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pdf_第1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pdf_第2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pdf_第3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pdf_第4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居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主导地位,社会更多关注的是他们 所进行的传播活动,而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些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倦怠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而这些心理状态直接 影响到我国的舆论传播。 因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本文对于广播电 视从业人员来自媒体内部的压力,以及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所处的外部环境,广播 电视从业人员的自身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 媒体内部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强度大、工作风险系数高、媒体竞争激烈、媒 体管理体制不合理、媒体考核机制不合理、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等;外部环境主 要与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工作时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的社会问题、广播电视行业发 展的不平衡性等因素有关。 想解决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就需要从社会、媒体组织自身以 及工作者自身入手,进行逐步的解决。这样才会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有进步 的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广播电视;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a b s t r a c t r a d i o a n d :t c l e v i :;i o aj o b h o l d e r sp l a yt h el e a d i n gr o l eo fn e w ss p r e a da c t i v i t i e s a n et h e ya r ec o n c e r n e db yt h es o c i a lp u b l i cm o r eo nt h e i rc a r e e ra st h a to f 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n t a lh e a l t h t h e s ey e a r s ,t h ej o bb u r n o u to f r a d i oa n dt e l e v i s i o nj o b h o l d e r s h a v eb e e nm o r ea n dm o r ea p p a r e n t l y , t h e i rh e a l t hc o n d i t i o ni s n od o u b l ym o s t 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 i n g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b e c a u s et h er e a s o no ft h ei o bb u r n o u to fr a d i oa n dt e l e v i s i o nj o b h 0 1 d e r s i s 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i ns e v e r a la r e a si n c l u d i n gt h es t r e s sf r o mm e d i a , t h e e x t e r n a lw o r l d ,a n dt h em e n t a ls t a t eo ft h er a d i oa n d t e l e v i s i o nj o b h 0 1 d e r s t h es t r e s si n s i d eo fm e d i ai s c o m i n gf r o mh a r da n dd a n g e rw o r k , t h ek e e n c o m p e t i t i o n , u n r e a s o n a b l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c h e c k i n gs y s t e m s y s t e m ,l a c ko fm a t e r i a l s e c u r i t y , a n ds oo n t h eo u t s i d ec i r c u m f e r e n c ei sc o n c e m e da b o u tt h el a c ko fl e g a l s e c u r i t ya n dt h ed i s p a r a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a d i oa n dt e l e v i s i o n w h a t st h ek e y p o i n tt os o l v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 w en e e dt h es o c i a l t h em e d i aa 1 1 d t h ej o b h o l d e r sw o r kt o g e t h e r , a n dd e a l i n gw i t ha l l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 s t e pb ys t e p t h u s t h et e l e v i s i o na n db r o a d c a s t i n go fo u rc o u n t r yw i l lb ec o n s o l i d a t i n ga r l df 啪l e r i m p r o v i n g k e yw o r d s :b r o a d c a s t i n g & t e l e v i s i o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b u r n o u t ;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翌刍金 日 期:鞘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吉 ji仁j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作的性 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组织内部的工作日益丰富化合复杂化,竞争日益加剧,从 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感严重下降。