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严肃的游戏”——反讽的解析.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严肃的游戏”——反讽的解析.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严肃的游戏”——反讽的解析.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严肃的游戏”——反讽的解析.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严肃的游戏”——反讽的解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重声 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 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本规范的便权幸亍为,否则,本人愿 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金慧敏 2 帅6 年4 月3 0 日 内容摘要 反讽是西方文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反讽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武和人生态度,是观照和看待世界的独特方 式,本文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来对反讽进行探讨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考 察反讽的基本内涵和亚型来对反讽进行深度考察和思考的全文总共 分成四个部分:一、反讽定义的界定;二、反讽的亚型分析;三、反 讽的分析解读;四、反讽与言说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对反讽的定义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首先, 对历史上反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简单追溯,这对于理解反讽极有必 要,总共分成三个阶段: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的德国浪漫派为第一阶 段,这时的反讽主要是一种辩论与修辞技巧;德国浪漫派到二十世纪 上半叶新批评派是第二阶段,此时反讽加入了哲学元素,认为是一种 创作原则;第三阶段是新批评派的反讽,他们非常重视反讽,把它看 作是诗歌的结构原则第二,提出辞书和重要理论家对反讽的界定, 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反讽的基本要素:反讽具有假相与真实的双重含 义;反讽的表层与深层之闻存在着对立,体现着否定关系。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反讽,第二部分对反讽的一些亚型进行了分 析反讽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分类上,在这里,依据反讽使用者的手法 技巧不同,大致分为克制陈述、夸大陈述和戏仿三种亚型;就其在文 章中的功能不同,又可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三种变体 通过对这几类反讽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反讽的内涵除了关注反讽具 1 有言意悖反( 主要存在于言语反讽中) 的基本特点外,对反讽的研究 还应该纳入语境当中,在特定的情境里,人们的期望与结果并不一致, 由此产生怀疑与否定之情,此时则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反讽 第三部分对反讽进行了分析解读反讽的双重含义不仅体现在其 定义上,也体现在对反讽这种言说方式解读的复杂性上在这里,我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的:首先,反讽是含蓄巧妙的修辞策略,作 者将自己的态度或事实真相隐藏在陈述之下,避免了简单说教,反讽 的含蓄还体现在与讽刺的区别上,它是。不着痕迹的讽噙”;同时, 也是一种智慧超脱的人生态度,成功的反讽体现的是反讽者智慧的优 越、认识的清醒和态度的从容,对于读者而言,悟到反讽深意之后也 会有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反讽又是人生的“解毒剂”,可以说,反讽 呈现的是喜剧的外观,潜藏的却是自我反思与批判的内核,它是一种 严肃的文字游戏 第四部分通过对反讽和言说的关系进行阐述,说明言说方式取决 于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进一步对反讽进行了深层考察。反讽应该说 是对世界反思的产物,席勒对感伤诗作了精辟的分析,席勒笔下的“戏 谑地讽刺诗”其实就是反讽反讽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出自我的 思考以及对世界的态度。反讽与个人的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都有关 系。 关键词: 反讽修辞超脱否定思维方式 2 a b s t r a c t i r o n yi su s u a u yr e g a r d e da s ak i n do fr h e t o r i c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i sa n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l i f ea n da l s oaw a y o fs e e i n gt h ew o r l d 1w i l l s t u d yt h en o t i o no fi 啪yf r o mt h i sn e wa l l 百e n ea r t i d ec 孤b e d m d e di n t of o t l rp a n s : t h ed 嘶n i t i o no fi r o n y ;n l ea n a l y s i sa b o u t t 1 1 es u b c a t e g o 施o fi 姗y ;n i ea n a 蛳s 舳dr e r e a do fi r o n y ;i r o n y a n ds p c ec :h im a i n l ys t a t em y 0 p i i l i o n 丘锄t h c s ef o u ra s d e c l s : i n m