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线索类型及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中文中文摘要摘要 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 老年人也越来越多的成为我们关注的 对象, 前瞻记忆的老化效应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有比较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记忆研究这个统一 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靶线索的特点的研究,有助于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程 度的实际帮助。 本文通过经典的前瞻记忆研究范式“双任务”范式,讨论靶线索的不同 特点对于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线索类型和当前记忆任务的负载情况。线索 类型包括具体线索和概念线索两种情况, 当前记忆任务包括高负载和低负载两种 情况。 实验的因变量是老年被试反应的正确率和老年被试的反应时,并且深入探 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被试存在的差异。 实验二,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线索区别性和当前记忆任务的负载情况。线 索的区别性包括线索区别性高和线索区别性低两个方面, 当前记忆任务包括高负 载和低负载两种情况。 实验的因变量是老年被试反应的正确率和老年被试的反应 时,并且深入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被试存在的差异。 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前瞻记忆双重加工的观点; 第二,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从认知加工的角度解释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存 在; 第三,当前任务负载情况不同的时候,影响前瞻记忆活动执行的正确率和反 应时间; 第四, 不同的前瞻记忆任务靶线索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前瞻记忆任务 的完成质量; 第五, 进一步证明前瞻记忆的老化效应在整体老年阶段是基本呈现随着年龄 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的趋势, 但记忆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前瞻记忆任务完成质 量。 关键词关键词: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线索类型;线索区别性 abstract as the population ag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nowadays, the attention towards the aged i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prospective memory aging effect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es. this study has both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ospective memory aging effect not only enrich the overall study of memory, but also contribute practical help to the ag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target cues.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that are based on the classical study of prospective memory paradigm-dual task paradigm, which discusses the affection towards the prospective memory aging effect due to different target cues, contains two experiment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different types of cues and load of memory task. the types of cues contains two situations, one is specific cues another is notional cues. while the load of memory includes high load and low load two situation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of the experiment is the correct rate and reaction time of old subject, and als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s of the old subject.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different distinction of cues and load of memory task. the types of cues contains two situations, one is high distinctive cues another is low distinctive cues. while the load of memory includes high load and low load two situation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of the experiment is the correct rate and reaction time of old subject, and als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s of the old subject. the main results are elaborated as following: first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theory of dual processing of prospective memory. second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which from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perspective to explain the idea that the prospective memory is become worse as the age increasing. thirdly, different