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工具,民族性和地域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复杂的语言情况。方言是指同一个 民族在不同的区域里说着大同小异的话。民族因素和地理因素对方言的形成起十 分重要的作用。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并以口头流传为主要传播形式的 音乐体裁。民歌演唱使用的大多是当地的方言,方言语言形式大大影响着民歌音 乐旋律的走向和构成,也就形成了符合各个方言区民众的音乐审美的、地域性很 强的地方民歌。 河州“花儿”是由生活在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使用河州方言 演唱的、主要反映人们爱情生活的一种山歌。 河州“花儿 的演唱语言丰富、精炼、淳朴:“花儿 辞令中大量使用比兴 的手法描写人们的爱情生活:特殊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点使“花儿 曲带有独特 的具有泥土味道的芳香;各种形式的衬词的使用更是大大增强了“花儿”的感染 力。传统“花儿”曲如此,新时期“花儿”改编曲的语言风格则抓住传统“花 儿”语言的这些特色进行夸张的艺术加工,使歌曲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时代 气息。 关键词:语言民歌河少i t “花儿 i i i a b s t r a c t l a n g u a g e i st h a th u m a nb e i n gt r a n s f e r si n f o r m a t i o n ,s p r e a d i n gc u l t u r e i m p l e m e n t ,n a t i o na n dr e g i o n a l i t yi si m p o r t a n t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h i n a sv a s t t e r r i t o r y , m a n yn a t i o n a la n do b j e c t i v e l yo nt h ec o m p l e xr e s u l t e di n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e s i t u a t i o n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ed i a l e c ti sw o r d s 、i mt h i sa l i k ew i t l lm i n o rd i f f e r e n c e s w i t h i nd i f f e r e n ta r e ar e f e rt ot h es a l n en a t i o n t h en a t i o nf a c t o ra n dg e o g e np l a y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t ot h ed i a l e c tf o r m a t i o n f o l ks o n gi st h a tt o i l i n gm a s s e sc r e a t e si nw o r d si n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 ,a n ds p r e a d si n o r d e rt oc i r c u l a t i n gi nw o r d sb e i n gm a i nt h ef o r mm u s i ct y p eo rf o r mo fl i t e r a t u r e b e i n gm o s t l yf o l ks o n gi ss u n gb e i n gp u ti n t ou s ei sl o c a ld i a l e c t ,p i t c hi nd i a l e c ti s a f f e c t i n gf o l ks o n gm u s i cm e l o d ym a k ef o ra n df o l ks o n gh a v i n gc o m p o s e d ,f o r m i n g a l s of i g h ta w a yt h em u s i c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b e a u t y s ,v e r ys t r o n gp l a c eo f r e g i o n a l i t ya c c o r d i n g 、析t he a c hd i a l e c ta r e ap u b l i c s g r e a t l y h e z h o uh u a e ri st h a tt h ep e o p l eu s e sf i v e rp r e f e c t u r ed i a l e c to n ek i n do ff o l k s o n go ft h el o v el i f es i n g i n g ,r e f l e c t i n gp e o p l em a i n l yc o m m o n l yf r o mv a r i o u s n a t i o n a ll i v i n gi na r e as u c ha s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q i n g h a i s i n g i n go fh e z h o uh u a e rl a n g u a g ei sr i c h ,c o n c i s e ,h o n e s t ;t h ef l o w e ru s e s l a r g ea m o u n to fa l l e g o r yg i m m i c kt od e p i c tp e o p l e sl o v ei nw o r d so fs o n g ;t