e f :i r s t p a n o f t h ea n i c l e ,i g i v ea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t h e n o t i o n b v s o m ea n a l y s i s o nt h eo n eh a n d ,ir e m i n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r s eo f i r o n y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k i l o wt h ec h a n g i n gc o u r s eo fi r o n yi nt h e h i s t o 够0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p r e s e n tm ys t u d y i n gt h o u 曲t f u l n e s s a 舶rc o 瑚i p 碰n ga n d 柚a 】归n gm a n yd e f i n i t i o n s 加md i c t i o n 觚e s a n dt h o s ei m p o r 也n tt h e o r i s t s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0 ft h ea r t i c l e ,i a n a l y z et h es u b c a t e g o r i e so f l r o n yl no r d e rt os c u d yi r o n ym o r ed e e p l y i th a st h r e e v a r i a n t s : u n d e r s t a t e m e n t ,o v e r s t a t e m e n ta n dp a r o d y ;i ta l s oc a nb ed i v i d e d i n t ot h r e e s u b c a t e g o r i e s : v e r b a l i r o n y ,c i r c u m s t a n t i a li r o n va n d d r a m a t i ci r o nv i i l m e c h a 阳t k e e ia n a l y z ea n dr 涮t h e n o t i o n0 fi r o n y 3 i ti sar h e t o r i cw a yo fc i r c u 曲e n d i b u sa n df e l i c i t y :m e a i l _ w h i l e ,i t m e 锄st h ea 七t i t l l d eo fw i s d o m 锄l dd e t a c 皿e n t :i ta l s om e a l i l st h e 锄t i d o t eo ft h es o c i e t y 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 , ic o m m e n tt h ei r o n y 0 a g a i nu p o ni r o n ya n ds p e e c h t h ew a yo fs p e a k i n gd e p e n d s o nt h ew a yo fs e e i n gt h ew o r l d i ts h o u l ds a i dt h a ti r o n y i st h ep r o d u c to fr e f l e c t i n gt h ew o r l d t h ef 锄o u st h e o r i s t 。 x i l e ,h a sa n a l y z e di r o n yc a r e f u l l y i r o n yi sas p e c i a lw a y o fe x p r e s s i n go u r s e l v e sa n dt h ea t t i t u d et a 霄a r d st h e w o r l d i r o n yi sc l o s e l y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t h e c u l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o ft h ep e o p l e k e y w b r d s :i r o n y ,r h e t o r i c ,d e t a c h m e n t ,d e n y ,t h i n k i n gw a y 4 前言 修辞一般被人们看作是话语的刻意加工,是一种技术性的装饰。更进一步说, 是在运用语法把话说规范,运用逻辑把话说正确的前提下,谋求如何把话说得更 好,说得更巧。可以说,修辞是话语主体心智活跃的体现。这主要是在技术层面 上说的。从中国古代诗人遣词炼句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发现,修辞一直是作为一 种文章局部的润饰调整,是灵光乍现所得,与社会文化作者心理等无关。修辞就 是修辞,一个单纯的字词句空间。 但是,修辞在字词句之外,另有其他的含义。比如,在柏拉图看来,修辞就 是诡辩的代名词:“若是一个人按照修辞术来争辩是非,他可以把同一件事对一 批人时而说的像是,时而说的像非,他爱怎样说就怎样说。“亚里士多德也认 为修辞与道德有关:“其实演说者的性格可以说是最有效地说服手段“2 】。尽管二 。人态度不一,一个消极否定,一个积极肯定。但从对道德和伦理的重视方面来看,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是一致的。 可见,修辞除了技巧的因素之外,还隐藏着许多深层的内容。修辞不仅与语 言技巧有关,也与个人道德,智慧程度,幽默程度,时代语境等各种因素有关。 作者为了准确的表述他的意图,必须对表述方式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选择,从 而在意图和方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外在的修辞有其相应的心 理依据。可以这么说,言说方式取决于思维方式与认识方式。 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一直受人关注。尤其到了2 0 世纪以后,更加引起 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人们认为是支配着现代理解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反讽不只是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纳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的,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照世 界的态度e 反讽式的陈述或者描绘,总是包含着与直接的感知正好相反的含义。 