative. therefore, the three subjects by the exceptionally popular playwright million. verification of the yuan dynasty are the three heads are 68 kinds of drama, which kept a full set of scenario 22, in the yuan dynasty ar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have a high artistic level. we can see the existing script in the three countries show the idea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arts sinorama,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arts in its rightful place in the long process and value. yuan dynasty in the three countries show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were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zhi zhi novels, folk art and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literati poetry, talk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ong of the thinking of opera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ain emotions, so that the 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materials and methods have been enriched and developed, showing a distinct artistic personality. yuan dynasty play through three legendary historical figures, the story twists and turns, covering a broad social content, from the lau group of sun cao three political conflicts and military struggle the fate of individuals, from the battlefield to battle each other to luxury palace and quiet, a major event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lmost all the major appears in the stage, the major group leaders and generals, such as the main characters wenchen have debut, represents numerous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iii three plays in the yuan dynasty story twists and turns a vivid, concrete details, compare the images of plump, the theme of a certain depth. three stories so rich in content and subject matter deep inside, is not only a literary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new century, we should be in the broa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three count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play. this includes three levels: first, the play will be placed i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the long river of chinese culture, in-depth to explore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s; second, the three countri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literature in depth; the third i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three plays of the yuan dynasty spiritual life of our nation and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national character.