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3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摘要 电视剧艺术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样式,不同题材的电视剧会对不同的 社会文化现象予以表现,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迅速 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际遇、精神情态及心理情感等。本文 运用了文化研究理论、人物形象塑造理论以及接受美学等理论,在文本分析的基 础上探讨了在当下语境下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的现实关怀意义。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对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创作作了论述。第二章 分析了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的四个主要叙事主题:正面刻画农民在城市的工奋斗历 程的奋斗之歌:致力于揭露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遇的种种歧视与遭遇的苦难叙事 主题;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与城市之州的对立与融合:对农民工精神和情感生 活的表现。接下来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该类题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对现实主 义精神的普遍追求、悲剧意识的彰显以及创作者的现代性反思,作品呈现出相对 沉重的整体风格。在对“赵小云”、“马大帅”等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 后,从记录时代的心灵史、契合大众平民文化诉求及为电视文化增加难得的深度 三个方面肯定了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的文化意义。希望本文能对农民工题材电视剧 的鉴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叙事主题审美特征人物形象 文化意义 卜海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a 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a b s t r a c t t vp l a ya r ti sak i n do fa r t i s t i cf o r mw h i c hr e f l e c t ss o c i a ll i f e ,a n dt vp l a y s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t h e m e sw i t n e s s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c u l t u r ep h e n o m e n o n t vp l a y sw i t ht h e t h e m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r e f l e c tt h e i r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p i r i tm o d a l i t ya n dm e n t a l e m o t i o ne t c o n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i n gr o a d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n d o p e n i n g b ya d o p t i n gc u l t u r er e s e a r c ht h e o r y ,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 b u i l d i n gt h e o r ya n d r e c e p t i o na e s t h e t i ct h e o r y ,t h i sp a p e r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l i s t i cs o l i c i t u d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t vp l a y si nc u r r e n tc o n t e x t f i r s to fa l l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a no v e r a l le x p o s i t i o no nt vp l a yc r e a t i o nw i t ht h e t h e m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s i n c e19 9 0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f o u rm a j o r n a r r a t i v et h e m e sf o r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t vp l a y sw h i c ha r e :p o r t r a ) i n g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s t r u g g l in gc o u r s ei n u r b a n ;s h o o t i n g a t e x p o s i n gv a r i o u s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a n d m i s f o r t u n e s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e x p e r i e n c ei nu r b a n ;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 b e t w e e n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a n du r b a ni n s e t t i n go fu r b a n r u r a ld u a ls t r u c t u r e ;a n d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s p r i ta n de m o t i o n a ll i f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c h a p t e ri s 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u m m a r yf o rt h i sk i n do ft vp l a y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 w i d ep u r s u eo fr e a l i s t i cs p i r i t ,t h er e v e l a t i o no ft r a g i c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m o d e r n i t y r e f l e c t i o n , a n d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i u m b e