h e p e c u l i a rl a n g u a g eh a b i ta n d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m a k eaf l o w e ru n i q u eb e n d i n ga s w e l la sh a v i n gh a v i n ge a r t hf l a v o u rf r a g r a n c e ;v a r i o u sf o r ml i n i n gw o r ds i g m a t i s m a l s oi st h ea p p e a lh a v i n gs t r e n g t h e n e daf l o w e rg r e a t l y , t h a tt h et r a d i t i o nh u a e rb e n d st h el a n g u a g es t y l et h a tt h en e wp e r i o dh u a e r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b e n d ss o ,i st h a t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g r a s p i n g t r a d i t i o nh u a e r l a n g u a g ec a r r yo u te x a g g e r a t e da r t i s t i ct r e a t m e n t ,t h em e s s e n g e rs o n gb o t hh a v et h e n a t i o nr e g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h a v et h es p i r i to ft h et i m e s k e yw o r d s :l a n g u a g e f o l ks o n g 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e z h o u h u a e r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河州“花儿”及其改编曲的语言特点,是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主磊、山 沥猡年石月枷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豆磊、d 1 洳矽年6 月研日指嚣c 淼日钢刀铲 z 6 矽年月游日吆汐 n 匀 气 ,再 )1】 釉阳戳净( 月 认d 确f郦年 jy, 捌哆 制诒 指 绪论 在我的声乐艺术演唱学习过程中,追随过的多位恩师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 同的角度强调过语言在表现声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进入研究生学习阶 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更是在民族声乐语言内涵的表 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选择这个题目作为学位论文进行研究有如下两点原 因: 1 、选定这一题目的最初动因是本人对西北民歌的喜爱。喜听好唱使我产生 了研究西北民歌的欲望和冲动,对其演唱语言特色的研究恰好属于本人所学专业 范畴。 2 、以河州“花儿”演唱的语言特点为依托,一方面浅述个人对演唱区域性 民歌时如何把握其语言特色的理解;另一方面,在研究撰写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 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民族声乐语言艺术的理解。 关于声乐语言学方面的论著有雷礼著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许讲真著 歌唱语言艺术、余笃刚著声乐语言艺术、陈宇京著语感与乐感等。另 外,些声乐教育家的声乐教学论著中也有部分章节涉及到声乐语音演唱方面的 问题,这些论著和文章通常注重研究汉语普通话的演唱艺术,对区域性歌唱语言 的研究并不多见。 专家们对河州“花儿”的研究从上世纪出至今从未间断,尽管中间经历了社 会的动荡,政局的更迭,经济的衰败,使“花儿”研究事业经历了艰难的开端和 曲折的发展,直到近三十年进入到蓬勃发展、成熟和昌盛时期。不同时段、不同 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宏观上对河州“花儿 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发 现和解读。著作有张亚雄著花儿集、马文惠著西北高原的文艺奇葩、甘肃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花儿论集、杜亚雄、周吉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李雄 飞著河州“花儿 与陕北“信天游 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张君仁著花儿 王朱仲禄等等。论著之多在此不能一一举例。这些论著分涵盖了文学、历史学、 人类文化学、民俗学、音乐学等各个领域,但单独对演唱河州“花儿”使用的河 ,一 州方言的语言特色与歌唱的关系的论著并不多见。 论文写作的目的以及所研究的领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使用,篇文章不可能 2 只使用单的方法,即使研究的问题点很小,也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进行 研究,才能合理解决问题。本文撰写过程中应用到多种研究方法: 1 、思辨法:这是本文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在绪论、第章、第三章以及 结论中重点使用,并且在第二章中与实证法结合使用。 