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it from the theme, characters, artistic thinking of future generation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creative influen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pera. keywords: three plays in the yuan dynasty; elements of drama; ideological tendenc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1 引 言 文化是历史的射影,一段灿烂的历史在民族文化的长廊中留下的必然是色彩纷 呈的洋洋大观。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当三国鼎立的时代结束后, 这段历史便开始耳口相传,演绎出了众多的故事来。经历了一代代相传的三国故事, 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汇成了一条激荡着民族精神的艺术长河,源远流长。 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大部分作品都已佚失,但我们仍可以从现存的剧本中窥见 其绚丽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认识其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 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是对历代三国故事的一次检阅。这些剧目涉及到整个三国历 史时代的方方面面。从三大集团的政治矛盾、军事斗争到个人的命运遭际,从刀光剑 影的战场、勾心斗角得府院到宁静平和的乡野茅庐,三国时期主要的重大事件几乎都 出现在舞台上,各大集团领袖和谋臣武将等主要人物都纷纷登台亮相,再现了三国纷 繁的历史面貌。 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三国戏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元代三国戏 剧目研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比 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一、剧目总数的研究 关于元代三国戏的总数,学术界有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有二十种左右。 胡适 三国志演义序 具体列举了 19 种元代三国戏。 孙昌熙怎样阅读三国演义 认为至少有二十种。 第二种认为有三十多种。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李春祥元代的三国戏 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如果加上元明之间无名氏作品”等认为在三十种以上。 第三种认为有四十多种。鲁地三国演义论集认为有四十一种,雪克关于 元杂剧的贬曹倾向认为有四十种,刘靖之关汉卿三国故事杂剧研究提出大约 有四十六种,周邨宋元话本、戏曲中的三国英雄志传认为有四十三种,朱平楚 三国戏简述兼及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相互关系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 横谈 、吴国钦中国戏曲史漫话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也持此说。 第四种是五十余种。陈抱成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 考 、陆树仑等三国故事在元代 、陈翔华先明三国戏考略 、北大中文系 55 级 编中国小说史稿等认为在五十种以上。 第五种是陈周昌 三国志通俗演义形成过程论略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 2 史等认为有六十种左右。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认为有六十一种。 统计的结果差异颇大,导致意见分歧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元明间的三国杂剧 剧目是否归为元代三国戏?二,不同作家创作的同一故事的剧本怎么统计?三、以三 国人物为主角却非叙述三国时期之事的作品是否算元代三国戏?四、统计时所依据的 书目多少的不同。 本文针对剧目总数统计的分歧采用了以下原则:一、采纳郭英德浅谈元代三 国戏的艺术特征一文的观点: “其底本则大抵是流传于元代戏剧舞台的三国戏。 ” 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许多共同特点,所以不妨把它们统称为元 代三国戏,而作综合的考察” 。 此观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可,本文将元明间三国杂剧 与元杂剧三国戏同观互参,在本文统称元代三国戏。二、不同作家创作同一故事的 剧本因为其思想及艺术成就不同,不归为一种戏。三、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 代表着时代的要求。