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_第1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_第2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_第3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_第4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上海租界园地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摘 要 当上海从一个海滨鱼村发展成为繁华的沿海港口, 从清中叶崛起的 东南埠际交易重镇发展为民初远近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随着租界时期的 到来, 上海园林也经历着从传统园林的嬗变到异化园林侵入这样一场荣 辱并进的颠覆与近代化演进。 上海开埠后,西方列强破门而入,带来了从器物到精神,从行为方 式到价值观念的异质文化侵入,也带来了上海园林造园思想、方式与审 美价值的更新和异化:萌芽期骤然而现的“城市公园” 、近代城市公共 活动场所的普及与功能化升级, 城市园林概念的深入民心都真实记录 了上海园林由传统走向近现代的历史嬗变。 本文基本采用了由史论而及 艺术论,再以实例详述的基本框架。史论篇主要结合晚清及民国初年上 海县的历史沿革、 中外关系等综合社会背景将上海租界园林分为 4 个阶 段,即华灯初上、笙歌处处、昙花异现、朝潮夕汐。详细分析了每个时 期租界园林的发展动态,并归纳总结各阶段的发展特征。艺术研究则结 合造园思想、 理景布局风格以及造园要素等分析租界园林的艺术特征及 可取之处。 最后通过分析上海租界园林对于上海城市发展以及上海园林 发展的双重影响, 思考上海租界园地对于上海园林近现代进程的引导和 推动作用,并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等三方面归纳了这一历 史演进过程。 力图从历史残存中寻求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以及 对于今后的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回盟历史,租界园地这犹如昙花一现般的辉煌历史瞬间,却伴随着 上海的近代“崛起” ,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园林从历史到近现代嬗变 的荣辱历程,更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中值得深思的一页。 关键词:上海租界,租界园地,园林,近代园林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the research on park and open space of shanghai concession abstract from seaside lakes and ponds,shanghai region grew to a prosperity harbour, an important trading center across southeast cities in china in the mid-qing dynasty and finally an famous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the concession period. similarly, landscape in shanghai underw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historic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times: the invading of western landscape in the late-qing and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 the peak stage of concession landscape in the mid-concession period. concession system brought humiliation and unfortunate to china, which also applied in unexpected opportunity to the shanghai city during unconsciou, as well as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all brought in changes from implement to spirit, from action to idea of values. these social reforms triggered off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thoughts,techniques and aesthetical interests in builing gardens in shanghai region. such history has been recorded honestly by changes in the layout of the landscape: the suddenly emergence of city park in the embryonic stage, the more popular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concept of open space, and so on. these evolutions witnessed a long journey of traditional garden in shanghai from locality only to being more open,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modern landscape awarness of