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刨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扬盔日期:2 自丑。互:!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栖圭导师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南宋官府的刻书业概况、南宋官府对书籍出版内容的限制以及对 书籍版权的保护措施二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分析。以期达到关于南宋官府对刻书业 管理的整体认识。 南宋官府刻书繁盛,成果颇多。中央机构中除国子监外,其他部门,如秘书 省、国史院、左廊司局、德寿殿以及太医局等也刻些与本职权相关的专业书籍。 在南宋,官刻书籍以地方为主要力量。中央在地方各路设置的各路使司、公使库、 地方州( 府、军) 郡、县学等都普遍刻书、印书。主要刊地有两浙、福建、两江 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和造纸业发达的地区。 南宋官府对书籍出版内容有严格的规定,禁印反对派的著述,禁涉及边防、 军事、国家机密、时政的书籍,禁野史,禁学术“不正”之书等等,几乎涉及到 不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各个方面。禁书的标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党争 时的禁书大多意气用事。南宋官府为了严格控制刻书内容,主要采取禁毁印板、 追究直接责任人、事先审阅、奖励举报等方式。南宋时局多变,对图节的管制也 时紧时松,在印刷术发达的条件下,发行广泛的书籍是很难禁绝的。 南宋时期,由于印刷术和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盗版现 象屡见不鲜。盗版行为严重损害了原编著者、印刷者的学术名誉和经济利益。南 宋地方官府已承认了版权受保护的合理性,官府接受著作者、原刊者请求保护的 申请,通过发布文告的形式,保护著作人与刻印者的著作权益和经济利益。但是 这种保护,还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形成通行全国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南宋 官府刻书刻书内容版权保护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a r t i c l em a i n i yl a u n c h e st h e 他a r c hf b mt h r e ep a r t s 私f o l i o w s :t h es i t u 砒i o n so f t l 忙g o v e m m e n 协lp r i m i n gi n d u s t r y ,t h er e 鲫献i o no n 竹皓c o m e x to ft h ep u b l i c a l i o n s 锄dt h ep r o t e c t i v em e 髂u 佗so ft h eb o o n c 叩y r i g h ti nt h es o u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1 1 1 e r lw ec a t lo b t a i naw h o l e 吼d e r s t 粕d i n ga b o u tt h eg o v e m m e n t a lp r i n t i n gi n d u 螂 i nt h es o u t h 啪s o n gd y n 雏t y t h eg o v c m m e n t a ip r i m i n gi n d u s 时i nt i i es o u t h e ms o n gd ”a s t yw 舔p s p e 啉 锄dt i l ea c h i “e m 舶tw 酗r e m a r l ( a b l e a ho ft h ec e n t r a io r 弘n i 扭t i o n se x c e p tt h e s e c 峨a r i a t ,t h en a t i a lh i g t o r yc o u r t y a r d ,t t l eb u 陀a uo fz u ol a n gd 印a r t m e n t ,t i l e d es h o up a l a c e 柚dt h ei m p 鲥a lp h y s i c i a nb u r e a uc 锄p r i n t i n gr e l a t i v e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 b o o l ( sb yc a r v i n g - v e 姻i o np r i n t i n gm e t h o d 1 n l em a i nw o r kw 勰l o a d e db yl o c a l g o v e m m e n t s t h ec e n 讹c 觚s e tu pd j f f b 化n tp m v i n c i a lo f f i c i a l s ,m i n i s t e rt r e 弱u r i e s 锄dt h es c h o o l so fp m v i n c e so rs u b p r c f e c t i l r e st op r i n t i n gb o o i ( s t h em a i np l a c e s c o n c e n 竹a t e do ns o m ee c o n o m y 锄d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e