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_ _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 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墨寰墓麦茬誓裹笺亍整指导教师签名:蛰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么2 兰里 指导教师签名: 叁 兰! 釜 2 帅,年,月膨日2 尸。r 年r 月侈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乃彬主 ) 帅,年岁月几日 摘要 科学哲学的发展已经有2 0 0 多年的历史,在此期| - i 1 ,产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 科学哲学学派。本文主要考察了科学哲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汪伪主义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的方法论 观点及其对经济学方法论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是实证的研究方法,即从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实例中来体现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 响不仅体现在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体现在对经济学家的人生观、经济学 派的变革、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通过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科学哲学方法论经 历了从证实到证伪,从理性到非理性,从静态到动态,从- - j t :至l 多元,从内部到 外部,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一个这样的发 展过程。科学哲学利经济学方法论之间渐渐形成了。种同生共进、互通共助的良 性发展关系。经济学方法论也随着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发展,由封闭和防卫走向了 丌放和创造。 关键词:科学哲学;经济学方法沦;证实;证伪;历史;多元 a b s t r a c t i h cd e v e l o p m e n t0rp h i1o s o p h yo fs e i e n c eh a sah i s t o r yo fm o r et h a l l 2 0 0y e ars ,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 ,h a v ep r o d u c e dal o to fp o w e r f u ls c h o o l so f 。 p h i l o s o p h yo fs c je n g e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vje w o rp 】i l o s ( ) f ) 1 y o fs c i e n c e , in c l u d in g1n g i c a l e m p jr i c l s m ,p o p p e r s f a l s i f i c a t i o n i s m ,k u h n s h i s t o l “i c is m ,l a k a t o s s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f a l s if i c a ti o n i s i l la n df e y e r a b e n d sp l u r a l i s m ,t h e s em e t b o d o l o g i c a lv i e w s p r o d u c e ds o m e m p m 、t l n t i n f l u e n c et oe c o n o m i cm e t h o d o l o g y t h i sp a p e r a d o p t e ( 1p o s i t lv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il c o m e sf r o mt h e 1 is t o rjc a li n s t a n c e s ort h ed e v e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n i c s 。f h i sk i n do fi n f u e n e en o tm e r e l ye m b o d y 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o fe c o n o mjc s a n ds t i l le m b o d yi ns u c ha l lr e s p e c t s m st h eo u t l o o ko n1if eo f c o o n ( ) m is t t h ec h a n g eo ft h ee c o n o m i cs c h o o l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o n1 1 1 8 i n s t r e a me c o n o m i c s t h r o u g ht h ep o s i t i v er e s e a l c ht h a t c a nb es e e n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o f d h i l o s o p h yo fs c i e n c eh a sb e e n9 0 1 et h r o u g hf r o mv e t i f i c a t i o nt 0 f a l s if i c a t io n ,f r o mr a t i o n a 】it yt oi r e 8 t i o n a l i t y ,f r o ms t a t i ct od y n a m i c , f r o ms i n g l et op l u r a l i s m ,f r o mi i i s i d et oe x t e f r a l ,f r o mt b e e r yt op r a t t i c e t h ed e v e o p m e n to fe c o t 】o m i c t h e o r yh a sr o u g h lyg o n et h r o u g hs u c ha l l o v ohj t jo i lt o o k e yw o r d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s c i e n c e :e c o n o m f cm e t h o d o o g y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f 州s i f i c a t o n :h i s t o r y :p lur a l i s m 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j 予百 ( 一) 科学哲学的形成 1 科学哲学的含义 在目前的汉语语境中,科学哲学有两重含义:一是指s c i e n t i f i cp h i l o s o p h y , 印科学的哲学,意指这种哲学是科学化了的哲学,而彳i 是非科学或伪科学的哲学。 