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经历了 景点竞争、 线路竞争、 城市 竞争后, 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 域竞争时代, 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 i ru 旅游资源发展与 旅游资源开发也由最初的资源导向开发阶段, 经历了资源与市 场结合 导向阶段, 发展到了现在的资源、 市场与形象综合导向阶段。 长三角 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这一 地区的区域旅游协作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但也存在一 系 列问题, 特别是在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还存在不足。 本文在强调长三角旅游资源整合意义的前提下, 分析长三角旅游 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针对当前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提出建立长三角旅游资源吸引力系统、 推出系列化旅游产品等对 策, 旨在为长三角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操作的 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旅游资源;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ab s t r a c t a n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 i n t h i s c a s e , p u r s u i n g t h e i n t e g r a t io n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 i n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d e l t a a r e a i s 记d h奴 a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o r e t i ca c t u a l b a s i s f o r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 r e c o u r s e s a n d t h e p r e s e n t s it u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in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d e l t a a r e a , t h e p a p e r p u t f o r w a r d t o b u i l d t h e s y s t e m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t t r a c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t h e s e r i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 s wh i c h i n o r d e r t o o f f e r e x e r c i s a b l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t o u r i s m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a r e a . k 妙w o r d s :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d e l t a a r e a ,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卜 海帅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各地纷纷将旅游业列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及我国加入w t o ,旅游业发展 的压力日 渐增大。 旅游业的竞争,己 经从景点竞争、 景区竞争、 线路竞争, 逐步 过渡到区域板块间的竞争。 旅游资源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也由最初的资源导向开 发阶段, 经历资源与市场结合导向 阶段, 发展到现在的资源、 市场与形象综合导 向阶段。 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 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 加强 区域联合与合作、 形成区域旅游板块、 共同提高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 竞争能力是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 发展大旅游”思想的指导下, 区 域旅游协调整合开始走上舞台, 许多地方打破区域界限, 力图与相关地区共同构 建起多层次、逐级推进的旅游圈层,以实现在资源、 市场、 产品、 人才等多方面 优势互 补与分工合作, 像“ 黄山大旅游圈” 、“ 环渤海旅游圈” 、“ 敦煌旅游圈” 、 “ 兰州旅游圈”等构想的提出,泛珠三角地区的9 2 区域旅游合作,西南的 “ 长 江新兰峡旅游航母” ,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四省边际五市的“ 浙赣闽皖边际 风情游”以及“ 豫北旅游联合体” 等一系列区域旅游合作区, 这些合作区成立以 后, 以其成功的经验和巨大的经济利润告诉外界, 无论从旅游资 源构成的空间关 系, 还是从旅游市场经营的角度来看, 客观上都要求在地区间建立广泛的旅游合 作关系,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 旅游业是开放度和关联度都很高的产业, 有条件也有必要加强联合, 搞好联 合才能实现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组合, 进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只有打破区域 界限, 增强整体竞争力, 才能分享共同繁荣的整体效益。 区域旅游在旅游市场上 之所以引人注目, 也正是因为区域内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整合、 优化之后, 对旅游 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最终可以实现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 旅 游资源优势品牌化,此时区域旅游的优势表现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 长三角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是我国经济发摧水平最高、 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也是世 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服务设 七 杨萍区域旅游基础性研究学术探索2 0 0 3 ( s ) 卜 海帅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各地纷纷将旅游业列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及我国加入w t o ,旅游业发展 的压力日 渐增大。 旅游业的竞争,己 经从景点竞争、 景区竞争、 线路竞争, 逐步 过渡到区域板块间的竞争。 旅游资源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也由最初的资源导向开 发阶段, 经历资源与市场结合导向 阶段, 发展到现在的资源、 市场与形象综合导 向阶段。 