da 他勰o rs o m ea r c a sw h e t h e p 印e r - m a k i n gi n d u s t r yw e r ev e r yp r o s p e r o u ss u c ha sz h e j i a n g ,f u j i 锄,j i a n g s ua n d j i a n g ) 【i t h e r ew e r es “c tr e g u i a t i o n so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b o o k s ,卸dt h ew r i t i n g so ft h e o p p o s i t j o n s ,t h eb o o l ( sr e l a t e dt ot h ef m n t i e rd e f c n c e ,t h em i i i t a r ya f f a i r s ,t h es e c r c t s o ft i l ec o u n t r yo rt h el a t e s tp o i i c i e sw e 陀f o r b i d d e nt 0b cp u b l i c a t e d ,s 0 嚣t i l e u n o 衔c i a l h i s t o r i e so r t h eb o o l ( sb l a z o n i n gf o n hh e r e t i c a li d e 船,a l lo fw h i c hd o n e h a 砷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o f t h ef e u d a ll c a i s e r i s m t h ec r i t e r i o n so f t h eb 硼n e db o o l ( s w e c h a n g e db yt h ea l t e r i n go f t h ep o l i t i c a lc l i m a t ee s p e c i a i l yw h e nt h es t n l g g i e so f p a r i e sa n dg r o u p sw e r ev e r yf i e r c e t h em a i nw a yo ft h eg o v e m m e n tt oc o n t m lt h e c o n t e n t so ft h eb o o k sw e r eb yr u i n i n gt h ep r t n t i n gp l a t e s ,c a l l n gt oa c c o u n t p r e c e n s o r i n gt h ec o n t e n t so r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i n g i n c e n t i v e 柚ds u p e r v i s i v es y s t c m b e c a u 辩l h ep o l i t i c a is i t u a t i o nw a sa l w a y sc h a n g i n 岛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 s t h e b o o k p u b l i c a t i o nw e r ea l s oc h a n g i n g ,b u to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d e v e l o p e dp r i n t i n g , 4 t 1 1 ew i d 嚣p a db o o l ( sc o u i dn o tb cp m h b i t e d m p l e t c l y f o f 讥em p 试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n t i n ga n dp a p c rm a k i n gi n d u s t l 了,m a n yo p 咖e 陪 b 即tt i l e m s e l v e st om a k i n go ft h ep i r a t i c a lb 0 0 i 【su r g e db yt h e o m i c a ld r i v i n g n eb c h a v i o ro ft h ep i m t i n gd oh a mt ot h ew r i t e r s a c a d e m i cr e p l u t a t i o n 卸dm e 州n t e 幅,。c 伽o m i ci n t e r e s t t 1 1 0 u 曲t l l e i o c a ig o v e m m e n t sh a dr e c o g n i z e dt h c r a t i o 腑1 t ) ,t op r m e c tt t i ew r i t e 稻i n t e r c s t 锄dt h e ya l s 0a c c e p t e dt h e 印p l yf o rh e l pi f n 佗c o m p o s e 缟o rw r i t e r s 鹤k e df o r ,n 犯p r o t c c t b nw 弱n o tf c g u l 盯f o rt h e 他w e r e 蛐i v e 嘲l l a ws y s t c ma b o u ti t k e y w o r d s :t h es o u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o n t e n t s o f t h ep u b u i i c a t i o n s ; g o v 帅m e n t a ip u b i i s h i n gi n d u s t 叮;c o p y r i g h tp r o t 。