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与虚构——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比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是两种最为基本的叙事形式。两者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似 乎一直存在着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从人类的早期历史来看,人类最早的历史或者历史 学就是以文学即神话的形式出现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和文学发生了分离。但是 人们的认识却又似乎一直是模棱两可。在中国一方面有“文史不分家 的传统,但是编 纂典籍却又把史部和子部分开:在西方既有史家“据实直言 的传统,却又有历史叙事 等同于文学虚构的新历史主义的观点。 现在的学术领域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文学的蔓延性研究层面,关注的 更多的是历史叙事中的文学性,这当然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对某一历史话语盲目信赖。 但是并非所有的叙事都是文学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毕竟是根据不同故事基础上的 两种叙事方式,前者是对历史上已发生之事的叙事,是对过去历史的“再现,而文学 则更多的是文学家的一种主观创造,在某种程度上是“创造”故事。历史叙事和文学叙 事还是存在这明显的差异的。 本文笔者想从叙事与故事、叙事的时间、叙事的空白等角度来探讨它们差别。因为 毕竟历史叙事中的审美要素不是历史学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在对待意识形态的问题上 也于文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历史叙事中的审美化因素只是历史学家向人们再现“历史 真实 ,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倾向的副产品。而文学叙事作为一种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 审美意识形态,审美表达是第一位,而故事本身的真伪不是文学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关 注的是故事本身在审美表达上的合目的性。 关键j 闻:叙事历史文学真实虚构时间空白互文性 a b s t r a c t 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a n dl i t e r a r yn a r r a t i v ea r c t h et w om o s tb a s i cf o r m so fn a r r a t i v e b o t h i nt e r m so ft h ew e s to ri nc h i n a ,i ts e e m st h a tt h e r eh a sb e e nat a n g l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 e a r l yh u m a nh i s t o r y ,t h eh i s t o r yo fm a n l 【i n d se a r l i e s th i s t o r yo rl i t e r a t u r et h a ti si nt h ef o r mo f m y t h s w i t ht h ep a s s a g eo ft i m e ,h i s t o r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s e p a r a t i o no c c u r r e d h o w e v e r ,i t s e e m st h a tp e o p l e sa w a r e n e s so fi th a sa l w a y sb e e na m b i g u o u s 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 r ea r ei n c h i n a ”r e g a r d l e s so ff a m i l yh i s t o r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b u t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o ft h eh i s t o r yb o o k sy e t t oo p e np a r to ft h ed e p a r t m e n ta n dt h es o n ;h i s t o r i a n sb o t hi nt h ew e s t ,”af a c t u a lr e s p e c t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b u tt h es a m ea s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o ft h en e wl i t e r a r yf i c t i o nh i s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 v i e w c u r r e n t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w oi sa l s om o r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s p r e a do f r e s e a r c hl e v e l ,t h eo o n c c l ni sm o r e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r yn a r r a t i v e ,o fc o u i , a l l o w su st oa v o i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i s c o u r s eo fa b l i n d l yt r u s t h o w e v e r ,n o ta l lo ft h en a r r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i sn a r r a t i v e ,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a n dl i t e r a r yn a r r a t i v ei sb a s e do nad i f f e r e n ts t o r y , a f t e ra l l ,b a s e do nt h en a r r a t i v eo ft w ow a y s ,t h ef o r m e ri s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m a t t e rh a v et a k e n p l a c ei nt h en a r r a t i v e ,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p a s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i st h ew r i t e ri s m o r eo fas u b j f e c t i v ec r e a t i o n ,t os o m ee x t e n t ,i s ”t oc r e a t ea ”s t o r y 。