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 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 加强 区域联合与合作、 形成区域旅游板块、 共同提高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 竞争能力是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 发展大旅游”思想的指导下, 区 域旅游协调整合开始走上舞台, 许多地方打破区域界限, 力图与相关地区共同构 建起多层次、逐级推进的旅游圈层,以实现在资源、 市场、 产品、 人才等多方面 优势互 补与分工合作, 像“ 黄山大旅游圈” 、“ 环渤海旅游圈” 、“ 敦煌旅游圈” 、 “ 兰州旅游圈”等构想的提出,泛珠三角地区的9 2 区域旅游合作,西南的 “ 长 江新兰峡旅游航母” ,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四省边际五市的“ 浙赣闽皖边际 风情游”以及“ 豫北旅游联合体” 等一系列区域旅游合作区, 这些合作区成立以 后, 以其成功的经验和巨大的经济利润告诉外界, 无论从旅游资 源构成的空间关 系, 还是从旅游市场经营的角度来看, 客观上都要求在地区间建立广泛的旅游合 作关系,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 旅游业是开放度和关联度都很高的产业, 有条件也有必要加强联合, 搞好联 合才能实现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组合, 进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只有打破区域 界限, 增强整体竞争力, 才能分享共同繁荣的整体效益。 区域旅游在旅游市场上 之所以引人注目, 也正是因为区域内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整合、 优化之后, 对旅游 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最终可以实现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 旅 游资源优势品牌化,此时区域旅游的优势表现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 长三角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是我国经济发摧水平最高、 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也是世 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 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服务设 七 杨萍区域旅游基础性研究学术探索2 0 0 3 ( s ) 卜 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施完善、 交通方便快捷, 旅游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 是我国旅游业最 先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 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 一。 因此, 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加强长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合与合作, 实现区 域优势互补和城市互动, 打造长二角旅游经济强区以凸显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整体 优势, 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进而推进长江二角洲旅游业的整体陇调发 展,是长三角各城市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心愿。 在这一过程中, 政策、资源开发和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 其中旅游资源的整合 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本文在强调长长角旅游资源整合意义的前提f , 分析 长 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钊 一 对当前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提出建立长三角旅游资源吸引力系统、 推出系列化旅游产品等对策,旨在为 长里角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第二节 国内 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理论研究 国外g u n n , t n k e e p , s t e w e n s 等学者, 在旅游规划和决策制定中经常用到“ 协 作”、“ 协调”或 “ 合作”等术语,但关于这方面的专述却不多,涉及到旅游区 之间的协作或协调的文章就更少了。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没有直接论述, 一部 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以及旅游区与它的 环境之间的互动。 如a l b e r t o s e s s 了( 1 9 8 8 )从区域旅游角度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分析衡量了 旅游科学体系的相关因素, 这对于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具有 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t a z i m b . j a m a l 和d o n a l d g t e z ( 1 9 9 5 )“ 从旅游合作理论 角度以及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他们曾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 重点讨 论了 社会基础上的旅游规划, 并对旅游合作提供了, 种持续的动态的解决规划问 题和协调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机制; s . s a l i t h ( 1 9 8 7 )确定了四个基本区域旅游资 源的类型。 a l b e r t o s e s s a .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s y s t e m f o r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e h , v o l 巧.p p 2 1 9 -2 3 5 , 1 9 8 8 t a z i m b . j a m a l , d o n a l d g e t z .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c a n m u n i t y t o u r i s m p l a n n i n g ,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v o l m n o . l . p p 1 8 6 - 2 0 9 , 1 9 9 5 s . s m i t h r e g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in r e s e a r c h , 1 9 9 7 , 1 4 ( 2 ) a n n al s o f 2 5 4一 2 7 5 卜 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施完善、 交通方便快捷, 旅游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 是我国旅游业最 先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 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 一。 