r s o m eh o l i s t i cs t y l e a f t e r a n a l y z i n gs e v e r a l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 ,s u c ha s z h a ox i a o y u n ”,m ad a s h u a i ,t h i s p a p e ra f f i r m st h ec u l t u r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vp l a y sw i t ht h et h e m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f r o mt h r e eh a n d s :r e c o r d i n ge r as o u lh i s t o r y ,f i tt h ec u l t u r a ld e m a n d so ft h em a s so f c i v i l i a n sa n di n c r e a s i n gd e p t hf o rt vc u l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i so f g r e a t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vp l a y sw i t ht h et h e m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k e y w o r d s :t vp l a y sw i t ht h et h e m eo fp e a s a n tw o r k e r s ,n a r r a t i v et h e m e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c u l t u r es i g n if i c a n c e l i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笋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期: 狸2 乞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 i i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3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引论 在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电视剧艺术已经成为最受普通大众欢迎的艺术样 式,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看电视剧成为大众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事实上 电视剧艺术的受众面之广、社会影响力之大是其他类型的艺术难以企及的。 前苏联当代美学家卡岗曾说“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从这种意 义上讲,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 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 界。”缈电视剧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在当下文化建构起到了中介作 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可以作为不同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本体。通过对一类题材 电视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深 层意义。 在当下的中国乡土大地上正在发生着一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强烈的向 城意识,“到城里去! ”是亿万中国农民在深谙城市与乡村强烈对比与巨大差足巨之 后做出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乡下人到城市里“讨生活”,他们与城市之问奏 起了复杂的交响曲,这交响曲充满了碰撞,有悲剧的命运、破碎的梦想,也饱含 了希冀与憧憬。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则忠实记录了这一独特的、正在进行着的历史 事件。农民迸了城,这种空问的转移和身份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由此 所产生的张力形构成了电视剧叙事极富表现力的情感、精神领域。农民工题材电 视剧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城乡二元格局 下一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而这也正是一直以来被忽视了的那部分人。笔者在观 看大量电视剧文本的基础之上,对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主题、审美特征等方 面进行解读,遴选典型文本,分析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而探讨农民工题 材电视剧的在当下语境中的现实关怀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选编:荚学文艺学方法论( 下)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5 年版 第3 6 8 贞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n a l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第一章农民工问题及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综述 第一节关于农民工 何谓“农民工”?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 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 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 严格的社会学概念之外,笔者认为“农民工”作为一个宽泛的称谓概念,它不仅 包括进城“打工”的农民,还有应包括诸如来自乡村的小店主、小商小贩、自由 职业者、甚至妓女等,虽然他们不是直接的“打工者”,但在阶级身份层面的认 同上他们亦属于“农民工”的范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 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3 0 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增长率最 快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1 9 7 5 年到2 0 0 3 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年 平均增长率为3 6 ,世界平均增长率为2 5 ,中国则为4 1 :2 0 1 0 年前后,中 国城市化率将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到2 0 3 0 年将达到6 0 5 ,高出发展中 国家平均水平3 4 个百分点。”毫无疑问,民工潮在提高中国城市化的百分点上 功不可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这个阶层越来越发展壮大,2 0 0 8 年1 1 月2 0 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官方数据:我国农民工数量己达2 3 亿人。 