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一= 、一 嚓张蜒研究 提要 f 张蜒是明代中叶的一位词人、诗人、词学家。他是明代词学史上一位值得 重视并需要细致研究的人物,他首次明确地以“婉约”和“豪放”二体论词, 肇婉约豪放辨争之端;他所编著的诗余图谱是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词谱 专书;他还是迄今所知最早以字数多寡分词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篇制的词 学家。总之,他的词学思想在明代词学史上闪烁着引人注目的光辉。通过对他 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明代词学的信息,从而对明代词学产生崭新的、深 入的认识,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明清词学的传承关系。然而,词学界对于张蜒还 、,一 缺乏应有的重视,目前对他的研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未尽人意。卜石 本文分别从张埏生平、著作的考证入手,勾勒其人生平身世的概貌,介绍 其著作情况及成就,分析其独特的词学思想,试图逐渐接近并还原明代词学史 上这一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 、 , 一 孵张蜒研究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 y a nw a sam i d - m i n g d y n a s t yp r a c t i t i o n e ra n ds c h o l a ro f c ip o e t r y , a sw e l l a saw r i t e ro fs h i h e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f i g u r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m i n gc ip o e t i c s ,a n d h i g h l yw o r t h yo fo u rr e s e a r c ha n da t t e n t i o n h em a yb e c r e d i t e dw i t ht h ef i r s t c o n s c i o u sa n ds y s t e m a t i cu s eo ft h et e r m sw a n y u e ( g r a c e f u la n dr e s t r a i n e d ) a n d h a o f a n g ( b o l da n du n c o n s t r a i n e d ) t od e s c r i b et w os p e c i f i cc is t y l e s h i ss h & ut u p u ( c im e t e rd i a g r a m s ) i st h ee a r l i e s te x t a n ts p e c i a l i s tw o r ko nc m e t r i c s ;m o r e o v e r , h e w a st h ef i r s tt od i v i d ec i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u m b e ro f c h a r a c t e r sp e rp o e mi n t ot h et h r e e c a t e g o r i e sx i a o l i n g , z h o n g d i a o ,c h a n g d i a o i nb r i e f , h e m a d eab r i l l i a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m i n gd y n a s t y c i p o e t i c sr e s e a r c h o fw h i c hp r o v i d e su sw i t hn e wa n dp r o f o u n d i n s i g h t sb o t hi n t oc is c h o l a r s h i po f t h ep e r i o d a n d q u e s t i o n so f i t sl i n e a g e t h i st h e s i sb e g i n sw i t ha l l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f t h el i f ea n dw o r k so f z h a n gy a n , t h e nm o v e st oa n a l y s i so fh i sc ip o e t i c s i ta t t e m p t st ob o t hu n v e i lt h i sp i v o t a lf i g u r ei n m i n gd y n a s t y c ip o t i c s ,a n dr e s t o r et oi tam o r ef a i t h f u ll i k e n e s s 张蜒研究 引言 张艇是明代中叶的一位词人、诗人、词学家。他所编著的诗余图谱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谱专书,在词律的保存和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 献。