load of current task affects the correct rate and reaction time of the old subject to finish the prospective memory activity. fourth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spective memory target cues affect the quality of prospective memory activities to some extent. fifthly, prospective memory aging effect is basically a gradual deepen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age, but using memory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mpletion of prospective memory task. key words:prospective memory;aging effect;types of cues;distinction of cues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 1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 1.2 本文研究意义 .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3 2.1 前瞻记忆以及前瞻记忆老化的概念 . 3 2.2 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 . 3 2.2.1 问卷调查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 4 2.2.2 自然实验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 4 2.2.3 实验室实验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 5 2.2.4 情景模拟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 6 2.3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 6 2.3.1 进行中任务特征 . 6 2.3.2 前瞻记忆任务的特征 . 6 2.3.3 前瞻记忆任务线索的特征 . 7 2.3.4 当前任务与靶线索的关系 . 8 2.3.5 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的关系 . 9 2.3.6 个体差异 . 9 2.3.7 其他因素 . 10 2.4 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 11 2.4.1 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主要观点 . 11 2.4.2 各种关于前瞻记忆加工观点的比较 . 14 2.5 前瞻记忆老化的理论解释以及理论中的矛盾 . 15 2.5.1 当前存在的理论 . 15 2.5.2 当前理论中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16 2.6 本文问题的提出 . 17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19 3.1 实验一:线索类型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 . 19 3.1.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19 3.1.2 实验被试 . 19 3.1.3 实验程序与任务 . 19 3.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0 3.2 实验二:线索区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 . 28 3.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28 3.2.2 实验被试 . 28 3.2.3 实验程序与任务 . 28 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9 第四章 研究总结 . 38 4.1 实验总讨论 . 38 4.1.1 实验一讨论 . 38 4.1.2 实验二讨论 . 38 4.2 通过访谈法得到的结论 . 39 4.3 结论 . 40 第五章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42 5.1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42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42 参考文献 . 44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50 附 录 . 51 附录 1:实验材料. 51 致 谢 . 52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 20 世纪以来社会发展主要事件之一,根据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数据显示, 占我国总人口的 13.26%是 60 岁以上的老 人,比 2000 年上涨了 2.93 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地加 快。另外,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前空巢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老年人面 临独自生活的情况。如何使老年人有拥有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以应对正常的生活, 不仅是现在老年人切实关注的问题, 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真心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 年轻人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义务,使得自己的父母家人生活质量提高,是年轻人不 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步入老年阶段的那一天,如何使得未来 的自己有着更加高质量的生活,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前瞻记忆的好 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的学者 把它看成老年人是否具有自理能力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调查结 果显示,占日常记忆障碍的 50%-80%的记忆障碍是前瞻性记忆障碍1。因此,前 瞻记忆问题的研究以及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研究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是密切相关的。 