c t i 伽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刖吾 ( 一) 研究现状 关于南宋官府刻书业的研究,学术界很早就有论述。肖东发和袁逸先生认为, 1 9 世纪末到1 9 4 9 年是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初创时期( 古代刻书当然是属于出版印 刷史研究的范畴) ,奠基之作有二: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 伯9 7 ) 和叶德 辉的书林清话( 1 9 1 1 ) 。1 其中书林清话中的南宋补修监本考、宋 司库州军郡节院刻书、宋州府县刻节等篇章对南宋国子监和各地官府刻书 作品作了较为详细的辑录,可以说是研究南宋官府刻书业的必备要籍。2 0 世纪 2 0 年代前后,王国维撰五代两宋监本考,对南宋时期的国子监刻书情况作 了较详细地考订。2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界关于中国印刷业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关于 南宋中央机构刻书的研究作品主要有:顾宏义宋代国子监刻书考论,该文对 宋代国了监刻书的管理、沿革等内容,作了考订、论证,其中也涉及到了南宋国 子监刻节的内容、概况。a 关于南宋各地区官府刻节业状况的论文手要有:张秀民的南宋刻书地域 考,主要对南宋两浙路的l 临安府、绍兴府、明州、婺州、严州、湖州、平江府, 江南路的建康府,四川的成都府、眉山,福建路的福州与建宁府的建安、建阳等 地的官府、书坊刻书概况作了论述。4 宿白的南宋的雕版印刷,主要以现存 南宋印本为依据,对南宋雕版印刷的地方特征和刊工的活动等作了初步探讨。5 另 外,杨荣新的唐宋时期四川雕版印刷考述6 、杨文的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 雕版印刷7 、孙安邦山西的雕版印刷宋辽金元时期( 下) 8 、陈春秀略述 1 肖东发,囊避:十世纪巾l q 版史q 瞰,北京人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9 年第2 期。 2 乇i q 维:血代两来黼本考州千i q 维遗节第1 1 册。 3 颐宏义:宋代1 日子豁刻 5 亏论古籍维理研究学刊2 0 0 3 年第4 期。 4 j 张秀【屯:南朱刻l5 地域考,图书馆1 9 6 1 年3 期,5 2 5 6 蚝。义找中国捧出参考资料 书目 文献出版杜1 9 8 0 ,9 2 1 2 4 贝;义我f l l q 图停硷集,商务印1 5 馆,1 9 9 4 2 2 年2 3 8 互f 。 。宿白: 幸 宋的雕版印刷城脚宋时刺的雕扳印刷,文物版社,1 9 年版。 。杨菜新;鹏耒时划列川雕版印刷考述 文 事2 0 0 3 年第2 驯。 7 杨文:宋辽金元时刺l l l 心的雕版印刷斩鲥版交流2 0 0 1 年第2 期。 5 孙安娜:l | j 叫的雌版印刷来i 盒冗时捌( f ) 。新m 版空流2 0 0 1 年第3 期。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元时期安徽刻书、曹之的宋代四川刻书知见录2 ,王河的宋代江西刻 书地考略3 、徐鸿钧唐燮军的略论南宋浙东刻书业的地域特征及其类型4 等,涉及到了南宋陕西、山西、安徽、四川、江西、浙东等地官府刻书的一些情 况。 涉及到南宋时期官府对刻书活动进行限制的文章主要有:周宝荣的宋代的 打击非法出版活动论述了宋代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措施和效果,但是主要对北 宋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地说明,对南宋的状况着墨不多。5 他 的另一篇文章宋代的书稿审查,也是侧重于论述北宋时期的书稿审查制度, 较少涉及到南宋时期的情况。6 徐枫的宋代对出版传播的控制体系与手段, 指出宋代对出版传播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实现的。7 陈日 升的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一文,介绍了宋代禁书的四种主要类型,归纳分 析宋代禁书产生的两大原因,并探讨了宋代禁书的影响。8 郭孟良论宋代的出 版管理认为,宋代政府主要通过行政与法律并用,预先审验与反馈控制兼行, i 集中查处与层层控制相结合的手段,对出版事业进行管理。9 林平的论宋代禁 毁道学图书,指出宋代禁止道学图书主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和南宋后期三个时 期。考察其背景、原因和始末,可以明显看出宋代禁道学书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 密相连,因党争而引起党禁,因党禁而引发书禁,禁书与禁学合而为一,这是宋 代道学图书之禁最显著的特点。伸孔学的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述论, 通过分析宋朝对书籍和文章的出版和传播的禁令,认为宋代禁书的标准随着政治 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有关南宋时期官府对书籍版权进行保护的主要成果有:周宝荣的宋代的版 权保护分析了宋代出现版权保护的原因,并总结了宋代版权保护的特点。”徐 枫论宋代版权意识的形成和特征,指出宋代发达的出版事业促使了版权意识 陈春秀:略述宋元时期安徽刻书) ,淮北煤师院学报 2 0 年第2 期 。曹之:宋代删川刻书知见录) ,四川图书馆学报1 9 9 8 年第l 期。 4 千河:宋代江西刻书地考略) 江两社会科学 1 9 9 4 年第l o 期。 徐鸿钧,店燮军:略论南宋浙东刻伟业的地域特征及其类型 ,宁波大学学报2 0 0 嶙年第6 期。 