其中所涉及和体现的有关词学研究的内容,更是见解独到,开创先河。例 如其中所提到的词分婉约、豪放之说,就是词学史上首次明确地以婉约和豪放 二体论词,开婉约豪放之论的先河。又如诗余图谱编写体例按照字数多寡 将词的篇制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以笔者之愚目,这是迄今所能看到的最早 采用这种方法三分词的篇制的词学专著。传统的认识是:“词家小令、中调、长 调之分,自此书( 按:顾从敬刻本类编草堂诗余) 始。”,而诗余图谱的 成书早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敬编次汇刻的类编草堂诗余,故张蜒才是迄今所 知最早以字数多寡分词为小令、中调、长调的词学家。张挺一生著述甚丰,流 传至今的除了诗余图谱外,还有张南湖先生诗集、南湖诗余、杜工 部诗通、草堂诗余别录等著作,值得重视。张挺还校刊过不少文集,其中 由他校正刊刻的淮海集为明代善本,对秦观集的保存和流传,作用甚大。四 部丛刊本即据此缩印。张挺还与活跃于正嘉时期的一些重要文人及文学团体 的成员如王磐、王守仁、吕楠、南都诗派的顾磷、顾琛、王韦、朱日藩等人都 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总之,张蜒是明代词学史上一位值得重视并需要细致研究 的人物,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明代词学的信息,从而对明代词 学产生崭新的、深入的认识,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明清词学的传承关系。 然而词学界对张蜒还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 版,1 9 8 8 年第1 2 期合刊) 上发表的曹济平的一篇论文略论张埏及其( 诗余 图谱以外,至今还未见有专文对张挺进行研究,以至大家对张蜒的认识还停 留在比较浅层的阶段。例如,人们在介绍张挺时普遍认为其人生卒不详。如光 明书局1 9 3 4 年版的谭正璧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在张铤一条下介绍说:“张 蜒,字世文( 一作世昌) 高邮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五年前后在世。” 1 9 3 3 年1 2 月初版的吴梅的词学通论中介绍张艇时也未提及其生卒,但从 叫库全书总目类编草堂诗余提要卷一九九 鼷张蜒研究 他将张蜒父子二人混作一谈来看,他其实是不知道张挺的生卒的。之后情况依 旧,涉及张蜒的介绍性文献资料要么根本就避过这一问题,如曹济平的论文略 论张挺及其( 诗余图谱) ,要么坦言不详其生卒,如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出版的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总之,要想从现代的文献资料中探得张 蜒生卒,是比较困难的。再如,就连词学大师吴梅都将张挺之子张守中误作张 挺,可见词学界对张挺其人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同样,人们对张挺的著作及思想的研究也少所涉及。只是在论及词的婉约 豪放之争时才有人提及张埏及其诗余图谱,而人们又往往是断章取义地引用 其诗余图谱凡例中论词体的文字,而于其整体词学思想还尚未深入研究, 故对其词学思想的理解会有所偏差。如方智范等人编著的中国词学批评史 一书中在介绍张艇的词分婉约豪放二体时,认为张铤并未涉及词体的正变,更 无所谓对婉约豪放二体有所褒贬、轩轾。其实这种看法是与张艇词论本身有差 距的。 以上种种说明,对张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就是想通过对相关文献 及史料的搜集整理,勾勒出张艇生平著作的大致面目,并对其词学思想加以探 究,以就教于方家。 2 紧张蜒研究 第一章张蜒生平考略 张艇,字世文,别号南湖。亦称南湖居士。顾琛南湖墓志铭- :“字世 文a ”) 一作字世昌,疑误。四库全书总目杜诗通十六卷本义四卷提要:“千 顷堂书目作世昌,疑传写误也。”朱日藩南湖诗集序。:“先生名艇,字世 文,别号南湖。”南湖墓志铭:“先是读书武安湖上,自号南湖居士。”又考: 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王磐王西楼先生乐府一卷称:“南湖野史校批。”张 守中是张艇之子,张挺是王磐之婿( 详见下文) ,此书的校批者“南湖野史”或 即为张蜒,则张挺或亦称“南湖野史”。 张挺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丁未( 1 4 8 7 ) 二月二十二日,生于高邮。顾琛 南湖墓志铭:“君生于成化丁末二月二十二日。” 其先陕之合水( 今属甘肃,址在庆阳东) 人。高祖文质仕元,降明,官原 职,入京,择高邮为终养之地。至张挺己为五世。南湖墓志铭:“其先陕之合 水人。高祖文质仕元,为云南宣慰使。王师下云南,率所部来归。高皇帝嘉之, 诏仍其官。后朝京师,择地高邮,请老焉。迨今五世为高邮人。” 明史高祖本纪( p 5 9 ) :“十五年( 1 3 8 2 ) ( 二月) 甲寅,以云南 平,诏天下。闰月癸卵,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之记载可对其先事作参证。 张挺自己也曾作诗送世观弟北比京畿应试述及其先事: 我宗本关西,我祖发科第,时任胜国末,宣慰滇南地。圣祖一 宇内,召令仍旧治。述职来京师,恳辞乞休致。