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a n d l i t e r a r yn a r r a t i v e ,o r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i s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i s p a p e r , 1w o u l dl i k e t on a r r a t i v ea n ds t o r y , n a r r a t i v et i m e ,t h eg a pi nt e r m so f n a r r a t i v et o e x p l o r e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 m b e c a u s e ,a f t e ra l l ,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 a e s t h e t i ce l e m e n t so fn a r r a t i v ei sn o t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a n dt a s k s ,i nd e a l i n g w i t ht h ei s s u eo fi d e o l o g ya l s oh a sa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l i t e r a r y ,h i s t o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o ft h e a e s t h e t i cf a c t o ro fo n l yh i s t o r i a nt ot h ep e o p l ea g a i n ”h i s t o r i c a lr e a l i t y ”,t oe x p r e s st h e i ro w n b y p r o d u c to f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t e n d e n c i e s a n da p p e a ra sal i t e r a r yn a r r a t i v ei nt h ed i s c o u r s eo f a e s t h e t i cy u nb yi d e o l o g ya n da e s t h e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i st h ef i r s ta n dt h ea u t h e n t i c i t yo ft h es t o r y i t s e l fi sn o tt h ef o c u so faw r i t e r , t h e ya r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i st h es t o r yo fi t so w ne x p r e s s i o ni n t h ea e s t h e t i cp u r p o s eo ft h ec o m b i n e d k e yw o rd s :n a r r a t i v e ,h i s t o r y ,l i t e r a t u r e ,t r u e ,f i c t i o n ,l a s t i n g ,b l a n k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s i i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蒌函丝 指导教谛签名: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五词讼j wl i l 年6 。具, b l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叙事学 一词本是茨维坦一托多洛夫在研究薄伽丘的十日谈时首创的法国结 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副产品。其研究的焦点是组织为叙事形式的符号系统( 即语言系统, 笔者按) 是如何表达意义,具体而言,作为叙事的符号形态( 语言系统) 是如何表达意 义的。 他们探询的对象是叙事语言,在这个语言符号的基础上说明叙事单位,它们特定组 合方式以及构成较为明显的叙事性的各种文本特征和结构。他们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局限 于伟大的叙事作品。原则上说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有叙事学。可以在大街上,也可以在 图书馆,可以在日常谈话中,也可以在著名的或不太著名的小说里,也可以在历史故事 当中。 而在这诸多的叙事学研究对象中,文学与历史是两种重要的叙事形式,其联系和区 别一直引起人文学者的争议。中国历来有着“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后人在评价前代史 官的著作时,往往倾向于以文学的标准来评价。史记是一部公认的“史学 著作, 鲁迅在评价它时,却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口1 显然鲁迅是用文学的眼光来 看待史记:的。 但是从现实实际来看中国还是认为文史有别的,清代著名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第 五才子书法中明确提出“史记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口1 叶朗在其中 国小说美学中论述“历史著作着眼于事( 历史上的史实) ,文是服务于记事。 