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发展之路.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发展之路.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发展之路.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发展之路.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发展之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ills economic methodology candidate : sun jinyu major :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ervisor : prof. xiao-long w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novermber, 2011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方法论问题的讨论是从未停止过的。不同的经济学方法 论在相互争论、融合与发展中,已成为了推动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作为十九世纪归纳主义代表和西方经济学首位综合者,他 的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穆勒在认识论上 坚持经验主义,同时坚持归纳-演绎辩证逻辑观,并将它们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之中, 开创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先验-演绎主义的传统。他针对外界对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批评 而对经济学作出了新的定义,以此为古典经济学辩护。 但是穆勒对于经济学的解释不足以为古典经济学进行辩护, 也无法解决经济理论 无法做出准确的经验预测的问题,后来诸多经济学方法论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 的。从十九世纪的穆勒传统继承到波普尔、拉卡托斯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再 到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在二十世纪的新进展。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史上,穆勒的经济 学方法论在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不论经济学方法论学者们如何开辟新的方法论研究方向, 我们总能感受到穆勒经 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无论是反驳其方法论中的观点,还是吸收和继承其思想,穆勒的 经济学方法论思想都为探索经济学的科学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约翰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先验-演绎主义;穆勒传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abstract the debate about methodology is never ceas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nomic. different economic methodology debated and merged with each other, and developed together, which become the main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 as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who merged nineteenth centurys inductivism and western economic,john stuart mills economic method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which inherited the past and forgone ahead into the f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mill insisted empiricism on epistemology as well as idea of dialectical logic on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he also applied them in his economic research, which initiated economic methodologys tradition on priori-deductivism. he gave a new definition on economic, which is specific to criticism from outside, in order to defend for classical economic. however, mills explanation on economic is not sufficient to defend for classical economic, neither solve the problem on economic theory failing to make accurate empirical prediction. many economic methodology afterwards are based on it. from nineteenth centurys classical inheritance of mills to the challenge by karl popper and imre lakatos, and to the its develop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mills