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日常生活中,内隐刻板印象常常影响着人的观念与行为选择,它 可能会有助于简化社会认知活动,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也可能导致 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造成偏差,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作为其研 究内容之一的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因此有 必要对它进行考察,研究内隐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引导大 学生调整心态,正确择业。本研究采用不同于投射测验法、访谈法, 自陈式问卷、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自由联想法等的g n a t 的实验 方法。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实验一采用g n a t 的研究方法,以职业 ( 专业技术性的和服务性的) 、形容词( 积极的和消极的) 为材料, 验证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实验二采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职业( 专 业技术性的和服务性的) 、形容词( 积极的和消极的) 为材料探讨内 隐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研究表明:1 大学生存在明显的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激活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行为。2 指导语的 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刻板印象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和顽固性。3 刻 板印象信息表征的模式都遵循效价一致的原则即积极信息与积极信 息紧密的整合在一起,消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紧密的整合在一起。4 知 觉者的目的和意图能够起一些作用,自动刻板印象能够被一系列的因 素所缓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行为效应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d a i l yl i f e ,p e o p l e si d e a sa n db e h a v i o r s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 a f f e c t e db yt h ei m p l i c i ts t e r e o t y p e ,o no n eh a n d ,i tc a nh e l pt os i m p l i f y t h e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a c t i v i t ya n di m p r o v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m a yb r i n ga b o u tt h ed e v i a t i o ni nt i m eo f a s s e s s i n go t h e r s b e h a v i o r sa n de v e np r e v e n t i n gu sf r o ma c c e p t i n gt h e n e wt h i n g s a si m p l i c i t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e r e o t y p ei so n eo ft h ep a r t so ft h e i m p l i c i ts t e r e o t y p e ,i th a si n f l u e n c eu p o nt h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a k i n gu p a n df i n d i n ge m p l o y m e n t i t s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yt h ei m p l i c i t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t e r e o t y p e w em a i n l ym a k er e s e a r c h e si n t ot h eb e h a v i o r a le f f e c to f i m p l i c i t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e r e o t y p ea c t i v a t i o n ,a n dh e l pt h e mt or e g u l a t e t h e i rm e n t a l i t y 、c h o o s et h e r i g h tc a r e e r 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o f t h i ss t u d y i sg n a t , i t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p r o j e c t i v em e a s u r em e t h o d ,i n t e r v i e w m e t h o d ,s e l g r e p o ai n v e n t o r ym e t h o d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m e t h o d , c o n v e r s a t i o nm e t h o d ,f r e ea s s o c