这叫以文运事。小说则不同,小说是着眼于文( 艺术形象) ,而事( 故事情节) 则是根据整体艺术形象的需要创作出来的。这就因文生事。所谓生者就是虚构、创 造的意思。川钔。“史记和水浒传在具体作法上虽然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水浒作 者运用这些方法更加从心所欲,灵活自如,这种自由首先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虚构性。川5 毫无疑问他们在关注文学和历史的区别时都把目光着眼点放在了虚构与真实上面。 美 戴卫赫尔曼社会叙事学:分析自然语言叙事的新方法,见新叙事学 c ,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 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4 8 页 幢1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见鲁迅全集 m 第8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3 0 8 页 。 清 金圣叹著金圣叹评点才子集全集 m 第三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9 9 7 页 h 1 叶朗著中国小说荚学 m ,北京:北京大大学出版社1 9 8 2 版,第6 l 页 例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化批评通史 m 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 l j 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1 9 页 引言 历史贵在真实的传统可谓由来以久,“诗言志”n 3 “史,纪事者也,担3 中国古代 史官做史讲求“实录”,认为历史叙事的标准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故谓之实 录”口1 。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个用散文,一个 用韵文,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成韵文但仍然是一种历史,有没有韵律都一样, 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个叙述已发生的事,一个描述可能发生的事。h 3 既然历史叙述的已发生的事,那就离不开真实,这一观点也成了传统历史学家的传 统基础:法国史学家兰克( l e o p o l d y o nr a n k e ) 的“如实直言 更是被西方传统 史学家奉为治史的圭皋。啼1 不过当我们试图进一步深入理解“历史 时,却发现这一词语其实蕴涵着更为丰富 复杂的含义,历史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有人称之为 “历史的本体或“历史存在,也就是“史实 ;另外一种是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 材料用文字写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民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人们称 之为“历史的认识或“历史意识,也就是“史学”。作为第一性的“史实毫无疑问 是必然的客观存在;但是作为第二性的“史学文本 则是由主观确立的。史实和史学是 物质和意识,现象和映象,客观和主观在人类认识过去事物上的反映,显示了具体和抽 象之辨。就本文而言,笔者笔下的“历史更多的是指历史的第二性,即“史学文本”。 作为一种主观的意识形态,“史学 都是对过去事物的记录和认识,而过去仅仅是以某 种实物、资料或记忆等非现实且不完整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历史本身的真实性就受到了 普通的质疑。柯林武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 考。一3 贝克尔认为:“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 都是不存在的。州钉卡西尔则指出对于历史事件,历史学家并非要将其“再现”回“再 造 出来,而是企图借助于这些史料来“翻译 历史事件的“意义从而认识事件,最 终认识“人过去的活动阻1 。克罗齐则更绝对地断言“历史只不过是一个流动的存在, 川尚书尧典,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古代文论选 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页 2 1 东汉 许慎著说文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 9 6 4 年版,第6 4 页 瞌1 东汉 班固著汉书司马迁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3 8 页 希腊 亚罩上多德著诗学诗艺 m ,罗念生、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j 版社1 9 6 2 年版,第2 9 页 揸1 王晴伟、古伟瀛著后现代与历史学一中两比较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5 页 哺 英 柯林武德著历史的观念 m 何兆戊、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 9 8 6 年版,第2 4 4 页。 ”1 英 卡尔贝克尔著历史是什么 m ,吴柱存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1 年版第1 8 页。 m 德 卡西尔著人论 m ,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5 版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切历史( 史学) 其实都是当代史n 3 。 当代一些西方新历史主义的某些学者则走的更远,把历史和文学的界限完全破除, 认为历史就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其文学性。海登怀特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代表者,成为西方后现代史学的集大成者。 写到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概述。所谓“新历史 主义是英美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内新崛起的一种批评方法或称潮流,七十年代末开始 酝酿八十年代初正式成名,其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角度引起各方的瞩目和争议。