在西方文论史上,反讽通常被视为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反讽一词,最早可上溯至古希腊喜剧。作为西方文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早在古希腊时期,反讽便是苏格拉底在辩论中克敌制胜的一种修辞策略和辩论技 巧。“柏拉图的对话录显示出苏格拉底是一位具有生动幽默感和尖刻机智的人, 6 且令人生畏的就是他的反讽。“”反讽此时还只是一种次要的修辞格,它的基本 特征是字面意义与深层意义不一致,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可以说,反讽更多的是 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辩论技巧。其后,德国浪漫派将反讽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原 则,给反讽赋予了哲学和美学上的深刻含义。在这期间,反讽成了一种情感方式 和表现方式,开始获得了高深的意义。进入2 0 世纪以来,反讽更加为人们所重 视,英美新批评将反讽列为诗歌的一种结构原则。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h r 耀 斯认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是反讽性的“舢。加塞特则认为反 讽是文学现代性的决定性标志。 8 0 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文学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 传播的影响,反讽也开始被发现并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格式、 一种艺术的叙事策略、一种认知艺术世界的方式,广泛存在于文学话语中,已成 为一种颇具意义的文化现象。王朔,王蒙,刘震云和余华等等作家都在作品中大 量运用了反讽。这种现象值得深恿。 在我看来,反讽是一种修辞格,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并与个人时代社 会等相连。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反讽进行重新的考察,研究反讽的基本要素及各 种类型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人与世界及自我的关系。 反讽定义的界定 对一个对象来说,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搞清它到底是什么。同样,研究反 讽的第一步便是要明确它的含义。然而,给反讽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对中外学者来 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那些公开发行的书籍和刊物中还没有见到完全一致 的定义。克尔凯郭尔说反讽作为修辞的一种是一个难解之谜,厄内斯特拜勒甚 至幽默夸张地说:“严肃的讨论反讽等于把头放到断头台上“鄄。即便如此,我们 还是试图对反讽进行一下梳理。 重新考察反讽之前,先来看下反讽在西方文论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 化。尽管并不准备对反讽的历史变化问题作全面的论述,但为了深入了解反讽, 还是有必要简单回溯一下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 7 ( 一) 历史上的反讽 中国古代作家虽然也在作品中体现出反讽的某些精神,但并未明确提出“反 讽”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加以阐述。在儒家传统的熏陶下,古人使用反 讽,大多也是取其委婉含蓄的特点,所以一般称之为反语,隐语,曲笔,委婉等 修辞手法,使用反讽也大多是因了交际和劝谏的通畅,而并不是取其幽默和否定 之性质。因此,中国古代关于“反讽”的论述多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这里我们主 要考查的是西方文论史上反讽概念的流交。 反讽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古希腊的柏拉图 到1 8 世纪德国浪漫派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作为辩论技巧与修辞手法存在的 传统反讽;从德国浪漫派到2 0 世纪上半叶新批评以前为第二阶段,此时的反讽 加入了哲学元素,是浪漫反讽的时代;从2 0 世纪上半叶到现在是第三阶段,新 批评派把反讽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将之作为一种结构原则,反讽得到了更多的关 注。 传统反讽:辩论与修辞技巧 第一阶段的反讽主要是停留在修辞学意义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辩论技巧而 存在的。此时的反讽一般被称之为传统反讽。 古希腊人非常重视修辞术,“希腊人曾经是一个有政治头脑和能言善辩的民 族,言语的艺术是影响别人的重要手段,非常有用,就像今天在一个民主国家里 那样“”。传统反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产生的。 从词源学来讲,英语中的i m n y 一词来自于希腊语的e i r o n i a ,原是古希腊戏 剧中的一个佯装者角色,他故作无知,在自以为聪明的人厦前说傻话,结果却证 明对方的无知。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它用来形容那些受到苏格拉底嘲弄的 人,其意思接近于“让人上当的圆滑而卑下的手段”。在我们所熟知的大希庇 阿斯篇中,苏格拉底就是运用反讽的手法,在故作无知的追问中驳斥了希庇阿 斯的种种关于美的定义,最后得出“美是难的”的结论。它的表现形式是对话一 方的苏格拉底开始总是佯装无知,引人上当,最后驳倒对方。这里“反讽”一词 8 又近似于“让人上当的圆滑而卑下的手段”,它在古希腊戏剧创作中也有广泛的 运用。 亚里土多德则把这种行为方式上的术语发展到一种对于虚假语言的运用,开 始成为修辞学上的重要用语。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他为反讽所下的定义是: 通过谴责而赞扬或通过赞扬而谴责,反讽就是“指演说者试图说某件事,却又装 出不想说的样子,或使用同事实相反的名称来称述事实钟。