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 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 文教学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 学 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 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3 摘 要 中华散文历史悠久、样式繁多,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先秦时期的诸子 百家散文到汉大赋再到明清时期的散文,从“五四”时的白话散文再到现今充满浓郁生活 气息的现代散文,几千年的散文创作史更是灿若星河,令人叹为观止。古代,人们把除韵 文之外的散行文字都称做“散文” ;到了近现代, “散文”的范围有所缩小,成为了与小说、 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我们所说的散文都是“文学散文”也称作“狭义散 文” ,简单地说就是一些带有文学性质的散行文字的总称。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指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中外现当代文学散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散文” 。 整体上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册课本,除第三册外,其余每册都选入了一 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众多的篇目首先从数量上说明了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 无法忽视的地位。另一方面,新课改强调“对话教学” 、 “多元解读” 、 “体验教学”等新理 念,以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学素养,对高中散文教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散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诸如:片面强调人文性、滥用多媒体、尊重文本与 多元解读的两极化, 散文教学与写作教学出现裂缝等等。 这使得散文教学一度被抛入谷底, 成为众矢之的。本文从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立足于西方先进的接受美学、现代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及语文教育理论,借鉴我国传统的文学鉴赏理论,汲取我国宝贵的传统语文教 育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改的最新理论,希冀从散文的特点、高中散文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高中散文教材的归类和特点、高中散文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现当代散文 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第一部分中,着重谈了散文真、美、凝、散的四个突出特点,以便使高中散文教学 能围绕散文的特点来进行;在第二部分中,从片面强调人文性、滥用多媒体、尊重文本与 多元解读的困惑、散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裂缝四个方面对高中散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 思,并指出在当今高中实施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重点对人教版高中现当代散文 作品的基本内容、表达方式和作品表达的意味分别进行分类研究,同时指出了高中语文教 材散文选文独特的特点;最后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散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并从 注重朗读和涵泳、以情感体验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在整体感知中把握文本四个 方面探讨来高中散文教学策略;希望能有助于高中散文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散文;反思;文本;新课标;教学策略 4 abstract essays in china with many kinds has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philosophers prose of the pre-qin dynasty to the han dynasty and then to the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may fourth vernacular prose and then to the present modern prose with rich flavor of life, the prose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is as bright as a star,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in ancient times, all non-verse articles are called “prose”. to the modern time, “prose”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literary prose”, all with the literary nature of the scattered lines of text, side by side with fiction, poetry, drama and literary genre, which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narrow prose”.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rose, mainly refers to the selected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ontemporary literary prose, i.e. “narrow prose”. throughout the five textbooks of the pep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required), except volume iii, each volume is selected into a uni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rose, which shows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rose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meanwhile, the new curriculum emphasizes on “dialogue teaching” “pluralistic interpretation” “experience teaching”,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which guides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essays strongly in theory. at present, the prose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errors, such as: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humanities, misuse