1.2 本文研究意义 目前, 对于前瞻记忆是否存在老化效应以及何种影响因素对前瞻记忆老化效 应产生影响都有很多不同的研究与探讨,本研究主要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采 用经典的研究前瞻记忆的范式“双任务”研究范式,探讨了线索类型以及线索区 别性对前瞻记忆老化效应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我们知道,前瞻记忆的研究是记忆研究不可分割的有机整 体的其中一部分,前瞻记忆老化效应是前瞻记忆的特点之一,也是当今研究热点 之一, 对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前瞻记忆,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更深 刻的理解记忆系统的认知加工, 从不同的线索类型以及线索的区别性对前瞻记忆 老化效应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进行深入的了解, 并且为实际工作提 供理论上的依据。 从实际意义上讲,本文针对前瞻记忆老龄化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的线索提示 对于老年人的影响情况, 包括不同的线索类型以及不同的线索区别性对前瞻记忆 的影响,旨在为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使得老年人在生活中 第一章 引言 2 可以更好的完成前瞻记忆任务,为改善前瞻记忆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最终目的 是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前瞻记忆以及前瞻记忆老化的概念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很密切的记 忆类型。它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2,即记住在未来的适合的时 间去做之前计划好的一种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记忆现象, 比如我们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要去参加同学的聚会, 又比如在上学的路上要在路 边的报刊亭里买一本杂志等等。前瞻记忆是与回溯记忆相对应的概念。对于前瞻 记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记忆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的前瞻 记忆是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重要前提。 前瞻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时间的延迟性,即指意向的形成和意向的 执行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其二是意向提取的自发性; 其三是任务执行的中断性, 即通过前瞻记忆所执行的任务要打断当前正在进行的任务。 关于前瞻记忆的分类如下:einstein 和 mcdaniel3把前瞻记忆分为基于时间 的前瞻记忆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 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完成 规定的活动,一般伴随着内部线索,比如“一个小时之后”等;基于事件的前瞻 记忆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记忆活动,一般伴随着的是外部线索,比如在 路边的报刊亭里买一本杂志这项前瞻记忆任务, “路边的报刊亭” 就是外部线索。 kvavilashvil4把前瞻记忆分为三类: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 和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 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完成某个活动之后再去 执行前瞻记忆任务。 前瞻记忆老化现象是指老年人由于认知等功能的下降, 其前瞻记忆任务完成 的质量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衰退的现象。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的前瞻记忆的发展 趋势呈倒 u 型曲线,其原因可能在于儿童阶段的执行控制等功能还处于发展阶 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完善达到最好水平,到了老年阶段逐渐衰弱。前 瞻记忆任务完成的高质量完成对于老年人保障他们的正常的生活质量, 提高他们 的生活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 ebbinghaus(1885)首先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记忆,把心理学关于记 忆的研究纳入到科学化的范畴。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关于前瞻记忆的研究,一般认同这样的观点,birenbaum5(1930)对前瞻 记忆的研究创了先例。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关于前瞻记忆的研究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把它纳入回溯记忆的研究领域来进行研究。loftus(1971)第一个通过认知 心理学实验来研究前瞻记忆,在他之后的研究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前瞻性记忆的 大范围的研究是在 brandimonte (1996) 年之后, 2000 年 7 月在英国 hertfordshire 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前瞻记忆学术研讨会,2001 年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就此出版了一个特刊。之后,关于前瞻性记忆的研究渐渐成为了学 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以及情景模 拟法。 2.2.1 问卷调查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早期,有关前瞻记忆的应用研究的比较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者在 进行研究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问被调查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常常 忘记自己的约会吗”,被试对于前瞻记忆的失败可能不是特别明白,wilkins 和 baddeley6指出,虽然被试试图要记住并且执行前瞻记忆活动,可是他们并不总 是知道自己忽视的方面。smith7(2000)等人设计了一套测量前瞻记忆和回溯 记忆的问卷(prmq),该问卷包含 16 个题目,其中一半题目涉及日常生活中 前瞻记忆失败的话题,另一半涉及回溯记忆失败的话题。