二是指p h i l o s o p h yo fs c i e n c e ,即关于科学的哲学,意指这种哲学是以科学为研 究对象的哲学。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是j - - a b 。日后一种意义上的哲学。本文所说的 科学哲学也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哲学。 自从人类有了灿烂的文化以来,就有科学知识的出现,也就有科学哲学所要 研究的题材。而自从有系统的哲学,就有关于人类认识的理论,也就有关于最完 善的认识即科学知识的理 仑。这样看来,科学哲学应是古已有之。但它在哲学中 还未发展为独立的分科,所以还未叫做科学哲学。而且,在牛顿的时代和以前, 当最先进的自然科学还被称为自然哲学的时候,科学与哲学在名义上还没有完全 分家,就更4 i 可能有科学哲学的名称了。“科学家”( s c i e n t i s t ) 一词直到1 9 世 纪才出现。那是在1 8 3 3 年剑桥召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会议上,著名科学史 利科学哲学家威廉休厄尔( nw h e w e l1 ) 建议仿照“艺术家”( a r t is t ) 一词创 造出。个新词“科学家”,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样些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 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在这之前,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大科学家自然也被称为自 然哲学家,他们自以为从事的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这一点,我们从许多科学著作 的名字中办能看出。例如,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体系的原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进化论最伟大的先驱拉马克的代表作是动物哲学:近代原子论在化学中 的复兴者道尔顿的著作是化学哲学的新系统;光之波动说的光大者,英国物理 学家托马斯杨写过自然哲学讲义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单纯以科 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必定在“科学”和“哲学”被相对区分开来之后才呵 能l | 现,才可能作为“科学哲学”的独立学科而出现。 ”吴圉盛:科学构历程,北京大学“1 版m2 0 0 2 年,第1 4 贝。 2 科学哲学的诞生 科学哲学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1 9 【! j = 纪中期前后的事情。休厄尔是近代 西方科学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归纳科学史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学哲 学著作。在科学哲学史上,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j o h ns t u a r t m i1 1 ) 的逻 辑体系i 土i 是具有同样重要价值而且影向更大的一部著作。休厄尔和穆勒分别是 t 9 世纪科学哲学两大学派的奠基人。一派主张科学理论是一个假说演绎系统,提 倡检验假说的科学方法;另一派j j 张科学理论是经验概括,提倡归纳法。休厄尔 和穆勒的思想叮归属于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 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这一学派是在西方 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遁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法国 哲学家孔德是这一学派的创始入之一。 奥古斯都孔德( a u g u s t ec o m t e ) 之所以被推崇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由 i 他最早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原则。后来的实证主义思潮各流派都坚持了这个原则。 “实证”( p o s i t i v e )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 o s i t i v u s ,其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孔德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证哲学”,其日的在于表明他的哲学是以近代实验为根据 的一种“科学的哲学”。i l 德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依据,以可以观察 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l 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 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 形而卜学的思辨概念。他说,实证哲学的“一切本质属性都概括在实证这个词中, 我把这个词列入一种新哲学之首”。“。所谓实证指的是具有“实在”、“有用”、“确 定”、“精确”、“肯定”、“千h 对”等意义的东话。如果蜕各门实证自然科学是以各 类可以观察到的特殊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它们的规律为目的的 话,实证哲学的任务则是考察各门自然科学的规律以及它们所利用的方法,并划 它们加以综合,以便揭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 实证主义不仅是1 9 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 e | 勺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 大的影响。由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最早强调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因而被认 为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它的产生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雏 形的形成。后来在西方各国流行很广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的 某些科学哲学流派都是实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 “o l 德:实订 :主义概观,商务印书馆,19 :琳年第8 页 通过实证方法与思辨方法分离科学与哲学的方法论观点,在1 9 世纪末和2 0 世纪初被寸比科学家所接受,并运用这种观点对自然科学基础进行了哲学改造。