在环境、组织等压力下从业人员容易出现倦怠的 现象,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职业倦怠问题便会产生。 中国人力资源网联合新浪网招聘频道等媒体曾进行过“工作倦怠指数”的问 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大约7 0 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有近4 0 的被调查者出现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甚至有1 3 的被调查者出现高度的职业倦 怠。职业倦怠现象在我国呈增多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我国的广播电视从业者,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社会更多关 注的是他们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宣传的内容,而他们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 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些年,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媒体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相当数量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都经历过或 正在经历这样的状态:经常感觉疲惫,对工作缺乏热情,感觉工作没有意义没有 前途,工作效率低等,而这些问题也很少作为组织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媒体 领导的注意和重视。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不仅仅是对个人心理身体的伤害,更是对广播 电视行业的危害。广播电视从业者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果压力过大, 不能很好地调节,不仅会影响自己,也必然会对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 至会误导受众。另外,压力越大,广播电视从业者越容易对工作产生懈怠情绪, 从而导致工作兴趣衰退、新闻敏感度降低,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针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 现象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职业倦怠的基本研究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 一) “职业倦怠一一词的来源 “职业倦怠”一词译自于英文的“j o bb u r n o u t ,最早是作为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概念,“j o bb u r n o u t ”是指个体的一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它包含三个主 要方面,一为“体力、精力情绪的耗竭或用尽 即情绪衰竭;二为“工作和他人 的冷漠态度即疏离;三为“不自信、无望感 即为职业效能感的降低。最早是 在2 0 世纪7 0 年代由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和m s a l a c h 等人提出的。 ( 二) “职业倦怠 最初的定义 m a s l a c h 等最初将“j o bb u r n o u t ”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 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这也是目前国 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定义。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 丧失,这种疲劳可能会伴随有由于不能向过去一样提供良好服务而导致的挫败感 和紧张状态。人格解体有时也称之为非人性化,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 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倾向于以对待无生命物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 象。尽量减少与工作对象的交往,在必需的与工作对象的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贬 损的语言。个人成就感降低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评价的趋势,个体对于所 从事工作的胜任感和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降低,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缺乏进 步,甚至是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降低。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工作中的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首要和必要的条件,是使人的心理产生不平衡 的原因。实际上从压力的来源分析,也包含几方面的因素:如个体因素、环境因 素等等。 ( 一) 个体因素: 在同样的f 作环境中,面临同样的刺激时间,不同的从业者会感受到不同的 压力,原因在于个体的心理差异。如在年龄方面,年轻人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在性别方面,女性的职业倦怠分数略高于男性;在家庭方面,单身者比已婚者易 。曹茹: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2 0 0 8 年 。谢晓鹃:工作倦怠及其防治2 0 0 8 年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生职业倦怠,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职业倦怠;在教育程度上,受教育程度 高者的倦怠状况更严重。 ( - - ) 环境因素: 研究证明,内在因素不如外在因素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相关程度高,这说明职 业倦怠是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职业倦怠所指的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 人与工作环境的互动关系。