它同 时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法国解构主义的启发与促动,又向欧洲的新历史学派、苏联的 巴赫金小组、以及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吉尔茨等学术名家借鉴了新颖的观点和方法。“是 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重新阐释和政治解读的文学诗学。一乜1 新历史主义对1 日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加以批判,在张扬“主体、“历 史和“意识形态 中,使“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成为文学批评的主要 范畴。新历史主义的主将是格林布拉特和海登怀特。前者以研究文艺复兴的“自我塑 性一去重写文学史,进而创建一种“文化诗学 ,并将文学看作人性重塑的心灵史。而 后者则注重“历史 的构架和“活语”转义学的研究,进而确定了新历史主义的历史地 位。 其实在西方,对历史的“解构一已经由来已久,法国的罗兰巴尔特在其著名的文 章历史的话语中曾经论述到“历史”借用了虚构中发现起来的叙事,“历史叙事最 终与虚构叙事无法区分,明确否认了虚构与历史的区别”。口3 而海登怀特在其话语转 学中一再指出历史的解释相当于“一种特定的情节结构,它有一套历史事件,历史学 家希望赋予这些事件一种特殊的意义。但是后来的结论却令人惊讶:“这样的解释在本 质上是一种文学操作亦即虚构杜撰”。h 1 到此文学和历史之间的界限似乎已经完全被解 构,历史与文学变得完全等同起来。 笔者认为,西方新历史主义之所以把历史和文学完全等同的观点,一个最大的原因 意 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m 。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2 年版,第2 页 社1 王岳川著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 h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1 9 9 7 年第3 期,第7 l 页。 哺1 美 曼福雷德雅恩著r 说话,朋友,进来吧”:花园路、人工智能和认识叙事学,见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新 叙事学 m 第五章,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2 9 页。 h 1 美 卢波米尔道勒齐尔著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迎接后现代主义的挑战,见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 m 第七章,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f l 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8 1 页。 3 引言 就在于史学的“叙事性”。首先“叙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n a r r a r e ”英文“n a r r a t i v e , 意为“对某事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描写,讲述( 一个故事) ,“叙事就是回顾已经发生的 一串真实事件或伴虚构出来的事件”,而这种“叙事所讲述之事往往是以叙事者的不 在场为前提的 位1 。这种不在场的叙事,决定了史学的叙事者也就是历史学家在讲述历 史故事的过程,离不开自己的主观构建,历史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进行材料 的选择与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学作品的叙事者即作者进行构思有极大相似 性。其次,历史事件本身的发生原本并不总是合情合理,历史性和逻辑性也并不完全统 一。“历史的发展固然可以从中推考出某些逻辑性的规律,但历史和逻辑并不是同一的, 后者不能代替前者,历史的发展往往并不是可以根据逻辑推理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的 口1 可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诸多史学文本却往往呈现出极大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历史学家 在进行历史叙事的时候,往往会从历史事件中去寻求它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了历史叙 事的文学色彩。第三,作为一种叙事,有叙事者,必然就有受叙者。在接受历史叙事话 语时,受叙者要在这个特定的话语结构上阅读和理解,但这种阅读和理解往往要受受叙 者本人思想意识限制,受叙者在这种前提下,对历史叙事进行进一步的重构,从中寻求 出自己所需要的意义和观点,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历史叙事的文学性。这些或许就是西方 新历史主义把历史完全“解构,把历史和文学等同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的研究可以说在西方是一个比较激进的话题,许多新历史主 义学者往往就是从解构历史文本开始去瓦解历史和文学的界限,对历史文本进行重新的 阐释,从而实现自己的心得历史哲学观,其典型的代表就是海登怀特。在中国对历史 和文学二者关系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应该说是滞后的。就笔者观察并没有太多的专门论述 出现,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翻译西方新历史主义的经典代表 作。如陈新译的海登怀特的元史学,陈永国译的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 学,陈恒主编的新史学丛书等等,几乎每一部西方新历史主义的作品在中国都能 找到它的中文译本:另一类,侧重于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评价与阐释,代表作品有盛宁 新历史主义,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周建璋历史及其理解和解 释,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等等。 