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造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陶莉莉 2 0 0 6 年4 月 摘要 传统制造业利用大规模生产模式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 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速了资源的稀缺速度。不断发生的环境灾害 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制造业的高度警觉,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 降低制造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绿色供应链 管理正是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的管理新模式。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在总结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入手,逐步分 折了我国制造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 结合发达国家的实施经验和我国制造业自身的环境特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 度,提出我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实践证明,通过开 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可以减少环境风险,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 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因此,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我国制造企业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高我国制造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f 2 7 4 关键词:环境: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n a n a n a l y s i so n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i n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t h o l i l i a p r i l 2 0 0 6 a b s t r a c t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n u f a c t u f i n gi n d u s t 。yp r o d u c e sa b u n d a i i tm a t e r i a lf o r t u n eb y m a s sp m d u c t i o nw h i l ec o n s u m i n g1 0 t so fr e s o u r c e s ,w h i c ha g g r a v a t e st h es c a r c i t yo f r e s o u r c e sa n de x a c e t b a e st h ec o n 日j c tb e 柳e e np o p u i a t i o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i th a s b e c o m eaf o c u so nh o wt om a k em a x i m u mu s eo fr e s o u r c e st op r o d u c em o r es o c i a l w e a l t ha n dm i n i l t l i z et h en e g a t i v ee 骶c t s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n ei n c r e a s j b ga d e n l s b e c a u s eo fe t i m n m e n td e s t r u c t i o nu r g et h ec o n s i s t e n to fb u s i n e s so p e r a t i o na 1 1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i sa ne f i c i e n ta n ds u s t a 证a b l ew a yt o s o l v es u c hp r o b l e m s t h r o u 曲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t h ed o m e s t i ca n do v e r s e ar e s e a r c h w o r ko nt h e 舻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o f0 u ro w nn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r a i t s , t l l i st h e s i sd e s c r i b e st h ep r e s e n t b u s i n e s se n v i m n m e n t ,a n a l y z e st h ee x i t i n gp r o b l e m si 1 1i m p l 锄e n t i n g 伊e e ns u p p l y 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i no u fc o u n l r y sm a n u f a c t u n gi n d u s t r ya n d 丘n a l l y 舀v e s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d o m e s t i ce n t e r p r i s e st op u t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i n t o p r a c t i c ee 矗- e c t i v e l y i th a sp r o v e d t h a t ,b y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d o m e s t i ce n t e r p r i s e sc a nr e d u c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i s k ,s a v e r e s o u r c e s ,c u td o w n p r o d u c t i o nc o s t ,i n c t e a s ec o m p a n i e s 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 t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p e r f o 珊a n c e t h es t u d yo ni ti so f 铲e a ti m p o r t a n tf o rf i r m st oi i i l p r 0 v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p r o i e c t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i m p l e m e n t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j e lc l a s s l f i c a t i o n :l 6 0 i 【e yw o r d s :l 孙v i r o n m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 1 1 1 致谢 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长春教授悉心的指导和帮 助,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研究作风和乐观的处世风格,为我树立了榜样,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文还借鉴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著作,得到了很 多同窗学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前言 2 0 世纪人类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在为社 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 态失衡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等问题,使得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日 益突出。由于忽视对环境的关注,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部分企业 甚至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来制造出更多的社会 财富和企业价值,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传统的供应链中,虽然一些位于关 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 和下游分销商并不一定遵循同样的标准,这就令供应链的环境管理缺乏系统性、 整体性,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2 鉴于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致力于探讨 以保证资源的最高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最低负面影响为前提的、有效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以集成的思想整合整个供应链环境管理的绿色供应链模式 应运而生。