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职业倦怠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 有这样几类: l 、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是指个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性的知觉,具体可以分为分配公平 和程序公平。程序公平性和分配的公平性与职业倦怠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但与成 就感降低的相关并不显著。缺乏公平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职业特征: 从事“情感性工作”,即工作对象是人,且又要控制自己情感的工作,如新 闻、医疗、教育等职业的个体,常体验到更为严重的职业倦怠。蓝领比白领群体 体验到更多的个人无效感和消极怠慢。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的情况下造 成,2 0 0 6 年,中国人力资源网发起的我国首次“职业倦怠指数”调查中发现: 公务员、学校教师、警察、新闻记者、医生等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3 、角色压力: 角色压力分为角色负荷、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三个层面。角色冲突是指个体 在工作中面临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不一致,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在工作中缺乏清 晰明确的工作责任、权力、目标、标准等,这些变量都是和工作有密切的关联。 众多研究表明,这三个层面与职业倦怠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除了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一般认为,组织的 领导风格、奖惩方式、工作自主性、决策参与机会以及组织中的价值观、组织气 氛等变量,都对职业倦怠有影响。 、 三、职业倦怠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业者在组织内部的工作也日益复杂化和丰 富化,从业者受到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的压力下,使得从业者的职业倦 怠情绪越来越凸显出来。职业倦怠对个人、组织、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负性影 响。 。c h r i s t i n am a s l a c h pl e i t e r t h et r u t ha b o u rb u r n o u t :h o w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c a u s ep e r s o n a ls t r e s sa n dw h a tt o d oa b o u ti t , c o p y r i g n t1 9 9 7b yj o s s e y b a s sl n c p g 3 8 5 9 3 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会诱发和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和身心疾病,严重影响个体的 身心健康。工作倦怠感高的个体,常表现出疲乏、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 胸痛等身体问题,及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焦虑、无助感等心理问题。 ( - - ) 人际关系: 职业倦怠感高的个体,会降低自己与顾客和同事的交往,且易急躁,使工 作中的人际关系恶化。不但如此,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工作与其它事情的冲突,特 别是与家庭的冲突。此外,职业倦怠感高的个体,通常会回避与朋友的交往,孤 立自己,甚至可能产生攻击他人和自杀等极端行为。总之,职业倦怠感会使个体 与工作对象、朋友、家人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 三) 工作态度: 职业倦怠会诱发和产生缺勤、高员工流动率、工作效率低、高离职意向和消 极怠工等现象工作态度牵涉到个体如何对待顾客、工作、组织、自己等。研究发 现,工作倦怠感高的个体,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承诺低,组织承诺低。 总之,职业倦怠不但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而且会使个体对工作 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同时影响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对自己、他人、 组织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o 孙立丽著:竞争时代的工作倦怠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9 年3 月 -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我国广播电视从业者的现状 在2 0 0 8 年1 1 月2 6 日的北京新华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北京市健康保障协 会2 4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逾九成的媒体从业人员存在亚健康状况。北京市 健康保障协会2 4 日发布5 年来跟踪全国媒体从业人员健康数据显示,媒体从业 体检者中亚健康检出率为9 7 5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韩小红说,欧盟有关 机构调查显示,欧盟国家中近一半专业记者患有周期性疲劳症,近四分之一的记 者每天需要服用镇静或兴奋药物才能进入工作状态。韩小红指出,媒体从业人员 将比普通人群提前1 0 年进入亚健康状态,这除了与他们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 重不足、体育锻炼过少、膳食结构不合理、身心压力过大等原因有关。传媒业的 激烈竞争,使媒体从业人员渐渐习惯了一直端坐在电脑前,靠吃盒饭零食度过白 天黑夜,其直接后果就是亚健康问题突出。” 再看一组据国内权威媒体统计的数字: 新浪网媒体从业人员调查显示,超过8 0 的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 态,约5 7 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只有5 的人能够轻松应付。在平均每天工作 超过8 小时的人员中,“传媒工作者的时间最长,平均每天工作l o 5 6 小时, 其次是“商业服务业工作者”,为9 2 8 小时。 