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斯特马赫( e r n s tm a c h ) 试图完全剔除物理学中的 7 眵而h 学,削减它的理论结构,直到只剩下“实证科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马 赫提出了“意义的经验标准”。这一标准拒绝承认那些没有经验基础的,其术语中 包含不可观察的客体或事件的命题,并将此类术语和命题逐出正统的科学殿堂, 使科学和形而上学完全分家。马赫主义的实汪性标准使具体的诸门科学一个接一 个地从哲学中独立分化出来,实证方法却不断渗入到人类主体活动和内在精神活 动的研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使社会和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领域也逐渐被 “科学化”。了。 进入2 0 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原子内部,以研究低速宏观客体为对象 的古典物理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已为研究高速微观粒子为对象的现 代物理学所取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在经典物理学束缚下的思维方式, 使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泌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及更深层次深入。由于微观世界 及其规律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感受,使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具有赢度抽象化、 数学化、逻辑化的特征,这又促成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数理逻辑的形 成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近代影响巨大的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实 证主义这两个有亲密血缘关系的哲学流派。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马赫主义的数理逻 辑化。“正是j = _ 于逻辑实证主义具有适应现代物理学和数理逻辑的科学性 特征,白本世纪( 2 0 世纪作者注) 3 0 年代后,它就逐渐成为西方影响最大的 哲学流派之一。” 伯特兰罗素( b e r t r a n dr u s s e l l ) 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创始人,他在我们 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科学方法在哲学中的作用范围一书中,提出了“逻辑是 哲学的本质”的r _ j 号。这个口号况出了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共同特征, 标志着新实证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 的诞生。i 塞- b 口号是建立 在实证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罗素肯定了实证乇义的原则。他认为认识只能局限于 经验的领域,经验以外是否有物存在,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传统的哲学问题 是矸;可知的,没有意义的。他写道:“一种真正科学的哲学,并不提出,也不企图 。夏撼描:现代西方哲学救程新编( l 册) ,高等教育 ;版社,1 9 9 8 年,第9 8 页。 提出关于人类或宇宙的命运问题的回答。”“那么,科学哲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和r a 容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过去的实证主义哲学家们,无论是孔德,还是马赫,都没 有明确pj 答过这个问题。罗素对它作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 这就是说,如果科学的任务,如马赫主义所认为那样,是对经验材料做i :1 1 化繁为 简的逻辑整理,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的分析:分析、检查 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简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法则,有没有因逻辑混乱而 造成的错误,以保证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或正确性。 罗素之所以自称他的哲学为“逻辑原予t 义”,在于他“把经验世界归结为许 多孤立的原子事实的机械集合”。他写道:“我所提出的哲学可以称为逻辑原子主 义或绝对多元论,因为它肯定了存在着许多个别事物,并否定了由这些事物构成 的某种统一陛。”。与此相关,罗素相信逻辑在认识世界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他 说:“我认为哲学中最根本的是逻辑,反映个学派特点的应当是它的逻辑,而不 应当足它的形而上学。我自己的逻辑足原子的,而我所要强调的征是这个方面。 因而,我宁愿不把我的哲学描述为实在论,而将其描述为逻辑原子主义一 一不管有无前缀修饰语。” 罗素的逻辑原予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的构造,研究世界的 终极成分,研究这种世界的构造和终极成分与语言中的命题之问的对应关系。而 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步分解为 一些简单的、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这种哲学理想和分析方法对逻辑实 汪主义产1 三了巨大影响。p 尔纳普( r u d o l fc a r n a p ) 的代表作世界的逻辑构造 就是在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i s jh t ,罗素对命题意义所作的 逻辑分析,也直接导致了维也纳学派主要思想的形成。“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标志 着西方科学哲学的成熟。 ( 二) 科学哲学的发展概况 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第一个流派。按照逻 :i ,罗妻i ,! 孽塑茎专篓塑些墅的? 识是科学方法仆哲学中的作用范m ,1 9 1 4 年英文版第5 页,转引白夏挂 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 卜卅) ,高等教育出版祉,i 9 9 8 年,第1 0 1 页。 一“ ! 夏皋松:现代西方哲学救程新编( g i l t ) ,高等教育i = | 版社,1 9 9 8 年,第i 0 4 页。 ”罗零:塑秘主义和逻辑,1 9 8 1 年英义版,第1 1 页,转引自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礼, 2 0 0 0 牛,第2 6 2 砸。 。罗紊:逻辑与知识,商务印忙馆,1 9 9 6 年,笫3 9 3 页。 