因此, 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加强长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合与合作, 实现区 域优势互补和城市互动, 打造长二角旅游经济强区以凸显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整体 优势, 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进而推进长江二角洲旅游业的整体陇调发 展,是长三角各城市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心愿。 在这一过程中, 政策、资源开发和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 其中旅游资源的整合 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本文在强调长长角旅游资源整合意义的前提f , 分析 长 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钊 一 对当前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提出建立长三角旅游资源吸引力系统、 推出系列化旅游产品等对策,旨在为 长里角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第二节 国内 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理论研究 国外g u n n , t n k e e p , s t e w e n s 等学者, 在旅游规划和决策制定中经常用到“ 协 作”、“ 协调”或 “ 合作”等术语,但关于这方面的专述却不多,涉及到旅游区 之间的协作或协调的文章就更少了。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没有直接论述, 一部 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以及旅游区与它的 环境之间的互动。 如a l b e r t o s e s s 了( 1 9 8 8 )从区域旅游角度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分析衡量了 旅游科学体系的相关因素, 这对于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具有 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t a z i m b . j a m a l 和d o n a l d g t e z ( 1 9 9 5 )“ 从旅游合作理论 角度以及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他们曾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 重点讨 论了 社会基础上的旅游规划, 并对旅游合作提供了, 种持续的动态的解决规划问 题和协调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机制; s . s a l i t h ( 1 9 8 7 )确定了四个基本区域旅游资 源的类型。 a l b e r t o s e s s a .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s y s t e m f o r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e h , v o l 巧.p p 2 1 9 -2 3 5 , 1 9 8 8 t a z i m b . j a m a l , d o n a l d g e t z .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c a n m u n i t y t o u r i s m p l a n n i n g ,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v o l m n o . l . p p 1 8 6 - 2 0 9 , 1 9 9 5 s . s m i t h r e g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in r e s e a r c h , 1 9 9 7 , 1 4 ( 2 ) a n n al s o f 2 5 4一 2 7 5 卜 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施完善、 交通方便快捷, 旅游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 是我国旅游业最 先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 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 一。 因此, 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加强长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合与合作, 实现区 域优势互补和城市互动, 打造长二角旅游经济强区以凸显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整体 优势, 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进而推进长江二角洲旅游业的整体陇调发 展,是长三角各城市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心愿。 在这一过程中, 政策、资源开发和 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 其中旅游资源的整合 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本文在强调长长角旅游资源整合意义的前提f , 分析 长 三角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钊 一 对当前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提出建立长三角旅游资源吸引力系统、 推出系列化旅游产品等对策,旨在为 长里角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第二节 国内 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理论研究 国外g u n n , t n k e e p , s t e w e n s 等学者, 在旅游规划和决策制定中经常用到“ 协 作”、“ 协调”或 “ 合作”等术语,但关于这方面的专述却不多,涉及到旅游区 之间的协作或协调的文章就更少了。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没有直接论述, 一部 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旅游区及其内部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以及旅游区与它的 环境之间的互动。 如a l b e r t o s e s s 了( 1 9 8 8 )从区域旅游角度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分析衡量了 旅游科学体系的相关因素, 这对于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具有 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t a z i m b . j a m a l 和d o n a l d g t e z ( 1 9 9 5 )“ 从旅游合作理论 角度以及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他们曾对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 重点讨 论了 社会基础上的旅游规划, 并对旅游合作提供了, 种持续的动态的解决规划问 题和协调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机制; s . s a l i t h ( 1 9 8 7 )确定了四个基本区域旅游资 源的类型。 