中国新闻网在上海首家“记者心理沙龙 举行的第一次活动上,参加活 动的记者们填写了一份职业心理测试。结果显示,8 3 的记者感觉工作并不轻松; 4 3 0 , 6 的人感觉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并伴有焦虑、压抑、躁动甚至是抑郁的心理 行为活动,情绪不稳定,处于较为重度的压力状态;另有4 3 的人处于中度压力 状态。 , 齐鲁热线健康网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 0 年前的5 8 - 5 9 岁降至5 3 5 4 岁;新闻工作者在4 0 一6 0 岁年龄段有7 8 6 的人死亡,平均死亡年 龄为4 5 7 岁。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剖析显示,患有各种慢性疾 病的女新闻工作者占到3 5 8 ,有1 7 6 的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广播电视从业者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压力,身心健康 不容乐观,一些人正承受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困扰,比如焦虑、忧郁、易烦 躁、易激怒、压力过大、人际矛盾、工作倦怠等,这也是形成广播电视从业人员 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o 王思海:调查称逾九成媒体从业人员存在亚健康北京新华网,2 0 0 8 年1 1 月2 6 日 - 5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属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人群,研究已经发现需要情 感付出的职业、压力大的职业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西方的心理学家经过长期、大 量的研究后,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 0 级( 级数越大越紧张) ,其中矿工 为8 3 级,是第一位,警卫人员为7 7 级,而新闻记者与飞机驾驶员、领航员紧 随其后并列第三,为7 5 级。必避的新闻工作者也包含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所 以说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并不轻松。 压力有长期压力与短期压力之分,短期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因其将随刺激 的消失而消失,则未必一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压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反应, 是形成心理适应困难甚至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这样,长期的压力对于广播电 视从业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我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造成他们职业压力的根 本原因在于外在的客观刺激与内部个性行为的相互作用。 一、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 0 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等媒体行业经 历着巨大的变革,以推进市场体制为中心,传媒行业由原来的纯事业单位,变为 半事业半企业的机构,传媒的功能、传媒的价值取向、传媒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方 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广播电视行业也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 ( 一) 工作强度大: 广播电视行业区别于其它媒体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时效性与直观性。广播电视 自然分为两类:广播从业人员和电视从业人员,而这两类从业者大部分也都在从 事着新闻节目或者是专题类节目的工作。新闻节目与专题节目的真实性和时效 性,决定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等特点。为了确保新闻价值的最大体现,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往往超负荷工作。我国的广播从业者的现状与电视从业者也大 相径庭,大部分节目需要直播,长时间的直播给主持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 的。 直播形式,这就对于记者、编辑、播音员有着更高的要求。记者需要尽快截 稿,编辑需要短时间内进行编排,而播音员则要在第一时间把新闻直播出去以追 求独家、时效。这对于广播行业的从业者有着很高的精神压力,电视上与广播此 方面要求更是高,因为直播时不仅需要声音,画面上的表情更给直播记者,直播 播音员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贾亦凡:“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 上海市新闻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新闻记者 2 0 0 0 年第六期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6 2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采访、写稿、审稿、直播等工作,这种持续的 紧张、高强度、大负荷的运转势必对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身体、精力和心理极限提 出严峻挑战。在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数字符号“7 - 2 4 ”,这个数字符号对广播电 视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一周7 天、一天2 4 小时也就是产播电视工作者的工作 安排。这个数字符号也最能说明这个职业与众不吼的艰斋。超负荷的工作带来超 负荷的压力,而超负荷的压力就有可能使压力的承受者即广播电视工作者处于焦 虑、抑郁、强迫状态,最终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直接威胁到人的身心健 康、身体健康。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知名主播罗京,于2 0 0 9 年6 月5 日因患淋巴 癌病情恶化致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在北京3 0 7 医院逝世,终年4 8 岁。回顾罗京 在主持生涯的日子,历届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评选中都少不了新闻联播播音 员的名字,这既说明了他们工作的出色和受到的欢迎,同时也表明了播新闻联 播所承担责任的重大。