我们研究历史作品就是要了解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历史观和社 会观,所以只要是这个时代的作品,是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都归为元代三国戏。 四、针对所依据书目不同,我们在后面剧目考证中对此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元代三国戏的分类 胡适于 1922 年的三国志演义序根据录鬼簿与太和正音谱具体列举 了元代三国戏十九种。并且从所描写的人物将元代三国戏分为六类:吕布故事、诸葛 亮故事、周瑜故事、刘关张故事、关羽故事、曹植管宁等小故事。 郭英德则从情节结构角度把三国戏分为“人物戏” 、 “情节戏” 、 “武戏”和“融 合三者为一剧”等四类。他认为: “人物戏如单刀会 、 双赴梦 、 王桑登楼等, 多是作家创作,情节较简单,而着力刻化人物,富于抒情性,是所谓人包戏 ;情 节戏如隔江斗智 、 连环计 、 千里独行等,情节多曲折变化,在情节中刻化 人物,富于动作性,是所谓戏包人 ;武戏如三出小沛 、 陈仓路 、 五马破曹 等,以表现热闹的武打场面为主,不注意写人写事,富于剧场性。这三者的区分也 不是绝对的,实际上许多三国戏是融合三者为一剧的,如三战吕布 、 博望烧屯 、 单战吕布等,既刻划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曲折生动的情节,还充满热 闹壮观的武打场面。曲的一大特色。融合三者为一剧如三战吕布 、 博望烧屯 、 单战吕布等,既刻化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曲折生动的情节,还充满热 闹壮观的武打场面” 。 三国演义研究集c.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第 129 页 三国演义研究集c.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第 134 页 3 李春祥根据作品的主要内容,将剧本分为四个方面: “写东汉末年群雄兼并的矛 盾” ,如反映群雄与董卓的矛盾、众汉臣与曹操的矛盾、刘氏宗室的矛盾的作品。有 三战吕布 , 连环记 、 勘吉平 、 襄阳会 。二、 “写曹、刘两集团的矛盾”的 作品。如千里独行 、 博望烧屯 、 五丈原 。三、 “写孙、刘两集团的矛盾”的 作品。如黄鹤楼 、 隔江斗智 、 单刀会 、 双赴梦 。四、 “写知识分子苦闷” 的作品如王粲登楼 。 这种基于不同数量剧本的分类,不同分类方式,虽然有助于人们更明晰地把握 其所叙述的故事内容,却未能充分显示其故事的广阔性与丰富性。如关大王三捉 红衣怪系鬼怪系列,虽然讲的不是三国故事,但他反映了剧作者对关羽的敬意、 寄托。我们应该将其排比梳理,并置于三国历史的背景下比勘认知。这样方可看到, 诡异多变的三国历史,按照其历史运行走向,无疑在三国戏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表 现。诸如黄巾起义、董卓乱朝纲、讨董卓、官渡之战、隆中对、赤壁之战、孙刘之 争荆州、彝陵之战,诸葛亮北伐等,都进入剧作家的视野之中,再现于舞台之上。 这是其它朝代历史剧所望尘莫及的。这样更有利于读者与观众对三国历史的轮廓与 走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三、元代三国戏剧目的研究 丘振声在元代的三国戏一文中通过对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关 张双赴西蜀梦 、 博望烧屯等杂剧的简略分析,对元代三国戏中的人物、情节进 行粗略的研究。 钟林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杂剧隔江斗智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对三国演义 的影响。 陈翔华诸葛亮形象史研究认识到元代三国戏把故事重心转移到诸葛亮身上, 并分析了元前后期杂剧中诸葛亮形象的不同思想风貌和性格特点。 胡世厚则对现存元代三国戏作了考察,认为这些杂剧的思想倾向是尊刘贬孙、曹 的。 三国演义继承了元代三国戏的思想倾向。 陈抱成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对三国戏的剧本、人物、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 罗斯宁分析了元杂剧的审美观、题目正名和连本戏的体制、程式化的表演等方 面,对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将元代三国戏作为三国演义成书史的一个重 要环节,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化的交叉点上作整体观照,挖掘其丰富的文化 意蕴,探讨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4 陈翔华则对 55 种杂剧三国戏的内容、本事及与三国演义的关系一一作了详 细的反覆考证,发现其与三国演义的关系。 雪克提出“尊刘贬曹”是元代三国戏的基本思想倾向。陈抱成分析了元代三国 戏“拥刘反曹”思想的来源及其被接受的原因。叶胥、冒炘分析了元代三国戏题名、 内容、题材及“拥刘反曹”思想倾向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 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与元代三国戏二者关系的研究,或者是 对元代三国戏某一剧目的探讨。 