这些研究虽然为我们研究新历史主义学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些 美 j 希利斯米勒著解读叙事 m ,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4 页 脚同上,第1 4 5 页 川王元化著思辨录 m ,上海:上海古籍 i j 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1 4 页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著作毫无疑问往往缺少新意,缺乏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一种转述。在本文中,笔者想 结合上述一系列作品,对历史和文学的差异进行一番梳理和比较。毕竟人类的历史长河 中,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是两种最为重要的叙事方式,如果完全赞同新历史主义的某些 观点,把历史和文学完全等同起来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中去。人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 原本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现实 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现时 的存在也就变 成了变成了历史,如果忘记历史,无疑意味着否定现在;同样否认文学的历史因素,那 么文学也就成立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学的社会功用性也就无法体现。 5 第一章叙事与故事 第一章叙事和故事 “叙事 或作“叙述 ,英文为“n a r r a t i v e ”。关于叙事的研究在西方可以一直追 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摹仿,所谓完整即有开头、 中部、结尾。川它首先是作为文学理论中的文体分类概念发展起来的。而现在成为一种 专门的学科:“叙事学( n a r r a t o l o g y ) 川2 1 叙事通常被看作是这样一种话语模式,将特定 的事件序列依时间顺序纳入一个能为人理解和把握的语言结构,从而赋予其意义。“是 关于事件序列的一切再现”。d 3 在最通俗意义上,叙事就是讲故事,一个关于所发生或可 能发生的故事的“有头有尾”的述说。叙事和故事乃一体两面共存的关系,故事是叙事 所述之事,而叙事则就是讲故事。 从文本的角度观察,按照“叙事”的含义来看,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历史著 作无疑是叙事作品,那同样作为叙事文本的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呢? 西方最早对历史和文学作出区分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一书中说道:诗是 “某种比历史更具哲学意义,更被严肃对待的东西,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 史则叙述已发生的事川町这就是说,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其中一些出于偶然, 彼此之间也可能缺乏内在联系,诗则描述应该发生的事,这些事合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 律。诗要在“特殊人物”特殊事件中体现出普遍性,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普遍意义。在 这里,亚里士多德贬低了历史的价值,认为它是不具有成为科学的普遍性质。然而,他 在这里也给后人区分历史和文学打下了一个基础:那就是历史和文学的区别在于一个是 叙“可能之事 ,一个是叙“已发生之事。 1 1 历史与故事 既然把历史看作是叙事,就必定有“故事才能“叙”。在当代语境中历史和故 事的界限似乎是斩钉截铁的划分。于是,把历史学家的著作看作故事一定会看成是对学 术性的质疑。“故事 的今义为“叙事性文学作品”,然而,细究其本义,“故者,古也, 希腊 弧里士多德著诗学诗艺 m ,罗念生、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第3 l 页 嘲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 m ,马海良译,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d 美 爱玛卡法勒诺斯似知未知叙事里的信息延宕和堰制的认识论效果,见 美 戴卫赫尔曼主编新 叙事学 m 第一章,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h j 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页 古希腊 哑里士多德著诗学诗艺 m ,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第2 9 页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事者,事实,事情 ,在进日人通行于现代汉语中的大量词汇,如“故旧,故人故交, 故居,故乡,故国”等等。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窥“故事 之本义,它恰恰应为“过去的 事情 ,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叙已发生的事相蕴合。所以,笔者在这里把历史 和故事相并列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中国早期的叙事传统是以“史”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古人云“诗言志 乜1 “史,记事者也口1 “志 与“事 分别是“诗 “史的言说对 象。叙事“讲故事 也就成为历史的功能所在,而且纵观中国的历史,中国也并非先有 文学叙事才有历史叙事的,而恰恰是有了大量的历史叙事( 传记文学) ,才有了叙事文 学( 小说) 的。中国直到宋代欧阳修所撰新唐书艺文志才将小说从“史部中分 出。这也就是说在中国叙事与历史向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言之,中国叙事作品 虽然在后来的小说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它的形式技巧和叙写谋略,但始终是以历史叙事 t - 的形式作为它的骨干的。正因如此,我们在史记、左传等史书中大量看到涉及人 物心理、言论及密谋几乎是毫无掩饰的虚拟叙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描绘刘邦和 项羽见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出巡场面,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另一个说:“彼可 取而代之也! 