i a t i o l lm e t h o da n ds of o r t h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h a st w op a r t sa sf o l l o w s :u s i n go c c u p a t i o n s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 s e r v i c e ) a n da d je c t i v e ( p o s i t i v e ,n e g a t i v e ) a s 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a t e r i a l si ng n a t , s t u d y1 i st ot e s tt h eh y p o t h e s i st h a t i m p l i c i t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e r e o t y p ee x i s t s t h em e t h o do fs t u d y2 i st h e s a m ew i t hs t u d y1 t h em a t e r i a l sa r et h eo c c u p a t i o n sa n dt h ea d je c t i v e s t h a ta r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s t u d y1 t h em a i nt a r g e to fi ti s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b e h a v i o r a le f f e c to fs t e r e o t y p ea c t i v a t i o n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l ,t h i ss t u d y f o u n d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r e m a r k a b l e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e r e o t y p e ,s t e r e o t y p e a c t i v a t i o na f f e c t e dp e o p l e sj u d g r n e n t sa n da c t i v a t i o n 2 ,t h em a i ne f f e c t o f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i s n t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a ti st os a y , t h es t e r e o t y p ee f f e c ti s i l d e e p r o o t e da n ds t r o n g 3 ,t h ep a t t e r n so f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i n s t e r e o t y p ek e 印t h ep r i n c i p l e :t h ep a r e mi nw h i c hp o s i t i v e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t h ep o s i t i v eo n ew h i l et h en e g a t i v eo n ew i t ht h en e g a t i v e o n ew a sa v a i l a b l ei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s t e r e o t y p e 4 ,t h e i n t e n t i o i l sa n da i m so fp e r c e i v e r sc a nb es o m e w h a tf u n c t i o n a l ,a n d a u t o m a t i cs t e r e o t y p ec a nb em e d i a t e db yas e r i e so ff a c t o r s ,a n dt h u sh a s s o m em a l l e a b i l i t y k e yw o r d s :i m p l i c i t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e r e o t y p e ,t h eg o n o g oa s s o c i a t i o n t a s k ,t h eb e h a v i o r a le 舵c t i i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舔咖燃年2 , 月毛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作者签名: 导师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寸) 日期:悠年6月七 日 科- 9 ,嗍罐月占日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1 引言 1 1 问题的提出 刻板印象( s t e r e o t y p e ) 作为一种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的认知 现象,它既是社会学领域内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也是对人 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的社会心理学课题之一。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 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进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进一步认 识社会与群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积淀和认知基点。