2 0 0 4 年初的中央l 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 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指出“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 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 工的政治地位,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 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 中国农民1 二问题研究总报告,h t t p :w w w s n z g c n a r t i c l e s h o w p h p ? i t e m i d 4 9 6 5 p a g e 1 h t m l 。中国农民工调查,h t t p :b o o k s i n a c o m c n n z t m i s t o r y s o c n o n g m i n g 5 s h t m i 2 上海大学文学母! 十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谐。”当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腱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 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的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 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这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市里似乎随处可见,但他们却又默默无闻,他们背 负着家庭的梦想,充实在城市的各个行业中,拾取着城里人手缝里遗落的机会, 经历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命运。虽然农民工被称作“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 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圆,但他们在城市罩却并没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待 遇,他们遭遇歧视和白眼,被视为二等公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 资,甚至根本拿不到工资,更不要提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合法权益, 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农民工在城市罩举步维艰,而真正融入城市更是成为他们难 以企及的奢望。 可喜的是,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对农民工问题给予了深切的关注,2 0 0 4 年以来, 连续六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方 案,。2 0 0 6 年,中央政府更是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肯定了农民工为城市和全社会发展所贡献的力量,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农民 工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人民日报也在2 0 0 6 年3 月2 8 日的社论全社会都要 关心保护农民工中呼吁“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尊重农民工、理解农民工、保护农 民工,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民工的舆论氛围”。 农民工的生存境遇正在往健康、 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创作情况综述 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讲述的对象。咎而所谓农民工题材电视剧足 指以农民工为主要创作题材和表现对象,以描述刻画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际 遇、精神情态、心理怕:感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认为有必 要将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和农村题材电视剧加以区分,虽然他们之i 日j 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但是大部分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将叙事背景和重心移植于城市,着重讲 述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际遇、心路历程和情:感纠葛,意在探讨农民工以及我们整 o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题的若干意见,人民:i ;版社,2 0 0 6 年3 月版第2 0 页 。国务院关1 二解决农民工 题的若干意见,人民m 版社,2 0 0 6 年3 月舨,第2 2 页 伞社会都要关心保护农民工,人民日报,2 0 0 6 年3 月2 8 只o l 版 回曾庆瑞著电视剧原理第二卷文本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7 月版第3 7 页 3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垒! ! ! ! ! 望! ! ! 竺兰竺皇! ! 竺型塑堇! 竺苎! 型竺旦! ! ! ! ! 垒:! 空塑! ! ! ! | 坚! 竺! 坠竺! ! ! 垫垒些 个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的种种问题;而农村题材电视剧则着重讲述生活于 广袤的乡村大地的农民的农村生活。这种空间置换和身份差别足以使两种题材电 视剧产生不同的叙事主题、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如前所述,当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大量农民工涌 入城市就业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电视剧作为一种可以直观反映社会变革和百姓生 活的艺术样式,自然也会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 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以新世纪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指从改 革开放到2 0 世纪末。最早的一部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当属广东电视台1 9 9 1 年推 出的1 0 集电视连续剧外来妹,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该片的成功, 又有类似题材的作品如结拜姐妹、姊妹行、姐姐妹妹闯北京相继 出现。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值得称道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就是重庆电视台于1 9 9 7 年推出了极具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山城棒棒军,这部作品一 经推如就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并在时隔十年之后又推出了山城棒棒 军i i 。