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pdf_第1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pdf_第2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pdf_第3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pdf_第4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就业的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问 的分布。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需求的变动使产业结构不断地 发生演变,而社会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分布也伴随着产业结 构的演变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决定了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个产 业部门问的分布,而就业的产业结构也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合理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将促进产业的发展,反之则对产业的发展起 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有关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问题,西方的许多学者在大量实证分 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规律。本文从这些理论出发,对率先进入现 代经济增长进程的国家和后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进程的后起发展国 家的不同的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就业的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文将我国建国以 来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就业的产 业结构变动与各产业的产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相结合,并和其 他国家相比较总结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 特点,同时对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回顾历 史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国际 比较研究,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就业的产业结构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和 中等收入国家接近,分析了我国目前就业的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 题,并预测了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当前我国就 业问题的认识,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就业的产业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手段促进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 调整,使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趋予合理。 关键字: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的产业结构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i s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s o c i a ll a b o ri ne v e r yi n d u s t r yo fo u r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t h ec h a n g ei nt h ed e m a n d o ft h es o c i e t yh a sc a u s e dt h ec h a n g ei n 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 a n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o c i a ll a g o ri ne v e r yi n d u s t r yv a r i e s w i t h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o c i a ll a b o r i ne v e r yi n d u s t r yi sd e c i d e db y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a l s oh a si n f l u e n c e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d u s t r y t h er e a s o n a b l e i n d u s t r y 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c a n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d u s t r y :o nt h ec o n t r a r yt h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i n d u s t r y 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w i l lh i n d e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d u s t r y m a n yw e s t e r ns c h o l a r sh a v ec o n c l u d e dt h er u l e so ft h ec h a n g e i n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b a s e do nt h ep r a c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s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tm o d eo fi n d u s t r v 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i nc o u n t r i e st h a t t o o k t h el e a din e n t e r i n gt h em o d e r ne c o n o m i ci n c r e a s i n gc o u r s ea n d 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t h a te n t e r e dt h em o d e r ne c o n o m i c i n c r e a s i n gc o u r s eb e h i n d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a n dc o n c l u d e s t h ec o m m o n l yr u l e so ft h e c h a n g ei n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 e m p l o y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y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t h e c h a n g i n gp r o c e s so f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 e m p l o y m e n ti n t o t w op e r i o d s ,a n dc o n c l u d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h a n g e i n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 a l s os t u d i e s 北京交通人学硕+ 学位论文 t h es t a t u sq u oo f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 i n c h i n a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c h i n e s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a tp r e s e n ti s s i m i l a rt o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i nl o w m i d d l e i n c o m ec o u n t r i e sa n dm i d d l ei n c o m e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 n a n a l y s e st h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o fe m p l o y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i sp a p e rf o r e c a s t st h ed e v e l o p i n gt r e n d o f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i nc h i h a t h i sp a p e r g i v e s s o