( 王沛,2 0 0 0 ) 。 鸯2 0 世纪3 0 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从意识代码的角 度出发对刻板印象进行研究。从2 0 世纪7 0 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 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从内容向加工转移,主要探索刻板印象是 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 和行为的问题。8 0 年代以来,人们更是将重点放在刻板印象的认知 加工过程和影响因素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和影 响因素。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也从直接测量演变到间接测量,从无意 识的或内隐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且由予受到内隐记忆实验范式的 影响,使得刻板印象的研究从过去的社会心理学方法逐渐转移到了实 验心理学方法。9 0 年代后,g r e e n w a l d 和b a n a j i ( 1 9 9 5 ) 及杨治良先 生分别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使内隐刻板印象与内隐态度、内 隐自尊一样成为了主要内容和前沿研究热点。到2 0 世纪中后期,认 知心理学高速发展,研究视角逐渐从意识代码的角度演变到认知神经 科学的角度。 刻板印象的系统研究已有7 0 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研究证实了刻板 印象这种“无形之物”确实存在,但传统方法不能提供刻板印象发生的 时间进程,无法深刻揭示刻板印象的心理加工机制,以致长期以来我 们未能深入理解刻板印象的机能与本质之类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表 硕士学位论文 明:刻板印象的激活指导着注意,使知觉者趋向于加工和编码与刻板 印象一致而非无关或相反的信息;刻板印象影响信息解析或理解的方 式,特别是信息模棱两可时,刻板印象的激活会引起群体成员如何典 型地行动的一系列预期;通过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刻板印象影响着人 们与其他成员交往时的行为,当某人被归类为某一群体成员时,有关 该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被激活,然后刻板印象作为其行为趋向的预期 基础并作为人们与之交往的行为指南。但是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 即刻板印象激活后个体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刻板印象激活将会对行为 产生有意识影响的行为效应作用还是会对行为产生无意识影啊的自 动化的行为效应作用尚不明确,同时这又是个对有关内隐问题的探讨 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职业刻板印象为实验材料、以i a t 的变式: 反应与不反应联想任务( g n a t ) 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验研究,在意识 性认知以外检验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程度,同时探讨它所产生盼 行为效应,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1 2 研究背景 1 2 1 刻板印象的涵义 从词源上来看,刻板印象( ( s t e r e o t y p e ) 本身由两个希腊语单词组 成:“s t e r e o s ”意思是坚固的、稳固的、坚硬的,“t y p o s ”意思是一个 记号,或一种压痕或一个模型,所以刻板印象( s t e r e o t y p e ) 就指坚固的 模型。在印刷业中被称为“铅版 。s t e r e o t y p e 早在1 8 2 4 年( g o r d o n , 1 9 6 2 ;r u d m i n ,1 9 8 9 ) 就开始被使用,指的是形式化的行为。上世纪早 期使用时指的是刚性的、重复的,经常合拍的行为模式( s c h r o e d e r , 1 9 7 0 ) ;现代的意思是“副本、复制 。 w l i p p m a n 的新闻记者在其著作“公众舆论 ( 1 9 2 2 年) 中最早将 刻板印象( s t e r e o t y p e ) 作为社会学术语公开提出。他发现成见 ( p r e c o n c e p t i o n1 卜_ 或者沿用他的鲜活的措辞、叫做“头脑中的图 像乙一对决定个体对于人与事的知觉的影响很大。而在群体知觉领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域,这些“头脑中的图像 就是认为群体成员彼此相像、并且区别不太 明显之成见。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观点,l i p p m a n n 借用印刷业的术 语“铅版 ( s t e r e o t y p e ) 来指代上述现象。认为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 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 h a m i l t o n & t r o l i e r ( 1 9 8 6 )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把刻板印象定义 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 结构 。g r e e n w a l d & b a n a j i ,( 1 9 9 5 ) 从具体的操作出发,定义为“调节某 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 或不能准确辨别) 的过去经验 的痕迹。 g r e e n w a l d ( 1 9 9 0 ) 以及b a n a j i 和g r e e n w a l d ( 1 9 9 4 ) 对刻板印象 的直接测量进行了成功的整理。