a l b e r t o s e s s a .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s y s t e m f o r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e h , v o l 巧.p p 2 1 9 -2 3 5 , 1 9 8 8 t a z i m b . j a m a l , d o n a l d g e t z .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c a n m u n i t y t o u r i s m p l a n n i n g ,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v o l m n o . l . p p 1 8 6 - 2 0 9 , 1 9 9 5 s . s m i t h r e g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in r e s e a r c h , 1 9 9 7 , 1 4 ( 2 ) a n n al s o f 2 5 4一 2 7 5 1 :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台研1 l 对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国外旅游研究中较早的热点, 它走过了 一条由旅游 资源描述到旅游地资源利用研究和区划研究, 再到注重旅游业空间效应和旅游业 空间联系研究的道路, 日前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侧重 于旅游的国际合作和旅游地竞争对一个国家过一个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前者如 r o n k a i n e n l ( 1 9 8 3 ) t n f a g e n c e m , r a i g - s m i t h .s ( 1 9 9 4 ) , 后者如d i n k h( 1 9 8 2 ) , 和f a g e r c e m ( 1 9 9 6 ) e , ( 二) 实 证研究 w e a v e r( 1 9 9 8 ) , 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 提瓜和巴 布达群岛进行了案例研究;从旅游管理的角度进行探索的是 l i r v 司e t u r k ( 1 9 9 9 ) 0 ,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证进行了分析研究; 而b i l l b r a m w e l l , a n g e l s h a r m a n ( 2 0 0 1 ) 两人曾 着文围绕地方旅游合作问题 就决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 重点探讨了合作的范围、 强度以 及参与者 一致合作的程度,并对此可能出现的问 题,如引起投资者 ( 或参与者) 之间权利 分配的不均衡进行了预见,而且还提出了一 部分 ( 或有限性合作)的概念。 ( 一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理论研究 1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我国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起源于2 0 世纪8 0 年代, 起步阶段将区域旅游合作 作为一种改革思想提出, 到9 0 年代研究内 容才逐步广泛、 深入, 文章著作大多涉 及理论研究、 热点问题及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伶玉权在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 优化的理论研究( 1 9 9 8 ) 中以区域系统结构理论为指导, 阐述旅游活动诸要素 在特定部门特定地域上的结构问题, 并提出结构优化的一般途径, 从系统科学的 角度提出了科学组织区域旅游系统结构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 r o n k a i n e n i . t h e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s e c u r i t y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e u r o p e : i t s i m p a c t o n t r a v e l a n d t o u r i s m . f a g e n c e r e g i o n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1 9 8 3 , 1 0 ( 3 ) : 4 1 5 - 4 2 6 ma 耐 r a i g - 枷i t h 5 . f o r e i g n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n a l so f t o u r i s m r e s s m i n m a l a y s i a e a r t h . 1 9 9 4 , 2 1 ( 4 )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n e e d s i n t h e p a c i f i c 7 1 7 - 7 2 0 . d i n k h . t o u r i c o m p e t i n g n e e d s i n p l u r a l s o c i e t y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7 9 8 2 . 9 ( 3 ) : 4 5 3 - 4 8 0 . s f a g e r c e m . r e g i o n a l t o u r i s m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1 9 9 6 w e a v e r .p e r i p h e r ie s o f t h e p e r i p h e ry : t o u r i s r n i n t o b a g o a n d b a r b u d a a n n a ls o f t o u r i s m 5 2 2 - 5 2 3 .2 3 ( 3 ) . r e s e a r c h 1 9 9 8 .2 5 ( 2 ) a l i r v o j e t u r k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n t h e e x a m p l e o f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阮 p e n a t t h e i s l a n d o f k r k . t o u r i s m a n d h o s p i t a l i t y 、 、 h i l l 8 r a m w e l l , a n g e l a s h a r m a n m .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i n 1 r e s e a r c h . v o l 2 6 . n o 2 . p p 3 9 2 - - 4 1 5 . 2 0 0 1 . m a n a g e m e n t . 1 9 9 9 . 