本文专题研究三国戏,不仅是对元代戏剧的重大题材考察总结,也是对中国 古代文学重大题材重要阶段分析考察,对元代三国戏文化内涵、文学特征和成就 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其从题材、人物形象、思想艺术等方面,对后世三国志 通俗演义的创作及明清戏曲的影响,因而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5 第一章 元代三国戏的演变及剧目考证 1.1 元代三国戏的演变 早在三国鼎峙局面出现之际, 蜀中艺人就奉命演出了当时之事。三国志 蜀 书许慈传载: 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 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潜更相克 伐,谤讟忿急,形于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 矜己妒彼,乃至于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效 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 之。 可见三国时就已经有倡家饰演三国之故事了。 在太平广记第二百二十六卷“水饰图经”条中记载了由黄衮设计的“水饰” 72 种,其中演三国故事的傀儡剧目有六种:“曹瞒浴谯水击水蛟”、“刘备乘马渡 檀溪”、“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吴大帝临钓台望葛玄”、“周处斩蛟”、“杜 预造河桥成,晋武帝临会举酒劝预”。唐代李商隐骄儿诗写当时儿童“或谑张 飞胡,或笑邓艾吃”,是对唐代三国参军戏中的人物形象的模仿与嘲弄,这似乎说 明着唐代已有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戏曲或曲艺表演了。 在宋代,随着市民经济和各种演唱艺术的发展,三国故事的流传更为广泛。傀儡 戏、影戏已有表演故事连贯、人物鲜明的三国戏了。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宋 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故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 争之像”。 可见三国故事不仅已由民间传闻发展成为艺人讲书的内容,而且还采用 了皮影等形式进行表演,使人物和故事更为鲜明生动。 根据陈翔华三国故事剧考略记载,宋元三国故事戏文有十二种:关大王独 赴单刀会、刘先主跳檀溪、王祥行孝、周处风云记、甄皇后、 貂蝉女、铜雀妓、关大王古城会、何郎敷粉、泸江祭、刘 备、 斩蔡扬。其中仅王祥行孝、甄皇后、貂蝉女、铜雀妓 存佚曲,其他全佚。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所记金院本,明 确可以看出演三国故事的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阳会、大刘备、 高承. 事物纪原 卷九博弈嬉戏部,四库全书 6 骂吕布。另外,十样锦、七捉艳、舌智也可能演三国之事。这些 三国剧目皆有目无文,现存最早的完整三国戏剧本,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基础上兴 盛起来的元杂剧中的三国戏。 1.2 元代三国戏剧目考证 在元代,三国故事题材的杂剧非常流行,无论现存剧本还是剧目数量,都在元 杂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根据诸本录鬼簿 、 录鬼簿续编 、 太和正音谱 、 也是园书目 、 红雨楼书目 、 孤本元明杂剧 、 宝文堂书目 、 元曲选等著录统计,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 68 种,其剧目具体存佚情况及著录如 下: (一)元杂剧三国戏剧目: 剧名 作者 存佚情况 著录处 关张双赴西蜀梦 关汉卿 存 录鬼簿 关大王单刀会 关汉卿 存 录鬼簿 徐夫人雪恨万花堂 关汉卿 佚 录鬼簿 管宁割席 关汉卿 佚 录鬼簿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高文秀 存 录鬼簿 周瑜谒鲁肃 高文秀 存佚曲 录鬼簿 英烈士周处三害 庾天赐 佚 录鬼簿 曹子建七步成章 王实甫 佚 录鬼簿 陆绩怀橘 王实甫 佚 录鬼簿 虎牢关三战吕布 武汉臣 存佚曲 录鬼簿 感天地王祥卧冰 王仲文 佚 录鬼簿 七星坛诸葛亮祭风 王仲文 佚 录鬼簿 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王仲文 存佚曲 太和正音谱 司马昭复夺受禅台 李寿卿 佚 录鬼簿 司马昭复夺受禅台 李取进 佚 录鬼簿 受顾命诸葛论功 (1) 尚仲贤 佚 录鬼簿 十样锦诸葛论功 无名氏 佚 录鬼簿 东吴小乔哭周瑜 石君宝 佚 录鬼簿 白门斩吕布 于伯渊 佚 录鬼簿 7 关大王三捉红衣怪 戴善夫 佚 录鬼簿 莽张飞大闹相府院 花李郎 佚 录鬼簿 相府院曹公镇勘吉平 花李郎 存佚曲 太和正音谱 试汤饼何郎敷粉 赵天赐 佚 录鬼簿 醉思乡王粲登楼 郑光祖 存 元曲选 虎牢关三战吕布 郑光祖 存 录鬼簿 蔡琰还朝 金仁杰 佚 录鬼簿 烧樊城麋竺收资 赵善庆 佚 录鬼簿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朱凯 存佚曲 录鬼簿 卧龙岗 王晔 佚 录鬼簿 诸葛亮博望烧屯 无名氏 存 也是园书目 锦云堂美女连环记 无名氏 存 也是园书目 关云长千里独行 无名氏 存 也是园书目 摔袁祥 无名氏 佚 录鬼簿 乌林皓月 无名氏 佚 录鬼簿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无名氏 存 也是园书目 (二)元明间三国戏剧目: 剧名 作者 存佚 著录处 