同时,对刻板印象的间接的、无意识 内隐操作代码进行探讨。1 9 9 5 年g r e e n w a l d 和b a n a j i 明确地提出内 隐刻板印象的定义。 王沛认为在社会心理学中,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是用来表示社会认 知偏向性与凝固性的( 1 9 9 9 ) 。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目前可见的中文 研究文献和权威的字典或词典中,对“s t e r e o t y p e ”这个术语的冠名 有两种,即“刻板印象”或“刻板 以及“定型 虽然“s t e r e o t y p e 在 不同的辞书中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各自所指代的内涵则是基本一致 的无论是从词源、词义上讲,“s t e r e o t y p e ”与“刻板 、“刻板印象 的两两匹配都要比与“定型”、“定型化”的两两匹配来得更为直接、贴 切与写意。本着翻译中应当遵循的“信、达、雅 原则,将“s t e r e o t y p e 释义为“刻板”或“刻板印象”应当更加妥当一些。正因为如此,兼之社 会心理学的研究核心之一即是群际关系以及个体见之于群体的知觉 或行为,故而将沿用“刻板印象”指向“s t e r e o t y p e ;同时,鉴于 “s t e r e o t y p i n g ”具有动词的性质,因而将其翻译为“刻板化”( 王沛 2 0 0 0 ) 。 硕士学位论文 连淑芳( 2 0 0 3 ) 在其博士论文中界定的定义是:刻板印象是关于特 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社会群体及其 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 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通常与种族,地区,性别,职业,年龄 有关。内隐刻板印象的种类很多,如种族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 年龄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印象等等。 1 2 2 刻板印象的形成 1 2 2 1 研究理论 ( 1 ) 激活扩散理论 ( c o i l i n & l o f t u s ,1 9 7 5 ) 按照理论,在个体认知表征中的概念是被占据空间组织的,诸如 联想的概念( 老年人精神矍铄) 比不联想的概念( 老年人血气 方刚) 联系更加紧密。因为这一排列,通过激活扩散的过程,一个概 念的激活引起附近的联想的概念的激活。结果:一个概念( 老年人) 的 出现,与一个不相联系的概念( 血气方刚) 相比较,促进了一个相联系 的概念( 精神矍铄) 的随后加工。最为重要的是,这一事件的关联是在 没有知觉者意识或意图时内隐地发生的,并且它能被操纵和进行实验 研究。这也验证了后来的联想网络模型的研究者( m a n i se l ;a l1 9 8 8 ) 的 假定:刻板印象是一个相互联接的属性的网络,属性间的联系能被自 动的激活,因此,刻板印象能在知觉者无意识或无控制的状态下操作。 ( 2 ) 语义启动 启动效应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被试没有意识到启动任务与随后的 目标人判断之间的关系。如果实验控制不当,即被试意识到了这种关 系,很有可能启动效应消失甚至关系逆转。在实验中,被试是否意识 到两种实验之间的关系呢? 实验结束后,询问被试两个小实验之间有 否联系,结果没有被试觉察此联系。研究采用的是语义启动技术,是 使实验刺激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或隐蔽。除了阈下呈现的启动刺激之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外,还可以将任务指导语设计成隐藏了项目之间任何联想的方式 ( b a n a j i & i i a r d i n ,19 9 6 ) 。 ( 3 ) 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型:“图式过滤器模型”:刻 板印象通过充当一个过滤器来易化信息加工活动,它提供了一个具有 过滤作用的心理图式,借助于这一心理图式来促进对“与刻板印象一 致的信息的加工,同时过滤捧“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从两节 省下大量认知资源。相对于不一致性信息丽言,刻板印象对一致性信 息存在编码优势。在认知资源缺乏时,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基本的过 滤器模型有“概念过滤器模型和“注意力过滤器模型”两种变式。前者 认为,刻板印象会促进对一致性信息的意义的理解,而不致性信息 则难以理解;后者认为,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注意力全部指向于一致 性信息的加工,不一致性信息则完全被忽略。“联想网络模型”:在 高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会促使人们进行“不一致性解决过程”, 不一致性信息会比一致性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加工;但当认知资源缺乏 时,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不一致性解决过程”,又因刻板印象为 一致性信息提供了概念流畅性,对一致性信息的加工反而优于对不一 致性信息的加工,低认知资源正好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实际认知状态相 一致。灵活编码模型”:刻板印象会从不同的维度同时促进对一致 性信息和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刻板印象充当 一个解释性的图式来促进对一致性信息的概念编码,相应地会对一致 性信息进行较少的知觉编码,用较少的认知努力就会理解其意义,从 而节省下大量认知资源。由于不一致性信息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节 省下的认知资源可被转而用于加工不一致性信息,但主要是对其表面 知觉特征进行编码。