周窜荣:宋代的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中n 4 出版1 9 9 4 年第6 期。 。周宅荣:宋代的件稿市查 中国 l 版1 9 年第7 期。 。徐枫:宋代对m 版传插的控制体系与手段,中国 | 版 1 9 年第2 期。 。陈日升:宋代禁 的类型及影响,福建师专学报2 0 年第2 期 郭盂良:论宋代的小版管理 ,中州学刊2 0 0 0 年第6 期。 。”林平:论宋代禁毁道学图f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4 年第6 期 ”孔学:宋代刖翥文章j i 版和传播禁令述论) 。扣南大学学报 2 0 0 5 年第6 期 h 周宅荣:宋代的版权保护锚鼻辑之友 ,9 9 4 年第1 期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觉醒,出现了最初对书籍采取保护版本独占权的措施。宋代的版权意识最初只 是体现在官方“出版权”上,其性质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或著作权。随 着出版事业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含有民间保护的“出版权”、“翻印权”,并进 而有了初步的“版权”意识。宋代的版权意识虽然只是一种著作权、出版权保护 的雏形,但从封建特许权发展到著作权,从封建君主对出版权的控制发展到民间 出版业的“出版权”、“翻印权”,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1 冯念华的我国 宋代版权保护与现代版权法的比较,认为出现于我国宋代的版权保护现象已经 孕育了现代版权保护法的许多因素,其在版权标记、版权归属、版权转让、版权 合同和许可等方面已经十分类似于现代版权法。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并未涉 及版权的有效期限和地域性问题。2 他的另外一篇文章盗版对宋代版权保护现 象的影响,认为我国宋代出现的版权保护现象,除与宋代鼓励出版的文化政策、 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以及印刷和造纸等技术因素相关外, 还与当时版权所有者版权保护意识的萌发密不可分。而这种版权保护意识是受宋 代频繁的盗版行为的刺激而产生的。3 安守廉( w 订1 i a m a l f o r d ) 的知识产权还 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文化透视认为,中国古代从未有过版权保护,诸如 宋代的“牌记”之类的史实,仅仅是“帝国政府控制观念传播”的努力。4 另外,一些关于宋代刻书业的专著,如周宝荣的宋代出版史研究,分析 了宋代刻书业发展的社会舞台与文化背景,介绍了宋代繁荣的图书出版事业、宋 代对出版的管理和宋代的活字印刷的情况,对南宋官府刻书业的一些情况也多有 涉及。5 一些通史性专著如中国古籍印刷史、中国出版史、中国出版 简史、罐中国曲领受、中国出版史话、中国编辑出版史和中华印 刷通史等,对于南宋官府对刻节业的符理,也或多或少进行了概括性论述。8 通过以上研究状况的简单分析,不难看出,关于南宋官府对刻一b 业管理这一 。徐枫: 论宋代版权意识的形成年特征南京大学学报1 9 年第3 期。 。冯念华:我嘲宋代版权保f 与现代版权法的比较图l5 馆j _ 作与研究2 0 0 5 年第1 期。 4 冯念毕: 盗版埘末代版权保护现琢的影响图挣旧i :作与研究2 0 0 6 年第3 矧。 参见安守廉: 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拧制:对中刚占代法文化透视粱治平译,找粱治平( 编) :法 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i s 店1 9 9 8 年版。第3 3 良3 3 8 盯。 。周七荣:宋代j i 版史研究巾州占籍m 敝社2 3 年版。 9 魏隐儒:巾【q 山看i 印刷史。印刷i 业;u 版社1 9 8 4 年小版;宋厚放,李白颦:中w 版出北京 中l q i l j 版社1 9 9 1 年i j 版:吉少f l i :t 中l q ;版简史,j :海z 林 版社1 1 年f f 版:张懈明: 巾陶m 版史,武汉版社1 9 9 4 年m 版:方厚杠:叶1 f q 版史话,东方 j 版社1 9 9 6 年j i :版;肖东发:中 i 目编辑版史,i 宁教育版社,1 9 年j l ;版:张树椿、庞多益、郑如斯;中仁印刷印刷通史i : 业j :版社1 9 9 9 年f j i 版。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有发展的余地。例如:南宋中央机构刻 书业研究中,在史料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王国维撰五代两宋监本考, 虽然对南宋国子监刊书作了较详细地辑录,但是由于当时宋会要辑稿还未影 印,所以在资料运用上尚不全面;南宋地方机构刻书业研究中,对刻书作品类别 极少有人论述;南宋官府对刻书活动进行控制的研究中,一些文章大多针对有束 一代,而对南宋的情况没有侧重;南宋官府对书籍版权保护的研究中,研究者对 于南宋是否存在版权保护这一问题,还存有争议:肯定南宋存在版权保护的学者 对于南宋官府是否对官刻书籍进行版权保护这一问题上,还存在分歧。等等。有 鉴于此,本论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本文试图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统计的方法等,对有关史料 进行搜集与考订来展开论述。