一假如用今天考据学家的纯客观边准,这样一段既无目击证人,更不用说 录音材料的想当然的描述,显然是不可信的。的确,从文本的可读性出发,历史学家往 往会在自己的叙事中运用许多文学家惯用的手法,如生动的情节,富有感染力的言行, 轶闻趣事。然而仅仅从文饰层面去考虑叙述的故事层面显然是比较肤浅的,因为上述所 举的历史叙事中所存在的虚构性事例并非史学文本的本质特征,记实和虚构叙述文本的 界限并不能因此变得模糊起来,其分别在实践中是毫无困难的。史学和文学在指称方面 存在着足够清晰的指实和虚构的区别。历史叙事中的大量虚构成分仅仅是历史学家多语 言的解码和重新编码的操作过程。“只是这些历史学家用来在写作之前梳理事件的语言 方案的投射。h 1 只是使历史叙事具备更多的可读性,赋予了历史故事更多的意义。故 事的元素并未改变,故事层面上的真实性并未改变。 柯林武德曾经指出,史学家所讲故事乃是史学家及其职业敏感性在事实中或在事实 背后挖掘出来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晦1 ,“据实直言 是史学家的天 辞海( 缩印本) 1 9 8 9 年版,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口1 尚书尧典,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m 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页。 n 1 东汉 许慎著说文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 9 6 3 年版第6 5 页。 俄 s a 艾克什穆特著历史与文学:“异化地带”,见书写历史 c 第一辑上海:三联出版社2 0 0 3 年 版 东汉 班固著汉书司马迁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3 8 页。 7 第一章叙事与故事 性。历史学家仅仅是事实的收集者和叙述者。历史叙事的边界被限于实际可能的范畴, 而文学叙事的虚构杜撰者可以自由的徜徉于整个可然世界的宇宙,可以让任何类型的世 界进入虚构的存在状态,神仙、妖魔、精灵等等,而历史叙事则绝对不可能这样,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历史学家是在“发现故事,而小说家则是在“发明 故事。所 以即使是把历史叙事和文学虚构等同起来的新历史主义杰出代表海登一怀特面对发生于 人类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时,也不得不承认纳粹帝国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承认自 己的理论没有经受住“大屠杀的检验 。正如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想否认侵华战争,但永 远不可能抹杀掉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所以说:“历史学是许多叙事的形式之一,然而在它对真实性保持有一种特殊的关 系这一点上,它是独一无;的,更确切的说,它那叙事的构造就是要重建一幅曾经真实 存在的过去。这种诉于先于历史文本而存在的,而又是处乎其外的真实而它那文本 所具有的功能是要得到一份可以为人所理解的叙事来则是构成其为历史学并有别 于故事或编造的东西 圆。历史叙事是一种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的叙事。如果为叙事形 式的没而忽略了对事实的重视,那么历史学家就成了文学家,历史叙事也就完全成了一 种虚构叙事,完全失掉了历史叙事的意义。 而文学家在进行叙事时,显然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只要有可能,世界中的万事万物 ( 甚至不存在的事物) 完全都有可能进入到文学叙事者也就是文学家的笔下。纵观 中外文学著作,有多少显然绝对不可能现实存在的事件出现在了文学家的笔下。卡夫卡 笔下的格里高利在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硕大的甲虫;能够上天入地,扰的天地不安的齐 天大圣,就连他的出生从石头中孵化而出,都是那么极具虚构色彩。就连真实历史 存在的人物到了文学家的笔下,在文学叙事那里也具有了虚构色彩,三国志和 三 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呼风唤 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显然带有了极大的虚构性。 笔者并不否认现实生活对文学的影响,它离不开现实。但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是文学叙事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他所要求的不是事物本身的“真 ,作者而 ” 美 卢波米尔道勒齐尔著 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迎接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美) ,见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 事学 c 第七章,马海良译,北京大学2 0 0 2 年版,第1 8 2 页。 2 1 二十世纪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 美)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版。 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通过这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审美需求和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性评价。毛诗序说诗是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 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 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 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真宰弗存,翩其反矣。瞳1 在西方,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内部唤起曾经经 验的感情,而且将这在自己的内部里唤起了之后,借着被表现于运动、线,色彩,言语 的形象,将这种情感传递,经被的人们也能经验和这一相同的感情,而艺术活动即于成 立。