of multimedia, respected text and plur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polarization, the prose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cracks etc. this makes the prose teaching a few degrees of vicissitudes of life, a few degrees of destru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se style, based on the advanced western reception aesthetics, modern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theory, draw lessons from chinas traditional theory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draw our prec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of the latest theory, tries to prose, pro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status quo and significance of high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se, the prose teaching strategy in high school the four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 prose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research. at present, it exist some misunderstandings to the teaching of prose, such as: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humanities, multimedia abuse, and respect for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text and multi-interpretation, essays and writing teaching cracks and so on. this makes the prose teaching a few degrees of de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prose , based on the advanced western reception aesthetics, modern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education theory, drawing on our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valuable traditional 5 language teaching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theories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rying to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research from the pro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high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prose materials are classif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gh school pros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reality, beauty, coagulation and scatter the four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se, so that the high school prose teaching can be ar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se;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statu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ssays from the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humanities, the abuse of multimedia, respect for the text and multi-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sion and cracks of the prose and writing teaching the four aspects; in the third part,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analyzes the pep high school contemporary prose work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tent, the express way and the expressed mean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ected prose of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fourth se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rose teaching, and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prose from the focus on reading and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respect for students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 and grasp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the text this four aspects, to strive new leap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ssays! key words: essays, introspection, text, curriculum standards, teaching strategies 6 目 录 一、散文概述. 1 (一)散文的特点 . 1 1、真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一 . 1 2、美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二 . 2 3、凝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三 . 2 4、散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四 . 3 (二)散文特点与散文教学 . 4 二、高中散文教学现状及意义 . 5 (一)高中散文教学问题透视 . 5 1、片面强调人文性 . 6 2、滥用多媒体 . 7 3、尊重文本与多元解读的困惑 . 8 4、散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裂缝 . 