另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宋代刻书业探讨的不懈 努力,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这些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思想启示、思 维路径以及相关的材料和依据。本文以当前南宋刻书业研究的现状为依据,结合 自己材料掌握情况,拟就南宋官府对刻书业的管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南宋官府刻书业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 一主要从史料记载这一方面着手,较全面地介绍了一下南宋中央机构刻书的发展 概况,并对南宋国子监刻书业与北宋时期的国子监刻书业进行了简单地对比分 析,又对南宋其他中央刻书部门的刻书概况,如秘书省、国史院、左廊司局、德 寿殿以及太医局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主要以书林清话中所载南宋地 方官府所刻书籍为基础,对地方机构所刻书籍的类别、数量和刊印地点进行了分 析,并大体介绍了一下各个地区的地方机构刻书情况。 第二部分:南宋官府对书籍出版内容的限制。这一部分丰要通过对南宋官府 颁发的限制刻书内容的诏旨、法令的搜集,分析了南宋官府主要禁止的书籍种类。 最后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南宋官府为了严格控制刻书内容而主要采取的方式。 第三部分:南宋官府对书籍版权的保护。关于我国古代是否存在版权保护这 一问题,学术界还有争议。本部分针对在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述,并且 指出了自己的观点,南宋时期出现的频繁盗版现象,与版权保护的产生有直接的 关系。本部分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分析。由于南宋出版行业相当繁荣,书籍的出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版渠道众多,因此本文把刻书作品分为民间刻书作品和官刻书籍两种形式,并分 别对这两种作品的版权保护情况作了分析。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南宋官府刻书业概述 ( 一) 中央机构刻书 从现存南宋刻本书籍,数量之多,质量之精美,可以看出雕版印刷业在南宋 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官府、书坊、书院、寺院和家塾等都从事雕版印刷,刊刻 了众多书籍。其中南宋中央机构所刻书籍绝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有极少部分流传 至今。下面主要根据史料记载,介绍一下南宋中央机构刻书的发展。 1 、国子监刻书 靖康之乱,当金兵攻入汴京、灭亡北宋之时,国子监所藏书籍版片,被劫掠 一空,损失巨大。所以到了南宋初年,国子监只好重新校刻经史群书。宋高宗绍 兴三年六月丁未即下诏:“驻跸所在学置国予监”。1 南宋国子监既是最高教育 机关,又兼事刻书,是中央政府刻书的主要机构。宋廷南渡后,虽偏安一隅,对 文化事业仍予以关注。绍兴中期局势稍定,朝廷就开始了刻印经籍的工作。对此, 叶德辉评价说:“绍兴南渡,军事倥偬。而高宗乃殷殷垂意于此。宜乎南宋文学 之盛。不减于元祜也。”2 从现存资料来看,南宋时期的国子监刻书,主要集中 在高宗、孝宗两朝,孝宗以后各朝史料记载地相对比较少。 现汇辑南宋国予监勘定镂板书籍的记录如下: 1 续资治通罄卷一百十二舒 必三年八月丁宋条。2 9 7 8 页。 2 书林清话) 卷六幽宋补铬监奉i s ) 中华件局1 9 8 7 年版1 4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 内容 资料出处 “监本书籍者,绍兴建炎以来朝野杂 末年所刊也。国家艰难以 记卷四 来,固未尝及,九年九月, 绍兴九年 张彦实待制为尚书郎,始 ( 1 1 3 9 ) 请下诸道州学取旧监本书 籍,镂板颁行,从之。然 所取诸书多残缺,故胄监 刊六经无礼记, 正史无汉书。” “五月,诏令国予监玉海卷四十三景 访寻五经三馆旧监本刻 德群书漆板刊正四经 绍兴二十一年 本。上日其他缺书亦令次 ( 1 1 5 1 ) 条 第镂板,虽重修所费亦不 惜也。繇是经籍复全。” “八月十五日,昭庆宋会要辑稿崇儒 军永宣致仕王继先上重加 四勘书条 绍兴二十七年 校定大观证类本草节, ( 1 1 5 7 ) 诏令秘书省官修润迄,付 国了监刊行。” “三月己未,刑部侍郎玉海卷四十一绍 兼侍讲黄祖舜进论语解 兴论语解义条 绍兴三十二年 义,诏给事中金安节等看 ( 1 1 6 2 ) 详,安节等言词义明。粹令 国了监板行赐诏奖谕。” “淳熙礼部韵略玉海卷四十五景 淳熙元年 五卷。元年,国予监言: 德新定韵略条 ( 1 1 7 4 ) 前后有增改删削及多差 舛。诏校正刊行。” “淳熙二年以乾道新 玉海卷六十六乾 淳熙四年 书编削未尽多有祗镊,诏 道敕令格式条 刊修。明年书成一百四十 ( 1 1 7 7 ) 八卷。”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淳熙八年 “四月五日,诏国子监玉海卷五五淳 ( 1 1 8 1 ) 熙赐太子资治通鉴纪事 印经史子书各帙,赐吴益 王府,从教授刘光祖请也。” 条 “十一月二十九日。宋会要辑稿崇儒 诏南康军复白鹿洞书院, 二郡县学条 所有陈乞经书具数行下, 令国子监印给。以知南康 军朱熹言;太宗皇帝尝 因江州守臣周述之奏,诏 以国予监九经赐庐山白鹿 洞书院,既又以其洞主明 起为蔡州褒信县主薄,以 旌儒学。书院故基正在本 淳熙八年 军星子县界。而陈舜俞庐 山记又载,真宗皇帝咸平 ( 1 1 8 1 ) 五年,尝敕有司重加修缮。 今即故基为小屋二十余 间,教养生徒一二十人, 但其敕额官书皆烧毁散 失望降敕命,仍旧以白 鹿洞书院为额,仍诏国子 监印造太上皇帝御书石 经,及板本九经注疏、论 语,孟子等书给赐。 