上愍其衰老,恩允兼 厚赐。择处江淮间,谓有沃饶利,地富米与鱼,可为养老计。相宅城 北阜,面水高坛背,维南枕长桥,宝楼厌损吴,其北倚巨刹,鼓钟昏 晓继。占籍为邮人,于今已五世。历代业农贾,淳朴皆不仕。先君崇 儒术,诗书踵前系。一兄策高足,余亦驽逐骥。后先争激昂,爰及于 吾第”( 张南湖先生诗集卷四) ,顾瑗南湖墓志铭见于张南湖先生诗集。 z 此序见于嘉靖三十一年南湖先生诗集卷首,即明词汇刊本南湖诗余卷首序,其名称改“诗 余序”。 张蜒研究 曾祖得意。祖仲良。父元通。( 见南湖墓志铭) 张元通称贷乡人,以宽 惠为人感德。张蜒有诗题历城沈老自言,尝称贷先公,思其宽惠。旧业既凋, 见于感泣( 张南湖先生诗集卷一) 述此。 兄弟四人,张键最少。见南湖墓志铭:“兄弟四人,君最少。”长兄名经, 字世范,次兄名元舷,字世卿,二人皆不仕,却有文名。三兄名不详。另有一 从弟,名绘,字世观,知定海县,学行博雅,居官清廉,颇有政声。( 见高邮 州志文章列传张绘传) 张艇与张经、张元舷、张绘兄弟四人,自幼发奋读 书,相与切磋有成,每试四人皆占据前四名榜首,时有“张氏四龙”之誉。张 经、张元触皆不仕,隐居湖畔,怡情诗酒。兄弟笃好,相为唱和,各有著述传 焉。( 见高邮州志文章列传- 张经、张元兢传) 张艇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禀赋。他七岁读书,即能吟诗。南湖墓志 铭日:“七岁读书通大义,口占为诗,时出奇句。”十三岁时父丧,张挺因之 衷毁如成人。高邮州志文章列传张艇传:“十三遭父丧,哀毁如成人。” 张艇在少年时期就流露出经世治国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南潮墓志铭记 载了他少年时期的两件逸事,其一日:“尝见道旁殍死者,抚而哭之a 日:他 r 为政,何以使天下无此饿夫也? ;其二日:“十五游郡庠,谒乡贤祠,作诗, 辄有俎豆其间意,盖自少志已不凡如此”。张守中杜诗通跋亦云:“先大夫 南湖公髫龀即有志当世之务”。 十九岁时,张艇的诗名已经盛传一方,人有“淮海才子”之目。朱日藩南 湖诗集序:“弱冠作无题诗及香奁杂诗数十首。一时盛传,以为淮海 才子。”其早期诗作风格婉转蕴藉,颇近晚唐,可见张艇早期诗歌趣尚。 张艇念奴娇嘉靖辛卯嘉平十日之夕。婚娶特盛,予初是夕合卺。抚景 感怀,辄成短词( 张南湖先生诗集卷二) 一词中有旬日:“遥想二十年前, 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辛卯即嘉靖十年( 1 5 3 1 ) ,上推二十年为正德六年。 则知张蜒于明武宗正德六年辛未( 1 5 1 1 ) 腊月十日结婚。其妻王氏,为明代著 名散曲家王磐之女。南湖墓志铭日:“元配王氏,生男一,即守中”。张守中 刊王西楼先生乐府序1 称王磐外翁”,自称“甥”。守中为张艇子,则张挺 为王磐婿。吴梅词学通论日:世文学词曲于西楼。西楼名磐,亦高邮人, 此序见于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王西楼先生乐府一卷。 4 臻张蜒研究 为南湖外舅。今西楼乐府弁言所云,不肖甥张守中者,即艇也。”显然, 吴梅是将张守中误作张缝。其致误原因,似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 西楼磐所载有关。钱谦益云:“( 磐) 有西楼集,婿张挺为之序。”按,王 磐西楼集尝为张蜒所刻,嘉靖二十三年甲辰( 1 5 4 4 ) 毁于火( 见张守中刊 王西楼先生乐府序) 。原本或有张艇序,钱谦益或见之,故云。然现存张守中 刻本王西楼先生乐府一卷卷首无张艇序,仅有张守中序,张守中为张艇子, 吴梅似据钱谦益说,误将张守中当作张艇。 夫妻感情笃深,而王氏却于正德十五年( 张埏三十四岁) 前后英年早逝。 按:上内子冢一诗列于卷一正德元年至十六年作品之尾,并列于庚辰年正 德十五年】所作的试行之后,而诗集是按编年排序的,故上内子冢一诗 应作于庚辰年至辛巳年( 正德十五年至十六年) 。从诗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其 时王氏应新亡。故此推知王氏逝于正德十五年前后。这段爱情及伤逝的情感体 验对于张艇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他写下数首对爱妻的思念与悼亡之作,如忆 内、伤逝、上内人冢等诗及念奴娇嘉靖辛卯嘉平十目之夕,婚娶特 盛,予初是夕合卺。抚景感怀,辄成短词等词,这些作品大都深切真挚,感 人至深。 张挺于明武宗正德八年癸酉( 1 5 1 3 ) 中举。南湖墓志铭:“癸酉领举, 年甫二十有七。”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张艇:“中正德癸酉乡试。”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张光州挺( 丙集) :“正德癸酉举人。”这些文献对此 事均有记载。 此后张挺曾八上春官,谒铨曹,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末( 1 5 3 5 ) 受任 武昌通判,专督郡赋。南湖墓志铭:“八上春官,不第,乙未遂谒铨曹,得武 昌通判,专督郡赋。” 张蜒居官期间,坚持以民为本的为政方针,关心民生疾苦,表现出一个正 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德操。他在武昌任通判时,有县令年终为了催赋,将交不 上赋税的农民捉拿起来,张艇知道后,悲愤地说:“公赋固急,穷民冻馁,图圄 中可念也。”责县令立即放人,允许这些乡民将租赋延迟至来年春天缴齐。乡民 为此对张蜒感激不尽而竞相输赋。( 事见高邮州志文章列传张埏传) 属 邑通城,豪家多窝藏盗匪为患楚豫边境。张挺密启朝廷,请求捕除之且教以礼 鼷张蜒研究 义,使他们弃恶从善。