residents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dissertat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artistry as well, then describing with detailed example.theory on history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ncession park and open space into 4 stages,combining with synthetical society background such as the history 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analysing every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ncession park and open space .then,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ch period. nowadays, when we retrospect the wonderful historic moment of concession landscape, we can find from their own perspective they recorde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landscape in shanghai, and became special reference and deeply ide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ity. key words:shanghai concession, park and open space in concession, landscape, modern landscape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谢圣韵 日期: 2008 年 01 月 20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上海租界园地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谢圣韵 指导教师签名:王云 日期:2008 年 01 月 20 日 日期:2008 年 01 月 20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锈蚀沉重的国门被迫在屈辱中打开。在西方列强纷纷强占口岸城市的 这近百年里(1845-1943 年) ,一个位于东海之滨的名为“上海”的市镇,从一个三等县治遽然 变成远东第一大都市。勿庸讳言,是一种多方位的“开放”改变了上海的命运,催生着这座城 市的迅速生成,开启了这颗“东方明珠”的崛起与发展的历史契机 1。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专制的时期之一,虽然西方列强凭借强权而实施的开埠 和租界制度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和不幸,但它却掀开了满清王朝黑暗与专制的铁栏,在强权 下实施的社会“开放” ,为上海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契机。正如马克思在论述英国人对印度的殖民 统治时就曾说过: “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 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由此,当我们记取西方帝国主义在上海租界时期的种种蛮横罪行的同 时,也应该用辨证的眼光看到其对于上海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期间,西方先进文明也大量涌入中国,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乃中国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中 国园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冲击,并出现了一种新的园林类型公园。当我们 回眸上海租界园林,至今还尚存且保护完备的数量不多。然而,对上海租界园林的研究与整理 归纳工作,素来不似上海近代建筑般受人瞩目;此这一课题的确定,得于导师王云老师对上海 近代园林史的研究。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1.1 “上海第一座城市公园”所具有的显赫历史意义 租界公园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西方文化、阶级、理念的广泛冲突和交融的最佳 表现场所。西方人将欧美的园林理念、审美情趣、规划设计方法等都带入租界公园,使之成为 东方园林地图中的一块西化拼图。随着“外滩花园“上海第一座租界公园的建成,一种新 型的公共性活动场所也随之诞生。它的诞生预示着夷人在中国的领土上逐步引入了西方城市公 园文化的理念 4。这对于华夏国土近千年来的传统园林可谓是一种无言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2 种时代转型的契机所在,它展现给我们的是近现代公园从概念到实践的摸索过程, 也奠定了租界 公园对于上海园林近代化、现代化发展的显著意义。 1.1.2 近年来关于上海海派园林风格的争论和关注 海派园林作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多方面的争论与关注。而上海租界园林作 为海派园林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海派园林海纳百川,中西结合、兼容交融的 创作灵魂的真实写照,对于上海传统园林风格的历史嬗变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 1.1.3 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上海租界地区作为上海宝贵的城市历史文化资产,其历史文化、社 会、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应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和利用。