因不一致性信息与预期不一致,其概念编码会受 到抑制。可见,当认知资源缺乏时,刻板印象同时促进了对一致性信 息和不一致性信息的编码尊即注意力分配有利于不一致性信息,刻板 硕士学位论文 印象会促进对不一致性信息和抑制对一致性信息的知觉编码;同时刻 板印象会促进对一致性信息和抑制对不一致性信息的概念编码。通过 这种灵活编码活动,刻板印象在维持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又能保持着警 惕性,以在必要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编码模型 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前两个模型的缺陷和不足。 ( 4 ) 内隐理论 根据d w e c k ( 2 0 0 1 ) 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拥有关于人类特 性是固定不变的或是具有适应性的明确内隐的概念。由此建立了两种 不同的内隐理论一实体理论与动态理论( g l a i n s k y , a d ,m o a k o w i t z ,g b ,2 0 0 0 ) 。实体理论认为个性特点是固定的,以一个实体的形式存在 的;而动态理论认为个性特点是可以适应的,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是能 发展变化的。 ( 5 ) 刻板印象控制的理论 自从认识到偏见是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以来,研 究者们一致都在关注刻板印象的控制与改变的问题。有人提出刻板印 象改变的簿记模型、转换模型和非典型模型( q u e l l e rs ,s m i t he r ,2 0 0 2 ) 。也有学者提出了两种控制刻板印象的策略压抑策略与观 点采择策略,因为在这两种策略中也包括内隐加工与外显加工 ( m o n t e i t h ,m j ,s p i c e r , c v = ,t o o m a n ,gd ,19 9 8 ) 。 ( 6 ) 刻板印象威胁理论 刻板印象威胁这一概念最初由s t e e l e & a r o n s o n 在1 9 9 5 提出, s t e e l e ( 1 9 9 7 ) 认为刻板印象威胁机制主要是指消极自我刻板印象的激 活会引起个体的压力、害怕体验这一理论预测,导致个体完成任务的 水平降低,原因是个体害怕自己印证消极的刻板印象,从而产生受威 胁的消极体验。即个体意识到刻板印象的消极意义,体验到刻板印象 的威胁。刻板印象威胁理论主要是研究消极刻板印象激活对行为的影 响作用,强调激活中的情感和动机状态。 6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 7 ) 观念运动理论 c a r p e n t e r ( 1 8 7 4 ) 首次提出了“观念运动,他认为观念达到一定 强度,活动可不需意志自动产生,因此,观念导致活动的产生就像大 脑的简单条件反射活动一样。b a r g h 等认为观念运动理论是指头脑中 的观念会自动激活相应的行为( s a r g h ,c h e r t ,e ta 1 ,1 9 9 6 ;d i j k s t e r h u i s , 2 0 0 1 ) 。根据观念运动理论,他人刻板印象和自我刻板印象的激活具 有相似的行为效应,因为无论是自我刻板印象还是他人刻板印象的激 活都会对行为产生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即如果刻板印象中包含了某些 行为的信息,当刻板印象激活后这些行为很可能就自动启动。如非裔 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可能激活懒惰这一属性,这导致非裔美国被试会在 测验情境中产生相应的行为( 如猜题,不仔细阅读) ( w h e e l e r , j a r v i s ,& p e t t y , 2 0 0 1 ) 。观念运动理论认为,刻板印象启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 是消极的,强调的是已有的认知建构模式的激活,它可以直接改变个 体行为,而不改变个体有意识的动机和情感( b a r g h , 1 9 9 7 ) 。观念运动 理论路径:刻板印象激活_ 特性激活( 如不聪明或懒惰) 一行为表征一 行为( 测验成绩较差) 。 ( 8 )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对刻板印象威胁理论的拓展) 包括自我刻板印象( 积极 的和消极的) 和他人刻板印象的行为效应。一些研究证实积极的自我 刻板印象会产生积极的行为表现。另外,当他人刻板印象引起了自我 比较时,就会与自我相关联。因而,他人刻板印象引起的动机也会导 致同化效应,比如在白人被试中激活了亚洲人擅长数学的刻板印象, 结果引发了被试与亚洲人的自我比较,从而激发了被试的表现动机, 结果使得他们在数学测验中表现较好( a r o n s o ne ta l ,1 9 9 9 ) 。动机理论 路径:刻板印象激活_ 特性激活( 如不聪明或懒惰) 一焦虑、行为( 测 验成绩较差) 。 动机理论与观念运动理论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发 硕士学位论文 挥作用:当被试没有意识到刻板印象或被试没有将刻板印象激活与后 继行为联系在一起时,刻板印象激活所产生的自动化的行为效应可以 用观念运动理论加以解释;如果被试意识到刻板印象的激活,行为的 改变可以用动机理论加以解释。将以上的两种理论看成是互补,而非 对立,将有益于研究的设计和对结果的解释。 1 2 2 2 刻板印象的心理袁征 关于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即刻板印象在个体大脑中是怎样被表 征的,其表征模型有五种:原型模型( p r o t o t y p em o d e l ) 即知觉者存 储了群体典型特征的抽象信息,并在个体与原型的相似性比较中判断 个别的群体成员,激活和运用刻板印象;样例模型( t h ee x e m p l a r m o d e l ) u p 群体的表征通过特别的、具体的样例得以储存,当知觉者遇 到一个样例时可激活和运用刻板印象;联想网络模型( a s s o c i a t i v e n e t w o r k sm o d e l _ ) 即刻板印象被认为是一个相互联接的属性的网络,属 性间的联系能被自动的激活,刻板印象能在知觉者无意识或无控制盼 状态下操作:图式模型( s c h e m am o d e l ) 即认为刻板印象是通过匿 式的方式得以表征的,是对群体及其成员高度概括与抽象的一组信 念。