m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s u c ha sd e v e l o p i n gt h et h i r d 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f e r r i n go f t h es u r p l u sl a b o r e r si nr u r a la r e a s r a i s i n g t h ei n d u s t r yl e v e la n dd e v e l o p i n gt h e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 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si n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 k e yw o r d s : 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e m p l o y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 s t r u c t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学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起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捌i 、 日期:渊年_ l 月日 i 8 1 蚱者、导师同意 笏全文公布 h u 鬲 1前言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7 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 w i l l i a mp e t r y ) 在政治算术中第一次就产业结构问题作出推断,英国经济学家 科林克拉克( c o l i nc l a r k ) 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 1 9 4 0 年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以 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劳动力在一、 二、三次产业间分布的规律性,其后,西蒙库兹涅茨( s k u z n e t s ) 、 霍利斯钱纳旱( h c h e n e r y ) 、刘易斯等经济学家也就劳动力在 产业问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理论成果为进行就业的 产业结构变动研究奠定了基础。 就业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 之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业问题更 为重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就业问 题日益突出,由于中国的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总量过剩,并在改革 过程中凸现出来,所以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这些方面。但实际上中 国就业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和结构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产业结 构。一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首先表现为或者更突出的表现为就 业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二是就业的产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 理,从而产出最大、最高效益的保障。就业的产业结构从属于产业 结构,而产业结构从属于经济结构,但三者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经济结 构的优化。中国目前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变时期,我们既要实现 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无论工业化,还是现 代化,都必须进行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中,我们有一亿多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工业中。随着技术进 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大量的劳动力要转移出来,实现就业产 业结构的顺利转换和调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因 北京交通人学硕十! 学位论文 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 实践,对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的历史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丰 富我国的就业理论。同时,把握就业的产业结构交动的一般规律和 影响就业的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过去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状 况和现在的问题,预测将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 理论和现实依据。 1 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从四方面展丌研究: 一是国外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为我国就 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基于大量的数据资料,分阶段对建国后我国就业的产业结 构转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的规律和影响 因素。 三是在总结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理 论,分析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并对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 四是在分析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豹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国 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1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1 3 1 研究过程 1 资料搜集。利用北京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时代的网络 优势,找到国内外有关历史资料和相关材料,展开分析。 2 采用走访形式访问有关专家、教师和同学,听取有关观点和 意见,并展开讨论以获得有用信息。 3 对获得的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并通过计算得出若干 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指标对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4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割析与方法建议的研究。 2 前言 1 3 2 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对我国建国后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研究, 以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为对象进行相关的规范研究。 2 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中国是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它有特殊的国情,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就业 的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其它国家不可能相同。但其它国家在走向现代 化过程中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对中国肯定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因此,本文在与其它国家的经验比较中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就业的产业结构进行综合研究。 3 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统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民 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的研究以此为起始点,进 行历史的、动态的分析。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本文着重研 究现阶段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变化趋 势,从而把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结合起来。 4 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联系。