,嘲 1 2 叙事与历史事实 既然“叙事”就是“讲故事,历史叙事就是对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的述说,这 就涉及到“历史事实”的问题。所谓的历史事实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留下来的痕迹 或记载。它体现在文字、图象、器物、服装、建筑、制度等不同的历史流传物上。但是 任何一个史学研究者都不可能直接面对历史事实,由于他与历史事实之间存在着时间差 距,他叙述的是已发生之事。也就是说历史学家在进行历史叙事时不可能亲自深入到这 些已经完全湮灭的历史事件中去,他们只能利用现有的、身边的各种历史史料,结合自 己的叙事意识从观念上去尽可能的“再现”这些历史上“已发生之事”。 美国新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一贝克尔在他的著名手稿不偏不倚和历史写作 说道: “由于这些事件已不复存在,所以史学家也不可能直接与事件打交道。他所能接触 的仅仅是这一事件的有关记载。简单说来,他接触的不是事件,而是证明曾经发生过这 一事实的有关记载当我们真正严肃地考虑这些铁的事实的时候,我们所接触的仅是一 份证实发生过某个事件的材料。因而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差距,即:已经消失了的,短 暂的事件与一份证实那一事件的保存下来的材料之间的差距。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构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l 页 捌刘勰著 文心雕龙情采,见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 m ,穆克宏、郭丹编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 版,第3 8 9 页 们 俄 普列汉诺夫著艺术论 m ,鲁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3 页 9 第一章叙事与故事 成历史事实的正是这个关于事实的证明。如果确实如此,历史事实就不是过去发生的事 情,而是可以使人们想象地再现这个事件的一个象征。既然是象征,说它是冷酷的或铁 一般的,那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甚至评论它是真的或假的都是危险的。最安全的说 法是说这个象征或多或少是适当的。”n 1 卡尔一贝克尔的上述观点很显然具有某种相对注意和不可知主义的倾向,对历史科 学采取了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是他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命题,那就是历史事 实与历史资料之间肯定存在着巨大差异。 从时间的流变上看,历史学家身边的历史资料和该资料叙述的历史事件往往存在着 一定的时间距离,而且和历史学家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这些距离就会使我们产生这样一 个疑问:这些史料对历史事实的记录能完全吻合历史吗? 其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统 历史往往是一种政治史,带有很强的“官方政治意识性 ,往往是自上而下看待历史。 在很多情况( 特别是政治极端专制的) 下,许多历史资料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真相的 掩盖或者对历史事件的伪造。统治者甚至是滥用这些过去记忆,并以此来证明他们对未 来的需要是完全正确的。 这种时间距离也导致了历史事实不可能完全感性地现成地摆在那里,他们可能存在 各种混乱不堪的、片面的、表面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历史资料中,而这些历史资料“甚 至是最真诚的历史,即使他们完全没有歪曲事实或者扩大事实的重要性,以便使其叙述 更值得仔细推敲,但是至少同时进行一些删减总是非常普遍的事 口1 而人作为一种历史 的存在,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因为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冲动除了取决 与人的本性之外,还要取决于他所在的环境的性质。即使是人的本性也是有教育的、社 会的、文化的等因素所塑造的特定的、历史的本性。不同的历史学家在进行历史叙事是 不可能纯粹“中性,就像我们在一个纯是感性材料的命题里这片树叶是绿的,就 已经掺杂有存在和个体性的范畴在其中。一嘲一样,历史学家不可避免的要把自己的意识 观念渗透在自己的历史叙事中,这就使这些历史资料不可避免的混有了各种不同的思想 理论的因素。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m ,张文杰等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2 2 9 页 法 笛卡尔著笛卡尔思辨哲学 m ,尚新建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8 4 页 吲黑格尔著小逻辑 m ,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版,第4 1 页 1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不妨借用意大利著名历史哲学家维科的话“因为各族人民由于地区气候的差异 而获得不同的特性,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习俗,所以他们有多少不同的本性和习俗, 就产生了多少不同的语言。由于凭这些特性的差异,他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人类生活 中的同样的效用和必须,多半彼此不同,有时甚至互相冲突,有多少个民族 就从多少个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川来表达我们的观点,那就是有多少个不同的历史学家, 就有多少个不同角度的历史叙事。 这样“现时 的历史学家在进行新的历史叙事时必需面临着一个历史资料选择的问 题。传统史学往往将史料分成直接材料和间接资料,并一再强调直接材料在价值上优于 间接资料。姚从吾教授说过:“史料学中所说最佳史料的一种是直接的史料一什么是 直接的史料呢? 简单的说,它与已发生的事实有直接的关系,最能把往事曾经如何如 何和把往事的真相等等告诉我们。川2 1 而这种对直接史料的重视的背后是假设是世 间万事万物有其真相,而东西愈古愈好也愈逼近真相。面对同一题材和著作后人就不应 当进行改写,后人的改著价值和真实性比不上前人之百分之一。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钞书自序中的说到: 。