曹操夜走陈仓路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阳平关五马破曹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走凤雏庞掠四郡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周公瑾得志娶小乔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张翼德单战吕布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莽张飞大闹石榴园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诸葛亮挂印气张飞 无名氏 存佚曲 也是园书目 诸葛亮石伏陆逊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两军师隔江斗智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老陶谦三让徐州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寿亭侯五关斩将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关大王月下斩貂蝉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8 关云长古城聚义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关云长单刀劈四寇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寿亭侯怒斩关平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关云长大破蚩尤1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张翼德三出小沛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张翼德大破杏林庄 无名氏 存 孤本元明杂剧 米伯通衣锦还乡 无名氏 佚 也是园书目 斩蔡阳 无名氏 存佚曲 录鬼簿续编 陈思王洛浦怀旧 无名氏 佚 红雨楼书目 勘问吕蒙 无名氏 佚 红雨楼书目 马孟起奋起大报仇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范强帐下斩张飞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诸葛亮赤壁鏖兵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赵子龙大闹塔泥镇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刘玄德私出东吴国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诸葛亮火烧战船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张翼德力扶雷安天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董卓戏貂蝉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破黄巾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左慈飞杯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三气张飞 无名氏 佚 宝文堂书目 在这些作品中, 虎牢关三战吕布在录鬼簿中有二本,武汉臣、郑德辉各 做一本。曹楝亭本录鬼簿于武作正名下注曰: “郑德辉次本” ,可证武作在前, 郑光祖作在后。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在今乐考证及曲录中疑为朱凯作。而脉望馆抄 校本中题为元无名氏作。严敦易在元剧斟疑认为此剧有二本,一为朱凯作,一 为无名氏作,二剧曲文有所不同,朱凯剧仅留残曲,而以此剧属元无名氏。 陈抱成认为: “从这二目前后所列多维元剧而推断,很可能此二剧亦为元代或元 傅惜华. 元代杂剧全目m. 作家出版社,1957 年版,第 157、210 页 9 明之际无名氏作家作品。 ” 今从其说。 从以上统计来看,元代三国戏共有 34 种,存 9 种。元明间杂剧三国戏共 34 种, 存 13 种。根据郭英德浅谈元代三国戏的艺术特征所指: “但其底本则大抵是流 传于元代戏剧舞台的三国戏。 ” 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许多共同 特点,所以不妨把它们统称为元代三国戏,而作综合得考察。 ” 这种观点得到大部 分学者的认可,故本文采用郭英德的这种处理方法。本文将元明间三国杂剧与元杂 剧三国戏同观互参,合计 68 种,今存 22 种。我们将主要围绕现存 22 种剧目进行深 入探讨。 1.3 元代三国戏题材探源 元代三国戏涵盖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不仅产生了有元一代三国历史故事的众多创 作,而且继承了前代源远流长的三国故事的发展成果。三国历史、东晋南北朝志怪志 人小说、隋唐民间艺术和文人诗歌、宋元讲史、宋金戏曲,无不给元杂剧中三国戏提 供了深厚的思想和艺术渊源,从而使元代三国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1.3.1三国志等史书的影响 元代三国戏题材最根本的来源是三国正史。最早的三国记载是三国时期王沈的 魏书和韦昭的吴书 。但成就最高当属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借鉴了多种史 书, 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裴松之为 三 国志作注时广泛搜集史册达 210 多种,进一步充实了三国历史。