这一时期,虽然农民工进城的浪潮愈演愈烈,但是这一时期反映农 民工生活的电视剧作品并不很多。通过深入分析,笔者以为原因大致如下: 电视剧对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的反映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人们称赞外 来妹是一部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作品时,创作者却清醒的说道“当 我们创作剧本的时候,外来妹们已经前赴后继地在珠江三角洲生活 了十年! 我们没有超前,没能同步仅仅是跟上而已”。叫这种反映生 活的暂时的滞后性在艺术创作领域并不罕见。第二个方面,上世纪九十年 代电视剧创作虽说出现了平民化转向,诸如渴望、我爱我家开始流 行于电视荧屏,但这种平民化更多的是一种市民化倾向并未转向真正的底 层。刚刚尝试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电视剧在“观赏性”标准的驱使下,对这 样一个在当时缺乏“看点”的“沉默的阶层”的忽视是在情理之中的。最 后,上世纪7 0 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在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之后,乡村社会存在的诸多现实矛盾实际上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改革重 心迅速转移至城市后,整个社会都处于高扬改革开放旗帜的热烈氛围中, 刚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尚处在欣喜与亢奋中,“问题”并未凸显。 。仲呈祥:奏响改革开放时代的主旋律,中国文化报1 9 9 2 年6 月l o 日 4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 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 矛盾的积累,政府开始对三农问题加以重视。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当 下,有专家指出“三农问题”应当加上一个“农民工问题”改为“四农问 题”,尤其是在2 0 0 3 年熊明德请温总理为其丈夫讨工资一时间成为街头巷 尾热议的话题后,农民工问题从此也由被遮蔽逐渐凸显出来。农民工题材 突然之间被电视剧创作者发现,成为热点题材,并出现不少值得一提的精 品佳作。这一阶段的作品,开始关注农民工在城市所遭受的各种不公平待遇。 2 0 0 1 年管虎创作电视电影上车,走吧是一部颇具沉重意味的反思之作。 之后,从城市的星空到民工、生存之民工、我是农民、马大 帅三部以至近几年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红旗渠的儿女们、渴望城 市、山城棒棒军ii 、中国志愿者、生存之民工ii 一一地狱天堂 农民工题材己成为了电视剧创作中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题材。这些民工剧 在历史剧、武侠剧、警匪戏以及都市言情剧一片包围和阻击中脱颖而出,创造了 令人欣喜的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生存之民工、马大帅等剧在许多省市电 视台播放后均刨当地同期收视率第一:在互联网上,网民对该类题材的电视剧亦 好评如潮。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这种不俗的表现,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方面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政府 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扶持,给予电 视导演及投资者以信心;第二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文学创作对农民工题材 电视剧的积极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事已经形成 了一股有相当影响力的潮流,一批有实力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工题 材小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影视创作得以从该类文学作品中汲 取营养,有些作品更是直接改编自小说,如城市的星空是导演巴特尔 根据作家邓一光小说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改编而来,电视剧民 工则是根据作家孙惠芬的民工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改编而成 再者,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日渐火爆荧屏,尽管农村题材电视剧和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有所不同,但是从观众接受心理方面来讲,大量优秀的 农村题材电视剧培养了电视观众的“乡村情结”,而这一情结自然过渡到了 j 二海火学文学硕| 二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x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上。 当然,当疔才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数量也只算是较之上一阶段有所增加, 但并未像有些评论所讲的那样出现民工剧“热潮”。冷静分析,我们发现当 下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与同期的其他题材相比,数量仍不算多,这一题材可 供开掘的空间还很大,期待有新的优秀作品出现。 第二章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主要叙事主题研究 主题被视为电视剧作品的形象内容系统的灵魂和统帅。所谓主题,就是通过 作品里所描述的社会生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全剧的中心思想和 主导情感。电视剧作品的创作者们将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倾注 于作品之中,通过特定的叙事手段、戏剧冲突以及人物形象表达出来。美闻著名 电影理论家悉德菲尔德在他的电视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 在处理刨作材料的时候,不同文化背景的剧作者存在着思维习惯和处理方式上的 差异。 当今社会,农民工已深入到城市中的各个行业,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也是各不相同。同样是农民工题材,不同的创作者们对于蕴含 在这一题材里的思想和意义进行了不同的开掘,形成了各异的主题。这些电视剧 作品深入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 农民工生存命运的多个侧面。事实上,同一部电视剧作品主题也会具有多义性,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读解,甚至出现“形象大于思想的情况,作品所显示出 来的客观思想意义超越创作者们在最初的艺术创作时想要表达的主观意图。而鉴 赏者由于生活经历、审美经验、思想观念不同,也会导致在鉴赏过程中出现“合 理的误读”。 电视剧作品来源于生活,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抑或是科幻、神话 题材,都是创作者们所处时代精神的外化,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可避 免地打上时代烙印。