理论研究是为实践发展服务 的,本文通过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和制度因素在就 业的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建国后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状况和现在的问题,预测将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出应有的政策含 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4 论文框架 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研究 意义、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第二章至篼 六章为正文部分,论文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见解等在这一部分中体 现,其中,第二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就业理论和西方学 者在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 础上,通过分析英国和日本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总结了结 构梯度转变和结构跨梯度转变这两种不同的变动模式,并进一步归 北京交通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第四章分阶 段对我国建国后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影 响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诸多因素;第五章通过国际比较分析 了我国目前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就 业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分析,第六章提出了调节我国 就业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作一总结性 陈述,进一步强调了本文的研究突破及其对于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全文的框架结构如下图1 1 所示。 。1 刖吾 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就业理论 和西方学者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理论 上 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的模式 和一般规律分析 1 l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 及变动原因分析 j r i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l及其发展趋势 1 l f 调节我国就业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结束语 图l 一1 :论文框架 4 前言 1 5 几个基本概念 1 5 1 就业 根据就业概念的广度的不同,其涵义分为广义就业和狭义就业 两种。广义就业是指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得到利用并得到相应收入的 活动。包括土地所有者利用占有自然资源取得收入,资本所有者利 用资本取得收入,企业家通过管理才能发挥取得收入,劳动者通过 劳动力的支付和租赁取得报酬等都是就业活动。狭义的就业特指劳 动要素的利用而取得报酬活动,因此可称之为劳动就业。从狭义的 概念出发,就业从其实质上来分析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 式,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由此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失业是相对于就业而言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指具有劳动 能力的人因种种原因而丧失劳动机会,成为产业后备军的组成部 分。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于就业 总量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就是就业结构的研究。 1 5 2 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 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2 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多个方面,按 照劳动力数量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分布划分的叫做就业的产业结构, 按照城镇和乡村的分布划分的叫做就业的城乡结构,按照不同所有 制的经济单位的分布划分的叫做就业的所有制结构,按照国家各地 区的分布划分的叫做就业的地区结构,按照劳动力文化知识的构成 划分的叫做就业的知识结构,此外,还有就业的性别结构、职业结 构、技术结构等( 见图1 2 所示) 。狭义的就业结构就是指就业的 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就业结构与产 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的关系,从广义上讲,产业结构本身就 已包含了就业结构。但是,如果把就业结构作为广义的产业结构的 1 赵士廉、裒伦渠等主编劳动经济学教程,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t 9 9 7 ,p 4 6 2 姜渔、党晓捷、姜洪著,中国就业结构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 ,p l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部分,作为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那么在其与物力资源、财力资 源的配置关系上,仍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就业结构合理化是产 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条件。 ,臣匦圃 l 臣受困 l 匝亟亟 一 ,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3 4 中可以看出: 第一,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2 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中劳动力份额不断下降是一个不可逆转 的客观趋势。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日本由1 9 世纪7 0 年代的 8 5 下降到本世纪9 0 年代的5 9 ,美国由1 9 世纪2 0 年代的7 8 8 下降到本世纪8 0 年代的2 7 ,英国由1 9 世纪初的3 5 下降到 2 0 世纪9 0 年代的1 3 ;德国由1 9 世纪8 0 年代的4 2 下降到本 世纪9 0 年代的3 2 ,法国由1 9 世纪8 0 年代的4 3 下降到本世 纪9 0 年代的5 0 。r 本的下降率为9 3 0 6 ,美国的下降率为9 65 7 ,英国的下降率为9 6 2 9 ,德国的下降率为9 2 3 8 ,法国的下 降率为8 8 3 7 。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开始之前,各个国家的第 产业劳动力占7 5 以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 向非农业转移,最终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1 0 。当然,这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在英国,大约用了三个世纪的时间,在美国用了将 近一个半世纪,最快的日本也用了一个世纪。其中,农业劳动力的 比重从5 0 下降到l o ,一般要经历一个世纪到半个世纪:下降 到1 0 以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的速度非常缓慢。 第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总是伴随着第二产业中劳动力比 重的上升趋势。而且,这个比重上升趋势的停滞及其转而下降,必 然有一个临界点,即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在整个社会就业结构 中或者相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占据优势。这个临界点在不同国家有所 不同,在英国达到5 0 左右,在日本3 5 左右。 第三,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极限值最低。在一定时期劳动力就 业的人数是一定的,社会又只分三大产业,那么这三个产业中的劳 动力就业人数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根据资料统计来看,在发达 国家的就业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在所有国家都曾高达 7 5 以上,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在有的国家已经高达7 0 以上, 最低也将近6 0 。但是,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最高值在5 5 以下, 在美国和日本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最高值不到4 0 ,但在3 5 以 上。第二产业达到最高值以后,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有不断下降的 趋势,但随着国家工业化所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英、法两个老 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模式和一般规律分析 牌资本主义工业国里,第二产业中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在波动状态中 趋于下降,而在日本、美国、德国这三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中,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趋于下降。 