5 ( 1 一 幼 o c a l t o u r i s m p o l i c y m a k i n g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1 :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台研1 l 对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是国外旅游研究中较早的热点, 它走过了 一条由旅游 资源描述到旅游地资源利用研究和区划研究, 再到注重旅游业空间效应和旅游业 空间联系研究的道路, 日前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侧重 于旅游的国际合作和旅游地竞争对一个国家过一个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前者如 r o n k a i n e n l ( 1 9 8 3 ) t n f a g e n c e m , r a i g - s m i t h .s ( 1 9 9 4 ) , 后者如d i n k h( 1 9 8 2 ) , 和f a g e r c e m ( 1 9 9 6 ) e , ( 二) 实 证研究 w e a v e r( 1 9 9 8 ) , 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 提瓜和巴 布达群岛进行了案例研究;从旅游管理的角度进行探索的是 l i r v 司e t u r k ( 1 9 9 9 ) 0 ,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证进行了分析研究; 而b i l l b r a m w e l l , a n g e l s h a r m a n ( 2 0 0 1 ) 两人曾 着文围绕地方旅游合作问题 就决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 重点探讨了合作的范围、 强度以 及参与者 一致合作的程度,并对此可能出现的问 题,如引起投资者 ( 或参与者) 之间权利 分配的不均衡进行了预见,而且还提出了一 部分 ( 或有限性合作)的概念。 ( 一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理论研究 1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我国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起源于2 0 世纪8 0 年代, 起步阶段将区域旅游合作 作为一种改革思想提出, 到9 0 年代研究内 容才逐步广泛、 深入, 文章著作大多涉 及理论研究、 热点问题及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伶玉权在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 优化的理论研究( 1 9 9 8 ) 中以区域系统结构理论为指导, 阐述旅游活动诸要素 在特定部门特定地域上的结构问题, 并提出结构优化的一般途径, 从系统科学的 角度提出了科学组织区域旅游系统结构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 对区域旅游合作的 r o n k a i n e n i . t h e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s e c u r i t y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e u r o p e : i t s i m p a c t o n t r a v e l a n d t o u r i s m . f a g e n c e r e g i o n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1 9 8 3 , 1 0 ( 3 ) : 4 1 5 - 4 2 6 ma 耐 r a i g - 枷i t h 5 . f o r e i g n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n a l so f t o u r i s m r e s s m i n m a l a y s i a e a r t h . 1 9 9 4 , 2 1 ( 4 )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n e e d s i n t h e p a c i f i c 7 1 7 - 7 2 0 . d i n k h . t o u r i c o m p e t i n g n e e d s i n p l u r a l s o c i e t y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7 9 8 2 . 9 ( 3 ) : 4 5 3 - 4 8 0 . s f a g e r c e m . r e g i o n a l t o u r i s m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 . 1 9 9 6 w e a v e r .p e r i p h e r ie s o f t h e p e r i p h e ry : t o u r i s r n i n t o b a g o a n d b a r b u d a a n n a ls o f t o u r i s m 5 2 2 - 5 2 3 .2 3 ( 3 ) . r e s e a r c h 1 9 9 8 .2 5 ( 2 ) a l i r v o j e t u r k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n t h e e x a m p l e o f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阮 p e n a t t h e i s l a n d o f k r k . t o u r i s m a n d h o s p i t a l i t y 、 、 h i l l 8 r a m w e l l , a n g e l a s h a r m a n m .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i n 1 r e s e a r c h . v o l 2 6 . n o 2 . p p 3 9 2 - - 4 1 5 . 2 0 0 1 . m a n a g e m e n t . 1 9 9 9 . 5 ( 1 一 幼 o c a l t o u r i s m p o l i c y m a k i n g . 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卜 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长泛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唐德鹏( 1 9 9 4 ) 在 市场机制一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源 中认为, 过去的旅游区域协作大多是在 “ 诸侯经济”的格局下, 人为捏合或行政 干预组成的,缺乏联合基础与动力源,即经济利益与市场机制;郑耀星 ( 工 9 9 9 ) , 2认为,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应坚持 “ 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平 等互利、自 愿参加、 优势互补、 各得其所、 逐步发展的合作原则, 并对合作内容、 合作的对策和保障进行了探讨; 岳红琼 ( 2 0 0 0 ) 认为, 大地域之间合作比较适合 于横向联合, 在同一区域内则应加强不同类型旅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 并认为 区域合作中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更为重要; 汪宇明 ( 2 0 0 2 ) 认为发展核心、带动 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将核心一 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进 行了运用: 涂建华、张立明 ( 2 0 0 4 ) 提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的观 念创新: 王烯 ( 2 0 0 5 ) 连释了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现状与动力机制, 探讨 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若干误区与困境,揭示了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的趋势。 