2 、实证法:主要用于第二章的实例论证部分。 3 、除以上两种主要使用的方法外,文章的撰写还应用到了音乐文化参照法、 形态分析法、比较求异法和多元解析法,这些方法渗透到整个研究论证过程之中, 对以上两种方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引子 “花儿”又称“少年”、“野曲”,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广泛流传于陇中 高原( 甘肃、青海、宁夏) 地区,其传唱人群囊括了汉、回、撒拉、土、保安、 东乡、裕固、藏等众多民族。n 对于这种流传背景复杂,地域广泛的山歌形式, 目前普遍看法是以唱词结构分为两类,并以各自流传的地域命名,分别是“河滓 花儿”和“洮岷花儿 。河湟“花儿”主要流行于在我国青海的大通、互助、湟 源、西宁、湟中、平安、乐都、民和、化隆、循化、贵德等县,甘肃的临夏、和 政、康乐、广河、临洮、东乡、永靖等县,它们大部分属于古河州,所以“河湟 花儿又称“河州花儿”。旺 在这广泛的流传区域内,唱河州“花儿的人们一律使用着当地的汉语方言, 通过“花儿”表达着自己的愿望与要求,更确切地说是传递着对异性、对心上人 的爱慕之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吐露着内心的欢乐、苦恼、甜蜜、忧伤。在 此,笔者认为,河州“花儿 是由生活在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使用 河州方言演唱的、主要反映人们爱情生活的一种山歌。 第一章方言与民歌 一语言与方言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工具,民族性和地域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 门。一般来说,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在各自 的流通领域里有相同的语音形式、语法结构、基本词汇等。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复杂的语言情况:一个民族 使用多种语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一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客观地理 因素把这一民族分割在众多的区域,他们在各自的区域使用自己的语言,比如汉 族。多个民族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几个民族交界的区域里,几个民族的人杂居 在一起,共同生活,一起劳动,这些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个民族人群使用共同的语 l _ 口0 方言,也叫土语,是语言的分支,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区域里说着大同小 异的话。人类进化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从语言的形成、发展到区域方言的形成 也经历了极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民族因素方言的形成起十分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内的相同的民族的人群在漫 长的繁衍生息劳动生活过程中,形成区域内部人群一致的生产生活习惯共同的劳 动和生活形成了区域内部相对统一、稳定的语言。 从客观物质条件看,地理因素对方言的形式也十分重要。大地固然广阔但却 非一马平川,高山沟壑、戈壁、沙漠,阻挡了人们远距离的外出行为,即便是一 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漫漫长路也同样使仅限步行的古人们望而却步,区域之间人 口的相对隔绝,区域文明交流贫乏也促成了方言的形成。 二方言与地方民歌 ( 一)民歌使用方言演唱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按照表演形式可以分为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和歌舞几 大类,除了器乐演奏以外其余四种表演方式中唱的成分都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民 歌。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并以口头流传为主 要传播形式的音乐体裁。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 4 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民歌使用当地的方言演唱。“特定地理、自然环境 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 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州5 在每个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的 文化现象都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民歌和方言都属于典型的、具有很强地域 性特征的文化现象,民歌的演唱需要使用其流传区域内民众认可的语言,也就是 使用方言演唱。 ( 二) 方言影响着民歌的音乐构成 方言的音调和语言习惯影响着民歌的音乐构成。 中国汉语普通话本身就有一定的音调,方言中的音调更是各具特色,以字行 腔的演唱方式使方言中的音调大大影响着民歌音乐旋律的走向和构成;人们的语 言习惯包括语法结构、语句的长短结合、说话的节奏等,由于民歌歌词本身就是 方言,所以这些语言习惯影响到了民歌音乐的节奏。民歌旋律走向和节奏节拍在 方言的影响下形成的独特风格符合各个方言区民众的音乐审美取向。 河州“花儿 与民歌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河州“花儿”是中国地方民歌的 一种,主要使用河州方言进行演唱。