赵晋全、杨治良等8 (2003)使用前瞻记忆的自评问卷研究其延时性等特点,结果发现年龄对前瞻记 忆和前瞻记忆的自我评价都存在显著影响。刘伟、王丽娟9(2004)使用前瞻记 忆自评问卷考察年龄因素以及焦虑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焦虑 水平在前瞻记忆自我评价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2.2 自然实验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自然实验法是指实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完成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 一般的研究方式是这样的,采取让被试寄明信片等方式。wilkins(1976)通知 被试在不同的时间之后向主试寄回明信片这样的任务, 来研究延时对前瞻记忆的 影响,结果表明,延时的长短没有对前瞻记忆成绩产生明显的影响。meacham 和 singer106(1977)也是设计让被试在一定的时间内寄回明信片的任务,实验 给出不同程度的激励条件,自变量考察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情况,结果发现,中等 强度的激励会产生相对更强的动机水平,从而前瞻记忆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meacham 和 leiman(1982)的研究把提示和时间延时作为研究的自变量探讨前 瞻记忆的成绩。west11(1988)通过自然范式研究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结果 表明老年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好于年轻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sellen 和 louie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1997)利用特殊装置在自然情景下,进行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研 究, 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搜索意图与记得意图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基 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涉及更多的是搜索意图,而基于事件的任务更多的是执 行。 2.2.3 实验室实验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loftus 和 elizabeth(1971)做了实验室的研究,但是在当时的研究中,并没 有出现“前瞻记忆”这个专有名词,而是使用“有关意向的记忆”,他的实验的 前瞻记忆任务是让被试在做完一个调查问卷后向主试说出自己的出生地。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的初期,关于前瞻记忆的研究范式是日常范式。 einstein 和 mcdaniel3(1990)设计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研究范式,是 双任务实验研究模式,该实验范式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告诉被试要完成一个任务, 即当前任务,实际这个任务为掩盖任务,前瞻记忆任务被镶嵌在其中,让被试在 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前瞻记忆任务, 即中断正在进行的任务去完成前瞻记 忆任务。这样的实验范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匹配度比较高。在基于 事件的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范式基础上,einstein 和 mcdaniel12(1995)提出了 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实验室范式。 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实验范式与基于事件的前 瞻记忆实验范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要求被试在进行中 任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执行某项任务。 双任务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关于前瞻记忆研 究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直到现在的研究中仍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比如, einstein,holland,mcdaniel 和 guynn(1992)研究了前瞻记忆的线索数量是否 会有年龄效应。mcdaniel13(1993)通过实验考察靶线索的熟悉性与前瞻记忆 完成情况的关系。mantyla14(1993)通过该实验研究范式研究线索的典型性与 前瞻记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线索典型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有年龄的主效应。 einstein 和 mcdaniel(1995)利用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线索的熟悉程度对 前瞻记忆任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索熟悉性程度不存在年龄效应。 einstein15(1995)还研究了对于被试来讲线索是否容易识别对前瞻记忆年龄效 应的影响。west16(1999)等也用双任务实验范式进行研究前瞻记忆的年龄效 应。penningroth(2005)使用四类线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类中的典型词 语线索的前瞻记忆成绩比较高。李寿欣、丁兆叶、张利增17(2005)也使用经 典双任务范式研究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与前瞻记忆的关系。陈思佚、张庆男和周 仁来18(2009)也是基于双重任务的研究范式对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 分进行研究。陈思佚和周仁来19(2010)也是采取双重任务经典实验范式研究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效应。张利增、权朝鲁、李寿欣20(2010)也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6 采用经典研究范式讨论提示对于前瞻记忆的影响。王丽娟、刘伟、杨治良21 (2011)利用实验的双任务范式研究靶线索的特征和提示与前瞻记忆的关系。 2.2.4 情景模拟法对于前瞻记忆的研究 前瞻记忆研究中的另一种方法是情境模拟法, kvavilashvili(1998)采用情 境模拟法对成年人的前瞻记忆进行研究。