economic methodology was confronted with controversy as well as new development. no matter what new research areas of methodology are opened up by economic methodology scholars, we can always feel the impact of mills economic methodology. mills economic methodology paved the way for explo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both refuting some views of his methodology, and absorbing or inheriting his thought. keywords: john mill; economic methodology; priori-deductivism; mills tradition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引言 . 1 1.1 经济学方法论的含义 . 1 1.2 经济学方法论同科学哲学的关系 . 1 2.2.约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及其经济学方法论斯图亚特穆勒及其经济学方法论 . 3 2.1 穆勒其人 . 3 2.2 穆勒经济学方法论 . 5 3.3.十九世纪穆勒传统的继承者十九世纪穆勒传统的继承者 . 10 3.1 约翰凯尔恩斯 . 10 3.2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 . 12 4.4.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的挑战 . 14 4.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 14 4.2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 17 5.穆勒传统在二十世纪的新发展. 20 5.1 莱昂内尔罗宾斯对穆勒传统的继承 . 20 5.2 丹尼尔豪斯曼对穆勒观点的新诠释 . 21 5.3 南希卡特赖特的经济学定律 . 23 6.“回到穆勒”的潜在价值 . 2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v 6.1 穆勒的经济学研究的逻辑 . 27 6.2 “理性经济人”假说的发展. 28 6.3 对“趋势律”的理解 . 28 6.4 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地位 . 29 7.结束语 . 31 8.8.致致 谢谢 . 33 9.参考文献 . 3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1. .引言引言 1.1 1.1 经济学方法论的含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含义 方法论一般被人们认为是对方法的研究,而经济学方法论则一般被理解为对经 济学的各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界,学者们将涉及到各种具体的经济学 方法的讨论称为小写的经济学方法论,即 economic methodology;把涉及到讨论经 济学的学科性质、对象和范围等一般性问题的探讨称为大写的经济学方法论,即 economic methodology。所以说,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不仅仅是指经济学的各种具 体方法,它更主要的含义是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以及范围等一般性问题的研 究。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在经济学方 法论中将经济学方法论理解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的应用 ,即用科学哲学的理论来 研究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学的发展也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1.2 经济学方法论同科学哲学的关系经济学方法论同科学哲学的关系 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方法论问题的讨论是从未停止过的。方法论的选择与使 用是一门科学前进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经济学的研究也是如此。马克布劳格对经 济学方法论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了科学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之间相互影响的联系。 科学 哲学不仅影响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检验评价, 而且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基本假设 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其科学理论评价标准和方法论原则上的优点,科学 哲学每一个发展阶段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在古典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中,经验主义给予其直接的影响。正如以实证科学的方 法来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先驱,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创始者亚当斯密。他的经验 马克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黎明星,陈一民,季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第 1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主义思想使他认为这样以演绎方法并且以感觉、经验、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就属于经济 学,其推理所得出的结果应与现实经验联系起来。 