河州方言的语言特点包括构词法、语法结构、 语音特点、语气节奏等,区域性语言。特点是河州“花儿”音乐特色形成的重要因 素。 第二章传统河州“花儿 的语言特色 一河州“花儿”语言丰富、精炼、淳朴 ( 一)“花儿 的语言有无比的丰富性 “花儿 是诗与歌的统一体,“花儿”中的大部分作品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 “花几”曲调种类繁多,“花儿”歌词描绘的内容更是囊括了大干世界的几乎所 有事物。 所有“花儿”曲中,情歌占比重很大,“花儿系表情之作”皤即是这个意 思。人们走在山野间,信口漫出的“花儿 十之八九是情歌,追求的,相恋的, 。离别的,思念的甚至分手的,能够细微到人们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 见图1 ) 节拍较自由 远看个数 远番个尕 河 莨:一每西 哟 1 l 爿: 哟 蕊| 1 0 条的个 线 呀, 金的个莲 呀 ,弋_ 一l 口f 二j 阿:哥的 阿! 【i l 呀啊近呀砑个 障可: 呼的l ;l l 舶l1 1 5 i = 啊越i j l 垮行个 败黄 呀 河 魁海 哎 尕呀姝楚牡 图l 远看黄河一条线 边。 丹。 “花儿 是在人们长期的共同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花儿歌词对劳动 生活的描写也有相当的数量。( 见图2 ) 民歌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人们生活的空间再大,也永远处于当时的社 会环境之中,“花儿 能传递思想,可以交流感情,自然也会有对时下社会政治 生活的描写。( 见图3 ) 6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节拍自由 哎 哎哟哎油泼呀 哎辣子 者油泼了 蒜呀是,哎哟 割麦的 天呀 就辣辣 地 我们哎吃上个 搅团。 图2 油泼辣子油泼面 万年的松柏者哟 我呀我们啦 栽也。啊呀呀 我呀们 啦 栽呀,幸福的 哎大路呀共产党开 呀了呀。 图3 万年松柏我们栽 “花几 产生于民间,传唱于民间,永远处于变化和活动之中的民众是这一 民间文化活的载体。下层民众对神的崇拜自古至今充斥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神话 故事也就经常从“花儿”歌手的口中声情并茂的唱出来。( 见图4 ) “花儿 语言的丰富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对同一事物的可以有很多方式但绝 不雷伺。以“花儿”对哭的描写举例说明。“把哥送到常流水,手托脸蛋下泪了, 越看阿哥走远了,眼泪花花飘满了”、“肠子拧成灯捻子,再拿眼泪当清油”、“想 起贤妹不得过,眼泪打转双轮磨”、“疼烂了肝花想烂了心,哭麻了一对眼睛” 同是写哭,都写眼泪,描写的方式却丰富多彩。 j :1 0 5 装酒醉呀。王母娘哎哟吃上了 图4 玉皇爷逗观音 ( 二) 精炼是“花儿”语言特点之一 “花儿”语言十分精炼,首花儿少则十几字,多的也不过几十字,却能把 “花儿歌手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清清楚楚,少一分,意思不明,多一分则显累赘。 ( 见图5 )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j = 1 2 0 帐 哩 呀,阿哥的三花 梢。 上 哩 呀,阿哥的三花梢。 图5 一对尕牛的庄稼 。 这首叙事花儿短小精悍,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王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走西口 的农民的自述,走西口之前家里还有一片庄稼地,小得也就刚够一对小牛耕种, 但外面却欠着别人一笔账,无奈只能卖了小牛还账,没有了牛,也就没法种地了, 8 只能被迫走西口谋生。故事短小,逻辑性很强,包括了几个具体的情节:卖牛还 账,无牛种田,走西口。仅仅四句话,每句不足十个字,却把故事描述的十分透 彻,可以看出“花儿”的语言何等精炼。 ( 三)语言淳朴如其人 “花儿”的语言是淳朴的,这源自创作“花儿”的人民生活的淳朴,性情的 淳朴。西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主要是农牧业,在穷山恶水中生存使他们勤于耕种; 靠天吃饭就不可能年年丰收,忍饥挨饿练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秉性,并且 养成勤俭生活的传统美德。每天围着土地转,以吃饱穿暖为生活目标使他们的精 神气质敦厚质朴。有句话叫歌如其人,“花儿”理所当然地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精神 世界,歌词中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毫无修饰,却精巧至极。( 见图6 )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节拍自由 哎哎哟哎 三大的哎麻锅啦一瞢葵 地我俩槲搅团呀。 图6 三大麻线一瞢荧蒜 二“花儿饶比兴” 这是清代诗人吴镇的诗作我忆临洮好中的名句,可理解为“花儿”歌词 有十分多的比兴手法。我们欣赏“花儿”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听完前两 旬时不知道它要说什么,以为在描绘景色,听到后面才领会到,原来是借景抒情, ,7 拿前两句做比喻,然后再进正题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兴手法。比兴手法,即 借助对自然物的咏叹,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比兴手法是“花儿”唱词的一大特 9 点,比兴句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熟知的事物的描写让听众更深切 体会到歌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这在客观上大大提升了“花 儿”的艺术水准。 