基础率模型( b a s er a t e sm o d e l ) 即研究当个体化信息出现时, 刻板印象常常被忽略,怎样有效地区分个体化信息和基础率和怎样更 好地综合个体化信息和基础率的问题。 1 2 3 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 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领域 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刻板印象引起了社 会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兴趣,形成了社会文化学、团体动力学和认知理 论等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和三种主要的刻板印象理论走向:心理动力学 ( p s y c h o d y n a m i c ) 走向、社会文化( 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 ) 走向和认知( c o g n i t i v e ) 走向( a s h m o r e ,d e ib o c a l 9 8 1 )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动机驱力与心 理利益的作用。这种走向起源于精神分析主义。主要的课题涉及到诸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如将与自我有关的压力源投射或转移到他人身上、或日替罪羊等的防 御机制,并且强调儿童早期生活经验是如何对群际知觉的过程中的内 部精神需求进行解释。社会文化学派则集中探讨了通过社会学习与社 会强化如何获得并维护群际观念和态度的各种途径。其焦点在于刻板 印象与偏见是如何通过社会化经验、伙伴群体的影响以及媒介渲染获 得与保持的。而社会认知分析则力图理解群体与群体成员的知觉中认 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作用,将刻板印象看作是一种可以引导信息加工 的观念系统或认知结构,它强调信息加工系统的机能以及该系统如何 影响群体与群体成员的知觉,也强调从外界刺激提取的信息,以及人 际行为知觉的最终形式之间的信息加工机制的中介作用。 1 2 3 1 刻板印象的早期研究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认知图式,刻板印象是由人们对于某些社会 群组的知识、观念和期望所构成的认知结构。在内容上,由于刻板印 象的具体内容即目标群体的主要特征随着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时 间和情景的不同而变化,社会心理学一直局限于对某些对象群体的特 征进行描述,回避对于刻板印象的内容分析和心理结构研究。早期的 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 板印象内容的评估上,研究者们往往很难达成共识:第一,研究者们 提供了无数的定义,一些概念将刻板印象与神话、传说或掌故混为一 谈,这是一种丰富、松散而复杂的概念趋向;而另一些则提供了比较 狭义、更加集中的概念,诸如将刻板印象定义为与某个社会群体相连 的品质形容词簇。后一种趋向力图促成刻板印象的操作与测量。第二, 如何确认刻板印象的具体特征或独特属性。一些理论认为由于刻板印 象将所有的群体成员定性为相同的属性,因而必然源于“错误的推 理 。因此,反映在刻板印象描述中的过概括化( o v e r g e n e m l i z a t i o n ) 趋 向实质上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机能;此外,刻板印象也可定性为认知的 僵硬性( r i g i d i t y ) ,这一点反映为它随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的持续性以 硕士学位论文 及对变化的抵制性。在方法上,刻板印象早期的研究阶段主要采用的 是偏向主观测量的外显方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到了 上世纪8 0 年代以后兴起的内隐记忆实验范式的影响,社会认知的研 究方法就经历了从直接测量到间接测量的演变过程。使得刻板印象的 研究从过去的社会心理学方法逐渐转移到了实验心理学方法。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人们将重点放在刻板印象的认知加工过程 和影响因素方面,如基于社会分类和关系性质的“分类与关联自动偏 向理论”、基于群体资源受到威胁的“现实群体冲突理论”、基于群体 社会地位受到威胁的“社会优势取向理论”、基于群体成员身份受到威 胁的“社会认同理论”与寻求群体和谐性的“内群体偏好理论”等。然 而,刻板印象的认知加工机制需要在不同的刻板印象实例中加以验 证,这样刻板印象的内容就成了社会心理学难以回避的问题。于是, 近年来刻板印象的内容渐渐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人们提出了不同的 刻板印象的内容结构维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f i s k e 等人提出的刻板 印象内容模型( s t e r e o t y p ec o n t e n tm o d e l ,s c m ) ,而且s c m 得到了 在不同文化样本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 1 2 3 2 刻板印象的新近研究一内隐刻板印象 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包括一个 外显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内隐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随着 2 0 世纪9 0 年代,g r e e n w a l d 和b a n a j i ( 1 9 9 5 ) 与杨治良先生分别提出内 隐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明确地被称为内隐社会认知现象,社会 行为以内隐和无意识的方式操作或者说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缺乏意 识监控或者无意识的状态下,主体对社会刺激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近 年来对于刻板印象激活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焦点。