诏养士一二十人,令本军 随宜措置,所有经书,具 数行下。” 嘉定十六年“朝廷命胄监刊正经籍。”六经正误 ( 1 2 2 3 ) 国子监所刻书籍主要是儒家经典、史部书的刻印。除正经、正史外,国子监 还校刻医书,如 , 影印文渊阁四全书第1 8 3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3 年版,4 5 7 页。 ( 宋) 毛居正攮:六经:误 。影印文渊阁四全书 第1 8 3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昭年版4 5 7 页 。( 宋) 吴自牧:梦蜒录 卷九诸监,山东友谊h 版社2 0 0 2 年版,1 1 8 页。 。( 元) 黄缙撰;i 文献集) 卷七西湖书院义阿记 。影印文渊矧四今伟 第1 2 册,台湾商务印书 馆1 9 8 3 年版,4 页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司廊局、德寿殿以及太医局等。南宋中央其他刻书机构手要有: ( 1 ) 秘书省:宋室南渡之初,政局混乱,曾一度罢秘书省。绍兴元年( 1 1 3 1 ) 时局稍定,重建秘书省。秘书省的职事,“掌凡邦国经籍图书、常条祝版之事”。 1 南宋中央刻书机构,除国予监掌刻经、史群书,秘书省也刻书。如:淳熙五 年( 1 1 7 8 ) “九月十四日,有旨,秘书省见印到中兴馆阁书目,内将二十 部进入,余给赐前日赴坐官每员一部。”2 又如隶秘书省的太史局,“掌测验天 文,考定历法。凡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祥眚之事,日具所占以闻。岁颁历 于天下,则预造进呈。”“其别局有印历所,掌雕印历书”。3 这说明南宋 的历书不仅采用印刷,而且还有专门的印刷机构。 ( 2 ) 左廊司局:在尚书省隶属的机关内,也有藏书保存,而且刻书。如左 廊司局即曾于淳熙三年( 1 1 2 6 ) 刻印过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此书卷末有题记: “淳熙三年四月十七日,左廊司局内曹掌典秦玉祯奏闻:壁经、春秋、 左传、国语、史记等书,多为蠹鱼伤牍,不敢备进上览,奉敕用枣 木椒纸,各十部,四月九日进览。监造臣曹栋校梓,司局臣郭庆验牍”。4 可见, 左廊司局似是专门供皇帝藏1 5 刻书的机构。 ( 3 ) 修内司;据齐东野语载:“混成集,修内司所刊本,巨帙百 余。古今歌词之谱,靡不备具。只大曲一类凡数百解,他可知矣,然有谱无词者 居半。”5 修内司为将作监所属单位,“掌宫城、太庙缮修之事。”6 不知为何刻 与本职不相关的乐谱。 ( 4 ) 太医局:宋宁宗嘉定年间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7 另外,南宋年间,国史院也刻书。如建炎元年( 1 1 2 7 ) “诏宣仁圣烈皇后 保佑哲宗,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怀私,诬蔑圣德。著在史册。可令国史院差官摭 实刊修,播告天下。”8 大体说来,南宋中央官刻的书籍丰要是历代经史典籍等,有些部门则刻些与 1 6 宋会璎辑稿职官八之一中华传局1 9 5 7 年版,2 7 5 5 贞。 南宋馆矧录叔录卷人赐书 ,第2 2 2 页。 宋史卷一人州职官忐旧中华f 5 局1 9 7 7 年版,3 8 7 9 页。 1 5 林清话) 卷三 宋司厍州军琊府县# 院刻奉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3 0 页。 混成集。齐东野语卷i - 中# 书局1 9 8 3 年版1 8 7 。 宋史卷。,l 血, ( 职官志血将作般条,叶1 华书崩1 9 7 7 年版,3 9 1 9 贞。 巾毕印刷通出第七章雕刻印刷的麻片i 和发展,i 业版社,1 9 9 9 年h i 版。 ,影印文渊牺i 四伞书第4 8 6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版。3 8 6 页。 。( 末) 陈幅:负喧野录卷f ,论纸晶,影印文渊黼心争书第8 7 1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3 年版,4 0 贞。 。宋本方舆胜览 卷九,上海占赭出版社1 9 9 1 年版,1 1 2 贞 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士,为东南最”:1 永康学派的陈亮与永嘉诸子道别时,曾作南乡子称: 。人物满东瓯”2 据统计宋元学案所载南宋两浙状元共2 3 人( 南宋状元总 数4 9 人) 居首位,福建1 3 人居次。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南宋两浙先后有 2 3 人任相,比第二位的福建9 人远多。3 南朱两浙学术文化的繁盛,为图书市场 提供了巨大的读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南宋官府刻书业的发展。 ,、 ( 2 ) 临安和绍兴两地的官府刻书 南宋都城临安的刻书业,北宋时已相当发达。据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记 载:“监本刊于杭者,殆居泰半。”4 宋室南迁杭州之后,大批刻书工匠南迁。 宋代刻书,往往在书中留有刊工的姓名,有的记载多,有的记载少。刊工姓名大 都在刻书版面中缝的下方,从一些刊书使用刊工的数量可以推知,在南宋初年, 相对于附近其他地区,临安官府集中了数量较多的刊工宿白先生统计。大约孝 宗以后,约1 2 世纪末叶临安府刊刻仪礼疏时,使用了一百六十余人的刊工 而大约同时,绍兴府刊刻分量较多的毛诗正义用了三十多人的刊工,湖州刊 刻版数差不多的北山小集只用了二十七人l 部印刷而成的完整书籍,需 经过若干程序才能最后完成。其中,必须经由刻版工人来具体操作,所以刻工的 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一部印本书的内容和版本质量。