brooks 等(2000)研究要求被试假想 自己在一间房间当之中,分别设计了基于时间的前瞻性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性 任务和基于活动的前瞻性任务, 实验目的是对比三种类型的前瞻记忆情况。 同年, rendell 和 craik22针对老年人在实验中的前瞻记忆表现比年轻人的表现差, 而在 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时的表现却有矛盾的现象进行探讨, 设计了一种 “虚拟的一周” 的游戏,来研究这个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老年组被试的成绩好于青年组被试的成 绩,研究者对此做出这样的解释,在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中,年轻人更有能力排除 当时所存在的干扰因而更能集中精力完成实验任务,因此成绩较好,而在虚拟一 周的实验中,老年人所处的环境中起干扰作用的事件要远远少于年轻人,因此年 轻人的成绩差于老年被试的成绩。 情景模拟法的另外一种研究取向是采用虚拟现 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来实现,虚拟现实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可以创建和 体验虚拟世界,它更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度。 2.3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2.3.1 进行中任务特征 经典的前瞻记忆研究范式是双任务研究范式, 被试既要执行当前任务也要执 行前瞻记忆任务,并且要中断当前任务,因此当前任务的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前瞻记忆任务执行的成绩。einstein、smith、mcdaniel 和 shaw23(1997)针 对进行中任务负荷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被试, 在记忆负载加重的情况下,前瞻记忆成绩随之下降。当前任务负载增加从而导致 分配给前瞻记忆的心理资源会有所下降,所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 2.3.2 前瞻记忆任务的特征 通过经验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越重要我们就会记得越清楚。但是 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实验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singer(1997)的自然实验法得 到的实验结果证明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影响了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情 况。但是还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例如 kliegel,martin,mcdaniel 和 einstein1015(2004)的研究就没有表现出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的影响。有的研 究者对前瞻记忆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 kliegel, martin, meoaniel 和 einstein101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2004)的研究表明,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意图的实际匹配过程和 意图的实施过程的阶段。suzanna penningroth1016(2005)的研究发现,在意向 形成和意向保持阶段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影响了被试的策略的选择。meiser 和 schult (2008) 针对前瞻记忆任务是否适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前瞻任务的适宜性强的情况下比前瞻任务不适宜的情况下对于前瞻记忆任务的 反应速度要快, 其原因可能在于不适宜的前瞻记忆任务可能使得被试的分散了注 意资源。 2.3.3 前瞻记忆任务线索的特征 einstein(1990)在实验中考察了有无外在线索的提示帮助对于前瞻记忆任 务完成的影响以及线索的熟悉程度对于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结果没有 发现老年被试和青年被试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对于该实验结果,研究者认为可 能是一部分前瞻记忆并不需要自动的加工。einstein(1990)继续考察线索的熟 悉性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实验结果没有出现年龄效应,而表明不熟悉的目标事件 的前瞻记忆要好于熟悉条件下得前瞻记忆, 没有出现线索熟悉性与年龄的交互作 用。einstein,holland,mcdaniel 和 guynn(1992)考察前瞻记忆任务线索的线 索数量的年龄效应。当目标线索的数量仅为一个词语的时候,青年人被试和老年 人被试前瞻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当目标线索词语增加到四个的时候,青 年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好于老年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 而且一个目标线索词 语时候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好于四个目标线索的情况,该实验研究表明,老年人 的前瞻记忆由于记忆负荷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mcdaniel 15(1993)考 察线索熟悉性与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的被试是青年被试,结果表明熟悉的线索 条件下前瞻记忆成绩要低于不熟悉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水平。mantyla 16(1993) 考察线索的典型性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线索典型性的实验结果表 明年龄的主效应, 线索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 年轻人对两类线索反应不存在差异, 老年被试对于典型线索的反应显著好于非典型线索的反应, 在非典型线索的条件 下,青年被试与老年被试的前瞻记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brandimonte 和 passolunghi(1994)考察知觉区别性对于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目标线 索与背景词的大小,从而改变线索区别性,研究表明,知觉区别性能够提高前瞻 记忆的成绩。einstein 和 mcdaniel(1995)通过改变被试对于目标线索的熟悉性 来考察其对前瞻记忆任务的影响,结果表明线索熟悉程度低,线索与背景之间差 别明显, 能够提高前瞻记忆成绩, 在线索熟悉性的问题研究上没有出现年龄效应。 