他亲身督战两役,在不扰民的情况下,扫平盗寇。事后, 他虽然备极劳瘁,却并不居功,有人要为他显白劳功,他还极力劝止。( 事见南 湖墓志铭) 张蜒由此政声茂著,不久擢守光州( 今河南省潢川县) 。在光州任 上,又遇上荒年,百姓忍饥挨饿,生活无以为继。张艇获知灾情后,立刻上书 朝廷,请调数万石谷赈灾。无数灾民得以活命。他还特别重视教育事业,获得 生徒们的交口称颂。后来他到京师述职,光州的士民纷纷求天祷神,期盼他回 来。他的政声为他招来了妒忌,湖南的藩臬以耽吟诗稿参奏他,张挺得知后, 慨然罢归,从此隐居南湖,以诗书为伴。然而光州的人民并没有忘记他,嘉靖 二十二年癸卯张蜒去世后,光州的士大夫纷纷不远千里来到高邮祭吊。张艇还 被祀于光州的名宦祠。( 事见高邮州志文章列传张艇传) 张艇一生著述甚丰,他将毕生精力都用于读书、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 古籍整理和干u 刻上。 他七岁读书,就能通大义,口占为诗,时出奇句。弱冠时他的诗名已经盛 传一方,人有“淮海才子”之目。即使在居官期间,公务繁忙,日夜操劳,张 艇也片刻没有远离诗书。在武昌任上,他总是在暇时吊古寻幽,多所著述。( 见 南湖墓志铭) 从嘉靖十四年乙未( 1 5 3 5 ) 十月抵达武昌任通判,到嘉靖十五 年丙申( 1 5 3 6 ) 十一月,他部粮归南京这段时间里,张挺曾作诗若干首,后辑 为入楚吟。天一阁书目内编:“入楚吟一卷,刊本:明张挺撰。自称乙 未之岁判武昌,自是年冬十月抵任,至明年丙申冬十一月部粮归南京,一岁间 得五言律诗若干首,七言古律诗若干首,六言绝句若干首,长短旬若干首,成 都百潭蒋子题日:南湖入楚吟。”张蜒辞官归隐之后,在南湖湖畔构建草堂数 间,在其中贮藏了数千卷书,昼夜诵读,眼睛因而生了白翳,他依然没有停止 读书,或请人诵读,以耳代目。( 事见高邮州志文章列传张艇传) 杜诗 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艇正是因为胸有万卷藏书,故而在创作方 面驾轻就熟,“为诗文操笔立就”。今传张蜒的诗词著作有张南湖先生诗集 收录张艇一生创作的诗作四卷。张蜒还于杜诗别有研究,著有杜工部诗通十 六卷及杜诗本义四卷传世。 张埏从少年时代就跟随著名散曲家王磐学习词曲。他认为词体大略分为婉 约和豪放两派,而以婉约为正,婉约又以秦观为宗,故而他填词以婉约为尚, 6 张蜒研究 风格近少游。他在词的创作方面一直非常严肃认真,尤其对词的音律,他更是 刻意为之,仔细研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张光州挺( 丙集) 日:“少从 王西楼游,刻意填词,每填一篇,必求合某宫某调,某调第几声,其声出入第 几犯。抗坠圆美,必求合作。”由于长期的钻研和探索,张艇在词律方面几乎达 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南湖墓志铭张光州艇云:“尤工于长短句,率 意口占,皆合格调。”张艇不仅有词集南湖诗余传世,而且他还专意于词律 的研究和词谱的考订。他总结多年词律研究的经验,编著了一部词谱诗余图 谱,是至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词谱专书。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著 诗余图谱,词家以为指南。”词苑丛谈( 卷一) 引邹祗谟词衷语评价 之,曰:“张光州挺南湖诗余图谱,于词学失统之日,创为谱系,有筚路蓝 缕之功。”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张蜒在此书的凡例中提出:“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的说法, 首次以婉约豪放二体论词,开婉约豪放之论的先河,在词学研究史上占有一席 地位。张蜒还以流传颇广的宋代词选集草堂诗余的一种明代别本为底本, 加注评点,别录一集,名日草堂诗余别录,其中也贯注着他的词学批评思想, 值得注意。 张挺还整理刊刻了不少古籍。在武昌任上,他曾校刊宋杨亿编西昆酬唱 诗二卷,并为之作序。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卷六:“西昆酬唱诗二卷: 旧钞本,宋杨亿编,前有嘉靖丁酉高邮张艇序,即刻秦淮海集者。”西 昆酬唱诗在明代传本已不多,张艇对西昆酬口昌诗的重视,为西昆酬唱 诗的流传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嘉靖十八年己亥( 1 5 3 9 ) 八月,张艇校刻了秦 观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中秋日,撰秦观词识,附于淮海集 长短句之末,尾署“嘉靖己亥中秋日南湖张筑识。”九月望日,撰秦少游先生 淮海集序,载淮海集卷首。尾署“嘉靖己亥秋九月望日书于鄂之石镜亭。” ( 按:石镜亭为张挺任武昌通判时寓舍书斋名。) 序云:“北监旧有集板,几久 漫漶。近日山东新刻不全,予乃以二集相校刻之郡斋。”词识语日:“字复舛误, 颇为辨正。其有一二字不可校者,不欲以臆见辄易,存阙文之意,更俟善本正 之。”张艇校正刊刻的淮海集为明代善本,对秦观集的保存和流传,作用甚 大。四部丛刊本即据此缩印。 紧张蜒研究 一垒 张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 1 5 4 3 ) 三月五日卒,享年五十七岁。其元配 王磐之女王氏,生男一,即张守中,登嘉靖壬戌科进士;女一,配朱蚧。继妻 吴氏生二女,其一聘王太仆子王学诚。( 见南湖墓志铭) 瓣张蜒研究 第二章张蜒著作考述 张铤一生著作甚丰,内容涉及诗、词的创作、杜诗学的研究、词选及词谱 的编纂等。兹就张蜒流传至今的几部主要著作进行考述,并从中考察张挺创作 的大致风貌。 