9 (二)高中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 10 1、散文教学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 11 2、 散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 11 3、 散文教学有利于高考现代文的鉴赏 . 12 三、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归类及特点分析 . 14 (一)高中语文教材散文选文归类 . 15 1、按作品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归类 . 15 2、按散文所表现的意味归类 . 17 (二)高中语文教材散文选排特点 . 18 1、 单元选文的结构模式 . 18 2、经典性与时代创新性的协调统一 . 19 四、高中散文教学策略探究 . 21 (一)新课标对高中散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 21 1、提出了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的核心理念 . 21 2、赋予了高中散文教学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机制 . 22 3、明确了高中散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 22 7 (二)高中散文教学策略 . 23 1、注重朗读和涵咏 . 23 2、以情感体验为中心 . 25 3、尊重学生多元、个性化解读 . 26 4、在整体感知中把握文本 . 27 结 语 . 28 参考文献 . 30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2 致 谢 . 33 1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散文教学研究 一、散文概述 中华散文历史悠久、样式繁多,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是古代散文的源头,到了汉朝辞采华丽的赋体是散文的基本表现形式,进而发展到明清时 期的一些清丽雅致写景散文和游记文。现当代散文则发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散文,逐 步发展到而今一片繁荣的景象。几千年的散文创作史可谓是灿若星河,令人叹为观止。 “在 古代,一切非韵文的文章都称之为散文 。在现代, 散文则专指文学散文 ,即一 切带有文学性质的散行文字。前者散文的内涵是广泛的,除诗歌以外的几乎所有文体都涵 括了。后者散文的内涵是狭窄的,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即通 常所称的狭义散文的概念内涵了。 ”1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选入高中语文教 材的中外现当代文学散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散文” 。 (一)散文的特点 现当代文学散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意浓厚、思想深邃,主要体现了真、美、凝、 散等特点。 1、真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一: 散文是最见真性情的文字。散文的“真”主要体现在,它是作者心底文字的直接自然 外露。好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感情的凝结,心中积蓄着什么样的 感情,笔端便会流淌出什么样的文字。现代散文大家郁达夫曾深有感触地说: “散记清谈 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平生最爱读这一类书,而自己试来 一写,觉得总要把感情渗入,不能达忘情忘我的境地” 。 实际上,散文如果缺乏真情实感 的渗透就成不了一篇优秀的散文。但散文之“真”更重要的是散文的抒情是作者自我心灵 的真实展现,是围绕作者情感的真实抒发。正如巴金在论我的创作一文中所说: “我 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有我自己” 。 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散文是最具灵活 性和自由化的文体。小说和戏剧中,作者隐身幕后,用再造的语言、虚构的故事情境再现 作者的感情,抒发作者对人世的感悟。诗歌具有极强的主观抒情性,但它却受格式的严格 要求和限制,因而被称为“呆着镣铐跳舞” 。因而,表现自我的真实情感是散文最本质、 最质朴的特征。一如当代作家林非所说: “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 郁达夫: 达夫自选集序 巴金: 巴金论创作 (理论)1983,上海文艺 2 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是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 主观情感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 2、美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二: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所谓“美” ,主要是指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戏剧和小说 可以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取胜;诗歌可以靠鲜明的韵律和新奇大 胆的想象获赞;而散文则不然。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上,散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意 境营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意境通俗地讲,就是把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 画面展现出来,是内情与外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优秀的散文在内情与外物、意与境相融合 上来说,与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往往通过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精神内 涵,传达个性化的独特审美体验,让读者沉迷其中,久久回味。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 中说: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 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 散文正是缘于其内情与外景的审 美融合而营造的优美深邃的意境而令人沁人心脾。 其次,散文的“美”还在于其优美的文辞、诗化的语言。在语言的呈现方式上,散文 一般采用平实而有文采的描述语言来传达具体的感官式印象。 “散文在各类文体中,偏于 阳春白雪一类,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非再现)艺术。一般说,它篇幅短、立意 深、多见识、有真情、绕趣味,特别是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是民族语言中极为 隽美的部分” 。 天然的、本色的散文语言经过情感的浇灌、诗意的磨练,总能素而见美、 朴而不拙。余树森曾说: “散文语言有些像不著脂粉 ,而精彩浓艳的美人,也有些 像烟月轻拢的鲜花,是一种真正的美质在其和谐、自然的形式中的流露” 。 散文语言或柔 美隽丽或绵密醇厚或清淡平实或繁复浓艳或热情坦诚无不以其自然清新、不做作的语 言让人品味无尽。 3、凝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三: 散文在选材上多“以小见大” ,在语言表达上讲究精美凝练。散文选材广泛,自然万 物、家庭琐事、个人悲喜皆可入文。但散文家却一致地热衷于将身边平凡的、细微的甚至 琐碎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作为自己的抒怀对象,通过对这些人事景物抒发情感、表达感 悟。 “在散文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感兴中往往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见解,这就是 我们常说的一滴水能见太阳的光辉 ,一方小小的天窗能透进无数星星的闪烁” 。 他们 莫不善于从平凡而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发掘那细微的不能再细微、琐碎的不能再琐碎的人、 事、景、物背后的意蕴和内涵,抒发一个或关涉人生命运或关涉宇宙社会的普遍性的大主 题。 方遒: 散文学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4 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乙稿序 刘锡庆: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中学语文教学 2002.1 余树森: 散文创作艺术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185 页 王耀辉: 文学文本解读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82 页 3 散文在选材上,往往在“小”的题目背后隐含着“大”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似乎古 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布莱克曾在自己的诗中说: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 花里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 大凡优秀的散文家 “能 将自身通过全部的生活体验和长期细密的思考获得的领悟,倾注于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的 吟唱抒写之中, 把有限与和限相沟通, 把具体细微和抽象深刻相连接, 由极小中看到极大” 。 散文不论古今、不分国界,无一例外的证明了“以小见大”是其写作成功的一条规律。 散文富于生活化气息的、细微而琐碎的选材决定了散文在表达上的天然朴实、不假雕饰。 但其背后深刻的内涵、韵味又要求作者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秦牧说: “一座大山上 有一堆的乱石,时常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圆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 林之美” 。 同样的道理,篇幅短小、内容细微的文章更需要用心去酿造,更需要文字凝练 优美,字字适当。微小的败笔和瑕疵都显得刺眼,都会使文章词不达意。 显而易见,好的散文,在字、词、句的使用上一定会是既准确凝练,又能尽意传神的。 语言的精炼性是散文语言的首要条件。所谓精炼,通常指用简洁、精当的词语,准确的表 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来面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精练能使文章言简意丰,短短 数语就能勾勒出美妙的景致,描绘出动人的形象,揭示出深邃的意境,折射出作者深厚的 思想感情。一篇优秀的散文在语言上总是能恰如其分、浑然天成,真正做到“丰不余一字, 约不失一辞。 ”散文因其短小而意深,选材以小见大,语言精练而优美体现出散文“凝” 的文体特征。 4、散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四: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已广为人知,但对散文“形散”的理解却过于局限于文 章材料外在形式的杂散。其实,此处的“散”更多的意味着散文写作上的自由。所谓的“自 由” ,一是散文选材上的自由,二是结构行文上的自由。散文在选材上无所局限,在结构 行文上没有定规,可以众横捭阖、收放自如。 一般来讲,小说多注重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戏剧多注重表现能集 中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而诗歌更讲究严格的格律,是“戴着镣铐跳舞” 。因而,它们在 选材上便受了限制,一些细微、琐碎的人、事、物、景毫无疑问被排除在外。散文则不同, 它不以某个人为中心,不强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集中的戏剧冲突而往往是摄取生活中的一 个片段、一个镜头“即兴托感” ,抒发作家独特的人生感悟。因此,散文在选材上拥有广 泛的自由,但凡国家大事、社会变改、地方风习、街头琐事、往事追忆、山川风物、古今 中外,无不可入题。说到底,散文创作是作家“现实情绪”的一种抒写和挥洒。 散文在结构行文上也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首先,从文学样式上看,散文是最自由的, 它毫无拘束。它不像诗歌讲究韵律和行列的呈现方式,不像剧本受限于分场、分幕,不像 英国 威廉布莱克: 天真的预示 , 布莱克诗集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年,143 页 王耀辉: 文学文本解读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82 页 秦牧: 散文创作谈 ,张振金编秦牧论散文创作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年 7 月版,32 页 4 长篇小说一样需要分章和分节。除了一般的文章形式,游记、书信、人物传记、日记、著 作的序跋甚至通讯、报告文学皆可以被散文所用。其次,从行文上而言,散文也体现出灵 活、随意的特点。散文作者在平素生活中有所感悟,便可信手拈来,生发出去,可以叙述 事实,可以描写绘景,可以侃侃议论,也可以抒情言志。它还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需要, 像诗歌那样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像小说那样描摹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渲 染环境气氛,像剧本那样采用大段的对话描写。因此, “散” (灵活、自由)是散文的又一 重要特征。中国现代作家李广田曾指出: “诗必须圆,小说必须严,而散文则必须散。若 用比喻来说,那就是:诗必须像一颗珍珠那么圆满、那么完整,。小说就像一座建筑, 无论大小,它必须结构严密,配合紧凑,。至于散文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 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 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 ” 这番话形象地指出了散文随意自由的特点,但散 文形散而神聚,散而有序,散而有凝。零零散散,信手拈来,信笔所至的描写内容却都贯 穿在精深的思想红线上,看似无心之笔,却总能处处扣题。秦牧说过: “散文虽散而 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 ”好的散文撇得开、收得拢,像用一根丝线串起 来的熠熠发光的珍珠,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体现在结构上就是作品含有一条联系整个文章 的线索, 这条线把一些看似相距甚远的画面和似乎毫无关联的片段串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 散文的天地是海阔天空的,因为它散而自由,而美;因为它不散而神聚,而有灵魂。 (二)散文特点与散文教学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曾提及: “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 。 散文因其美、 真、凝、散(自由)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罕见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刻的哲思美。高中语 文教材也因此选取了大量的散文篇幅,这些散文在使学生感受到千姿百态的自然和百味人 生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真、善、 美的种子。