罗京每次获奖后的感言无一例外都透着“责任”两个字。 作为新闻联播的老播音员,罗京的潇洒大方、沉稳平和让许多观众在看 新闻的时候感到塌实、可信、亲切,可作为播音员的他却从来没有“轻松 过。 罗京说:“从事这个节目首先应该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因为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 程序,保持住一种对一份工作的热情,严谨的工作状态,是对我们的一种要求。 这个节目对老百姓确实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首先它所担负的使命非常重要,同时 它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主要的节目,再其次多年来观众对这个节目形成了一种 思维定式,对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我们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始终感到相 当大的压力。工作紧张是经常出现的,因为这个节目是直播的状态,对我们来讲, 来得越晚的内容经常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始终在工作的时候要保持注意力和良 好的工作状态,随时应付任务或者突发的节目内容,我虽然干了2 3 年,但是每 天上班的时候都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罗京说压 力主要来自节目的重要性,客观上不能出错的压力对播音员来讲比较大,如何调 整自己的状态,使这种压力降到最低,除了心理上还有技巧上的掌握,以及自己 业务能力的储备,最重要还是心理状态。从事了很多年播音工作,技巧和经验上 不能说不丰富,但是往往最终决定的还是心理状态,而人的心理状态在生理周期 上多少有些变化,无论在好的时候还是差的时候,都要调动自己最大的能量完成 日常的工作,保持住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是播音员很重要的一个考验。 大家在为罗京英年早逝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感慨电视人工作压力太大,“罗 京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多年积劳成疾”东方时空制片人包军吴说:埘我们生 活没规律,对健康很有损害。 李瑞英说:“罗京主持新闻联播2 5 年来, 每次有急活和重活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工作岗位。比如1 9 9 7 年2 月邓小平 罗京三度荣膺“央视十大主播”生前感叹压力常在央视网 一7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逝世,整整两天两夜,他一直在工作着。 吴小莉也感慨:“在过去的这几年中, 陆续有从事媒体行业的朋友因为癌症的原因过世,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主要 原因。希望大家能够保重身体。 ( 二) 风险系数高, 广播电视工作特别是新闻记者的工作与其他一些脑力劳动相比,有更大的冒 险性。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每年年终都会对全年丧生的记 者人数进行统计,并发表年度统计报告。从这些已发表的相关报告中我们可以看 到,近年来,死于调查性采访( 如调查政治暴力、政治腐败事件以及贩毒团伙等) 的记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另外,遭受骚扰、殴打、拘留的记者人数也在不断增 加。近年来,记者被打事件接连不断,在公众的眼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1 9 9 9 年6 月下旬的一天,四川电视台记者前往新津县就王安慈非法行医事 件进行采访,未想遭到林浩等人的粗暴阻挠和殴打 1 9 9 9 年9 月4 日上午,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晨报、重庆电台 等4 家新闻单位的6 名记者,接到投诉后到中安国际大厦采访,1 2 时2 0 分左右, 一自称是中安海德俱乐部负责人的男子带领七八个保安冲进平台,在记者主动表 明身份后仍然抓扯话筒和殴打记者( 包括重庆二台一名女记者) ,并抢走了记者 的摄像机和录像带 1 9 9 9 年1 0 月2 9 日中午,重庆晨报记者吴华东接到投诉后,逐与重庆日报 记者戴勇、重庆晨报记者鞠芝勤、蒋宏一道于1 时50 分赶到九龙坡区城管监察 中队,就市民卢廷钢被城管队员打伤的事件进行采访,几分钟后,从城管中队冲 出八九个人将4 名记者分别围住并进行殴打,以致鞠芝勤被送往医院已处于半昏 迷状态 1 9 9 9 年1 1 月1 7 日上午、武汉市黄陂区检察院的一辆小车由武汉开往黄陂, 在通过岱黄公路府河收费站时冲岗被阻拦。当天下午,黄陂区检察院兰辉等3 名副检察长率多名检察官,以阻碍执行公务为由,要强行带走收费站的工作人员。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赶往现场采访此事,所带摄像机被检察官强行夺走砸坏、录 像带被扣留。新华社湖北分社武汉记者站站长熊金超随后赶到现场,遭到检察官 的围攻、谩骂和踢打、裤带被扯断,所幸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脱身 2 0 0 3 年8 月1 日下午,8 月1 日,江苏省南京市发生了一起“记者被打事件” 当天下午,金陵晚报女记者谈洁带着在该报实习的大二女生刘佳,与南京 晨报女记者三! j ,焉卉j 套前往江苏省教育厅采访,结果遭到拒绝,并被教育厅保安 从二楼推搡到一楼,后被推出大门。接到汇报后赶来的单位同事和南京当地其他 几家媒体的记者在与江苏省教育厅保安交涉时,双方发生了更严重的冲突,结果 4 家报社的多名记者被殴致伤,其中两人被送往医院救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4 年新华社摄影记者殷菊生,在长沙采访被围攻殴打,并被抢走相机销 毁采访资料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要求严惩毒打记者的凶手,切 实保障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权利。 2 0 0 4 年7 月2 7 日,某报记者张小奋、王小明、林波、陈伟斌在增城采访一 造纸厂火灾时被2 0 多人围殴 9 月2 2 日,广州日报记者刘继明在白云区,还未开始采访就遭棍棒殴 打 1 0 月2 2 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深圳采访一起普通的车祸,向事主再三 解释有权采访,结果还是遭打 1 2 月1 9 日,信息时报记者在采访一起普通火灾时也被殴打,该报至今 还在同有关方面交涉 1 2 月2 2 日,两记者暗访一家“星探公司 后,被尾随而至的六名凶徒暴打, 多名凶手至今在逃 2 0 0 5 年1 1 月8 日是第六个记者节,但这天上午,江西九江日报记者为 制止城管人员野蛮执法,在报社门口遭对方群殴,闻讯赶来制止的多名记者,也 都遭到拳打脚踢。晚上,河南电视台一名采访小区与牧业公司纠纷的记者被打得 血流满面。 2 0 0 6 年5 月下旬,香港记者在深圳被殴打事件,成为香港媒体极为关注的 话题。事件发生后,香港多家新闻同业机构随即发表声明,谴责殴打记者的野蛮 行径。