用于做“花儿”比兴的事物包括方方面面,只要是人民群众眼旱见到的,心 里想的,手里做的,都会被拿来咏唱,借以表达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离愁别绪。 ( 见图7 ) 以四分啻符为一拍j :1 2 3 哎 哎 哎哎哎哟玎也天上的那个缮龌它 捌j 斑:群岛一 出全q 琴了 呀是,艾瑟我的明臼的 尕三妹 月兜 啊啊 的个噢噢光气 压 了;哎 尕妹的 哎你的横样口f 世铹了哟足, ;奠黜0 心疼地 尕三妹你的娘老予呀你哈养 了吗画 呀了。 图7 天上的星星出全了 这是首典型的以比兴句开头,后两句抒情的传统“花儿”。前两句把星星多 压住了月亮的光作为铺垫,后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尕妹的模样俊俏,就像画上 的一般,世上最好。 1 0 三花儿语言的“刚”与“柔” ( 一)刚 刚,即阳刚之美。声乐作品中用来表现雄浑、粗犷、豪放、刚猛的风格特征, 它们通常出现在歌剧咏叹调的高潮部分如歌剧图兰朵中的著名唱段今夜无 人入睡,也出现在戏剧性较强的艺术作品中如艺术歌曲嘉陵江上。 “花儿”的创造者是西北高原上的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数 次的重大社会变革和激烈的斗争,加上每天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使他们身 上具备了质朴、耿直、豪爽、粗犷的性格特征,“一定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 劳动规律,是构成民歌词调主旋律的主要因素州 。长期重压下的人民创造出来 的花儿音乐,有很大一部分保持了情绪高昂,辽阔高远的音调。“滑音 是花儿 中十分常见的润腔手段,在各种滑音中有一种硬滑音,“硬滑音又叫甩音,歌手 在演唱硬滑音时,将语句短促有力的滑上去或滑下来,起到加重语气宣泄情感的 作用,给人以新鲜洒脱之感,它一般在乐句的结尾处。 阳。 l j = 7 i 哎黄河上呀哈度呀过了哟半呀辈了 子 毗,哎哟半呀 半辈了 子呀 哟 浪呀尖上霉呀花 子呀哩呀 哟。 图8 黄河上度过半辈子 这首“花儿”( 见图8 ) 出自常年漂在黄河上、靠划皮筏子运货过活的筏子 客之口。每天面对险峻的形势造就了筏子客无畏、刚直的性格,随口漫出的“花 儿”也是充满阳刚之气。乐句最后的“弛”字由高声区的尖音干净利落的一口气 叹下来,亮出结实的苍音,仿佛一块石头重重落在地上一样,掷地有声,是他们 性格的体现。 河州三令中有这样首著名的“花儿”叫油泼辣子油泼蒜( 见图2 ) 从 歌词内容看这是手劳动“花儿”,丰收时节,劳动场面热火朝天,丌朗豁达的西 北汉子虽然劳动很辛苦,吃的也仅仪是“辣子”“蒜拌”的“搅团”,但是看着“麦 垛子垛成山 ,高兴起来“唱上个少年 就把一切辛苦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精 炼的语言把当地人民淳厚的土习,简朴的生活,以及对丰收的渴望展现的简单、 直白、透彻。曲中带有上滑音符号“”的“了”、“地”、“者”几个字,用的 都是短促有力的上滑音唱法,这种润腔方法常用于歌曲内部、结束句之前的停顿 换气处,就像是为最后的结束旬进行设问,从而引出结束句的圆满回答。演唱时 既有很强的语气感,又有很强的穿透力,使歌声在空旷的山野间传的很远,能引 起更多人的注意。 不管是如瀑布非流直下、以苍音结束的下滑音,还是在高声区强有力的甩音, 都完美结合了西北劳动人民,尤其是西北汉子的语言习惯,展示了他们果敢、刚 强、无畏、豁达的一面。 ( 二)柔 柔与刚相对应,可解释为阴柔之美。歌唱者通过曲折盘旋,委婉缠绵的曲调 表达温和、内敛的情感,古典艺术歌曲中有大量以柔美为歌曲基调的作品如舒伯 特的小夜曲、圣母颂等。 河州“花儿 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以及创作群体等综合因素决定 了花儿作品还是以阳刚之美为主的曲令占大多数,“花儿基本上是男性的歌,州9 在“花儿”发展进程中,演唱人群以河湟汉子为主。尽管“花儿”的婉转柔和之 美不占主要基调,我们仍可以在“花儿艺术的长河中寻觅得到,要么躲存大部 分充满豪气的“花儿”身后,要么浸入到这些作品之中。这首“花儿”( 见图9 ) 节奏型使用以3 1 4 拍为主的混合拍子,音乐旋律流畅委婉,整体音区不高,典型 的以真声演唱为主的女花儿歌手的曲目。歌词前半部分女歌手自喻“花儿 ,通 过“清水漫了花园了 使“花儿的颜色俊了 来告诉心卜人自己早已绎梳妆好等 “阿哥”来“看我”。语言只写物不写人,含而不露,把妹妹对“尕阿哥”到来 的期待之情描写的恰到好处。再看后半段,笔者不知道大家平时吃饭怎么个吃法, 吃半碗饭要用多少时间,但我相信,每个听到或者读到这句话的人,这时脑子里 一定会浮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俊俏的阿妹愣在饭桌前,眼睛盯着大门门,筷子则 1 2 一粒一粒的把米饭送到嘴里,这样吃上半碗饭的工夫足可以让“眼泪把碗淌者满 了”。语言的精妙在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把情感自 然流露出来,给人留下想像思索的空问,阴柔之美可意会不可言传。 | :l1 0 清水啦澄了个 花蠲 一碗饭吃成个半 碗 了弛。哎 了弛。哎 花园 半碗 了 吣 了【l l , 花儿的 眼泪把 颜色吗 锐淌者 俊 满 了s a ,尕阿 哥看我 了s a ,尕阿哥看 我 来 哩 说者哎哟 他来啦 来哩说者哎哟 他 来啦 图9 清水漫了花园 不嗬。 不嗬。 柔美不是女歌手的专利,在河湟汉子演唱的“花儿 中也渗透着柔美的一面, 与女歌手不同的是,他们唱出来的柔总是隐藏在粗犷、开阔、雄浑的大框架内部, 只有细心品味,才能感受这些花儿的温和淡远。 + 下面这首“花儿”( 见图1 0 ) 音域不高,速度较快,音乐进行以二、三度为 主,连贯流畅,一气呵成。从歌词结构看是典型的河州花儿,前一段描写“牛吃 水”的情景,为了说明牛的主人这会几也在休息,有了想“阿姐”的空闲时间, 为后面“端起饭碗”做了铺垫;后一段“面叶捞不到嘴罩”巧妙地形容“阿哥呀 把你想呀着”的时候,入神到了手都不听使唤的状态。歌词虽是和着旋律唱出来 的,但由于音调不高,节奏较快,更像是顺着字词的语调说出来的。 阿姐哟。 阿姐哟 大河f i 虿 端起 个 淤l :的牛吃 饭碗者翘起个 水哟。 你哟。 