3 2 2 发展中国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由于幅员辽阔,人 口众多,一般被人们称为大型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在历史背 景、资源相对禀赋、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与中国存在 很大差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类似特点,因此,我们对 其工业化过程中的就业结构变化作些分析。 表3 5 发展中国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国家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 9 5 0 年6 0 61 3 o2 6 4 1 9 6 0 年5 1 61 4 93 3 5 巴西 1 9 7 0 钷4 4 31 7 43 8 4 1 9 8 0 年3 0 02 4 o4 6 0 1 9 5 1 年7 2 11 0 61 7 3 1 9 6 1 年7 2 31 1 71 6 0 印度 1 9 7 1 年 7 2 11 1 21 6 7 1 9 8 1 年 7 0 61 2 91 6 5 资料来源:国外经济统计年鉴1 9 8 7 ) ) ,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印度和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 十年中,就业结构变化有很大差异。印度的就业结构几乎没有什么 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专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是: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模式而牺牲了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 展,在1 9 6 l 1 9 7 6 年间,在现代工业部门投资增长1 3 9 ,产 出增长了1 6 1 ,而就业仅仅增长了7 l ;农业的落后使得农业劳 动力转移处于停滞状态,印度人均占有粮食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 一( 1 9 8 4 年人均2 5 0 公斤) :人口激增,劳动力供给急剧膨胀,印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人口增长率一直在年均2 0 左右1 。巴西与印度不同,就业结构 有很大变化:几十年中,农业劳动力下降3 0 ,下降速度比一些 发达国家要快;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 收,但第三产业吸收的比第二产业多一倍:第三产业比重增长速度 比第二产业快一倍,并且成为吸收劳动力就业最多的产业。 3 2 3 一般规律分析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在一 定程度上二体现着这个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过程。把这 些国家就业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和它们的经济发展历史状况结 合起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一般规律: ( 1 ) 一个国家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农业劳动 力必然要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这种转变的实现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农业的发展。当然 这要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区分开来。在发达国家, 尤其是欧洲国家,人口爆炸发生在工业化之后工业化起始阶段不 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那时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 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超过劳动者 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2 ,“因为食物的 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所以在这种生产 中使用的劳动,即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生产 率,使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被直接生产者的食物生产占去; 也就是使农业剩余劳动,从而农业剩余产品成为可能。进一步说, 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须足以为在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的劳动者生产必要的 食物。”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发生在工业化之前或者 进行过程中。在工业化起始点上或者前期和中期就存在着大量的边 1 韩俊,跨世纪的难题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山西出版社,1 9 9 4 年版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私:1 9 7 2 年版第2 5 卷p 8 8 5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j 争集 ,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版第2 卷,p 5 4 4 就业的产业结构转变模式和一般规律分析 际生产率为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转移出 来,会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农业的发展。 ( 2 ) 制度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产业剩余 劳动力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必然现象。这种剩余劳 动力在经济学上有两种意义:一是通过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加 以比较的过剩,一是把农业和非农业的收益或边际收益比较的过 剩。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过剩,这些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都需要从农 业中转移出去,但转移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因为农民能否脱离土地,不仅取决定于和非农业相比产生的相对收 益,同时也决定于农民与土地的制度性关系和其他一些制度性因 素,如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西欧工业化的发展是和土 地制度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而其土地变革的基础是“对农业生产 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带有不同 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 其中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由示土地产权制度的成熟化、 明晰化促进了向土地的投资和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营,农业劳动生 产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土地制度的变革也强制性地把一 部分农民同他们的生存资料土地相分离,这自然也推动了农业劳动 力的转移。在巴西极不平等的土地占有制、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人 们对土地没有特别的依恋等是导致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的重要原 因。印度正相反,印度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在这种 社会结构中,人们的身份和地位等级,是根据其是否占有土地以及 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的,这使得人们对土地具有浓厚的眷恋性,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有强大的拉力,但没有足够的推力促使劳动力 的更快转移。 ( 3 )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 的农村人口日益被城市的第二、三产业部门所吸收,从而形成了城 市人1 :3 以非农业为主,农村人口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产业地理布局。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版,第2 卷p 2 6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的趋 势。其原因是:一方面随着集中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长期发展,出 现了诸如城市过分膨胀、人口过度集中、农村经济长期落后、城乡 差距不断扩大等一些消极后果,实行人1 3 和工业适度分散、发展农 村非农产业成为一种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土地和劳动力 等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差异、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为农村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提供了基础。