习凿齿汉晋春 秋则明确地尊蜀汉为正统。这些史书为后世三国题材创作提供原始材料,开拓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元代三国戏依据史书中只言片语,经过生发虚构,捏合出虚妄幻诞的 故事,创作出丰满生动的剧作来。 高文秀的刘先主独赴襄阳会 ,题目“徐元直用计破曹仁” ,正名“刘玄德独赴 襄阳会” 。本事见三国志卷三十二裴松之注引世语 ,谓刘备屯樊城时,曾赴 刘表宴会,蒯越、蔡瑁欲害之刘备潜遁, “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 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 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 。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 此剧根据史实虚构而成。 无名氏的两军师隔江斗智 ,此剧演周瑜设下三计欲加害刘备,但被诸葛亮识 破,丢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 陈抱成. 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j. 郑州大学学报, 1982 年第 2 期 三国演义研究集c.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第 129 页 10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 权,绸缪恩纪。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 备诣京见权, 瑜上疏曰:“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 以娱其耳目。 ” 但孙权因“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 ,未用此计。而并非为诸 葛亮所破。由此可以可知此剧由孙权“进妹固好”及周瑜的美女计捏合史实变化而 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题目作“英雄汉啄郡两相逢” 。 三国志卷三十六,谓 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张飞传)“先主与二人, 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传)。 刘晔传也说: “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 恩犹父子。 ”此剧根据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犹如父子”,加以想象发挥,便 有了桃园结义之精彩情节。 周瑜谒鲁肃 , 从仅存的南吕宫套曲推断此剧可能写周瑜落魄之时,遭人鄙视, 十分失落。后经鲁肃引荐获取功名,并娶佳人小乔。 周公瑾得志娶小乔的情节也 与此剧相似。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侯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 肃指一囷与周瑜。 这是著名的“指赠友”的故事,此剧据此生发,并结合孙权、周瑜分别娶得大乔、 小乔之事敷演而成。借以抒写元代读书人对现实的愤慨,及对功名的渴望。 王粲的登楼赋名传千古,抒写了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 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 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 篇抒情意味很浓。杂剧王粲登楼据此敷演了一出丈人设计、促女婿发愤,最 终功成名就的戏。作者借历史人物王粲、蔡邕和曹植之酒杯,浇自己之愁而已。 另外一些已佚剧本从剧目上看历史上有相关的记载,如 徐夫人雪恨万花堂 , 关 汉卿撰,题目“孙太守错疑三虎将” ,正名“徐夫人雪恨万花堂” ,当演吴丹阳太守 孙翎之妻徐氏为夫报仇之事。此事见于三国志卷五十一孙韶传注引昊历 , 略谓孙权弟翎未听妻徐氏之劝,为边洪所害。洪党妨览入居军府,悉取翎妾侍御, 并欲复取徐。徐氏诈许以晦日设祭除服后,乃潜使旧将孙高、傅婴等至时谋杀之, 遂得歼诸逆。 11 乌林皓月 、 管宁割席 、 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 白门斩吕布 、 蔡琰还朝 、 陆绩怀桔,内容亦见史载。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国志等正史对元代三国戏的影响,他们对有关人物和 事件的记载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1.3.2 元杂剧与三国志平话比较 从上面与 三国志 等史书比较发现, 元代三国戏仅上文列举的 13 种与史相近。 且主要人物和情节多加改易虚构,大部分作品是不见于史书的。 现存最早的的三国讲史话本, 是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建安书堂刊刻的 至元新刊 全相三分事略 ,分上、中、下三卷,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此外在日本内阁文库藏 元至治年间新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 。