鼻 嬲儿呀落刁面u 水呀 冒玎l l j li l 禽杉7 了倚| j 嘴呀 里皑,阿妪哟。劂把你哈想呀着# 嘲哟。 里咄阿姐哟劂把伽喻 图1 0 大河沿上牛吃水 四特殊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点 口语化并且使用汉语演唱是河州“花儿 的语言特点之一。人们交流时的语 言习惯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花儿”曲t :l :l 却与生活中 的用法略有出入,有一些特殊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点。 倒装句是“花儿”语言常用的语句结构形式。现代汉语语法中,倒装句的使 用通常用于强调语句中前置的部分。“花儿 中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倒装句。 尕马哈骑上 者枪 背了上咆, 图1 1 尕马骑上枪背上 “尕马骑上”( 见图1 1 ) 就是宾语庙玎置的倒装句,意思是“骑上尕马”。“二 股子麻绳背扎下”也是同样的用法,即背上绑三股子麻绳。这种把宾语提前的倒 装旬使宾语得到强调,同时歌词韵律铿锵有力。再如“阿哥难辛妹妹苦,一处儿 得不到了 是把补语“一处儿 提到动词前面,“阿哥好比红樱桃,噙不到妹妹 的嘴里”是把谓语“噙不到”提前了,这些用法都是为强调提前的部分,表达追 f , 求异性渴望爱情的迫切心情。 1 4 省略也是“花儿”中特殊的语言形式之一。省略的词语中名词性质的占大多 数。有省略主语的:如“下马者哭给了两场”意为我下马哭了两场,省略了主 语“我”。也有省略定语的“尕妹的模样世全了,娘老子养了吗画了 中在“娘 老子前面省略了定语“你的 。“心底里 前面省略了定语“我的”。 副词也是“花儿”中经常省略的语言成分。 河州“花儿”一对尕牛的庄稼( 见图5 ) 讲述了一个农民卖掉尕牛还账 后走西口的故事,语句中有多处省略了副词,包括“有,把,现在,在 等。 除去语法上的使用习惯,“花儿 中还有一些词有单独的特殊的用法,比如 “哈”字,曲子中的“我你哈劝”的意思是我把你劝,中“我你哈心疼”是我把 你心疼的意思,在这里的“哈”都是把的意思,这是当地的习惯用法。 欣赏“花儿”,演唱“花儿及其改编曲,了解它独特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 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品味“花儿”曲带有泥土味道的芳香。 五河州花儿中常用的衬词 山歌是劳动群众在山野、田间等户外空旷环境中使用,腔调舒展自出,以抒 情为目的的民歌体裁。n 们。抒情是人们唱山歌的主要目的,人们对生活发出的各 式各样的感叹就会常见与即兴演唱的山歌中,经过劳动人民的集体加工,就成为 了山歌中的衬词。 河州“花儿是山歌的一种,既然是山歌,就会有衬词。 衬词是歌曲中主要起衬托装饰作用但不表示实际意义和情感的词,失去衬词 语句并不失完整性,仅在乐句的表现力上稍微欠缺。h 花儿作品中使用的衬 词很多,虽然在语义的完整性上都属“可有可无”,但由于出现在旋律的不同位 置具有不同的特点。 ( 一)便于演唱时的行腔润色 这类衬词以开口音和半开口音居多,充分的腔体打开是它们形成这一特点的 主要原因,这类衬词的使用,便于后面的乐句扩张元音,可以获得更具感染力的 声音。其中包括“啊、哟、呀、哎、噢 等,以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为 例( 见图12 ) 。 , ,t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州“花儿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河州大令中十分重 要的一首,是花儿王朱仲禄学会的第一首,也是他一辈子都情有独钟的一首。这 首“花儿”在河州流传多种唱法旋律有别内容一致。这是依据朱仲禄的演唱记 录下来的其中一种。短短的四句话,在婉转悠长飘逸起伏又略带忧伤的情调中含 蓄曲折地表露出相似的苦恼和感叹。歌词中台有大量的村词和语气闻,占了歌词 总数的4 0 强,这其中有部分衬词就是用于行腔润色的。第一句中“望”字之 前的“哟啊呀”,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两个完整的能够表示独立含义的短语之间。 三个开口音一气呵成,在高声为后面的“望”字唱的更敞亮做了腔体上的准备 显得“平川”的宽阔,“平”字是闭口音且要上行到高声区,它的前面同样以一 个半开口的“哎”字引腔。此类的衬词几乎在每首“花儿”中都存在。笔者认为 正是由于“花儿”曲调大多高亢嘹亮,以开口音作为衬词来润腔,一方面是为降 低直接演唱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声音质量使歌声更美更具感染力。 强四奇_ 音符为一拍较自由 戎上去十就高 戋看趁来是戟喜 山者 曼 毒 啊呀 啊呀 望 摘 哎平 哎去 了 是 川呀 难呀 哎哟望 哎哟摘 平了川呀 去是难呀 平 摘 里哎有 到哎我的手 一朵 里是 呀牡丹 o 妊然 图1 2 上去高山望平川 演唱这类衬词腔体的打开是最需要强调的。在前面乐旬的基础上,充分打开 腔体,使声音保持在最高的头腔位置。同时,加强气息的对抗强度,这样以圆润 明亮饱满开阔的状态引出后面的乐旬,这类衬词的使用目的就达到了。 ( 二)用于烘托气氛 这是一类在各地民歌中都常见到的衬词。他们通常使用各地方言中类似的 “口头语”的词汇。在音乐中,时值较短,一般不再强拍,以经过音或辅助音的 形式出现。例如,山东临清的小曲大实话( 见图1 3 ) 中的“这”“来”就属于 这类衬词。 1 = c 詈 三 垒| 、o ;垒降- :1 16 i r 1 | 一一ll一一l 一 八胃( 这) 里 月亮( 这) 圆, 辫踩 九男( 这) 里九重( 这) 昭, 天要 组76 5 蠡56 函3 50 | 6 6 蠡6 5 i 空 i 3 | | j ( 这) 地( 来就) 头 顶 天, 是冷了就穿衣裳, ,、 f ,、 36 4 3 l23 56 l3 肚里咽, 紧挨着坑, 嘴里吃饭 匿 里的锅头 o l 纯釜皇i6 刮风树梢动, 墙南有日头, l ! 室l 亟 l 叠 沙糖( 这) 包 子蜜更 哥哥的 丈母嫂子的 0 , , 扎飞 天凉2一阴阴2一就有 7 一雨北垒一下墙 3 。