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逻辑实证被经济学方法论重视以来, 逻辑实证主义和实证 主义的观点被人们作为解释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和方法论框架。 逻辑实证主义的原则被 新古典经济学认同的包括:可观察性原则和以逻辑分析、经验实证研究和公理化等准 则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强调命题的可证实性和可观察性, 建立了实证化、 逻辑化、 公理化、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第一次被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 运用到经济学的方法分 析和思想中以来,于是“证伪主义成为整个二十世纪的故事”。证伪主义的科学假 说、科学理论的可错性等原则对当时的经济学的深刻影响已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历史学派不仅强调新旧理论的替换、经验证据的相对性,而且 强调案例和史实研究和科学家本人的心理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并引入了时间因素、历 史分析、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逆性,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方法论被历史学派放弃。 由此科学哲学向历史学转向。这时,经济学家以历史文化为基础,分析经济问题采用 进化的观点,研究社会经济的实际进程。历史社会分析和经济分析开始了交叉运用, 而不是单纯进行经济学的数学化研究。 由此可见, 科学哲学的各种学派的演化发展对西方经济学的不同学术思想都有直 接影响,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很明显。纵观整个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它是一个 变化巨大的过程从经验主义开始到历史主义。 科学哲学的方法论变得具有开放性和多 样化,同时经济学方法论受到科学哲学的影响也更加具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这 种影响并不是简单机械一一对应的。所以,在理解某一种经济学思想时,要关注它的 发展演化的全部过程才能全面了解。 马克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黎明星,陈一民,季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第 105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2 2.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及其经济学方法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及其经济学方法论 2.1 2.1 穆勒穆勒其人其人 2.1.1 2.1.1 成长背景成长背景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首属约翰斯图亚 特穆勒 (jonh stuart mill) 。 穆勒于 1806 年出生在英国伦敦, 而他的父亲詹姆斯 穆 勒(james mill)则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因此人们通常将詹 姆斯穆勒称为“老穆勒” ,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称为“小穆勒” 。 穆勒曾在自传里谈到,他生长在一个不寻常的家庭里。他的父亲“老穆勒” 有两件让人吃惊的事,一件事是在除了一些不稳定的稿酬之外, “老穆勒”没有其他 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他父亲结婚了,并且养了一家子人;另一件事是在如此沉重的 负担下, “老穆勒”还是按照计划完成了英属印度史的写作,这项工作耗时 11 年。 “老穆勒”在整个写作期间,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教育他的孩子,而他对穆勒的教育 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对于穆勒而言,这是一段相当艰苦而又特别的岁月。 穆勒没有进过学校,自幼在父亲的特殊方式的教导下成才,被人称作是“造出来 的天才” 。穆勒从他父亲那里学习到了他的全部课程,他父亲依照自己的想法,力 图使穆勒得到最高等的知识教育。在穆勒三岁时,他父亲就开始教他学习希腊文,四 岁时教他历史,八岁时教他拉丁文、几何学和代数学。在穆勒十岁之前,他已经阅读 了希腊罗马时代的不少古典历史名著。 穆勒大部分的学习都是通过自己阅读和父亲的 口头教导完成。在这种方式下,他阅读大量的历史著作,并且按照他父亲要求竭尽全 力去理解任何知识。 大约从十二岁起,穆勒便开始学习他父亲十分感兴趣的逻辑学,而穆勒的教育过 程也进入另一个更高的阶段。从系统地学习逻辑学着手,穆勒开始研读亚里士多德的 工具论 。在穆勒十五岁时,他的父亲将边沁的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赠给他阅 读。穆勒首次接触到了边沁的著作,边沁的“功利原则”使穆勒的精神领域到达了一 李志平: 穆勒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第 4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个制高点。因为其父亲的早期教育,穆勒在十四岁前就已经结束了高等教育。穆勒很 早就明白,要把握一个主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写出自己关于它的系统论述。于是,在二 十岁之前,穆勒就已经为报纸和期刊撰写了大量成熟老练的文章,成为他同时代人中 的佼佼者了。 2.2.2 2.2.2 学术学术背景背景 在穆勒年轻的时代, 唯一一门享有盛誉并获得了科学精确性的社会科学就是经济 学,在当时被称作政治经济学。1819 年,十三岁的穆勒开始接触到了大卫李嘉图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并且学完了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课程。 