租界园林虽然只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辅助动力, 但却在这么一个复杂而又混沌的社会体制中不自觉的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和试验, 对于上海市民近现代园林意识和市民社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足以见得它在上海城 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与上海租界时期社会历史相关的年鉴、地方志、回忆录、杂志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文献,如 老上海地图、各国租界地图、城市历史照片等;与租界相关的文献,如租界条例法规、租界志等。 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选择、阅读、考证、归纳,为以后专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严谨的资料。 2、实地调研法 在掌握的文献资料数量相对不足,可直接参与到相关场所活动中收集资料,然后依靠本人的理 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3、比较分析法 确定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对象。将上海租界前后的城市园林发展做纵向的对比。将上海租界时期 公园的发展与其他租界城市的做横向的比较;将上海租界时期公园的发展同西方同时代园林做对比, 以期能在比较中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经验数据和启示性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3 4、理论研究分析法 通过国内外城市园林发展和上海近代史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现状资料,结合上海城市空间自然环 境、社会背景、人为因素等特征,深层次剖析上海租界园地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意义。 1.2.2 研究内容及框架 绪论 上海租界史述略 上海传统园林简 史及其演变轨迹 上海租界园地 艺术研究 上海租界园地 影响力分析 总结 上海租界园地 发展史 研究意义与目的 了解研究对象 所处时代背景 分析研究对象的 艺术风格 了解研究对象 的历史沿革 分析研究对象 的史论 分析研究对象的 社会意蕴 古为中用的思考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上海地区 历史沿革 上海租界 时期概况 古代上海园林史述略 开埠前上海园林概况 园林景观布局 园林构成要素 结合实例研究 对于本土园林的影响 对于国内园林的影响 对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上海租界园地的形成 租界园地类型 不同时期的租界园地 上海租界园林的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4 1.3 学术研究现状 提到上海园林的风格,不由会想到中西融合、海纳百川的海派园林。这一有别于中国传统 园林风格的“异化园林” ,近年来慢慢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但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和现状基地 的几经修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关于租界时期城市公园发展的目前国内外研究甚 少,大部分都是期刊论文,专业性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对上海租界时期公园现有的研究成果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从中西方文化融合角度、从历史建筑保护角度、从园林风格角度等。其中 较为突出的有王绍增的上海租界园林 ,他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历史,系统的阐述了租 界时期园林业发展的整体动态,特别对租界园林的管理体系和科学技术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剖 析了租界园林多项功能,并归纳出租界园林发展的时代特征。 分析后作者认为这方面课题研究者不多的主要原因有:上海的开埠与租界所具有的西方印 记和民族屈辱,使得人们在探讨租界与上海城市近代甚至现代发展的关系时,它们就一直成为 一个让人感到“为难”甚至是需要“讳言”的问题;且很多人觉得租界园林是完全带有殖民色 彩的园林,也就是完全的西方园林,对于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没有什么很大的参考价值;由于 晚清民国时期政权动荡, 再加上连年的战争纷乱, 对于文档资料的收集和存档无疑是困难重重, 再加上上海的很多租界园林完全是有当时的西人所规划设计,一些重要的图纸资料也都没能在 国内留下资料,造成了很大的空缺。 显然,将殖民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完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也是不合时宜的想法。 其实,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单一、绝对的,在历史的冲刷下常常是复杂而又相对的。由此我 们知道,虽然殖民者在其势力范围内建造的租界公园,是从其极端自私的目的出发的,但是这 种经营建设的效果,并不完全是由殖民者的动机所决定,也不是由殖民者所能控制的。因此, 今天我们大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租界公园”这一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与地域范围 内的产物。