2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国内学术界关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也有一定的探讨。王大悟 ( 1 9 8 5 ) 针对华 东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合作方在旅游资源、 客源方面的合作条件 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机制改革提出了建议;王衍用 ( 1 9 9 7 ) 提出“ 阴影区” 理论, 认为近距离的旅游资源雷同会导致旅游资源的“ 减值效应气 因此提出了区域联合开发 ( 1 9 9 9 ) ,提出 对资源重点、空间格局、市场方向、产 品功能、 最终目的等作统一设计, 可以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保继刚 ( 1 9 9 4 ) 在 对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的研究中, 对“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项目 ) 在一定地域相对 集中, 可以 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 进行了论证: 这些文章中就旅游资源或 旅游业的联合、 组建大旅游圈的过程中空间结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 ( 二) 实证研究 1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不少学者就某一特定区域如何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和开发从不同角度展开论 述, 并结合实际提供了有意义的操作思路。 如郭康 ( 1 9 9 5 ) 提出联合北方相邻八 省市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空间协作系统; 蒋祖云 ( 1 9 9 5 ) 对浙江中西 a 郑 耀星区 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一制定 ( im 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9 ( 2 ) 2 9 -3 2 页 卜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王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部风景旅游区域协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明庆忠、白 廷斌 ( 1 9 9 7 ) 提出了 澜沧江 -嵋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 陈俊鸿 ( 1 9 9 7 ) 分析了 制度性、 市场性和 技术性3 个因素对粤港澳大旅游区创新路经的影像, 阐述了建立多元化协调机制、 制定协同化的发展战略等基本发展策略; 郑荣富 ( 1 9 9 7 ) 认为应当通过促进区域 旅游与合作来加速发展福建旅游业; 王 德利、 冯国 群 ( 1 9 9 8 ) 在其 论黄山大旅 游圈的构建 中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讨论了构建黄山大旅游圈的模式, 并设计 了黄山大旅游圈的基本发展模式和旅游线路; 宋家增 ( 1 9 9 6 ) 和陈才 ( 1 9 9 9 ) 则 对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进行了有益谈讨; 张慧霞 ( 1 9 9 9 ) 对山西与环渤海地区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周玲强、 薛莹 ( 2 0 0 1 ) 通过对困扰杭州区域旅游合作进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建 立合作新观念、 创新合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陶伟、戴 光全 ( 2 0 0 2 )以苏南三镇为例, 提出了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邻近地域旅游发展的 “ 竞合模式”, 探讨了 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 合作的关系: 石培基 ( 2 0 0 3 ) 提出以 点轴理论为指导构建西北地区分布有序的旅游“ 点轴” 开发结构; 甘巧林( 2 0 0 3 ) 以广东省为例, 引入核心边缘结构理论提出了核心区和边缘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措 施; 杨洪等人 ( 2 0 0 3 ) 探讨了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三市旅游 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邱继勤、朱斌 ( 2 0 0 4 ) 分析了川黔渝区域进行区域旅游联动 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刘玉 ( 2 0 0 4 ) 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 域进行分析,总结了4 项有针对性地发展战略;吴汉、顾朝林 ( 2 0 0 4 )从共生概 念和内涵入手,以淮海经济区为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殷柏慧 ( 2 0 0 5 ) 从区域旅游角度对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对比分析, 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应走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 袁新华 ( 2 0 0 5 ) 在分析泛 珠三角区位关系、 产业要素区域特征基础上, 提出了面向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 2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具体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也有所涉及: 许惠芳( 1 9 8 9 ) 提出从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 依靠方便的交通, 把众多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旅 游点或旅游区联结起来, 构成纵横交错、 多层次和多系统的“ 旅游网络” 是西安 旅游业大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勇等 ( 1 9 9 6 ) 认为,构建 “ 旅游圈”是按一定地域 上海师范人学硕i - 学位论文 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 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 武汉大旅游圈”;陈俊鸿 ( t 9 9 7 ) 对粤港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作了 较为详细的 分析, 认为应在合作中加强旅 游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联系, 并提出了建 立lx 域旅游信心网络、 加强旅游产品设计 工作等合作途挂; 刘丹 ( 2 0 0 0 ) 以 