3 甜来 娘来 3 2 我趣 我的 1 1 1 天 穴 - ,一- 、 3 2 儿 儿 l :8 l 丑亟 亟圣f 生米下 锅做 熟 o 厂、 塑业j 30 饭。 丈人的 兄弟是叔 丈。 图1 3 大实话 在河州“花儿”中这样的衬词也屡见不鲜:同样还是这首河州大令( 见图1 2 ) , 第一句中的“个就 乐段反复时的“是就就属于这类衬词 “花儿的传承属于典型的中国民歌传播形式“口传心授”,从“花儿 的 形成、发展到成熟,一直都不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的。我想这既是原生态民歌的 典型特征之一,又是因“花儿 不仅流传区域宽广,种类繁多,且一直都在发展 变化的缘故。在欧洲流传作曲技法中经过音和辅助音的使用,主要为了使音乐旋 律的进行流畅连贯,减少跳进给音乐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而在“花儿”这一古老 的原生态民歌曲调中,( 包含其他民歌中也有) 很自然的出现,口语化,不造作, 且大多还与作曲理论相符,点虽小,这也正反应了古老艺术形成的精妙之处。类 似这样的衬词还包括“者、哈、的、吧”等等 演唱这类衬词时,不应过分强调,要注重唇、牙、齿、舌、腭咬字的密切配 合,要求咬真、咬准,自然和谐地保持行腔的顺畅,力度宜弱不宜强,能够恰当 的烘托气氛即可。 ( 三)用于突出作品风格 这类衬词虽无实在意义,但有了它们的使用,可以明确突出作品的j x l 格虽 说在表达词义上是配角,但演唱时却要注意强调,否则唱出来的歌还不如读出来 的词更能让人领会含义。例如河州三令中的一首油泼辣子油泼蒜( 见图2 ) 乐曲的前半部分使用五声音阶商调式,典型的“双四度音调结构 。“音调结 构”指的是“在特定的音阶基础上形成的旋律构成原则,它从本质一 = 反映了某一 民族某一地区音乐语言的特点,是该民族、该地区丰富多样的音调现象的概括和 , , 咳咳 -il , 抽象。”n 2 而这种“双四度音调结构”构成的旋律主要由6 、3 、2 、5 四个音组 成,是我国西北汉族音乐旋律的典型特征,四度的跳进加入二度音的折四过渡, 使音调在开阔中掺入了些许委婉的色彩。乐曲开头的“哎、呦、哎”配合着音乐 旋律正好强调西北民歌的这一特色。由于这些衬词的出现是从中偏高声区下行到 低声去进而跳进进入高声区,演唱时就要用到专门用于演唱“花儿”的“苍尖音 唱法,。“苍音”又叫“满口音”、“平音”,即真声:“尖音 又称“尕刀子音”, 即假声。“苍尖音”是花儿演唱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3 1 。使用这种唱法,中低音 区用胸声,高声区用假声,注重声区过渡的自然统一,使低声区自然婉转,高声 区清脆悠扬,这样这首歌的地方特色就展示的淋漓尽致了。 ( 四) 用于收声 收声,顾名思义就是收住声音或使声音结束。这些衬词一般用在一个乐句或 一个语义的结束处,也可以出现在长乐旬进行中的气口之前。作曲家们创作的艺 术歌曲乐句中,腔词的进行通常是合辙押韵的,也就是每个较长乐句的结束字都 使用相同的或者相近的辙,这样使歌曲演唱连贯;听起来舒服。而“花儿 曲的 旋律虽然经过人们的长期传唱有了相对固定的曲令,比如河州大令、阿姐令h 尕 马令等,但由于“花儿是即兴演唱,歌词直接表达“花儿”歌手当时的思想感 情,是瞬间即出的,它的乐句合辙与否就不是十分确定了。但是,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歌唱从形成之初发展到今天,以及遥远的未来。其最基本 的功能还是娱己、娱人,不押韵的乐句使人唱着难受听起来也不舒服,( 当然不 全是,部分流行歌曲除外) ,于是,在广大劳动人民长时间的共同劳动、共同生 活的不断交流中,“花儿就有了一系列的使用较固定的收音词,例如了( 读 l i a o ) 、是( 读s h i ) 、者( 同着,读z h e ) 哩( 读l i ) 等等。 下面是尕马令中的一首尕马骑上枪背上( 见图1 4 ) 这首“花儿 曲描写的走西口的汉子对爱人的思恋之情,它的歌词中,每个 完整乐句结束处的字属于同一辙,“上,黄,方,肠 都属于江阳辙,它们本身 已经合折押韵,但是“花儿 歌手即兴演唱时在这些字的后面一律加上“弛( y i - a i 连读)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歌手演唱的习惯使然,不管语句是否同辙,至少加 上“弛字肯定押韵,另一方面,“弛 字在这里也有很大的叹气的语气成分, 是对爱人的相思,对离别的无奈,也是对苦难生活的感叹。这类衬词就要以叹气 1 9 的感觉把字叹出来,而不能拿腔做调的演唱。 用于乐句结尾处的收声词一般没有十分明确的意义,只是歌手语调传递的 一部分,用以作为歌手表达情譬、态度的延续和补充。这些词的加入能进一步 增强“花儿”的感染力,它们出现在高声区,可以使气氛热烈,极具张力:在中 低声区,使歌唱者的情感自然抒发。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j = 1 0 2 尕马哈骑上 者艳背 了 上咄, 热 身子爬上 个 冷地方了 吨 | 三一趟= j _ =黄呗;尕- q 儿 你 想哩吗不想哩:尕马 吐 你 拉上了走呀 拉卜了走呀 哎 哎 哟 哟 你 休 回拉了还来 鲫我的肉。哎你 回拉了还 来皱 图1 4 尕马骑上枪背上 0 1 守 六俚语 俚语,指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通俗的、口语化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 形式。俚语的地方性、生活性很强,很少出现在正式场合。 除了衬词,“花儿中还有大量的俚语,它们的使用无疑又给“化儿”增添 了不少土渣特色。名词有黑饭( 晚饭) 、连手( 异性朋友) 、难心( 伤心事) 、吃 粮的人( 吃公家饭的人) 、腔子( 胸部) 、后晌( 下午) 等等;动词有扯盘( 挂念) 、 疼肠( 疼爱) 、打尖( 途中休息) 、摆( 冲洗) 、煨炕( 烧炕) 等等:形容词有淡 ( 冷淡) 、气长( 长久) 、款款儿( 轻轻) 、合仿( 合适) 等。花儿中的俚语数 量浩如烟海,如果把它们一一举例,相信编一本字典也不足为奇。正是这些俚语 的使用,把“花儿”中蕴含的生活情味传递简洁、直自、巧妙、透彻。 