古代反讽这种辞格 的基本内涵是以表面的褒扬实则责备或者表面的责备实则褒扬来达到一种语言 修辞的效果。 后来修辞学家昆体良将反讽扩展为一种修辞格,并把这种修辞手法扩展到整 个辩论过程在1 8 世纪中叶以前,反讽内涵的变化十分缓慢,几乎没有什么发 展,大致超不出昆体良所理解的水平。 传统反讽以修辞学为基础,主要特征是探讨反讽现象的定义。可分为苏格拉 底前后两个时期,苏格拉底之前,反讽内涵是否定的,主要是说大话或轻蔑,含 有嘲笑,欺骗和伪装的意思。苏格拉底之后,定义发生了变化,既有否定的一面, 又有肯定的一面,定义基本维持在“意义与所说的相反”这一基本层次上。 可以看到,传统反讽多是从修辞技巧的意义上来看待的,也就是说,反讽主 要是作为辩论中对付敌手的一种方式和作为整个辩论的一种语言策略来使用的。 事实上,此时的反讽大都是作为一种辞格来使用,它被定义为“说与本意相反的 事”,“言在此而意在彼”,“为责备而褒扬或者为褒扬而责备”。这种修辞学意义 上的反讽大多是字面反讽,主要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层面上。 浪漫反讽:表现方法与创作原则 作为第二阶段的反讽,浪漫反讽的最大特征是突破了传统的修辞学的局限, 向形而上方向扩展,从而具有了哲学美学的内涵,所以这一时期的反讽又常被称 为“哲学反讽”。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箍莱格尔兄弟和佐尔格等人, 也有人将之称为“浪漫反讽”。 浪漫反讽的提出与其所处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在1 8 世纪中期,欧洲进入 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分工越来越严重,这种分工方面促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9 同时又异化着人类,就像是席勒和荷尔德林所指出的那样,人在机器的运转中被 撕成碎片,成为附属于机器的一个部件。处处可以看到机械师、纺织工、商人等 等,但是,却看不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人被标签化,符号化,被机器的轰 鸣,物质的膨胀所湮灭。因此,恢复人的本来面目、塑造丰官完满的“人”成为 时代的重要课题。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旌莱格尔也深受时代大潮的冲击。他认 为“世界在本质上即为矛盾,唯有爱恨交织的态度方可把握其矛盾整体的事实的 认可“舯,反讽就具有这种把握功能。因此,在他的浪漫主义诗学中,对反讽是 青睐有加。他认为人与世间的其他事物,在生与死,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根本性 抵触中有反讽的存在,这种反讽实际上就是一种哲理反讽。 浪漫主义反讽并非是一种修辞方式,而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一种独特的思维 方式,温特斯给它下的定义是:“慷慨陈词,然后用取笑颠覆之。”德国文论家让倮 罗将之定义为“激情的热水浴后用反讽的凉水冲洗。” 在英国浪漫主义反讽一书中,安妮迈勒为这个概念给出了较为明确的 定义: 浪漫主义反讽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是一种世界观在文学中相应的模式,艺术 家把整个世界看作是无限丰富的混杂状态,是不可预知的,人的存在是有限的, 他对无限的认识兔不了带有片面性,因而造成人的意识的有限性甚至是错误性, 冲突、矛盾、摇摆和漂移是精神生命的内在本质,是精神生活活生生的现实,同 时,人的意识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它们构成了人的二重性,而这 种二重性造成了人身上的两种基本冲动,它们表现在艺术家身上就是两种 相互对应的活动:一种是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可称之为自我创造的热情: 另一种是对创造热情起反作用的、限制的、自我毁灭或自我限制的因素。反讽艺 术家热切地投入到艰难但又令人兴奋的自我仓造与自我毁灭的平衡中去,在他的 作品中有意地保持一种介于生成与肯定以及反思与怀疑之间的动态平衡四1 。 反讽的职能就是协调,既让热情保持无限发展自身的趋势,又让怀疑因素对 它加以限制,不让其无限膨胀,从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浪漫反讽从对语言修辞方面的关注转向到了作者描述态度与读者的关系这 个角度,它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是指出作家描述态度的种种矛盾对立:“因 1 0 为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他必须既是创造性的又是批判性的,既是主观又是客观, 既是热情洋溢的又是讲求实际的,既是诉诸感情的又是诉诸理智的,既是受下意 识的灵感所激发的又是清醒自觉的艺术家,其作品在描述世界,然而又具有虚构 性,他觉得有责任对现实做出真实或完美的描述,但又知道这是难以完成的” 1 。作者的这种矛盾对立的态度不仅反应了现实世界的对立而且也表明了文学 与现实的对立。 具体在作品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作品的主题有时候会存在着多重悖 立的现象:作品当中的各种意象或各种人物形象有时候会存在着矛盾多义性。它 们打破了以往对于世界的单一的看法和作者单一的艺术道德价值观,显示出了对 世界、对人生的辩证理解,从而具有了某种后现代的意味。 新批评的反讽:语境与结构 第三阶段是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新批评派的理论为标志。 这一学派的反讽理论直接吸取了德国浪漫派反讽的内涵,又对之进行了扩 展,反讽成为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同时,它把重心又转向到语言自身。 进入2 0 世纪以来,语言学以前所未有之势侵入文学研究的领地。将语言提 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运用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对文学语言进行细读,探 求文学语言的意义内涵等成为文学研究的时尚。英美新批评是其代表。他们将理 论审视的目光集中于文本自身,认为文学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 价。“反讽”理论就是基于这种形式主义的立场提出的。 