它们是一个版本的两个刻本,内容基 本相同,只是三分事略稍微简略一些。 三国志平话是随着说话艺术兴盛而繁 荣起来的“说三分”故事的集大成者。虽然其文字较为粗鄙,事件叙述非常粗略, 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创作、传播者另辟蹊径,大胆想象和虚构,超越史实的艺 术创造,为元杂剧三国戏提供了创作基础。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国志平话刊行于元至治年间,此本有图 70 幅,图上标 题 69 目,大致可以反映出平话的情节内容。我们以此与元代三国戏剧目相对照, 可以发现二者在情节设置上的承继关系。 一、完全不见于三国志平话的,仅有关张双赴西蜀梦 、 醉思乡王粲登 楼 、 关云长刀劈四寇 、 关云长怒斩关平 、 周公谨得志娶小乔 、 关羽月下斩 貂蝉、关羽过五关斩将、张飞大闹石榴园、左慈飞杯戏曹操、张 翼德力扶雷安天、赵子龙大闹泥塔镇、东吴小乔哭周瑜等 12 种。周公 瑾得志娶小乔、醉思乡王粲登楼属于文人的抒怀托志作品,表现怀才不遇、 备遭压抑的处境,三国题材故事是他们借以泄愤的平台。 关张双赴西蜀梦等剧或 以其民间传说为据,如唐李商隐无题诗中有“益得冤魂终报主”之句。 二、元代三国戏大多是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增饰发挥情节而成。三国志 平话说到诸葛亮率兵攻打金陵郡: 太守金族引军出马,与孔明对阵。金族使一将出马。军师大惊。统曰: “此 鄂郡人也,姓黄名忠,字汉升。 ”军师使魏延相杀。二日不分胜败。使张飞对阵, 与黄忠斗到十合,又不分胜败。黄忠言曰: “吾只识云长,岂识张飞! ” 魏延前后十日不能收金陵郡。 军师言曰:“黄忠乃将材也。 皇叔不能降这汉?” 使一人入荆州,令关将引五千军从荆州来。众官接入寨。 12 无三日,关将与黄忠斗中,不见输赢。 黄忠的话让人感觉很突然。在元杂剧走凤雏庞掠四郡中,则详细的描述了 黄忠之话的缘由: 黄忠云张飞你回去,我不和你厮杀。则着你二将军出来。我和他有仇。 张飞云你怎生和他有仇? 黄忠云他当初和我应举去,为他和我平日有仇,他去御史台里插状, 告下我一篇虚词;他后来走了,倒拿住我打了二十,罚我在本处隐迹数年。我 今日要与他交锋。你回去,我则要你二哥云长来。 关羽和黄忠之间有矛盾,这在其他三国故事中从未出现过。此剧中黄忠和关羽 说成考举之人,并把关羽说成诬告他人的小人,与胸襟坦荡、正直无私的关羽形象 格格不入,只是为黄忠的话做了一个牵强的解释。 再如两军师隔江斗智写周瑜定下计策欲索取荆州: 俺如今要得孙、刘结亲,那里是真个结亲,则是取荆州之计。俺这里暗调 人马,等他家不做准备,则说是送亲来的,乘机就夺了城门。这个是头一计, 倘若不中,等刘备拜罢堂,着小姐暗里刺杀刘备,某然后大军直抵荆州,必能 取胜。 第一计被张飞挡在城外;第二计孙夫人欣赏刘备之才并未下手。前两计失败后, 周瑜有生第三计: 这对月之时,取刘备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我这里使众将把住江口, 不放刘备过江。若还俺荆州,万事全休,不然,就杀了刘备,兴兵攻取荆州 剧中写到周瑜赶上孙夫人和刘备的乘车: 周瑜做下马跪科,云小姐,某周瑜定了三计,推孙刘结亲,暗取荆州, 今日甫能请的刘备过江来,拿住他不放回还,这是某赚将之计,怎么这江口上 小姐倒叱退了众将,放刘备走了?着某甚日何年得他这荆州?你护你丈夫家, 也不该是这等。 张飞做揭帘子科,云兀那周瑜,你认的我老三么?好一个赚将之计, 亏你不羞。我老三若不看你在车前这一跪面上,我就一枪在你这匹夫胸脯上戳 个透明窟窿。 周瑜做气科,云原来是张飞在翠鸾车上坐着,我枉跪了他这一场,兀 的不气杀我也!做气到科 甘宁云三将军,俺元帅箭疮发了也。 13 此剧把周瑜定计的前后情节交代的很清楚,并且把周瑜失败后箭疮发作的原因 解释的很清楚。而三国志平话中只说到: 夫人笑,令人搭起帘儿,使周瑜再觑车中。周瑜叫一声,金疮血如涌泉。 并未说明周瑜在车中看到了什么,他的金疮血怎么就如涌泉让人感到意外了。 三国志平话在说到刘备跃马坛溪时,引了一首诗:“三月襄阳绿草齐,王 孙相引到坛溪。滴驴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王孙相引到坛溪”一句让 人颇为费解,这王孙是谁,是怎样把刘备引到檀溪的?平话前后文皆未交代。高文 秀在刘玄德独赴襄阳会中根据此诗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了我们答案。剧中写刘 琮欲加害刘备,命蒯越、蔡瑁前去找家将王孙,差王孙去驿亭盗走刘备的的卢马。 不巧被刘备撞见,欲先下手杀死刘备,刘备道出事情的真相。王孙深明大义,帮助 刘备逃走。 三、元代三国戏对三国志平话中某些不合情理的情节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 三国志平话中庞统投奔刘备后,并未得到重用,只被派到历阳做了县令。庞统 不遂其志,前后半月,错断了公事。百姓远赴荆州向刘备告状,刘备派张飞前去处 理。张飞到历阳县衙,百姓、官吏皆言庞统不仁。张飞持剑入衙,至天晚,听得鼻 气若雷,连砍数剑,揭被一看,却是一条狗。在走凤雏庞掠四郡中则改为庞统 不愿治理繁琐的公务,让主簿代理县令。简雍听闻庞统终日不务正事,饮酒作乐, 派张飞到耒阳县向庞统问罪。张飞到县衙,遇到主簿自称县令,就把他当作庞统杀 了。杂剧中的情节显得合情合理,并交代了误杀的原因。 元代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二者在许多主要情节上相同或相似。三国志 平话保留了民间说话的面貌,而元代三国戏则经过了文人的修饰。如上所述, 三 国志平话多有叙述不清,情节不合理,事理荒诞之处。元代三国戏弥补了三国 志平话的漏洞,故事更加丰富,叙述更加完整,情节更加合理,文字也更加顺畅。 