亚洲电视负责人称,这是亚视记者在内地采访第一次遇到被殴打的事件, 也是香港媒体记者多年来在本港执业也未曾发生的事件。 2 0 0 7 年1 月8 ( 或9 日) ,中国贸易报社驻山西记者站记者兰成长及同事一 行三人前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对当地无证开采的黑煤矿进行调查采访时,受到 当地一黑煤矿主指使的一伙不明身份的暴徒围攻。锄 近来在社会上频繁发生的殴打记者的多起事件,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 注,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认真思考。新闻工作的风险性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 而变化的,不会也不可能消失。较强的风险性必然带来心理的高度紧张。 ( 三) 媒体竞争激烈: 工作竞争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间竞争的日 益加剧,各地广播电视台都非常注重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纷纷创新新闻形式 “抢新闻”、“抢独家 的新闻意识越来越强,单位内部量化考核越来越严,这 对媒体从业者的任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广播电视工作越来越成为很多人不 敢轻易涉足的行当。由于扩大了节目容量,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也相对增 杨松:含泪执笔:近期记者被打事件回顾新浪博客2 0 0 7 年1 月 - 9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这不但在透支着从业者的体力,而且也在透支着智力。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单 身青年而言,其稿件采写能力有限,而经验丰富的媒体人员又有家庭和子女,不 管对谁而言,都要像不停运转的机器一样,时刻都要想着明天做什么选题、怎么 采访、怎么写稿。因此,焦虑也时刻陪伴在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中。 在媒体竞争的同时,媒体从业人员更是奋不顾身的冲在第一线,有的甚至危 及到了生命。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媒体恶性竞争,记者牺牲:“纳 坦台风目前已知造成3 人死亡,其中包括昨日于采访分洪新闻时不幸落水溺毙的 台视记者平宗正。平正宗之死受到媒体圈瞩目,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理事长李庆 平已表示将致赠5 万元慰问金,相关团体除了发表声明,呼吁各媒体要注意记者 的人身安全之外,媒体改造学社更直指这是记者在新闻竞争压力下所造成不幸。 什么样的新闻算新闻? 每个记者心里都有一把尺。但是在过度激烈的市场竞争 下,这把尺已经不可理喻,恐怕也不是记者自身能够凭借“新闻专业来判断了。 一位新闻记者曾经说,有时候在新闻现场,虽然明知道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很 无聊 但如果其它媒体的记者还在,自己就不能走,否则回单位后无法交代:“为 什么别人有,你没有? 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各家电视台往往督促记者进行危及生命安全的采访,但 是,相关新闻的质量,跟记者如此危险的播报方式,两者并不相干。在计划经济 时代,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只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只管写稿做片而不问市场、不 管受众。市场经济建立后,媒体被推向市场,残酷的竞争现实,使其社会属性和 商品属性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又要顾及 经济效益,心理压力相对加重。 由于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光是广播电视从业者在变,广播电视等媒体的 报道内容也在改变。那些认真负责而具有深度的揭开事实真相的报道越来越少 了,追求刺激、趣味、丑闻、凶杀、暴力的报道越来越多了;那些真正为百姓服 务的节目越来越少了,富人名人的发家史的报道逐渐多了;彰显媒体主体性、洋 溢着记者思想和智慧的新闻少了,杂乱无章没头没脑的访谈多了。总之,真正有 价值的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少了,垃圾节目越来越多了。这些状况就意味着广播 电视在降低媒体的公益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广播电视的职业水准,广播电视工作 被视为人人都能做,不需要专业训练的低能职业,广播电视工作者被视为“熟练 工种”。于是年轻成为广播电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尤其是记者行业被认 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业。现在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男性工作者到4 0 岁、女 性工作者一过了三十岁就觉得自也老了,跑不动了,没有用武空间了,就纷纷自 找门路,有的选择到机关、学校、公司做兼职,有的选择读高学历,打算另谋出 路。 一个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资深记者把新闻记者与律师的职业生涯作了这样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比较:记者的第一个十年是最辉煌的十年,是赚钱的十年;而律师的第一个 十年是最艰苦的十年,可能是赔本赚资历和经验的十年;记者的第二个十年是走 下坡路的十年,或者是看别人赚钱的十年;律师的第二个十年是靠自己的能力赚 钱的十年;记者的第三个十年是边缘化的十年,律师的第三个十年是靠自己的经 验和资历赚钱的十年。这种比较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闻 从业者职业生涯的现状对于许多职业特别是白领职业,4 0 岁是人生的黄金 期也是事业的鼎盛期,而对于广播电视行业却到了“老年期 、“衰落期 。 ( 四)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行业正朝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势发展,而这 样也势必会使一些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行业一直处于领跑地位。而各地区又分为 省级台、市级台,这就更使得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出来。 1 、媒体级别上造成的不平衡: 一般人会认为中央电视台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电视台,它的作用和实力都是 地方省台和市台无法比拟的,中央电视台作为党中央的耳目喉舌,其重要性事其 他地方台不可比拟的,那么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也显然比地方台的工作重要得多, 在其工作的从业者在别人眼中看来也要比其他地方台的从业者地位重要得多。