自炎武1 1 岁,即授之以温公资治通鉴,日:世人多习纲目,余所不取 凡作书者,莫病乎其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也。班孟坚之改史记,必不如史记 也;宋景文之改( 旧唐书,必不如旧唐书也;朱子之改通鉴,必不如通鉴 也。至于今代,而著书之人,几满天下,则有盗前人之书而为自作者。故得明人书百卷, 不若得宋人书一卷也”d 1 但是后现代史学则认为史料本身并无直接间接之分,从某种角度来看,一切都是间 接史料,都是经过某种程度的“处理”的,因此不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直接史料。即使 是当事人或目击者的现身说法,我们可以说这些证据是直接的吗? 众所周知,许多当事 人都必须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表达其内容,而这些存留下来的文字或语言多少经过当事 人的选择及整理,此种史料的性质显然是一种“再现 ,与所谓的间接资料并无本质上 太大的不同。事实上,打倒“一言堂 ,重视以往被压抑或被排挤或被兼并的过去的声 意 维柯著新科学 m ,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4 5 页 嘲姚从吾著历史方法论 m ,收入陈捷先,札奇斯钦编姚从吾先生全集,台北:台北书局1 9 7 1 年版,第1 7 页 顾炎武著新校顾亭林诗文集 m ,黄汝成集译,台北:世界书局1 9 6 3 年版,第3 2 - 3 3 页 第一章叙事与故事 音,是后现代史学的一项正面贡献。章学诚曾说过,凡天地问涉著作之林者皆可为史料。 “六经,经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说到这里,历史叙事在选材史料的时候,似乎就面临着一个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史学家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材料该如何选择,辨真去伪呢。受后现代史学的影响,现代史 学家相当重视一些象征意义的实物,如考古文物,纪念碑及原始文字等等,不只是将这 些东西用来佐证自己的历史叙事,而是当成研究的主要对象,当成一种“文本”而加以 “解码。 但是无论如何,史学家在进行历史叙事的时候,都必须面对着一个对史料真伪进行 考据的问题,所以杜维运教授在他的史学方法论中说到:“史学家自诩识见宏远, 不屑于琐碎的史料考证,是虚置自己于空中楼阁之上。没有卓越的史学家,不将考证史 料视为分内之事。川2 1 每一个史学家面对史料时必须确定史料作者的信用、能力及记载真 实的程度,要辨伪书和史料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及史料原型,找出一些有关史料的 重要信息,这是史学家进行历史叙事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所以说即使是极端的后 现代主义者,在血泪交织的历史指证下,也无法否定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毕竟人类历史不同于自然史,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自己创造出 这个民族世界。一嘲因此,对于人来说,历史是可以认识,可以理解的。相反,外在的自 然事物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是难以认识,难以理解的。人类生活在自己创造 的世界中,他既是创造者,也是认识者。过去是主体的创造,现在是创造的主体。人类 的任何一次创造活动都具有客观的确定性。具体的历史事件是不可替换的。历史的普遍 性和真实性是在人类自身的创造中形成的。历史事件的本性是与它的起源和形成的方式 相一致的。只有当我们发现某种事物如何形成和从何而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认识这种事 物是什么。通过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历史的确定性和真实性结合到了一块,真实性是确 定性的基础。 而文学叙事文本作为一种具有某种审美特性的文本,文学叙事者在面对诸多的历史 史料进行文学叙事时。他所关心的往往不是事件的真伪,而是是否符合其写作目的性。 即使历史小说中所关涉的历史事件,叙事者关心的也并不是史实真假的问题。它与所谓 章学诚著文章通义校注 m 之易教( 上)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页 心杜维运著史学方法论 m ,台北:台北华世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5 1 页 ”1 意 维柯著新科学 m ,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f j 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4 5 页 1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仅仅是在于“挪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德阳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怀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东部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及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烟台海阳市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警察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潍坊诸城市公开招聘部属公费师范毕业生(5名)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四川阿坝州考核招聘紧缺学科教师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重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中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介绍莫兰迪的课件
- 进位制完整版本
- DB32/T+4860-2024+电镀园区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福建省整体装配式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课件
- 【公开课教案】《蹲踞式起跑》教案
-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