三国戏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受到平话的影响,而且还在多方面受到平话的影响: 首先, 平话的叙事方式对三国戏的演述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这是由三国戏的题材 特点决定的。三国戏的背景是三国历史,虽然每一段故事都有其主要人物,但关于 三国历史的叙述主要叙述的是事件,人物依托于故事而尚未能超越故事存在。故事 牵涉面广,事件错综复杂,而杂剧一人主唱的体制很难表现这样的故事,剧作者在 改编三国故事时往往根据剧情的需要或者主观创作意图的需要而变通。 如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 ,剧中要表现的人物无疑是关羽,但正末在第一折中 扮演乔国公,第二折中扮演司马徽,三、四折中才是关羽,为的是说明单刀会的历 14 史背景,吴蜀之争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在第一二折中借他人之口叙述关羽的辉 煌历史,为关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关张双赴西蜀梦中,正末第一折是刘备的使者, 二折是诸葛亮,三四折是张飞的魂魄,叙述了关张之死,死后二人鬼魂向刘备诉状。 这种叙述方式视角转换自由,超越时空,超越生死之隔。 以刘备为主角的两种杂剧也是如此。高文秀的刘玄德独赴襄阳会杂剧有两个 叙事焦点,一为“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一二折叙述此事,第一折的主唱者是刘琦, 第二折的主唱是刘表的家将王孙,而故事的主角无疑是刘备。另一个焦点是“徐元 直用计破曹仁” ,则徐庶为主角,第三四折以正末扮演徐庶,是以主角的演唱直接呈 现角色性格形象的戏剧叙事方式。 朱凯 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 第一折正末扮演赵云, 赵云阻止刘备赴周瑜之约;第二折村姑伴哥儿主唱,描绘情景并插科打诨;第三折 正末扮演姜维为刘备送信;第四折正末扮演张飞责备刘封。而故事主人公刘备没有 唱,连道白也不多。 事实上, 由于题材本身特点以及平话叙事经验的影响, 三国戏往往并不注重角色 性格形象,杂剧的兴趣仍然主要叙事,即使正末扮演角色主唱的杂剧也是如此。 其次, 三国戏的人物在出场前就已具有固定的性格特征, 这些人物性格来自平话, 如关羽就是忠义智勇的化身。三国戏不在于塑造人物,而在于以固定的人物表演故 事,而故事一般都是人们熟知的,作者主要通过表演抒发追怀历史之情。 关汉卿的 关张双赴西蜀梦 开场第一句唱词就是 “织履编席, 能够做大蜀皇帝, 非容易” ,追忆刘备当年潜龙久蛰,南征北战,创立蜀汉。接着追忆关张二人的英勇 事迹。 “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 泥。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 ” “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 曹孟德。 ”第二折“再不看官渡口剑刺颜良,古城下刀诛蔡阳,石亭驿手挎袁襄! ” 追忆二人的雄威。 “这南阳耕叟村诸亮,辅佐着洪福齐天汉帝王,一自为臣不曾把君 诳。 ”则包含着孔明躬耕南阳、三顾茅庐、辅佐刘备等历史。可见关汉卿在创作此剧 时对三国故事有了整体的了解与熟悉,创作曲词时三国典故信手拈来。而观众在观 看前就已对刘关张桃园结义熟知,才能对关张之死的痛惜、痛恨产生共鸣。每出三 国戏的内涵远远超出剧情之外,意蕴深远,具有深广的历史性与文化性。 三国戏的剧作者任意选择三国故事中的某一片段进行创作。如七星坛诸葛祭 风 、 诸葛亮军屯五丈原 、 关大王单刀会 ,各剧独立,不是顺序叙述三国故事, 但所有戏剧都以三国故事的整体为演出背景,若没有像三国志平话这样的艺术 作品作为基础,三国戏这种片断演述是不可想象的。 15 再次, 平话在史传之外对历史作出戏剧性的想象, 以具体的人物活动对历史的简 略记载作出诠释。 平话作为时间性的叙述, 其情节发展有着动作的连贯性, 如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 葛亮出山后,诸葛亮很快就有第一次战役:博望烧屯。一般说来,戏曲作为时空综 合艺术,戏剧冲突较为集中,如诸葛亮博望烧屯应以“博望烧屯”为贯穿始终 的中心事件,诸葛亮出山之事往往插叙其间。但事实上这出杂剧第一折演刘备三顾 茅庐、诸葛亮出山;第二、三折叙述诸葛亮调兵遣将,战胜曹军;第四折演曹操军 师管通欲说降诸葛亮,反被震服,可能为剧作者在平话之外根据剧情需要而作。这 种结构接近于小说顺时叙事的松散结构。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中楔子补充了平话叙事缺漏的情节,交待了徐庶的出场, 使情节更为连贯、合理,但一出戏包含两个焦点:独赴襄阳会与徐元直用计破曹仁, 使得戏剧更接近小说叙事的线性结构方式。中国古典戏曲像多焦点顺时叙事的特点, 在历史题材的戏剧中尤为突出,表现了其与讲史艺术的密切关系。 第四, 平话超越史传的艺术思维对元杂剧中三国戏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三国戏 在平话基础上更加以变形、移花接木等改造。如“虎牢关三战吕布”在三国志 中只记载袁术等十路将军同时起兵讨董卓。“卓兵强, 绍等莫敢进诸军兵十余万, 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曹操独自领军奋战,失败。平话借着点史实添枝加叶,把 这段简略的历史记载扩展出细节丰富、充满戏剧冲突的情节,尤其塑造了刘关张英 勇善战的形象。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在平话基础上改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