一、张南湖先生诗集( 及南湖诗余) 张挺诗集张南湖先生诗集传世,是书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张艇之子张守 中刻本。此集卷首有朱日藩所作张南湖先生诗集序一篇,并附顾琛所作南 湖墓志铭一篇。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即根据这个本子。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张南湖先生诗集提要日: 明张蜒撰。蜒有杜诗通,已著录。是集诗多艳体,颇涉佻薄, 殆玉台、香奁之末流。每卷皆附词数阕。考蜒尝作填词图谱, 盖刻意于倚声者,宜其诗皆如词矣。 复旦大学古籍所藏胶卷影印本明嘉靖间刻本张南湖先生诗集卷首除朱 日藩张南湖先生诗集序及顾琛南湖墓志铭外,另附仪城许楗所作南 湖诗集叙一篇日: 序目:夫诗之为道,渊乎深哉。故模古铸范,剽取形似,速化之 所导也;钩奇猎异,崭削肤近,炫博之所趋也;寓目适口,调利口吻, 缘情之所安也。是可以言诗矣乎。恐不如是之多歧也夫余识南湖张 子,扣其所鸣,渊乎其深不可涯已。盖南湖之为诗也,尚友前哲,罔 袭其似,超迈凡品,罔涉于异,缘情构结,罔流于易,玄陪邀熠,可 谓词人之宗匠已。古选本之士衡,协以公干骨力。近体源于杜陵,口 以岑、高悲壮。填词气兼东坡,泽以淮海婉丽,彬彬口口。叙毗知缀 名题集口不可不口口口。嘉靖戊戌中秋仪城许槎题 考:上海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三十二年张守中刻本张南湖先生诗集只附 朱日藩所作张南湖先生诗集序及顾琛所作南湖墓志铭二篇,未见此叙。 臻张蜒研究 此叙惟见于是本。此叙的写作年代是嘉靖戊戌( 1 5 3 8 ) 年,这一年正是张挺辑 其武昌任上所作诗作,刻为入楚吟的年份。( 见前引) 而张南湖先生诗集 则收录张艇一生所作诗歌,其下限年代是张艇的卒年嘉靖二十二年( 1 5 4 3 ) ,据 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张守中刻本张南湖先生诗集所示,此集系张 艇之后学孙张衮编辑,则许楗之叙决非为此集而作,疑其乃为入楚吟所作 之序。 又:张南湖先生诗集系由张挺后人编辑而成,集中所收之诗按作年编排, 直至嘉靖二十二年张挺逝世为止。其中卷三所收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 1 5 3 5 1 5 3 6 ) 作品中,大多诗作的写作地点是在武昌及相关地域,或是在其部粮归南 京的途中,而此卷编年是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 1 5 3 5 1 5 3 6 ) ,又恰是入楚吟 所有诗作的作年。疑其后人在编辑张南湖先生诗集时已将入楚吟统入 进诗集卷三。因此入楚吟刻本虽不知尚存否,其所收作品似已归合于 张南湖先生诗集一书。 辽宁省图书馆藏明抄本南湖诗一卷,版本较为特殊,仅一卷,共收诗2 8 首,词一首,前有顾琛之章,清晰可辨,目录页中缝写“南湖诗”。考:此本所 收2 8 首诗及1 首词皆见于张南湖先生诗集卷三,可知此本作品皆作于嘉靖 十四年至十五年( 1 5 3 5 1 5 3 6 ) ,且其写作地点大多可证明为在武昌及相关地域, 或是在其部粮归南京的途中,故疑此本或即为入楚吟之别抄本。 张南湖先生诗集共四卷。卷一收弘治十四年至十八年( 1 5 0 1 - 1 5 0 5 ) 作 品,有五言绝句7 首、五言律诗2 首、七言绝旬1 2 首、七言律诗2 1 首、五占 古诗1 首、七言古诗1 首、杂体4 首。长短旬3 0 首;正德元年至十六年( 1 5 0 6 1 5 2 1 ) 作品,有五言绝句5 首、七言绝句2 4 首、五言古诗3 首、七言古诗6 首、五言 律诗6 首、七言律诗1 9 首、香奁诗8 首、杂体2 首、长短句1 4 首。 卷二收嘉靖元年至十三年( 1 5 2 2 1 5 3 4 ) 作品,有五言绝句3 首、五占古诗 1 0 首、五言律诗1 2 首、六言绝旬3 首、七言绝句6 首、七言古诗4 首、七言 排律2 首、七言律诗5 9 首、长短句1 9 首。 卷三收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作品,有五言古诗8 首、五言排律2 首、五言 律诗1 6 首、六言绝旬2 首、七言绝句6 首、七言古诗9 首、七言律诗4 4 首、 长短句1 2 首、四景图4 首。 1 0 蹀张蜒研究 卷四收嘉靖十六年至十九年( 1 5 3 7 - 1 5 4 0 ) 作品,有五言绝旬5 首、五言古 诗6 首、五言排律4 首、五言律诗9 首、七言绝句6 首、七言古诗2 首、七言 律诗3 6 首、杂体4 首、长短句6 首;嘉靖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 5 4 1 1 5 4 3 ) 作 品,有五言古诗1 首、五言律诗2 首、七言律诗1 2 首、杂体4 首、长短句5 首。 张艇诗歌大抵取法晚唐,卷中所收拟无题四首、香奁诗八首、效 韩致光二首、效李长吉体、村居秋兴用杜牧之诗韵、二月二日华容 寺题用许仲晦韵等诗作,单从题目上,就可看出张埏努力效法晚唐李商隐、 韩僵、李贺、杜牧、许浑诗歌之一斑。 从内容上看,他的诗歌早期多涉脂粉,然颇有细密之思;如卷一中收大量 诸如醉妇人、睡起、春闺曲、少妇词、咏衾、咏枕、咏帐、咏 行、咏立、咏睡起的诗作,仅从题目上就不难推断其诗歌的内容题材及 审美趣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张挺诗为“玉台、香奁之末流”,大概 即是据此而言的。中后期诗作则多以摹山范水,迎送往来寓旅辛酸,为官观 感为主题,而以精致雅丽却不失自然流转的语言抒发或是萧散旷逸、或是孤高 峻洁、或是清幽空寂、或是闲适淡泊的情怀。 