。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终济版社,2 0 0 0 年,第8 8 砸。 4 辑经验主义者的观点,一切有意义的知识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经验的知识,一类 是逻辑的知识。经验知识是归纳的,依赖于事实,具有或然性质;而逻辑的知识 是分析的,具有必然性质。但是逻辑知识又可以还原为经验知识,它根源于经验 知识。除此之外,其它知识都是形而上学的命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假命题。 逻辑经验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归纳主义的科学观。它认为,科学理论的基础 足经验巾的观察,观察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一切理论的陈述都可以被还原为 经验性的观察陈述,而观察陈述则是可以通过我们感官的观察所证实。我们从有 限的单称陈述中,可以归纳得出全称陈述的定律,这种概括出普遍定律的方法是 合理的。所以,科学基于归纳原理。按照朴素的归纳主义的理论,科学知识的主 体是建立在由观察所提供的那种可靠的基础之上。它是通过归纳建立起来的,并 随着由观察利实验确立的事实数目的增加。随着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技巧的改进而 使我们对事实的了解变得更加精确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范围更广、概括更强的定 律和理论通过精心的归纳推理建立起来。所有演绎推理都是建立在归纳的前提基 础上。归纳主义还认为,经验的观察可以是中性的,不受理论污染的,观察陈述 是客观的。 由此可见,逻辑经验主义的学说存在着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方面。这些方面 包括只考察科学理论的证明,而未能考察科学理论的发展:只考察科学理论的逻 辑方面,却未能考察科学理论在其发展巾的非逻辑方面。因此逻辑经验主义的学 说一方面导致了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的形成,另一方面导致了以库恩为苗 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形成。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所建立的是一种“猜想一反驳”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的 逻辑足:从单称陈述虽然不能绝对地推出全称陈述,但是由单称陈述却必然地能 否定全称陈述。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陈述都从来不能从观察陈述中演绎出来, 电不能被描述为观察陈述的真值晒项;证实并不能最终确证一种理论,而证伪却 1 1 j 以最终否证一个理论或确汪它的局限性:一个理论只有直面证伪或乐于被证伪, 爿具有科学的属性。 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由于坚持严格的证伪标准而很少被理论家们所运用。 因为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如果理论一旦被证伪就遭淘汰,那么许多公认是最佳范 例的科学理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被摒弃。为了补救朴素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提出 了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该理论用“研究纲领取代波普尔 的“理论”。研究纲领由作为基本假定的“硬核”和由各种辅助假设、初始条件构 成的“保护带”组成。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理论。“保护带”的任务是当经验检 验对理论不利时凋整辅助假设以保护硬核。这种调整如果给理论带来了更多的经 验内容,使它说明了更多的事实和现象,则被称为“纲领的进步”。而且,只有当 一个更好的理论出现后才能证伪一个旧理论。 证伪主义从科学发展与进步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科学哲学观。与逻辑经验主 义的静力学的科学哲学观相比,它坚持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学观点,并解决了以往 科学哲学中只关心科学证明而不关心科学发现的矛盾。这是它的进步性。但是, 证伪主义尽管在一系列观点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有很大不同,但在按科学本身来分 析科学这一点上却与它们相一致。它们虽然开始转向动态地研究科学发展模式, 但只是从纯逻辑的方面去进行探讨,没有从科学发展的史实巾来探讨和总结,以 致它们所描绘的科学发展模式总是与科学发展的史实不相符合。这就引发了历史 主义科学哲学的兴起,即把科学史的研究与科学社会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席恩的科学糯学被称为“非正统的”科学哲学。因为这种科学哲学与以往的科 学哲学不同,它比较注重科学史与科学实践,而不是拘泥于形式的研究。库恩认 为,对理论、确证、归化所作的正统分析与实际的科学实践大相径庭,需要对科 学进步做出理性的重组。库恩对科学发展的分析是从历史主义方法着手的。首先, 他划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划分,即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危机时期 科学革命时期四个阶段。同时,他还强调了形而上学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 强渊了世界观的新旧交替。这一切都符合历史研究的方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 学是没有基础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研究则是盲目的。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是 相互依存的。 从科学史角度研究利学哲学当然是可取的,但库恩的历史主义方法却带有很大 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他把科学理论看作是解决难题的工具,从而贬 低了科学的客观性;第二,他过分夸火了科学社会学的因素,把科学范式的转换 看作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的转变过程,把它看作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信仰 的改变,使科学哲学变成了科学心理学。 将历史主义学派推向极端的是费耶阿本德。首先,他对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 的证伪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其次,在方法论i = - , 费耶阿本德反对单一、独断、不变以及“普遍适用”的教条式方法,主张开放型、 g , i n n , d 自由选择的方法,也就是“怎么都行”的方法。这是他的多元方法论的 根本原则。 ( 三) 科学哲学进入经济学方法论 1 经济学方法论发展概况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经济学逐步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至今已有2 0 0 多年的历史。2 0 0 多年来,在经济理论发展的同时,经 济研究的方法也相应地在发展着。作为专门研究经济学方法的学问经济学方 法论同样也在逐步完善与成熟起来。在经济学发展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在建立其 理论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独到的研究和建构理论体系的方法。与此相适 应,经济学理论界也开展了对方法的专门研究,构成了经济学方法论这一经济学 分支学科。 经济学方法论在它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过程中,曾受到哲学方法 和自然科学方法以及其它具体科学的重大影响。这其中尤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 影响最为强烈。纵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每次突破都与科学 哲学方法论的应用有直接关系。从科学哲学角度定义经济学方法论,它是一门有 关经济理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 i 具的规律和规则的学问,。是科学哲学运用 于经济学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利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探究经济学家的思 维结构和分析形式,。围绕经验归纳、抽象演绎、证实、证伪、范式、研究纲领等 方法论观点展开。经济学方法论的任务,就是为评价不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长 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提供标准,以便在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正确与错误、精华 与糟粕时有原则可循。 哲学和经济学的姻缘由来已久,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中很多人,如亚当斯 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洛克、大卫休谟、约翰穆勒、马歇尔等都有深厚 的哲学素养,他们既是经济学家,又是哲学家。对经济学中所蕴含的哲学前提的 研究,不仅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兴趣,同样电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从中引出了经 济哲学的许多问题。各种经济学说,事实上都有哲学的前提蕴含其中,其中就包 括方法论的前提。经济学背后的解释性理论其实就是科学哲学。著名经济学方法 论家马克饰劳格就认为“干脆把经济学方法论理解为经济学所运用的科学 。马克布劳格:绎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第1 炙。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第6 页。 哲学”。“ 伴随着1 9 世纪初期科学哲学的形成,西方经济学家们几乎从未中断过经济学 方法论方面的探索和争论。最早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探讨的经济学著作闻。以追测 到1 8 3 6 年纳索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大纲和约翰穆勒的论政治经济学的 定义及其适当的研究方法。科学哲学经历了1 0 0 多年的发展,其问产生了许多著 名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派,这其中尤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最 为重大。1 9 3 8 年,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哈奇森( t e r e n c ew h u t c h i s o n ) 发表了 经济理论的意义及基本假设一书,首次把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明确引入 经济学。此后,证伪主义逐渐被经济学界所认识,特别是布劳格1 9 8 0 年的经济 学方法论这本被誉为瞿程碑式的著作发表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证伪主义的讨 论达到了一个高潮。 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表明,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发展进步不 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9 世纪前,西方经济学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研究和争论, 经济学中使用的方法大多从哲学和科学中直接借用,经济学家只管用,并没有注 意到方法论本身也需要研究。自1 9 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逐渐意识到方法论问 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丌始就方法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激烈的争论,并掀起 了多次方法论火潮。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次:第一次始于1 9 世纪8 0 年代以 卡尔门格尔为首的奥地利学派和以古斯塔夫施穆勒为首的德国历史学派之问 的“抽象演绎法和历史归纳法之争”为代表。第二次经济学方法论之争发生在2 0 世纪3 0 年代,主要是经济技术方法论革命。其问,投入一产出分析、经济计量方 法、博弈论、线性规划在经济学中先后得到推广使用,这些成果的取得大都与当 时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与完善直接有关。筇三次是出保罗萨缪尔森和米尔顿弗 里德曼发动的,他们引用现代科学哲学的方法观点,就经济理论的现实性检验标 准等问题展丌了激烈的方法论之争,它们都认为经济学方法论需要波普尔,但就 如何运用波普尔发生了分歧。这次争论引起的经济学体系变革是空前的。第四次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高潮发生在2 0 世纪8 0 年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入了成熟 期,方法论和方法史的著作犹如雨后春笋,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研究程度,形成 了方法论研究的完善理论体系。 “马克布劳榕:始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7 豇。 