作为近代史上中国园林的一个嬗变期,对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园林发展,我们决 不能仅仅停留局限于史料的记载和解说,而应该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析它们的景观 格局及设计要素,深入的探究租界公园作为上海第一个城市公园,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多方面的 影响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租界这一“不自觉的历史工具” 。这对于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绪论 5 近代园林,甚至现代园林的意义可谓深远。 研究历史一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完整的过去也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形象的了解历史原貌,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历史的拼贴复原、研读、考察后思考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期能够从 中寻找到古为中用的思路以及相关的历史传承。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上海租界园林历史的调查研 究和现状分析中总结这一时期所谓“舶来园林”的相关理论和管理模式,辨析上海园林在不同 历史年轮的风格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试图探讨租界园林对于上海乃至中国园林近现代化 进程的推动和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6 第二章 上海的自然历史沿革与租界时期的概况 上海,是个外延不断扩大的概念。今人所云之上海,其含义亦有广狭之分。广义是指含郊 县在内的上海市行政区划,狭义是指上海市区 1。本文所述的租界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区, 因此主要是以后者为研究对象的。 2.1 上海的自然历史沿革 上海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 风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较长而春、秋 较短。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十分丰富,黄浦 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蕴藻浜为流经境内的主要 河流 7。 上海的地理坐标是: 南起北纬 30 度 42 分, 北至北纬 31 度 48 分;西自东经 120 度 52 分, 东到东经 121 度 52 分。 南北长 120 余公里, 东 西宽约 100 公里, 土地总面积为 6341 平方公里 5。 上海东频东海,西接江苏苏州,浙江嘉兴 两地,南起杭州湾大、小金山,北至长江口的 崇明岛。上海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从地貌学 来说,其地形由淀泖低岛、碟缘高地和河口沙 洲三个不同单元构成 6。 资料来源:罗苏文沪滨闲影 ,2004 图 2-01 古代上海示意图 fig.2-01 the map of old shangha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7 2.2 上海的历史沿革从小渔村到“上海港”的变迁 远古的上海地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图 2-01) 。这在嘉定的方泰,宝山的北宗,上海县的 七宝和闵行,以及市区的彭浦和龙华等地地下深约 46 米处发现的鲸骨可以作证 5。至夏代, 中国地分九州,上海地区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先属吴越,后又属楚,吴淞江下游 两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渔民创制一种用以捕鱼捉蟹的工具“扈” ,后“扈”演变为“沪” ;古 时又称独流入海的江河为“渎” ,故上海被称为“沪渎” ,简称“沪” 。隋唐时期,上海经济随着 江南兴起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此后,市境人口及县镇渐增,规模日益扩展 8-9。 唐天宝十年(751 年), 设立华亭县。 华亭县东北 境内的华亭海,即现在上海市区的所在地。天宝年 间,华亭县东北部的青龙集镇,海舶云集,烟火万 家,时人比之杭州。随后,由于河道变迁和海岸线 向外延伸,距海日远,青龙镇逐渐变为内港,其地 位遂为上海所取代。南宋咸淳三年(1276 年),设上 海镇治,属华亭县管辖。元初,上海镇已为华亭东 北一巨镇 13。 至元二十八年,将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划出, 定名上海县。上海建县后,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明 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素 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10。上海县经济的 另一支柱是航运业。元末明初,上海港口环境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这与明永乐年间开展的了一系列的 治水工程是分不开的(图 2-02) 。它疏浚了吴淞江、 黄浦、赤雁浦、范家浜共 1.2 万丈,形成了一条以 黄浦范家浜南仓浦组成的 “新黄浦” , 并实现了 江浦合流,吴淞江以后便汇入黄浦并成为其支流, 黄浦江水势大增,为上海港日后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创造的条件 11。 事实上, 上海地处浦江口的优越地理位置是在近代海运发达的条件下才被充分显现出来的。 