穆勒认为, 由亚当 斯 密创立的经济学在李嘉图的手中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 则成为了穆勒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穆勒还撰写出了一部介绍性的教科书 政 治经济学入门 ,他以明白畅达的方式表达出了那些晦涩抽象的观念。 穆勒在 1836 年时发表了大名鼎鼎的论文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其适当的研究 方法 ,这篇论文树立了他作为经济问题的主要评论者的声望。在穆勒四十二岁时, 他发表了著名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该著作被公认为是对西方经济学发 展的首次综合,被奉为十九世纪下半期的西方经济学的圣经,而穆勒本人却认为他只 是综合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著作。 穆勒的逻辑体系的写作开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穆勒认为人们产生分歧 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逻辑思维方法的不同, 他认为一本论述逻辑思维方法的书将有 助于统一认识。在书中穆勒以一种彻底的经验论观点来表明自己的归纳主义立场。该 书于 1843 年完成并发表,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穆勒的学术地位。 在认识论上,穆勒是一位彻底的经验主义者;在逻辑学上,穆勒是十九世纪归纳 主义的代表者;在经济学上,穆勒信奉的是李嘉图经济学理论的演绎结构。穆勒最大 的挑战就是努力调和自己的认识论、 逻辑观和自己所信奉的李嘉图经济学理论之间的 矛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2.22.2 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穆勒经济学方法论 2.2.1 2.2.1 穆勒穆勒的归纳的归纳主义主义 穆勒在科学哲学中的重要著作逻辑体系里提出了他对于逻辑的看法。穆勒认 为,逻辑是研究人类知性在追求真理活动时的科学,逻辑是一门关于推理的学问。逻 辑所研究的是推理的方法,即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出发而得出间接所知的。穆勒将 逻辑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并且认为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命题推出一般命 题,这种推理是具有扩展性的;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命题推出特殊性的命题,这种推 理是非扩展性的。 穆勒作为一位彻底的经验主义者和归纳主义者,按照穆勒的说法, “对于外在世 界,除了我们经历的感觉之外,我们完全什么也不知道,并且肯定什么也不能知 道” ,这正代表了一种彻底的经验论基础主义立场。穆勒认为任何知识都是来 源于经验和感觉,感觉是知识的基础和推理的材料,知识就是在直接感觉的基础上通 过推理而建立起来的。但是通过感觉或者经验人们只能够了解到现象间的联系,而无 法认识到现象发生的本质。此时,归纳法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穆勒认为所有的 推理归根结底都是归纳推理。正因为穆勒认为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经验和感觉,并且 人们只能观察到特殊性,而普遍性是无法被人们观察到的。普遍规律在一切演绎推理 中作为大前提正是从由特殊观察开始的归纳推理而得来的, 是归纳推理首先使人们在 演绎推理开始之前建立起普遍规律。那么,作为演绎推理的普遍规律就是用归纳推理 得出的结果,一切推理都是起源于归纳,归纳法是人们认识的方法之根本。 在穆勒眼中,演绎并不是与归纳相对立的推理方式,而是依赖于归纳,演绎总是 排在第二位。演绎依赖从特殊观察开始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在演绎推理之前建立了 普遍规律,即演绎推理的前提是归纳推理的结果。在穆勒的这样一种逻辑观点下,我 们“可以感受到辩证逻辑的气息” 。 穆勒: 逻辑体系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 18 页; 桂起权: 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10(3)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这种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和逻辑上的归纳主义形成了穆勒的经验-归纳方法,而 演绎则是包含着这种经验-归纳方法的推理。穆勒的观点是,不仅仅在自然科学中应 贯彻这种方法,更应该在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中贯彻这种方法。 2.2.22.2.2 穆勒眼中的经济学穆勒眼中的经济学 在了解了穆勒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和归纳-演绎辩证逻辑观的立场之后,我们对 于穆勒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的演绎科学被穆勒利用原因合成定律来解释阐述。就穆 勒来说,对立仅仅存在于演绎和实验之间,可以演绎的科学和只能运用实验的科学才 是对立的。穆勒发现了区别演绎科学和实验科学的关键就在于原因合成定律(law of composition of causes) ,这个定律就是“几个原因的合成结果等于它们单独结果之 和” 。原因合成定律即整体和等于部分之和,例如物理的力学是遵守这种定律的, 是属于具有加和性的同质科学。而不遵守原因合成定律即整体和不等于部分之和,例 如化学正是这个范畴的科学,是属于具有非加和性的异质科学。穆勒根据这个定律区 分出了遵守该定律的科学和不遵守该定律的科学, 同时又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 划分。 不遵守原因合成定律的科学被称作为异质的科学, 异质的科学又可分为实验的科 学和非实验的科学,例如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是可以起到有效效果,而心智定律却 是无法通过实验得到结论。