2 1 第三章河州“花儿”改编曲的语言特点 改编曲是将一首音乐作品由自己或其他人从原来的声乐或器乐的演出形式 改编为其它演出形式的乐曲t 1 5 o 作曲者对原来的乐曲进行改编创作,一方面是 为了学习,把织体复杂、篇幅较长的大型作品缩编成形式简单、又保持原曲最基 本特征的乐曲,以便于宏观上进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欣赏和推广, 这类改编曲通常以群众喜爱的乐曲或歌曲为基础进行改编,使其表演形式更能体 现作品特色,更利于群众欣赏和流传。“花儿改编曲显然属于后者。 一作曲家改编民歌时常用的保持民歌风格的手段 我们欣赏歌曲,大家主要注意的是歌曲的歌词内容、旋律走向、节奏快慢和 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构成一首完整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就是通过这些 信息感受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艺术魅力。作为歌曲的一种,民歌也不例外。民歌 本身蕴含的民族、地域特征f 是构成民歌的各种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产生作用的 结果。我们经常能听到由作曲家改编某一首传统民歌创作出仍不失原歌风格特征 的新民歌,它们篇幅更长,矛盾冲突更强烈,演唱难度更大。作曲家就是通过娴 熟的作曲技法,使新作品的语言、旋律和声、节奏型以及歌曲的演出形式等所有 要素或某几项要素保持了原有特征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的。 “花儿 的特色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展示,一是构成“花儿 音乐旋律的音乐 语言使用的是“双四度音调结构 ;另一方面,就是“花儿 歌词中极具地方特 色的语言习惯和结构特点。体现歌曲特色的其他方面比如节奏型和表演方就不像 前两项那样明显,其他地区的民歌也有类似的特点。 使用“双四度音调结构”构成音乐旋律基本框架属于作曲技术理论范畴, 这里不做过多论述。下面我们以河州“花儿 改编曲花花尕妹为例,看“花 儿 改编曲中从哪些地方突出了它的语言特色。 二河州“花儿”改编曲的语言特色 “花儿”是植根于西北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艺术花朵,是真正典型的地方民族 艺术,它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当代许多作曲家常常以“花儿”的曲调词令为创 作动机,改变或创作艺术歌曲。这些作品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易被广 大群众接受,另一方面,其曲调的构成和语言的运用上又不失传统“花儿 的特 色。 这是一首由作曲家卞留念根据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改编的极具西北 特色的艺术歌曲( 见图1 5 ) ,由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首唱。 歌曲的曲调使用花儿惯用的徵调式的六声音阶( 仅在两小节的过f - 力n 入了变 徵为过渡音,其余旋律均为五声音阶) 。在旋法上,以有西北特色的“双四度音 调结构”为旋律基本框架。乐曲的开头和结尾把上去高山望平川尽量保持曲 调原貌的情况下做了细微的改动,作为整曲的引子和尾声。中间的主体部分曲调 欢快,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了“我”对“尕妹妹”的深切思念,但“摘不到手 里是枉然的急切心情。不仅曲调的使用尽显花儿特色,歌词的使用上更是显出 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味。 歌曲的曲名为花花尕妹,几个字简洁地把歌曲的很多信息传递给观众: “花花在这里是以叠词的形式出现的形容词,意思为漂亮的、俊俏的、象花一 样好看的。单独的花字,既可以是名词,花朵的意思,又可以名词做形容词用, 比喻象花一样。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河州方言的惯用手法,即把两个单音节的形容 词重叠构成新的形容词,表示程度更深。“尕 读g a ,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方言, 近些年才被收入为普通字。“尕”为小的意思。河州人很喜欢用这个字,比如“尕 马儿拉回来 “桦木的尕勺啦舀干”,“尕马”指小马,“尕勺 是小勺勺的意思。 但是,河州人言必用尕,物件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春季招聘137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企业办公设备采购合同(公司专用)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合规性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 海岛能源供应2025年转型升级:海洋能发电技术应用策略报告
- 2025年个人对个人借款合同协议书模板
-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费支付补充协议
- 2025录音棚租赁合同模板
- 离婚协议补充: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调整范本
- 企业年会演出合同范本与演出场地租赁合作协议
- 智慧投资:二人共同创办科技公司的合伙合同
- 肺癌全程管理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 信息系统定期安全检查检查表和安全检查报告
- 核电知识学生科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 质量警示卡模板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含答案(典型题)
- JJG 86-2011 标准玻璃浮计
- 产业园转让协议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