在此还需要提到一个 与刻板印象关系密切的研究新热点。在社会认知的群体心理研究中, 关于社会标签( s t i g m a ) 的研究主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g o f f m a n ( 1 9 6 3 ) 用“标签”来指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有信用不良等缺陷和 1 0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不被人们重视的人。a l l p o r t 等人( 1 9 7 9 ) 对社会标签进行研究后认为, 被标签的经历及想象得来的对标签的同化和个体所在群体的刻板印 象有关,同化反过来又会改变甚至损害被标签者的个性。所以在当代 的研究中,标签化主要被视为一种情境威胁,刻板印象威胁也是一种 情境威胁,因此两者关系密切。个体处于一个被标签化了的情境中所 产生的体验会影响到人们如何判断和评价他们,刻板印象和标签在影 响人们行为的作用上是十分相似的,所以有关社会标签的研究对刻板 印象研究是一个积极的补充。 1 2 3 3 国外相关研究 ( 1 ) 内隐种族刻板印象的研究 相对于在外显的自陈式问卷中,被试倾向于表现出对种族的无偏 性。但很多情况下,个体会无意识地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种族倾向,因 此将无意识的部分分离出来,就能证明内隐种族刻板印象的存在性及 其基本特性。 1 9 3 3 年,k a t z 和b r a l y 发表了关于大学生之刻板印象的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有8 4 的被试认为黑人迷信,7 8 的人认为德国人具有 科学头脑,7 9 的人认为犹太人精明。对比而言,对中国人就很少共 同的意见,但是也有3 5 的人选择了迷信这个特征。 g a e r t n e r 和m e l a u g h l i n ( 1 9 8 3 ) 的实验结果表明:白人被试对白人一 积极单词对的反应比黑人一积极单词的反应快( 如白人一精明、黑人一 精明) ,而这样的差异在消极特质判断中并未出现( 如白人一懒惰、黑人 一懒惰) 。 d o v i d i o 等人( 1 9 8 6 ) 的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表现出启动单词是白 人时对积极单词的反应速度比启动单词是黑人时快。研究成功地确立 了刻板印象的内隐( 自动化) 运作原则。 g i l b e r t 和h i x o n ( 1 9 9 1 ) 贝l j 发现,给被试观看一段包括一位亚洲妇 女的录像所激活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后继的残词补全作业。 硕士学位论文 s t e e l e & a r o n s o n ( 1 9 9 5 ) 的研究发现刻板印象激活会使人们的行 为产生同化效应:在非裔美国被试中激活有关非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 会降低他们完成学业测试的水平。 g r e e n w a l d 等( 1 9 9 8 )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黑儿白人种族刻板印象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易于将白人和好的属性连在一起,而 将黑人和坏的属性连在一起,证实了种族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 g r e e n w a l d 等( 1 9 9 8 ) 同时还研究发现了明显的内群体外群体效应,即 人们更容易把快乐的词语与具有他们自己的民族的特征的名字相连, 不快乐的词语与具有对方民族特征的名字相连,且内隐态度间的差异 比外显态度间的差异要大。 ( 2 )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 1 9 6 8 年,美国心理学家r o s e n k r a n z 等人发现大学生们也都认为 男女之间存在心理差异,且他们对两性赋予了不同的期望特征。 j a c o b y 等人通过名望判断实验对在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中的 性别与成就之间的刻板印象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供了将内隐记忆 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内隐刻板印象的范例。b a n a j i 和g r e e n w a l d ( 1 9 9 4 ) 使用上述程序的实验结果说明男性的成就要比女性高这样的内隐性 别刻板印象。 b a n a j i 等人( 1 9 9 3 ) 基于男性与攻击性相联系、女性与依赖性相联 系的文献所证实的刻板印象,探究了激活这两个特质之一是否会对女 性或男性靶子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激活的特质可能 仅对与之具有刻板印象适宜性的范畴( 男性或女性) 产生影响,进而证 实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 ( 3 ) 内隐年龄刻板印象的研究 b a r g h ,c h e n 和b u r r o w s ( 1 9 9 6 ) 用句子拼凑任务启动大学生被试, 在年轻的大学生被试中激活老年人刻板印象结果导致年轻人学生的 走路速度放慢,但也有少数研究发现了对比效应( 产生与激活的刻板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印象不一致的行为) 。 l e v y ( 1 9 9 6 ) 的研究表明:激活的老年人刻板印象可以是积极的( 如 智慧) ,也可以是消极的( 如衰老) ,也可能同时激活积极和消极的特征。 刻板印象可以由自我激活产生自我刻板印象,也可以由非自我激活产 生他人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可以启动老年人刻板印象( 自我刻板印 象) ,年轻的人学生也可以启动老年人刻板印象( 他人刻板印象) 。 