遵守原因合成定律的科学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演绎的科 学,二是实验的科学。演绎中以单个原因为基础,而这种单个原因可以被充分鉴别就 是所谓演绎(先验的)科学。实验(后验的)科学是指,只有原因的整体可以被鉴别, 其中实验科学的方法分为实验方法和纯粹观察的方法。 穆勒认为经济中所表现的复杂现象遵从原因合成定律, 并且经济学还是属于遵从 原因合成定律的科学中的演绎科学。原因有二,一是穆勒认为后验的方法在经济学中 是行不通的,因为经济学中没有受控实验的便利条件,所以演绎(先验的)方法是经 穆勒: 逻辑体系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 2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济学唯一可行的方法,即经济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二是穆勒认为经济现象中虽然包 含了许多不同的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最终指向了“仅仅出于对于财富的渴望”,也 就是追求财富。追求财富就是对许多经济现象的原因的一个抽象概括,经济学家假设 前提开始是从从参与追求财富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行为, 其后演绎出的各种结论都以这 个前提为基础,这是一个先验-演绎的推理过程。穆勒将经济学定义为这样一个从抽 象的单一的原因出发进行演绎的科学。 经济学的抽象性并不影响经济学在现实活动中的应用, 因为在经济学中后验的方 法应用也较为普遍。 “后验的方法作为检验真理的方法,而且也是将在每一个具体情 况的复杂性中产生的不确定性降低到最小的方法” 。穆勒持对具体情况的细节 进行经验检验的观点,不赞成预先经验检验经济理论的核心。此种后验的方法可以作 为检验真理的方法,它将每一个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并 且可以用来筛选在先验方法中起作用的是哪些特定的因素。 抽象的先验的方法被经济 学引用了,从抽象的前提出发进行演绎,在演绎而得到的具体结论中使用后验的经验 证实,帮助经济理论更加站得住脚是穆勒的观点。因此,即使穆勒坚持经济学是一门 抽象的科学,在穆勒心中他自己不但没有违背他的经验主义立场,相反他却更加坚定 了自己的立场。 其次,穆勒还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趋势律的科学。穆勒认为,当原因合成发生 作用时,总会存在着原因相互抗衡的可能,每一个原因都施加了直接影响,但观察到 的结果却取决于特定的合成。 “所有的因果律,由于它们相互抗衡倾向的缘故,都只 需要以肯定趋势的词语而不是以表示实际结果的词语来陈述” 。根据经济学的抽象 性和经济事件的复杂性,经济学被穆勒认定为是一种关于趋势律的抽象的演绎科学。 趋势律虽然导致了这门科学是不精确性,它能够确认的只是内在的因果趋势,但它对 于分析经济问题还是有所帮助的。 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为关于这种抽象的趋势律是如何发生作用提供了一 桂起权: 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10(3) ; 穆勒: 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第 25 页; 穆勒: 逻辑体系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 21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个很好的范例。穆勒紧跟着李嘉图的步伐(李嘉图的观点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认 为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情况是由肥沃程度不同的农耕地与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结合导致的,该因果关系如图所示: 利润的终极追求投资不断增加劳动力需求持续上升工人要求工资提高人口 出现大量增长对食物的需求上升肥沃耕地减少土地租金上升利润率下降 对于穆勒来说,这是一个受到很多抗衡力量的趋势律,根据人口论的规律、追求 财富的愿望和不同肥沃程度的土地进行的演绎推理就是这个趋势律。他认为,趋势律 虽然不精确,但为经济学提供了最好的规律。 综上所述,在穆勒的眼中,经济学就是一个关于趋势律的抽象的科学,它是以追 求财富为目的并提供不精确的知识的演绎科学。 2.2.32.2.3 穆勒问题穆勒问题 “穆勒问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即追溯到穆勒的经济理论基础,也 就是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在此,笔者将继续以“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这一推理为范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三个阶层:工人、土 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在这三个阶层中,工人处于最不利的地位。每一个阶层都有各自 的收入方式,即工资、地租和利润。 李嘉图认为, 工人作为人口最多的阶层, 他们最直接地受到马尔萨斯法则的影响, 即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只要工人工资收入有所改善,他们 就会不顾一切地生儿育女,因而很快又回到穷困。资本家具有一定资本,这个资本包 括给工人的劳动报酬、购买工具、机器和原材料,剩下得则是利润。资本家在利润的 获得上也是具有风险的, 这种风险来自于其他资本家的竞争和工人不断提出的增加工 资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则是依赖于食物的价格。李嘉图认为只有土地所有者才是纯粹 的盈利者, 因为他从自己的土地收取地租。 随着工人工资增长, 人口数量也随之增长, 人口压力使得粮食供应紧缺,对土地的需求上升,土地所有者享着越来越高的地租。 