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国情以及我国制造业自身的环境特性,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企 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第一章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一节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回顾 在绿色供应链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中,有关学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 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学 会( m r c ) 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 e r m ) ”的研究,该项目于1 9 9 6 年正式提 朱庆华、曲英,“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管理科学,2 0 0 5 年4 月第2 期 2 廖嫒红、束维强,“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研究”c 供应链管理( 学术版) ,2 0 0 4 年第9 期 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s t e v e nv w a l t o n ( 1 9 9 8 ) 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 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4 h h n a g e l ( 2 0 0 0 ) 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 产的全过程,认为在原有供应链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要求在 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同时强调技术支持在绿色供应链运 营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m h n a g e l 认为这两点是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传统供 应链的主要特征,他讨论了在基于原始设备制造商( o r i g i n a le q u i p m e n t l a n u f a c t u r e r ,o e m ) 的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环境意识管理的两种方法i 绿色采购 ( g r e e np u r c h a s e ,g p ) 及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u p p l yc h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e s c m ) ,从商业运营层及战略领导层讨论及描述了这两种方法,从 战略、成本、长期与短期、产品、过程及创新等角度比较了两者的区别。5 s e a ng i l b e r ( 2 0 0 1 ) 认为绿色供应链是采购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标准关心 因素,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绿色供应链包括3 个方面:环境、战略和库存。 z s i d i s i n ( 2 0 0 1 ) 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进行的设计、采购、生产、 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并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的合作关 系等。绿色供应链管理活动不仅包括制造活动或者产品转化活动,也包括环境设 计、供应商运营流程的改善及评价系统。5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更多的是 从制造的角度去看待绿色供应链管理。 但斌与刘飞( 2 0 0 0 ) 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 影响和综合效力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 设计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 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负作用) 最小、 资源效率最高。他们强调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由绿色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h 姐d 丘c l dr bg r e e n s u p p 】yc h a i nb c s p r a c d c e s 丘o mi h cf i 】m i f u f ei n d u s i r y 【q p r o c c c d i 昭- a n n u a lm e e l i n g o f 【h ed e d s i o ns c i 亡n c c si s t “u t e ,u s a ,1 9 9 6 ,( 3 ) :1 2 9 5 1 2 9 7 4 w a l t o vs g f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 :i n t 。f a t i “gs u p p l i 盯si t oc n “r 雌m e n i a lm a 8 9 c m 锄tp r o c c s s i n t c m a t i o i l a l ! o u r n a lo f p u r c l l a s i n ga dm a t c a l sm a n a g c m 托t ,1 9 9 8 ,4 :2 1 0 n 3 9 e lmh e n v i r o n m c n t a ls u p p l yc l l a i nm 瑚g c m e n lv c r s u sg f c c np r o c u r c m c n ti nt h cs c o p eo f ab u s i n e s s a n dh a d c f s h i pp e 墙p e c n v e i e e e ,2 0 0 0 ,0 - 7 8 0 3 - 5 9 6 2 3 :2 1 9 - 2 2 4 o z s i d i s i ng a s i f c r dspe n v i f o n m c n i a lp u r c h a s i n g :ah m c w o r kf o fn e o r yd c v c l o p m c n t ,e u r o p nj o u m a lo f p u r c h a s i g s u p p l ym a n a g c m cn 【,2 0 0 1 ,7 :6 l 一7 3 2 两个基本理论来支持,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环境保护与资源优化利 用。7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各位学者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均有 不同的侧重点,但强调环境管理战略、意识与手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集成是其共 同点。 第二节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来源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研究时间刁i 长,从现有研究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权威的界定。 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绿色供应链( 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 , g s m ) 界定为:绿色供应链是指在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 为目标的以代际公平和以代内公平为原则的从资源开发到产品的消费过程中物 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一系列活动 的集合,是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环境、规则及文化等 要索组成的系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运动的集成。8 相应地,我们可以得到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 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g s c m ) 的橛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 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整个绿色供应链内各参与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 与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与提高相关 活动的速度、确定性、与环境的友好程度等途径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进福 利、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参与者来看包括供应商、制造 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和物流商;从实施环节来看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绿色分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等。 