他的诗歌能从侧艳婉转的文人词、用典精巧、械丽绵密的六朝骈文中汲取 艺术养分,在创作上达到一定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又显得工丽有余而气象不 足,以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皆如词”。 然而从明代当时的诗坛看,七子宗盛唐,追求雄放而呈露肤廓,倡一时风 气。而张蜒不为风气所移,尚香奁艳体、学晚唐,这本身就具有抗风气的意义。 究其原因,固然与其风流儒雅、一往情深性情有关,然亦与他所交往的人物有 关。他的岳父不好李梦阳( 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王磐) ,张埏在这方面 似受到王氏影响。 除张南湖先生诗集内收词( 长短句) 8 6 首外,另有一种张艇词选集南 湖诗余传世,此集收于明王象晋所编秦张诗余合璧二卷中,此书是秦观 淮海词与张艇南湖词的合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此书。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秦张诗余合璧二卷提要e 1 - 明王象晋编。象晋有群芳谱,已著录。是书乃以宋秦观淮 海词、明张蜒南湖词合为一编,以二人皆产于高邮也。然一古 暌张蜒研究 人,一时人,越三四百年而称为合璧,已自不伦。况蜒词何足以匹观, 是不亦老子、韩非同传乎? 南湖诗余卷首附朱目藩南湖诗余序一篇,与张南湖先生诗集序 实乃同一篇文字。 近人赵尊岳编明词汇刊,将南湖诗余收入,并撰跋一篇日: 埏字世文,高邮人,正德举入,官至光州,薄负文誉。著杜诗 通、诗余图谱、南湖诗集、南湖诗余,复以诗余与淮海词 合刊,谓之“秦张诗余合壁,以其同里闸,遂托于千载之上,俾获 同传,亦复不思之甚矣。图谱谬误不胜枚举,自红友( 词律出, 其书遂废。汲古阁尝刊图谱台璧,与花间、尊前) ) 、花庵、 草堂、词林万选汇为词苑英华。余即以诗余别付造录辑存 之。癸酉仲春高梧主人。 事实上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与明词汇刊所收录之南湖诗余,只 是张埏词的一个选本,而非全集。此集只辑录了张艇词作的- - d 部分,其中载 词3 3 首,其数量远低于张南湖先生诗集所收词( 8 6 首) 。且南湖诗余 所录词作,风格上远较张南湖先生诗集所收词作单一。有些名篇如风流 子,却于南湖诗余中付诸阙如。因此,要了解张艇词的全貌,只读南湖 诗余是不够的,还须回到诗集中去寻访词篇。 张挺早年学词曲于王磐,“刻意填词,每填一篇,必求合某宫某调,某调第 几声,其声出入第几犯。抗坠圆美,必求合作。”1 他对声律学有专门研究,造 诣颇深,故词的创作对他来说应属当行本色。他的词题材多样。有的歌咏艳情, 有的抒写闺思,有的寄慨感兴,有的模山范水。词的风格或流丽轻俏,或雅丽 清空。从词的形式上看,其词辞秀旬丽,组练精工,音调圆美,韵律和谐,能 巧而不见生涩斧凿,艳丽而时见自然清新,堪称正嘉名家。 张艇词早年多写艳情闺思,然能以富瞻之才思,将冶情闺趣写得张丽细密, 风流蕴藉,艳而不邪,丽而不佻。其传播较广的风流子新阳上帘幌与两 首蝶恋花即属此类。如风流子: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张光州艇( 丙集) 1 2 紧张蜒研究 新阳上帘幌,东风转,又是一年华。正驼褐寒侵,燕钗春袅,句 翻词客,簪斗官娃。堪娱处,林莺啼暖树,渚鸭睡晴沙。绣阁轻烟, 翦灯时候,青旌残雪,卖酒人家。 此时应重省,瑶台畔,曾遇翠盖香车。惆怅尘缘犹在,密约还赊。 念鳞鸿不见,谁传芳信? 潇湘人远,空采苹花无奈疏梅风景,碧草 天涯。( 诗集卷一) 画面优美,情深而语俏。此词被王昶明词综、吴梅词学通论、王易词 曲史等作为张蜒代表作选录,从中可见张艇风流雅丽之词风。再如蝶恋花 其一: 紫燕双飞深院静。簟枕纱橱,睡起娇如病。一线碧烟萦藻井。小 鬟茶进龙香饼。 拂拭菱花看宝镜,玉指纤纤,搽唾撩云鬓。闲折海榴过翠径。雪 猫戏扑风花影。 其二: 新草池塘烟漠漠。一夜轻雷,折破妖桃萼。骤雨隔帘时一作。余 寒犹泥罗衫薄。 斜日高楼明锦幕。楼上佳人,痴倚阑干角。心事不知缘底恶。对 花珠泪双双落。 沈谦填词杂说评日:“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 不减周、秦。雪猫戏扑风光影,尤称警策。”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评 日:“更自新蓓蕴藉,振起一时者”。吴梅亦赞同这种评价,认为“古今词话, 亦盛推之,目为风流蕴藉,足以振起一时。亦非溢美。” 后期词作多表现其淡泊逸放性情的明心见性之作,词风清虚飘逸,疏朗旷 达。总之,张埏词风格近北宋,颇有秦观余韵。王象晋将其南湖诗余与秦 观淮海词合辑,并非尽如赵尊岳南湖诗余跋所云:“以其同里闭,遂托 于千载之上,俾获同传,亦复不思之甚矣”,而是有其一定的审美标准作为依据 的。 二、杜诗通、杜诗本义 鼷张蜒研究 杜工部诗通十六卷,明隆庆六年张守中刻本,张守中校刊,侯一元序, 侯一麟校并撰后小叙,张鸣鸾校并撰跋。此书共选古今体诗三百四十六首。四 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杜工部诗通十六卷本义四 卷提要日: 明张蜒撰。蜒字世文。千顷堂书目作字世昌,疑传写误也。 高邮人,正德癸酉举人,官至光州知州。是编因清江范德机批点杜 诗三百十一篇,每首先明训诂名物,后诠作意,颇能去诗家钩棘穿 凿之说,而其失又在于浅近。本义四卷,皆释七言律诗,大抵顺 文演意,均不能窥杜之藩篱也。”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廿四卷附录中有张铤杜诗五言选序一篇日: 有元宗工,首称范、杨。