2 科学哲学为什么能够进入经济学方法论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那么,科学哲学方法沦必然会对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影响,同时也必然会 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产t # 一定的影响。科学哲学之所以能够进 入经济学家的视野,主要有以下几方丽的原因: ( 1 ) 纵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围绕经济学认识论的争论主要是就“经济学是 如何的”以及“经济学家应该如何”这两个问题展开的,近些年来又出现了更加 成熟的思考,从而使有关学者进一步认识到,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学的科学 性问题。其中关于经济学理论所面对的概念性问题,以及经济理论能否揭示和预 测经济现象等问题,在旷刚寺久的争辩与考察中,不知不觉地将经济学家“诱入 一个力不从心的领域。事实上,这罩的问题已转化为人类知识的可能条件问题, 而它不仅是近代哲学,而且仍然是现代哲学的中心课题”。所以,由于理论本身 及实践的双重压力,使经济学家不得不步入哲学殿堂。 从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叮以看出尽管经济学界对方法论基础进行了长期深 入的研究,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并未从总体上做出全面的总结,而只是就自 己视野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体,以至于不能解脱,这是与经济学家的专、i k 局限有 关的。由于职业局限,经济学家当然不可能像专业科学哲学家那么有系统,有条 理地对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研究。在专业知识领域内,经济学家们固然是最有发言 权的。但他们往往也会发生“不识庐i i i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生出“云深 不知处”的困惑米。这时,经济学就需要一种队识论来辅助,即经济学理论的发 展需要科学哲学。 ( 2 ) 从科学哲学的发展来看,科学哲学的理沦和模型是适用于经济学的。通 过对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哲学建立了许多主体和领域,并已 形成一些成型理论。从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尽管科学哲学最初只基于物理 学这门特殊学科,但长期以来,己积累了大量成果。当转向经济学领域时,这些 成果就有了先导性的意义,当然同时也需要针对经济学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修订, 这是科学哲学在理论上的一次新的飞跃。就科学哲学学科本身来说,它以认识客 观现象的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 学。对此,豪斯曼( d a n i e lm h a u s m a n ) 在如何研究经济学哲学一文中指出, “狄仁昆:两方经济哲学辨析 ,中国社会科学h | 版社,1 9 9 4 年,第2 2 4 页。 n e l l d e m a r c h ( e d i t e d ) t h ep o p p e i1 a nl e g a c yi ne c o n o m i c sl o n d o n :c a m h r i d g eu n l v e r s i t vp r e s s 1 9 8 5 ,p 1 7 0 。 阿尔弗雷德业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迁小是一门车;| 学,北京人学i n 4 t :,1 9 9 0 年第9 页。 意力转向经济学,科学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交往日益增加,这就更加推动了经济 学方法论的发展。 科学哲学经历了证实的、证伪的、历史的、多元的发展过程。透过经济学发 展史,我们可以惊奇得看到,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一个这样的发展过 程。这不能阮是一种巧合,而应是经济学的必然发展过程。科学哲学方法论经历 了从证实到证伪,从理性到非理性,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内部到外 部,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电相对应地是从修正一系 列严格假设为其出发点的。旨先,现代经济学修正了“理性经济人”的假定,l _ | t r 完全理性假定修诈为“有限理性”;其次,修正了“确定性”的假定,由“确 定性,假定修正为“不确定性”;最后修正了“完全信息”的假定,由“完全信息” 假定修正为不完全信息”。借助方法论的变革,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并与经济现实不断接近。经济学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具体就表 现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的兴起 与发展上。 利学哲学方法论不仅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对经济学家的人生观、经济 学派的变革、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等各个方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近些年 来,随着科学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思想的交融与渗透,科学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之 间渐渐形成了一种同生共进、互通共助的良性发展关系。当今科学哲学发展最为 成熟的学派当属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多元主义。随着各非主流经济学派的纷纷 涌现,经济思想的百家争鸣,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学方法论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会在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碰撞中不断变革,在继 承和变革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新的研究方法体系会应运而生,而这势必 推动更新的经济学分支的产生和老经济学科的不断拓展与深化。 进行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我们f 确认识、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乃至 于我们创建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学而言,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市场经济的 实践对原先一真居中因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构成了严重的 挑战,而西方经济理论在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现象时i 圭l 存在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 因此,以中国的转型实践为背景,通过整合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来重建中国 的经济学已经成为摆在中国经济学家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经济学向何处 去”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基本假设。