瑞恰慈是新批评派的早先的代表人物,他在施莱格尔的反讽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反讽观:“反讽是为了获得平衡状态而引进反面事物即辅助冲动做法” “”。这观点的核心就是强调“反讽”事物包含着矛盾,获得平衡的办法就是 以矛盾消解矛盾。这一定义后来成为了新批评派的反讽概念的基础。 在新批评理论家中,对于反讽论述最多、最详细的是布鲁克斯。在一九四八 年的论文反讽与“反讽”诗中,他给反讽下了一个最普遍的定义:“反讽是 承受语境的压力,因此它存在于任何时期的诗中,甚至简单的抒情诗里。”反讽 是“一种用修正来确定态度的办法”。在另一篇名为反讽一种结构原则 1 1 的论文里,他进一步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1 2 1 。这就 更为明确详细。在文章当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这是个大好局面”,这个表扬话 语在某些语境中,含义会发生变化,可能与其字面意思恰好相反,这是一种最为 明显的反讽讽刺( 布鲁克斯将讽刺看作是反讽的最为明显的一种。在布鲁克 斯的诗学理论中,除了反讽概念,几乎就没有其它的概念了) 。 布鲁克斯认为:反讽是诗歌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就是诗歌本身。当 我们对一首诗的结构进行分析时,首先其实也是全部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反讽。 布鲁克斯甚至建议将“新批评”改称为“反讽批评”,他对反讽的重视由此可见 一斑。韦勒克指出:“布鲁克斯以高超的技巧把诗歌作为一个由对立面构成的、 张力的、矛盾和嘲弄的结构来加以分析。“”反讽是布鲁克斯得心应手解剖诗歌 的一把手术刀,同时,反讽也是诗歌综合性和有机性的唯一特征。还有一点值得 关注:在布鲁克斯的结构反讽理论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前提;即两种意 义之间的对照。这一点与传统一致。只不过,布鲁克斯的反讽加入了语境的因素, 是在语境的压力之下,陈述语的表面意义发生了变化,其内在的隐含意义得到了 彰显。 布鲁克斯将反讽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为现代文论确立了一个重要的 概念。并且,在他的反讽概念中引进了语境理论。把反讽纳入到语境当中去进行 分析观照,而不只是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格来看待,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他主 要是把反讽作为一种诗歌的普遍原则来加以分析的,这种反讽只是停留在结构层 面。英美新批评的一个共同理论缺陷就是:只关注文本自身,不关注外部世界,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态度,作者与读者和世界的关系,作品的意义指向等等问 题都未曾涉及到。这同样也是他们的反讽概念所面临的不足。 ( 二)反讽定义的厘清 可以看到,反讽经历了由传统的修辞层面的辩论技巧,到浪漫主义的哲学反 讽,再到新批评派的种结构原则的历史发展,其意义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事 实上,直到现在,反讽“不仅具有很不同的形式,而且从理论上说,它也依然在 发展之中1 4 。对反讽这一概念要想做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情。所阻,米克甚至不无戏谑地说道:“如果谁觉得自己产生了一份雅兴,要让 人思路混乱、语无伦次,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请他当场为反讽做个界定。” n 5 作为西方文论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反讽非常重要,尤其到了二十世纪之后, 反讽已经成了关键词性质的概念。当然,反讽也是最叫人头痛的概念之一,论者 称它为有“臭名昭著的难以捉摸性质”。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对反讽定义做一个简单梳理和要素分析。 1 西方文学术语辞典从词源学上对反讽进行了解释:“反讽一词来自希 腊语e 妇i a ,本为希腊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即佯装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 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这些傻话又都被证明是真理,而高明的对手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出洋相。,反讽的基本特征是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伪装对这矛盾的 无所知:反讽者装作无知,而口是心非,说的是假相,意思暗指真相;吃反讽之 苦的人,一心以为真相即所言,不明白所言非真相,这个基本的格局,存在于所 有的反讽变体之中州1 酗。 2 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主要侧重对具体的反讽类型的解释,对反讽 的界定则更为简单一些:“此术语源出于古希腊喜剧,指一个善于运用掩饰性语 言,并习惯于用潜台词式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故意装作糊涂,而又往往击败阿拉 松( 一个自我欺骗的和愚蠢的吹牛者) 的角色。在反讽这一术语的形形色色 的批评用法中,大多仍保留着掩饰的原义,或指表面断言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 意义差别”n 。”。 3 文学理论词典与前面的解释有所区别,更多的侧重对反讽在希腊悲 剧中的角色分析:“最早源于古希腊喜剧。指一个固定角色的言行在剧中的作用。 这个反讽角色通常与另一个自夸,好炫耀的角色相对立,以自己的明智及含而不 露的广博知识、人格的内在力量反衬对方的缺点。在希腊悲剧中,反讽的意义是 与一个在知方面处于优越地位的旁观者相联系的。旁观者可以是剧中角色, 也可是观众,他比主人公更了解其骄傲天性与神的意志间的矛盾,主人公对自己 的命运处于无知无觉状态,而旁观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却一清二楚。文学作品中对 反讽形式的运用通常取希腊悲剧旁观者与主人公关系的意义,表现种一知,上 的优越地位以及看到表象与真实之间矛盾的辨析能力。反讽与反语,不同,后 者指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真正意义的言语方式。在当代文学中,凡在一知, 1 3 的范围上出现差异之处,一般就认为会出现反讽“1 8 。