但散文真、美、凝、散所体现出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教学和其他的文体有所不 同,因而散文的教学应密切围绕散文本身的特点来展开。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作品都真味十足,诸如记念刘和珍君 、 荷塘月色 以及 小 狗包弟等等。这些散文或记事怀人或写景言志或状物抒情无不是围绕作者自身的人生经 历,用真挚的话语抒发着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悲喜。因此,我们在赏析散文时要拥情入境, 体会作者真实的生活轨迹和内心历程, 进而跨越时代的局限, 去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感悟。 散文的美要求散文教学课程要引领学生由真情实感中生发出美的体验,体会作者苦心孤诣 营造的美的意境,品味精心选用的优美的言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办法,或细读文 本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去品味文本散发的美。如朱 李广田: 论散文转引自中国现代散文理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48 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 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向来是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的散文名篇。在这篇散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应当引领学生饱含感情走进作品去体会清丽典雅的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那字里行 间所散发的荷的清香、月的朦胧,能真正走近那片荷塘去玩味作家内心那忐忐忑忑、不平 静的心绪。散文凝的特点使散文常常能以小见大,这就要求学生要练就一双善于体察、善 于发现的眼睛。 这样才能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之处, 于琐碎的生活经历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从一颗沙粒中看到整个世界,从一朵野花里瞧见整个春天。散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散文散(自 由)的特点,它内容驳杂,选材范围广泛,行文随意灵活,但最终却都统一在“神”这个灵 魂之下。这决定了散文得有一条贯通全文的思想红线,是这条线把零落的事件连缀在一起 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散文教学也应遵循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用一条线串起整 篇文章,而这根线无疑就是散文文本的中心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条线索串起 整个散文教学过程,使教学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总之,散文的教学应该也必须基于散文 的特点来组织。 二、高中散文教学现状及意义 20 世纪末, 语文教育家和众多的一线语文教师为纠正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存在 的偏重于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问题,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针对语文的全方位探讨和反 思。这场大讨论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反思和革新,但它却没能彻底地解决阅读教学,特别是 在语文教材中占重要位置的现当代散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原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 解决的同时,新课改又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 使现当代散文教学长期徘徊不前。现当代散文大都篇幅短小、内涵丰富、意蕴浓厚,应该 是最适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对生命价值惊叹和讴歌的文体。现当代散文的 课堂也本应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轻松、最愉悦的一个环节,是素质教育和培养文学素养的 重要的途径。然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对语文的冷漠和漠视让我们不禁忧心忡忡。语文教育 家于漪曾这样说: “母语已日渐失宠,其地位和价值在开设的课程中实际上已下降到小四 子、小五子,和外语已无法并驾齐驱。 ”1而今的语文课堂到底丧失了什么,而又如何才能 让语文焕发新的生机? (一)高中散文教学问题透视 目前的高中散文教学在新课改中步履蹒跚地艰难前行,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改变,诸 如: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对文本的解读突 破了传统单一的模式,多元解读的趋向日渐明显等等。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我 们不能漠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全面的审视当前高中散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改变 6 散文教学的低效现状,让学生爱上散文课,从而更好的发挥散文教学应有的作用。 1、片面强调人文性 2003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其中明确确立了语文 的学科性质以及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显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一体两面 的基本性质,两者既不能缺一,也不能有所偏离。上世纪,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实用 主义、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普遍性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失落的状态,语文教学陷入片面追 求其工具价值和功利性的误区。我们一味片面地追求语文的工具价值和实用性,把语文完 全当做应试教育的敲门砖。于是,一篇篇文辞华美、情意浓厚的美文往往被解词、分段、 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肢解的支离破碎。教师过分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 生自身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把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知识倾灌。这既与散文 教学的本意不相符,也严重破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要是我们 把胳膊从肢体上分离开来,那就不叫胳膊了。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何尝不是也 在做着这种“解剖”的工作,似乎不把文章讲得很繁琐,分析得很细,嚼得很烂,我们的 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似的。当课堂上宝贵的 40 多分钟在这种刻板、教条、单一、贫乏的 “肢解” 、 “分析”中耗费掉时,我们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工具” !