7 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苴体系结构研究机械工业出版杜2 0 0 0 1 l :1 2 3 2 1 2 3 4 8 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5 9 :3 3 3 4 3 第三节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来看,它与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 表现为:两者均强调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或者各个业务部门,而 是充分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零售商、承运 商与顾客,并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供应链的运营具有共同的 战略目标,供应链内成员与成员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存在联系的同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具备了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管理的特 征,具体区别可见表1 。 比较因素 传统供应链传统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 适应的制造模式精益生产、柔性制造9 、灵捷制造 再制造、清浩制造、绿色制造 产生的原因 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牛鞭效环境恶化与资源的短缺、公众的环境意识的 应”、市场变化速度加快 提高、规制的兴起 构成的要素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零售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零售商、顾客、 商、顾客等规制、文化、价值观、环境等 主要活动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知识流 哲理基础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 效率理资源的最优配景( 效率理论) 、公平理论( 代 论) 、系统论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系统论、集成思想 管理目标降低不确定性、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 战略管理重点 提高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活动的提高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活动对环境的友 速度与确定性好程度 表1 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比较分析 柔性制造是以客户订单拉动生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真正建立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之e ,给客户提供个 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资源更好的在供应链上合理流动,降低库存数量,缩短交货期,降低资金占用 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 方差放大) 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 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哇l l 丽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犬的波动。这种 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报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d 第二章中国制造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第一节中国制造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制造业是将可用资源( 包括能源) 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 用的工业产品或生活消费品的产业。制造业一方面是制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大量废弃物( 物料废弃物、能源废弃物、产品终结后的废弃物 等) ,对环境造成污染,它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发展面临着巨大 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主要的自然资源,如耕地、森 林、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见表2 ) 大大低于我国人口与 劳动力所占的比重( 见图1 ) 。从人均资源来看,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 人均水平的1 3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l 2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 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6 ,淡水人均拥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 4 ,我国 的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能源储量及野生动植物和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世 的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能源储量及野生动植物和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世 资源比重盗源比重 人口 2 l草原面积 1 3 劳动力 2 54 保护地 5 3 国土面积 7 2石油15 耕地 6 8 天然气 j2 0 灌溉面积 2 0 攥 1 1 水资源 6 水电 1 4 3 森林面积 d 5 国内投资 6 二氧化碳 1 43g d p4 4 资料来源:世界韫行世界发展报告,中国统谢年鉴( 2 0 0 5 ) ,国际统计年鉴( 2 0 0 6 ) 表2 中国主要资源( 2 0 0 4 ) 占世界总量的比藿 “胡文勤、张雪春、佘敏,“我囝讳4 造韭生存环埂分析及供应链管理宜施对策”现代企业教育* 2 5 j 0 6 5 图1 中国主要资源( 2 0 0 4 ) 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示意图 界人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预计2 0 2 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 4 亿1 5 亿, 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各类人均资源消耗量将显著增加,人口与资 源的矛盾必然更加尖锐。 与资源短缺相伴的是污染曰益严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 工业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具体情况见表3 。 项目 2 0 0 02 0 0 12 0 0 22 0 0 32 0 0 4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1 9 4 22 0 2 72 0 7 22 1 2 32 2 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7 6 98 5 28 8 38 9 29 0 7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亿m 3 1 3 8 1 4 51 6 0 8 6 31 7 5 2 5 71 9 8 9 0 62 3 7 6 9 6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8 1 6 0 88 8 7 4 69 4 5 0 91 0 0 4 2 81 2 0 0 3 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4 5g5 2 15 1 95 4 85 5 7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3 1 8 6 ,22 8 9 3 82 6 3 5 21 9 4 0 9 1 7 6 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 表3 中国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情况 从表3 中可以看到从2 0 0 0 2 0 0 4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应地: 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得到了提高,从7 6 9 上升到9 0 7 ,这也反映我 国政府对工业废水进行了有效的管制,我国制造业对废水的排放进行了有效的处 理。