其实有时反讽也是在言说 中掩饰真正意义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48 7 年版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里面关于反讽的解释有两条:( 1 ) 反语,为了逗乐或表示恼怒而说出明显与其本意相反的话。( 2 ) 具有讽刺意味的 事情或情况;出人意料的结局。 5 在根据几部世界权威词典编译而成的8 8 年国防工业版的英汉辞海 中,反讽的定义有所增加:( 1 ) 假装无知以便把对手的思想搞乱或刺激对方;戏 剧性。( 2 ) 幽默,取笑或轻微的讽刺,方式:意思与词面相反;讽刺文学;一种 讥刺的发言或表情。( 3 ) 与原想或预期达到的相反的事件或事件的状态,一种结 局与应有的结果相反并且好像对适宜的结果是一种讽刺。 6 苏联大百科全书下的定义较为详细,除了对反讽做出解释之外,还 对反讽进行美学上的阐释:在文体学上,反讽是一种表现嘲弄或狡诈的双重意义 的叙述。在反讽中,一个词汇或一种语调在语境中获得了一种与文字意义相反的、 否定的、或产生怀疑的意义。在美学上,反讽是一种具有戏剧意味的、带有 思想观念的情感的估价,它的基本模式或原型是词语反讽的结构表现原则。这种 反讽是以优越或屈尊、怀疑或嘲弄为先决条件,它故意秘而不宣,它决定着艺术 的或公开发表的作品的风格,或者它是意象、性格特征、情节线索的组织结构, 这种嘲弄的隐蔽性和带有严肃性的伪装,使反讽和幽默,尤其是和讽刺区别开来 了。 7 维柯在新科学中,也对反讽作了不太严格的界定,他认为:“暗讽 ( h o n y ) 当然只有到人能进行反思的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暗讽是凭反思造成貌似真 理的假道理“挣。这里的暗讽其实指的就是反讽,同前面一样,维柯在这里也很 重视反讽言意相反的特点,同时,他又进一步强调了反思对形成反讽的重要性 这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在上面这些比较典型的定义之外,还有两条词典释义也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在8 4 年版的朗文英语词典中i r o n y 的第四条释义为:认识到不协调却表现 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8 8 年版的韦氏新世界词典有类似的一条更为详细 的定义:一种认识到经验之不协调与复杂性却依然保持冷静和超然度外的心态, 以及这种心态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这就对反讽有了更深一层的揭示。 1 4 上述提到的都是辞书当中对反讽的解释,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理论家也表 述过他们对反讽的界定。 浦安迪把反讽界定为“作者用来说明小说本意上的表里虚实之悬殊的一整套 结构和修辞手法川删,虽然具体到小说这种形式中,但突出强调的还是表意与真 意的不一致。布鲁克斯和沃伦在现代修辞学当中是这样来界定反讽的:“反 讽总是涉及字面所讲与陈述的实际意思之间的不一致。表面上看,反讽性陈述讲 的是一件事,但实际的意思则大为不同。2 斯维林根则更加强调反讽的多面性, 认为这似乎比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更为可取,因为反讽“有时是一种用语上的技巧, 有时是一种欺骗的行为,有时是一种富有效力的策略,有时又是这样一种情境, 在其中,未被命名的命运作为相反力量的代理人”。他在这里更加强 调反诞的复杂多交。 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反讽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界定并不是如想象中的 那么简单。没有哪种定义可以面面俱到地概括出它所有的性质。“反讽的基本性 质似乎就是逃避定义:没有一个定义足以包容它的性质的各个方面。“但我们 仍然是有迹可寻的。上述论述的着眼点不太一致,界定也不太统一,但是,他们。 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都揭示了反讽“表里不一”的特性,即所言非所指,表 面意义与深层意义之间存在着差异。 尽管难以给出反讽一个严格的定义,我们仍然可以有所选择。米克等人在对 反讽进行探讨的时候都采用了要素分析的方法,“我们所能作到的,只是把已被 认可的所有反讽形式的种种基本因素、性质和特征分离出来“。通过以上对反 讽界定的梳理,我们可以抽象出反讽的一些基本要素。 万变不离其宗,对反讽最基本最一致的认识,就是它蕴含着双重的含义:一 层是戴着面具的外表( 假相) ,一层是潜在的现实( 真实) 。反讽者所张扬的看似 是外层的价值观,而其真正的用心却在内层所隐含的意义上。这是反讽最基本的 含义。正如余岱宗所说,文本的叙述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了至少两套 代码,一套代码是“表面的显在的”,在字面上提供了貌似正确的道理,而另一 套代码是“内在的隐藏的”,通过叙述者在语言上的婉转周旋,利用历史语境的 差异或逻辑上的谬误,让读者心领神会这一套“内在的w t 隐藏的,代码的“正确”, 和“表面的”“显在的”那套代码的“错误”,或虽然明白“错误,却依然坚持错误而产 1 5 生的荒谬感。1 反讽的另一个构成要素,是表层假象与内层真相之间存在着对立否定关系。 在反讽过程中,表层与深层形成对照,出现对立与否定,形成反讽。反讽包含着 双重含义,这双重含义既是相互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颠覆的。几乎每一种反讽 都是在具有反对性质的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之中形成的,通过这种对立因素之间 相互的对比,就会产生多重视境条件下才会形成的反讽意味,从而避免了单一视 境的直白。而且,一般情况下,这种对照越是鲜明和尖锐,那么,反讽的效果就 越加强烈,越加突出,最终使得“赞誉背后隐藏了讥刺,颂扬应当解说为挖苦, 佩服或者恭维的言辞表示了莫大的轻蔑”坦。表层假象与内层真相之间的这种对 立,有很多种,比如说,可以是人物的外在行为与情节事实的对照,也可以是人 物表现与叙述者的评价之间的对照,或者就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与自己的行为之间 的对照,也可以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品质、行为、事件或情境的对照。在小说 百年孤独当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形,“在严肃的叙述中,往往插入非理智的 成分和怪诞的东西,从而产生喜剧性的效果或反讽性的对照”。