einstein17(1995)还研究了线索辨别的难易程度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实验通过 一般指示语和具体指示语来控制实验变量,实验结果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效应, 第二章 文献综述 8 而表明在具体实验指导语的条件下, 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优于一般指导语条件下 的前瞻记忆成绩。otani 24(1997)研究线索数量与前瞻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线索数目是4个至8个的时候, 年轻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 west18 (1999)等的实验结果表明,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可能错过前瞻记忆的线索,老年 人更容易比年轻人对于前瞻记忆的诱饵条件产生虚报反应。berg(2004)等人研 究表明, 当目标线索是某类属性当中的典型词语的时候的前瞻记忆成绩要好于目 标线索是某类属性中非典型词语中的时候的前瞻记忆成绩。mcdaniel 和 einstein 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靶线索不明显的情况下,前瞻记忆任务需要更多的认 知资源进行监控,被试需要牺牲完成当前任务的资源去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而线 索明显的条件下, 顺利执行前瞻记忆任务更可能能自发的提取。 李寿欣、 丁兆叶、 张利增19(2005)的研究发现如果背景之间和靶线索有明显的区别,则不存在 目标线索的熟悉效应。penningroth(2005)使用交通工具、鸟类、蔬菜和服装这 四类线索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发现这类大类中的线索词语的典型性有利于前瞻记 忆任务的完成。陈思佚、张庆男和周仁来20(2009)通过双任务的经典研究范 式进行研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前瞻记忆任务靶线索与执行意图的相关程度、被试 分心的程度以及线索区别性, 考察了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在基于事件 的前瞻记忆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线索与意图的相关程度对于回溯成分影响显 著,而线索的区别性对于前瞻成分的影响显著。陈思佚和周仁来21(2010)采 用双重任务实验范式研究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效应,结果表明,在以下 方面可以提高老年被试的前瞻记忆程度,并且效果显著,是前瞻记忆线索与意向 的相关程度和前瞻记忆线索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性的方面, 前瞻记忆中的前瞻成分 是老化效应发生的关键。 2.3.4 当前任务与靶线索的关系 maylor1015(1990)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任务与靶线索的关联程度对于前瞻 记忆的成绩作用非常明显,当前任务与靶线索关联密切的时候,对靶线索有更为 深入的加工,所以前瞻记忆的任务更容易执行。meier 和 graf(2000)的实验结 果研究表明, 进行中任务与目标线索的加工类型一致的时候促进前瞻记忆任务的 完成, 即存在 tap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 效应。 gabriel, richard 和 jason (2005) 针对前瞻记忆的激发情景与靶线索的匹配程度对于前瞻记忆意向执行的 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匹配的程度越高,那么越能更好的完成前瞻记 忆的执行。meier,zimmermann 和 perrig(2006)通过指导语的改变强调了任务 情景,前瞻记忆成绩增加。 第二章 文献综述 9 2.3.5 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的关系 maylor 25(1996)通过实验证明前瞻记忆任务与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加工方 式不同会导致前瞻记忆的成绩产生年龄差异,她提出,正在进行中的任务的加工 与前瞻记忆任务的相容性是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park 26(1997) 也做了实验研究,该实验中前瞻记忆任务与正在进行中的任务也是不相容的,在 对单词的记忆任务当中, 要求中断正在进行的单词任务而进行对不同的某类单词 的不同背景图案做出判断以及相应的执行, 实验得出的结果也表明了前瞻记忆老 化效应的存在,即使是前瞻记忆任务难度较小的时候,这种年龄效应也能存在。 gregory,karl 和 sophia(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 加工类型相同的时候, 前瞻记忆的执行成绩要比两者不相同的条件下的成绩低一 些。 2.3.6 个体差异 einstein 和 mcdaniel(1996)通过对强迫型的个性和责任型的个性进行研究 发现,这些个性特征对回溯记忆的影响要小于对前瞻记忆的影响。2000 年,他 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人格类型表现出更好的前瞻记忆成绩,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 下, 这些类型的人提高自己前瞻记忆水平的成绩的方法是使用某些策略监控的办 法。lecompte d.c 和 cherry k.e(1999)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对前瞻记忆进行探 讨,实验范式是双任务范式,他们把青年组和老年组从教育程度、职业、语言能 力三方面分为高能力组和低能力组, 实验结果能力高的老年被试组表现得和青年 一样良好,而青年被试组的成绩显著高于能力低的老年被试组的成绩。因此,研 究者认为早期的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的原因有 可能在于被试的选取27。huppert f. a.等(2000)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前瞻记忆 与年龄线性相关,痴呆患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教育程度相对较 低以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男性前瞻记忆成绩比较差 22。smith g., sala s.d., logie r.h.& maylor e.a.(2000)对于前瞻记忆的个体差异情况也做了研究,采 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其结果表明 ad 患者的前瞻记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 于他们回溯记忆的问题28。heffernan,ling 等(2001)定义自变量为性格的内 外倾向以及前瞻记忆的时间长短,研究发现,不管是长时前瞻记忆任务中还是在 短时前瞻记忆的任务中, 个性属于外向型的被试在执行前瞻记忆任务时候所犯的 错误都相对较少。