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废气的产生程度也很严重,据国际权威机构 估计,2 0 1 5 年中国废气排放将超过美国,届时将占世界的2 8 ,其中影响居民 健康的占大部分。而工业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其综合利用率 的逐年提高和排放量的逐年减少,也反映了我国政府与企业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处 2 中国科学院2 0 0 5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6 理的重视。从总的能源使用量及利用率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低下,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指标是每千克能源所产生g d p ( 觅表4 ) 。与表中其他 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最大,但单位能源生产的g d p 却远远低于其他主要 国家。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工业的能源消耗是十分严重的,使用能源的效率较低。 国家和地区消费总量( 万吨标 人均消费量( 千克标 单位能源生产的g d p 准油当量) 准油当量)( 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1 9 9 02 0 0 l 1 9 9 02 0 0 11 9 9 8 1 9 9 92 0 0 02 0 0 1 世界 8 5 7 2 4 3 1 0 0 9 6 31 6 7 71 6 8 64 o d 14 14 2 中国8 7 0 4 4 1 1 3 3 4 24 8 05 1 8 3 53 73 94 2 日本 4 3 6 5 25 2 0 7 33 5 3 4 4 0 9 95 75 75 8 5 8 巴西 1 3 2 9 9 1 8 5 0 88 9 91 0 7 46 16 o6 26 2 德国3 5 6 2 2 3 5 1 0 94 4 8 54 2 6 4 5 45 65 75 6 意大利 1 5 2 5 51 7 2 0 03 6 9 0 2 9 8 17 67 67 77 8 西班牙 9 1 2 l1 2 7 3 82 3 4 9 3 1 2 76 06 05 96 0 英国 2 1 2 1 81 1 5 6 35 1 3 05 9 5 6 5 55 65 85 8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 2 0 0 4 ) 表4 能源消耗量及利用率的国际比较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十分巨大的损失,从这 几年的数据来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环境污染破坏事故呈现波动的特征,同样 地,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的金额也呈现出波动的特征( 见表5 ) 。 年份环境污染污染事故类型直接损失环境污染 破坏事故,万元治理损失 次数 才c 大气固体废 噪声其他 总额历元 弃物 2 0 0 41 4 4 17 5 35 6 9 4 7 3 6 3 6 3 6 3 6 5 71 9 0 9 8 2 0 0 3 1 8 4 3 1 0 4 2 6 5 45 6 5 0 4 l3 3 7 4 9 1 6 2 7 7 2 0 0 21 9 2 11 0 9 75 9 71 0 99 72 14 6 4 0 9 1 3 6 7 2 2 0 0 11 8 4 21 0 9 65 7 63 9 8 0 5 1 1 2 2 7 2 ,41 1 0 6 7 2 0 0 02 4 1 11 1 3 88 6 41 0 32 6 64 01 7 8 0 7 9 1 0 1 4 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各年) 表5 中国近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7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与此同时,我国对资源( 这罩主要 指能源) 的利用效率低下,而以工业为代表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 题,经济与环境严重不相容。当前,企业的各相关群体都对环境问题表示了极大 的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心地问题。 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解决制造业与环境之间冲突 的有效方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制造业中的体现,通过将“绿色”或“环保意 识”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副作 用最小,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由于资源匮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同益关注环境管理。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今后的二十多年中,亚洲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给 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绿色 供应链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国外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并 且在欧美的一些大公司,如惠普、i b m 、通用汽车等或多或少地实簏了某种形式 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 关于中国制造业中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情况,国内的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 研究。本节借用朱庆华教授曾经做过的一个调研分析来说明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 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朱教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便利”方法,对中国 2 8 1 家制造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 ) 外资合资企 业( 6 5 家,占2 3 1 ) ;( 2 ) 污染严重或者说环境压力大的企业( 7 6 家,占2 7 o ) :( 3 ) 出口或者在华外资企业供应商( 1 3 2 家,占4 7 o ) 。最终从不同企业收回有效问 卷1 8 6 份。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连、天津和山东,包括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 企业,行业分布为:汽车( 5 5 家,占2 9 6 ) 、热电厂( 3 4 家,占1 8 3 ) 、电子 电气( 2 5 家,占1 3 4 ) 、化工( 1 7 家,占9 1 ) 、其他( 5 5 家、占2 9 6 ) ;企 :u s a e p ,s c c i o f b a s c dp u b l i c p 0 1 i c y i | l l c 幽- p a c i 五c r e g i o 【r u s 啦p ,1 9 9 9 ”r a o ,p _ g 蛐j “g m es t l p p l yc h a i n :an c w i n i t i a t i v c i i l s 咖t h e a s t a s i a | j 】i n t e m a 虹o n a lj o u m a i o f o p c r a l i o n p m d u 甜o nm a l l 3 9 c m c n t ,2 0 0 3 ,2 1 ( 6 ) :6 3 2 - 6 5 5 ”武春友,朱庆华、耿勇,“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软科学,z 0 0 1 u ( 3 ) :6 7 7 0 ”j o s 印hs a r “s a s t r a l c 百cd e d s i o f r a m e w o r k f o 。g r e e ns u p p l yc h a i n m a n a g c m c n l 【j 】j o u m a lo f c l c 孤c f p r o d u c i i o n ,2 0 0 3 ,1 1 ( 4 ) :3 9 7 4 0 9 8 业规模按员工总数分为5 类:超过8 0 0 0 人( 1 3 家,占7 0 ) 、3 0 0 0 到8 0 0 0 人 之间( 3 9 家,占2 1 o ) 、1 0 0 0 到3 0 0 0 人之间( 4 4 家,占2 3 6 ) 、5 0 0 到1 0 0 0 人之间( 5 8 家,占3 1 2 ) 和少于5 0 0 人( 3 2 家,占1 7 2 ) ,大部分被调查的 企业员工总数在5 0 0 到8 0 0 0 之间。 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压力( 或者说意识) 、 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的实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 包括环境绩效、财务绩效 和运营绩效) 。 在调研的基础上,朱教授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并借助社会科学统 计软件s p s s ,识别出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压力动力、实践和绩效的主 要因子。