当霍寒阿卡 迪奥把自己辛辛苦苦炼的金子一块黄澄澄的干碴,放到儿子眼前问他:“你 看这是什么? ”儿子却坦率地回答:“狗屎。”父亲严肃的问话与儿子直接粗俗的 回答形成对照,金子与狗屎形成对照,出人意料,让人忍俊不禁,从而出现了强 烈的反讽效果。这就像乔治麦克穆拉所说的:“这种用讽刺的方法把对立的东西 并置起来的方法是使这部作品的行文具有生气勃勃的特色的原因。”f 2 8 以上分析了反讽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可以看出,反讽是正与反、阴与阳两种 质素的异质对立和异素同体构成的。事实上,他们只是丰富多变的反讽的地基。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反讽有不同的含义。苏格拉底把反讽看作是一种辩论技巧; 亚里士多德则将之看作是一种修辞格;对于旌莱格尔,反讽是一种创作原则;布 鲁克斯把反讽认为是诗歌独有的一种结构原则;而对于克尔凯郭尔,反讽则是一 种对抗虚无人生的世界观。总而言之,反讽运用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丰富多样性。 反讽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反讽存在着狭义与广义的界定,狭义的 反讽概念只是把反讽作为一种单一的技巧来看待。比如传统反讽把它看作是一种 修辞格,新批评派把反讽看作是应用于诗歌的一种基本原则。事实上,反讽的形 成依赖于很多因素,比如语言语调的变幻,语境的改变,作者对各种距离的控制, 1 6 作者态度的不同等等。应该说,广义的反讽更能包容它的丰富多样性。在反讽的 大花园里,存在着多姿多态的带刺玫瑰反讽,虽然颜色不同,姿态不一。 在反讽的基本要素厘清之后,为了更进一步理解反讽的开放性,有必要再来 讨论一下各种类型的反讽。 = 反讽的亚型分析 反讽定义的丰富复杂和不断发展,必然也导致了多种交体或者亚型的出现。 直到现在,对反讽仍然有不同的分类。有喜剧反讽,悲剧反讽和命运反讽的划分; 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之分;还有自我反讽,态度反讽,性格反讽等各种具体分类。 根据反讽形成效果强度的不同,有人将反讽分为强性反讽和弱性反讽。另外,引 进历时性的方法,反讽又被划分为传统的反讽修辞与现代的反讽视境。 我们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了解并分析反讽,因此,在这里,主要根据反讽运 用的技巧手法不同以及视角的不同,将反讽的一些常见类型归类后做一个简单的 分析。依据反讽运用者的手法技巧的不同,反讽可分为克制陈述,夸大陈述,戏 仿和正话反说等等。正话反说是反讽格局中最清楚的一种,因此,主要关注前三 种亚型a 根据在文章中的功能不同,反讽又可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 讽三种,这也是经常会见到的三种反讽变体。 ( 一) 克制陈述,夸大陈述与戏仿 克制陈述,夸大陈述和戏仿是依据反讽者在作品中手法的变幻来达到的,这 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反讽。克制陈述和夸大陈述主要是通过对描述对象的冷淡 克制或热情夸大来实现的:戏仿则是通过对人们熟知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以 刻意的丑化来达到反讽的目的。 克制陈述与夸大陈述 1 7 克制陈述和夸大陈述是两种相反的反讽手法。布鲁克斯和沃伦给克制陈述下 的定义是在实际说出的与可能说出的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差距,这个定义事实上也 包含了夸大陈述的特征。 顾名思义,克制陈述就是故意把话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却让听者能够知道其 严重性。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当中,茂丘西奥受了致命伤后说道:“是 的,这伤口没有一口井那么深,也没有一扇门那么阔,可是这一点儿大也够了。” 在克制陈述里面,作者越是努力克制,其言语的张力反而越是强大,作品也越能 感染人。在提倡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里,克制陈述似乎更受青睐,有点像是中国 古诗当中所说的没有一个字显示出抱怨,但“幽怨之意”却隐隐约约的潜藏在语 言之外作品之中。 当代小说家的行列中,王朔极为擅长在作品中使用克制陈述与夸大陈述。例 如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中,父亲马林生不得不逼着没错的儿子去向老师认 错时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具有强烈的克制陈述的色彩: “你傻就傻在不懂得这条做 的基本规则:当权威仍然是权威时, 不管他的错误多么确凿,你尽可以腹谤,但一定不要千万不要当面指出。 权威出错犹如重载列车脱轨,除了眼睁睁看着他一头栽下悬崖,没有任 何办法可以挽回,所有努力都将是螳臂挡车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刘震云在新兵连中运用克制陈述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呈现了人生的喜怒 哀乐。几个入伍服役的青年农民被安排在新兵连,从此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喜故事。 “元首”、“老肥”、王滴等几个人,为了争夺两个“骨干”的名额,拼命的绞尽 脑汁,阿谀奉迎,相互诋毁,于是一出“二桃杀三士”的悲剧不可避免。原本是 纯朴的农民,天真可爱的战士,在面对名利时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了。这是一出惨 烈的悲剧,作者却在冷静和平淡中将之呈现出来,不做任何一点儿夸张和渲染, 只是通过大量的反表达将这种悲剧效果传达出来。在这种语境里,作者越是克制, 越能突现言语的张力。克制陈述就是通过这种故意重晤轻说的反讽形式来达到目 的的。 夸大陈述与克制陈述恰恰相反,作者故意把话说得强烈,实际则暗指相反的 1 8 意思。夸大陈述与夸张并不相同,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努力的强调( 扩 大或缩小) 事物的某种性质,并在同一性质中继续引申,从而使这事物的性质更 加鲜明突出。而夸大陈述,则是假情假意的夸张,其实暗指的是相反的性质,表 面上,作者故意把话夸大,但却在叙述中保持一种居高临下、自然超脱、冷眼洞 穿一切的姿态,通过文章中明显的矛盾提示,使读者对这些话语表示怀疑,从而 进一步思索,体会到作者的深意,达到反讽的成功。在夸大陈述中,话语陈述越 极端,其反讽意图的确定性就越大。 