李嘉图通过对这三种收入方式的分析后, 认为最终的结果将是由于工人的工资提高会 导致资本家付出的成本增加,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降低会使他们的投资热情下降,进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使得经济进入停滞期,最后工人仅能得到赖以生存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却成为了最后 的赢利者。 最后李嘉图把矛头指向了谷物法。因为政府通过谷物法的实施,对进口谷物课税 来保证国内市场的谷物价格。李嘉图认为在战争时期这样是可以保证国家的需要,但 是进入和平时期后,它只会导致工业衰退和大众贫困,以及谷物的昂贵。李嘉图认为 是土地所有者的利益造成了贫民食物的昂贵价格和工厂主利润的减少, 只有废除谷物 法,允许进口便宜的谷物,面包的价格才会下降而企业的利润才会回升。 但是,李嘉图的预见根本没有成为现实,英国工业的惊人增长并没有受到谷物法 的影响。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遇到了经验方面的困难,而穆勒作为一位彻底的经验主 义者面对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所遇到的经验方面困难, 就意味穆勒遇到了他的认识论 与他的经济理论基础之间的冲突,后人将这个冲突称为“穆勒问题” 。 穆勒对于这个矛盾的解决办法是, 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定义成为一个关于趋势 律的抽象的科学,它是以追求财富为目的并提供不精确的知识的演绎科学。穆勒作为 一位彻底的经验主义者和归纳主义者与他对经济学作出的定义之间貌似存在着矛盾, 而穆勒对此却有着独到的分析。回头将穆勒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归纳-演绎辩证逻辑 观进行重新理解后,可以发现这个矛盾在穆勒的理解中并不是矛盾。穆勒认为,在认 识论上,经验或者后验是先验的基础;在方法论上,归纳就是演绎的基础,简而言之, 经验归纳就是先验演绎的基础,先验和后验、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贯穿了经济学研究的 始与终,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则是归纳和演绎相综合的方法。 但是许多学者认为穆勒对于经济学的解释不足以为李嘉图的经济学进行辩护, 也 无法解决经济理论无法做出准确的经验预测的问题。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不少学者 都尝试解决 “穆勒问题” , 他们大多着手解决的是理论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穆勒问题” 在经济方法论史中影响深远,许多争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有学者为穆勒的经济学方 法论观点辩护,也有学者对穆勒的经济学方法论提出挑战。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3 3. .十九世纪十九世纪穆勒传统穆勒传统的继承者的继承者 3.13.1 约翰凯尔恩斯约翰凯尔恩斯 约翰凯尔恩斯(john cairnes)力图为穆勒有关于经济学是不精确的演绎科学 的观念做出积极地辩护, 他和穆勒一样坚定地相信李嘉图的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趋势 的科学。凯尔恩斯认为,政治经济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想资源,并且最充分 地将这种独特的思想资源使用并取得最大成效的就是李嘉图, 而对于那些对李嘉图进 行草率攻击的人体现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无知,而这种无知的表现是普遍存在 的。 凯尔恩斯的进路基本上是对穆勒观点的扩展, 但他大致从两个方面对穆勒观点进 行了小小的改进: 一方面,凯尔恩斯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假说的科学开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对经 济现象做出有条件的预言的科学,更加强调经济学的假设性特征。凯尔恩斯认为,政 治经济学不应该被视为假说的科学,而应该是为一种以真实的前提为基础的科学。因 为在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中没有假说的东西,这些前提的基础是对人的本性事实的归 纳。凯尔恩斯又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假说的科学,因为它是一种对经济现象做出 有条件的预言的科学,而这些经济现象总是受到假设其他情况不变条件的支配。 凯尔恩斯认为, “发展至演绎的物理学都必须是被看作是假设的” 。力学或者天 文学所得出的结论都是从具体存在的前提中演绎得来, 但是它们可能从本质上与这些 存在没有精确的一致性。比如,力学家没有注意到摩擦力对结果的影响,或者天文学 家可能无法知道某些行星的存在等。因此,每个结论应用到实际中时,只有在没有干 扰因素的情况下才可以说是正确,换言之,从抽象定律中演绎出的具体结论只有在所 有影响结果的原因都被包含了的假设之下才是正确的。 凯尔恩斯认为,未发展到使用演绎推理的科学得出的结论是“用观察现象的概括 马克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黎明星,陈一民,季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第 102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陈述”的定律,这代表的是“实证真理而不是假设真理”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假设 的科学,因为他充分发展到了演绎阶段。经济科学的结论将只有在摒除了干扰原因的 情况下才与事实一致,经济科学的结论是假设真理,而不是实证真理。 另一方面,凯尔恩斯赞同穆勒的经济学中没有实验的观点,并且不仅仅把这一点 看作是不同于物理学的一个方面,而是认为这是一种优点。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与追求 财富相联系的活动,而那些活动因为人们的背景、文化、个性等不同而不同,所以经 济学中包含的复杂现象使它在研究中不便于应用实验的方法。 但幸运的是经济学家可 以直接获得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力量,即“人类的某种确定的精神感受和某种身体本 能的倾向” ,经济学家是从终极原因开始他们的研究的。