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变化, 语文的 “人文性” 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许多老师的大加追捧。但我们的老师却在尚未真正彻底理解人文性 的内涵时,矫枉过正,从“工具性”的死胡同又钻进“人文性”的死胡同!人文二字在英 语中写作“humanity” ,指的是良好的人性和教养。西方解释为:人所具有的人道仁慈、慷 慨大度的品行或性情。 “人文”在我国古代是与“天文”对应的概念,它涵括人类社会各 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它最早出自易贲 :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关注的是处于自然现象和规律对立面的人和社会的事物, 指对人自身完善的更大的关注与追求。其焦点在于人们内心和行为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定 位、情感态度和人格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可见,在东西方对“人文”的内 涵和解释上是一致的,都把对人的关注和关心作为中心。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使人的科 学理性能和人文素养达到有机统一,是新课改的新要求。鉴于过去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倾 向工具性而导致的模式化、机械化、简单化,新课程主张教育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调 适。毫无疑问,这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极大进步。而现在,我们的老师 没有理解透彻人文性的内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偏差,出现了“泛人文主义”的 倾向。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现当代散文都是文辞兼备、意蕴浓厚的文章,如果能将 这些暗含的人文因素挖掘出来,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必有极大的帮助。然而,现在的很 多老师在教授散文时又出现了新的误区。一是盲目地排斥工具性质,夸大人文价值,将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一页 7 者对立起来。 散文所进行的所有分析都围绕人文性来展开, 把文章中的人文性肆意地抬升。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老师就会不自觉的使散文教学偏离原有轨道,把鲁迅记念刘和 珍君讲成历史课,整节课吐沫飞溅地讲民国时期军阀如何混战;把荷塘月色上成影 视艺术鉴赏课,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地欣赏一片片荷叶、一片片荷塘,美得是多么不可方物! 其二,极力推崇学生,老师笑而不语的新型放任主义。在课程进行中,老师错把学生对文 本的主观解读、任意解读当做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倡导和尊重,并自认为这就落实了对人性 和人文价值的尊重的要求。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其副作用对学生的毒害远比原来的教师空 讲大得多,它模糊了人文的定位,是对语文人文性和人文精神的更严重的破坏。 2、滥用多媒体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海阔天空的散文天地,并使散文 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能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形成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的运用学生的知情意因素,因此它具有其他媒介没法替代的好 处。 多媒体的运用不可置否的给散文教学添加了新鲜血液, 促进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但一些教师片面夸大了多媒体的这种“人际交际”功能,盲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于 是,多媒体课件在各个学校刮起了一阵流行风,一时使用成灾。首先,许多地方的教学竞 赛规定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硬性的评价体系规定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潜意识中达 成了一个共识:新课改的课堂就必须得有多媒体的存在,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就没有 贯彻新课改的要求。于是,一些课堂用多媒体代替了课文本身。其次,对多媒体课件认识 上的肤浅也加剧了其滥化的现象。由于多媒体课件有声情并茂的朗读,赏心悦目的画面,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争相模仿,在没有明确好课件的使用目的和效果时,便急冲冲的、一 窝蜂地剪辑几幅优美的画面,中间再放上几段优美的音乐,这样就算制好了课件。语文课 堂完全成了看电影、看连环画,虽然使学生大饱了眼福和耳福,却使得课堂一片闹哄哄。 这严重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也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其实质不过是给 “灌 输”穿上了新的现代化的外衣而已。多媒体的过度使用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老师和学生对 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懒惰心理。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脑海中根本没想到学生的实际 情况,没顾及到课程的类别,更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而只是从网上机械地照搬现成的 课件。这就使得语文课堂大都雷同,没有任何新意可谈。同时,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把模糊 的文学形象和意境具体、形象地展现给了大家,无需学生再去费力想象。教师在播放课件 时,虽一开始会把问题的答案先藏起来,但最后一定会呈现给大家看的,久而久之学生潜 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根本不用花心思地去想。无形之中,多媒体便增长了教师备课和学生 思考的惰性。 “多媒体是语文教师嚼过的馍 ,是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包装后的教师 意志的再倾泻。人性化的师生关系被冷冰冰的人机交际所替代,这不仅不利于师生 课堂情感的互动交流,同时也造成了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 ” 何国跻: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 【j】.语文学习,2001(1). 8 莎士比亚说过: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如今,多媒体的滥用使学生心 中的哈姆雷特越来越趋于相同,使学生心中的那片荷塘月色也日渐苟同。 3、尊重文本与多元解读的困惑 20 世纪六十年代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教育界出现了学习“红领巾教学法” 的热潮,加之随后的一些语言学家的赞与,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模式化和肢解文章的 倾向。个性化、生动而富情趣的语文课变成了一节节大同小异、枯燥无味的语修逻的灌输 和总结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的“填鸭” 。应试教育更是推波助澜将语文教学的模式化、 刻板化、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