武汉 为例,建议利用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非优区 “ 块产品” 来应对假日 经济带来的冲 击波; 李家清 ( 2 0 0 1 ) 认为武汉旅游的发展必须以优越的旅游区位为支撑进行深 度开发、资源整合和产品升级; 喻学才 ( 2 0 0 2 )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苏锡常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和对策; 秦学( 2 0 0 2 ) 以张家港为例探讨了旅游嚣域合 作的对象、 形式和内容等; 李晓莉、 柯显东 ( 2 0 0 3 )认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推 进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是提升广州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成其向 效益型、 质量型 产业转变的出路; 潘宝明 2 0 0 3 ) 认为扬州运河旅游资m的整合开发是发展苏中 旅游的新目 标; 廖宣祥 ( 2 0 0 3 ) 分析了龙岩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可行性及思 路; 冯冈平 ( 2 0 0 3 ) 在分析珠三角旅游模范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 出了发展c?k . 域旅游的具体策略; 左磐石 ( 2 0 0 3 ) 建议对韶关、 郴州和赣州红三角 的旅游资源进行分阶段、 多层次的整合, 以构建红三角精品旅游, 满足各种旅游 需求;冯学钢 ( 2 0 0 3 )认为只有联动开发旅游资源、构建统一形象、加强管理, 才能使安徽省“ 两山一湖” 旅游区有更大的发展; 郑贵华等 ( 2 0 0 0 长株潭旅游 资源整合的可能性、思路和对策。 3 .关于长三角旅游一 体化的 研究 随着我国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和大的都市圈的形成, 长江三角 h 旅游经济圈的 概念越来越受到业内 人士的关注, 因 而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研究也开始兴 起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张慰冰 ( 1 9 9 7 ) 提出了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的思路, 以 探求苏、 浙、 沪旅游发展一体化的策略; 黄震方 ( 2 0 0 0 ) 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为 例, 分析了长三角旅游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以及旅游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 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冯学钢( 2 0 0 玲对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进行了战略定位, 提 出了上海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目 标, 并对上海在旅游圈中的发展模式、 旅游资源 的整合、 客源的流动、 旅游信息的建设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戴学军( 2 0 0 2 ) 在旅游供给、 旅游需求和旅游支持体系二方面对两大旅游圈进行 了对比分析, 揭示两区域城市旅游发展的差异, 并得出两区域城市旅游的不同发 _ 海师范大学硕 i 学位论文长篇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m究 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 张静 ( 2 0 0 3 ) 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 化发展过程中凸现的旅游资源非持续发展问题, 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阐述了长三 角地区联动开发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张球 ( 2 0 0 3 ) 对长 只角地区发展旅游业进行了s w o t 分析, 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框将构想与对策; 胡平 ( 2 0 0 3 ) 肯定了区域旅游整合是长三角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 强调了世博会 对整个长三角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具体提出了长 三角旅游整合的对策; 贾铁飞 ( 2 0 0 4 ) 通过对大上海旅游圈中旅游资源结构、 旅游客源结构、 旅游行为结构的 分析,提出了对旅游资源科学配置原则。 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方面研究提供 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 并探讨其分布、 形成的规律, 对旅游区的交通、 客源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描 绘, 但仍有不足之处: 个案研究多偏重于合作构想的提出, 且不同学者对不同区 域内的合作构想在分析上有雷同倾向, 缺乏研究方法的创新; 对区域旅游合作中 存在的问题的介绍与评述, 大多数是以报道和议论的形式发表, 主要是由记者撰 写的,缺乏对存在问题的系统归纳。 针对以上 不足,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要进一步深入, 应当注意下述内容的 研究: 加强对区域旅游合作现状的深入观察。 不再将研究仅仅停留在问题表层, 要对问题的内在致因进行探究。 加强对合作机制的研究。 要在己 有的合作的空 间分析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岗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服务熔断降级策略-洞察及研究
- 新任教师成长汇报
- 脊髓占位切除术教学课件
- 村团支部工作总结
- 极低出生体重护理查房
- 消防安全月线上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质量空气流量传感器(MAF)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识谱教学法课件
- 护士岗前培训小结
- 2025年广西梧州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面部桃花灸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2025)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应急预案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在威胁情报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阳光体育大课间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玉树州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第二批)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建筑工程临电监理细则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南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乡级增补叶酸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