杨仲弘编辑唐音,诗家到今宗之, 然不及李杜大家。清江范德机先生批选杜诗,共三百十一篇,皆 精深高古之作,盖欲合葩经之书。标点分节,悉有深意。太史公 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之为三百五篇,皆弦而歌之,以求合 韶、 ( 武雅颂之音。”然则,清江杜选其亦有意求合于斯耶? 惜世罕见其编,余家藏旧本,暇日为订其舛讹,释其大意,刻之郡斋, 用贻同志。观者精思妙悟,触类而长之,由清江之意而逆杜于之志, 以上溯三百篇之旨,诗道尽在是矣。 则知此书系承袭元人清江范德机杜工部诗批选一书而来。范德机( 1 2 7 2 1 3 3 0 ) ,名柠。字德机。其所作杜工部诗批选今尚存天壤,但据张艇杜 诗五言选序所云,则此选所选既精,且有标点分节,应属善本。此本虽佚, 所幸者张挺因之撰杜诗通,从中亦可略觇范批之隐约身姿。 张守中撰跋一篇,其中叙述了杜诗通所历失而复得的经历,日: 先大夫著杜诗通十六卷。嘉靖辛亥岁,素庵先叔尹定海携行 箧中。会临海举人胡子重氏借录。及口觐回,胡亦出仕山东,相继沦 没,原本遂失传焉,殆夸二十年矣。岁壬申,不肖以职事分巡浙东历 台,郡学诸生有胡承忠者,揖而进目:此先大夫所注杜诗也,敢以 献诸行台。不肖且喜且悲,有若神授者,乃托进士张鸣鸾侯一麟正 1 4 鼷张蜒研究 其鲁鱼之误,捐俸鳇梓。 守中跋还记叙了张挺写作此书的写作缘起,日: 先大夫南湖公髫龀即有志当世之务,蚤年举于乡,历正德嘉靖中。 涵揉不露,- b 世异趣,耻觅知己,雅好古文词,感遇之情契于杜者独 深。暇日取清江所选杜诗为之注释、证事、释文,悉加考究,以会杜 子之本意,题日杜诗通。 侯一元杜工部诗通序中提到: 夫南湖先生者,宪使张公父也,平生精力半在此书。 可见张蜒于杜诗通的撰写最为着力。 杜诗通虽承袭范批杜诗,但又略有所增益。范批杜诗原为三百 十一首,杜诗通则增力n - - - 十余首。除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外,其余杜 诗名作皆见选于此。书中还时见一些张艇评语,解诗颇有见地。在明代杜诗学 研究史上较为突出,值得注意。 张蜒另有杜诗本义四卷,千顷堂书目作杜律本义二卷。有明嘉靖 十九年庚子刻本。本义皆释七律,与杜诗通实系两书。四库全书存目 丛书所收杜诗通题名为杜诗通十六卷本义四卷,而其书实仅有杜诗 通十六卷见录。 三、诗余图谱 张艇不仅长于诗词创作,而且还专意于词律的研究和词谱的考订。他总结 多年词律研究的经验,编著了一部词谱诗余图谱,以笔者之愚目,这是迄今 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词谱专书。 众所周知,词与音乐密切关联,在进行词创作时,本应按律制调,依声填 词。但是由于词的乐谱容易散失,实际上北宋以降词学逐渐脱离音乐的轨道, 仅成为文人创作的一种文体。纠正这种脱离音乐的词创作倾向的方法之一就是 制定词谱,以指导人们依律填词。虽然北宋时就有词谱专书问世1 ,然而到了明 - 据宋史乐志( 卷一百二十九) 记载:束徽宗政和六年:“令大晟府编辑八十四调并图谱,夸刘品 撰以为晏乐新书。 瓣张蜒研究 代时词谱著作已基本亡佚,明人作词就更难讲究音声宫调了。四库全书总目 碧鸡漫志提要描述明代的这种现实情况云: 追金、元院本既出,并歌词之法亦亡。文士所作,仅能按旧曲平 仄,循声填字。自明以来,遂变为文章之事,非复律吕之事,并是编 所论官调,亦莫解其说矣。 张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编撰了诗余图谱,对当时词坛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并为词律的承传作出贡献,于后世词学亦有深远影响。万树词律自叙描述 张挺诗余图谱的写作背景日: 慨自曲调既兴,诗余遂废。纵览草堂之遗帙,谁知大晟之元 音? 盖缘数百年来,士大夫辈帖括之外,惟事于诗,长短之音,多置 弗论。即南曲盛行于代,作家多撞其名,而试付校雠,类皆龃龉,况 乎词句不付歌喉? 涉历已号通才,摹仿莫求精审。故维扬张氏据词而 为图,钱唐谢氏广之;吴江徐氏去图而著谱,新安程氏辑之。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之日: 著诗余图谱,词家以为指南。 词苑丛谈( 卷一) 引邹祗谟词衷语评价之,日: 张光州艇南湖诗余图谱,于词学失统之日,创为谱系,有筚 路蓝缕之功。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评日: 维扬张世文为图谱,绝不似啸余谱、词体明辨之有舛 错,而为之规规矩矩,亦填词家之一助也。 诗余图谱有明嘉靖本,上海图书馆藏此本,其卷首有黄裳红笔手写之 诗余图谱记一篇日: 诗余图谱有明凡数刻,汲古本最常见。余旧有万历刻极初印, 为郑西谛( 笔者按:郑振铎) 索去。此本刻较早,当在正嘉之际。四 明估人挟之来沪,已裱为帐簿,蠹吻如丝遂付工重装今日书旧, 居然明丽可观为故书续命,亦大快事也余所收明刻,词曲不少, 而词中较多秘本,亦以价较曲本为廉也。然多晚明刻,似此者亦不多 见,当珍藏之。癸巳腊八后一日。黄裳小燕记。 1 6 此本首页标页码“三”,且为背面,前两页及第三页之正面已佚。第三页背面第 一行项格“诗余图谱凡例毕”七字。此版本每页面i l 行,每一行一般为2 2 字( 有2 l 字也有2 5 、2 4 字者) ,依“诗余图谱凡例毕”七字大小,行满可容 2 2 字。据此推断,此本前本应有图谱凡例存在,惜已散佚。 明崇祯八年王象晋重刻本,毛氏汲古阁刻词苑英华本即据此本,以此本最 为通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即毛氏汲古阁刻词苑英华本,但此本无图 谱凡例。 另有万历二十九年游元泾校于0 本增正诗余图谱,上海图书馆藏此本存卷 一册,卷首附图谱凡例。 