所以鉴赏作品t 题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笔者对九十 年代以来较有影响力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以分 为:奋斗类主题、苦难叙事主题、城乡二元背景下农民工与城市的对立与融合以 倪学礼著电说剧剧作人物论r m i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丰t ,2 0 0 5 年1 月版,第l 页 6 上海大学文学硕上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e r s i t )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及对农民j :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表现四太主题。 第一节奋斗之歌 民工潮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壮大起来。在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中, 正面表现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了理想和自己的家庭踏实奋斗、自我提高、千事创业 取得成功的叙事主题最能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所起的积极 作用,让观众感受到农民工参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这类 主题的作品大都能够将主人公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尽管每一个主人公都会 经历各种不同的艰难历程,但是他们满怀梦想、不懈拼搏,勇于把握自己命运, 伴随着人物坚韧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最终实现了自我,在城市里闯出了属于自 己的天空。该类作品热情的讴歌了这些清新、朴实、勤劳、乐观的乡村青年,肯 定了他们为城市做出的贡献,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 新时期以来我国第一部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外来妹就是一部以此为主题的 作品。另外,四川电视台2 0 0 6 年推出的我的未来不足梦以及河南电视台于 2 0 0 7 年推出的红旗渠的儿女们都是正面展现农民工在城市中奋斗创业的优 秀作品。 外来妹描述主人公赵小云从一个单纯的乡村女孩逐步成长为一个乡 镇企业负责人的故事。电视剧涉及到落后内地山乡、开放的广东沿海以及 资本主义的香港三个地域文化层面的描述,作品十分注重在改革大潮中描绘 主人公的观念变化和价值选择,在改革开放风云乍起的九十年代初,具有相当 的创新意识和思想内涵。不知道多少乡村女孩在小云的吸引和激励下踏上了南下 扣。工之路。而赵小云也成为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系列中一个颇具标志性意义的 女性形象。 电视剧我的未来不是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部具有一定理想 主义色彩的作品。该剧以农村青年赵大勇和谢春梅的进城打工、创业故事为主 线展开。进城打工的赵大勇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创业,他不顾女友春 梅的反对,成立了装修门市,本以为接到了大工程,实际上却被骗的血本无归。 通过在市创业促进中心的培训,创业想法开始从冲动走向理性。大勇从父母带来 的竹笋中受到了启发,决定做竹笋食品的加工,在市创业促进中心主任毛志纲的 7 上海大学文学硕上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帮助下,大勇顺利贷款成立了竹笋加工厂。作品通过对赵大勇创业历程中失败的 痛苦、迷茫的探索的细腻展现,反映了农民工在都市生活的酸甜苦辣。体现了他 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旗渠的儿女们表现的是河南林州曾经创造过奇迹的“红旗渠”的子孙 后代们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走出太行,走进大城市靠“一把瓦刀闯天下”的 创业故事。作品通过对金桂生、于小莲、大群、二群、金瓦刀、老麻雀、老 本等林州新老两代农民工的人生经历和心灵碰撞,以独特的视角开掘和诠 释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主人公金桂生、王大群两个性格迥异的乡村青年闯城市,他们用各自的 方式奋斗着。金桂生从一个娇生惯养的乡下娃,建筑工地上最简单的活也 干不了,在失去了爱情,又失去了父亲之后,背负着“父债子还”的沉重 负担,重新回到了建筑工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与困难之后,金桂生 凭着诚实经营将“林州金瓦刀公司”越做越大,在建筑行业为林州赢得了比 父辈更大的荣誉。大群凭借其精明好学的精神,从一个建筑工地上的打工 仔,也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但是比起桂生的踏实诚信,他更愿意投机 取巧,为了揽到工程,他不惜行贿,最终被肖风所骗,锒铛入狱。作品通 过这个两个乡村青年不同的奋斗历程和迥异的命运,不仅表达了在改革丌 放大潮中,只有踏实肯干、诚信经营力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更揭示了两 种乡土价值观念在现代化的都市中的冲突与碰撞。 正面描写农民工在城市的奋斗或者创业历程的作品是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中 最积极向上的主题,它们讴歌时代,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群众创造 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和精神历程,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当属主旋律作品。这些作品对尚未踏入城市的乡村青年们起着非常大的鼓舞 作用,使他们对城市充满向往和信心。但是该类主题的电视剧作品,一般都会具 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反映社会矛盾方面点到为止,影响了作品的深度。 第二节苦难叙事 在当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氛围下,苦难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被冷落了。事实上, 千百年来苦难始终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根本的生存处境而存在,对苦难的书写是艺 8 上海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e r s i d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术作品中无法i _ j 避的主题。“人类的生存忍辱负重而历经千辛,正是通过苦难 人类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苦难是生存深化的确证,因而也是生存不可超越 的真实根底。生存的超越恰恰是在对苦难的意识里所达到的永恒伸越”。 “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代价与社会进步一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 应如实指出,承担社会代价的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或很少有话语权的 沉默大多数一。