英国植物学家福春在其所著中国游记中曾极力称赞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文中描述上海城 坐落于一优美的河流之岸上,此河之主要航道颇深,苟能知其底蕴,便易于航行,可见“襟江 资料来源:罗苏文沪滨闲影 ,2004 图 2-02 黄浦江示意图 fig.2-02 the map of shanghai huangpu river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8 带海,腹地广阔”之优越地势。而福春对上海地理位置的判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人的一 般看法,这也是上海在日后能成为西方人在中国最大居留地的原因之一 14。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命运,天生就与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联系在一起。 2.3 上海租界概略 2.3.1 开埠前的历史背景 开埠前的上海在中国地位并不显 赫, 无论是政治、 经济还是文化方面, 其地位都在苏州、杭州、南京之下。 上海城厢区(图 2-03)仅限于城墙以 内的旧城区和东门外沿黄浦江码头的 作业区和商业贸易区,实际面积不足 2平方公里, 居住人口高达20万以上, 拥挤、嘈杂、混乱是这个县的最大特征 15。 另一方面,从明代开始到近代的 400 余年里,中国政府只在广州设立口岸,允许外国商人 在广州进行贸易往来。而伴随着欧洲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各位各国为增加资本积累,积极 争取拓展海外市场,展开商品输出。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市场,一时间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国具有 巨大的诱惑力。早在 1756 年,英国东硬度印度公司的职员毕谷(pigou)就向英国政府提议, 要求进取上海,并以上海作为与中国北部通商的枢纽。清嘉庆十一年(1806 年) ,英国又一次 派官吏进入上海,但均未达到目的。到了道光十三年(1833 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林特 塞(hugh hamilton lindsay)从澳门出发北上,冒充中国人潜入上海港,并通过种种手段拜会 了上海道,虽然还是得到一份驳回单,却在此行中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认为上海是建立通 商口岸最佳的地方。1840 年,英国政府终于找到一个契机,以中国阻扰正常贸易为由,悍然挑 起了侵华鸦片战争。1841 年 7 月,英军攻陷定海。1842 年 6 月,攻陷吴淞口并直入上海。在兵 临城下之际, 中国政府被迫与侵华英军代表璞鼎查 (注) 签下城下之盟中英 南京条约 , 其中规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并肯定了地方官准许租界土地 给西人的权利 16 -17。 资料来源: 上海规划志 ,1999 图 2-03 19 世纪初的上海县城 fig.2-03 the old tower of shanghai in 19th century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9 2.3.2 上海 “租界”的诞生 如果说 1840 年(清道光二十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那么之后被迫同 英国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 ,则是揭开中国近代屈辱岁月的起点,也影响了此后上海一个世纪 的命运。 1843 年 11 月 8 日,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一行六人首先抵达上 海,并租下城内徙姚家弄顾氏住宅敦春塘(今姚家弄 48-76 号)作为领事馆和住宅。经过与上 海道宫慕久的几次互访,双方确定 1843 年 11 月 17 日上海正式开埠 1。 开埠以后,租地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另一方面,英方早在南京条约签订始初就早 已相定上海北城至吴淞江之间约一公里的滩地。虽然当时仅是一片荒芜狼藉的滩地,却扼守着 上海的生命线黄浦江和 吴淞江, 不仅是兵家必争地, 也是发展商业的最佳位置。 很快一批英商的洋行商铺等 外国商事机构驻扎该地区, 外国人在非规定地租地已成 事实; 另一方面 “华洋杂居” 的场面又引发了诸多矛盾, 上海道也认为将洋人安置在 城外郊野的做法能减少节外 生枝的摩擦与冲突 18。于是在 1845 年 11 月 29 日,上海道与英方签订了租界的第一个地方性 的“根本大法”上海土地章程 。英国殖民主义取得了在上海租地范围内的可以永久租地 建房、居住经商和一部分市政管理的权利。同时,批准划出县城北郊作为“华洋分居”的洋人 居住区。这块滩地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上海的第一块西人租界,后称英租界 19。此后不久,美、 法两国也乘机逼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与黄埔条约 ,取得了与英国相似的侵华特 权,并先后设立了租界(图 2-04) 。 至此, 上海社会裂变为华界与租界两个迥然不同的板块, 于矛盾与融合中谱写出异化的 “畸 形”乐章 20。上海租界从 1845 年 11 月起至 1943 年 8 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规划志自绘 吴淞口 苏 州 河 虹口 法国 领事馆 法 租 界 英 租 界 美国领事馆 洋船停泊区 民船停泊区 英 租 界 黄 浦 江 上 海 县 城 图 2-04 开埠后上海港示意图 fig.2-04 the plan of shanghai bund after 1843s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10 2.3.3 夷场扩张与一市三治格局的形成 从 19 世纪 60 年到至 90 年代末,是上海租界的黄金发展期。 自 1880 年代起,公共租界曾多次谋求扩张,但均未成功。甲午战争后,租界当局承中国战 败之机,再次提出扩张要求。