图谱凡例是词学批评史上一篇重要文献,其中不仅介绍了诗余图谱 的体例,而且解释了一些基本词学问题,如一调多名现象、以字数多寡定词之 体制、词的用韵问题等。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其按语部分所论述的婉约豪放问题, 这是词学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婉约豪放之说,因此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全书共三卷,在编次上以词调字数多寡为序,从三十六字的上西楼到 五十七字的夜游宫,共六十四调,类为“小令”,辑入卷一;从六十字的临 江仙到八十九字的鱼游春水,共四十九调,类为“中调”,辑入卷二:从 九十二字的意难忘到一百二十字的金明池,共三十六调,类为“长调”, 辑入卷三。各调分别选录唐宋词一首为例,共录百四十九种词调、一百四十 九首词。1 其撰写体例是:释名先列调名于前,若遇有一调多名者,则列注名下; 图谱先说明每段几字几韵,然后用四种符号o 、o 、e 谱示平仄,字 当平者用白圈o ,当仄者用黑圈,平而可仄者用白圈而半黑其下o ,仄而可 平者用黑圈而半白其下e 。每旬后说明字数及用韵。又因词格多是双调,后段 谓之换头,故于前后相同者,惟列前段,图谱后之同前,惟与前段有异者,乃 俱列之;词例每调于图谱后举一首唐宋词为式,具体证其图谱内容。其选 词标准按其凡例所云“并其调之纯者附入”,是以音调的和谐圆美作为选词 标准的第一要义。 - 此据崇祯本。万历游本上卷增醇花问、醉公子、巫山一段云、一落索、忆王孙、如梦奇、 西江月等八调,共收小令七十二调;中卷增收千秋岁引、八六子,夏云峰、满路花等四调 共收中调五十三调;下卷游本较崇祯本差异较大,共收长调五十九调。 1 _ _ - - - 。 :弧 对于其编写体制,王象晋在重刻诗余图谱序中评日: 图列于前,词缀于后,韵脚句法,梨然井然,一披阋而调可守, 韵可循,字推句敲,无事望洋。诚修词家南车矣。 游元泾在重刻诗余图谱引中盛赞之日: 晚唐远宋,词曲更繁,虽以名公巨笔,不无音节之戾,此南湖张 公有图谱之著也。盖诗之为体严而正,大率租沈约之类谱。而我 朝应制诗则悉遵“洪武正韵也。至于填词鼓曲,一准之中原音韵, 不拘之于四声八病,分析平上去入矣。且调有定格,字有定数,词有 定名,韵有定叶。故图谱一书,惟以平仄之黑白析图于前,随以先代 名篇附录于后。庶迁客骚人一有吟咏,按图填词,昭于指掌上,犹射 之彀率、匠之绳墨也。 明万惟檀在其所作同名著作诗余图谱自序里也高度评价张艇诗余图谱 之撰写体例,日: 夫图谱何为而作也? 志学步之苦心也嗣后,南湖张子则列以 谱法,前具图,后系词,灿然黑白俾填词之客,索骏有象,射鹄有 的,委于词学,有裨多矣。 用白圈、黑圈、半白半黑圈四种符号标示平仄,固然有其一目了然的优势, 但这种方式却不便于刊刻和传写。极易混淆而出现鲁鱼之误,加之明代刊刻粗 疏之流习,此书一经付梓便见舛误,并因此而屡遭诟病。徐轨词苑丛谈引 词衷日: 今人作诗余,多据张南湖( 挺) 诗余图谱及程明善啸余谱 二书。南湖( 蜒) 谱平仄差核,而用黑白及半黑半白圈以分别之,不 无鱼豕之讹。 万树词律发凡日: 近日图谱踵张世文( 蜒) 之法,平用白圈,仄用黑圈,可通 者则变其下半,一望茫茫,引人入暗,且有校雠不精处,应白而黑, 应黑而白者,信谱者守之,尤易迷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余图谱提要评价之日: 1 8 瓣张蜒研究 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台节者一百十首,汇而谱之,各圈其平 仄于前,而缀词于后。有当平当仄二例,而往往不据古词,意为填注, 于古人故为拗句,以取抗坠之节者,多改谐诗句之律。又校雠不精, 所谓黑圈为仄、白圈为平、半白半黑为平仄通者,亦多混淆,殊非善 本,宜为万树词律所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张艇诗余图谱之出,在当时确有承上启下之作 用,功不可没。后人纷纷效仿此书,编著了各种词谱。如明程明善作啸余谱、 清赖以邻撰填词图谱、明万惟檀撰同名著作诗余图谱等,均是效张艇而 为。即使是徐师曾撰文体明辨,清初编词律、图谱等,都颇受张艇诗 余图谱的影响。词谱凡例有文作证: 每调一词,旁列一图,以虚实朱圈分别平仄。平用虚圈,仄用 实圈,字本平而可阻仄者上虚下实;字本仄而可平者上实下虚。 显而易见,这是受到张艇诗余图谱编写体例的启发与影响。 四、草堂诗余别录 张蜒还以流传颇广的宋代词选集草堂诗余的一种明代别本为底本,加 注点评,别录一集,名日草堂诗余别录,其中也贯注着他的词学批评思想, 值得注意。 此书较为稀见。上海图书馆藏嘉靖二十六年黎仪钞本一册。作者署为“武 昌府通判张铤”。全书分前后两集,前集录词三十九首,后集录词四十首。前有 张蜒自作序日: 歌咏易养性情,故声歌之词有不得而废者,诗余者,唐宋以来之 慢调也,吴文节公于文章辨体亦有取焉。虽亦艳歌之声,比之令 曲,尤为古雅。故君子尚之。当时集本亦多,惟草堂诗余流行于 世,其问复猥杂不粹。今观老先生亲笔点取,皆平和高丽之调,诚可 则而歌复命愚生再校,辄敢尽其愚见。因于各词下,漫注数语,略 见其去取之意,别为一录里上,倘有可取进教幸甚。 可知是以一部草堂诗余别本为底本,加上张艇本人的评语而成的。由于笔 1 9 蹀。张蜒研究 一 ! 者才浅识薄,尚不能考证出原本的编者“老先生”究竟为何人,但可推知张蜒 于此编去取草堂诗余之篇章是颇为赞同的,认为“皆平和高丽之调,诚可 则而歌”,值得注评。 他的评语内容包括本事、注释、练字、探义、赏析、评价等多方面,比较 集中地体现了张埏的词学观念。如果说诗余图谱主要为声律样本,其中更 多地体现了张艇对词的声律的认识和看法,那么,草堂诗余别录则更侧重对 词章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