一 些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农业劳动力的严重过剩和城市吸纳能力的严 重不足,而积极地发展农村工业化,对第一产业劳动力实行就地转 移,这也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及变动原因分析 4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及变动原因分析 就业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即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能否在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得到合理配置,是国民经济能否有计划按比例 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国就业的产业结 构发生了曲折而又显著的交化,这些变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也 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1 建国以来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 在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时,我们把1 9 5 2 年 选作就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起始点,一般来说,我国就业产业结构可 以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 9 5 2 1 9 7 7 年,这一时期 就业的产业结构是与传统经济体制相伴随的;第二阶段,从1 9 7 8 2 0 0 0 ,它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联系的。 4 1 119 5 2 19 7 8 年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这一阶段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缓慢,是为现代化准备条件 的阶段。1 9 5 2 年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产业 状况,属于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产业结构类型,第一、第二和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8 3 5 、7 4 和9 1 。“一五”期间 ( 1 9 5 2 1 9 5 7 年) 国民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宏观经济比例协调, 产业结构变化也较为适当,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份额略微下降, 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份额稍有上浮。“二五”期间( 1 9 5 8 一 - - 1 9 6 2 年) 受“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冒进政策的影响,不仅 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损害,产业就业结构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波动, 各产业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1 9 5 7 年的8 1 2 急剧 减少到1 9 5 8 年的5 8 2 ,相应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幅度提 高。1 9 6 3 年到1 9 6 5 年三年的调整使人口产业结构基本上恢复到 1 9 5 2 年的格局。“文革”初期的几个年份( 1 9 6 6 1 9 6 9 年) 整个 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遣送农村,农业 2 7 北京交通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部门就业比重没有下降,产业结构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到1 9 7 8 年, 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7 4 5 、1 4 8 和1 0 7 ,第一产业 就业人口比重相当于美国1 8 1 0 年的情形和日本1 8 7 0 年的情形。 表4 1 第一阶段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 第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第三 年度年度 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产业 1 9 5 28 3 57 49 11 9 6 58 1 68 41 0 0 1 9 5 38 3 18 08 91 9 6 68 1 58 79 8 1 9 5 48 3l8 68 - 31 9 6 78 1 78 69 7 1 9 5 58 3 38 68 11 9 6 88 1 78 69 7 1 9 5 68 0 61 0 78 71 9 6 98 1 69 19 3 1 9 5 78 1 29 o9 81 9 7 08 0 81 0 29 o 1 9 5 85 8 22 6 61 5 21 9 7 l7 9 71 1 2 9 1 1 9 5 96 2 22 0 61 7 21 9 7 27 8 91 1 99 2 1 9 6 06 5 71 5 91 8 41 9 7 37 8 71 2 39 0 1 9 6 17 7 21 1 21 1 6 1 9 7 47 8 21 2 69 2 1 9 6 28 2 18 09 91 9 7 57 7 - 21 3 59 3 1 9 6 38 2 57 69 91 9 7 67 5 81 4 59 7 1 9 6 4 8 2 27 99 91 9 7 77 4 51 4 81 0 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0 0 2 ,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分析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同时,我们把这一时期就业结构 的产业变动与各产业的产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相结合,并和其 他国家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 1 ) 这一阶段就业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动,但变动不大。第一 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 9 5 2 年的8 3 5 下降到1 9 7 7 年的7 4 5 ,共下 降了9 个百分点,年均结构变动率为0 3 6 ;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 由7 4 上升到1 4 8 ,共上升了7 4 个百分点,年均结构变动率为 o 2 9 6 ;第三产业由9 1 上升到1 0 7 ,共上升了1 6 个百分点, 年均结构变动率仅为0 0 6 4 。总体来说,产业问劳动力转移速度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及变动原因分析 极为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率几乎等于零。 ( 2 ) 第一产业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了第二产业,极小一部分 转移到了第三产业。从表4 1 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 在这一时期下降了9 个百分点,在这9 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就业 的劳动力比重增加了7 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增 加了1 6 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与后发型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有很 大不同,在前面我们分析过,在后发型工业化国家,第一产业劳动 力同时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并且向第三产业转移得更快一 些。 ( 3 ) 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偏离。1 9 5 2 年三大产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是5 0 5 、2 0 9 和2 8 6 ,1 9 7 7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份额分别为2 9 4 、4 7 1 和2 3 4 。也就是说,2 5 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份额下降了2 1 1 个百分 点,但期间劳动力的比重只下降了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份额 上升了2 6 2 个百分点,但劳动力只增加了7 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的产值份额降低了5 2 个百分点,但劳动力增加了1 6 个百分点。 显然,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滞后于其产值份额下降的速度, 第二产业劳动力增长的速度滞后于工业产值增长的速度。这种趋向 和西蒙幛兹涅茨和钱纳里研究所发现的工业化早期的发展规律是 一致的,即在工业化早期,劳动力结构的转换滞后于g n p 结构转 变,到了工业化后期,这种趋势才会逆转。 ( 4 ) 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滞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是衡量一 个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基本标准。我国5 0 _ _ 7 0 年代正是实 现工业化时期,理应是农业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时期,但实际情况 并不是这样,在这期间,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只下降了9 远远低于产值份额。有学者计算其结构偏差在1 9 5 2 年为3 0 ,1 9 7 7 年为5 4 。与一些已经完成结构转换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第一产业的滞后是很突出的。 何道峰,就业增长现代化,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 9 9 0 年,p 5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较高,但就业比重没有产值比重增加 得快。中国第二产业得就业比重在1 9 7 7 年为1 4 8 ,高于低收入 国家得平均数1 1 ( 1 9 8 2 年) 。但第二产业得就业比重增长速度低 于产值增长速度。第二产业的结构偏差达到2 0 0 以上,最高达3 3 0 ,远远高于多国模型。 ( 6 )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 0 多年中,第三产业几乎没有变化, 只增加了1 6 个百分点。1 9 7 7 年为l o 7 ,不但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水平,甚至远远低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4 1 219 7 8 2 0 0 0 年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这一阶段是我国就业结构变动显著的阶段。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以后,产业间的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速,并且农业过剩劳动力一 开始以大致相同的规模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在农业劳动力 向外转移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幅度,开始 也许前者较大,但以后越来越以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为主。到2 0 0 0 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5 0 0 、2 2 5 和2 7 5 ,2 2 年间第 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了2 0 5 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0 9 3 2 个百分 点) ,而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分别上升了5 2 个百分点( 平均每 年o 2 3 6 个百分点) 和1 5 _ 3 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0 6 9 5 个百分点) , 与前2 5 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下降速度提高了1 5 8 9 倍,而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速度提高了9 8 6 倍,从1 9 9 1 年开始,第一 产业就业人口绝对数首次出现下降,1 9 9 4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 重自1 9 5 8 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尤其是1 9 9 7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首次低于5 0 。 表4 21 9 7 8 2 0 0 0 年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变动情况(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年份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 ( ) ( 万人)( )( 万人) ( ) ( 万人) 1 9 7 87 0 52 8 3 1 81 7 _ 36 9 4 51 2 24 8 9 0 1 9 8 06 8 72 9 1 1 71 8 27 7 3 61 3 15 5 0 8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概况及变动原因分析 1 9 8 56 2 43 1 1 0 52 0 81 0 4 1 81 6 88 3 5 0 1 9 8 66 0 93 1 3 1 22 1 91 1 2 5 11 7 28 8 1 9 1 9 8 76 0o3 1 6 1 42 2 21 1 7 6 21 7 89 4 0 7 1 9 8 85 9 43 2 1 9 72 2 41 2 1 8 81 8 39 9 4 9 1 9 8 96 0 o3 3 1 7 02 1 61 2 0 1 218 31 0 1 4 7 1 9 9 06 0 13 8 4 2 82 1 41 3 6 5 41 8 5 1 1 8 2 8 1 9 9 15 9 73 8 6 8 52 1 41 3 8 6 7 1 8 91 2 2 4 7 1 9 9 25 8 53 8 3 4 92 1 71 4 2 2 61 9 8 1 2 9 7 9 1 9 9 35 6 43 7 4 3 42 2 41 4 8 6 82 1 2 1 4 0 7 1 1 9 9 45 4 33 6 4 8 92 2 71 5 2 5 4 2 3 o1 5 4 5 6 1 9 9 55 2 23 5 4 6 82 3 o1 5 6 2 82 4 8 1 6 8 5 1 1 9 9 65 0 5 3 4 7 6 92 3 51 6 1 8 02 6 0 1 7 9 0 l 1 9 9 74 9 93 4 7 3 0 2 3 71 6 4 9 52 6 4 1 8 3 7 5 1 9 9 84 9 83 5 1 7 72 3 51 6 6 0 02 6 7 1 8 8 6 0 1 9 9 95 0 13 5 7 6 82 3 0 1 6 4 2 12 6 9 1 9 2 0 5 2 0 0 05 0 o 3 6 0 4 32 2 51 6 2 1 92 7 5 1 9 8 2 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0 0 2 ) ) ,中国统计出版社 根据表4 2 中的1 9 7 8 _ 2 0 0 0 年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变动情 况,我们把这一时期就业结构的产业变动与各产业的产值、国民收 入等统计资料相结合,并和其他国家相比较,可以看出: ( 1 ) 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比较大。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动 最大,由1 9 7 8 年的7 0 5 下降到2 0 0 0 年的5 0 0 ,下降幅度为2 0 5 ,年均结构变动率o 9 3 2 ;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动平稳,由 1 9 7 8 年的1 7 3 上升到2 0 0 0 年的2 2 5 ,上升幅度为5 2 ,年 均结构变动率为o 2 3 6 ;第三产业劳动力变动比较大,由1 9 7 8 年的1 2 2 上升到2 0 0 0 年的2 7 5 ,年均结构变动率为o 6 9 5 。 ( 2 ) 第一产业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了第三产业,小一部分转 移到了第二产业。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在2 2 年间 下降了2 0 5 个百分点,在这2 0 5 百分点中,有1 5 3 个百分点转移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了第三产业,只有5 2 个百分点转移到了第二产业,这与后发型 工业化国家地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一致。 ( 3 ) 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值结构变化的偏离。1 9 7 8 年三大产 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为2 8 1 、4 8 2 和2 3 7 ,2 0 0 0 年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分别为1 6 4 、5 0 2 和3 3 4 。也就是说,2 2 年中,第一产业的产值份额下降了1 1 7 个百分 点,但期间劳动力的比重下降了2 0 5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份 额上升了2 个百分点,但劳动力增长了5 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 产值份额上升了9 ,7 个百分点,但劳动力增长了2 7 5 个百分点。显 然,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快于其产值份额下降的速度,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产值的增长的速度。这表 明劳动力结构的转化滞后于g d p 结构转变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变 化。 ( 4 ) 与第一阶段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1 9 7 8 年以来,就业 结构的产业变动趋势与1 9 7 7 年以前的变动正好相反体现了一种 补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动率明显高于第二产业。第一 阶段就业结构变动率最低的产业恰恰是第二阶段变化率最高的,而 第一阶段结构变动率最高的产业又恰恰是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