文章”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压力的四个因子定义为供应链压力、环境 活动成本、法规以及目前和潜在的机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四个因子分别定 义为内部环境管理、供应链管理、生态设计和投资恢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 四个因子定义为运营绩效、环境绩效、f 面财务绩效和负面财务绩效。各个因子 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6 。 因予均值标准差样本数 供应链压力 41 5 4 3 o 、6 0 9 8 51 7 3 动力压力环境活动成本 4 0 4 8 60 7 4 2 5 41 8 5 法规 43 1 1 10 6 7 1 9 31 8 0 目前利潜在机会 4 1 20 1o 8 4 0 2 41 7 9 内部环境管理 3 5 6 0 5o 9 8 9 5 41 6 8 实践供应链管理 29 2 9 310 0 2 2 51 5 0 生态设计 3 。4 1 1 8l 。0 6 6 6 81 7 0 投资恢复 3 5 4 3 6 4o 9 8 1 3 41 7 4 运营绩效 33 9 4 3 o9 8 0 2 11 6 4 绩效环境续效 3 6 2 5 7o 9 7 7 5 91 7 5 正面财务绩效 3 0 8 9 3 o 9 7 4 7 11 6 8 负面财务绩效 3 4 3 1 50 9 1 4 4 51 5 7 表6 绿色供应链管理因子描述性统计分析 朱庆华、耿勇,“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因素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 0 0 4 年6 月第3 期 9 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压力所有因子的均值都超过 4 o 。因此可以说,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面对的压力和相应的环境意 识都很高。相比而言,法规的影响最大,均值为4 3 1 1 l 。但调研还发现,中国 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开展的实践要远比压力动力差的多,这说明中国制 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行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总 体来讲,绿色供应链管理产生的绩效有一定的体现,但还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因 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相比而言,环境绩效的体现最为明显 ( 均值为3 。6 5 7 ) ,实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环境形 象。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负面财务影响( 均值为3 4 3 1 5 ) 要比正面财务影响 ( 均值为3 0 8 9 3 ) 大。没有明显的财务绩效,企业环保人员还难以说服管理层 开展深入广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从各种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我国企业也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所 考虑,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实施这一战略;即使有 些企业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某些方面,但仅仅注重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而 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关注的很少,如绿色采购、生态设计、绿色企业形象 以及投资回收等。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三节中国制造业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分析 世界范围内,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刚刚起步,即使是发达国家也 投有大范围、全方位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的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围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障 碍。 第一,理论和经验不足。目前国际上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大部分的研究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践先驱也局限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 没有大面积、全方位的展开,所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非常缺乏,而且也 没有成熟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可以参考遵循。 第二,人们的认识观念不足。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 鸺黄凤叟、吴育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前景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 0 0 3 年7 具第3 期 1 0 还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对环境污染后果的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发展经济,哪怕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借;或者采用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没有认识 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不仅会严重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还会危机社会和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市场规制不够完善。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环境,同样绿色供 应链管理也是在市场规制框架下实施的。而目前,我国的市场规制不健全,法律 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 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用,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选择直接交纳排污费, 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这种制造成本外化是合法的,且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私人收 益,使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存在 冲突,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难以有效实旌。 第四,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 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 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传统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用户,对产 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基本不作考虑,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运动, 其设计忽视了供应链企业行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合理利用、配置的影响。 第五,实施成本较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就要求制造行业子系统要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所以会造成整条供应链的 成本增加,而目前制造业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不是由供应链条上各个节点来处 理,就造成制造业供应链的外部负效应增加的趋势。这实际上就是谁为环境“买 单”的问题,这是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客观困难,对于市场化时间 短、资本积累少的我国企业将是最大考验。 第六,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是制造行业实 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保证。这种模式强调知识创新,强调设计、购料、工 艺、包装、回收等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 行全面改造核升级。而这对于我国技术薄弱企业来说,是其顺利实施“绿色化” 的最大障碍。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制造业原有供应链存在很多负面影响。