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无疑都是处在城市的最底层,生存于社会 或组织结构的底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弱势。2 0 0 2 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农民工归入“弱势群体”,提出“对 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而“底层”、“弱者”与苦难有着天然的联系。 苦难,正是这一群体显在的生存处境。城市是繁华、进步、文明的,但是农民工 来到城里绝对不是来享受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是在接受比乡村生活更残 酷的身心的磨难。 出身“第六代”的青年导演管虎的作品生存之民工就是该类主题最典型 的代表作。单从电视剧题同中“生存”这两个字的重量我们就可以掂出“苦难” 的沉重。在许多人看来,在我们这个时代谈“生存”之重似乎是不合时宜的,人 们早已在追求更高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为生存奔波的低层次上。民工讨要工钱, 已不是当下社会的的新鲜话题,但是普通大众很难从客观的新闻报道中体味其中 的血泪艰辛。本剧以城市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讨要工钱这一主线展开,以残酷的 社会现实为依托,用冷峻的镜头叙事,真实地记录了现代中国都市里一群被忽视 的农民工为追讨他们微薄的血汗钱而遭遇的种种迫害,作品不加掩盖地暴露了黑 心包工头纠党结伙、欺骗压榨农民工的暴戾面目,淋漓尽致的向观众呈现出了农 民工的生存之苦。该剧片头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只有活着,爱才能有所 附丽。是啊,他们首先要活着,而活着对他们来讲是那样的艰难。这部作品朱源 于社会最底层,无距离地贴近了底层民工的真实生活,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剧中每个农民工都是不完满的,他们都在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幸。这些不 完满暗示了当下的城乡社会图景:包工头谢老大在农村老家有个生白血病的儿子 狗蛋,每天要用很多钱养命,所以他要进城挣钱:扬州男人陆长有夫妻感情不和, 。陈晓明,中国先锋文学的冷漠叙述:苦难意识的残酷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 0 0 8 年第2 期 。郑抗生、李迎生:十 会分化、弱势群体与政策选择( 节选) ,h t t p :w w w c h i n a o r g c n c h i n e s e z h u a n t i 2 6 4 6 1 5 h t m ,中国网,2 0 0 4 1 01 6 9 上海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f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妻子在给有钱人杜老板做保姆的同时还是其情人,他追随妻子来到城罩:王家才, 母亲失明在家,妹妹成为了被抛弃的第三者甚至沦为发廊小姐,为了养活母亲, 为了保护妹妹,他来到了城里;乡村青年杨志刚母亲随人私奔,为了寻找母亲他 来到城里;栓子,一个无依无靠的流浪儿,跟着收留他的干爹谢老大在城里干活; 薛六,一个尚未取媳妇的大龄青年,为了挣钱娶媳妇,和哥哥一起进城打工。他 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乡村奔向城市,他们唯一的渴求就是多挣钱改变当前 的困难境遇,所以他们在面对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各种苦难时表现出了极大的隐 忍。 整体而言,农民工进城是他们向现代社会融入的过程,本身带有进步意义, 但是在这个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却承受着由此带来的种种苦难,并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他们作出“向城求生”的选择原本是想摆脱乡村的苦难,但却又陷 入了另一重苦难当中。建筑工地上,他们必须承受着巨大的劳动负倚,顶着严寒 酷暑,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的劳作,用血与汗换取微薄的工资,维持自己的 生存,还要养活乡下的老老小小。而当他们为这座城市最高档的小区付出血汗后, 那一点寄托他们全家希望的微薄工资却那么遥不可及,他们不得不为下一顿饭而 奔波。当新一批工人到达之后,他们连最后的栖身之所都没有了,流落于街头的 废旧建筑里,甚至被当做盲流抓了起来。城市一直在向他们昭示他们存在的不合 法性。在苦难的生活将他们逼仄的无以喘息的时候,他们试图反抗,而由于体制 以及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反抗是那么的卑弱无力。 生存之民工这部电视剧,几乎每集都会出现民工被殴打的场景。像第一 集中,九斤偶遇张彪,想跟他要工钱,却被董飞他们几个流氓打得血流满面,再 不敢说要工钱的事。谢老大被打、杨志刚被打、王家才被打、陆长有被打, 几乎被个人都被打过,那些场面也许远不如警匪片中的扣。斗场面血腥,但却更让 人震撼。他们像蝼蚁一样卑微,城市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苦难,更有心 灵和精神上的焦灼。导演为杨志刚设置了一份爱情,然而它就像空气七彩中的肥 皂泡样,美丽却脆弱。杨志刚和漂亮的二人转演员娟子相识相爱,却屡遭同样 看上娟子的地痞董飞的破坏,最终,娟子不辞而别,杨志刚继续踏上寻找之旅, 寻找母亲、寻找女友。杨志刚的“寻找”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寻找”恰 恰表现了他们的缺失。寻找母亲是寻根,体现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的无根之苦:寻 1 0 上海大学文学硕j :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t os h a n g h a iu n i , 7 e r s i t )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i na r t s 找女友是找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作品还探讨了农民工性压抑的苦楚。弗洛伊德在本能的冲动中提出人具 有两种本能,一是爱欲或性本能,即生存本性本能,一是以虐待狂为代表的死亡 本能。作为成人的本能需要,对于农民工却成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董飞开玩笑说 谢老大和录像厅老板娘( 高秀敏饰) 可以做一对,而老板娘整理头发的细节则将 他们的关系做了隐晦的表达。另外一个更为直接的表达则是光头薛五深夜翻墙到 发廊“洗头”。如果 兑这些离开妻子的男人们一定程度上是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 性权力,而陆长有的性权利则是被城市直接剥夺的。杜老板对他妻子得占有,实 际上是城市物质欲望对乡村伦理的霸道占有。 另外一部农工题材电视剧渴望城市中大壮的故事则给我们展示了一 个更为极端的例子:新婚不过十天的大壮追随媳妇招娣到城里打工。由于两人离 得很远,招娣又经常加班,两个人很难见面,没办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大壮为 此非常郁闷。工友体谅大壮的难处,工休的时候就把工棚腾出来让给大壮和招娣。 但是新来的强子却并不体谅二人,一次酩酊大醉后,强子闯进宿舍对正在亲密的 二人辱骂,招娣羞愧难当负气离去。大壮对强子怀恨在一t s , 。一次,大壮用了一下 强子的铁锹,招来强子的辱骂,两个人打了起来,厮打中,大壮趁强子不备,拿 起一块石头将强子砸死面对这样残酷的命题,我们为其感到悲哀的同时,不 能不进行沉重思考。 