刘伟和王丽娟9(2004)研究焦虑情绪对于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焦虑情绪对于前瞻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 但是被试对于前 瞻记忆的自我评价有显著影响。driscoll i.& mcdaniel m. a 等(2005)研究载脂 蛋白 e4 等位基因与前瞻记忆的关系,之前的医学研究表明携带这类基因的人更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0 容易患上 ad,研究的方法是双任务研究范式,实验结果表明携带该基因的老年 人的前瞻记忆更容易老化29。李寿欣、丁兆叶、张利增(2005)对于场独立性 和场依存性的不同被试做了实验研究,实验材料是汉语双字词,实验结果表明场 独立性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者的成绩。 salthouse 等 (2006) 通过对于 neo 五因素个性量表的研究发现,前瞻记忆成绩仅仅与随和型呈现出显著相关的关 系。孙莹莹30(2006)以汉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研究范式,讨论 不同年龄与人格类型对于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 型人格被试的前瞻 记忆成绩显著高于 b 型人格被试的成绩,表明人格类型是影响前瞻记忆成绩的 影响因素之一。cuttler,graf 等(2007)对个性和前瞻记忆进行研究,主要通过 神经过敏症的个性和社会期许式完美主义的个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个性对前瞻 记忆有预示作用,且作用较强。kliegel,martin(2007)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 动机水平影响正在进行中的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资源协调的过程。penningroth (2007)提出了关于前瞻记忆的动机认知模型,比较强的动机会影响前瞻记忆任 务完成过程中提取和执行过程的资源的优先配置。 2.3.7 其他因素 craik 和 lockhart(1972)针对记忆的加工深度与前瞻记忆的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记忆加工深度会影响前瞻记忆的成绩, 深度的加工会产生更加持久的记 忆痕迹。may,hasher 和 stoltzfus 等1018(1993)定义自变量为一天当中的不同 的时间,结果青年人和老年人没有出显著差异。einstein(1997)的实验中也考 察了注意需求位于前瞻记忆的不同阶段与年龄效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既存 在注意需求的主效应,也存在年龄的主效应,如果注意需求在编码阶段,老年被 试和青年被试的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如果注意需求存在于提取阶段,那 么此时对于老年人的影响要显著的大于对青年人的影响。einstein、mcdaniel、 manzi、cochran 和 baker 等31(2000)针对延迟执行意向与前瞻记忆老化现象 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延迟的实验条件下,年轻人的前瞻记忆成绩 要显著好于老年组的成绩。rahhal, hasher 和 colcombe(2001)对指导语的差别 与前瞻记忆的情况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指导语中强调记忆则出现显著的 年龄效应。jenniifer 和 steve(2005)从药理学方面进行对回溯记忆和前瞻记忆 的比较, 对尼古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做了研究。 张利增、 权朝鲁、 李寿欣20(2010) 研究提示对于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的目标提示或者是单独的活动 提示没有显著影响前瞻记忆, 而在目标提示和活动提示的两种提示结合起来的情 况下,能显著的提高前瞻记忆成绩。王永利、葛列众和王健 32(2010)研究了 不同难度背景对前瞻正在进行中的任务以及前瞻记忆任务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1 背景难度的改变,控制被试的注意分配方式,前瞻记忆任务和正在进行中的任务 的执行成绩显著受到影响,实验证明了在早期过程中存在注意过程。 2.4 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前瞻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加工阶段,形成计划阶段, 保持计划阶段,提取并且执行计划阶段,以及评价执行结果阶段等33。前瞻记 忆是根据回溯记忆提出的概念,它的提取阶段是与回溯记忆的根本区别所在。回 溯记忆的提取一般是在外在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34,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情况下还是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都是如此。但是,前瞻记忆的提取一般没有伴随 着明确的外在要求,需要执行前瞻记忆的人自动的启动执行意向,并且中断正在 进行中的任务,把注意转移到前瞻记忆任务上来。目前,对于前瞻记忆的加工机 制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包括策略加工的观点、自动加工的观点和多 重加工的观点。 2.4.1 前瞻记忆加工机制的主要观点 1. 策略加工的观点 策略加工的观点认为,前瞻记忆的过程是主动的、需要注意资源的控制加工 过程,它由执行注意系统或监控注意系统所调节。该种观点认为,注意资源对于 前瞻记忆的监控过程,可能存在以下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之一是注意定期扫描前 瞻记忆任务以保持激活目标线索, 另外一种的表现形式是注意资源随时的监测与 前瞻记忆任务有关的环境及其任务本身。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注意资源主动的策 略的监控前瞻记忆任务。它认为当人们知道前瞻记忆任务之后,即便前瞻记忆的 靶线索没有出现,人们也会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进行预备的加工。目前,有许多 研究证实这种观点。 smith(2000)研究支持这种假设,被试用于连续进行的活动注意资源下降, 有意无意的考虑前瞻记忆任务。smith35(2003)提出的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 工理论(简称 pam)支持这种观点,实验结果证实被试消耗了一部分资源监控 靶线索,从而影响了当前记忆任务的成绩。mcdaniel36(2003)的研究证明, 前瞻记忆的成绩存在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编码和提取需要更多的认 知资源。mcdaniel37(2004)研究表明被试在完成延时执行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