h a u s d o r f f , l e v y 和w e i ( 1 9 9 9 ) 验证关于年龄的积极和消极的词对 老年人步行能力的影响,表明积极的在成绩上有一个积极的影响,消 极启动在步行能力上没有影响。 ( 4 ) 内隐体形刻板印象的研究 t e a c h m a n ( 2 0 0 1 ,2 0 0 3 ) 等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内隐体形刻板印 象。结果发现,人们对肥胖者存在一定的内隐刻板印象,无论是使用 词汇还是图片作为概念词刺激,无论是纸笔内隐联想测验还是计算机 内隐联想测验,都发现了人们对瘦人的偏好。美国i a tc o r p 的一项 研究( 2 0 0 6 ) 用图片作为刺激研究了美国人对于胖子和瘦子的刻板印 象,结果也显示人们对胖的人存在偏见,容易将他们和消极的东西联 系在一起。 ( 5 ) 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 g i l b e r t 和h i x o n ( 1 9 9 1 ) 用词干补笔( w o r df r a g m e n tc o m p l e t i o n ) 任 务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见过一名亚洲女性之后,个体更倾向于带着 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填空( 例如,礼貌( p o l i t e ) ) ,而不是以反刻板印象 的倾向进行填空( 例如,警察( p o l i c e ) ) 。s t a n l e yb w 0 1 1 ( 2 0 0 4 ) 采取在线 调查的方式,对4 0 0 多名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美国人进行了访问,结果 显示出不同城市的居民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刻板印象。 ( 6 ) 其他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 f e i n 和s p e n c e r ( 1 9 9 7 ) 认为自我形象的威胁刺激人们通过寻求别 人的负面的刻板印象而使自我感觉良好;s p e n c e re t a 1 ( 1 9 9 8 ) 的研究 硬学位论文 表明:那些收到负面评价反馈的被试则表现出强烈的自动刻板印象, 自动刻板印象能够被一系列的因素所缓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s i n c l a i r 和x a n d a ( 1 9 9 9 ) 认为人们有抑制和放大刻板印象的倾向。 m o s k o w i t z 等( 1 9 9 9 ) 发现具有长期公正目标的入比不具有此心态 的入表现较少的自动刻板印象。 s e c h r i s t 和s t a n g o r ( 2 0 0 1 ) 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刻板印象也受社 会动机的影响,即会受当时社会情景的需要和当事者与他人的个人关 系状况的影响。 w h e e l e r & p e t t y ( 2 0 0 1 ) 研究发现很多刺激可以激活刻板印象:可 以是微弱的( 如呈现某个词汇) ,也可以是强烈的( 如呈现某个类别成 员) 。刻板印象激活后个体所产生的行为效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产生与激活的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行为( 同化效应) ,另一类是产生与之 不一致的行为( 对比效应) 。 ( 7 ) 内隐刻板印象的e r p ( 事件相关电位) 研究 e r p 技术遥过对脑电波的测量收集刻板印象的神经生理活动的 证据。一般认为e r p 成份的波幅反映人脑兴奋性的高低,而潜伏期 则是神经活动与加工过程的速度和时间评价。c a c i o p p o 及其同事的研 究表明启动类别与目标刺激不一致时会在目标刺激呈现后大约3 0 0 到6 0 0 毫秒内激起一种大波幅的后期正e r p 成分;行为效价也对e r p 的波幅产生影响。表明e r p 的波幅与对异常社会信息的加工有关。 目前刻板印象的e r p 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族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 两个方面。 i t o ,l a r s e n ,s m i t h 和c a c i o p p o ( 1 9 9 8 ) 等人的研究表明消极刺激比 积极刺激诱发更多的信息加工。i t o 和u r l a n d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信 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注意就指向种族和性别线索,由黑人图片引起的 n1 0 0 和p 2 0 0 的波幅比自入引起的波幅大,由男性图片引起的p 2 0 0 波幅比由女性图片引起的p 2 0 0 波幅大,这一结果说明种族和性刹信 1 4 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 息是自动编码的,同时也表明在刻板印象中黑人更多的与暴力、攻击 性和危险性相联系,并且作为外群体成员受到了更多的注意。而男性 与女性相比也被认为更具有危险性。a m o d i o 、d e v i n e 等人用e r p 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o s t e r h o u t 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e r p 对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 一致的句子敏感,与性别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引起的e r p 效应与 各种不合句法的句子引起的p 6 0 0 效应类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