临安聚集了大 批刊工,这就使官府刻印书籍具备了技术上的雄厚条件。 临安官刻机构主要集中在临安府、两浙西路茶盐司、两浙西路提刑司和临安 府学。仅在书林清话记载的就有两浙西路茶盐司于绍兴二十一年刻临川王 先生文集一百卷,临安府学于绍兴九年刻贾昌朝群经音辨七卷等。 南宋绍兴刊书也很兴盛。南宋时期,绍兴为两浙东路的路治,两浙东路茶盐 司、安抚使、转运司、提举常平司和绍兴府均刊刻过书籍。清王国维 两浙古干玎 本考序称:“兴为监司安抚驻地,刊书之多几与临安埒。”6 例如两浙东路 茶盐司于绍兴三年刻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刻扬雄太玄经十卷,绍兴 六年刻事类赋三十卷;乾道四年,两浙东路安抚使刻 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绍兴府于绍兴九年刻毛诗正义四十卷,嘉泰元年刻会稽志二十卷。 慈湖学案秘监徐先生凤 来元学案 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 9 踮年版,2 4 页 南乡子谢永嘉诸友相饯) , 阵亮集 卷三十九中华书局l 明7 年版,5 0 8 页 参见程民生: 宋代地域文化 ,扣j 南人健出版社l 7 年版第1 3 5 、1 4 2 一1 4 3 页 参见王国维:两浙占刊本考序) 于陶维遗节第1 2 册。上海古赭书店1 髓3 年版 参见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序 千国维遗书) 第1 2 册上海古赭托出1 9 年舨 参见王国维两渐古刊本考序) 王国维遗书) 第1 2 册上海占籍书店1 9 8 3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浙地方官府刻书地区除临安和绍兴以外,还包括吴兴、台州、衢州、婺州、 明州、平江府、镇江府、湖州、严州,台州、象山、余姚、括苍等。其分布地点 不但有各州府、军的所在地,也有偏僻的小县。可以说,南宋时期官方刻书在两 浙地区得到普遍发展。 2 、福建地区的官府刻书 ( 1 ) 南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南移,正如朱熹所说:“天旋地转, 闽浙反居天下之中”。福建的经济在南宋已跻身于国内发达行列,这为当地的文 化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有利的物质条件。、 纸是刻印书籍的必要前提,福建造纸业的发达,使刻书可以就地取材,满足 官刻的需求。福建造纸历史悠久,晚唐王审知据闽时,就有“残民自奉,人多衣 纸”的记载。1 北宋书法家米芾在其所作评纸帖) 中提到,他见过唐人张长史 用福州锤纸书写的字帖能保持经久不坏。到了宋代,福建造纸技术更加有名。书 林清话云:“闽中造纸印书,宋时称盛”2 福建手工造纸采用麻类造麻纸,楮树皮造楮纸,麻藤造藤纸,竹子造竹纸。 关于藤纸、楮纸产地,据南宋粱克家修纂的三山志云:“楮纸出连江西乡, 薄藤纸出侯官西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3 其中楮纸和藤纸是印书的优质纸。 福建竹子资源广布于各县山区。福建竹子出产丰盛的县多达二三十个,如闽北的 浦城、崇安、松溪、政和、建瓯、建阳、邵武、泰宁、建宁,闽中的永安、沙县, 南平、尤溪、古田,闽西的明溪、连城,清流,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 龙岩、漳平,闽东的罗源、宁德等产竹都较多。造竹纸所需的原料如石灰、胶汁 等易制易得,丰富的原料和辅助材料是福建竹纸得以兴盛的物质基础。北宋的福 建竹纸质量还很成问题。如蔡襄在福建为官时,禁止手下人用竹纸写作公文,因 为“诉讼未决,而案牍已零落,况可存之远久哉! ”4 南宋以后,竹纸质量大大 提高,藏书行家都知晓,福建建阳麻沙本的纸张,均采用邵武、三明、延平诸地 所产之竹纸。而建阳在南宋时期一跃成为中国三大刻节中心之一。 1 ( 宋) 王禹偶撰:小眚集卷二1 t 建溪处士赠火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 ,影印文渊嘲凹伞书 第1 0 册,台湾商务印1 5 馆1 9 8 3 版,3 亘( 。 2 峙林清诵卷:。末建安余氏刻 5 ) 巾华书硒1 9 8 7 年版4 2 亘( 。 3 ( 来) ,棠克家修纂:二j 志卷州卜一,十怖类二 ,海风f 版社2 0 0 0 年版,6 4 8 页。 ( 宋) 蔡襄撰禁襄令集 卷二卜一文房杂评 ,榀建人比h 版什1 9 年版,7 0 1 贝 2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在南宋时期可以说是人才荟萃,各个学术领域,皆有杰出的人物。袁枢、 严羽、真德秀、蔡沈等等,都是学林艺坛的著名人物,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著述, 为当地刻版印刷提供了很好的书源福建的教育事业也很发达。南宋时期,福建 几乎各县都创办官学、私学。龙昌期在咏福州诗里说“是处人家爱读书”, 程师孟也曾作诗说:。城里人家半读书”2 宋孝宗乾道元年( 1 1 6 5 ) 秋试,福建 报名乡试的有。一万七千人”;淳熙元年( 1 1 7 4 ) ,“应诏者二万人”“乡举之 众,天下莫比,亦闽中昔日之所未有也柚据统计,福建进士在南宋时期有3 4 8 2 人科举之盛,甲于东南,居于全国之首。教育业的兴盛,扩大了对图书的需 求,客观上为福建的书籍销售扩大了市场,促进了福建官府刻书业的发展。 ( 2 ) 泉州和建安两地的官府刻书 泉州官府刻书业兴盛,当时不仅泉州的公使库、府学和郡斋刻书,泉州提举 市舶司也可刻印书籍。泉州在南宋时期,是中外贸易的最大商港之一。提举市舶 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因“物货浩瀚”,5 获利 很大,往往动用库银刻印一些书籍。