1893 年,公共租界扩张成功,使其界内总面积达到 10676 亩。两 年后,工部局又以租界内华人人口剧增,大量工厂创设为由,要求继续扩展租界。1899 年公共 租界扩充净增面积 22827 亩,公共租界面积达到 33503 亩 19。 同时,法国驻沪领事也积极进行扩展租界的活动。1898 年年初,法国驻沪领事要求扩张将 法租界。为保全四明公所,上海地方政府被迫应允。新扩面积 1112 亩,法租界总面积达到 2135 亩 21。 越界筑路是租界扩张的另一种方式。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租界当局为抵御太平军的进攻 在租界之外修筑了几条军路,此后越界筑路数量和范围逐渐增加和扩大。1913 年,法国公使康 资料来源: 上海规划志 ,1999 图 2-05 19 世纪末上海租界分布图 fig.2-05 the plan of shanghai concession in late 19th century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11 德向中国政府提出界外马路警权问题,企图再一次扩充租界面积。袁世凯政府为取得帝国主义 支持,答应给予法租界当局在越界筑路区域行使警政和征税权,从而使这些越界筑路区域成为 事实上的新租界。此时,法租界面积达 15150 亩,为 1849 年法租界初辟时的 15 倍。另一方面, 工部局也通过越界筑路使受其控制并征收捐税的区域面积达到 4.7 万亩 19。 至此, 上海县被划分为公共租界、 法租界和华界三界, 各自为营的治理界内区域 (图 2-05) 。 2.3.4 租界对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上海租界,虽然是被迫开放的产物,却像一个被插入蚌贝的细核,孕育出一颗璀璨的东方 明珠 23。上海城市在近代变革与更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占领,另 一方面则在客观上受其影响,推进了社会文明的扩展与进步。在上海成为开埠口岸的近百年历 史长河中, “租界效应”隧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上海的每一个角落。 1、提升上海整体政治经济地位 租界成立后,受其经济和市政发展的影响,上海本土经济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一时间,上 海在全国的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比重也日益加大,上海在中国城市中的地位骤然突出。 2、城市功能改变 上海开埠以后港口 建设就已经开始, 到 20 世纪初,上海港已经有 能力担当设备、原料、 燃料、粮食等物资的运 输。随着上海港口码头 的更新建设,上海从一 个封闭性县城转化为外 向型通商港城,城市功 能发生质的变化 24。 3、扩大城市中心区域 在城市结构上最显 著的表现为城市中心向北转移, “华洋同居”的格局更推动了租界内的繁荣发展。公共租界由原 来的荒地成为了城市的重心,一定意义来说扩大了城市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北 移的重要标志 25。 资料来源:,2008-1-4 图 2-06 近代上海华界与租界交通工具的对比 fig.2-06 comparison on transportation in model shanghai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12 4、市内路政的近代化建设 开埠以后的几十年间,租界内的上海城市 道路结构由封建城市结构转化成了与资本主义 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工商业城市道路结构。租界 道路网络的完善体现出城市发展的近代化趋 向,也是租界得以发展和繁荣的契机 5。与此 同时,华界在租界路政的刺激下艰难地走上了 路政近代化之路(图 2-07)。 5、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的治理和建设,租界内就呈 现出一片“十里洋场”的宏伟景致:高耸的西 洋建筑、整洁的街道、先进的有轨电车(图 2-06) 、通宵达旦燃着的电灯、神奇莫测的电报 电话、昼夜轰隆的机器以及一日千里的火车轮 船等西洋新事物的舶来,成为上海市民感性认 识西方近代文明优越的起点 22。现代化的市政 建设使上海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蜕变。 在开埠的这百年间,上海的迅猛发展已远 远超过其立县以来五百年的步伐。至 20 世纪 30年代, 上海已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图2-08)。 可见,租界所带来的全新的政治、经济、市政 建设乃至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理念,对于沉睡中 的上海城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资料来源:, 2008-1-4 图 2-08 近代上海港鸟瞰图 fig.2-08 picture of shanghai bund in 20th 资料来源: , 2008-1-4 图 2-07 近代上海华界街景对比 fig.2-07 comparison on environment of the shanghai old tower in different times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章 13 第三章 上海传统园林概述 上海传统园林自古受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的影响,历来以“娇小玲珑、文闲雅 致”而著称。虽然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开埠以来的上海租界园林,但是早期江南园林风格和上 海本土园林的传统性对近代上海园林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里首先阐述一下上海 传统园林的历史沿革,使得读者能够通过一个循序演进的整体观去探究上海园林在历史长河中 的心路历程。 3.1 上海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大致从东晋至两宋以前 28。 