特别是 我国加入w t o 以后,国内企业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遭挫折,为提高 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很好地改善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状 况,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结合我国国 情,本文认为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宏观上讲,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立有待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完善,需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职能,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 识。同时,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为实施绿色供应链营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绿色环保宣传。 政府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 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 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全民“绿色消 费”,从而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环保立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点的 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 准和打击力度,在法规与制度上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制造模式运 行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回收法 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美国能源署在1 9 9 3 年推出的能源之星计 划促进了计算机类产品节能方面的发展,截至到2 0 0 0 年,美国仅使用能源之星 环保标准义项所节约的能源就相当于少建1 0 个电厂。 第三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与其他信息有机集成,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和内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 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 运作。因此,政府或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提供国内外绿色制造 1 2 技术、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相关资料,各行业 也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出支持本行业产品的国际环保标准、不同材料零部件 的回收处理方式等,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数据库、知识库及信息系统,实现 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第四,选择试点行业,由“点”到“链”逐步展开。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想一步到位,使每个链点的企业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 面获得可持续发展往往很困难,也是不现实的想法。我国可以选择那些在国外已 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影响协作面较大的行业( 如汽车行业) 、出口量 较大且已遭遇绿色壁垒的行业( 如服装行业) 、消费者已经认可的行业( 如建筑 行业) 等作为试点行业,以某个环节为突破口,由“单点”到“小链”,由“小 链”到“长链”,直到“整链”,逐步展开。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在全社会推广。 二、从微观上讲,企业应逐步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和建立企业间的合作和战 略信任关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建立生态 工业园等方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企业转变传统环境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将环境纳入到成本控制;同时应着限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形成 一个集成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各成员树立起集体协作、节约环保高效的团队精神, 分担风险并致力于各自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要 求,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成为可能。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作为 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此外,应在企业营造和宣传绿色企业文化,让树企业“绿 色形象”、创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使企业从内部形成强 大的凝聚力,团结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绿色价值观。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由于企业的情况于差万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企 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要从承载能力和实 际出发,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明确 认识实施目标,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应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 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 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确立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 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 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利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由 于我国当前大多数供应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其环保的要求,因而在实施绿 色供应链管理时,应考虑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地将那些未满足环保要求的供应商 排斥在外,而较为明智的方法是与供应商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通过一段 时间的改进,使其逐渐满足要求。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顾客,可采用商品出 租,而不仅仅是购买的方式,这样,消费者购买的是产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 权。可通过回收或重新翻新来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另外,从环保的观点考虑消 费者购买的商品( 如家用电器等) ,在商品送达消费者后,企业可采取包装和旧 产品回收的方式,供分销商或商品制造商再次使用,这既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 的实施,又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第四,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重视管理咨询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要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同时要紧随技术 的发展,加强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这方面的技术比如:物流过程自动化、 企业资源计戈0 ( e r p ) 、业务流程重组( b p r ) 以及电子数据交换( 叻i ) 等。”而 建立绿色供应链还需要特别的环保技术作支持。因此,企业应在原有的技术基础 l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绿色度及开发出 更多地绿色产品,以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绿色化”得顺利实施。此外, 企业还应该重视管理咨询的作用,寻求资信度高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管 理专家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