比如下面这段话: 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 连肚脐眼都没有 ( 宗福先于无声处) 作者在这里通过夸大赞扬的话语,甚至是有悖常识的夸大,使读者在穿过重 重言语迷雾之后捕捉到欣赏背后的否定态度。当人们听到“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 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时,听者也许会惊讶还有这种好人? 然而接下来,言者说道,“连肚脐眼都没有”,听者便顿觉诧异,继而恍然大悟, 意识到言者的反讽意图。在这里,夸大叙述的语调态度与隐指作者的意图正好相 反,越是极力渲染的东西实际上恰恰是越要颠覆的东西。这种话语与思想之间媳 巨大差异,逼迫读者必须反过来读才能奏效。 戏仿 戏仿也被人们译称作嘲仿、戏拟和滑稽模仿,它的原意是指模仿别人的诗文 而作的游戏文字或讽刺诗文。可以说,戏仿就是一种反讽模仿,它主要是模仿曾 经比较流行的文体或句子,但作者真正所要传达的却与传统文本相悖异。“作者 要赋予这个他人语言一种意向,并且同那人原来的意向完全相反。隐匿在他人语 言中的第二个声音同原来的主人相抵牾,发生了冲突,并且迫使他人语言服从于 完全相反的目的“2 9 。我们经常读到的一些文字,似曾相识却又别具用心,与我 1 9 们的常规理解相悖,这其实是作者刻意为之的结果。模仿原本是文学创作的一种 手段,戏仿也是一种模仿,不过是低级的模仿,它是对于被模仿者的一种戏弄和 调侃。 戏仿常常利用叙述形式与故事内容的不协调来达到,通过一种表面上低级的 模仿来达到丑化戏谑对象的作用,比如说通常采用崇高宏伟优雅的文体来讲述琐 碎无聊残酷的故事,在故事中阴险卑微的人物却使用庄严神圣的经典语言来传达 意思,在这样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对立中,作者反讽的态度昭然若揭。 在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当中,大量使用了戏仿的技巧。在表达上,作 者有意让古代的人模仿或运用现代人的语言,通过戏拟地说话方式来达到调侃的 目的。比如曹操开会决定是否撤退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活着还是死去,交战还 是不交战,妈啦个,成问题了哩”。很显然,这是模仿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剧中的名句“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这旬经典的名言被作者有意 丑化的曹操用粗陋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里经典的严肃优雅与戏仿的粗鄙滑稽两相 对比,讽刺戏弄之意油然而生。戏仿中的人物通常无所顾忌,率性而为,假装糊 涂,夸张生活,大胆的戏弄生活的虚伪礼仪,撕去生活的假面,解构严肃神圣, 把生活描绘成喜剧,籍此达到反讽效果。这种低级戏拟,有时是为了讽刺挖苦, 有时只是幽默游戏。 戏仿有时是对一个特殊的句子的模仿,比如上文,有时也可能是对某种流行 的文体或模式的戏拟。小说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杰作,作品主要戏 仿的是荷马史诗奥德赛。尤利西斯不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模仿奥德赛, 。 与之平行发展从而形成对应关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与奥德赛当中的 英雄形象形成对照:卑微渺小的布鲁姆和项天立地的奥德修斯,内心空虚的斯蒂 芬和英勇无畏的特莱默克斯,轻佻偷闲的莫莉和坚守贞节的珀涅罗珀。小说通过 这种戏拟展现了英雄悲壮的历史和卑劣琐碎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对现实的批 判也在这种反讽中一目了然。 当代小说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戏仿,余华的古典爱情是对古典的才子佳人 式的小说模式的戏仿。经典的才子佳人小说中一般都是穷苦书生偶遇富家小姐, 一见钟情后私定终身,穷书生赴京赶考历经磨难,最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模式。 余华的小说表面上看似乎也是这样,柳生赴京赶考,路遇富贵小姐,一见钟情, 2 0 私订终身,似乎是又一个圆满的古典爱情故事。然而,作者接下来笔锋一转,柳 生落榜了,回去也找不到小姐,只看到一片废墟,三年后再次进京赶考的柳生看 到的更加触目惊心:到处都是被扒去了衣服的残缺不全的人的尸体,有人在吃草 吃土甚至吃人,柳生倾慕的小姐已经躺在案板上供人食用。功名富贵和洞房花烛 都只是一场梦而已。小说通过戏仿古典爱情的小说模式,打破了人类自我编织并 沉醉其中的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虚构爱情神话,把世事的沧桑人生的 无常和现实的残酷摆在面前,理想与生活的距离,生活的非理想化状态一览无余。 戏仿通过对读者熟知的文本进行戏拟,将读者带入一种似曾相识的世界,传 统的程式受到尊熏,受到礼遇,读者按照习惯的思路读下去,按自己熟悉的惯常 思维对之有所期待,但期待却与作品所呈现的不一致,从而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思 考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进而重新正视人生和衡量一切价值。 ( 二)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戏剧反讽 依据在文章中的功能不同,反讽又可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三 种亚型。如前所述,反讽的基本要素包括表象与真相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在 不同的反讽亚型当中,表现也不太一样。在言语反讽中,指的是词语表面含义与 隐含意思的对立,这个在阅读时容易为读者所辨认;在情境反讽中,则是故事引 导读者产生的期望与故事真正的结果之间的一种对立,特定情境中,期待与结果 相反产生反讽;到了戏剧反讽当中,则变成了不可靠的叙事者( 或者故事中的人 物) 的观点同作者和读者观点的对立,作者与读者知道事情的过去或未来,舞台 上的人物却蒙在鼓里。 虽然对立的表现主体不同,但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其实都是一种由于期待和 结果的不一致,进而产生出的对立。不过在情境反讽中是读者的期待与结果不一 致,而戏剧反讽中,则是剧中人物的期待与结果的不一致。戏剧反讽指的是在 部戏剧或文学作品里,观众和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