南宋时泉州市舶司刻印的王状元集诸家注 分类东坡先生诗,现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建安是南宋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清叶德辉说:。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 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建安尤以余氏为最。”南宋时期建安不仅坊肆刻书繁多, 漕司和郡斋都刊刻书籍。绍兴二十三年( 1 1 5 3 ) 建安漕司刻黄伯思东观余论。 淳熙二年( 117 5 ) 建安郡斋刻大戴礼记,等等。 福建官署印书,除福州、建安、泉州这些地方外,宁化、临汀、莆田、福唐、 怀安各县,或郡斋,或学宫,都刻印过不同数量的书籍。 3 、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的官府刻书 江南西路盛产的竹、麻、葛、等农产品,都是造纸的优质原料。南宋初期, 洪州曾经上供纸张达8 5 万张,“依例分下分宁、武宁、奉新三县收买解州装发。” 7 抚州的革钞纸也非常有名,癸辛杂记中记廖茕中刻书事云:“九经本 (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八福州福州诗 ,中华书局1 9 乾年版,3 6 7 6 页 4 (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 卷一百二十八福州福州诗)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7 9 页 4 ( 末) 粱克家修纂:二山志卷七,公廨类三 ,海风出版社2 0 年版,7 0 贞 ( 明) 王应山闽大纪) 转引自桶建古代刻书) ,海风出版社2 0 年版,页 。宋史卷百人十七。职官志七,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3 9 7 1 页。 。书林清话卷二。宋建安余氏刻体 ,中华书局1 7 年版4 2 柏页。 ( 宋) 赵鼎撰:忠正德文集 卷二,乞免上供纸 影印文渊嘲四令书) 第1 1 2 8 册,台湾商务印 书馆1 9 版,6 5 7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佳以抚州草钞纸、油烟墨印造。其装褫至以泥金为签。”1 廖茕中选纸独 重抚州萆钞,可见此纸胜于他产。造纸业的兴旺为刻书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 外,当时江南西路教育兴盛,书院、书馆遍布,读书人多,文人交往频繁,这也 刺激了刻书业的发展。 北部的隆兴( 今南昌) ,自古以来就是江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刻书比 较早。唐代范掳云溪友议云:“绝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稳,乃镇江 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宏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 者。”2 绝干泉于唐宣宗大中元年至三年( 8 4 7 8 4 9 ) 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可见 在唐代南昌的雕板印刷业,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南宋时期,隆兴是江南西 路的治所。江西转运司、提刑司、仓平司都刻印过书籍。 东部的抚州与该路其他地区相比,刻书种类多,质量精,其中抚州公使库的 刻书最为著名。淳熙四年( 1 1 7 7 ) 抚州公使库召募两浙和本地高安国、高安道等 3 0 余名雕刻良工来刻印六经三传,这是江西较早一次雕印大工程,所刻书 籍极为精审,被历代藏书家奉为至宝。如淳熙四年( 1 1 7 7 ) 抚州公使库刻印的郑 玄礼记注二十卷,字画流美,纸墨精良,颇有名于世,至今仍有传本。绍兴 年间,临安府动用1 6 0 个刻工来完成仪礼琉的雕刻,可见规模之大。 除隆兴和抚州外,临川、袁州、吉州、九江等地官府也都刻书。 江南东路位于两浙的外围,在雕版之始深受两浙的影响。乾道年间 ( 1 1 6 5 11 7 3 ) 当涂姑熟郡斋所刊的洪氏集验方、伤寒要旨等医书和淳 熙三年( 1 1 7 6 ) 广德桐川郡斋所刊的史记集解索隐主要依赖浙工,3 宋孝宗 去 以后,江南东路的雕印业发展很快,如淳熙七年至嘉蛋四年( ”8 0 1 2 0 4 ) 池州 所刊刻的几部节,两浙的刊工已经很少,绝大部分是本地刊工。江南东路官府刻 书范围也很广,包括建康、宣州、信州、池阳、姑熟、当途、新安等地。 4 、其他地区的官府刻书 四川地区的刻书历史悠久,朱翌在猗觉寮杂记中说:“雕版文字,唐以 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4 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经说篇中引国 1 周密:癸辛杂记,中华恬局1 9 年版,8 5 页。 。( 腑) 范掳撰:云溪友议) 卷f , 影印文渊阁i ,l l 仝书 第1 0 3 5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版,6 ” 贞。 。参见宿自:啊宋的雕版印刷 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文物版社1 9 9 9 年版9 9 贞。 4 ( 束) 本翌撰:输觉搿杂记卷f 影印文渊糊“个i 5 第8 5 0 册。台湾商务印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