农民工怀揣梦想和希望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是想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改善 生活的,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并没有在城市之中实现梦想,城市不仅不能给 他们安全感,它更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随时准备将他们吞噬。导演管虎说: “生存往往是冷酷的,但很多作品却力求温情,我想如实地表现这种冷酷, 让人们看到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这个群体。”山该剧播出后广受好评,许多观众网上 留言说都被作品的真实性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关注身边的农民工,给予他们更多 的理解和支持。一部电视剧作品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真的是难能可贵,这应归功于 导演对农民工“苦难”生活得充分表现。 冷酷生存看“民工”,原载北京青年报2 0 0 4 年7 月3 0 日 1 1 上海人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i o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x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第三节彷徨前行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中最具特色的主题当属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和城市的 对立与融合。大部分的农民工题材电视剧对这一问题都会有所涉及,电视剧都 市外乡人、马大帅三部、城市的星空、渴望城市等当属对该类主题探 讨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城乡分 属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二元经济结构则是指城市中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乡村中 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1 9 5 4 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 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首次提出二元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成为半个多 世纪以来发展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模型之一。”当下中国,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 户口的人为划分,形成了乡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一边是迅速 现代化的城市,另一边却是贫穷落后的乡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二 元社会结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合力,造就了市民和农民在 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社会心理等方面壁垒分明,城乡之 间的二元对立结构十分突出。乡村和城市一直是以一种对立的形态呈现,它们之 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正是这条鸿沟,使城里人和乡下人自出生就有 着不同的身份和待遇,他们的社会地位有着巨大的差别。大量的农民怀着对城市 生活的无限向往,纷纷涌进城市,这大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撕开城乡二元结构的 一个“缺口”,成为冲击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力量,使得当下的中国社会城乡二 元结构发生了复杂多元的变化,城乡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断的加强,而农民工题材 电视剧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日订城乡两极的复杂互动关系。 现代社会里,城市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主体,以其高楼广厦、璀璨霓虹及其 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对乡村产生极强的吸引力。然而从浸淫蓿几千年农耕文明的 乡村社会跨入迅速发展和膨胀的中的现代城市,因两种文化差异会造成心理、精 神和情感等一系列的问题,“融合”何其之难! 从城市的漠视与歧视中我们知道 进城的农民工要想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份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 中,一部分幸运的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外界的帮助,逐步的融入了城市;有 国伊歌:以体制创新破除城乡- 二元结构,参见金羊网2 0 0 年l o 月1 4 日 嗍址:h t t p :w w w y c w h c o m s p 2 0 0 8 1 0 1 1 4 c o n t e n t _ 1 9 9 0 3 3 3 h t m 1 2 上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1 0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i na r t s 些人在经历身心双重的失落和挫败之后,踏上了回乡之路:而另外一些人却在城 市文明的压迫下异化、沉沦。生存境遇的的艰辛,在城市所受的不公平的待遇以 及种种欺诈,使他们对城市产生一种仇恨情绪,走上了与城市对抗的不归之路。 一、沉沦、异化 “芹化”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范畴,黑格尔对其的解释是:人们 自己创造的某种东西,反过来却被它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委政法委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河南省职工医院招聘护理人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河北唐山滦州市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员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青岛市崂山区“崂选计划”第二批选聘(37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学提纲课件
- 河北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生物与化工大类】模拟练习
- 安全培训救火毯课件
- 2025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佛山市高明区选聘公办初中校长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2021修订)
- 广告及宣传印刷品制作服务方案
-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流程图
- 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工作制度
- 西式烹调师中级理论试卷 答案
- 如何建立高效学习小组
-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