所以经济学是一门发展到 足以进行演绎的科学并且是一门幸运的能够在它自身的领域里直接获得根本原因的 演绎科学。经济学不仅仅是好的科学,它还是一门受到祝福的科学。 凯尔恩斯也讨论了经济学中经验事实的作用,这是与穆勒相同的。他同样认为经 验事实是用来查明在特定的具体情况下确定哪一个抗衡力量或干扰力量在起作用的 手段,它并不是用来检验经济理论的对与错。但是对于穆勒而言,经验事实更重要作 用是用于归纳,因为经验提供了最初演绎使用的定律,而经验证实只是发生在整个过 程的最后阶段。但凯尔恩斯却认为经济学应该以演绎作为原则,使用由观察和经验所 提供的事实,只要条件允许,就将经验事实作为证实由演绎获得的结论的手段。当经 验事实和他的理论推理结果之间出现差异时, 此时经验事实就用来查明导致这种差异 的干扰原因的本质。 实际上,凯尔恩斯对穆勒方法论进路做出了小小修改,他不像穆勒那样坚持彻底 的经验主义,试图以这种方式使李嘉图经济学避免批评者的攻击。马克布劳格曾在 政治经济学中分析,凯尔恩斯为李嘉图所作出的辩护不是那么强经验主义是因为 凯尔恩斯没有发现令他满意的解决方法, 所以避免经验主义者攻击的唯一方法就是避 开经验主义。 韦德汉兹: 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 30 页; 韦德汉兹: 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第 3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3.2 3.2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约翰内维尔凯恩斯 19 世纪最后一位穆勒传统的继承人是约翰内维尔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 。凯恩斯将穆勒和凯尔恩斯的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总结, “基本上,他们都一 致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从范围上来说它是实证的,从方法上来说,它是抽象 的和演绎的” 。 凯恩斯将穆勒传统概括出六个特征: (1)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2) 对财富的研究从社会现象中分离出来; (3)经济学是先验的演绎科学,而不是实验的 科学; (4)经济学是抽象的; (5)经济学是关于趋势且具有假设性的科学; (6)经验 在最后阶段起实证作用。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以这六个命题为特征的方法基本上是 正确的,它不但说明了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也记录了经济学家实际做了什么。 凯恩斯将科学定义为 “一个由具体形式普遍性的真理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和系统化 的统一体,真理缺乏普遍性就不能构成一门科学” 。如果要在缺乏实验的经济学领 域里获得这样的普遍规律,但特殊经验又不能提供关于经济学规律的可靠知识,所以 经济学家是无法从后验的方法中获得普遍规律,而只能依赖于先验的方法。这种先验 的方法是通过对观察人们在他们相互经济交往中显示出来的特征而得出的抽象的知 识。这个抽象的知识则是“人类本性的基本原理” ,于是经济学家们就可以从这个抽 象的前提中进行演绎,而要获得经济科学的普遍性就必须依靠这个抽象的前提。 运用这种先验的方法将导致经济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 又因为经济学中存在着相 互抗衡的原因,所以它又是一门关于趋势的科学,并且它是一门将会频繁使用“其他 条件都相同”这一前提条件的具有假设性的科学。 对于凯尔恩斯来说,经验证实是在最后才出现的,而且只是用来确定哪种干扰因 素在起作用。凯恩斯对于经验的观点和凯尔恩斯有一点出入,凯恩斯更加强调干扰因 素对经济理论预测的影响。凯恩斯认为,经验的证实是必然需要的,但是当经验的结 果并不能同理论预测保持一致时, 人们不应该否认这个理论或者轻率地得出相反的结 论,而是应该去关注与之相悖的经验证据。因为现实经济世界具有复杂性,包含了很 凯恩斯: 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9,第 32 页; 凯恩斯: 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 ,载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 ,韦德汉兹著,段文辉译,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9,第 34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多干扰因素,人们不能指望经济理论能直接得出结果,所以当人们面对复杂的经济现 象时,就得“采用演绎方法中的观察功能” 。这个方法是在每一种情况中都将细节 的观察和相关的干扰因素联系起来。在凯恩斯看来,若经济理论的预测和经验事实无 法保持一致时, 通过对那些相反的经验事实努力研究总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干扰因素能 够解释这种不一致。 在方法论上,凯恩斯认为将演绎和归纳这两种方法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如果纯粹 的归纳有局限性,那么纯粹的演绎同样具有局限性。凯恩斯的观点是应该把这两种方 法公平结合,才能使得经济科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凯恩斯认为, “没有哪一方是真的 错了,我们应该把双方最好的方面结合起来” 。凯恩斯的方法论实际上是一种折中 路线,他坚持将演绎和归纳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起来。显然,凯恩斯的方法论依旧属于 穆勒经济学方法论的范畴。 马克布劳格: 经济学方法论 ,黎明星,陈一民,季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第 112 页; 凯恩斯: 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 ,载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 ,桂起权,上海财经大学学 报,2008,10(3) ; 华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