上海虽处于吴文化领域内,但其园林的发展,却如同上海县的发展一样,起步均晚于江南 园林的象征地姑苏城。早在春秋后期,一百余里外的姑苏城便已有了如长洲苑、姑苏台、梧 桐园等早期园林建筑; 在晋代 (公元四世纪) , 姑苏城内出现了记载最早的私家园林顾辟疆园; 在唐和五代,沧浪亭、 南园等盛极一时的园林 也依次出现在姑苏城 内,不愧为“江南园林 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南” 的美甲胜地 29。 (图 3-01) 传说早在三国的今 上海市境已建有寺观园 林,但言之有据的园林 记载是梁末陈初,今金 山县亭林镇出现了座未 名宅园,园主是语言文 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乡人以该园是顾晚年读书写作之处,称为“读书堆” 。 松江府志载, 资料来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2002 图 3-01 苏州园林盛景一瞥 fig.3-01 the effect of delicate suzhou garden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章 14 读书堆在亭林“宝云寺”后, “高数丈,横亘数十亩,林樾苍然” ,也算是早期上海园林的雏形 26。但当时的上海地区由于整体低下的文化审美水平,使得很长一段时期的大部分园林游乐活 动还停留在狩猎这一原始层次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上海园林就如同未分娩的胎儿,在母亲 的体内静静的吮吸着养分,如初春的微风一般,一切尽在静域中茁壮 12。 3.2 由萌芽趋向成熟阶段发展期 这一时期大致从北宋延续至明以前 28。 北宋时江南造园已蔚然成风,加之上海 地区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园林的 大步前进。宋以后的上海园林一脉未断渊源 流传。北宋有嘉定赵氏园,南宋嘉定怡园、 松江施家园、南汇瞿氏园,元代有上海鸟泥 泾最闲园、青浦小蒸曹氏园、奉贤陶宅云所 园等 30。类似的园林频频见于记载,标志着 上海园林作为一个群体渐具规模。加之,元 末杨维桢、陶宗仪等文化名流寓居淞沪,给 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诚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 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也不例 外 27。而此时的上海园林,在经历了千余年 的发展亦完全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归纳而言,宋元时代的上海园林,兴盛于南宋和元晚期,经历了由萌芽趋向成熟发展的阶 段。此时,文人园林已成为私家造园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尤以文人 的参与建园频繁,通过自身强大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园林的审美水准,也丰富了园林 文化的内涵,且更表现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等深化意境的风格特色。个别单体已初具规 模,如南宋的官僚私园“云间洞天” ,已不亚于当年的洛阳名园;元末的最闲园在当时的文人园 中也可谓屈指可数 12。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园林发展开启了明代文人园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 孕育着明代的园林理论和山水画理论。 资料来源:, 2008-1-4 图 3-02 上海豫园九曲桥 fig.3-02 chinese style bridge of yu garden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章 15 3.3 上海传统园林的高潮鼎盛期 久闻江南自古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宜人而湿润,非常适宜花木的生长;且经济的发 达促进地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促使着江南私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 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30。而上海园林,作为江南园 林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孕育、萌芽到成熟发展后,终于在明中叶迎来了向往已久的鼎 盛时期 28。 表 3-01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简介 tab.3-01 the brief introduce of shanghais five traditional gardens 始建年代 名称 主要特点 明弘治 15 年 秋霞圃 园内布局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 (公元 1502 年) 全园分四个景区,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景物与色彩的变化 都不大,但给人诗情画意的遐想。 明嘉靖年间 古猗园 占地 130 亩,风格与苏州的拙政园比较接近。全园分为六个景区, (公元 1522-1566 年) 各有其不同风貌。园林艺术构思兼顾城市山林自然情趣,令人遐思。园 内高堂秀亭,石舫水榭,竹径通幽,楼阁长廊,古树名卉,石径曲水, 居于古朴、素雅、清谈、洗练之园艺特色。 明嘉靖 38 年 豫园 庭园占地约二百平方米,分为外院与内院,全园分六个景区,揉和 (公元 1559 年) 我国明、清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古园林。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翠 绿,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色。 