这 就使得省级市级电视台的从业者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市级电视台在和省级电 视台的比较中也会因为这个原因产生心理差异。 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央电视台的组织机构要比省台和市级台在人员组成 上庞大得多,反映在从业者的工作上也分工较为细致,每个人的工作层面都比较 窄,再加上人才济济,个体心理就容易产生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或者重要性不大 的心理感受。中央电视台虽然在人财物方面较地方台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需 要不断的改革,从业者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而省级台处于中央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的夹缝中,与中央电视台的级别长期 形成的老大哥地位和实际的强大实力、覆盖率、节目质量、人才等方面很难抗衡, 和市级电视台相比虽然在多方面占优势,可很难做到像市级台一样,地方性强和 针对性强,特别是省级台上星以后,竞争对手是全国的省台,当然还有中央台和 本省的市级电视台,省台要瞄准全国电视观众市场制作一些栏目和节目,经营成 本加大,市场回报却不一定和投入成正比。再者,省级电视台组织结构庞大,员 工多,人才也比市级电视台多,所以从业者感受到的压力应该比市级电视台要高 得多。 市级电视台从人力财力各方面都不如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就更缺乏资 金、设备、技术的支持,对于从业者,发展机会更少,产生的倦怠心理也自然再 正常不过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地区差异造成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式影响媒体 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媒体经营引入市场机制后,经济的因素与媒体的发展形成了 很直接的因果关系,一个地区经济发达,媒体就发达,一个地区经济落后,媒体 发展也必然滞后。媒体的发展水平也一定会在从业者的工作状:中得到反映,他 们的职业倦怠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教育基础也是制约媒体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文化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潜在而深刻的因素。 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压力过大导致的,越是发达的地区,人们承受 的工作压力越大,而且发达地区的媒体数量多,这就给从业者造成更大的压力。 ( 五) 管理体制不合理: 2 0 0 3 年1 1 月1 4 日,中新网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国际在线引述相关专 家指出,随着中国媒体舆论监督能力的不断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自律与淘汰的机 制也正在建立。包括中国最大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内的中国数家媒体日前 联合制定自律公约,公约要求媒体恪守职业道德、维护自身形象。此外,中 国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也于近日陆续完成,资格重新审定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媒体舆论监督能力的不断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自律与淘汰的 机制也正在建立。 在政策指引下,目前我国各大媒体大都采用末位淘汰制和业绩考核制,而媒 体招聘的人员一般素质都比较高,只要有所懈怠,就有可能被淘汰。新闻机构在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对其心理素质的优化。人 事制度改革的初衷是鼓励上进,激励发展,而现实中多数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感受 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 如今我国的媒体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制片人制应运而 生。制片人被赋予了很大的权限,集人事权、财务权、播出权于一身。从理论上 看理论上看,制片人制应该有利于发挥制片人和制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 利于出好节目。然而实际的效果与理论的设想却有着相当的差距。 首先,制片人几乎成为了终身制,并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多数电视台对制片 人的选用基本上是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办法,对制片人由领导指派任命。 很多电视台明文规定制片人的选用范围为“正式在编人员”,使得一大批从社会 上公开招聘的优秀的非正式员工在身份上就失去了做制片人的机会,这不仅限制 了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使他们产生不平感。而制片人在工作中,即使栏目 没有遭到受众的认可,那解决方法一般也是换一个类型的节目继续做,这样就更 让其他员工有想法,为什么没有能力的人还是能做领导? 其次,制片人的经济收入几乎是固定的,并没有风险。在些对电视采编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员的个别访谈中,被采访者都普遍反映:制片人的收入和他们在工作中的付出不 相称。栏目的运作方式大都是拨款式,即制片人做预算,台里拨经费。由于现今 大部分电视台还是属于制播合一的,栏目组产生出来的节目由台里安排播出,不 参与市场竞氯;姊目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而制片人的收入还是稳中有升,制 片人对于工作者的工作有罚无奖,而对自己放松要求。 第三,对于节目质量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栏目的考核往往 采用的是领导主观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与栏目 收视率相结合等办法,这也是一般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之一。主观上觉得好 的就是好,不用看也是高档次的,而平时觉得不行的就是不行,即使再努力,也 是不行。 第四,由于制片人权力过大,又没有有效的平衡机制,制片人制又成为了名 副其实的“家长制 。制片人掌握着一般制作人员的生杀大权,从是否被聘用到 收入,久而久之,制片人成为了“老板”、“老大”。在这样的氛围中,广大的 从业者如何心情舒畅,如何热爱自己的工作,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 性? 所以,制片人制也是很多从业者感到不公平和工作不自主的原因之一。 ( 六) 考核机制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 0 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引入市场机制,实 施企业化管理模式。多数媒体实施了定岗定编,收入与效益挂钩,与工作业绩挂 钩,实行效益工资,按稿计酬的方式。大多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计酬细则,包括 一个月或一周完成多少条稿子,特别是有的媒体还要求新闻记者几条新闻总时长 必须达到多少等等。如果完不成所谓的“任务 ,就要扣发稿酬或者奖金,或者 按照百分之多少进行计算。定额一般都比较高,要完成定额对于一般的从业者并 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问题就在于新闻工作属于脑力劳动,新闻作品是智慧的 产品,其智慧含量是难以量化的,所以,媒体业绩评价体系很难公平地体现新闻 作品质量的高低,对质量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决定收入多少的主要取决于采写、 编辑新闻的数量多少。所以,这种把业绩与收入直接挂钩的考核制度也不免让广 播电视从业者感到不公平。另外,在考核考评中,也很难避免人为因素,一些领 导在制定、实行考核时,不合理地偏倚或倾斜,也会造成从业者的不公平感。如 果评价考核机制过于僵硬甚至不公平,就会使工作者疲于应付完成工作量,没有 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性化的创新,也就感到缺乏自主。此外,尽管媒体从业者工作 具有随机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媒体要求工业者坐班,而工作环境带给个人的舒适 感及执行工作的便利性在保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就显得很重要。 o 申积军:对现行制片人制的思考,中国电视,2 0 0 0 年1 2 月 - 1 3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七) “临时用工一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 我国传媒业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也迅速扩张,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对 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而近些年高校扩招,各大高校纷纷开办了广播电 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主持等相关专业,这些相关专业是需要学生有 实践经验的,这就为媒体招用廉价劳动力提供了条件。由于体制原因,一些媒体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得这些新增的从业人员即使在毕业后也“有名无分”成为 没有编制的“新闻民工 ,如今在业内一致称为“临时用工 或“实习用工”。 这些“新闻民工”经过几年锻炼和成长,往往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以敏锐 的视角关注社会,以一颗善良的心为弱视群体伸张基本权利,可是却没有人来维 护他们自身的权利。 1 、一部分“临时用工从未接受过岗位培训,甚至与所在单位之间都没有 签订任何劳动合同,他们没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公积金保障,没有基本工资, 只是“干一天活赚一天钱”,有的单位连工作所需的工作证、记者证都不给予, 以至于这些“临时用工 在采访遇到麻烦时,被人称为“假记者 ,自身的安全 得不到保障,只能打1 1 0 求助。 来自于中华传媒网的媒体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参 加问卷调查的6 0 0 人当中,6 0 3 未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签订劳动合 同的只占3 6 9 ;在所在单位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占到了6 1 4 ,而明 确办理了的同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比例一致,也是3 6 9 。另一道调查题目 员工在现在单位之前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是6 8 5 。调查深究没有办理 社会保险关系的原因:属于单位原因的,即所在单位不给办理、签订合同 时单位已明确不予办理社会保险、由于所在单位不给办理致使过去己参加社 会保险缴费中断的占5 7 6 ,而明确是自己不愿意原因的只有2 2 。办理 社会保险关系,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是每个用人单位保障员工权益的应有责任。 这表明媒体行业中劳动力一方在劳动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 、“临时用工 在福利待遇方面,与在编职工也实施减半或取消,区别对 待。 有的电视台聘用没有编制而能力较强的记者、主持人,独挡一面。但是,这 些单位又难以突破当地人事部门规定的非在编人员的最高工资限额,不能支付更 多的报酬,造成劳酬失衡。这些问题,造成这一群体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 缺乏对单位的忠诚感肃if j 象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中华传媒网的媒体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获得 保障待遇方面,已经得到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占1 4 8 ,其中获得医疗保险待遇支 付的最多,占总人数的1 0 3 ;而没有获得任何支付的有7 3 9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调查粗略统计,媒体从业人员平均收入为3 0 0 0 多元,但个人每月用于各 项保险的缴费总额1 0 0 元以下有一半多5 1 1 ,1 0 0 元至5 0 0 元的有2 7 2 。加 班工资的情况更坏一点,没有得到过加班工资的有7 1 2 ,有1 4 的人得到过加 班工资很难想象在不签劳动合同、不办基本保险的情况下员工的补充性保险 和其他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一位广播电视从业者曾抱怨过说:“我单位曾经做过无数次关于他人劳动纠 纷的报道,但对旗下的所有外聘员工均没有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解聘员工也没 有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实在是过分。类似的言论很多。 媒体作为国家的监督部门,却无人监督,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 很多媒体对临时从业人员的保障问题也成为这一类人工作时产生职业倦怠的原 因之一。 ( 八) “有编制人员力的困惑 没有编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