许多经济学家正在为建构新的理论经济 学作着艰苦探索,并就其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设想。不过,在 经济理论的创新过程中,方法论是先行,这是因为理论的建构必须接受某种方法 论的指导,否则,我们的理论思考就可能陷入盲目之中。因此,在面对中国经济 转型实践而进行的理论创新过程中,方法论方面的探索和争论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而了解和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沦思考方面的新观点和新趋势自然也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考察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 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费耶阿木德的多元主义这几个科学哲 学发展史上主要学派的方法论观点。相对应,探究这些学派的方法论观点对经济 学方法论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以期列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二、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 一) 逻辑经验主义的方法论 逻辑经验土义( 逻辑实证主义) 形成_ j 二2 0 世纪2 0 年代中叶的奥地利,其核 心是m 石里克所创立,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 马赫的经验主义传统,接受了罗素的逻辑分析思想,强调以科学为模式,以逻辑 为手段,以物理学为统一语言,彻底改造哲学,使哲学完全成为一种科学的哲学。 这种哲学理念最初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以区别于孔德的第一代实证主义和马 赫的第二代实证主义。后来,一些逻辑实征主义者更愿意称这种理论为“逻辑经 验主义”,以强调其经验主义特征。 逻辑经验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的第一个完备形态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科 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 按照 亨普尔的况法,就是提出一种清晰而精确的经验主义理论。因此,逻辑经验主义 的方法论特征一个是逻辑性,个是经验证实性。 1 逻辑的方法 拒斥形而上学是近代实证主义的传统,与老实证主义有所不同,作为新实证 主义的逻辑经验主义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基础上,首次把形而上学问题看作是语言 问题t 而刁i 是事实问题。他们认为形丽上学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 而是阕为形丽上学问题本身就没有认识意义,它们是些所谓“似是而非的问题 “于光远,董辅栅: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科学f i i 版社,1 9 9 7 年。 “黄家瑶:经济哲学导论,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 0 0 ( 1 年第3 7 页。 ( s c h e i np r o b le m ) ”。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无论孔德还是马赫都忽视 逻辑的作用,仅以心理分析为其方法论的根据,而逻辑经验主义则把数理逻辑作 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 强调逻辑分析足哲学重要任务的思想直接来源于逻辑原子主义。但逻辑经验 主义者更重视分析语言的逻辑句法。在他们看来,真m 有意义的问题是那些与事 实、与逻辑相关的问题。如果是我们连逻辑都无法说清楚的东西,那么,这个问 题就- 定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石里克明确指出:“哲学本来的工作就是寻找论断 和问题的意义,并把这些意义搞清楚。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是严格地用观察和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 出来的。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最可靠 的知识,因为它是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是符合逻辑的知识;而哲学则是通过 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从科学的角度消除掉一切没有意义的论断或伪问题,从而使 科学家避免为一些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命题争论不休。 逻辑经验主义把哲学限定在剥语素逻辑的分析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电有 局限性。合理性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哲学的全部概念、 推理和证明等都是通过语言表述的,应力求概念明确、推理严密以免造成歧义和 混乱。逻辑经验主义所推崇的数理逻辑的确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 被用来简化和加速思维的进程,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提高人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局限生是因为逻辑语言的应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取代自然语 言的地位和作用。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语言和逻辑分析是片面夸大了语言在 哲学l 卜的作用,否定了哲学内容的客观性和作为世界观的学说的重要意义。 2 经验证实的方法 逻辑经验主义者用于判定命题意义的标准是著名的“经验证实原则”,即一个 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只有那些能够用逻辑分析和经验证实的方法确定 其真假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命题,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命题。”