清初顺治 7 年 醉白池 园以一泓池水为中心,池周古树参天,楼、堂、轩、榭错落有致, (公元 1650 年) 草堂跨于池上,堂之东为一座明代风格的四面厅;廊亭依水,鱼乐池中; 长廊内有名画家董其昌所写条幅。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 清乾隆 10 年 曲水园 在大盈浦旁,取古人“曲水流觞”之意。全园以“凝和堂”为中心, (公元 1745 年) 两旁有两堂,堂后曲水长堤,可环赏四周景物。曲水园距今已有 230 年 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别具一格。 资料来源:上海的公园j.园林杂志社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至明嘉靖后倭患停息,经济渐趋繁荣,宅园修缮兴建也进入鼎盛期,其中较为著名明代有 上海豫园(图 3-02)、渡鹤楼(也是园)、日涉园,露香园,嘉定秋霞圃、古猗园、檀园,松江秀 甲园、濯锦园、熙园。清代有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上海城隍庙东园、丛桂园、湫溪园、 奉贤一邱园等 30。这些古园几经沧桑大多湮没,惟有些蛛丝马迹可以追抚当年规模,譬如露香 园路就是明代露香园原址所在,但更多的则是名与形皆亡噫,唯豫园、秋霞圃、古猗园、曲水 园、醉白池残存至今,并称海上五大古园(表 3-01) 。 明代中晚期的上海有着极为优越的人文环境,卓越的文人群体和世家。在这样极为丰富的 文化背景下,文人园成为当时上海园林无可争议的主流路线,当然也顺应了当时江南地区园林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章 16 发展的大环境。而作为这个高峰时期的标志,不仅在造园活动的广泛兴旺上和造园技术的精湛 高超,还涌现出一大批造园家和能工巧匠,以及刊行于世的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可见,由文人 园的兴起而进一步推动了园林文化和造园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时期的园林可以说在数和质上 都是一个飞跃的高潮时期。 明末战乱纷纷,江南经济略显颓势,各地名园也开始衰败,清兵南下更是致命一击。由于 社会文化受到政治上的打击,加之严酷的文字狱禁闭,低迷的社会精神与明晚期短暂的辉煌形 成强烈的对比。 占主流地位的文人园和园林文化也随即衰败, 上海园林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康乾二帝六下江南带来 了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繁 荣,尤乾隆时扬州瘦西湖一 带园林鼎盛,姑苏城内也比 比皆是 29。在这样的文化熏 陶中,上海地区的文人园在 经历了沉浮之后又得到了复 苏。大致松江府各县都有具 一定规模的文人园,就嘉庆 年间的松江府志记载, 以娄县九处、上海县八处为 多,相当一部分始继承明代 旧园并修整改造 26。如位于 上海县城西南隅的吾园、上 海县城南的也是园(图 3-03) 、华亭县的高家园等。然在造园风格上与明代有所差别,如清朝 重修的园林十分注重园林建筑的地位,普遍体量较大,风格趋向华丽,与先前江南园林作为点 缀的、小巧玲珑的园林建筑有所不一 12。可以说,此时的文人园虽有复苏之迹象,然已不再占 据主流地位,随着公共园林的出现,文人园逐渐衰退并演替为公共园林的行列之中。与此同时, 上海园林也随着文人园的衰亡而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经历了过往几百年的辉煌沉浮后,上海园林开始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西方 造园技法的强行介入,却在无意间成为上海园林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渡,并将这种侵入式西方 文化的影响持续了近百年,从而彻底改变了上海园林的传统发展轨迹。 至此,上海园林开始了新的征程。 资料来源:罗苏文沪游杂技 ,2006 图 3-03 上海古典名园也是园 fig.3-03 shanghai traditional gardens-yeshi garden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第四章 17 第四章 上海租界园地发展简史及其演变轨迹 人类共同的生活需求,造就了村郭和城邦的渐次兴起 78。于是乎,当城市发展到具有一定 文明程度和承载能力时,美化城市景观、优化生态环境的需求则变得愈加强烈。正是遵循着这 种历史的规律,城市园林无不是附着于城市之上,并在形成后又推动城市发展的。而租界园林, 虽然形成于所谓的“乱世”之中,却也无不例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动力影响下,伴 随着上海的近代崛起,也成就了租界园林自身的犹如昙花一现般的辉煌瞬间。 4.1 近现代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自古在世界园 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 17 世纪末 到 19 世纪初的一百年间, 一度被在 欧洲人认为是远远高于欧洲园林的 艺术杰作,并曾于欧洲各国引起过 轰动一时的“中国热” 31(图 4-01)。 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衰败, 欧洲军队肆意侵入中华帝国,也改 变了欧洲人对于中国造园艺术的态 度。 从 1840 年, 英国远征军攻陷广 州;1842 年 8 月,不战而下南京, 定下了 南京条约 至 1860 年第二 次鸦片战争的彻底失败,伴随着国之耻辱,催化了中国古典园林走向衰败。 另一方面,18 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崛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首先从农业社会过渡到 了工业社会,率先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为人类大规模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有效的方 法,其结果则是导致了植被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