回换句话说,如果一 个命题能够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加以证明,那么这个命题就具有逻辑意义;如果一 个命题能够被经验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具有经验意义;如果一个命题既不能用 逻辑分析的方法加以证明,电不能用经验观察的方法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 。薛文华:现代两方哲学评价,- 新等教育版礼,1 9 9 3 年,第1 6 8 页。 “全增嘏:西方哲学史( 下册) ,上海人民 ! 版社1 9 8 5 年,第6 3 7 负。 是无意义的命题,就必须加以拒斥。 经验汪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者( 主要是维也纳学派) 的一个基本理论支柱, 被他们用作为拒斥形而上学和建立可靠知识体系的有利武器。他们认为,形而上 学命题之所以被判定为没有认识意义,正是由于它们得不到经验的证实。而只有 经过经验证实的命题才可以被看作是有意义的,所以,一切有认识意义的命题都 必定是能够得到这种证实的命题,而建立在这种命题之上的知识大厦才足确定可 靠的。这不仅是科学的基础,而且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在逻辑经验主义 普看来,科学的命题具有可证实性,可以通过经验检测鉴别真伪,因而是有意义 的。如果说,理论的公理化是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理论构成形式的内在要求的话, 那么,实证原则则是从理沦外部来检验理论优劣和可接受性的标准。按照实证原 则的要求,经验必须对构成理论的前提假设和理沦的推论结果进行检验,以汪实 理论和现实经验相符的程度以及由此判断理论的优劣和适用性。 在方法论上,经验证实的原则实质卜是种归纳法的科学观。归纳科学方法 沦指的是从归纳主义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的科学逻辑。这里说的利学逻辑有两部分 内容:一部分足指组成科学的各个部分之间所具有的逻辑关系,另一部分是指科 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在逻辑经验主义者看来,这一部分内容中最需 要研究的是归纳逻辑。在证实原则提出后,关于如何确定证实的可能性问题, 曲是逻辑经验主义者费力解决的问题。卡尔纳普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 依赖于逻辑的概率概念,因为只有这样的概念才能为经验科学方法论提供一个精 确定量的解释。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就是这样一种关于逻辑概率的理论。所谓逻 辑概率是指一种假况相刘于一个证据陈述来说的验证度。这种验证度并非依赖于 统计概率的经验概念,而是种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逻辑概念,它不基于对事实 的观察,而是立足于对假说的逻辑分析。卡尔纳普相信,归纳逻辑在解决汪实原 则的困难和确定完善的意义标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归纳逻辑体系为归纳逻 辑后来成为数理逻辑中一门独立f i g s 支奠定了基础。 ( 2 2 ) 逻辑经验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早期的实证主义被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西尼尔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等人引入经济学,很快被经济学家所接受。作为一种哲学,它对经济学研究中的 ”丹尼尔w - 布罗姆利:经济利益i ,绛济制度,i 海三联阽店,1 9 9 6 年,第2 7 2 页 活动、态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形成经济思想以及从事 经济学研究的观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学家对实证主义哲学的观点以及这些 观点对经济思想影响的重要性虽然存在着重大分歧,但j e 是这种分歧间的争论促 进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实证主义发展到2 0 世纪初,已从信奉事实的观点转为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r 被称为逻辑经验主义,成为2 0 世纪初厝支配地位的实证主义哲学。逻辑经验主义 起源于自然科学,尽管后来它在科学界的重要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哲学有所下降, 但自然科学中仍然有很多人把它看为重要的科学哲学。它列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2 0 世纪5 0 年代前,它也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哲学,在经济学晃有大批支 持者,并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1 逻辑经验主义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科学 理论构成对经济学形式化的影响,体现为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二是实证原则对经 济学可检验性的要求,体现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是因为应用数学而产生的两门不同的经济学。数理 经济学是一门定性的学科,比如研究两个变量之阳j 的消长关系,确定在达到最佳 经济效果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些是数理经济学经常的任务。尽管数理经济学 是一门定性的学科,但它所研究的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义。有些定义比较明确, 比如产量、价格、收入、资产;有些定义则比较模糊,比如效用。直到边际学派 提出边际效用,效用的概念才被列确定义。而计量经济学则是一门定量的学科。 计量经济学一般以数理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种经济量进 行测算。它在制定经济政策,评价过去某一经济政策的效果,乃至检验数理经济 学的理论是否正确,都是经常用得到的。 从影响的第一个方面看,逻辑经验主义对理论构成的公理化要求引导着经济 理论的形式化进程。在哲学方法论影响下,经济学研究结合一些数学形式、形式 化方式,形成了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就是在经 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形式化的表达。 逻辑经验主义将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学表达方法运用于经济学,在理论 。黄家瑶:经济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i | 版社,2 0 0 0 年,第3 7 页。 上至少有两个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复杂现象具有语义的共 同性,并且不沦其推演过程如何冗长,丝毫不会嵌失其可靠性。如果利用常识来 推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